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2自动控制理论-第五章02

52自动控制理论-第五章02

浙江大学历年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0年浙江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真题(回忆版) 第一题 给出了三个微分方程要求系统的结构图 常规题型解法:根据三个微分方程画出三部分的图最后再拼成一个。以前没有考过类似的题。 第二题 给出了结构图利用方框图化简法求传递函数 常规题型推导要细心 第三题 给出了一个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y(t)=10-12.5exp(-1.5t)sint(wt+57.1')(大概是这个形式,具体数字记得不太清楚) 求超调量峰值时间调整时间 没有考过类似的题型解法:求导令导数等于零解出峰值时间和y(t)最大值 剩下的就好求了 (实际上超调量峰值时间的公式就是这样推导出来的!) 第四题 给出了系统的结构图有参数求稳态误差小于0.01时参数满足的条件 常规题型利用劳斯判据的题 但要注意:个人觉得先要求出系统稳定时参数要满足的条件再求满足稳态误差的条件最后再把两个条件结合起来 因为在系统稳定的条件下求稳态误差才有意义 第五题 根轨迹的题 常规题型比较典型的两个极点一个零点的题 第六题 给出了一个开环传递函数分母有参数t1 t2 绘制三种情况下的奶奎斯特图t1>t2 t1=t2 t1

常规题型第一问根据公式 第二问先确定期望的极点这里有个问题,我在复习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没有确定调整时间用什么公式 有的地方用的是3-4间的数比上阻尼比和频率的乘积有的书上个的是一个很大的公式 所以要是调整公式没有用对求得的期望的极点自然有问题答案也就自然有问题了 第三题求调整时间也是这样这是今年试题中的不确定的地方 第三问不可观,且极点都不再要求的极点上所以不存在这样的观测器 十一题 利用利亚普诺夫的题 常规题型比较简单5分 今年的题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有些以往没有考过的内容 建议:认真看化工版的习题集注意每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就如第三题一样,每个同学都对超调量什么的公式很熟悉 但今年却不这么考直接给了时间响应去求,所以同学们要更注重课本浙大考的东西本来就不多的

市场营销第五章《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章节练习

第五章《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章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彩电大战”、“空调大战”如火如荼的同时,海尔始终坚持“优质高价”战略。海尔采取的市场定位方法叫( )。 A.根据产品属性和利益定位 B.根据产品价格和质量定位 C.根据产品用途定位 D.根据使用者定位 2、市场细分的依据是 ( )。 A.产品类别的差异性 B.消费者需求与购买行为的差异性 C.市场规模的差异性 D.竞争者营销能力的差异性 3、( )差异的存在,是市场细分的客观依据。 A.产品 B.价格 C.需求偏好 D.细分 4、同质性较高的产品,宜采用( )。 A.产品专业化 B.市场专业化 C.无差异营销 D.差异性营销 5、定位主要是指( )。 A.价格优势 B.良好服务 C.在顾客心目中确定适当位置 D.产品特征 6、企业希望开拓和占领为自己带来最大经济效益的细分市场叫()。 A. 市场细分 B. 市场定位 C. 目标市场 D. 消费者市场 7、市场进行细分的外在要求是()。 A.兴趣爱好相同 B.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差异 C.企业利用有限资源进行有效的竞争 D.市场的供求状况 8、乐百氏与娃哈哈、麦当劳与肯德基、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持续不断的竞争,实行的是()。 A.避强定位 B.迎头定位 C.重新定位 D.产品差异化 9、雅诗兰黛的原品牌吸引年纪较大的群体;而倩碧对于家住郊区、时间紧张的中年母亲最合适;艾维达质优价高适合于新生代。这说明雅诗兰黛在使用()。 A.无差异营销 B.差异性营销 C.集中性营销 D.一体化营销 10、企业进行市场细分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心理因素 D.购买行为 11、无差异性目标市场策略面对的是( )。 A.整个市场 B.一个分市场 C.多个分市场 D.相关市场 12、某些消费者连续购买某品牌的产品,这些消费者对该品牌来说是( )。 A.单一品牌忠诚者 B.几种品牌忠诚者 C.无品牌爱好者 D.不一定13、不属于市场细分有效标志的是( )。 A.可衡量性 B.可进入性 C.时效性 D.反应差异 14、对于同质产品或需求上共性较大的产品,一般宜实行( )。 A.无差异营销 B.差异性营销 C.集中性营销 D.标准性营销 15、在产品进入成长后期和成熟期以后,市场竞争激烈、销售量急剧增加,应采用( )策略。 A.差异性或集中性 B.差异性 C.集中性 D.无差异性 16、企业决定要进入的市场部分,即企业拟投其所好为之服务的顾客群叫( ) A.市场细分 B.市场定位 C.目标市场 D.消费者市场 二、多项选择题。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第六章

