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轨的结构设计

导轨的结构设计

导轨的结构设计
导轨的结构设计

直线导轨的结构设计(含转动导轨)

1 导轨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当运动件沿着承导件作直线运动时,承导件上的导轨起支承和导向的作用,即支承运动件和保证运动件在外力(载荷及运动件本身的重量)的作用下,沿给定的方向进行直线运动。对导轨的要求如下:

1.一定的导向精度。导向精度是指运动件沿导轨移动的直线性,以及它与有关基面间的相互位置

的正确性。

2.运动轻便平稳。工作时,应轻便省力,速度均匀,低速时应无爬行现象。

3.良好的耐磨性。导轨的耐磨性是指导轨长期使用后,能保持一定的使用精度。导轨在使用过程

中要磨损,但应使磨损量小,且磨损后能自动补偿或便于调整。

4.足够的刚度。运动件所受的外力,是由导轨面承受的,故导轨应有足够的接触刚度。为此,常

用加大导轨面宽度,以降低导轨面比压;设置辅助导轨,以承受外载。

5.温度变化影响小。应保证导轨在工作温度变化的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

6.结构工艺性好。在保证导轨其它要求的条件下,应使导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丈量、装配和

调整,降低本钱。

不同设备的导轨,必须作具体分析,对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必须指出,上述六点要求是相互影响的。

2 导轨设计的主要内容

设计导轨应包括下列几方面内容:

1.根据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导轨类型。

2.选择导轨的截面外形,以保证导向精度。

3.选择适当的导轨结构及尺寸,使其在给定的载荷及工作温度范围内,有足够的刚度,良好的耐

磨性,以及运动轻便和平稳。

4.选择导轨的补偿及调整装置,经长期使用后,通过调整能保持需要的导向精度。

5.选择公道的润滑方法和防护装置,使导轨有良好的工作条件,以减少摩擦和磨损。

6.制订保证导轨所必须的技术条件,如选择适当的材料,以及热处理、精加工和丈量方法等。

3 导轨的结构设计

1. 滑动导轨

(1) 基本形式(见图21-10)

三角形导轨:该导轨磨损后能自动补偿,故导向精度高。它的截面角度由载荷大小及导向要求而定,一般为90°。为增加承载面积,减小比压,在导轨高度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较大的顶角(110°~120°);为进步导向性,采用较小的顶角(60°)。假如导轨上所受的力,在两个方向上的分力相差很大,应采用不对称三角形,以使力的作用方向尽可能垂直于导轨面。

矩形导轨: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检验和修理方便;导轨面较宽,承载力较大,刚度高,故应用广泛。但它的导向精度没有三角形导轨高;导轨间隙需用压板或镶条调整,且磨损后需重新调整。

燕尾形导轨:燕尾形导轨的调整及夹紧较简便,用一根镶条可调节各面的间隙,且高度小,结构紧凑;但制造检验不方便,摩擦力较大,刚度较差。用于运动速度不高,受力不大,高度尺寸受限制的场合。

圆形导轨:制造方便,外圆采用磨削,内孔珩磨可达精密的配合,但磨损后不能调整间隙。为防止转动,可在圆柱表面开键槽或加工出平面,但不能承受大的扭矩。宜用于承受轴向载荷的场合。

(2)常用导轨组合形式

三角形和矩形组合:这种组合形式以三角导轨为导向面,导向精度较高,而平导轨的工艺性好,因此应用最广。这种组合有V-平组合、棱-平组合两种形式。V-平组合导轨易储存润滑油,低、高速都能采用;棱-平组合导轨不能储存润滑油,只用于低速移动。见图21-11。

图21-11

为使导轨移动轻便省力和两导轨磨损均匀,驱动元件应设在三角形导轨之下,或偏向三角形导轨。

矩形和矩形组合:承载面和导向面分开,因而制造和调整简单。导向面的间隙用镶条调整,接触刚度低。见图

双三角形导轨:由于采用对称结构,两条导轨磨损均匀,磨损后对称位置位置不变,故加工精度影响小。接触刚度好,导向精度高,但工艺性差,四个表面刮削或磨削也难以完全接触,假如运动部件热变形不同,也不能保证四个面同时接触,故不宜用在温度变化大的场合。

(3)间隙调整

为保证导轨正常工作,导轨滑动表面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间隙。间隙过小,会增加摩擦阻力;间隙过大,会降低导向精度。导轨的间隙如依靠刮研来保证,要废很大的劳动量,而且导轨经过长期使用后,会因磨损而增大间隙,需要及时调整,故导轨应有间隙调整装置。

矩形导轨需要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调整间隙。在垂直方向上,一般采用下压板调整它的低面间隙,其方法有:a)刮研或配磨下压板的结合面;b)用螺钉调整镶条位置;c)改变垫片的片数或厚度;见图21-13。

在水平方向上,常用平镶条或斜镶条调整它的侧面间隙。见图21-14。

圆形导轨的间隙不能调整。

图21-13

图21-14

(4)夹紧装置

有些导轨(如非水平放置的导轨)在移动之后要求将它的位置固定,因而要用专用的锁(夹)紧装置。常用的锁紧方式有机械锁紧和液压锁紧。见图21-15。

(5)进步耐磨性措施

导轨的使用寿命取决于导轨的结构、材料、制造质量、热处理方法,以及使用与维护。进步导轨的耐磨性,使其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一定的导向精度,就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进步导轨耐磨性的措施有:

1)选择公道的比压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成为比压,即

p=P/S(公斤/厘米2)

式中P-作用在导轨上的力(公斤)

S-导轨的支承面积(厘米2)

由上式可知,要减小导轨的比压,应减轻运动部件的重量和增大导轨支承面的面积。减小两导轨面之间的中心距,可以减小外形尺寸和减轻运动部件的重量。但减小中心距受到结构尺寸的限制,同时中心距太小,将导致运动不稳定。

降低导轨比压的另一办法,是采用卸荷装置,即在导轨载荷的相反方向,增加弹簧或液压作用力,以抵消导轨所承受的部分载荷。

2)选择合适材料目前常采用的导轨材料有以下几种:

铸铁- 导轨与承导件或运动件铸成一体,其材料常用灰口铸铁。它具有本钱低,工艺性好,热稳定性高等优点。在润滑和防护良好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常用的是HT200~HT400,硬度以HB=180~200较为合适。适当增加铸铁中含碳量和含磷量,减少含硅量,可进步导轨的耐磨性。若灰口铸铁不能满足耐磨性要求,可使用耐磨铸铁,如高磷铸铁,硬度为HB=180~220,耐磨性能比灰口铸铁高一倍左右。若加进一定量的铜和钛,成为磷铜钛铸铁,其耐磨性比灰口铸铁高两倍左右。但高磷系铸铁的脆性和铸造应力较大,易产生裂纹,应采用适当的铸造工艺。

此外,还可使用低合金铸铁及稀土铸铁。

钢-要求较高的或焊接机架上的导轨,常用淬火的合金钢制造。淬硬的钢导轨的耐磨性比普通灰铸铁高5~10倍。常用的有20Cr钢渗碳淬火和40Cr高频淬火。

钢导轨镶接的方法有:

螺钉连接,应使螺钉不受剪切;为避免导轨上有孔(孔内积存赃物而加速磨损),一般采用倒装螺钉。结构上不便于从下面伸进螺钉固定时,可采用如图21-16所示的方法。螺钉固紧后,将六角头磨平,使导轨上的螺钉孔和螺钉头之间没有间隙。

