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ABCD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ABCD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ABCD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ABCD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_A

一单项选择题

1. 1929年意大利的()教授正式开设农业生态学课程并正式出版农业生态学一书。

(5.0 分)

a 林德曼

b 阿兹齐

c 奥德姆

d 海克尔

2. 种群增长模型中K代表()。

(5.0 分)

a 环境容纳量

b 种群数目

c 增长率

d 瞬时增长率

3. 蚯蚓→鸡→狼→虎这一食物链属于()。

(5.0 分)

a 混合食物链

b 捕食食物链

c 草食食物链

d 腐食食物链

4. 下列()是短日照植物。

(5.0 分)

a 玉米

b 燕麦

c 小麦

d 油菜

二多项选择题

1. 农业生态学的知识可应用于()。

(5.0 分)

农业发展生态化决策

农业区划;

农业生态系统评价

农业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与设计;

2.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哪几项?()

(5.0 分)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具有层次性

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边界

生态系统是完全自我封闭的系统

3.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包括()。

(5.0 分)

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

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

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

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强,流失率低

4. 有些动物会成为濒危动物主要是由于()。

(5.0 分)

食物短缺不足以维持种群的存活需要

没有足够的栖息条件

不能适应已经改变的环境

种群数量低于正常增长所需的遗传多样性

5. 植物成群分布的原因是()。

(5.0 分)

微域差异

天然障碍

繁殖特性

动物及人为活动

6. 生态交错带一般具有()特点。

(5.0 分)

边缘效应

环境因子组合多样性

生态类型相对简单

环境多变性

生态系统干扰大,稳定性差

三判断题

1.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同样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5.0 分)

a TRUE

b FALSE

2. 动物成群分布原因主要是局部生境差异和配偶和生殖的结果。()(5.0 分)

a TRUE

b FALSE

3. 种群调节可分为密度调节和非密度调节。()

(5.0 分)

a TRUE

b FALSE

4. 互利共生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一种相互关系。分离后双方都能单独存活。()

(5.0 分)

a TRUE

b FALSE

5. 种群的生态密度是单位总空间内某种群的个数或生物量。()

(5.0 分)

a TRUE

b FALSE

6. 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具有特定生态特性的生物种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该特定环境即为该生物种的生境。()

(5.0 分)

a FALSE

b TRUE

7. 昆虫的变态发育可归属于群落的营养结构特征。()

(5.0 分)

a FALSE

b TRUE

8. 生物生活必不可少的环境因子称之为生态因子。()

(5.0 分)

a TRUE

b FALSE

9. 繁殖期通常是一个临界期,环境因子最可能起限制作用。()

(5.0 分)

a FALSE

b TRUE

10. 仙人掌、仙人笔、霸王花、海星花所体现的生态适应性现象具体称之为生态型。()

(5.0 分)

a TRUE

b FALSE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_B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生态学的概念,以下不正确的是()。

(5.0 分)

a 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b 生态学是研究地球生物圈的科学

c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2. 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一年多季搭配种植,这是对哪一结构特征的利用?()

(5.0 分)

a 时间结构

b 水平结构

c 垂直结构

d 生态环境结构

3. 生产每百公斤小麦需氮3公斤,磷1.5公斤,钾2.3公斤,硅0.01公斤,当土壤有效氮、磷、钾和硅含有量分别为8.5、5、8和0.5公斤时,()首先会成为限制因子。

(5.0 分)

a 磷

b 氮

c 硅

d 钾

4. 我国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一般约为()。

(5.0 分)

a 5%

b 1%

c 0.1%

d 10%

二多项选择题

1. 农业生态系统通过由生物和环境构成的有序结果,进行着()传递功能。

(5.0 分)

能量

信息

技术

物质

2. 分散利用空间的种群其优点包括()。

(5.0 分)

减少种内竞争

有利于保护幼体

保证有生殖地和隐蔽所

是调节种群密度,能保证食物的需要;

3. 生态交错区的主要功能有()。

(5.0 分)

生物栖息地作用

通道作用

过滤器作用

生态屏障作用

4.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包括()。

(5.0 分)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主次之分

生态因子具有部分补偿性因此具有完全替代性

生态因子的作用或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要求具有阶段性

生态因子的耦合(综合)作用特征

5. 可以通过()途径进行农业生态系统能流方向的调控。

(5.0 分)

强库

减耗

扩源

截流

6. 下列哪些物质是气相型循环?()

(5.0 分)

S

O

2

N

2

CO

2

三判断题

1. 在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中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农事活动者和操作者的主体-人类,其生物是以人类驯化的农业生物为主。()

(5.0 分)

a TRUE

2. 冬小麦的分蘖数量反映的是种群数量变动的季节消长规律。()

(5.0 分)

a FALSE

b TRUE

3. 生态优势种虽然重要,但被破坏后,由于其它种的互补,群落一般不会被破坏。()

