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名词解释1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名词解释1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名词解释1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名词解释1

1.机动记者:又称直属记者,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

型的采写。机动记者平时没有固定的釆写任务,哪里需要哪里去,机动灵活。随时待命。

2.驻外记者:是新闻单位派往国外常驻采访的记者。我国的驻外记者在政治水平上、

业务能力及外语水平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3.内参:新近发生的各种事实,即使是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实,有些则不宜或暂时

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

4.采访基点:也叫釆访活动的联系点、立脚点。这是记者根据工作需要,选择若干相

对稳定的联系点,经常保持联系,并用一定的时间,同那里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交上一批推心置腹的朋友。这样,记者就能了解那里的情况,能够摸准那里干部群众的思想脉搏,采访基点就成了透视整个社会生活的“窗口”。

5.新闻角度:“角度” 一词,源于摄影。新闻角度是记者采写新闻是挖掘和表现新闻

事实的着眼点或侧重点。记者只有因时因地地制宜,善于选择最佳角度,才能把新闻事实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

6.宜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

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

7.新闻政策: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也

可以说,是国家,政党或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对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宜传方针和宜传纪律,包括新闻机构的工作原则和编辑方针。

& 采访计划:指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以及找什么人,提什么问题,阅读什么资料,还有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的方法等。

9?采访对象:即凡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向之索取情况和意见,或者以各种方式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

10.特定报道对象:一般是指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

事件,同时也包括象征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极其丰富的事物。

11.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举行,

有时也由个人出面举行。这是集体访问的一种。

12?激发式提问:与激将法相似,可以通过反问、设问或故意错问,以激发对方情绪。13?因事件访问:就某一件事件而进行的访问,旨在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这类访问的重点是弄清新闻五要素。如事情己有结果,则要弄清新闻六要素。

14.因人物访问:对新闻人物、著名人士的访问,访问的重点是人,往往是从一个侧面

反映人物的纪实性报道的访问。这类访问要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善于抓住事实的细节。

15.特殊方式的采访:指与一点一地、临时性的或分工比较稳定的采访有所不同。当然,

其中也都含有对访问和观察手段的运用。具体有巡回采访、易地釆访、交叉釆访。

蹲点采访、隐性釆访。

16.易地采访:指记者到本职工作范围以外的地区采访。

17.交叉采访:指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

访的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不失时机地完成采访报道任务,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18.蹲点采访:这是一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采访时间较长的采访分式,蹲点采访一

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新闻机构根据报道需要,派出记者到一个点里去,进行深入的调査,在调査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有分量的新闻。二是新闻机构派记者参加党政机关统一组织的蹲点工作组,边工作,边釆访,点稿完,经验出来了。记者的报逍也完成了。

19.同步观察:就是在事物变动的同时,记者在现场实地进行观察。这样,事物所变动

的一切,都在记者的视野之中。

20.观察的位置:指记者在现场观察的角度和观察采访对象的位置。

21.采访对象的有意注意:指有自觉的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如排除外来的噪音与

周围人的干扰,认真回忆思索,全神贯注叙述事实材料等。

22.采访艺术:是指要采访的思想内容及采访技巧的完美统一。

23?点面结合:这是指采访的基本技术法。它包括多种含义: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通、局部和整体。采访中的点面结合,就是说记者要善于把点上的个别事实和面上的普遍事实联系起来,从而认识和掌握新闻事实的现象、本质及意义。

24.“自己人效应”律:指当宜传者与受传者在“观点上一致”,“有某种意义上的一切

相似性”时。就会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视为知己者,宣传效果也好。

25.采访的“透视”法:也叫抓本质,指要透过客观事物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下一番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功夫,认清事物内在规律性,并实事求是地从中提出具有知道意义的思想观点。

26.宜传政策:指相关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

重报道什么,一般地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

27?原始心理反应:采访对象和记者初次见面,或者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一般都会出现一种心理反应。这种最初的心理反应,称为原始心理反应。

28.笔外功夫:主要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和掌握;同时,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方

