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总结报告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总结报告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总结报告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总结报告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总结报告

新中国建国60周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质量问题日渐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事业,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基本控制,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环保治理投资每年为25-3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0.5%;2007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3388亿元,约为1981年的135倍,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2%。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步增长。2008年,全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1亿元,是1981年的334倍。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8106万立方米,是2000年的3.8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2%,比2000年提高35.9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3%,提高9.6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2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万吨,分别比2005年下降6.61%和8.95%,实现了两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双下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经过不懈努力,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得到加强,污染治理投入稳步增加,全国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了控制,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

一、环境保护事业积极稳步发展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在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孕育,70年代,我国的环保事业在艰难中起步,开始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1972年6月,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环境保护开始摆上国家议事日程。

1973年8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32字方针和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成为我国环保事业的第一个里程碑。《规定》提出了防治污染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后来成为我国第一项环境管理制度,至此,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起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得到加强,环境保护事业稳步发展。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宪法中对环境保护作出明确的规定,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年12月,党中央批转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明确指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是进行经济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使环境保护工作步入法制轨道,加快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进入80年代后,步入正轨的环境保护事业稳步发展。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正式把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一

项基本国策,制定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方针,明确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的环境保护三大政策。1984年5月,国务院发出《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对有关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环境保护的资金渠道都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环境保护开始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989年4月,国务院召开第三次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积极推行深化环境管理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排放污染物许

可证制、污染集中控制和限期治理5项新制度和措施,对新上项目坚决实行“三同时”,不增加新污染源,对老污染源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加以解决。

“八五”期间,特别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第一次明确提出转变传统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随后中国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确定了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重点,加大了执法力度,积极稳步推行各项环保管理制度和措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九五”期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

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得以实施。期间,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大力推进“一控双达标”(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工业污染源达标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标)工作,全面展开“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水污染防治,“两控区”(酸雨污染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大气污染防治、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 (简称“33211”工程)的污染防治,环境污染防治取得初步、阶段性进展。国家确定的“九五”环保目标已基本实现,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十五”期间,党中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自然资源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等。2002年,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立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出台,标志着我国污染治理模式由末端治理开始向全过程控制转变。

“十一五”时期,国家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强化资源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建立了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和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环境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一)环境保护法规不断完善

我国的环保立法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对象制定、颁布和修订了多项环境保护专门法以及与环境保护相关资源法,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法律和标准体系,为环保领域实现有法可依奠定了基础。1973年,国务院批转《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是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起点。改革开放以来,环境立法逐渐建立了由综合法、污染防治法、资源和生态保护法、防灾减灾法等法律组成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法律体系。

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将环境保护列入国家根本大法,这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和以后的环境立法提供了宪法依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在保护环境与资源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颁布,带动了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的全面展开。把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逐步走上法制轨道,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法制体系开始建立。之后,国家陆续颁布了许多重要的环境保护法规,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制定和颁布了一批环境保护条

例。把环境保护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环境法律体系,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二十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环境立法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90年代,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成立,加快了资源环境立法的进度。在资源和生态保护方面,我国相继出台了《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管理法》、《水法》、《煤炭法》、《水土保持法》等; 在防灾减灾方面,制定了《防震减灾法》、《防洪法》和《气象法》等;在污染防治方面,我国先后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2002年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立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出台,标志着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由末端治理开始向全过程控制转变。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了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的制度,包括循环经济的规划,抑制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循环经济的评价和考核,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对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的重点监管制度和强化的经济措施等。环境立法工作的不断完善,使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领域基本都实现了有法可依。到目前为止,制定了8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制定颁布了环境保护行政法规50余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00件,军队环保法规和规章10余件,国家环境标准800多项,批准和签署多边国际环境条约51项,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共1600余项,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法律和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限制破坏

资源环境的活动,加快治理污染的进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环保管理与环保执法逐步加强

我国在建立健全环境法律体系的同时,也重视环境管理体制建设。已经逐步建立起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监督,各级政府负责实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督管理的体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有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负责组织起草和审议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草案并提出报告,监督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法律的执行,提出同环境与资源保护问题有关的议案,开展与各国议会之间在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的交往;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成员组成,是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作的议事和协调机构,省、市、县人民政府也相应设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是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省、市、县人民政府也相应设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2008年3月,国家批准组建环境保护部,为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了其主要职责和内设机构,强化了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监督执法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为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

我国把环境执法放在与环境立法同等重要的位置,从90年代起,国家开始进行全国环境执法检查,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近年来,国家积极开展环境执法大检查,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的环境执法工作

正在逐步形成以集中式执法检查活动为推动,以日常监督执法为基础,以环境监察执法稽查为保证,以公众和舆论监督为支持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体系。国家对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等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动重点地区的污染治理。实施关停“十五小”企业,检查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流域限批,提高执法效果。国家颁布了《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建立起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公民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同时还开展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

