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中石油烃总量的测定 作业指导书

土壤中石油烃总量的测定 作业指导书

土壤中石油烃总量的测定 作业指导书
土壤中石油烃总量的测定 作业指导书

土壤石油烃(C10~C40)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依据

本方法依据《土壤中石油烃(C10~C40)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ISO 16703:2011)编制。

二、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土壤中石油烃(C10~C40)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当取样量为20.0g时,土壤中可萃取石油烃的方法检出限为

6.0mg/kg,测定下限为24mg/kg(干重)。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沸点在175~525℃范围内的烃类,包括C10H22~C40H82的正构烷烃以及异构烷烃、环烷烃、烷基萘和多环芳烃。

本方法不适用于定量测定C10以下的烃类(主要来源于汽油)。

基于气相色谱峰谱图和表1中不同正构烷烃的沸点信息,可获得石油烃的大致沸点范围和污染物成分的定性信息。

表1 C6至C40正构烷烃的沸点

三、方法原理

利用超声振荡使用丙酮/正己烷混合溶液提取土壤样品,经水洗分离有机相后,使用弗罗里硅土净化去除极性化合物,经浓缩后使用GC-FID测定,计算正癸烷和正四十烷标准溶液限定范围内的所有峰面积总和,使用石油烃标准物质外标法定量。四、干扰

非极性或弱极性(如卤代烃类)以及高含量的极性化合物可能会干扰测定。

五、试剂和材料

5.1 丙酮HPLC

5.2 正己烷HPLC

5.3 丙酮/正己烷溶液:1+1(v/v)

5.4 SPE 小柱:CNWBOND Na2SO4/Florisil(60-100目)SPE 玻璃小柱。

5.5石油烃标准溶液:市售C10~C40正构烷烃标准溶液,每种烷烃质量浓度均为1000ug/mL,溶剂为正己烷。

5.6无水硫酸钠:550℃下加热2h。

六、仪器和设备

6.1 三角瓶、分液漏斗等玻璃器皿需在使用前进行高温处理。

6.2 JK-250型超声水浴振荡器。

6.3 TG16-WS 台式高速离心机。

6.4 GC-2010 Plus气相色谱仪配备FID检测器。

6.5 SH-Rxi-5Sil MS 色谱柱:30m×0.25mm×0.25um。

6.6 HSC-24B氮吹仪。

七、分析步骤

样品需在4℃下密封避光保存,10d内完成萃取,如无法在上述时效内完成萃取,则样品需在≤-18℃下保存,保存期为1个月。

7.1提取

称取20.0g土壤鲜样,加入40mL丙酮/正己烷提取液(5.3),超声振荡1h,在3500rpm离心10min,然后尽可能将上清液全部转移至250mL分液漏斗中。按上述过程振荡提取2次。

7.2水洗

向装有合并后萃取液的分液漏斗中加入100mL纯水振荡洗涤,静置分层后弃去水相。重复洗涤2次,将有机相经无水硫酸

钠脱水后收集于收集瓶。

7.3浓缩

将经水洗后的萃取液使用氮吹仪(6.6)浓缩至约1ml,待净化。

7.4净化

用10mL正己烷(5.2)活化SPE小柱(5.4),待柱上正己烷近干时,将浓缩液全部转移至SPE小柱中,用约2mL正己烷洗涤收集瓶,洗涤液一并上柱,用10mL正己烷进行洗脱,靠重力自然流下,收集洗脱液于浓缩瓶中。

7.5浓缩

根据样品浓度,可适当使用氮吹仪对净化后的提取液进行浓缩,定容至1mL待测。

7.6空白

每批式样做一个空白试验,空白试验使用与实际样品完全相同量的溶剂进行前处理。如果空白值高于方法检出限,则需检验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以确定原因。

7.7校准曲线

将标准溶液稀释成各组分浓度为1.0ug/mL,5.0ug/mL,10.0 ug/mL,15.0ug/mL,20.0ug/mL的校准系列,用于校准曲线的测定。

7.8测定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进样体积:1uL,进样口温度:280℃,色谱柱流速:1.5mL/min;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进样1min后分流,分流比20:1;

柱箱升温程序:初始温度60℃(保持1min),以8℃/min升至

290℃,再以15℃/min 升至320℃(保持15min )。 FID 检测器温度360℃,氢气流量40.0mL/min ,空气流量为400.0mL/min ,尾吹流量为30.0mL/min 。

7.9定性分析

根据色谱图组分保留时间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对各组分峰面积进行定量计算,绘制标准曲线。

八、计算

应用如下公示计算得到土壤样品中石油烃C 10~C 40的含量:

100????=

∑f w m V W dm

h

n

h

ρ

式中:

W h —土壤样品中石油烃的质量百分数,mg/kg 干重;

ρn —由校准曲线计算得到的各组分的质量浓度,mg/L ;

h V —正己烷的体积,mL ;

m —分析样品质量,g ;

dm W —土壤样品中的干物质量,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当测定结果大于等于1.00mg/L 时,数据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当结果小于1.00mg/L 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射线探伤作业指导书

