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计算方法

电力计算方法

电力计算方法
电力计算方法

电力负荷的分级及其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弱电学院---文章分类: 电工→电力技术∧上一篇∨下一篇◎最新发布列表...

发布者:弱电之家发布时间:2007-5-18 来源:dd 双击自动滚屏

总阅读:3642次本周阅读:4次今日阅读:2次

电力负荷的分级及其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电力负荷: 既可指用电设备或用电单位(用户),也可指用电设备或用户所耗用的电功率或电流,视具体情况而定。

电力负荷:

1、用电设备或用电单位(用户)

2、用电设备或用电单位所消耗的电功率或电流。

(一)电力负荷的分级

1.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或政治、经济上将造成重大损失者。在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是指在中断供电时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

2.二级负荷;二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者,3.三级负荷;三级负荷为一般的电力负荷,

(二)各级电力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1.一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要求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

对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要求有上述两个电源外,还要求增设应急电源。

常用的应急电源有:独产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干电池,蓄电池,供电系统中有效地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门供电线路。

2.二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要求做到当发生电力变压器故障时不致中断供电,或中断后能迅速恢复供电。通常要求两回路供电,供电变压器也应有两台。

3.三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对供电电源无特殊要求

二、电力负荷的类型

按用途可分为:照明负荷和动力负荷

按行业分:工业负荷、非工业负荷和居民生活负荷(民用电)

电力负荷(设备)按工作制的分类

工厂的用电设备,按其工作制分以下三类:

1 、长期连续工作制

2、短时工作制这类设备的工作时间较短,而停歇时间相对较长。

3、断续周期工作制

三、用电设备的额定容量、负荷持续及负荷系数

1、用电设备的额定容量:

对电动机: 额定容量指其轴上正常输出的最大功率。

对电机、电炉、电灯等设备,额定容量均用有功功率P N表示;

对变压器和电焊机等设备,额定容量则一般用视在功率S N表示;

对电容器类设备,额定容量则用无功功率Qc表示。

2、负荷持续率

负荷持续率,又称暂载率或相对工作时间。

ε=t/T×100% T=t+t0

同一设备,在不同的负荷持续工作时,其输出功率是不同。例如某设备在时ε1的设备容量为P1,那么该设备在ε2时的设备容量P2为多少呢?这就需要进行“等效”换算, 即按同一周期内相同发热条件来进行换算。

设备容量与负荷持续率的平方根值成反比关系。因此

P2=P1√ε1/ε 2

例:某吊车电动机在ε1=60%时的容量P1=10KW。试求ε2=25%时的容量P

为多少?

2

解 : P2=10KW 0.6/0.25=15.5KW

3 . 用电设备的负荷系数:用电设备的负荷系数(亦称负荷率),为设备在最大负荷时输出或耗用的功率P与设备额定容量P N的比值,用K L表示(亦可表示为β),其定义式为 K L =P/ P N

负荷系数的大小表征了设备容量利用的程度。

四、负荷曲线的有关概念

1.负荷曲线的绘制及类型

负荷曲线是表征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动情况的图形。

负荷曲线按负荷对象分,有工厂的、车间的或某类设备的负荷曲线。

按负荷的功率性质分,有有功和无功负荷曲线。

按所表示负荷变动的时间分,有年的、月的、日的或工作的负荷曲线。

按绘制的方式分,有依点连成的负荷曲线和梯形负荷曲线。

.年负荷曲线,通常是根据典型的冬日和夏日负荷曲线来绘制。这种曲线的负荷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反映了全年负荷变动与负荷持续时间的关系,因此称为负荷持续时间曲线,一般简称年负荷曲线。

.年每日最大负荷曲线按全年每日的最大半小时平均负荷来绘制的,专用来确定经济运行方式用的。

(二)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

1、年最大负荷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T max=w a/p max

年每日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是一个假想时间,是反映电力负荷时间特征的重要参数,它与工厂的生产班制有关。例如一班制工厂,Tmax=1800 ~ 2500h ;二班制工厂,Tmax=3500 ~ 4500h ;三班制工厂,Tmax=5000 ~ 7000h。

2 平均负荷和负荷曲线填充系数

负荷曲线填充系数就是将起伏波动的负荷曲线“削峰填谷”,求出平均负荷Pav的比值,亦称负荷率或负荷系数,通常用β表示(亦可表示为K l),其定义式为

β= Pav/ p max

第二节三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

一概述

计算负荷,是通过统计计算求出的,用来按发热条件选择供电系统中各元件的负荷值。

计算负荷是供电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通常取半小时平均最大负荷P30(亦即年最大负荷)作为计算负荷。

但是由于负荷情况复杂,影响计算负荷的因素很多,实际上,负荷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与设备的性能,生产的组织以及能源供应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因而负荷计算也只能力求实际。

其计算方法有:需要系数法:二项式系数法

二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一)需要系数法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需要系数Kd,是用电设备组(或用电单位)在最大负荷时需要的有功功率P30与其总的设备容量(备用设备的容量不计入)P e的比值。

一台设备的计算负荷P30= P N /η,式中η为电动机的功率。在Kd适当取大的同时,cosα也宜适当取大。

这里还要指出:需要系数值与用电设备的类别和工作状态关系极大,因此,计算时首先要正确判明用电设备的类别和工作状态,否则将造成错误。

例如机修车间的代表性金属切削机床电动机,应属小批生产的冷加工机床电动机,因为金属切削就是冷加工,而机修不可能是大批生产。又如压塑机,拉丝机和锻锤等,应属于热加工机床。再如起重机,行车,电葫芦,卷扬机等,实际上都属于吊车类。

