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内环境稳态兴奋与兴奋性动作电位静息电位阈强度正反馈负反馈

二、选择题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血浆,

D.细胞外液。

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

A.收缩反应,

B.分泌,

C.反射活动,

D.动作电位。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自身调节。

4、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5、在运动生理学中常用衡量神经与肌肉兴奋性的指标是()。

A.基强度,

B.阈强度,

C.时值,

D.强度-时间曲线。

6、与耐力项目运动员相比,短跑运动员的时值()。

A.较长,

B.较短,

C.先短后长,

D.无区别。

7、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

A.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

B.使生理活动不断增强,

C.可逆过程,

D.不可逆过程。

8、相对不应期是指()。

A.出现在超常期之后,

B.兴奋性下降到零,

C.测试刺激的阈值为无限大,

D.兴奋性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9、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中,K+外流增大,膜电位出现()。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 反极化。

10、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K+内流,

B.Cl-内流,

C.Na+内流,

D.K+外流。

11、听到枪声起跑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反馈调节。

12、下列有关反应错误的叙述是()。

A.反应与适应都是通过体内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B.反应是当内外环境改变时,机体生理功能所产生的相应的暂时性改变,

C.适应是在某一环境变化的长期影响下,人体功能与形态发生相应的持久性变化,

D.反应和适应都是病理过程。

三、填空题

1、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_____,它由_____构成,是_____与_____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2、静息时,膜对_____有很大的通透性,对_____的通透性很低,所以静息电位主要是_____所____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3、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是_____。

4、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可提高机体维持_____的能力和对_____的耐受力。

5、刺激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和_____。

6、当人体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时,既要调节_____以完成一定的动作,又要调节_____以保持稳定。

四、判断题

1、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但相互独立存在的两个生理过程。()

2、人体中所有的组织均能在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发生兴奋和应激反应。()

3、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通常其理化性质总是稳定不变的,故称为稳态。()

4、将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生物电反应的过程及其表现称为反应。()

5、组织接受刺激后,由显著活动转为相对静止,或从活动较强转为活动较弱,称为抑制。()

6、与兴奋在同一细胞内传导相比,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都具有单向性特征。()

7、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

8、随着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也提高。()

9、在生理范围内增加刺激强度,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刺激持续时间不变。()

10. 一切活组织都具有一定的兴奋性。 ( )

五、问答题

1、刺激引起组织兴奋须具备哪些条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比较兴奋在细胞内与细胞间的传递特点。

3、为什么说兴奋与兴奋性是反应与适应的前提?

第二章呼吸

一、名词解释

肺通气与肺通气量呼吸当量肺泡通气量肺活量通气/血流比最大通气量和每分通气量

二、选择题

1、肺部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

A.呼吸,

B.外呼吸,

C.内呼吸,

D.肺通气。

2、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

A.呼吸肌的舒缩,

B.胸内压的变化,

C.肺内压的变化,

D.气体的分压差。

3、肺换气的动力是( )。

A.肺泡膜的通透性,

B.气体的理特性,

C.气体的分压差,

D.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4、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

A.呼吸道阻力,

B.胸膜腔密闭,

C.呼气收缩,

D.吸气收缩

5、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

A.外呼吸,

B.肺换气,

C.内呼吸,

D.肺通气。

6、下列对肺活量的错误叙述是( )。

A.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B.深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C.等于深吸气量,

D.肺总容量减去余气量。

7、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 )。

A.肺通气量,

B.肺泡通气量,

C.最大肺通气量,

D.肺活量。

8、基本呼吸中枢位于( )。

A.延髓, B脊髓, .C脑桥, .D大脑。

9、血液中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理化因素是( )。

A.缺氧,

B.PCO2的变化,

C.H+浓度的变化,

D.温度的变化。.

10、缺氧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是通过刺激( )。

A.延髓呼吸中枢,

B.中枢化学感受器,

C.长吸中枢,

D.外周化学感受器。

11、CO2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 )。

A.延髓呼吸中枢,

B.脑桥调整呼吸中枢,

C.延髓化学感受器,

D.长吸气中枢。

12、下列评价肺通气功能最好的指标是()。

A.功能余气量,

B.肺活量,

C.补吸气量,

D.时间肺活量。

13、定量负荷后有训练者呼吸变化特征是()。

A.深度增加较多,频率减少,

B.深度增加较多,频率增加少,

C.频率增加较多,深度未增加,

D.频率增加较多,深度增加多。

14、有训练者在完成动力性定量负荷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脉压减少,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适量下降、脉压加大,

C.收缩压不变、舒张压不变、脉压不变,

D.收缩压降低、舒张压不变、脉压减少。

三、填空题

1、外呼吸包括_____和_____两个阶段。

2、尽最大努力呼气后仍留在肺内的气量称为_____。

3、通常,胸膜腔内的压力_____标准大气压,故把胸膜腔内压力称为_____。

4、正常成人男子汉肺活量约为_____,第1、2、3S末的时间肺活量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

5、体内O2和CO2的交换是在_____与_____之间和_____与_____之间进行的。

6、气体交换的动力是_____,气体交换的方式是_____。

7、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约为_____,运动强度过大,其值变大,这种变化可使气体交换效率_____。

8、剧烈运动时,由于体温升高,气体扩散的速度_____。

9、氧运输系统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四、判断题

1、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2、呼吸全过程包括:外呼吸、血液对气体的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3、呼吸过程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呼吸肌通过舒缩活动来实现的。()

4、运动时,憋气时间过长,可引起胸内负压过大,从而造成静脉血回心障碍,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昏眩。()

5、潮气量是指每次吸入或呼出气体的量。()

6、肺活量是反映肺通气能力的静态指标,而时间肺活量则是反映肺通气能力的动态指标。()

7、从肺换气的的角度来讲,进入肺泡的通气量才是有效的通气量。()

8、人在从事中小强度运动时,每分通气量的增加,可分为运动开始后的快速增长期、运动中的慢速增长期和稳定期。()

9、运动强度较小时,肺通气量的增加主要是靠呼吸频率的增加。()

10、在一定范围内,每分通气量与运动强度呈线性相关。()

11、产生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是延髓和脑桥。()

12、延髓的吸气神经元与呼气神经元对脊髓中呼吸运动神经元的支配存在着交互抑制现象。()

13、平静呼气末尚存留在肺内的气体量,称余气量。()

五、问答题

1、运动训练对肺通气功能和肺换气功能有何影响?

