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朱美慧

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朱美慧

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朱美慧
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朱美慧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负迁移现象研究定稿

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现象探究 摘要:语言迁移现象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或技能对目标语言知识或技能所产生的自动的潜意识的影响。目前国内学者大多强调母语对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而忽视了母语的正迁移。本文试图在语言迁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从语音,词汇,句法以及文化方面描述外语学习中母语和目标语间存在的多层次的正、负迁移,并建设性地提出在外语教学中要更多的关注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共性,从而促进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 关键词:语言迁移;普遍语法理论;刺激反应论;对比分析论;语言标记理论;二语习得 一、前言 多年来,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从心理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迁移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因此不同时期不同研究领域的语言学家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Odlin将其定义为母语对目标语影响和母语向目标语的借用,也就是目标语和其它任何已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Schachter则从认知心理学和生成语法角度,把语言迁移看做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制约,即学习者先前所获得的知识都有可能对之后的二语习得产生某种制约,这种制约既是迁移。Faerch和Kasper则重视语言迁移的心理层面,他们认为语言迁移是一种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中介语的被激活而最终掌握目的语。 尽管语言迁移的研究是跨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但多数研究还是母语对外语学习或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因此语言迁移常被语言学界解释为“母语迁移”。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正迁移即为母语和目标语之间有利于目标语言学习的迁移;反之,由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某种形式和规则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干扰”被称为负迁移。任何学习外语的人都易于把母语中的表达运用到目标语学习中来,因此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在外语教学中极为常见。 二、语言迁移的理论依据 语言迁移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论、对比分析假说理论以及近期的语言标记性理论为依据,先后经历了早期的行为主义母语习惯迁移论、中期的心灵主义最低影响度立场论以及近期的认知学迁移制约论。其具体研究理论依据如下: 1、普遍语法理论 普遍语法理论由Chomsky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所提出,该理论使语言学研究的重点由对语言的描写转向对语言本质的探究。普遍语法理论强调先天的语言机制及语言共同的规律性对语言习得的作用。Chomsky认为,人类最基本的智能要素的语言能力的认知结构是天赋的,人类天生就继承了一套通用的语言参数和原理,控制着人类语言的形成,这就是人类所共享的基本的语言规则(即核心语法)。20世纪90年代关于母语迁移研究的三个理论----最小树理论、弱迁移理论和全迁移理论均都承认了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所产生影响。最小树理论认为从第一语言到二语习得的语言迁移局限在词汇范畴和词汇的线性扩展,初始状态的迁移只包括词汇迁移,不包括任何功能范畴的迁移。弱迁移假设认为词汇和功能范畴及两者的线性扩展都会迁移到二语习得,但与功能范畴相关的,包括屈折变化在内的一些功能作用不能迁移。全迁移假设认为第一语言的全部语法(不包括语音,词汇和词性)是二语习得的初始状态。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就普遍语法理论与母语迁移现象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

应用文写作对语言的要求

应用文写作对语言的要求 应用文写作对语言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平实和简明,二是要典雅。平实大约相当于古人所说的“信”,就是要表达出事物的真实面目或本质,不务虚言;而简明则相当于古人所说的“达”,要求写文章词句达意、通顺而明白即可;典雅则大致相当于古人所说的“雅”。“雅”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要求,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要文字和内容达到高度统一并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美感。“信”、“达”和“雅”显然可分为两类,“信”、“达”为一类,“雅”单独作一类,用现在的专业术语来讲,前者代表的是应用文的应用价值,后者则代表其审美价值。 在有关教科书和论文中,“信”、“达”会被作为逻辑性很强的应用文语言来看待,而“雅”则一般被认为只能出现在情感色彩或礼仪色彩很浓的文书中。因此,典雅被认为更接近艺术语言。两者在应用范围上似乎井水不犯河水,永远也不会发生矛盾或冲突。这就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即:平实简明的应用语言可能与“雅”无缘,或者说“雅”的语言似乎不需要以平实作为基矗显然,从逻辑上来讲,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从常理来推论,只要事物具有理性因素,就会有美感存在于其中。以此类推,不管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语言或文章结构方面,应用文都有其美的因素存在。因而应用文之“雅”即审美价值无疑是存在的。但是,由于应用文写作和阅读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应用,所以,人们往往就忽视了应用文审美因素的存在。加上一般人对文字之美有一种“先天”的偏见,认为文辞之美只应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没有审美因素的存在便认为是应用文的先天缺陷了。事实上,即使是从事应用文写作或研究的人,也会对应用文写作用语或其他因素作出不正确的评断,有些人

