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

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

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
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

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简本

联系人:李继明、王宇飞电话:2664423、2664415

玉溪市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2.02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1)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与战略 (3)

第三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一、城镇化发展 (5)

二、城镇体系结构 (5)

三、市域交通 9

四、市域旅游 9

五、市域基础设施 (9)

第四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0

一、城市性质与职能........................................

二、10 二、城市规模 (10)

三、三、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1)

四、四、综合交通 (15)

五、五、公共服务设施 (17)

六、六、居住用地 (18)

..

七、工业和物流仓储用地 (18)

八、绿地水系 (19)

九、城市景观与特色 (19)

十、老城更新 (20)

十一、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0)

十二、村庄发展指引 (20)

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21)

十四、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1)

附表 (22)

附图 (23)

..

第一部分总则

一、规划编制目的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修编主要背景

1.宏观背景

(1)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上升为国家战略(2)滇中城市群及昆玉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玉溪在省域的战略地位获得相应提升

(3)云南省提出“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城乡发展新模式 2.中观背景

(1)在重新认识资源价值和确立建设“生态市”目标的基础上,玉溪市城乡发展功能需要进一步整合

(2)新兴产业成长迅速,发展格局面临改变

(3)玉溪市政府提出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打造滇中城市群重要核心区,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 3.微观背景

(1)滇中调水工程、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促使中心城区水资源环境出现重大转变(2)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有待加强,空间布局需要调整优化

三、规划指导思想

..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

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玉溪、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玉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四、规划原则

1. 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

2. 贯彻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坝区耕地、建设山地城镇的原则

3. 贯彻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

4. 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原则

五、规划基本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30)》

5. 《滇中城市群规划(2009-2030)》

6. 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发【2011】(18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

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

7.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调整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

实施意见》

8. 《玉溪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总报告送审稿) 9. 《玉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0.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六、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

..

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七、规划层次与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三个空间层次,即市域、红塔区(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1. 市域

玉溪市域行政辖区,包括通海县、江川县、澂江县、华宁县、易门县、新平县、峨山县、元江县和红塔区8县1区的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为15285平方公里。

2. 红塔区(城市规划区)

红塔区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004平方公里。 3. 中心城区

规划范围:北至北城上坝,南到研和清水河村、小河村、多依树;东至规划绕城高速公路东段;西到规划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及规划昆玉铁路复线,黑村、刘总旗、黑龙潭部分片区;包括玉溪坝子、研和坝子及部分山区,用地面积约278平方公里。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力争把玉溪市建设成为:

1.宜居宜业、富于自然与文化魅力的生态城市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滇中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烟草、矿电、旅游、机械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基地 4.云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

二、城市发展战略

充分利用玉溪的生态优势,统筹市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采取“生态优先、文明示范、内外融合、城乡协调、产业驱动、点轴聚集”的发展战略。

1.生态优先、文明示范——确保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建设生态文明

2.内外融合、城乡协调——坚持城乡建设与区域发展相结合,促进昆玉一体化和城乡协调发展

3.产城一体、升级转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相结合,促进产业空间的有机集中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交通先导、空间优化——通过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科学引导城镇上山、促进区域地位提升

三、产业发展策略

近期以卷烟及配套产业、矿电、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传统服务、观光旅游、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中期以卷烟及其配套产业、矿电、农产品出口加工、机械装备制造、金属制品、精细磷化工及以物流、休闲旅游、旅游地产、商贸流通为主的现代服务和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远期重点发展以卷烟及其配套产业、农产品出口加工及以物流、休闲旅游、旅游地产、会展、研发及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和生态农业。

四、区域协调发展

1.玉溪与昆明的协调

大力推进昆玉一体化,积极配合昆明的产业转移,形成具有现代化服务和加工制造功能的滇中次级中心城市。远景形成滇中城镇群的“昆明-玉溪”“双核中心”。应共同打造以抚仙湖为重点、

以“五湖”为中心的旅游度假基地,形成高端旅游市场。整合城市功能,将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关联产业一体化发展。继

..

续强化昆明-玉溪发展主轴线,构筑两翼次一级发展轴线。在高原湖泊的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2.玉溪与曲靖的协调

加强资源性产业的协调配合,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条,充分利用各自的矿产资源形成若干重工业生产基地。重点加强曲靖南部和玉溪市东部的联系,以构建滇中城市群外圈层为目标,建设城际快速交通干线,促进两市矿产、旅游等资源的整合和产业发展的对接。在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3.玉溪与楚雄的协调

对烟草等产业进行跨区域整合。强化楚雄南部与玉溪西部的联系。 4.玉溪与红河的协调构建玉溪、红河之间便捷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形成玉溪-开远产业走廊。 5.玉溪与普洱的协调

加强产业联系,实现昆曼发展轴与大湄公河流域经济区的对接与合作。

第三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化发展

(一)发展目标与策略

以中心城区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为龙头,推进撤县设区工作,建设红塔、澂江、江川、通海四区,构筑“双百”大城市(城市建成区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0万),形成三湖地区一体化发展格局,提高城镇的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达、就业充分、环境适宜、社会和谐、城乡协调的新格局。(二)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24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2%;

..

中期(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26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5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

远期(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28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9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

二、城镇体系结构

(一)市域次区域规划 1.三湖周边主要区县

包括红塔区、江川县、澂江县、通海县。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通过空间资源整合,将该区域发展成为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中心与创新基地,宜居宜憩的滇中核心区域。通过撤县设区,打造三湖四区“双百”大城市,形成强大集聚力、辐射带动力的滇中核心城市区。

2.三个民族自治县

包括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重点发展县城和工贸型小城镇。突出少数民族文化、高原山地森林植物多样性以及热谷景观生态特色,加强红河旅游带建设。

3.两个山区县

包括易门县、华宁县。以特色经济为依托、城镇化为载体,逐步形成适合现有资源特点和现状基础的主导产业。 (二)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玉溪市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为:一核一区、一带三轴。 1.一核——中心城区核心增长极强化玉溪中心城区核心功能,建设现代化宜居生态城市,成为市域乃至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2.一区——三湖城镇生态协调区

“三湖”流域内不得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如:冶金、化工、机械加工等,鼓励现有该类产业根据产业类别向研和园区、峨山县工业园和其他流域外工

..

