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海洋大学974应用地球物理学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974应用地球物理学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974应用地球物理学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974应用地球物理学基础

一、考试性质

应用地球物理学基础是中国海洋大学为招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包括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海洋地球物理学和资源环境领域(专业学位)地质资源勘探方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课程,由学校自主命题。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重力勘探部分 15%

磁法勘探部分 10%

电法勘探部分 20%

地震勘探部分 55%

考核学生掌握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等应用地球学核心课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三、考试目标及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重力勘探

一、考察目标

考查学生的关于重力勘探的知识水平的基本技能,包括地球重

力场、重力勘探的基本理论、重力仪器、重力勘探的观测技术、数据改算和处理、重力异常计算、重力异常反演、重力异常分离、重力异常解释和应用等。

二、考试内容

1. 地球重力场

1

2020地球物理学基础作业05及参考答案

1. When a bell is struck with a hammer, it vibrates freely at a number of natural frequencies. The combination of natural oscillations that are excited gives each bell its particular sonority. In an analogous way, the sudden release of energy in a very large earthquake can set the entire Earth into vibration, with natural frequencies of oscillation that are determined by the elastic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the Earth’s interior. The free oscillations involve three-dimensional defo rmation of the Earth’s spherical shape and can be quite complex. Before discussing the Earth’s free oscillations it is worth reviewing some concepts of vibrating systems that can be learned from the one-dimensional excitation of a vibrating string that is fixed at both ends. Any complicated vibration of the string can be represented by the superposition of a number of simpler vibrations, called the normal modes of vibration. These arise when travelling waves reflected from the boundaries at the ends of the string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to give a standing wave. Each normal mode corresponds to a standing wave with frequency and wavelength determined by the condition that the length of the string must always equal an integral number of half-wavelengths (Fig. 3.16).As well as the fixed ends, there are other points on the string that have zero displacement; these are called the nodes of the vibration. The first normal (or fundamental)mode of vibration has no nodes. The second normal mode (sometimes called the first overtone) has one node; its wavelength and period are half those of the fundamental mode. The third normal mode (second overtone) has three times the frequency of the first mode, and so on.Modes with one or more node are called higher-order modes. 当用一把锤子敲击一个钟时,钟会以一系列的固有频率自由的颤动。被激 发的固有震动的联合给每个一钟独特的音响。与此相似,在一个大地震中能量 的突然释放可以使整个地球颤动,这种颤动的固有频率决定于弹性性质和地球 内部的结构。自由振荡涉及地球球面形状的三维变形,可能相当复杂。在讨论 地球的自由振荡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振动系统的一些概念,这些概念可以从 两端固定的一维振动的激发中学习。 弦的任何复杂的弦振动都可以用一些简单振动的叠加来表示,称为简正振动。当从两端的边界反射出的行波相互干涉以产生驻波时,就会产生这种现象。 每一个简正模态对应于一个驻波,它的频率和波长取决于长度必须等于半波长的 整数的弦(图3.16)。在弦上还存在一些除固定端外的具有零位移的其他点,这 些被称为振动的节点。第一个简正(或基本)模态振动没有节点。第二个简正 模态(有时称为第一谐波)有一个节点,它的波长和周期是基态的一半。第三 个简正模态(第二谐波)的频率是第一模态的三倍,一个或多个节点的模态称 为高阶模态。 2. Explanation of nouns (20points) surface wave(面波):沿界面及界面一定深度范围内传播的一类地震波,振幅随 深度增加而衰减,能量集中在介质分界面并沿分界面传播,包括瑞利波,勒夫 波和斯通利波。dispersion(频散):面波速度随着周期(或频率)而变化而 变化,成为面波频 散。在记录中面波是很多列波的叠加,随着到时的先后,各相位的周期逐渐改变。 第1页共7页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白永利)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绪论 一.地球物理学的概念,研究特点和研究内容 它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是天文学,物理学与地质学之间的 边缘学科。 地球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形状,内部构造,物质组成及其 运动规律,探讨地球起源,形成以及演化过程,为维护生态环境,预测和减轻地球 自然灾害,勘探与开发能源和资源做出贡献。包扩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 学,地热学,大地测量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地球动力学等。 研究特点:1.交叉学科地球物理学由地质学和物理学发展而来,随着学科 本身的发展,它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同时促进了各分支学科的相互交叉,加 强了它与地球科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2.间接性都是通过观测和研究物理场的 信息内容实现地质勘查目标,研究的不是地质体本身,而是其物理性质。3 多解 性正演是唯一的,而反演存在多解。不同的地质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但产 生的物理场可能相同。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近的物理性质,由于观测误差,物理 场的观测不完整以及物理场特点研究不够,产生多解。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同的 物理性质,即使知道了地质体的物性分布,也无法确定其地质属性。 地球物理学的总趋势:多学科综合和科学的国际合作。 二.地球物理学各分支所依据的物理学原理和研究的物性参数。 地震学: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地震体波走时,面波频散,自由振荡的本征 谱特征 重力学: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地球的重力场和重力位 地磁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地磁场和地磁势。 古地磁学:铁磁学。岩石的剩余磁性。 地电学:电磁场理论。天然电场和大地电场 地热学:热学规律,热传导方程。地球热场,热源。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 一.地球的转动方式。 1.自转地球绕地轴的一种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转速并非完全均匀,有微小变化。 2.公转地球绕太阳以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旋转的运动。 3.平动地球随整个太阳系在宇宙太空中不停地向前运动。 4.进动地球由于旋转,赤道附近向外凸出,日月对此凸出部分的吸引力使地 轴绕黄轴转动,方向自东向西。这种在地球运动过程中,地轴方向发生的运动即 为地球的进动。 5.章动。地轴在空间的运动不仅仅是沿一平滑圆锥面上的转动,地轴还以很小 的振幅在锥面内,外摆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章动。 二.地球的形状及影响因素。 地球为一梨形不规则回转椭球体。 影响因素:1.地球的自引力---正球体;2.地球的自转----标准扁球体;3.地球内 部物质分布不均匀--不规则回转椭球体

