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移动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移动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〇一二年八月

文件分发表

目录

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和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的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项目提出的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需求分析及建设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功能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预测参数取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需求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数据中心........................................ 错误!未定义书签。管理用房........................................ 错误!未定义书签。交流展示及监控楼................................ 错误!未定义书签。培训中心用房.................................... 错误!未定义书签。仓储物流用房.................................... 错误!未定义书签。配套用房........................................ 错误!未定义书签。地下建筑........................................ 错误!未定义书签。需求预测汇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场地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场地选址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场地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场地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建筑方案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建设内容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拟建建筑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建设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模拟建筑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建筑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暖通空调及给排水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电气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智能化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集中监控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地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节能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工艺专业的节能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建筑、结构专业的节能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电气专业的节能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给水排水专业的节能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暖通与空调专业的节能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电源专业的节能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环境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劳动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资金筹措与投资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资金筹措.......................................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投资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估算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投资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经济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经济评价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间接效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民经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经济评价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1.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和范围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1)中国移动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的《关于推进内蒙古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暨共建无线城市的合作协议》

(2)内蒙古移动与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关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呼和浩特)数据中心项目合作协议》

(3)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方案竞赛文件

(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中国移动2009~2015年滚动发展规划》

(5)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技术发展路标》

(6)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

(7)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设计人员搜集的相关资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的范围

本报告为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提出的背景

(2)需求分析及建设规模

(3)土建工程建设方案

(4)节能措施

(5)环境保护

(6)工程建设进度

(7)投资估算

(8)经济评价

1.2项目提出的背景

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企业规模快速扩张、效益持续增长、管理成功转型,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目前中国移动已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移动将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全面实施新跨越战略,即“做世界一流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立足新起点、再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移动新业务的不断推出,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现有的局房规模小、配套不足、使用管理存在隐患,机房资源已越来越捉襟见肘,与内蒙古移动日益壮大的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称,给公司的客户服务、网络发展、日常管理和新业务的开发带来很大困难,不利于公司的品牌建设和服务于通信业务运营发展水平的提升,制约了内蒙古公司的进一步开拓与进取。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移动集中化,实现低成本高效运营,中国移动在梳理现有基地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探索研究中国移动未来的集中化思路,针对IDC、大型呼叫中心、研发中心、业务平台、增值业务基地、IT支撑、核心网和仓储物流8大方面提出了集中化基地布局规划思路及IDC、呼叫中心布局规划。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中国移动集中化管理的需要

集中化管理模式是中国移动管理发展的方向,随着集中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满足各项业务发展,提高管理效率,发挥中国移动的规模优势,整合现有资源,有必要建设高效、集中化支撑平台以及所需的支撑用房。

(2)中国移动国际化的需要

在新跨越战略指导下,中国移动已经成功实现了对PAKTEL、香港万众公司的收购,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随着国际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移动将拥有更多的海外子公司。为作好国际化后海外业务支撑和发展,需要建设全球支撑平台。

中国移动作为国际化的运营商,一方面需要与海内外子公司进行广泛的交流,另一方面也需要向公众及合作伙伴展示自身实力及合作交流,需要新建国际交流及业务展示中心。

(3)中国移动研发、创新的需要

移动通信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国际领先的电信运营商,需要加大自主创新,拥有更多知识产权和国际标准,引领技术发展趋势。研发体系急需扩充和发展,需要新建研发基地。

(4)中国移动进一步向“移动信息专家”迈进的需要

中国移动要实施新跨越战略,成为“移动信息专家”,需要主动适应新需求、新竞争、新环境,以优质服务和创新业务持续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的需求,不断扩大移动通信的信息提供份额和生活服务份额,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信息载体、工作助手和“生活伴侣”,长久保持专家地位和领先优势,需要建设内容提供、业务深化运营等信息服务用房。

2需求分析及建设规模

2.1功能需求

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工程主要考虑内蒙古公司IT支撑部门的用房需求,建设数据中心用房、管理办公用房、交流展示及监控楼、活动中心用房、仓储物流、配套用房及地下建筑。需求分析预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数据中心用房:提供内蒙古网络管理、业务支撑、信息化等IT支撑平台通

信用房;

(2)管理用房:提供办公管理用房;

(3)交流展示及监控楼:提供交流、展示和监控中心用房;

(4)活动中心用房:提供康体、休息活动用房;

(5)仓储物流用房:提供仓储物流用房;

(6)配套用房:提供餐饮、休息、物业及水电暖等设备用房;

(7)地下建筑:用于地下停车及地下设备用房;

2.2预测参数取定

(1)执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土建建设指导意见》;

(2)以现状为基数,通过外省大量调研,结合公司现状,参照公司支撑部门数据中心用房和实验室用房需求为依据;