用环氧树脂胶接,胶接面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25毫米。胶粘导轨具有一定的胶接刚度和强度,尚有一定的抗冲击性能,工艺简单,本钱较低。

塑料-用聚四氟乙烯为基材,添加不同的填充剂作为导轨材料。它具有耐磨、抗振以及动、静摩擦系数低(0.04),可消除低速爬行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3)热处理为进步铸铁导轨的耐磨性,常对导轨表面进行淬火处理。表面淬火方法有:火焰淬火、高频淬火和电接触淬火。

4)润滑和防护润滑油能使导轨间形成一层极薄的油膜,阻止或减少导轨面直接接触,减小摩擦和磨损,以延长导轨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低速运动,润滑可以防止"爬行";对高速运动,可减少摩擦热,减少热变形。

导轨润滑的方式有浇杯、油杯、手动油泵和自动润滑等。

导轨的防护装置用来防止切削、灰尘等赃物落到导轨表面,以免使导轨擦伤、生锈和过早的磨损。为此,在运动导轨端部安装刮板;采用各种式样的防护罩,使导轨不过露等办法。

(6) 结构尺寸的验算

1)校核温度变化对导轨间隙的影响导轨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工作,应在选定精度和配合后,作导轨间隙验算。为了保证工作时不致卡住,导轨的最小间隙应大于或即是零,即Δmin≥0

导轨的最小间隙用下式计算:

Δmin=Dmin[1+αk(t-t0)]-dmax[1+αz(t-t0)] (mm)

式中t-工作温度(°C)

t0-制造时温度(°C)

Dmin-包容件在t0时的最小尺寸(mm)

dmax-被包容件在t0时的最大尺寸(mm)

αk-包容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1/°C)

αz-被包容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1/°C)

为保证导向精度,导轨的最大间隙Δmax应小于或即是答应值,即Δmax≤[Δmax]

导轨的最大间隙用下式计算:

Δmax=Dmax[1+αk(t-t0)]-dmin[1+αz(t-t0)] (mm)

式中Dmax-包容件在t0时的最大尺寸(mm)

dmin-被包容件在t0时的最小尺寸(mm)

2)不自锁条件和导轨间隙计算

当初定导轨的结构形式和尺寸后,应留意作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力求使导轨的倾斜力矩小,否则使导轨的摩擦力增大,磨损加快,从而降低导轨的灵活性和导向精度,甚至回使导轨卡住。其验算公式见表21-6。

2.转动导轨

在承导件和运动件之间放进一些转动体(滚珠、滚柱或滚针),使相配的两个导轨面不直接接触的导轨,称为转动导轨。

转动导轨的特点是摩擦阻力小,运动轻便灵活;磨损小,能长期保持精度;动、静摩擦系数差别小,低速时不易出现"爬行"现象,故运动均匀平稳。因此,转动导轨在要求微量移动和精确定位的设备上,获得日益广泛的运用。转动导轨的缺点是:导轨面和转动体是点接触或线接触,抗振性差,接触应力大,故对导轨的表面硬度要求高;对导轨的外形精度和转动体的尺寸精度要求高。

(1)结构形式

滚珠导轨-图示21-17为V-平截面的滚珠导轨、双V形截面的滚珠导轨和圆形截面滚珠导轨。由于滚珠和导轨面

是点接触,故运动轻便,但刚度低,承载能力小。常用于运动件重量、载荷不大的场合。

滚柱(滚针)导轨-滚柱导轨中的滚柱与导轨面是线接触,故它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比滚珠导轨大,耐磨性较好,

灵活性稍差。如图21-18,滚柱对导轨的不平度较敏感,轻易产生侧向偏移和滑动,而使导轨的阻力增加,磨损

加快,精度降低。滚柱的直径越大,对导轨的不平度越为敏感。

当结构尺寸受限制时,可采用直径较小的滚柱,这种导轨称为滚针导轨。

滚柱导轨支承为标准部件,具有安装、润滑简单,调整防护轻易等优点。其结构如图21-19所示。由于滚柱在封闭的滚道内转动,故可用于行程很大的导轨上。

转动导轨支撑

1-本体2-滚柱3-导向片4-反射器

滚柱导轨可采用标准的转动轴承,装在偏心轴上,如图21-20所示,以便于调整。其偏心量一般取0.2-0.5毫米。

2)转动导轨设计的一般题目

1)结构形式的选择:转动导轨按其结构特点,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开式转动导轨用于外加载荷作用在两条导轨中间,依靠运动件本身重量即可保持导轨良好接触的场合。闭式导轨则相反。

滚珠导轨的灵活性最好,结构简单,制造轻易,但承载能力小,刚度低,常用于精度要求高、运动灵活、轻载的场合。滚柱(针)导轨刚度大,承载能力强,但对位置精度要求高。转动导轨采用标准转动轴承,结构简单,制造轻易,润滑方便。宜用于中等精度的场合。为了增加转动导轨的承载能力,可施预加载荷。这时刚度大,且没有间隙,精度相应进步,但阻尼比无预加载荷时大,制造复杂,本钱高。故多用于精密导轨。

2)选择长度:一般应在满足导轨运动行程的条件下,尽可能使导轨的长度短一些。

为防止转动体在行程的极端位置时脱落,运动件的长度应为

L=l+2a+Smax/2

式中L-运动件或承导件的长度,计算时取较短者的长度(毫米);

l-支承点的间隔(毫米);a- 在极端位置时的余量;如图。

采用循环式的转动导轨支承时,运动件的行程长度不受限制。

转动体尺寸和数目:转动体直径大,承载能力大,摩擦阻力小。对于滚珠导轨,滚珠直径增大,刚度增高(滚柱导轨的刚度与滚柱直径无关)。因此,假如不受结构的限制,应有限选用尺寸较大的转动体。

滚针导轨的摩擦阻力较大,且滚针可能产生滑动。所以尽可能不采用滚针导轨(特别是滚针直径小于4毫米时)。当转动体的数目增加时,导轨的承载能力和刚度也增加。但转动体的数目不宜太多,过多会增加载荷在转动体上分布的不均匀性,刚度反而下降。若转动体数目太少,制造误差将会明显地影响运动件的导向精度。一般在一个转动带回上,转动体的数目最少为12个。经验表明:运动部件的重量,使滚柱单位长度上的载荷q≥4公斤/厘米时;对于滚珠导轨,在每个滚珠上的载荷为p≥3(d)1/2公斤时,(d为滚珠直径,毫米),载荷的分布比较均匀。在滚柱导轨中,增加滚柱的长度,可减小接触应力和增大刚度,但载荷分布的不均匀性也增大。对于钢制摸削导轨,滚柱导轨和直径之比l/d<1.5,对于铸铁导轨,l/d可增大些(滚柱直径一般不小于6毫米,滚针直径不小于4毫米)。

3) 转动导轨刚度及预紧方法:如图所示,

a) 当工作台往复移动时,工作台压在两端转动体上的压力会发生变化,受力大的转动体变形大,受力小的转动体变形小。当导轨在位置Ⅰ时,两端转动体受力相等,工作台保持水平;当导轨移动到位置Ⅱ或Ⅲ时,两端转动体受力不相等,变形不一致,使工作台倾斜α角,由此造成误差。此外,转动体支承工作台,若工作台刚度差,见下图,则在自重和载荷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会使工作台下凹(有时还可能出现波浪形),影响导轨的精度。

