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述传播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试述传播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试述传播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试述传播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试述传播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

1.传播媒介的发展。

大众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左右了传播学研究的方向,由于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媒介增加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使人们意识到对传播学进行研究的迫切性,许多社会科学家越来越关心信息与传播的问题,并开始从各自的学科北京出发来研究这些问题。

2.历史社会环境。

政治和战争的需要决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内容,美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治家都要依靠大众传媒的舆论支持来赢得选票,从而获得政权、保住政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的社会科学家对船舶,尤其是大众传播在战争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关心,对宣传的研究成了这一时期的热点课题。

3.商业竞争的需要。

商业竞争的需要开辟了传播学研究的疆域,二战之后,美国进入大力发展经济的时代,广告宣传成为商业竞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一方面,广播电视等新媒介以其广泛快捷传递信息的特性成为最佳的广告媒介;另一方面,各资本集团迫切要求加强对消费者心理及媒介的研究,以适应广告宣传的需要,这些也刺激着传播学的萌发。

4.社会科学的发展。

由于远离战争的原因,美国成为最安宁、生活条件最好、科研条件最好的地方,许多欧洲的学者纷纷移居美国,使得美国在学术领域人才济济,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新思想和新学科也纷纷在美国诞生,这些学科和发展都对传播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为传播学研究扩展了思路,作好了学术准备。自20世纪初开始,五大社会科学领域即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和人类学,在美国逐步建立并成熟起来,而美国主流传播学的研究与这些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二)1948年,新闻记者、教师威尔伯.施拉姆出版了《现代社会的传播》一书,这是传播学学科的第一本书,第二年出版的《大众传播》则第一次从独立的学科角度,总结了以往的研究成果,传播学这门新的学科便初步形成了。

社会学答案

一、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孔德提出,社会学术语,区别于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社会条件: A.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1789,法国政治大革命(思想大革命)。18世纪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的产业革命。 B.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西欧社会转型,推动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C.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孔德,西方社会学,社会改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革命。 历史材料: A.历代思想家,社会思想。如孔德接受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的思想。严复接受荀子的思想。 B.古典哲学、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同时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C.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人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D.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提供了经验观察资料,为社会学成为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论自杀》是代表作。 二、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国外看法 A.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孔德、斯宾塞、杜尔克姆。实证主义。 B.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韦伯。反实证主义。 C.马克思: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的综合。 D.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 ?国内看法 A.社会为研究对象。社会学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乱兴衰的原因(郑杭生)。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样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李大钊)。社会学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费孝通)。 B.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孙本文)。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龙冠海)。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杨心恒)。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性事(庞树奇)。 C.第三种类型。剩余说,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所不研究的剩余领域。学群说,社会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调查说,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问题说,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未定说,社会学研究对象尚未确定。 ?正确把握 A.社会学有独特研究对象。社会学史可证明。 B.社会学研究对象众说纷纭。多方面的探索,是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必然现象。 C.对社会学对象的理解不应强求一致。

发展传播学简介

发展传播学简介 (本文取自一位考北大的同学的读书笔记) 发展传播学是施拉姆在60年代时开始提出来并进行研究的。那个年代,亚非拉各洲的“独立运动”不断,但新生国家如何发展却是个严峻的问题。传播学的鼻祖施拉姆敏锐地嗅察到这片新的广阔天地,并借此使传播学真正走出了美国,走向了世界,尤其是走向了大片百废待兴的土地。发展传播学按理说如今有点过时了。但其实南北差距正在被因特网不断拉大,理论虽陈旧,但这个命题却潜力无限。 发展传播学 一、产生背景:国家发展和现代化 发展传播学研究的是国家发展与传播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战后,国家发展成为许多获得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心事务。它们试图利用多种手段来促进国家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就是其中一种。 发展传播学的理论视野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现代化理论基础 上的。概括起来,现代化可以看作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和价值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这种转变的根本动力产生于人类在科学革命推动下所获得的空前增 长的知识。在发展中国家开始现代化的早期阶段,人们普遍认同这一模式:国家发展等于现代化、现代化等于经济增长。而历史证明,将现代化狭隘地理解为经济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开始倾向于重新定义现代化。发展传播学研究的中心议题是:大众传媒在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基本观点 (一)丹尼斯?麦奎尔:媒介的社会责任优先于媒介的权利和自由。

