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卵的生态类型(优选资料)

鱼卵的生态类型(优选资料)

鱼卵的生态类型(优选资料)
鱼卵的生态类型(优选资料)

鱼卵的生态类型

1、浮性卵

卵的比重小于水,能在水面飘浮,大多无色透明。淡水鱼类如鳜产浮性卵。有些浮性卵内含有油球,如鲥的卵。

2、沉性卵

卵的比重大于水,依卵黄周隙的大小和粘性状况,又可分成以下三种:*漂流性卵

这类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出现较大的卵黄周隙,但比重仍稍大于水。鲤科中草、青、鲢、鳙等不少种类产此类型卵。它们在静水中下沉到底部,在江河水流中则悬浮在水层中不断漂流,所以也可称为半浮性卵。* 粘性卵

卵的比重大于水,卵膜外层具有粘性物,产出后能粘附在水草等物体上,而不沉入水底。鲤、鲫、团头鲂和鲶鱼等鱼卵有粘胶性物质,遇水后粘附在水草等物体上。

普通沉性卵

卵的比重大于水,但无粘性,或粘性很小,卵黄周隙较小,产出后沉于水底。鳇、鲟、鲑鳟及鳅科鱼类等产这种卵。

◆ 鱼类的繁殖力

鱼类的繁殖力一般是指怀卵量,即雌鱼在产卵前卵巢内的成熟卵粒数。鱼类的繁殖力可区分为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

1、绝对繁殖力是指一尾雌鱼的怀卵总数;

2、相对繁殖力是指与单位体重[公斤(kg)或克(g)]相应的怀卵量。

◆ 鱼类的生殖季节鱼类性腺的发育和成熟产卵与水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产卵期与季节有关。按生殖季节划分,鱼类有两种类型:

1、春夏季产卵类型

大多数在温暖的春夏季产卵,主要产卵期为3~4—7~8月,纬度带偏低的地区产卵较早,北温带则较晚。

2、秋冬季产卵类型

* 冷水性鱼类:属此类型的鱼大多是起源于高纬度带,有的在秋季产卵,如大麻哈鱼、乌苏里白鲑等;有的在冬季产卵,如江鳕和河鲈等。

* 温水性鱼类:也有一些在秋季产卵温水性鱼类,如香鱼、中华鲟等,它们的仔稚鱼进入海中觅食。

◆ 鱼类的产卵类型

可分为一批产卵和分批产卵两种类型:

1、一批产卵类型

此类型鱼类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基本同步。例如四大家鱼是典型的一批产卵鱼类。

2、分批产卵类型

此类型鱼类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不是同步的,卵母细胞分批成熟分批产出,例如鲤、鲫等是典型的分批产卵鱼类。

◆ 鱼类的产卵场

1、草上产卵鱼类

这类鱼产粘性卵,鲤、鲫、团头鲂等属于此类。

鲤鱼的粘性卵

2、石砾产卵鱼类

这类鱼产出的卵粒,有的产沉性卵,例如大麻哈鱼;有的为粘性卵,卵粘

3、砂底产卵鱼类

这类鱼选择砂质底为产卵场所,如棒花鱼和一些红点鲑。

4、喜贝性产卵鱼类

将卵产在软体动物的外套腔内或蟹类等动物的甲壳内,卵能在呼吸条件差的情况下发育,如鱼旁鱼皮鱼类和某些鮈类等。5、水层性产卵鱼类

淡水鱼类,如草、青、鲢、鳙在大江河的急流中产卵,卵产出后在水层中漂流孵化。

◆生殖行为和筑巢习性

1、生殖行为附在石砾上孵化,如中华鲟、鲈鱼等。

* 体内受精的鱼类,雌、雄进行交尾,例如软骨鱼在生殖时,雄鱼用鳍脚交尾授精;

* 体外受精的鱼类,有的也出现类似交尾的动作,如泥鳅在生殖时,雄鱼卷绕雌鱼;

* 有的一雌一雄追逐嬉戏,雄鱼并用头部冲撞雌体,至极度兴奋时雌鱼产卵,雄鱼排精;

* 有的雌、雄成群追逐产卵排精完成生殖。

2、筑巢习性

* 黄颡鱼、棒花鱼、罗非鱼等,产卵前在水底挖掘巢穴;* 乌鳢在水草中营筑环状的巢;

