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荧光显微镜及其操作

荧光显微镜及其操作

荧光显微镜及其操作
荧光显微镜及其操作

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e)及其操作

某些物质经一定波长的光(如紫外光)照射后,物质中的分子被激活,吸收能量后跃迁至激发态;当其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所吸收的能量除部分转化为热量或用于光化学反应外,其余较大部分则以光能形式辐射出来,由于能量没能全以光的形式辐射出来,故所辐射出的光的波长比激发光的要长,这种波长长于激发光的可见光部就是荧光(fluorescence)。所谓荧光就是某些物质在一定波长光(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在极短时间内所发出的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可见光。由此可见,被照射物质产生荧光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物质分子(或所特异性结合的荧光染料)必须具有可吸收能量的生色团;②该物质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量子产率和适宜的环境(如溶剂、pH、温度等)。荧光显微术是利用荧光显微镜结可发荧光的物质进行观测的一种实验技术。某些物质在一定短波长的光(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 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如见光),这种光就称为荧光。有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受激发光照射后可直接产生荧光, 称为自发荧光(或直接荧光),如叶绿素的火红色荧光和木质素的黄色荧光等。有的生物材料本身不能产生荧光,但它吸收荧光染料后同样却能发出荧光,这种荧光称为次生荧光(或间接荧光),如叶绿体吸附吖啶橙后便可发出桔红色荧光。荧光显微镜具特殊光源(多为紫外光光源),提供足够强度和波长的激发光,诱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在视场中所所观察到的图像,主要是样品的荧光映像。

(一)光源

现在多采用200W的超高压汞灯作光源,它是用石英玻璃制作,中间呈球形,内充一定数量的汞,工作时由两个电极间放电,引起水银蒸发,球内气压迅速升高,当水银完全蒸发时,可达50~70个标准大气压力,这一过程一般约需5~15min。超高压汞灯的发光是电极间放电使水银分子不断解离和还原过程中发射光量子的结果。它发射很强的紫外和蓝紫光,足以激发各类荧光物质,因此,为荧光显微镜普遍采用。

超高压汞灯也散发大量热能。因此,灯室必须有良好的散热条件,工作环境温度不宜太高。

新型超高压汞灯在使用初期不需高电压即可引燃,使用一些时间后,则需要高压启动(约为15000V),启动后,维持工作电压一般为50~60V,工作电流约4A左右。200W超高压汞灯的平均寿命,在每次使用2h 的情况下约为200h,开动一次工作时间愈短,则寿命愈短,如开一次只工作20min,则寿命降低50%。因此,使用时尽量减少启动次数。灯泡在使用过程中,其光效是逐渐降低的。灯熄灭后要等待冷却才能重新启动。点燃灯泡后不可立即关闭,以免水银蒸发不完全而损坏电极,一般需要等15min。由于超高压汞灯压力很高,紫外线强烈,因此灯泡必须置灯室中方可点燃,以免伤害眼睛和发生爆炸时造成操作。

超高压汞灯(100W或200W)光源的电路和包括变压、镇流、启动几个部分。在灯室上有调节灯泡发光中心的系统,灯泡球部后面安装有镀铝的凹面反射镜,前面安装有集光透镜。

国产超高压汞灯GCQ-200型性能良好,可以代替HBO-200等型的进口灯泡,平均寿命在200h以上,价格也比较低。

我国研制的一种简易轻便型高色温溴钨荧光光源装置,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小,交、直流两用(自带直流电源),易于携带,使用方便,已推广应用。

(二)滤色系统

滤色系统是荧光显微镜的重要部位,由激发滤板和压制滤板组成。滤板型号,各厂家名称常不统一。滤板一般都以基本色调命名,前面字母代表色调,后面字母代表玻璃,数字代表型号特点。如德国产品(Schott)BG12,就是种蓝色玻璃,B是蓝色的第一个字母,G是玻璃的第一个字母;我国产品的名称已统一用拼音字母表示,如相当于BG12的蓝色滤板名为QB24,Q是青色(蓝色)拼音的第一个字母,B是玻璃拼音的第一个字母。不过有的滤板也可以透光分界滤长命名,如K530,就是表示压制滤长530nm以下的光而透过530nm 以上的光。还有的厂家的滤板完全以数字命名,如美国Corning厂的NO:5-58,即相当于BG12。

1.激发滤板根据光源和荧光色素的特点,可选用以下三类激发滤板,提供一定波长范围的激发光。

紫外光激发滤板:此滤板可使400nm以下的紫外光透过,阻挡400nm以上的可见光通过。常用型号为UG-1或UG-5,外加一块BG-38,以除去红色尾波。

紫外蓝光激发滤板:此滤板可使300~450nm范围内的光通过。常用型号为ZB-2或ZB-3,外加BG-38。

紫蓝光激发滤板:它可使350~490nm的光通过。常用型号为QB24(BG12)。

最大吸收峰在500nm以上者的荧光素(如罗达明色素)可用蓝绿滤板(如B-7)激发。

近年开始采用金属膜干涉滤板,由于针对性强,波长适当,因而激发效果比较玻璃滤更好。如西德Leitz

厂的FITC专用KP490滤板和罗达明的S546绿色滤板,均远比玻璃滤板效果好。

激发滤板分薄厚两种,一般暗视野选用薄滤板,亮视野荧光显微镜可选用厚一些。基本要求是以获得最明亮的荧光和最好的背景为准。

2.压制滤板压制滤板的作用是完全阻挡激发光通过,提供相应滤长范围的荧光。与激发滤板相对应,常用以下3种压制滤板:

紫外光压制滤板:可通过可见光、阻挡紫外光通过。能与UG-1或UG-5组合。常用GG-3K430或GG-6K460。

紫蓝光压制滤板:能通过510nm以上滤长的荧光(绿到红),能与BG-12组合。通常用OG-4K510或OG-1K530。

紫外紫光压制滤板:能通过460nm以上波长的荧光(蓝到红),可与BG-3组合,常用OG-11K470AK 490,K510。

(三)反光镜

反光镜的反光层一般是镀铝的,因为铝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蓝紫区吸收少,反射达90%以上,而银的反射只有70%;一般使用平面反光镜。

(四)聚光镜

专为荧光显微镜设计制作的聚光器是用石英玻璃或其他透紫外光的玻璃制成。分明视野聚光器的暗视野聚光器两种。还有相差荧光聚光器。

1.明视野聚光器在一般荧光显微镜上多用明视野聚光器,它具有聚光力强,使用方便,特别适于低、中倍放大的标本观察。

2.暗视野聚光器暗视野聚光器在荧光显微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为激发光不直接进入物镜,因而除散射光外,激发光也不进入目镜,可以使用薄的激发滤板,增强激发光的强度,压制滤板也可以很薄,因紫外光激发时,可用无色滤板(不透过紫外)而仍然产生黑暗的背景。从而增强了荧光图像的亮度和反衬度,提高了图像的质量,观察舒适,可能发现亮视野难以分辨的细微荧光颗粒。

3.相差荧光聚光器相差聚光器与相差物镜配合使用,可同时进行相差和荧光联合观察,既能看到荧光图像,又能看到相差图像,有助于荧光的定位准确。一般荧光观察很少需要这种聚光器。

(五)物镜

各种物镜均可应用,但最好用消色差的物镜,因其自体荧光极微且透光性能(波长范围)适合于荧光。由于图像在显微镜视野中的荧光亮度与物镜镜口率的平方成正比,而与其放大倍数成反比,所以为了提高荧光图像的亮度,应使用镜口率大的物镜。尤其在高倍放大时其影响非常明显。因此对荧光不够强的标本,应使用镜口率大的物镜,配合以尽可能低的目镜(4×,5×,6.3×等)。

