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语用学笔记解读

认知语用学笔记解读

认知语用学笔记解读
认知语用学笔记解读

魏在江. 《认知语用学概论》评介. 外语教学2001,22(4):89-90.

作者认为,认知语用学的研究领域是符号在交际意图、语境、推理等因素的干预下所作出的种种解释。

第七章讨论相关理论(即关联理论)的基本论点。相关理论里提出的百科知识提取,相关的自然性、遗传性及其生存价值,省力原则在交际中的运用,共有认知环境,语境变项、显义和隐义等概念,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去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实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八章论述认知语境。作者指出认知语境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三个语用范畴,也包含社会团体所具有的集体意识,即社会文化团体“办事、思维或信仰的方法”,集体意识以“社会表征”的方式,存储在个人的知识结构里,是个人的语言行为社和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

黄睿. “体验哲学”作为认知语用学哲学基础的意义. 衡水学院学报2005,

7(4):52-54.

体验哲学的精髓: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

第一代认知科学的特点是以传统的英美分析哲学(形式主义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和先验哲学为哲学基础,接受了其中许多主要观点,认为范畴、特征、关系等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与人的身体经验、神经系统、主观因素无关。第二代认知科学把经验作为联系主客观的桥梁,认为概念、范畴、心智来自于身体经验,具有体验性;人具有无意识性;思维具有隐喻性。

意义基于感知,感知基于生理构造,认知结构和感知极致密切相连。人类因自身的生理构造用特殊的方法来感知世间万物,理解其间的各种关系,因此概念和意义是以一种基于身体经验的心理现象,是人类通过体验而固定下来,思维和推理也基于体验。

廖巧云. 关联理论对合作原则的发展.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9(6):82-86.

关联理论(Sperber &Wilson,1986,2001)不仅试图回答有关交际的哲学问题,而且还要对听话人的理解过程的心理问题进行解释。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涉及到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在关联原则支配下按一定推理规律进行的。关联是一个依赖语境的概念,Sperber &Wilson把语境看作是听话者大脑中一系列的假设,推理是在新信息和语境假设之间进行的。话语的相关是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听话者在处理话语所传递的新信息时能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那么话语具有最佳关联性。

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是一个明示过程,即把信息意图明白地表现出来,而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推理就是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或指说话人的意图。

推理——明示的过程:说话人必须首先对听话人的认知资源作出合适的估计,然后再选用恰当的话语方式(用此方式明示),让听话人从中通过推理,找到正确的语境并推导出说话人意义。

关联理论突破了传统的语境概念,把语境看成一个心理建构体,即存在于听话者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为了区别于传统语境,关联理论中的语境称为认知环境。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所运用的认知语境只是认知环境中相互显映的部分。(苗兴伟,1997)百科知识是在话语理解的过程中根据演绎推理的需要而做出的选择,听者还可以调用周围的情景信息来扩展自己的认知语境(苗兴伟,1997)Sperber&wilson认为话语理解是一种演绎推理过程,演绎法是语言交际中的基本形式,语言交际中所使用的推理是非论证性的,也就是说语言推理过程具有或然性。(Sperber&Wilson,2001)根据关联理论,在话语理论推导机制中,语境是“这一理论体系内诸多变元的终极参照和整个理论构架的基本支撑点”(孟建钢,2002)话语理解既然是受话者将其语境假设和输入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用演绎推理来寻找输入语句的命题和语境假设之间的关联性。

何自然,冉永平.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 现代外语,1998,3:92-107.

2.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它是基于以下的观点

(Sperber&Wilson,1986/1995):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因此,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所具备最佳的关联性。

为什么交际双方各自的谈话意图会被对方识别?为什么交际双方配合得如

此自然,既能产生话语,又能识别对方的话语?两位作者提供的答案是:第一、交际双方说话就是为了让对方明白,所以要求“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

第二,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得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主要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关联性。

语境假设就是人之间假设。在话语明说(explicature)的基础上,听话人凭借认知语境中的三种信息:逻辑信息(logical information)、百科信息(encylopaedic information)和词语信息(lexical information)作出语境假设。由于人们的认知结构不同,上述三种信息组成的认知环境也就因人而异,对话语的推理自然会得出不同的暗含结果。

最佳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

Sperber&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986/1995)中提出了交际和话语理解目的有关的一些基本结论:

1)交际改变说话者与听话者相互之间的认知环境。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的认知意义可能不大,但却有重要的社会意义(SPerber&Wilson,1995:61)

2)交际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思想”,而是为了“扩大相互之间的认知环境”(Sperber&Wilson,1995:193)

3)互知(mutual knowledge)是理解的结果,而非理解的先决条件

(Garman,1990:366).

4)关联的交际原则一般不允许单个的明示刺激(ostensive stimulus)导致多种理解(Sperber&Wilson,1995:167).

5)关联的交际原则是理解话语的总概括(Sperber&Wilson,1995).

3.关联理论的几个新修正

3.1关联原则

最大关联性就是I话语理解是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the greatest possible effects for the smallest possible effort);而最佳关联性即是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adequate effect for no unjustifiable effort).