840-地球物理学基础

840-《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试卷的内容结构 地震学 60% 地磁学 40% 三、试卷的题型结构 填空题 20% 分析题 80% 四、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1、地震学 正确理解地震烈度、震级、地震频度、震中距、震源、震中、波阵面、射线、入射角、出射角、视入射角、视出射角、费马原理、球对称介质、本多夫定律、SNELL定律、高速层、低速层、正演、反演、传播速度、质点振动的位移、质点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面波频散、相速度和群速度等概念。 在无源的情况下,建立无限均匀弹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及其解,掌握均匀平面波,非均匀平面波以及球面波之间的关系、矢量场分解及其运算,球面波的分解。掌握平面波在介质表面的折射和反射,非均匀平面波叠加形成面波的理论基础,以及自由表面瑞利面波和勒夫面波的频散特性。

以几何地震学为基础,分析近震射线及走时方程,建立首波的形成相关概念及波阵面方程。分析球对称介质中的射线特征与走时曲线的关系,确定地球内部速度分布的公式。 地震学以观测为基础,应了解地震仪的主要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摆的固有运动与地面运动之间的关系。另外,掌握地方震、近震、远震的射线传播路径、以及各类震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学会识别简单的震相,以及利用地震记录定性判地震类别。再次,在测震学中,震级标定和用一个台或三个以上台进行地震定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2、地磁学 地磁场的构成、地磁标势的通解、高斯系数的确定方法、高斯分析的本质内容;主磁场的起源、分布特点、西向漂移,磁极、地磁极;地壳磁异常特征、地磁异常的正演和反演、海底磁异常特征、居里温度;影响地磁场变化的因素、变化磁场的分类、地磁指数、Sq傅里叶系数确定球谐系数、典型磁暴的发展过程。

应用地球物理学习题答案.docx

一、名词解释 1地震勘探:是以不同岩石、矿石间的弹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地震波 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特性,以实现地质勘查目标的一种研究方法。 2震动图:用μ~t 坐标系统表示的质点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形称为地震波 的震动图。 3波剖面图:某一时刻 t 质点振动位移μ随距离 x 变化的图形称之为波剖面图。 4时间场:时空函数所确定的时间 t 的空间分布称为时间场。 5等时面:在时间场中,如果将时间值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在空间构成一个面,在面中任意点地震波到达的时间相等,称之为等时面。 6横波:弹性介质在发生切变时所产生的波称之为横波,即剪切形变在介质中传 播又称之为剪切波或 S 波。 7纵波:弹性介质发生体积形变(即拉伸或压缩形变)所产生的波称为纵波,又 称压缩波或 P 波。 8频谱分析:对任一非周期地震阻波进行傅氏变换求域的过程。 9波前面:惠更斯原理也称波前原理,假设在弹性介质中,已知某时刻 t1波前面上的各点,则可把这些点看做是新的震动源,从 t 1时刻开始产生子波向外传播, 经过t 时间后,这些子波波前所构成的包拢面就是t1+ t 时刻的新的波前面。 10视速度:沿观测方向,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和实际传播时间的比值,称之为视 速度。 V* 11观测系统 :在地震勘探现场采集中,为了压制干扰波和确保对有效波进行√× 追踪,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的排列和各排列的位置都应保持一定的相对关系,这种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以及排列和排列之间的位置关系,称之为观测系统。