针、政策,熟悉当前形势和社会动向;还要有各方面的只是功底。

29.新闻素材:指记者在采访和査阅有关材料时收集的可能对报道新闻事件有用的种种

材料,包括人证材料、物证材料、口头材料、文字材料、图书材料、数字材料等等。30?新闻典型:所谓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是既能放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

31.主要角度:新闻常以某一着眼点、侧重点,突出反映事实的内涵。这着眼点、侧重

点就是新闻主题的角度。

32.广义主题:也就是报道的中心意旨,如告诉受众以一个动态信息,就要准确反映外

部世界的变动情况,使他们能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以期有效地调节受众的思维和行为。

33.狭义主题:通过事实的报道表达某一种思想观点的,称之为狭义主题。

34?模糊语言:人们日常的社会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数普遍的客观存在。因此,新闻语言也保留有“模糊”成分,而不必都像科技语言那样非常精确。新闻模糊语言不是语言含混不清,而是相对精确的语言来说,其精确度较低,但又不失之于确切。35?精确语言:指确凿无误,不夸张,不走样,更不造假;恰如其分,叙事、状物写人得当,不可滥用褒贬之词;清楚明白。使人一目了然,可信无疑的语言。

36.文风:指人们在写文章(也包括讲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是文章或讲话的

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点的总和。

37?文采:指文章华丽多采。文采与语言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文采是修饰语言的,基本上是个修辞问题,但又干涉及内容。

38. —句话新闻:顾名思议,即用一句话表述的新闻(消息)。它比简讯更"简”。

26.经济新闻:指以反映社会活动和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的新闻(消息),旨在崇尚伦理

道德并与社会上不良现象作斗争,报道内容包括日常新人新事、婚恋与家庭、社会秩

序、风土人情及人口、市政、衣父住行。

27.人物新闻:以写人物为主的一种消息。集中反映人物的主要事迹及其精神风貌,或只

报道人物某种行动、某个侧面;尤其是实效性较强,报道迅速及时。

28.特写式消息:也称新闻素描、现场新闻或视觉新闻。它首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

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9.背景报道:与解释性报道类似,突出报道“新闻背后的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释事

件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与其他相关事物的联系。

30.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

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等的主要消息载体。31.平行式组接:强调时间系列的同一,表现同一时间里在不同地点发生的同类新闻事件

或事实。

32.综合消息:指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惰况,

或综合报道不同地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新闻载体。

33.答记者问: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直接展示有关方面负责人或权威人士回答记者提问

的内容的消息载体。

34.工作述评:从典型的新闻事实出发,论述某项工作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提出记者的

意见和建议。

35?思想述评:抓住有一定倾向性或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情况,从实际材料中提出问题,加以分析,帮助人们分清是非,提高认识。

36.硬新闻:一般指的重要的公众事件的报道。

37.软新闻:即重要性不如便新闻,而有趣味性浓厚的报道。

38.纯新闻:宜截了当的事实报逍,不加解释分析,不以文釆和材料的有趣取胜的新闻。

39.主体信息:是一篇消息中最重要、最鲜明、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事实、内容。

40.“道”:包含客观之道和主观之道两重含义:客观之道,主要指客观世界发展的趋势

和规律;主观之道,指特定阶级、集团的世界观以及路线方针尊。

41.“意”指记者通过采访、分析思索活动对客观世界具体事实的理解和认识。它又包

括“情”和“理”两个方面。

42.“晒衣绳式导语”:国外对新闻五要素或六要素俱全的导语的贬称。这种新闻诸要

素俱全的导语形式,内容复杂,不易分清主次轻重,段落长,字数多,也容易纷乱。犹如把所有的衣服都晒在一条晒衣绳上,难免给人以沉重、杂乱之感。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 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 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 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 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共32分,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 四、论述题:(共20分) 结合实际,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拟定采访提纲:(共28分) 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难产而亡事件 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试拟一个采访提纲,采访提纲应包括: 1、采访目的(5分) 2、采访对象(8分) 3、问题设计(15分) 新闻背景: 2007年11月21日下午四时许,孕妇李丽云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肖志军(后证明双方未缔结婚姻)送至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同来的丈夫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孕妇抢