* 斗鱼在产卵前由雄鱼不断从水面吞入空气,然后吐出气泡,聚集成气泡浮巢;黄鳝也用吐出的泡沫筑巢;

* 刺鱼雄鱼用肾脏分泌的粘液,将水草根茎碎片胶合成鸟状巢,巢有进、出口可供亲鱼出入;* 沙鳢在背风湖湾内选择石洞、破瓦罐或蚌壳作为产卵的巢穴。

◆ 护卵和护幼

许多鱼类在产卵以后,有护卵、护幼的习性。营筑巢产卵的鱼类,亲体大多护卵、护幼。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课时3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一、书本基础知识整理 1.生态系统的类型 2.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分布 3.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的种类 4.各类型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二、思维拓展 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征: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互相作用的自然系统。 (2)生态系统概念的内涵有四个方面:①时间和空间界线;②系统的基本组成;③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④系统在功能上统一的结构基础和发展趋势。 (3)生态系统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具有下面的一些共同特征: ①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生态学研究的四个层次由低至高依次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其早期发育阶段和晚期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2.比较各类型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大至整个生物圈,小至一个池塘或一堆朽木及其生物组成的局部空间。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在生物圈内依据植被或盐度等方面的差异可分成若干类型。在不同的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群落复杂程度、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①森林生态系统 特点:以乔木为主,动物的生活习性大多以树栖、攀缘。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 ②草原生态系统 特点:以草本植物为主,啮齿目和适于奔跑的动物较多。但动植物种类较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③农田生态系统 特点:人的作用突出,群落结构单一,主要成分是农作物。 ④海洋生态系统 特点: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多。以浮游植物为主,它们是植食性的重要饵料,一般都分布在200米以内的海域中。 ⑤湿地一般是指沼泽和沿海滩涂等,但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 地》(简称湿地公约)的定义,沼泽地、泥炭地、河流、红树林、沿海滩涂等,甚至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水域。 ⑥苔原(冻原)生态系统、 特点:主要是分布在北纬六十度以北、北极圈以南的永久冻土带,土壤几厘米以下的终年结冰,有机物不能彻底分解。其中地衣是极地苔原的典型植物。 ⑦城市生态系统 特点: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它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大多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它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备课资源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备课资源 新人教版必修3 【备课资源】 每逢秋天,环卫工人都特别繁忙,他们忙着把落叶扫起来,塞进垃圾车。没有了垃圾的城市看起来很清洁,但专家却指出,这种不让落叶归根的做法破坏了生态平衡,不利于环境保护。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是落叶高峰期,但我们却几乎看不见落叶铺满大街的情景。 清扫落叶的做法是否科学?专家认为,土壤没有裸露出来的马路可以清扫落叶,然后把它们堆在树的根部。但在土壤裸露出来的地方,落叶就该待在它落下来的地方。 从化学的角度看,树木的养分是从土壤中吸取的,最终这些养分以落叶的形式流失,落叶在微生物的分解下又转化为土壤中的养分。如果将落叶扫走,土壤会因为得不到养分的补给而变得贫瘠。从物理的角度看,土壤中的固体物质、水分和空气有一定比例,而地上的落叶有助于这种比例。举例来说,如果地面上有一层落叶,这时我们在上面倒一桶水,水就会到处流淌,很少被土壤吸收,容易造成土壤板结。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落叶有利于维持一种生态平衡,因为落叶层本身就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19世纪,德国有一个林务官,他总是嫌林里的落叶看起来很脏乱,于是他命令工人把落叶和杂草象垃圾一样清扫掉,这样一来,林子看起来清洁多了,但是从此以后,林子里的鸟越来越少,害虫越来越多,最终,好好的树林被毁掉了。这是什麽原因呢?原来,落叶层里栖息着很多昆虫,落叶本身也是一些分解者的食物,落叶被扫走了,这些昆虫就无法存活,而鸟类又是以这些昆虫为食,因此鸟的数量也减少了,毛毛虫等害虫则因为少了天敌而数目大增,最后大举向树木进攻。 中国人至今仍对环保认识不够,因此才会有扫落叶这样不科学的做法。我们总是在夸大自己修复大自然生态平衡的能力。事实上,大自然有自己运行、修复和持续的能力。以落叶为例,叶子落了,之后又被分解到土壤中,为树木提供养分,这本来是一个最自然最完美的过程,但我们偏偏要插手,非要把落叶扫走不可,大自然的循环因此被破坏。将落叶填埋,显然是一种浪费,因为落叶就不是垃圾。自然的法则,我们遵从就行了,否则既浪费人力,也破坏环境。

