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第三单元笔墨丹青

第一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3)运用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中国与西方绘画技法比较,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追求。

(2)运用形式美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体验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2)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难点

让学生尝试以诗作画和以画作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提问:

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吗?70米的巨幅画卷徐徐拉开,一副中国水墨山水画映入眼帘,这幅山水画从开场到结尾,贯穿始终,它大气与独特的装裱形式,成为开幕式一大亮点,从此,让世界记住了中国,记住了中国画。中国画除了装裱形式的独特,还有什么地方与西方绘画不同呢?下面,我们在两组画的对比中一起寻找答案吧。(课件展示一幅中国画和一幅油画)

比较中国画和西方油画(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小结:1、材料不同:

油画:画布、油画颜料、油画笔。

国画:宣纸、国画颜料、墨、毛笔。

2、技法不同:

油画:焦点透视、写实。

国画:散点透视、写意、无背景。

3、画面不同

油画:只有绘画。

国画:几乎每幅画都有诗、书、画、印四个元素。

二、新课讲授: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

1.诗与画的结合

诗与画,各有长处与短处,两者结合起来,便能取长补短。

(1)、画表现的事物直观、具体、真实、便于领略,但它要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只能选取某一瞬间的静止状态;而诗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写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发展变化,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东西南北,自由驰骋,容量比画大得多。

(2)、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可以使静止的画面活跃起来,画面的容量膨胀起来。而诗也有了形象的凭借,想象的依托。因此,诗与画的结合使二者交相生辉。

(3)、画上题诗,也可以起到点题的作用。如人们面对一幅山水画或花鸟画,有时就很难猜透画者的心思,但通过画上的题诗题款,就比较容易把握作者的

意图。

欣赏作品:唐代王维《江干雪霁图卷》、北宋苏轼《潇湘竹石图》

2.书与画的结合

俗话说,“书画同源”,在绘画中融入书法的笔意古已有之。

中国画中的写款又叫“落款”,写款可大有讲究,就相当西洋画中的画者

的签名,表明了这幅画的著作权和所有权。

题字是给绘画写一个题目,一行自己想说的话,或一首诗,一段散文。

作品欣赏:清代郑燮《竹石图》、《二羊图》

题款的类型:横题、直题、多题、随形题、穿插题、满题。

3.印与画的结合

印,就是印章,最初只是一种信物,与画没有关系的。宋代有人开始把印押在了画上,但那也是作为一种印证之用,以表明此画的所有权。印可以是作画者的,可以是鉴赏者的,也可以是收藏者的。这便是文人画中的诗书画印结合的历史背景。

印章在书画作品中的作用

(1)、书画的所有权。

(2)、能补充章法构图,完善构图的作用。

(3)、点缀画面的作用。活跃画面氛。

(4)、在书画作品补充作品内容。

印章的种类

(1)、姓名章--作家的名字

(2)、斋馆章--表示画家的住处或者画室

(3)、闲章--内容随意的章大都是刻一句成语格言之类的,闲章五花八门,是最有个性的章。

印的表现形式:阴刻、阳刻

课堂小结

诗词、绘画、书法、篆刻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源于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对天地大美诗意的理解。

美术教案奇妙的建筑

美术教案-奇妙的建筑 《奇妙的建筑》教学设计教材版本:广东版《美术》实验教科书小学第五册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奇妙的建筑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时:一时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大师的奇妙的建筑,认识奇妙的建筑的外观和结构美、艺术美、特点、文化背景等等。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建筑带来的奇特美妙的感觉,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3、能力目标:学会观察生物的外形特点,运用想像力发现大自然与建筑设计的内在联系,大胆模仿生物的样子设计出有趣的建筑;培养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教学重点:*生物外形与建筑外形的联想*建筑的外观和结构观察。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奇特的建筑。兴趣点:*欣赏不同类型的建筑造型;*世界名建筑的外形联想。作业 内容:*异想天开地用画笔模仿生物的样子设计几座奇妙的建筑。作业 要求:*基本要求:设计一个具有奇特外形(与平时我

们所见的不同)的建筑。*较高要求:造型奇特,表现的较细致。*个性探究:构思与众不同,线条、色彩表现细致丰富。教学准备:perpint教学、纸材、彩笔、油画棒、教师示范作品若干。水果卡片(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水果名称命名,如:苹果组、桔子组等)。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堂准备今天,这节我把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个水果卡片,这就是你们的组名了。分小组,讲要求组合成各个小组 堂导入 展示悉尼歌剧院图片,直接导入 题 欣赏大师建筑的美 堂发展*播放幻灯片:一系列建筑图片(附文字介绍)

