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十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十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十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十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九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课时

四、内力作用的足迹与山岳的形成 1.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及划分

地球的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被——些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的板块又可分为若干个小的板块。 (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

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2.地质构造

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 地质构造 类型 形态特征(岩层新老关系)

地貌

未侵蚀 侵蚀后

褶皱常

形成高

大山脉

褶皱

背 斜 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

山岭 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 斜 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

谷地

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

断层

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位移

断块山,裂谷或海洋

①山岳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其形成和发展与内力作用有关。 ②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③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④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区别。 (2)地质构造的运用

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板块相对移动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举例

边界类型

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 生长边界

相 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

大高原

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海沟、岛屿、海岸山脉 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 消亡边界

褶皱一—水平运动。

断层——升降运动。

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一—侵蚀作用。

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

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

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

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侵蚀搬运掉了。

④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⑤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

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⑥断层能加大地震裂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

[经典例题7]读下图,回答:

图9-7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向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处,找地下水应在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处,原因是。【解析】地质构造的判读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要注意背斜和向斜、断层和断裂、地质构造类型与地貌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另一方面要注意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背斜

和向斜的区别: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但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这种情况称地形倒置。因此背斜和向斜不能依据地形特征来判断,而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断层和断裂的区别是: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发生断裂,未必一定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另外了解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帮助。例如,石油、天然气一般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向斜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背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量较小,可降低成本。断层地带岩石破碎,因此水库和其它工程建筑地基应避免建在断层带上,否则水库会漏水,坝基或地基不牢固;但断层地带,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出现泉和湖泊,所以断层对寻找地下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答案】(l)D C (2)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3)D C (4)D 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难度较小,生产成本较低

3.火山

(1)火山的概念: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地壳和薄弱地带喷

出地表。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

(2)火山的构造: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有时积水会形成火口湖,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

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它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3)火山的规律

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 000~5 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经典例题8]读火山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9-8

(1)写出两图中火山构造名称:

①是,②是,③是。

(2)火山喷出物主要有、等气体和、。

(3)A图火山的岩浆呈(酸、碱)性,其火山锥常为(盾、锥)形。

(4)B图火山的岩浆呈(酸、碱)性,常形成(盾、锥)形的火山锥。

(5)分析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多火山的原因。

(6)试说明火山爆发对人类的影响。

【解析】含二氧化硅成分多的酸性岩浆比较黏稠,而且气体多、爆发力强,常形成锥形火山;

含镁铁成分多的基性岩浆,含气体少,流动性强,爆发力弱,常形成盾形火山。对于火山爆发对人类的影响注意要一分为二地分析。

【答案】(1)火山通道 火山锥 火山口 (2)二氧化硫 硫化氢 熔岩 固体喷发物 (3)酸 锥 (4)基 盾 (5)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壳薄弱地带 (6)不利方面:破坏田园、村镇,引起地震,建筑物倒塌,漂浮的火山灰会导致大气污染加剧,能见度降低,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有利方面:会给人们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和丰富的硫磺资源。 4.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经典

例题9]请根据下面两组数据写一段话,阐述在山岳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的理由。 表1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表2 在山岳地区与在平原和丘陵地区修建 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

【解析】从上表可以看出,对最大限制坡度来说,铁路比公路要求高。在山岳地区,由于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铁路远比公路

难度大。

从下表可以看出,修建同等级的普通铁路,在山岳地区的工程量(包括土石方、桥梁与隧道总长度等)和造价比在平原和丘陵地区高许多。

由此可以看出,在山岳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

【答案】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交通干线,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工程量大、成本高。在此修建公路比铁路不仅难度较小,而且工程量较小、成本较低,所以,在山岳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

第三课时

五、外力作用的表现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1.外力作用的表现: 2.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 公路为主 特 点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原 因 公路成本较低,难度较小 铁路为辅 铁路成本高, 难度大

山间盆地、河谷地带 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

地势相对和缓 其他地区密度低 地势陡峻

弯曲程度大 线路总长度大

交通线的延伸方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

迂回前进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最大限制坡度 公 路 7%一9% 铁 路 3%

项 目

土石方 桥梁与隧道总长

造 价 山岳/平原 1.5~2 7—11

2.2—3 山岳/丘陵 1以上 2~3 1.5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流水 作用 ①冲刷坡面,例如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②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 ①搬运侵蚀后的产物是泥沙 ②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①山前形成冲积扇②河流