救无效死亡。在长达3个小时的僵持过程中,该男子一直对包括主治郭大夫在内的众多医生的苦苦劝告置之不理。该医院副院长赵立强亲自到场劝说,110支队的警察也来到医院。为了让该男子签署同意手术单,甚至医院的许多病人及家属都出来相劝,当时在医院安胎的《检察日报》记者吕卫红在病房劝说病友给肖志军捐钱,并当场表示:如果肖签字,则立即奖励他一万元钱。但肖志军仍然拒绝,在手术通知单上写上:“坚持用药治疗,坚持不做剖腹手术,后果自负。”为确认其精神没有异常,医院紧急调来已经下班的神经科主任刘大夫,经过询问,其精神毫无异常。医院方面上报了北京市卫生系统的各级领导,得到的指示为:如果家属不签字,不得进行手术。最终,李丽云死亡。李丽云死后,肖志军称,他不签字是因为医院要谋害李丽云,他不信医院,认为医院治疗手法不当。后又称自己不签字是因为两人未婚,怕签字担责任,同时觉得妻子只是感冒,不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已经十分后悔。现场医生则表示,肖志军拒绝签字,是怕剖腹产影响妻子生二胎。11月28日,北京市卫生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邓小虹宣布,医学专家和法学专家对孕妇李丽云之死进行评审认定,结果为:孕妇就诊时病情已非常严重,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依法履行了告知义务,但医院的特殊干预权受到了患者家属明确阻碍,导致手术无法实施,最终死亡不可避免,医院并无过失。但李丽云父母李旭光、李小娥及其代表律师王良斌认为北京市卫生局为“此事利害关系人”,不服认定,遂决定状告肖志军和朝阳医院京西分院。 对于此事,医学界、法学界、社会学家和普通民众议论纷纷,有人谴责肖志军愚不可及、荒唐之至,涉嫌间接杀人;有人认为,医院做法不妥,漠视了患者的生命权;有人责怪“官僚主义”滋生袖手旁观;有人质疑,现有医疗法律法规不完善,建议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出台一种紧急救助制度;有人表示,医生只能做知识和权力容许做的事,不能把无限的社会责任都让医院来承担;有人惊呼,此事暴露的是医患不信任的社会问题;有人倡导,要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身素质;有人呼吁,现有法律不存在漏洞,患者知情权和决定权应该予以坚持,不要对一些特殊个案进行无限发挥;有人反思,在为死者惋叹,欲为她讨还公道的同时,也该为生者考虑一些。当我们以人道的名义谴责肖志军和医院的时候,又为满足自己的窥探欲而不断消费别人的痛苦,这是否同样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呢? 假设你是某家报社的记者,想要就此事件进行深入采访,请首先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明确你的此次采访目的,然后作出一份具体的采访提纲。 相关新闻链接:

员工职业道德培训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员工职业道德培训测试题 姓名:_______ 部门: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 1、 2001 年 9 月 20 日, 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纲要》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__为人民服务 __为原则,以 _集体主义、爱祖国 _、 ___爱人民 ___、 ___爱劳动 ___、 ___爱科学 ____、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 ___社会公德 _、 ____职业道德 ____、 ___家庭美德 _____、为着力点。 2、从 2003 年开始,将《纲要》印发的月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 3、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_____; __; 保守企业机密。遵章守制,秉公办事。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而制定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执行。另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除了要遵章守制, 还要秉公办事, 认真执行各种政策、法规, ___克己奉公 __、 ____不某私利 ___、 ___办事公道 ____ 、不能凭感情或义气用事,更不能出于私心、从个人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办事公道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 具体要求如下:____坚持真理 __; ____公司分明 __; ___公平公正___; __光明磊落 ____。二、名词解释 (每题 10分 1、素质: 答:素质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 2、职业素质: 答: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 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职业素质的构成包括 :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3、道德与职业道德