第六章: 例1 图6-1是一采用PD 串联校正的控制系统。 图6-1 PD 串联校正的控制系统 (1)当10,1p d K K ==时,求相位裕量γ。 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p d K K K s W s s s += + 当10,1p d K K ==时,有10(10.1) ()(1) K s W s s s +=+。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为 ()20lg1020lg L ωω=+- 0.1ω=时,()20lg1020lg 40L dB ωω=-= 1ω=时,()20lg1020lg 20L dB ωω=-= 剪切频率c ω为 ()20lg1020lg 20lg 0L dB ωωω=--= ,c ω相位裕量γ为 1 18090arctan arctan 35.10.1 c c γωω=?-?+-=? (2)若要求该系统剪切频率5c ω=,相位裕量50γ=?,求,p d K K 的值。 解: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 (1) p d p d p K K K s K K K s W s s s s s ++= = ++ 相位裕量为 18090arctan arctan 50d c c p K K γωω=?-?+-=?

得,/0.16d p K K = 当5c ω=,可以得到(5)20lg 20lg 520lg 50p L K =--=,最后解得 25,4p d K K == 例2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0.051)(0.21) K K W s s s s = ++ 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1 5s v K -≥,超调量不大于25%,调节时间不大于1s 。 解 (1) 由性能指标可知,系统提出的是时域指标,可利用它和频域指标的近似关系,先用频域法校正,然后再进行验算。由 2 %0.160.4(1)0.25%12 1.5(1) 2.5(1)1sin ()p s c p p p c M k t k M M M δπωγω=+-≤?? ?=≤?? ?=+-+-???= ?? 得系统要求的各项指标为 ?? ? ??=== 7.54)(74.7225.1c c p M ωγω (2)由5v K ≥,可以计算出放大系数5K =。其传递函数为 55 ()(0.051)(0.21)(1)(1) 205 W s s s s s s s = = ++++ 其对数幅频特性如图6-14所示。 系统未校正时,按下式可计算出其穿越频率,c ω如认为 1,20c ω>>得 5 ()15 c c c A ωωω≈ =? 故得5c ω≈ 其相位裕度为

第五章-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第五章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细分战略产生于()。 A、大量营销阶段 B、目标营销阶段 C、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 D、关系营销阶段 2、按消费者所在国籍对市场进行细分属于 ()。 A、地理细分 B、人口细分 C、心理细分 D、行为细分 3、“反细分化”的理论,主张从()的比较出发适度细分市场。 A、利润和市场占有率 B、企业自身与竞争者资源条件 C、成本和收益 D、需求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4、某服装公司专门生产老年人服装,这是一种()策略。 A、市场集中化 B、选择专业化 C、产品专业化 D、市场专业化 5、下面不属于产业市场细分标准的是()。 A、生活格调 B、顾客能力 C、地理位置 D、公司规模 6、对于成熟期的产品,企业宜采取()。 A、差异性营销战略 B、无差异性营销战略 C、集中性市场战略 D、大量市场营销战略 7、在20世纪60年代前,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一直以单一的品种、标准的瓶装和统一的广 告宣传内容,长期战略世界非酒类饮料市场。这是一种 ()。 A、无差异性营销战略 B、差异性营销战略 C、集中性市场战略 D、全面市场营销战略 8、在()的情况下最适合于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 A、顾客需求多样化,企业能批量生产 B、市场需求同质,企业能批量生产 C、市场需求同质,企业产品有特色 D、顾客需求多样化,企业产品有特色 9、寻求()是产品差异化战略经常使用的手段。

