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丽思卡尔顿公司CIS分析知识讲解

丽思卡尔顿公司CIS分析知识讲解

丽思卡尔顿公司CIS分析知识讲解
丽思卡尔顿公司CIS分析知识讲解

丽思卡尔顿的CIS分析

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简称CI,中文译作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将企业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系统,传达给与企业有关系的个人或团体,并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企业通过实施CIS塑造良好形象,最终促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销售。

这种源于美国,风行全球的系统策略,近日愈发引起国人关注:有人说它是陈词滥调,已经过时;也有人说经过泡沫时期和大浪淘沙,中国的CIS纪元才刚刚开始。无论持有何种观点,中国企业对CIS的关注正在升温是不可辩驳的事实。

我们接下来会以丽思卡尔顿酒店作为例子进行整体上的CIS分析。

“虽然你的设施比丽思卡尔顿先进,你的价格比丽思卡尔顿便宜,但是我会选择丽思卡尔顿,因为丽思卡尔顿的服务比你周到。”这种来自消费者的声音响遍世界各地。消费者感受到的“随需应变”的丽思卡尔顿服务,是丽思卡尔顿整个CIS工程中的一部分。

丽思卡尔顿酒店(Ritz-Carlton)是一个高级酒店及度假村品牌,现时拥有超过70个酒店物业,分布在24个国家的主要城市。丽思卡尔顿酒店由附属于万豪国际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公司(Ritz-Carlton Hotel Company)管理,现雇用超过38,000名职员,总部设于美国马里兰州。

1850凯撒·里兹出生于瑞士的尼德瓦尔德。

1898巴黎里兹酒店开业。

1910在凯撒·里兹的监督下,丽思卡尔顿管理公司和丽思卡尔顿酒店在美国成立。

1927波士顿丽思卡尔顿酒店开业。

1983威廉·约翰逊收购了波士顿丽思卡尔顿酒店及丽思卡尔顿的冠名权。

由此创建丽思卡尔顿酒店公司。

1984巴克海特丽思卡尔顿酒店、亚特兰大丽思卡尔顿酒店、尼古湖丽思卡尔顿酒店(首个度假村)相继开业。

1989丽思卡尔顿酒店公司被评为美国“最佳连锁酒店” 。

1992丽思卡尔顿酒店公司凭借卓越的服务质量赢得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1993 亚洲第一家丽思卡尔顿酒店在香港开业。

1993 加勒比地区第一家丽思卡尔顿酒店在坎昆开业。

1994 丽思卡尔顿杂志开始发行。

1995万豪国际集团开始持有丽思卡尔顿酒店公司 49% 的股份,丽思卡尔顿酒店集团公司成立。

1997丽思卡尔顿俱乐部和水疗事业部创立。

1998万豪国际集团收购丽思卡尔顿酒店集团公司的剩余股份。

1998 中东地区第一家丽思卡尔顿酒店在迪拜开业。

1999丽思卡尔顿俱乐部事业部创立。

1999 欧洲第一家丽思卡尔顿酒店在巴塞罗那开业。

1999丽思卡尔顿酒店公司凭借卓越的服务质量第二次赢得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2000第一家丽思卡尔顿公寓在华盛顿特区开业。

2001第一家丽思卡尔顿俱乐部在科罗拉多州(阿斯彭高地)开业。

2001霍斯特·舒尔策不再负责运营,成为丽思卡尔顿酒店集团公司的副主席。西蒙·库珀担任领导职务,出任丽思卡尔顿酒店集团公司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2005大开曼丽思卡尔顿酒店开业。

2006丽思卡尔顿在中国的第三家酒店开业: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

艺术、设计、徽标、酒杯与创新

艺术与设计

丽思卡尔顿酒店集团公司努力创造一种永恒和久远的感觉,已经开展了业内最宏伟的艺术计划之一。收藏品包括 18 和 19 世纪的绘画、地毯和艺术品,在各地酒店中营造出一种同时彰显私人和博物馆收藏风格的优雅氛围。艺术顾问兼馆长负责整理相关资料和维护众多藏品。室内装饰师、设计协调员和甄选委员会为每个酒店选择适合的艺术与设计风格,反映各地的风土人情。