(六)目镜

在荧光显微镜中多用低倍目镜,如5×和6.3×。过去多用单筒目镜,因为其亮度比双筒目镜高一倍以上,但目前研究型荧光显微镜多用双筒目镜,观察很方便。

(七)落射光装置

新型的落射光装置是从光源来的光射到干涉分光滤镜后,波长短的部分(紫外和紫蓝)由于滤镜上镀膜的性质而反射,当滤镜对向光源呈45。倾斜时,则垂直射向物镜,经物镜射向标本,使标本受到激发,这时物镜直接起聚光器的作用。同时,滤长长的部分(绿、黄、红等),对滤镜是可透的,因此,不向物镜方向反射,滤镜起了激发滤板作用,由于标本的荧光处在可见光长波区,可透过滤镜而到达目镜观察,荧光图像的亮度随着放大倍数增大而提高,在高放大时比透射光源强。它除具有透射式光源的功能外,更适用于不透明及半透明标本,如厚片、滤膜、菌落、组织培养标本等的直接观察。近年研制的新型荧光显微镜多采用落射光装置,称之为落射荧光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标本制作要求

(一)载玻片

载玻片厚度应在0.8~1.2mm之间,太厚的坡片,一方面光吸收多,另一方面不能使激发光在标本上聚集。载玻片必须光洁,厚度均匀,无明显自发荧光。有时需用石英玻璃载玻片。

(二)盖玻片

盖玻片厚度在0.17mm左右,光洁。为了加强激发光,也可用干涉盖玻片,这是一种特制的表面镀有若干层对不同波长的光起不同干涉作用的物质(如氟化镁)的盖玻片,它可以使荧光顺利通过,而反射激发光,这种反射的激发光女可激发标本。

(三)标本

组织切片或其他标本不能太厚,如太厚激发光大部分消耗在标本下部,而物镜直接观察到的上部不充分激发。另外,细胞重迭或杂质掩盖,影响判断。

(四)封裱剂

封裱剂常用甘油,必须无自发荧光,无色透明,荧光的亮度在pH8.5~9.5时较亮,不易很快褪去。所以,常用甘油和0.5mol/l pH9.0~9.5的碳酸盐缓冲液的等量混合液作封裱剂。

(五)镜油

一般暗视野荧光显微镜和用油镜观察标本时,必须使用镜油,最好使用特制的无荧光镜油,也可用上述甘油代替,液体石蜡也可用,只是折光率较低,对图像质量略有影响。

使用荧光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荧光显微镜出厂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不要随意改变程序。

(2)应在暗室中进行检查。进入暗室后,接上电源,点燃超高压汞灯5~15min,待光源发出强光稳定后,眼睛完全适应暗室,再开始观察标本。

(3)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损害,在调整光源时应戴上防护眼镜。

(4)检查时间每次以1~2h为宜,超过90min,超高压汞灯发光强度逐渐下降,荧光减弱;标本受紫外线照射3~5min后,荧光也明显减弱;所以,最多不得超过2~3h。

(5)荧光显微镜光源寿命有限,标本应集中检查,以节省时间,保护光源。天热时,应加电扇散热降温,新换灯泡应从开始就记录使用时间。灯熄灭后欲再用时,须待灯泡充分冷却后才能点燃。一天中应避免数次点燃光源。

(6)标本染色后立即观察,因时间久了荧光会逐渐减弱。若将标本放在聚乙烯塑料袋中4℃保存,可延缓荧光减弱时间,防止封裱剂蒸发。

(7)荧光亮度的判断标准:一般分为四级,即“一”—无或可见微弱荧光。“+”—仅能见明确可见的荧光。“++”—可见有明亮的荧光。“+++”—可见耀眼的荧光。

荧光图像的记录方法

荧光显微镜所看到的荧光图像,一是具有形态学特征,二是具有荧光的颜色和亮度,在判断结果时,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综合判断。结果记录根据主观指标,即凭工作者目力观察。作为一般定性观察,基本上可靠的。随着技术科学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采用客观指标记录判断结果,如用细胞分光光度计,图像分析仪等仪器。但这些仪器记录的结果,也必须结合主观的判断。

荧光显微镜摄影技术对于记录荧光图像十分必要,由于荧光很易褪色减弱,要即时摄影记录结果。方法与普通显微摄影技术基本相同。只是需要采用高速感光胶片如ASA200以上或24。以上。因紫外光对荧光猝灭作用大,如FITC的标记物,在紫外光下照射30s,荧光亮度降低50%。所以,曝光速度太慢,就不能将荧光图像拍摄下来。一般研究型荧光显微镜都有半自动或全自动显微摄影系统装置。

荧光染料的使用

吖啶橙:吖啶橙是最经典的灵敏的荧光染料,它可对细胞中的DNA和RNA同时染色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荧光,DNA呈绿色荧光,RNA呈橙红色荧光。

EB:染色DNA和RNA

荧光素双醋酸酯(FDA):FAD 本身无荧光,无极性,可透过完整的原生质膜。一旦进入原生质体后,由于受到酯酶分解而产生具有荧光的极性物质荧光素。它不能自由出入原生质膜,因此有活力的细胞能产生荧光,无活力的原生质体不能分解FAD无荧光产生。5mgFDA溶于1ml丙酮中,避光4℃下贮存,使用时取0.22mlFDA贮存液加入5ml0.65mol/L甘露醇中.使用时,使最终浓度为0.01%。

荧光染料Ho33342和若丹明123: 活细胞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和线粒体。一般的生物染料不能穿透细胞膜,只有当细胞被固定后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染料才能进入细胞内。但有些活体染料能进入活细胞,并对细胞不产生毒性作用。荧光染料Ho33342和若丹明123都是活体染料。Ho33342能与细胞中DNA进行特异的结合,若丹明123能与线粒体进行特异的结合。采用两种荧光染料的混合染液可对一个活细胞的核和线粒体同时染色。

荧光组化实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每种荧光染料,均有自己的最适PH值,此时荧光最强。当pH改变时,不仅荧光强度减弱,而且波长将有所改变,因此荧光检测时要在一定的PH值的缓冲液中进行。

2.一放荧光染色在20。C以下时荧光比较稳定,温度升高常出现温度猝灭。

3.在荧光观察中,常因激发光的增强而使样品荧光很快衰竭,造成观察和照相困难。为此最好用能量小的长波长光进行观察,需照相时再适当增强激发光。

4.一般荧光染液的浓度在万分之一以下,甚至亿万分之一,也能使标本着色。在一定的限度内,荧光强度可随

荧光素的浓度增加而增强,但超过限度,荧光强度反而下降,这是由于荧光分子间的缔合而使自身荧光猝灭所致。

体视荧光显微镜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1)将材料片放在载物台上。

(2)开启荧光显微镜稳压器.然后按下启动组点燃紫外灯15min内不得关闭,关闭后3min内不得再启动。

(3)将激发滤光片转至v,分色片调到v,选用495或475nm阻挡滤光片。

(4)选用uvFL40、uvFL100荧光接物镜镜检。

(5)在玻片上加无荧光油,先用40 x,再用100 x调焦镜检.呈现荧光。

(7)因荧光物质受紫外光照射时随时间的增长荧光逐渐变弱,因此镜检时应经常变换视野。

(8)亦可用uvFL10或uvFL20低倍镜镜检材料(用低倍镜时不加无荧光油)。

荧光显微镜操作程序

1. 开机:

1.1. 打开房间总电源开关

1.2. 打开电脑电源开关

1.3. 打开数码相机电源开关

1.4. 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打开汞灯电源开关)

2. 调试显微镜光路:

2.1. 把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聚焦。

2.2. 根据物镜指数乘0.8确定聚光镜光圈值,调整到位。

2.3. 将视场光阑缩小,然后调节聚光镜高度,直到从目镜中观察到视场光阑的清晰成像。

2.4. 放大视场光阑,使其在目镜中的黑框扩展到视野以外。

3. 调试数码相机拍摄照片:

3.1. 在显微镜取景器中对好视野及焦距。

3.2. 打开photoshop程序。

3.3. 点击“文件-- 自动…。”调出相机控制窗口。

3.4. ZOOM定为77。拍摄图片格式为640*480。

3.5. 在相机控制窗口上点preview,观察预览图象的亮度。选择适当的曝光时间使预览图片的亮度合适。

3.6. 点拍摄按纽拍摄,等待几秒钟后图片传回电脑并在photoshop窗口里显示。

3.7. 继续拍摄下一张照片。

3.8. 拍摄十来张照片后要及时保存照片。

3.9. 先关闭相机控制按纽。并保存拍摄条件到默认值。

3.10. 在photoshop中保存刚拍摄的照片到指定文件夹中,保存后要关闭照片。

3.11. 保存并关闭全部照片后重新打开相机控制窗口继续拍摄。

3.12. 拍摄全部完成后保存所拍摄的照片。需要时将照片通过网络上传到校园网服务器上,不能使用U盘或软盘转移文件。或者将照片文件刻录到光盘上。

4. 关机:

4.1. 关闭显微镜电源。

4.2. 关闭汞灯电源。

4.3. 关闭数码相机电源。

4.4. 关闭电脑时点“重新启动电脑”,待电脑进入关闭状态并重新启动时按电脑电源开关强制关机。注意不能直接点击“关闭电脑”。

4.5. 关闭房间电源总开关。

奥林巴斯荧光显微镜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1、初次使用者事先要经过培训。

2、该显微镜有2套拍照系统;传统胶卷拍照和数码拍照。根据需要可更换相应的附件。

3、该镜可作为明视场显微镜使用,也可作为荧光显微镜使用,根据需要,做相应的附件连接,开启相应的电源。禁止乱调设置,以免影响他人正常使用。

4、作为明视场显微镜使用;A、接通电源后,打开显微镜底座前的电源开关,按光亮需要调节底座右侧的滑竿。B、根据需要,调节底座光栅和聚光器光栅及其高度,可获得最佳的图象效果。C、需要图片,要把镜体上的相应拉杆拉到绿线位子。按下相应附件上的照相按扭。

5、作为荧光显微镜使用;A、先关闭荧光通道,再打开荧光激发器电源,等待15分钟。B、等待期间,打开显微镜光源,找到需要观察的样品,选用合适的物镜,调整焦距。C、关闭显微镜光源,打开荧光通道。D、需要图片,要把镜体上的相应拉杆拉到绿线位子。按下相应附件上的照相按扭。

注意事项:

1、不要污染物镜镜头。一旦污染,先用擦镜纸擦除一遍,再用显微镜专用擦洗液擦洗,最后用镜纸再擦一遍。用油镜镜头后,以同样方法擦洗。

2、关闭显微镜电源前,先把光源调到最低。

3、用过荧光镜的,注意清洁载物台,防止有害有毒致癌物污染。

4、结束工作,关闭所有电源,清洁工作台和房间。

5、发现漏电和其他故障,及时报告。

Nikon ECLIPSE Ti倒置荧光显微镜使用说明

Nikon ECLIPSE Ti倒置荧光显微镜使用说明 操作步骤: 本显微镜的荧光光路与明视场(相差、DIC也属明视场)光路相对独立。当使用明视场时,无需打开荧光光源,进打开总电源即可。当使用荧光观察时,可同时打开总电源和荧光电源。 明视场观察: 1.开机:按动总电源开关“1”处接通电源,此时开关和指示灯点亮,打开显微镜底座左侧的透射照明器开关,从小到大调节照明器开关下方的亮度调节旋钮,使照明亮度适当。 2.首先将聚光器模板A放入光路,用10×物镜对样品进行对焦,调节目镜的屈光度调节环,然后换用40×物镜观察样品。 3.关机:将亮度调节旋钮旋至亮度最暗位置,关掉显微镜底座左侧的透射照明器开关,然后按动总电源开关“0”处关闭电源。 DIC微分干涉观察: 开机、关机等与明视场观察相同,区别是要使用聚光器相对应的DIC模板N1及起偏器、检偏器,将其放入光路后,再使用专用的银白色DIC物镜对焦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可旋转起偏器,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 相差观察: 开机、关机等与明视场观察相同,区别是要使用聚光器相对应的相差模板PH1。 荧光观察: 1.开机:先打开荧光灯电源开关,然后按住电源开关上方的荧光灯激发按钮3秒钟后松开,即可见荧光灯点亮。 2.打开荧光转盘上的荧光拨杆至“0”位置,此时荧光光路打开。旋转荧光转盘,转入所对应的滤光片位置即可进行荧光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可插入位于荧光灯源前方的减光片,以改变荧光强度,减弱对活细胞样品的损伤。 3.关机:直接关掉荧光灯电源开关即可。 注意事项: 1.短时间内频繁开关荧光灯电源,将极大的缩短荧光灯寿命。 2.荧光光源打开后即可使用,但必须使用20分钟才可以关闭;关闭30分钟以后才可以再次打开,否则会导致荧光灯损坏。 3.不要同时反方向转动显微镜左右两侧的调焦钮,否则会导致显微镜损坏。 4.粗动调焦钮达到限定位置后,如果继续向同一方向旋转会引起显微镜故障。请不要旋转过度。 5.显微镜光源在工作时会产生高温,因此小心不要接触光源以防烫伤,也不要将易燃品如纸张、布、塑料和酒精等放置于光源附近。

显微镜荧光波长详解

人肉眼对光源波长的颜色感觉红色770-622 nm 橙色622~597 nm 黄色597~577 nm 绿色577~492 nm 蓝靛色492~455nm 紫色455~350nm

?常见显微镜滤光片的波长 在激发波长在Ex范围内才能被激发,只有发射光波长大于BA/EM才能被观察到,背景光的波长只有大于DM才能被观察到。 红色滤光片G-2A Ex 510-560 DM 575 BA 590 绿色滤光片B-2A Ex 450-490 DM 505 BA 520 蓝色滤光片UV-2A Ex 330-380 DM 400 BA 420 ?其它荧光染料介绍 【菁类染料-Cyanine dyes(Cy2,?Cy3,?Cy5)】 Cy2耦联基团激发波长为492nm,发光为波长510nm的绿色可见光。Cy2和FITC使用相同的滤波片。由于Cy2比FITC在光下更稳定。要避免使用含有磷酸化的苯二胺的封片剂,因为这种抗淬灭剂和Cy2反应,在染色片储存后会导致荧光微弱和扩散。Cy3和Cy5比其他的荧光团探针要更亮,更稳定,背景更弱。Cy3耦联基团激发光的最大波长为550nm,最强发射光为570nm。因为激发光和发射光波长很接近TRITC, 在荧光显微镜中,可使用和TRITC一样的滤波片。

Cy3在氩光灯(514nm或528nm)下可以被激发出50%的光强,在氦氖灯(543nm)或者汞灯(546nm)下则约75%。Cy3可以和荧光素一起作双标。Cy3还可以和Cy5一起在共聚焦显微镜实验中作多标记。Cy5耦联基团的激发波长最大650nm,发光波长最大670nm。在氪氩灯(647nm)下它们可被激发出98%的荧光,在氦氖灯下(633nm)为63%。Cy5可以和很多其他的荧光基团一起用在多标记的实验中。由于它的最大发射波长在670nm,Cy5很难用裸眼观察,而且不能用汞灯作理想的激发。通常观察Cy5时采用具有合适激发光和远红外检测器的共聚焦显微镜。在水相封片剂中应当加入抗淬灭剂。使用传统的表面荧光显微镜时,不推荐使用Cy5。 【藻红蛋白或藻胆色素蛋白-Phycoerythrin(PE)荧光标记二抗】 存在于被称为藻红的多聚微粒中,位于叶绿素的反应中心,在自然结构中,藻红蛋白吸收光能,吸收后转化成能量,供其发育生长。当藻红蛋白被分离和纯化后,其蛋白质变得具有很强的荧光,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发出亮红色的荧光,此时不再接受任何外来的光,也不能转移光能。藻红蛋白PE的吸收波长范围较广,最大的吸收波长为566nm,最大的发射波长为574nm。藻红蛋白作为荧光标记物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具有强的长波长激发和发射荧光,可避免来自其他生物材料荧光的干扰;并且具有极高的发射量子产率;另外PE具有非常高的水溶性而且与许多生物学或合成材料的多位点稳定交联。【Aminomethylcoumarin Acetate (AMCA)】 耦联的AMCA吸收光波长最大为350nm,发荧光则为450nm。对于荧光显微镜来说,AMCA可以用汞灯来激发,用紫外滤板来观察。由于AMCA的信号相对较弱,单标实验中不推荐使用AMCA。AMCA和荧光素的荧光波长只有很小的重叠范围,而和发出长波长荧光的荧光基团没有或者只有极少的重叠,因此它最常用于多标记实验中,比如免疫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由于人眼不能很好的检测蓝色荧光,在多标记的实验中,AMCA耦联的二抗应当被用于检测大量的抗原。AMCA和荧光素一样很快淬灭,使用抗淬灭剂可以减轻。且由于肉眼不能很好的检测AMCA所激发的蓝色荧光,因而AMCA耦联的二抗更适用于检测大量存在的抗原。如果使用在流式细胞仪中,AMCA可以用汞灯或者水冷却的氩光灯激发,因为它们发出的光线是在光谱的紫外区。 注:由于观察荧光需要一定波长的激发光,必须根据实验室已有的仪器可发光的波段进行选择。另外,多标记中对探针色彩区分程度的要求。例如,若丹明红-X (RRX)和德克萨斯红(TR)荧光素的区别就比四甲基若丹明(TRITC)或者Cy3的区别明显。如果对灵敏度有更高的要求,则Cy3和Cy5就比其他的荧光团探针要亮。 西美杰备有全面的二抗现货产品并能提供最完整的二抗产品线。主要二抗品牌为全球最大的二抗和底物生产厂商KPL以及前沿抗体生产商ProteinTech。针对荧光标记二抗,有FITC、TRITC、Rhodamine、PE、Cy3/5、AMCA、Dylight等多种荧光标记二抗;按照检测物种分,有抗人、大鼠、小鼠、猪、驴、绵羊、山羊、小鸡、马、兔、仓鼠、狗、牛,以及多种细菌类二抗;另外,还有IgG、IgA、IgM以及IgG(Fc)、IgG(ab’)2等不同类型抗体。 The role of filters in 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 在激发波长在Ex范围内才能被激发,只有发射光波长大于BA/EM才能被观察到,背景