(5.0 分)

a FALSE

b TRUE

4. 农作物的间作、混作,动物立体养殖,立体种养是人类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理论提高农田生产力的范例。()

(5.0 分)

a FALSE

b TRUE

5. 放牧过载对草原有害,所以草原上放牧越少越好。()

(5.0 分)

a FALSE

b TRUE

6. 按计量单位的不同,生态金字塔可分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等类型。()

(5.0 分)

a FALSE

b TRUE

7. 辅助能的投入一定能够往往能增加转化效率达到增产作用。()

(5.0 分)

a FALSE

b TRUE

8. 在能流方面,农业生态系统在效率上一般高于自然生态系统,同时除了太阳能外,还增加了辅助能的投入。()

(5.0 分)

b TRUE

9. 生态系统内的能流和物流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功能,互不干扰。()(5.0 分)

a FALSE

b TRUE

10. 一种流动或储存的能量中所包含的另一种类别的能量的数量,称为能量的能值。此定义是林德曼创立的。()

(5.0 分)

a TRUE

b FALSE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_C

一单项选择题

1. 1935年,英国的()提出生态系统概念。

(5.0 分)

a Tansley

b 林德曼

c 奥德姆

d 海克尔

2. 物质循环中的还原者是()。

(5.0 分)

a 作物

b 家畜

c 昆虫

d 细菌

3. 耐性定律是()提出来的。

(5.0 分)

a 谢尔福德

b 李比西

c 奥德姆

d 林德曼

4. 磷肥在()性质的土壤中易发挥肥效。

(5.0 分)

a 中性

b 碱性

c 不确定

d 酸性

二多项选择题

1.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干扰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5.0 分)

农业灌溉等减少地下水库存及径流中断

围湖造田等减少地表淡水贮藏库库存

蒸发面的减少可能带来的降水的减少

全球变暖造成的冰雪融化及海平面的上升。

2.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5.0 分)

CO

2

SO

2

N n O

x

CO

3. 生态系统失调的主要表现是()。

(5.0 分)

环境支持系统严重破坏

各种灾害加剧

系统抗干扰能力下降

物种多样性急剧下降

4. 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机制主要包括()。

(5.0 分)

本能调控

反馈调节;

多元重复补偿调控

生物放大

5.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中经营者直接调控主要有()。

(5.0 分)

特种结构调控

生境调控;

农业生物组分调控

输入输出调控

6. 资源转换系统的某一必要资源的输入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加,开始时系统的输出量增加很快,当输入达到一定水平后,输出量增加的速度逐步减慢、停止甚至出现负值,这种现象称之为()。

(5.0 分)

收益递减规律

报酬递减律

三判断题

1. 种群的S型增长过程中的实际增长率与内禀增长率的关系用公式可表示为r=(K-N)/K*r m。()

(5.0 分)

a FALSE

b TRUE

2.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在繁殖和发育、竞争等方面朝着不同方向选择、适应不同栖息生境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

(5.0 分)

a TRUE

b FALSE

3. 顶级群落的能量平衡公式是系统输入的太阳能=群落的总化学能+呼吸消耗的热能。()

(5.0 分)

a FALSE

b TRUE

4.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同,但能量传递效率提高。()

(5.0 分)

a FALSE

b TRUE

5. 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周转率越高,周转期就越短,物质循环效率就越高。()(5.0 分)

a TRUE

b FALSE

6. 物质在流动过程中,循环效率越高越好。()

(5.0 分)

a TRUE

b FALSE

7. 水污染不属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干扰。()

(5.0 分)

a FALSE

b TRUE

,因此是温室气体的源。()

8. 土壤是碳的贮藏库之一,不断向大气排放CO

2

(5.0 分)

a TRUE

b FALSE

9. 农田要高产高效,因此节能减排潜力不大。()

(5.0 分)

a FALSE

b TRUE

10. 肥料适当深施有利于提高利用效率。()

(5.0 分)

a FALSE

b TRUE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_D

一单项选择题

1. 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对策各不相同,以下哪类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

(5.0 分)

a 昆虫

b 细菌

c 杂草

d 大型食肉动物

2. 生态问题出现的主导因素是()。

(5.0 分)

a 粮食危机

b 资源危机

c 能源危机

d 人口危机

3. 农业资源利用中,因地制宜原则是由农业资源的()特点决定的。

(5.0 分)

a 有限性

b 可变性

c 整体性

d 区域性

4. 我国耕地的红(底)线是()亿亩?