徽标

皇冠是英国皇室的象征。狮子原本是一个赞助商(一家保险公司)的徽标,恺撒·里兹将二者结合起来。 1968 年,徽标又经过重新设计,那只有些羞怯的狮子变成了一只更加优雅成熟的狮子。这也标志着丽思卡尔顿酒店集团公司发展方向的改变。

钴蓝色酒杯

丽思卡尔顿酒店的许多故事都与钴蓝色玻璃杯的传说有关。其中一个说的是在1927 年,酒店主人们订购了 26 盏为波士顿丽思卡尔顿酒店的餐厅设计的钴蓝色捷克斯洛伐克水晶吊灯,并找人设计了酒杯以协调整体感觉。

里兹的创新

薄脆吐司

最初专为澳大利亚的歌剧演唱家内尔·梅尔巴制作。她不喜欢没烤熟的吐司,所以里兹决定将面包再烤一次。

维希奶油浓汤

1917 年,纽约丽思卡尔顿酒店的厨师戴特正在准备一个重要的晚宴,但却忘了加热一道汤。于是他决定加入奶油和韭葱直接上冷汤。这道汤出人意料地受到了好评,于是他就用母亲出生小镇的名字维希(法国)命名了这道汤。

乐之饼干

20 世纪 20 年代末出现的乐之饼干是一种精致的黄油饼干,不同于人们品尝过的任何一种点心。当时这是极好的食品礼物,之后纳贝斯克在 20 世纪 30 年代生产出类似的产品并大量投放市场。

双人床

恺撒·里兹在巴黎里兹酒店将双人床带到了单独睡的人们的面前。

间接照明

大型客房的间接照明技术和智能照明在巴黎里兹酒店得以完美体现。

零点菜

零点菜的概念是由艾斯可菲在伦敦丽思卡尔顿酒店开创并命名。

里兹语录与哲理

“ 豪华酒店是一种社会政治测震仪,可以记录下最轻微的振动。”

玛丽·里兹

“ 不懂得坚持自己意见的酒店老板最好另谋生路。”

爱德华七世

“客人至上。”

恺撒·里兹

“ 美食与完美服务从来都是相辅相成,永远永远都不能分离。”

“ 要因过分关心而打扰客人–人们要享受服务,但更想润物细无声。

在酒店中客人喜欢享受一下平静。”

“ 恺撒·里兹是国王的酒店老板,也是酒店老板之王。”

丽思卡尔顿围绕着企业识别标志建立了完备的品牌形象符号系统,即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包括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

中公专家教您如何巧记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的重要考点

中公专家教您如何巧记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的重要考 点 欢迎来到江西教师招聘网,中公江西教师网是江西教师招聘第一门户网站,提供中小学教师招聘信息、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教师招聘考试。 无论是参加教师招聘考试,还是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考生都感觉关于教育理论的知识点好多,看几遍也记不住;考前背了很多遍,但还是在考试的时候,想不起来或记不准确。因为,在大多数考生看来,教育类的知识好比高中的文科类的知识;而考生对文科类的知识存在一个学习上的误区,即死记硬背。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很容易造成遗忘。中公教育任庆月老师认为,对待识记类型的知识点,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充分利用相关的学习策略,牢固、高效地掌握知识点。下面,中公教育任庆月老师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巧妙、牢固地记住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理论知识中重要考点的记忆方法。今天将分享“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的记忆方法。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整个教育工作起着全程性的指导作用。这种重要地位就决定了,教育目的无论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下面我们谈谈,在教育目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对“教育为谁服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目的理论。目前有关教育目的理论主要有七种,即宗教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能力本位论、知识本位论和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通过对近些年各省份的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真题的分析,会发现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是考试的高频考点。下面将重点谈谈如何巧妙记住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 无论是社会本位论还是个人本位论,我们主要从两种角度考察:一是正确理解这两种本位论的核心观点,二是考察每种本位论的代表人物。这里先介绍一下,关于这两种本位论的观点和代表人物: 1.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等。

