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六)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1)20日,企业收到A公司的违约罚款收入50000,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50000

贷:营业外收入50000

2)22日,企业用转账支票向地震灾区捐款25000元。

借:营业外支出25000

贷:银行存款25000

3)企业对外投资收到被投资单位分来的利润15000元,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15000

贷:投资收益15000

4)31日,将损益类有关收入账户的余额结转“本年利润”账户。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70000元,其他业务收入20000元,营业外收入50000元,投资收益15000元。借:主营业务收入170000

其他业务收入20000

营业外收入50000

投资收益15000

贷:本年利润255000

5)31日,将损益类有关费用账户的余额结转“本年利润”账户。其中:主营业务成本106000元,税金及附加1105元,其他业务成本10000元,销售费用3000元,管理费用19365元,财务费用2100元,营业外支出25000元。

借:本年利润166570

贷:主营业务成本106000

税金及附加1105

其他业务成本10000

销售费用3000

管理费用19365

财务费用2100

营业外支出25000

6)31日,按本月实现的利润总额88430元,计算并结转应交纳的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22107.5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22107.5

7)31日,年末,结转全年累计实现的净利润500000元。

借:本年利润5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00000

8)31日,按全年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0000元。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0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5000

9)31日,经研究决定本年向投资者分配利润200000元。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200000

贷:应付股利200000

10)31日,经批准,将企业的盈余公积150000元转增注册资本。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50000

贷:实收资本150000

11)结转未分配利润账户,其中:法定盈余公积50000元,分配股利200000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5000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0000

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200000

(完整版)利润分配的核算教学设计

⑥ 演示法:教师演示解题步骤,学生学习并掌握此方法; ⑦ 口诀法:利用总结出的口诀加强学生记忆。 教学设 教学内容 计目的 课程导入 I b 营业外支出 I * 所得税费用 通过对利润形成知识的简单回顾,弓I 入了“本年利润”这个 账户。而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第一个账户就是“本年利润”的对应 科目一一“利润分配”科目。利润分配的所有过程基本上都要在 “利润分配”账户下完成,具体的就是“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 润” 新课讲解 一、利润分配的概念:将企业实现的利润(包括本期实现的利 润及以 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按国家相关规定和企业董事会决议, 对企业相关利益人进行分配的过程。 二、强调:从对利润分配的概念可以看出,利润的分配是有着 严格的分配 方式与分配程序限制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需要掌 握的重难点之所在 教学过程 (50 分) 1、知识回顾 :利润形成的核算。 主营业务成本 本年利润 营业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成本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从损益类账 户转入的费 ■> 用数 从损益类账 户转入的收 入数 发生的亏损 实现的利润 新知识 与以前所 学知识进 行联系,使 学生 在对 旧知识掌 握的基础 上减少对 于新知识 的理解难 度。 1?通过讨论 调动课堂 气氛,激发 学生学习 兴趣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营业夕 收入

三、利润分配核算的一般程序:一转二分后结存 1、利润分配核算程序一一转 转:是指在年终决算时,企业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从本年 利润”转入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结平本年利润” 转增资本的普通股股利(了解) 本步骤我们需要引入两个新的账户,在该账户下进行相关核算 盈余公积 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弥补亏 损的数额 企业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提取的盈余公积实际结存数 账户讲解:该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增加额在贷方, 期末余额在贷方,并应按盈余公积的种类、用途设置明细账。2?口诀式记忆法,便于学生的记忆,朗朗上口。 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 本年 从损益类账户 转入的收入数 实现的利润 【例1】31日,结转全年实现的累积实现净利润5,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5,000, 000 5,000,000 000 3?将新知识 的讲解与现 实生活联系 起来,使学 生更容易理 解,同时更 有兴趣学习 2、利润分配核算程序 -- 分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了解) 提取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常见的利润 的分配方式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L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支付优先股股利 支付普通股股利 4.启发提问, 引导学生自 主思考,同 时引导内容 贴近生活,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从损益类账户转入的费用数