则硬是将“信”、“达”和“雅”断然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应用文写作和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那么,应用文的语言之美到底表现在哪儿?在写作过程中又如何实现其应用性和审美性的高度统一呢? 应用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应用,因而其写作自然应以应用为出发点,突出其实用性和应用价值。从这一角度来说,应用文如果要有审美价值,那它的审美价值也应体现在其应用的效用以及表现这种效用的过程方面。也就是说,应用文的本质决定了其语言之美应当区别于普通意义上的语言之美。一般情况下,一谈到语言,人们就会联想到艺术语言,而当人们谈到文章的审美价值的时候,也往往不谋而合地指向艺术文体的语言之美。这种简单化的审美态度和方法无疑具有很大的偏差性,不利于人们对应用文的正确认识。 文体的美的标准无疑首先应当是其得体之美。生为东施却要效法西施,结果会连自身固有的美都破坏殆荆而在现实中,事物之间其美的差异大约亦如东施与西施,虽然外形上因为用途、气质与风格的差异而大相径庭,但内在之美却源出一脉。各种体裁的文章之间的美感表现亦是如此。应用文是一种文章体裁,文学文体也是一种体裁,这两种体裁各有其体态。自然也会存在着不同的美质。 显然,与文学文体不同,应用文体所表现的美是另外一种美,是一种平实美和简明美。这种美不是*修辞手法来实现的,而是依*其自身的文体语言魅力来完成的。能用最短的话将问题清晰准确得体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应用文之美。我们经常惊叹于某些大科学家居然能够使用极其通俗的语言清晰准确且简明扼要地将深奥的科学问题讲解给听众,这其实就是一种美。必须强调的是,这种美不是典雅美,而是语言得体之美,是语言服从应用文写作目的之美,遵从主旨之美,

应用文写作基础:语言运用的要求

应用文写作基础:语言运用的要求 导读:1、准确清晰 准确,即用最恰当的词语和句子如实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思想。清晰,是指表达时要条理清楚,意思明白。具体应做到: (1)用词造句要准确。用词准确是指能把握词语遣用的分寸感和合适度。应精选中心词,用准修饰语。能仔细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用法,对词义轻重。范围宽窄、程度深浅、感情褒贬、语体雅俗、词性差别等都能烂熟于心、姻熟于手。如:"分散"和"涣散"都有"不集中"的意思,"涣散"是具有贬义性质的形容词;"分散"是具有中间性质的动词。"士气涣散"就准确,"士气分散"就不准确。另外,应用文常用数字说明问题,揭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所以数字运用要准确无误。 (2)用词造句要通顺。指合乎语法,合乎逻辑。通顺也是实现语言准确的保证。 (3)要注意语意鲜明。有时由于特殊需要,还必须使用一些模糊语言,即用一些在外延上不确定、表意比较含糊,以及在运用上具有弹性的词语,如"近年来"、"各地"、"时有"、"大多数"。"有关部门"、"条件许可时"等。该类词语使用恰当,不仅能增加行文的灵活性,而且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意思,但应谨慎使用。 2、简洁明了 (1)简洁。所谓简洁,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清楚表达较多、较丰富