12水平叠加:又称共反射点叠加或共中心点叠加,就是把不同激发点不同接收 点上接收到的来自同一反射点的地震记录进行叠加。 13时距曲线:一种表示接收点距离和地震波走时的关系曲线,通常以接收点到 激发点的距离为横坐标,地震波到达该接收点的走时为纵坐标。 14同向轴:在地震记录上相同相位的连线。 15波前扩散:已知在均匀介质中,点震源的波前为求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 球面逐渐扩展,但是总能量保持不变,而使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减少,震动的振幅将随之减小,这称之为球面扩散或波前扩散。 二、判断题 1.视速度小于等于真速度。× 2.平均速度大于等于均方根速度。× 3.仅在均匀介质时,射线与波前面正交。× 4.纵波和横波都是线性极化波。× 5.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长度同它的频带宽度成正比。× 6.倾斜界面情况下,折射波上倾方向接收时的视速度等于下倾方向的视速度。× 7.折射波时距曲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视速度等于界面速度。× 12.瑞雷面波是线性极化波。× 8.折射波的形成条件是地下存在波阻抗界面。× 9.对水平多层介质,叠加速度是均方根速度。√ 10.从各个方向的测线观测到的时距曲线极小点位置,一般可以确定反射界面的 大致倾向。√ 11.相遇观测系统属于折射波法的观测系统√

中科院地球物理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地球物理学》考试大纲 本“地球物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固体地球物理与地球动力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物理学”是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学、重力与固体潮、地磁学、地热学及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等部分。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掌握基本原理、方法及一般应用。 一、考试内容 (一)介质弹性与波动理论基础 1.弹性介质、应力与形变 2.弹性介质中的波动传播方程 3.弹性介质中的平面波与球面波 4.界面的影响 5.射线理论 (二)地震学基础 1.断层错动和地震波激发 2.地震仪与地震观测记录,地震的烈度、能量和震级 3.地震发震时间与震源位置的基本确定方法 4.地震体波的走时、振幅与理论地震图 5.球面层中地震体波的走时和地球内部基本构造 6.各种常见震相标示规则及其射线路径 7.地震面波的波动方程、频散方程和上地幔结构 8.地球的自由振荡 (三)地球势理论基础 1.地球重力位与地球形状 2.地球重力异常与地球内部构造 3.地球的固体潮 4.地球磁场的一般性质 5.岩石磁性与古地磁 6.地磁成因 7.地磁感应与地球内部的电导性 (四)热流与地球内部温度 1.热传导、热对流与热辐射 2.大地热流

3.热流方程的简单应用 4.地球内部温度 (五)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 1.大陆漂移与洋底扩张学说 2.板块构造与运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地幔对流的基本理论 二、考试要求 (一)介质弹性与波动理论基础 1、了解并掌握地震波的弹性介质理论基础:弹性力学对介质的四个基本假定,应力与形变的基本定义,应力方程的推导过程以及包括杨氏模量与泊松比在内的五个弹性常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熟练推导弹性介质中的波动传播方程,掌握纵波与横波的传播特征,了解其速度与密度及相关弹性常数的相互关系; 3、掌握弹性介质中的平面波与球面波的传播特征,特别是在简谐波情况下的振动与传播特征的异同; 4、了解界面的存在对入射纵(横)波、反射纵(横)波及折射纵(横)波的影响,并且掌握平面纵(横)波转播过程中折射系数与反射系数、转换系数的推导; 5、了解地震波射线理论中的费马原理,Snell定律,射线常数、本多夫定律、首波路径、首波临界角等基本概念。 (二)地震学基础 1、了解天然地震基本成因和断层错动激发地震波的基本概念;了解地震仪与地震观测记录的基本原理;了解地震烈度、能量和震级的基本定义;掌握地震发震时间与震源位置的测定原理与基本方法; 2、对于单个水平界面、单个倾斜界面及多层界面,掌握直达波、反射波与首波的走时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非匀速介质中迴折波参数方程形式的走时公式的推导,了解在不同速度分布函数的形式下,走时曲线的特征;了解平面层中体波的能量与振幅的关系并掌握在平面简谐波情况下的推导,了解直达波、迴折波、反射波与首波情况下,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发散过程,以及自由界面对入射平面波的能量分配过程的影响等;简单了解地震体波的振幅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利用广义射线理论求解理论地震图的基本原理; 3、掌握球面层中地震体波的射线参数方程与本多夫定律等的推导,不同的速率—深度分布曲线情况下对应的地震射线及其走时方程的推导,并了解正常及特殊情况下的走时曲线特征,掌握走时反演的古登堡方法与赫格罗兹—贝特曼—威歇特方法的一般原理与推导过程; 4、了解并掌握常用地震震相的标示规则及其传播过程中的射线路径、走时及振幅特征; 5、了解地震面波与地震体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异同点,掌握洛夫波与雷利波的传播特征及在一些简单模型下的波动方程和频散方程;了解地震面波的频散方程及其所反映的地球内部构造,了解并掌握群速度与相速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推导与计算方法;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853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简述题和论述题 二、考试大纲 1、地球的起源、运动与内部结构 考试内容:太阳系组成与演化、地球的转动与轨迹、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等方面内容。重点包括太阳系组成与演化、太阳系天体轨道特征、自转特征和质量与密度特征、地球的转动与轨迹、地球内部主要层圈结构(地壳、上地幔、过渡带、下地幔、内核及外地核)及其物理特征、地壳物质组成及洋壳和陆壳的区别以及上地幔、过渡带、下地幔、地核的物质组成及推测方法等问题。 2、地球的形状、密度及重力场 考试内容:地球重力、大地水准面与地球形状、正常重力场与重力异常、地壳均衡与重力均衡异常和潮汐作用与固体潮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包括地球重力场、地球的重力位、地球重力变化、重力等位面、大地水准面、地球的基本形状——标准椭球面、垂线偏差与高程异常、正常重力场、各种校正与重力异常、地壳均衡概念、均衡异常、潮汐作用、起潮力、重力固体潮等问题。 3、地球的磁场 考试内容:地球磁场及其构成、岩石磁性、地磁场起源假说、地球的变化磁场和古地磁学与地磁场变迁等方面内容。重点包括地磁要素、地磁要素发布特点、地磁偶极子场、基本磁场、磁异常、地球变化磁场三大类岩石磁性特征、自激发电机假说、地磁场成因的基本解释、地磁平静变化与扰动变化特征、岩石剩余磁性及其成因、古地磁学研究内容及方法、地磁极的漂移、地磁极的倒转等问题。 4、地球的电磁感应和电性结构 考试内容:地球电磁感应的物理基础、电磁感应与地球内部的电导率和地球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等方面内容。重点包括地球电磁感应的物理基础、地球内部电磁场的来源、球体问题与平面问题、基本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谐波场方程、趋肤深度、天然场源电磁感应、人工场源电磁感应、地球内部的电导率分特征。 5、地球内部热状态与地热场特征 考试内容:热场概念与岩石热物理特征、地球内部的热源与大地热流、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和地球的热历史等方面内容。重点包括地热场与热流密度概念、岩石热导率/比热/热扩散率/生热率、岩石热传递形式、地球原始温度、放射性生热、其它热源、大地热流值及其分布特征、地壳-地幔-地核温度分布规律、地球的热能源与耗损、地球的增温与约束等问题。 6、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场 考试内容:地震与介质的弹性性质、地震波及其特征、地震体波的传播、地震面波及其特征、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资料.docx