海洋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依法处理多起违法行为。国家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大督查力度,强化在建核电厂和拟建核电厂项目的监管与评审,加强放射源管理,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随着环境执法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已建立起国家、省、地、县四级环境执法体系,拥有环境监察机构2954个,环境监察人员5.7万人,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三)公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国家通过举办“六.五”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环保纪念活动,宣传节能减排,倡导绿色消费,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举办环保宣传周,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环保知识下乡等活动,把环保宣传工作逐步深入到基层;通过评选“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激发社会公众的力量,为实现可

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通过设立“地球奖”、“杜邦杯环境好新闻”、“绿色学校”、“中华环境奖”等多项社会奖项,表彰和宣传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公众关心和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

此外,政府注意利用报纸、网站、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有影响的专题报道进一步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向社会通报环保工作的情况和动向,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弘扬环境文化,增大政府管理透明度,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使群众享有环境知情权。通过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宣传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唤醒并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对于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绿色消费、限用塑料袋等保护环境的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响应,积极参与,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近年来,国家印发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

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部门规章――《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发布了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第一个部门规章――《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保障了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环保决策更加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

随着我国环保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关注面在不断扩大,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在向纵深推进,不仅理论上在突破,实践上也在不断探索,环境信息公开、环保公众参与、规划环评、环保听证、区域限批、环境文化建设、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干部环保政绩考核、排污权交易等,环境保护正在主动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联系,逐步进入综合决策。

三、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加大

污染防治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污染防治工作由70年代以实行“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为重点起步;80年代提出积极推行深化环境管理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污染集中控制和限期治理等制度和措施;90年代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由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由分散治理向分散与集中控制相结合转变的三个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的重点城市、流域、区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及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近年来,国家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更加重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工业三废治理取得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城市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一)“三废”治理取得成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主导地位的工业越来越发达,工业“三废”排放带来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从国情出

发,经过多年的努力,对多数污染严重的老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采取利用资源和能源综合处理、加强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清理整顿、取缔关闭违法企业等措施,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2008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2.4%,比2001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88.8%,提高了27.5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89.6%,提高了22.3个百分点;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89.3%,提高了39.1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4.3%,提高了12.2个百分点;“三废”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到 1621.4亿元,提高3.7倍。

附表1 “三废”治理效率情况

单位:%,亿元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指标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85.2 88.3 89.2 90.7 91.2 90.7 91.7 92.4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

61.3 70.2 69.1 75.6 79.4 81.9 86.3 88.8 率

67.3 75.0 78.5 80.2 82.9 87.0 88.2 89.6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

50.2 61.7 54.5 71.1 75.1 82.9 88.1 89.3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52.1 51.9 54.8 55.7 56.1 60.2 62.1 64.3 率

15.7 17.1 17.5 22.1 23.2 27.4 23.4 26.4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

1026.1351.1621.“三废”综合利用产品

344.6 385.6 441.0 573.3 755.5

8 3 4 产值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

“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排

放总量减少10%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为实现减排目标,国家积极推进工程减排,新增燃煤脱硫机组总装机容量;狠抓结构减排,全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关闭小火电机组、淘汰小炼铁、小炼钢、小炼焦、小造纸等;加快管理减排,加强污染减排指标、统计和监测体系建设,2007年出台了《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支持“三大体系”能力建设。2008年建立和完善了减排计划审核备案、工程核查调度、数据会审考核及发布等一系列制度,不断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减排工作进展不力的城市和地区实施区域限批,推动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顺利进展。

初步核算,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320.7万吨,比2007年下降4.4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321.2万吨,比2007年下降5.95%。与2005年相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6.61%和8.95%,不仅继续保持了双下降的良好态势,而且实现了目标要求的任务完成进度,为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城市环境持续改善

近年来,国家大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促使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到2008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8106万立方米,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96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2%,比90年代初提高了55.3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34.9亿平方米,是80年代初的299倍,是90年代初的12.6倍;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3%,比90年代中期提高14.2个百分点。全国监测的519个城市中,有39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

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76.9%;有113个城市为三级,占21.8%;有7个城市为劣三级,占1.3%。全国监测的392个城市中,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7.9%,较好的占63.8%,轻度污染的占27.0%,中度污染的占1.3%。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不断加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国务院批准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批准并印发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面落实“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不同区域生态破坏原因和特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国家积极推进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森林、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国家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批准并印发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面落实“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不同区域生态破坏原因和特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不断加强。

(一)林业生态建设稳步发展

第六次(1999―2003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显示,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491万公顷,比第五次(1994―1998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增长10.0%;森林覆盖率为18.21%,增长1.6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为124.6亿立方米,增长 10.6%。十六大以来,国家以六大林业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同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力度。2008年全国共完成造林面积535.4万公顷;其中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造

林面积343.8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64.2%。造林面积增长的同时,林种结构进一步调整,造林质量呈上升趋势。

(二)自然生态保护建设得到加强

我国政府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拯救濒危的生物物种,维护生态平衡。截至 2008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538个,比2001年增加98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4894万公顷,增长14.7%;自然保护区占辖区面积比重为15.1%,提高2.2个百分点。

