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08 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原卷版)

专题08 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原卷版)

专题08   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原卷版)
专题08   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原卷版)

专题08 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任何一种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2、用法律的形式来保障革命的果实,是革命的必由之路。

3、国家的发展必须遵循历史的发展规律,采取符合国情的措施和手段。

4、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5、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是每一个国家的共同愿望

6、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才能更好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专题训练八世界资本主义的确立、巩固与发展

1. (2019·湖南岳阳)阅读下列大事年表:

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9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18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1776年美国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随后颁布《人权宣言》

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61年美国爆发内战

请回答:

(1)上述大事年表中,哪一事件“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2)英国通过什么文献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怎样的国际意义?法国大革命中,颁布了《人权宣言》,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4)请列举一例“美国国父”华盛顿的主要功绩并说出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

(5)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在思想、政治、技术发明等领域的变革

与创新。据此谈谈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2019·四川乐山)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产生、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示意图

(1

材料二

图1 图2 图3 青年将军拿破仑

(2)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名称。写出率领“新模范军”打败国王军

队的领导人。

(3)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图1和图2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说说促使拿破仑上台,成为国家

第一执政的历史事件名称。试用一句话高度评价拿破仑。

3.(2019·江苏宿迁)17~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并进一步扩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英国一位首相在议会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也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

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后来这段话被人们简化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该法律

文件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材料二在那个距今200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

13个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8年,最终赢得了胜利。

——《大国崛起》解说词(2)材料二“战争”中受命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是谁?战争结束后,哪部宪法的制定确立了美国的民主

共和制?

材料三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农奴起义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

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据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俄国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四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了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4)材料四反映了日本哪次改革的成果?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4(2019·贵州安顺)【学科素养】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法与时移,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美国法治建设”结构示意图(局部)

材料三伏尔泰曾说,在法国旅行需要经常更换法律,就像经常更换马匹一祥。法国直到1804年以后才

成为一个法律上的整体……

材料四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一字之改,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

新飞跃。

——《中国纪检监察报》【史料实证】

(1)对比材料一中的图A和图B,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变化是通过哪部法律文献得以实现的?

(1)材料二是某同学构建的有关“美国法治建设”的结构示意图(局部),请你帮助他补充完整,写出

①②处对应的法律文献名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04年”相关的法律文献是什么?该文献体现了什么原则?(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唯物史观】

(5)从以上各国的法治建设历程中,你得出哪些认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6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习目标 1 注:发展:⑴1901~1911年;⑵原因:清政府新政奖励实业;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⑶表现:资本总额是以前30年的两倍。⑷影响:为民主思想传播和辛亥革命爆发奠定经济基础。2 注:过渡时期:⑴原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革命有贡献。⑵表现及作用:①恢复:1950年,合理调整工商业;→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重要作用。②改造:1953年,采取赎买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民族资本主义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民族资产阶级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 教材分析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⑴外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①原因:根本: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直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方式:资本输出:争做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开矿设厂;同时,商品输出仍在扩大。 ⑵内因: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于是,民间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 2.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⑴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后),1895~1898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 ⑵特征:①数量: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②地域: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③部门: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④处境: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举步维艰。 P32【学思之窗】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⑴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⑵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⑶实业救国:倡导“振兴实业”,“实业救国”。 →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恩格斯曾经指出: 1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剩余价值理论:2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正是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3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形成,在资本的原始积累中,生产资料被资本家掌握,而工人一无所有,只有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基本生活,实质上就形成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力的关系,劳动力也由此成为商品)P155 (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的价值: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养家、糊口、学习)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消费它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新的更大更多的价值(资本家就是利用这个特点,用货币购