为减小导轨变形,进步刚度,除公道选择转动体的外形、尺寸、数目和适当增加工作台的厚度外,常用预加载荷

的办法来进步导轨的刚度。图21-18所示的燕尾形转动导轨,用移动导轨板获得并控制预加载荷。

试验证实:随着过盈量的增加,导轨的刚度开始急剧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过盈量,刚度不会明显进步。牵引力随着过盈量增加而增大,但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不大,过盈量超过一定值后,则急剧增加。因此,公道的过盈量应使导轨刚度较好而牵引力不大。

4)技术要求:导轨的质量取决于它的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设计时应根据使用要求,制定出转动导轨的若干技术条件,下列项目和数据可供参考:

两导轨面间的不平度一般为3微米;

导轨不直度一般为10-15微米,精密的小于10微米。

转动体的直径差,对于一般的导轨,全部转动体的直径差不大于2微米,每组转动体的直径差不大于1微米;对于精密导轨,全部转动体的直径差不大于1微米,每组转动体的直径差不大于0.5微米;

滚柱的锥度在滚柱长度范围内,大小端直径差小于0.5-1微米;

表面光洁度通常应刮研;在25×25厘米2内,其接触斑点为20-25个点,精密的取上限,一般的取下限。(end)

分割线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服装发展至今,其存在的目的已不是简单是蔽体御寒,她早已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而被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分割线作为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服装造型而存在的客观物质形态,她同时又承载着人类对服装的情感寄托,其形态的变化、存在的方式都从不同的角度反应着不同时期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在现代服装时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分割线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设计师表达个人风格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分割线形式的变化直接影响服装的整体造型,对于服装本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服装立体造型的主要手段。服装分割线以结构设计为依托,以其自身的形式美为表现手段,在服装中体现出功能性与装饰性、技术革新与艺术创新的完美融合。现代服装设计的审美需求赋予分割线更多的内涵,并扩充着服装款式、色彩、面料整体形态变化的发展空间,成为服装设计的重要手段。服装分割线是设计师的艺术理念和高超技艺的完美结合,是功能与审美的统一,更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本文以此为背景,文章从服装分割线的概念与表现形式出发,分析服装分割线与服装色彩、材质、款式之间的关系;最后引出分割线在服装设计中的可行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功能性,装饰性,立体造型,服装艺术设计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服装分割线概述 (2) 第一节服装分割线的界定 (2) 第二节服装分割线的分类 (2) 一、分割线的线型特征划分 (2) 二、分割线的形态方向划分 (3) 三、分割线在服装上的位置划分 (3) 第三节服装分割线的形态特征 (3) 一、直线分割线情感的表现 (3) 二、曲线分割线情感的表现 (4) 第二章服装分割线的表现形式 (5) 第一节功能性分割线的表现形式 (5) 一、为塑造人体自然形态而产生的分割线 (5) 二、为适应人体运动机能而产生的分割线 (6) 三、为满足服装离体造型空间而产生的分割线 (6)

导轨的结构设计演示教学

导轨的结构设计

直线导轨的结构设计(含转动导轨) 1 导轨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当运动件沿着承导件作直线运动时,承导件上的导轨起支承和导向的作用,即支承运动件和保证运动件在外力(载荷及运动件本身的重量)的作用下,沿给定的方向进行直线运动。对导轨的要求如下: 1.一定的导向精度。导向精度是指运动件沿导轨移动的直线性,以及它与有关基面间的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2.运动轻便平稳。工作时,应轻便省力,速度均匀,低速时应无爬行现象。 3.良好的耐磨性。导轨的耐磨性是指导轨长期使用后,能保持一定的使用精度。导轨在使用过程中要磨损,但应使磨损量小,且磨损后能自动补偿或便于调整。 4.足够的刚度。运动件所受的外力,是由导轨面承受的,故导轨应有足够的接触刚度。为此,常用加大导轨面宽度,以降低导轨面比压;设置辅助导轨,以承受外载。 5.温度变化影响小。应保证导轨在工作温度变化的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 6.结构工艺性好。在保证导轨其它要求的条件下,应使导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丈量、装配和调整,降低本钱。 不同设备的导轨,必须作具体分析,对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必须指出,上述六点要求是相互影响的。 2 导轨设计的主要内容 设计导轨应包括下列几方面内容: 1.根据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导轨类型。 2.选择导轨的截面外形,以保证导向精度。 3.选择适当的导轨结构及尺寸,使其在给定的载荷及工作温度范围内,有足够的刚度,良好的耐磨性,以及运动轻便和平稳。 4.选择导轨的补偿及调整装置,经长期使用后,通过调整能保持需要的导向精度。 5.选择公道的润滑方法和防护装置,使导轨有良好的工作条件,以减少摩擦和磨损。 6.制订保证导轨所必须的技术条件,如选择适当的材料,以及热处理、精加工和丈量方法等。 3 导轨的结构设计 1. 滑动导轨 (1) 基本形式(见图21-10) 三角形导轨:该导轨磨损后能自动补偿,故导向精度高。它的截面角度由载荷大小及导向要求而定,一般为90°。为增加承载面积,减小比压,在导轨高度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较大的顶角

滑动导轨的结构设计

内蒙古民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作业 姓名: 班级:1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0 941

滑动导轨的结构设计 1 滑动导轨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滑动导轨的最大作用就是耐磨性好,工艺性好,成本低。当运动件沿着承导件作直线运动时,承导件上的导轨起支承和导向的作用,即支承运动件和保证运动件在外力(载荷及运动件本身的重量)的作用下,沿给定的方向进行直线运动。对导轨的要求如下: 1)一定的导向精度。导向精度是指运动件沿导轨移动的直线性,以及它与有关基面间的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2)运动轻便平稳。工作时,应轻便省力,速度均匀,低速时应无爬行现象。3)良好的耐磨性。导轨的耐磨性是指导轨长期使用后,能保持一定的使用精度。导轨在使用过程中要磨损,但应使磨损量小,且磨损后能自动补偿或便于调整。4)足够的刚度。运动件所受的外力,是由导轨面承受的,故导轨应有足够的接触刚度。为此,常用加大导轨面宽度,以降低导轨面比压;设置辅助导轨,以承受外载。 5)温度变化影响小。应保证导轨在工作温度变化的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6)结构工艺性好。在保证导轨其它要求的条件下,应使导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丈量、装配和调整,降低本钱。 不同设备的导轨,必须作具体分析,对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必须指出,上述六点要求是相互影响的。 2 滑动导轨设计的主要内容 (1) 根据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导轨类型。 (2) 选择导轨的截面外形,以保证导向精度。 (3) 选择适当的导轨结构及尺寸,使其在给定的载荷及工作温度范围内,有足够的刚度,良好的耐磨性,以及运动轻便和平稳。 (4) 选择导轨的补偿及调整装置,经长期使用后,通过调整能保持需要的导向精度。 (5) 选择公道的润滑方法和防护装置,使导轨有良好的工作条件,以减少摩擦和磨损。 (6) 制订保证导轨所必须的技术条件,如选择适当的材料,以及热处理、精加工和丈量方法等。 3 滑动导轨的结构设计 (1) 基本形式(见图1-1)