1 A、价格优势 B、产品特征 C、良好服务 D、人才优势10、在全球通信产品市场上,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飞力浦等颇具实力的跨国公司, 采用()的市场定位战略,通过实行强有力的技术领先战略,在手机、IP电话等领 域不断地为自己的产品注入新的特性,走在市场的前列,吸引顾客,赢得竞争优势。 A、服务差别化战略 B、产品差别化战略C、人员差别化战略 D、形象差异化战略 11、差异性营销战略一般适用于()。 A、大型企业 B、中型企业 C、小型企业 D、任何企业 12、市场细分的根本依据是()。 A、消费需求的共同性 B、消费需求的差异性 C、产品的共同性 D、产品的差异性 13、当强大的竞争对象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时,企业应实施()营销战略。 A、无差异性 B、差异性C、集中性 D、差异性或集中性 14、麦当劳集中力量开拓快餐市场,占有了较大市场份额。这种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主要 不足是()。 A、细分市场范围小 B、潜伏的风险大 C、企业资源有限 D、成本费用高 15、某服装制造商为“朴素妇女”、“时髦妇女”、“有男子气的妇女”等分别设计和生产妇 女服装。其市场细分的依据是()。 A、性别 B、个性C、生活方式 D、追求利益 二、多项选择题 1、下面有关差异性营销战略的论述正确的有()。 A、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是根据企业的资源及营销实力,分别为各个细分市场制定不同 的市场营销组合

2014浙江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考研真题与解析

《2014浙江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复习精编》 历年考研真题试卷 浙江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自动控制原理 编号:845 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1、(10分)图1为转动物体,J 表示转动惯量,f 表示摩擦系数。若输入为转矩,()M t , 输出为角位移()t θ,求传递函数 () ()()s G s M s θ= 。 图1 转动物体 2、(10分)求图2所示系统输出()y s 的表达式 图2 3、(20分)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21)K G s s Ts s = ++,其中0K >、 1 0T T >。试求: (1)闭环系统稳定,K 和T 应满足的条件;在K-T 直角坐标中画出该系统稳定的区域。 (2)若闭环系统处于临界稳定,且振动频率1/rad s ω=,求K 和T 的值。 (3)若系统的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分析闭环系统的稳态误差。 4、(20分)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1)画出系统的根轨迹图,并确定使闭环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2)若已知闭环系统的一个极点为 11s =-,试确定闭环传递函数。 图4 5、(10分)系统动态方框图及开环对数频率特性见图5,求 1K 、2K 、1T 、2T 的值。 图5 6、(10分)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如图6所示,图示曲线的开环放大倍数K=500,右半s 平面内的开环极点P=0,试求: (1)图示系统是否稳定,为什么? (2)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图6 7、(10分)是非题(若你认为正确,则在题号后打√,否则打×,每题1分) (1)经过状态反馈后的系统,其能控能观性均不发生改变。 ( ) (2)若一个可观的n 维动态系统其输出矩阵的秩为m ,则可设计m 维的降维观测器。( ) (3)由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转化为状态方程,其形式唯一。 ( )

第五章-旅游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主要内容】 第一节旅游市场细分 一、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 二、旅游市场细分的发展阶段 三、旅游市场细分的作用 四、旅游市场细分的方法 五、旅游市场细分的标准 第二节旅游目标市场的选择 一、旅游目标市场的作用 二、旅游细分市场的评估 三、旅游目标市场的选择 四、旅游目标市场策略 五、旅游目标市场选择的一般过程 第三节旅游市场定位 一、旅游市场定位的定义和作用 二、旅游市场定位的原则 三、旅游市场定位的方法 四、旅游市场定位的策略 五、旅游市场定位的过程 【目的要求】 1.了解旅游市场细分的依据; 2.掌握旅游市场定位的内涵及基本方法。 3.掌握旅游目标市场的选择模式; 【讲授内容】 旅游目标市场营销中,旅游企业需要区分主要的细分市场,把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为每个主要细分市场定制产品或服务以及营销方案。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一般需要经过3个主要步骤:旅游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定和

市场定位。 第一节旅游市场细分 一、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 旅游市场细分,是指企业根据旅游者特点及其需求的差异性,将一个整体市场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类似需求特点的旅游者群体的活动过程。经过市场细分后,每一个具有相类似需求特点的旅游者群体就是一个细分市场。 二、旅游市场细分的发展阶段 旅游市场细分的发展是由供求关系、竞争状况、消费者状况的发展变化所引起的,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众市场。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限制和影响,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市场上旅游服务产品的供应也比较单一,几乎没有竞争。 第二阶段:集成市场。当有其他一些旅游服务产品进入市场时,为了更充分地满足旅游顾客更多的需要,旅游企业的服务产品增加了更多的服务内容和功能。

