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生物学实验——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观察要点

海洋生物学实验——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观察要点

海洋生物学实验——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观察要点
海洋生物学实验——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观察要点

浙江海洋学院

海洋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常见浮游生物综合分类实验指导老师:赵盛龙

专业:生物技术

班级:A10生技1

学生姓名:张科嘉35

实验日期:2012年3月15日

实验目的:综合运用形态学知识,借用检索表分类工具,准确、快速鉴别生物种类,是生物学应用的最基本技能之一。

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在复习、巩固已有海洋生物形态及内部结构理论知识的同时,综合培养学生观察特征、分析特征、规范表达特征以及组织特征等能力,训练生物鉴定、分类技巧,提高海洋生物的认知及鉴别能力。

实验材料:常见软体动物、常见虾、蟹类节肢动物。

器械及工具:常用解剖工具、放大镜。

实验结论:

节肢动物:

方额亚派种检索表

1.(3)两触角直立····································梭子蟹科

2.(4)有游泳足······································细点圆趾蟹

3.(1)第一触角横卧,第二触角直立····················方蟹科

4.(2)无游泳足

5.(6)第三鄂足间有明显的斜方形空隙················天津厚蟹

6.(5)第三鄂足间无斜方形空隙······················中华绒螯蟹

【中文名】细点圆趾蟹

【学名】Ovalipes punctatu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方额亚派,梭子蟹科

【形态特征】头胸甲呈卵圆形,表面隆起。额分4齿,前侧缘5齿,末齿不特别大,末对步足指节呈长圆形板状。第二触角基节能动。

【生态习性】主要栖息在水深10—65米的泥质或沙质海底。

【地理分布】在我国福建至黄海南部等地广泛分布。

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

【中文名】中华绒螯蟹

【学名】Eriocheir sinensi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方额亚派,方蟹科

【形态特征】头胸甲略呈方形。螯足掌节密生绒毛。额平直,具4齿,额宽不超过头胸甲宽度的1/3。

第一触角横卧,第二触角直立,第3颚足长节长度约等于宽度。

【生态习性】中华绒螯蟹栖于淡水湖泊河流,但在河口半咸水域繁殖;每年6~7月间新生幼蟹溯河进入淡水后,栖于江河、湖荡的岸边。喜掘穴而居,或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

【地理分布】中国境内广泛分布于南北沿海各地湖泊。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中文名】天津厚蟹

【学名】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方额亚派,方蟹科

【形态特征】额区的宽度小于胸甲宽度的一半,额斜向下方,无锋锐的额后脊。头胸甲侧缘平直。第三颚足长节短宽。生活于河口的半咸水泥滩中,其眼下缘上有一列颗粒。螯足长节的内缘有一条角质的隆线,这一隆线在眼缘上摩擦起来,可以发出声响。

【生态习性】4~5月间繁殖。穴居河口的泥滩或通海河流的泥岸上。

天津厚蟹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

游泳亚目检索表

1.(2)第二腹节的侧甲覆盖于第一腹节侧甲后缘之上,第三颚足4~6节,第三步足不呈钳状·····································································真虾派

2.(1)第二腹节的侧甲不覆盖于第一腹节侧甲后缘之上,第三颚足7节,第三对步足呈钳状

3.(4) 第三对步足不较第一对粗大,雄性第一腹肢具交接器,卵直接产于海水中·····································································对虾派

4.(3)第三对步足中的1个或1对较前两对特别强大,雄性第一腹肢不具交接器,卵产出后抱

于雌体的腹肢间·······················································猬虾派

【中文名】口虾蛄

【学名】Oratosquilla oratori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软甲纲,真虾总目,掠虾总目,虾蛄科

【形态特征】体不被网状脊突起(棱),第5~7胸节侧突分两瓣。腹部的纵棱不多于8条。眼柄不膨大,角膜比柄宽。捕肢的掌节呈栉状齿。

【生态习性】成体平常穴居于海底泥沙砾的洞中,常摇动腹部的鳃肢,以广水的接触面而营呼吸。【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近海区和沿岸,一般在5~60m的水深都有发现,近年来已成为沿海主要经济甲壳类之一。

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

对虾派对虾科检索表

1.(4)头胸甲不具纵缝和横缝··································管鞭属

2.(3)腹节有较深的红色横带····································中华管鞭虾

3.(2)腹节没有较深的红色横带··································高脊管鞭虾

4.(1)头胸甲具纵缝和横缝···································仿对虾属

【中文名】中华管鞭虾

【学名】Solenocera crassicorni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软甲纲,真虾总目,十足目,对虾科

【形态特征】体长28~88mm,棕红色,上有淡紫色斑点,第1触角鞭、尾节、第1~6腹节的末缘及各腹肢的颜色较深。腹节有较深的红色横带。

【生态习性】喜栖潜于沙泥底内,水流可通过第1触角鞭形成的管道,进入鳃腔,以进行呼吸。【地理分布】分布于东海、南海及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等。

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

【中文名】高脊管鞭虾

【学名】Solenocera alticarinat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软甲纲,真虾总目,十足目,对虾科

【形态特征】体长41~129mm,体色橙红色。额角短、平直、下缘突出。头胸甲后脊显著突出,成薄片状,伸至头胸甲后缘,末端处明显下弯。

【生态习性】主要栖息于水深50~100m的外海海域。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和日本、东南亚、印度等。

高脊管鞭虾Solenocera alticarinata

【中文名】哈氏仿对虾

【学名】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软甲纲,真虾总目,十足目,对虾科

【形态特征】额角仅上缘具齿。头胸甲具纵缝和横缝,颈沟、肝沟明显。具触角刺、肝刺、无颊刺,胃上刺有或无。第l、2步足无座节刺,第五步足具外肢。雄性交接器对称,末端两侧多具突起。【地理分布】分布于南北沿海,资源丰富。

【渔业利用】为热带、亚热带近岸浅海区常见的中小型虾类,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虾类。

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

真虾派长臂虾科检索表

1.(2)额角发达,上缘基部平直,不具鸡冠状隆起··············长臂虾属

2.(1)额角细长,上缘基部具一鸡冠状隆起····················白虾属

【中文名】葛氏长臂虾

【学名】Palaemon gravieri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游泳亚目,真虾派,长臂虾科,长臂虾属