2、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呼吸效果好?

3、简述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过程。

第三章血液

一、名词解释

氧离曲线氧容量氧含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比容碱贮备血型

二、选择题

1、影响血液运输O2和CO2能力的主要原因有()。

A.血浆量,

B.血量,

C.血细胞数量,

D.血红蛋白含量。

2、每个人的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

A.4%,

B.6%,

C.8%,

D.10%。

3、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最主要物质是()。

A.纤维蛋白原,

B.白蛋白,

C.α1-球蛋白,

D. α2-球蛋白。

4、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

A.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中细胞的数量,

D.血液的酸碱度。

5、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其他血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6、贫血主要是指血液中的()。

A.血细胞减少,

B.白细胞减少,

C.血小板减少, D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7、血小板数量减少可导致皮下出血,其主要原因是血小板()。

A.不易聚集成块,

B.释放的凝血因子激活物量不足,

C.使血液的粘滞性降低,

D.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8、剧烈运动时和运动后,血浆成份中含量下降的物质是()。

A.血红蛋白,

B.血乳酸,

C.碱贮备,

D.尿素。

9、剧烈运动时血浆的PH值()。

A. 保持不变,

B.趋于中性,

C.趋于碱性,

D.趋于酸性。

10、血小板的功能错误的是()。

A.促进止血,

B.加速凝血,

C.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D.释放免疫物质。

11、促使HbO2释放O2的因素错误的是()。

A.PCO2升高,

B.pH值降低,

C.体温升高,

D. PCO2降低。

三、填空题

1、血液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它是实现心血管系统运输功能的________。

2、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比容约为________,女子红细胞比容约为________,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容积约占________,当剧烈运动大量排汗后,红细胞的比容会_______。

3、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数平均为________个·L-1,女子红细胞数平均为________个·L-1,这种性别差异主要与体内________水平有关。登山运动员和居住在高原者,红细胞的数量________,主要因高原空气中________分压低之故。

4、红细胞中因含有________,而使血液成红色,其含量在100ml血液中,我国健康男子和女子的平均值分别为________g和________g,________由红细胞中逸出称为溶血,此时________携带O2和CO2的能力________。

5、氧离曲线是表示________与________结合O2或________解离________的曲线。

6、血液运输CO2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

7、血液运输O2的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主要方式是________。

8、红细胞的功能有________和________。

9、白细胞的功能是________ 和________。

10、血小板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四、判断题

1、将血浆和血细胞的总量称之为血量。()

2、只要红细胞的比容值增大,血液运输O2和CO2和能力就增强,反之则减弱。()

3、血细胞遭破坏后,其内的蛋白质释放入血浆,构成血浆蛋白的一部分。()

4、血小板因无细胞核,故不属于血细胞。()

5、红细胞的凝聚反应实质上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

6、某人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聚素,其血型一定是A型,()

7、训练水平较差的运动员,在进行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时,有可能出现白细胞数量的先增加,而后锐减的不良现象。()

8、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分子或颗粒的数目无关,而与分子或颗粒的大小有关。()

()

9、流经肺泡毛细胞血管中的血液,从肺泡内摄取的O2越多,说明O2利用系数越大。

五、问答题

1、简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血液循环心率心动周期自动节律性心输出量搏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植物性神经

二、选择题

1、下列有关心动周期的错误叙述是()。

A.心动周期是指心脏机械活动的周期,

B.心动周期是指心肌电活动周期,

C.心房和心室每收缩与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功能周期,

D.当心率为75次·min-1,每个心动周期历时0.8S。

2、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是由于左心室()。

A.射血速度较快,

B.每搏输出量较大,

C.射出的所流经的管道狭窄,

D.比右心室做更多的功。

3、自身调节是指心脏的搏出量受()。

A.平均动脉压的调节,

B.心肌收缩能力的调节,

C.心力贮备的调节,

D.心室舒张末容积的调节。

4、刺激心交感神经使()。

A.窦房结起搏细胞4期自动除极速率减慢,

B.心功能曲线右移,

C.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

D.房室束的传导速度减慢。

5、下列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错误叙述是()。

A.当颈动脉窦内压上升到27000Pa以上时即可引发减压反射,

B.此反射对缓慢血压变化不敏感,

C.在正常情况下,此反射对维持血压的稳定有重在意义,

D.此反射不但有心功能变化,也有血管阻力的变化。

6、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对刺激最敏感的是()。

A.PCO2升高,

B.H+升高,

C.pH下降,

D.缺O2。

7、耐力训练可导致安静时心率减慢,其机制是()。

A.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

B.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

C.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紧张性均增强,

D.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

8、支配骨骼肌的交感舒血管神经发挥调节作用的是()。

A.安静时,

B.直立,

C.局部代谢产物积累时,

D.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

9、心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肌质网不发达,Ca2+贮量少,

B.心肌收缩是“全或无”式的,

C.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

D.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10、心肌组织中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A.窦房结,

B.房室结,

C.房室束,

D.浦肯野纤维。

11、运动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是()。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12、若搏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而心率加快,则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明显升高,