的内容。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把话说到点子上。主要应做好以下四点:一要善于观察事物,深刻理解事物,明确认识写作对象,把握住问题的关键。 二要反复锤炼,提高概括能力,杜绝堆砌修饰语现象;适当使用缩略语,如"五讲四美"等。 三要删除一切套话、空话、意思重复的话,向繁冗开刀。克服繁琐冗长的毛病是语言简洁的前提。 四要适当地采用文言词语及短语。文言词语(包括成语、典故) 行文简练,富有表现力,写作时适当采用,言简意赅。然而,"简" 要得当,"简"得让人不明白或产生歧义也不行。绝不能为简而生造词语。乱缩略、滥用文言以及一概排斥某些行文必需的程式化语句。(2)明了。所谓明了,就是指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一是一,二是二。要做到明了,一是要考虑周到,言尽意止;二是要注意用词通俗,不用生僻晦涩的字句;三是在运用数字的时候,只须写出计算的结果,而不须表述具体的计算过程。 3、平实自然 应用文用语应平易通俗,浅显流畅。说明事实、讲清道理即可。不搞"曲笔",不作夸饰,不堆砌辞藻,不追求华丽,不矫揉造作,不用生僻词语,以明白、实在、自然为上。 4、得体妥帖 (1)得体。应用文实用性强,讲究得体。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认知法 功能法(交际法) 1、语法翻译法 ⑴产生背景 ⑵基本特点 ⑶分析评价 ⑷应用提示 ⑴产生背景 发展线索 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 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⑵基本特点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 ?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 ?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 ?注重语法规则; ?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 ?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 ?过分依赖母语; ?教学方式单一; ?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 ?两个基本点: ?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 ?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 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 ?2、直接法(自然法) ?⑴产生背景 ?⑵相关理论 ?⑶基本原则 ?⑷训练方法 ?⑸分析评价 ?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⑴产生背景 ?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 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 接法而闻名。 ?⑵相关理论 ?语言学 ?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为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 音协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 ?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 ?理念: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注重联想,形象化的作用, 通过感觉学习。并认为最强的感觉是由声音引起的。 ?⑶基本原则 ?直接联系:客观事物与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联系 ?以模仿为主:通过大量感性材料灌输感性认识,再归纳 ?以口语为基础:从听说入门,重视语音教学 ?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 ?⑷训练方法 ?实物法(名词类) ?动作启发法(表演法) ?环境制造(情景再现) ?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 ?词语拓展法 ?⑸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重视活的语言,重视实用性; 尝试建立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联系; 教法生动活泼; 为母语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提供了可行方式。 ?局限: 推广受到限制,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技巧; 教学条件有要求;小班授课效果较好; 完全排斥母语,有时“舍近求远”甚至于完全误导;

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式英语的直接影响及应对策略

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式英语的直接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要】根据中国当前英语使用及学习的现状,文章从母语迁移着手,探讨“中国式英语”现象,分析了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式英语产生的直接影响,进一步提出了纠正中国式英语的策略。 【关键词】母语迁移母语负迁移中国式英语策略 一、母语负迁移 迁移是心理学家应用的一个术语,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根据Rod Ellis(1997)的观点,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已经存在的语言(母语)知识影响二语(外语)的习得和发展的现象。Odlin 强调语言迁移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源于母语和学习者已习得或未习得的目标语间的异同,即将母语的语言特征无条件地运用于要建立的目标语语言系统中。用来解释过去的学习常会影响现在学习的一种方式。迁移存在于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同样也存在于语言学习中。如果这种迁移来自母语,那就是母语的迁移。母语迁移可分为两种(Gass & Selinker,2001),即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正迁移是指在外语的语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借用母语的某些形式,刚好这种借用符合外语的习惯,结果是正确的。而负迁移刚好相反,借用的母语形式不符合外语的习惯,或者不被该语言的本族人所接受。负迁移会造成语言错误及学习困难。负迁移为干扰因素,给学习者带来困难,是造成语言偏误的根源之一。因为学习者不由自主地将母语的特性和结构转接到外语上,出现语言错误。也可以说,习得中的语言错误主要源于母语,母语和目的语的差异越大,负迁移现象越多,学习的困难越大。 二、中国式英语 李文中认为“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英语规则和习惯, 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这种英语往往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不可理解或不可接受”。葛老在《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中首次提出了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 与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 或Chinglish)的概念。这种英语往往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不可理解或不可接受,如把“你的身体很健康”译成Your body is very healthy,在英语交际中套用汉语交际习惯使用Teacher Zhang (张老师)作为称呼语,Have you eaten up(你吃过了吗)作为打招呼用语。这种句式虽没有语法错误,却不合英语文化习惯,也可纳入中国式英语之列,统称之为Chinglish。 首先,中国式英语是一个不规范的语言体系,是一种病态的语言现象。其次,是由对英语了解不够的中国人望文生义地用英语单词硬套汉语语法习惯,而主观编造出来的,不合英语语法或有悖于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第三,中国式英语最常出现在口头交际中。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中国式英语的一些特点:“语法和用词方面表面上不能算错”;受到了汉语思维的影响;英语母语者不这么说或用。正如Sol Alder 所言,中国式英语不是语法的问题,是更为微妙的问题。中西方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正是“微妙”产生的原因之一,而人的思维则是受其耳濡目染的文化影响,从中国式英语的表现形式中体现了一些中英文化差异。 三、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式英语的直接影响 (一)语音的负迁移影响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几乎没有发音完全一样的音素,容易对英语学习者的发音造成负迁移和干扰。许多英语学习者受汉语发音习惯的影响,[i:]、[i]不分,[u:]、[u]不分。另外,由于受母语的干扰,有些中国学习者对英语某些音的发音感觉特别困难,于是就会用汉语中某些音代替英语某些音[θ]、[e]、[v]、[w]。由于汉字的拼音,除了少数以鼻辅音n、η结尾的外,多数都是以元音结尾的,所以,学习者在读以辅音结尾的英语单词时,总是习惯性地在后面添加一个元音。英语中有辅音连缀,而汉语拼音中的辅音都是单独出现在音节之前或之后的,因此,学习者常常在辅音连缀之间加进元音,如把place 读成pelace。江苏南京的学生由于母语方言中声母没有n 音,连普通话里的n 音全部都用l 代替,这种习惯迁移到英语习得中,结果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比如,on Sundaynight 读成了on Sunday light;no tables 读成了lowtables。Rod Ellis(1997)指出“语音迁移是最活跃和最固化的”,过了关键期(puberty)之后,任何人学习外语几乎没有能不带口音地说出“地道”(nativelike)的外语。这些都是因为母语负迁移的干扰结

