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医学导论复习提纲

康复医学导论复习提纲

康复医学导论复习提纲
康复医学导论复习提纲

康复医学导论复习提纲

康复

定义: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措施,对残疾人进行训练和再训练,消除或减轻伤、病、残者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与社会生活。

对象:指功能有缺失和障碍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的残疾人和伤病员。

领域/分类:医学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

核心:功能

目的:恢复残疾人的功能和权利。

康复医学

定义:是主要利用医学的措施,治疗因外伤或疾病而遗留功能障碍,并导致生活、工作能力暂时或永久性地减弱或丧失的残疾人,使其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为他们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医学学科。

对象: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急性病的恢复期

属性:功能取向性、跨科性、临床学科、社会性、人道主义思想性

特点:具有医学的一般特点:科学性社会性艺术性

自身特点: 1.功能为核心

2.以非药物治疗为主

3.回归家庭和社会为目标

4.团队合作

因功能障碍程度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异及不同时期,康复目标而有所不同。

目的: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能力、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意义:具体、明确的目标可直接指导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中最重要的一步。

内容:康复基础学、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学、康复临床学、社区康复

康复基础学:解剖学包括运动学(kinesiology)、生理学包括神经生理学、生物力学(biomechanics)

、环境改造学(ergonomics)

康复评定学:对残疾程度进行测定和分级:运动感觉高级脑功能精神、心理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和工作能力……

医学的基本范畴:生命、死亡、健康、疾病、功能障碍

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患病或衰弱,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等的完好的状态。

康复治疗学

*定义:康复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康复治疗技术、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

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的一门康复医学应用学科。

*内容: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医学工程、中国传统康复

*基本原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全面康复、主观能动

*基本途径:

改善:通过训练和其他措施改善生理功能。

代偿:通过各种矫形器和辅助具,使减弱的功能得到放大或增强。

替代:通过某些器具,替代丧失的生理功能。

物理治疗:是研究和应用天然或人工的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并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和免疫等生理调节机制,达到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业疗法:是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和康复目标,采用有针对性的日常生活活动、娱乐活动、职业劳动和认知活动,对患者进行反复训练,以缓解症状、改善躯体和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最大限度的恢复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

区别:PT是最大发挥患者的运动功能,而OT是增强患者的生活适应力。

PT是治疗患者的躯体功能障碍,OT还治疗心理功能障碍。

PT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治疗,OT是应用日常活动、工作、游戏、辅助器具等治疗。

PT介入较早,趣味性弱;OT介入相对较晚,趣味性强。

心理健康包括:

正常的心理状态

一个人应具有健康的情绪、健康的意志和协调的行为。

良好的人际关系

完善的社会适应能力

患者心理类型:

逃避型:虚假的自尊心,不愿承认或接受现实,生活在自我虚幻的空间,不能很好的配合诊疗。

焦虑型:能够认识到现实,但过度的紧张,怕孤独或遭到抛弃,对身边的人不够信任,很难真

正配合治疗。

混乱型:摇摆不清,没有完善的思维,时而配合、时而拒绝诊疗。

理智型:能安抚自己的情绪,正确勇敢的接受现实,并主动配合诊疗。

中国传统康复:指运用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如针灸、拔罐、推拿按摩、中药薰蒸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疾病。

康复工程:是利用工程学的原理和手段,通过对所丧失的功能进行代偿和补偿,来弥补功能缺陷,使患者能最大限度的实现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

残疾(disability):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的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

残疾与非残疾的关系

原发性残疾:是指由于各类疾病、损伤或先天性异常所直接引起的功能障碍。

继发性残疾:是指原发性残疾后引起的合并症所导致的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中既要注意原发性残疾治疗,又要注意继发性残疾预防和治疗。)

残疾学:指研究残疾的各种原因、流行、表现特点、发展规律、后果及评定、康复与预防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产物。

残疾人: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国际残疾分类

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分类——ICIDH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

我国的残疾分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肢体残疾ICID(Hnternation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Disabilities and Handicaps)

基本框架由三部分组成

残损(Impairment)

残疾(Disabilities)

残障(Handicaps)

ICIDH的不足之处

概念模式的单一片面性:ICIDH概念模式呈单一的线性模型,并不能完全代表残疾的整体模式结构;且该模式方向的单一性也不能真正阐明残损、残疾和残障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忽略了主观障碍的重要性:主观障碍作为个人体验的障碍,反映了残疾人心中的烦恼、苦闷及绝望,对残疾人客观障碍(生物水平、个人水平、社会水平障碍)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而ICIDH则没有考虑此因素。

忽略了环境的重要性:在生物水平、个人水平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环境因素的不同,社会水平将截然不同,即回归社会的能力完全不同。而ICIDH中没有考虑环境的因素。

ICF(Internation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有三个层次结构

身体功能和结构(body functions and structure)

活动(activity)

参与(participation)

ICF概念模式图

ICF的基本特征

重视积极的一面:ICF中的许多类别和项目均使用中性词,这体现了其重视积极的方针。如用健康状况代替疾病,用活动代替残疾,用参与代替残障等。

环境因素的引入:社会环境特别是人们心目中的价值观或偏见等所造成的社会意识环境对残疾的发生会产生很大影响。ICF把环境因素作为背景性因素之一,另一个背景因素是个人因素,这些背景因素与健康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交互模式的应用:在ICIDH的模式中,各个项目间的关系是单向的、平面的模式,而在ICF的模

式中,各个项目的关系是双向的、有联系的、相互作用的,是立体模式。

重视个人体验:在ICF中重视个人体验的重要性,如果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悲观、失望,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无继续生存的愿望及信心,那么就会直接影响活动参与能力,直接影响健康状况。