【形态特征】额角发达,上缘基部平直,不具鸡冠状隆起。头胸甲具触角刺、鳃甲刺,不具肝刺,通常具鳃甲沟。大颚触须3节。

【生态习性】生活于淡水、半咸水或海洋中。

【地理分布】分布于渤、黄、东海,是中国近海的地方性特有种。

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

【中文名】脊尾白虾

【学名】Exopalaemon carinicaud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游泳亚目,真虾派,长臂虾科,白虾属

【形态特征】额角末端有附加齿,基部的鸡冠部短于末端的细尖部。第二步足的指节长,腕节短于指节。由于腹部的背面具有一条纵脊而得名。

【生态习性】繁殖力强,繁殖季节长,从晚春开始抱卵,可一直延续到秋末。

【渔业利用】由于生活力强,又易于饲养,是各地养虾池的重要副产品,也是港养的重要种类,以渤海的产量最大,是我国近海的重要经济虾类。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软体动物

头足类

头足类检索表

1.(2)八条腕··································八腕目

2.(1)十条腕

3.(8)周鳍型··································乌贼目

4.(5)内壳后端有骨针·····························针乌贼属

5.(4)内壳后端无骨针

6.(7)胴腹后端有腺孔·····························无针乌贼属

7.(6) 胴腹后端无腺孔····························后乌贼属

8.(3)端鳍型·····································枪形目

9.(10)羽状角质内壳·······························大王乌贼科

10.(9)针状角质内壳……………………………………... 柔鱼科

图片参考比较:

【中文名】长蛸

【学名】Octopus variabili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蛸科(章鱼科)

【形态特征】头小,胴部近卵圆形。肉鳍多数退化,少数具耳状中鳍。腕长,8条,腕吸盘2行或1行,无触腕,吸盘无柄及角质环,吸盘不特化成钩。内壳仅存痕迹,或完全退化。一般不具发光器。输卵管1个或一对。贝壳退化,体无鳍,腕长,彼此相似。腕间膜一般短小,腕吸盘2行,少数单行或3行。右侧第3腕茎化,末端呈匙状。鳃发育正常,具内外2半叶。嗉囊通常发达,有墨囊。胴部呈长椭圆形,无肉鳍。皮肤表面光滑。两眼间无斑块,两眼前方无金色圈。腕长,且长度相差甚悬殊,其中第一对腕最长为第四腕的2倍,为头胴部的6倍。腕吸盘2行。

【生态习性】本种为沿岸底栖肉食性种类。冬季,低盐及水温下降时挖穴栖居。

【地理分布】我国南北沿岸及苏联、朝鲜、印度洋、地中海、红海均有分布。

【渔业利用】肉味鲜美,为大型经济鱼类的钓饵。

长蛸Octopus variabilis

【中文名】阿根廷滑柔鱼

【学名】Illex argentinus Castellanos

【分类地位】头足纲、鞘亚纲、枪形目、开眼亚目、柔鱼科、滑柔鱼亚科、滑柔鱼属

【形态特征】胴部呈圆锥形,后部明显瘦狭,胴长约为胴宽的4倍,体表具大小相间的近圆形色素斑。漏斗陷前部的浅穴不具纵褶,也不具边囊,完全呈光滑状态。肉鳍短而宽,长度约为胴长的1/3,鳍角约呈45度,两鳍相接略呈横菱形。雄性第二、第三对腕较雌性显著粗壮,吸盘也明显增大,吸盘两行,角质环具一个大尖齿,周围为十个半圆形齿。雄性右侧或左侧第4腕茎化,基部吸盘两行,顶部约占全腕1/2特化为两行肉突;触腕穗中部吸盘4行,中间大,边缘小,顶部8行小吸盘,基部具两行较小的吸盘,中间大吸盘角质环具半圆形齿。内壳角质,狭条形,中轴细,边肋粗,后端具中空的狭菱形“尾椎”。

【地理分布】阿根廷滑柔鱼为大洋性浅海种,分布在22°S-54°S的西南大西洋大陆架和陆坡,其中以35°S-52°S资源尤为丰富。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 Castellanos

贝类

帘蛤目检索表

1.(2)无侧齿·················································竹蛏科

2.(1)有侧齿

3.(4)主齿左壳2枚···········································蛤蜊科

4.(3)铰合部通常有主齿3枚···································帘蛤科

5.(6)放射肋细密················································杂色蛤仔

6.(5)无放射肋

7.(8)表面光滑,被有一层黄褐色光滑似漆的壳皮·······················文蛤

8.(7)表面不光滑,无黄褐色光滑似漆的壳皮···························青蛤

【中文名】文蛤

【学名】Meretrix meretrix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

【形态特征】贝壳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形,两壳大小相等,壳质坚厚,表面膨胀、光滑,被有一层黄褐色光滑似漆的壳皮。同心生长轮脉清晰,自壳顶开始常有环形的褐色带。

【地理分布】本种我国沿海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江苏沿海产量最大,并已人工养殖。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中文名】青蛤

【学名】Cyclina sinensi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

【形态特征】壳面膨胀,无放射肋,生长纹清楚,无小月面,楯面狭长,两壳各具主齿3枚,集中于铰合部的前面。外套窦深。

【生态习性】生活于潮间带的上、中、下区,多在淡水流入的附近区域栖息。自然产量颇大。

【地理分布】本种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为习见种类。

【渔业利用】个体大,味美,是贝类养殖品种之一。

青蛤Cyclina sinensis

【中文名】杂色蛤仔

【学名】Ruditapes variegat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

【形态特征】贝壳小而薄,呈长卵圆形。壳顶稍突出,于背缘靠前方微向前弯曲。放射肋细密,位于前、后部的较粗大,与同心生长轮脉交织成布纹状。贝壳表面的颜色、花纹变化极大,有棕色、深褐色、密集褐色或赤褐色组成的斑点或花纹。贝壳内面淡灰色或肉红色,从壳顶到腹面有2~3条