浅析英语学习焦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86577285.html, 浅析英语学习焦虑 作者:蔺雪峰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第16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应对外语听力学习焦虑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焦虑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其次是“教”。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正在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所取代。随着语言教学的重点转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焦虑这一情感因素也逐渐受到教育者的重视。焦虑是人通过神经系统对紧张、忧虑、胆怯、担忧的一种主观感受。而外语学习焦虑则是由于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性引起的,它是学习者在外语课堂学习中产生的关于学习者的自我知觉、信念、感受和行为的一种情结。本文通过高职英语课堂的焦虑现象的调查分析,指出需要改进对策。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217331.217232两个班共计91名学生.相对于本人教授的其它班级,这些学生英语基础更好,学习主动性更强,因此,英语学习产生的焦虑感也更突出.他们学习英语都有6-9年的时间,高考入学成绩90分以上- 8%,80-90分占13%,70-80分占41%,60-70分占28%,40-60分占10%.调查问卷是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求他们完成的。 (二)调查方法 你认为其他同学的英语学习能力比自己强?是差不多否 你是否会在英语课堂上主动发言?是不确定否 在上课时,如果你发现听不懂老师讲的某些内容时,你们是否会焦急?是否 当课堂上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你是否会感到紧张?是否 如果你没有准备而又被突然要求在课堂上发言时,是否会惊慌?是无所谓否 你是否觉得上英语课比上其它课轻松?是否

语言中的正负迁移

试论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与负迁移现象摘要:语言迁移广泛地存在于二语习得中,对迁移的认识是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本文综合了近年来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主流研究与理论。分别列举分析了语音、词汇、句法、写作、语用等方面的正负迁移的外在现象及其产生的内部原因,并指出迁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探讨迁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发展空白。 关键词:母语;二语习;得正迁移;负迁移 一.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是指在已经掌握了一定母语系统的前提下,在脱离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会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对此,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第一语言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二十多年来二语习得的研究很大一部分围绕着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所起的作用这一问题上。 二.迁移的理论基础 学者们研究第一语言第二语习得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一般认为,这种影响是消极的。即第一语言会妨碍或干扰第二语言的习得。六十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研究认为,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这种干扰(interference)又称为负向迁移(negative transfer)。由于负向迁移,人们常把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看成是逐渐用第二语言的特征来取代第一语言的特征,使自己的第二语言能为接近于以该语言为本族语的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过程。行为主义语言学习观点派生出干扰说的理论,其核心是“习惯”和“错误”两大问题。