1、媒介必须把国家的发展目标(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2、追求国家文化和信息的自主; 3、支持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二)威廉?哈森:具体化5个方面 1、所有大众传播工具都应由政府进行调动,完成支援国家建设这一伟大任务; 2、媒体因此应该支持政府,而不应对它挑战。因此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新闻自由进行限制; 3、信息(或真相)因此成为国家财产,它是一种稀有的国有资源,必须被用来为进一步深化国家目标服务。 4、一个暗含、并不经常被表述的观点是:当大多数实行发展理念的国家仍不得不面对包括疾病、文盲以及种族在内的种种问题时,个人言论自由及其他公民权在这些问题面前显得似乎有点不着边际(批评者认为这种理念为旧式极权主义提供适时的理论基础)。 5、这种提倡媒体应接受指导的理念进一步表明,在控制外国记者进出国境,以及穿越国境的新闻流动进行控制方面,每个国家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三、具体理论和人物 (一)信息传播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信息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1964) 1、大众传媒传播信息能有效促进国家发展的观点,强调信息传播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有效的信息传播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可以加速社会变革的进程,也可以减缓变革中的困难和痛苦。”

西方社会学史

绪论 一:早期的社会思想和后来的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区别 A.早期的社会思想探讨的是人性和社会秩序的普遍关系,而后来的社会学思想关注的是工业社会或因工业社会到来而造成的人性和社会秩序的巨变。 B.由于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的出现,使社会学剑门有可能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获得借鉴,以一种不同于早期的社会思想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讨人性和社会秩序。 二:思想遗产:从古希腊到18世纪 柏拉图(前427--前347):第一个留下关于社会研究的系统著作的人《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关于人的本性和社会关系的论述“人类在本性上时一个政治动物”,对社会结构的论述,尤其是有关中产阶级的观点。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圣西门 三: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对西方社会学诞生的影响。 B.现代科学的成长对西方社会学诞生的铺垫 C.社会的急剧变迁和现代社会的出现对西方社会学诞生的直接推动。 第一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孔德:社会学的创始人《实证哲学教程》社会学概念的提出、《实证政治体系》包括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第三: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孔德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秩序和进步,静力学和动力学时相互关联的。 A.社会静力学 1.基本内容:在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字和机构及其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平衡与和谐”是主要论题,部分在维持秩序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2.家庭是构成社会组织的基础,是研究社会的起点 3.维系社会平衡的因素:语言、宗教、劳动分工。 语言:进行交流,传递文化的中介维持共同秩序 宗教:向人们提供共同的宗教信仰和一致的原则,社会行动的基础,秩序的源泉。 劳动分工:加强职业间的依赖,培养人的合作精神。 B.社会动力学 1.基本内容:运用人类智慧发展三个阶段理论解释社会进步,人类社会由无序向有序转变。社会变迁是人类智慧或人性发展的结果。实证阶段是人类社会的归属。 2.智力发展三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在此基础上对应的社会发展阶段:远古时期,中世纪时期,科学时期。 C.评价 1.孔德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要否认规律的存在或把规律的存在归因于上帝的安排而要进步。 2.把智力发展归因于社会发展的动力室历史唯心主义论。 3.由于孔德的判断不来自具体历史的具体研究,因此不具备孔德本人所坚持的实证主义经验性,陷入了他排斥的形而上学。 第四——对孔德研究方法的评价 A.关于研究方法的论述是孔德社会学中最具有贡献价值的内容之一。孔德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论述为社会学进一步发展和最后成为一门具体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历史社会学视角下的红楼梦浅析

历史社会学视角下的红楼梦浅析 《红楼梦》的主体内容来源,固然是作者曹雪芹家族生世的浮沉变迁,而这部小说里对情与欲的生动描写,融儒、释、道三家于一体的思想氛围,以及其对于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生活的生动描绘,都跟明清时期中国在思想、文化、社会结构等方面的近代化转型紧密相关。这样一部融个人生命经历与大时代变迁于一体的皇皇巨著,成为世代流传的文学经典,自然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正是因为这本巨著内涵的丰富性,因而围绕这本书的阅读,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读法:年轻男女关注宝黛之间的爱情,把它读成一本青春言情小说;红学家关注书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指向,因而才会有索隐派、考据派等各种流派的细微解读方式;而作为一位对社会学感兴趣的读者,我最为关注的,则是《红楼梦》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种种精准描绘与再现。正基于此,我把金陵读书本场关于《红楼梦》的读书沙龙,命名为“历史社会学视角下的《红楼梦》浅析”。下面,就结合我对于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从历史社会学视角切入所作的一些粗浅的解读,当然纯属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欢迎方家批评指正。 流官与胥吏、科举与传承 《红楼梦》里第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当属贾雨村徇私办案,这段故事因为入选了中学课本而广为传播。当时老师无非是强调官官相护,封建社会的腐朽云云。而我从这段故事里读到的,更多则是在籍贯回避的制度下,流官对于当地胥吏的严重依赖,以及在职官员跟地方宗族士绅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清代的官员籍贯回避制度,可能是历朝历代里最为严格的。这一制度的初衷,当然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尾大不掉,形成朋党和割据态势的可能性;然而对于该制度的严格执行,使得非本土成长的流官,往往会对当地风土人情非常隔膜,甚至一无所知,反而会加大对于当地土生土长的胥吏的依赖性。而正是由于这种隔膜和一无所知,流官跟当地宗族士绅势力之间的关系,才显得更为微妙。在地方上毫无根基的流官,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去得罪乃至触犯地方士绅的利益,而能否处理好跟他们之间的关系,某种程度上也成为考量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如果置身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去考量,我们对于贾雨村如此听信门子的建议,以及如此看重金陵四大家族的利益,就丝毫不会感到奇怪了。 1