(5.0 分)

a 20

b 18

c 16

d 15

二多项选择题

1. 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本能调控主要指()等。

(5.0 分)

随动调控

程序调控

最优调控

2. 对农田污染严重的五大重金属有()等。

(5.0 分)

3. 可更新自然资源包括()。

(5.0 分)

矿产资源

光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4. “桑基渔塘”生产系统利用了哪些生态学原理?()

(5.0 分)

物质循环原理

种间关系原理

物质再生利用原理

食物链加环原理

5. 现代农业、常规农业的负效应主要有()。

(5.0 分)

生产成本降低

水资源紧缺

能源过度消耗

污染加剧

6. 循环经济理论的“3R”原则具体指()。

(5.0 分)

recycle

reuse

relate

reduce

三判断题

1. 以数学模型表示,可将种群数量增长归类为三种模型即:离散增长模型(几何级数增长模型)、J型增长模型、S型增长模型,其中离散增长是最常见的。()

(5.0 分)

a TRUE

b FALSE

2. 因地制宜地进行生产布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这一准则遵循的是群落的时间结构原理。()

(5.0 分)

a FALSE

b TRUE

3. 在农区,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是相互促进的。()

(5.0 分)

a TRUE

b FALSE

4. 各种化学元素沿着特定的途径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间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叫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5.0 分)

a TRUE

b FALSE

5. 水体的富营养化对农业的生产总体是有利的。()

(5.0 分)

a TRUE

b FALSE

浓度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业化以来的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

6. 大气CO

2

燃料以及植物的呼吸。()

(5.0 分)

a TRUE

b FALSE

7. 人类对磷矿的开采量不断加大并施用,增加了土壤表层有效磷量。()

(5.0 分)

a TRUE

b FALSE

8. 农田中钾素的主要损失途径是淋失,而磷的损失主要是土壤固定途径。()

(5.0 分)

a TRUE

b FALSE

9. 系统的输出作为输入并影响系统功能,这一过程在生态学上称为反馈。()

(5.0 分)

a TRUE

b FALSE

10. 任何已知人口(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某个个人)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所需要的具有生态(物)生产力的土地总面积(陆地和水域)。()

(5.0 分)

a FALSE

b TRUE

2019-2020年电大考试农业生态学大作业标准答案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大作业答案 1、一个池塘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固定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 ]。. A. a等于b+d . B. a大于b+d . C. a等于b . D. a小于c+d 2、可有效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是[ C ]。 . A. 增施化肥 . B. 增施化学农药 . C. 增施有机肥 . D. 污水灌溉 3、最有可能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是[ D ]。 . A. 化工厂 . B. 城市污水 . C. 核电站 . D. 畜禽养殖场 4、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B ]。 . A. 二氧化碳(CO2) . B. 氮气(N2) . C. 甲烷(CH4) . D. 氧化亚氮(N2O) 5、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 D ]食物链。 . A. 捕食 . B. 腐食

. D. 寄生 6、下面哪种植物属于地下芽植物?[ A ] . A. 竹子 . B. 杨树 . C. 玉米 . D. 花生 7、青蛙与蝗虫等稻田害虫之间关系属于[ B ]。 . A. 中性作用 . B. 捕食 . C. 竞争 . D. 原始合作 8、农业生产中,实行高矮相间的立体种植或深浅结合的立体养殖,这种现象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的[ B ]。 . A. 营养结构 . B. 空间结构 . C. 时间结构 . D. 组分结构 9、下面哪个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 D ] . A. 水体 . B. 土壤 . C. 日光温室 . D. 人类 10、下列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D ]。 . A. 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学专业《农业生态学》末考备考复习参考资料各位同学:揣摩考点、识破亮点、巧抓重点、攻克难点,是末考备考复习过程中的四大秘诀,也是我们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得力技巧。希望广大同学能够勤奋备考,诚信应考,亮出真才实学,考出优异成绩。建议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结合课本及课堂笔记,并根据自身实际就本资料中出现的相关失误与漏洞请自行补充完整,由此带来的不便还望你见谅。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 ---军军 第一部分: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 一、生态农业及其产生的原因 1、生态农业: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成就,合理地组织农、林、牧、渔、加等产业,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 2、产生的原因:现代农业有许多负效应,推动了生态农业的产生,主要表现在能源过度消耗、水资源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突出、成本增加、污染加剧、人口压力不断增大、其他问题如种植结构的单一化,水土流失等。 二、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1、整体效应原理; 2、生态位原理; 3、食物链原理; 4、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 5、生物的相生相克原理; 6、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 三、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1、多维集约用地技术(多熟种植、立体种养)。 2、物质的多层次利用技术A.动物粪便的多层次利用(作为腐生生物的食物源、肥料化、基质化、能源化);B.秸秆的多层次利用(直接还田为肥、堆肥还田、作为动物的饲料、基质化、能源化); 3、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种养结合、立体种植、水土保持技术); 4、生物防除病虫草害技术(利用轮作、间混套作技术来控制病虫草害;通过收获和播种时间的调整来减少病虫草害;利用生物天敌来控制病虫草害); 5、生物能源及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沼气的开发利用技术、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技术)。 第二部分: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农业资源分类 1、按可更新的能力可以分为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和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2、按贮藏性可分为可贮藏性资源和流逝性资源。