绪论 一.地球物理学的概念,研究特点和研究内容 它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是天文学,物理学与地质学Z间的边缘学科。 地球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形状,内部构造,物质组成及其运动规律,探讨地球起源,形成以及演化过程,为维护生态环境,预测和减轻地球自然灾害,勘探与开发能源和资源做出贡献。包扩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学,地热学,大地测量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地球动力学等。 研究特点:1?交叉学科地球物理学由地质学和物理学发展而来,随着学科本身的发展,它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同时促进了各分支学科的相互交叉,加强了它与地球科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2.间接性都是通过观测和研究物理场的信息内容实现地质勘查目标,研究的不是地质体本身,而是其物理性质。3多解性止演是唯一的,而反演存在多解。不同的地质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但产生的物理场可能相同。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近的物理性质,由于观测误差,物理场的观测不完整以及物理场特点研究不够,产生多解。不同的地质体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即使知道了地质体的物性分布,也无法确定其地质属性。地球物理学的总趋势:多学科综合和科学的国际合作。二?地球物理学各分支所依据的物理学原理和研究的物性参数。 地震学:波在弹性介质屮的传播。地震体波走时,而波频散,自由振荡的本征谱特征重力学: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地球的重力场和重力位 地磁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地磁场和地磁势。 占地磁学:铁磁学。岩石的剩余磁性。 地电学:电磁场理论。天然电场和大地电场 地热学:热学规律,热传导方程。地球热场,热源。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 一?地球的转动方式。 1?自转地球绕地轴的一种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转速并非完全均匀,冇微小变化。 2.公转地球绕太阳以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旋转的运动。 3?平动地球随整个太阳系在宇宙太空屮不停地向前运动。 4?进动地球曲于旋转,赤道附近向外凸出,口月对此凸出部分的吸引力使地轴绕黄轴转动,方向门东向曲。这种在地球运动过程中,地轴方向发生的运动即为地球的进动。 5. 章动。地轴在空间的运动不仅仅是沿一平滑圆锥面上的转动,地轴还以很小的振幅在锥面内,外摆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章动。 二.地球的形状及影响因索。 地球为一梨形不规则回转椭球体。 影响因素:1?地球的自引力…正球体;2?地球的自转■…标准扁球体;3.地球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匀-不规则冋转椭球体