B.舒张压明显升高,

C.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明显升高,

D.收缩压降低而舒张压升高。

13、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

A.延髓,

B.下丘脑,

C.中脑,

D.都不是。

三、填空题

1、心肌的生理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估计人体最高心率的经验公式是________。

3、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最高值,它是心泵功能________的指标。

4、耐力训练可使心室腔舒张末期容积________,心肌收缩力增强,故射血分数________。

5、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________。

6、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

7、动脉血压形成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另外,循环系统的________也影响动脉血压。

8、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________,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________。

9、动力性运动时,________中大量血管扩张,而________血管收缩,故总外周阻力

________,舒张压________。

10、影响动脉血压的生理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四、判断题

1、心房和心室在一次兴奋过程中所出现的电变化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人在运动中,心率增加是一种反应,故心率增加的幅度与体能水平无关。()

3、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依靠搏出量的增加。()

4、在相同强度的亚极量运动时,经过耐力训练的人,心输出量增加的幅度较无训练的人大。()

5、耐力训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加,射血分数增加,故收缩期贮备比舒张贮备大得多。()

6、在最大心输出量时的心率称为心搏峰。()

7、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是因为兴奋后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要延续至舒张早期。()

8、由于心室的射血是间断的,故血管系统中的血流也是间断的。()

9、当血压突然升高或突然下降时,主要通过减压反射而使血压得以维持相对稳定。()

10、肌肉活动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舒张血管作用,使局部血流增加。()

11、血浆中PCO2升高、H+浓度增加或缺O2,可直接刺激心血管中枢而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五、问答题

1、试述在长期训练影响下心脏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变化。

2、何谓搏出量?试述搏出量的影响因素。

3、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

4、试述运动时血液重新分配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5、何谓心力贮备?体育锻炼为何能增加心力贮备?

第五章胃肠道、肾的功能

一、名词解释

消化吸收糖异生排泄重吸收

二、选择题

1、胃蛋白酶原主要依赖于()。

A.胃必素的激活,

B.盐酸的激活,

C.促胰岛素的激活,

D.乙酰胆碱激活。

2、三种物质的在胃内排空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蛋白质、脂肪、糖类,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脂肪、糖类、蛋白质,

D.糖类、蛋白质、脂肪。

3、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最重要成分是()。

A.胆盐,

B.胆色素,

C.胆固醇,

D.脂肪酸。

4、肝脏最重要的功能是()。

A.消化,

B.供能,

C.解毒,

D.代谢。

5、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小肠,

C.食管,

D.大肠。

6、下列物质吸收时不需要钠泵活动的是()。

A.单糖,

B.氨基酸,

C.脂肪酸,

D.水。

7、低血糖时,首先受影响的器官是()。

A. 脑组织,

B.肾脏,

C.肝脏,

D. 心脏。

8、饥饿时,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途径是()。

A.肌糖原的分解,

B.肝糖原的分解,

C.糖异生,

D.肾小管生吸收。

9、肾单位是指()。

A.肾小球与肾小管,

B.肾小体、肾小管、集合管,

C.肾小体和髓袢,

D.肾小体、肾小管。

10、糖吸收的主要机制是()。

A.主动转运,

B.被动转运, C单纯扩散, .D.都不是。

11、关于肾脏的主要功能错误叙述的是()。

A.排除大部分代谢尾产物,

B.分泌激素,

C.维持水和酸碱平衡,

D.排泄尿胆素。

12、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A.脂肪,

B. 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13、人体最经济的能源是()。

A.脂肪,

B. 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三、填空题

1、食物在消化管内的________过程称为消化,消化方式有两种,一为________,二为________。

2、剧烈运动后血乳酸清除的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单位是________。

4、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________,其中促使滤过液生成的力量是________,阻止滤出的力量是________。

5、肾脏在维持pH相对恒定中主要是通过肾小管的________和________以及________排酸保碱作用来实现的。

6、滤液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重吸收全部________,大部分________,小部分________,________完全不重吸收。

7、尿的生成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环节。

四、判断题

1、人体从膳食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如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可直接透过消化道粘膜被吸收。()

2、三大营养物质在胃中排空速度快慢的顺序是、脂肪、糖类、蛋白质。()

3、葡萄糖在小肠是通过主动吸收进入血液的。()

4、肌糖原和肝糖原都可以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的恒定。()

5、剧烈运动后,进行低强度运动可促使乳酸的消除。()

6、决定尿量多少的主要环节是肾小球滤过率,而不是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水的力量。()

五、问答题

人体内的排泄途径有哪些?它们各有何排泄作用?