射线探伤作业指导书 1.1 目的 为了保证射线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编制本细则。 1.2 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金属材料板和管的熔化焊焊接接头。 1.3 编制依据 1.3.1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2005 2 检验人员 凡从事射线工作的检验人员,都必须持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和国家卫生防护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资格证。各级别检验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3 准备工作 3.1 技术准备 3.1.1 根据《金属试验委托单》了解被检工件情况,包括材料、规格、焊接种类、焊接位置等。 3.1.2 确定检验工作质量等级、检验比例、数量、对接接头焊接质量验收级别。 3.2 现场情况及现场准备 3.2.1 了解被检工件结构,焊口位置、分布等,对位于一定高度的焊口要搭好拍片架子。 3.2.2 检查焊缝外表面:外观是否符合《焊规》规定要求,是否有影响底片评定的因素存在,存在上述问题时,必须纠正后才能进行透照。 3.3 工艺制订 根据有关标准规定及现场情况等制订工艺,确定透照方式、投影角度、焦距、曝光参数、象质计指数,还有大管一个口拍几张片、小管几个口拍一张片。以上参数参见具体检验项目的《射线探伤工艺卡》。 3.4 器材 3.4.1 射源或射线机选择 主要根据被检工件的透照厚度及现场情况选择γ射线机或X射线机。 3.4.2 胶片、增感屏及暗盒选择 3.4.2.1 透照用胶片应选用《射规》4.6.1中规定的JI或J2型胶片。胶片在使用前,应对每箱或每盒胶片进行灰雾度的抽查,其本底灰雾度应小于或等于0.3。 3.4.2.2 胶片在裁片、装片、抽片、评片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胶片的划伤。裁纸刀、暗袋、增感屏等应保持清洁和平整,应经常擦拭。在装片、抽片时要轻缓,避免产生静电。要正确持片、不得用手指直接捏住底片表面,防止对底片造成污染。 3.4.2.3 使用金属增感屏进行射线透照时,金属增感屏的材料及前、后屏的厚度应根据不同的射线能量参照《射规》表4的规定选择(具体见《射线探伤工艺卡》)。 3.4.2.4 增感屏的表面应经常擦拭,保持洁净、平整和干燥,以防止产生造成影响底片图像的影像或假缺陷。 3.4.2.5 暗盒尺寸须与胶片及增感屏符合。 3.4.3 屏蔽板

(完整版)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 一、固体废物的来源 1.1定义: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及生活过程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和泥浆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 1.2分类:按化学性质分为:有机废物、无机废物; 按形状分为:固体、泥状物 按危害状况分:有害废物、一般废物 按来源分: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包括下水道污泥)、农业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 在固体废物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 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具有易燃性、腐蚀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包括口服毒性、吸入毒性、皮肤吸收毒性)以及其他毒性(包括生物蓄积性、刺激性、过敏性、遗传变异性、水生生物毒性和传染性)等特性。因此,对有害固体废物的监测与管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城市垃圾是指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零散垃圾、医院垃圾、市场垃圾、建筑垃圾和街道扫集物等。其中医院垃圾和建筑垃圾应予单独处理,其他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垃圾的处理方法通常有焚烧法、卫生填埋和堆肥法。 1.3 固体废物的危害 固体废物在处理、贮存、运送、处置或管理不当时,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引起各种疾病增加,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严重导致死亡率增加;对环境影响主要是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 二、固体废物样品采集与制备 为了使采集的样品有代表性,在采集前要调查研究生产工艺过程、废物类型、排放数量、废物堆积历史、危害程度和综合利用情况。如果采集有害废物则应根据有害特性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2.1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

(1)采样工具:尖头铁锹、钢尖镐、采样铲、具盖采样桶或内衬塑料的采样袋等。 (2)采样份数:根据固体废物批量大小确定。 (3)采样量: 注:※固体废物的粒度指95%以上能通过的最小筛孔尺寸; ※所采每个份样量应大致相等,其相对误差不大于20%; ※采样铲容量为保证一次在一个地点或部位能取得足够数量的份样量。 (4)采样方法:根据采样方法,随机采集份样,组成总样,并认真填写采样记录。

通风与空调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

三、通风与空调工程检测 1试验的目的 了解和掌握通风系统风道内风压、风速和风量的测点布置方法及测定方法,测定数据的处理和换算。从而对通风系统气流分布是否均匀作出理论判断。 2实验仪器和设备 2.1微压计一台(测量范围在-100~150Pa) 2.2热球式风速仪一台(测量范围在0.05-5m/s) 2.3外径φ10mm,壁后1mm的橡胶管或乳胶管数米。 2.4蒸馏水500ml 2.5纯酒精500ml 2.6钢卷尺一把,长度值不小于2m 2.8温湿度记录仪:最小分辨率为0.1℃,测量精度±0.5℃,温度-20℃~70℃。 2.9声级计:等级为2级,测量量程为130dB。 3执行标准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60-2011 4检测步骤及注意事项 4.1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空调房间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固定: 1)室内面积不足16m2,测室中央1点; 2)16m2以上且不足30m2测2点(居室对角线三等分,其二个等分点作为测点);3)30m2以上且不足60m2测3点(居室对角线四等分,其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4)60m2以上且不足100m2测5点(二对角线梅花设点); 5)100m2及以上每增加20 m2~50 m2酌情增加1~2个测点(均匀布置) 6)测点应距离地面以上0.7~0.8m,且应离开外墙表面和冷热源不小于0.5m,避免辐射影响。 b.室内环境温度、湿度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检测:

1)检查空调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对于舒适行空调,系统运行时间不小于6h;2)对于舒适性空调系统测量一次。 3)温度和湿度取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4.2 送、回风温度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送、回风温度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风口送、回风温度检测位置应位于风口表面气流直接触及的位置(包含散流器出口); 2)风管内和机组送、回风温度检测位置应位于风管中央或机组预留点。 b.送、回风温度可按下列步骤及方法进行测量: 1)根据委托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检测状态; 2)检查系统是否运行稳定; 3)确定测点的具体位置及测点的数目; 4)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测。 c.送、回风温度应取各测点温度的平均值。 4.3 风管风量、风速和风压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风管风量、风速和风压测点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矩形风管布置如图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射线检测工艺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等材料制作的锅炉、压力容器及长输管道、钢质储罐熔化焊对接接头的射线透照检测工作。遇有特殊要求,应按相应的标准、规范执行。 2 引用标准 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JB/T 7902—1999 线型像质计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3 射线防护 3、1 X射线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应执行《检测作业安全防护指导书》与其它安全防护规定。 3、2 在现场工作人员应随身佩带个人剂量仪、射线个人报警器及防护服。 3、3 带一台射线剂量巡测仪,测定利用现场墙壁房屋及设备选择理想的屏蔽位置。 3、4 拍片现场划定“射线放射区”并放好警戒标记。 3、5 确认工作人员均已完成各自工作并离开辐射区,方可开启射线发生器进行透照。 3、6 每次透照完成后,均应用报警器确认射线就是否停止辐射后,方可进入辐射现场。 3、7 现场作业完成后对仪器进行清点、核对无误后清理现场,撤除警戒标志方可撤离现场。 3、8 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每年允许接受的剂量量为50 m SV。 4 人员要求 4、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只有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射线检测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方可独立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射线检测工作。 4、2 射线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校正视力不得低于 5、0,并每年检查一次。从事评片人员应能辨别距离400mm远的一组高为0、5mm、间距为0、5mm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工艺流程图

(二)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 1.技术标准和规范: 承建工程变形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率定、埋设安装与施工期观测,应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设计文件、承包合同要求。应执行的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但不限于): (1)《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 (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4)《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2.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 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应按照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设计图纸、仪器设备清单进行。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报送:(1)仪器设备购置、加工计划:(2)仪器设备检验、率定计划。仪器设备运抵施工现场后,应会同监理工程师开箱检查验收,应向仪器设备供应方索取仪器设备出厂合格证,计量检测证。仪器、设备检验合格后应妥善保管。 3.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造孔施工与埋设安装: 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应在施工部位形成后进行。按照设计坐标、高程进行钻孔孔位定位、放样。钻机就位,应认真进行校正。经校正安装固定的钻机,主轴必须严格垂直,钻孔孔位定位精度须满足设计要求。钻孔施工过程中应每进尺1 m~2m,采用倒垂浮体组配合弹性导中器进行钻孔垂直度检测,以控制钻孔质量,进而指导调整钻孔施工。倒垂孔钻孔垂直度应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完成后,其保护管有效孔径必须在大于100mm。钢管标、钢、

射线检验操作规程汇总

射线检验操作规程 1.0目的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就是指导射线检验人员正确的进行检验工作,规则中包括射线检测设备和器材及射线的技术参数选定、现场检验步骤、射线安全防护、暗室cv处理以及最终的底片评定等内容。 2.0 射线检验范围 射线检验法适用于金属材料(如焊接件、铸、锻件)、非金属材料及组合件等内部质量的检验。本规程规定2-100mm母材厚度钢熔化对接接头焊缝的X射线和γ射线照相方法。 3.0 人员资格 从事射线检验的人员应持有ABS、中国船检、DNV或其他机构颁发的射线检验二级资格有效证书。 4.0 管理职责 4.1 设备管理责任 为了正确使用和充分发挥仪器的功能,顺利完成射线检验工作,设备应有专人管理负责,设备的进出有登记,领取设备,必须有管理人员签字,同时还要有安全员签字。设备在运输及现场运作过程中,应有工作主管负责。设备发生事故,应填写在运转记录中,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4.2 射线现场作业管理者职责

现场从事射线作业的人员,由主管负责统一指挥,其对安全、工作质量负责。 4.3 暗室的管理职责 暗室操作人员应严格按自动洗片机操作规程操作,随时注意自动洗片机的运转情况,严格调试控制显、定影温度和烘干温度,检查显、定影的补充情况,以及辊子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发现异常应随时停机检查处理。手工冲片装置等应精心使用和保管显、定影的化学药品,按规定必须要有质量合格证明,应按规定的比例和顺序配制显、定影液。胶片不应大量存放暗室,应随用随领,以防变质。暗室红灯应调整适当的亮速,以防底片产生附加灰雾度。 4.4 评片职责 具有II级及以上资格的检验人员才能评片,评片人应在了解射线照相操作人员所提供的实际操作情况及参考图纸和原始记录的基础上,进行底片评定,然后签发射线报告,评片人员应对评定的底片和报告负有责任。评片报告、档案资料应按年、月,按一定的编排顺序装订成册归入档案,由专人进行管理,一般底片和档案资料报告等技术文件存期为5年,压力容器方面的底片和技术文件资料为7年。 5.0 工艺规程 5.1 射线检验设备和器材 5.1.1 X射线机 可选用X射线机表1所示