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

口三角洲 风力 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 洼地 搬走地表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岩、荒漠 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②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形 式 概 念 影 响 河 段

时 段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河源、上游 河谷发育初期(沟谷

期)

(2)河流的堆积地貌 图释:

[经典例题10]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港务局拟在A 、B 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 处还是B 处好? ,理由是 。

(2)某勘探队在C 处钻探获得粘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访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 ,其理由是 。 (3)小岛D 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为什么? 。 (4)河流的下游常常造成什么堆积地形? 。其成因和特征如何? 。

下 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上中游 河谷发育初期(沟谷

后) 侧 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中下游

河谷发育中后期(V 形——槽形期)

类型

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

形成

洪积—冲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 山区河流流出谷口,地势平缓,水道开阔,水流放慢,泥沙堆

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连接而形成冲积——洪积平原 河漫滩 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淹没,接受沉积。河

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三角洲 平原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

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解析】流水的作用强大而普遍。瀑布、峡谷就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质地疏松,夏季多暴雨,再加上地表植被多遭破坏,流水侵蚀严重,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起来。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沉积,形成山麓冲积扇;在河流中下游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流水、风力的沉积作用都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是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

【答案】 (l )A 因为A 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 (2)粘土、粉砂、砂、砾石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3)与北岸(即左岸)相连 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北岸则泥沙堆积 (4)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沙堤等 它们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的情况下以及海潮的顶托下泥沙沉积形成的,其地形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错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经典例

11]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B .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 C .高原地区聚落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D .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

【解析】平原虽然最适宜聚落发展,但并不是所有平原都是聚落聚集区,如亚马孙平原。 【答案】A

[能力训练]

读四幅地貌景观图片,回答1~2题。

聚落分布

原因

高原 地区 呈带状,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山区

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十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平原区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 岸聚落带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1.关于构成①—④地景观的岩石及其岩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景观中的岩石为喷出岩,在陆地表面广泛分布

②景观中岩石属于沉积岩,岩层结构清晰

③景观中岩石的岩性可能上硬下软

④景观中的岩石为大理岩,易受酸性雨水侵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关于形成①—④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①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B.②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岩层断裂形成

C.③景观中,风力侵蚀是塑造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

D.④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后抬升至地面形成

2005年8月2—17日,中国科学考察队对东非大裂谷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学考察,此次中国科学考察队从埃塞俄比亚南部进入东非大裂谷,由北向南考察了东非大裂谷。本次科考旨在揭开“地球上最大疤痕”的秘密。据此回答3~4题。

3.位于东非大裂谷东西两侧的板块是:()A.亚欧板块南美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C.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非洲板块

4.从形成原因上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与科罗拉多大峡谷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张裂作用 B.挤压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读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幅地质图,回答5~6题。

5.关于该地质构造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谷 D.向斜山

6.关于该地地质作用和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丙地可能存在雅丹地貌

B.甲可能存在柱状节理发育岩石的球状风化

C.乙地可能存在喀斯特地貌

D.甲乙丙三地中应该可以找到冲击扇

读五种外力作用方式关系图,回答7~8题。

7.图中数码代表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列组合按上述顺序排

列的是()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③④⑤①② D.④⑤①②③

8.形成太湖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④ D.⑤下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回答9~11题。

9.该河若流出山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A.山麓冲积扇B.冲积平原C.沙洲D.三角洲10.河中有砂金,淘金处可能在()A.①B.④C.③D.②11.沿②处向下钻探发现地层是由粘土、淤泥等物质组成的泥质地层,并含芦苇化石。该地质中的岩石是()A.石灰岩B.花岗岩C.页岩D.变质岩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2~13题。

12.该古迹已破损严重,面目全非,这主要是下列哪种作用的影响所致()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冰川侵蚀

13.形成上述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气候干燥 B.地形平坦 C.尼罗河流过 D.植被较差

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甲处为 ( )

A.发育于山前的洪积一冲积平原

B.发育于山前的河漫滩平原

C.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冲积扇

D.发育于山前的三角洲平原

15.从甲一乙一丙处,河流堆积物特点是( )