【2019年整理】公共基础知识各类试题汇总来自中公教育网站-精选.pdf

经济常识习题演练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 A.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资料B.为轻工业提供重要原料 C.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D.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积累 2.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有(): A.投资需求B.消费需求 C.储蓄需求D.出口需求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东南沿海、北京等经济 发达地区。据估计,其人数已达8000万之多。造成这样大规模的“民工潮”的最不可能的 原因是() A.农民到城市打工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待遇 B.民工流出地区的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外出打工 C.农民在家种田收入太低,又没有其他能多挣钱的就业机会 D.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能吃苦耐劳的劳动力 4.利率是一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变动利率对经济影响的一般规律是()A.提高利率,储蓄减少B.降低利率,投资会减少 C.提高利率,会抑制通货膨胀D.降低利率,消费会减少 5.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模式。下列能表 述其基本特征的有() A.全球化B.市场化C.信息化D.专业化 6.下列国家中,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是() A.西班牙B.比利时 C.卢森堡公国(大公国)D.英国 7.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 A.强制性B.无偿性 C.排他性D.非排他性 8.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C.刺激消费D.失业率波动不定 9.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 A.失业率上升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 C.失业率下降D.失业率波动不定 10.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 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 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A.生产的发展B.效率的提高 C.社会的公平D.内需的扩大 11.下列关于国际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实行石油生产配额限制维护石油生产国利益 B.博鳌亚洲论坛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 C.蒙古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12.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不包括()

中公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常识题解题技巧及例题分析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识题是一种常考考点,但是大多数考生对常识题可谓望而却步。中公教育团队针对这种题型,总结归纳出解题技巧、常考知识点等内容并对常识题中的几道经典例题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解题技巧: 1. 淘汰法。对于单选题,利用淘汰法以节省时间。 2. 去同存异法。确定一个选择项为参照项,其他选择项与之比较。 3. 印象认定法。选择最先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答案。 4. 比较法。把四个选项进行纵横向比较。 5. 大胆猜测法。 注意平时多阅览报刊、多看电视,了解相关常识并善于寻找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多掌握信息、多观察生活、多注意思考。 二、考点直击 1. 哲学基本知识。 2.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3. 我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至今的重大历史事件。 4. “三个代表”。 5. 时事。 三、经典例题透析 例1. 不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谢林 D. 尼采 【答案及解析】D。德国古典哲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康德、谢林和黑格尔。康德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哲学史上关于认识过程的三分法,用“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环节构成了他的整个认识论的体系。黑格尔创立了西方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哲学体系,第一个系统地自觉地阐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谢林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尼采则是唯意志论和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 例2. 2004年8月29日,第28届奥运会圆满落下帷幕。我国体育健儿取得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的优异成绩,高居奥运会金牌榜第二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开辟了中国体育的新纪元。 A. 29 B. 30 C. 31 D. 32 【答案及解析】D。 例3. 我国国家最高监督权的行使机构是()。 A. 最高人民法院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答案及解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它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职权是: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和和平问题;选举、决定最高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即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和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决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上述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

2013年中公教育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测试题(一)

测试1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哲学的党性是指( )。 A.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2.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3.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发展趋势是( )。 A.必然性 B.可能性 C.现实性 D.偶然性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B.前后二者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C.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D.前后二者都是诡辩论的观点 5.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 )发展水平。 A.政治 B.科学 C.文化 D.生产力 6.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质,这主要是由于( )。 A.不同的事物内部有其不同的否定方面 B.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发展规律 C.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联系 D.不同的事物内部有其特殊的矛盾 7.以(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陈云 8.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产权清晰的要求,企业应该拥有( )。A.资产所有权 B.经营自主权 C.法人财产权

D.重大决策权 9.有关财政,错误的说法是( )。 A.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权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 系 B.财政投资的多少和分配于不同部门直接制约着扩大再生产的规模 和产业结构 C. 根据财政收入的划分,债务收入属于预算外收入 D.财政政策的目标体现出简明,集中和相对稳定的特点 10.我国国民经济自1978年以来发展很快,这期间之所以能够保持长时期的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 A.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相结合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C.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1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培育市场体系 C. 加强宏观调控体系 D.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2.( )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基本纲领。 A.社会福利 B.社会优抚 C.社会救助 D.社会保险 13.著作财产权包括( )。 A.发表权 B.演绎权 C. 修改权 D.署名权 14.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从而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这种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表示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15.我国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应理解为(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16.转继承适用的范围是( )。 A.遗嘱继承 B.法定继承 C.遗赠抚养协议 D.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5、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3、心里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古代社会的教育; 3、近现代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未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2、教育学的发展 萌芽阶段: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产婆术”。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 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她的代表作《理想国》中。“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学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培根:英国;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 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3、卢梭: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4、康德: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5、佩斯泰洛奇: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6、洛克:提出“白板说”。 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主要观点:

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库及详细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xx详细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是考察各方面的知识,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拓展知识面,涉足知识越多越好,考生一定要好好看书,多做练习。下面由本人为大家介绍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库,希望能帮到你。 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xx详细答案一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B.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是一成不变的 D.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关键部门分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用不包括( )。 A.独立自主 B.理论联系实际 C.群众路线 D.批评与自我批评 4.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行理念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是指( )。 A.广大工人阶级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力拥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最广大人民群众 5.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公民遗产的是( )。 A.公民的xx,牲畜和家禽 B.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C.公民生前承包的土地 D.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6.下列情形中( )属于越级行文的条件。 A.情况紧急 B.需直接询问、答复或联系具体事项 C.文件内容涉及不同部门的职能 D.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机关而问题长期未予解决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祸与福是矛盾双方,两者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不体现质量互变的规律,A项错误;不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B项排除;不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C项排除。故本题选D。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一着”是关键部分,而“全盘”是整体,关键的“一着”对于“全盘”整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题干不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B项排除;不体现联系的普遍性,C项排除;不体现真理与谬误的关系,D项排除。故本题选A。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包括独立自主。故本题选A。

教育心理学重点难点知识梳理中公教育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心理学常考经典理论汇总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理论大多来自西方,大部分考生在理解方面比较费力,所以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小编帮广大考生梳理了教育心理学中常考的经典理论。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是依据人类的基本需要提出的。马斯洛提出,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层次,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高层次的需要。 需要的出现遵循着层次排列的先后顺序,一般来讲,人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对高一级需要的追求。如果一个人的衣、食、住条件尚未得到保障,那么他会全力以赴工作,以获得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才会考虑如何进一步学习,如何获得成就,如何得到他人的尊重,如何自我实现等等。 二、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容。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由于需要的满足(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时起,成为成就动机的组成部分。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同,它把成就作为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 三、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的愈好,取得的效率也愈大;与此相反,动机的强度愈低,效率也愈差。因此,工作效率是随着动机的增强而提高的。然而,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含答案)

2015下半年各省份教师招聘考试已陆续开始,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战考试,中公小编整理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祝所有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 A.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 3.“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4.发现学习是属于( )。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5.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 )。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视策略 6.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 )。 A. 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问题检验 D.问题解决 7.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8.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9.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0.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11.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 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12.学科教学要以( )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14.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 )。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15.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 )。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 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 育机构承担。 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 导作用。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 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5、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 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 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3、心里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 凯洛夫。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古代社会的教育; 3、近现代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未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 人才服务。 2、教育学的发展 萌芽阶段: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 题的论著。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 学方法又称“产婆术”。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 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学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 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培根:英国;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 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 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3、卢梭: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4、康德: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5、佩斯泰洛奇: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6、洛克:提出“白板说”。 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被 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主要观点: 8、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 物和作品。

中公专家教您如何巧记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的重要考点

中公专家教您如何巧记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的重要考点文章来源:安徽教师招考网 https://www.doczj.com/doc/381526533.html,/ 无论是参加教师招聘考试,还是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考生都感觉关于教育理论的知识点好多,看几遍也记不住;考前背了很多遍,但还是在考试的时候,想不起来或记不准确。因为,在大多数考生看来,教育类的知识好比高中的文科类的知识;而考生对文科类的知识存在一个学习上的误区,即死记硬背。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很容易造成遗忘。中公教育任庆月老师认为,对待识记类型的知识点,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充分利用相关的学习策略,牢固、高效地掌握知识点。下面,中公教育任庆月老师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巧妙、牢固地记住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理论知识中重要考点的记忆方法。今天将分享“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的记忆方法。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整个教育工作起着全程性的指导作用。这种重要地位就决定了,教育目的无论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下面我们谈谈,在教育目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对“教育为谁服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目的理论。目前有关教育目的理论主要有七种,即宗教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能力本位论、知识本位论和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通过对近些年各省份的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真题的分析,会发现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是考试的高频考点。下面将重点谈谈如何巧妙记住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 无论是社会本位论还是个人本位论,我们主要从两种角度考察:一是正确理解这两种本位论的核心观点,二是考察每种本位论的代表人物。这里先介绍一下,关于这两种本位论的观点和代表人物: 1.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等。