3.2 关联假设的修改

Sperber&Wilson提出了修该以后的最佳关联假设(Sperber&WIlson,1995:270)。

(a)明示刺激具有足够的关联性,值得听话人付出努力进行加工处理。

(b)明示刺激与说话人的能力和偏爱(preference)相一致,因而最具关联性。

3.3 概念意义和程序意义

概念意义对话语表达的明示信息和暗含信息都起一定作用,并通过增加话语的关联假设提高明示交际行为的关联性;程序意义却对理解明示信息和推理暗含意义在程序上进行制约或指引,使听话人付出较小的努力去获取更大的语境效果。

3.4话语的真假与关联性

个人关联(类别)定义:当且仅当个人假设与他所处的某种或多种语境取得某些正面的认知效果,该假设才具有关联性。

个人关联(比较)定义:扩充条件1:个人假设具备的关联性可以使:当认知处于最佳过程时,正面的认知效果往往较大。扩充条件2:个人假设具备的关联性可以使:获得较大正面认知效果所付出的努力往往较小。

3.5 正面认知效果

需要主要的是,只要错误信息产生正面认知效果,它仍可能具有关联性。

4 对Grice理论的修正和补充

Sperber&WIlson(1986/1995)认为,隐含是一些语境演绎(contextual deductions).有时,可能要加上一些假想的前提,求得话语的关联性,获得合理的演绎。

对Grice而言,蕴含和暗含之间是相互排斥的;然而Sperber&WIlson则认为,蕴含和隐含是可以一致的。

张亚非. 关联理论述评.

1.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

1.1推理:语言交际的核心

与信息模式相反,关联理论师承Grice,主张建立交际的推理模式,即认

为交际中语言表达者和言者意图之间的分离不是靠符号规则,而是靠认

知过程来弥合的。交际得以实现,正是交际者提供了有关自己意图的行

为依据(如话语),以及接收者能根据这种行为推导出交际意图。

语言交际的特征证明,推理说较之信码说是更为切合实际的语用理论。

首先,推理模式的输入信息不再是单一的语言表达,而分为两大类,即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

其次,推理是按一定思维规律集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于一体的过程。

在长期的语言和思维实践中,这个过程已基本形成抽象的思维定势。关

联理论认为,正是这一思维定势使复杂多变的语用现象有可能得到统一

的解释。

1.2最佳关联原则

在语言交际I中,听者建立并处理与话语相关的某些假设,形成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认知背景,并从中获得新的信息。话语理解牵涉两类信息的结合与运算,即由话语信号建立的新的假设和在此之前已被处理的假设。新旧信息结合的必要条件是他们应相互关联:新的话语必须以某种方式与听者已有的知识背景发生联系,言者说话时必须遵守关联原则,尽可能使话语与语境相关。听者则可以利用相关原则指导推理,从新旧信息提供的前提得出有关话语意图的结论。

话语是否具有关联性,可由它经推理获得的语境效果来判断。Wilson&Sperber (1986:27-29)指出,新的信息和现有假设构成语境之间有三种关联方式:(1)使新信息与语境相结合;(2)用新信息加强现有假设;(3)使新信息与现有假设互为矛盾或排斥。

关联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程度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即所获得的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和处理话语时所付出的努力(processing effort).只有在两者间达到合理的平衡时,话语所提供的信息才被认为是具有关联性。关联性的定义如下(Wilson&Sperber,1986:30):

(1)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

(2)在同等条件下,处理努力越小,关联性越强。

如果话语既能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又只需为此付出最小的处理努力,那他就具有最佳关联性。由此一来,任何话语解释都必须符合下面这条关联原则:任一推理交际行为必须保证其最佳关联性。

1.3 关联原则与话语理解

关联性的差异借以表现在其“凸显性”和“确定性”方面。如果某一解释获得了足够的语境效果,从而不再需要额外的处理努力,同时又不存在言者期待听者调用的其他假设,则这一解释“显凸”和相对“确定”。有时,言者的话语可能要求额外的处理努力(如使用间接表达),但只要他以最佳关联性为交际目标,就有理由认为他之所以这样做,一定是为了驱使听者去寻求更多的语境效果,以此来补偿为处理这类话语所付出的代价。

2.关联理论对Grice 理论的修正和补充

关联理论提出了“互为显映”(mutual manifestness)的概念。

(Sperber&Wilson,1986:36)人们能彼此交流信息,得益于他们所共处的

物质世界和思维规律。

关联理论与Grice理论的最大区别是它对直义交际的解释。关联理论致力于包括隐含和明晰话语在内的整个推理交际的研究。其主要观点是:推理不仅存在于对隐含话语的理解过程中,同时也是解释直义话语必不

可少的环节。

胡健. 关联理论与语用推理. 山东外语教学,2001(2):45-49. 1.引言

关联理论以关联性的定义和两条笼统的原则为基础,这两条原则是:认知原则——人类的认知倾向于同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相吻合;交际原则——话语会产生对关联的期待,每一个话语(或推理交际的行为)都应该设想为话语或行文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

3.关联理论指导下的语用推理过程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认知的实现在于它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关联性,也就是说,语言交际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人类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心理,就是通过相关的知识来认识事物,即认知主体与认知现象的相关联,这是关联理论最基本的出发点,即关联原则。

3.1 认知语境要素与语境延伸

下面三方面的内容应成为语境要素,语言学家对此似乎没有分歧。

1)上下文,即在话语推进进程中明白表达出来的一组假设(具体场合因素)

2)会话含义,即用语用原则推导出来的一组假设(工作状态因素);

3)百科知识,即涉及到上述两类假设中相关概念的知识或经验(知识结构要素)。

Sperber&Wilson认为,语境是选定的,而不是给定的。也就是说,语境不是,至少不完全是说话人通过话语而预先设定的,而是说话人的一个重新建构。

话语理解所需要的语境应包括下列因素:

1)演绎装置中的记忆内容,即已经经过逻辑推理而获得的结论或假设;

2)具有综合目的或用途的短期记忆内容;

3)有关世界的百科知识;

4)可以从场景中直接获取的信息。

3.2 交际过程中听话人的推理

Sperber&Wilson的语用推理,是以听话人为中心和出发点的。推理过程中所运用的规则主要是演绎规则,并设想人的头脑中存在一种自动的演绎装置。这种装置会把演绎规则运用于从输入系统获得的假定和记忆中的假定,从而得到新的假定。

冉永平. 关联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2(1): 12-17.