例1。已知某机修车间的金属切削机床组,拥有电压为380V的三相电动机15kw1 台,11kw3

台,7.5kw8台,4kw15台,其他更小容量电动机总容量35kw。试用需要

系数法确定其计算

负荷P30、Q30、S30和I30。

解:此机床组电动机的总容量为Pe=15kw*1+11kw*3+7.5kw*8+4kw*1 5+35kw=203kw

查附录中表A-6“小批生产的金属冷加工机床电动机”项,得

Kd=0.16~0.2(取0.2),

因此,计算可得:有功计算负荷P30=0.2*203KW=40.6KW

无功计算负荷Q30=40.6KW*1.73=70.2KVAR

视在计算负荷S30=40.6KW/0.5=81.2KV.A

计算电流I30=81.2KV.A/(1.73*0.38KV)=123A

二)设备容量P e的计算

1.长期连续工作制和短时工作制的三相设备容量:所有设备之和。

2.断续周期性工作制的三相设备容量

1).电焊机组

我国电焊机的铭牌负荷持续率有50%、60%、75%和100%等四种。为了计算简便,一般要求设备容量统一换算到ε100=100%。设铭牌的容量为P ,其负荷持续率为εN,因此,

N

P e =P N εN/ε100 =S n COSΦεN/ε100

式中P N、S n--电焊机的铭牌容量

2).吊车电动机组

我国吊车电动机的铭牌负荷持续率有15% ; 25% ; 40%和50%等四种。为了计算简便,一般要求设备容量统一换算到εN=25%。设名牌的容量为P N,其负荷持续率为εN,因此: P e=P N εN/ε25 = 2P N εN

3. 单相用电设备的等效三相设备容量的换算

(1)、接于相电压的单相设备,

容量换算P e=3 P e.mφ

P e.mφ :最大负荷相所接的单相设备容量

P e : 等效三相设备容量

(2)、接于线电压的单相设备容量换算

由于容量为P e.φ的单相设备接在线电压上产生的电流I= P e.φ/√3(Ucos Φ),这一电流应与其等效三相设备容量Pe的产生的电流I'=Pe/(√3Uc osΦ)相等,因此其等效三相设备容量:P e=√3P e.φ

(三)、多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确定

在确定多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时,应可结合具体情况计入一个同时系数(又称参数系数或综合系数)KΣ。

对于车间干线,可取KΣ=0.85~0.95。、

对于低压母线,

由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直接相加计算时,可取 KΣ=0.8~0.9;

由车间干线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可取KΣ=0.9~0.95。

总有功计算负荷P30= KΣΣP30i

总无功计算负荷 Q30= KΣΣQ30i

总的视在计算负荷S30=√P302+ Q302

总的计算电流 I30= S30/√3UN

(由于各组设备的cosΦ不一定相同,因此总的视在计算负荷和计算电流一般不能用各组的视在计算负荷和计算电流之和再乘于KΣ来计算。)

例2; 某380v线路供电给1台132kwyY型三相电动机,其效率N=91%,功率因素=0.9。试确定

此线路的计算负荷。

解: 因只有1台,故取Kd=1。

由此可得

有功计算负荷P30=132KW/0.91=145KW

无功计算负荷Q30=145KW*TAN=70.2KVAR

视在计算负荷S30=145kw/0.9=161kva

计算电流I30=161KV.A/(1.73*0.38KV)=245A

或I30=132KW/(1.732*0.38KV*0.9*O.91)=245A

三 .按二项式法确定计算负荷

(一)二项式法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二项式系数法的基本公式为:P30=bP e+cP x

式中 bPe-用电设备组的平均负荷,

cPx-用电设备组中X台容量最大的设备投入运行时增加的附加负

荷,其中Px是X台最大容量设备的设备容量;

b、c-二项式系数。

二项式系数 b、c和最大容量设备台数X及cosф tanф等也可查表

但是必须注意:按二项式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时,如果设备总台数n<2 x时,则x 宜相应取小一些,建议取为x=n/2,且按“四舍五入”的修约规则取为整数。例如某机床电动机组地电动机只有7台,而附录表A-6规定 X =5, 但是这里n=7 < 2x =10,因此,可取x=7/2≈4来计算。

如果用电设备组只有1~2台设备时,就可认为P30=Pe,即 b= 1、c=0。对于单台电动机,则P30=Pn/η。在设备台数较少时,cosф也宜相应地适当取大。

二项式系数法较需要系数法更适于确定设备台数较少而容量差别较大的低干线和分支线的计算负荷。

(二) 多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确定

按二项式系数法确定多组用电总的计算负荷时,同样应考虑各组设备的最大负荷不同时出现的因素。因此在确定其总的计算负荷时,只能考虑一组有功附加负荷为最大的做总计算负荷的附加负荷,再加上所有各组的平均负荷。

所以总的有功和无功计算负荷分别为

P30= ∑(b P e)i+( c P x)max

Q30= ∑(b P e tanф)i+( c P x)max tanфmax

式中∑(b P e)i --各组有功平均负荷之和;

∑(b P e tanф)i-各组无功平均负荷之和;

( c P x)max--各组中最大的一个有功附加负荷;

tanфmax-- ( c P x)max的那一组设备的正切值。

为了简化和统一,按二项式系数法来计算多组设备总的计算负荷时,也不论各组设备台数多少,各组的计算系数 b . c . x 和cosф等均按教材附录中表A-6所列数值。

第三节单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

一、概述

二、单相设备组等效三相负荷的确定

第四节用户计算负荷及年耗电量的计算

一、供配电系统的功耗损耗计算

(一)线路的功耗损耗计算

(二)变压器的功耗损耗计算

二、用户计算负荷的确定

主要方法:

(一).按逐级计算法确定工厂的计算负荷:从设备开始,逐级计算计算负荷.

