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1. (2分) (2018高二上·铜陵开学考)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B . 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在精神上的反映

C . 任何哲学都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D .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2. (2分) (2017高二上·巴彦淖尔期中) 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流派繁多的哲学,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①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④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3. (2分) (2017高二上·翁牛特旗期末) “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 . 客观唯心主义

B . 主观唯心主义

C .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 辩证唯物主义

4. (2分) (2019高三下·郸城竞赛)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 . 独立于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B . 具体的物质形态

C . 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D . 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5. (2分)下图漫画《植数(树)》讽刺了一些人()

①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的要求

②忽视了事物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③违反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否认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6. (2分) (2016高一下·天津期末) 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联系是()

A .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 .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 . 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

D .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7. (2分) (2017高二上·本溪期末) 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部都已经雕刻成形,一个美丽的天使逐渐显现。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这说明()

①艺术创作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

②艺术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事物外在形态和属性的束缚

③艺术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必然不同

④艺术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影响着雕刻家对雕刻对象的艺术处理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8. (2分) (2017高三上·重庆月考) 前不久,泰国网友在网上发表了这样一组图片:一群日本孩子在泰国清迈机场候机,人手一本书,安静读书。网友对此一片激赞。几篇名为《日本学生在清迈机场的惊人一幕!中国人沉默了……》《日本这个国家为什么让人感到可怕?》的热文随之迅速扩散。而就在这之后没几天,一组西安小学生的照片同样引发热议,十几名小学生赴日参加夏令营交流,在机场等候出关安检时,席地而坐,安静读书,行李箱也整齐有序地摆放。相似的一幕,引来的却是各种吐槽:摆拍、作秀、演戏、模仿……相似的一幕引发不同评议,体现了()

A .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 .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 .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 . 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

9. (2分) (2015高二上·昌平期中) 近日高考改革新方案公布,取消文理分科,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分值150分不变,外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实行学完即会考,学生自选3科成绩加入高考总分。对此,有人高兴有人愁。这说明()。

①意识内容是主观的,意识形式是客观的

②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反映

④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认识一定不同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0. (2分)英国科学家发明的干细胞3D打印机,能以存活的胚胎干细胞为材料,通过层层打印随心所欲地合成各种需要的人体器官。这佐证了()

A . 社会意识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

B . 思维的花朵通过实践能开出现实的硕果

C . 实践可以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

D . 理论能成为实践的基础和前提

11. (2分)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扶贫协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精准扶贫的哲学依据是()

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只有树立精准扶贫意识才能真正解决贫困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12. (2分) (2017高二上·集宁期末) 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 .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B . 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C . 实践活动可以隔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 .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3. (2分) (2017高二下·菏泽期末) 2017年4月1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实践十三号卫星。这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也是我国技术试验和示范应用成功结合的典范,对于促进我国通信卫星技术及产业的跨越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这说明()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

②创新能够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实践是推进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4. (2分) 2016年2月4日世界癌症日的主题为“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WE CAN,I CAN)”。通过全球范围的宣传活动,旨在帮助公众消除对癌症的错误认知,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癌症早诊水平,降低癌症发病率;对癌症患者加强康复指导、心理关怀,帮助患者重找社会角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说明()

①真诚的心理关怀决定着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②正确的认知有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战胜癌症

③健康生活方式有赖于对癌症发病规律的认知

④健康的心理对于我们战胜病魔起着重要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5. (2分) (2017高三上·河北开学考)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⑨

D . ⑨④

16. (2分) (2016高二下·马山期末) 今年6月23日中午,江苏盐城市阜宁、射阳等地突遭强冰雹和龙卷风双重灾害。突如其来的旋风将树木、电线塔、房屋纷纷刮倒在地,同时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专家指出:由于龙卷风属于小尺度系统,发生时间短,影响剧烈,仪器检测和开展预测仍存在困难。所以“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成分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17. (2分) (2017高二上·海淀期末) 人们经常引用老话儿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有些老话儿之间似乎也有冲突,如“好马不吃回头草”与“浪子回头金不换”,“退一步海阔天空”与“狭路相逢勇者胜”,等等。这些看似相互冲突的老话儿()