第六章能量代谢

二、名词解释

基础代谢梅脱氧热价呼吸商食物热价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能量代谢

二、选择题

1、呼吸商是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

A.ATP合成与释放的比值,

B.通气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C.CO2生成量与耗氧量的比值,

D.ATP合成与PCr消耗的比值。

2、氧热价最高的营养物质是()。

A.脂肪,

B.蛋白质,

C.糖类,

D.糖类和脂肪。

3、属于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的特点错误的是()。

A.供能输出功率低,

B.有氧代谢,

C.ATP生成多,

D.乳酸生成较多。

4、属于磷酸原供能特点错误的是()。

A.能量输出功率高,

B.无氧代谢,

C.ATP生成少,

D.动员所有贮备可供能33S。

5、人群中基础代谢率最高的是()。

A.老年人,

B.成年男子,

C.成年女子,

D.幼儿。

6、相对代谢率为()。

A.能耗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

B.能耗量与身高或体重的比值,

C.能耗量与基础代谢的比值,

D.能耗量与CO2产生量的比值。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是()。

A.ATP,

B.PCr,

C.乳酸,

D.都不是。

8、从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关键的环节是()。

A.糖酵解,

B.糖类有氧氧化,

C.糖异生,

D.ATP的合成与分解。

9、在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有训练者肌肉机械效率高,是因为()。

A.以糖类供能为主,

B.以脂肪供能为主,

C.呼吸商较低,

D.消耗的总热能较少。

10、从工作中利用的总能量来看,有训练者利用脂肪供能比例与较无训练者相比()。

A.完全相同,

B.要大,

C.要小,

D.大体相同。

11、评定乳酸能系统能力的常用指标是()。

A.肌红蛋白的含量,

B.血乳酸水平,

C.30m冲刺速度,

D.无氧阈值。

12、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的共同特点是()。

A.都不需要氧,

B.都产生乳酸,

C.都能维持较长时间运动,

D.都可产生大量ATP。

13、在较剧烈运动时,肌肉中高能磷化物的变化情况是()。

A.PCr的含量变化不大,

B.ATP含量变化不大,PCr的含量下降,

C.PCr生成较多,

D.ATP含量大幅度下降。

14、乳酸能系统的特点之一是()。

A.输出功率高,

B.产生乳酸,

C.ATP生成多,

D.产生CO2。

15、进行一段时间训练,60m跑速提高了,而跑后血乳酸含量却比训练前减少了,这说明()。

A.糖类的有氧供能比例增大,

B. 肌红蛋白含量增多,

C.脂肪供能比例增大,

D.ATP-PCr供能比例增大。

16、属于乳能供能特点错误的是()。

A.供能的最大容量有限,

B.快速可动用性,

C.产生乳酸,

D.动员所有贮备可供能33S。

17、在相同时间同完成同样的工作量时,有训练者较无训练者()。

A.动用脂肪量较多,

B.动用糖原和脂肪的量较少,

C.利用的ATP和PCr较多,

D.利用脂肪供能的比例较小。

三、填空题

1、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是_________分解,而最终能源是_________的氧化分解。

2、糖类的呼吸商是_________脂肪的呼吸商是_________。

3、开放式测定法又称为_________法,它是根据机体在单位时间_________和_________来推算机体的耗能量。

4、基础代谢率有性别、年龄差异,通常男子比女子_________,儿童比成年_________,老年较壮年_________。

5、基础代谢的高低同_________有关,但不成比例关系,而与_________成正比,所以最适宜的的计算单位是_________。

6、评定乳酸能系统能力最常用的指标是_________。

7、运动时ATP再合成所需能量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条途径提供。

8、磷酸原系统又称为_________系统,它由细胞内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高能磷化物组成。

四、判断题

1、ATP属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能利用的直接能源。()

2、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中,ATP的合成与分解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环节。()

3、剧烈运动中,能耗增多,使肌肉中ATP和PCr的含量迅速减速少。()。

4、细胞膜上各种“泵”,在进行物质转动时所消耗的能量是由ATP分解提供的。()

5、测定单位时间机体消耗的氧量与排出的CO2的量,可间接地推算机体的能耗量。()

6、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食物热价不同而氧热价相同。()

7、糖类的氧热价高于蛋白质而低于脂肪。()

8、在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糖类的氧热价最高。()

9、有训练者动用脂肪供能的能力比无训练者强。()

10、人体安静时的能量消耗相当于250~300ml·min-1的吸氧量。()

11、运动时的能耗量与运动强度成正比。()

五、问答题

1、简述体内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过程。

2、试述运动时的能量供应过程。

3、比较分析三种供能系统和特点。

4、试述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在体育实践上的意义和应用。

5、论述不同强度运动时三个能量系统供ATP再合成的动态关系?

第七章内分泌

一、名词解释

1. 激素

2. 靶细胞

3. 应激

4. 应急

二、选择题

1、下列被称为第一信使的物质是()。

A.cGMP,

B.cAMP,

C.Ca2+,

D.肾上腺素。

2、下列被称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ADP,

B.ATP,

C.AMP,

D.cAMP。

3、甲状腺主要分泌()

A.三碘甲腺原氨酸,

B.四碘甲腺原氨酸,

C.二碘酪氨酸,

D.一碘酪氨酸。

4、糼儿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可导致()。

A.侏儒症,

B.粘液性水肿,

C.呆小症,

D.糖尿病。

5、胰岛的β细胞分泌()。

A.生长抑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多肽

D.胰岛素

6、蛋白合成和贮存不可缺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胰多肽,

D.肾上腺素。

7、胰岛素缺乏将导致()。

A.血糖浓度下降,

B.血浆氨基酸浓度下降,

C.血脂上升,

D.肝糖原贮备增加。

8、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因素是()。

A.血脂浓度,

B.血中氨基酸的浓度,

C.血中生长素的浓度,

D.血糖浓度。

9、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是()。

A.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异生,

B.促进脂肪分解,使酮体生成增加,

C.抑制胰岛素分泌,

D.促进胆汁和胃液分泌。

10、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时血中主要增高的激素是()。

A.氢化可的松与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醇,

D.雄激素。

11、先天性腺垂体功能减退可引起()。

A.侏儒症,

B.呆小症,

C.粘液性水肿,

D.肢端肥大症。

12、关于生长素的错误叙述是()。

A.加速蛋白质的合成,

B.促进脂肪分解,

C.促进脂肪合成,

D.生理水平的量可加速葡萄糖的利用。

三、填空题

1、先天性腺垂体功能减退可引起____。

2、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称为____,其种类很多,依其化学性质可归纳为____和____两大类。

3、激素对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只能使正在进行的功能活动____或____,而不能产生____。

4、凡能被激素作用的细胞称为____,它之所以能够识别特异激素信息,是因为其____或____内存在着与该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____。

5、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几乎所有的内分泌腺都____受神经系统的影响,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

6、内分泌腺分泌水平的相对稳定,主要是通过____反馈机制实现的,当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____系统也参与激素分泌的调节。