显微镜测量使用说明

WT-1000GM操作手册 上海微图仪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巍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相机及操作软件介绍 上海微图仪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巍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专业开发显微镜数字相机CMOS系列(TCA-1.3C,TCA-1.3B/W,TCA-3.0C,TCA-5.0)及CCD 系列(TCC3.3MP、TCC-1.4HICE)广泛应用于显微镜成像、凝胶成像、化学发光成像等众多科研质检生产领域。 WT-1000GM 为通用相机操作、图像处理、图像测量软件,该软件操作方便,功能专业,性能稳定,界面友好,是您工作科研的得力助手。

相机安装及软件操作介绍 1.1 操作系统要求 本公司相机及软件支持windows XP, vista, 2000, 操作系统,但要求系统安装Directshow 9.0 components. 1.2Hardware requirement 1.2.1电脑要求配置 CPU: Intel Pentium 4-2.6G; 内存RAM: 512 MB 硬盘HDD: 10GB USB: USB2.0 interface 安装相机驱动 2.1安装相机 2.1.1. 自动安装 1.打开光盘内TCA-1.3驱动Driver文件夹,运行安装程序 。 2.出现下面窗口,选择下一步。

3.出现该窗口选择,仍然继续4.TCA-1.3已经成功安装到计算机内

5. 安装完毕右下角任务栏会提示硬件安装完成,选择设备管理器可以看到如下 位置有该相机的属性显示。 2.1. 3. 安装软件 直接运行WT-1000GM文件夹里的Sutup.exe文件就可以将软件安装到指定的位置了 1. 双击“setup.exe”

Zeiss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操作手册

Zeiss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操作手册 目录: 1 系统得组成 系统组成及光路示意图 实物照片说明 2 系统得使用 2、1 开机顺序 2、2 软件得快速使用说明 2、3 显微镜得触摸屏控制 2、4 关机顺序 3 系统得维护 1 系统得组成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系统主要由:电动荧光显微镜、扫描检测单元、激光器、电脑工作站及各相关附件组成。 系统组成及光路示意图: 电脑工作站 激光器 电动荧光显微镜扫描检测单元 实物照片说明: 电动荧光显微镜 扫描检测单元 CO2 培养系统控制器 激光器 电脑工作站 2 系统得使用 2、1 开机顺序 (1)打开稳压电源(绿色按钮) 等待2 分钟(电压稳定)后,再开其它开关 (2)主开关[ MAIN SWITCH ]“ON” 电脑系统[ SYSTEMS/PC ]“ON” 扫描硬件系统[ PONENTS ]“ON” (3)打开[ 电动显微镜开关] 打开[ 荧光灯开关] (注:具有5 档光强调节旋钮) (4)Ar 离子激光器主开关“ON” 顺时针旋转钥匙至“—” 预热等待约15分钟, 将激光器[ 扳钮] 由“Standby”扳至 “Laser run”状态,即可正常使用 (5)打开[ 电脑开关],进入操作系统

注:键盘上也具有[ 电脑开关] 2、2 软件得快速使用说明 (1)电脑开机进入操作系统界面后,双击桌面共聚焦软件ZEN 图标 (2)进入ZEN 界面,弹出对话框: “Start System”——初始化整个系统,用于激光扫描取图、 分析等。 “Image Processing”——不启动共聚焦扫描硬件,用于已 存图像数据得处理、分析。 (3)软件界面: 1 功能界面切换:扫描取图(Acquisition)、图像处理(Processing)、维护(Maintain) (注:Maintain仅供Zeiss专业工程师使用) 2 动作按钮; 3 工具组(多维扫描控制); 4 工具详细界面; 5 状态栏; 6 视窗切换按钮; 7 图像切换按钮;8 图像浏览/预扫描窗口;9 文档浏览/处理区域;10 视窗中图像处理模块 动作按钮: Single ——扫描单张图片、并在图像预览窗口显示。 Start ——开始扫描单张图片或一个实验流程(1组图片,如XYZ、XYT 等)。 Stop ——暂停/结束扫描。 New ——建立一个新图像扫描窗口/文档。 激光连接状况检查 眼睛观察/相机/共聚焦LSM 光路切换(ZEN软件界面右上角): Ocular ——通过观察筒用眼睛观察。(激光安全保护装置自动阻断激光、保护眼睛。) Camera ——光路切换至相机。 LSM ——共聚焦扫描成像光路。 显微镜设置: “Ocular”——> “Light Path”——> 点击物镜图标,选择物镜——> 样品聚焦。 透射光控制(Transmitted Light Control) 反射光光闸控制(Reflected Light Shutter) 荧光激发块选择(Reflector) 共聚焦LSM 扫描设置 点击“LSM”(ZEN软件界面右上角),系统切换至共聚焦扫描光路: 光路设置: Smart Setup ——自动预设光路 选取“荧光探针”、“颜色”、扫描方法, 应用“Apply”。 (注:Fastest 为最快速扫描,多条激光谱线同时扫 描。Best signal 为最佳信号扫描,多条激光谱线顺 序扫描。Best promise 为兼顾速度与信号得折

荧光显微镜操作手册簿

荧光显微镜操作手册 Olympus BX51 物镜: 4 ×0.16 (无DIC) 10×0.40 20×0.75 40×1.00 oil 100×1.40 oil 荧光滤色块转盘: 1. WU 蓝 2. WIB 绿(长通) 3. WIBA 绿(带通) 4. WIG 红 5. CFP 青 6. YFP 黄 操作步骤:(注意:样品须在低倍镜下放置和取下) DIC观察:

1.打开明场电源开关(“︱”为开,“○”为关) 2.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用样品夹夹好 3.将起偏器、检偏器、DIC棱镜推入光路,荧光滤块转盘拨到“1”位置,DIC棱镜应 与相应的物镜倍数相匹配 4.先选用低倍物镜(“10×”) 5.调节透射光的强度,调节焦距,找到视野 6.换到高倍镜头,观察样品 7.DIC观察时,光路选择拉杆拉到中间位置,既可观察,也可拍照 荧光观察: 1.打开明场电源开关 2.打开汞灯电源开关 3.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用样品夹夹好 4.检偏器、DIC棱镜在光路外 5.将荧光光路shutter打开(“○”为开,“●”为关),需保护样品时关闭shutter 6.光路选择拉杆推至最里边 7.根据样品的标记情况将荧光滤块转盘转到相应的位置 8.通过两组减光滤片调节激发光强度 9.从低倍镜开始观察,调焦,找到预观察视野, 10.依次换到高倍镜头,观察样品 11.拍照时光路选择拉杆完全拉出 普通明场观察: 1.打开明场电源开关(“︱”为开,“○”为关) 2.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用样品夹夹好 3.起偏器、检偏器、DIC棱镜在光路外,荧光滤块转盘拨到“1”位置,DIC棱镜拨到 明场(BF)位置 4.先选用低倍物镜(“4×”) 5.调节透射光的强度,调节焦距,找到视野 6.依次换到高倍镜头,观察样品 7.光路选择拉杆拉到中间位置既可观察,也可拍照 关机: 1.关闭汞灯电源(注意:汞灯需使用半小时以上方可关闭,关闭半小时以后方可再次 开启) 2.将透射光调到最小,关闭明场电源开关 3.将镜头转到低倍镜,取出样品,若使用过油镜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镜头 4.确认数据已经保存,关闭软件 5.使用光盘拷贝数据(禁止使用移动储存设备拷贝数据) 6.关闭电脑,登记使用时间、荧光数字等使用情况

Nikon 80i荧光显微镜使用说明

Nikon 80i荧光显微镜使用说明 △荧光显微镜属贵重仪器,未经保管人员同意请勿擅自使用。 △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保管人员反映。 △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仪器损坏,根据本中心《损坏仪器赔偿制度》进行赔偿。 △使用者在使用完毕后应进行登记. 维护和保养 本仪器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防止镜头霉变,定期除湿。 ●为防止损坏荧光灯泡,荧光光源关闭后,15分钟内不得再重新开启。 ●荧光灯泡的最佳使用期限是200小时,如发现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应更换荧光灯泡。 荧光显微镜操作步骤 △显微镜系精密仪器,务请不要碰击,要仔细耐心使用。 △荧光光源关闭后,15分钟内不得再开启。 △荧光灯泡的最佳使用期限是200小时,因此每次使用时请尽量缩短时间。 1.插上电源插座,打开主机电源开关。 2. 将待检标本置于载物台上。 3. 用10×物镜对焦点,根据使用者的眼间距调节双目镜筒的间距。 4. 调节光圈及灯光强度至合适位置。 5. 调节粗调和微调使标本至最清晰。 6. 拔出活动杆,使光路通过CCD至显示器。 7.保存图象至电脑中。 8. 使用完毕后关掉电源,如镜头上有指纹或污迹用擦镜纸将其擦除。 ●荧光光源操作 1.插上荧光光源电源插座,打开荧光光源电源开关。 2. 打开光栅。 3. 根据使用荧光素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荧光滤光片。 4. 将待检标本置于载物台上。 5. 用10×物镜对焦点,根据使用者的眼间距调节双目镜筒的间距。 6. 调节粗调和微调使标本至最清晰。 7. 拔出活动杆,使光路通过CCD至显示器。 8. 保存图象至电脑中。 9. 使用完毕后关掉电源,如镜头上有指纹或污迹用擦镜纸将其擦除。 10. 登记使用情况。 Nikon 80i主要技术参数:放大倍数40-1000,CFI60无限远光学系统,内置滤色镜,数字成像头。明场、暗场、简单偏光、荧光/明场、荧光/暗场。波长:330-380,450-490,510-560。主电压90~250V。频率:50~60HZ。功率消耗:最大160W。周围环境温度:10~36℃。相对湿度:0~80%。污染级别:2。 应用范围:正置明场、相差及荧光,主要用于细胞及细菌等的观察及荧光摄影。

显微镜简易使用手册.

显微镜使用说明 1,显微镜开关时卤素灯电压一般应调至最低。 2,转换物镜时,应旋转物镜架,不要用手直接转物镜。 3,荧光光源汞灯由于使用寿命短,为保证尽可能的延长使用时间和安全,汞灯电源开/关间隔时间必须大于三十分钟。 4,显微镜的各光学部件应调节到位(如,DIC 插件,荧光滤片,物镜等),以免影响显微镜的正常工作。如果不到位,那么观察时 通常会看到月牙形阴影. 5,使用油镜时应使用专业用油,不要用其它介质(如香柏油),以免损伤镜头。每次使用完油镜后,需将油镜擦拭干净(物镜及 玻片)。(正置显微镜,油滴在样品上。倒置显微镜,油直接滴 在物镜上。) 6,不要用手直接触摸光学部件的表面(如物镜,荧光模块,目镜等),以免留下手指印在上面,影响观察效果。 7,在拆卸全自动显微镜的聚光镜,荧光滤片盒(倒置显微镜)等部件时,应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8,因为各款显微镜的有效工作距离/特性等各有不同,使用前应充分了解所用仪器的特性及观测范围,以免因不恰当的操作,对 显微镜及其配件造成损害。 提示:1,观测样品时(特别是金相样品),切不可将物镜撞及样品,以免将物镜镜头压碎。 2,移动显微镜时,应做到小心轻放,以免因震动而对光学部件及光路造成损害,影响显微镜的使用。(建议移动显微镜时,先将各光学部件拆 除,移位后,再重新安装。) 二一般观察方式的调节 为了观察和拍摄好图像,需要对显微镜和CCD以及CCD软件都要求进行调节。 在进行显微观察和摄影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显微镜进行调节。调节项目包括柯勒照明、相差环调节、荧光中心调节等。其中后两项一般在安装是已经调节好,以后一般情况下就不需要再调节了。 柯勒照明调节方法如下:

倒置荧光显微镜操作说明

显微镜及数码成像系统操作简要 第一部分观察方法步骤 1、明场观察方法步骤 2、相差观察方法步骤 3、荧光观察方法步骤 第二部分使用IPP拍摄图像流程(相差观察、荧光观察) 第三部分使用BX2-BSW拍摄图像流程(明场观察)

1、明场观察方法步骤 步骤 涉及部件 主开关拨到“I ” 准备工作:柯勒照明光轴中心调节 第一次观察须完成此调试,完成后不需要再调节,直至装卸过部件后,使用过程中请不要扭动聚光镜中心调节旋钮。 ① 聚光镜升高到最高位置 聚光镜高度升降旋钮 ② 用10X 物镜聚焦至清晰 ③ 视场光阑打至最小 视场光阑 ④ 逐步下降聚光镜,使视场中出现清晰正多边形图像 聚光镜升降旋钮 ⑤ 调节聚光镜中心调节旋钮,使正多边形移至视场中心 聚光镜中心调节旋钮 ⑥ 逐步打开视场光阑,使正多边形与视场边缘内切 视场光阑 ⑦ 稍加大视场光阑,使它的图象刚好与视场外切即可 视场光阑

步骤 涉及部件 I ” 载物台、标本夹 3、荧光观察方法步骤 准备工作:高压汞灯对中(第一次观察时调整,以后观察时不需调整,除非更换汞灯) 步骤 涉及部件 主开关拨到“I ” CD+或CD-钮

主开关拨到“I ” ND 片插槽 /孔径光阑 准备工作: 高压汞灯对中(第一次观察时调整,以后观察时不需调整,除非更换汞灯) 调整完成后,请不要触动对中部件,如汞灯对中旋钮,视场光阑对中钮等。 ,待弧 载物台

观察筒 视场光阑中心调节钮 第二部分使用IPP 拍摄图像流程 1. 在桌面点击以下图标打开IPP。 2. 在菜单栏中,(采集)Acquire 菜单下点击(视频/数字图像采集)Video/Digital Capture,或点击工具栏中,即出现控制CCD 拍照的对话框。