业园区转移。对现有污染型企业的三废排放要严格把关,禁止向“三湖”水体排放任何污染物。大力发展服务业。

三湖生态敏感区以三湖及其周边山地资源的保护为主。其中三湖环湖路以内为核心保护区域,以孤山、禄充、太阳山、明星、鲭鱼湾等区域为核心,建设以度假、休闲、体育为主的生态旅游区。

3.一带——昆曼高速公路城镇发展带

依托昆曼高速公路发展。重点城镇包括双江、扬武、澧江、曼来、因远等。 4.三轴——三条滇中区域内功能发展轴

龙泉-玉溪-澂江发展轴:依托易门-峨山、玉溪-江川-澂江以及昆明绕城高速公路等公路网络,实施易门对接昆明安宁、澂江对接昆明呈贡“双对接”战略,强化发展轴上城镇的联系发展,重点城镇包括龙泉、甸中、九溪、大街、前卫、江城、凤麓等。

戛洒-澧江发展轴:依托戛洒-澧江公路和红河旅游轴线发展。重点城镇包括水塘、戛洒、腰街、漠沙、曼来、澧江等。

戛洒-双江-宁州发展轴:依托昆曼、镇沅-新平、峨山-弥勒等公路网络,形成强化云南省域东西向联系的又一条重要通道和城镇发展轴带。重点城镇包括戛洒、桂山、双江、河西、秀山、四街、纳古、宁州、盘溪等。

(三)城镇等级结构

规划建立市域中心城市-市域次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特色镇5级城镇等级结

构体系。(详见表2)

(四)城镇规模结构

规划城镇规模等级分为四级,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得到优化。

表1 2030年玉溪市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规模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城镇规模(万人) 50-100万 10-20万 5-10万 3-5万 1-3万数量城镇名称(个) 1 5 3 3 16 玉溪中心城市(75万)通海县城(14.5万)、峨山县城(10万)、江川县城(10万)、元江县城(10万)、新平县城(10万)澂江县城(5.5万)、华宁县城(7万)、易门县城(8.6万))盘溪镇、戛洒镇、曼来镇江城镇、路居镇、前卫镇、右所镇、九村镇、四街镇、河西镇、杨广镇、青龙镇、绿汁镇、化念镇、扬武镇、漠沙镇、因远镇、纳古镇、甸中镇九溪镇、海口镇、阳宗镇、华溪镇、塔甸镇、水塘镇 0.4-1万合计 196万 6 34 (五)城镇职能结构

分为综合型、旅游型、商贸型、现代农业型4类,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为综合型,特色镇为旅游型、商贸型和现代农业型。

表2 玉溪市城镇体系等级职能结构规划等级市域中心城市职能综合型数量名称 1 中

心城市易门县城市域次中心城市综合型 2 职能引导滇中城市群服务次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会展、外贸、教育、科研、服务业等高端产业。玉溪市域次中心城市,以发展陶瓷建材、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玉溪市域次中心城市,以旅游商贸服务和绿色新平县城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具有浓郁彝族文化特色的民族生态宜居城市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通海县域中心城市,以发展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及文化通海县城旅游、物流等的综合性城市,承担市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功能峨山县域中心城市,以发展矿产资源加工、冶金等产业为基础,商贸繁荣、旅游业发达、具峨山县城有山水特色的综合性城市,承担玉溪中心城市的部分工业布局。江川县城江川县域中心城市,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为主的综合性城市县域中心城市综合型 6 澂江

县域中心城市,以发展旅游、服务化产业澂江县城为依托,成为滇中具有湖滨山水风光特色的综合性城市华宁县城华宁县域中心城市,环境优美、具有山区特色的综合性城市 ..

元江县城重点镇综合型旅游型特色镇商贸型现代农业型 9 4 2 10 元江县域中心城市,以制糖、芦荟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和生态旅游为主的综合性城市九村镇、青龙镇、盘溪镇、化念镇、戛洒镇、扬武镇、因远镇、绿汁镇、纳古镇阳宗镇、海口镇、华溪镇、河西镇杨广镇、甸中镇江城镇、九溪镇、漠沙镇、曼来镇、前卫镇、路居镇、右所镇、塔甸镇、水塘镇、四街镇三、市域交通

规划市域公路形成“三纵四横双环”的网络结构。铁路依托昆曼铁路和昆河铁路形成“人字形”结构。建设玉溪滇南物流基地和易门、华宁、通海、新平、元江等5个特色物流园区。中心城区配备2个一级客运站,2个二级客运站。通海县城、江川县城各配备1个一级客运站。在其他县城至少配备1个二级客运站。

四、市域旅游

规划形成“一核两带双环六区”的总体空间布局。一核:红塔区旅游发展核心区。两带:东部旅游带以“四山三湖”为旅游发展核心。西部旅游带以“两山一谷”为旅游发展核心。双环:两条市域旅游路线。六区:抚仙湖旅游度假区、帽天山

..