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B.堆积物质依次由大到小,由重到轻

C.堆积物质依次由小到大,由轻到重

D.甲一乙,堆积物质由小到大,乙一丙则由大到小

16.若丙处为黄河三角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在黄海人海口处形成的

B.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波浪堆积地貌

C.黄河人海口处的潮流作用强大,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D.黄河三角洲在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17.读喜马拉雅山区结构平面示意图,回答:

(1)板块名称:A ,B ,喜马拉雅山脉是此两大板块运动的结果。(江或河)谷地是两板块之间的消逝的遗痕——地缝合线。

(2)a、b两地降水量较多的是,原因是

(3)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后()

A.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 B.出现了灵长类

C.我国大陆轮廓已基本形成 D.出现脊椎动物——鱼类

(4)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18.读地球内部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是界面,B是

界面,这一界面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是

(2)图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是:①,

②,①+②,①+②+③,

④,C ,D ,

E 。

19.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丘陵地区的剖面图,图中1,2,

3,4,5分别代表第三纪、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太古代的地层。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B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

(2)A,B两处钻井有可能打到煤层的是___________处。

(3)该地区水循环类型属___________

(4) 图中4所表示的地层中能否找到三叶虫化石?为什么?

(5) 如果在地层3中找到珊瑚化石,可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

(6) 在地层___________中可能找到始祖鸟的化石,在地层 ____________中有可能找到大羽羊齿化石。

(7) 在地层5中能否找到化石?为什么?

20.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中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材料1: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

材料2: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

N

(1)读材料1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

(2)根据材料2和图乙丙,“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D 6.B 7.B 8.D 9.A 10.D 11.C 12.B 13.A 14.A 15.B 16.D

17.(1)印度板块,亚欧大陆板块。挤压,雅鲁藏布江。

(2)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3)B、C

(4)位于亚欧大陆板块和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处,地壳比较薄弱。

18.(1)莫霍,古登堡,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2)硅铝层,硅镁层,地壳,岩石圈,软流层,地幔,外核,内核。

19.(1)向斜背斜 (2)A (3)海陆间循环 (4) 不可能。因为地层4代表元古代的地层,而三叶虫则是出现在古生代的生物。(5) 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6) 2 3 (7) 不可能。

因为地层5代表太古代的地层,太古代还没出现生物且变质很深。

20.(1)光照、热量(向南开口);避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除湿) (2)农业: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作防御之用;水流较缓,便于取水。(3)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

高三地理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复习教案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复习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⒌主要地形: (1)四大高原:(落实到地图上)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市高三地理中心组活动研讨课教案 考点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 教案设计及授课人:陆芹一、教学目标: (一)考点说明 1.本考点在近5年高考中重现率为100%。 2.运输紧张,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会成为国土开发的限制性因素,所以交通运输建设是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建设反映了我国交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运用图表分析西南区的经济发展和交通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方向。 (二)考纲要求及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南昆铁路的建设,大西南地区在建国后的交通发展和今后措施。 2.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大西南发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 大西南地区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1.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关系。 2.能利用南昆铁路示意图分析南昆铁路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政治和战略意义,从而能联系当地实际分析交通运输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断转化的观念。 2.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道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大西南区位条件的变化、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对交通建设的制约,丰富的资源、落后的经济发展对交通发展的迫切需求。 2.南昆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的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大西南地区交通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3.交通运输建设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大西南区位条件的不利、有利条件的转化。 4.南昆铁路建设的经济、政治、战略意义。 三、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读图分析,启发诱导式教学。 四、教学流程: (一)基础回顾: 引入:回顾必修地理,提问: 1.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哪些?我国主要以哪一种最突出? (5种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我国主要以铁路为主。) 2.建国后,我国交通建设成绩巨大,为什么还要大力加强交通建设? (可从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交通现状等考虑)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分布集中但不均,需要发展交通进行地区资源间的调剂;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需要发展交通加强地区间的联系;因此,虽然取得了成