荧光显微镜使用方法和荧光显微镜操作规程

荧光显微镜使用方法和荧光显微镜操作规程 荧光显微镜是中的一种。 关键字: 荧光显微镜使用方法 荧光显微镜操作规程 荧光显微镜使用 使用方法和荧光显微镜操作规程 1. 用窗帘遮蔽光线,关闭房间内的灯光,除去显微镜的防尘罩,确保显微镜灯室通风良好、无遮盖。装上汞灯灯箱,并转动灯箱卡圈上的拨杆,将灯箱与镜臂连接。 2. 将汞灯灯箱的电源插头插入荧光电源箱后的插座,再将荧光电源箱的插头插入220V外接电源。 3. 打开电源开关,电压表显示出电源电压,如电源电压波动不大于额定电压值的±5%,即可按下启动开关点燃汞灯,如因天气太冷或电压不稳定等原因,一次启动未点燃汞灯,可以多揿动几次。待超高压汞灯弧光达到稳定状态并达到最大发光效率,即可开始工作。 4. 灯泡的调中: (1)任选一块标本放在载物台上. (2)转动镜臂上的聚光镜旋钮使聚光镜移出光路,转动滤色片组转换手轮,将紫光(V)或蓝光(B)或绿光(G)激发滤色片组转入光路,并将10×荧光物镜转入光路。

(3)调节粗微调手轮,将标本像调焦清晰。 (4)前后推动垂直照明器右边的聚光镜调焦推杆,使视场光栏成像清晰,转动视场光栏拨杆将视场光栏收小,调节视场光栏调中螺钉使视场光栏居中,然后再将视场光栏开至最大。 (5)转动镜臂上的聚光镜旋钮使聚光镜移入光路,前后调节灯箱上的聚光镜拨杆,使汞灯的弧光在视场内成像清晰。 (6)调整灯箱上的灯泡水平调节螺钉和垂直调节螺钉,使汞灯的弧光居中。 (7)调整反光镜水平调节螺钉和垂直调节螺钉,使光源的反射像与汞灯的弧光分开。 (8)转动聚光镜旋钮把聚光镜移出光路,此时视场照明均匀。 5. 荧光观察: (1)将荧光染色标本放到载物台上。 (2)将10×平场物镜或40×荧光物镜转入光路,调节载物台纵横移动手轮,将标本移入光路。 (3)转动滤光片转换拨轮,将荧光染色标本所需要的激发滤光片组转入光路。激发滤光片组编号刻在滤片组转换拨轮上。 滤光片选择正确与否,是荧光显微镜能否得到正确应用的关键。选用滤光片时,必须遵守斯托克斯定律:激发滤光片的透射波长<双色束分离器的透射波长<阻断滤光片的透射波长。 由于激发滤光片、双色束分离器和阻断滤光片,出厂时已按其用途和本身的光学特性进行了严格的组合匹配,在观察和摄影时,只需选择滤光片组即可。 (4)调节粗调手轮,当看清荧光图像轮廓后,再用微调手轮调焦,直至看到清晰的荧光图像。 (5)当需要得到较强的荧光图像时,可转动聚光镜旋钮把聚光镜移入光路,可获得较明亮的荧光图像。

显微镜荧光波长详解

?人肉眼对光源波长的颜色感觉 红色770-622 nm 橙色622~597 nm 黄色597~577 nm 绿色577~492 nm 蓝靛色492~455nm 紫色455~350nm ?常见显微镜滤光片的波长 在激发波长在Ex围才能被激发,只有发射光波长大于BA/EM才能被观察到,背景光的波长只有大于DM才能被观察到。 红色滤光片G-2A Ex 510-560 DM 575 BA 590 绿色滤光片B-2A Ex 450-490 DM 505 BA 520 蓝色滤光片UV-2A Ex 330-380 DM 400 BA 420

其它荧光染料介绍 【菁类染料-Cyanine dyes(Cy2, Cy3, Cy5)】 Cy2耦联基团激发波长为492nm,发光为波长510nm的绿色可见光。Cy2和FITC使用相同的滤波片。由于Cy2比FITC在光下更稳定。要避免使用含有磷酸化的苯二胺的封片剂,因为这种抗淬灭剂和Cy2反应,在染色片储存后会导致荧光微弱和扩散。Cy3和Cy5比其他的荧光团探针要更亮,更稳定,背景更弱。Cy3耦联基团激发光的最大波长为550nm,最强发射光为570nm。因为激发光和发射光波长很接近TRITC, 在荧光显微镜中,可使用和TRITC一样的滤波片。 Cy3在氩光灯(514nm或528nm)下可以被激发出50%的光强,在氦氖灯(543nm)或者汞灯(546nm)下则约75%。Cy3可以和荧光素一起作双标。Cy3还可以和Cy5一起在共聚焦显微镜实验中作多标记。Cy5耦联基团的激发波长最大650nm,发光波长最大670nm。在氪氩灯(647nm)下它们可被激发出98%的荧光,在氦氖灯下(633nm)为63%。Cy5可以和很多其他的荧光基团一起用在多标记的实验中。由于它的最大发射波长在670nm,Cy5很难用裸眼观察,而且不能用汞灯作理想的激发。通常观察Cy5时采用具有合适激发光和远红外检测器的共聚焦显微镜。在水相封片剂中应当加入抗淬灭剂。使用传统的表面荧光显微镜时,不推荐使用Cy5。 【藻红蛋白或藻胆色素蛋白-Phycoerythrin(PE)荧光标记二抗】 存在于被称为藻红的多聚微粒中,位于叶绿素的反应中心,在自然结构中,藻红蛋白吸收光能,吸收后转化成能量,供其发育生长。当藻红蛋白被分离和纯化后,其蛋白质变得具有很强的荧光,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发出亮红色的荧光,此时不再接受任何外来的光,也不能转移光能。藻红蛋白PE的吸收波长围较广,最大的吸收波长为566nm,最大的发射波长为574nm。藻红蛋白作为荧光标记物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具有强的长波长激发和发射荧光,可避免来自其他生物材料荧光的干扰;并且具有极高的发射量子产率;另外PE具有非常高的水溶性而且与许多生物学或合成材料的多位点稳定交联。 【Aminomethylcoumarin Acetate (AMCA)】 耦联的AMCA吸收光波长最大为350nm,发荧光则为450nm。对于荧光显微镜来说,AMCA 可以用汞灯来激发,用紫外滤板来观察。由于AMCA的信号相对较弱,单标实验中不推荐使用AMCA。AMCA和荧光素的荧光波长只有很小的重叠围,而和发出长波长荧光的荧光基团没有或者只有极少的重叠,因此它最常用于多标记实验中,比如免疫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由于人眼不能很好的检测蓝色荧光,在多标记的实验中,AMCA耦联的二抗应当被用于检测大量的抗原。AMCA和荧光素一样很快淬灭,使用抗淬灭剂可以减轻。且由于肉眼不能很好的检测AMCA所激发的蓝色荧光,因而AMCA耦联的二抗更适用于检测大量

荧光显微镜及其操作

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e)及其操作 某些物质经一定波长的光(如紫外光)照射后,物质中的分子被激活,吸收能量后跃迁至激发态;当其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所吸收的能量除部分转化为热量或用于光化学反应外,其余较大部分则以光能形式辐射出来,由于能量没能全以光的形式辐射出来,故所辐射出的光的波长比激发光的要长,这种波长长于激发光的可见光部就是荧光(fluorescence)。所谓荧光就是某些物质在一定波长光(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在极短时间内所发出的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可见光。由此可见,被照射物质产生荧光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物质分子(或所特异性结合的荧光染料)必须具有可吸收能量的生色团;②该物质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量子产率和适宜的环境(如溶剂、pH、温度等)。荧光显微术是利用荧光显微镜结可发荧光的物质进行观测的一种实验技术。某些物质在一定短波长的光(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 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如见光),这种光就称为荧光。有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受激发光照射后可直接产生荧光, 称为自发荧光(或直接荧光),如叶绿素的火红色荧光和木质素的黄色荧光等。有的生物材料本身不能产生荧光,但它吸收荧光染料后同样却能发出荧光,这种荧光称为次生荧光(或间接荧光),如叶绿体吸附吖啶橙后便可发出桔红色荧光。荧光显微镜具特殊光源(多为紫外光光源),提供足够强度和波长的激发光,诱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在视场中所所观察到的图像,主要是样品的荧光映像。 (一)光源 现在多采用200W的超高压汞灯作光源,它是用石英玻璃制作,中间呈球形,内充一定数量的汞,工作时由两个电极间放电,引起水银蒸发,球内气压迅速升高,当水银完全蒸发时,可达50~70个标准大气压力,这一过程一般约需5~15min。超高压汞灯的发光是电极间放电使水银分子不断解离和还原过程中发射光量子的结果。它发射很强的紫外和蓝紫光,足以激发各类荧光物质,因此,为荧光显微镜普遍采用。 超高压汞灯也散发大量热能。因此,灯室必须有良好的散热条件,工作环境温度不宜太高。 新型超高压汞灯在使用初期不需高电压即可引燃,使用一些时间后,则需要高压启动(约为15000V),启动后,维持工作电压一般为50~60V,工作电流约4A左右。200W超高压汞灯的平均寿命,在每次使用2h 的情况下约为200h,开动一次工作时间愈短,则寿命愈短,如开一次只工作20min,则寿命降低50%。因此,使用时尽量减少启动次数。灯泡在使用过程中,其光效是逐渐降低的。灯熄灭后要等待冷却才能重新启动。点燃灯泡后不可立即关闭,以免水银蒸发不完全而损坏电极,一般需要等15min。由于超高压汞灯压力很高,紫外线强烈,因此灯泡必须置灯室中方可点燃,以免伤害眼睛和发生爆炸时造成操作。 超高压汞灯(100W或200W)光源的电路和包括变压、镇流、启动几个部分。在灯室上有调节灯泡发光中心的系统,灯泡球部后面安装有镀铝的凹面反射镜,前面安装有集光透镜。 国产超高压汞灯GCQ-200型性能良好,可以代替HBO-200等型的进口灯泡,平均寿命在200h以上,价格也比较低。 我国研制的一种简易轻便型高色温溴钨荧光光源装置,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小,交、直流两用(自带直流电源),易于携带,使用方便,已推广应用。