应用领域的广泛:ICF作为综合分析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系统工具。他可以应用于保健、保险、社会保障、就业、人权、科学研究、制定计划和政策、教育和训练,已经经济和人类发展等各个领域。同时还可以建立更有效的数据收集方法,以收集促进或阻碍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数据。

团队

定义:团队是由若干人员组成,以团队任务为导向.为实现团队目标和使命而互相影响、互相信赖与协作,并规定高度一致的行为规范的人群有机体。

构成要素:目标(Purpose)、人(People)、定位(Place) 、权限(Power)、计划(Plan)

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及时沟通、相互协作

优点:处理全面,技术精良,效率高

缺点:分工过细,需要专业人员多,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

康复团队基本构成

康复医师(physiatrist)

物理治疗师(physical therapist,PT)

作业治疗师(occupational therapist,OT)

言语治疗师(speech therapist,ST)

心理治疗师(psycologist,PSY)

假肢、矫形器治疗师(prosthetist and orthotist,PO)

传统康复治疗师(China Traditional Medicine therapist,CTMT)

康复护士(rehabilitation nurse,RN)

家属(family member)

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SW)

职业顾问(vocational counselor,VC)

基本工作模式:治疗组会议查房会诊

团队精神:指为共同目标在统一计划和部署下在特定时期内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同舟共济,为实现团队整体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团队向心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团队管理与建设的核心。

康复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实践中道德问题的科学,是关于医学道德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也称医德学。

康复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康复医学实践中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科。

康复医学的道德原则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的社会主义医德在康复医疗实践中的体现和延伸。

康复医学伦理学的道德基本原则

热爱的原则

平等的原则

严谨的原则

完美的原则

协作的原则

医疗纠纷

定义:是指(发生在医患之间的)因患者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不满意而与医方发生的争执。

分类:医疗事故

医疗责任事故(或以医疗责任事故为主的医疗事故)

医疗技术事故(或以医疗技术事故为主的医疗事故)

医疗差错

严重医疗差错

一般医疗差错

非医疗过失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

医务人员责任心欠缺及意识观念落后

医疗水平欠佳

违反诊疗操作常规

意外情况

家属另有需求

康复治疗中医疗事故与纠纷的预防

总体原则:部分患者(车祸、暴力伤、医保、社保等须由第三家付医疗费用)的治疗实施、治疗报告书写禁止由学生或进修人员进行。

管好自己的患者,原则上禁止替额外的患者治疗,同时也不得在业余时间为患者治疗。即使应患者的强烈要求而做,也要在治疗报告中如实记录,注明“后果自负”字样,并要求患者签名。

出现急性并发症或合并症时主动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切勿自行处理,以免加重病情;当然,出现危及生命的病症时例外,此时应一边施救,一边请求帮助。

不必相信下级医疗单位的检查单及诊断治疗方案,尤其是有关是否合并骨折等问题的报告单。

治疗开始前:原则上未开立治疗单者不得给与治疗。

仔细核对并确认治疗对象与治疗项目一致。

如对治疗方式与剂量的合理性有疑问,直接与主管医师交流,禁忌直接与患者诉说或让患者与其主管医师交流。

未成年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患者,治疗时需有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

对女性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行涉及隐私的治疗时,须有第三者在场。

凡患者拒绝接受的治疗项目(如导尿等)须于治疗报告中记录并由患者签字,并注明“后果自负”字样。患者本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则由其家人或法定监护人代签。

治疗过程中:与患者交流时,有理有节,不卑不亢,严禁探听患者家庭隐私;即使患者自行诉说,也不得随处宣扬。

治疗开始后,嘱患者如有任何不适需及时说明;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反应,严禁中途离岗。

当患者对治疗剂量或强度有异议时,不得随意无节制的增加;如患者不满,则宁可不进行治疗,也不要冒险治疗。

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但勿向患者及家属过多解释病情,尤其是存在争议的问题;如其追问,告知其病名及严重即可。

治疗结束后:治疗后注意观察患者状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觉。如有不适,除记录于治疗报告外,还应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

治疗报告的书写

每次治疗结束后坚持书写治疗报告。

治疗报告内容必须包括治疗项目名称、治疗时间、治疗剂量或强度、治疗反应,并由治疗人员签字确认。

每个疗程结束时注意总结治疗效果及经验,如无效果,则应再次审核患者病症,并向主管医师

汇报。

出现医疗事故或纠纷后的处理

第一步:主动向患者解释因由,以求得患者的谅解,并商讨补救措施。

第二步:如患者不满意,不得纠缠或威吓患者,应保存好各项原始资料,以备查询。严禁损毁、涂改原始资料!(否则在司法审理中将承担全部责任。)

第三步:主动向上级科室管理人员通报责任事故,并商讨应对方案。并主动协助科室或医院主管部门的工作,以尽快处理或结束医疗事故或纠纷。

康复评定学

定义:是对患者功能状态和潜在能力的判断,也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通过检查和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解释,最后形成结论和障碍诊断的过程。

(是康复目标得以实现和康复治疗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

内容:躯体、精神、言语、社会、职业方面

目的:1明确功能障碍情况2确定康复目标3制定康复治疗计划4判定康复疗效5判断预后6预防障碍的发生和发展7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标准

方法: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

康复临床学

功能障碍:功能是指组织、器官、肢体等的特征性活动,如手的功能是利用工具劳动,下肢的功能是支撑身体和走路,胃的功能是消化食物,脑的功能是思维等。各种功能均有自己的特征。当本应具有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时,即称为功能障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