浅谈民用飞机短舱进气道结构设计

浅谈民用飞机短舱进气道结构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安装先进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民用飞机进气道结构设计,包括进气道消声结构的设计。 关键词:进气道结构设计消声设计 0.概述 高涵道比、高效率的先进的动力装置是民用大型客机的心脏。作为动力装置重要组成部分的短舱进气道,对于整个动力装置的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进气道设计要求 进气道的内部通道设计必须保证在发动机各种工作状态下能供给发动机所需要的空气流量,并为发动机风扇进气面提供均匀流场和高总压恢复系数。进气道结构设计中,应运用声学处理技术,以最大程度减小发动机外传噪声,使飞机符合FAR-36部适航标准的要求。短舱进气道应当与风扇叶片一样具有抵抗飞行中鸟撞的能力。进气道必须采取防冰措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发动机及其进气系统上,都不产生不利于发动机运行或会引起推力严重下降的冰积聚。 2.进气道结构设计 进气道主要由唇口蒙皮、前隔板、后隔板、内壁板、外壁板和连接法兰组成。 进气道唇口蒙皮通常采用铝合金材料,表面阳极化处理,外表面打磨光滑,能够承受雨砂的侵蚀和冰雹的冲击,并且是防鸟撞的第一道防线。进气道唇口蒙皮通过角材与进气道后隔板与外壁板相连接,角材之间通过接头连接。进气道前隔板组件由腹板、径向肋、加强件、开口和管路支架组成。腹板由钛合金退火材料成形,以承受防冰管路的高温,由左右两块拼接而成。腹板上通常布置有径向肋,主要对结构起到加强作用。进气道前隔板组件通过角材与唇口蒙皮、内壁板和外壁板相连接。进气道前隔板组件主要承受的载荷为鸟撞冲击载荷,是防鸟撞设计的主要结构件。 进气道后隔板组件由腹板、径向肋、开口组成。腹板通常采用钛合金退火材料成形,由左右两块拼接或者整体成型,主要吸收FBO工况时风扇打出能量。腹板通常有径向肋,材料为钛合金,主要对结构起到加强作用。进气道后隔板组件在外侧通过角材与外壁板相连接,并且通过角材提供风扇罩罩体搭接区域;后隔板组件在内侧通过角材与内壁板相连接。进气道后隔板组件是防鸟撞结构设计的最后一道防线,要保证鸟的撞击不会穿透后隔板打到风扇舱段,后隔板的变形不能引起燃油管路以及其它系统的损坏以危及到飞行的安全。同时,尽管FADEC 位于风扇舱段区而不在进气道内,但是不能允许鸟撞击后隔板变形而接触到FADEC。因此后隔板需要布置一定数量的钛合金材料径向加强肋。后隔板通常也是风扇舱段火区的前向边,因此后隔板需要采用钛合金退火材料且必须布置防

浅谈分割线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与体现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1.服装分割线概述 (3) 1.1 服装分割线的界定 (3) 1.2服装分割线的分类 (3) 1.2.1装饰性分割线 (3) 1.2.2功能性分割线 (4) 1.2.3综合性分割线 (4) 2.分割线的作用与类型 (4) 2.1分割线的类型 (5) 2.2分割线的作用 (5) 3. 服装分割线的应用 (5) 3.1装饰性分割线的应用 (6) 3.2功能性分割线的应用 (7) 3.3 综合性分割线的应用 (7) 4. 女装设计《蒙德里安装》中分割线的体现 (9) 5.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浅谈分割线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与体现 摘要:从古至今,不同时期的服装造型,随着分割线的构成和功能的不同,令服装呈现出迥异的装饰效果、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韵律。分割线在服装造型中具备重要的性能,它既能构成多种形态,又能起装饰和分割形态的作用,既能灵活的塑造出人体的曲线,也能改变服装的造型特点,是对造型与人体结构结合设计的创新与延续。在女装的造型设计中,运用不同的分割线不但可以丰富服装结构设计,而且还可以让服装款式的变化内容更加丰富。本文从分割线的类型、分割线在女装的造型设计中应该如何表现等方面阐述了分割线在女装造型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分割线表现形式的复杂性和创新性,更深层面的挖掘分割线在女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拓宽设计思路,为服装设计融入新的元素。 关键字:分割线;应用;女装;造型设计

1.服装分割线概述 无论是女装、童装还是男装,线在服装造型中可谓频繁出现。在服装造型中,除了明朗的装饰线之外,还有服装整体、局部的轮廓线及具备厚度与宽度的立体线。然而,这种线的构成,可以采用色彩对比、肌理变幻、材质拼接来表现,这些线的组合与重构能使服装产生各式各样的造型。分割线可以概述为服装设计中用线条造型的一种必要形式,从造型美出发,将服装分割成几个部分,然后重组,以求合体、美观的穿着效果。 1.1 服装分割线的界定 分割线,服装结构线的一种,又称开刀线、剪辑线。连省成缝,兼有或取代收省作用的拼缝线。从造型出发,将服装分割成几个部分,再缝合制成成衣,力求满足装饰性与功能性的统一。根据设计需求对衣片进行分解,通过这些线条既符合人体结构,又能改变人体的一般形态;通过强调服装外观,借助视错原理,修饰人体的自然形态,创造完美的服装造型。 分割线可划分为被动与主动两层含义:一、分割线作为将分割后的衣片缝合时组合而成的拼缝线,具有被动性。多服务于服装造型,它的存在是理性的,直接影响着装时的整体效果。如果改动其中一条线,那么整个服装也会改变原有的面貌,它是保证局部与整体相辅相成并和谐统一的必要元素。二、当分割对象现实存在时,它就不只是轻描淡写的几条几何线,而是蕴含了设计师对服装的感知度,这时的线条则有可能是有意识的,此时它具有主动性。分割线分割的不仅仅是服装本身,还与款式、风格等因素有关。所运用的形式美法则包括:对称与均衡、节奏与强调、对比与调和、视觉与视错等。 1.2服装分割线的分类 由于服装具备满足适体性与运动性两大机能,于是,衣片的分割,具有主流性,并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款式造型。在这里,将分割线归纳为三大类:即装饰性分割线、功能性分割线及综合性分割线。计者将三种形式综合运用,也就是对审美理念与实用主义的创新,这种方式设计出的作品纷繁多样,立体感强。 1.2.1装饰性分割线 装饰性分割线主要是指由于审美视觉的需要而设计的分割线,顾名思义,它

导轨设计简介

导轨设计 1.1导轨的功用、分类和基本要求 1.1.1导轨的功用和分类 导轨的功用是支承并引导运动部件,使之沿着一定的轨迹准确运动。在导轨副中,运动的一方叫做动导轨,固定不动的叫做支承导轨。动导轨相对于支承导轨的运动,通常是直线运动或回转运动。 导轨可按下列性质进行分类: (1)运动性质 1)主运动导轨动导轨作主运动,与支承导轨间相对运动的速度较高。 2)进给运动导轨动导轨作进给运动,与支承导轨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较低。机床中大多数导轨属于进给运动导轨。 3)移置导轨这种导轨只用于调整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加工时没有相对运动。 (2)摩擦性质 1)滑动导轨两导轨面间的摩擦性质是滑动摩擦,按其摩擦状态又可分为: 液体静压导轨两导轨面间具有一层静压油膜,相当于静压滑动轴承,摩擦性质属于纯液体摩擦,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导轨都能应用,但用于进给运动导轨较多。 液体动压导轨当导轨面间的相对滑动速度达到一定值后,液体动压效应使导轨油囊处出现压力油楔,把两导轨面分开,从而形成液