自动控制原理(邹伯敏)第三章答案

自动控制理论第三章作业答案 题3-4 解: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2()()1()1()1 C s G s R s G s s s ==+++ 由二阶系统的标准形式可以得到 11, 2 n ωζ== 因此,上升时间 2.418r d d t s ππβωω--=== 峰值时间 3.6276p d t s πω=== 调整时间:35% 642% 8s n s n t s t s ωζ ωζ?=≈ =?=≈ = 超调量: 100%16.3%p M e =?= 题3-5 解: 22 ()10()(51)10102510.60.5589 n n n C s R s s a s a a ωωζωζ=+++?=?=??????=+==???? ?=闭环传递函数

1.242 100%9.45% p d p t s M e π ω === =?= 3 5% 1.581 4 2% 2.108 s n s n t s t s ωζ ωζ ?=≈= ?=≈= 题3-7 解: 0.1 1.31 100%30% 1 p d p t M e π ω === - =?== 上升时间 超调量 =0.3579 33.64 n ζ ω ? ?? = ? 2 2 1131.9 () (2)24.08 n n G s s s s s ω ζω == ++ 开环传递函数 题3-8 (1) 2 100 () (824) G s s s s = ++ 解:闭环传递函数为 2 ()100 ()(824)100 C s R s s s s = +++ 特征方程为32 8241000 s s s +++= 列出劳斯表: 3 2 1240 81000 11.50 100 s s s s 第一列都是正数,所以系统稳定 (2) 10(1) () (1)(5) s G s s s s + = -+

第五章-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测试题

第五章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市场细分并不是地区的分片或产品分类,而是根据消费者的(),把一个整体市场分为()消费者群从而确定企业()的活动。 2.有效的市场细分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原则,即可衡性、()性、()和()性。 3.不同市场的细分变量是不同的,消费者市场市场细分的依据有()细分、()细分、()细分和行为细分。 4.目标市场策略可根据条件不同,可考虑有()策略、()策略和集中营销策略。 5.市场定位可根据企业自身实力或产品特色进行,一般有()定位、()定位、()定位和()定位。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从市场营销发展史上看,企业进行市场细分实际上是实行目标市场营销的结果。() 2.目标市场营销就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一个特定的市场作为企业服务或提供产品的市场。() 3.集中营销就是集中所有力量,以一个或几个相似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以便在较少的子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4.市场定位就是企业进行产品和价格的适当规定。() 5.无差异营销策略是指企业不考虑市场之间的差别,在整个市场上只销售一种产品,指定一个销售计划,引起最广泛的顾客兴趣。()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市场细分的作用在于()。 A 区分市场和产品 B 了解和发现市场机会 C 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D 制定营销策略、集中有限资源 E 找到合适的顾客群 2.根据消费者行为细分市场的依据主要有:() A 购买时机 B 寻求利益 C 使用状况与频率 D 忠诚度与 产品态度 E 待购阶段 3.产业市场细分的依据应考虑的变量有()。 A 顾客规模 B 最终用户 C 顾客的经营状况 D 采购方式 E 影响订货因素 4.作为目标市场应具备的条件是()。 A 有适当是规模和需求 B 有一定的购买力 C 竞争者未完全控制市场 D 企业有能力经营 E 与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方向一致 5.市场定位依据一般包括()。 A 以产品质量、价格或服务定位 B 以使用者类型定位 C 以使用场合或特殊功能定位 D 以企业生产特定定位 E 以区别于竞争者的不同属性定位

第五章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第五章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细分是指企业按照“细分标准”,把某一类产品的()划分为若干个需要不同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群的分类过程。 A.企业 B.产品 C.市场 D.消费者 2.不属于消费者市场细分依据的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用户规模 D.购买行为 E.心理因素 3.使用者情况属于()。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用户规模 D.购买行为 E.心理因素 4.下列细分变量中,属于人口变量的是()。

A.消费者的职业 B.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C.消费者的个性 D.消费者所追求的利益 5.不属于市场细分有效标志的是()。 A.可衡量性 B.可进入性 C.实效性 D.可持续性 6.一般来说,对那些经营差异性较大、市场变化较快的产品的企业,以及那些本身有一定的资源能力能应付市场变化所带来的产品更新和技术设备更新的企业,可以采用()策略。 A.无差异性营销 B.差异性营销 C.集中性营销 D.分散性营销 7.当产品进入生命周期阶段的成熟期时,一般实行()。 A.无差异性营销 B.差异性营销 C.集中性营销 D.分散性营销 8.对于同质产品或需求上共性较大的产品,一般宜实行()。