发展传播学

发展传播学 发展传播学,是施拉姆在60年代时开始提出来并进行研究的。那个年代,亚非拉各洲的“独立运动”不断,但新生国家如何发展却是个严峻的问题。传播学的鼻祖施拉姆敏锐地嗅察到这片新的广阔天地,并借此使传播学真正走出了美国,走向了世界,尤其是走向了大片百废待兴的土地。发展传播学按理说如今有点过时了。但其实南北差距正在被因特网不断拉大,理论虽陈旧,但这个命题却潜力无限。 目录 ?1学科简介 ?2发展传播 ?3三个阶段 ?4理论方向 ?5应用方向 ?6相关资讯 1学科简介 发展传播学是施拉姆在60年代时开始提出来并进行研究的。那个年代,亚非拉各洲的“独立运动”不断,但新生国家如何发展却是个严峻的问题。传播学的鼻祖施拉姆敏锐地嗅察到这片新的广阔天地,并借此使传播学真正走出了美国,走向了世界,尤其是走向了大片百废待兴的土地。发展传播学按理说如今有点过时了。但其实南北差距正在被因特网不断拉大,理论虽陈旧,但这个命题却潜力无限。 2发展传播 一、产生背景:国家发展和现代化 发展传播学研究的是国家发展与传播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战后,国家发展成为许多获得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心事务。它们试图利用多种手段来促进国家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就是其中一种。 发展传播学的理论视野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现代化理论基础上的。概括起来,现代化可以看作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和价值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这种转变的根本动力产生于人类在科学革命推动下所获得的空前增长的知识。在发展中国家开始现代化的早期阶段,人们普遍认同这一模式:国家发展等于现代化、

现代化等于经济增长。而历史证明,将现代化狭隘地理解为经济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开始倾向于重新定义现代化。发展传播学研究的中心议题是:大众传媒在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基本观点 (一)丹尼斯麦奎尔:媒介的社会责任优先于媒介的权利和自由。 1、媒介必须把国家的发展目标(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2、追求国家文化和信息的自主; 3、支持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二)威廉哈森:具体化5个方面 1、所有大众传播工具都应由政府进行调动,完成支援国家建设这一伟大任务; 2、媒体因此应该支持政府,而不应对它挑战。因此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新闻自由进行限制; 3、信息(或真相)因此成为国家财产,它是一种稀有的国有资源,必须被用来为进一步深化国家目标服务。 4、一个暗含、并不经常被表述的观点是:当大多数实行发展理念的国家仍不得不面对包括疾病、文盲以及种族在内的种种问题时,个人言论自由及其他公民权在这些问题面前显得似乎有点不着边际(批评者认为这种理念为旧式极权主义提供适时的理论基础)。 5、这种提倡媒体应接受指导的理念进一步表明,在控制外国记者进出国境,以及穿越国境的新闻流动进行控制方面,每个国家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三、具体理论和人物 (一)信息传播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信息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1964) 1、大众传媒传播信息能有效促进国家发展的观点,强调信息传播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有效的信息传播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可以加速社会变革的进程,也可以减缓变革中的困难和痛苦。”

社会学经典著作100部

社会学经典著作100部 2012-02-19 12:34:07| 分类:社会学| 标签:社会学|字号大中小订阅 社会学系学生阅读书目(第一批) 1.《社会学》戴维·波普诺辽宁人民(或华夏)出版社 2.《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华夏(或上**)出版社 3.《西方社会学》W.D.珀杜河北人民出版社 4.《社会学理论》D.P.约翰逊国际文化出版社 5.《现代社会学理论》马尔科姆·沃特斯华夏出版社 6.《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乔纳森·H·特纳华夏出版社(及天津、浙江) 7.《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社会学十大概念》让·卡泽纳弗上海人民出版社 9.《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斯·韦伯上海人民出版社 10.《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乔治·H·米德中国城市出版社 11.《通过社会学去思考》齐尔格特·鲍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2.《社会学二十讲》亚历山大华夏出版社 13.《世纪末社会理论》杰夫瑞·C·亚历山大上海人民出版社 14.《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5.《社会学的想像力》赖特·米尔斯三联书店 16.《社会理论与现代性》尼格尔·多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7.《结构主义的视野》汤姆·R·伯恩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8.《实用主义与社会学》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社会学与社会组织》米尔斯、帕森斯等浙江人民出版社 20.《社会学思想名家》刘易斯·A·科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社会学系学生阅读书目(第二批) 21.《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罗伯特·默顿三联书店 22.《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彼得·布劳华夏出版社 2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欧文·戈夫曼浙江人民出版社