勘探地球物理学基础--习题解答

《勘探地球物理学基础》习题解答 第一章 磁法勘探习题与解答(共8题) 1、什么是地磁要素?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解答:地磁场T 是矢量,研究中令x 轴指向地理北,y 轴指向地理东,z 轴铅直向下。地磁场 T 分解为:北向分量为X ,东向分量为Y ,铅直分量为Z 。 T 在xoy 面内的投影为水平分量H ,H 的方向即磁北方向,H 与x 的夹角(即磁北与地理北的夹角)为磁偏角D (东偏为正),T 与H 的夹角为磁倾角I (下倾为正)。X 、Y 、Z ,H 、D 、I ,T 统称为地磁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1。 图1-1 地磁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各要素间以及与总场的关系如下: 222222T H Z X Y Z =+=++, c o s X H D =, sin Y H D =? cos H T I =?, s i n Z T I =?, t a n /I Z H =, a r c t a n (/I Z H = tan /D Y X =, a r c t a n (/D Y X = 2、地磁场随时间变化有哪些主要特点? 解答:地磁场随时间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地球内部场源缓慢变化引起的长期变化;(2)地球外部场源引起的短期变化。 其中长期变化有以下两个特点: 磁矩减弱:地心偶极子磁矩正在衰减,导致地磁场强度衰减(速率约为10~

20nT/a)。 磁场漂移:非偶极子的场正在向西漂移。(且是全球性的,但快慢不同,平均约0.2o/a)。 短期变化有以下两个特点: 平静变化:按一定的周期连续出现,平缓而有规律,称为平静变化。地磁场的平静变化主要指地磁日变。 扰动变化:偶然发生、短暂而复杂、强弱不定、持续一定的时间后就消失,称为扰动变化。地磁场的扰动变化又分为磁暴和地磁脉动两类。 3、地磁场随空间、时间变化的特征,对磁法勘探有何意义? 解答:在实际磁法勘探中,一般工作周期较短,主要关心的是地磁场的短期变化,即地磁日变化、磁暴以及地磁脉动。 在高精度磁测中,地磁日变化是一种严重干扰,一般在地面磁测、航空磁测过程中设有专用仪器进行地磁日变观测,以便进行相应的校正,称为日变改正。但在海上磁测时,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必须提出相应的措施,消除其日变干扰场。 在强磁暴期间,应该暂停野外磁测工作,避免那些严重的地磁扰动覆盖在地质体异常之上。 地磁脉动可以在具有高电导率的地壳层中产生感应大地电磁场,可以作为磁测的激发场。通过测量其大地电流,可以确定地壳层的电导率及其厚度等,以解决某些地质、地球物理问题。 4、了解各类岩石的磁性特征对磁法勘探的有什么意义? 解答:磁法勘探是以地壳中不同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磁场及人工磁场的变化规律,用以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产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因此,在磁法勘探前必须了解各类岩(矿)石的磁性参数,以分析总结工作区是否具备磁法勘探的工作前提,为工作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另外,了解工作区各类岩(矿)石的磁性差异、差异大小、分布规律以及成因也是磁法勘探工作的布置和磁测成果资料的解释的重要依据。

中国海洋大学 2007-2008学年 第2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海洋大学2007-2008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共 4 页第 2 页三、指令正误判断,对正确指令写出源操作数、目的操作数的寻址方式,对错误指令指出原因(设VAR1, VAR2为字变量, L1为标号)(20分)(1)MOV SI,120 (2)MOV AX, [BX] (3)MOV BP, AL (4)MOV CS, BX (5)MOV [BX][SI], 3 (6)ADD AX, LENGTH VAR1 (7)SUB [DI], 99H (8)PUSH 200H (9)XCHG AX, ES (10)JMP L1+5 四、分析下列程序,回答问题。(共10分) 1.MOV AX,50 MOV CX,5 LOP:SUB AX,CX LOOP LOP MOV BUF,AX HLT 上述程序段执行后,[BUF]=? 2.MOV CL,3 MOV BX,0B7H ROL BX,1 ROR BX,CL 执行上述程序段后BX的内容是。 3.STRING DB ‘A VBNDGH!234%Y*’ COUNT DW ? ……… MOV BX,OFFSET STRING MOV CX,0 LOP:MOV AL,[BX] CMP AL,‘*’ JE DONE INC CX INC BX JMP LOP DONE:MOV COUNT,CX HLT 上述程序段的功能是。

共 4 页第 4 页 六、按下图叙述8086最小模式下的读周期时序。要求:以T1、T2、T3、T4状态为叙述顺序,且在此4个状态下某引脚上信号变化的话,必须在叙述中解释该引脚的变化。(15分)