高三复习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三复习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XX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 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201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恒定电流(1) 【课题】电流、电阻、电功及电功率 【目标】 1、理解电流、电阻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 2、了解电功及电功率的概念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导入】 一.电流、电阻、电阻定律 1、电流形成原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强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的的比值叫电流强度.I= 。由此可推出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即I=__________________。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电阻的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 4、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电阻定律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导疑】电阻率,由导体的导电性决定,电阻率与温度有关,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称为半导体。 二.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

它的电阻成反比.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部分欧姆定律适用范围:电阻和电解液(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不适用。 三、电功及电功率 1、电功:电路中电场力对定向移动的电荷所做的功,简称电功;W=qU=IUt。这就是电路中电场力做功即电功的表达式。(适用于任何电路) 2、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表达式:P=W/t=UI(对任何电路都适用) 3、焦耳定律: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Q=I2Rt 【说明】(1)对纯电阻电路(只含白炽灯、电炉等电热器的电路)中电流做功完全用于产生热,电能转化为内能,故电功W等于电热Q;这时W= Q=UIt=I2Rt 4、热功率: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即P=Q/t=I2R ④ 【注意】②和④都是电流的功率的表达式,但物理意义不同。②对所有的电路都适用,而④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对非纯电阻电路(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的电路)不适用。 关于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外,还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这时W》Q。即W=Q+E其它或P =P热+ P其 它、UI = I2R + P其它 【导研】 [例1]一根粗线均匀的金属导线,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时,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强度为I,金属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若将金属导线均匀拉长,使其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仍给它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则此时() A、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为I/2 B、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为I/4 C、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2 D、自由电子定向移动

高三地理综合试题一

高三地理综合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的MP、MQ为晨昏线。阴影所在 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 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20°S,60°E B.20°N,120°E C.20°S,0° D.20°N,180° 2.此日可能在() A.11月 B.1月 C.5月 D.7月 下图为区域(流域)量化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关系示意,结合此图回答3—4题。 3.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大小(D ) A.与人工生态需水量无关 B.不需考虑水质和境外跨流域调水因素 C. 与地下径流量无关 D.随水资源开发阶段和条件不同而变化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集中表现在(A ) A.对地表状况的改变上 B.空气质量的高低上 C. 生物数量的变化上 D.城市数量的变化上 20XX年10月8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从东京羽田机场乘专机启程前往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回答5—6题。

C.农业、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D.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6.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A.海岸线曲折、多港湾B.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C.岛国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D.矿产资源缺乏 20XX年10月9日朝鲜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朝鲜半岛再度引起人们关注。20XX 年12月18日第五轮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中方代表团团长、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在开幕辞中表示,这次会议将重点讨论和确定全面落实九·一九共同声明的具体措施以及起步阶段各方将要采取的行动。回答7—8题。 7.关于朝鲜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雨热同期 C.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D.年平均降水小于800毫米 8.朝鲜的自然资源() A.贫乏 B.丰富 C.石油储量大 D.森林缺乏 20XX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旅游资源不属于革命纪念地的是() A.江西井冈山 B.贵州遵义 C.四川九寨沟 D.陕西延安 10.长征途中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的水文特征是() A.落差大、水流急 B.流量大、水流平缓 C.江阔水深 D.地上河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11—13题。 11.图中A海域沿岸的地貌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 B.轮廓破碎,不利于发展渔业生产 C.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 D.多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案(20200625040643)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教学设计 杨建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对一轮复习中的遗知识点进行补充巩固。通过分析失分原因,讲解典型题,总结方法。以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为指导,培养学生的 各种地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试卷中的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做题 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对遗漏知识点的巩固。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注意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与一些相近知识点的区分,做到纵向与横向的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试卷的评讲,首先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有信心。尤其是引导学生如何提高地理解题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2、学生明确解题思路,选择适当方法。 整体设计::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这张试卷的特点,我准备从学生错率较高的题目、教会学生如 何进行自查纠错,特别是如何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解答主观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互相帮助,解决 问题。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即“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及3S 技术、气候、日出时间变化、河流水文特征、城市功能区、等高线应用、人 整体的 口、非洲自然人文环境和我国都江堰等知识考查,知识面广,还考查了地理学科 认识 应该具备的能力。 2、成绩情况:班级平均分是 52 」、选择题 1、选择题做题情况展示: 选择题最高分40 最低分12 20分以上有41人其余20分以下其中11题得分 率最低 选择题得分率低是很多同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选择题得 根据大 纲有针 对性的 学习, 明确学 习目标 是学生 明确出 错的原 因,并 提出解 决的方 法 培养学 生的解 题技巧 和解题 的方 法,形 成程序

高三自然地理试题

高三自然地理试题. 高三年级自然地理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

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

应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0米,瀑布落差为147米,回答下列1-2题。页 20 共页 2 第高三地理.