第四节 生态系统学案

广外中山外校七年级生物学案 2010-9-23 班级姓名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四节生态系统 【自学导航】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基础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由生产者、________和 ________组成;非生物部分由________等部分组成。生产者即________,能通过 ________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________的能量。消费者即________,不能自己制造________,直接或间接的以________为食。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就流入动物体内。分解者即________和________,能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 2、在一定地域内,__________与__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__________。 3、在城市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是__________,而不是野生动物。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__________的关系。 5、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_____为食,因而叫做__________。 6、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________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 7、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的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和所占的__________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__________的。 【典型例题探究】 例1 (2010·中山、东莞)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会引起 (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解析】在食物链中,往往位于食物链后面的生物的相对数量较前面 的要少,才能保持生态平衡,可根据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推出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则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减少,甲的数量减少了,丙的数量也会增加。所以是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答案】A 【达标练习】 ()1、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组成 C由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D由所有生物组成()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地球上所有生物B一片草地C一个公园D一个学校 ()3、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A.阳光→草→牛→虎; B.草→兔→鹰; C.鹰→蛇→青蛙→昆虫; D.阳光→玉米→鼠 ()4、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几乎被虫吃光,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 A植物被破坏B环境污染C缺水干旱D食物链被破坏 ()5、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所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B由全部植物和动物组成 C由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D由所有生物组成 ()6、一般来说,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成分中不是必需的是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7、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是 A消费者B分解者C光合作用D生产者 ()8、从“狼吃羊,羊吃草”的食物链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A阳光B草C羊D狼 ()9、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阳光 ()10、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 A数量不变B比例不变C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平衡D数量暂时平衡 ()11、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中,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A氧气B水C有机物D太阳能 ()12、下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沙漠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 12、根据下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上用箭头画出所有的食物链。 (2)这个生态系统共有条食物链,它们相互交错形成,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这个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指,分解者是。(4)影响草生活的环境因素除了图中标出的外,还有。(5)如果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鹰被大量捕杀,最先减少的是。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重要考点: 一、生态系统的类型 1.各类生态系统的比较 2.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1)经济效益:提供木材、林副业产品(食物资源、油料资源和药材资源)和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 (2)生态效益:维持生物圈稳定,改善生态环境