了解大师建筑的历史、背景等, 增长知识。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这些图片:1、这些建筑美吗? 2、美在哪里? 学生发挥自主探究能力,各抒己见。(给小组加分奖励)通过观察建筑的外形与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 *板书:外形建筑美 线条 色彩 想一想:我最喜欢什么动物?我会用什么样的花纹和色彩去表现它的花衣裳? 归纳美术知识,强化学生对事物的美术概括能力。 1、习题:我们来猜猜建筑大师的设计灵感,请你连线。神圣家族教堂 玉米悉尼歌剧院 贝壳美迪斯尼乐园 蜘蛛网慕尼黑体育馆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第三单元笔墨丹青 第一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3)运用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中国与西方绘画技法比较,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追求。 (2)运用形式美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体验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2)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吗?70米的巨幅画卷徐徐拉开,一副中国水墨山水画映入眼帘,这幅山水画从开场到结尾,贯穿始终,它大气与独特的装裱形式,成为开幕式一大亮点,从此,让世界记住了中国,记住了中国画。中国画除了装裱形式的独特,还有什么地方与西方绘画不同呢?下面,我们在两组画的对比中一起寻找答案吧。 比较中国画和西方油画 (二)新课讲授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 图片欣赏:齐白石《不倒翁》。 思想:诗、书、画、印在作品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诗文如下: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学生讨论: 赏析:《荷花水鸟图》(朱耷清代) 体验:学生分为两组

一组题目:为画题诗。 二组题目:为诗作画。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题款知识:中国画的题款常见的有横题、直题、多题、随形题、穿插题、满题等。 题款的形式多样,如:长款、短款、穷款、双款等。 印章知识:印章一般分三种:即姓名章、斋馆章、闲章。 (三)小结 诗词、绘画、书法、篆刻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源于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对天地大美诗意的理解。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8课 奇妙的建筑

第十八课奇妙的建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大师的建筑,认识建筑的外观和结构美、艺术美、特点、文化背景等等。 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生物的外形特点,运用想像力发现大自然与建筑设计的内在联系,大胆模仿生物的样子设计出有趣的建筑。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建筑带来的奇特美妙的感觉,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该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同时经过两年的美术学习,对绘画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美术表现技法,绘画作业水平普遍较好。且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还保持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愿学、乐学。但学生整体的差距比较大,有一些同学美术能力较差,纪律也不够好,对学习美术的态度不够端正,缺乏自信心,对这些学生老师不能以批评斥责为主,应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由生物的外形特点联想和设计奇妙的建筑。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出奇妙的建筑,让生物的特点与建筑的特点巧妙的结合。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猜一猜 教师准备的玉米棒、贝壳或仙人球,奇妙的建筑岭南版美术教案指出世界上有些著名的建筑还是模仿它们做出来。(出示图片) 二、看一看、说一说 1.欣赏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片,哪一些建筑更独特,更具美感?独特在哪里? 2.师生一起欣赏和感受这些建筑所具有的独特美感,启发学生对这些建筑进行丰富的联想。如:悉尼歌剧院让人联想到什么? 活动2【讲授】三、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建筑物是什么样子的?假设自己是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组怎样的建筑物?教师可启发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联想: 1.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自己所向往的生活环境中的建筑物的样子。

说课稿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说课稿《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数学设计。 一、说教学理念 美术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快乐互动地学,自主探究地学,动手动脑地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不同个性、不同潜质上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本课为绘画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中国画对于高中生来说距离较远,只有少部分学生接触过。可以说学生的国画基础较薄弱。因此,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画面的和谐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以学生体验为主,通过信息技术感受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和中国画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学生利用顺义一中教学网络平台阅读资料,对画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背景有一大致的了解,师生在教学网络平台上进行讨论,教师及时答复。 设计意图: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在不同时间内,在家进行预习、讨论、回答教师的提问,并且教师也能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答复,节省了课上时间。 2、导入新课: 出示倪瓒作品《六君子图》和凡高作品《星月夜》,进行比较,学生思考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从而引出课题。