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的形成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变动收益(减去损失)+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的利得或损失。 2、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3、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4、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不是企业经营资金耗费产生,不能也不需要与相关费用配比。 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的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罚没利得、以及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 营业外支出与企业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罚款支出等。) 5、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应按规定分配,如果企业有以前年度发生的亏损尚未弥补,应先弥补亏损,然后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盈余公积,最后在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经过上述分配后结余(剩下)的未分配利润,形成企业留存收益的一部分。 二、 主要设置的账户 1、投资收益 借方发生的投资损失,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净收益(减少) 贷方取得的投资收益(增加) 2营业外收入 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收入(减少) 贷方登记取得的营业外收益 2、营业外支出 借方登记放生的支出 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支出。 3、本年利润 所有者权益类过渡性账户, 借方登记从损益类账户转入的费用数(减少)发生的亏损;将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 贷方登记从损益类账户转入的收益数(增加)实现的利润;将本年发生的亏损转入“利润分配”账户。 4、所得税费用 借方登记本期应负担的所得税费用(增加) 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所得税费用(减少) 5、利润分配 借方登记利润分配数额(减少) 贷方登记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全年实现的净利润(增加)

利润分配的核算教学设计

利润分配的核算教学设计

讲课题目利润分配的核算 教学内容分析(10分) 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般制造企业从筹集资金、物资供应、投入生产到产品销售过程的会计核算方法,从而形成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利润。那么,对于企业实现的利润应该采用何种分配方法?企业利润的分配都有哪些程序和要求?这就是本课的重点。 企业利润的分配业务处理是比较简单的,真正难于理解、处理的是利润的结转与结存,也就是收入费用科目转入“本年利润”,再从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分配结束后再在“利润分配”科目的三个二级科目中内部结转,从而结存出本期的留存收益。 该部分内容的理解是难点,但也是重点。学生对于“转”的账户的理解从

逻辑上不会像资产、负债类科目那么直接,而是需要从业务的性质与会计平衡等式的角度去体会。这是学生进入会计视野必须要翻越的一个门槛,所以在讲解中必须随时强调,且经常组织知识回顾,强化记忆的基础上加强理解,从而才能完全消化本章内容,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学目标分析(10分)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并进行相关的基本业务的核算处理。 2、理解利润分配后结存的业务处理,正确编制结转分录。 技能目标 1、对计算出的利润按业务要求按 程序进行分配; 2、掌握结存的分录,从会计平衡等式的高度理解结转的会计思想。 情感目标

使学生明白企业形成利润并对其进行分配核算有着严格的程序要求,同时必须树立严谨的会计平衡等式观念与严密的会计逻辑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10分)重点:①利润分配核算的一般程序; ②利润的结转分录与结存业务的处理。 难点:①利润分配结束后的结存的业务处理与分录; ②“利润分配”账户的三个二级科目内部的结转与核算。 教学方法分析(5分)①讨论法:由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教师评价; ②发现法:由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教师评价; ③启发式: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④讲授法:教师教授相关概念; ⑤比较法:新学知识与以前所学知识进行比较,注意区分; ⑥演示法:教师演示解题步骤,学生

利润形成资料与分配的核算

【课题】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教材版本】 张玉森,陈伟清,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教学目标】 掌握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的账户设置和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润核算的主要账户和主要业务的核算。 2、教学难点:"所得税"账户和"利润分配"账户的应用。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1、教学媒体: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六章第五节 2、教学方法: ①引导学生用"演绎法",学习损益账户的结转规律。 ②引导学生用"比较法",牢记"所得税"的核算。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Ⅰ、导入(5分钟) 在学习销售过程核算之后,接下来是关于利润形成和分配的内容。销售给企业带来收入,当收入大于成本,形成盈利;当收入小于成本时,形成亏损。利润形成的核算就是要把企业的盈利或亏损体现出来。利润形成后,还涉及到利润的分配,企业盈利扣除国家规定上交的所得税后,一般称为净利润,净利润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企业发展方面的资金(为扩充企业实力追加投资)和用于防范风险的资金(如出现亏损时进行弥补);还应按照协议、合同、公司章程或有关规定,在企业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作为企业所有者投资的回报所得。 Ⅱ、新授课(70分钟) 一、利润的形成 教师演示教学光盘并讲解: 总的来说,企业的利润包括三大部分,即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板书: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支净额 教师讲解:

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doc 18页)

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doc 18页)

第5章............................... 利润及利润分配1 5.1 利润及利润分配 (1) 5.1.1 利润分配 (2) 5.1.2 投资收益 (4) 5.1.3 补贴收入 (7) 5.1.4 营业外收入 (8) 5.1.5 营业外支出 (10) 5.1.6 所得税 (13) 5.1.7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