浅色的色带。

【地理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山东青岛和福建沿海产量较多,旺季在春末夏初。

杂色蛤仔Ruditapes variegata

【中文名】四角蛤蜊

【学名】Mactra veneriformi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蛤蜊科

【形态特征】贝壳呈三角形或略近长椭圆形,壳质薄。一般壳长20mm,高12mm,宽6mm。栖息在潮间带低潮线附近至潮线下20m左右的浅海底。

【生态习性】穴居于细沙或泥沙中,水管能自由伸至地表面摄食和排泄。

【地理分布】本种在黄渤海的数量较少,而在浙江沿海数量多。

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

【中文名】缢蛭

【学名】Sinonovacula constrict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竹蛏科

【形态特征】:壳呈长筒形,质薄,前后端均为圆形,韧带黑褐色,壳中央稍前有1自壳至腹缘微凹的斜沟。

【生活习性】栖居于潮间带的中下区,喜生活于有小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或低盐的河口区。利用足部掘穴,在泥滩中穴居,潜入泥中的深度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通常在夏季较浅而冬季较深,一般约在10~20cm处生活。

【地理分布】本种仅分布于日本和中国海。

【经济价值】由于肉味鲜美,可除鲜食外,还可干制成罐头。是重要养殖贝类,在我国已有数百年的养殖历史,特别在浙江和福建一带更为普遍。

缢蛭Sinonovacula constricta

双壳纲各目检索表

1.(2)铰合齿齿数多,1列或前后2列························蚶目

2.(1)铰合齿大多退化或无齿

3.(4)前后闭壳肌不等大,前闭壳肌退化或完全消失··········贻贝目

4.(3)无前闭壳肌,后闭壳肌发达····························珍珠贝目

蚶科各属检索表

1.(2)壳表面白色,被有褐色薄皮,内面灰白色·····················泥蚶属

2.(1)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毛蚶属

【中文名】毛蚶

【学名】Scapharca subcrenat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蚶目,蚶科

【形态特征】成体壳长4~5cm,壳面膨胀呈卵圆形,壳顶突出而内卷且偏于前方;壳面放射肋30~44条,肋上显出方形小结节;铰合部平直,有齿约50枚;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

【生态习性】生活在内湾浅海低潮线下至水深十多米的泥砂底中,以4~8m居多。

【地理分布】自然分布以中国渤海和东海近海较多。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中文名】泥蚶

【学名】egillarca granos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蚶目,蚶科

【形态特征】壳卵圆形,坚厚,顶突出,放射肋18~20条,有细密铰合齿。完表面白色,被有褐色薄皮,内面灰白色。

【生态习性】栖息浅海软泥滩中。

【地理分布】我国南北沿海均产。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省早已人工养殖,是我国著名经济海产之一。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中文名】厚壳贻贝

【学名】Mytilus coruscus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贻贝目,贻贝科

【形态特征】俗称淡菜,壳厚,生长纹粗,壳表棕褐色,足丝粗硬,壳内面呈紫红色或浅蓝色。主要生长在海岛的东北面有海浪冲击的岩礁上,铰合齿退化或成结带状小齿。壳皮发达。前闭壳肌退化或消失,后闭壳巨大。足小,以足丝附着于物体上生活。

【地理分布】主要生长在海岛的东北面有海浪冲击的岩礁上。自然分布主要在黄、渤海沿岸。为我国南北主要水产养殖贝类之一。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中文名】日本日月贝

【学名】Amussium japonicum formosum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贝目,扇贝科

【形态特征】暖海贝类,贝壳呈圆形,两壳相等,一般直径8~14cm。生活在近海10m深的海底,在砂质的海底活动。因上壳能照到阳光,所以壳面呈红紫色,光泽明亮而鲜艳,并长有放射肋和生长纹,形似光芒四射的太阳。下壳因卧躺在沙上,照不到阳光,故为白色,洁白得似月亮,所以得名为日月贝。

【地理分布】主要产地在海南省、广东沿海,闭壳肌加工的干制品称为“带子”或干贝,属海产珍品。

日本日月贝Amussium japonicum formosum

螺类

螺类检索表

1.(4)壳内面具珍珠层························原始腹足目

2.(3)厣角质····································马蹄螺科

3.(2)无厣······································鲍科(石决明科)

4.(1)壳无珍珠层

5.(8)外套膜部分包卷成入水管················新腹足目

6.(7)体螺层极膨大,壳面较光滑··················涡螺科

7.(6)体螺层大,壳面具各种结节或棘状突起········骨螺科

8.(5)外套膜拉长成入水管····················中腹足目

9.(10)壳口狭长··································宝贝科

10.(9)壳口完全··································玉螺科

【中文名】扁玉螺

【学名】Neverita didym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玉螺科

【形态特征】壳呈半球形,顶部紫褐色。基部白色,其余壳面浅黄褐色。螺层约5层。螺旋部较低。体螺层宽大。壳面膨胀,生长纹细密。在每一螺层缝合线的下方,有1条彩虹样的褐色色带。壳口卵圆形。外唇薄;内唇中部形成1个大的褐色的脐结节。脐大而深,部分被脐结节遮盖。厣角质。

【生态习性】生活于潮间带和浅海砂质或泥砂质海底。为肉食性种类,侵食其他双壳类。

【地理分布】见于全国沿海,日本也有分布。

【中文名】单齿螺

【学名】

Monodonta labio

扁玉螺 Neverita didym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马蹄螺科

【形态特征】呈圆锥形,小型,壳质坚厚。一般高1-2厘米。壳表螺旋形肋明显,与生长线互相交结成许多方块形颗粒。壳面颜色多为暗绿色,夹以杂色。壳内面白色,具有珍珠光泽。多生活在潮间带中上区岩石上、石缝中或石块下。以海藻为食。。

【地理分布】舟山内外侧岛屿沿岸均有发现,为习见种,我国南北潮间带分布最广的贝类之一。

单齿螺Monodonta labio

【中文名】黄口荔枝螺

【学名】Thais luteostoma

【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骨螺科

【形态特征】贝壳中等大小,呈纺锤形,壳质坚实。缝合线浅,不明显。螺旋部较高,约为壳高的1/2。体螺层较膨大。在每一螺层的中部突出形成肩角,在肩角上有一列角壮突起。整个壳面生有许多细密的螺纹和生长线。壳面为灰黄色,杂有紫褐色的斑块,壳口长卵圆形,内面土黄色,并有少量的紫褐色的斑块。外唇薄,有锯齿壮缺刻,内恻有3-4枚齿状突起,内唇略直,光滑。前沟短,具角质厣。