徐胜桓. 关联原则与优化思维——关联理论的阐释与疑. 外国语,2002(3):2-10.

关联理论比较全面地描绘了语言运作的逻辑全过程。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如下的逻辑过程:(I)将明示作为逻辑起点,对语句(语形)输出的表达式进行语义辨识和语义休整;(II)明确显义的逻辑中介作用,因为离开了由显义所体现的明确而完整的语义,关联推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III)在对显义的逻辑-语义层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对显义在言语交际行为中的语用有效分析,因为显义要在特定语境假设中才能突显出它的有效性使用,而特定的语境假设才能确定显义可能引发的语境效应;(IV)作为对交际话语一词分析的逻辑终点,认定明示同最有效的语境假设的关联,从而确定交际主体间性的关联,走向理解。

语言学研究已普遍揭示,语用是语境的前提,语境是语义的条件。

一般认为,语言学理论依据其理论目标可分为描写性理论、规范性理论、解释性理论:解释性理论依其内容的倾向性,其立论可以是经验归纳、思辨分析、形式论证。

李冬梅. 近10年来关联理论在中国的研究.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2):102-105.

项成东. 认知关照下的含义、显义区分.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51-58. 1.引言

关联理论学者通常认为,显义是根据话语的逻辑形式采取指称确定(reference fixation)、歧义消除(disambiguation)\语义扩充(enrichment)等手段而获得(Carston 1988;Recanati 19890.这些手段通常是依据话语最初产生的假设图示进行发展或拓宽。我们认为,除了以上手段外,显义也可以和表示频率和数量的等级概念(scalar concepts)一起通过降级(downgrading)手段完成,也可以通过概念映射(隐喻或转喻)对假设图示进行修正来获得。

2.有关implicature 和explicature的基本概念及其译法

在S&W看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常规含义。Explicature是经过“命题形式语义扩充”(propositional form enrichment)而获得的,其推到过程涉及交际时的物理场景信息,而与其相对的implicature的推导,则涉及百科知识或认知语境。

3.含义和显义的区分

根据Carston(1988)的观察,经过语义扩充的命题蕴含话语的显义。

Carston认为明示信息与扩充语义之间并不存在功能独立,因为后者蕴含前者。也就是说,语义扩充的解释不能作含义。这种解释是对明示信息的扩展,并蕴含明示信息。

含义生成的本质就是隐喻以及其他修辞格的意义,不能从字面上理解。

(S&W,1986/1995;Blakemore,1992)

隐喻是一种实现最佳关联的手段,即取得心力和语效的充分平衡。

4.显义的推导

Recanati(1989)将语义扩充划分为两种:充实(saturation)和强化(strengthening)。充实是将话语的缺省信息根据语境加以补全。强化是使明示信心通过等级概念(scalar concept)的升级从而与语境要求向匹配。

含义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因而具有跟高的语境依赖性。

5.松散化与含义、显义推导

显义推导其实就是根据关联原则,以话语的字面意义为蓝本,实施一系列的认知运作。上面我们提及的显义推导机制有:指称确定、歧义消除、语义扩充或补全、语义强化、松散化等。我们认为有必要增加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映射。值得注意的是,松散化的运用范围还得加以限制,因为它只适合与部分等级概念(即不需要进行语义强化的)。另外,隐喻和转喻之类的修辞格要单独处理,这样做符合这些机制的本质。模糊修饰语“大致说来”只适合于夸张修辞格,而不适合于隐喻和转喻。

6.概念映射与含义、显义划分

隐喻是一个概念域(原始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目标域)的常规概念映射现象。隐喻是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如果在同一域里发生映射,那么就是转喻了(Lakoff &Johnson 1980).

以上分析说明,转喻映射是话语显义扩展的一种方法。但是,由转喻生成的显义和由隐喻生成的显义是不同的,因为转移映射涉及的是同一个概念域,隐喻涉及的是两个概念域。所以,对于转喻,听者只是关注概念域的某个方面(即概念的缩小),或关注概念域的局部到整体(即概念的扩充)。

所谓心理空间,就是从概念域中提出部分结构的概念包。

陈开举. 认知语境、互明、关联、明示、意图——关联理论的基础. 外语教学,2002,1:29-32.

1.认知语境与互明

对个体而言,事物进入个体的认知语境的先决条件是,它必须是明白的、可以感知的或可以推理的。个体的认知语境是其物理环境与他的认知能力作用的结果。它既包括已经知晓的事物,也包括可知晓和可推理的事物。前者构成个体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明白的东西不限于事实,它包含着全部的假设。个体对其语境假设的明白程度亦有大小之别。越有可能被个体采用的假设,其明白程度越高。语境假设集合中,哪些假设在具体某时刻具有更大的强度还取决于物理环境与个体认知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关联与明示

输入(感知)的信息大体可分为三类:旧信息;全新的信息:有处理的必要;新信息:但与记忆中的旧信息有联系,具有处理价值,乘坐关联的信息,且推理效果愈强,关联性愈大,可以说,这就是“关联”的认知心理基本概念。

3.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

信息意图:使听话人明白或更加明白一组假设

交际意图:是交际双方互明交际者具有此信息意图(S&W,1995:61)。

徐盛桓. 认知语用学研究论纲. 外语教学,2008,3:1-6.