体摩擦,相当于动压滑动轴承,这种导轨只能用于高速场合,故仅用作主运动导轨。 混合摩擦导轨在导轨面间虽有一定的动压效应或静压效应,但由于速度还不够高,油楔所形成的压力油还不足以隔开导轨面,导轨面仍处于直接接触状态,大多数导轨属于这一类。 边界摩擦导轨在滑动速度很低时,导轨面间不足以产生动压效应。 2)滚动导轨在两导轨副接触面间装有球、滚子和滚针等滚动元件,具有滚动摩擦性能,广泛地应用于进给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导轨。 (3)受力情况 1)开式导轨若导轨所承受的颠覆力矩不大,在部件自重和外载作用下,导轨面a和b在导轨全长上可以始终贴合的称为开式导轨,如图4. la所示。 2)闭式导轨部件上所受的颠覆力矩M较大时,就必须增加压板以形成辅助导轨面e,才能使主导轨面c和d都良好地接触,称为闭式导轨,如图4.1b所示。 1.1.2导轨的基本要求 1.较高的导向精度 导向精度是指动导轨运动轨迹的准确性。它是保证导轨工作质量的前提,继而也保证了运动部件的运动准确性。 导轨在空载运动和切削条件下运动时,都应具有足够的导向精度。影响导向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导轨的结构型式、导轨的几何精度和接触

浅析进气道隐身技术

浅析进气道隐身技术 俄罗斯五代原型机T50的首飞唤起了公众对于其航空工业实力的强烈关注,对T50设计思想分析和性能推测就没有停止过。起初,由于只有T50首飞时的小段视频作为分析资料,对于T50的分析大多局限于整体而没有细节。近日在网络上流传的T50进气道正面清晰照片为偶们分析T50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也成就了现在异常流行的“毛五悲剧”。网友们对T50采用弯度很小的S形进气道恶评如潮,纷纷大呼“T50隐身性能悲剧了”,以至于上军网不顺便踩一脚俄罗斯五代机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其主要理由就是现代隐身飞机为了遮挡发动机风扇叶片都采用了S形隐身进气道设计,而T50的发动机叶片竟然非常不和谐地裸露在众人的视野中。其实,进气道乃至飞机隐身技术是隐身与各方面性能指标权衡的艺术,进气道隐身并没有固定模式可以遵循。是否采用S形进气道对发动机叶片进行遮挡,也不是判断一型飞机隐身性能优劣的标准。路人皆知的芙蓉姐姐总喜欢把自己的肉体扭曲成怪异的S形,难道性能尖端的五代作战飞机非要把自己的进气道也弄成神似芙蓉姐姐腰肢的模样就叫隐身了么? T50照片,图中能清晰的看到发动机叶片 雷达隐身原理 雷达隐身就是控制和降低军用目标的雷达特征,迫使敌方电子探测系统和武器平台降低其战斗效力,从而提高军用目标的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狭义地说,雷达隐身就是反雷达的隐身技术。一般说来,雷达隐身代表了各种相互矛盾的要求之间的一个折衷,其利和弊两方面最后应得以平衡。例如,当修改目标外形设计以获得雷达隐身时,雷达截面在一个观察角范围内的减少通常伴随着在另一些观察角上的增加,并且外形的修改又往往会带来飞行器的气动特性方面的问题。我们己经知道,如果使用雷达吸波材料,则可通过在材料内能量的耗散来实现雷达隐身,而在其他方向上的RCS电平可保持相对不变,但此时也是以增加重量、体积和表面维护问题为代价的,使目标的有效载荷和作用距离受到影响。因此,每一种雷达隐身的方法都包含了它自己的折衷选择方式,而它们又决定于特定目

直线导轨的基本构造

直线导轨直线导轨的基本构造 基本构造是由1. 直线导轨、2. 直线运动滑导块、3. 滚动轴承用滚珠构成。对于这种构造可根据使用规格选择各种产品(参考【图1】)。例如采用密封板类零件构造可实现其防尘性和无尘室使用要求,采用滚珠保持器构造可提高其滑动性能等等。此外,对于直线滑动条件和负载、为了实现更高的导向精度,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2支导轨或和多个滑块的构造。 直线导轨(循环滚珠型)的优点: 1.高刚性 2.长寿命、高精度 3.无噪音、运行平稳 4.优异的振动特性 直线导轨的性能基本上是由滚动轴承单元的构造决定的。导轨上滚珠用导向槽的个数称为「列数」,在滚道内滚珠的接触点数作为「点接触数」、用来表现滚珠轴承单元的构造。这种多列滚珠轴承的构造,即使在急速加减速时承受力矩载荷或长时间在严苛条件下连续运行等情况下,也可保持其精度。【图2】为滚珠轴承单元构造事例。

此外,也有在预压状态不同的情况下、轴承单元的接触状态会发生变化,用以维持高刚性?高精度的产品构造(【图3 】)。 直线导轨采用循环滚珠型(【图4】)构造,摩擦力小、可实现平稳运行。另外还有内置滚珠保持器,循环滚珠相互接触、无摩擦音,可实现长久无噪音和平稳运行的的直线导轨滑块构造。 滑动导轨安装面的设计 滑动导轨的直线滑动精度,也基本等同于导轨导向直线运动导块(滑块)的精度。但是导轨的精度直接受固定安装面形状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导轨精度,就必须充分保证安装面的直线度? 平行度等精度要求。在此对滑动导轨2个安装面(导轨安装面、滑块安装面)的设计要点进行说明。 要将导轨和滑块精确对齐固定到各自安装面,安装面的角部必须设定避让槽或加工为比导轨和滑块各自的C 倒角尺寸更小的圆角。(参考【表1】)。 【表1】安装面凸台部高度和避让部半径 (mm )

导轨设计的基本要求

导轨设计的基本要求 1.导向精度 导向精度是指运动构件沿导轨导面运动时其运动轨迹的准确程度。影响导向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导轨承导面的几何精度、导轨的结构类型、导轨副的接触精度、表面粗糙度、导轨和支承件的刚度、导轨副的油膜厚度及油膜刚度,以及导轨和支承件的热变形等。 直线运动导轨的几何精度一般包括:垂直平面和水平平面内的直线度;两条导轨面间的平行度。导轨几何精度可以用导轨全长上的误差或单位长度上的误差表示。 2.精度保持性 精度保持性是指导轨工作过程中保持原有几何精度的能力。导轨的精度保持性主要取决于导轨的耐磨性极其尺寸稳定性。耐磨性与导轨副的材料匹配、受力、加工精度、润滑方式和防护装置的性能的因素有关,另外,导轨及其支承件内的残余应力也会影响导轨的精度保持性。 3.运动灵敏度和定位精度 运动灵敏度是指运动构件能实现的最小行程;定位精度是指运动构件能按要求停止在指定位置的能力。运动灵敏度和定位精度与导轨类型、摩擦特性、运动速度、传动刚度、运动构件质量等因素有关。 4.运动平稳性 导轨运动平稳性是指导轨在低速运动或微量移动时不出现爬行现象的性能。平稳性与导轨的结构、导轨副材料的匹配、润滑状况、润滑剂性质及导轨运动之传动系统的刚度等因素有关。 5.抗振性与稳定性 抗振性是指导轨副承受受迫振动和冲击的能力,而稳定性是指在给定的运转条件下不出现自激振动的性能。 6.刚度 导轨抵抗受力变形的能力。变形将影响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导向精度,这对于精密机械与仪器尤为重要。导轨变形包括导轨本体变形导轨副接触变形,两者均应考虑。 7.结构工艺性 结构工艺性是指导轨副(包括导轨副所在构件)加工的难易程度。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做到制造和维修方便,成本低廉。