【生态习性】生活于潮间带低潮区至20米水深的岩礁间或砾石间。

【地理分布】全国沿岸均有分布;日本北海道南部和男鹿半岛以南。

黄口荔枝螺Thais luteostoma(Holten)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701-57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分升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

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吸水纸、清水、0.3g/ml蔗糖溶液 四、实验过程(见书P60)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 1.如果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为什么? 3.画一个细胞在正常状态下到经过0.3g/ml蔗糖溶液处理,再经过清水处理的细胞变化的一系列模式图。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 2.认识校园内外的常见植物。 二、材料用品 照相机、铅笔、笔记本、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1、实地调查:小组成员分工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植物,拍照,做好记录,将不认识的植物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采集植物的叶片、枝条或花朵等特征部分,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着植物照片及植物标本向教师或学校花工师傅请教,弄清植物的名称、特性。 4、查阅资料: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植物的资料,获取各种植物的详细信息。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成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6、实验报告:将资料、图片打印,汇集成实验报告。 7、制作PPT:用演示文稿形式,记录和呈现我们的探究过程,分享我们的研究心得。 三、调查内容 (一) 校园和公园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必须在严谨、细致的观察研究后进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时,首先要观察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然后再观察植物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应起始于根(或茎基部),结束于花、果实或种子。先用眼睛进行整体观察,细微、重要部分再借助放大镜观察。特别是对花的观察、研究要极为细致、全面,从花柄开始,通过花萼、花冠、雄蕊,最后到雌蕊。必要时要对花进行解剖,分别作横切和纵切,观察花各部分的排列情况、子房的位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室数及胎座类型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植物的详细特征,才能正确、快速地识别和区分植物。 (二)植物种类的识别和鉴定 在对植物观察清楚的基础上,识别、鉴定植物就会变得很容易。对校园内外特征明显、自己又很熟悉的植物,确认无疑后可直接写下名称;生疏种类须借助于植物检索表等工具书进行检索、识别。 在把区域内的所有植物鉴定、统计后,写出名录并把各植物归属到科。 (三)植物的归纳分类 在对校园内外的植物进行识别、统计后,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园内的植物资源情况,还须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分类的方式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植物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植物进行归纳分类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有关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植物归纳分类方式。 1.按植物形态特征分类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木质藤本、草本植、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 2.按植物系统分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校园常见植物实验报告

实验十校园常见植物识别与分类 基础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识别校园植物中一些常见的种类,了解其主要形态特点、进化地位和经济利用价值。 2 学习观察和鉴定植物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不同植物的新鲜材料,了解其外部形态特点,比较不同类群间的差异。 2 解剖观察代表植物的花,了解其结构特点,分析其进化程度及其分类学意义。 3 识别校园植物。 三、实验原理 被子植物是日前地球上种类最多,分类最广的植物,也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植物类群。在长期的系统演化过程中,被子植物分化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种类,它们形态各异,并有各自特定的分布区。因此在本实验中,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以及学校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选择一些常见的代表进行观察,并尽可能考虑到被子植物中一些主要的科、属,如:木兰科、毛茛科、蔷薇科、豆科、菊科、百合科、禾本科等。 四、实验步骤 1 取不同植物的标本或新鲜材料,对照检索表或植物志等工具书进行观察,了解不同植物的外部形态特点。 2 在实体显微镜下,运用解剖针,解剖刀等工具对代表植物花的结构进行解剖观察,了解其结构特点,分析其进化程度,并比较不同类群植物在花结构上的差异。 四.校园植物名录 序 中文名学名属名科名号 1 假连翘Duranta repens 假连翘属马鞭草科 Ligustrum quihoui 女贞属木犀科2 小叶女 贞 3 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九里香属芸香科 4 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榕属桑科 Phoenix roebelenii O’Brien 刺葵属棕榈科5 美丽针 葵 6 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 鱼尾葵属棕榈科 7 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刺桐属蝶形花科 8 朱缨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朱缨花属含羞草科 9 芒果Mangifera vndica linn 芒果属漆树科 10 红花檵Loropetalum chinense 檵木属金缕梅科

节肢动物复习题

、选择题 A型题 1.危害人体健康的节肢动物主要属于 A.昆虫纲、唇足纲 B.蛛形纲、昆虫纲 C.蛛形纲、甲壳纲 D.甲壳纲、昆虫纲 E.蛛形纲、唇足纲 2.溪蟹和蝲蛄属于 A.昆虫纲 B.蛛形纲 C.甲壳纲 D.唇足纲 E.倍足纲 3.下列医学节肢动物均属昆虫纲,但除外 A.白蛉 B.蝇 C.蚤 D.虱 E.全沟蜱 4.口器舐吸式的昆虫是 A.蝇 B.蟑螂 C.蚊 D.白蛉 E.蚤 5.引起过敏性哮喘的蜱螨类是 A.全沟硬蜱幼虫 B.蠕形螨 C.疥螨 D.尘螨 E.恙螨 6.目对病媒节肢动物综合防制中常用的防制方法是 A.环境防制 B.化学防制 C.生物防制 D.遗传防制 E.法规防制 7.下列哪些不是节肢动物的特征 A.虫体左右对称而分节 B.体表骨骼化 C.均有4对足 D.具成对分节的附肢 E.循环系统开放式 8.下列哪项不是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直接危害? A.吸血骚扰 B.毒害作用 C.致敏作用 D.寄生 E.传播疾病 9.蚊传播丝虫病的方式是属于 A.机械携带 B.发育式 C.增殖式 D.发育增殖式 E.经卵传递式 10.在蚊体内既发育又增殖的是 A.疟原虫 B.丝虫 C.杜氏利什曼原虫 D.鼠疫杆菌 E.普氏立克次体 11.疥螨的交配在下述哪两者之间进行 A.雌、雄成虫 B.雄成虫与雌幼虫 C.雄成虫与第一期雌若虫 D.雄成虫与第二期雌若虫 E.雌成虫与第二期雌若虫 12.疥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 A.作为病原体引起皮炎 B.吸入后引起变态反应 C.误食后引起消化道疾病 D.可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 E.以上均不是 13.疥螨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是 A.粪便涂片法 B.血液涂片法 C.培养法 D.免疫学试验 E.以消毒针头挑破局部皮肤检查 14.蠕形螨感染最的部位是 A.胸部 B.腹部 C.颜面部 D.颈部 E.四肢 15.蠕形螨寄生于人体的 A.上皮细胞内 B.皮肤隧道内 C.外周血液中 D.淋巴系统内 E.毛囊深部或皮脂腺内 16.对于蠕形螨的致病作用,目前普遍认为是 A.无致病作用 B.致病力较强 C.致病力较弱 D.条件致病寄生虫 E.非条件致病寄生 虫 17.蠕形螨的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 A.虫卵污染食物或饮水经口感染 B.媒介昆虫叮咬吸血感染 C.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 D.污染注射器经输血感染 E.以上都不是 18.检查蠕形螨最常用的方法是