现场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作业指导书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1.1 引用标准: JGJ/T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1.3 回弹仪率定: 率定试验宜在室温5C -35 C的条件下进行,率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混凝土实体上,回弹仪向下弹击时,取连续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值进行平均,弹击杆分四次旋转,每次旋转约90°。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均符合80± 2的要求。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在-4 C?+40C之间。 1.4 收集资料: a. 工程名称、部位及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名称; b. 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c. 水泥品种、标号、安定性、厂名;砂、碎石种类、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量;混凝土配合比等; d. 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模板、浇筑、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等; e. 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f. 检测原因。 1.5 抽样方法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其适用范围及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个检测:适用于单独的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2、批量检测:适用于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构件。随机抽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个。当检验批构件数量大于30 个时,抽检构件数量可适当调整。 1.6 测区数量:

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 个;当受检构件数量大于30 个且不需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度或受检构件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 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 个; 1.7 测区布置: a. 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b. 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方可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 c. 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受力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d. 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m2; e. 检测面应为原状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f. 对于弹击时会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 g. 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布置应有方案,各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必要时应在记录纸上描述测区布置示意图和外观质量情况。 1.8 回弹值测量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 读数,快速复位。 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读至1。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20mm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 1.9 碳化深度值测量: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选择不少于构件的30%测区数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 2.0mm 时, 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测量碳化深度值时,可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然后除净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不得用水冲洗。立即用浓度为1%-2%酚

工业射线探伤机放射防护作业指导书

工业γ射线探伤机放射辐射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依据 GBZ132-2008 工业γ射线探伤机放射防护卫生标准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γ射线探伤机探伤作业中的检测。 三、术语与定义 3.1 γ射线探伤室 存放γ射线探伤机并对物体进行探伤,且具有屏蔽效能的专用照射室。 3.2 固定式探伤 在γ射线探伤室内用固定安装的或可有限移动的探伤机进行的工业γ射线探伤。 3.3 移动式探伤 在γ射线探伤室以外进行的工业γ射线探伤。 3.4 换源器 专用来更换γ射线探伤源组件的屏蔽容器。它具有两个贮源控,旧源从换源器的一个源孔被推进,新源从另一个源孔中被移出。 3.5 管线爬行器 一种将γ射线探伤源固定在移动机架上,沿管线内爬行移动,对管道焊缝进行放射探伤的装置。它由一个驱动马达前进或后退,并利用一个控制源在管道外对其导向和定位。 3.6 控制源 在管道内爬行探伤的过程中,用来对管线爬行器进行导向和定位的密封放射源,它被 安装在手持式装置上并被准直,通常用一个低活度的密封137Cs放射源。 3.7 源托 用以固定或承载源的装置。 四、仪器:Χ、γ辐射剂量仪,具有计量检定证书且检定证书在有效期内。 五、辐射检测、检查 5.1 γ射线探伤机的验收检测 对使用单位新进的γ射线探伤机进行放射防护性能验收检验,其屏蔽效果应满足表1的要求。当γ射线探伤机或设备大修或换源后,要进行一次验收检验。 5.2 γ射线探伤机防护性能常规检验 使用单位应经常对安全装置的性能进行检测,并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每年对γ射线探伤机进行一次防护性能常规检验。 5.3 γ射线探伤室周围辐射水平的监测 5.3.1 用便携式辐射测量仪巡测探伤室墙壁外30cm处的剂量率水平。巡测范围应根据探伤室设计特点、照射方向及建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决定。探伤室四面屏蔽墙外及楼 上如有人员活动的可能,应巡测墙上不同位置剂门外30cm四周的辐射水平。

射线检测规程

射线检测规程 GWSCHN-NDE0302--2016 1.本指导书是我公司无损检测技术的操作规定,无损检测人员应遵守执行。 2.射线检测的技术操作指导书 2.1我公司射线检测技术选择AB级检测应用范围,透照力相当于应在0~20mm的范围内碳素钢.不锈钢材料。均按“工件检测委托规定”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 2.2操作人员对工作质量及人身设备安全负责,应有专人画图记录和暗室洗片,各负责人把好质量关。 2.3 操作人员根据板厚选用X射线机,严格按X光机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其他人不准动用,操作人根据任务,明确各自的岗位(如裁胶片、画图、标检测部位等)检测准备工作完成,才能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每个人岗位要明确,工作完成后要进行原始记录登记、做到工作有头有尾。 2.4拍片部位应打底片号及中心钢字,在部位草图上标出位置,在产品上将编号工整写清楚,钢字距焊缝50mm左右,100%拍片的焊缝,首先应打钢印。 3拍片 3.1根据工艺的要求选胶片,规范及设备划线作标记。