1.在山峰上无法观测到 C. ③A. ① B. ② D. ④2.湖泊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C. 2165米米 B. 1989米A. 1676 米 D. 2438如图示意北半球某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据此完题。成3~4

.该地的地理坐标是3 B. 30°E,180°E,70°N A. 73°26′N,180°D. C. 30°E,70°N 73°26′N.若不考虑天气因素和建筑物的遮挡,该日沧州一 4 天中建筑物窗户受阳光照射的情况正确 的是南、北向窗户有阳光照射,东、西向窗户没有A. 阳光照射东、西向窗户有阳光照射,南、北向窗户没有B. 阳光照射东、西、南、北向窗户均可受到阳光照射C. 页 20 共页 3 第高三地理. D. 只有东、西、南三面的窗户可受到阳光 照射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④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第5~7题。

2021高三地理综合题要点

2021高三地理综合题要点 一 1、自然资源分类: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 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根据自然资源按利用分为:①土地资源、②水资源、生③物资源、④气候资源、⑤ 矿产资源。 2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可分为: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 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3根据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可分为:①气候资源、②海洋资源、③陆地自然资源。 我国自然资源总体特征: 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人均占有资源量不足;分布不平衡,质量水平不高;浪费污染严重。 2、气候资源及利用 1气候资源的特点 ①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②气候资源的普遍存在性;③气候资源的数值;④气候资源 有较大变率。 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①气候资源与农业: A、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B、一地气候资源 往往决定该地区的作物种类和种植制度。 ②气候资源与建筑 A、日照与街道方位: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子 午线成30°-60°的夹角,以使街道两侧较好地、公平地获得光照。 B、风与城市规划。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盛行季风区: 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风向的市郊。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二 1 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 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 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包括对其他 地区的影响。 3 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 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 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如:湿热条件下 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 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成土母质→低 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 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陡峭的 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 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 3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三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体、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固;巨行星木土—气;远日行星天、海。 4、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的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日地距离——稳定的光照——温度液态水;地球体积质量适宜——引力——大气;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安全的宇宙环境。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珥、日冕太阳风。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考点八:洋流 (一)基础知识巩固请同学们对照教材、地图册和资料完成下面内容。 1.洋流按性质分为判断方法是: 按形成原因分为 2.洋流分布规律: ①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时针,大洋东岸是(暖流或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或寒流)。 ②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时针,大洋东岸是(暖流或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或寒流)。 ③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洋流名称),其性质是。 ④北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冬季,盛行风呈时针,夏季,盛行风呈时针。其按成因属于。 3.由于盛行风形成的风海流有哪些? 4.寒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请填出下列渔场所交汇的寒暖流: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纽芬兰渔场。这些渔场多分布在地区的大陆东岸。与上升流有关的渔场是,这些渔场多分布在地区的大陆西岸。 5.简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巩固练习 读“某沿海地区洋流示意图”,回答下题。 1.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下列洋流中能与甲洋流构成完整洋流 系统的是 ( ) ①本格拉寒流②千岛寒流③秘鲁寒流④西风漂流⑤南赤道暖流 ⑥东澳大利亚暖流⑦阿拉斯加暖流⑧巴西暖流⑨北太平洋暖流 A.甲②⑨① B.⑧①⑤甲 C.③甲⑦② D.⑥④甲⑤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 之一。读右图,回答2~4题。 2.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3.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4.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右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模拟图”。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中低纬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 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6.日本暖流()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部分一轮复习(江苏)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地理自然地理部分一轮复习(江苏) 一、选择题 下图O点为10°N纬线和某条经线的交点,此刻,O点的太阳高度为90°,P、Q两地的太阳高度都为0°,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叙述正确的是() A.P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20°B.Q地白昼时长达一年最大值 C.O、P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D.Q地的地方时大约是6时 2.此日P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可能是下图中的() A.B. C.D. 溯溪,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涉水登山的一项探险活动。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该地适宜开展溯溪活动的线路是( ) A.L1B.L2C.L3D.L4 4.下列叙述中,与该地实际相符的是( ) A.山地最高峰超过 350 米B.地面至少有三个洼坑 C.在 M 峰可一览其余群峰D.N 地是观日出最佳点 下图为欧洲及大西洋部分地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此时,英国北部主要风向可能是() 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