(3)需求预测中考虑到预测时间较长,需求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分别按高低方案进行用房需求预测。

2.3需求预测

数据中心

为适应通信市场发展趋势,推进集中化战略,开拓新领域,创建新模式,中国移动将内蒙古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数据中心,构建中国移动跨地区、跨领域、跨业务、服务于全国的集中化运营支撑体系。数据中心将建设成为一个高科技、信息化、绿色环保的世界一流信息园区,并将以此为平台,逐步实现集中的网络管理、业务支撑、企业信息化等国际化运营支撑,推动TD-LTE、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研发创新。

数据中心项目将广泛采用业界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打造低碳、生态建筑群,建立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率的运营模式,打造“绿色基地”。设计中采用模块扩展的思路,融合先进的制冷(以室外空气直接制冷技术为主)、供电技术(高压直流+磷酸铁锂电池+全分散供电布置模式),将大幅降低能源消耗。根据模拟方案,数据中心需万机架,用房建设面积为万平方米。一期建设万平方米,二期建设万平方米。

管理用房

未来入驻园区办公的人员共2100人,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调研情况,按人均30平方米计算,需办公面积7万平方米,一期建设2万平方米,二期建设5万平方米。

交流展示及监控楼

提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客户及合作商沟通交流空间,展示中国移动数据业务、机房保障能力及绿色节能理念。监控中心需满足安防、消防、网管和动环监控的要求,主要包括监控展示区、机房区、办公区等。建设规模1万平方米,一期建设完成。

培训中心用房

随着公司业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公司培训量逐年递增,尤其是现场集中培训,三年来公司集中培训期次、总人次和总天数持续上升。相对应,公司培训所安排会场和食宿的成本费用开支较大。但是,目前公司无固定培训场地,而是采用临时租用社会场所的方式。

为保障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水平,本着立足现状、适度超前、结合业务、支撑战略的指导思想,建设面向高、中、基层,满足全省大中型集中培训与会议的基础档次教学中心。教学中心包括以下功能:中型培训中心、营业厅实操培训场所、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网络模拟演练机房、会议中心。经过外省考察情况,规划教学中心接待能力为420人,建筑面积3万平米,一期建设完成。

仓储物流用房

依据省级物流仓储用房规划,仓储物流用房建设面积为万平方米,一期建设万平方米,二期建设万平方米。

配套用房

(1)餐厅

建设面积为6千平方米,一期全部完成;

(2)值班宿舍

建设面积为万千平方米,一期建设6千平方米,二期建设6千平方米;

(3)活动中心用房

建设面积为9千平方米,一期全部完成;

(4)物业管理及设备用房

建设面积为8千平方米,一期建设5千平方米,二期建设3千平方米;

地下建筑

地下建筑主要用途为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设备用房。地下设备用房包含非机房建筑的配电、制冷、水处理、热交换、水泵等设施用房。根据公司现有员工的车位需求情况及园区规划,考虑员工车辆及公用调度车辆,规划未来入驻园区1500人,共需约850车位,综合考虑人防、地下进线室及地下泵房等功能性需求,以及地下室分割布局,按单个车位建筑面积40平方米,估算地下室规模为万平方米,一期建设4千平方米,二期建设万平方米。

2.4需求预测汇总

根据以上需求预测结果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总建设规模为万平方米:包括机房用房万平方米,管理用房7万平方米,培训中心3万平方米,仓储物流万平方米,配套用房万平方米,地下建筑万平方米;

一期建设规模为万平方米:包括机房万平方米,管理办公用房2万平方米,交流展示及监控用房1万平方米,培训中心用房3万平方米,仓储物流用房万平方米,配套用房万平方米,地下建筑规模4千平方米。

二期建设规模为万平方米:包括机房万平方米,管理办公用房5万平方米,仓储物流用房万平方米,配套用房9千平方米,地下建筑规模万平方米。

详见下表:

3场地选择

3.1场地选址原则

(1)在地理位置、设置规模上应适应移动通信相关产业发展的需求。

(2)应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相适应,并考虑交通、供水、供电方便,尽量避开地震带、电气化铁路,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

(3)因有本地通信机房的需求,本基地还应尽量考虑与移动用户的话务分布密集点一致,使基站接入方便、中继传输干线引入方便。

(4)征地方便,价格适中,并且占地面积基本上能够满足未来十年移动通信相关业务发展的需要。

(5)场地应选择在地形平坦,地质良好的地段,应避开地震断裂带和易受洪水淹灌的地区。

(6)应尽可能的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2场地概况

拟建的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项目地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规划用地区位分析图