《奇妙的建筑》教学设计大赛教案(冯高佳) 小学 教学设计 教案

小学教学设计教案 《奇妙的建筑》教学设计 三角中心小学冯高佳 教材版本:岭南版《美术》实验教科书小学第五册 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奇妙的建筑》是属于本册第六单元“建筑的童话”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以“人与建筑”为主题的课程,课程的主题与第一单元“漫步建筑世界”相似。《奇妙的建筑》是第五单元“大自然的奥秘”最后两课基础上的延伸。我在教学设计中把本课与第一单元作统整,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来教学。本课教材所呈现的知识结构体现了“仿生学科”的理念——在建筑上,人们利用生物界丰富的形状和精巧的机能,设计出奇特而美妙的建筑,这是一门集生物学、生理学、数学、技术科学和艺术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仿生学科”,我在中年级的学习中从“美术、科技”的视点引入该知识还是很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本课程主要是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平面表达,立体造型作为课外拓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而且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美术表现技法,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在三年级第五册第一单元“漫步建筑世界”中,通过对不同风格的现代经典建筑的欣赏,感受到现代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美和材料美。并且对于不同风格的现代建筑,能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也懂得了现代建筑运用几何形组合的造型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观察感兴趣的生物的外形特点,能够模仿它们的样子设计出有趣的建筑。 (2)能运用适合的词汇说出建筑的外观和结构美。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建筑的特征,学会观察的策略。 (2)欣赏和感受身边的奇妙建筑,能够说出生物与建筑的巧妙结合点。 (3)把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融入到建筑的设计中。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字体:大?中?小 2013-10-08 14:13:00 ??公告:?全套教案打包???全套说课稿打包???全套课件打包 本课教学内容为美术绘画模块第一课《笔墨丹青》中第1项,主要讲述了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本课为绘画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对于高中生来说距离较远,只有少部分学生接触过。可以说学生的国画基础较薄弱。因此,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画面的和谐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熟练软件的使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以学生体验为主,通过信息技术感受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和中国画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利用Photoshop软件完成课堂作业。 三、教学过程: 四、? (一)课前预习: 学生利用顺义一中教学网络平台阅读资料,对画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背景有一大致的了解,师生在教学网络平台上进行讨论,教师及时答复。 设计意图: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在不同时间内,在家进行预习、讨论、回答教师的提问,并且教师也能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答复,节省了课上时间。(二)导入新课: 出示倪瓒作品《六君子图》和凡高作品《星月夜》,进行比较,学生思考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从而引出课题。(三)讲授新课: 1、以诗入画,以景抒情。体现了“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 ⑴出示图片。徐渭的《墨葡萄》(此图经过处理,诗文用软件去掉,以便学生体会诗画结合的寓意) ⑵教师提问:这张给大家什么感受?

奇妙的的建筑 -教案

奇妙的的建筑 教材版本:岭南版 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 学习领域: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奇妙的建筑》是属于本册第六单元“建筑的童话”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以“人与建筑”为主题的课程,课程的主題与第一单元“走进现代建筑”相似。《奇妙的建筑》是第五单元“大自然的奥秘”最后两课基础上的延伸。我在教学设计中把本课与第一单元作统整,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来教学。本课教材所呈现的矩识结构体现了“仿生学科”的理念一一在建筑上,人们利用生物界丰富的形状和精巧的机能,设计出奇特而美妙的建筑,这是一门集生物学、生理学、数学、技术科学和艺术学等学科为体的“仿生学科”,我在中年级的学习中从“美术、科技”的视点引入该知识还是很符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本课程主要是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平面表达,立体造型作为课外拓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而且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美术表现技法,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在三年级第五册第一单元“漫步建筑世界”中,通过对不同风格的现代经典建筑的欣赏,感受到现代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美和材料美。并且对于不同风格的现代建筑,能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也