(二).按需要系数法确定工厂计算负荷: 设备总容量乘以一个需要系数

(三).按负荷密度法估算用户的计算负荷

(四) 按年产量或年产值估算工厂计算负荷

估算公式: Wa=Aa A:年产量 a:单位产品耗电量

P30=Wa/Tmax

Wa=Bb B:年产值 b:单位产值耗电量

(五).用户无功补偿及补偿后的工厂计算负荷

1、工厂的功率因素

我国有关规程规定:高压供电的工厂,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其它工厂则不得低于0.85。

2、无功功率补偿:加装人工补偿装置

3、无功补偿后工厂计算负荷的确定

设 P30不变 Q'30=Q30-Qc

Qc补偿无功功率

低压侧的功率因数一般不得低于0.91 - 0.92 才行

三、用户供配电系统的电能损耗计算

四、用户年耗电量的计算

第五节尖峰电流及其计算

一尖峰电流的有关概念

尖峰电流是指只持续1~2s的短时最大负荷电流。它用来计算电压波动,选择熔断器和低压断路器及整定继电保护装置等。

二单台用电设备尖峰电流的计算

Ipk = Ist = KstIN

KST 用电设备的起动电流倍数:笼型异步电动机为5~7,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为2~3,电焊变压器为3或稍大。

三多台用电设备尖峰电流的计算

Ipk = I30+ ( Ist- IN)max

式中Ist.max和 ( Ist- IN)max分别为用电设备中起动电流及额定电流之差为最大的那台设备的起动电流及起动电流及额定电流之差。

统计西安交大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 万元、8000 万元和3900 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 个 B、两个 C、1 个 D、3 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 D 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 统计量 B、t 统计量 C、统计量 D、X 统计量 8.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 与1 之间 10.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方法B上机试题

1.计算以下和式:01421181 84858616n n S n n n n ∞ =?? =--- ?++++??∑ ,要求: (1)若保留11个有效数字,给出计算结果,并评价计算的算法; (2)若要保留30个有效数字,则又将如何进行计算。 (1)题目分析 该题是对无穷级数求和,因此在使用matlab 进行累加时需要一个累加的终止条件。这里令?? ? ??+-+-+-+= 681581482184161n n n n a n n ,则 ()()1.016 1 6855844864816114851384128698161 681581482184161148113811282984161111<< ? ??? ????? ??++++++???? ????? ??++++++=??? ????? ??+-+-+-+??? ?????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n n n n n n 故近似取其误差为1+≈k a ε,并且有m -1m -111021 21 ?=?=≈+βεk a , (2)算法依据 使用matlab 编程时用digits 函数和vpa 函数来控制位数。 (3)Matlab 运行程序 %%保留11位有效数字 k1=11; s1=0;%用于存储这一步计算值 for n=0:50 a=(1/16^n)*(4/(8*n+1)-2/(8*n+4)-1/(8*n+5)-1/(8*n+6)); n1=n-1; if a<=0.5*10^(1-k1) break end end; for i=0:1:n1 t=(1/16^i)*(4/(8*i+1)-2/(8*i+4)-1/(8*i+5)-1/(8*i+6)); s1=s1+t; end s11=vpa(s1,k1); disp('保留11位有效数字的结果为:');disp(s11); disp('此时n 值为:');disp(n1); %%保留30位有效数字 clear all; k2=30;

电线电缆负荷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负荷计算方法 实际使用中,一般电工都用好记的"经验公式":即每一平方毫米截面积的铜芯线可以 通过约4.5---5A的电流。 如果是单相电路,则每1KW的负载电流约为4.5A,如果是三相平衡负载,那每1KW的负载电流约为2A。 每平方毫米截面积的铜芯线,可以带1KW的单相负载或2.5KW的三相平衡负载,以此类推,就可以知道多大的电缆芯线可以带多大的负载了. 拖动选线一般不考虑长度,因为电源和动力的距离都很近。 环境温度只考虑穿管和架空两种形式。 拖动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动力所需要的电流大小。一般计算电流后还要考虑启动电流和使用系数。 以30千瓦的电机为例来说说选择导线的过程: 30KW的电机功率比较大,应该是三相电机。对于三相平衡电路而言,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1.732IUcosφ。 由三相电路功率公式可推出线电流公式: I=P/1.732Ucosφ 式中: P为电路功率 U为线电压,三相是380V cosφ是感性负载功率因素,一般取0.75 你的30KW负载的线电流: I=P/1.732Ucosφ=30000/1.732*380*0.75=30000/493.62=60.8A 还要根据负载的性质和数量修正电流值。 如果负载中大电机机多,由于电机的启动电流很大,是工作电流的4到7倍,所以还要考虑电机的启动电流,但启动电流的时间不是很长,一般在选择导线时只按1.3到1.7的系数考虑。这里取1.5,那么电流就是91A。 如果负载中数量多,大家不是同时使用,可以取使用系数为0.5到0.8,这里取0.8,这里只一台电机,就取1,电流为91A。就可以按这个电流选择导线、空开、接触器、热继电器等设备。计算电流的步骤是不能省略。 导线选择: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电力系统 课程设计题目: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F1206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张孝远 1 2 节点的分类 (5) 3 计算方法简介 (6) 牛顿—拉夫逊法原理 (6) 牛顿—拉夫逊法概要 (6) 牛顿法的框图及求解过程 (8) MATLAB简介 (9) 4 潮流分布计算 (10)