买到劳动力之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收回自己原来付出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得到一部分额外的价值,这部分额外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而资本家一旦得到了剩余价值,那么他之前付出的货币也就转化成了资本) 案例:现在很多农民在外面打工,因为一名农民工在工厂里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在家里正常务农的价值,付出的是同样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如果把在家正常务农一年创造的价值作为劳动力的真正价值,那么在位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比它多出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p156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1、所有制:又称经济上的所有制,就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该生产资料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价值。2、所有权:就是法律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相关的法律原则决定的。 3、二者关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它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为所有制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7 三种剥削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奴隶社会:以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人身为基础。(中国秦朝以前是奴隶社会,奴隶像牲畜一样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毫无人生自由。直到秦商鞅变法,废除了隶农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选择题 1.“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B.材料所述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养蚕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2.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为中国的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不包括() A.最先进的技术的传入B.商品市场的扩大 C.劳动力市场的形成D.一定数量货币财富的积累 3.下表为中国19世纪中后期一家新式学校的招生简章节选。据此判断学生毕业后的合理分配可能最小的是到() A.总理衙门担任翻译B.汉阳铁厂担任经理 C.湘军担任陆军营官D.北洋海军担任管带 4.20世纪初,中国部分地区出现租地农场主和以集资组成公司的名义来经营的农牧垦殖企业……1912~1919年,中国的农垦公司达100家,资本总额为1245万元。这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B.平均地权在农村得到普遍实施 C.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全面瓦解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动 5.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高三专题复习对高考的指向性愈发明确,需要历史教师在以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为最终归宿的前提下,结合高考的要求设计复习课教学。教师要对考试大纲和近年考题烂熟于胸,对学科知识通盘整合,引导学生实现对考点把握的“通”和“透”;在细化深化考点的同时结合学术前沿,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和方法目标。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是教与学的重要内容、高考的长效热点,更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落实三维目标的有效载体。从专题内容看,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新民主主义经济出现以前唯一代表进步的经济成分,既是近代经济史的核心内容,又与政治、文化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考纲新增“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考点后,它的发展历程更加完整清晰,更有利于从宏观角度命题。从区域特色看,江苏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区,涌现出了张謇、荣氏兄弟等影响极大的民族资本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具有区域特色。从学术角度看,本部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很多,有些直接对旧有观点(教材)进行了修正甚至否定,可以用来训练和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史学方法。 本课结合考纲和近年考查情况,以“多维”和“贯通”为特点进行了设计,教学内容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厘清概念: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名词和概念特别多,“民族资本主义”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概念的界定是学习的前提,如果不弄清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就无法对历史事物准确把握,也不能实现对历史材料合理解读。本课通过探讨概念起源,并借助与相关联名词的比较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 (2)构建联系: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学习历史不能孤立地看待历史事物,而要探讨历史事物的彼此关系,在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等新史学范式下,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高考试题尤其是非选择题往往采取大跨度的命题思路,“由此及彼”的考查,这就需要构建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外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比如弄清先后事件的因果关联,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交互作用,世界大势对中国历史的辐射影响等。 (3)多维审视:“横看成岭侧成峰”,历史事实是客观不变的,但历史理解和解释却会因为立场、观念和角度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本课借助对民族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多角度认识,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历史,从而全面评价历史;学会结合时代背景审视和衡量历史,从而形成历史意识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强化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总体趋势和各阶段特征的记忆,理解形成各阶段特征的原因,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能力与方法目标:结合高考四种能力层次的要求,通过对史料分析了解革命史观曾经存在的弊端和计量史学等新史学研究方法的优势;通过对线条示意图的解读和绘制增强读图和用图的能力;通过构建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大历史”的宏观视野。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热情,学习民族资本主义自强不息,勇于开拓,在夹缝中寻求发展的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名与实——对民族资本主义概念的审视 1.民族资本主义概念从哪里来?(ppt展示) 材料1:“官僚资本”“民族资本”是革命时代的政治词汇。它们是“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概念出现后的对应物。列宁是民族资产阶级概念的发明者,他指的是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的资产阶级。……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又创造性地将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对应的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练习题(2017)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练习题(2017)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 (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矛盾 D.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 B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 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 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是 ( C ) A.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B.资本积累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资本主义再生产 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5.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 ( C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垄断 D.滞胀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D ) A.垄断完全排除竞争B.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只有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D.垄断和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 7.垄断时期的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A ) A.竞争目的不同B.竞争手段没有变化 C.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D.竞争范围相同 8.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C ) A.竞争目的相同B.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 C.竞争范围扩展D.竞争手段没有变化9.垄断资本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统治的目的归