认知语用学是在“认知”的框架内进行“语用学”研究的语言学科。认知语用学指以心智过程来说明语言运用过程作为自己学科的理论取向的语言学研究。“语言运用”在这里包括了话语的生成和话语的理解。

认知语用学研究的理论目标包括:从心智过程说明语言运用的过程、特点、策略、方法;建构同语言运用所需的认知能力最为密切相关的抽象原则的集;说明语言运用的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建构话语理解和话语生成的理论模型。

认知语言学的中心任务是要探讨人的心理模型中语用知识是入耳习得、储存和表征的,而认知语用学的中心假设是对语用的认知研究。

认知语用学研究的主要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论问题包括四点:1)解释性取向,2)原子论向整体论、构成论向生成论的研究范式转换,意义作为整体不但同层次的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层次间也是不可分割的;3)原则的建构向新浪建模的研究模式转换4)认知语用学问题与问题认知语用学:认知语用学的建构就是在对认知语用学的问题的研究中不断完善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主张在不断研究认知语用学的问题中建构起“问题认知语用学”,而不是一味重复地谈论概念、定义的理解和观点、理论的表述。

何亦娇. 试论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的互补性. 外语学刊,2007,5:78-81.

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经验的结果,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的主体性对最佳关联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即便在同一语言活动中,人的主观因素对推理过程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关联理论知识从认知结构出发探讨认知主体对推理过程的影响,忽视了认知主体的其他主观因素的作用,如目的性和信仰体系。

何自然. 推理和关联——认知语用学原理撮要. 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4: 1-10.

这个双方互明的共知环境又称为相互认知环境(mutual cognitive environment),而相互认知环境本身也都是互明的。互明的“明”甚至可以指一种觉察,无须特意从以前发生过的事实或假设中推断,它是心理上的认知。

当话语中新出现的信息与语境假设之间通过下述任何一种方式产生相互作

用时,就会获得新的语境效果:a)新出现的信息加强了现时的语境假设;B)新出

现的信息与现时的语境假设产生矛盾,或者新出现的信息足以否定现时的语境假设。C)新出现的信息与现时的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一种语境暗含。它是一种逻辑暗含(logical implication),但不是只由新出现的信息或者只由语境推导出来,而是有由新出现的信息与语境相结合而产生。

在付出努力后,话语的语境效果是否能推算出来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要看话语是否复杂;

2)要看语境是否明确;

3)要看在这个语境下为求得语境效果而进行推算时付出了多少努力。

项成东. 显义生成与概念映射. 外国语文,2009,6:14-20.

根据Fauconnier(1997),概念映射分为:1)投射映射(projection mappings),2)语用功能映射(pragmatic function mappings);3)图示映射(schema mappings).投射映射主要指隐喻映射,语用功能映射主要指转喻映射,而图示映射主要指激活话语涉及的框架或事件。

隐喻可以从两个视角进行分类。一是从认知域的概念本质入手,二是从映射的形式特征入手。从前者入手,Lakoff&Johnson(1980)把隐喻分为本体(ontological)隐喻、方位(oritentional)隐喻和结构(structural )隐喻。本体隐喻强调的是源域的本质特征,并把这些特征赋予目标域上。方位隐喻与空间方位有关,和人们对物理世界和文化世界经验密切相关。事实上,方位隐喻也是基于意向图示的隐喻。所谓意向图示,就是人类在于客观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常规性样式,主要起意向性抽象结构的功能。结构隐喻是以具体概念来理解抽象概念。

隐喻概念映射的实质就是限制字面信息产生显义的数量和种类,而关联原则决定哪一个可能的显义在某一语境中会被激活。

从映射的形式特征看,我们也把转喻分为两类:单一转喻和双重转喻。前者只涉及源域和目标域的单一转喻机制,而后者则涉及解释过程中双重转喻映射机制。

Mendoza(1997,2000)认为,隐喻转喻连续体(metaphor-metonymy continum)是基于单一映射和多重映射隐喻的。他注意到,隐喻通常具有非指称意义

(non-referential),但单一对应隐喻有时候具有指称意义。而多重对应隐喻则只能起述谓(predicative)作用。从定义上看,转喻是单一对应映射,所以通常具有指称意义。

Goosens(1990)曾对隐喻和转喻之间的概念互动进行过研究。他大致划分了三种互动类型:隐喻源于转喻(metaphor from metonymy),转喻寓于隐喻(metonymy within metaphor),隐喻寓于转喻(metaphor within metonymy)。

Mendoza(2000)提出了四种转喻相互作用模式:1)隐喻源域的转喻扩展;2)隐喻目标域的转喻扩展;3)隐喻源域的转喻突显;4)转喻目标域的转喻突显。

转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为隐喻的源域、或目标域进行概念扩充、或概念突显;而推导话语的目标显义必须运用这些认知运作,不管是何种互动模式,显义总存在于隐喻的目标域中。

曲卫国. 也评“关联理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9-14.

“直显性”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对推理模式作了一种规定,更重要的是有了“直显性”这规定,人们的推理就有了方向和目标,也正是这条规定,最佳关联原则才可能成立。

人们进行推理并不是要证明某交际活动是否有关联性,而是要找到这种内在的关联性和获得最佳的关联效果。

在关联理论的理论框架中,语境由一系列命题组成。这些命题往往是不完整的,一般需要推理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语境。

关联理论的缺陷:

语境效果和直显性的确定。关联理论从广义上阐述了语言推理过程的内在机制,却忽略了语境效果,即关联性和直显性的具体确定。结论是:关联性应该具有语境的敏感性(context-sensitivity),即对语言活动类型的敏感性,不同类的活动具有不同类的语境效果和直显性。

推理过程的主体性。笔者统一Wilks(1986)对关联论的批评:关联理论对人在推理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不够。

即便是在同一语言活动类型中,人的一些主观因素对推理过程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关联理论只是从人的认知结构这一角度探讨了人的主体对推理过程的影响,但对其他一些因素却置之不理,如目的性,信仰体系。

杜福兴. 也谈关联理论. 外语教学,2005,26(2):29-33.