A.无差异营销 B.差异性营销 C.集中性营销 D.分散性营销 9.()定位方式市场风险较小,成功率较高,常为多数企业所采用。 A.避强定位 B.迎头定位 C.重新定位 D.寻找市场定位 10.市场细分的程序第三步是()。 A.设计并组织调查 B.选择细分标准和具体变量 C.初步市场细分 D.筛选细分市场 E.分析细分市场 11.产品—市场集中化战略是指()。 A.企业向各个顾客群同时供应一种产品 B.企业向同一顾客群供应不同性能的同类产品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夏德钤翁贻方版

《自动控制理论 (夏德钤)》习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2-1 试求图2-T-1所示RC 网络的传递函数。 (a)111 11111+=+? =Cs R R Cs R Cs R z ,22R z =,则传递函数为: (b) 设流过1C 、2C 的电流分别为1I 、2I ,根据电路图列出电压方程: 并且有 联立三式可消去)(1s I 与)(2s I ,则传递函数为: 2-2 假设图2-T-2的运算放大器均为理想放大器,试写出以i u 为输入,o u 为输出的传递函数。 (a)由运算放大器虚短、虚断特性可知:dt du C dt du C R u i i 0+-=,0u u u i c -=, 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故传递函数为 (b)由运放虚短、虚断特性有:02 2=-+--R u R u u dt du C c c i c ,0210=+R u R u c , 联立两式消去c u 得到 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 故此传递函数为 (c)02/2/110=+-+R u R u u dt du C c c c ,且2 1R u R u c i -=,联立两式可消去c u 得到 对该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 故此传递函数为 2-3 试求图2-T-3中以电枢电压a u 为输入量,以电动机的转角θ为输出量的微分方程式和传递函数。 解:设激磁磁通f f i K =φ 恒定 2-4 一位置随动系统的原理图如图2-T-4所示。电动机通过传动链带动负载及电位器的滑动触点一起移动,用电位器检测负载运动的位移,图中以c 表示电位器滑动触点的位置。另一电位器用来给定负载运动的位移,此电位器的滑动触点的位置(图中以r 表示)即为该随动系统的参考输入。两电位器滑动触点间的电压差e u 即是无惯性放大器(放大系数为a K )的输入,放大器向直流电动机M 供电,电枢电压为u ,电流为I 。电动机的角位移为θ。

自动控制理论二第5章习题

自动控制理论(二) 第五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中,哪一个是在频域里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判据( ) A.劳斯判据 B.赫尔维茨判据 C.奈奎斯特判据 D.根轨迹法 3、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s)= 3 )1s (22+,那么它的相位裕量γ的值为 ( ) A.15o B.60o C.30o D.45o 4、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 ) A. 实轴上 B. 虚轴上 C. 左半部分 D. 右半部分 5、下列频域性能指标中,反映闭环频域性能指标的是( ) A.谐振峰值M r B.相位裕量γ C.增益裕量K g D.剪切频率ωc 6、在经典控制理论中,临界稳定被认为是( ) A.稳定 B.BIBO 稳定 C.渐近稳定 D.不稳定 7、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是利用系统的( )来判据闭环系统稳定性的一个判别准则。 A.开环幅值频率特性 B.开环相角频率特性 C.开环幅相频率特性 D.闭环幅相频率特性 8、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由 1)s(s K +变为2) 1)(s s(s K ++,则新系统( )。 A.稳定性变好 B.稳定性变坏 C.稳定性不变 D.相对稳定性变好 9、利用奈奎斯特图可以分析闭环控制系统的( ) A.稳态性能 B.动态性能 C.稳态和动态性能 D.抗扰性能 10、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 o (s)=) a s (s K +,其中K>0,a>0,则闭 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 ) A.K 值的大小有关 B.a 值的大小有关 C.a 和K 值的大小有关 D.a 和K 值的大小无关 11、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1)(s+2)(s+3)=s+4,则此系统的稳定性为( ) A .稳定 B .临界稳定 C .不稳定 D .无法判断