传播学三大学派

(一)代表人物:拉斯韦尔 拉扎斯菲尔德 霍夫兰 莱文(旧译勒温、卢因)美籍德国心理学家 施拉姆 (二)经验—功能学派的特点 1.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2.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 (三)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来源:信息论 (一)代表人物:1.英尼斯 2.麦克卢汉 3.梅罗维茨 4.莱文森 5.詹姆斯·凯瑞 (二)控制论思想在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 (三)系统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1901-1972)提出的。 (四)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观点: 循着由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启发的传播思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它从传播媒介技术形态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技术主义范式”。 1.英尼斯(1894-1952)相关媒介理论的代表性着作《帝国与传播》(1950)、《传播的偏向》(1951) 英尼斯认为传播媒介具有时空偏向性。 2.麦克卢汉(1911-1980),加拿大学者,英尼斯的学生。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因在《理解媒介》等着作里提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观点而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推翻了传播内容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他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的概念。 3.梅罗维茨(1953-),美国传播学者。代表作:《消失的地域》(1985)。通过研究电视这种媒介形态,论证了媒介本身如何成为一种环境。 4.莱文森(1947-),被称为“媒介哲学家”,美国学者。代表作:《软边缘》(1997)。其观点多少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衷。他认为“人类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并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所进行的替代。但是,这些技术还是在有限的层次上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詹姆斯·凯瑞(1934-2006),美国文化学家和新闻教育家。他关于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

社会学阅读参考经典书目100本

社会学经典书目一百本 1.《社会学》戴维.波普诺华夏出版社 2.《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华夏(或上海译文)出版社 3.《西方社会学》W.D.珀杜河北人民出版社 4.《社会学理论》D.P.约翰逊国际文化出版社 5.《现代社会学理论》马尔科姆.沃特斯华夏出版社 6.《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乔纳森.特纳华夏出版社 7.《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社会学十大概念》让.卡泽纳弗上海人民出版社 9.《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斯.韦伯上海人民出版社 10.《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乔治.米德中国城市出版社 11.《通过社会学去思考》齐尔格特.鲍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2.《社会学二十讲》亚历山大华夏出版社 13.《世纪末社会理论》杰夫瑞.亚历山大上海人民出版社 14.《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5.《社会学的想像力》赖特.米尔斯三联书店 16.《社会理论与现代性》尼格尔..多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7.《结构主义的视野》汤姆.伯恩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8.《实用主义与社会学》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社会学与社会组织》米尔斯、帕森斯等浙江人民出版社 20.《社会学思想名家》刘易斯.科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罗伯特.默顿三联书店 22.《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彼得.布劳华夏出版社 2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欧文.戈夫曼浙江人民出版社 24.《心灵、自我与社会》乔治.米德上海译文出版社 25.《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卡尔.曼海姆商务印书馆 26.《社会契约论》卢梭商务印书馆 27.《共有的习惯》爱德华.汤普森上海人民出版社 28.《论传统》E.希尔斯上海人民出版社 29.《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格尔哈斯.伦斯基浙江人民出版社 30.《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丹尼斯.史密斯上海人民出版社 31.《现代性的后果》安东尼.吉登斯译林出版社 32.《社会权力的来源》迈克尔.曼上海人民出版社 33.《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4.《学术与政治》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 35.《宗教社会学》格奥尔.西美尔上海人民出版社

传播学的符号理论

传播学的符号理论 参考文献: ?1、《传播学与符号学散论》陈道德,《湖北大学学报》1997(2) ?2、《传播学的"前结构"——符号活动的社会根源和基础》周军,《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4.1 ?3、《符号学的历史》D.S.克拉克; 孙伟平《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1) ?4、《符号学视域中的身势语》李凤琴《外语学刊》2005(2) ?5、《符号与意义——巴特符号学与现代语言学的比较研究》吴晓峰《学术研究》2004(3) ?6、《传播与符号:罗兰·巴尔特思想述略》李彬《国际新闻界》2000(3)?7、《从符号学原理解读广告》彭璐《装饰》2004(11) ?8、《符号学在平面图形设计中的应用》陈大磊《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5(6) ?9、《符号学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陈武《装饰》2006(4)?10、《从<实话实说>看非语言因素在谈话节目中的重要性》柳红?11、《人类传播理论》《符号和语言理论》(第四章)《话语理论》(第五章) ?传播本质上为信息的流通,那么信息是怎么流通的呢? ?这就涉及到传播活动最基本的要素——符号,因为信息正是凭借符号才能流通。事实上,信息首先就表现为符号,或者说一种信息的外在形式就是某种符号。世界上没有离开符号而单独存在的信息,正如没有不包含信息的符号。 ?符号总是负载着某种信息,信息总是表现为某种符号。 ?符号是信息传播的最重要的工具。 ?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