科考旅游区、哀牢山原始生态旅游区、戛洒花腰傣民俗风情旅游区、元江绿谷民俗风情旅游区、通海秀山文化旅游区。

五、市域基础设施

1. 市域水资源规划

水资源能够满足全市用水需求,但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平衡,部分区县供需矛盾突出。市域主要河流、湖泊及中型水库共26条(座),其中I类水环境功能区1个,II类水功能区12个,III

类水功能区10个,IV类水功能区3个。

2.电力工程规划

形成滇中、滇南地区500千伏环形网。全市220千伏变电站达到14座。加快南盘江干流以及两大水系流域内主要支流上的水电开发建设,远期新建48座1000千瓦及以上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64.8万千瓦。

3.其他工程规划

其他工程规划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通信与信息网络工程、燃气工程、防洪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内容详见《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说明书》。

第四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一、城市性质与职能

(一)城市性质

滇中城市群次中心,具有高原山水特色的现代宜居生态城市。(二)城市职能

1.玉溪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

2.烟草、生态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高新技术等特色产业基地 3.中国-东南亚国际大通道中心枢纽

..

4.云南省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服务基地

二、城市规模

(一)城市人口规模

规划近期城市人口45万人,中期城市人口55万人,远期城市人口75万人。(二)城市用地规模

近期城市建设用地4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中期城市建设用地5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远期城市建设用地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三、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一)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双核、四组团”。一心:中心组团;

双核:旧城区综合性商业服务中心和生态文化区市级行政、商务中心;四组团:大营街组团、春和组团、研和组团、北城组团。(二)中心城区生态城市格局

近中期形成“三山、三河、三片区”的生态城市格局。三山:龙马山、玉枕山、红塔山;

三河:玉溪大河、东风大河(包括北大河、南大河)、红旗河(包括白龙河、红旗河)。

三片区:生态文化区、老城区、研和工业园区。(三)中心城区组团职能定位

1.中心组团

玉溪市政治、经济、科技文教、商贸中心,玉溪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核心地区,重点发展以旅游、文化、金融、商贸、会展、信息等服务性产业,发展行政办公、商业、公共服务、生活居住及高新技术产业,完善烟草工业生产及研发、

..

培训、服务中心基地建设。提升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强区域服务职能。

建议在生态文化区玉枕山上布局市级行政中心;在高龙潭原化肥厂布局区级行政中心。

结合市级行政中心北迁发展北部生态文化区,建设行政中心、商务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提升服务职能;依托老城区发展传统商业服务、旅游、专业市场,强化商贸职能。结合地形水体等建设公共绿地,创造宜居城市;依托产业园区完善烟草工业生产及研发、高新产业基地的建设。

2.大营街组团

城市重要功能区,完善以烟草相关的配套产业和轻工业。促进新火车站及其周边区域的建设,利用邻近中心组团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娱乐服务业、旅游业、生活居住等功能。

3.春和组团

城市重要功能区,依托红塔工业园区九龙片区的开发,重点发展绿色生物技术、制药和农特产品加工产业,结合九龙池省级风景名胜区及飞井海旅游区的建设,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服务及生活居住;充分利用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副产品交易传统,发展为城市服务的农副产品生产、交易、加工及农业观光、绿色生态旅游。

4.北城组团

城市重要功能区,依托临近昆明的优越区位条件,积极发展现代物流贸易、休闲度假、旅游服务、农产品加工以及生活居住。北部皂角营现状工业企业逐步向研和工业园区迁移。

5.研和组团

城市主要功能区,主要功能包括新型工业、区域物流与居住功能。研和工业园区主要发展钢铁加工、铸造和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成为以新材料研发、加工铸造、装备制造为主导的生态型、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严禁扩大冶金焦化等造

..

成大气污染的产业的发展规模,促进该类型产业向峨山片区的转移。结合铁路站场,在组团北部建设面向全省及东南亚的重要物流中心基地。(四)山地利用

1.坝区周边山地分析

玉溪城市中心城区适宜城市建设的区域为坝子地区及坝子地区周边坡度在8%~25%之的山地

区域。坝子周边8%~25%的山地面积约为140平方公里,如下图所示。综合考虑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高差等因素,玉溪中心城区周边适宜进行城市建设的山地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的北部、南部和东部(A、C、D、H区域),面积约为55平方公里。

..

图 4中心城区周边山地建设适宜性示意图

为保护坝区优质农田,策应云南省“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城镇化战略,以实地踏勘和调研为基础,综合考虑建设适宜性、地块可达性、现状交通设施、地区与城市已建区域间联系、地区城市发展的实际空间需求等因素,在A、C、D、H四个区域内进一步选择在坝区西北部、坝区东北部、

..

坝区西部、坝区西南部和坝区东南部5个区进行城市建设,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5个区的总面积约为49平方公里,占坝子周边适建山地总面积的83.6%。

在坝区西北部、坝区东北部、坝区西部、坝区西南部和坝区东南部5个区内,不少适宜建设的山地呈典型的“离散斑”分布状态。这些用地虽然从坡度、生态环保要求、水源保护要求等综合因素上看适宜进行城市建设,但由于地块规模较小,在空间分布上相对独立,开发建设成本较高,不利于城市功能的集聚发展。此外,如工业用地等用地类型对坡度要求较为严格,在坡度为8%~25%的山地区域进行工业用地建设时需要进行场地整理,增加了开发成本。因此,综合考虑地块的“离散斑”分布特征、开发成本、布局要求、城市功能集中布局的要求等因素,

实际适宜建设的山地面积仅为总面积的约1/3,约15平方公里。

2.坝区周边山地利用

玉溪老城区选址紧靠红塔山。解放后的城市重点项目,如玉溪卷烟厂、机床厂、玉溪师院、运输公司等,多在红塔山下的山坡地选址建设。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出水口生态公园(两湖大瀑布公园)、山水佳园、红塔山公园、钱瓜山公园、高新区东部片区、研和东部和南部的工业园区等片区,均为利用山坡地进行建设,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本版城市总体规划延续“保护坝区耕地,城镇上山,建设山地城镇”的规划理念,新建、扩建玉枕山、玉山城、研和工业园区等区域,对坝区周边适建山地进行充分利用。

3.坝区周边山地利用功能指引

..