魏东平地球物理学基础2005-2006期中试题

2005-2006年度《地球物理学基础》课程期中考试试题(课堂闭卷) 2005年11月15日上午10:00—11:40 (B 卷) 一、 中英文互译(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地震活动性 6、Body Wave Propagation 2、 走时曲线 7、Surface Wave Motions 3、 P 波初动解 8、Input Seismic Signal 4、 弹性回跳理论 9、Subduction Zone 5、 地震矩张量 10、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s 二、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康拉德界面 2、 地震影区 3、 应力与应变 4、 地震首波 5、 相速度与群速度 三、判断下述问题是否正确(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波场在自由表面满足的边界条件为速度为零、位移为零。 2、 岩石层(圈)包括地壳与固态上地幔部分。 3、 弹性回跳理论是地震学家基于对1906年的旧金山地震研究后提出的。 4、 平行层状(多层)半空间介质中的LOVE 面波没有频散。 5、 P 波初动解同时描述了震源的拉伸压缩与剪切错动作用。 6、 地球的椭率产生了地球自由振荡的简并频率分裂。 7、 上地幔低速层导致P 与S 波存在震中距约108o 到140o 的影区。 8、 哥白尼的主要贡献在于修改了地球中心说为太阳中心说。 9、 地球的环形振荡并不引起地球体积的变化。 10. SV 波入射到自由表面只有SV 反射波。 四、画出下列各种震相从一个震源(震源深度为600公里)发射出而被地表地震观测台站接 收到的传播路经示意图:pS 、SSP 、ScP 、PKJKP 、PP 。(5分) 五、以P 波入射为例,根据水平分界面上的Snell 定律,推导球对称地震波速度分布下球面分 界面的Snell 定律。(5分) 六、画图示意下列各种震动激发的弹性介质内质点运动:P 波,SV 波、平板内传播的LOVE 波、020S 型自由振荡及230T 型自由振荡(10分) 七、简述反射地震学中进行反射地震资料处理的若干步骤。(10分) 八、推导以μ/K 和v p /v s 表示泊松比υ的表达式,这里K 为体积弹性模量,μ为剪切弹性模 量,v p 与v s 分别是地震纵波与地震横波的速度。(15分) 九、假设一个均匀的弹性平板,其上下界面分别为0=z 和h z =,求解此时LOVE 波传播的 频散方程,并讨论其频散特性。(15分)

中国海洋大学期末考试20经济法概论试题 及参考答案

中国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命题专用纸(函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构成法的基本组织细胞是() A.法律规范 B.法的部门 C.法的体系 D.法条 2.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被称为是() A.经济法主体 B.经济法客体 C.经济权利 D.经济义务 3.不属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的是() A.对企业经营方针、年度计划、重大技术改造提出意见和建议 B.解聘企业中层行政领导干部 C.审议决定职工福利基金使用的方案 D.对企业各级行政领导干部进行评议、监督 4.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由() A.董事会确定 B.董事长确定 C.股东会确定 D.国务院确定 5.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 A.合同签订时的价格计算 B.交付时的价格计算 C.双方当事人协商 D.由买方决定 6.债权人应当自提存之日起5年内到提存机关领取提存物,逾期不领取的,提存物扣除提存费用后归()所有。 A.债务人 B.债权人 C.提存部门 D.国家 7.由三维造型构成的商标被称为() A.文字商标 B.组合商标 C.立体商标 D.图形商标 8.下列关于不当低价销售行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行为发生在商品销售环节 B.该行为牟取了暴利 C.该行为采用低于商品成本价格的方式进行销售 D.该行为的目的在于排挤竞争对手,维持或者争取自身的竞争优势 9.消费者协会是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而建立的() A.国家机关 B.行业组织 C.社会团体 D.司法机关 10.以下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 A.季节性降价中,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 B.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而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C.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D.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11.经营者应通过各种载体表明其经营资格和身份,这是经营者的() A.标志经营资格义务 B.出具凭证义务 C.提供真实信息义务 D.质量担保义务 12.纳税人不依法纳税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体现的是税收的() A.固定性 B.强制性 C.确定性 D.无偿性 13.各国金融体制一般都以()为主导。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货币D .保险公司 14.商业银行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的利益时,人民银行可以对该银行实行接管,但接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A.6个月 B.1年 C.2年 D.3年 15.在我国,保险人应当是() A.保险公司 B.公民个人 C.商业银行 D.证券公司 16.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年满()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17.根据能源的形成条件和利用特点,能源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煤炭 B.石油 C.太阳能 D.煤气 18.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审计促使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合理、合法的轨道上运行,这体现的是审计的() A.经济监督功能 B.经济评价功能 C.经济鉴证功能 D.经济审核功能 19.属于对外贸易经营者的权利的是() A.自主使用外汇 B.按规定要求结汇 C.信守合同 D.向有关机关依法申报 20.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人民法院管辖。 A.原告所在地 B.被告所在地 C.不动产所在地 D.原告或者被告所在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有() 第 1 页共3 页