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扶贫基金、退伍军人转业费等。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应当分别核算,并在利润表中分列项目反映。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还应当按照具体收入和支出设置明细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所得税,是指公司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5.1.1利润分配 在年度终了,公司应当将本年所有收入和费用项目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如果公司本年实现的收益为净利润,即“本年利润”科目的年末余额在贷方;如果公司本年实现的收益为净亏损,即“本年利润”科目的年末余额在借方。 集团公司控股或参股的子公司,根据集团公司派出董事提出的可供分配利润按比例全额分配的议案,并经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通过后,在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召开会议前,应当将其列入报告年度的利润分配表。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存在差异时,其差额应当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有关项目的年初数。 集团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应在年终将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 润全额上交集团公司,并列入报告年度的利润分配表。

根据我国有关法规的规定,一般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按下列顺序进行利润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3)提取法定公益金;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外商投资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净利润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等。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规定在合作期内以利润归还投资者的 投资,以及国有工业企业按规定以利润补充的流动资本,也从可供分配的利润中扣除。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还要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应付优先股股利,是指公司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优先股股东的现金股利; (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指公司按股东大会决议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 (3)应付普通股股利,是指公司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现金股利; (4)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是指公司按照利润分配方案以分派股票股利的形式转作的资本(或股本)。

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

第八节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利润形成的账务处理 (一)利润的形成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 (1)一定时期内存在因果关系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由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构成。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能够反映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 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期间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 + 投资收益( -投资损失 ) 其中: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 + 其他业务成本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又称税前利润,企业获取的营业利润加上与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

关系的营业外收支净额,就是企业在该会计期间取得的总经营成果。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 净利润,又称税后利润,净利润指利润总额扣除向国家上交的企业所得税后的余额。 净利润=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 4.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 + 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25%) 在不存在纳税调整事项的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等于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 即: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25%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账户设置 A、利润形成的核算 1.“本年利润”账户---所有者权益类 用途:核算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和发生的亏损 性质:所有者权益类 明细账设置:不需要 借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类) 贷 注意: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贷方(或借方),结转后本账户

0609利润分配的核算

【课题】利润分配的核算 【教材版本】 玉森.伟清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三版).:高等教育,2008.2 玉森.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习题集》(第三版).:高等教育,2008.2 玉森.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第三版).:高等教育,2008.2 《基础会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三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利润分配的程序; 2.掌握利润分配的账户结构。 能力目标:1.会正确运用利润分配账户。 2.能熟练地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损益类结转和利润结转、分配业务的核算。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以利润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思维方式; 2.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本年利润账户的年末结转; 2.利润分配的核算。 教学难点:1.本年利润账户的年末结转; 2.利润分配的核算。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幻灯片 比较法、归纳法、分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旧课(5分钟) 【幻灯片演示】 各问题及答案

第二环节新授课(40分钟) 第五节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的构成和年终结转(20分钟) 【讲解】 1.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2.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投资收益 3.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4.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1)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2)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讲解】 【幻灯片演示】 年末,需要把“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 【讲解】 【幻灯片演示】 1.利润形成的过程; 2.当收入>费用、收入<费用时,“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有何不同? 3.“本年利润”账户的结构、余额方向所代表的含义。

利润形成过程的核算基础会计教案职高

【课题】利润形成的核算 【教材版本】 张玉森.陈伟清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习题集》(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会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三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影响利润形成的业务; 2.掌握损益类账户和本年利润账户的结构。 能力目标:1.会正确运用损益类和本年利润账户; 2.能熟练地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损益类结转和利润结转业务的核算。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以利润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思维方式; 2.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损益类账户结转的核算; 2.所得税的计算和结转的核算。 教学难点:1.损益类账户结转的核算; 2.所得税的计算和结转的核算。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幻灯片 比较法、归纳法、分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旧课(5分钟) 【幻灯片演示】 各问题及答案 第二环节新授课(55分钟) 第五节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一、影响损益的其他业务(20分钟) 【讲解】 除了上述经济业务影响企业的损益外,还有以下经济业务会引起利润的变化。 【讲解】 【幻灯片演示】