语言是习惯形成的过程,一个人在学习母语时,他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桂诗春教授说得好,二语习得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因为有了母语为起点,学习者在习得二语的过程中,不可能关闭他已拥有的母语知识系统,因此第一语言影响着第二语言的习得,学习者由于第一语言的干扰会产生错误。干扰的来源是“先行抑制”(proactive inhibition)。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如果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母语)和第二语言(目的语)都含有某种意义,但是该意义在两种语言中的表达手段不同,那么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使用中就可能出现错误,他可能把第一语言的实现手段转移到第二语言中去。 行为主义者的学习理论认为存在着第一语言向第二语言的“转移”(transfer)。在存在“先行抑制”的情况下,“转移”是消极的,会引起学习错误;而当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学习习惯相同时,转移就是积极的,会有助于新习惯的形成。语言学家,William Littlewood,曾经说过:“那些和学习者的母语类似的知识掌握起来就简单,而那些不同的就困难。”所以说第一语言(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要考虑两个方面:积极的(正迁移)和消极的(负迁移)。 三.母语正迁移与负迁移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正迁移 由Charles Fries提出的对比分析模式把主要的重心放在学习者的母语和目标语之间存在的差异上。从行为主义理论出发,当时二语习得研究者把第二语言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都归结为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习惯差异。有的甚至认为难度和差异成正比,差异越大,难度越大,甚至得出了语际距离等于难度的公式。然而,母语在二语习得中正迁移不可否认。拿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作为母语的汉语对作为目标语的英语学习中,在许多语言层面上都会发生正迁移。

应用文写作句式集锦

应用文写作句式集锦 一建议信 首段 1. 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 are having trouble fitting in your new school. Such problems are quite normal. Perhap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helpful. 2.1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saying you plan to play a visit to China for ten days next month. Perhap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helpful to you. 3. I'm writing to you to present what I think on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our hotel so as to attract more clients. 4. You have asked me for my advice with regard to how to learn Chinese, and I will try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here. 5. I'm very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asking for my advice on how to fit in the new school life. Here are a few suggestions. 6. I'm very glad to have received your e-mail. Now I'm writing to give you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in high school. 主体提出建议 1. I'd like to suggest that 2. In my opinion,... 3. If I were you, I would... 4. You'd better do.../not do... 5. It's necessary for you to read some books about these places before you come to see them with your own eyes. With more knowledge about these places, you will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尾段礼貌地表达希望收信人接受建议的愿望 1. I hope these suggestions will be of use to you. Remember: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2. I hope that my suggestions are helpful for you anyway. I would be more than happy to see improvement. 3. I believe that you will take my suggestions into serious account. Whatever you decide to do, good luck with your studies/work ! 4. I sincerely hope my advice will be some help for you. If there is more I can do to help, please let me know. 5. I sincerely hope my advice will be some help for you. I'm eager to see you soon in Beijing.Wish you in advance a pleasant trip to Beijing. 二邀请信 开头段:说明邀请目的 1. I am pleased to invite you to participate in ... to be held from... to … in… 我很高兴邀请你参加从…到…在…举行的…活动。 2. It is my pleasure/a great honor for me to invite you to... 如能邀请你参加……是我莫大的荣幸。 3. It is my pleasure to extend an invitation to you to go traveling with me. 我很高兴邀请你和我一起去旅游。 4. On behalf of…I have the honor to invite you to… 我谨代表…以…的名义邀请您… 5. 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write to invite you to. 很荣幸地诚挚邀请您… 结尾段:期盼回复 1. Would you please let me know as soon as possibe if you can accept my invitation? 你能否早日告诉我是否能接受我的邀请? 2. I hope that you won't decline my invitation. 我希望你不会拒绝我的邀请。 3. I look forward to our meeting in the near future. 我期待我们不久的相会。 4. I do hope you will be able to live here for some time this summer. 我衷心希望今年暑假你能来这里住一段时间。 三申请信 首段:提出申请 1. I'm writing to express my interest in... 我写这封信是为了表达对……很感兴趣。 2.1 am writing this letter to recommend myself as a qualified candidate for... 我认为我是……的合格人选,所以写信推荐自己。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复习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相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看 (2)从学的方面来看 不同点: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你好),是零起点的教学。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后者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我们说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是他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他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是本民族的文化)。当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时,有些不容易理解并难以接受,