懂得了现代建筑运用几何形组合的造型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观察感兴趣的生物的外形特点,能够模仿它们的样子设计出有趣的建筑。 (2)能运用适合的词汇说出建筑的外观和结构美。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建筑的特征,学会观察的策略。 (2)欣赏和感受身边的奇妙建筑,能够说出生物与建筑的巧妙结合点。 (3)把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融入到建筑的设计中。 (4)在“造型表现”中大胆地用画笔模仿生物的样子设计奇妙的建筑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观察,能够抓住特点和细节进行表现。 (2)有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有创造性学习的愿望。 (3)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由生物的外形特点联想和设计奇妙的建筑。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出奇妙的建筑,让生物的特点与建筑的特点巧妙地结合。 兴趣点:欣赏不同类型的建筑造型,对世界名建筑的外形进行联想。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展示法 学法:观察法、联想法、探究法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第三单元笔墨丹青 第一课诗书画印得完美结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中国画就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得思想感情。 (2)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得形式美感。 (3)运用对中国画得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得认识与理解,丰富与提高学生得审美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中国与西方绘画技法比较,了解不同文化得审美追求。 (2)运用形式美法则探究中国画得综合性,初步体验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得艺术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得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得情怀. (2)继承中华民族得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民族文化得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得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得结合就是中国画特有得艺术形式,体会诗书画印结合得美感,感受中国画得意境。 教学难点 让学生尝试以诗作画与以画作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提问: 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吗?70米得巨幅画卷徐徐拉开,一副中国水墨山水画映入眼帘,这幅山水画从开场到结尾,贯穿始终,它大气与独特得装裱形式,成为开幕式一大亮点,从此,让世界记住了中国,记住了中国画。中国画除了装裱形式得独特,还有什么地方与西方绘画不同呢?下面,我们在两组画得对比中一起寻找答案吧。(课件展示一幅中国画与一幅油画) 比较中国画与西方油画(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小结:1、材料不同: 油画:画布、油画颜料、油画笔。 国画:宣纸、国画颜料、墨、毛笔。 2、技法不同: 油画:焦点透视、写实. 国画:散点透视、写意、无背景。 3、画面不同 油画:只有绘画. 国画:几乎每幅画都有诗、书、画、印四个元素。 二、新课讲授: 诗书画印得结合,就是中国画特有得表现形式。 1.诗与画得结合 诗与画,各有长处与短处,两者结合起来,便能取长补短。 (1)、画表现得事物直观、具体、真实、便于领略,但它要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只能选取某一瞬间得静止状态;而诗则不受时间与空间得限制,可以写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得发展变化,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东西南北,自由驰骋,容量比画大得多.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字体:大中小 2013-10-08 14:13:00 公告:全套教案打包全套说课稿打包全套课件打包 本课教学内容为美术绘画模块第一课《笔墨丹青》中第1项,主要讲述了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本课为绘画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对于高中生来说距离较远,只有少部分学生接触过。可以说学生的国画基础较薄弱。因此,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画面的和谐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熟练软件的使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以学生体验为主,通过信息技术感受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和中国画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利用Photoshop软件完成课堂作业。 三、教学过程: 四、 (一)课前预习: 学生利用顺义一中教学网络平台阅读资料,对画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背景有一大致的了解,师生在教学网络平台上进行讨论,教师及时答复。 设计意图: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在不同时间内,在家进行预习、讨论、回答教师的提问,并且教师也能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答复,节省了课上时间。(二)导入新课: 出示倪瓒作品《六君子图》和凡高作品《星月夜》,进行比较,学生思考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从而引出课题。(三)讲授新课: 1、以诗入画,以景抒情。体现了“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 ⑴出示图片。徐渭的《墨葡萄》(此图经过处理,诗文用软件去掉,以便学生体会诗画结合的寓意) ⑵教师提问:这张给大家什么感受?

(完整版)三年级上册美术《奇妙的建筑》教学设计

《奇妙的建筑》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小学)翟嘉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观察相关生物的外形特点,比较发现他们的外形关系,模仿外形设计有趣的建筑。 2、过程与方法:欣赏和感受身边的奇妙建筑,找到生物与建筑的巧妙结合点,学会观察,能够抓住特点和细节进行表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生物外形与建筑外形的联想,发现建筑的外观特点。 教学难点:生物外形与建筑的巧妙地结合,表现奇妙的建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 2、情景谈话。 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块学习,今天老师要给您们介绍三位老朋友,你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熊出没》三个主人翁,依次出现】 3、没人要的小屋。 ①师:他们在森林里发现了三间小屋,他们都抢着要其中的两间,其中的一间小屋它们都不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赶快去了解一下。 ②课件出示:三间小屋,一间是普通的屋子,其中两间是造型奇特的蘑菇小屋。 ③观察及反馈。 A师:为什么他们都不要另一间小屋?都抢着要这两间呢?你有什么发现? B学生回答 4、点明学习内容。 ①师:他们都争抢可爱的蘑菇小屋,这样造型奇特的屋子谁都喜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想这样根据自然界某些动物或者是植物建造的建筑物,都会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喜爱,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这些奇妙的建筑。 ②课件出示课题。 二、新知新觉。