农业标准化概论模拟试题word精品

农业标准化概论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农业标准化 2. 质量管理 3. 生态农业 4. 有机食品 5. 贸易壁垒 二、简答题 1. 世界的标准按层级分类可分为哪几类? 2. 质量特征包括哪些? 3. 产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的区别? 4. 农业标准化和农业质量认证的关系? 5.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区别? 6. 绿色壁垒的特定? 三、论述题 1. 农业标准制定、修订的原则及程序?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业标准化概论模拟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用微生物业的标准化,即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加以实施,并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过程。 2. 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活动。 3.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以农业生态学原理与方法为依据,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功能与配套技术,使发展生产与合理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整体、协调、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体系。 4. 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 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5. 贸易壁垒:一个国家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而设置的贸易障碍,是对国际间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加以限制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二、简答题 1. 世界的标准按层级分类可分为哪几类? 答:可分为六类。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公司 (企业)标准。 2. 质量特征包括哪些? 答: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3. 产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的区别? 答:产品认证的对象是特定产品,而质量体系认证的对象是供方组织的质量体系,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要求对供方组织的质量体系进行体系审核。 4. 农业标准化和农业质量认证的关系? 答:(1)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与动力,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质量农业的根本要求。 (2) 认证是产品质量的证明,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3) 标准化是认证的重要依据,而认证是实现标准化的有力保障。

园林植物造景实习报告

园林实习总结 班级:09园林二班 姓名:黄一本 学号:23 指导老师:崔欣、赵和祥

实习地点: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 实习要求:调查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的植物造景状况,分析其造景手法及利弊本次园林植物造景实习的重点调查对象是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目的在于通过实地调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理想设计与实际景观之间的差异有所了解,为将设计付诸实施的可能性积累经验。在学习的同时解决理论学习中的问题,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或是错误的做法,通过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借鉴同时避免今后设计中犯相似的错误。 结合园林花卉学及园林植物栽培学实习内容和经验总结,从植物材料、设计理念、施工情况、景观效果及养护管理情况等方面对植物造景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接下来将从实际景观出发,结合园林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从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园林道路和广场的植物造景、以及园林水体的植物造景这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1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观赏特性,又要考虑季相和色彩、对比和统一、韵律和节奏,以及意境表现等艺术问题。园林植物造景,一方面是各种植物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群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植物配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美观原则、适用原则、多样性原则、地方特色等,植物的造景形式是指按照树木的生态习性,运用美学原理,依其姿态、色彩、干形进行平面和立面的构图,使其具有不同形式的自由组合,构成千姿百态的美景,创造出各种引人入胜的树木景观。 1.1树木配置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是可以归纳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类,具体又可以分为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等形式 孤植,休息空间的中心位置设置花坛,以高大的杨树孤植成景,使之成为此空间的视觉中心,对廊架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和装饰的作用。 用于孤植的树木要么挺拔高达,要么夜色鲜亮、花果美丽,要能够从背景中跳出来,要能够成为栽植空间 丛植,植物组合而成,突出了小规模树木群体的形象美。丛植的构配置方式十分丰富,根据树木数量的不同,丛植要遵循不同的法度,比如“两株一丛要一俯一仰,三株一丛要分主宾,四株一丛的株距要有差异······”,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群植,由李及林下灌木组成的混交树群,成为主要景观之一,滨水景观效果好,同时也能成为岸边景观的背景。 树群所体现的是树木的群体美,内部不允许游人进入,因此不利于做庇荫休息之用,与丛植相比更注重乔灌的搭配。 列植,杨树双列植于校园入口,使入口空间的边界更为明确,同时也起到了引导游人视线和路线的作用。列植的树木要保持两侧的对称性,但是并非绝对对称,如株行距不一定绝对相等,可以有规律的变化。既可以作为背景,也可以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 1.2.花境的设计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同名7224)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同名7224)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一)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3.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 4.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5.生态位是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6.人工辅助能人类为防止农业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演化,提高农业生物种群的生产力,减少消耗,人为地向系统加入的那一部分能量。

7.总初级生产力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光合作用总速率,Pg=Pn+R。 8.生物小循环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 9.社会资源指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人工资源,如劳力、畜力、农机具、信息等。 10.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机农业在可能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作物秸秆、家畜粪肥、豆类作物、绿肥、有机废物、含有矿物质养分的岩石和机械耕作,以保持土壤肥力和耕性,尽可能用生物防治抑制病虫和杂草的危害。 二、单选题 1.1865年,(A )将两个词合并构成Oiko1ogie (生态学)一词。 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 2.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流动。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全资料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在一定空间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最小因子定律:德国化学家比希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即最小因子定律。 种群调节:指种群数量的控制。是物种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与死亡、迁入与迁出两方面决定的,所有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环境因子、生物因子都对种群的数量起调节作用。 4 、种群:在一定时间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空间分布:随机的、均匀的、和成从的或聚集的。其增长型:在无环境限制下成指数式增长;在环境制约下成逻辑斯蒂增长。)。 5 、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的种类或类群,其中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6、群落: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群落。群落的水平结构特点:常形成相当高密度集团的 片状或斑块状镶嵌。垂直结构的特点:成层性(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地被层)。 7、边缘效应:由于生态环境的过渡性,不同斑块间能量、物质和