直线导轨的结构设计

直线导轨的结构设计(含滚动导轨) newmaker 1 导轨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当运动件沿着承导件作直线运动时,承导 件上的导轨起支承和导向的作用,即支承运动件和保证运动件在外力(载荷及运动件本身的重量)的作用下,沿给定的方向进行直线运动。对导轨的要求如下: 1.一定的导向精度。导向精度是指运动件沿导轨移动的直线性,以及它与有关基面间的相互位置的准确性。 2.运动轻便平稳。工作时,应轻便省力,速度均匀,低速时应无爬行现象。 3.良好的耐磨性。导轨的耐磨性是指导轨长期使用后,能保持一定的使用精度。导轨在使用过程中要磨损,但应使磨损量小,且磨损后能自动补偿或便于调整。 4.足够的刚度。运动件所受的外力,是由导轨面承受的,故导轨应有足够的接触刚度。为此,常用加大导轨面宽度,以降低导轨面比压;设置辅助导轨,以承受外载。 5.温度变化影响小。应保证导轨在工作温度变化的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 6.结构工艺性好。在保证导轨其它要求的前提下,应使导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测量、装配和调整,降低成本。 不同设备的导轨,必须作具体分析,对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必须指出,上述六点要求是相互影响的。 2 导轨设计的主要内容 设计导轨应包括下列几方面内容: 1.根据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导轨类型。 2.选择导轨的截面形状,以保证导向精度? 3.选择适当的导轨结构及尺寸,使其在给定的载荷及工作温度范围内,有足够的刚度,良好的耐磨性,以及运动轻便和平稳。 4.选择导轨的补偿及调整装置,经长期使用后,通过调整能保持需要的导向精度。 5.选择合理的润滑方法和防护装置,使导轨有良好的工作条件,以减少摩擦和磨损。 6.制订保证导轨所必须的技术条件,如选择适当的材料,以及热处理、精加工和测量方法等。 3 导轨的结构设计 1. 滑动导轨 (1) 基本形式(见图21-10)

进气道设计.doc

喷气式飞机进气道是一个系统的总称,它包括进气口、辅助进气口、放气口和进气通道,因此它是保证喷气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飞机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它对发动机是否正常工作,推力大小等有着到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它对飞机性能尤其是战斗机有很大的影响。其作用是:第一,供给发动机一定流量的空气。螺旋桨飞机靠螺旋桨工作拉动空气向后运动带动飞机做相对运动前飞,螺旋桨发动机燃烧也需要空气,但它的用量无法与喷气发动机相比,而且在高空空气稀薄,含氧量代,发动机效率会急剧下降,喷气发动机所需的空气量惊人,动辄每秒以上百千克计,如“海鹞”的发动机空气流量为196千克/秒,中国飞豹的则是2×92千克/秒,美国F-15的是2×121千克/秒;第二、保证进气流场能满足压气机和燃烧室正常工作的要求,喷气发动机压气机进口流速约为当地音速的0.3- 0.6M,而且对流场的不均匀性有严格限制。在飞行中,进气道要实现对高速气流的减速增压,将气流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进气道的增压作用越来越大,在超音速飞行时的增压作用可大大超过压气机。 进气道分为不可调进气道和可调进气道。不可调进气道,也就是进气道形状参数不可调节,只能在某种设计状态下才可高效工作的进气道,它只在设计状态下能与发动机协调工作,这时进气道处于最佳临界状态。在非设计状态下,譬如改变飞行速度,进气道与发动机的工作可能不协调。当发动机需要空气量超裹进气道通过能力时,进气道处于低效率的超临界状态。当发动机需要空气量低于进气道通过能力时,进气道将处于亚临界溢流状态。严格上讲,超音速进气道和亚音速进气道都会使阻力增加,不排除某些亚音速进气道或许出现前缘吸力大于阻力的情况,但过分的亚临界状态使阻力增加,并引起进气道喘振。为了使进气道在非设计状态下也能与发动机协调工作,提高效能,广泛应用可调进气道,常用的方法是调节喉部面积和斜板角度(最好专门对这些术语进行解释、配图。),使在任何状态下进气道的通过能力与发动机的要求一致。另外,在亚音速扩散通道处设有放气门,将多余的空气放掉,防止进气道处于亚临界状态,同时,在起飞时,发动机全加力工作,气流量需求很大;而且因为速度低,要保持同样气流量的需求,需要的捕获面积增大。因此为了解决起飞状态进气口面积过小的问题,还设置有在低速能被吸开的辅助进气口。 飞机进气道设计中几个重要的设计指标是总压恢复、流场畸变水平和阻力大小。在进气道设计中,必须参照这几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它也是反映飞机整体性能的关键参数。 总压是气流静压和动压之和,表征了气流的机械能,总压恢复是指发动机进口处的气流总压与进气道远前方来流的总压之比,是进气道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表示气流机械能的损失,对于超音速进气道,总压恢复主要与斜板级数和角度所决定的激波的级数和波后流动参数有关。 流场畸变水平表征了进气道提供给发动机的气流的均匀程度,一般用进气道流场中的最高总压与最低总压值之间的差值表示,它影响着发动机的喘振裕度,间接关系着飞机的安全。进气道设计时一般考虑的阻力是外罩阻力和附加阻力,其中附加阻力又叫溢流阻力,是指在进入进气道的气流量大于发动机所需流量时,由于部分气流从进气道口溢出而导致的阻力。进气道的形状选择和位置的布置应该满足发动机有较高工作效率的要求,或应保证飞行器具有最佳性能要求或应保证飞行器能达到最佳飞行性能的要求。进气道的设计在科技的带动下有了很大的发展,使得喷气战斗机的飞行速度越来越快,性能越来越高,可以说它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并且已成为飞机机体设计中成为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进气道设计成为飞机性能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飞机进气道发展到现在主要分为亚音速进气道和超音速进气道。