新闻采访与写作讲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 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③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功能又有着明显区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有着一致性: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 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3、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①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②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③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唯一方法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维。 ①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 ②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 ③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①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②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③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定义 新闻采访的定义是什么? 新闻采访就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第二节:新闻采访的特点 新闻采访有哪些特点? 一是目的的差异性,新闻采访的目的是采集信息,传播信息。 二是时间的限制性,新闻采访有一定的时间要求,要满足新闻报道时效性的特点。 三是项目的突发性,即新闻采访的事件存在突发性状况。 四是需要的广泛性,新闻采访所搜集到的信息,整理成稿件信息,属于大众传播,受众广泛。五是知识的全面性,新闻采访的范围广各色素材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六是活动的艰辛性,根据报纸、电台、电视的每日播出刊印特点,新闻采访需日日进行。 有女莫嫁新闻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一袋破烂脏衣裳。 第三节: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 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共分哪几种? 一是个别访问, 二是开座谈会, 三是现场观察, 四是参加会议 五是蹲点 六是查阅资料 七是改写 八是问卷 九是电话采访 十是网络采访,网络采访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邮箱,博客等交流,查阅手机资料。 新闻从性质上分,共分哪几种? 一是常驻采访。 二是突击采访。 三是交叉采访。 四是巡回采访。 五是隐形采访。 六是易地采访。易地采访的好处有:①开阔记者眼界;②帮助本地记者有效地发现新闻;③

促进各地记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易地采访的注意事项有:①不要自视高明,指手画脚,要谦虚谨慎,甘当小学生。②要利用易地采访的机会,熟悉各地的情况,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全局观念,与外地记者真诚合作,提高相互间的报道水平。 第四节:新闻体裁 什么是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就是指新闻媒介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统称。 什么是消息? 消息就是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分动态信息和综合信息两类。狭义的新闻解释,即消息。 什么是通讯? 所谓通讯,就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的新闻常用体裁。我国最早的通讯是出自王韬之手1872年,《普法观战纪》。第一部以通讯为主的文集是《远生遗著》,黄远生在通讯上自成风格,对后世产生影响。 通讯体裁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 消息与通讯有何不同? 一是表现对象不同。消息的一般对象是事,而通讯涉及的题材主要是人。 二是表现手法不同。消息以叙述为主,而通讯在叙述的基础上,结合描写,议论,抒情写法。三是人称不同。消息一般用第三人称,而通讯则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混用。 四是结构布局不同。消息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通讯结构则多变。 五是篇幅长短不同。消息短,通讯长。 第五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一流的采访者必定是一流的撰稿人,两者的关系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一是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一般先有采访后才有写作 二是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事实第一性,报道第二性。 三是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 四是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第二章:新闻报道策划 新闻界明确的改革总目标是什么? 即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按照新闻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信息服务的功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新闻策划有什么样的作用?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教师职业道德名词解释简答汇总

一、名词解释 1.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 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和 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它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规章制度、校内外舆 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道德评判。)这种道德评价主要通过教师的内心(良心)和外在的社会舆论这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4.教师良心含义:是教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 要求的自学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5.教师义务:是指社会向教师提出的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 的总和;二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劳动中自觉意识至社会以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把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看作是个人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使命和责任。 6.教育威信:广义而言,是指教育行业特别是整体的学校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 道德信誉;狭义而言,是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众所共仰的道德声望。 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 教育、自我陶冶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程度,它是教师为培养自己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以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以恰当处理好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应尽的义务为原则的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过程。 8.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规章制度、校内外舆 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道德评判。)这种道德评价主要通过教师的内心(良心)和外在的社会舆论这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9.职业: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 所承担的具有一定职责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它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 10.学生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学生依据教师职业道德 的原则和规范对教师行为予以判断的一种道德评价方式 二、简答 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一、集体主义原则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三、教书育人原则四、乐教勤业原则五、教育民主原则六、教育公正原则七、人格示范原则八、依法执教原则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最新1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民国初年,有位著名记者在谈到记者的条件时,提出记者须有“四能”。他的名字是 ( ) A.黄远生 B.邵飘萍 C.罗开富 D.郭超人 2.亲赴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英文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外国记者是( ) A.埃德加·斯诺 B.安娜·露易斯·斯特朗 C.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D.爱泼斯坦 3.我国最早的中文报纸是( ) A.循环日报 B.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C.中外纪闻 D.申报 4.采访的作用主要是发现和落实线索,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加感性认识以及( ) A.做好调查研究 B.核对新闻事实 C.做好群众工作 D.做好传播工作 5.瞿秋白曾作为《晨报》特派记者访问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采写了长篇通讯《饿乡纪程》和 ( ) A.《塞上行》 B.《中国的西北角》 C.《赤都心史》 D.《旅欧通讯》 6.《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7.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或重大典型的采写的记者是( ) 1