(1)坝区东北部:龙马山脚的小龙潭、白龙潭、上山头片区,适建山

地约4.34平方公里,拟用于文居住功能。规划期内主要为城备用地。

(2)坝区西北部:北城梅园卧牛山片区,适建山地约2平方公里,拟作为仓储物流用地。对片区内的昆玉钢铁公司、钙镁磷肥厂,逐步实施搬迁和转产,向仓储物流功能转变。规划期内主要为城市发展备用地。

(3)坝区西部观音山:即黑村、刘总旗后山——观音山至梁家村、大石洞、黑龙潭片区,适建山地约17.2平方公里,拟作为红塔工业园区大营街片区的配套用地。规划期内主要为城市发展备用地。

(4)坝区西南部:大营街常里村南侧后山及排山营村后山,适建山地约1.65平方公里,拟作为文化旅游设施用地,结合常里地热资源拓展大营街旅游功能。规划期内为城市发展备用地。

(5)研和坝区东部、南部、西南部:适建山地约23.74平方公里,拟作为研和工业园区的组团园区。规划期内为城市发展备用地。

化旅游、市发展

四、综合交通

1.存在问题

..

机动车增加迅速,公共交通发展不足,小汽车和摩托车人均比例高。现状城市空间形态导致单向交通需求为主。中心组团与周边组团联系不畅,限制了人口和城市功能的疏解。过境交通对城市空间产生分割与干扰。

道路系统存在问题:主干路替代微循环系统,道路比例偏低。旧城区断头路、丁字口偏多,路网改造潜力有限。随着城市规模增长,单中心拓展将导致交通压力进一步增大。

2.发展策略

优化交通结构:到2030年,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比例达到30%以上,小汽车出行方式控制在20%以内,行人及非机动车出行控制在50%左右。

引导车辆发展:中心城区私人小汽车拥有量控制在25万辆以内,约千人330辆左右,机动车拥有总量在45万辆以内。对使用传统燃料的摩托车应“总量控制、逐年削减”。

区域差别化管理:引导交通需求的空间分布向外围组团发展。研究在旧城区不同的地段和时间中,适度限制小汽车和摩托车的通行权。

协调交通与用地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与老城保护相协调、保障道路运行、加强静态交通设施建设、完善慢行交通系统等。

3.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将玉溪中心城区的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结构性主干道、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和城市支路5个级别。快速路主要支持城市布局和功能结构组织,不直接服务于城市用地。结构性主干道主要联系城市组团之间的交通,形成主要客流走廊。城市主干道以服务于组团内部的交通联系为主,兼顾组团间交通联系。城市次干道主要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城市支路是直接深入城市用地内部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

规划形成“七横五纵”的主干道路骨架路网。七横:与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连接的三横,为规划快速路;其余四横为结构性主干道。五纵:原昆曼高速公路玉溪坝子段规划为快速路,其余4

条为结构性主干道。

4.公共交通规划

玉溪公交走廊呈现明显的特征,即南北方向为主轴方向,东西方向为集散方向。规划两级公交走廊。加快骨干公共交通线路的建设;建设包括地面快速公交、常规公共交通、出租车交通、学生班线、超市班线等在内的多模式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体系。规划公交场站13处,其中公交保养场3处,公交停车场10处。

五、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按市级、组团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4级实行分级配套。市级、组团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布局以形成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公共设施相对分散布局以形成服务网络,保证服务效率。

行政中心:建议在生态文化区玉枕山上布局市级行政中心;在高龙潭原化肥厂布局区级行政中心。

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形成1个集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精品化市级商业中心,服务全市、辐射滇中南区域。规划6个组团级商贸中心,14个专业批发市场。

文化娱乐设施:在行政文化中心区集中设置全市性大型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形成具有规模的市级文化中心。完善、改造旧城区文化娱乐设施。在大营街组团布局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大型娱乐设施。

体育设施:以居民综合运动场建设为核心,完善公共体育设施,达到国家公共体育设施相关标准。保留玉溪体育馆、体育场及红塔集团文体活动中心作为市级体育运动中心,承办大型体育运动赛事和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结合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工程配套建设户外运动场。

..

医疗卫生设施:构建以综合医院为中心,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两级医疗服务体系。整合中心组团医疗资源,向周边组团扩展疏解。在生态文化区建设市级医疗中心,在春和组团和大营街组团安排休疗养用地。

教育科研设施:在

春和组团和大营街组团安排大专院校用地和发展备用地,以满足城市发展高等教育的用地需求。

六、居住用地

规划确定9个居住片区,即生态文化居住片区、玉兴居住片区、红塔居住片区、玉带居住片区、高仓居住片区、北城居住片区、春和居住片区、大营街居住片区、研和居住片区。人均居住用地控制在25-35平方米以内,新区建设采用趋高限值标准,旧城改造采用趋低限值标准。

规划按居住用地总量的10%预留保障性住房用地,面积约240公顷。保障性住房应按照分散

布局、适度集中原则合理选址,主要选择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地段建设,单套建筑面积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七、工业与物流仓储用地

红塔工业园区:九龙片区以农特产品加工和绿色生物技术、制药、光电光能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大营街片区以烟草相关配套工业为主,着力打造现代化烟草配套产业加工基地。红塔片区烟草产业向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南片

..