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 ?在现代社会中,符号是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需要。 ?李特·约翰:符号及语言理论是传播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一般都认为符号是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人类传播理论》P68) ?“有关语言和符号的研究是传播理论的核心,对于传播学研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传播理论》P85) 第一节符号 一、符号的定义 (一)定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 ?《韦氏大字典》:一种代表思想的通用的记号或标志。?《辞海》:信息的携带者。 ?《现代汉语词典》:记号;标记;佩带在身上表明职别身份等的标志。 ?从人类传播活动的角度来考察符号: ?美国的伦德伯格认为“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符号的中介而传达意义”(沙莲香,1990)。

论社会学产生的时代条件和理论背景2

读《武汉大学百年名典——论社会学》有感随着历史车轮的飞速前进,人类告别了手工工作的旧时期,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人类社会犹如火车般快速前进。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生产力的大幅解放以及新科学技术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使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新时期。而这时的资本主义制度也在欧洲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发展。貌似繁荣发展的社会下却隐藏着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而这些社会问题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日益尖锐化,严重制约了社会的正常前进。此时,资本主义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学科来研究社会上的各种问题,于是,社会学应运而生。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影响那时社会的一系列矛盾: (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上的矛盾 第一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社会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公共性,而在所有制上又具有私有性,导致了这个无法避免的矛盾。此外,资本与工钱劳动的对立也加剧了这份矛盾。这个对立的发展,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当时的劳动群众,因为不堪资本主义的剥削,不得不团结起来反抗资本主义。1816年,英国群众破坏机器大暴动;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大罢工;1837年,英国宪章运动……都表现出矛盾的激化。 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二个矛盾,是各个企业的有计划的组织与全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表现,便是经济恐慌。例如:1815年经济恐慌在英国发生,1825在英国和大陆发生;1836年经济恐慌在资本主义各国发生……这些周而复始的经济恐慌很明白的暴露出:资本家全体的生产无秩序,搅乱了各种产业之间的均衡,引起了商品的供给超过的需要。这些经济恐慌表现出财富和生产手段集中于这一级,而穷乏和困苦集中于另一极。这就是说,经济恐慌表明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同时有表明了无产阶级就与资产阶级的冲突。上述两种矛盾,都是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表现,即社会的生产与资本家的占有之间的矛盾的表现形态。 (二)资本主义政治上的两种矛盾: 第一种矛盾是“市民社会”与民主国家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本质及其在政治上显现的形态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伴着许多政治改革的法国尤为突出。在大革命前,那些革命的先驱者宣称要建设“合理的国家”“合理的社会”,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所以当时勤劳大众和资产阶级结成革命的联合战线,推到共同的敌人即封建主义制的,以期实现自由平等的要求。但在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便爬上了支配地位,

历史社会学教学大纲

《历史社会学》教学大纲 赵丙祥编写

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980 目录 前言 (983) 第一讲历史社会学“导论” (984) 第一节历史社会学的起因 (984) 一、什么是历史社会学? (984) 二、历史的“真相” (984) 第二节作为一种新转向的历史社会学 (984) 第二讲布罗代尔:长时段 (986) 第一节从长时段理论到“经济世界”理论 (986) 第二节长时段的两个例子:《地中海》与《物质文明》 (986) 一、《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986) 二、《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987) 第三讲沃勒斯坦及其世界体系理论 (989) 第一节世界体系理论的产生 (989) 第二节世界体系论的主要观点 (989) 一、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体 (989) 二、等级化的多民族国家体系 (990) 三、多元而趋同的文化体系 (990) 第四讲民族-国家的形成 (991) 第一节“国家”和“民族”的词源学 (991) 一、国家 (991) 二、民族 (991) 第二节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 (992) 一、蒂利 (992) 二、佩里.安德森 (992) 第五讲现代性的后果 (994) 第一节何为“微观权力” (994) 一、微观权力 (994) 二、微观权力的理论梳理 (994) 第二节微观权力的特征及其反抗问题 (995) 一、隐匿性和生产性 (995) 二、微观权力与反抗 (995) 第六讲现代“病人”与中国的现代性 (996) 第一节西医体系的传播与建立 (996) 一、传教士。 (996) 二、国家。 (996) 三、跨地域医疗空间与国家政治关联。 (996) 第二节西医、中医与巫医 (996) 思考: (997) 第七讲文明的进程与现代社会 (998) 第一节“文明”和“文化” (998)