荧光显微镜 倒置荧光显微镜

致测维产品用户: 感谢您明智地选择了测维-里万光电的产品。 从您开始使用测维产品的那一刻起,测维便与您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您将享受测维切实和认真的服务。 测维更希望把您的要求作为我们的追求,以使测维产品的质量、性能、服务日臻完善。因此,您的任何建议和意见,我们都将予以充分的重视。 测维的信箱是:cwsh@https://www.doczj.com/doc/3915210709.html, 如果您想更多地了解测维的产品,欢迎登陆测维的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3915210709.html,/或拨打我们的全国客服热线:400-711-6930。 手册导读 请您在使用仪器前务必仔细阅读本手册。 特别提示: 在操作前,务必把仪器左侧粗微动内侧的限位圈松开。 用途: LWD300-38LFT型倒置荧光显微镜是由倒置显微镜和落射荧光显微镜组成。倒置显微镜具有在培养瓶或培养皿内进行显微观察的特点;落射荧光显微适用于荧光显微术。仪器配有长工作距离平场消色差物镜、大视野目镜、双目观察,还配有特长或长工作距离聚光镜、同时配有相衬装置及相衬物镜,可以观察不经染色的透明活体;落射荧光显微镜采用落射光激发,荧光图象清晰。该仪器特别适用于对活体细胞和组织、流质、沉淀物等进行显微研究,是生物学,细胞学,肿瘤学,遗传学,免疫学等研究工作的理想仪器。可供科研、高校、医疗、防疫和农牧等部门使用一、规格1.目镜 2.物镜

3.总放大倍数 4.聚光镜:特长工作距离聚光镜(带相衬装置):工作距离75mm; 5.大台面载物台:移动范围: 75mm×50mm; 6.带限位和调节松紧装置的同轴粗微动调焦系统;微动手轮格值为: 0.002mm; 7.瞳距调节范围:53mm~75mm; 8.照明系统: A.透射照明光源12V30W卤素灯(亮度可调); B.落射荧光光源100W超高压直流汞灯; 9. 电源电压:110V(60Hz)或230V(50Hz) 10.激发滤色片组: 紫外光(UV):激发光谱区域:330-400nm;可见荧光起始光谱:425nm. 紫光(V):激发光谱区域:395-415nm;可见荧光起始光谱:455nm. 蓝光(B):激发光谱区域:420-485nm;可见荧光起始光谱:515nm. 绿光(G):激发光谱区域:460-550nm;可见荧光起始光谱:590nm. 11.防霉。

LeicaTCSSP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操作手册

Leica TCS SP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操作手册一、荧光显微镜Leica DMRE的使用 A:步距调节 B:电动升台按钮 C:电动降台按钮 D:微调 E:上限设置 F:下限设置 1、观察、扫描转换拉杆 2、卤素灯开关 3、透射光探测器开光横档 4、荧光光路开关 5、荧光滤镜转盘1:DAPI;2:TRITC;3:FITC;4:SCAN 6、镜头侧DIC棱镜转盘 7、与镜头相配DIC滤块 8、起偏器 9、检偏器

10、镜头侧DIC棱镜微调旋钮 11、光强调节纽 12、减光滤光片 13、孔径光阑 14、视场光阑 选择合适的镜头 Leica TCS SP2 镜头配置 镜头类型使用介质放大倍率/数值孔径编号 HC PL APO CS DRY 10X /0.4 506511 HC PL APO CS DRY 20X/ 0.7 506513 HC PL APO CS DRY 40 X 0.85/ CORR 506140 HC PL APO Ibd.BC OIL 63X /1.4 506192 Leica TCS SP2 AOBS 镜头配置 镜头类型使用介质放大倍率/数值孔径编号 HC PL FLUOTAR DRY 10X/0.3 506505 HC PL FLUOTAR DRY 20X/0.5 506503 HCX PL APO OIL 40X/1.25-0.75 506176 HC PL APO Ibd.BC OIL 63X/1.4 506192 HCX PL APO CS OIL 100X/1.40-0.70 506038 WATER HCX APO L U-V-I WA TER 63X/0.9 506148 荧光观察 荧光光路开关至“O”位, 转轮至“1.0×”位, 转换拉杆完全推进, 荧光滤块换到相应号位(1:DAPI;2:TRITC;3:FITC;4:SCAN) 图像输出扫描 荧光光路开关至“I”位, 转轮至“UV”位, 转换拉杆完全拉出, 荧光滤块换到4:SCAN) 荧光观察(以油镜观察为例) 1、样品正面朝上正确放在显微镜样品台上,点上镜油。 2、长按电动升台按钮,使镜头和样品上镜油接触,调节微调旋钮,找到样品。 3、将光路转换成荧光观察位置,找到预扫描目标,将光路转换至扫描状态。

荧光显微镜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荧光显微镜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荧光显微镜厂家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不要随意改变程序。 (2)观察对象必须是可自发荧光或已被荧光染料染色的标本。 (3)应在暗室中进行检查。进入暗室后,接上电源,点燃超高压汞灯5~15min,待光源发出强光稳定后,眼睛完全适应暗室,再开始观察标本。 (4)载玻片、盖玻片及镜油应不含自发荧光杂质,载玻片的厚度应在0.8~1.2mm之间,太厚可吸收较多的光,并且不能使激发光在标本平面上聚焦。载玻片必须光洁,厚度均匀,无油渍或划痕。盖玻片厚度应在0.17mm左右。 (5)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损害,在调整光源时应戴上防护眼镜。 (6)选用效果最好的滤光片组。 (7)检查时间每次以1~2h为宜,超过90min,超高压汞灯发光强度逐渐下降,荧光减弱;标本受紫外线照射3~5min后,荧光也明显减弱;所以,最多不得超过2~3h。 (8)荧光标本一般不能长久保存,若持续长时间照射(尤其是紫外线)易很快褪色。因此,如有条件则应先照相存档,再仔细观察标本。 (9)荧光显微镜光源寿命有限,启动高压汞灯后,不得在15min内将其关闭,一经关闭,必须待汞灯冷却后方可再开启。严禁频繁开闭,否则,会大大降低汞灯的寿命。标本应集中检查,以节省时间,保护光源。天热时,应加电扇散热降温,新换灯泡应从开始就记录使用时间。灯熄灭后欲再用时,须待灯泡充分冷却后才能点燃。一天中应避免数次点燃光源。 (10)标本染色后立即观察,因时间久了荧光会逐渐减弱。若将标本放在聚乙烯塑料袋中4℃保存,可延缓荧光减弱时间,防止封裱剂蒸发。 (11)若暂不观察标本时,可拉过阻光光帘阻挡光线。这样,既可避免对标本不必要的长时间照射,又减少了开闭汞灯的频率和次数。 (12)荧光亮度的判断标准:一般分为四级,即“一”—无或可见微弱荧光。“+”—仅能见明确可见的荧光。“++”—可见有明亮的荧光。“+++”—可见耀眼的荧光。 (13)较长时间观察荧光标本时,一定要戴能阻挡紫外光的护目镜,加强对眼睛的保护。在未加入阻断滤光片前不要用眼直接观察,否则会损伤眼睛。 (14) 激发光长时间的照射,会发生荧光的衰减和淬灭现象,因此尽可能缩短观察时间,暂时不观察时,应用挡板遮盖激发光。 (15) 作油镜观察时,应用“无荧光油”。 (16) 荧光几乎都较弱,应在较暗的室内进行。