区以生物制药及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西片区充分利用可用山坡地,作为园区预留发展用地。

研和工业园区:东片区以钢铁加工、铸造为主。堵烟箐、大坡头片区适建山地作为园区预留发展用地;远期将对环境影响严重的三类工业逐步向峨山工业园区迁移。西片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精密铸造、五金制品、新型建材等。

规划物流仓储用地依托工业园区及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形成1个物流基地、3个物流中心及若干配送中心的三级物流仓储体系。

八、绿地水系

1.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以“三河”滨河绿带为核心,形成15个城市综合性公园和5个专项公园。以“出门500米见绿”的标准建设城市绿地网络,每处不小于0.3公顷。规划生态绿地结构为“三廊、一带、多心”建设龙马山、灵照山、凤凰山、棋盘山郊野公园,以及东风水库生态绿地保护区、大营街生态绿地保护区和研和生态绿地保护区等城市外围生态绿地。

2.中心组团水系统规划

旧城区:改善现状水环境、提升景观文化品质。生态文化区:在保留原有水系格局的基础上,构建健康、循环的生态水系。突出打造高原生态水乡的四大特色——“密、活、净、趣”。构建“一链穿水城、两心带三轴,一环绕全城”的玉溪水系空间结构。一链是指玉溪大河核心生态链;两心为新旧城区的水系公共中心;三轴为文化景观轴、湿地活力轴、生活休闲轴;一环是环形的郊野防洪排涝带。

九、城市景观与特色

1.城市景观规划

..

玉溪市的景观结构是以周边山体和生态绿地系统为背景,以“三山三河三片区”(龙马山、玉枕山、红塔山、玉溪大河、东风大河、红旗河、生态文化区、老城区、研和工业园区)为核心,形成由不同特色的景观带、景观中心、景观视廊、景观风貌区组成多核多轴的景观结构。规划形成3条滨水景观带、5个重要景观中心、6条景观视廊和12个城市景观风貌区。

2.城市特色发展策略

保护城市山水格局。提高山体水系的可见程度和可达性,加强滨水地带的环境建设,使之与城市公共空间相结合。

突出生态特色。以生态文化区建设为龙头,从城市建设、生活、生产理念上全面体现生态的特色,因地制宜地建设玉溪生态城市。

延续历史文脉。保护玉溪老城区的历史格局、人文景观遗迹和特色传统文化,建设独特的城市人文景观,树立玉溪市独有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

强化音乐精神。以聂耳为品牌资源,大力引入与整合各种音乐资源,把音乐渗透到城市的各个部分。

突出建筑特色。以精品建筑打造城市新区,提升城市现代化形象,在城市东部山地建设滇中民居文化园区,以传承历史文脉。

十、老城更新

1.老城区范围界定

老城区位于红塔区中心地带,北至聂耳路,南临凤凰路,西至南北大街,东到福寿街,面积约34.1公顷;另外还包括北至人民路中段,南至凤凰路,西至珊瑚路,东到南北大街的老五街一片,面积约9.1公顷。

2.老城更新原则

..

玉溪老城更新的基本原则为:疏解人口,优化功能,提升环境品质,保护老城风貌。

3.老城保护与发展策略

实现“在动态调整中做减法”,重点疏散居住功能。在商业服务功能基础上强化文化旅游服务功能,成为玉溪市重要的以历史风貌和文化风俗为特色的旅游节点。

十一、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建设若干农副产品基地、林业基地。确定九龙池(含九龙池、龙马山溶洞和白龙潭)、黑龙潭、刺桐关、高鲁山风景区等4处风景旅游区。确定东风水库、红旗水库、合作水库、飞井海水库、凤凰水库、研和地下水、清水河、董炳河水库等8处水源保护区。在中心城区外围形成洛河、小石桥两个大型乡村居民点,实现城乡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社会公共设施一体化覆盖。

十二、村庄发展指引

中心村居民点人口平均规模宜大于2000人,采取“收缩、控制、并点”的方法,逐步进行改造,完善配套设施,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左右。规划对位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农业生产基地周边和偏僻山区的村庄,采取差别化的发展策略。中心村以外的其他村庄按照农村新型社区标准进行建设。到规划期末,市域农村新型社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农村新型社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重点跨越玉溪大河向北发展,建设生态文化区及玉枕山行政中心,实施玉溪大河三期改造工程及周边土地开发建设;对新火车站东部片区实施开发建设;发展研和工业园区以及春和组团的红塔工业园区九龙片区。

..

十四、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中心城区水厂:第一、第二水厂水源为东风水库,并相应增加红旗水库的引水量,远期考虑滇中引水工程作为第二水源。在生态文化区北部新建第三水厂,近期以红旗水库为水源、飞井海水库为备用水源,远期以滇中引水工程为水源。北城水厂:水源为红旗水库。大营街水厂:水源为清水河流域的三座水库(新寨水库、法寨水库、合作水库)。九龙池水厂:水源为九龙池泉水,以飞井海水库为备用水源。研和水厂:由中心城区水厂建设输水干管至研和组团进行统一供水,同时扩建研和地下水水厂,以地下水为补充和应急供水水源。以上水厂总供水能力达36万立方米/日。

2.排水工程规划

近期中心城区排水体制以雨、污水分流制为主,部分改造困难的地区仍采用合流制,远期全部采用雨、污水分流制。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3座。规划再生水厂2处,在污水处理二厂及研和污水处理厂内建设。

3.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确定饮用水源保护区2个: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白龙潭泉水和大红坡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规划划分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功能区划。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密闭压缩收运、无害化集中处理。远期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水冲式公厕达100%;机械化清运率达60%以上。

4.其他工程规划

其他工程规划包括:供电工程、通信工程、燃气工程、环境卫生工程、综合防灾规划等,相关内容详见《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说明书》。

附表

玉溪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

序号 1 2 3 4 5 6 用地代号 R C M W T S T1 T2 S1 S2 S3 M1 M2 M3 R1 R2 R3 居住用地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其它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铁路用地公路用地道路用地广场用地社会停车场用地用地名称面积(公顷)现状规划占城市建设用地(%) 现状规划人均用地面积(M2/人)现状规划

1554.5 127.5 854.4 572.6 598.4 70.9 309.9 14.8 26.3 18.5 152.1 0.8 5.1 689.9 7.0 340.3 342.7 128.7 99.3 52.0 47.3 280.6 262.9 2.6 15.1 2341.4 --- 936.4 95.0 475.9 111.9

34.5 28.6 173.6 0.8 16.1 1545.2 649.2 896.0 0.0 302.9 185.0 72.1 112.9 1102.4 1022.8 4.6 75.0 42.7 31.2 40.9 31.2

16.4 12.5 15.7 12.5

公共设施用地 C1 C2 C3 C4 C5 C6 C7 C9

18.9 20.6 18.2 20.6

3.5 2.7 7.7

4.0 2.5 14.7 3.4 2.6 7.4 4.0 2.5 14.7 道路广场用地

..