①制造O ②净化空气③过滤尘埃 2 ④杀灭细菌⑤消除噪声⑥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少在表径流 ⑦函养水源,保持水土 3.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 (1)畜牧业生产基地 (2)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 4.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 (1)人类生活资源、工业原料和能源的重要场所 (2)调节气候防 5.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活和工农业水源 (2)调节流量和控制洪水 (3)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形成食物网的原因:一种生物可以摄食多种其他生物,一种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摄食。2.分析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时,应考虑是否同时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3.食物网中某生物的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的影响 (1).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其他生物都将减少。 (2).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则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应视具体的情况确定: ①若只有一条食物链,则其天敌数量会减少,则其食物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 ②若中间营养级处于食物网中,应视情况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例1:在图2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如何变化? 图2 图3 解析:当蚱蜢突然减少时,以它为食的蜥蜴也减少,蛇随之减少,鹰就要更多地捕食相思鸟和兔,蚯蚓由于天敌相思鸟的减少而数量增加,达至极限时发生剧烈的种内斗争,导致数量下降,所以蚯蚓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第二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在第三节我们又学习了生物对 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来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很微妙,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不可分割。下面我们一起预习一下第四节-------生态系统。 师(强调):在预习的同时大家要认真搜理第四节的知识点,并思考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在黑板上板书)1,森林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 2,什么是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是如何组成的?4,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你知之多少? 师:这片森林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牵一而动 全身。无论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还是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都会有许多种生物受到影响。因此,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像这样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该怎么称呼呢?金汉江同学回答一下,(内容略)刘三千同学请你回答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内容略)桂祥同学请回答生态系统是如何组成的?(内容略)大家一起交流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个池塘,一片草地等,都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课本第23页插图,并讨论其中的思考题。老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师: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组成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师:生态系统有大的有小的,一片树林,一个池塘,一片草地等,可以算比较大一点的生态系统了,我放在校园里的几个盆景是不是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呢?(同学们激烈的讨论)教师一锤定音,我的盆景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只不过它们应该是一种很小的,微型的生态系统,因为它们具备一个生态系统所必备的要素。 再预习23面至24面的知识,分析23面两幅彩图和24面1-16图,要求学生预习后分组讨论问题:鸟,树,虫,真菌,等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板书在黑板上。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阳光中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仅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细菌和真菌:它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把动物的残体及其他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引导学生看24面1-17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关系的理解。想一想《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什么骗猪八戒说茅厕是五谷轮回之质和太阳提供给我们的能量就一直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份除了有生物以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呢?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4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4.1 陆地生态系统 全球陆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陆地生物群落的现存生物量却占了全球的99%以上,可见,陆地生物群落在整个生物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陆地的环境条件非常复杂,从炎热多雨的赤道到冰雪覆盖的极地,从湿润的沿海到干燥的内陆,形成各种各样的适应环境条件的生物群落和陆地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与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着生活于其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与构成。因此,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几个次级生态系统,它们在空间的分布主要受到水分条件的制约。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具有众多的营养级和非常复杂的食物网,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温度的高低决定着生长季节的长短,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速率,以及生物生产量的水平。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和寒带冻原等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以它巨大的生产量养育着各种各样的消费者和数量巨大的分解者。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20°之间,以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这些地区高温多雨;生产者以常绿的高大乔木为主;种群结构复杂,仅乔木就有4~5个垂直层次;个体数量巨大,每公顷可达50~70个不同树种;林内还有极其丰富的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不明显。食草动物有貘、象、猴、大猩猩和众多的啮齿类动物,食肉动物有虎、豹等,此外,林内还生活着种类和数量上众多的昆虫和鸟类,它们的食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级上。热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约为37.4×109t·a-1,占陆地净初级生产总量的32%。根据初步的估计,大约只有3.8%的净生产量保持在森林中,其余的部分则在食物链中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传递。 草原生态系统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如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北美中部、南美阿根廷等地,那里年降水量较少(250~450mm),且集中于夏季。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和食物网相对简单一些。生产者以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消费者包括大型食草类动物如野牛、野驴、黄羊、野兔,穴居的啮齿类如田鼠、黄鼠、旱獭和食肉动物沙狐鼬和狼。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生产量随当地降雨量多少而不同。世界草原的平均净初级生产量为500g·m-2·a-1,在水分不足的温带干旱地区,草原的生产量仅为100~400g·m-2·a-1,而在水分充足的亚热带地区,草地的生产量可高达600~1500g·m-2·a-1,草原生产量最高的是新西兰的常绿草地,约为3200g·m-2·a-1。

济南版《生态系统的类型》导学案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 学习目标 1、列举生态系统的类型,说出各类型的特点。 2、知道决定生态系统类型的因素。 重难点 1、重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2、难点:决定生态系统类型的因素 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 学习流程 一、自然生态系统 自学课本P68-69,、观察图6.2-12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地理因素,自然生态系统可分为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两大类型。前者根据植被分布情况,又可分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等类型;后者可根据水中盐度的高低,分为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 2、在自然条件下,某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尤其是和决定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类型。 二、人工生态系统 1、人工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 2、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不是的,都与周围 密切相关。所以,各种类型生态系统在上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比较归纳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

达标检测 1.下列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特征的是() A.人的作用非常突出B.动植物种类较少 C.营养结构简单D.自我调节能力强 2.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 A.湖泊生态系统B.荒漠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3.下列属于荒漠生态系统特点的是() A.气候湿润,动植物种类稀少B.气候干燥,动植物种类稀少 C.气候湿润,动植物种类繁多D.气候干燥,动植物种类繁多 4.苏州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 B.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C.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D.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5.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陆地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 D.生物圈 6.农田生态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人D.分解者 7.下列做法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不利的是() ①稻田放养蜘蛛②剧毒农药治虫③多施农家肥料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与案例人教新课标版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与案例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与“生态系统”一节(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内容相对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是:“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属于“了解”水平的有:“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属于“理解”水平的是:“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和“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材在本节安排了“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进一步探究”等探究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依据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1.1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情感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立 既考虑到新课标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要求“理解”的知识点,难度较大,又考虑到学生升入七年级以来进行的探究活动还不够多,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