关联的分类性概念

如果并且只有一个假设在一个语境中有语境效果,该假设在这个语境中便是关联的(S&W,1986/1995:122).所以有语境效果是关联的必要条件,没有语境效果就不存在关联。

精力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第一,为构建适当的语境需要付出的记忆和想象的努力;第二,话语本身的心理复杂程度。复杂程度越高,需要付出的精力也就越大,多余的复杂性则削弱话语的关联性。

对个体的关联:如果并且只有当某个假设在某个时刻在某个个体可及的语境假设中关联时,该假设对这个个头便是关联的。(S&W,1986/1995:144) 明示刺激信号对发话者本人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有间接的关联。也就是说发话者方面的关联程度是以他对明示刺激信号在受话者方面的关联程度的意识程度来决定的,而不是以明示刺激信号对发话者所产生的语境效果和他所耗费的精力来衡量的。

最佳关联假设解释所有明示交际行为的共性,它包括两点内容:第一点是说

明示刺激信号对受话者有足够的关联,值得他注意;第二点是指明示刺激信号对发话者的间接关联程度,即发话者在自己能力与意愿允许的范围内总是让明示刺激信号对受话者有最大关联。最佳关联是指在成功的明示交际行为中明示刺激信号对受话者一种理想的关联程度。

匡方涛,文旭. 隐喻的认知语用学研究. 外语学刊,2002(4):42-45.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语言学概论整理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语言学定义: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第一节、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1.神话传说 2.语文学研究 ①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 注疏和考订。 ②东方语言学:古印度、古中国 古印度语言学: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宗教内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③西方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至18世纪末的西方语言学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历史比较语言学:威廉琼斯的论文拉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4.现代语言学: 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10级汉语3班徐星星100322 本书著者是本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本书中,他对欧美语言学界所接触到的各种有关原理和方法的问题都作了总结,并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本书的影响也遍及世界。 首先在绪论的第三章中,索绪尔向我们阐释了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人们同意使用什么符号,这符号的性质是无关轻重的。即一套和不同的观念相当的不同的符号。人们说话的机能只有借住集体创造和提供的工具才能运用,不管是天赋的或非天赋的。所以说,说语言使言语活动成为统一体,那绝不是什么空想。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语言共同成员中的语法体系,言语则是人们平时说的那些话,是依赖于语法系统的说话行为。言语是语言的体现。语言学研究实际语言行为中所潜藏的形式系统,因此,在索绪尔看来,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 索绪尔认为,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我们就把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个人的,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偶然的区分开来了。照此看来,语言学家主要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语言”、确定构成“语言”的单位及其组合规则,而不是去描写言语活动。“语言”是一个符号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只有意义和音响的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 索绪尔为了确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区分出“语言”和“言语”,他的“语言”和“言语”理论不仅对本世纪的语言研究的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还影响着文学和符号学研究。 在第一编中,索绪尔指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是符号学的一部分,他强调语言具有一般符号系统的主要特征。语言与其他一切同类的的符号系统有以下几点共同点。一是目的相同,各种符号系统虽然采用的手段不同,复杂程度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传递信息。二是它们的内涵相同,一切符号系统之所以能传递信息是因为它们与意义相联系。意义是符号的内涵,是符号在使用该系统的人在头脑中激发的概念。三是构成元素相同,无论使用

语言学期末考试

1. The study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over a period of time is generally termed as _____linguistics. D A. applied B. diachronic C. comparative D. synchronic 2. The sentence that has a NP and a VP can be shown in a __C__ formula "S→NP VP". A. hierarchical B. linear C. tree diagram D. vertical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ounds is a voiceless bilabial stop? A A. [p] B.[m] C.[b] D.[t] 4. The words ―make‖ and ―bus‖ are called _____D____because they can occur unattached. A. derivational morphemes B .inflectional morphemes C. bound morphemes D. free morphemes 5. The pair of words ―lend‖ and ―borrow‖ are____B______. A. gradable antonymy B. relational (converse) antonymy C. synonyms D. co-hyponyms 6. The semantic components of the word ―man‖ can be expressed as ____C___. A.+animate,+human,+male,-adult; B.+animate,+human,-male,-adult; C.+animate,+human,+male,+adult D.—animate,+human,-male,-adult 7. What kind of function does the sentence ―How do you do?‖ have? B A. Directive B. Phatic C. Informative D. Evocative 8. Nouns, verbs and adjectives can be classified as_______A____. A. lexical words B. grammatical words C. function words D. form words 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tates the behaviorist view of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______A_. A.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 process of habit formation B.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the species-specific property of human beings C. Children are born with an innate ability to acquire language D. Humans are equipped with the neural prerequisites for language and language use 10. The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meaning of language in context is called __C? A. morphology B. sociolinguistics C. pragmatics D. psycholinguistics 11、Chomsky defines "competence" a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认知语用学笔记