中公辅导班内部讲义之《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辅导班现场《公共基础知识》笔记,需要的赶紧拷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

公共基础知识:怎么复习综合基础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怎么复习综合基础内容【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怎么复习综合基础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经常听到很多准备事业单位考试的考生反映,综合基础这部分的内容繁杂,不知从何下手复习,尤其是党史党建和时政部分的内容,知识点太多,不知该怎么记忆。在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些复习方法,希望能给大家起到一定的帮助。 党史党建部分主要叙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党的建设理论,即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建议这部分大家复习的时候注意这样两点:党史部分主要以会议为主线,我们要重点记忆一些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如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党建主要是在党的发展过程中党自身的建设,考查重点为党的纲领和路线,以及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 从历年真题来看,这部分的内容主要考察记忆性的知识,难度不是很大。真题基本以客观题为主,我们对于备考的内容要多看,这样在考试中只要对某个知识点有印象就能很快的写出答案。 还有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去积累时政知识。时政考查往往是考查考前3个月的知识居多,大家需要尤其注意这部分的内容。把握时政有这样两种途径:一是看老师讲义中给大家整理好的时政知识,由于这方面内容比较多,也需要大家合理利用时间,合理规划;二是可以去各大新闻网站,比如: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周刊、今日头条等跟国家大政有关的内容,其中国家发布的重要公告也需格外注意,比如十九大报告、两会内容等。这些内容看一遍不够,最好是在考前能再翻翻、记记,那样印象会更加深刻。

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积累

公共基础知识文学常识积累 一、希腊文学 (一)宙斯(罗马神话称为朱庇特),希腊神话中最高的天神,掌管雷电云雨,是人和神的主宰。 (二)阿波罗,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儿子,主管光明、青春、音乐、诗歌等,常以手持弓箭的少年形象出现。 (三)雅典娜,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城邦的保护神。 (四)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貌美性诈。私自打开了宙斯送她的一只盒子,里面装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出,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人间因此充满灾难。“潘多拉的盒子”成为“祸灾的来源”的同义语。 (五)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造福人间的神。盗取天火带到人间,并传授给人类多种手艺,触怒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受神鹰啄食,是一个反抗强暴、不惜为人类牺牲一切的英雄。 (六)斯芬克司,希腊神话中的狮身女怪。常叫过路行人猜谜,猜不出即将行人杀害;后因谜底被俄底浦斯道破,即自杀。后常喻“谜”一样的人物。与埃及狮身人面像同名。 (七)荷马,古希腊盲诗人。主要作品有《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叙述十年特洛伊战争。《奥德赛》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赛历险回乡的故事。马克思称赞它“显示出永久的魅力”。 二、英国文学 (一)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剧本37部,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喜剧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等,历史剧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等。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二)笛福,著名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鲁滨逊漂流记》,描写的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英雄。 (三)拜伦,伟大诗人。代表作诗体小说《唐璜》通过青年贵族唐璜的种种经历,抨击了欧洲反动的封建势力。 (四)雪莱,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西风颂》、《云雀颂》、《自由颂》等。诗剧表达了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必将胜利的信念。他是浪漫主义诗人最优秀的代表之一。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歌颂空想社会主义的诗人之一。 (五)狄更斯,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双城记》揭露资产阶级的贪婪、伪善和司法、行政机构的腐败,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六)柯南道尔,作家。主要作品有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侦探小说。 (七)肖伯纳,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华伦夫人的职业》、《鳏夫的房产》、《巴巴拉少校》、《苹果车》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和罪恶,同情工人阶级。

中公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管理热点常识汇总(上)

管理常识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是一个常考考点,由于范围广,内容多,所以并不利于记忆。 因此,中公教育总结整理出一些管理热点常识,以备考生的不时之需。 1.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和动力原理。 4.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二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9.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

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0.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组织文化的特点是:(1)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3)具有历史的连续性;(4)具有个体性;(5)具有创新性。 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功能;(6)效率功能。 11.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行政机关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 1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目。 13.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是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等进行的管理。它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三方面。