母语负迁移

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养成了母语语言行为的习惯,因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势必会受到旧的语言习惯的影响,即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中迁移规律的约束。一般认为,当母语的某些特征与目的语相类似或一致时,容易产生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亦称干扰(interference),则往往产生于母语与目的语的结构差异,差异越大,干扰也越大。笔者在承认母语对外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的同时,认为学生能够在无意识状态下利用母语迁移的积极作用来促进外语学习,同时还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负迁移上,以期能够唤起教师与学生的注意力,使高中学生在二语习得中把负迁移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一、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分类及表现 (一)语言负迁移 在英语学习中,无论学生讲多么流利的英语,都有一点Chinese accent,不可能像本族语使用者那样讲得纯正地道。究其原因,一旦学习者错过学外语的关键期(一般在十二岁以前),学习外语就不可能像学习母语那样能轻松自然。 首先,从发音学角度看,英语是由肺部气流压缩往外送音,感觉比较浑厚;而汉语则一般从口腔发音,感觉比较柔和。所以,中国人讲英语与外国人比,给人一种软绵绵的感觉,从而带上异国口音的标记。这是一种常见的中介语发音特征的僵化现象,在高中阶段尤为突出。 其次,从语音的语言系统看,英语是一种主要依靠语调来区别字义的“语调语言”(intonationlanguage),而汉语则属于以声调区别字义的“声调语 言”(tonelan guage),这两种语言在音素的数量及其组合方式上相差甚大。第一,英语既有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词,也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词,而汉语的字基本以元音结尾。而学生往往在英语辅音后再加一个元音,于是,work被读成了worker,bet被读成了better。第二,有些英语音素在汉语中根本没有,所以,thank,sing,shy常被读成[senk][sin][sai],特别是方言很重的学生。再者,英语中的辅音簇汉语中没有,汉语辅音之间总会隔着一个元音,因此,在读英语辅音簇时,学生倾向于在中间加一个元音。第三,英语中的失去爆破、辅音浊化、连读、重音等,也往往会令学生犯难,容易导致语音方面的迁移。

高考语言运用常用应用文写作格式及范例

高考语言运用常用应用文写作格式及范例 1、感谢信 是为表示感谢而写的一种专用书信。 ①标题:第一行正中写“感谢信”三字; ②称谓:顶格写被感谢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称呼,后加冒号; ③正文:写感谢的内容,叙述先进事迹,赞扬好的品德作风以及产生的效果; ④结尾:写表示感谢、敬意的话; ⑤署名:写提出感谢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⑥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例:感谢信 ××农科所: 在今年五月我乡玉米发生大面积虫害,严重影响生长的紧急时刻,贵所派出全部农业技术人员来我乡根治病虫害,避免了上千亩玉米绝收。目前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谨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决心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继续努力生产,以实际行动答谢你们的帮助和关怀。 此致 敬礼 ××乡人民政府 ×年×月×日 2、留言条 是指找人没有找到,又没有时间等候,只能留给对方一个简短而明了的条据。 ①称谓:称谓要顶格写,条子留给谁就称呼谁; ②正文:转行空两格写正文,简单明了的把你要给对方说的事情写清楚; ③署名和日期:在正文右下方写清楚谁留的条子,并在署名的下一行写清年、月、日。例: 刘磊同学: 原定星期日的春游改在星期六了。原因是气象台预报星期日有中雨。上午八时在校门口集合,请你准时参加。 同学:王明 ×年×月×日 3、请假条 ①标题:第一行正中写“请假条”三字; ②称谓:顶格写称谓,即向谁请假,注意应加上其职务,以示尊重; ③请假原因:空两格,说明请假事由,如病假、事假等; ④请假起止时间:Ⅹ月Ⅹ日至Ⅹ月Ⅹ日,共Ⅹ天; ⑤祝颂语:如“此致敬礼”(注:可要可不要); ⑥请假人签名:右侧对齐; ⑦请假时间:在签名下面,写上请假条书写的日期。 例: 请假条 尊敬的李老师: 因我的生活费所剩无几,需回家去取,特向您请假两天(3月16、17日)。请您批准。 学生:张小光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一、教学法流派的研究 1.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教学法体系:由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包括: (1)理论基础(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目标 (3)教学原则 (4)教学内容 (5)教学过程 (6)教学方法和技巧 (7)教学手段 (8)教师与学生的作用 (9)评估方法 1.1教学途径类 较侧重于提供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具体教学方法、程序未明确规定。 1.2教学方法类 同时规定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 2.三大教学法流派 2.1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形式) (1)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认知法) (2)经验派(直接法、听说法) 2.2交际性教学法(强调语言功能和语言运用)