(一)创设情境 1、熊大和熊二抢蘑菇房的一幕,恰巧引起了森林里小动物们的关注……小动物们决定在森林里,举办一个奇妙的建筑设计比赛,在设计之前,先一起欣赏了各式各样的奇妙建筑……设计目的:创设情境,承上启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二)仿生建筑物的特征 1、动物类建筑欣赏: 【课件出示】图片赏析和观察。 问:这时候,小动物们发现了这些建筑在外形上有一个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 2、植物类建筑欣赏: 【课件出示】两处植物仿生建筑学生辨别及猜想。 A课件出示:印度“莲花寺”:荷花;B台北101大厦:竹子。 B学生猜想后出示对照图。 (三)作品欣赏 师:这时候,小动物们已经迫不及待要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房子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所设计的奇妙建筑吧! (四)教师示范 根据蜗牛来设计一处奇妙的建筑(说一说:要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五)小小设计师,学生绘画 1、作业布置:小动物要邀请同学们一起参加设计比赛,选择一种你喜欢的生物(动物、植物),模仿它的样子,画出有趣的建筑。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品展示 1.展示; 2.小结 四、课外拓展 ①展示:德国慕尼黑体育馆。 ②师:奇妙的建筑源自平时的细心观察和发现,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及查阅相关资料,看看世界上还有那些奇妙的仿生建筑,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奇妙的建筑1岭南版

奇妙的建筑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观察感兴趣的生物的外形、结构特征,模仿它们的样子设计出有趣的建筑。 2.在视、听等教学方式中发展想像。通过观察、比较感受建筑物的美。能够抓住特点和细节进行表现。在学习中体验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3.有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有创造性学习的愿望。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而且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美术表现技法,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在三年级第五册第一单元“漫步建筑世界”中,通过对不同风格的现代经典建筑的欣赏,初步感受到现代建筑艺术的造型美、空间美和材料美。并且对于不同风格的现代建筑,能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大部分孩子也懂得了现代建筑运用几何形组合的造型方式。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由生物的外形特点联想和设计奇妙的建筑。 教学难点: 如何设计出奇妙的建筑,让生物的特点与建筑的特点巧妙地结合。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激趣 1.导语 建筑一般是指人们建造的,供人们使用或活动的场所,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建筑。比如工厂的厂房、学校的教学楼、住宅、桥梁、飞机场、体育馆等等。(师板书:建筑) 2.竞赛 请两位学生上台与老师比赛,用一分钟的时间画一座建筑,比比看谁画得又快又好。(请个别生上台,师同生握手以示鼓励师生创作。) 屏幕出现倒计时钟,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学生为台上同学或老师喊加油。 3.评价

你喜欢谁画的房子?为什么? 过渡语:非常高兴有那么多同学喜欢老师的作品,应该感谢刚才与老师一同比赛的同学,是他们的勇气激励老师画得更快更好。为他们的胆量和勇气,把掌声送给他们!其实老师还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要数那些建筑设计大师和能工巧匠们,他们不仅设计出了外形独特的建筑,而且已经建造出来了,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1.媒体逐幅出示世界各地奇妙的建筑图片。 出示奇怪的建筑——手型建筑图(一座城市或许因为有一座奇妙的建筑而闻名)出示巧妙的建筑——斜屋(在我们的印象中,房子都是要笔直的才会牢固,可是这位建筑师却逆向思维,巧妙地用曲线设计出别致的房子。看到这房子,你的感觉怎样?) 出示巧妙的建筑——山顶教堂(试想想,建筑师和工匠们是如何建造的?) 出示奇怪的建筑——悬崖间的房屋(你瞧,像不像一个掉在两座悬崖间的恐龙蛋呢?它还像什么?) 2.小结。 你们喜欢这些建筑吗? 老师也很喜欢这些外形独特、富有创意的建筑(板书:外形独特),外形奇怪、与众不同,构思巧妙的建筑总是让人过目难忘,还常常给人以启迪。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奇妙的建筑》一课。(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阅读与发现 1.阅读 教材中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奇妙的建筑图片,你们想先睹为快吗?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34--36页,看看书中的建筑到底奇在哪里?妙在哪里?(生看书,师巡查。) 2.反馈 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喜欢哪一座建筑?围绕 (引导学生赏析悉尼的歌剧院,像贝壳,也像莲花。融合了几种物体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发现它的仿生外形,适时出示河蚌的外壳实物) 3.小结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公开课