信息交换频繁,生物种类繁多,生产力较高(是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相邻斑块或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或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过渡区域称为边缘效应)。8、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想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 9、顶级群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发展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顶级群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演替发展到最后出现的稳定的成熟群落称为顶级群落。 10 、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11 、十分之一定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在自然条件下,每年从任何一个营养级上能收获到的生产量,按能量计只不过是它前一个营养级生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律”。 12、生态金字塔: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被净同化的部分都要大大少于前一营养级,当营养级由低到高,其个体数目、生物量、所含能量一般呈现出下大上小类似埃及金字塔的塔形分布,称为生态金字。其类型有数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13、生物放大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

农业生态学第三章第四章重点考题

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 最后产量衡值法则: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在一定范围内,在相同条件下,作物的最后产量差不多是一样的。 生态入侵:由于生态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化感作用:指由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圣经条件的特殊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是的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 填空题: 3逻辑斯蒂曲线分为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饱和期5个时期。 4种群利用空间的方式可分为分散利用和共同利用两大类。 7物种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类。 11.群落呈斑块状镶嵌是由亲代散布习性、环境的异质性和种间相互关系所决定的。简答题: 1.简述逻辑斯蒂曲线的意义。(4分) 答:1.他是许多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 2.它也是渔业、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 3.模型中的两个参数r和k,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论中的重要概念,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r表示物种的潜在增殖能力,而k表示环境容纳量即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浓度8.成层的生态学意义。 答:1.生物群落的成层性使单位面积内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生物种类和数量。 2.可以产生更多的生物物质,同时以复杂的营养结构维持着系统的相对稳定。 3.为人类合理栽培作物群落提供了可贵的依据。 4.缓解不同生物对环境的利用压力扩大利用环境的范围。 四:问答题 1.试论述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种群间相互作用可分为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两种。正相互作用按其作用程度分为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三种类型,种间结合也是一种正相互作用。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和寄生三种关系。 在农业中的应用: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 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 3.蜜蜂与虫媒授粉作物的互利作用 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 2.顶级群落的定义及特征以及顶级群落理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演替中群落结构变化开始较快,随着演替的进行,变化速度减慢而趋于稳定。群落演替系列最后达到稳定阶段,称为顶级,演替最终形成的稳定群落,叫做顶级群落特征:1.它是一个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到平衡的稳定系统 2.其结构和物种组成已相对恒定 3.有机物质的年生产量与群落的消耗量和输出量之和达到平衡,没有生产的净积累,其现存量上下波动不大。 4.顶级群落如无外来干扰,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对撂荒地植被演替的控制 2.农田土壤肥力变化与作物演替利用

农业生态学实习报告

这一天,我们老师带我们参观了盘龙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园区内设有奇趣瓜果园、一丘田生态餐厅、会所、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厅、无公害蔬菜种植采摘园、无公害蔬菜露地种植和绿化区域。其中,温室大棚8000平方米,露地种植和绿化区域12亩。园区种植有达百余公斤的南瓜;还有从国外引进的五彩番茄、迷你黄瓜、紫色苣菊、红珊瑚、火焰菜、苦苣等。目前,园区内已种植各种绿化苗木2万余株,50余个品种;80多种观赏食用瓜果品种,特色蔬菜和野生蔬菜品种20个,成了云南省可食用瓜果蔬菜品种最多的一个园区。以下几种品种是我记忆犹新的并且查找资料后总结: 1、巨型南瓜是观光农业园区的重要瓜类作物之一,巨型南瓜瓜型巨大,可达100 kg以上,外形美观,集食用和观赏为一体。南瓜悬挂在大棚上方,很是壮观,据相关人员介绍,这种南瓜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品种。 2、树形番茄即按树的形状来栽培的番茄,属一年生草本,和植物学上所说的番茄树(又名木本树番茄,属多年生茄科,四季常青灌木)不同。由于其生长期长,枝叶繁茂,每株可结上万个果实,从播种到收获结束长达9~10个月,观赏期长,省工,深受农业观光区种植者欢迎,近年来在全国一些省市均有不同面积的种植。仅秋季产量就可达14吨。仅 3、长丝瓜又名蛇形丝瓜。挂长120-150厘米,最长可达220厘米,上端直径2-2.5厘米,下端直径4.5厘米,绿色。果肉柔嫩,纤维少,品质较好。蔓长4-5米,7-8节开始着生雌花,以后常每节着生雌花。其中又分木把和铁把两种,木把即瓜柄部肥嫩可食,品质好。铁把品质较差。杭州的葫芦青丝瓜,合肥长丝瓜均属于此类型。 4、无土栽培的红薯。只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吧红薯的主根放入营养液中培养,藤蔓和块茎则悬挂于空中的架子上,以达到观赏的效果。产量也是很可观。它长出的红薯很多都很像人形,第一次看的时候真觉得很神奇,一眼都没认出来,后经介绍才知道。 5、无公害蔬菜。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该园区使用的用土壤栽培和无土栽培两种,为了能有更好的观赏效果,他们还设计了循环式的无土栽培法,用水