魏在江. 《认知语用学概论》评介. 外语教学2001,22(4):89-90. 作者认为,认知语用学的研究领域是符号在交际意图、语境、推理等因素的干预下所作出的种种解释。 第七章讨论相关理论(即关联理论)的基本论点。相关理论里提出的百科知识提取,相关的自然性、遗传性及其生存价值,省力原则在交际中的运用,共有认知环境,语境变项、显义和隐义等概念,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去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实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八章论述认知语境。作者指出认知语境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三个语用范畴,也包含社会团体所具有的集体意识,即社会文化团体“办事、思维或信仰的方法”,集体意识以“社会表征”的方式,存储在个人的知识结构里,是个人的语言行为社和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 黄睿. “体验哲学”作为认知语用学哲学基础的意义. 衡水学院学报2005, 7(4):52-54. 体验哲学的精髓: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 第一代认知科学的特点是以传统的英美分析哲学(形式主义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和先验哲学为哲学基础,接受了其中许多主要观点,认为范畴、特征、关系等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与人的身体经验、神经系统、主观因素无关。第二代认知科学把经验作为联系主客观的桥梁,认为概念、范畴、心智来自于身体经验,具有体验性;人具有无意识性;思维具有隐喻性。 意义基于感知,感知基于生理构造,认知结构和感知极致密切相连。人类因自身的生理构造用特殊的方法来感知世间万物,理解其间的各种关系,因此概念和意义是以一种基于身体经验的心理现象,是人类通过体验而固定下来,思维和推理也基于体验。 廖巧云. 关联理论对合作原则的发展.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9(6):82-86. 关联理论(Sperber &Wilson,1986,2001)不仅试图回答有关交际的哲学问题,而且还要对听话人的理解过程的心理问题进行解释。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涉及到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在关联原则支配下按一定推理规律进行的。关联是一个依赖语境的概念,Sperber &Wilson把语境看作是听话者大脑中一系列的假设,推理是在新信息和语境假设之间进行的。话语的相关是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听话者在处理话语所传递的新信息时能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那么话语具有最佳关联性。 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是一个明示过程,即把信息意图明白地表现出来,而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推理就是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或指说话人的意图。

《普通语言学》读书心得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会心得 近一个月来,大家都在为这次读书会进行忙碌的准备。下午听完各位同学不同的观点,有受益匪浅的地方,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可以讨论、不确定的地方,甚至反驳的地方。 值得一提,也是值得思考的是,几乎所有同学对这本书的普遍反映就是——看不懂。有看了整本书三遍以上还是觉得很费解的同学,也有反反复复的看很多遍绪言却还是没懂,卡在绪言部分的同学。大家都非常用心的读了这本著作,却也被其中谈到的哲学、心理学、地理学、甚至物理学的东西的搞得头晕眼花,我也是如此。借用今天读书会上一位同学的话说,“哲学系的同学跟我说想看懂这本书就要先学懂哲学,于是,我就借了一本哲学书看,可是看不懂。心理学的同学跟我说,想要看懂这本书就要先学心理学,我又借了一本心理学的书,还是看不懂。无奈,我又去借了一本微心理学的书,看是看懂了,可是发现跟语言学没什么关系”。这足以说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涉猎学科之广泛,蕴藏知识之深奥。再借用另外一名同学在读书会上讲到的一个小笑话为例,她说她曾在朋友圈发表一条状态,她的某位学经济的同学是这样评论的,“索绪尔说:‘你的结构有问题’。乔姆斯基说:‘亲爱的,别听他的,结构这玩意儿就是一坨屎。’”。可见,这本书不仅仅是学语言的人需要读的著作,也吸引着其他很多学科的人了解它,认识它,潜心研究。 先以我个人的观点为例谈谈我对这本书的内容的感触。与其他同学一样,《普通语言学教程》之于我也是非常难理解的一部著作,其中涉猎的学科之广,有些是我从未接触和涉及过的领域,以现阶段的学识基础,读起来真的是非常有难度。那么,就我现阶段知识结构来说说关于书中第三章“地理差异的原因”——基本原因:时间的浅显认识吧。索绪尔提出语言有地理差异的原因的基本原因是时间。相信很多同学看到这里都会有疑问,我也是如此,一谈到语言的地理差异,第一反应认为基本原因就是空间差异,因为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受到当地人、事、环境、习俗等等的影响,语言才会出现差异。抱着这种疑问并且不服气的心态看了这章内容,不得不说,我被索绪尔的理论说服了,也被自己曾经历过的实践说服了。由于大学时读英语专业,自己有着很深切学习另一门语言的感受,加之对英美文化背景的了解,让我更容易理解和赞同索绪尔提出的——言地理差异的基本

语言学基础期末复习提纲(整理版)

题型:填空题10,20%;选择题10,20%;判断4,20%(3句话解释原因);简答3,18%(四句话作答);论述1,22%(1/4页纸作答)。 导论 1、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在传统语言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主要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和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3、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观点,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学科。 5、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紧密联系。 2、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3、如果一个病人大脑左半球发生损伤,他尽管说不出医院的名称、病房、床号,却能找得到。相反,如果大脑右半球受损,尽管能找到医院的名称、病房、床号,却找不到,能说出家的位置却找不到,这说明语言功能存在大脑左边。 4、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考察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一条很好途径。 5、儿童语言的习得一定具有先天生理基础,也离不开外界的社会条件。 6、儿童语言能力的开发还有时间的限制,最迟到十二三岁,如果在此之前没有机会学习语言,那么之后其语言习得和心智发展的潜能就失去了。十二三岁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之一临界期的分工时间也是一致的。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1、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能指形式,形指意义,符号构成的两个方面,语言学上通常用形式和意义来表述。形式也叫能指,是符号的外壳,是可以被人的感觉器官感知的,因而形式具有物质性。意义也叫所指,是符号形式所代表的内容,也就是现实现象事物。) 2、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是没有本质上、自然属性上的必要联系,在这一点上符号和隐含某种信息的自然的征候不同。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20世纪初瑞士的语言学家家得·索绪尔作为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提出来的。 4、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5、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1、语音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的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其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2、音系学的出发点在于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组织方式,属于语言学的核心部分。 3、以语音的自然属性和人类语言共性为研究对象的语音学,把语音最小的线性单位叫做音素。以语音的社会属性和语音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的音系学,把语音最小的线性单位叫做音位。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13级汉语言文字学王昆20130589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摘要 《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本书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化与合并,字与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 关键字:文字汉字字形 一作者简介 裘锡圭先生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汉部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从事先、汉史的研究。曾参加望山楚简、曾侯乙墓文字资料、郭店楚简、银雀山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和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字资料的整理考释工作。著有《文字学概要》、《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古文字论集》、《裘锡圭自选集》、《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等,学术论文汇编《裘锡圭学术文集》于2012年出版。二读书笔记 第一章文字形成的过程 (一)文字定义 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文字”可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文字系统。