根结底是为了( B ) A.制定垄断价格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 D.协调垄断组 织之间的矛盾 10.垄断利润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 B ) A.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 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 11.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 C ) 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 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使商品价格仍然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变动 12.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A ) A.垄断B.信用 C.竞争D.积累 1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的萌芽(14世纪——16世纪) (1)思想上:14—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倡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教会的控制,发起了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含义)——文艺复兴运动,(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思想上的巨变) (2)经济上:14世纪前后,意大利手工工场发展起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作用:)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使世界开始连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繁荣起,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济上的巨变) 相关链接: 1、新航路地开辟,使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北大西洋的东岸。 2、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地开辟的共同影响是: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往东走的航海家: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达。迦马(到达印度) 往西走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印第安人),麦哲伦

(环球航行) 横渡大西洋的:哥伦布,麦哲伦 麦哲伦经过的大洋顺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17世纪——18世纪)(政治上的巨变:英法美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2)思想上:①17世纪,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18世纪,法国“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伏尔泰)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利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指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相关链接:联系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政治上: ①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革命的作用见课本P69) ②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的作用见课本P76) ③1789年法国大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高三二轮)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一、考试说明 二、典型例题 三、问题探究 1、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 材料二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在辉格党人长期把持政权、托利党人退居乡间时期,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君主“统而不治”的时代渐渐拉开了序幕。但议会下院的这种“中心”地位在事实上是虚假的,因为下院受上院控制,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贵族手中,所以18世纪也被称作是“贵族的世纪”。 材料三在 18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英国主要的财产形式,由土地贵族集体掌握政权,因而克服了专制的王权,显然具有某种合理性。但这种贵族政治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由此而引发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伦敦和北部工业区的大中城市议席席位得以增加。改革法消灭了衰败选邑,贵族操拉下院议员选举的影响力减少。1832年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英国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迈出第一步。这以后,改革就在不断进行,直至20世纪完全确立现代民主制度。 (1)根据材料一,《权利法案》确立了怎样的权力机制?根据材料二,英国君主进入统而不治的时代因素? (2)根据材料三,归纳1832年议会改革如何解决议会制度的不合理性的? (3)英国政治现代化历程的成功经验? 2、材料制宪者们普遍笃信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认为“权力会腐化,绝对权力会绝对腐化”。 因而在设计政府时必须实行分权,以权力制约权力。 根据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的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 材料体现了《1787宪法》怎样的特点,结合宪法内容加以说明? 3、材料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结合材料,说明德国是一种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四、巩固练习 1、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更强。这是因为 A.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 B.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 C.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 D.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试题(2017)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试题(2017)

————————————————————————————————作者:————————————————————————————————日期: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矛盾 D.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 B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是 ( C ) A.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B.资本积累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资本主义再生产 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5.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 C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垄断 D.滞胀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D ) A.垄断完全排除竞争B.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只有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D.垄断和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 7.垄断时期的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A ) A.竞争目的不同 B.竞争手段没有变化 C.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 D.竞争范围相同 8.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C ) A.竞争目的相同B.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 C.竞争范围扩展D.竞争手段没有变化 9.垄断资本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统治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 B ) A.制定垄断价格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 D.协调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 10.垄断利润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 B )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政治上层建筑,是为实现资产阶级专政而推行的种种统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官吏制度、选举制度、法律制度、决策制度等,其中,国家制度是核心。我们只何在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剖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特别是解剖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才能使我们更深刻更全面了解资本制度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1)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是在封建社会末期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需要,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而建立起来的。它随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的日益加剧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国家是一十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是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暴力机关。这首先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国家“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子镇乐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定之后,资产阶级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从而获得镇压和剥削无产阶级的政治工具,以维护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其次,是由资本仁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主要矛盾决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尽管资产阶级内部存在着不同阶层、集团,他们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相互之间不断地争夺政治权力,但在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对付无产阶级方面,他们又是一致的。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所造成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并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为了镇压无产阶级的反抗,维护资本的剥削与统治,资产阶级必然动用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来实现对整个社会的领导和管理,并强迫无产阶级服从于它的统治。所以说“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那种认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已经改变,国家权力已经转移到所谓“新中间阶级”手上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2)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集中表现,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明显地表现在它的职能上。资本主义国家同其他任何剥削阶级国家一样,也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首先是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巩固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思想卜的统治地位,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不受侵犯,这是它主要的基本的政治职能。实现这一政治职能,主要是运用暴力的和社会强制的手段,但也不排除和平的“牧师式欺骗”的手段,往往是两种手段交替使用,互为补充。 其次,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必要的基本社会职能。在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方面,它采取“国有化”、“经济计划化”,财政、金融信贷税收以及其他行政、立法手段,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干预。在管理社会公共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八+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含答案)