系统的一次接线图 (10) 参数计算 (10) 丰大及枯大下地潮流分布情况 (14) 该地区变压器的有功潮流分布数据 (15) 重、过载负荷元件统计表 (17) 5 设计心得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程序 (19) 原始资料 一、系统接线图见附件1。 二、系统中包含发电厂、变电站、及其间的联络线路。500kV变电站以外的系统以一个等值发电机代替。各元件的参数见附件2。 设计任务 1、手动画出该系统的电气一次接线图,建立实际网络和模拟网络之间的联系。 2、根据已有资料,先手算出各元件的参数,后再用Matlab表格核算出各元件的参数。 3、潮流计算 1)对两种不同运行方式进行潮流计算,注意110kV电网开环运行。 2)注意将电压调整到合理的范围 110kV母线电压控制在106kV~117kV之间; 220kV母线电压控制在220 kV~242kV之间。 附件一:

72 水电站2 水电站1 30 3x40 C 20+8 B 2x8 A 2x31.5 D 4x7.5 水电站5 E 2x10 90+120 H 12.5+31.5 F G 1x31.5 水电站3 24 L 2x150 火电厂 1x50 M 110kV线路220kV线路课程设计地理接线示意图 11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牵引站火电厂水电站500kV变电站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分析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 —基于牛拉法和保留非线性的随机潮流 , 姓名:*** 学号:***

1 潮流算法简介 常规潮流计算 常规的潮流计算是在确定的状态下。即:通过已知运行条件(比如节点功率或网络结构等)得到系统的运行状态(比如所有节点的电压值与相角、所有支路上的功率分布和损耗等)。 常规潮流算法中的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牛顿-拉夫逊法。当初始值和方程的精确解足够接近时,该方法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收敛。下面简要介绍该方法。 牛顿拉夫逊方法原理 对于非线性代数方程组式(1-1),在待求量x 初次的估计值(0)x 附近,用泰勒级数(忽略二阶和以上的高阶项)表示它,可获得如式(1-2)的线性化变换后的方程组,该方程组被称为修正方程组。'()f x 是()f x 对于x 的一阶偏导数矩阵,这个矩阵便是重要的雅可比矩阵J 。 12(,,,)01,2, ,i n f x x x i n == (1-1) (0)'(0)(0)()()0f x f x x +?= (1-2) ' 由修正方程式可求出经过第一次迭代之后的修正量(0)x ?,并用修正量(0)x ?与估计值(0) x 之和,表示修正后的估计值(1)x ,表示如下(1-4)。 (0)'(0)1(0)[()]()x f x f x -?=- (1-3) (1)(0)(0)x x x =+? (1-4) 重复上述步骤。第k 次的迭代公式为: '()()()()()k k k f x x f x ?=- (1-5) (1)()()k k k x x x +=+? (1-6) 当采用直角坐标系解决潮流方程,此时待解电压和导纳如下式: i i i ij ij ij V e jf Y G jB =+=+ (1-7) 假设系统的网络中一共设有n 个节点,平衡节点的电压是已知的,平衡节点表示如下。 n n n V e jf =+ (1-8) }

负荷计算方法

负荷计算方法 供电设计常采用的电力负荷计算方法有:需用系数法、二项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和单位产品电耗法等。需用系数法计算简便,对于任何性质的企业负荷均适用,且计算结果基本上符合实际,尤其对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较小,且用电设备数量较多的用电设备组,因此,这种计算方法采用最广泛。二项系数法主要适用于各用电设备容量相差大的场合,如机械加工企业、煤矿井下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等。利用系数法以平均负荷作为计算的依据,利用概率论分析出最大负荷与平均负荷的关系,这种计算方法目前积累的实用数据不多,且计算步骤较繁琐,故工程应用较少。单位产品电耗法常用于方案设计。 一、设备容量的确定 用电设备铭牌上标出的功率(或称容量)称为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P N ,该功率是指用电设备(如电动机)额定的输出功率。 各用电设备,按其工作制分,有长期连续工作制、短时工作制和断续周期工作制三类。因而,在计算负荷时,不能将其额定功率简单地直接相加,而需将不同工作制的用电设备额定功率换算成统一规定的工作制条件下的功率,称之为用电设备功率P N μ。 (一)长期连续工作制 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长期连续运行,负荷比较稳定,如通风机、空气压缩机、水泵、电动发电机等。机床电动机,虽一般变动较大,但多数也是长期连续运行的。 对长期工作制的用电设备有 P N μ=P N (2-9) (二)短时工作制 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工作时间很短,而停歇时间相当长。如煤矿井下的排水泵等。 对这类用电设备也同样有 P N μ=P N (2-10) (三)短时连续工作制用电设备 这类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周期性地时而工作,时而停歇。如此反复运行,而工作周期一般不超过10分钟。如电焊机、吊车电动机等。断续周期工作制设备,可用“负荷持续率”来表征其工作性质。 负荷持续率为一个工作周期内工作时间与工作周期的百分比值,用ε表示 0100%100%t t T t t ε=?=?+ (2-11) 式中 T ——工作周期,s ; t ——工作周期内的工作时间,s ; t 0——工作周期内的停歇时间,s 。 断续周期工作制设备的设备容量,一般是对应于某一标准负荷持续率的。 应该注意:同一用电设备,在不同的负荷持续率工作时,其输出功率是不同的。因此,不同负荷持续率的设备容量(铭牌容量)必须换算为同一负荷持续率下的容量才能进行相加运算。并且,这种换算应该是等效换算,即按同一周期内相同发热条件来进行换算。由于电流I 通过设备在t 时间内产 生的热量为I 2Rt ,因此,在设备电阻不变而产生热量又相同的条件下,I ∝ 备容量P ∝I 。由式(2-11)可知,同一周期的负荷持续率ε∝t 。因此,P ∝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方法B大作业