课题: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授课人:江木真 时间:2014/10/27 第六节八(2)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画面的和谐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熟练软件的使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以学生体验为主,通过信息技术感受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和中国画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利用Photoshop软件完成课堂作业。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倪瓒作品《六君子图》和凡高作品《星月夜》,进行比较,学生思考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从而引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以诗入画,以景抒情。体现了“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 ⑴出示图片。徐渭的《墨葡萄》(此图经过处理,诗文用软件去掉,以便学生体会诗画结合的寓意)⑵教师提问:这张给大家什么感受? ⑶教师总结:有的同学说,作品画的不像葡萄,没有那么真实。其实这正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讲究“写意”,而不追求“画形”。 教师提问:何为写意? 教师总结:所谓“写意”,就是画家的观点、情感,中国画注重抒发画家的情感。下面,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幅作品是怎样“写意”的。 ⑷教师提问:徐渭的经历比较坎坷。请大家想一下,徐渭当时是怎样一个心情? ⑸教师总结:徐渭的心情是悲伤中带着愤怒,胸怀远大抱负,却无处施展。 那他的这种情感在作品中是怎样体现的呢? ⑹出示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这首诗是徐渭在画完时,题的一首诗,全班齐颂,体会诗歌的含义。 ⑺教师提问:请同学说说这首诗大致表达的含义?

小学美术教案-奇妙的建筑

美术教案-奇妙的建筑 小学美术教案 《奇妙的建筑》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广东版《美术》实验教科书小学第五册 教学年级: 小学三年级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大师的建筑,认识建筑的外观和结构美、艺术美、特点、文化背景等等。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建筑带来的奇特美妙的感觉,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3、能力目标:学会观察生物的外形特点,运用想像力发现大自然与建筑设计的内在联系,大胆模仿生物的样子设计出有趣的建筑;培养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生物外形与建筑外形的联想 *建筑的外观和结构观察。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奇特的建筑。 兴趣点 : *欣赏不同类型的建筑造型;

*世界名建筑的外形联想。 作业内容: *异想天开地用画笔模仿生物的样子设计几座奇妙的建筑。 作业要求: *基本要求:设计一个具有奇特外形(与平时我们所见的不同)的建筑。 *较高要求:造型奇特,表现的较细致。 *个性探究:构思与众不同,线条、色彩表现细致丰富。 教学准备: powerpoint教学课件、纸材、彩笔、油画棒、教师示范作品若干件。 水果卡片(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水果名称命名,如:苹果组、桔子组等)。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课堂准备 今天,这节课我把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个水果卡片,这就是你们的组名了。 分小组,讲要求 组合成各个小组

课堂导入 展示悉尼歌剧院图片,直接导入课题欣赏大师建筑的美

课堂发展 *播放幻灯片:一系列建筑图片(附文字介绍) 了解大师建筑的历史、背景等,. 增长知识。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这些图片: 1、这些建筑美吗? 2、美在哪里? 学生发挥自主探究能力,各抒己见。(给小组加分奖励) 通过观察建筑的外形与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板书: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公开课教学设计《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公开课教学设计《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

最新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奇妙的建筑》教案

《奇妙得建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观察感兴趣得生物得外形、结构特征,模仿它们得样子设计出有趣得建筑。 2、过程与方法: 在视、听等教学方式中发展想像。通过观察、比较感受建筑物得美。在学习中体验发现和创造得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喜欢大自然得情感,有创造性学习得愿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由生物得外形特点联想和设计奇妙得建筑。 教学难点: 如何设计出奇妙得建筑,让生物得特点与建筑得特点巧妙地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猜一猜:教师将准备得玉米棒、贝壳或仙人球实物带入课堂(先不要学生看到),然后开始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课堂用语:老师现在要拿一些很棒得东西给大家看!你们可别小看这些东西哦,世界上有些非常著名得建筑不是模仿它们做出来得。它们是……瞧(看课件),模仿它们得样子能设计出什么建筑呢? 二、讲授新课 1、看一看、说一说