地球物理学基础-2016-复习内容综述

《地球物理学基础》复习内容 2016年4月 一、绪论 1.地球物理勘探的概念;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它是以地下物质(岩石或矿体)的物理性质(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差异所引起的物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用不同物理方法和仪器,探测天然或人工地球物理场的变化。通过对上述变化的分析、研究,来推断和解释地质构造、矿产分布及人文因素在地下的各种分布情况(古墓、管线、污染范围等)。 2. 主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目前在煤田勘探中应用最多的是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磁法勘探等。 3. 物探方法能取得成果的前提 探测目标与周围的岩石或土壤等应有明显的物性差异;勘查对象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合理的深度;探测地质体异常应能从干扰因素中识别与提取(探测的信号有足够高的信噪比)。 4. 正问题、正演、反问题、反演、反演结果的多解性 (1)正问题与正演 已知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形状、产状、物性参数),已知探测方法以及采集参数,求观测结果(异常)。这个问题叫做正问题,求解正问题的过程叫正演。 (2)反问题与反演

已知探测方法、采集参数和观测结果(地球物理异常),需要推断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和物性参数(密度、磁性、电性、弹性、速度等)。这样的问题叫做反问题,求解反问题的过程叫做反演。(3)反演结果的多解性 由于地球物理场的等效性(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质状况可能会观测得到非常接近的数据),使得反演的结果具有多样性,这多由地质因素引起。 5.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目前主要解决什么地质问题 主要地质任务是解决构造问题,解释煤层中的大中小断层(一般要求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要准确,落差3-5米断层要解释)、褶曲、陷落柱等,常常也要求给出煤层厚度等值线、底板等高线图。 二、电法勘探部分: 1. 影响岩土介质电阻率的主要因素 (1)导电矿物含量及其连通情况; (2)介质的结构、构造、孔隙度; (3)岩矿石的含水饱和度及含水矿化度; (4)温度、压力等。 2. 均匀大地电阻率的测定方法 为了测定均匀大地的电阻率,通常的做法是在地表设置如图所示的四极电路,利用下面一组公式计算其电阻率。

最新魏东平地球物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004-2005年度《地球物理学基础》课程期末考试试题 (2004年12月30日上午10:00—12:00) (课堂开卷,但禁止参考印刷与复印材料,仅准使用手写材料) 1、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大地水准面 (2) 布格异常 (3) 固体潮汐 (4) 地磁场基本要素 (5) 剩余磁性 (6) 黄道平面与白道平面 (7) 高斯系数 (8) 地心纬度与地理纬度 (9) 地磁场倒转 (10) 地球发电机模型 2、 3、 有一跳远运动员,在赤道上以与水平面成30o 起跳,能跳9米,问此人在两极以同一角度和同一初速 跳,能跳多远? (5分) 4、 5、 求:一条线密度为λ半径为a 、无限延伸的均匀圆柱在离轴线a r >地方的引力。(5分) 6、 7、 地球物质在地球外面所产生的引力位V 必须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0sin 1)(sin sin 1)(122222222 =??+????+????=?λθθθθθV r V r r V r r r V 这里r 为与地心的距离,θ为地心余纬度,λ为向东计算的经度。其解答可以写成: ?? ????+---=∑∑∑∞==∞=212)(cos }sin cos {)()(cos )(1n n m m n m n m n n n n n n P m S m C r a P r a J r GM V θλλθ上式中G 为万有引力常数,M 为地球质量,a 为地球赤道半径,)(cos θn P 为勒让德多项式,)(cos θm n P 为缔合勒让德函数,n J 为n 级带谐系数,m n C 和m n S 称为n 级m 阶的田谐系数。 (1)如果考虑对于旋转轴对称的问题,推导其中与地球形状直接有关的重要参数2J : 22Ma A C J -= 上式A 、C 分别为相对于x 、z 轴的转动惯量。(10分) (2)进一步推导如下的克莱罗(Clairaut )扁球体方程:)sin 1(2φα-=a r ,其中地球扁率 GM R J 22322ωα+=,R 为平均地球半径,ω为地球旋转角速度,φ为地心纬度。(10分) 8、 9、 假定岩石层的密度为ρ保持不变,其均衡补偿深度为T 。试对一个深度为d ,密度为w ρ的海洋水柱 体,求普拉特(Pratt )均衡假说中的密度变化及爱里 (Airy )均衡假说中的山根深度。(10分) 10、简要介绍古地磁学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方法。(10分)