公共基础知识(中公教育划线部分)——法律

第一章法理学、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法及其特征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力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 二、法律关系 1、在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自然人、法人和国家。 2、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 三、法律效力 1、法律效力层次的一般规则:法律定位高的主体制定的法效力高。全国人大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其依照立宪程序制定的宪法效力最高;其次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再次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接下来是地方法规、政府规章等。 2、全国性法律的空间效力范围。国家主权及主权所及的范围,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领空,以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外使馆、在领域外的本国交通工具。 3、法律生效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由该法本身规定生效时间;由专门决定规定某法的生效时间;规定法律公布后满足一定条件时生效。法律终止效力的时间,有明示废止和默示废止。 4、一般情况下,各国通行的原则是法不及溯及既往。这也是我国通常情况下所采用。但这一原则有例外,如我国刑法规定了“从旧

兼从轻”原则——新法原则上不适用于颁布以前发生的行为,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认为罪轻的,应适用新法。 四、法律责任 1、构成要件 责任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失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失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2、责任的实现方式:制裁、补救和强制。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与实施 一、法的制定 1、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既不是二元或多元立法体制,也不是纯粹的一元体制,而是综合两种立法体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独创的“一元、二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一元是指根据宪法规定,我国是一个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立法体制是统一的、一体化的,全国只有一个统一的立法体系;二级是指中央和地方两个立法等级;多层次是指不论是中央级立法还是地方级立法,都可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别,各层级、各层次之间并不平行,而是下位法服从上位法,不得与上位法抵触。 2、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权限划分制度和结构具体如下: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制定与修改刑法、民法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中公教育公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宪法易考考点解析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宪法也是常考考点,但是大多数考生对宪法可谓望而却步。中公教育团队针对宪法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出易考考点,并对宪法中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概述 宪法是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确认和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宪法是公民权利保障书,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新中国先后颁布了一个宪法性文件和四部宪法,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1982年宪法是我国的现行宪法,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有四次宪法修正案:1988年修正案、1993年修正案、1999年修正案、2004年修正案,考生要对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有所了解。 2、经济制度 《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的全体人民所有,由代表全体人民的国家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由一定范围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包括农村集体经济和城镇集体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三大类: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公有制主体地位还表现在自然资源归国家和集体所有,矿藏、水流、城市的土地属国家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既可以属于国家多有,也可以由法律规定属集体所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 真题:根据宪法土地使用权可以(): A、转让 B、买卖 C、出租 D、赠与 【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本题的正确的答案是A。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政体是共和制,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起点,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 4、多党合作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是一个多党派的国家。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它是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为合作的基本方针,中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从政治上进行领导,其他党派密切合作;共产党执政,其他民主党派参政。 真题:中国共产党是(): A、执政党 B、参政党 C、议政党 D、协作党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中国历史常识四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中国历史常识四 本篇文章来源于:https://www.doczj.com/doc/381526533.html,/xinjiang/中公教 育新疆分校事业单位 公共基础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历史常识题。对于这类试题,部分考生经常不知所措,无从下手。针对这一问题,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就整理归纳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常识问题,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积累,在考场上有出色的发挥。 一、元、明、前清(鸦片战争以前,1271至1840年)这是我国古代再度形成大一统局面 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一)政治状况 元、明、前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再度形成大一统局面的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中央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巩固,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基 础。元、明、清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其间三朝虽都有过强盛阶段,但并未改 变整体衰落的总趋势,这种衰变表现在政治、经济、阶级矛盾、对外关系和思想文化诸方面。 (二)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活跃,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创造了条件。到明中期以后,随着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棉纺织业兴起,在江南一些地区出现 了资本主义萌芽。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元朝统一后,实行行省制度,有效地行使了国家管理。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版图, 元政府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元朝在云南等周边地区设行省,在澎湖设巡检司。 明清时,我国政府通过反击外来侵略的战争,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 (四)对外关系 元朝疆域辽阔,国力强大,对外交通发达,元朝统治者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主动。中外经 济文化交流频繁。元朝和朝鲜、日本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元朝和欧洲、非洲经济文化交往空 前繁盛。《马可波罗行纪》对中国富庶的描述,成为新航路开辟的诱因之一。明清时期,在 对外关系上与隋唐宋元相比,失去了主动性。由于实行闭关政策,封建统治者对已勃兴的西 方资本主义不了解,中西发展有了差距,中国处境日益被动。 (五)文化成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