欣赏课文中提供得具有代表性得建筑以及学生自己收集得建筑图片,将这些图片进行对照:哪一些建筑更独特,更具美感?独特在哪里? 师生一起欣赏和感受这些建筑所具有得独特美感,教师启发学生对这些建筑进行丰富得联想。例如:悉尼歌剧院让人联想到什么? 教师对学生充满创造性得回答加以肯定和鼓励。可以让学生再列举出自己一些生活中见到过得独特得建筑物。 2、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得建筑物是什么样子得?假设自己是建筑师,你准备设计一组怎么样得建筑物?教师可启发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联想: (1)联系学生自己得生活体验,想像自己所向往得生活环境中得建筑物得样子。 (2)从自然界中一些物象启发进行联想,如设计水果形得房子、动物形得房子…… (3)可将自己周围一些感兴趣得容易让自己产生联想得建筑物进行改造。例如:将海洋馆设计成海洋生物得形状,将科技馆设计成宇宙飞船得形状…… 3、做一做 (1)设计院初稿。小组合作设计一组独特奇妙得建筑物。 (2)大家一起分析作业中存在得问题。 (3)解决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将大自然中物象得特点和建筑物得特点巧妙地结合起来。 三、反思评价 1、作品展示:大家把画好得作品集中起来,互相欣赏。 2、自我评价:你设计了什么样得建筑物?是怎样想出来得? 3、他人评价:你最喜欢谁得作品,为什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 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字体:?? 2013-10-08 14:13:00 ??公告:??????? 本课教学内容为美术绘画模块第一课《笔墨丹青》中第1项,主要讲述了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本课为绘画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对于高中生来说距离较远,只有少部分学生接触过。可以说学生的国画基础较薄弱。因此,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画面的和谐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熟练软件的使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以学生体验为主,通过信息技术感受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和中国画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利用Photoshop软件完成课堂作业。 三、教学过程: 四、? (一)课前预习: 学生利用顺义一中教学网络平台阅读资料,对画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背景有一大致的了解,师生在教学网络平台上进行讨论,教师及时答复。设计意图: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在不同时间内,在家进行预习、讨论、回答教师的提问,并且教师也能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答复,节省了课上时间。 (二)导入新课: 出示倪瓒作品《六君子图》和凡高作品《星月夜》,进行比较,学生思考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从而引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以诗入画,以景抒情。体现了“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 ⑴出示图片。徐渭的《墨葡萄》(此图经过处理,诗文用软件去掉,以便学生体会诗画结合的寓意) ⑵教师提问:这张给大家什么感受?

奇妙的建筑教案

《奇妙的建筑》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大师的建筑,认识建筑的外观和结构美、艺术美、特点、文化背景等等。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建筑带来的奇特美妙的感觉,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3、能力目标:学会观察生物的外形特点,运用想像力发现大自然与建筑设计的内在联系,大胆模仿生物的样子设计出有趣的建筑;培养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模仿生物的外形特点联想和设计奇妙的建筑。 难点:能将生物的特点与建筑的特点巧妙地结合。 【预习提示】 1、欣赏课文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或收获。 2、在课文中找一座你喜欢的建筑,说说它最美的地方。 【学习过程】 课程导入: 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独特建筑?谁来说一说? 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 生:…… 师:同学们平时的观察真仔细,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建筑世界。 出示课题《奇妙的建筑》

新授课程: 师:我们先去欣赏一些建筑图片,这些建筑外观和结构美吗??美在哪里??像什么? 神圣家族教堂(西班牙)位于巴塞罗那罗马天主教大型教堂,始建于1882年,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设计。尽管教堂还未竣工,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遗产。 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世界文化遗产。 慕尼黑体育馆(德国)位于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是1972年德国慕尼黑夏季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以颇具革命性的帐篷式屋顶结构闻名。 国家体育场(中国)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工程总占地面积21公顷,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 师:板书出示外形结构色彩 我们再去欣赏其他的奇妙的建筑,同学们肯定觉得建筑设计师们太伟大了。 出示课件,欣赏了这么多大师的图片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请同桌讨论:假设自己是建筑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座怎么样的建筑物? 那如果要把你的想法画出来?能说说你的步骤吗??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学生作品,看看其他同学怎么表现的?? 学生动手:模仿生物的样子,设计一座奇妙的建筑。给作品起个名字。 展示评价: 1: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从名字,外形,得意之处等方面去说 2:他评:哪座建筑最有创意?为什么?