基于CFD的发动机进气道优化设计

?设计?计算? 基于CF D 的发动机进气道优化设计 彭北京 邓定红 胡军峰 胡景彦 (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温岭 317500) 摘 要: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的气体流动特性复杂,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和换气损失,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重要的影响。在某水冷125mL 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样机性能测试表明,发动机整体性能偏离设计目标要求,发动机的进气道的设计存在缺陷。本文利用AVL -F I ER 软件建立了原型发动机进气道CF D 模型,进行三维稳态CF D 分析和优化。首先利用实验结果验证了原始气道计算模型,并进行优化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进气道比原始进气道流量系数最大值增大了近21%。按优化后的方案对原始气道实物进行改进,样机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按优化后的方案改进的气道实测流量系数比原始气道增大了19%。 关键词:发动机 进气道 CF D AVL -F I ER 中图分类号:41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30(2009)03-0040-04 O pti m u m D esi gn of I n let A i r Core of Eng i n e by CF D Technology Peng Be iji n g,D eng D i n ghong,Hu Junfeng,Hu J i n gyan Zhejiang Q ianjiang Mot orcycle Co .,L td .(W enling,Zhejiang,317500,China ). Abstract:The gas fl owing characteristic of intake and exhaust syste m in engine is very comp lex .It could not only affect the volumetric efficiency and the gas exchange l oss,but als o has i m 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yna m 2ic p r operty and econom ical efficiency .During the devel opment of a ne w type 125cc water 2cooling engine,the sa mp le engine perf or mance test indicates that the integrity perf or mance has a gap comparing t o the original de 2sign require ments and the original design of intake passage has s ome defects .I n this passage,a CF D model of the p r ot oty pe engine’s intake gas passage was built using AVL -F I ER and a 3D steady CF D analysis and op ti 2m izati on were carried out .A t first,the original gas passage model was validated by the test result,then op ti 2mu m analysis basic on the model was p r ocessed .The calculati 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x coefficient of the op ti m ized real passage is 21%larg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one;the original real passage was i m p r oved ac 2cording t o the op ti m ized s oluti on,and the contrasting test result shows that the flux coefficient is larger than the original one by 19%. Keywords:Engine,I nlet air core,CF D ,AVL -F I ER 引言 在发动机开发设计阶段,性能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考查指标,其中有很多参数都要进行优化,比如进气道、凸轮型线、压缩比、进气管内径、化油器进气孔大小 作者简介:彭北京(1976-),男,大本,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发动机开发及分析。 第38卷 第3期2009年6月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S MALL I N TERNAL COMBUSTI O N ENGI N E AND MOT ORCYCLE Vol .38No .3 Jun .2009

论分割线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 学院(系) 服装艺术设计 专业 2015 届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论分割线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 ——毕业设计研究报告 英文题目In terms of the importance of separation line in clothing design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服设 指导教师 叶洪光 2014年 9 月 22 日

摘要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对于服装方面也有着更多的要求。分割线在服装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清楚地表达出分割线的重要作用,才能使设计出来的服装更加的具有表现力,所以应该对其予以重视。本主要对分割线的设计意义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于分割线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对于服装的设计能够给出一些新的设计思路,从而设计师能够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风格的服装。 关键词:服装设计; 分割线; 造型; 功能性; 装饰效果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people's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high therefore ,they have more requirement for clothing, so there are more requirements for clothing. Separation lin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lothing design only making a clearly presentation of the importantce of separation line in clothing design ,can you make your clothing more impresure ,so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it, under that background ,this thesis mainly anal the design meaning of separation line and also made a detailedin trodation of separation line in actural application hoping this thesis can arouse desighers more inspiration in clothing design so that designers can design more and more unique style of clothing Keywords:fashion design; segmentation line; modeling; function; decorative effect

导轨的结构设计

直线导轨的结构设计(含转动导轨) 1 导轨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当运动件沿着承导件作直线运动时,承导件上的导轨起支承和导向的作用,即支承运动件和保证运动件在外力(载荷及运动件本身的重量)的作用下,沿给定的方向进行直线运动。对导轨的要求如下: 1.一定的导向精度。导向精度是指运动件沿导轨移动的直线性,以及它与有关基面间的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2.运动轻便平稳。工作时,应轻便省力,速度均匀,低速时应无爬行现象。 3.良好的耐磨性。导轨的耐磨性是指导轨长期使用后,能保持一定的使用精度。导轨在使用过程中要磨损,但应使磨损量小,且磨损后能自动补偿或便于调整。 4.足够的刚度。运动件所受的外力,是由导轨面承受的,故导轨应有足够的接触刚度。为此,常用加大导轨面宽度,以降低导轨面比压;设置辅助导轨,以承受外载。 5.温度变化影响小。应保证导轨在工作温度变化的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 6.结构工艺性好。在保证导轨其它要求的条件下,应使导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丈量、装配和调整,降低本钱。 不同设备的导轨,必须作具体分析,对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必须指出,上述六点要相互影响的。 2 导轨设计的主要容 设计导轨应包括下列几方面容: 1.根据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导轨类型。 2.选择导轨的截面外形,以保证导向精度。 3.选择适当的导轨结构及尺寸,使其在给定的载荷及工作温度围,有足够的刚度,良好的耐磨性,以及运动轻便和平稳。

4.选择导轨的补偿及调整装置,经长期使用后,通过调整能保持需要的导向精度。 5.选择公道的润滑方法和防护装置,使导轨有良好的工作条件,以减少摩擦和磨损。 6.制订保证导轨所必须的技术条件,如选择适当的材料,以及热处理、精加工和丈量方法等。 3 导轨的结构设计 1. 滑动导轨 (1) 基本形式(见图21-10) 三角形导轨:该导轨磨损后能自动补偿,故导向精度高。它的截面角度由载荷大小及导向要求而定,一般为90°。为增加承载面积,减小比压,在导轨高度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较大的顶角(110°~120°);为进步导向性,采用较小的顶角(60°)。假如导轨上所受的力,在两个方向上的分力相差很大,应采用不对称三角形,以使力的作用方向尽可能垂直于导轨面。 矩形导轨: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检验和修理方便;导轨面较宽,承载力较大,刚度高,故应用广泛。但它的导向精度没有三角形导轨高;导轨间隙需用压板或镶条调整,且磨损后需重新调整。 燕尾形导轨:燕尾形导轨的调整及夹紧较简便,用一根镶条可调节各面的间隙,且高度小,结构紧凑;但制造检验不方便,摩擦力较大,刚度较差。用于运动速度不高,受力不大,高度尺寸受限制的场合。 圆形导轨:制造方便,外圆采用磨削,孔珩磨可达精密的配合,但磨损后不能调整间隙。为防止转动,可在圆柱表面开键槽或加工出平面,但不能承受大的扭矩。宜用于承受轴向载荷的场合。 (2)常用导轨组合形式 三角形和矩形组合:这种组合形式以三角导轨为导向面,导向精度较高,而平导轨的工艺性好,因此应用最广。这种组合有V-平组合、棱-平组合两种形式。V-平组合导轨易储存润滑油,低、高速都能采用;棱-平组合导轨不能储存润滑油,只用于低速移动。见图21-11。 图21-11

