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僧伽吒经》回家人解读

《僧伽吒经》回家人解读

回家人老师开示僧伽吒经解读一(1-8)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关于文稿更新的说明

各位佛子朋友们:

应诸众生善根福德所感,善知识大悲愿力所加,回师的《<佛说大集会正法经(又名僧伽吒经)>解读》即将正式出版。在此公布菩萨乘境界的译本《僧伽吒经》解读的最终稿,愿大家共沾法益。

网络上已经流传的文稿,如非终稿,请发布者以此版本替代(包括之前在布施网以“终稿”字眼发布的,后来又有所改动)。

因缘众生慧命事大,法布施不可轻率,否则因果重大。望能迅速替换,并相互转告。包括此前发放的解读录音,也请勿再流传。

感恩一切善知识,随喜功德!

愿一切因缘幻众速闻、速见、速遇、速修、速诵僧伽吒,速得佛的果位。一切功德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般若明心工作室

2012.11.21

目录

《僧伽吒经》解读一

一、缘起

二、众生集会,世尊说法

三、闻法福德不思议

四、有二众生渴仰于法

五、以愿胜故,得证菩提

六、闻法生信,获福无量

七、谤此正法,重罪无依

八、闻法流通,善根满足

九、书写此经的无尽功德

十、因恭敬心而得感应

十一、读诵四句偈,得此最胜福

十二、乘何神力,往观十方

十三、出离心起住十地

十四、诸佛世界的种种景象

十五、以闻“僧伽吒”,得在华上世界十六、不得以轮王福德为喻

十七、不为爱河之所漂没

十八、此法难遇,同于如来出世

十九、以人身修易成就

二十、以清净心忆念此经

二十一、五逆罪人,仙人救之

二十二、净月王的故事

二十三、且问忆念几时事

二十四、灭一切不善之法

《僧伽吒经》解读二

一、此法能示仙人像

二、佛陀因地闻“僧伽吒”而得授记

三、无明妄见而轮回,我执妄感而身受

四、善语得善果,愚痴受罪报

五、佛陀现笑的殊胜因缘

六、王舍城的壮观景象

七、吾我自高者不能听受

八、汝莫放逸,譬如鸟子未生羽翼

九、妄见众生生灭

十、众生有老作少,如是生灭

十一、于六道轮回不生厌离,是为老众生十二、彼少众生得住十地

十三、说一善语得离生死

十四、彼诸菩萨不赞叹我,自赞其身

十五、不断生出的无量众生

十六、净一切业不可以身而受众苦

《僧伽吒经》解读三

一、不思议的境界

二、逆流转念,惟生清净佛国土

三、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四、刹那生灭非永恒

五、勤行精进,勤持戒,勤忍辱,是名法藏

六、不被欲牵,是真自由

七、不生净信,临命终时为忧箭射

八、救子祭天,子死父母亡

九、地狱天上,果报迥异

十、欲求涅槃者当勤精进

十一、二人种树的故事

十二、发愿成佛的偈子

十三、逆流增上,得十地成就神通

十四、各方树下,无量众生集会

十五、心有所疑,问于日月土如来

十六、又见无量众生来集

十七、众生如幻佛如幻

十八、无福衰者是老众生,从彼树生者是少众生《僧伽吒经》解读四

一、地大之性无言无说,法聚无知无觉

二、少众生从何而来?

三、为何要广度一切众生?

四、不知生灭,受无量苦,是少众生

五、无知幻化,生死轮回

六、救助暗室中人的比喻

七、佛为最胜好福田

八、如来幻赞“僧伽吒”

九、无尽的喜悦与感恩

十、大众集会,药上启问

十一、修净行,离邪淫

十二、少众生亦有死灭之苦

十三、身所受者,皆是我相

十四、身体是个大麻烦

十五、心不平等,死时诸虫怖畏

十六、有挂碍而生恐惧

《僧伽吒经》解读五

一、妄心的争斗

二、我们擅长做什么?

三、众生各不相同的价值取向

四、非工师所作,业感自然生

五、贪着五欲,永世轮转

六、众生种种,用心不同

七、具解脱知见,成如来善名

八、法界的根本原理

九、幻化生灭非永恒

十、一切皆是愿力生成

十一、不可思议的法聚

十二、以“僧伽吒”之力速得十地十三、不识药上菩萨的年少众生十四、佛法,非佛法,是名佛法十五、舍弃一切,只为成佛

十六、年少众生的大出离心

《僧伽吒经》解读六

一、不失出离心的偈子

二、年少众生再发誓愿

三、开悟的敲门砖

四、治众生病,药中最上

五、真能做到不心动吗?