(1)语言派(功能—意念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2)内容派(内容型教学法) 2.3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中心) 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3.西方学者对教学法流派的分析模式 (1)教学理念、原则(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方法、设计(目的、活动、教师、大纲、教材、学生)(3)教学实践、步骤(步骤、活动、技巧) 4.对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面 (1)时代背景、地点、代表人物 (2)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 (3)教学步骤 (4)主要特点(教学原则) (5)成就和不足 二、主要教学法流派分析 现代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

1.传统教学法 1.1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刚,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 18世纪德国语言家奥伦多夫吧语法讲解与翻译练习结合起来,成为当时一种标准的课堂教学方法。 19世纪中叶,逐渐成为教现代语言的主要方法。 (2)理论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同源)、官能心理学(思维训练) (3)教学步骤 讲解语法词汇→翻译练习 →介绍课文(母语介绍课文、逐句翻译课文、朗读课文) →巩固课文(胡毅巩固课文、回答理解题) →测试检查(通过双语翻译测验检查) (4)主要特点 A.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用演绎法; B. 依靠母语,用母语教目的语,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和练习手段; C.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 D. 重视课文教学,以文学名著典范语言为教学; E.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5)成就 A. 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 班级:12对外汉语姓名:韩瑞晶学号2012034107 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者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人们提出许许多多教学原则这些原则是第二语言在教学中特别需要重视的。 (1)精讲多练的原则 精讲多练是60年代初北京语言学院教师总结出的一条原则。所谓精讲,就是语言知识、语言规律要讲的精炼、简明、扼要,教师适当的讲授理论知识和与语言规律,这是对成人学校第二语言必不可少的;所谓多练就是通过大量要目的,要层次、反复的操练、练习。是学生掌握目的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交际 鉴于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所以语言缴械应体现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入学时语言水平的情况,调整讲和练的层次。并提高学生们的技能,这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而且为了培养交际能力,还需要进行有关语用规律、话语规律和交际策略的言语交际技能训练。 (2)动机诱导的原则 社会语言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心理实验得出结论:一个人要学习某种第二语言,决定其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不在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或天生语言能力的强弱,而在学习者是否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所以我们要将良好的学习动机的诱导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始终。 (3)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要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制定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并确定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学习的内容应是真实而实用的,要做到学以致用。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课堂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加强趣味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设计教学活动,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根据所得到的反馈不断调整课程计划,改进教学;对待学生的偏误应采取严格纠正的态度,但纠错要根据其性质和发生的场合区别对待,注意方式。 (4)交际性原则 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第二语言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不只是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交际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教师应当努力将交际引入课堂。 (5)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功能指用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文化指语言教学范围里的文化,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结构是基础,从起始阶段开始的、通过系统的语言结构的学习掌握语言规则,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较为迅速地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功能是目的,学习语言结构是为了交际,因而结构是为功能服务的额,结构教学必须与功能教学紧密结合。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对比的原则

应用文写作课程总结(共8篇)