【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三篇】

生物实验报告【三篇】 篇1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篇2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

节肢动物解剖观察及分类

实验9 节肢动物解剖观察及分类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沼虾和棉蝗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和昆虫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2.认识节肢动物各纲的代表种类。 二、实验材料 1.沼虾、棉蝗的活个体。 2.节肢动物门各纲常见种类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针、便镊、尖头镊、蜡盘、解剖盘、大头针、吸水纸、擦镜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沼虾(Macrobrachium)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1.外形观察 沼虾身体由20个体节组成,异律分节,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图9-1)。体表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掩盖着头胸部背面的外骨骼为头胸甲,其两侧游离称鳃盖,盖住鳃部,头胸甲的前端有一长而尖的的额剑,两侧各有一长在能活动眼柄上的复眼。腹部分为6节,末节为尾柄,尾柄连着尾肢,肛门位于尾肢腹面基部。沼虾的每一体节都有附肢一对,共有19对附肢,随着不同的位置演化为不同功能的器官。 2.内部解剖 用眼科剪除去沼虾的外骨骼和分离其表层的肌肉,依次解剖、观察下列各系统(图9-2)。 (1)呼吸器官把头胸部右侧的鳃盖去除,可见鳃腔中有鳃7对,成羽状。 (2)循环系统从头胸部后缘开始向前小心剪除整个头胸甲,可见心脏位于头胸部后背方,包被在围心腔膜内,呈三角形,黄白色,有心孔3对。用镊子把心脏轻轻地提起,可见连接的呈粉黄色丝状的血管,向前一条为前大动脉,再分出眼动脉、触角动脉、肝动脉等;

向后一条为后大动脉,再向背面和腹面分出动脉干。 (3)排泄器官 绿腺(触角腺)1对,位于大触角的基部,呈浅黄绿色,其上附着膀胱和排泄管,在触角基部开口。 (4)生殖系统 除去心脏可见到生殖腺,雌雄异体。雌虾有卵巢1对,左右愈合为一个,位于心脏的前端或延至腹面,成对的输卵管由两侧向下、 通到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雌 图9-1 日本沼虾的外部形态(自江静波等) 图9-2 日本沼虾的内部结构(自江静波等)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 2.认识校园内外的常见植物。 二、材料用品 照相机、铅笔、笔记本、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1、实地调查:小组成员分工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植物,拍照,做好记录,将不认识的植物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采集植物的叶片、枝条或花朵等特征部分,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着植物照片及植物标本向教师或学校花工师傅请教,弄清植物的名称、特性。 4、查阅资料: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植物的资料,获取各种植物的详细信息。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成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6、实验报告:将资料、图片打印,汇集成实验报告。 7、制作PPT:用演示文稿形式,记录和呈现我们的探究过程,分享我们的研究心得。 三、调查内容 (一) 校园和公园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必须在严谨、细致的观察研究后进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时,首先要观察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然后再观察植物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应起始于根(或茎基部),结束于花、果实或种子。先用眼睛进行整体观察,细微、重要部分再借助放大镜观察。特别是对花的观察、研究要极为细致、全面,从花柄开始,通过花萼、花冠、雄蕊,最后到雌蕊。必要时要对花进行解剖,分别作横切和纵切,观察花各部分的排列情况、子房的位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室数及胎座类型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植物的详细特征,才能正确、快速地识别和区分植物。(二)植物种类的识别和鉴定 在对植物观察清楚的基础上,识别、鉴定植物就会变得很容易。对校园内外特征明显、自己又

实验报告: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实验报告6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提出问题:植物细胞是否会失水和吸水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失水和吸水 假设:假设外界溶液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反之,吸水。材料用具:紫色的养成鳞片叶。 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 质量分数为ml的蔗糖溶液,清水。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 ↓①有一个的中央大液泡 2、低倍镜下观察②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引。这样重复几次,盖玻片下面的洋葱鳞片叶表皮就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0.3g/ml蔗糖溶液吸水纸吸引 临时装片 ↓①中央液泡逐渐变小(紫色) 4、低倍镜下观察②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鳞片叶表皮又浸润在清水中。 吸水纸吸引清水 临时装片

↓①中央液泡逐渐变(紫色变) 6、低倍镜下观察②逐渐贴近细胞壁 ↓ 结论:前面的假设正确。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现象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现象 说明…………………………………………………………………………………… (1)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紫色的花青素,细胞失水后,液泡变小,颜色变深;细胞吸水后,液泡变大,颜色变浅。 (2)选用蔗糖溶液(如0.5g/ml)的浓度不宜过高,否则植物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3)若把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的植物可吸收的溶液中(如1M 的KNO3、一定浓度的乙二醇等溶液),植物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会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巩固练习: 1、观察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 ) 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分升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吸水纸、清水、0.3g/ml 蔗糖溶液 四、实验过程(见书P60) 五、讨论 1.如果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为什么?3.画一个细胞在正常状态下到经过0.3g/ml蔗糖溶液处理,再经过清水处理的细胞变化的一系列模式图。 第1 页共12 页