美术课《奇妙的建筑》教学设计

美术课《奇妙的建筑》教学设计 美术课《奇妙的建筑》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广东版《美术》实验教科书小学第五册 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大师的建筑,认识建筑的外观和结构美、艺术美、特点、文化背景等等。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建筑带来的奇特美妙的感觉,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3、能力目标:学会观察生物的外形特点,运用想像力发现大自然与建筑设计的内在联系,大胆模仿生物的样子设计出有趣的建筑;培养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生物外形与建筑外形的'联想 *建筑的外观和结构观察。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奇特的建筑。 兴趣点: *欣赏不同类型的建筑造型;

*世界名建筑的外形联想。 作业内容: *异想天开地用画笔模仿生物的样子设计几座奇妙的建筑。 作业要求: *基本要求:设计一个具有奇特外形(与平时我们所见的不同)的建筑。 *较高要求:造型奇特,表现的较细致。 *个性探究:构思与众不同,线条、色彩表现细致丰富。 教学准备: powerpoint教学课件、纸材、彩笔、油画棒、教师示范作品若干件。 水果卡片(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水果名称命名,如:苹果组、桔子组等)。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课堂准备 今天,这节课我把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个水果卡片,这就是你们的组名了。 分小组,讲要求

组合成各个小组 课堂导入 展示悉尼歌剧院图片,直接导入课题 欣赏大师建筑的美 课堂发展 *播放幻灯片:一系列建筑图片(附文字介绍) 了解大师建筑的历史、背景等,. 增长知识。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这些图片: 1、这些建筑美吗? 2、美在哪里? 学生发挥自主探究能力,各抒己见。(给小组加分奖励) 通过观察建筑的外形与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 *板书: 外形 建筑美线条 色彩 想一想:我最喜欢什么动物?我会用什么样的花纹和色彩去表现它的花衣裳? 归纳美术知识,强化学生对事物的美术概括能力。 1、习题:我们来猜猜建筑大师的设计灵感来源,请你连线。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美术课教案 课题:诗书画意的完美结合(八年纪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中国古代讲究“书画同源”,在绘画中融入书法的笔意古已有之。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典型特征。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绘画诗书画印的各具特点,鉴赏诗书画印完美融合的作品,深入了解中国画的神秘美感,提高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课业类别:欣赏课 教学重点:诗的意境与画面融合的理解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幻灯、板书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新课 三、讲授新课:中国画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呈现形式。诗(文学)、书(书法)、画(绘画)、印(篆刻)各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审美享受。诗与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结合。 重点讲解: 诗:诗词是语言艺术,具有动态、抽象的特点,更容易引导人的思维超越具体形象进行自由的联想。举出李白《静夜思》和王维的《竹里馆》进行对诗句的含义和描绘的意境简单赏析。 (简)书:自宋朝宋徽宗开始兴起画面题字,中国画题款常见的有横题、直题、多题、随形题、穿插题、满题等。提款或以题目、散文、诗的形式书写自己想说的话。提款长短与字数的多少,应符合构图(填补空档)及主题的需要。文字内容随画面的需要可长可短,但是必须与画面有内在联系。 画:一般来说,绘画借助具体的艺术形象来进行表现,因此,具有静态、直观、具体的特点。简单鉴赏分析从无诗之画王维的《江干雪霁图》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称诗与画相结合最早的渊源。而后赏析苏轼《潇湘竹石图》强调苏轼提出观点“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作诗与作画的要求和规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都需要有自然的工巧和清新的风格。(书画同源) 宋代是文人画的萌芽时期,至明、清时期最为鼎盛,诗书画印的结合在此时日臻完善。现代齐白石的《不倒翁》。 最后举出清代郑燮的《竹石图》 (简)印(篆刻)印章本来和绘画没有关系,它只是一种信物。到了宋代文人画开始有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1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 以后同学们看画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体会古人卧游的感觉。 当了解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就要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了,看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些名家名作。同学可以进入“中国古代山水画”这课的学习,先阅读一下——山水画简史,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学习时注意先看每张页面上的学习目标,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可进入讨论区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讨论: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进行讨论。 3、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要了解青绿山水看《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 4、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 结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 课堂小结: 我们说喜欢的部分同学,一般多比较喜欢诗词、文言文,说明你在渐移默化中早已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在观赏作品时,不自觉的就会和画家产生了共鸣。反之,就不喜欢。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些都是先人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起码要学会欣赏它们。 今天用一堂课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山水画的基础知识,但大家发现只是看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家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继续深入学习。我给大家留了一些课后问题,大家可以继续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