计算方法上机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目录 题目一------------------------------------------------------------------------------------------ - 4 - 1.1题目内容 ---------------------------------------------------------------------------- - 4 - 1.2算法思想 ---------------------------------------------------------------------------- - 4 - 1.3Matlab源程序----------------------------------------------------------------------- - 5 - 1.4计算结果及总结 ------------------------------------------------------------------- - 5 - 题目二------------------------------------------------------------------------------------------ - 7 - 2.1题目内容 ---------------------------------------------------------------------------- - 7 - 2.2算法思想 ---------------------------------------------------------------------------- - 7 - 2.3 Matlab源程序---------------------------------------------------------------------- - 8 - 2.4计算结果及总结 ------------------------------------------------------------------- - 9 - 题目三----------------------------------------------------------------------------------------- - 11 - 3.1题目内容 --------------------------------------------------------------------------- - 11 - 3.2算法思想 --------------------------------------------------------------------------- - 11 - 3.3Matlab源程序---------------------------------------------------------------------- - 13 - 3.4计算结果及总结 ------------------------------------------------------------------ - 14 - 题目四----------------------------------------------------------------------------------------- - 15 - 4.1题目内容 --------------------------------------------------------------------------- - 15 - 4.2算法思想 --------------------------------------------------------------------------- - 15 - 4.3Matlab源程序---------------------------------------------------------------------- - 15 - 4.4计算结果及总结 ------------------------------------------------------------------ - 16 - 题目五----------------------------------------------------------------------------------------- - 18 -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

常用电工计算口诀第一章按功率计算电流的口诀之一 1.用途: 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流的大小直接与功率有关,也与电压,相别,力率(又称功率因数)等有关。一般有公式可供计算,由于工厂常用的都是380/220 伏三相四线系统,因此,可以根据功率的大小直接算出电流。 2.口诀:低压380/220 伏系统每KW 的电流,安。 千瓦,电流,如何计算? 电力加倍,电热加半。 单相千瓦,4 . 5 安。 单相380 ,电流两安半。 3. 说明:口诀是以380/220V 三相四线系统中的三相设备为 准,计算每千瓦的安数。对于某些单相或电压不同的单相设 备,其每千瓦的安数.口诀中另外作了说明。 ①这两句口诀中,电力专指电动机.在380V 三相时(力率 左右),电动机每千瓦的电流约为2 安.即将“千瓦数加一 倍”( 乘2)就是电流, 安。这电流也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例1 】千瓦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11 安。 【例2 】4 0 千瓦水泵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8 0安。 电热是指用电阻加热的电阻炉等。三相380 伏的电热 设备,每千瓦的电流为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半”(乘,就是电流,安。 【例1】3 千瓦电加热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安。 【例2】1 5 千瓦电阻炉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2 3 安。 这口诀并不专指电热,对于照明也适用.虽然照明的灯泡 是单相而不是三相,但对照明供电的三相四线干线仍属三相。 只要三相大体平衡也可以这样计算。此外,以千伏安为单位的电器(如变压器或整 流器)和以千乏为单位的移相电容器(提高力率用)也都适用。即是说,这后半句虽 然说的是电热,但包括所有以千伏安、千乏为单位的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 的电热和照明设备。 【例1 】1 2 千瓦的三相( 平衡时) 照明干线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 8 安。 【例2】30 千伏安的整流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 安。(指380 伏三相交流侧) 【例3 】3 2 0 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80 安(指 380/220 伏低压侧)。 【例4】100 千乏的移相电容器(380 伏三相)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50 安。 ②.在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中,单相设备的两条线,一条接相线而另一条接零线的(如照明设备)为单相220 伏用电设备。这种设备的力率大多为1,因此,口诀便直接说明“单相(每) 千瓦安”。计算时, 只要“将千瓦数乘”就是电流, 安。同上面一样,它适用于所有以千伏安为单位的单相220伏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的电热及照明设备,而且也适用于220 伏的直流。 【例1】500 伏安千伏安)的行灯变压器(220 伏电源侧)按“单相( 每)千瓦安”算得电流为安。

西交大计算方法上机报告

计算方法(B)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实验一 三对角方程组Tx f =的求解 一、 实验目的 掌握三对角方程组Tx f =求解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 求三对角方程组Tx f =的解,其中: 4 -1 -1 4 -1 -1 4 1 -1 4T ????????=?? ?? ???? , 3223f ?? ? ? ?= ? ? ??? 三、 算法组织 设系数矩阵为三对角矩阵 11222333111 b c a b c a b c a b c b n n n n T ---???????? =?????? ?????? 则方程组Tx f =称为三对角方程组。 设矩阵T 非奇异,T 可分解为T=LU ,其中L 为下三角矩阵,U 为单位上三角矩阵,记 1 1 212 313 1 1 1111 ,11n n n n n r l r l r L U l r l μμμμμ---???? ? ? ? ? ? ?== ? ? ? ? ? ? ? ? ? ?? ? ? ? 可先依次求出,L U 中的元素后,令Ux y =,先求解下三角方程组Ly f =得出 y ,再求解上三角方程组Ux y =。 追赶法的算法组织如下: 1.输入三对角矩阵T 和右端向量f ;