3.2正确贴片,一般背后衬铅板,贴正,撑力不要过猛,防止损坏增感屏或使胶片感光。 3.3正确贴标记,要整齐,不错不漏,标记与焊缝边缘至少5mm,竖尖为底片中心,横头指向右,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1/4左右位置,100%拍片应用标定尺,局部拍片应放置有效区段标记“”返修重照有返修标记R1、R2、R3。 3.4 使用周向曝光机,应使筒体与地面距离大于等于400mm。 3.5为检查背散射,应在暗袋背面贴附铅字“B”。 3.6 严格按照X光机操作规程操作,确保设备、人身安全。 3.7 任何工作拍片结束,胶片需暗室处理合格后方可拿走,底片如有不合格,应重照确保检测质量。 4 确保拍片质量的规定 4.1底片标记不允许压焊缝,底片上应有如下标号:产品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透照日期、中心标记、搭接标记、返修透照部位还应有返修标记。 4.2 象质计的选用应符合NB/T47013.2-2015标准规定,象质计应放在工件前面,细丝向外置,当无法放置时也可以放在胶片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但应通过对比试验,或象质指数提高一级,使实际象质指数值达到规定要求。象质计在邻近焊缝的母材区影像上,如能清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的连续象质钢丝影像时,就认为可识别的。 4.3 各种射线检测机和胶片均需做曝光曲线或采用其他相应措施以达到同样效果,为平时有良好的规范记录。

围护结构实体检测作业指导书

围护结构检测 作业指导书 一.对《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介绍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和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管理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为了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统一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提高建筑工程节能效果。主要突出了工程验收中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并充分考虑了我国现阶段建筑节能的实际情况。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采暖、通风与空调、采暖与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和附属设备及其管网、配电与照明、监测与控制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二. 检测术语、检测方案及检测流程 2.1 检测术语 2.1.1 进场验收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及质量证明文件核查并形成相应验收记录的活动。 2.1.2 进场复验 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等在进场验收合格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抽取试样送至试验室进行部分或全部性能参数检验的活动。

2.1.3 见证取样送检 施工单位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见证下,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试样,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活动。 2.1.4 现场实体检验 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的见证下,对已经完成施工作业的分项或分部工程,按照有关规定在工程实体上抽取试样,在现场进行检验或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的活动。简称实体检验或现场检验。 2.1.5 质量证明文件 随同进场材料、设备等一同提供的能够证明其质量状况的文件。通常包括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型式检验报告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等。进口产品应包括出入境商品检验合格证明。适用时,也可包括进场验收、进场复验、见证取样检验和现场实体检验等资料。 2.1.6 核查 对技术资料的检查及资料与实物的核对。包括:对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内容的正确性、与其他相关资料的一致性以及整理归档情况的检查,以及将技术资料中的技术参数等与相应的材料、构件、设备或产品实物进行核对、确认。 2.1.7 型式检验 由生产厂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定型产品或成套技术的全部性能及其适用性所作的检验。其报告称型式检验报告。通常在工艺参数改变、达到预定生产周期或产品生产数量时进行。 2.2 检测方案 (一)墙体节能工程: 1、GB50411–2007条款4.1.6 1.1 工程验收检验批: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墙面,每500~1000m2面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m2也为一个检验批。 1.2也可以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商定。 说明:根据条款4.1.6的第2条规定,在同一天施工条件下,即使施工面积超出1000m2面积,也可以作为一个检验批。(主要在实施条款4.2.7和4.2.9时采用) 2、GB50411–2007条款4.2.2

射线探伤作业指导书内容

目录 1.工程概况及工作量 (1) 2.编制依据 (2) 3.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 (2) 4.作业程序和方法 (6) 5.作业过程中控制点的设置和质量通病及预防 (8) 6.作业的安全要求和环境条件 (8) 7.附录 (10)

1工程概况及工程量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黑龙江华隆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建设,建设规模为3台260T/h中温次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B25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两套。本工程锅炉汽水连接管道、锅炉本体疏水、放空管道及汽机四项管道、中低压管道,探伤依据《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和《焊接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检验比例及检验数量,射线检验工艺依据《钢质承压管道对接焊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对本工程管道进行透照及评定。超声波检验工艺依据《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进行检验。 1.2工程量

2.1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2.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02 2.3《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 2.4《钢熔化焊接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2005 2.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30-2005 2.6《放射性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2.7 制造厂提供的有关图纸及资料 3.作业前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应做的准备 3.1应做的准备: 主管接到委托后,要到现场调查,并对检验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交底时,应依据规程、标准及质量等级来选择以下主要项目: 根据委托和通用工艺文件编制工艺卡 3.1.1.1 射线源的种类及型号。

固体废物的样品制样作业指导书

固体废物样品(浸出液)制备 作业指导书 一、生活垃圾、工业废物样品制备 1适应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样品制备及浸出液的制备方法。 2方法依据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 3制样目的 是将原始试样制成满足实验室分析要求的分析试样。 4制样要求 制样人员应熟悉工业固体废物的性状、掌握制样技术懂得安全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处理方法。 5 制样工具与容器 5.1破碎机、 5.2研钵、 5.3瓷盘 5.4标准筛 5.5钢锤 5.6磨口玻璃瓶 5.7聚乙烯瓶 6样品的制备