A.专业记者 B.地方记者 C.机动记者 D.特派记者 8.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的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就是( ) A.报道方法 B.报道手段 C.报道艺术 D.报道思想 9.一般来说,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等被称作( ) A.典型人物 B.知情人 C.一般报道对象 D.特定报道对象 10.比起其他的新闻价值要素来,更能体现记者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的是( ) A.新闻性 B.重要性 C.显著性 D.接近性 11.各种类型冒尖的人和事是否具有报道价值,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 ) A.普遍意义 B.知名度 C.接近性 D.典型意义 12.不以某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称为( ) A.直接准备 B.狭义准备 C.平时准备 D.临时准备 13.通常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出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被称为( ) A.报告会 B.记者招待会 C.座谈会 D.调查会 14.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期间内同时交叉采访一条或几条新闻,称之为( ) A.蹲点采访 B.交叉采访 C.异地采访 D.巡回采访 15.从新闻形成的过程看,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写作的( ) A.特殊规律 B.基本要素 C.表现艺术 D.基本内容 l6.新闻的主题真实的基础是( ) 2

教师职业道德名词解释

教师职业道德名词解释 1、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 2、教育Blog:blog又称“网志”,是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教师可以用来反思记录自己的教育经历,整合学科、学校的教学资源,实现知识共享与交流,充分表达自我思想。 3、探究教学: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4、自我意识: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二是能悦纳自己。 5、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等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或者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6、道德: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俗)和内心信念进行维系和评价,用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总和。(或通过理想、信念、传统习俗以及社会舆论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与手段。) 7、人生目的:一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生活)的目的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目的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人生目的支配各种具体行为目的的总目的。 8、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9、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指教师客观上是在用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等影响学生。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10、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它在人们的理想中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决定和制约着人们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是一个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11、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各种因素。 12、教师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 13、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追求职业品质的发展,对应教师教育,包括职前培养和职后的继续教育。 14、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人们总是努力实现职业理想,以促进社会理想的实现。 15、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盲目的学习”和“他(主控)的学习”。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 16、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17、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普通职业转化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或是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专业水平成熟和发展的状况 18、教师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体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它包括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19、科学素养:指科学知识、技术、方法、理性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20、教材:指由一定的育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即教科书及其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和图片等,还包括与教科书配套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影带、计算机软件、光盘等。 21、课程:是知识、是目标或计划、是经验、是活动。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 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 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八、、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 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 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体的报道a 细小的揣测新闻背景,捕捉反常事态的蛛丝马迹 b 注意了解新闻和周围事物的联系和影响 c 寻找报道破绽,追踪求证新闻的真实核心 d 预测新闻发展方向,追踪进行补充报道(新闻是主体的角度) e 交换角度,突出未被人重视的新闻事实⑦社会公共空间⑧公开征集⑨查询急救电话 3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获得新闻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和核心内容就是判断新闻价