(二)文字的产生 文字产生前,人们曾用文字画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阶级社会形成前夕,原始文字才有了产生的可能。在原始文字阶段,文字和图画是长期混在一起使用的。 首先产生的是跟图画有明显界限的文字,如“大”;人、鹿这一类具体事物的象形符号随后产生,这二者称为表意字。然后使用跟所表示的对象没有在联系的硬性规定符号的记号字产生。随后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的假借字应运而生。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最后,为了克服假借引起的字迹混淆现象,又造了形声字。 第二章汉字的性质 (一)意音文字 文字的性质取决于它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称为“字符”,可分意符、音符、记号三类。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汉字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语音、字义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前者可以称为意音文字,后者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而记号大都是由意符音符演变而来,且大部分字仍由意符音符构成,也称此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音文字。 (二)语素-音节文字 意符只跟文字所代表的的语素意义有关,记号只能起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的作用。它们都不表音,都是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所以,汉字里的独体、准合体、合体表意字以及记号字和半记号半表意字,都应看作语素字。汉字既使用表音节的符号,也使用语素层次的符号,所以汉字不应简单地称为语素文字,而应该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 导言 一、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 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 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 1、一般/普通语言学

2、个别/具体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 (1)历时语言学 (2)共时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 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 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身势等伴随动作等是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形式。 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再编码形式;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心得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心得 篇一: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在十一长假期间,我结合课上教学笔记和申小龙等编著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精读,对《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一些内容做了比较肤浅的了解,虽难窥全貌,却也对某些内容有一些感想。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关于自己在语言学上思想最为系统的阐述。包含了其对语言符号、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语言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等的理解,开创了结构主义,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由于对语言学了解尚浅,只是谈一下读后对言语与语言关系以及语言符号系统的理解。 对于语言与言语的关系。在尚未学习语言学课程之前,如果问我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会这样认为,语言包含言语,它是在大的范围下人们话语的总和,而 言语则是小范围的、偏个体的。而通过阅读《教程》,我们可以一言以蔽之,语言和言语最主要的区分在于社会性。在《教程》绪论的第三章,“在任何人的脑子里,语言都是不完备的,它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完全存在”。还是在第三章,“语言... 它既是语言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机能所采取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即语言是在社会条件下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是在整个社会集体中起作用的,即“自然的秩序”。而相对于语言,言语则具有一种个人性,即“个人永远是它的主人”。一方面你必须遵守社会语言习惯,另一方面你说话则是有个人自由的,不过是在语言规则下的自由。举个例子,在汉语中,你可以说“我喝茶”,也可以说“我吃茶”,符合汉语语言习惯,你的说话是自由的。但你不能说“我茶喝”,这就违反了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别人就很难理解了。当然,这只是从汉语角度举的例子,不排除其他语言中有这样的表达。“只有借助于集体所创造和提供的工具才能运用”,索绪尔在此表述的工具毫无疑问就是语言,比如说你有“我、

语言学简答(期末)

1. Communication can take many forms, such as sign, speech, body language and facial expression. Do nobody language and facial expression share or lack the distinctive pr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答:On the whole, body language and facial expression lack most of the distinctive pr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such as duality, displacement, creativity and so on. Body language exhibits arbitrariness a little bit. For instance, nod means OK/YES for us but in Arabian world it is equal to saying NO. Some facial expressions have non-arbitrariness because they are instinctive such as the cry and laugh of a newborn infant. 2. Do you think they are descriptive and prescriptive What’s your comment on them (1)Do not use man to mean humanity in general. Use person, people, human beings, men and women, humanity and humankind. (2)colored: This term is regarded as outdated in the UK and should be avoided as it is generally viewed as offensive to many black people. (3)civilized : This term can still carry racist overtones which derive from a colonialist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I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social Darwinist thought and is full of implicit value judgments and ignorance of the history of the non-industrialized world. 答:They are undoubtedly descriptive, Guidelines are not rules that can determine whether a sentence is right or not. The guidelines advise you to avoid the use of particular words that are grammatically correct but offensive to some certain groups. Actually, they describe the way antisexist advocators speak and write. 3.(1)What organs are involved in speech production 答:Quite a few human organs are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peech: the luns, the trachea, the throat, the nose, and the mouth. (2)Why did George Bernard Shaw say he could spell the word ‘fish’ as ‘ghoti’ 答:This is because gh is pronounced as [f] in ‘enough’, o as [I] in women, and ti as [?] in nation. (3)How is the description of consonant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vowels 答:Consonants are produced by a closure in the vocal tract, or by a narrowing which is so marked that air cannot escape without producing audible friction. By contrast, a vowel is produced without such stricture so that air escapes in a relatively unimpeded way through the mouth or nos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vowels and consonants lies in the obstruction of airstream. (4)To what extent is phonology related to phonetics and how do they differ 答:Bot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study human speech sounds but they differ in the levels of analysis. Phonetics studies how speech sounds are produced, transmitted, and perceived. Phon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sound patterns and sound systems of languages. It aims to discover the principles that govern the way sounds are organized in languages, and to explain the variations that occur. (5)’Assimilation is often used synonymously with coarticulation’. Discuss. 答:Assimilation is a phonological term, often used synonymously with coarticulation,