2.将Tx f =压缩为四个一维数组{}{}{}{}i i i i a b c d 、、、,{}{}{}i i i a b c 、、是T 的三对角线性方程组的三个对角,{}i d 是右端向量。将分解矩阵压缩为三个一维数组 {}{}{}i i i l r μ、、。 3.对T 做Crout 分解(也可以用Doolittle 分解)导出追赶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111,b r c μ== for 2i n = 111, ,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l a b a r r c y d l y μμ---==-==- end 4.回代求解x /n n n x y μ= for 11i n =- 1()/i i i i i x y c x μ+=- end 5. 停止,输出结果。 四、 MATLAB 程序 MATLAB 程序见附件1. 五、 结果及分析 实验结果为: (1.0000 1.0000 1.0000 1.0000)T x =

第3章作业答案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已修订)

第三章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3-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就是对给定的系统运行条件确定系统的运行状态。系 统运行条件是指发电机组发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或极端电压),负荷的有 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等。运行状态是指系统中所有母线(或称节点)电压的幅值和 相位,所有线路的功率分布和功率损耗等。 3-2 电压降落是指元件首末端两点电压的相量差。 电压损耗是两点间电压绝对值之差。当两点电压之间的相角差不大时, 可以近似地认为电压损耗等于电压降落的纵分量。 电压偏移是指网络中某点的实际电压同网络该处的额定电压之差。电压 偏移可以用kV 表示,也可以用额定电压的百分数表示。 电压偏移= %100?-N N V V V 功率损耗包括电流通过元件的电阻和等值电抗时产生的功率损耗和电压 施加于元件的对地等值导纳时产生的损耗。 输电效率是是线路末端输出的有功功率2P 与线路首端输入的有功功率 1P 之比。 输电效率= %1001 2 ?P P 3-3 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可以表示为 ()? ? ? ? ? +=+=-2221V V I jX R V V δ? 式中,?2V ?和? 2V δ分别称为电压降落的纵分量和横分量。 从电压降落的公式可见,不论从元件的哪一端计算,电压降落的纵、横分量计算公式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元件两端的电压幅值差主要有电压降落的纵分量决定,电压的相角差则由横分量决定。在高压输电线路中,电抗要远远大于电阻,即R X ??,作为极端的情况,令0=R ,便得 V QX V /=?,V PX V /=δ 上式说明,在纯电抗元件中,电压降落的纵分量是因传送无功功率而产生的,而电压降落的横分量则是因为传送有功功率产生的。换句话说,元件两端存在电压幅值差是传送无功功率的条件,存在电压相角差则是传送有功功率的条件。 3-4 求解已知首端电压和末端功率潮流计算问题的思路是,将该问题转化成 已知同侧电压和功率的潮流计算问题。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

电力负荷及计算 (electrical load and load calculation) 用电设备在运行时消耗的功率及其计算。电力负荷包括基本负荷和冲击负荷。基本负荷是生产过程中比较平稳、幅值变化不大的电力负荷,冲击负荷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幅值变化大的突加、突减负荷。冲击负荷的负荷曲线有较规则的,如带钢连轧机的负荷曲线,也有不规则的,如炼钢电弧炉的负荷曲线。在开展设计时,根据用电设备容量(或耗电量)和工作制度进行负荷计算。 冶金工厂电力负荷特点主要为:(1)生产规模大,单体设备容量和总用电量都比较大。在中国,一个年产量为300万t的钢铁联合企业,用电最大负荷在250Mw左右,一个年产量为10万t的铝厂,用电最大负荷在230Mw左右。吨钢耗电量在450~650kw.h 之间,吨铝耗电量在15000~17000kw?h之间。150t超高功率炼钢电弧炉变压器容量为90MVA,大型电解整流变压器容量为58MVA。(2)冶金工厂是连续生产部门,供电不能间断,一般采用多电源供电。(3)大功率炼钢电弧炉、大型轧钢机主传动晶闸管变流装置,电diarl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有功和无功冲击负荷,引起电网周波变化、电压波动、电压闪变及波形畸变,均须采取抑制措施。 电力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冶金工厂电力负荷按用电设备对供电可靠性的不同要求,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1)一级负荷。突然停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设备损坏,且难以修复者,或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如炼铁高炉的泥炮机、开口机、热风炉助燃风机、鼓风机站、水泵站;炼钢转炉吹氧管升降机构、烟罩升降机构、炉体倾动机构;大型连续轧钢机;铝电解装置;焦炉推焦车、消火车、拦焦车、煤气加压站和氧气站等的电力负荷。 (2)二级负荷。突然停电将产生大量废品、引起大量减产、企业内运输停顿等,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者。如高炉上料系统、转炉上料系统、电炉电极升降机构、倾动机构、电磁搅拌机、连铸机、轧钢机和金属制品生产系统等的电力负荷。 (3)三级负荷。所有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电力负荷。如机械修理设施、电气修理设施等的电力负荷。 各级电力负荷的供电要求,一般不低于以下所列:1)一级负荷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对特殊重要的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独立电源点供电(见供电电源)2)二级负荷由两回线路供电,该两回线路应尽可能引自不同的变压器和母线段。3)三级负荷按实际需要容量供电。 负荷计算冶金工厂电力负荷分为最大负荷、尖峰负荷和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最大负荷是30min的最大平均负荷。最大负荷分别乘以适当系数,便可求得尖峰负荷和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它们又分别作为选择供配电设备、计算电压降、选择保护装置、计算电能消耗和选择补偿装置的依据。