德国Zeiss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快速操作手册.doc

德国Zeiss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快速操作手册 制作::Zeiss 光学仪器((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孙凯 2009年6月

目录:: 1 系统的组成 系统组成及光路示意图 实物照片说说明明 2 系统的使用 2.1 开机顺序 2.2 软件的快快速速使使用用说说明明2.3 显微镜的的触摸屏控制 2.4 关机顺序 3 系统的维护

1 系统的组成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系统主要由::电动荧光显微镜、、扫描检测单元、、激光器、、电脑工作站及各相关附件组成。。系统组组成成及及光光路路示示意意图图:: 电动荧光显微镜扫描检测单元 激光器 电脑工作站

实物照片说明:: 电动荧光显微镜扫描检测单元 CO2培养系统控制器 激光器 电脑工作站

2 系统的使用 2.1 开机顺序 (1) 打开稳压电源((绿色按钮)) 等待 2 分钟(电压稳定)后,再开其它开关 (2)主开关[ MAIN SWITCH ] “ON” 电脑系统[ SYSTEMS/PC ] “ON” 扫描硬件系统[ COMPONENTS ] “ON” (3)打开[ 电动显微镜开关] 打开[ 荧光灯开关] (注:具有 5 档光强调节旋钮) (4)Ar 离子激光器主主开开关关“ON”顺时针旋转钥匙至“—” 预热等等待待约约15 分钟,, 将激光器[ 扳钮] 由“Standby ”扳至 “Laser run ” 状态,,即可正常使用 (5)打开[ 电脑开关],进入操作系统注:键盘上也具有[ 电脑开关]

2.2 软件的快速使用说明 (1)电脑开机进入操作系统界面后,双击桌面共聚焦软件ZEN 图标 (2)进入ZEN 界面,弹出对话框: “Start System ” ——初始化整个系统,用于激光扫描取图、 分析等。 “Image Processing ”——不启动共聚焦扫描硬件,用于已 存图像数据的处理、分析。 (3)软件界面: 1 扫描取图((Acquisition 图像处理((Processing 维护((Maintain ) 功能界面切换::)、图像处理)、维护 (注:Maintain 仅供Zeiss 专业工程师使用)) 2 动作按钮;; 3 多维扫描控制)); 4 工具详细界面;; 5 状态栏;;6 工具组((视窗切换按钮;; 7 图像切换按钮;;8 图像浏览/预扫描窗口;;9 文档浏览/处理区域;;10 视窗中图像处理模块

荧光显微镜的原理和荧光显微镜结构特点

荧光显微镜的原理和荧光显微镜结构特点 发布时间:2011-06-14 荧光显微镜的原理和荧光显微镜结构特点 荧光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荧光显微镜是利用一个高发光效率的点光源,经过滤色系统发出一定波长的光(如紫外光365nm或紫蓝光420nm)作为激发光,激发检测标本内的荧光物质发射出各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后,通过物镜和目镜系统的放大以观察标本的荧光图像的光学显微镜,是医学检验中的重要仪器之一。 在强烈的对衬背景下,即使荧光很微弱也易辨认,敏感性高,主要用于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化学成分等的研究。荧光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是由普通光学显微镜加上一些附件(如荧光光源、激发滤片、双色束分离器和阻断滤片等)的基础上组成的。荧光光源——般采用超高压汞灯(50一200W),它可发出各种波长的光,但每种荧光物质都有一个产生最强荧光的激发光波长,所以需加用激发滤片(一般有紫外、紫色、蓝色和绿色激发滤片),仅使一定波长的激发光透过照射到标本上,而将其他光都吸收掉。每种物质被激发光照射后,在极短时间内发射出较照射波长更长的可见荧光。荧光具有专一性,一般都比激发光弱,为能观察到专一的荧光,在物镜后面需加阻断(或压制)滤光片。它的作用有二:一是吸收和阻挡激发光进入目镜、以免于扰荧光和损伤眼睛,二是选择并让特异的荧光透过,表现出专一的荧光色彩。两种滤光片必须选择配合使用。 萤光显微镜原理: (1) 光源幅射出各种波长的光(以紫外至红外)。 (2) 激励滤光源:透过能使标本产生萤光的特定波长的光,同时阻挡对激发萤光无用的光。 (3) 荧光标本:一般用萤光色素染色。 (4) 阻挡滤光镜:阻挡掉没有被标本吸收的激发光有选择地透射萤光,在萤光中也有部分波长被选择透过。以紫外线为光源,使被照射的物体发出荧光的显微镜。

免疫荧光(IF)实验操作步骤及详细说明

免疫荧光(IF)实验操作步骤及详细说明 一、试剂和溶液 10X PBS:80g NaCl,2g KCl, 14.4g Na2HPO4 和2.4g KH2PO4 加1L 纯水,调pH 至7.4 洗涤液:1× PBS:纯水稀释10X PBS;1× PBST:含0.05% Tween-20 的1×PBS 固定液:4%多聚甲醛:4g 多聚甲醛溶于100ml PBS 通透液:0.1% triton-100 封闭液:PBS 配制的3% BSA 抗体稀释液:一抗稀释液:3% BSA;二抗及鬼笔环肽稀释液:1X PBS;DAPI: 纯水稀释 二、实验步骤 1.细胞爬片:将盖玻片在酒精灯上灼烧片刻灭菌,铺在12 孔板中,然后 接种细胞,置于37℃,5% CO2 培养箱过夜,待细胞形态完全伸展开并 且处于健康状态,细胞密度为40%-50%(做爬片的细胞一般是复苏细 胞传代2 代后的细胞); 2.洗涤:倒掉细胞培养液,1×PBS 轻微振荡洗涤2 次,每次5min; 3.固定: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室温放置20min,倒掉多聚甲醛,加入适 量PBS; 4.冻存:-20℃保存(如果直接使用,可跳至7); 5.解冻:常温下放置30 min; 6.洗涤:PBS 轻微振荡洗涤2 次,每次5min; 7.通透:加入适当体积的通透液室温放置10min。(若蛋白为膜表达则无 需此步) 8.洗涤:PBS 轻微振荡洗涤2 次,每次5min; 9.封闭:加入适当体积的封闭液,室温放置30 min;

10.一抗孵育:倒掉封闭液,加入适当体积及浓度的一抗,37℃孵育60min; 11.洗涤:PBST 轻微振荡洗涤3 次,每次5min; 12.二抗孵育:加入适当体积及稀释比的荧光二抗,37℃避光孵育50 min; (如果一抗是荧光素标记的则无需此步); 13.洗涤:PBST 轻微振荡洗涤3 次,每次5min; 14.核染色:加入适当体积及稀释比的核染料DAPI 室温反应10min (如 果无需加鬼笔环肽,可洗涤后跳至16); 15.洗涤:PBST 轻微振荡洗涤3 次,每次5min; 16.细胞骨架染色:此步骤只针对有细胞核定位的项目;加入反应体积为 0.2ml,适当稀释比的鬼笔环肽,避光37℃孵育60 min 或4℃孵育过夜; 17.洗涤:PBST 轻微振荡洗涤2 次,每次5min,纯水轻微振荡洗涤5min; 18.封片:取干净的载玻片,分别标记和编号,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防荧光 猝灭封片剂,用镊子取出盖玻片,细胞面朝下,盖在载玻片上; 19.荧光显微镜观察,记录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