配套教材《基础会计(第三版)》P135~136例38~40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逐一讲解 【分析】例38 1.这个业务引起哪些账户发生变化――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 2.这些账户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银行存款增加,营业外收入增加 3.这些账户的结构是怎样的――银行存款借增贷减,营业外收入贷增借减 【幻灯片演示】 借:银行存款500000 贷:营业外收入500000 【分析】例39 1.这个业务引起哪些账户发生变化――银行存款、营业外支出 2.这些账户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银行存款减少,营业外支出增加 3.这些账户的结构是怎样的――银行存款借增贷减,营业外支出借增贷减 【幻灯片演示】 借:营业外支出25000 贷:银行存款25000 【分析】例40 1.这个业务引起哪些账户发生变化――银行存款、投资收益 2.这些账户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银行存款增加,投资收益增加 3.这些账户的结构是怎样的――银行存款借增贷减,投资收益贷增借减 【幻灯片演示】 借:银行存款15000 贷:投资收益15000 二、损益类账户期末结转(20分钟) 【讲解】 月末,为了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需要对全部的收入、费用进行配比,这些账户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以计算企业的利润总额。

方案-利润及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利润及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 企业一般应按月计算利润,按月计算利润有困难的企业,可以按季或者按年计算利润。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计算每一 期间的所得税费用,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计算交纳所得税。对于实现的利润分配情况,企业应当分别核算,利润及利润分配各项目应当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企业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或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 基金)、分配的优先股股利、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分配的股股利、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以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期末末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等,均应当在利润分配表中分别列项予以反映。 以下对所得税的核算、本年利润的核算与结转以及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分别进行阐述。 一、所得税的核算 (一)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税前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逐步分离,企业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核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也逐步扩大。这些差异按其产生原因及其性质又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类: 1.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永久性差异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确认为收益。 (2)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3)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不允许扣减。 (4)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允许扣减。 2.时间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时间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税所得,从而形成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这里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应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 (2)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待以后期间从应税所得中扣减,从而形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这里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是指未来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时间性差异。 (3)企业获得的某项收益,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但按照税法规定需计入当期应税所得,从而形成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4)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当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从当期应税所得中扣减,从而形成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的所得税核算主要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方法,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选择采用其中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该方法一经采用,不得随意变更。

基础会计:利润形成的核算

辅导:利润形成的核算 一、三个利润的计算公式 利润计算公式是利润形成核算的基础。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利润形成的账务处理 利润形成的账务处理体现了计算公式与会计账户之间的一种关系: 一是在多个计算项目账户(损益类账户)中分别记录各项目的发生额; 二是在一个计算结果账户(本年利润账户)中完成利润计算。 所有这些账务处理的关键,就是编制利润形成的会计分录。具体步骤如下: 1、损益类账户增加的核算 (1)□□□□. 收入类账户(+) (2)费用类账户(+)(注:不包括“所得税费用”) □□□□ 编制以上分录,就相当于完成利润总额计算公式中的各项目计算。 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损益类账户减少的核算 (1)收入类账户(-) 本年利润 (2)本年利润. 费用类账户(-)(注:不包括“所得税费用”) 编制以上分录,就是将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全部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完成了利润总额计算公式中的全部计算。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余额就是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1)计算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结转所得税 本年利润. 所得税费用(-) 编制以上分录,就相当于完成净利润计算公式中的全部计算。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余额就是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企业利润管理)利润形成的核算

(企业利润管理)利润形成 的核算

§6-5《利润形成的核算》 陈剑莹余姚市第二职技校 【课题】利润形成的核算(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会计》第六章第五节) 【课时】40分钟 【课件分析】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中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为本课件的核心知识点。企业经过供、产、销三个环节完成了生产运营的整个过程,到了最后交答卷—核算利润的时候。本节内容分俩课时学习,先掌握利润形成的核算,然后于此基础上学习利润分配的过程,扎实前进,完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 1、学生进入职高的第壹学期,虽然中考失败的阴影仍未完全散开,但面对大家均是同壹起跑线上的专业基础课,他们仍是充满着好奇和自我肯定的希望,而且壹般的同学对专业课仍是比较重视。 2、职高的学生壹般于初中受表扬,肯定的机会不多,可潜意识里他们仍是有表现欲望,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老师要百般珍惜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每壹个变化,调动壹切积极心,尊重每壹个观点给予激动性的评价和引导。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影响利润形成的业务; 2.掌握损益类账户和本年利润账户的结构。 能力目标:1.会正确运用损益类和本年利润账户; 2.能熟练地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损益类账户和利润结转业务的核算。 情感目标: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思维,实现会计课的愉快轻松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利润的构成 2、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账户及损益类账户期末结转的核算; 教学难点:损益类账户期末结转的核算。 【教学方法】 比较法、归纳法、分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活动 Ⅰ 复习引入,【幻灯片演示】企业资金周转过程图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企业的运营过程是:首先要筹集资金,有了资金后我们要建造厂房、购买材料,然后通过生产车间的加工形成企业的产品,最终又转换成货币资金,但我们知道此时的货币资金已经于数量上发生了改变,这部分的改变正是企业苦心运营的目的——利润,今天我就来教大家如何进行利润的核算。(板书§6.5利润形成的核算) ,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通过动画演示,激发兴趣,引起思考,从而导入新课,点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Ⅱ探究新知,【教师】我们知道会计要素中有三个反映企业运营成果的要素,它们是收入,费用,利润,大家知道它们之间存于怎么样的关系? 【学生】利润=收入—费用(引导学生说出于学过的知识中有关收入费用的账户) 【教师】好,下面我给大家展示壹下宁波大丰实业XX公司7月份有关销售业务的有关账户的金额,我们来帮这个企业算算利润。(简单介绍壹下宁波大丰实业XX公司的情况) 壹、利润的构成(板书)