文字学概要笔记详细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P1~P9) 1.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本书采用的立场)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 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 前文字阶段 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 文字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P1:通常要到阶级社会形成前夕, 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 亖鹿——数字 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如方(口) ◆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 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 ×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 ×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 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 象形字 假借字P4 形声字 ◆表意字 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 (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 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 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 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 ◆假借字 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 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

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

《社会语言学导论》(英彼得.特拉吉尔) 读书笔记 姓名:王瑞 学号:0909224096 院系:文学院对外汉语

《社会语言学导论》读书笔记 语言不仅是交流信息的手段,也是和别人建立关系并维持关系的手段,而且语言在传递关于说话人的信息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同社会背景和地理背景的人使用的语言各异,说话方式也不同,这就形成方言,方言有地里方言和地理方言两种。社会影响语言,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观念影响语言。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就形成了社会语言学。英国的彼得.特拉吉尔编著的《社会语言学导论》这本书从七个方面介绍并解释了社会中各种语言现象。 开头,作者解释了有关方言和语言的概念。首先,他认为方言或语言没有明确的界线,使用两种语言或方言的国家或地区能互相听懂,之所以要将它分成两种语言或方言,是有地理、政治、文化因素形成的。作者指出,“方言一词指的是一个语言的不同类词之间的差别、语法差别和发音差别,“方言”一词能适用于所有变体,并不仅仅只非标准变体。由此我们可以推知,汉语在不同的地方,词类、语法、语音上有不同的变化,可见,普通话有很多地方方言。普通话可以看做一种标准汉语,可以说是在书刊上使用、学校里讲授、外族人学习的一种汉语变体。下面,介绍一下书中语言现象的七个方面: 一、语言与社会阶级 在研究语言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地理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因素,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社会阶级。在这里,社会阶级是指具有相似经济文化背景的人群,我们可以认为是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阶层使用的同一语言的变体不同,这里我就用书上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现象。农村中的广大农民一般是没有受很高教育的人,使用的语言是纯正地道的地方方言,语言中经常出现一些粗话、脏话。而受过教育的村官说的话一般是方言和普通话的混合体,用词也比较文雅,更不会有粗话或脏话。城市中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官员、白领阶层使用的一般是普通话。由此可知,在于某人交流时可以通过他的语言来判断他所属于的社会阶层。 上下级或上下辈使用的语言也有不同。比如上级对下级或上辈对下辈可以直呼其名,反之不可以。 总之,受教育程度、上下级、辈分等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 二、语言与种族群体

语言学期末(这份是正确的)

一. What is language? 1. Language can be generally defined a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Systematic---- rule-governed, elements in it are arranged according to certain rules; can’t be combined at will. e.g. *bkli, *I apple eat. Arbitrary----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word and the thing it denotes, e.g. “pen”by any other name is the thing we use to write with. Symbolic---- words are associated with objects, actions ideas by convention.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Shakespeare Vocal---- the primary medium is sound for all languages; writing system came much later than spoken form. Human-specific---- different from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s other forms of life possess, e.g. bird songs, bee dance, animal cries. The design/defining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Arbitrariness (任意性) Productivity/Creativity(创造性) Duality (二元性、二层性) Displacement (移位性) 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传递性) 2.语言&言语 Langue--- the language system shared by a community of speakers Parole--- the concrete act of speaking in actual situations by an individual speaker. 3. 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Synchronic (linguistics)---languages are studied at a theoretic point in time: one describes a ‘state’of language, disregarding whatever changes might be taking place. Diachronic----languages are studied from point of view of their historical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the changes which have taken place between Old and Modern English could be described in phonological, grammatical and semantic terms. 二.语音学(选择题) 三.音位学Phonology 1.音位变体 Allophones ---- the phones that can represent a phoneme in different phonetic environments. 同一音位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两个或多个语音上不同的音段. 例如,在英语里,音位/t/在tin里是送气的[th], 在stand里是不送气的[t],在eighth里是齿化的[t],在cotton里是鼻除阻的[tn],在bottle里是边除阻的[tl],在hit里则表现为声门化的[t]. 此外,随着说话人口音的不同,可能还会有其他的语音形式. 这样一套在说话人话语中的语音形式就是音位/t/的音位变体. 把两个音素划归成同一音位的两个音位变体必须满足语音相似性原则,而且它们不能处于对比分布. [p, ph] are two different phones 音子and are variants of the phoneme /p/. Such variants of a phoneme are called allophones of the same phoneme. In this case the allophones are said to be in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互补分布because they never occur in the same context: [p] occurs after [s] while [ph] occurs in other places. /p/ [p] / [s] _____

刘润清《新编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认知语言学)【圣才出品】

第10章认知语言学 10.1 复习笔记 本章要点: 1. Cognitive linguistics 认知语言学 2. Categorization and categories 范畴化与范畴 3.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metonymy 概念隐喻与转喻 4. Iconicity and grammaticalization 象似性与语法化 常考考点: 认知语言学定义;范畴化与范畴定义分类等;概念隐喻与转喻的定义,层次分类;象似性的分类以及语法化等。 本章内容索引: I. Definition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II. Categorization and categories

1. Definition of categorization 2. The classical theory 3. The prototype theory 4. Levels of categorization III.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metonymy 1. Conceptual metaphor 2. Conceptual metonymy IV. Iconicity 1. Iconicity of order 2. Iconicity of distance 3. Iconicity of complexity V. Grammaticalization I. Definition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认知语言学定义) 【考点:名词解释】 Cognitive linguistics is 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natural language that focuses on language as an instrument for organizing, processing, and conveying information.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研究自然语言的方法,集中研究语言组织,处理与传达信息的作用。 II. Categorization and categories (范畴化与范畴) 1. Definition of categorization and categories (定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