六、舍世间欲乐,求无上菩提

七、药上菩萨的三次讲法

八、发净心愿即得见佛

九、法会上的殊胜景象

十、恶魔、菩萨共相来集

《僧伽吒经》解读一

一、缘起

法不孤立,因缘而生。

2007年观音菩萨成道日,为报答观音菩萨救度无量众生的广大愿力,和“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故而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这部《僧伽吒经》。

众生本已成佛,皆因因缘故,而在此老婆心切,啰里啰唆,掩人耳目,实在罪过!

“僧伽吒”是无相无不相,是无上的,也是非境界非不境界的。

它是无法用思维,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在此会努力表达心中……权说的那个境界,但是那个境界的哪怕百分之一也是比喻所不能及的。

《僧伽吒经》是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1]所译。在宋朝还有一个译本,名为《佛说大集会正法经》,是施护[2]大法师所译。

----------------------------------------------

[1]月婆首那:为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天资俊朗,精研佛典,兼善音韵方言。东魏初,抵邺都。先后译出《僧伽吒经》四卷、《频婆娑罗王问佛供养经》一卷、《摩诃迦叶经》二卷、《大乘顶王经》一卷、《胜天王般若经》七卷。其后不知所终。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

[2]施护:宋代译经僧。北印度乌填曩国人。世称显教大师。生卒年不详。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与北印度迦湿弥罗国之天息灾三藏同抵汴京(开封),驻锡于太平兴国寺之译经院(官立翻译机构),致力于经典翻译。共译有《大乘庄严宝王经》四卷、《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三卷、《广释菩提心论》四卷、《大乘二十颂论》一卷、《六十颂如理论》一卷、《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三十卷、《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七卷、《守护大千国土经》三卷、《遍照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等,凡一一五部二五五卷。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

二、众生集会,世尊说法

经文: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摩诃谟伽略,慧命舍利子,慧命摩诃迦叶,慧命罗睺罗,慧命婆俱罗,慧命跋陀斯那,慧命贤德,慧命欢喜德,慧命网指,慧命须浮帝,慧命难陀斯那。如是等二万二千人俱。共菩提萨埵[1]摩诃萨埵[2]六万二千人俱。其名曰弥帝隶菩提萨埵[3],一切勇菩提萨埵,童真德菩提萨埵,发心童真菩提萨埵,童真贤菩提萨埵,无减菩提萨埵,文殊师利菩提萨埵,普贤菩提萨埵,金刚斯那菩提萨埵。如是等六万二千人俱。复有万二千天子。其名曰阿畴那天子,跋陀天子,须跋陀天子,希法天子,栴檀藏天子,栴檀天子。如是等万二千天子俱。复有八千天女。其名曰弥邻陀天女,端正天女,发大意天女,岁德天女,护世天女,有力天女,随善臂天女。如是等八千天女俱。复有八千龙王。其名曰阿波罗罗龙王,伊罗钵龙王,提弥罗龙王,君婆娑罗龙王,君婆尸利沙龙王,须难陀龙王,须赊佉龙王,伽婆尸利沙龙王。如是等八千龙王俱。皆向灵

鹫山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右绕三匝却住一面。

尔时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演说正法利益众生。世尊。无量亿天众,无量亿婇女,无量亿菩提萨埵,无量亿声闻,皆悉已集欲闻正法。世尊。如是大众皆欲闻法。惟愿如来应供等正觉,为说妙法令长夜安隐断诸业障。尔时世尊赞一切勇菩提萨埵。善哉善哉。一切勇。能为大众请问如来如是之事。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尔时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萨埵。有法门名僧伽吒。

----------------------------------------------

[1]菩提萨埵:同菩萨。《大日经疏》一曰:“菩提萨埵,阿阇梨云:具据正义当云菩提索多,此索多者,是忍乐修行坚持不舍义也。然声明有如是法,若论文字,其义虽正,音韵或不流便者,得取便安之。故世论师谓为萨埵,传习者随顺其辞。”参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2]摩诃萨埵:乃菩萨或大士之通称。略称摩诃萨。摩