利润分配的核算

利润分配的核算 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应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在投资者、企业和职工个人之间进行分配,企业利润分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提取盈余公积金。盈余公积金一般按照本年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 2.分配给投资者。企业如果发生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实现的利润弥补,也可以用以前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弥补。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将在财务会计课程中详细讲述。 账户的设置 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利润的分配情况,会计核算中应该设置以下账户: 1.“利润分配”账户。企业进行利润分配,意味着企业实现的“利润”这项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本应记入“本年利润”的借方,直接冲减本年实现的利润额。但是,如果这样处理,那么“本年利润”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只能表示未分配利润,不能提供本年累计实现的利润额。而本年累计实现的利润额这个指标,恰恰又是经济管理上所需要的重要指标。基于这种原因,为了使“本年利润”账户既能反映企业实现利润的原始数据,又能反映企业未分配利润数额,核算中专门设置了

“利润分配”账户,用以反映企业已分配的利润数额。“利润分配”账户的借方登记实际分配的利润数额,贷方平时一般不作登记,因而在年度中间该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表示截止本期企业累计已分配利润的数额。平时,将“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余额,即累计实现的利润额与“利润分配”账户的借方余额,即累计已分配的利润额相减,可以求得未分配的利润余额。年末,企业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从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结转记入“利润分配”账户的贷方。结转后,“利润分配”账户如果为贷方余额,表示年末未分配的利润数额;如果有借方余额,表示年末未弥补的亏损额。 为了具体的反映和监督企业利润分配的去向和历年分配后的结余金额,“利润分配”账户一般应设置“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等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2.“盈余公积”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的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的账户。“盈余公积”账户的贷方登记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的数额;借方登记盈余公积金的支用数,如转增资本或者弥补亏损等,这个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盈余公积金的结余数额。 3.“应付利润”账户。“应付利润”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向投资者支付利润情况的账户。“应付利润”账户的贷方

利润分配业务核算

利润分配业务核算主讲人:张娆

主要内容 12 利润分配概念利润分配顺序

利润分配的概念 ?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的、对企业可供分配利润指定其特定用途和分配给投资者的行为。利润分配的顺序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净利润Ⅹ10%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净利润Ⅹ股东大会决议确定的提取比例?支付优先股股利 ?支付普通股现金股利(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账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应付股利 盈余公积 减少 增加 应付股利 减少 增加 利润分配 减少 增加 下列分配 下列转入 导致利润减少 使得利润增加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本年利润转入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分配现金股利 分配股票股利 余额:未分配利润

例题:利润分配(2)核例:见教 【例1】C公司经股东大会批准,按净利润50 850元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2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5 085 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10 17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5 085 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10 170 【例2】 C公司股东大会决议分配给股东的现金股利6 000元。 借:利润分配——分配现金股利 6 000 贷:应付股利 6 000

例题:利润分配(2)核例:见教 【例3】C公司期末利润分配账户所属的各有关明细账户如下: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 085元;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10 170元;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6 000元;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0 850元。结清利润分配账户所属的各有关明细账户。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1 255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5 085 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10 170 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6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减少 增加 21 255 50 850 余额:29 595