7、运动时,血浆生长素升高的运动强度临界点约____。

8、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婴糼儿,体内甲状腺激素缺乏,故____生长发育受到障碍,表现为____症。

9、胰岛素是由胰岛中的____细胞所分泌,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中的____细胞所分泌。

10、胰高血糖素可激活心肌细胞中的____,使糖原分解____。

11、胰高血糖素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____分解和____,使血糖浓度____。

四、判断题

1、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作用的细胞共同组成的体内信息传递系统。()

2、人体内所有细胞的膜上都有受体,它们均可对同一激素产生反应。()

3、生长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的骨骼肌和骨组织。()

4、激素可加速或减慢体内原有的代谢过程,不能发动一个新代谢过程。()

5、如果把激素称之为信息传递的第一信使,cAMP则为信息传递中的第二信使。()

6、含氮类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内。()

7、呆小症是由于糼儿时期垂体功能低下,生长素分泌不足造成。()

8、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人体基础代谢率升高。()

9、侏儒症是由于少儿时期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

10、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11、长时间运动时,血浆胰岛素水平的降低有利于提高脂解过程,进而促进游离脂肪酸的氧化。()

五、问答题

1、简述激素的生理作用。

2、简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3、简述含氮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八章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突触受体感受器感觉器官视力(视敏度)视野牵张反射姿势反射前庭反应前庭功能稳定性锥体系锥体外系运动技能

二、选择题

1、关于感受器的错误叙述是()。

A.有适宜的刺激,

B.是特殊的生物换能器,

C.具有编码作用,

D.具有辅助装置。

2、神经冲动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主要是依靠()。

A.化学递质,

B.无机盐离子,

C.局部电流的作用,

D.胆碱酯酶。

3、脊髓半离断时,感觉障碍表现为()。

A.离断对侧发生深感觉障碍,

B.离断同侧发生浅感觉障碍,

C.离断同侧发生深感觉障碍,

D.双侧浅感觉障碍。

4、突触部位的传递是反射弧中()。

A.不易发生疲劳的部位,

B.最易发生疲劳的部位,

C.抗疲劳能力最强的部位,

D.对内环境变化最不敏感的部位

5、左侧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受损,引起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A.左半身,

B.右半身,

C.左侧头面部,

D.右侧头面部。

6、远视为()。

A.眼球前后径过长,

B.眼的折光力过强,

C.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

D.远点较正常眼更近。

7、视杆细胞的功能为()

A.主要感觉弱光刺激

B.能分辨顔色和物体的微细结构

C.主要感觉强光刺激

D.构成了眼的昼光觉系统

8、关于视野的错误叙述是()。

A.指整个视网膜的感觉能力,

B.鼻侧与上侧较小,

C.颞侧与下侧较大,

D.绿色视野比蓝色视野大。

9、关于视力的错误叙述是()。

A.视敏度又称视力,

B.视敏度通常以视角大小表示,

C.视敏度与中央凹处视锥细胞直径大小无关,

D.与光源情况有关。

10、关于位觉的错误叙述是()。

A.又称前庭觉,

B.感受器是壶腹嵴和囊斑,

C.感受器的感觉细胞称毛细胞,

D.维持静息时肌紧张的产生的感觉。

11、前庭反应是指()。

A.脑功能紊乱,

B.植物性功能紊乱,

C.肌张力的正常关系失调,

D.躯体性和植物性功能改变。

12、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特征是()。

A.兴奋在大脑皮层扩散,

B.脑与大脑的协调关系尚未建立,

C.抑制在大脑皮层扩散,

D.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干扰。

13、人体站立姿势的维持是( )。

A.紧张性牵张反射,

B.屈肌反射,

C.γ紧张,

D.位相性牵张反射。

14、实现躯体运动最低级中枢位于()

A.延髓,

B.丘脑,

C.脊髓,

D.中脑。

15、肌梭是感受肌肉( ) 的感受装置。

A.压力变化,

B.张力变化,

C.长度变化,

D.张力和长度变化。

16、维持身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 )。

A.屈肌反射,

B.对侧伸肌反射,

C.肌紧张,

D.腱反射。

17、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教师应该强调动作的()。

A.次要环节,

B.细节结构,

C.主要环节,

D.主要和次要环节。

18、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教师应特别注意()。

A.对错误动作的纠正,

B.动作的细节,

C.做好示范动作,

D.动作的主要环节。

三、填空题

1、感受器可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换能器,它能把各种形式的___转换为____。

2、眼视近物时,睫状肌____,将____拉向前,引起____松弛,晶状体依其自身的弹性而____使眼的折光能力____,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3、缺乏维生素____,将使视杆细胞上____浓度降低,从而导致____症的发生。

4、近视眼主要是由于眼球的视轴过———,晶状体的折光能力过———,物像落在视网膜之———,所以视物模糊不清。

5、前庭器官是____、____和____的合称。

6、人的前庭器官如果受到____较大或____过长的刺激,常会引起一系列________功能反应

7、突触的基本结构是由____、____和____三部分组成。

8、突触处信息的传递是通过____和____两个过程来实现的。

9、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了突触后膜对____,尤其是____的通透性。

10、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提高了突触后膜对____,尤其是____的通透性。

11、运动技能的学习,实质上是建立____、____和____的运动性条件反射。

四、判断题

1、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是同义语。()

2、大脑皮层运动区是发动任何随意运动的唯一部位。()

3、运动时,因情绪激动或紧张有时会出现影响视觉的清晰度。()

4、眼内物像的形成与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相似。()

5、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直线匀速运动。()

6、壶腹嵴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旋转运动时的角速度变化。()

7、耳是听觉器官,也是平衡器官。()

8、中枢递质是指在中枢突触传递过程中由突触前膜所释放的化学物质。()