浙江大学2018级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2018级自动化(电气学院)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掌握扎实的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在过程控制、电气控制、运动控制、离散控制、传感与检测、机器人、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工业信息化等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工作,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毕业要求 在通识大类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智能系统、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机器人、信息化技术等控制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在工业控制、系统工程、自动化仪表、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等方面接受基本的训练,树立较为全面的系统观念,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与开发、集成与运行、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具备在过程控制、电气控制、运动控制、传感与检测、机器人、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工业信息化等自动化及相关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和知识创新的综合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智能系统、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机器人、信息化技术等控制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等。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研究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理解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运用自动化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自动化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沟通、交流能力。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自动化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创新意识,保持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知识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 电机与拖动 控制理论(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现代控制理论 信号分析与处理 电力电子技术 运动控制技术机器人建模与控制 推荐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0+6+8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自动控制理论例题集锦-第5章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例 1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1 )(+= s s G ,试根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求在输入信号为t t r 2sin )(=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输出ss c 和ss e 。 解: 1. 求系统的稳态输出ss c 。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 1 )(1)()(+=+= s s G s G s Φ 闭环频率特性为 2ω tan 4 121)(1)()(12--∠+=+=+= ωωωωωΦj j G j G j 闭环幅频特性为 4 1 )(2 += ωωΦj 闭环相频特性为 2 ω tan )(1 --=∠ωΦj 输入信号为t t r 2sin )(=作用下,闭环幅频和相频分别为 4 24 21)2(2= += j Φ ?-=-=∠-451tan )2(1j Φ 因此系统的稳态输出 )452sin(4 2 )]2(2sin[)2()(?-= ∠+=t j t j t c ss ΦΦ 2. 求系统的误差稳态输出ss e 。 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为

2 1 )(11)(e ++= += s s s G s Φ 误差频率特性为 )2 ωtan ωtan (4121)(1122e ---∠++=++=ωωωωωΦj j j 输入信号为t t r 2sin )(=作用下,误差的幅频和相频分别为 410 )2(e = j Φ 3 1 tan 21tan 1tan )2(111e ---=-=∠j Φ 因此系统误差的稳态输出为 )3 1 tan 2sin(410)]2(2sin[)2()(1e -e ss t j t j t e -= ∠+=ΦΦ 例 2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Ts s K s G ,当系统的输入 t t r 10sin )(=时,闭环系统的稳态输出为)9010sin()(?-=t t c ,试计算参数K 和T 的数值。 解: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 )(1)()(2++=+= s Ts K s G s G s Φ 闭环频率特性为 2 1 2 222ω tan )()(ω ωωω ωωΦT K T K K j T K K j -∠+-= +-= - 输入信号为t t r 10sin )(=,闭环幅频和相频分别为 110 )100()10(2 2 =+-= T K K j Φ (5-1) ?-=-=∠-9010010 tan )10(1 T K j Φ (5-2) 由式(5-1)、(5-2)易求得10=K 、1.0=T 。 例3 试绘制下列开环传递函数的幅相特性,并判断其负反馈闭环时的稳定性。 1. )15)(5(250 )()(++= s s s s H s G 2. ) 15)(5() 1(250)()(2+++=s s s s s H s G

自动控制理论第三章练习题

《自动控制理论》(二)第三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当阻尼比ξ保持不变时,( ) A 、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t p 越大 B 、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t p 越小 C 、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t p 不变 D 、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t p 不定 11、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就是系统稳定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以上都不就是 12、随动系统中常用的输入信号就是斜坡函数与( ) A 、阶跃函数 B 、脉冲函数 C 、正弦函数 D 、抛物线函数 3.二阶系统当0<ζ<1时,如果增加ζ,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p σ将( )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定 2.一阶系统G(s)= 1Ts K +的放大系数K 愈小,则系统的输出响应的稳态值( ) A 、不变 B 、不定 C 、愈小 D 、愈大 7.主导极点的特点就是( ) A 、距离实轴很远 B 、距离实轴很近 C 、距离虚轴很远 D 、距离虚轴很近 5、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其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 ) A 、 实轴上 B 、 虚轴上 C 、 左半部分 D 、 右半部分 11、 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当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保持不变时,( ) A 、 阻尼比ξ越大,系统的调整时间t s 越大 B 、 阻尼比ξ越大,系统的调整时间t s 越小 C 、 阻尼比ξ越大,系统的调整时间t s 不变 D 、 阻尼比ξ越大,系统的调整时间t s 不定 1、控制系统的上升时间t r 、调整时间t S 等反映出系统的( ) A 、相对稳定性 B 、绝对稳定性 C 、快速性 D 、平稳性 7、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 A 、当时间常数T 较大时有超调 B 、当时间常数T 较小时有超调 C 、有超调 D 、无超调 2、时域分析中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就是( ) A 、脉冲函数 B 、斜坡函数 C 、阶跃函数 D 、正弦函数 15、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 o (s)=) a s (s K +,其中K>0,a>0,则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 ) A 、K 值的大小有关 B 、a 值的大小有关 C 、a 与K 值的大小有关 D 、a 与K 值的大小无关 10、 对于一阶、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系数都就是正数就是系统