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四节生态系统》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教 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能力目标: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加强对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描述。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好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内容: 复习提问:举例说明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总结:无论是什么样的生物,它的生活都离不开环境,也就是说生物都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那么它要想能够生存,就必须要有它特殊的方式来适应环境,所以生物和环境是不能分割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导入:同学们有谁去过原始森林,如西双版纳或是四川的九寨沟,请他为大家来描述一下那里的景色,看看那里都有些什么生物,它们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生答:…… 师总结:在那样美丽的一个地方,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这些生物会同时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许多生物,它们之间既和谐又统一的发展,在我们生物学上,这样的一个地方就可以叫做一个生态系统。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范围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划分的,所以可大右小,例如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北大附中的校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也可以把昆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再大可以把云南省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还可以把整个的中国、亚洲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那么请问:你们说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可以大到哪? 总结:请同学们注意,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的统一的整体,前提可是要有生物的 我们在第一章时学过生物生活的最大范围就是在生物圈,所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样两幅图片,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 1、图中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右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生讨论、总结:1、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昆虫幼虫以树为食、啄木鸟以昆虫幼虫为食。2、腐烂的树桩会消失,但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要几十年。 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植物,有动物,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这些生物的生存还要依赖它们的生存环境。就是生态系统的组成。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生物的生命活动就要依靠这些有机物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植物可以自已制造有机物,不但养活了自己,还为其它所有的动物提供了食物,所以我们给植物一个新的称谓——生产者。 1、生产者——植物 动物依靠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有些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是植食动物,而有些动物是吃肉的,是肉食动物,但是它们吃的可能就是植食动物,所以是间接以植物为食物的。总之,这些离不开生产者——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我们把这些动物叫做消费者。 2、消费者——动物

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分类及分布 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还可进一步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则可以分为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Tropical forest) 分布:赤道南北纬5 ~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热带辐合带)。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长期处于稳定。据不完全统计,热带雨林拥有全球40~75%的物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热带雨林 植物:高大乔木为主。 动物:丰富度极高,大多数为树栖或攀爬型。 针叶林(Temperate deciduous Dorset) 分布:寒温带及中、低纬度亚高山地区 植物:冷杉,云杉,红松 热带草原(Grassland(Temperate Tropicana)) 分布:干旱地区。 特点:年降水量少,群落结构简单,受降雨影响大;不同季节或年份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景观差异大。 荒漠(desert(Hot or Cold)) 分布:南北纬15°~50°之间的地带。 特点: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布斯基纳法索境内的稀疏大草原量一般少于250mm,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 冻原(tundra) 分布:欧亚大陆和北美北部边缘地区,包括寒温带和温带的山地与高原。 特点: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凉短暂,最暖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4℃。年降水200~300mm。水域生态系统 湿地(wetland) 分布:大部分地区 种类: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水库、池塘、沿海滩涂、深度小于6m的浅海。生态价值:可作为生活、工农业用水的水源;补充地下水;水禽的栖息地,鱼类的育肥场所。

知识点10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知识点10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2010·重庆高二检测)下列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菜市场摆放的白菜、鸡、鸭、鱼等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一块农田 【解析】选D。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菜市场摆放的白菜、鸡、鸭、鱼等无相互关系;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是种群;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群落;一块农田中的生物存在相互关系,生物和环境也存在相互影响,因此一块农田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2.(2010·天水高二检测)下列四类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A。 3.(2010·桂林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沼泽地、红树林、泥炭地、稻田都属于湿地,能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 B.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农田生态系统的复杂 C.草原上的动物大多数能挖洞和快速奔跑,植被面貌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 D.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支配作用较强,但分解者的功能较弱 【解析】选C。草原上降雨少,比较干旱,植被面貌主要取决于水,无高大树木躲藏,动物大多数能挖洞和快速奔跑,。 4.(2010·海北高二检测)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焚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焚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生态系统的蓄水能力 【解析】选C。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对残枝落叶的分解速率慢,人工焚烧残枝落叶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从而加快物质循环。 5.(2010·平凉高二检测) “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荒漠地区生物种类少”、“许多鸟类在春季交配繁殖”。在上述生物现象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子依次是() A.阳光、水、温度 B.温度、水、阳光 C.温度、温度、水 D.阳光、水、阳光 【答案】B。 6.(2010·嵊州高二检测)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第四节 生态系统