诃萨埵即大有情、大众生。谓此大众生系愿大、行大、度众生大,于世间诸众生中为最上,不退其大心,故称摩诃萨埵。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

[3]弥帝隶菩提萨埵:弥勒,又称梅呾丽耶菩萨、末怛唎耶菩萨、迷底屦菩萨、弥帝礼菩萨。意译作慈氏。依《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所载,弥勒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先佛入灭,以菩萨身为天人说法,住于兜率天。据传此菩萨欲成熟诸众生,由初发心即不食肉,以此因缘而名为慈氏。《大日经疏》卷一,谓慈氏菩萨系以佛四无量中之慈为首,此慈从如来种姓中生,能令一切世间不断佛种,故称为慈氏。释尊曾预言授记,当其寿四千岁(约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尽时,将下生此世,于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称作一生补处菩萨、补处菩萨、补处萨埵;至彼时已得佛格,故亦称弥勒佛、弥勒如来。据此而有二种造像。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弥勒菩萨”条。

经文大意:

如我听释迦牟尼佛这样说一样。一时,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和大比丘僧二万二千人在一起。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摩诃谟伽略、慧命舍利子、慧命摩诃迦叶、慧命罗睺罗、慧命婆俱罗、慧命跋陀斯那、慧命贤德、慧命欢喜德、慧命网指、慧命须浮帝、慧命难陀斯那,如是等二万二千人聚集在一起。和菩萨摩诃萨六万二千人在一起。其名曰弥帝隶菩萨、一切勇菩萨、童真德菩萨、发心童真菩萨、童真贤菩萨、无减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金刚斯那菩萨,如是等六万二千人在一起。

又有一万二千天子,其名曰阿畴那天子、跋陀天子、须跋陀天子、希法天子、栴檀藏天子、栴檀天子,如是等一万二千天子在一起。又有八千天女,其名曰弥邻陀天女、端正天女、发大意天女、岁德天女、护世天女、有力天女、随善臂天女,如是等八千天女在一起。还有八千龙王,其名曰阿波罗罗龙王、伊罗钵龙王、提弥罗龙王、君婆娑罗龙王、君婆尸利沙龙王、须难陀龙王、须赊佉龙王、伽婆尸利沙龙王,如是等八千龙王在一起。所有大众都向灵鹫山去到世尊的处所,头面顶礼佛足,右绕佛陀三周,退住在一边。

这时,一切勇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对佛陀说:“世尊,唯愿世尊演说正法利益众生。世尊,

无量亿天众、无量亿婇女、无量亿菩萨、无量亿声闻乘修行者,全都已经聚集在这里欲听闻正法。世尊,如是大众都欲闻法,惟愿如来、应供、等正觉,为他们演说妙法,令长夜安隐,断除众生的各种业障。”

这时,佛陀称赞一切勇菩萨:“善哉善哉!一切勇,能为大众请问如来如是之事。你如今仔细听,好好思考,我当为你演说。”

一切勇菩萨回答:“唯然,世尊,我发愿乐欲听闻。”

这时,佛陀告诉一切勇菩萨:“有法门名为僧伽吒。”

讲解:

一时,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中,有无量亿的天子、天女、菩萨、声闻等众,来至佛所,都想听佛陀讲说正法。

于是,一切勇菩萨礼请佛陀讲说妙法。

佛陀告诉他:“有法门名僧伽吒。”

佛陀一说完“僧伽吒”,一切勇菩萨当时就知道了。

“僧伽吒”,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无相无不相的、不可思议的咒语,故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因一说即错……

它不像往生咒、楞严咒等有具体的功用,它是没有具体功用的,故而无法用世间的大小、多少等去比量。它大到了极致,什么东西都包含在其中;小又小到了极致,什么东西都不在其内。

经文:

若此法门在阎浮提[1]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2]得不退转。

经文大意:

“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听闻,他所有的五逆罪业全都能除灭,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讲解:

这一点非常关键。对修行人来说,退转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退转的原因在于不知道究竟之法。而此“僧伽吒”就是究竟之法。

----------------------------------------------

[1]阎浮提:华译为赡部洲。阎浮是树名,译为赡部,因为此洲的中心,有阎浮提的森林,依此树的缘故,称为赡部洲,赡部洲就是我们现在所住的娑婆世界。参见《常见佛学辞汇》,陈义孝编。