7 8 9 U G D 市政设施用地绿地 G1 G2 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用地特殊用地 54.3 184.7 180.5 4.2 50.4 3640.8 68.6 959.1 596.0 363.1 60.3 7501.3 1.5 5.1 1.4 100.0 0.9 12.8 0.8 100.0 1.4 4.9 1.3 95.8 12.8

0.9

合计城市建设用地 2009年现状人口38万人,2030年规划人口75万人。 100.0 0.8

附图

郴州市城市规划管理细则

·郴州市城市规划管理细则

————————————————————————————————作者:————————————————————————————————日期: 2

郴州市城市规划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各城市规划区进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本细则。 第三条城市规划区包括市、县城城关镇、其他建制镇的城市建成区、近郊区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在编制当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依法规定。 第四条郴州市规划建设局是郴州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郴州市的规划工作,并对县(市)城市规划办(处)进行业务指导和执法监督。郴州市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县(市)城市规划办(处)负责管理本辖区(含各类开发区)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市辖区街道办事处和乡镇配置专职或兼职规划管理人员,协助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搞好本辖区内的城市规划

管理工作。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建制镇配置专职或兼职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协助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的城镇规划管理工作。 各区(镇)人民政府和国土、公安、环保、消防、水利、交通、房产、城管、工商、建工等有关部门应配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郴州市规划建设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 (二)具体负责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的实施管理,查处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 (三)参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参与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 (四)负责郴州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负责颁发郴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五)负责建筑方案的审批,负责城市规划设计和勘测的统一管理; (六)负责城市规划的报批和宣传工作; (七)依法受理因不服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而提起的行政复议申请。 第六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包括所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渭南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渭南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十三五”(2016-2020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成富裕、文明、和谐、活力陕西东大门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根据中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深入研判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影响,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三期叠加”、“新常态”等现实基础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特征,遵循经济实现科学发展、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基本规律,紧抓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发展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深入合作及省上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重大战略机遇,立足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富民强市,坚持优化经济结构、强化创新驱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均衡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围绕关系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区域主体功能调控,推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合理提出“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重点、目标任务和实施保障等,确保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

会发展达到新水平。 二、主要任务及分工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加强发展环境分析,充分吸收近年来中、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环境、思路和目标、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培育和布局、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计民生改善、重点领域改革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基础支撑。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统筹安排,各研究课题责任单位按照任务安排认真做好相关工作(详见附件1)。 (二)起草“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综合性、纲领性和战略性的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计划的依据。渭南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三)编制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改革以及审批、核准、备案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的依据。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统筹安排,市有关部门具体承担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详见附件2)。 (四)编制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的细化和落实。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卤开区、华山景区总体规划由各开发区管委会提出,由市发改委组织专家审议,转报市政府审批。各开发区(园区)发展规划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分解

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简要说明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1.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2020年以后为城市发展远景。 2.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即行政辖区范围,含10镇和5街道,总面积848. 5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市区总体规划范围) 包括梅箓、海滨、大山江、塘尾、博铺五个街道的行政辖区范闱;鉴江西岸振文镇的奇艳、湖塘、低洞三个行政村的村域范围;市区北部长岐镇的硝山、大坡仔、邱屋三个行政村的村域范围;市区以南围海造地区域。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113. 13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1.城市发展目标 粤西地区重要的滨海休闲城市;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城乡和谐、宜产宜居、生态文 明的现代化城市。 2.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5%,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当年价)达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863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5 : 47 : 38o 2011年至2020年期间,预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0%,到2020年达到245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78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2: 43: 45。 3.产业发展方向 ——转移类工业:引入珠三角未来需要逐步转移出来的产业,将电器制造业(以家电制造为核心)、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以计算机制造为核心)、纺织业、服装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业作为重点引进的工业类别。

——资源优势型产业:依托滨海地区风力资源发展风力发电产业;利用周边农村地区的生物质,发展再生能源工业(秸秆发电、燃料乙醇等);依托黄坡较丰富的玻璃砂, 发展玻璃制造业。 ——固有的传统工业:做大做强己经具备-定优势的糖酒(食品)机械设备制造、羽绒加 工、网具制造、塑料拖鞋制造业。 ——休闲度假产业:发展以海洋沙滩为特色,以休闲、度假为主要业态的旅游产业。 ——房地产业:近期禁止在城区建设单家独院式房屋,为商品房地产业发展创造市场条件。远期,结合旅游业的开发打造“旅游+地产”的房地产发展模式。 ——商贸物流业: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国道以及拟建的铁路站场,发展专业市场和公路 物流业。 三、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至2020年市域城镇分为3个级别: ——吴川中心城区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级城市,市域中心城市。包括吴川市区的5个街道,规划到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35万人左右。 ——塘缀镇、黄坡镇、吴阳镇三个中心城镇和长岐重点发展镇是吴川市的二级城镇, 规划到2020年,四个镇的城镇人口分别达到8万人、10万人、5万人和5万人。 ——覃巴、振文、浅水、兰石、樟铺、王村港6个-?般建制城镇为吴川市的三级城镇, 城镇人口规模均在3万人以下。 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吴川市城镇体系职能划分为综合型、工贸型、旅游型、集贸型四种类型,详见下表: 吴川市城镇职能一览表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总篇 节选自《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 4月29日贵阳市通过了2007-2020年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鉴于纲要篇幅巨大且晦涩难懂,本人特重新筛选归纳以飨读者。一、关于贵阳市的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关于贵阳市的城市职能 (1)贵州省省会,贵阳城市经济圈龙头,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2)西南地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3)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 (4)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至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460万人,城镇人口34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5%;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具有足够的集聚和吸纳能力。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配合厦蓉、贵广、沪昆、兰海高速公路及贵广、成贵、渝黔、长昆快速铁路等区