国家开放大学园艺本科《农业生态学》国开网形考作业答案

农业生态学 1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的农业为( c )。 a. 有机农业 b. 生态农业 c. 石化农业 d. 自然农业 2以下属于r对策者生物的是( c )。 a. 鹭 b. 鲸鱼 c. 细菌 d. 竹 3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气候、食物和其他生态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 4生态对策是指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以适应环境、更好地保存和延续种群的策略。主要有两种:r对策和j对策。(错) 5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a )。 a. 互利共生 b. 寄生 c. 原始合作 d. 偏利共生 6生物型的集约农业是以能源高度消耗、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获取农作物的显著增产,农产品的高度商品化和当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一种集约型生产方式。(错) 7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d)。 a. 多样的生物种类 b. 高的经济产量 c. 高的生物产量 d. 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特点 8所有替代农业都具有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少用或基本不用化学品;依靠( c ),特别是依靠生物本身的功能。 a. 化学过程 b. 人工过程 c. 自然过程 d. 物理过程 9生态系统=生物群体环境+生物群体及其全部关系(对) 10农业生态系统属于( d )。 a. 封闭式生态系统 b. 自然生态系统 c. 人工生态系统 d. 半人工生态系统 11一种完全不使用化学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也不使用生物工程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是( d )。 a. 自然农业 b. 生物农业 c. 生态农业 d. 有机农业 12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一般包括两大部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对) 13人工控制系统是人类施加给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和影响的总称,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也是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标志。(对) 14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的是( b )。 a. 二氧化碳 b. 玉米 c. 风 d. 土壤 15以农田为中心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养殖业一般比较发达。(错) 16农业生态系统既要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具有自然属性,又要受到社会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具有社会属性。(对) 17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和分解者两大功能类群。(错) 18人工辅助能的投入是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最重要区别。(对) 1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c)。 a. 草原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生物圈 d. 农业生态系统 20农业生态系统是( a )。 a. 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高 b. 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低 c. 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高 d. 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低 21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物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错) 22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生产力高,但抗逆性较差。(对) 23群落在演替的进程中最后到达的稳定群落,称为顶级或顶级群落。(对) 24农—果模式主要是以多年生的果树和农作物如粮食、棉花、瓜果、蔬菜等间作。(对)

最新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3.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定义) 4.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简言之,是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5. 生产者(producers):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6. 大型消费者(macroconsumers):是指以初级生产的产品为最初十五来源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 7. 小型消费者(microconsumers):又称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8.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 1 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答:生态学1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 (1)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1866年前); 主要事件有:在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就累积了像二十四节气这种实质反映气候与生物关系的知识,而且广为流传,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2)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1866--1935); 主要事件有: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了生态学,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生态学产生以后便分化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等学科分支。 (3)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1935—1962); 主要事件有: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美学派代表人物,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他把生物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动态整体。1941年,美国科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论文。她用确切的研究数据揭示了在食物链顺序转移中生物的数量关系。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了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4)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段(1962--); 主要事件有: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天》,她的书是人类生态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64年开展以生态系统定量研究为重点的“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之后,又于1971年组织了“人与生物圈”长期研究计划。中国于1972年加入这个研究。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21世纪行动议程》、《里约热内卢宣言》。 (5)农业生态学发展的生态学基础;

栽培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课程栽培学实习 老师XXX 学院农学院 专业农学(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 XXX 学号XXX 时间2014^ 2月至祸