生物技术实习报告4篇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经过了将近一年对动物学和植物学的理论学习后,野外实习也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效地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还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实习目的;(1)复习、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进一步丰富所学的生物学知识;(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形态、习性、种类、用途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培养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好作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珍惜大自然一草一木的良好素质与情感;(5)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弘扬团队精神,促进同学,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实习意义;(1)通过野外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得知识;(2)通过野外综合学习,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同时也提高了独立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新能力;(3)通过野外实习,增强了我们对植物界生物的认识,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主要内容:5月29日,早晨五点集合,出发赶往青岛,下午一点左右到达参观青岛市中山公园的动、植物园,下午2点10分集合,晚上进入北九水风景区。 5月30日,上午在山里采集标本,下山后按小组制作标本,下午去樱桃园采摘樱桃。 5月31日,挑战崂顶,6点40出发,中午12点左右到达崂顶,围山顶走了一圈后开始下山,下山时由于方向性错误我们在深山里迷路了,还遇上了大雨,幸亏遇上了几名野外登山队员,才得以走出这座鬼斧神工的大山,到达营地时已经晚上7点多了。 6月1日,早上8点多,在青岛栈桥看风景,9点到下午2点在海底世界参观标本及各种海洋生物(标本馆、海底世界、海兽馆、梦幻水母宫)下午两点多向日照出发,来到李家湾赶海园,住在海边,心情无比激动。 6月2日,上午来到灯塔风景区和万平口风景区看大海,下午回到营地赶海,采集和制作标本。 6月3日,上午来到国家森林公园观赏各类植物,下午回到营地采集和制作标本。 6月4日,上午自由活动,下午1点去刘家湾赶海园赶海,采集和制作标本,这里的海滩好大呀。 6月5日,上午7点出发赶往济南大明湖公园参观游览,下午出发返回,晚8点抵达沧州,野外实习顺利结束。 总结体会:首先,我觉得这次去山东,可以说是不负此行吧,我们不仅开阔了眼界,领略

植物形态观察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生命科学基础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校园植物观察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龙船花全株侧枝向上挺直生长且平滑,叶子表面光滑革质对生,全缘而呈倒卵形状或是椭圆形。一般长度约9厘米-12厘米左右,宽约4 是深绿色,背面的颜色较浅。花属于顶生的伞房花序,每簇花丛大约有 小花由其冠筒上长出后分裂4-5片椭圆形花瓣,冠筒长约2.5 红砖色。20-30朵聚生的小花整体呈现一个大圆球状,花团锦簇。

对生的二回羽状复叶舌状花瓣

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披淡褐色鳞片状糙毛。单叶对生,长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钝尖,基部近圆形或浅心形,全缘,叶片坚纸质,两面披淡褐色糙毛及短柔毛,长约4-12厘米,宽约3-8厘米;叶脉5-7条基出;叶柄长约 厘米。 花为聚伞花序,长于分枝顶端,近头状,由3-7朵花组成,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花梗密披鳞片状糙毛,长约3-20亳米;花萼 宽,内侧红色,外侧披淡褐色鳞片状糙毛,先端渐尖,萼管壶形,长约 花瓣5片,倒卵形,先端圆形,粉红色或玫瑰红色,密披缘毛,离瓣花;雄蕊10枚,5长5短,较长的雄蕊基部黄色直立,上部呈关节状弯曲,状似镰刀,连接紫红色半圆形的花药,短的雄蕊黄色,并未分两节,连接黄色的花药;雌蕊柱状,墨绿色;花柱线形,紫红色。

茎肉质,直立,粗壮。叶互生;叶柄长约1-3cm,两侧有数个腺体;叶片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锐锯齿,侧脉对。 花梗短,单生或数枚簇生叶腋,密生短柔毛;花大,通常粉红色或杂色,单瓣或重瓣;萼片2,宽卵形,有疏短柔毛;旗瓣圆,先端凹,有小尖头,背面中

植物细胞实验报告_1

植物细胞实验报告 篇一: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报告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篇二:观察植物细胞生物实验报告单 生物实验报告单 篇三: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报告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报告目的要求: 1.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 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 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清水,稀碘液,滴管,纱布,吸水纸,显微镜方法步骤: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观察: 1、准备: (1)用洁净的卫生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把载玻片平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内表皮上,轻轻划出边长为2㎜~5㎜的小方格;然后用镊子从小方格内的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表皮,并将其浸入载玻片的水滴,用镊子将表皮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

的水滴中,然后轻轻地盖在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面有气泡。 2、染色: (1)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 (2)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整个标本。 3、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 (1)取显微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略偏左)并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通过目镜能够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4)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5)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 镜接近玻片为止(注意:眼睛一定看着物镜)。 (6)两眼同时睁开,用一只眼看目镜,另一只眼随时准备画图,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报告完整版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报告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班别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作业 一、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1)材料选择: (2)工具选择: (3)试剂选择: (4)具体实验步骤: 第一步:制作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临时装片,先用低倍镜观察。 第二步:尝试用__________________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第三步:使洋葱表皮细胞浸润于________中,观察质壁分离的复原。 结果记录表

二、巩固拓展 1. 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是指() A. 细胞壁、细胞膜和液泡膜 B. 细胞壁、核膜和液泡膜 C. 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D. 细胞膜和核膜间的细胞质 2. 根据本实验推测,利用高浓度的食盐水杀菌防腐的原理是() A. 盐水中的氯离子具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B. 食盐水中的钠离子不利于细胞的生长 C. 食盐水是中性的不利于细菌的生长

D. 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 3.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 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 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 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4. 欲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下列对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 ②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 ④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 ⑤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高或过低 ⑥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⑥