第四节生态系统 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郭荣辉 一、教材依据: 这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 二、设计思想: 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使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内容。在新课标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标的知识体系则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另外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第3讲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结构

第五部分生态学基础 第37讲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结构 一、考点内容全解 (一)本讲考什么 1.概念 2.类型 (1)森林生态系统 特点:以乔木为主,动物的生活习性大多以树栖、攀缘。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 (2)草原生态系统 特点:以草本植物为主,啮齿目和适于奔跑的动物较多。但动植物种类较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3)农田生态系统 特点:人的作用很突出,群落结构单一,主要成分是农作物。 (4)海洋生态系统 特点:生物数量和种类繁多。以浮游植物为主,是植食性动物的主要饵料,一般都分布在200米以内的海域中。 (5)淡水生态系统 特点:浅水区以挺水、浮水植物为主,深水区分布大量的浮游植物,是浮游动物和鱼类的饵料。 (6)苔原(冻原)生态系统 特点:主要是分布在北纬60O以北,北极圈以南的永久冻土带,土壤几厘米以下终年结冰,有机物不能彻底分解。其中地衣是极地苔原的典型植物。 (7)城市生态系统 特点: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它所需求的物质和能量,大多从其 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它所产生的废物大多输送到其他生态系统 中分解和再利用。对其他生态系统中会造成冲击和干扰。 (8)深海热泉口生态系统 特点:无光、高温、高压。生产者是硫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的 细菌。消费者是一些高等无脊椎动物。 3.生态系统的结构 组成:(见右图) 结构 食物链 营养结构↓ 食物网 (二)考点例析 [例1]据图回答,正确的是()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属于消费者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知识。图所示一个生态系统,由生 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分解者(细 菌)和消费者(动物)组成。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关系,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

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 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技能目标:(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2)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 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3)关 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2、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3、理解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难点:1.理解生产者这一概念。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有限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前准备:1、学生:草、兔、鼠、狐、蛇和鹰6种生物面具的准备;小组收集环保资料。 2、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先让我们跟着一段录像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魅力。明确本节课的主题,观看录像,融入本课的学习氛围之中。简短的引言带出当堂的课题后,播放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众多的生态系统。知识归纳结合录像启发学生说出在录像中所看到的生态系统类型。仍结合录像,引导学生分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