专题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A组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 1.(2016·课标全国Ⅰ,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2.(2016·课标全国Ⅲ,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3.(2016·浙江文综,21)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 4.(2016·北京文综,22)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裴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 A.邦联制 B.两党制 C.议会制 D.共和制 5.(2016·江苏单科,16)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发展概述 发展线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兴衰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深远影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1)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缺乏原始积累;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从手工劳动直接进入机器大生产,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白;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的消积影响。(2)后天畸形:面临四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封建主义的阻碍,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3)缺乏正确的道路,安定的环境。 二、发展过程 (一)产生阶段 1、产生原因(条件):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 2、产生概况: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创办者:A、一些官僚、商人、中小地主、买办、华侨;B、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一些洋务派的官办企业也可归于此属。 ③早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张裕葡萄酒公司(烟台) ④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受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产生于民族半独立状态之下——民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和特点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生发展和特点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和特点 杨雯 (B2400050 18 应统1401班 摘要: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新中国成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关键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近代、发生、发展、特点 要讨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首先我们应当从它产生的背景谈起。 在鸦片战争之前,总的来说,中国社会还是完整意义的封建社会。中国的经济市场虽然受到了商品经济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的自然经济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有着某种解体的迹象,但是就中国整个社会经济基础而言,由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衍生的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但是鸦片战争之后,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和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得到的特权,疯狂地向中国的经济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这种行为使得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在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更是大大加快。 因此背景的第一要素是本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最主要同时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需要做出说明的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各项经济政策的时候,中国国内的市场渐渐扩大了。而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以个体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手工业生产的主要特征是规模小、技术低下。他们在发展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强势进攻下更是显得疲弱无力,很快就溃不成军。这可以说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原因。 在中国近代存在的近代工业大略可以分为如下三种:外国资本主义在华开办的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资本家为了更快地在中国掠夺更多财富,在华开办的工厂也越来越多。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为了达到维护腐朽的封建王朝清政府统治的目的,举着“自强”“求富”的旗帜,也创建了一批近代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也是我国近代首次出现的官办企业。此后,在外国在华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影响刺激和推动下,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开始在东南沿海地区出现。 因此背景的第二要素是近代工业的出现。 接下来就谈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诱导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产生。

(完整word版)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练习题(2017)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 ( A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矛盾 D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2.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 B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 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是 ( C ) 10 垄断利润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 A.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 资本的原始积累 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A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C .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 5. 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 A. 商业信用 C. 垄断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A 垄断完全排除竞争 C 只有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7.垄断时期的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A 竞争目的不同 B C 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 8 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C A 竞争目的相同 C 竞争范围扩展 B. 资本积累 D .资本主义再生产 ) B. 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C ) B .银行信用 D.滞胀 D ) B. 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D 垄断和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 ) 竞争手段没有变化 D 竞争范围相同 9. 垄断资本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统治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 ) B 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 D 竞争手段没有变化 B ) A. 制定垄断价格 C. 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 B.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D. 协调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教案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劳资关系的形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在一般意义上,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表现为经济利益的体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可以从社会在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说明。 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从直接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这不等于说,资本的所有部分都能发生增值。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重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变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物质条件,只有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从再生产来看,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应对竞争的压力,单个资本的规模通过积累和集中两种形式而不断的膨胀,资本有机构成随之提高,其结果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产生,终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第二,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产业资本要连续不断的回圈,就不能处在某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一次转化。 第三,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则及其结果。从两个方面看,其一,劳资之间对新价值的分配决定了剩余价值总量。其二,资本家各利益集团间对剩余价值的瓜分。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必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轮回。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就使得经济危机有可能发生,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剩余价值和竞争规律作用下,再生产的比例并不能被自觉遵守,周期性的经济位居在所难免,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新的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具体说来有三个要点。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形态, 它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 具有显著功绩。 第一, 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专题08 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原卷版)