节肢动物分类

实验六蜚蠊解剖及节肢动物分类 一.目的 通过对蜚蠊的观察,了解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基本形态、生理及其对陆生生活的适应。进一步通过对昆虫各种类型的触角、口器、翅、足、及变态的观察更深了解昆虫纲的多样性与适应的广泛性,并识别重要目的一些代表。了解节肢动物的分类。 二.材料与用具 活体蜚蠊,各种代表昆虫的口器、翅、足、触角和变态的制片。体视镜、解剖镜、解剖器、蜡盘、大头针。有关节肢动物标本。 三. 观察 (一)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的解剖: 首先将乙醚滴在脱脂棉上,然后将脱脂棉放进装有活体美洲大蠊的广口瓶内,待蜚蠊被麻醉,不能爬行后,进行活体观察和解剖。 1. 外形(图6-1): 观察蜡盘中的蜚蠊。身体已明显具有体区的分化,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体节愈合,胸部三节,腹部分节明显,整个身体覆以几丁质外骨骼。 图6-1 雄性蜚蠊外形及内部结构图 (1)头部:是蜚蠊取食与感觉的中心,头部以活动的颈部与胸部相连,头部向前伸出一对鞭状的触角,由基节(柄节),梗节,与多节的鞭节组成,是感觉器官。头前端两侧有一对椭圆形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组成。头部外骨骼坚硬,复眼之间为额,额上端为颅顶,头的两侧复眼下方为颊。蜚蠊的口器属于咀嚼型。这种口器由上唇、

下唇、上顎、下顎及舌五部分组成(图6-2)。用镊子轻轻将口器各部分取下,依次放蜡盘中观察。 图6-2 咀嚼式口器(以蝗虫口器为例) (2)胸部:头后有足和翅的部分是胸部。胸部分三节,即前胸、中胸、后胸。每一胸节上有一对足,中胸与后胸各有一对翅。在胸部侧面,前胸与中胸之间有一对气孔(spiracle)。中胸与后胸之间也有一对气孔,明显可见。 (3)足:蜚蠊的前足、中足和后足均为步行足。这三对足在构造上是相似的。每一足都是由五部分组成,第一节与躯体相连,称为基节(coxa),其次为转节(trochanter),腿节(femur),胫节(tibia),及跗节(tarsus)。蜚蠊跗节又分为5节。 (4)翅:在中胸背面伸出一对革质前翅,有保护后胸膜质后翅的功用。揭开前翅即可看到折叠于其下的后翅,后翅较薄,纵行折叠,展开后很宽大,是飞翔的主要器官。 (5)腹部:腹部是生殖与消化代谢的中心。腹部分节清楚,共有11节,但第9节后的体节不易分清楚。试以一手拿住头部,另一手拿住尾端,轻轻拉动蜚蠊身体,便可看出腹节之间有节间膜可使腹部拉长或缩短。每一体节包括一个背板,一个腹板,侧区为膜状。腹部从第一节到第八节共有八对气孔,为气管的开口。尾部侧面有一对尾须,是第11腹节的退化附肢。 2. 内部构造(图6-3): 将蜚蠊足和翅剪去,背部朝上放在蜡盘上(此时可透过体壁看到背血管)。用解剖剪从尾端稍前位置沿侧膜向前至头部纵行剪开体壁,用大头针固定住腹板,轻轻掀去背板,露出整个体腔(混合体腔即血腔,haemocoele),加入少量水以免干燥,由于蜚蠊体内有较多的脂肪体,在解剖镜下用镊子小心去除脂肪体,并用清水轻轻冲洗,

医学寄生虫名词解释

互利共生Mutu 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获利如白蚁和它肠道中的鞭毛虫。 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豆螺、召螺和淡水鱼体内,所以豆螺、召螺,淡水鱼为中间宿主。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系膜静脉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 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保虫宿主。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在整个生活阶段有多个时期,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时期。 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疟原虫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拮抗同种疟原虫在感染,而同时宿主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宿主感染疟原虫后,通过尝试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抑制疟原虫的发育增殖,但疟原虫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拮抗宿主的免疫杀伤作用,疟原虫具有逃避宿主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有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抗再攻击的抗体,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抗体的作用,可继续存活,随寄生虫的消灭,此抗体就消失,这种现象叫伴随免疫。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有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体)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人体内长期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疾病。 带虫者Carrier: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能传播病原体这种感染者称为带虫者。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组织和器官内寄生。 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

参考答案 实验报告单: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莒县桑园镇中心初级中学生物学科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20____级____年级____班____组实验组长:______ 实验合作者:________ 实验名称: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目的: 1、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学会并练习画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擦镜纸。 实验步骤: 1、检查材料用具是否完好、齐全。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内表皮。 (4)放: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 (5)用镊子将浸入清水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展平。 (6)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的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7)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8)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3、观察临时装片: 在低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制成的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辨认细胞的各种结构。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4、画图: 依照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取其中的 一个细胞,画出观察到的各部分结构,周围的细胞只 勾画出轮廓。 5、整理还原: 实验完毕,清洁桌面,清点实验材料并摆放整齐; 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放进镜箱,送回原处。 讨论:怎样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 答:气泡在视野中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有黑而粗的边缘,用镊子或是解剖针按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移动;而细胞不会变形、也不会移动,并且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之分,形态多样。

植物形态的野外观察实验报告

“植物形态的野外观察”实践报告 开课实验室: 年 月 日 一、实践目的 (1)通过校园附近植物的观察,认识40种热带、亚热带植物种 (2)通过观察常见植物的主要特征,进一步熟悉识别植物的形态术语,为认识各种植 物和进行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打下基础。 二、内容及要求 观察校园植物,主要观察对象为苏铁科、木兰科、樟科、大戟科、桃金娘科、 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花科、桑科、禾本科植物。 区分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 学院 地理学院 年级、专业、班 地理161 姓名 学号 成绩 课程 名称 土壤与植物地理学 实践项目名称 植物形态的野外观察 指导教师 签名

三、原理与基础知识 四、使用仪器、材料 放大镜、笔记本、笔、照相机。 五、报告内容 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区别 1、茎的结构不同:木本植物的茎部含有大量的木质,比较坚硬;草本植物的茎部为“草质茎”,比较柔软,这是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本质区别。 2、生长周期不同:木本植物为多年生植物,草本植物则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 3、形态不同: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高大直立,其中乔木主干明显,分枝部位比较高,灌木主干不明显,分枝靠近茎的基部,半灌木茎的基部木质化,而上部为草质,冬季枯萎。 4、生长习性不同:随着地理纬度及栽培习惯的改变,草本植物中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习性会发生变化,如小麦和大麦在秋播时为二年生草本,在春播时则成为一年生草本;又如棉花及蓖麻在江浙一带为一年生草本,而在低纬度的南方可长成多年生草本。 乔木: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树木 灌木: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常由基部分枝 半灌木:植物多年生,但仅茎的基部木质化,而上部为草质,冬季枯萎,如牡丹。