一、实习目的 课程实习是对我们农学专业书本所学知识的运用和检验的环节。知识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转化为能力。通过这次的栽培学实习,一方面可以加深我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具体实践中能学到从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可以这么说,课本上的知识是相对固定的,是一般性的理论,到底能不能应用到实践中,或者实践跟课本上的介绍是否相符,都需要我们自己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检验。我想此次实习在加深我们对农业生产的流程的了解,帮助我们找出自身知识的盲点,以及在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不无裨益。此次实习更是一个踏板,为我们进入社会时能跳得更高储备经验和力量。 二、实习地点 1.跃北农场 2.广东乡意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3.珠海市农科中心 4.番禺悦佳合作社 三、实习过程 1.跃北农场 从2月27日开始,我们的栽培学实习正式开始,大家也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做每一件事。从分组到种子的购买、催芽、播种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大家都在通力合作。一开始,我们种植的是小白菜,当时只是考虑到其生长速度快的特性,但是却没注意到春天小白菜的虫害非常严重,所以,当长势喜人的小白菜渐渐地出现虫眼之后,我们开始急了。从开始的不打农药到每周喷施两次农药,再到最后的更换空心菜种植,可谓是一波多折。 第一次。开始,我们种植的是小白菜,鉴于其生长的特点,我们在种植初期便每日观察,一心渴望我们组的小白菜快快长大。于是,从种植的时候, 我们采用的是条播,待到岀芽的时候呈现的是一行一行的,一周后, 我们开始间苗了,同时还顺便进行了培土。一切都是按讣划进行的, 两周不到的时间,噩耗降临,小口菜长虫子了一一跳中。随着虫子数 量的不断增加,我们也开始使用农药,

农业生态学

水体污染及其植物的影响 作者:刘鹏通讯地址: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园艺08-2班 摘要: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密集,含有各种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产污水大量排入水体,再加上大气污染物质、矿山残渣、残留化肥农药等被雨水淋浴,以致各种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超过了水的自净能力,水质显著变劣,即为水体污染。 关键字:分类,危害,防治,措施 前言:目前,我国水体污染十分严重。据调查的全国27条河流中有15条被严重污染。污染水体物质主要包括:重金属、洗涤剂、、氰化物、有机酸、含氮化合物、漂白粉、酚类、油脂和染料等。水体污染不仅人类的健康,而且危害水生生物资源,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一般讲,环境污染中的五毒是指酚、氰、汞、铬、砷。 一、污染源分类 水体污染源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大类型。 1、自然污染源指自然界本身的地球化学异常释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 2、人为污染源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对水体造成的污染。人为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 (1)工业污染源由于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不同工艺、不同原料、不同管理方式,排放的废水水质、水量差异很大。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它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2)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生活中各种洗涤水,一般固体物质小于1%,并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需氧有机物类、病原微生物类及洗涤剂。生活污水的最大特点是含氮、磷、硫多,细菌多,用水量具有季节变化规律。 (3)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村污水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素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 二、水体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受污染的水从各种途径对农业生产发生影响,主要表现是:对农植物生育产生直接影响,使产量降低;污染物对土壤产生影响,间接影响农植物生育。对农产品品质产生影响,降低其食用价值,间接影响人畜健康。 (1)氮过量危害 植物生育必须吸收大量氮素,缺氮不能高产,但灌溉水中若含氮过多,造成氮过量的危害,对植物来讲,氮就是污染了。 灌溉水中如果含氮过多,可造成植物的营养失调,导致徒长、倒伏,抗逆性差,易发生病害,成熟不良等问题,从而使植物减产,品质恶化。 (2)有机物的危害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很多,它们的共同点是容易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进入农田后,在旱地氧化条件下,有机物分解迅速,变成二氧化碳和其它无机形态;在水田,分解过程消耗大量氧气,且氧化物(如三价铁)、硫酸根、锰等被还原,嫌气分解过程中生成的氢、甲烷等气体及醋酸、丁酸等有机酸和醇类等中间产物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20__-11-3晴。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_______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1、_______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_______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

_______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_______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

农业生态学离线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农业生态学》课程作业 姓名:屠江云学号:712 年级:12秋农业技术推广学习中心:嘉兴农业学习中心————————————————————————————— 绪论 名词解释: 1. 生态学 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 是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以获得最高生物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农业再生资源持续利用的一门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3. 生态系统 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4. 农业生态系统 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的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简答题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 论述题 1.论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及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环境组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受人类的控制2、农业生产系统的净生产力高 3、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简化,自我稳定性能较差 4、农业生态系统是开放性系统 5、农业生态系统同时受自然与社会经济双重规律的制约 6、农业生态系统有明显的区域性第二章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 名词解释:

自然环境中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包括太阳辐射、大气圈、水圈、土壤圈。 2.阿利氏原则 指每个生物都有自己最适的密度,过疏和过密都产生限制影响。种群总是避免过分的分散和过分拥挤,使种群内个体能获得最佳的生活和生存条件。 3.顶极群落 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 4.群落稳定性 群落对于环境的干扰所带来的影响和破坏能够自我调控、自我修复和自我延续使其内部稳定的能力 5.耐性定律 .耐性定律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它们之间的幅度称为耐性范围或耐性限度也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6.生境 指生物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综合环境。 7.生态位 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8.粗密度 粗密度单位总空间的个体数或生物量。 9.内禀增长率 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率。 10.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11.最小因子定律 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少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12.生活型 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13.生态型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14.种群 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总和 15.化感作用 植物包括微生物通过向周围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从而对邻近植物包括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 16.生物多样性 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7. 环境容纳量 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生态工程测试题(附解析)