[初一理化生]第六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导学提纲

第六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 龙都街道吕标初中王少娟殷红妮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描述各类型的特点; 2、说明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领悟不同生态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3、说明人工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能分析、总结影响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2、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测:(温故而知新) 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两条食物链如下,如果大量捕杀青蛙,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水稻→害虫→青蛙→蛇水稻→老鼠→蛇 A.蛇的数量大大增加 B.虫害严重,水稻减产 C.老鼠大量增加,水稻减产 D.蛇的数量大大减少 同学们考虑一下,上述的生态系统是什么类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呢? 二、自学:(自学课本P53内容,把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利用起来) 1、根据地理因素,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和两大类。其中前者又有、、等多种类型;后者可以分为和。 2、在自然条件下,某个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类型是由它的决定的,尤其是和。 3、人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看课本P53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图,分析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要求先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 1、温度和降雨量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有何影响? 2、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还有哪些?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图片,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注明每张图片 中都有那些类型的生态系统,并说出这些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它们的作用,以及这些生态系统之 间的关系。 2、探究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它们的作用以及这些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时可结合课本内容, 参考下表: 各个生态系统的关系:(争取每个小组都有一位学生发言,互相学习、补充,教师指导学生语言要规范、准确。然后小组内再补充、修正表格填写的内容。) 知识拓展: 补充“湿地生态系统”,让学生阅读教材P76内容“拯救湿地刻不容缓”,学生了解我国的湿 地生态系统的形成、分布及在世界的位置。理解湿地生态系统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分析与讨论] 小组分析并讨论“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总结影响陆地生态类型的主要因素。(10分钟) 分析:如温带森林,当年降水量维持在500——2000毫米、温度维持在3——20o C时,这个系统属于温带森林,如果同样的年降水量而温度降低到-6——3o C的范围,那么它就成为针叶林;而如果温度不变,年降水量增加到 1800——3000毫米,它就成为温带雨林。学生就这样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主要是和,另外还有、、等因素。 二、人工生态系统: (自学5分钟后再讨论:)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六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同步测试(带答案)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六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 的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海洋生态系统 B. 生物圈 C. 草原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 2.在下列植被类型中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应该是()。 A. 草原 B. 热带雨林 C. 常绿阔叶林 D. 落叶阔叶林 3.下列哪种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 海洋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淡水生态系统 4.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5.我国的植被类型多种多样,我区(山东)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植被类型多为()。 A. 荒漠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做()。 A. 生物圈 B. 大气圈 C. 水圈 D. 岩石圈 7.黄羊、跳鼠等动物善于奔跑或穴居,适于它们的生态系统是()。 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池塘生态系统 8.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 A. 农田生态系统 B. 湿地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湖泊生态系统 9.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不依赖人 C. 生态农业就是农田生态系统 D. 生态农业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 10.鲨鱼适合生存的环境是()。 A. 海洋生态系统 B. 淡水生态系统 C. 湿地生态系统 D. 农田生态系统 11.“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的说明森林 对环境具有的作用是()。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态系统的类型教案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类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列举各种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等。 2、举例说出人工生态系统及其意义。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觉为维持生态平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学重难点: 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 引出: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种类。 设计思想开门见山直点主题,既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一)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通过视频材料所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欣赏生态系统的视频资料说出: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特点。 (2)利用课件,出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并总结出各种生态系统的共同特点: 生态系统内部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每种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的,实例: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学生:对比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比较这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结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设计思想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视频教材能够再现各种生态系统的自然状况,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印象。 (二)生态平衡: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瞬间造成的破坏、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调节能力的破坏的现象。

提出问题:(引出生态平衡的内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1)分析一个处在正常状态下的热带草原生态系统和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得出:生态平衡的概念。 (2)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得出生态系统是一种动态平衡。(注意:种类和数量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设计思想创设新奇的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构成了生物圈: 利用课件播放电影科幻片《The Day After Tomorrow 末日浩劫》(又名:明天过后)中,全球生态平衡被破坏后,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场面(地震、雪灾、海啸、冰雹和龙卷风等自然现象)。 引出地球上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圈 自学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位置和概念。 设计思想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为不出现末日浩劫中的场面,提高自觉保护环境意识。 在汇报交流总结时,教师提出:中国人口最多的农民,所从事的产业是农业,那么,我国以前靠天吃饭的农业状态和现在的农业状况有什么不同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出: (三)生态农业。 欣赏一组从网上下载的图片,比较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生系统和一片农田生态系统。 分析:对比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生系统和一片农田生态系统什么差别。 得出结论: (1)经过人工改造的生态系统是不稳定的,其生态平衡需要人类的维护。 (2)人类需要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利的生态系统。 设计思想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求知。课件中使用了从网上下载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体现了资源的共享是时代的要求,学习的根本在于拥有共同的资源。 方案一:出示老师制作的生态瓶。 讨论:瓶内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的生态系统还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教案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2.教学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之前两节课学习了两个实验《光对鼠妇的影响》、《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都是说明了什么原理?(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这就说明了我们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这个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先在书本上找出生态系统的概念,P22,画出概念。怎么样的环境才算是一个生态系统呢?那么我们的课室算不算一个生态系统?比较一个农田、一个森林与我们的课室的区别,从而更准确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那生态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态系统里面有无数条食物链,食物链交错又成了食物网。我们小学的时候学习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看一下书本是怎么样对这两个概念下定义的?P24。让学生读出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并举例。草兔狼。(强调箭头应指向捕食者)。那在森林中这几种生物还有跟其他生物有联系吗?(昆虫吃草,老鼠吃草,老虎吃兔,狼吃鹿…)强调每条食物链的连接箭头都是指向捕食者。并简单介绍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三、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简单介绍各营养级。 课件图示几种生物,让学生自行连接成食物链,看哪个小组连成的食物链最多,最准确。根据食物链的连接讲解处于食物链的不同位置的生物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强调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那为什么植物叫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让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