自动控制理论第2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A 《自动控制理论 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2-1 (a) ()()1 1 2 12 11212212122112+++? +=+++=CS R R R R CS R R R R R R CS R R R CS R R s U s U (b) ()()1 )(1 2221112212121++++=s C R C R C R s C C R R s U s U 2-2 (a) ()()RCs RCs s U s U 1 12+= (b) ()()14 1 112+?-=Cs R R R s U s U (c) ()()?? ? ??+-=141112Cs R R R s U s U 2-3 设激磁磁通f f i K =φ恒定 ()()()? ? ? ???++++= Θφφπφm e a a a a m a C C f R s J R f L Js L s C s U s 2602 2-4 ()() ()φ φφπφ m A m e a a a a m A C K s C C f R i s J R f L i Js iL C K s R s C +?? ? ??++++= 26023 2-5 ()2.0084.01019.23 -=?--d d u i 2-8 (a) ()()()()3 113211G H G G G G s R s C +++= (b) ()()()()() 31243212143211H G H G G G H G G G G G G s R s C +++++= 2-9 框图化简中间结果如图A-2-1所示。

0.7 C(s) + + _ R(s) 113.02 ++s s s 22.116.0+Ks + 图A-2-1 题2-9框图化简中间结果 ()()()()52 .042.018.17.09.042 .07.023++++++=s k s k s s s R s C 2-10 ()()42 32121123211G H G G H G G H G G G G s R s C ++-+= 2-11 系统信号流程图如图A-2-2所示。 图A-2-2 题2-11系统信号流程图 ()()()()2 154214212654212215421421321111H H G G G G G G G H G G G G G s R s C H H G G G G G G G G G G s R s C -++= -++= 2-12 (a) ()()()adgi abcdi agdef abcdef cdh s R s C +++-= 11 (b) ()()()1 2212112 22112++++=s C R C R C R s C R C R R s R s C 2-13 由选加原理,可得 ()()()()()()[]s D H G G s D G s D G s R G G G H G H s C 31212212212 21111 --+++=

自动控制理论第三章练习题

《自动控制理论》(二)第三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当阻尼比ξ保持不变时,( ) A.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t p 越大 B.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t p 越小 C.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t p 不变 D.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t p 不定 11.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12.随动系统中常用的输入信号是斜坡函数和( ) A.阶跃函数 B.脉冲函数 C.正弦函数 D.抛物线函数 3.二阶系统当0<ζ<1时,如果增加ζ,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p σ将(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定 2.一阶系统G(s)= 1Ts K +的放大系数K 愈小,则系统的输出响应的稳态值( ) A.不变 B.不定 C.愈小 D.愈大 7.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 A.距离实轴很远 B.距离实轴很近 C.距离虚轴很远 D.距离虚轴很近 5.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 ) A. 实轴上 B. 虚轴上 C. 左半部分 D. 右半部分 11. 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当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保持不变时,( ) A. 阻尼比ξ越大,系统的调整时间t s 越大 B. 阻尼比ξ越大,系统的调整时间t s 越小 C. 阻尼比ξ越大,系统的调整时间t s 不变 D. 阻尼比ξ越大,系统的调整时间t s 不定 1.控制系统的上升时间t r 、调整时间t S 等反映出系统的( ) A.相对稳定性 B.绝对稳定性 C.快速性 D.平稳性 7.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 A.当时间常数T 较大时有超调 B.当时间常数T 较小时有超调 C.有超调 D.无超调 2.时域分析中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 A.脉冲函数 B.斜坡函数 C.阶跃函数 D.正弦函数 15.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 o (s)= )a s (s K +,其中K>0,a>0,则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 ) A.K 值的大小有关 B.a 值的大小有关 C.a 和K 值的大小有关 D.a 和K 值的大小无关 10. 对于一阶、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以上都不是