自然湿地进一步得到保护。我国首次(1995-2003)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湿地总面积为 3848.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0%,其中,自然湿地3620.1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94.1%。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47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30处、国家湿地公园18处。约有47%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一批生态地位重要的退化湿地生态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三)荒漠化沙化控制、水土保持等方面取得进展

第三次(2004年)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20世纪90

年代末我国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全国沙化土地由20世纪末每年扩展3436平方千米转为每年减少1283平方千米。截止到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3.62万平方千米,比1999年减少37924平方千米;重、极重度荒漠化面积在荒漠化面积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47.3%下降到2004年的38.7%;全国沙化土地面积173.97万平方千米,比1999年减少6416平方千米;流动、半固定沙化面积在沙化土地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36.1%下降到 2004年的33.9%。

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新进展。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累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0159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了2063万公顷。

五、环境保护投入稳步增加

70年代后期,国家开始重视改善环境质量和保证经济发展,并致力于增加环境保护投资。特别是“九五”和“十五”时期,国家环境污染防治的直接投入逐年增加,投资机制和渠道逐步建立,为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近几年来,国家通过政府、企业、民间、社会以及引进外资等多种渠道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国债资金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投资重点,带动了社会资金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政策逐步完善,污染治理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为我国的环保投入开辟了多方渠道。

(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逐年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稳步提高

80年代初期,全国环保治理投资每年为25-3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0.51%;到80年代末期,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占同

期国民生产总值的0.60%左右;“九五”期末,投资总额达到1010.3亿元,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02%,首次突破1%;“十五”期末,投资总额达到2388.0亿元,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30%。2008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4490.3亿元,比 2000年增长3.4倍,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49%;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量逐步增加,占GDP比重均呈上升趋势。

(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断增加

2008年,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1.2亿元,是1981年的334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分用途看,燃气163.5亿元,是1981年的91倍;集中供热投资269.7亿元,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69倍;排水投资496.0亿元,是20 世纪80年代初的248倍;园林绿化投资649.9亿元,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722倍;市容环境卫生投资222.1亿元,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 317倍。

(三)林业系统营林投资稳步增长

全国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1990年的10.1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836.6

亿元,年均增长 27.8%;其中2008年国家投资营林固定资产达501.4亿元,是

1990年的109倍。从投资方向看,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向营造林事业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六、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逐步深化

我国重视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环境事务。1972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自此我国逐步开始参与国际环境保护事务。我国是历届联合国环境署的

理事国,与联合国环境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环保事业的稳步发展,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异常活跃。积极参加多边环境谈判,维护国家利益和发展权益,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务实合作的精神参与全球环境保护事务。我国于1979年加入联合国环境署的“全球环境监测网”、“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登记中心”和“国际环境情报资料源查询系统”。在环境署的组织下,中国将防治沙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的经验和技术传授到许多国家。我国多次派出高级代表团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历次会议、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及其系列筹备活动,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荒漠化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臭氧层保护、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境教育和培训、长江中上游洪水防治、区域海行动计划和防止陆源污染保护海洋全球行动计划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我国还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建立了有效的合作模式,并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框架下的各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活动,出席历次亚太经合组织环境部长会议。

我国积极参加了有关环境保护的缔约方会议和有关国际会议,缔约或签署了多项国际环境公约,并参与有关工作,维护了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参与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生物多

样性公约》、《防治荒漠化国际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湿地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等50多项涉及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履行这些条约规定的义务。我国在履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的过程中,积极开发氟里昂替代物质,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领域的双边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42个国家签署双边环境保护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与11个国家签署核安全合作双边协定或谅解备忘录,在环境政策法规、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可持续生产与消费、能力建设、示范工程、环境技术和环保产业等方面广泛进行交流与合作,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我国积极推进蒙特利尔多边基金,提前完成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一阶段目标,充分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在双边合作、全球环境基金等领域取得突破。我国与多个国家签订了环境合作协定,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七、环境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环境管理、科研、监测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到 2007年底,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7.7万人,是90年代初的2.7倍,其中环境监测人员4.9万人,比90年代初增长63.2%,各级环境监测站 2399个,增加了360个。环境监测进一步适应环境保护管理的需要,形成了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大气监测网,以对大江、大河等重点流域为中心的水质监测

网,对长江三峡库区、近岸海域等的生态环境监测网,获取的大量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监督及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逐步制定了大气、水、海洋、生态、土壤、噪声与震动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和规定,建立了大气、水、固体废物与

化学品环境污染、生态监测、土壤环境等方面的分析方法,为环境监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国重点城市积极开展了空气质量日报,发达地区所辖中心城市也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陆续开展了空气质量预报,为广大公众及时的了解环境质量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

八、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从1972年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我国开始有了“环境保护”的概念,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环保事业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在经济高速增长,人口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基本避免了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的趋势,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更高要求。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