利润及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利润及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企业一般应按月计算利润,按月计算利润有困难的企业,可以按季或者按年计算利润。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计算每一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计算交纳所得税。对于实现的利润分配情况,企业应当分别核算,利润及利润分配各项目应当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企业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或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分配的优先股股利、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分配的股股利、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以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期末末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等,均应当在利润分配表中分别列项予以反映。 以下对所得税的核算、本年利润的核算与结转以及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分别进行阐述。 一、所得税的核算 (一)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税前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逐步分离,企业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核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也逐步扩大。这些差异按其产生原因及其性质又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

类: 1.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永久性差异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确认为收益。 (2)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3)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不允许扣减。 (4)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则允许扣减。 2.时间性差异

利润形成的核算

课题:利润的形成核算 孙明凯 【教材版本】 张玉森.陈伟清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习题集》(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张玉森.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基础会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三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影响利润形成的业务; 2.掌握损益类账户和本年利润账户的结构。 能力目标:1.会正确运用损益类和本年利润账户; 2.能熟练地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损益类结转和利润结转业务的核算。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以利润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思维方式; 2.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损益类账户结转的核算; 2.所得税的计算和结转的核算。 教学难点:1.损益类账户结转的核算; 2.所得税的计算和结转的核算。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幻灯片 比较法、归纳法、分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旧课(5分钟) 【幻灯片演示】 各问题及答案 第二环节新授课(30分钟) 第五节利润形成的核算 一、影响损益的其他业务(15分钟) 【讲解】 除了上述经济业务影响企业的损益外,还有以下经济业务会引起利润的变化。 【讲解】 【幻灯片演示】

配套教材《基础会计(第三版)》P135~136例38~40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逐一讲解 【分析】例38 1.这个业务引起哪些账户发生变化?――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 2.这些账户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银行存款增加,营业外收入增加 3.这些账户的结构是怎样的?――银行存款借增贷减,营业外收入贷增借减 【幻灯片演示】 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营业外收入 500000 【分析】例39 1.这个业务引起哪些账户发生变化?――银行存款、营业外支出 2.这些账户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银行存款减少,营业外支出增加 3.这些账户的结构是怎样的?――银行存款借增贷减,营业外支出借增贷减 【幻灯片演示】 借:营业外支出 25000 贷:银行存款 25000 【分析】例40 1.这个业务引起哪些账户发生变化?――银行存款、投资收益 2.这些账户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银行存款增加,投资收益增加 3.这些账户的结构是怎样的?――银行存款借增贷减,投资收益贷增借减 【幻灯片演示】 借:银行存款 15000 贷:投资收益 15000 二、损益类账户期末结转(15分钟) 【讲解】 月末,为了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需要对全部的收入、费用进行配比,这些账户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以计算企业的利润总额。 【讲解】 【幻灯片演示】

财务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核算

Leo Paper Group 利奧紙品印刷集團 知識分類: 最佳實踐- Case Study-辦公室 發佈者/提案者: 知識參數:最佳實踐-績效管理-財務檔整理者: CarrieZhong 名稱/標題: 利潤及利潤分配的核算日期:2012-03-23 背景/目的: 利潤是集團的經濟命脈,正確地計算確定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計算交納所得稅以及對淨利潤進行分配,是利潤和利潤分配核算的主要內容 關鍵字 財務、利潤、計算公式 做法說明/處理方法: 熟悉利潤的構成及利潤核算方法,理清各環節之間存在的關係,每一環節進行案例解讀,以達到套路清晰。 期望成效/學習重點: 通過學習和認識利潤及利潤分配的核算,能夠對集團利潤進行解讀分析,找出更多的潛在價值。

利潤及利潤分配的核算 一、利潤的核算 (一)利潤的構成 1.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2.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淨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補貼收入 3.其中: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存貨 跌價損失 4.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利潤=其他 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支出 (二)利潤核算需要設置的帳戶 1.“本年利潤”帳戶 ?用途:核算企業實現的淨利潤(或發生的虧損) ?性質:屬所有者權益類帳戶 ?結構 ?明細帳:不設明細帳 (圖表:) 2.“投資收益”帳戶:(投資收益是指企業對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減去發生的投資損失和計提的投 資損失準備後的淨額。) ?用途:核算對外投資取得的收益或發生的損失。 ?性質:屬於損益類帳戶 ?結構: ?明細帳:按投資收益的種類設明細帳。