【参考借鉴】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与答案.doc

科技新闻报道(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的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 A古代报刊时期B近代报刊时期C现在报刊时期D当代报刊时期 2、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作者是() A徐宝璜B范长江C邹韬奋D邵飘萍 3、毛泽东称记者是() A记的人B无冕之王C社会活动家D宣传家 4、被蔡元培誉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的是() A《时报发刊例》B《论日报渐行于中土》C《实际应用新闻学》D《新闻学》5、在我国,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是() A真实性与时效性B受众第一 C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D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 6、作为新闻团体制定的职业准则,始于() A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博士提出的《记者信条》B1914年瑞士新闻业总会通过的新闻道德规范 C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通过的《美国报业信条》 D1977年由阿拉伯新闻人员起草的一项阿拉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 7、关于新闻策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闻策划就是指报道策划B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 C新闻报道策划不能与制造新闻混为一谈 D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应这一前提下的策划 8、能鲜明的体现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的是() A坚持哪个正确舆论导向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发扬团队合作精神D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9、关于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 B就伦理学的意义说,就是实事求是,讲真话 C就要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客里空”作风

D就是要客观主义报道 10、记者在调查研究时,总是着眼于新,抓住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信息、新事实。这说明记者的调查研究具有() A新闻性B时效性C政策性D广泛性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新华社第一个国外分社于1948年建立在 12、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起响导者是也”。 13、最早出现,也是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是 14、抓好新事物报道的前提是 15、新闻采访的基本性质是 16、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的采访方式是 17、西方新闻界最早体现“自主制约”的新闻道德准则是 18、报道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相违背,我们把这种现象叫 19、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20、“记者”的称谓最早见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21、隐性采访 22、动态新闻 23、记者的职业精神 24、释述 25、“目标任务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2、记者的技能修养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新闻线索的特点 4、新闻策划五窍门是什么

28053江苏自考教师职业道德名词解释真题汇总

名词解释 1.师幼关系 师幼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通过各种交往形式,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具有稳定性、规律性、互动性、社会规定性、兼容性、教育性、高品位性等特点。 2.教师公正 教师公正,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它表现在教师与自身、与同事、与学生等的人际关系中。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范畴。3.良心 良心是与公正、仁慈和义务等概念有密切关系的范畴。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整的心理机制。 4.修养 修养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的自我改造、自我磨炼、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等活动及其所达到的水平。 5.教师意识 教师意识,指的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师身份,对教师的社会价值及意义、作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认识。 6.教育法律 教育法律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有关教育的法律的总和。教育法律是一种教育行为规范,是用来约束、规定和保障人们在教育活动或参与教育活动时实施社会公认和许可的行为的规则,在调整教育关系方面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性。 7.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它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8.教师幸福 教师幸福,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折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也称教育幸福。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会,构成教师的幸福感。它具有精神性、关系性、集体性、无限性的特点。 9.教师人格 教师人格,是指教师应具备的优良的情感及意志结构、合理的心理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教师人格先于、优于、高于其他行业人格模式的要求。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人格应成为全社会的表率。10.教育法制监督 教育法制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教育立法、执法和守法等法律活动进行的监察和督导。11.补救 补救,是责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停止继续违反教育法律规范的行为,并通过一定方式的作为,来弥补造成的损害。12.《儿童权利宣言》 《儿童权利宣言》,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保护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条约。1959年第14届联合国大会为促进世界各国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通过该宣言。《宣言》共有10项条款。 13.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新闻采访与写作》习题测试四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小题 每小题 1 分 共 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 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 961 年 5 月 有位中央领导同志说 报纸工作人员是什么人 ? 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 人员。报上的一切文章都应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 ( ) A. 毛泽东B.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邓小平 2. 新闻记者能不能及时地发现新闻并采访到新闻 关键就在于记者有没有 ( ) A. 理论水平 B. 社会责任心 C. 新闻敏感 D. 新闻功底 3. 《中国之西北角》的作者是 ( ) A. 黄远生 B. 邵飘萍 C. 瞿秋白 D. 范长江 4. 记者在采访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应当注意划清的界限 除了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 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外 还有 ( ) A. 报道计划与客观实际 B. 事物的第一性与认 识的第二性 C. 实际情况与新闻报道 D. 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 5. 记者要想获得新闻线索 到实际中去 到群众中去 这是 ( ) A. 惟一途径 B. 最佳方式 C. 根本途径 D. 惟一方式 6. 记者采访中的工作路线是 ( ) A. 依靠组织 深入实际 B. 深入实际 深入群众 C. 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D. 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7. 采访中记者要明确报道思想 就应当 ( ) A. 善于开动脑筋 B. 多跑领导机关 C. 了解社会情况 D. 吃透“上下两头” 8. 总的来说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观念是 ( ) A. 基本一致的 B. 既一致又不一致的 C. 存在一定矛盾的 D. 相辅相成的 9. 采访的平时准备 主要包括学习理论政策 了解全局情况 广泛积累资料 以及( ) A. 坚持深入实际 B. 密切联系群众 C. 多方增长知识 D. 多方结交朋友 10. “请您谈谈退休以后的打算”这是 ( ) A. 诱导式提问 B. 开放式提问 C. 闭合式提问 D. 迂回式提问 11. 从心理角度看 记者访问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 A. 融洽 B. 接近 C. 沟通 D. 激发 12. 《经济日报》记者到某科研机构了解其科技管理改革的情况 准备写成新闻报道。这一 行为在新闻采访学中是 ( ) A. 咨询 B. 写作 C. 访问 D. 寻找新闻线索 13. 采访中通过现场的遗迹来考察事物发生时的状态 此观察方式是 ( ) A. 事后观察 B. 事前观察 C. 同步观察 D. 易地观察 14. 记者采访中“上下结合”的思考 作用是 ( )