制样的步骤包括破碎,过筛、混均、缩分,四个步骤反复进行,直至达到实验室分析试样要求为止。 6.1.制样程序 6.1.1.制样操作者与质控人员同时核实清点、交接样品,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 6.1.2样品风干 将采取的固态、半固态样品均匀平铺在洁净、干燥的搪瓷盘中,摊成2-3㎝薄层。置于清洁、阴凉、干燥、通风的房间内自然干燥。适时地压碎、翻动。 当样品中的待测组分不具备挥发和半挥发性质时也可以采用控温箱低温干燥的方法,干燥温度保持在(105±2)℃。 6.1.3样品粉碎 将干燥后的样品根据其硬度和粒径大小,选择适宜的粉碎机械,分段粉碎至小于25mm。 6.1.2样品筛分 根据样品的最大粒径选择相应的筛号,分阶段筛出全部粉碎样品,筛上部分返回粉碎工序重新粉碎,不能随意丢失,保证样品小于5mm,一部分保留样品,一部分浸出毒性试验500克。 6.1.3混合 根据制样粒度使用缩分公式求出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前提下应保留在≤0.15mm样品,一部分作为保留样品,一部分称250g作为成份分析样品。重复上述操作达到所需分析试样最小质量。

工程试验室胶凝材料检测室作业指导书

工程试验室胶凝材料检测室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及适用范围 1.1 为保证胶凝材料检测室室内试验结果满足质量规定要求,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1.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项目部承接的水泥室室内试验项目的质量控制。 2 职责 2.1 试验室主任对胶凝材料室室内试验项目质量负责,并指定试验项目负责人。 2.2 试验项目负责人组织胶凝材料检测室实施试验任务,并负责试验过程的控制。 3 试验操作步骤 试验项目负责人将按《材料试验过程控制程序》组织试验作业人员实施试验,并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 /T 208、《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mm筛筛析法)》GB1 /T 134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 8074、《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GB/T75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T 1596、《水泥强度快速检验

方法》JC/T738、《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GB/T12959、《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规定的试验操作步骤执行 4水泥胶砂搅拌机操作: 4.1试验前准备:将主机立柱上的功能切换开关拨至“手动”位置。接通电 源,按下手动开关的慢档,检查搅拌页的转动方向。叶片转动方向正确后停机,将锅放在锅座上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扣紧,用手柄提升至工作位置,用测量规检测叶片与锅壁之间的最小间隙是否在3mm±1mm的范围内。 4.2按下控制箱的启动开关,检查控制箱工作是否正常。 4.3操作过程 4.3.1将立柱上的功能切换开关拨至“自动”按下控制器上的启动开关,整 个运行程序将进行自动控制运行。 4.3.2将标准砂放入搅拌机的漏斗中。 4.3.3用量水器量好水,称好水泥,把水加入搅拌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 4.4.4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当各级砂是分装时,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量加完。再高速搅拌30s。 4.4.5停拌90s,在第1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

射线探伤作业指导书

射线探伤作业指导书 射线探伤作业指导书 1.1 目的为了保证射线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编制本细则。 1.2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金属材料板和管的熔化焊焊接接头。 1.3 编制依据 1.3.1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2005 2 检验人员凡从事射线工作的检验人员,都必须持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 员资格证书和国家卫生防护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资格证。各级别检验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3 准备工作 3.1 技术准备 3.1.1根据《金属试验委托单》了解被检工件情况,包括材料、规格、焊接种类、焊接位置等。 3.1.2确定检验工作质量等级、检验比例、数量、对接接头焊接质量验收级别。 3.2现场情况及现场准备 3.2.1了解被检工件结构,焊口位置、分布等,对位于一定高度的焊口要搭好拍片架子。 3.2.2检查焊缝外表面:外观是否符合《焊规》规定要求,是否有影响底片评定的因素存在,存在上述问题时,必须纠正后才能进行透照。 3.3 工艺制订根据有关标准规定及现场情况等制订工艺,确定透照方式、投影角度、焦距、曝光参数、象质计指数,还有大管一个口拍几张片、小管几个口拍一张片。以上参数参见具体检验项目的《射线探伤工艺卡》。 3.4 器材 3.4.1 射源或射线机选择 主要根据被检工件的透照厚度及现场情况选择丫射线机或X射线机。 3.4.2 胶片、增感屏及暗盒选择 3.4.2.1透照用胶片应选用《射规》 4.6.1 中规定的JI 或J2 型胶片。胶片在使用前,应对每箱或每盒胶片进行灰雾度的抽查,其本底灰雾度应小于或等于0.3 。

公路工程现场检测作业指导书

现场检测作业指导书编号:XG/C-2015-6001版本:第四版 修订:第3次 第1页共18页 路基路面几何尺寸测试步骤 1、在路基或路面上准确恢复桩号。 2、在一个检测路段内选取测定的断面位置及里程桩号,在测定断面作上标记。通常将路面宽度、横坡、高程及中线平面偏位选取在同一断面位置,且宜在整数桩号上测定。 3、根据道路设计的要求,确定路基路面个部分的设计宽度的边界位置。在测定位置上用粉笔作上记号。 4、根据道路设计的要求,确定设计高程的纵断面位置。在测定位置上用粉笔作上记号。 5、根据道路设计的要求,在与中线位置的横断面上确定成型后路面的实际中心线位置。 6、根据道路设计的路拱形状,确定曲线与直线部分的交界位置及路面与路肩(或硬路肩)的交界处,作为横坡检验的基准;当有路缘石或中央分隔带时,以两侧路缘石边缘为横坡测定的基准点,用粉笔作上记号。