9、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突触后膜对Na+,K+,Cl-尤其是K+通透性增加所致。()

10、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能降低突触后膜的兴奋性,是因为突触后膜超极化的缘故。()

11、维持身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腱反射。( )

12、腱器官是腱反射的感受器。( )

13、随意运动是意志性活动,在实施中对每个动作的完成都是有意识的。( )

14、肌梭的适宜刺激是梭外肌受到被动拉长。( )

15、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通常是对侧控制。( )

16、举重运动员提铃至胸瞬间,头迅速后仰,可反射性增强肩背部伸肌的力量。( )

17、锥体束有80%上下运动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所以锥体束是皮层调节躯体运

动最直接通路。()

18、上体育课时,学生的兴奋性越高,则建立和形成新的运动技能就越快。()

19、想象与回忆练习,也可接通运动技能的暂时神经联系,有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

20、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泛化现象,是由于皮层内抑制过程尚未建立起来。()

21、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皮层运动区的兴奋抑制过程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化已趋

于完善。()

五、问答题

1、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视觉在体育运动中有何作用?

2、试述动技能的运动条件反射本质、学习过程各阶段的动作特点、生理原因和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联系实践分析神经系统对长距离跑运动过程中的的整合过程与机制。

第九章运动训练的若干问题的生理学分析

一、名词解释

运动负荷阈极点第二次呼吸过度训练准备活动整理活动

二、选择题

1、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的生理本质,就是通过有目的的身体练习使人体()。

A.机能水平获得提高,

B.运动能力获得提高,

C.生理功能、生物化学和形态结构产生适应性增强。

D.各器官功能的协调。

2、训练使体质增强的生理本质是积极的适应过程,当训练中止后()。

A. 适应会很快消失,

B. 适应会延续一段较长时间,

C. 适应会长期存在,

D. 适应会逐步消失。

3、超负荷的量可通过控制两个基本因素来改变,这两个因素是()。

A.训练负荷的大、小,

B.刺激性质与适应程度,

C.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D.训练强度和训练密度。

4、随着锻练效果的提高和学生体质的增强,机体对原有的生理负荷反应是()。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明显反应。

5、赛前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处于何种状态,有助于克服内脏器官的功能惰性()。

A.兴奋性升高,

B.兴奋性下降,

C.兴奋性过高,

D.兴奋性保持稳定状态。

6、赛前状态时运动员的脉率变化为()。

A.变化不定,

B.加快,

C.减慢,

D.不变。

7、赛前状态时,收缩压的变化为()。

A.不变,

B.升高,

C.下降,

D.变化不定。

8、赛前状态可引起肺通气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增加或减少。

9、出现极点时()。

A.吸氧量能满足运动的需氧量,

B.吸氧量不能满足运动的需氧量,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0、准备活动后体温升高的生理作用表现错误的叙述为()。

A.增加肌肉收缩速度,

B.提高ATP含量,

C.提高酶系统活性,

D.提高最大吸氧量。

11、极点产生原因错误的叙述为()。

A.供氧不足,乳酸大量产生,

B.运动中枢兴奋过程占优势,

C.运动动力定型暂时紊乱,

D.呼吸循环系统活动紊乱。

12、准备活动与赛前状态在作用上相同之处为()。

A.推迟疲劳的出现,

B.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C.延长运动时间,

D.加速恢复过程。

13、运动开始后不久,运动者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跳加快、肌肉酸软无力,动作不协调等反应,这是()。

A.疲劳现象,

B.“极点”现象,

C.假稳定状态,

D.过度紧张。

14、“第二次呼吸”出现时,由于何种关系得到协调,使破坏了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

A.内脏器官与交感神经系统,

B.汗腺分泌和内脏器官,

C.运动功能和交感系统,

D.植物性和运动性功能。

15、经过准备活动后的正式练习到达终点时()。

A.血乳酸含量增加较多,

B.血乳酸含量增加较少,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三、填空题

1、运动训练原则是——,———,———,和———。

2、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准备活动的强度应以____,或心率约达到____,时间为____为宜。

3、准备活动结束到正式练习开始的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____,在一般教学课中,以____为宜。

4、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和———。

5.运动负荷阈包括运动练习的———,———,———和———等4个基本因素。

6、运动员的生理功能水平具有———,———和———等特点。

7、人体通过体育锻炼使功能提高的本质是一种积极的____过程。

8、库珀提出,为发展有氧能力,心率宜在____,并至少要维持____的时间。

四、判断题

1、人体能对外界环境刺激产生适应的能力是实现可训练性的生理基础。()

2、年龄越小,安排全面身体训练的比例也就越大。()

3、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全面身体训练的比例也应相对减少。()

4、全面身体训练的内容、手段要全面,不应受到专项特点的限制。()

5、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身体负荷越大,对身体产生的作用的就超强,效果就越好。()

6、“强度法则”提示强度小的刺激条件反射建立慢,而在生理范围内较强的刺激则条件反射建立快。()

7、运动的强度、密度、时间和数量是组成和影响负荷阈的基本因素。()

8、运动负荷就是负荷量,它是由时间、数量和距离组成的。()

9、外部负荷大小和所引起的生理负荷大小是一致的。()

10、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身体负荷越大,对身体产生的作用的就越强,效果就越好。()

五、问答题

1、试分析超负荷和渐增负荷原则的应用意义与方法。

2、试分析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影响准备活动效应的因素。

3、分析实施生理评定与生理监控的意义与作用。

4、运动训练生理评定的原则有哪些?在训练实践中如何实施运动心率的测评?