6.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风力最大B.乙地风和日丽C.丙地阴雨连绵D.丁地对流旺盛 读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B.太行山C.大兴安岭D.雪峰山 8.下列关于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小于西坡B.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持续增加 C.东西坡降水量800 m附近差异最大D.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递减 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该地最可能位于 A.亚欧大陆东岸B.亚欧大陆西岸C.北美洲东岸D.北美洲西岸 10.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分布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选修3-3全套学案

第1课时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导学目标 1.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能应用分析有关问题.2.理解温度与温标概念,会换算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3.理解内能概念,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 一、分子动理论

1.请你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2.请描述: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小于r0逐渐增大,直至远大于r0时,分子间的引力如何变化?分子间的斥力如何变化?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又如何变化? [知识梳理] 1.物体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1)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m. (2)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kg.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______,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__________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 动.布朗运动反映了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______,运动越明显;温度越______,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________. (2)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______. 思考:为什么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二、温度和温标 [基础导引] 天气预报某地某日的最高气温是27°C,它是多少开尔文?进行低温物理的研究时,热力学温度是2.5 K,它是多少摄氏度? [知识梳理] 1.温度 温度在宏观上表示物体的________程度;在微观上是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____的标志. 2.两种温标 (1)比较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两种温标温度的零点不同,同一温度两种温标表示的数 值________,但它们表示的温度间隔是________的,即每一度的大小相同,Δt=ΔT. (2)关系:T=____________. 三、物体的内能 [基础导引] 1.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再靠近为止,在这整个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2.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温度都相同,在不计分子势能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内能较大B.氢气的内能较大 C.两者的内能相等D.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较大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七单元 中国地理 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含答案

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 基础题组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题。 1.(2016江西赣州4月联考)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与下列哪个山脉一致( ) A.大兴安岭 B.祁连山 C.秦岭 D.横断山脉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霜冻线是区分可能出现霜冻区域的标志。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某年某月14、15日两天霜冻线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2016太原二模)图示月份最有可能是( ) A.10月 B.8月 C.5月 D.2月 3.(2016太原二模)造成图示区域霜冻线整体向西北凸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河流分布 4.(2016太原二模)与14日相比,15日霜冻面积扩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蒙华铁路拟建成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东乌铁路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线路全长1 815千米。下图为蒙华铁路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5.(2016全国大联考三)与东部修建同规格的铁路相比,蒙华铁路单位建设成本较高,其原因主要是沿线( ) A.人口稠密,搬迁人口多 B.丘陵、山区相对较多 C.河湖多,桥隧工程量大 D.经过农业区,占用耕地多 读2015年我国钢材、铁矿石产销状况表,回答下面两题。 (单位:亿吨) 注:表中铁矿石是指经过加工的较高品位的矿产品 6.(2016福建龙岩5月综合测试)由表可判断我国( ) A.钢材生产与销售基本平衡 B.钢铁业的铁矿石供应不足 C.主要出口高附加值的钢材 D.钢材和铁矿石生产效益低 7.(2016福建龙岩5月综合测试)根据表所示的状况,我们应当( ) ①关停小型钢铁企业,压缩落后产能 ②引导钢铁企业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 ③帮助钢铁企业提升节能减排的能力 ④实施钢铁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战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高三自然地理综合训练(2016.11.22)