传播与传播学的起源发展分类研究方法

1、【信息】:香农—所谓信息,也就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 择制概率的物质—能量的型式。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是集合名次,包括音讯、消息、通知、情报等,是与物质、能量并列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2、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第一,他并不是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 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的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第二,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人对符号意义的赋予和解读,与人的社会属性是分不开的。 3、【传播】:帕克—所谓传播,即在某种意义、某种程度上,个人由此得以推测他人态度 和看法的社会心理学过程。书上—所谓传播,及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将单个人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他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在传播过程中,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一种传播,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传授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授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行为的时候,我们把社会传播看作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考察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解释为过程的时候,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考察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视为系统的时候,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集合体”,不但考察某种具体的传播过程,而且考察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A、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B、施拉姆说:“我们 研究传播时,我们也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么相互影响、受影响,告知他人和被告知,教别人和受教别人,娱乐别人和受到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联系的。”C、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传播过程”。总的来说,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本身,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5、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A欧洲源流:塔尔德和他的模仿理论——塔尔德,法国的社会学家,认为一切社会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纯粹的发明是极少的,大量行为是模仿。模仿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和传播发生的,既然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那么传播也是最基本的互动渠道。另外,对舆论的结构及其形成,运动过程做了详细分析,对舆论主体作了严格界定,提出报刊是公众的“精神纽带”,在理性舆论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齐美尔和他的网络理论——齐美尔,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形成社会学创始人。齐美尔认为社会学就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最早提出了传播网络理论,认为社会上的个人都是由特定的信息渠道相互连接的,要解释人的行为,最根本的是要搞清个人在这个传播链中的位臵,也就是与谁有这信息传播的关系,齐美尔将这个传播网络描

社会学

自社会学诞生以来,人们对其总体框架的划分就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以及混合法等不同的划法(当然,最基本的是二分法,其他的分类都是二分法的变形或发展),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有孔德(https://www.doczj.com/doc/3912181960.html,te)、沃德(L.F.Ward)和索罗金(P.A.Sorokin)的三种二分法。如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将社会学区分为研究社会秩序的静态社会学和研究社会进步的动态社会学两部分。沃德在20世纪初出版的《纯理社会学》中,将社会学分为纯理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纯理社会学吸取了孔德的思想,把静的社会现象问题和动的社会现象问题与社会势力问题摆在一起;应用社会学则研究社会改进的现象问题。索罗金在1930年代则把社会学划分为普通社会学和特殊社会学,前者研究社会现象的共同性与共同关系,后者研究社会现象与社会现象间的特殊性和特殊关系(特殊社会学实际上是分支社会学)。还有的社会学家则把社会学分为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前者侧重研究社会整体结构与功能,后者侧重研究个人、小群体行动与互动。维泽(L.Wiese)在《系统社会学》一书中则把社会学分成三部分:研究社会生活历史进程的历史社会学、研究由社会养成的内心势力的最后意义以及意识力量的哲学社会学和根据实际与实验,作社会现象的系统研究的系统社会学。社会学家对社会学体系的各种划分,尽管视角不同,但总体上看其内容是大同小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社会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社会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这门学科的理论范围和研究内容正在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 对社会学发展阶段的划分也大体如此,按照社会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逻辑演变,社会学家们通常把迄今为止的社会学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社会学诞生的1830年代到1870年代末,这是社会学的奠基阶段,其代表性人物就是孔德和斯宾塞(H.Spencer);第二个阶段是从1880年代到1920年代,这是社会学的形成阶段,其代表性人物就是韦伯(M.Weber)和涂尔干(E.Durkheim);第三个阶段是从1930年代到1960年代中期,其代表性人物就是帕森斯(T.Parsons),也是社会学发展史上著名的“帕森斯时代”;第四个阶段是从1960年代的中期到1970年代末,是各理论流派“群雄割据”的时代,也是著名的“反帕森斯时代”;第五个阶段是从1980年代直至现在,是社会学多元综合的新时代,也有人称之为“吉登斯时代”。对社会学的这种划分,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学发展的实际历史过程,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社会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进程,因而线索清晰、阶段分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为分析的方便,笔者对社会学发展阶段的划分不是采用这种划法,而是根据社会学不同研究传统的实际发展,借用历史学中的年代“用语”来进行粗略的划分,即把社会学的整个发展历程划分为古典社会学、现代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三个阶段(见表一)。 古典社会学(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阶段,明确地讲主要是指涂尔干、韦伯和马克思(K.Marx)三个人的社会学思想。之所以说它是“古典”的,不仅是因为它确立了社会学所关注的基本论题,促成了社会学与方法的形成,而且它还是以后各种社会学思潮的发源地。因为在此之前的孔德、斯宾塞等所谓的社会学奠基阶段的人物,其对社会学思想的形成也仅仅起到“奠基”的作用,其思想与其说是社会学的思想,还不如说是社会思想或哲学思想。社会学只是到了涂尔干才真正地具有“学科”特色,并取得独立的地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正是涂尔干、韦伯和马克思才开创了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批判主义的三大社会学传统,其后几乎所有的社会学思想都可以从他们这里找到各自的思想源泉。现代社会学(modern sociological theory)阶段主要是指以三种社会学传统为基础,详尽阐述和发展各种理论立场的时期。它是由帕森斯所开创的社会学研究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各种反帕森斯的社会学思想构成,这也是社会学史上著名的“帕森斯时代”和“反帕森斯时代”。其主要特征就是紧紧围绕“社会现代化”这一核心主题而展开一系列论争,由此也产生出了一系列有关社会变迁与社会行为的解释,并巩固和发展了社会学的“现代化研究范式”。当代社会学(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y)阶段主要是指1980年代以来各种对社会学传统的修正、模仿和综合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兴起,社会学中“现代化研究范式”日益受到挑战,各种单一的理论与方法正陷入越来越深的困境中,并由此出现了一种新的多元综合的趋势,以试图解释正在出现的信息化、全球化现象,也有人把当代社会学阶段叫做“吉登斯时代”或“后帕森斯时代”。