西交计算方法A上机大作业

计算方法A 上机大作业 1. 共轭梯度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算法原理:由定理3.4.1可知系数矩阵A 是对称正定矩阵的线性方程组Ax=b 的解与求解二次函数1()2 T T f x x Ax b x =-极小点具有等价性,所以可以利用共轭梯度法求解1()2 T T f x x Ax b x = -的极小点来达到求解Ax=b 的目的。 共轭梯度法在形式上具有迭代法的特征,在给定初始值情况下,根据迭代公式: (1)()()k k k k x x d α+=+ 产生的迭代序列(1)(2)(3)x x x ,,,... 在无舍入误差假定下,最多经过n 次迭代,就可求得()f x 的最小值,也就是方程Ax=b 的解。 首先导出最佳步长k α的计算式。 假设迭代点()k x 和搜索方向()k d 已经给定,便可以通过()()()() k k f x d φαα=+的极小化 ()()min ()()k k f x d φαα=+ 来求得,根据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得: ()()()'()()k k T k f x d d φαα=?+ 令'()0φα=,得到: ()() ()()k T k k k T k r d d Ad α=,其中()()k k r b Ax =- 然后确定搜索方向()k d 。给定初始向量(0)x 后,由于负梯度方向是函数下降最快的方向,故第一次迭代取搜索方向(0) (0)(0)(0)()d r f x b Ax ==-?=-。令 (1)(0)00x x d α=+ 其中(0)(0)0(0)(0) T T r d d Ad α=。第二次迭代时,从(1) x 出发的搜索方向不再取(1)r ,而是选取(1) (1)(0)0d r d β=+,使得(1)d 与(0)d 是关于矩阵A 的共轭向量,由此可 求得参数0β:

9节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要点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9节点电力网络潮流计算 指导教师 院(系、部)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电气工程系课程设计标准评分模板

目录 1 PSASP软件简介 (1) 1.1 PSASP平台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1) 1.2 PSASP的平台组成 (2) 2 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简介 (3) 2.1 牛顿—拉夫逊法概要 (3) 2.2 直角坐标下的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 (5) 2.3 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的方法 (6) 3 九节点系统单线图及元件数据 (7) 3.1 九节点系统单线图 (7) 3.2 系统各项元件的数据 (8) 4 潮流计算的结果 (10) 4.1 潮流计算后的单线图 (10) 4.2 潮流计算结果输出表格 (10) 5 结论 (14)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9节点系统单线图如下: 基本数据如下:

表3 两绕组变压器数据 负荷数据

1 PSASP软件简介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PSASP)是一套历史悠久、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电力系统分析程序,是高度集成和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软件包。 基于电网基础数据库、固定模型库以及用户自定义模型库的支持,PSASP可进行电力系统(输电、供电和配电系统)的各种计算分析,目前包括十多个计算机模块,PSASP的计算功能还在不断发展、完善和扩充。 为了便于用户使用以及程序功能扩充,在PSASP7.0中设计和开发了图模一体化支持平台,应用该平台可以方便地建立电网分析的各种数据,绘制所需要的各种电网图形(单线图、地理位置接线图、厂站主接线图等);该平台服务于PSASP 的各种计算,在此之外可以进行各种分析计算,并输出各种计算结果。 1.1PSASP平台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PSASP图模一体化支持平台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可概括为: 1. 图模支持平台具备MDI多文档操作界面,是一个单线图图形绘制、元件数据录入编辑、各种计算功能、结果显示、报表和曲线输出的集成环境。用户可以方便地建立电网数据、绘制电网图形、惊醒各种分析计算。人机交互界面全部汉化,界面良好,操作方便。 2. 真正的实现了图模一体化。可边绘图边建数据,也可以在数据已知的情况下进行图形自动快速绘制;图形、数据自动对应,所见即所得。 3. 应用该平台可以绘制各种电网图形,包括单线图、地理位置接线图、厂站主接线图等。 ●所有图形独立于各种分析计算,并为各计算模块所共享; ●可在图形上进行各种计算操作,并在图上显示各种计算结果; ●同一系统可对应多套单线图,多层子图嵌套; ●单线图上可细化到厂站主接线结构;

电气设计中负荷计算方法选择

电气设计中负荷计算方法选择 电力负荷计算方法包括:利用系数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需要系数法、二项式系数法。我国一般使用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系数法,前者适用于确定全厂计算负荷、车间变电所计算负荷及负荷较稳定的干线计算负荷;后者用于负荷波动较大的干线或支线。在实际设计和实践中.电力负荷计算的有关计算系数和特征参数的选择都会影响电负荷计算结果,使其偏大、偏高。 电力负荷的正确计算非常重要,它是正确选择供电系统中导线、开关电器及变压器等的基础,也是保障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在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时,其电力负荷计算过小或过大,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如果电力负荷计算过小,就会引起供电线路过热,加速其绝缘的老化;同时,还会过多损耗能量,引起电气线路走火,引发重大事故。而电力负荷计算过大,将会引起变压器容量过剩,以及供电线路截面过大,相应的保护整定值就会定得过高,从而降低了电气设备保护的灵敏度;与此同时,电力负荷计算过大还增加了投资,降低了工程的经济性。 一般说来,当电力负荷值大于实际使用负荷的10%时,变压器容量要增加11%一12%,电线电缆等有色金属的消耗量也要增加巧%一20%,同时还会增加变压器无功功率所造成的有功电力损耗。由此可见,电力负荷计算在供电设计中,特别是在确定变压器容量时所占据的重要位置。故正确地选择计算负荷方法与特征参数,对电气设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电力负荷计算方法概述 电力负荷的变化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难以用简单的计算公式来表示。在实际的工程计算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二项式系数法、单位产品耗电量法等进行工业企业供电设计中的电力负荷计算。 1.利用系数法 以平均负荷为基础,利用概率论分析出最大负荷与平均负荷的关系。 2.单位产品耗电量法 在初步设计阶段对供电方案作比较时,可根据车间的单位产品耗电定额,产品的年产量和年工作小时数来估算。 3.二项系数法 考虑用电设备数量和大容量设备对计算负荷的影响的经验公式。 由于在一条干线上或一个车间里,当有多组性质不同的用电设备时,应根据其工作性质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终极版)