模块Ⅰ 自然地理综合练习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下图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现场图。据此回答1~3题。 1.选择“吹沙填海”区域的主要条件是( ) A .该海域风浪小 B .近海河沙丰富 C .位于浅海区域 D .距离陆岸较近 2.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 ) A .圈定填海范围 B .抵御海浪侵蚀 C .运输设备,方便施工 D .过滤海水,滞留泥沙 3.6月某日该海域4:40(地方时)日出,则其可能位于( ) A .北冰洋 B .墨西哥湾 C .渤海 D .马六甲海峡 读澳大利亚西部某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4~6题。 4.导致澳大利亚西部海域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为( ) A .地形 B .太阳辐射 C .洋流 D .海陆分布 5.乙地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较为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 ) A .北海道渔场 B .北海渔场 C .纽芬兰渔场 D .秘鲁渔场 6.甲、乙、丙三地陆地自然带依次是( ) A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节选自范仲淹《岳 阳楼记》。下图示意洞庭湖附近长江河段。据此完成7~8题。 7.《岳阳楼记》中描写的“吞长江”景象发生时,下列关于 该地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 A .台风频发 B .发生凌汛 C .寒潮频繁 D .普降暴雨 8.在古代,人们往往避开乙处将聚落选建在甲处,理由是( ) A .甲地河水侵蚀作用弱 B .甲地附近河水较深 C .乙地容易发生水灾 D .乙地附近径流量小 气流由陆面经湖面时,速度会持续增强。下图示意某锋面系统过境后的风速等值线分布(单位米/秒)状况。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甲测站的风向为西北风 B .此时丁测站的风向为东南风 C .此时四测站中风速最大的为丙 D .此时四测站中风速最大的为乙 10.关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纬度低气温高导致甲测站风速大 B .摩擦力变化导致甲、乙两测站间风速变化 C .天气系统过境时丙测站大风、增温、降水 D .天气系统过境后丁测站气压降低 下图是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2018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海南华侨中学 康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差异; 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⑶掌握垂直自然带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⑷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⑸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及模式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垂直自然带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先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再复习整体性的两个表现。) [师]上节课咱们复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有两种表现: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承转】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 【板书】地域差异性 [师] 陆地环境差异性(也叫地域分异)主要是通过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体现出来的。 【板书】一、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 [师] 自然带名称的命名规律是“热量带名称+植被名 称 地带性 规 律 地 域差异性 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 整体性(已在上一课时复习) 地带性规律的表 现 1.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山地垂直 自然带的 判读 雪线的 高 低 1.判读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顺序 2.判读基带或山体所处的热量带 3.判读南北半球 4.判读自然带数量的多少 1.雪线的概念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3.雪线高低的判读: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原理归纳

自然地理原理规律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 总星系 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16.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动量守恒定律及“三类模型”问题

第2讲动量守恒定律及“三类模型”问题 一、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 (1)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2)m1v1+m2v2=m1v1′+m2v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动量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和. (3)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大反向. (4)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 3.适用条件 (1)理想守恒: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2)近似守恒: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它所受到的外力. (3)某一方向守恒:如果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

自测 1关于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系统内存在摩擦力,系统动量就不可能守恒 B.只要系统中有一个物体具有加速度,系统动量就不守恒 C.只要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就守恒 D.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守恒 答案 C 二、碰撞、反冲、爆炸 1.碰撞 (1)定义: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这个过程就可称为碰撞. (2)特点:作用时间极短,内力(相互碰撞力)远大于外力,总动量守恒. (3)碰撞分类

①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没有损失. ②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有损失. ③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合为一体,机械能损失最大. 2.反冲 (1)定义:当物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速度离开物体时,剩余部分将获得一个反向冲量,这种现象叫反冲运动. (2)特点: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系统受到的外力.实例:发射炮弹、爆竹爆炸、发射火箭等. (3)规律:遵从动量守恒定律. 3.爆炸问题 爆炸与碰撞类似,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所以系统动量守恒. 自测

2020年浙江高三地理选考综合题专题训练(包含答案)

