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和专题六一二节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和专题六一二节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和专题六一二节测试

(测试用时:45分钟; 总分:100分)

1.(2018浙江省东阳中学月考)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

③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④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2015安徽萧县中学高三考前热身)下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3.(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4.(2018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第五次模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就中长(中国长春)铁路协定的有效期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这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

A.“一边倒”依赖苏联B.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原则

C.“冷战”拉近中苏关系D.力求在平等谈判中寻求支持

5.(2018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综合能力测试)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B.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C.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D.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

6.(2018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7.(2019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8.(2018辽宁凌源市高三毕业班一模抽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我国的外交史上有许多饶有兴味的外交故事,如“瓷盘外交”“兰花外交”“围棋外交”“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和“舞剧外交”等。这体现了新中国A.“求同存异”思想的广泛实践B.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C.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其实践D.外交基本格局的奠定

9.(2018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高三第一学期学情调研七)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饶伯森说:“这一会议为周恩来提供了讲坛,使他可以在反殖民主义的掩护下向一些幼稚的听众传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中共还可能提出一些没有一个亚洲国家领导人敢于反对的反殖民主义的决议。”这一会议A.促使了中国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B.认同了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C.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新主张D.推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0.(2018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法国成为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成为当时唯一能与中美苏三大国同时对话的国家,外交空间顿时豁然开朗。下列对此解读确的是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裂痕B.促进了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

C.推动了新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D.昭示中法两国外交独立自主特性

11.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上对美国、苏联的盟国和与其接近的国家,或定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帮凶”,或视作“修正主义的伙伴”、“赫鲁晓夫的走狗”,推行四面出击,打倒一切的外交路线。有学者称之为“黑屋外交”。在当时,这种外交政策的推行A.加剧了冷战的紧张程度B.恶化了自身的处境和形象

C.有助于计划经济的实施D.否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2018江苏省百校高三12月大联考)20世纪50年代,对于即将参加的某次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积极准备了方案,并将参加会议的国家除中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外,分为下面表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积极奉行非集团的政策

13.(2017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预测)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A.美苏冷战重点转向亚洲B.中国崛起影响美苏外交战略C.国际关系格局面临重大转变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14.(2018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据统计,仅2013年,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四大洲22个国家,接待了64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访,与300多位外国政要进行了双边会见等接触,与各国达成近800项合作协议。由此可见与建国初期相比,新时期外交A.重视与发达国家合作B.侧重于反对霸权主义威胁

C.涵盖面更加广泛均衡D.致力于解决南北差距问题

15.(2017山东省枣庄现代实验学校高三历史4月阶段性自测)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

A.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淡化B.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

C.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多边外交D.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

16.(2016江西师范大学附中、九江一中高三上期中)1972年中美之间结束敌对状态,是求同存异原则的灵活运用。这一时期中美的“求同”主要体现在

A.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B.推动国际关系走向多极化

C.谋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D.遏制苏联在亚太地区扩张

17.(2018河南省豫南七校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2005年10月2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与会领导人同意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通信、资金以及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同时继续加大对“三股势力"的打击力度。这主要反映出上海合作组织

A.致力于成员国之间互尊互信B.致力于加强成员国间互利协作

C.倡导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关系D.努力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18.(2018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A.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B.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D.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19.(2018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文综)2001年,在中国倡导下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15年12月25日,中国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这反映出

A.经济实力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秩序B.经济一体化扩展到贸易金融领域

C.中国成为新的世界体系的主导者D.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0.(2018河南省名校2018届高三压轴第二次考试)阅读下表。对表格内容解读有误的是

环境C援助内容多样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D援助对象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

21.(2018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二模)下面漫画艺术地呈现了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外交场景,其所聚焦的主题当是

A.弱国没有外交B.初登外交舞台C.外交舞台拓展D.全方位的外交

22.1961年2月8日,毛泽东接见法国参议员密特朗时说,中法之间存在一堵墙,但是“只要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是可以拆掉的”。这说明当时中国外交

A.开始对外谋求“求同存异”B.有意打破中法间意识形态的束缚

C.旨在摆脱苏联外交的影响D.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

23.(2018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和1952年开始下降,到60年代,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1950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使用频率从1953到1956年出现迅速增长趋势。这说明

A.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放弃“一边倒”政策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C.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积极融入第三世界D.中国从革命外交向民族外交转变24.(2018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

A.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B.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

C.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D.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

25.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26.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A.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B.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D.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27.《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就中长(中国长春)铁路协定的有效期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这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

A.“一边倒”依赖苏联B.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原则

C.“冷战”拉近中苏关系D.力求在平等谈判中寻求支持

28.1972年,毛泽东在与尼克松的会谈中说:“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要搞点小生意。我就死也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毛泽东的谈话表明当时中央

A.尝试纠正“文革”与“左”倾错误B.希望联合美国来制衡苏联

C.有意模糊意识形态的差异D.准备开拓对外的经济工作

29.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B.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

C.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D.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

30.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

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32.下图是美国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幅漫画。漫画中蒋介石用链条锁住了山姆大叔先生的鼻子。他们脚下是金门、马祖岛。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在向一位记者解释。该漫画意在

A.指责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 B.讽刺美国的对台政策陷入窘境

C.批评美国政府愚弄民众的做法 D.揭露美蒋勾结搞“两个中国”

33.至1969年初尼克松上任前,新中国与美国共举行了134次大使级会谈,但唯一的成果是1955年达成的关于遣返平民的协议,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美大使级会谈是“聋子的对话”。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外交谈判策略不成熟D.朝鲜战争对双方的影响

34.1970年,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把只是针对亚洲的“关岛主义”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提出了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为“三个支柱”的“新和平战略”。这说明美国

A.放弃了与苏联争霸B.对外战略由亚洲转向全球

C.力图维护世界和平D.争取对外关系的主动权

35.1961年2月8日,毛泽东接见法国参议员密特朗时说,中法之间存在一堵墙,但是“只要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是可以拆掉的”。这说明当时中国外交

A.开始对外谋求“求同存异”B.有意打破中法间意识形态的束缚

C.旨在摆脱苏联外交的影响D.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

36.“另起炉灶”要求外国政府与新中国建交务必遵循同台湾国民党残余政权断绝全部外交关系、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积极支持新中国恢复其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条件。这表明“另起炉灶”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B.积极捍卫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准则C.积极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

37.2014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要积极开辟人文合作新渠道,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弘扬上合组织主旋律。这表明中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D.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38.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A.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B.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C.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D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

39.“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该协定当时的影响不包括( )

A.有利于中苏共同对付外来侵略

B.有利于中苏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与稳定

C.有利于中国进行国内经济建设

D.有利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40.毛泽东指出,“我们反对的只是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不是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建国初,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不结盟政策

B.“一边倒”政策

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 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42.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就20世纪70年代来看,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双方( )A.合作发展经济 B.合作遏制欧洲C.合作对抗苏联 D.合作牵制日

43.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中国与世隔绝的

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由于目前存在的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美国试图与中国改善关系

B.美国坚持孤立中国的政策

C.美国认为美中矛盾大于中苏矛盾

D.美国希望瓦解中苏同盟关系

44.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体现了多国结盟的特点

B.是新世纪冷战思维的产物

C.主要目的是应付地区反恐

D.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

45.(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4)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46.(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47.(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0)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48.(2015·福建文综)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C.不列颠文明D.阿拉伯文明答案

1-25 CABDD BCBBD BCCCA DBBAC CBDDA 26-48 BDDBB DBADB BDDDD BCADA CB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