度的破坏,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要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的目标,尚需付出极大的努力。我们要通过严格的环境管理、经济的环境保护手段、高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广泛的社会参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大程度地减轻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消费迅速升级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努力保障国家环境安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报告 按照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工作专题会精神,现将我局牵头项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严把环评大闸,注重在源头上预防污染。扎实推进规划环评,积极开展项目环评,发挥好环境影响评价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的“调节器”、“控制阀”作用,主动服务、全程跟踪重大项目建设,对促增长、惠民生的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20**年至今共完成194个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涉及投资872479.89万元;对违反产业政策以及不具有环境可行性的项目做到不引进、不发展,近2年先后依法否定不符合产业政策及“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项目20多个。 二是坚持联防联控,强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认真落实国家“大气十条”,20**年淘汰了海大集团20蒸吨燃煤小锅炉1台;在城区强制推行清洁能源,对商户主动使用天然气的,给予开户费50%优惠,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7.72%;开展了城区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工作,城区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安装率达50.2%;落实秸秆全域禁烧工作,强化乡镇(街道)、村、组干部责任,按照1000元/村、2-4万元/乡(镇、街道)的标准落实工作经费,加强巡查,推广秸秆粉碎还田、食用菌种植等方式引导农民开展综合利用,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投入财政资金67万元并争取省级补助资金50万元,在城区建成了pm2.5自动监测站。20**年城区空气质量api指数≤100的天数达到335天,空气优良天数占91.78%。 三是确保饮水安全,全力做好水污染防治。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张家岩水库实行每月不定期巡查和加密监测,在原已取缔库周所有排污口的基础上,设立了标志牌和界桩,在一级保护区(陆域)设立了120米隔离网,建立了城市饮用水源应急管理制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在水

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调查报告

诸暨市阮市镇中 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调查报告 口号: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所在班级 705班 成员金刘超 实践时间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杨梅桥公路、牛尖山、大嘴巴快餐店、雄风超市杨梅桥店、好又多超市杨 梅桥店、杨梅桥0428垃圾站、杨梅桥环卫处及杨梅桥所有大型工厂 调查目的: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状况,使群众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相关问题. 调查对象:工厂老板、快餐店老板、超市老板、环卫工人、社会群众和司机 调查计划:1、观察家乡现在的生态环境(城区垃圾处理情况、河流流量、河水污染、 土地植被、耕地利用等),特别是厂矿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可采集相关照片) 2、走访家乡的老一辈人,了解家乡以前的景象。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调查法 调查人:金刘超 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调查问卷 705班金刘超 尊敬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我是诸暨市阮市镇中805班的学生,我想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的相关问题展开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调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状况,使社会群众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相关问题,问卷共有16个问题。请认真阅读和回答每个问题,并选择对应选项(在题前填上选项,如选A填A)或填写相关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每一个问题,谢谢你的理解和合作! 1.你家办厂吗() A办 B没办 如果办了,排放过工业废气和废水吗() A排放过 B没排放过 2.你家的生活垃圾倒在哪里() A 指定垃圾站 B随便乱扔 3.你开车吗() A开 B不开 C偶尔开 4.你干过污染环境的事吗() A干过 B没干过 5.你干过保护环境的事吗() A干过 B没干过 6.如果有环保活动你愿意参加吗() A非常愿意 B愿意,但要视情况而定 C不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做到以下几点: 一、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使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然而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保护珍稀树种从拒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二、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

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学习和工作中拒绝使用木杆铅笔。 三、使用节能型灯具 在改善照明技术的过程中,白炽灯比蜡烛发光效率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率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最新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率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降低了照明成本。目前全世界使用着大约5亿个小型荧光灯。如果同时使用的话,节约的电能相当于28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约2.8万兆瓦。除此之外,使用节能灯还可通过减少耗电量减轻由能源使用导致的环境副作用。如气候变化、酸雨和煤炭燃烧时产生铅、砷等有毒金属。同时,使用电能涉及发电、送电、用电以及大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有步骤都会产生废物。我国素有节电传统,应该发扬光大。 四、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说,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篇一:XX年..县农业环保工作总结 XX年**县农业环保工作总结 XX年,我县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省市业务部门的总体安排和统一部署,强化领导,健全机制,严格措施,狠抓落实,以农业环境监测、农环项目建设、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农业行政执法为重点,全力转变工作方式,科学定位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了全县农环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1、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扎实有效。集中力量,大力推进了硬件建设。紧紧围绕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和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的主题,在通行便利且不妨碍机械作业的地方,修建农田废弃物收集池2个,就地收集堆放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和残膜,定期收集、清运;结合秋播和复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推广秸杆还田技术各1000亩,施肥“明白卡”发放到户率达95%,作物秸秆实现了直接还田、还土,禁止了秸秆焚烧污染;结合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户自主自愿,进行了农村改水、改厨、改厕配套设施及生态庭院建设,完成“四改”配套建设100户,修建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池1座,公共垃圾收集池2个,沿村道两边购臵安放固定式分户生活垃圾30个,行走式垃圾箱4个,