篇一:应用文写作学习总结 应用文写作学习总结 班级姓名学号 一、对应用文的了解 应用文具有这五个方面的特点:实用性、真实性、简明性、时效性、规范性。在现代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我们要想找一份好工作,有一个好的生活。这与我们自身的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应用文写作,就很有必要性。应用文的使用也是十分的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包括:宣传教育作用、权威规范作用、沟通协调作用、依据和凭证作用。对于它的写作就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在工作中就能明显的体现出这一点,有一个良好的应用文写作习惯,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能力水平。 正因为应用文写作的这些特点和作用,它的实用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学习的收获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应用文写作基本要求、通告、通知、通报、计划与总结等内容。这些都是学习生活中以及今后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学习了这门课之后,虽然老师没有将这本书所有内容讲完,但是给我们讲解了我们要学习的重点部分,收获了很多。这门课的针对性很强,而且也很使用,上了应用文写作课之后,发现以前写的请假条都是不符合规范的,现在想想,学这门课是很有必要的。了解了一些应用文的写作格式、语言、注意事项以及用途,我想这对于将来的工作学习会非常重要,这也使得我们以后写应用文时更加的规范、标准,更有效率。学习了各种应用文写作的方法和规范的写作格式,比如像申请书、计划、总结等一些常用文体的写法,以前我们自己写的时候,会不知道如何下笔,不知道怎样去写,完全不知所措。 《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它的很好的平台,通过吉老师详细的讲解和自己在课后的练习,我已经掌握了它的基本写作模式和要求,我相信,在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上,一定会有不同的亮点。同时,应用文写作在将来的公务员考试中也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且,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考公务员日益成为了大学生选择自己将来人生道路的选择。同样,对那些有考公务员意向的同学来说,学习公文的写作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就为那些将来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做好了一个铺垫。 三、学习的经验 其次、写作坚持实事求是。应用文的内容要客观真实,不容虚构,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忌浮华、抒情。格式也需要规范,以便阅读、处理和收发。 最后、查漏补缺,注重积累和实践。熟悉以前使用过的文种,对于忽略或没想到的问题,要全面地纠正过来并掌握它。 此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应用文写作所站角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一般文体的写作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表达或抒发自己的感想、心绪,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应用文写作一般是要站在某一群体、某一组织的位置上,它所传达的是被代表的单位所发出的信息。所以,在写作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而要考虑文中所代表的单位的立场。 四、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学习了这门课之后,我发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课余时间便将应用文写作抛之脑后,作为需要反复练习的东西,我没有付出实践,仅仅停留在课堂层面。 在整个《应用文写作》课的学习过程中,收获到的还是多与不足。 二〇一四年五月四日 篇二:应用文写作课程学习总结 首先概述: 写总结,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情况概述。 二、主要做法、经验和体会。

第二语言写作焦虑调查表

第二语言写作焦虑调查表 姓名:年龄:性别:年级: 1. 在用英语写作时,我不会紧张。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 2. 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写英语作文时,我会感觉到心跳的厉害。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3. 在用英语写作文的时候,如果我知道老师要批阅,我会觉得紧张和不安。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4. 我经常用英语写我的所想所感。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5. 我通常会尽可能的避免用英语写作文。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 6. 当我开始写英语作文的时候,我的大脑里经常会一片空白。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7. 我一点也不担心我的英语作文会比别人差很多。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8. 当我在规定的时间内写英语作文时,我会紧张得发抖或者出冷汗。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9. 如果我的英语作文被批改,我会很担心得到一个很低的分数。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10. 我会尽可能得避免用英语写作。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11. 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我的思路会变得很混乱。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12. 除非是别无选择,否则我是不会用英语写作文的。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13. 当我在规定的时间下写英语作文时,我经常会感到恐慌。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14. 我很担心当其他同学看到我写的英语作文时会嘲笑我。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15. 当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要求写英语作文时,我的大脑就不转了。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1 6. 如果要求写英语作文时,我都会尽量找借口不写。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17. 我丝毫不担心别人会如何评价我的英语作文。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18. 我经常在课外找任何可能的机会来练习写英语作文。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19. 当我写英语作文时,我经常会觉得全身变得僵硬,紧张。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20. 我很害怕我的英语作文会被选为课堂讨论的范文。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21. 我丝毫不会担心我的英语作文会得很低的分。 1.非常不同意 2.不同意 3.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同意 5.非常同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