浙江大学自动控制原理2006真题答案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 1. (10%)求取图1所示电路的传递函数 21()/() U s U s 。 解: 23112 1 //() () 1() //() Ls R U s Cs U s R Ls R Cs +=++ (1) 22 32 ()()U s R U s Ls R =+ (2) 2 32212 22 121131212 ()()()()()()1 R U s U s U s R R R R R C L U s U s U s LCs s R R R R +=?=+++++ (3) 2. (10%)系统如图2所示,绘出信号流图,并求 () () C s R s 。 解: 两个前向通道, 1123P G G G =,234P G G =,11?=,211111()1G H G H ?=--=+

32111231213121G H G H G G G H H G G H H ?=++++ 1233411(1) ()()G G G G G G H C s R s ++=? 3. (20% )复合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3 所示,图中1K ,2K ,1T ,2T 是大于零的常数。 (1) 确定当闭环系统稳定时,参数1K ,2K ,1T ,2T 应满足的条件 (2) 当输入0()r t V t =时,选择校正装置()c G s ,使得系统无稳态误差(误差定义为R C -)。 图3 解:应用线性系统叠加原理,复合系统可处理为以下2个子系统: (1)系统误差传递函数 2 212121() (1)() ()()1(1)(1) c e K G s s T s E s s K K R s s T s T s - +Φ==+++=12211212 (1)(1)()(1)(1)(1)c s T s T s K G s T s s T s T s K K ++-+=+++ 32 121212()()D s TT s T T s s K K =++++ 列劳斯表: 3 s 12T T 1

自动控制理论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夏德钤翁贻方版)第六章

第六章 6-1 试求图6-T-1所示超前网络和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和伯德图。 解:(a ),超前网络的传递函数为()1 += RCs RCs s G ,伯德图如图所示。 题6-1超前网络伯德图 (b ),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为()1 1 += RCs s G ,伯德图如图所示。 题6-1滞后网络伯德图 6-2 试回答下列问题,着重从物理概念说明: (1)有源校正装置与无源校正装置有何不同特点,在实现校正规律时他们的作用是否相同? (2)如果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型系统经校正后希望成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型系统,应采用哪种校正规律才能满足要求,并保证系统稳定? (3)串联超前校正为什么可以改善系统的暂态性能? (4)在什么情况下加串联滞后校正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程度? (5)若从抑制扰动对系统影响的角度考虑,最好采用哪种校正形式? 解: (1)无源校正装置的特点是简单,但要达到理想的校正效果,必须满足其输入阻抗为零,输出阻抗为无限大的条件,否则很难实现预期效果。且无源校正装置都有衰减性。而有源装置多是由直流运算放大器和无源网络构成,能够达到较理想的校正效果。

(2)采用比例-积分校正可使系统由I 型转变为II 型 (3)利用串联超前校正装置在剪切频率附近提供的相位超前角,可增大系统的相角裕度 ,从而改善系统的暂态性能。 (4)当ω减小,相频特性)(ω?朝 0方向变化且斜率较大时,加串联滞后校正可以提 高系统的稳定程度。 (5)可根据扰动的性质,采用带有积分作用的串联校正,或采用复合校正。 6-3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6 418 )(2 ++= s s s G (1)计算校正前系统的剪切频率和相角裕度。 (2)串联传递函数为1 125.01 4.0)(++=s s s G c 的超前校正装置,求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 和相角裕度。 (3)串联传递函数为1 1001 10)(++= s s s G c 的滞后校正装置,求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和 相角裕度。 (4)讨论串联超前校正、串联滞后校正的不同作用。 解: (1) 用MA TLAB 求得校正前)/88.3(7.59s rad c ==?ωγ (2)串联超前校正后)/89.5(1.70s rad c ==?ωγ (3)串联滞后校正后)/0296.0(124s rad c ==?ωγ (4)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角裕度增大,从而降低了系统响应的超调量。与此同时,增加了系统的带宽,使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 在本题中,串联滞后校正的作用是利用其低通滤波器特性,通过减小系统的剪切频率,提高系统的相角稳定裕度,以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某些暂态性能。 6-4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1.0)(15.0(10 (++= s s s s G ) (1)绘制系统的伯德图,并求相角裕度。 (2)采用传递函数为1 033.01 33.0)(++= s s s G c 的串联超前校正装置。试求校正后系统的相 角裕度,并讨论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有何改进。 解:(1)校正前,)/47.4(94.3s rad c ==ωγ (2)加串联超前校正装置1 033.0133.0)(++= s s s G c 后,) /2.16(8.39s rad c ==ωγ 经超前校正,提高了系统的稳定裕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