地球物理学基础2017期末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翻译、单位 1.大地水准面(3)(geoid):与平均海平面(静止海水面)重合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 则的封闭曲面,它是重力等位面,反映了地球内部实际的质量分部。 2.参考椭球(2)(reference ellipsoid):把形状和大小与大地体相近,且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确 定的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是地球具有区域性质的数学模型,仅具有数学性质而不具物理特性。 3.地球椭率(1)(earth ellipticity):地球椭圆体的扁度称为地球扁率。以赤道半径(长半轴a) 和极半径(短半轴b)的差与赤道半径的比值。 4.自由空气异常(free air gravity anomaly):自由空气异常是指经地形校正、自由空气校正(高 度)、潮汐校正后的重力观测值与相应参考椭球体面上的正常重力值之差。它反映实际地球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与大地椭球体的偏差。大范围的负自由空气异常表明地壳深部存在着质量亏损,反之,则存在质量盈余。 5.布格重力异常(2)(Bouguer gravity anomaly):对观测值经过地形校正、布格校正(高度 (自由空气)校正与中间层(布格板)校正)、潮汐校正和正常场(纬度)校正后获得的重力值。反映地壳内各种偏离正常地壳密度的地质体,既包含各种局部剩余质量的影响,也包含地壳下界面起伏而在横向上对上地幔质量亏损(山区)或盈余(海洋区)的影响。 从大范围来看,布格重力异常在大陆山区应为大面积的负值区,且山越高负值的绝对值越大;而海洋区则反之。 6.地形校正(2)(topographic/terrain correction):重力测量中,每个测点上为消除地形起伏 产生的重力影响所进行的校正。经过地形校正后的重力值就相当于观测点周围完全是平坦地形的重力值。 7.质量亏损(1)(mass deficiency):相对于临近物质密度较小而引起的负布格重力异常的现 象。 8.绝对重力测量(1)(absolute gravity measurement):绝对重力测量是用绝对重礼仪直接测 定地面上某点的绝对重力加速度的技术和方法。 9.重力加速度梯度(1)(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gradient):重力加速度沿铅垂或水平方向 的导数,表示重力场强度g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率。单位:厄缶 10.正常重力(位)(1)(normal gravity):地球从总体上说处于流体平衡状态,大地水准面 接近于旋转椭球体面。所以假定:一个旋转椭球作为真实地球的理想模型,称为地球椭球。 它产生规则的重力场称为正常重力场。正常重力——椭球表面上正常地球重力场的数学表达式。其计算公式称为正常重力公式。 11.重力均衡(1)(Isostasy):它阐明地壳的各个地块趋向于静力平衡的原理,即在大地水准 面以下某一深度处常有相等的压力,大地水准面之上山脉(或海洋)的质量过剩(或不足)由大地水准面之下的质量不足(或过剩)来补偿。运用地壳均衡学说可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如上地幔的起伏;还可用于大地测量学中研究大地水准面形状,推估重力异常和计算垂线偏差等。 12.地壳均衡(1)(Isostasy):从地下某一深度起,相同截面所承载的质量趋于相等。这个概 念称为地壳均衡,地面上大面积的地形起伏,必然在地下有所补偿。 13.A iry模式(Airy-Heiskanen model):将地形所增减的质量补偿于山根与反山根,因而均衡面 不是同一个深度而有一定起伏的曲面。 14.Pratt模式(Pratt-Hayford model):将地形所增减的质量均匀地补偿于海面与补偿深度之间, 所以地形高低不同的柱体,其密度是各不相同。 15.引潮力(1)(Tide-generating Force(Tidal Force)):月球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的物体的引力, 以及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种力组成的合力称为月球在地

中国海洋大学 英语期末考试

英语翻译: Unit1A 海洋作为我们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部分,缓冲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为我们提供食品和很多现代药物。但是海洋与人类之间的这种联系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近来,由海洋保护生物学家D带领的团队,从多学科角度,探索人类大脑与海洋之间的联系,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神经保护。这一研究引起了海洋科学方面的一场革命。 著名海洋学家W博士,把深层水流动现象称为“海洋循环带”。这种说法太过简单的描述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杜克大学的S博士综合考虑各种证据后,推翻了我们对于海洋颠覆的观点。无论这场革命结果如何,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海洋紧密的将地球联系在一起。我们要摒弃传统的看法,从一种新的视角来保护海洋。 The ocean,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ur world, buffers our weather, and provides us with food and many of modern medicines. However, we just ignored (didn’t give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connecti vity between the ocean and human sphere. Only until recently, have the team led by marine conservation biologist Dr. Wallace J. Nichols started to explor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 minds and the ocean from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They put forward a new research field—neuroconservation, which led to a revolution in marine science. Dr. Wally Broecker, a famous oceanographer, called the phenomenon of deep water circulation “Ocean Conveyor Belt”. This statement is an oversimplification of a complex process. Dr. Susan Lozier from Duke University overwhelmed the idea about ocean overturning after considering/weighing different pieces of evidence. Whatever the outcome would b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ocean holds our planet tightly. We have to abandon the old notion and try to protect the ocean from a new perspective. 2A The ocean is the cradle of lif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marine ecology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survival of the conservation of bi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Ocean researchers find that marine microbes play a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