目录 摘要................................................. - 1 - 1.设计意义与要求..................................... - 2 - 1.1设计意义 ...................................... - 2 - 1.2设计要求(具体题目)........................... - 2 - 2.题目解析........................................... - 3 - 2.1设计思路 ...................................... - 3 - 2.2详细设计 ...................................... - 4 - 2.2.1节点类型.................................. - 4 - 2.2.2待求量 ................................... - 4 - 2.2.3导纳矩阵.................................. - 4 - 2.2.4潮流方程.................................. - 5 - 2.2.5牛顿—拉夫逊算法.......................... - 6 - 2.2.5.1牛顿算法数学原理:................... - 6 - 2.2.5.2修正方程............................. - 7 - 2.2.5.3收敛条件............................. - 9 - 3.结果分析.......................................... - 10 - 4.小结.............................................. - 11 - 参考文献............................................ - 12 -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方法A实验报告

实验一 矩阵的分解 一、实验目的 掌握矩阵的分解原理和一般方法,学会利用矩阵分解直接求解线性方程组。 二、实验内容 求矩阵() 2020 =ij A α?的T LDL 分解与Cholesky 分解,其中 ,min(,),ij i i j i j i j α=?=? ≠? 。 三、问题分析 1. Cholesky 分解 Cholesky 分解是针对被分解矩阵为对称正定的情况给出的。 分解步骤如下: 11g =1111/y b g =,1111i i g g α= 2i n = ; DO 2j n = jj g = IF 0jj g < STOP ,JUMP TO (5) DO 1i j n =+ 1 1j ij ik kj k ij jj g g g g α-=??- ? ? ?=∑ ji ij g g = 1 1j i ik k k i jj b g y y g -=??- ? ? ?=∑ END DO END DO

2. T LDL 分解 T LDL 分解是针对Cholesky 分解中的开平方运算进行的改进。 分解步骤如下: 11i i r α=,1111/i i r r r =,11y b = 1i n = DO 2i n = DO j i n = 1 1i ij ij ik kj k r l r α-=??=- ??? ∑ /ji ij ii l r r = 1 1i i i ik k k y b l b -=??=- ??? ∑ END DO END DO 四、matlab 求解 分别写出T LDL 分解和Cholesky 分解的函数程序gaijinsqrt.m 和.cholesky m ,调用格 式如下: 1. [index,x,r]=gaijinsqrt(A,b) 参数说明: A 和b 分别是线性代数方程组Ax =b 的系数矩阵和右端向量;输出x 为解向量。 [index,x,g]=Cholesky(A,b) 参数说明: A 和b 分别是线性代数方程组Ax =b 的系数矩阵和右端向量;输出x 为解向量。 然后写出主程序2homework .m 如下: %生成矩阵A A=zeros(20,20); for i=1:20 for j=1:20 if i~=j if i>j A(i,j)=j; else A(i,j)=i; end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方法B大作业资料

计算方法上机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目录 题目一-------------------------------------------------------------------- 4- 1.1题目内容 ---------------------------------------------------------- 4- 1.2算法思想 ----------------------------------------------------------- 4- 1.3Matlab 源程序--------------------------------------------------- 5 - 1.4计算结果及总结 ------------------------------------------------ 5- 题目二---------------------------------------------------------------- 7- 2.1题目内容 ----------------------------------------------------------- 7- 2.2算法思想 ------------------------------------------------------------ 7 2.3 Matlab 源程序 -------------------------------------------------- 8 - 2.4计算结果及总结 ------------------------------------------------ 9- 题目三------------------------------------------------------------------- 11- 3.1题目内容 --------------------------------------------------------- 11- 3.2算法思想 --------------------------------------------------------- 11- 3.3Matlab 源程序------------------------------------------------------- 13- 3.4计算结果及总结 -------------------------------------------------- 14- 题目四------------------------------------------------------------------- 15- 4.1题目内容 --------------------------------------------------------- 15- 4.2算法思想 --------------------------------------------------------- 15- 4.3Matlab 源程序------------------------------------------------------- 15- 4.4计算结果及总结 ----------------------------------------------- 16- 题目五------------------------------------------------------------------- 18- 5.1题目内容 --------------------------------------------------------- 18- 5.2算法思想 ---------------------------------------------------------- 18 5.3 Matlab 源程序 ------------------------------------------------------ 18 5.3.1 非压缩带状对角方程组----------------------------------- 18 - 5.3.2压缩带状对角方程组--------------------------------------- 20- 5.4实验结果及分析 ----------------------------------------------- 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