发展传播学的历程和启示知识分享

发展传播学的历程和 启示

发展传播学的历程和启示 关于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的课题是西方学者首先提出来的,并形成大众传播学中一门学派:发展传播学。这门学派发端于50年代,不断发展、变革,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对这一理论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发展传播学作为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应用学术研究,甚至对一些国家的传播政策起过影响作用。 发展传播学的第一批代表作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勒纳的《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的现代化》(1958 ),Pye Lucian的《传播与政治发展》(1963),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1964)。 勒纳这本书是根据1950年到195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对六个中东国家所做的一次大规模社会调查所取得的资料写成的。在书中,他提出了传播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理论模式,其理论的核心是以城镇化、教育普及、大众传播发展和人的社会参与四个要素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现代化的过程。他特别强调了传播形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传媒对人的现代化的作用。勒纳将大众传播媒介称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奇妙的放大器”,认为它能大大加速社会发展速度,提高现代化程度。 6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埃弗里·罗杰斯(Every Rogers)出版了《创新与发明的推广》一书,他提出新思想、新事物的普及、推广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形态,社会变革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新、发明被推广采纳的过程。在1966年出版的《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一书中,罗杰斯进一步阐述了大众传播在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并提出了创新推广过程的模式:知晓、劝服、决策、证实。 发展传播学中的理论和观点很快被应用到大规模的社会实践中,20年以前(60年代,作者注),西方国家和工业化的非西方国家如日本,怀着高度的期望关注着这些不那么幸运的国家。这些比较幸运的国家愿意让欠发达国家分享他们的经验,输出某些他们在工业、农业和交通方面最有效的技术,来帮助欠发达国家取得象发达国家已取得的同样巨大的跃进,但不是西方过去所需要的几个世纪,而是几十年的时间。 然而十年之后,成效却不那么显著,在各地推广时遇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纷纷失败了。例如美国为美属东萨摩亚的儿童开通六条教育频道,然而最后的结果是取消了高年级的课程,观众热心于收看美国三大广播公司的节目。加拿大在印度首创的农村广播座谈会,在推广过程中渐渐凋谢。印度北方的“绿色革命”却因为农民缺乏资金和土地而无法推广。这一系列事例表明了由发达国家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推动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按照西方模式进行现代化的实验失败了。 来自西方的发展传播学理论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实践中受挫。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并不是都能实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考虑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没有根据各国的具体国情,经济发展水平、传统观念、政治体制、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使这种作用有所偏离。发展传播学在文化上持的是西方中心论,他们满怀热情地想按照西方的现状塑造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之路和现代化进程。这种文化上的种族自我中心论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批判, 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学者提出发展新闻学,要求从正面报道他们国家的发展状况,打破国际新闻传播中的不平衡和不平等,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争论的场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但随着美国1984年退出该组织,1989年东欧剧变后,争取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的联盟瓦解了。 中国在1949年共产党执政后,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同时塑造新型现代化公民为己任。前几个五年计划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使几乎瘫痪的国家经济命脉重新开始运行,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和当时的传播气候密不可分。文革之后,党和国家重新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同时又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两手抓两手硬”。文革给中国留下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这一时期的新闻传媒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成为极左路线的帮凶。勒纳所谓的“奇妙的放大器”在特定的不正常的政治气候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造成极为恐怖的局面:当时人们的思想都受到钳制。这也正好证实了传播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作用。不过这个例子中传播所起的是强大的反作用,使社会停滞不前乃至倒退。 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从两个层次分析:个人层次和社会系统层次。人的现代化是指人接受先进的思想,采纳现代生活方式。社会现代化是指社会接受先进的生产方式,采纳新发明,达到物质生活