[2]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智名,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参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经文:

一切勇。于汝意云何。若人闻此法门福德之聚,过于一佛福德之聚。一切勇白佛言。云何世尊。佛告一切勇。如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有福德,若人闻此法门,所得福德亦复如是。一切勇。若人得闻如是法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不退转。见一切佛,一切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恶魔

不恼,一切善法皆得成就。一切勇。闻此法者能知生灭。尔时一切大众,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一佛福德有几量也。佛言。善男子谛听。一佛功德譬如大海水滴,如阎浮提大地微尘,如恒河沙等众生,悉作十地[1]菩萨。如是一切十地菩萨所有福德,不如一佛福德之聚。一切勇。若人闻此法门福多于此,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尔时一切大众,闻是说已,踊跃欢喜多增福德。

经文大意:

“一切勇,你能理解吗?若有人听闻此法门,所得福德之聚超过一尊佛的福德之聚。”

一切勇菩萨对佛陀说:“为什么,世尊?”

佛陀告诉一切勇菩萨:“如同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有的福德,若有人听闻此法门,所得福德也是如此。一切勇,若有人得以听闻如是法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不退转,见一切佛,一切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恶魔不能恼乱他,一切善法都得以成就。一切勇,听闻此法者能了知生灭。”

这时,一切大众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对佛陀说:“世尊,一佛的福德,数量有多少?”

佛陀说道:“善男子,你们仔细听,一佛的功德譬如大海里的水滴、如阎浮提大地的微尘、如恒河沙等的众生,全都作十地菩萨,如是一切十地菩萨所有的福德,还不如一佛的福德之聚。一切勇,若有人听闻此法门,所得福德比这还

要多。算数、譬喻所不能企及。”

这时,一切大众听闻佛陀这样说后,踊跃欢喜,多增福德。

----------------------------------------------

[1]十地:十地者。谓菩萨所证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发生也。然地位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于法云。分为十也。参见《三藏法数》,(明)一如等编。

讲解:

佛陀一开始就说了听闻“僧伽吒”,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利益。

但是佛陀并没有讲修法——需要念什么,念多少遍,或者打什么手印……

他只是说:“有法门名僧伽吒。”

只要是来听闻、学习这部经的众生,均获得不可思议的福报。

同时,只要有人如法听闻过“僧伽吒”,就进入了“僧伽吒”(“吒”这个字,不念cha,也不念zha,而是cha、zha 之间的一个音)在法界上形成的一个巨大坛城,故所得福德不可思议。

在法界上,只要是能来听这部经书的众生,会立即因“僧伽吒”大因缘聚被汇集在一起。如同筑一座千层高塔,布施一块砖的福德,跟布施一千块砖的福德是一样的。因为都是

在建塔,故而等同。

如有人说这是迷信,是因为他没有理解“僧伽吒”如何启用,不明白为什么佛陀说“如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有福德,若人闻此法门,所得福德亦复如是”。

四、有二众生渴仰于法

经文:

时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何等众生渴乐正法。尔时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一切勇。有二众生渴仰于法。何等为二。一者于一切众生其心平等。二者既闻法已等为众说心无希望。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闻何等法得近菩提。一切勇。渴仰闻法得近菩提,常信乐听受大乘法者得近菩提。

经文大意:

这时,一切勇菩萨对佛陀说:“世尊,什么样的众生渴望并欣乐希求正法?”

这时,佛陀告诉一切勇菩萨摩诃萨:“一切勇,有两种众生渴仰于正法。是哪两种?第一种众生是对于一切众生其心平等;第二种众生是在听闻正法以后,平等、无分别地为一切众生说法,自己心中无有任何希求、渴望。”

一切勇菩萨对佛陀说:“世尊,听闻什么样的法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回答:“一切勇,渴仰闻法的众生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深信并欣乐希求听闻、受持大乘正法的众生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讲解:

“有二众生渴仰于法。何等为二。一者于一切众生其心平等。二者既闻法已等为众说心无希望。”

这两点是修行“僧伽吒”的基础,非常重要。

接下来,一切勇菩萨问佛陀,听闻何法可以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速得”,是深修的意思,也就是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地证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给出了答案:“渴仰闻法得近菩提,常信乐听受大乘法者得近菩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