2020年浙江高三地理 选考综合题专题训练 (包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20年浙江高三地理选考综合题专题训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科罗拉多河,干流发源于美国西部落基山脉西坡,向西南流经犹他、亚利桑那、内华达、加利福尼亚等州和墨西哥西北端,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全长2 333千米,只有145千米在墨西哥境内;流域面积64.7万平方千米,流域内80%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河水含沙量很高,河水混浊,呈暗褐色。 (1)科罗拉多河中下游的支流多为季节河,一般断流多发生在季节,分析原因。(2)科罗拉多河越往下游,河水盐度越高。请用水循环原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套平原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被誉为“塞上江南”,纵横交织的沟渠是该地区重要的人文特征。下图1为河套地区区域图和河、渠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由于气候原因和人类活动影响,河套平原地区地下水埋深随着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图2为该地区气候资料和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图。 (1)比较图中农业区内东部、西部城市分布特征的异同点。 (2)简析河、渠在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用。 (3)土地盐渍化是河套平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判断该区土地盐渍化最严重的时段,并说明判断理由。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进口国,图1为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天然气管道路线图,图2为我国大庆市和俄罗斯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市(简称克市)气温曲线图。

(1)相对于铁路运输,石油、天然气采用管道运输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说明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采用多条管道的主要原因。 (2)比较大庆市和克市两市之间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张家口曾是京城与西北地区交通往来的驿站。1909年我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正式通车,这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张家口崇礼区将承办北京冬奥会的雪上项目。 材料二:2018年阿里云计算张北数据中心工程正式封顶,可为200万中小企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数据中心大量计算机组运行耗能高。 材料三:下图是我国局部区域略图。 (1)简述古代张家口聚落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2)简析京张高铁建成后,张家口“冰雪游”人数上升的原因。 (3)为促进大数据产业可持续发展,说出张北县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5.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图为柴达木盆地局部示意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教案

必修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1课时地球与地图 题组一:地球和地球仪 (2010·广州模拟)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长城站附近海域出发,沿地球的自转方向绕南极洲航行一周,经过大洋的先后顺序是( A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解析由图中长城站的位置及0°经线可知,科学考察船顺时针绕南极洲航行一周,依次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 C ) 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 解析由黄河站位于北极附近(60°E附近),长城站位于南极附近(60°W附近)判断,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向。 题组二:比例尺 3.读右图,两幅图表示的区域实地范围相同,图甲比例尺为1∶100 000,则( C ) A.图乙的比例尺为1∶200 000 B.图乙的比例尺为1∶400 000 C.图乙表示的地理事物较图甲详细 D.图甲比例尺是图乙的4倍 解析已知图甲比例尺为1∶100 000,由图中甲的边长是乙的1/2,可推知图乙的比例尺为1∶50 000,因两图实地范围相同,故图幅大的图乙较详细。

4.某测绘局要绘制新开发镇的平面图,采用2种比例尺绘制,其中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3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如果甲图比例尺为1∶30 000,则乙图比例尺为1∶10 000 B.甲图的图幅面积一定是乙图的9倍 C.乙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比甲图详细 D.甲图中1 cm表示的距离是乙图的3倍 解析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3倍,说明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大,当乙图为1∶10 000时,甲图比例尺为3∶10 000,即1∶3 333,所以A错。根据图幅面积扩大倍数为比例尺扩大倍数的平方,B选项正确。甲图比例尺大,反映地理事物应更详细,所以C选项错误。 乙图上1 cm表示的实际距离为甲图的3倍,所以D选项错误。 题组三:等值线 5.(2009·烟台质检)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①盆地,②陡崖,③山谷,④山脊,⑤山顶,⑥鞍部。 (2)⑤、⑦两地的垂直距离为11m,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 cm,其实际水平距离是 4.6km。 (3)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1∶100 000。 (4)小河流向东方。计划把水调到C处,有虚线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 什么? 答案选择AC路线较合理,因为A处比C处高,可自流引水,而B处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较为困难。 (5)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理由是什么? 答案选在甲处好因坡度较缓,虽然乙处坡度比甲处更平缓,但在建坝后,乙处会被淹没,甲处则濒临水库,灌溉方便。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不同等高线重叠是陡崖(如图中的 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当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峰(如 图中的⑤、⑦);由内向外增高的,为洼地、盆地(如图中的①)。等高线的曲线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河谷(如图中的③);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如图中的④)。两个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形似马鞍,为鞍部(如图中⑤和⑦两个山峰之间的⑥)。⑤和⑦两个山峰之间的垂直距离,实际上是两个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差。已知图上距离求实地距离,根据公式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结果应是厘米,要把它化成所要求的单位千米。小河流向应注意箭头和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