7、用钢尺沿中线垂直方向水平量取路基路面各部分宽度,以m表示,对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准确至0.005m;对其他等级公路准确至0.01m。测量时钢尺应保持水平,不得将尺紧贴路面量取,也不得使用皮尺。 8、将精密水准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将塔尺分别竖立在中线的测点位置上,以路线附近的水准点高程作为基准。测记测定点的高程读数,以m表示,准确至0.001m。 9、连续测定全部测点,并与水准点闭合。 10、设有中央分隔带的路面:将精密水准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将塔尺分别竖立在路面与中央分隔带分界的路缘带边缘d1处及路面与路肩交界位置(或外侧路缘石边缘)d2处,d1与d2两侧点必须在同一横断面上,测量d1与d2处的高程,记录高程读数,以m表示,准确至0.001m。 11、无中央分隔带的路面:将精密水准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将塔尺分别竖立在路拱曲线与直线部分的交界位置d1及路面与路肩(或硬路肩)的交界位置d2处,d1与d2两侧点必须在同一横断面上,测量d1与d2处的高程,记录高程读数,以m表示,准确至0.001m。用钢尺测量两侧点的水平距离,以m表示,对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至0.005m;对其他等级公路,准确至0.01m。 12、有中线坐标的道路:首先从设计资料中查出待测点P的设计坐标,用经纬仪对该设计坐标进行放样,并在放样点P`做好标记,量取PP`的长度,即为中线平面篇偏位△CL,以mm表示。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准确至5mm;对其他等级公路,准确至10mm。

固体废物六价铬作业指导书审批稿

固体废物六价铬作业指 导书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体废物浸出液中六价铬的碱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适用于测定固体废物浸出液中的六价铬。 固体废物取样量,定容体积为100ml时,本方法检出限为2mg/kg,测定下限为 8mg/kg,测定范围为8mg/kg~320mg/kg。 2.方法原理 空样品在碱性介质中,加入氯化镁和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消解溶出六价铬,用火焰原子吸收风光光度法测定六价铬的含量。 3.干扰 样品在碱性介质中,经氯化镁和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抑制,三价铬的存在对六价铬的测定无干扰。 4.试剂和材料 本标准所用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 硝酸(HNO3):ρ=ml,优级纯。 碳酸钠(Na2CO3)。 氢氧化钠(NaOH)。 氯化镁(MgCl2)。 磷酸氢二钾(K2HPO4)-磷酸二氢钾(KH2PO4)缓冲溶液:(pH=7)。 称取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溶于去离子水中,稀释定容至1l。 碳酸钠(Na2CO3)/氢氧化钠(NaOH)混合液 称取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稀释至1l。储存在密封聚乙烯瓶中。使用前测量其pH值,若小于需重新配制。 重铬酸钾(K2Cr2O7):基准试剂或优级纯。 称取重铬酸钾于磁坩埚中,在105℃干燥箱烘2h,冷却至室温,保存于干燥器内,备用。重铬酸钾贮备液:ρ(Cr6+)=1000mg/l。 准确称取重铬酸钾()溶于去离子水中,稀释定容至1000ml。也可购买市售有证标准物质或有证标准溶液。常温保存6个月。 重铬酸钾标准使用液:ρ(Cr6+)=100mg/l。 取重铬酸钾贮备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常温保存6个月。

射线探伤工艺作业指导书

射线探伤工艺作业指导书 1有限公司 目录

1、主题内容 2、适用范围 3、对探伤人员的要求 4、对透照工件表面的要求 5、探伤比例的要求及合格级别 6、器材的选择 7、透照工艺 8、胶片的暗室处理 9、底片质量 10、底片的观察 11、记录报告 12、安全防护 1、主题内容 1.1保证工业锅炉对接焊缝射线探伤的准确性,保证锅炉能够正常的运行。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工业锅炉的过热器、省煤器、集箱、压力管道等安装中管-管、管-板对接焊缝射线透照检测。焊接方式为氩弧焊打底、手工焊盖面。 3、对探伤人员的要求

凡从事射线探伤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按3.1.照劳动部文件“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进行考核鉴定。 3.2无损检测人员按技术等级分高、中、初级。取得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技术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3.3操作人员应具有RT—I 以上资格证书,评定及审核人员应具有RT—II级以上资格证书。 3.4从射线探伤人员应能辨别距离400mm远的一组高为 0.5mm,间距为0.5mm的印刷字母。 4、对透照工件表面的要求 4.1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4.2焊缝外观检验合格后,由检验员签发《无损探伤委托书》。 4.3焊缝透照质量达到NB/T47013—2015标准AB级。 5、探伤比例的要求及合格级别 5.1探伤比例的要求及合格级别 5.2焊缝合格级别达到NB/T47013—2015标准的II级。 6、器材的选择 6.1焊缝透照选用理学----300或国产300周向射线探伤机,固定焊缝选用理学-----2505或丹东----2505定向射线探伤机。