域性重大交通干线建设,完成贵阳市铁路枢纽建设。 (2)完成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在省域内加快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 (3)积极配合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水源储备。 (4)加强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市域水能资源,提高区域用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5)启动开阳港建设,形成乌江至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提升城市水运能力,推进贵阳市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 (6)积极配合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川气入黔工程建设,建成市域主要城镇天然气输配系统。 (7)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完成轻轨交通网络建设。 五、城市布局 (1)待轻轨修建完毕,对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地,实施撤县(市)设区。届时贵阳市将由云岩区、南明区、金阳区、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修文区、开阳区、息烽区、清镇区等构成。 (2)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的城市扩张策略。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北拓”到麦架、沙文、扎佐区域;推进花溪、小河等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集聚,实现城市南延;以三桥马王庙片区整体改造为重点,实施“西连”战略,促进老城区与金阳新区联系与融合,远景城市空间向西与清镇连片发展;以龙洞堡机场改扩建为契机,打造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实施“东扩”战略,建设龙洞堡东部新城,远景向龙里方向推

郴州武广站福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郴州武广站福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部分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调整的原因与内容 (1) 第三章规划目标、功能定位与规划结构 (2) 第四章土地使用与用地控制 (2)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5) 第六章市政设施规划 (7) 第七章环保环卫规划 (8) 第八章防灾规划 (9) 第九章城市设计指引 (10) 第十章建设开发控制 (11)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13) 第十二章奖励与处罚 (13) 第十三章附则 (1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郴州市城市建设管理的需要,科学指导郴州武广站福城的开发建设,促进福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已经批准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郴州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改,编制《郴州武广站福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武广站福城片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规划范围 武广站福城位于郴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部,含有万华岩镇、市郊乡各一部分。规划区西起增湖岭东山脚,东止107国道,北临郴桂高等级公路,南靠山体控制绿线,即原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郴州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围,规划用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及相关法律法规; 2.《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乌龙泉至花都段初步设计》(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2004年10月); 3.《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4.《郴州市城市绿地绿线控制规划》; 5.《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的初步成果; 6.《郴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郴州市高层建筑规划管理规定(试行)》等; 7. 已经编制完成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郴州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规划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促进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适应《城乡规划法》的要求,遵循依法规划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3.遵循《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的指导,注重保持与《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郴州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的延续性,强调整体格局的优化和功能完善,合理确定相关设施的规模和布局; 4.增加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5.引入城市设计的方法,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塑造郴州市地方特色,增强福城在未来的持续竞争力。 第五条强制性内容规定 本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住宅建筑套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套数)、住宅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等内容。 本规划文本中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规划调整的原因和内容 第六条规划调整的原因 1.随着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不断深入,郴州站片区及周边用地的开发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如村民安置用地的要求和范围不同、武广客运专线标高、站场及涵洞位置的确定与原规划不一致、土地开发建设成本大幅度提高、原规划开发强度偏低等,导致实施难度加大; 2.《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修编工作基本完成,对规划片区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功能定位,原规划因位于95版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外,依据明显不足; 3.《城乡规划法》于2008年元月1日实施,其中明确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做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直接依据,原规划在编制内容与深度上尚有需要完善与深化的方面,如有约0.75平方公里的综合用地没有明确的控制指标体系,无法指导土地出让;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1.1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实施,给合阳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2合阳矿产、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使合阳在渭北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1.3为更好地发挥合阳县城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需要编制总体规划。 2、规划指导思想 立足合阳县情实际,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按照“新型工业富县、现代农业稳县、生态旅游名县”的思路,围绕打造渭北能源生产加工基地、自然与人文休闲度假基地、涉农工业基地、生态特色农产品基地、渭北绿色生态宜居新城的目标,发挥能源、旅游、交通优势,建设渭北特色经济的地域中心城市。 3、规划原则 3.1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营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持续发展的和谐城市; 3.2发挥合阳优势条件,培育支柱产业,构建渭北地域特色鲜明、商贸繁荣的宜居城市; 3.3立足合阳实际,遵循合理、务实、可行的方针,使总体规划适应市场经济的弹性发展需要; 3.4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面状到点、线,近期到远期,使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4.1研究城市产业空间布局; 4.2注重城乡一体化建设; 4.3合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 4.4优化城市空间形态; 4.5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4.6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4.7明确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5、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远期:2016—2030年。 6、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和范围,既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个层次。 6.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范围:合阳县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 6.2中心城区规划 范围:东以高速路以东200米为界,西到王(村)皇(甫庄)公路,北起知堡乡的马家村,南到金水沟,包括王村矿在内;徐水沟及红旗水库为远期的水源地,也纳入规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总篇 节选自《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 4月29日贵阳市通过了2007-2020年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鉴于纲要篇幅巨大且晦涩难懂,本人特重新筛选归纳以飨读者。一、关于贵阳市的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关于贵阳市的城市职能 (1)贵州省省会,贵阳城市经济圈龙头,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 (2)西南地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3)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 (4)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至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460万人,城镇人口34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5%;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具有足够的集聚和吸纳能力。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配合厦蓉、贵广、沪昆、兰海高速公路及贵广、成贵、渝黔、长昆快速铁路等区域性重大交通干线建设,完成贵阳市铁路枢纽建设。