进气道的分类

超音速进气道的分类与应用 【摘要】超音速飞机要想实现超音速飞行不仅需要强劲的发动机,还需要复杂的超声速进气道设计,随着人们对飞机性能要求的不断苛刻,超声速进气道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本文将就不同的分类方法来对其进行分类,并就它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做一定的总结。 【关键词】飞机;超声速;进气道;分类;激波 现代的飞机尤其是战斗机大都具有非常高的速度,而且飞行高度也很高,高空的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而且在飞机高速运行时飞机的空气用量大,这就需要进气道来将空气“兜住”,另外,现代高性能发动机的压气机和燃烧室对工作条件的要求相当苛刻,这就需要进气道来实现高速空气的减速增压,将空气压力降至压气机的工作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进气道起到了压气机的一部分作用,还有就是可以将附面层流排出发动机,增加发动机的稳定性。因此,现代超声速飞机的都有着复杂的进气道设计(导弹也不例外)。本文将就超声速进气道的分类、优缺点以及应用做一一概括。 超音速进气道在结构上比较复杂,它是通过一道正激波加多道较弱的斜激波来实现超音速气流的减速。超音速进气道分为外压式、内压式和混合式三种。外压式进气道:在进口前装有中心锥或斜板,以形成斜激波减速,降低进口正激波的强度,从而提高进气减速的效率。外压式进气道的超音速减速全部在进气口外完成,进气口内通道基本上是亚音速扩散段。内压式进气道:为收缩扩散形管道,相当于倒置的拉法尔喷管,超音速气流的减速增压全在进口以内实现。设计状态下,气流在收缩段内不断减速到喉部恰为音速,在扩散段内继续减到低亚音速。内压式进气道效率高、阻力小,但非设计状态性能不好,起动困难,在飞机上未见采用。混合式进气道:是内外压式的折衷。对于超音速飞机而言,本身其飞行马赫数变化范围较宽,对于进气道就要求在较宽的范围内高效的减速增压;而且,由于超音速飞行,进口前气流不能自动地适应发动机所需而引入适当的流量,容易发生溢流。所以随着速度提高,飞机进气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构上朝着更加复杂化发展,这也是性能和速度提高后确保发动机工作稳定的先决条件。飞机进气口大小是不变的,而高速和低速飞行时发动机对空气量的需求却不一样,尤其超音速飞行时,进入进气道的空气量超过了发动机的实际需求,如果不将其排除则会导致额外的阻力,所以,超音速进气道都设有旁路系统,空气超过发动机需求时,则开启旁路系统,将多余的空气排放出去。一般的超声速进气道都有中心锥或者压缩斜板以来调节进气量和调节激波的位置。 若按进气道是否可调可分为不可调进气道和可调进气道。一、不可调进气道,也就是进气道形状参数不可调节,只能在设计状态下(如一定的飞行速度等)才可与发动机协调工作,反之则可能出现工作不协调的情况。当发动机需要空气量超过进气道通过能力时,进气道处于超临界状态,反之,进气道将处于亚临界溢流状态。超临界状态降低发动机工作效率,过分的亚临界状态使飞行阻力增加,并引起发动机喘振,工作效能也将降低。二、可调进气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调进气道通过运用安装可调压缩斜板或者中心锥的方法,控制进气道的空气通过量以满足发动机的工作要求。另外,在亚音速扩散通道处设有放气门,将多余的空气放掉,防止进气道处于亚临界状态。在起飞时,发动机全加力工作,要保持同样的气流量,发动机捕获空气的面积需要增大,通常发动机都设有低速时能被吸开的辅助进气口。 若按照波系数目多少来划分,可分为正激波式、双波系和多波系进气道。一、正激波式进气道:正激波进气道又叫做皮托式进气道,当超声速气流流过进气道时,在一定的出口反

浅谈飞机进气道

超音速进气道在结构上更复杂,它通过多个较弱的斜激波实现超音速气流的减速。超音速进气道分为外压式、内压式和混合式三种。外压式进气道:在进口前装有中心锥或斜板,以形成斜激波减速,降低进口正激波的强度,从而提高进气减速的效率。外压式进气道的超音速减速全部在进气口外完成,进气口内通道基本上是亚音速扩散段。内压式进气道:为收缩扩散形管道,超音速气流的减速增压全在进口以内实现。设计状态下,气流在收缩段内不断减速到喉部恰为音速,在扩散段内继续减到低亚音速。内压式进气道效率高、阻力小,但非设计状态性能不好,起动困难,在飞机上未见采用。混合式进气道:是内外压式的折衷。 对于超音速飞机而言,本身其飞行马赫数变化范围较宽,对于进气道就要求在较宽的范围内高效的减速增压;而且,由于超音速飞行,进口前气流不能自动地适应发动机所需而引入适当的流量,容易发生溢流。所以随着速度提高,飞机进气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构上朝着更加复杂化发展,这也是性能和速度提高后确保发动机工作稳定的先决条件。飞机进气口大小是不变的,而高速和低速飞行时发动机对空气量的需求却不一样,尤其超音速飞行时,进入进气道的空气量超过了发动机的实际需求,如果不将其排除则会导致额外的阻力,所以,超音速进气道都设有旁路系统,空气超过发动机需求时,则开启旁路系统,将多余的空气排放出去。圆形或半圆形的进气道有个中心锥,它一是用来调节进气量,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调节激波的位置,超音速进气道与亚音速进气道在外形上的的主要区别就是是否有中心锥和压缩斜板,中心锥可以看到,而压缩板有的在进气道内部。 它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三维轴对称进气道这种进气道通常指的是圆形、半圆形、四分之一圆形进气道,它与亚音速类似,但是它有一个中心锥面的预压缩面,中心锥的位置是可以调节的,以适应不同速度下的进气量要求,提高进气效率,使发动机始终在最佳状态下工作,满足飞机的飞行需要。由于安装了中心锥,在低速,尤其是起飞阶段进气量不足,所以采用这种进气道的飞机一般在进气口后方开有一个或多个辅助进气口,这种进气道一般用在速度2.2M以下的飞机。 F104

导轨的结构设计说明

直线导轨的结构设计(含转动导轨) 1导轨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当运动件沿着承导件作直线运动时,承导件上的导轨起支承和导向的作用,即支承运动件和保证运动件 在外力(载荷及运动件本身的重量)的作用下,沿给定的方向进行直线运动。对导轨的要求如下: 1.一定的导向精度。导向精度是指运动件沿导轨移动的直线性,以及它与有关基面间的相互位置的正 确性。 2.运动轻便平稳。工作时,应轻便省力,速度均匀,低速时应无爬行现象。 3.良好的耐磨性。导轨的耐磨性是指导轨长期使用后,能保持一定的使用精度。导轨在使用过程中要 磨损,但应使磨损量小,且磨损后能自动补偿或便于调整。 4.足够的刚度。运动件所受的外力,是由导轨面承受的,故导轨应有足够的接触刚度。为此,常用加 大导轨面宽度,以降低导轨面比压;设置辅助导轨,以承受外载。 5.温度变化影响小。应保证导轨在工作温度变化的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 6.结构工艺性好。在保证导轨其它要求的条件下,应使导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丈量、装配和调 整,降低本钱。 不同设备的导轨,必须作具体分析,对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必须指出,上述六点要相互影响的。 2导轨设计的主要容 设计导轨应包括下列几方面容: 1.根据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导轨类型。 2.选择导轨的截面外形,以保证导向精度。 3.选择适当的导轨结构及尺寸,使其在给定的载荷及工作温度围,有足够的刚度,良好的耐磨性, 以及 运动轻便和平稳。 4.选择导轨的补偿及调整装置,经长期使用后,通过调整能保持需要的导向精度。 5.选择公道的润滑方法和防护装置,使导轨有良好的工作条件,以减少摩擦和磨损。 6.制订保证导轨所必须的技术条件,如选择适当的材料,以及热处理、精加工和丈量方法等。3导轨的 结构设计 1.滑动导轨 ⑴基本形式(见图21-10) 三角形导轨:该导轨磨损后能自动补偿,故导向精度高。它的截面角度由载荷大小及导向要求而定,一般为90°为增加承载面积,减小比压,在导轨高度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较大的顶角(110。?120°;为进步导向性,采用较小的顶角(60°。假如导轨上所受的力,在两个方向上的分力相差很大,应采用不对称三角形,以使力的作用方向尽可能垂直于导轨面。 矩形导轨: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检验和修理方便;导轨面较宽,承载力较大,刚度高,故应用广泛。但它的导向精度没有三角形导轨高;导轨间隙需用压板或镶条调整,且磨损后需重新调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