医学节肢动物

第十七章医学节肢动物 概论 节肢动物中有些种类通过刺蛰、寄生和传播病原生物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这类具有医学重要性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昆虫泛指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它们对人类的致病作用包括直接危害(骚扰、刺蛰、吸血、致病、毒害及寄生等)和间接危害(机械性或生物性传播疾病)两方面。 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虫体两侧对称,虫体及对称分布的附肢均分节。 体表骨骼化。 循环系统开放式,主体称为血腔,内含血淋巴。 发育史大多经历蜕皮和变态。 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 1、昆虫纲:虫体分头、胸、腹3部。头部触角一对,具有感觉功能;胸部有足3对,具有运动功能。 2、蛛形纲: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或头胸腹合为一体,即躯体。具足4对,无触角。 3、甲壳纲: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触角2对,步足5对,多数营水生生活。 4、唇足纲: 5、倍足纲: 6、五口纲: 生活史 昆虫从幼虫发育到成虫,需经历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及行为上的一系列变化,此过程称为变态,变态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特征,如有蛹期为全变态,没有蛹期为不完全变态。 全变态昆虫经历四期:卵、幼虫、蛹和成虫,前三个时期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明显差异。如蚊、蝇、蚤等;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整个生活史有三个期:卵、若虫和成虫,若虫和成虫形态上和生活习性相近,区别在于若虫体积较小,生殖系统发育不成熟。如虱、臭虫。 在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幼虫或若虫需蜕皮若干次,两次蜕皮之间的虫态称为龄期。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一、直接危害 1、骚扰和吸血:蚊、蝇 2、刺螫和毒害: 毒蜂、桑毛虫。 3、过敏反应: 节肢动物的涎腺、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的表皮都是异源性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 4、寄生:蝇类幼虫寄生引起蝇蛆病,疥螨寄生于皮下引起疥疮。 二、间接危害: 病原体通过节肢动物传播、扩散,引起各种传染病,即虫媒病。传播分为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1、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数量和形态均不发生变化。节肢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仅起着携带、输送的作用。 2、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发育繁殖而成为感染阶段,传播到新的宿主。 1)发育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仅有发育而无繁殖,即仅有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的变化,没有数量上的增加。如丝虫在蚊体内。 2)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繁殖,数量增多,但无形态变化。如鼠疫杆菌在蚤体内 3)发育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不但发育而且繁殖,不仅有形态上的变化,而且在数量上增加。如疟原虫在蚊体内。 4)经卵传递式:病原体不仅在节肢动物体内繁殖,而且能侵入卵巢,经卵传递到下一代并使之有感染性。如森林脑炎病毒在全沟硬蜱。 在生物传播过程中,节肢动物不仅为病原体提供营养和发育繁殖的场所,而且起到长期贮存病原体的作用。 昆虫纲 昆虫纲为动物界种类最多(75万种以上),数量最大的一个纲,与人类经济和健康有极密切的关系。是医学节肢动物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主要特征: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1对;胸部有足3对,又称6足纲。 概述 头部:感觉和摄食。触角一对,司嗅觉和触觉;触须一对,复眼一对。口器分三类:咀嚼式,如蜚蠊;刺吸式,如雌蚊;舐吸式,如家蝇。 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各胸节均有足一对。多数昆虫的中胸和后胸的背侧各有翅一对,双翅目昆虫后胸翅退化为平衡棒。 腹部:11节,最后2节雌虫为产卵器,雄虫为外生殖器,其形态因种而异,为分类依据。 蚊 蚊属于双翅目。主要种属有伊蚊、库蚊、按蚊。 蚊类和其它双翅目昆虫的主要区别: 喙细长,比头部长几倍,便于吸食液体食物或穿刺吸血。 翅脉特殊,被有鳞片。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精选范文: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一、实验目的1.观察植 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 的技能。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 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 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 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 被碱性染料着色。三、材料用具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 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 四、实验过程(见书p39) 1.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 2.解离:5min 3.漂洗: 10min 4.染色: 5min 5.制片 6.镜检五、注意 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 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 .漂洗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细胞染不上色。 3 .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 无法观察。六、讨论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体会。物理 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2.在观察清楚有 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并标明时期。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篇一: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 胞的有丝分裂》_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2.初步掌握制作 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 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 程,分为分 一、实 验目的 1.观 察 植 物 细 胞 有 丝

课外实验(观察节肢动物)

课外实验:观察节肢动物(探究光对动物生活的影响) 设计者:杭州康桥中学吴洁玮 课前预习:鼠妇又称“潮虫”, 俗称“西瓜虫”。属无脊椎 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 门软甲纲等足目。它们身体 大多呈长瓜子形,长5—15 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 呈灰褐色、灰蓝色;受到惊吓后会卷曲成团,草食,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不属于昆虫。鼠妇用腮呼吸,而腮只能在湿润的环境中运作,所以鼠妇居住在潮湿的地方。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假死性。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在田间,主要危害黄瓜、西红柿、油菜等。光对鼠妇的生活来说有着极大的影响。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一、过程与方法: 1、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鼠妇的行为特征。 2、会设计表格记录鼠妇的活动。 2、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二、知识与技能:知道鼠妇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照顾鼠妇,观察它的生活,培

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难点:能对鼠妇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师、学生准备: 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花圃里去捉鼠妇,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鼠妇及其生活环境,注意学生的安全。准备一桶湿沙土,玻璃板,若干个烧杯或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一、讨论 1、观察鼠妇的外部形态,并请学生来进行描述。 2、学生回忆在哪里容易捕捉到鼠妇,并请学生归纳鼠妇的生长环 境。 3、回忆掀起土以后鼠妇的行为,为什么鼠妇要逃走?试推测可能 的原因。 二、实验 1、提出问题:鼠妇为什么会逃跑。 2、建立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设计方案: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除光照情况以外,湿度、温度等其它条件都是变量所以那么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唯一的变量。 在纸盒内铺上一层湿沙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盒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将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