第十章肌肉力量

一、名词解释

肌肉力量力量耐力绝对力量相对力量中枢激活超负荷原则

二、选择题

1、从事等长练习能有效地发展()。

A.最大静力性力量和静力耐力,

B.速度耐力,

C.爆发力,

D.重量性力量。

2、推举时,将举起的杠铃慢慢放下,属于()。

A.离心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张练习,

D.超等长练习。

3、多级跳和跳深属于()。

A.离心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张练习,

D.超等长练习。

4、力量训练可以增加人体肌肉中的()。

A.肌糖原物质,

B.收缩蛋白,

C.三磷酸腺苷,

D.脂肪。

5、要使在训练中获得的力量不消退,训练的频率至少应是()。

A.每周训练一次,

B.每二周训练一次,

C.每三周训练一次,

D.每四周训练一次。

6、下列被认为是其他素质基础的是()。

A.速度,

B.耐力,

C.灵敏,

D.力量。

7、发展磷酸原系统,要求运动强度大,而最合适持续的时间是()。

A.10s以内,

B.10~20s,

C.20~30s,

D.30s到1min。

8、肌肉长时间对抗最大阻力收缩的能力称用()。

A.最大肌力,

B.快速肌力,

C.爆发力,

D.肌肉耐力。

9、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称作()。

A.最大肌力,

B.快速肌力,

C.相对肌力,

D.肌耐力。

10、适合举重和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A.30RM,

B.15-20RM,

C.10-15RM,

D.5RM。

11、适合100m跑和跳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A、6-10RM, B.15-20RM, C.10-15RM, D.5RM。

12、适合400m跑和800m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佳负荷是()。

A.6-10RM,

B.15-20RM,

C.10-15RM,

D.5RM。

13、力量训练引起的肌肉肥大,主要与以下哪一因素的改变有关()。

A.肌纤维增粗,

B.毛细血管增加,

C.血红蛋白增多,

D.肌糖原含量增加。

14、一般情况下,在一次训练课中力量练习的顺序是()。

A.大肌群训练在先,小肌群训练在后,

B. 小肌群训练在先,大肌群训练在后,

C. 大小肌群训练不分先后,

D.以上都不是。

三、填空题

1、肌肉力量根据肌肉收缩形式分为____和____, 肌肉力量根据表示的方法分为____和____。

2、动力性力量可分为____和____两种,前者的典型例子如____项目,后者的典型例子如____项目。

3、发展肌肉力量的训练原则是____、____、____和____。

4、超负荷是指负荷超过____的阻力,它可使肌肉____收缩并产生相应的生理适应。

5、在负重抗阻训练过程中,为贯彻____负荷原则,当训练到某个阶段而力量增加时,就必须____负荷,但要注意____。

四、判断题

1、力量素质是许多项目取得优秀运动成绩的基础。()

2、小重量而次数多练习,可以发展慢肌纤维。()

3、儿童少年不宜进行负重过重和过长时间的静力性练习。()

4、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动员所有肌纤维参与工作,而产生最大的力量。()

5、超负荷原则是指超过本人负荷的能力。()

6、肌肉力量增长愈快,而停止训练后力量消退也愈慢。()

7、肌肉先向心收缩,然后迅速地转向离心收缩,称为超等长练习。()

8、力量增长后爆发力也会增长。()

9、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在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它使身体维持或者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和姿势,而无明显的位移运动。()

10、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在动态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此时机体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

11、等速肌肉力量是肌肉在其控制的关节活动范围内以恒定速度进行最大收缩的能力,是目前国内外肌肉力量评价常用的指标。()

12、快速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快速肌肉力量的觉表现形式。()

13、缺乏训练的人和训练水平良好的运动员在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能够动员的运动单位比例是相同的。()

14、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运动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15、一般情况下,在一次力量训练课当中,大肌群训练在先,小肌群训练在后,原因是小肌群在力量训练中较大肌群容易疲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肌群乃至身体整体工作能力。()

五、问答题

1、简述力量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基础。

2、决定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因素是什么?

3、分析影响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负荷因素(PIRST)。

第十一章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一、名词解释

氧亏运动后过量耗最大吸氧量无氧阈乳酸阈需氧量

二、选择题

1、有氧耐力的重量学基础最重要的是()。

A.吸氧量,

B.最大吸氧量,

C.无氧阈,

D.肺通气量。

2、下列生理学基础不属于有氧耐力的是()

A.左心室壁显著增厚使心脏体积增大,

B.肌红蛋白储量增多,肌毛细血管网增多,

C.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D.最大吸氧量提高。

3、训练初期最大吸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

A.动静脉氧差的增大,

B.肺活量的增大,

C.血红蛋白的增多,

D.心泵功能增强。

4、下列不适宜用来提高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是()。

A.间歇训练,

B.重复训练,

C.变速训练,

D.疾跑训练。

5、一般耐力主要依靠()供能。

A.磷酸原系统,

B.乳酸能系统,

C.有氧氧化系统,

D.无氧氧化系统。

6、决定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

A.吸氧量,

B.心室泵血功能,

C.动静脉氧差,

D.肺通气量。

7、力量爆发型运动的主要供能系统是()。

A.有氧氧化;

B.乳酸能;

C.ATP-PCRr;