呼和浩特现代服务业盛乐集聚区是由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2010年批准设立(呼政批字[2010]58号),集聚区规划占地20平方公里,西临209国道,向北依靠城市快速路金盛路与呼和浩特市区连接,东部有呼朔高速和呼凉公路绕城而过。规划用地位于呼和

浩特市半小时经济圈范围,距离和林格尔县城北18公里,距蒙牛集团总部公里,已纳入呼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之中。

目前拟建用地选址在纬三路以南、纬四路以北、经二路以东、金盛路以西,总用地面积约1600亩,大致呈矩形。

3.3场地条件

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为万平方米;

建筑限高45米;

建筑密度:≥30%;

容积率:≤1;

绿地率:≥20%。

和林格尔县政府已完成建设用地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保证临时用水、电、排水设施、通信设施引到红线内。完成周边道路施工、场地平整及场地内障碍物树木的清理,满足项目实施开工建设条件。

场地周边电力资源丰富,距离金川热电站约公里。当地政府将于2013年9月底前完成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保证生产期上水、下水、电力供热、天然气及有线电视管线等设施按规划审批部门的规划配置至地块边界;于2013年9月30日底前将两路日需用量1-2万吨(自来水和中水)水源引入到红线边;于2013年9月30日前将两路总容量为10万KW的市电引至用地红线(一期),其他容量将根据我方的用电需求分期引入,并负责协调电力部门根据总体工程进度在2014年6月底完成2×35万千瓦电厂实现向地块的直接供电;在土地出让合同签订30日内,完成建设用地上方的高压输电线路迁改工作。

本项目局址为地质灾害不易发生区,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较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小,潜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在自然及人类工程活动条件下,局址现状稳定性较好,划破、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不易发生,地质危险性小。

4建筑方案选择

4.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根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十一五期间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企业,提升信息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部署,立足于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国际一流的数据中心,充分体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树立起作为世界排名500强的中国移动通信专家的龙头地位与作用;抓住创新基地发展建设的有利时机,结合城市发展的优势,扬长避短,进行超前的切实可行的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立足于搞好基地与外围大的交通规划的衔接,力求体现功能综合、交通便捷、建设弹性、环境生态的空间特色;努力结合用地的自然资源与自身发展优势,合理布局功能分区,远近期结合,协调发展,并遵循生态学思想,注重选择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保效益兼备的建设模式。

4.2建设内容与规模

拟建建筑内容

(1)数据中心机房

(2)管理办公用房

(3)交流展示及监控楼

(4)培训中心

(5)仓储物流

(6)配套用房

(7)地下建筑

建设规模

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项目总建设规模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一期建设规模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千平方米。

二期建设规模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详见下表:

一期建筑面积分配表

从表中可看出,项目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可满足目前急需的功能用房的使用需求。

4.3模拟建筑方案

建筑设计

4.3.1.1总平面设计

从用地的整体规划考虑,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场地限制及空间感受,建筑尽量选择用地的适宜位置进行布置。消防车道呈环形布置,满足消防要求。

4.3.1.2平面设计

(1)数据中心机房:主要功能为机房,建筑面积为万平方米;

(2)管理办公用房:主要功能为研发办公用房,建筑面积为7万平方米;

(3)交流展示及监控楼:主要功能为提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客户及合作商沟通交流空间,展示中国移动数据业务、机房保障能力及绿色节能理念。监控中心

需满足安防、消防、网管和动环监控的要求,主要包括监控展示区、机房区、

办公区等。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

(4)培训中心用房:主要功能为满足各种集中类培训与会议,信息化应用示范及网络模拟演练等需求,根据近三年来我公司的集中培训情况,结合人力资源部

对未来教学中心的人员规划,预计2030年园区教学中心将最高每日同时接待学

员1000人,提供420个床位,行政办公人员预计达到140人。建筑面积为3万

平方米。

(5)仓储物流:主要功能为仓储物流,建筑面积为万平方米;

(6)配套用房:主要功能有值班宿舍、物业办公用房、活动中心、餐厅等。其中:1)餐厅6千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员工的日常餐饮、接待访客用餐等需求,并

适当设置商务洽谈、员工文化交流等空间;

2)值班宿舍面积万平方米,独立设置便于管理。按每床位20平方米(建筑面

积)测算,可以提供约300人住宿。

3)活动中心用房9千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多功能影音区、文化休闲区、室内

游泳馆、羽毛球馆、篮球馆、可容纳乒乓球桌和台球桌等功能的趣味健身区、

器械健身房及配套用房等。

4)物业管理用房2千平方米,能够满足物业管理人员办公日常办公需求。

5)设备用房6千平方米,包括配电室、水泵房、空调机房、锅炉房、电梯机房

等。

(7)地下建筑:主要为地下车库和人防工程,建筑面积为万平方米。

4.3.1.3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整体造型不做过多的体形变化,内在的结构立面上反映出标准而富于韵律的单元划分,简洁有力,具有现代感。立面造型将根据国际招标的方案进行调整,力求