《传播学史》读后感

读《传播学史》的感悟 《传播学史》是传播学发展历程当中十分重要的一本著作,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很高的名誉。这本书的作者是罗杰斯,也是一位在传播学发展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对传播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这本书是罗杰斯的得意之作,在这本书中,我了解了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也知道了那些对传播学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的著名学者以及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书中,罗杰斯从达尔文、马克思等人的巨著开始讲起,一直讲到20世家60 年代传播学作为新的研究领域为世人所接受,讲述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事件。在这些事件的讲述中,罗杰斯是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展开的,我觉得这样更容易让人去了解传播学的发展历程。读完这本书,我对传播学的发展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传播学史》第一章讲述的是施拉姆如何创建传播学的。施拉姆的传播学观形成于1942 年,当时正在处于二战时期,当时的统计局长和战时新闻局的工作为其传播学观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一章还介绍了施拉姆的生平。读了这一章,我感觉到成功真的不容易,一个人要想成功往往要有渊博的学识,施拉姆就是具有历史政治学学士学位和心理学学位博士学位,而且精通英国文学,这位他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想成功还要有适当的环境和善于思考和研究的习惯。这本书当中很好的交代了当时施拉姆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传播学观点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读完第一章,让我觉得传播学的发展确实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的是学者们不懈的努力。 接下来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总共分为三大部分,这三部分由古及今,由欧洲到美国,逐一介绍了那些对传播学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学者。这些学者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大多接触过,但是所了解的并不多。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我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一部分写的是传播学的欧洲起源,主要讲了马克思、达尔文和弗洛伊德这三位伟大的智者。由于他们都是欧洲人,而且对后世传播学的发展产生启蒙的影响,所以这一部分也就被称作传播学的欧洲起源。这三位智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们三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马克思主义对后世的学多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产生过重的影响。而传播学的起源也正是从此而来。读了这一部分,不但让我更全面的了解了这三位伟人,也让我更使得知道了他们的学说,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尤其是达尔文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借鉴,我想他们的成功都是自己的努力换来的。而成功者心中都会对自己的目标有一种执念,正是这种执念支撑着他们一直向前,最终取得成功。 第二部分是书的主体部分,也是讲述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二战及二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中心,无论经济还是文化,美国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时期许多学者涌入美国,这为传播学在美国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这一时期传播学的发展也是传播学史上十分重要的阶段。 第二部分中写到了许多对传播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包括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社会学概论》综合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孔德)作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看法是多元的。 2、社会的主要结构有(社会经济结构)、(社会上层建筑)、(阶级和阶层结构)、(人口结构)、(民族结构)、(家庭结构)。 3、社会运行的类型社会运行大体划分为(良性运行)、(恶性运行)和(中性运行)三种类型。 4、社会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技能社会化)、(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行为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五个方面。 5、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社会化过程一般被划分为(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 6、(实际角色)是处于某一社会位置上的人实践其所应遵循的角色规范的情况,而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角色。 7、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它们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构成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 8、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参数基点和原因,可以把它相应地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 9、社会制度的类型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家庭制度)和(宗教制度)。 10、制度控制是指以全社会的名义颁布行为准则,对社会的所有个体、群体以及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调节和制约。具体形式包括(政权)与(法律)。 11、按照违反的社会规范的性质或程度,越轨行为可分为(不从俗行为)、(不道德行为)、(违纪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12、社会运行大体划分为(良性运行)、(恶性运行)和(中性运行)三种类型。 13、在文化的类型上,一般根据其地位主次、对现存社会秩序维护与否及主观价值判定,将其分为(主文化与亚文化)、(文化与反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三类。 14、组织目标确定的原则包括(互惠原则)、(评估原则)和(选择原则),即组织在确定目标时要遵循最优目标的科学程序。 15、(社会地位)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中,由社会因素所确定的社会位置。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2、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本质上就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3、功能是社会系统或者结构体系为实现系统目标和系统适应环境所发挥的作用。 4、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5、广义的社会化:既包括童年期的社会化,也包括个体成年后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6、社会角色:综合地说,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