电镀镍金作业指导书

1.0 目的 使板面镀金生产工艺规范化,为生产操作提供正确的依据,确保产品满足质量要求。 2.0本规程适用于板面镀金生产线。 3.0 职责。 3.1 生产部:按本规程规定的地方及工艺参数作业。 3.2 工艺部:负责规程的制定,修改,临控及提供技术支援。 3.3 品质部:负责工艺参数的临控及工具,产品的检验工作。 3.4 设备部:负责设备维修及定期保养。 4.0工艺流程 4.1 工艺流程图: 4.2 流程步骤说明 A 脱脂:去除产品表面及铜面氧化物及油污等。 B 水洗:去除产品上药水,防止药水污染下一药水缸或产品。 C 微蚀:蚀去铜面少部分铜,以得到均匀的微观粗化面,使镍层与铜面具有良好的 结合力。 D 活化:防止铜表面氧化。 E 镀镍:利用电化学原理在铜面上镀上一定的厚度的镍。 F 活化:防止镍表面钝化氧化。 G 镀金:利用电化学原理在镍面上镀上一定厚度的金。 5.0生产控制 5.1 生产前准备 5.1.1 检查各缸电气仪表处于正常状态。 5.1.2 检查摇摆处于正常状态。 5.1.3 检查循环过滤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5.1.4 检查DI水洗供应处于正常状态。 5.1.5检查自来水洗供应处于正常状态。 5.1.6 检查打气量处于正常状态。 5.1.7 检查药水缸水位处于正常状态。 5.1.8 检查各药水缸温度处于正常范围内。 5.2安全事项 5.2.1所有电源及电气设备之驳接由设备部负责。 5.2.2员工上班时穿工作鞋,戴口罩、戴防酸胶手套。 5.2.3所有药水均为强酸物质或有毒物质,防止溅上皮肤或溅入眼内,若发生此类问

题,应以大量清水冲洗患处,必要时看医生。 5.2.4禁止在行车运行时进入电镀线工作或维修,严禁行车载人。 5.2.5添加药水时要注意行车的动向,防止被行车撞伤。 5.2.6金盐为剧毒物品,使用时必须戴胶手套,不能触及伤口。 5.2.7当金盐碰到伤口的时候,必须立即扎紧血液回流的静脉,并将伤口用手术划开,以万分之一KMnO 浸泡15分钟以上,并立即送往医院,否则人有生命危险。 4 5.3工艺流程参数控制表

固体废物收集储存作业指导书

***机器有限公司 固体废物收集储存作业指导书 1.0 目的 为了确保公司在生产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有一个正确、安全且符合法律法规的管理程序,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0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生产活动、产品及服务中产生的废弃物。 3.0 术语和定义 3.1 废弃物: 指在生产、生活及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容 器盛装的液态、气态等废弃物质。 固体废物:指在生产中、日常生活、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所有固态的、用容器盛装半固态(泥状)和废水以外的高浓度的液态废物。 一般工业废弃物:指在生产中产生的不含化学品废弃物,如废包装材料等。 生活垃圾: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及法律、法规视定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即通常指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绿化垃圾。 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即“废物名称和类别编号对应表”中的01~50#类的危险物)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 4.0 职责 4.1 行政部、运营部负责废弃物的收集、保管及处理。 4.2 其它部门负责直接回收使用本部门可直接回收利用的材料,本部门不可直接 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则按“A类生活垃圾”、“B类一般工业废弃物”、“C类危险废物”分类投放到指定的收集桶(箱)内。 5.0 工作程序 5.1 废弃物管理原则: 5.1.1 所有废弃物的管理必须遵照“分类回收、集中保管、统一处理”的原 则进行。 5.1.2 分类回收是指各部门按照废弃物的类别,将各部门的废弃物分类以后 再回收。 5.1.3 集中保管是指各部门回收的废弃物应集中存放在公司指定的地点。

5.1.4 统一处理是指由公司指定部门对所有废弃物进行处理。 5.2 废弃物的分类: 5.2.1 按照废弃物危害程度,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把公司所有的废弃物分 成二大类: A类: 生活类废弃物------生活垃圾、绿化垃圾、建筑垃圾。 B类: 一般工业废弃物------指在生产中产生的末沾染危险化学品的废 弃设备、铁屑、包装物、抹布等。本公司工 业固体废物主要是下料及加工产生的铁屑。 C 类: 危险废弃物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即“废物名称和类别编号对应 表”中的01~50#类的危险物)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本公司危险废物是机床更换下的废机油(8#类废矿物油)。 5.2.2 具体分类由环境健康安全部填入《废弃物分类明细表》。 5.3 废弃物的收集: 6.3.1 A类生活类废弃物: 由各部门分类收集,由清洁工送垃圾房/点。 6.3.2 B类一般工业废弃物: 由生产部收集,后送到垃圾房。 6.3.3 C类危险废弃物: 由各部门分类收集,由清洁工送危险品收集点保存。 5.4 废弃物的贮存管理: 5.4.1 指定的存放地点、存放方式,一般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 放置在指定的垃圾桶,桶上有明确的标示 5.4.2 废弃物应妥善储放,防止风吹雨打,贮存地点及容器设施保持清洁完整。 5.4.3 易燃性废弃物贮存区严禁烟火,摆放灭火器。 5.4.4 危险废弃物容器放在危废存放区,环境健康安全部每月要进行检查,防止发生泄漏。 5.5 废弃物的处理: 5.5.1 首先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废弃物分类办法进行分类投放。 5.5.2 为减少垃圾袋消耗,对于公司范围所有的垃圾篓/桶(包括各办公室台 下面的垃圾篓),不得倾倒茶叶、水,以使垃圾袋能够重复利用。行政部在必要位置设置专用垃圾桶以收集茶叶、水。 5.5.3 为有效利用资源,所有的办公纸张应双面使用,否则不能废弃; 5.5.4 办公室、车间等外围区域都设置有相应的各类垃圾桶,必须按规定分 类投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