购臵农村废弃物发酵处理池4个,大型无机垃圾中转箱4个,购臵推拉式垃圾清运车6辆,配备必要的卫生工具。同时,筹集资金硬化村内道路公里,入户道路公里,修建排水沟公里,排污管道260米,确保村道及入户道路通畅快捷,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家庭卫生条件,建成了清洁家园。在示范村农户村前屋后完成绿化美化面积4000平方米,沿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18座,栽植法桐、云杉、雪松、油松、龙柏、国槐等绿化树和连翘、鸢尾、芍药等药材苗木共万余株。通过项目实施,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利用率达到了90%,利用量达到了232吨,生活垃圾处理利用率、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农田废弃物收集率、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率均达到了95%以上。 2、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稳步开展。结合上级部门的发展政策和扶持支持措施,针对多年来地膜等塑料制品造成的农业环境“白色污染”难题,我们把扶持企业收购、加工、转化作为根本目标,全力扶持建成了2处废旧地膜加工利用企业,为有效解决县域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灵台县森源废旧地膜加工责任有限公司位于灵台县西部片区所在的黑河川区的梁原乡横渠村,企业总占地10亩,有办公用房5间120平方米,晒场3000平方米,加工设备12台套,总资产80万元,主要承揽县域西片及崇信、千阳等地废旧农膜和塑料制品的回收加工,服务半径100公

保护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范文

保护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范文 有些人经常随便地把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杯,还有白色的塑料袋,往小河随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里面的污染物会渗透到深水里。水就会污染,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下面有整理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

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的必须环节是结合实际、结合本身。仅是泛泛而谈,是一篇无血肉、无精神的散文;不能提出结合实际和本身的具体思惟、具体措施、具体改革,是情势主义、空中楼阁。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干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选择。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地球环境的恶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 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做到以下几点: 一、谢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现在,社会上构成一种盲目攀比、寻求豪华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令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但是这类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一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保护珍稀树种从谢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二、谢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但是,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进程的屡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蛮横的掠夺行动,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

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明显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谢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学习和工作中谢绝使用木杆铅笔。 三、使用节能型灯具 在改良照明技术的进程中,白炽灯比烛炬发光效力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力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最新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力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下降了照明本钱。目前全球使用着大约5亿个小型荧光灯。如果同时使用的话,节俭的电能相当于28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约2.8万兆瓦。除此以外,使用节能灯还可通过减少耗电量减轻由能源使用致使的环境副作用。如气候变化、酸雨和煤炭燃烧时产生铅、砷等有毒金属。同时,使用电能触及发电、送电、用电和大型设施的建设和保护,所有步骤都会产生废物。我国素有节电传统,应当发扬光大。 四、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便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讲,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进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它的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又增加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能刺激水藻的过分增长,水藻在死亡时会因其本身有机物资分解使水生态系统负荷太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被磷污染的水域含有供水藻生长的丰富肥料,水藻的过分生长又造成氧耗竭,以致水域里的鱼虾由于无力与水藻争氧而死亡。被磷污染的江河湖海中,都会构成“死亡带”。为了尽可能减轻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应当多用肥皂,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第一要素,下面是给大家带来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与借鉴。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一: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摘自十八大报告) 笔者记得看过一部电影《天下无贼》,里面有人问“21世纪什么最贵?”电影桥段中答案是“人才”。我想大家对这并不陌生。人才确实重要,但是一直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打的时代发展到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国家乃至这个地球,发展中带来的负面效应,资源、能源、环境这些越来越阻碍我们进步的步伐,不,应该是我们前进的步伐严重影响了环境、自然的规律,资源的锐减,能源的紧缺,环境的破坏,自然规律的更张,这一些都亟待我们去解决。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

相扣的关系。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始终贯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是未来国家乃至全球共同的建设目标,因为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建设美好家园的基础。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我们“真爱自然,保护生态”。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保护好各种资源,珍惜资源。要科学发展,科学利用,集约高效利用。二是合理规划、调整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三是开发与治理并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得提高各方面资源开发能力。开发新能源,才能永不落后,细水长流,同时要综合治理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等。 笔者认为无论是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还是调整产业布局、机构,最后目的就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二: 今年,x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重点解决乡村建设脏乱差、人无厕、畜无圈、饮食不卫生等问题。 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村,全省投资10亿多元。随着这项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村得以建成,许多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怀着想要深入了解身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心情,我来到了位于海

XX年林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XX年林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抓住发展机遇,严格保护生态,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场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领导机构,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了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狠抓生态建设 一是抓转型升级。连续四年全面实施封山育林,进一步确立了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在职能定位上,将“毫不动摇保生态”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的主战略,突出林场生态公益性;在发展思路上,做靓“生态品牌”,使之成为争取政策倾斜的主要载体。在工作部署上,全面强化生态保护职能,确保生态安全,实现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 二是抓林政管理。配套专项资金3万元,加快了林权证的发放工作,避免了林业权属纠纷。专列林政工作经费4万元,组织林场木竹检查站工作人员协调带溪乡林工站、县森