利润和利润分配计算题

利润和利润分配计算题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财务成果计算题 12月份有关损益类账户的余额如下: 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5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0万元,销售费用10万元,管理费用4万元,财务费用3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5万元,营业外收入8万元,营业外支出16万元。 要求: (1)计算本月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所得税税率为25%),并结转损益类各账户。 (2)12月31日一次结转全年实现的净利润(公司1-11月份累计的净利润为85万元)。 (3)12月31日公司确定的全年净利润分配方案为:计提1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按净利润的50%向股东发放现金股利。 (4)计算出年末未分配利润金额 参考答案 (1)营业利润=28万元 利润总额=20万 净利润=20×(1—75%)=15万元 结转损益类账户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万 其他业务收入 10万 营业外收入 8万 贷:本年利润 118万 借:本年利润 98万 贷:主营业务成本 50万 营业税金及附加 10万 其他业务成本 5万 销售费用 10万 管理费用 4万 财务费用 3万 营业外支出 16万 (2)全年实现的净利润=15+85=100万元 结转全年实现的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100万

贷:利润分配 100万 (3)计提的法定公积金=100×10%=10万 决定发放股利金额=100×50%=50万 计提法定公积金和决定发放股利 借:利润分配 60万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10万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50万 贷:盈余公积 10万 应付股利 50万(4)年末未分配利润=100—10—50=40万元

年终利润分配的基本核算流程

年终利润分配的基本核算流程 2010-02-10 10:34:45| 分类:会计知识: |举报|字号订阅 年终利润分配的基本核算流程是: 1、先将利润表上所有收入类和成本费用类科目全部转到“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各收入、成本、费用类科目无余额。 2、将“本年利润”科目的余额(即本年实现的利润或亏损)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无额。 3、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中进行利润分配(上年结转+本年形成的),包括提取盈余公积、股东利润分配等,余额即为“未分配利润”。按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年末如果盈利,必须提取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提)。 接着你已进行完的帐务处理,剩下部分的帐务处理如下: 1、结转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贷方余额数)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如果“本年利润”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后,有贷方余额,则应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如果“本年利润”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后,有借方余额,说明上年结转过来的“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是借方余额(即:累积亏损),则无需计提盈余公积。 例如: (一)利润计算 例题:假设求是公司2007年实现利润总额125000元,其中“本年利润”借方余额1030804.09元,贷方余额1155804.09元。本年求是公司应缴纳所得税125000×33%=41250元。 借:所得税费用41 2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41 250

借:本年利润41 250 贷:所得税费用41 250 “本年利润”科目最终贷方余额1155804.09-1030804.09-41250=83750元。 借:本年利润83 75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3 750 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无余额。平时月份无需做此分录,只需在年终做此分录调整即可。 (二)利润分配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司章程、投资者协议等,对企业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利润进行的分配。 可供分配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 利润分配的顺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这里的以前年度亏损不是指企业各年利润表中的利润,而是经税务机关汇算清缴调整后的利润,通常这两个利润是不一样的。企业的会计利润是按照会计制度要求计算出来的利润,汇算清缴调整后的利润是按照税法要求计算的利润。 企业用本年利润科目弥补亏损不需要做会计分录进行调整。例如求是公司06年“本年利润”科目借方余额10000元,贷方余额5000元,则到年底企业亏损5000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 000 贷:本年利润5 000 07年该公司“本年利润”科目,借方余额12000元,贷方余额20000元,则企业当年盈利8000元。 借:本年利润8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利润及利润分配核算的会计分录

利润及利润分配核算的会计分录 月末,在企业当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到账户的基础上,做以下会计分录: 1、计算应交纳的企业所得税(可按利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利润总额)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结转当月全部损益类账户入“本年利润”(根据当月有发生额的全部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结转,注意收 入类和成本、费用类的不同,结转后,各损益类账户无余额) ①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投资盈利)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②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3、年末结转“本年利润”入“利润分配”账户(按本年利润账户的期末余额结转,结转后无余额) ①盈利时: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②亏损时: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4、按利润分配顺序(详见教材P96) ①、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提取法定公益金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公益金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法定公益金 ②、分配优先股股利借:利润分配—应付优先股股利 贷:应付股利 ③、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④、应付普通股股利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应付股利 5、年末,利润分配账户除“未分配利润”账户外,其他明细科目一律无余额(根据有关账户的发生额结转)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公益金 —应付优先股股利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