(2)完成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在省域内加快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 (3)积极配合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 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水源储备。 (4)加强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市域水能资源,提高区域用 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5)启动开阳港建设,形成乌江至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提升城市水运能力, 推进贵阳市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 (6)积极配合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川气入黔工程建设,建成市域主要城镇天 然气输配系统。 (7)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完成轻轨交通网络建设。 五、城市布局 (1)待轻轨修建完毕,对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地,实施撤县(市)设区。 届时贵阳市将由云岩区、南明区、金阳区、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修文区、开阳区、息烽区、清镇区等构成。 (2)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 的城市扩张策略。 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北拓”到麦架、沙文、扎佐区域;推进花溪、小河等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集聚,实现城市南延;以三桥马王庙片区整体改造为重点,实施“西连”战略,促进老城区与金阳新区联系与融合,远景城市空间向西与清镇连片发展;以龙洞堡机场改扩建为契机,打造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实施“东扩”战略,建设龙洞堡东部新城,远景向龙里方向推Shen Longbao look in the eyes, for a chance to kill him. Shen Longbao behind smart to keep gendarmes, picked up a brick reservoir in cotton vest, walked into a small alley corner, seeing four weeks nobody will step up and pulled out

郴州市城市夜景专项规划

郴州市城市夜景专项规划 【目录】 第一部分总体概述 第一条、项目概况 第二条、郴州市城市照明基本现状 第三条、规划原则与规划依据 第四条、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第五条、城市夜景架构规划 一、近期夜景架构规划 二、远期夜景架构规划 第二部分近期夜景照明规划 第六条、以城市功能区域为主的照明格局 第七条、照明分级控制格局规划 第八条、建筑照明 一、建筑照明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功能建筑照明设计 一)标志性建筑物的照明设计 二)行政办公建筑的照明设计 三)商务建筑的照明设计 四)传统建筑的照明设计

五)交通与通信类建筑的照明设计 六)工业建筑的照明设计 七)宾馆酒店类建筑的照明设计 八)民用住宅类建筑的照明设计 第九条、道路照明 一、道路照明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道路分类照明及照明标准 三、道路交叉口照明 四、道路立交桥照明 五、一般道路照明设计灯具布置及选型要求 六、郴州市道路照明现状分析、规划 七、郴州重点道路照明规划 第十条、公园照明 一、公园照明的基本要求 二、公园夜景照明主体 三、北湖公园、苏仙岭夜景照明规划 第十一条、广场照明 一、广场照明的基本要求 二、广场夜景照明的方式 三、五岭广场夜景照明规划 第十二条、桥梁照明 一、桥梁夜景照明的基本原则

二、桥梁照明的基本要求 三、桥梁结构分类照明 第十三条城市水系郴江 第十四条、公共景观照明规划 第十五条、城市重点区域照明规划 一、城市节点与标志照明 二、城市交通枢纽夜景照明规划 三、城市主要出入口照明 四、城市照明观景点 五、街道整体亮化形式示例 第三部分夜景照明建设的相关要求第十六条夜景照明建设的实施计划 一、近期实施计划 二、远期实施计划 第十七条规划实施的技术要求 一、灯具的技术要求 二、电气配置的技术要求 三、灯光控制技术 第十八条灯光实施、组织和管理 第十九条照明建设的政策及措施 第二十条景观照明的质量评价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西安市城市发展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2017 年修订)批后公布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2017 年修订)于2017 年 12 月 5 日获国务院批准实施,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目的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作为指导城 市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贵阳市社会 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国家出台若干支持贵州发展的重大政 策和战略措施,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贵阳市迎来了发展的新 机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为加快适应新常态下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积极应对新型 城镇化下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充分发挥城 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对《贵阳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进行修订。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 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 大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加速发

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三、规划年限 本次修订期限至 2020 年。 四、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市域:即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含南明区、云岩区、白 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清镇市、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总面积 8034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 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 1244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 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总面积 3121 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五、城市发展目标 至 2020 年,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建成大数 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在全省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 六、城市性质

郴州市-刘运华-“两城”建设-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报社版)

“两城”建设 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郴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站长刘运华 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其承担的功能相对一般城市要多、要广,任务繁重,必须结合郴州实际,加强郴州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一、建设“两城”郴州面临着来自自身与周边城市的挑战 1、郴州现有基础设施与“两城”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市规划、建设体量小,与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不相称;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功能定位、分区不明确;规划、建设水平较低。二是未形成现代人流、物流聚散的高效、快速交通网络;市内快速、便捷交通环线以及交通主干道不足,与周边次级城市、三级城市未形成快速交通联络干线。三是市政设施、市容环境面貌有待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较低,快速反应能力较差。四是总体上缺乏作为湖南最开放城市、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磁力效应。 2、郴州建设“两城”面临着来自赣州、韶关的重大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全国上下都在谋求新的发展。郴州周边

的韶关、赣州等城市在新的形势下也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赣州市委、市政府在2008年确定发展目标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赣州特大型城市;韶关为广东省政府重点发展的六大都市区和中心城市之一,其目标是力争到2012年,建设成为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粤北经济强市、交通枢纽、区域性中心城市。就三城市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比较,郴州中心城区发展规划明显落后。特别是近几年来, 韶关、赣州发展势头和基础较好。具体情况为郴州总人口比赣州少,比韶关多,经济总量指标不如赣州,但人均指标占有优势;人均指标不如韶关,但总量指标占有优势;但近两年韶关、赣州在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的增长明显大于郴州,而且郴州与这两城市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也存在差距。这表明,赣州、韶关是郴州“两城建设”中的强劲对手,包括在人才、资金、项目等各方面的争夺,若不采取超常规的有效发展策略,郴州“两城”建设将面临重大的挑战。 二、建设“两城”必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两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充分依靠人才和科技,在充分论证其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统筹实施。 1、把握规划、建设原则。必须紧紧围绕“两城”发展目标定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