专题08 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任何一种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2、用法律的形式来保障革命的果实,是革命的必由之路。 3、国家的发展必须遵循历史的发展规律,采取符合国情的措施和手段。 4、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5、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是每一个国家的共同愿望 6、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才能更好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专题训练八世界资本主义的确立、巩固与发展 1. (2019·湖南岳阳)阅读下列大事年表: 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9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18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1776年美国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随后颁布《人权宣言》 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61年美国爆发内战 请回答: (1)上述大事年表中,哪一事件“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2)英国通过什么文献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怎样的国际意义?法国大革命中,颁布了《人权宣言》,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4)请列举一例“美国国父”华盛顿的主要功绩并说出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 (5)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在思想、政治、技术发明等领域的变革 与创新。据此谈谈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2019·四川乐山)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产生、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示意图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一)19世纪6、70年达——十九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产生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内部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列强侵略摧残) 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瓦解着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条件。(主要原因)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④外商企业的刺激。 2、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通商口岸出现 3、途径: A、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B、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4、代表企业: 方举赞、孙英德上海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5、主要行业: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业、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

(二)甲午战争后——一战之前(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出现第一次高潮) 1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②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③清政府也调整政策,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渝令各省办厂。 2、代表: 南通张謇大生纱厂 无锡荣德生、荣宗敬保兴面粉厂 唐山周学熙新洋灰公司 山西刘懋赏、冯济川保晋矿务公司 3、分布特点: 地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行业——主要是轻工业 (三)1912——1919(一战期间或者民国初年)短暂春天(黄金时期)

1、原因:①辛亥革命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民国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2、表现:①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②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③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范旭东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 ⒊特点: ①分布:范围扩大,沿海沿江 ②速度:发展迅速 ③体系:轻重失衡,欠缺完整 ④力量和地位:无法和外资相抗衡,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绝对的优势),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⑤时间:短暂 (四)1927——1937(国民党统治前期或者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⒈原因: ①“币制改革”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练习题(2017)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矛盾 D.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 B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是 ( C ) A.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B.资本积累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资本主义再生产 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5.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 C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垄断 D.滞胀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D ) A.垄断完全排除竞争B.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只有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D.垄断和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 7.垄断时期的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A ) A.竞争目的不同 B.竞争手段没有变化 C.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 D.竞争范围相同 8.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C ) A.竞争目的相同B.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 C.竞争范围扩展D.竞争手段没有变化 9.垄断资本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统治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 B ) A.制定垄断价格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 D.协调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 10.垄断利润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 B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生产技术提高,大机器生产的工业生产。 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传播马克思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简析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商品经济的关系 一、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关系 根据我国学术界通行的理解和表述,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即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为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 自然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由于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因而可以同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相联系,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存在。自然经济具有如下的特征: 1.它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适应,人们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基本局限在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规模十分狭小。 2.它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是这种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 3.自然经济中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是直接的。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形式。小农经济具有如下的特征: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由上述对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概念与特征的表述,我们不难看出,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一个不相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农业经营规模狭小,随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和商品经济联系加深。 二、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与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为条件的。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不同的特征: 1.商品经济本质上交换经济。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和消费资料的全部或大部分要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商品生产者以追求价值为目的,并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 2.商品经济是开放型、开拓进取型经济。 3.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是与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经济形态。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进一步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