与园区的整体风格相协调。

4.3.1.4剖面设计

(1)数据中心机房:双层建筑,一层6米,二层5米;

(2)管理办公用房:一二层层高采用米,三层以上层高4米,建筑层数为10层;

(3)交流展示及监控楼:一二层层高采用米,三层层高4米,建筑层数为3层;

(4)培训中心:建筑层数4层,一层6米,二层以上米

(5)仓储物流:单层建筑,一层6米;

(6)配套用房:综合配套楼一二层高采用米,二层以上层高4米,建筑层数为6~10层,游泳馆、羽毛球馆篮球馆等房间为两层通高;

(7)地下建筑:主要为地下车库和人防工程,单层,层高5米。

4.3.1.5建筑设计概要及做法表

4.3.1.6技术经济指标

4.3.1.7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八度

4.3.1.8人防工程

本项目地下总面积万平方米,考虑地下车库和人防合建。

4.3.1.9机动停车

充分发挥地段优势,尊重与保护环境资源,节约投资,采用员工自驾车与搭乘公车相结合的交通模式。

用地内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原则。地上只考虑设置少量的临时机动停车,地下除少量设备用房外,全部为地下停车库。地下总面积千平方米,可以提供约920个地下停车位,其中一期面积4千平方米,可提供100个地下车位;二期面积万平方米,可提供约820个停车位。

结构设计

4.3.2.1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J186-2002

《电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YD5054-2005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5003-2005

4.3.2.2设计要求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

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4.3.2.3设计荷载

基本风压:m2

基本雪压:m2

通信机房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规定选取。为增强机房通用性,通信机房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按m2设计,电力电池室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按m2设计。辅助用房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按设备实际荷载取定。

办公用房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选取。

4.3.2.4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抗震设计分组为第一组。本工程各生产机房及生产配套用房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电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规定,均属乙类建筑,按8度计算地震作用,按9度采取抗震措施。

4.3.2.5结构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及荷载、抗震设防要求等综合分析,本工程多层建筑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各组团地下建筑连为一体,不设结构缝,地上各单体设抗震缝断开。

4.3.2.6地基基础

本工程拟采用桩基础或CFG桩地基处理,具体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及建筑具体结构形式确定。

暖通空调及给排水设计

4.3.3.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5003-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261-2005(呼和浩特市地方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自动喷水灭火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4.3.3.2采暖空调设计

机房空调冷源采用冷水机组加冷却塔的方式。根据工艺要求,对发热量大,温、湿度要求较高的通信用房采用冷冻水型机房专用空调。变配电室、电梯机房等散热量大的房间采用柜式空调以满足温度要求。办公等区域可考虑采用地源热泵、冰蓄冷等节能方式提供空调冷、热源。

1)自然冷却技术:风冷冷水机组配套自然冷却功能,利用过度季节或冬季较低的

室外气温,减少冷水机组开启时间,免费冷却,节省大量能源消耗,提高系

统整体能效。

2)变频控制技术:冷水机组、水泵均采用变频控制,实现部分负荷时段的节能运

行。

3)提高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传统的冷冻水空调系统供/回水温度为7/12℃,根据数

据中心的特点,可将冷冻水空调系统供/回水温度提高到10/15℃,降低冷水

机组功耗,同时增加自然冷却运行时间,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

4)封闭冷通道技术:将冷、热气流完全隔离(另外要求机柜配盲板,减少冷热气

流混合),提高冷量的利用效率,并配套风量可调地板风口或变风量地板风

机,可保证不同功耗设备的散热需求。

5)提高回风温度:封闭冷通道后,空调回风温度可提高至28℃左右(传统机房回

风温度24℃),减少空调系统运行能耗。

6)新风节能技术:在环境满足要求的时段考虑引入新风系统,达到最大限度的利

用自然冷源。

4.3.3.3通风设计

油机房、变配电室、泵房、制冷机房、锅炉房等设置独立机械送、排风系统;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4.3.3.4给水设计

水源均采用城市自来水,生活、消防用水均有自来水供应。本期生活供水系统首先充分利用城市自来水的供水压力,在用水压力不足部分设置变频加压供水设备,生活供水系统竖向分区。

4.3.3.5中水设计

一期工程的绿化、道路浇洒、汽车冲洗、通信机房的卫生间冲厕用水采用城市规划拟建的中水处理厂(北沙河中水处理厂)提供的回用中水作水源,不自建中水处理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