林公安、县纪检监察部门共同开展打击毁林、侵林专项行动。投入5万元,购置齐全的森林防火器材,充实和强化了专业扑火队伍,确保了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三是抓环境治理。继续深入开展了“树立生态文明新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场”活动,目前投入1000多人次的义务劳动和5万元资金,全面开展了美化、净化、绿化工程。争取上级并自筹资金,共计4万元,实施了场部农村清洁工程,设立环境治理宣传标牌3个,全面清理了公路两侧、河道两岸和生活区的垃圾,林场面貌进一步好转。 三、严格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坚持森林防火工作常抓不懈,努力做到万无一失。作为生态公益型林场,森林防火工作一直是我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了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防火万无一失,不留死角、空档,我场采取了多项措施加以预防。具体为:①是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我场专门成立了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其他领导分片包干。同时,在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基础上,进一步责任细化,将具体地段划分到每一个护林员,做到严防死守。②是加大宣传力度,森林防火重在防,防的重点在于宣传,使之成为所有人的自觉行为。为此,要求所有护林员对各责任范围内加强防火宣传,发放宣传单200余份,并出动宣传车30次,深入林区、

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范文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下面有XX整理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

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

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篇一:关于环保心得学生 关于“环保”的心得体会 环保是为了让地球更和谐、更美好。可你在生活中真的做到了环保吗?真的 为地球做出了贡献吗? 我可以发自内心的说:“我并没有真正的做到在生活中环保。”可是我突然发 现其实环保很简单。如:把洗过菜和米或洗过拖把的水拿来冲厕所、把废旧报纸 垫在衣柜里可以防潮、去饭店里吃饭自己带筷子不用一次性筷子??自从我发现 环保很简单时,我去饭店里吃饭自己会带筷子不用一次性筷子,用过的电池会投 入回收垃圾箱;出门带茶壶;出门随手关电源插座。 现在我还成一个“环保小卫士”呢! 关于“环保”的心得体会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 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 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 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 不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 识,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 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 士。 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植树活动,带领我们六(2)中队 的班干部创立了“绿色天使”植绿护绿小组,鼓励队员们在校园里认养了一棵小树 苗,利用课余时间给它梳妆打扮,为它长成参天大树打下了基矗在学校组织的“让 地球充满生机”的

签字活动中,我郑重地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了自己 对环保的决心和期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积极参加学校在世界环境日举行的 有奖征稿,认真查阅、收集各类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有关环境治理设想方 面的文章,我经常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讲座,观看环保方面的录相带,积极参 预环保知识问答调查活动,认真填写每一项提问。 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发布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 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 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 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 环保常识。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号召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关爱自己的家园,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动员身边的人一 起来依法保护和建设人类共有的同样也是仅有的家园,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我还和同学们共同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 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 次性筷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让我们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 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的明天,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 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 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 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 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 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 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 为美好的乐园”。未

xx中学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工作总结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威远初级中学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工作总结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及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主题活动,本年度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机构,明确职责,提高认识 1、健全领导班子。学校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 领导小组,由校务办、德育处、班主任参与,校长任组长。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今年又建立了环境教育领导机构,明确各职能组织任务,学校后勤组全面负责校园绿化和日常的管理,教导处把环保知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各教研组、班主任老师负责在日常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通过各学科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 2、投入专项经费。学校对环保教育所需的经费做到落实,今年我校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美化校园,改善学校育人环境。 3、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力量。在进行“环保”教育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环保” 教育。我校教师通过不断环保书籍及影象资料的学习,了解了当前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之一就是保护环境。并知道当前环境保护的几大问题:如保护水源、保护森林、保护生态平衡、净化空气……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增长环保知识。 二、以人为本,创新活动,走向社会 创建绿色学校的各种活动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处处以人为本,开创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全社会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1、学科教学渗透环保意识 在鼓励和指导学生切实掌握环保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时时刻刻进行环保教育。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三篇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三篇 篇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XX社区20XX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环保工作的精神,按照街道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创造整洁、优美的社区环境,切实改善社区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的身心与健康,本社区以绿化社区、美化社区、亮化社区为工作目标,努力营造人居环境,开展了以下一系列的环保工作。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年初,社区成立了以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由副主任分管,环保联络员具体落实,环保义务监督员组成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小组。我们在认真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定期与不定期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题会、环保志愿者座谈会、居民代表意见征询会,努力使社区生态环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志愿服务,落实监督,常抓不懈 社区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环保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队伍原作用。以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为契机,创造优美居住环境,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今年共出黑板报12期,宣传窗4期,印制生态环境宣传资料1000余份,悬挂横幅6条。组织志愿者对辖区垃圾“死角”、野广告、白色污染进行督促整改9次。环保工作做到常抓不懈并加强对清洁工的考勤,实行每月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制度、奖罚