①各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其正确性无法被检验

③不应被机械地照搬套用

④会导致人们无所适从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8. (2分) (2017高二下·聊城期末) 在今天一些人的观念中,得不到科学实验证实的都是“迷信”和“糟粕”。遭受这种“划界”伤害最严重的莫过于中医,因为中医所说的经络、穴位等很难通过仪器设备检测到。在20世纪上半叶,中医甚至面临灭顶之灾。一些人简单以现代科学理论为唯一标准,发起()了一波又一波废除中医的努力。以上这些人的错误在于

①不知道现代科学理论仅是验证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②忽视r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不懂得人们的认阻总要受到客观事物自身复杂性的制约

④片面夸大了科学与迷信的对立,否定了二者之间的统一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19. (2分) (2017高二下·成都期中) 在许多健身爱好者看来,仰卧起坐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锻炼方式,也一直被人们看作是锻炼腹肌的好办法,但随着人们对仰卧起坐健身作用的研究逐渐深入,许多健康专家都认为长期进行这项锻炼会对腰椎和颈椎造成极大的伤害,国外也正逐渐淘汰这种锻炼方式。这说明()

①科学研究是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追求真理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重要标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 (2分) (2017高二下·山东期末) 腐乳又被称为“中国奶酪”,传统中医认为腐乳性昧甘、温,具有活血化淤、健脾消食等作用。现代营养学证明,豆腐在经过发酵后会得到更多利于消化吸收的氨基酸、烟酸,钙等矿物质。尤其发酵还能得到一般植物性食品中没有的维生素B12。这体现出()

①腐乳的自然属性是其具备特定营养的物质性基础②腐乳的营养成分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提升

③人们研发的特殊工艺是腐乳获得相应营养的源泉④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提高了对腐乳营养价值的认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1. (2分) (2017高二上·诸暨期中) 为强化大气污染的区域联防联控,环保部多管齐下联动治理京津冀地区雾霾。这表明()

A . 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B . 整体功能必然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 .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

D . 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2. (2分)曹雪芹《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司马迁隐忍半身,字字饱蘸血泪,仅为一部《史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 . 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

C . 质变要通过量的积累才能实现

D .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循环往复

23. (2分) (2019高三下·南通月考) 习近平总书记深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几乎在每次讲话中都会引用古典名句。下列引用的古典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 .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B .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 .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4. (2分)(2016·烟台模拟) 《淮南子·说山训》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关于这句话蕴含的哲理,说法最恰当的是()

A . 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B .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 .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D .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性质是由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20分)

25. (5分) (2017高二下·屯溪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

26. (5分) (2017高三上·河北开学考)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是有历史成功先例的,20世纪70-80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沼。与需求学派的凯恩斯主义相对供给经济学坚持“小政府,大市场”、自由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理念,认为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因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7. (5分) (2015高二上·伊川期中) 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迅速成了一种潮流和符号。

材料一:互联网+传统广告=百度,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互联网+传统医疗=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将互联网与工业、商业、金融、医疗等各种行业全面融合,这种融合不是1+1=2,而是1+1>2。互联网渗透到就医各环节,通过重构就医方式、购药方式、医患生态等,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使患者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达到1+1>2的效果。

分析材料所体现的辩证法的联系观。

28. (5分) (2018高二上·仙游期中) 共享单车不仅解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更以其便捷、环保等优势,直接改变了很多市民的出行方式。然而,成也便捷,乱也便捷。车辆损毁、违规占道、私人侵占、单车企业运营管理不善……可见,共享单车还处于市场扩容的“青春期”,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公共管理,成为摆在各方面前的一道题。当前,全国多个城市市民响应“全国共享单车行业文明骑行倡议活动”,主动规范自身用车行为。在社会各方通力合作的基础上,整个社会正在营造爱护共享物品、文明骑行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市民文明意识的觉醒,公共文明和契约精神逐步养成,推动着共享经济更好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你对共享单车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答案:略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20分)

25-1、

26-1、

27-1、

28-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