职业道德参考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A)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道德: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俗)和内心信念进行维系和评价,用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总和。 2.人生目的:一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生活)的目的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目的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人生目的支配各种具体行为目的的总目的。 3.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4.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指教师客观上是在用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等影响学生。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二、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4分,每小点1分)。 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第二,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第四,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2分)。 教师的劳动虽然不直接以生产物质产品的形式投入整个社会生产,但是却以培养生产力当中的主要因素——劳动者的形式而有力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 3)教师的劳动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2分)。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受到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这些影响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能决定或者改变他未来的发展方向。 2.道德人格及其构成的五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道德人格是指具体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后天道德实践活动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3分)。作为人格在道德上的规定,是由某个个体特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的有机结合(3分)。其中道德认识和和情感是基础,道德意志是关键,道德信念是核心,而道德习惯是道德人格的全体和最后完成(2分)。 3.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或表现。 一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师要了解和信任学生,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爱护每一个学生(2分)。 二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心。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2分)。 三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1分)。 四是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要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求恒,严中求细(3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校教师的最大乐趣和幸福是什么?联系自己或教师队伍的实际,谈谈这些乐趣和幸福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 答:当教师有许多乐趣,如劳动环境之乐,学校是传播文化知识和精神文明的场所,环境相对规范有序,可以省却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劳动方式之乐,教师的劳动是个体劳动,自由度较高,可以享有更多的思想自由的乐趣;劳动对象之乐,教师的劳动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朝气、活力和创造力。(3分)但教师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是:一是得英才而教之(2分);二是通过自己的教育劳动使学生在成长或成才方面取得明显的变化、发展和进步(4分);三是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把自己人生或事业的成功或成就归功于教师的劳动,并能够长久地记着和感谢老师(3分)。而要成为这样的老师,就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职业道德高尚的人。真正能够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留下深刻印记的不仅是老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思想、品格和作风(4分)。可举自己或别的老师的例子说明这一点(2分)。 2.通过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和学习,你感触或体会最深的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加强个人职业道德修养。(内容不得与以上答题重复)答:根据感触或体会的真切性、深刻性酌情给3—7分,根据计划、打算、措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可以预期的实效性酌情给3—8分。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某高校一位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谈到学生穿的运动服质量不好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因为你们辅导员拿了经销商的回扣”。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此作出评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