分明,职责到人,保证小区环境的整洁。 三、排摸到位,按时上报,健全台帐 自四月起,我们每季度开展一次环境污染的排摸工作,每排摸到一家新增的就填写1张《XX街道污染源排摸记录表》,在开展再次排摸工作的同时,对已排摸到的对象进行日常监督工作,并现场填写《XX街道环境保护现场监督情况记录表》,根据污染程度,污染较重的每月1次,污染一般的每季度1次,污染较轻的酌情进行监督,并按时上报。在百日环境整治行动中,我们共排摸污染源单位5家,排摸出影响居住环境行业的单位2家,并提出了整改意见,为下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环境教育,开展环保宣传 社区始终将环保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快餐店、小美容院等三产小业主,主要采取发放宣传单等现场宣传教育,并督促他们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我们举办环境保护知识讲座、环保志愿者护绿活动,在社区内设立了明显醒目的环保宣传牌,以营造良好的长效宣传氛围,对扩大环境保护的影响力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借“六.五”世界环境日、“914世界清洁地球日”行动的宣传契机,对小区绿化带、房前屋后、楼道、死角等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共清运垃圾80余车,发放环保宣传单1000余张,使人人关心环保、人人支持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一年来,我们共举办环保培训班四期,参加人次达300余人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环保志愿者活动及劝导住户做好“节能减排”、“绿色家庭”工作,特别是阳光实验喧嚣的学生的参与,培养了孩子从小爱环境的意识,让孩子们用天真浪漫的“环保绘画大赛”环保行动,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

生态环境调研分析报告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作者:————————————————————————————————日期: 2

重庆交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区建设生态环保型社会 的调查 学院:土木建筑学院B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社会调研”分工说明及“诚信书” 分工 姓名 社会调查分工 诚信书 到福建省采访当地的几个店铺、超市,依 次提问对生态环保的了解认知,周遭环境的优劣,月平均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数 量,客人使用布袋或者塑料袋的倾向,并 记录数据得出结论。 本人按照拟定计划,如实完成了调查任务,独立撰写了调研报告,如有调查作假、报告复制等,愿接受“作弊”处理。 承诺签字: 到内江市对当地的居民进行采访,依次了 解居家生活环境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具 体相关情况。 到重庆市涪陵区主城区各大超级市场统 计一定时间内使用自带购物袋顾客数量所占总顾客数量的百分比,从而得出当地居民对于超市塑料购物袋收费政策发布 及国家和政府鼓励人民自带购物袋的号 召以来的落实程度和对环保意识的重视 程度。 注:(分工由团队调研者填写,个人调研者勿填;本表仅供教师评定成绩参考!) “社会调研”综合成绩评定表 申请书 (思路、可行、格式) 活动表现 (态度、反馈、守时) 活动成果 (观点、论证、格式) 成绩 20% 20% 60% 注:(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务必综合考虑选题、调研难度、申请书等因素!) 2014年 10 月 13日 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区建设生态环保型社会的调查

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范例】

( 心得体会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范例】Experie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范例】 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篇一】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如果我们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严重破坏地球母亲:使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毁灭;给人类造成危害,如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下降、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受到不利影响。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她是我们美丽家园,当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为了地球母亲和人类的生存,我们必须保护环境。“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烈的呼声! 怎样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呢?首先我们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倡导

文明新风!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炭生活的理念,节能减排,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保护生态环境,未来的地球家园,一定会成为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良庆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汇报材料 (2011年10月18日) 近年来,良庆区坚持环保优先、城乡统筹发展,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把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科学开展农村环保工作,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生活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目标。现将我城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城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一)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重要载体。因此,我城区将生态示范创建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载体,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创建,以规划为龙头,以解决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着力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乡镇和村庄环境,防治农村工业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源,美化人居环境,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截止目前,我城区已申报国家生态示村1个,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3个,其中良庆镇良庆社区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村已通过区环保厅的审核并上报国家环保部,大塘镇那团村成功申报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今年启动大塘镇、那马镇的生态创建规划编制工作。当前,我城区农村生态示范创建积极性很高,今年7月份,我城区已向自治区环保

厅申请作为2012年全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十二五”期间,我城区将启动2个生态乡镇和20个生态村的创建工作。 (二)农村饮水源地保护工作广泛开展。农村饮水水源保护直接关系着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饮水安全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一是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调动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高度重视饮用水源保护,纳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分解落实目标任务,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全城区形成了饮用水源保护有人抓、有人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二是组织开展全国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工作。深入全城区5个镇的8个饮用水水源地的基础环境做了调查、采样监测、取水点拍照等资料收集,建立了辖区饮用水水源基础数据库。认真开展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三是组织力量对辖区各涉镇、村的饮用水源地进行了初步调查摸底,编制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严禁使用剧毒农药和堆放垃圾等,防止水源受到污染。重点开展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以及饮用水源地污染源的整治等工作。重点防治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渔业污染,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和生态建设。今年7月,已委托有资质的编制单位完成了《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大塘镇、南晓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的编制工作。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始启动。 2010年,良庆区南晓镇茂钦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被列为自治区环保厅在南宁市的城乡风貌改造农村污水处理示范项目。作为南宁市唯一试点工程,该项目采用“潜流式人工湿地+生态渠”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范文5篇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范文5篇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爱护地球,就是爱护自己的家园。下面是收集整理的环境保护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一) 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去保护我们生存下的环境,这是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的,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拒绝用珍贵木材制品 现在,社会上已悄然形成一种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使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然而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以红木为例。红木是热带雨林山产的珍贵木材,价格年年攀升。一双红木筷子上百元,一套红木家具数万元、数百万元,但仍有人购买。我国严禁砍伐红木,我国的红木家具都是国外市场流入的。然而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地区热带雨林的砍伐都会破坏动物的栖息环境,造成整体的生态失衡。另外,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