生态工程测试题(附解析) 一、基础题点练 1.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 ) A.中国传统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 B.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协调与平衡原理 D.水乡的桑基鱼塘——整体性原理 解析:选C 中国传统农业主要应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主要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主要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桑基鱼塘主要应用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我国“三北防护林”运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B.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等 C.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可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恢复其生态功能 D.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布局时,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 解析:选A 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例如最初进行林带建设时,没有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单一种植了大片的樟子松林,导致松毛虫肆虐,很多地方的樟子松因此奄奄一息。 3.(2019·徐州模拟)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 B.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典型实例 C.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D.“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 解析:选B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改善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环境,实现了多种物质的循环利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在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与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即要遵循整体性的原理;我国南方多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主要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减少污染的产出,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 4.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原理中,错误的是( )

动物实习报告4篇

动物实习报告4篇 *目录动物实习报告关于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最新动物医院实习报告范文汇编动物医学实习报告范文一、动物实习报告前言范文 为了让我们能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同时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水平。我们生命科学学院10 级在 XX年 7 月 1 日至 10 号,开展了为期 10 天的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三门学科的野外综合实习活动。这种野外综合实习训练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一次重大的实践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并由专业教师带队。其中动物学实习主要有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个部分,在这几天中,我们通过在缙云山、动物园和大磨滩等三个地方的实习观察,对动物的分类、生活习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关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除此之外,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了解并学习了捕捉昆虫和制作昆虫标本的基本方法,这对我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动物实习报告前言范文 野外实习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需要坚定不移的意志。进行动物实习,可以充分锻炼我们的意志品质,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动物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观察,了解更多的有关的知识。不仅能

使学生应用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去了解自然,而且使学生接触课堂上所无法学到的新内容,总之,进行动物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学生能够真学到很多专业的知识,不仅能够认识海滨的各种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特点,而且能够初步学到掌握制作动物标本的基本方法,学习动物分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面对实习中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能够激发形式主动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思想。 [关于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动物实习报告(2) | 野外实习是普通动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应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

农业生态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农业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态学及其发展 1、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在其著作《有机体的普通形态学》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 学的概念,并将生态学定义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互相关系的科学。 2、1971年,奥德姆在其所著作的《生态学基础》中,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的科学。 3、1866年,德国学者海克尔提出生态学定义,标志着生态学的诞生。 4、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看成是一 个整体,提出生态系统是在特定的区域互相作用的全部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综合体。 5、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食物链

6、20世纪30年代,贝塔朗菲提出系统论;40年代美国科学家香农创立信息论。 7、生态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有奥德姆和马世俊分别提出的。 8、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第二节 1、1983年正式确定在农业院校开设农业生态学课,并在1986年有国家教委将农业生态学 列为农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在部分农业院校开始试办农业生态专业。 第三节 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学系统。 2、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的原理和技术途 径。 3、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理论实用性、学科交叉性、研究统一性、宏观层次性 第二章

第一节 1、系统:有互相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 整体。 2、一个系统的组成,必须满足3个条件:第一,系统必须具备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第二, 各要素之间必须具有某种联系;第三,各要素必须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3、系统的特征: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层次、系统的整体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 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 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 物环境互相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A.G.Tansley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6、生态系统分为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

农业生态学考试

农业生态学考试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其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统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4.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环基本结构:(组分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价值流,信息流) 5. 农业生态学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比较:(共十条) A.农业生态系统生物构成不同与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物种类是经过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以及与之有关的生物。 B.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在驯化改良自然生物成为农业生物的同时,也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调控和改造 C.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农业劳动过程包括人类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大功能基础上,添加了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价值转化功能 D.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自然的自我调节稳定机制。农业生态系统中需要人为的合理调节与控制才能维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性。 E.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特点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比同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光能利用率 F.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高于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这种“大进大出”现象,表明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远远超过自然生态系统 G.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特征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能量储存于活的生物体内或邮寄残屑中,可供系统自我维持之用。农业生态系统大量物质能量流向人类 H.养分循环特点不同: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弱,流失率较高。农业生态系统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 I.服从的规律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应同时受到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J.运行的“目标”不同:自然生态系统运行的“目标”是自然资源的最大限度生物利用,并使生物现存量达到最大。农业生态系统的“目标”是使农业生产在有限自然与社会条件制约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6.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因素的营养元素 7.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当这种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达到其一种生物的上下限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下来 8.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特定空间的同一种物种的集合体,是有生物个体组成的,具有可与个体相类似的特征(其空间分布有: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其相互作用:正相互作用一方得力,双方得力<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原始协作>负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 9.种群间相互关系在农业中的应用: A.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正相互作用,合理搭配林木及作物种群,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