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雨林是地球之肺,失去了肺的地球将会不堪设想。保护雨林、保护珍稀树种从拒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2.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其中600万箱出口到日、韩等国。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却不用自己国土上的森林生产,而且用后回收用于造纸等。我国森林覆盖率不足日本的1/4,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平时学习和工作中拒绝使用木杆铅笔。 3.使用节能型灯具 在改善照明技术的过程中,白炽灯比蜡烛发光效率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率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最新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率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降低了照明成本。在美国,小型荧光灯的照明成本仅为白炽灯的一半,即使减去灯本身

环境保护法学习心得体会

环境保护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新环境保护法》心得docx 关于新《环境保护法》学习心得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体现了强烈的底线思维,生态保护红线被首次写进法律之中,这是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一个重大亮点,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不但从法律制度上确保了生态保护红线在具体实践中的落地,也使得这条生态保护“高压线”变得更有威慑力。 其中大量内容涉及到企业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工农业的现代化,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如果不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甚至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退化,则不只与我们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会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这是由于:(1)自然资源的退化和破坏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2)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人民对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如果环境污染严重将会引起尖锐的矛盾,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3)现代化的生产装备(设备、仪表等)需要一个清洁的环境(精密的产品也是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搞不好环境保护也就难于实现现代化生产。 实践还证明,生产建设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是经济建设中的战略性问题。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失调,花几年功夫可以调整过来。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没有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

时间是难以调整过来的。这样来分析问题,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性。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把生态保护红线确立下来,有利于从法律制度上保障生态安全,也为保障国家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立法形式把生态保护红线确定下来,有利于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我们要牢固树立红线就是底线、红线就是高压线、红线就是生命线的意识,以守住底线,增强环境保护对社会建设的支撑力,对经济发展的优化 力,对国家安全的保障力。严格按照红线要求进行管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及其生物多样性,尽快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状况恶化的趋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牢固的生态环境基础。 篇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心得体会 江口县怒溪镇坪所小学李世亮 我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对环保管理思路更加清晰,系统化。对我的管理起到不小的推进作用,让我受益匪浅。在学习的结束后也让我切实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每年国家对环境排放标准的修订,体现出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及重视程度。以前听说环保就是不冒烟、不扬尘,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明白了保护环境还需要有体系的支持才能动员、合理、持久的延续下去。在学习中我了解了我国环境法律法规标准构成:

生态环保工作总结

生态环保工作总结 生态环保工作总结(一) 根据《奉化市2014年度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书》关于裘村镇工作任务书的内容要求,我镇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对照《任务书》提出的工作目标以及“生态杯”竞赛活动考核办法,逐条逐项付诸实施。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任务完成情况 1、完善制度,明确责任。按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书的总体要求,通过了裘村镇生态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以文件形式颁布实施。按照规划要求,制订了2015年生态环境保护年度计划。切实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做到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资金,将计划内容分解至各职能部门。 2、广泛宣传,意识到位。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 作,在全镇人口较为密集的车站、市场等处悬挂宣传横幅15条次,张贴宣传画,刊出宣传窗8期。在各村、学校、工厂采取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促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3、开展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工作,继续做好绿色(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及企业iso14000认证工作,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累计达2500亩,林产品基地累计达6000亩。 ①继续推进奉化尚田今果农产品公司订单基地建设,扩大基地面积,引导农户种植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及肥料使用等符合该公司

及镇、市所要求的环保及绿色食品的标准 ②经多年推广引导工作,全镇在杨村、曹村、马头等村建成养头、茶 叶、芋艿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累计达2500亩; ③加强柑桔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全镇已有优质柑桔生产基地6000 多亩。 4、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今年确定陶坑、吴江、甲岙、岭下为本年度示范村、整治村。目前这四个村进展顺利。 陶坑村做好了空心村搬迁的前期准备工作,把原里陶坑的村民搬迁出来,计划在空心村的位置上营造生态林和经济林,村中心公路、绿化健身路径等工程已完成了大半工作量。吴江、甲岙、岭下三个村投入近350万元资金,建成了崭新的办公楼4幢,完成了村内溪坑治理,新建了5只公园,拆除露天粪缸、简易厕所500多只,新增绿地面积3500平方。经过整治后,这几个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5、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了黄贤村村西全厂3000米投资160万元的河道治理工程。马头村投资10万元对村口的河道改道,使洪水一来就危及村庄的情况不会重现。各村都对域内的溪坑河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清淤整理,并在河道两边植树栽花,村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6、继续开展环保模范单位以及卫生村的创建活动。裘村镇初中已通过了省绿色示范学校的验收,阿拉象山港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已通过宁波市环保模范单位的验收,且均已授牌。积极鼓励奉化市大通制衣、联和针织有限公 司两家企业争创环保模范单位。今年,我镇的黄 贤村还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宁波市生态村,曹村、翔丰两村被评为奉化市卫生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