D.乳酸能+有氧氧化。

8、无氧阈值高的运动员是()。

A.短跑运动员,

B.投掷运动员,

C.体操运动员,

D.长跑运动员。

9、有氧耐力主要与人体肌肉中的()有关。

A.糖原贮备量,

B.脂肪贮备量,

C.三磷酸腺苷贮备量,

D.蛋白质贮备量。

10、评定人体有氧能力的指标错误的是()。

A.无氧阈,

B.最大吸氧量,

C.心输出量,

D.氧债。

11、从事耐力训练的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比一般人要高,主要原因是()。

A.心泵功能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与利用能力提高,

B.血液运氧的能力提高,

C.慢肌纤维的百分含量增高,

D.呼吸系统功能增强。

12、采用强度较低而持续时间长的练习或长段落的间歇训练,主要是发展()。

A. 无氧耐力,

B. 有氧耐力,

C. 静力耐力,

D. 速度耐力

13、衡量肌细胞摄O2能力的最佳指标是()。

A.肌纤维线粒体数量,

B.有氧代谢酶的活性,

C.动-静脉氧差,

D.呼吸膜两侧Po2差。

14、氧脉搏是指机体()。

A.从每分吸入气体中摄取的O2,

B.从每次吸入气体中摄取的O2,

C.从每分心输出量中摄取的O2,

D.从每搏输出量中摄取的O2。

15、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是()。

A.练习强度固定,间歇时间是依完全恢复而定,

B.练习强度固定,每次间歇时间都一样,

C.练习强度和间歇时间都有严格规定,

D.练习强度不定,间歇时间严格规定。

16、有训练者在完成定量负荷时机能反应的特点错误的是()。

A. 动员快,

B.反应大,

C.恢复快,

D. 反应小。

三、填空题

1、成人为了维持各组织器官的基本生理活动约每分需氧___ml。

2、成人安静时的___和___相同,约250ml.min-1。

3、运动后恢复期的过量氧耗远大于___,说明运动后过量耗氧不仅用于偿还___所你下的氧,而且还要用于偿还___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

4、无氧能力包括不需氧的___和___的运动能力。

5、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___,外周机制是___。

6、肌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可用肌肉动静脉___来衡量,其值越大,表明肌肉细胞利用氧的能力越___。

7、间歇训练法它是运动员在一次练习后___恢复情况下,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

8、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__和___等。

四、判断题

1、最大吸氧量的大小与有氧耐力的能力大小无关。()

2、用无氧阈强度进行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有氧耐力。()

3、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吸氧量与每分钟需氧量量处于平衡状态。()

4、无氧阈指标是反映机体对最大吸氧量的实际可利用率,而最大吸氧量则是反映机体最大吸氧能力的可能性。()

5、运动时的氧耗量与运动强度成正比关系,所以常用耗氧量作为运动强度指标。()

6、心脏的泵血功能是最大吸氧量的外周机制。()

7、肌肉利用氧的能力是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

8、在同一强度运动中,运动员的血乳酸浓度愈低,其有氧耐力就愈差。()

9、优秀耐力运动员,心脏体积增大主要是心室壁明显增厚。()

10、优秀耐力运动员运动时,利用脂肪供能能力较高,从而可节约糖原,推迟疲劳的到来。()

11、低乳酸值的间歇训练,是发展无氧耐力的主要训练方法。()

五、问答题

1、试述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

2、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有何应用价值。

3、试述运动后过量耗氧形成的原因。

4、如何测定和评价人体力量爆发型(ATP-PCr系统)运动能力?

第十二章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

一、名词解释

运动性疲劳能超量恢复自由基积极性休息

二、选择题

1、运动性疲劳是由于()。

A.运动引起,

B.营养不足引起,

C.训练环境不良引起,

D. 训练过度引起。

2、疲劳时生理指标可能的变化错误的是()。

A.背肌力和握力暂时下降,

B.反应时缩短,

C.腠跳反射阈值增高,

D.皮肤空间阈值增大。

3、对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自由基学说认为错误的是()。

A.能造成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伤和破坏,

B.使膜受体、离子通道、膜拜蛋白酶以及膜的液态性、流动性改变,造成对膜的通透功能的影响,

C.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使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及ATP的有氧合成发生障碍,

D.仅造成上述局部变化。

4、欲使运动中堆积的乳酸尽快消除,运动结束后应采用的措施错误的是()。

A.平卧休息,

B.从事其他运动项目的练习,

C.活动性休息,

D.整理活动。

5、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食用高糖膳食()。

A.肌糖原恢复速度较快,

B.肌糖原恢复速度较慢,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6、运动后恢复最快的物质是()。

A.PCr,

B.肌糖原,

C.氧合血红蛋白,

D.甘油三酯。

7、超量恢复的规律主要表现为()。

A.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但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

B.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还能永久保持。

C.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仅恢复到原来水平,不能超过原来水平。

D.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不能超过原来水平。

8、影响肌糖原恢复速度的主要因素错误的是()。

A.运动强度,

B.运动频度,

C.运动持续时间,

D.饮食。

9、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认为引起运动性疲劳的主要因素错误的是()。

A.血液PH下降,

B.机体严重脱水,

C.血浆渗透压、血浆电解质浓度改变,

D.A+B。

三、填空题

1、有关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几种学说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

2、按疲劳发生的部位可将运动性疲劳分为____和____。

3、中枢疲劳可能发生在从____直至____运动神经元。

4、从神经-肌肉接点直至肌纤维内部的____等,都是____疲劳可能发生的部位。

5、磷酸原在恢复过程中,恢复一半的时间是____,完全恢复的时间是____。

6、乳酸清除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_和____。

四、判断题

1、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下降的现象。()

2、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肌工作能力降低的表现,其原因从运动中枢到骨骼肌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

3、代谢产物堆积学说认为产生运动性疲劳,主要是机体严重脱水导致血浆渗透压及电解质浓度改变等因素引起的。()

4、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血液PH下降,某些代谢产物在肌组织中大量堆积所致。()

5、肌肉活动量愈大,消耗过程愈剧烈,超量恢复也愈明显。()

6、不同的生理功能和不同的能源物质出现超量恢复的时间不同。()

7、生理指标的恢复与工作强度有关,工作强度愈大,相应的恢复速度就愈快。()

8、激烈运动后,心率的恢复速度和其他指标相同。()

9、一般认为,同一个人在相同负荷练习后血乳酸升高或清除时间延长是运动性疲劳的征象之一。()

10、定量负荷后,恢复时间延长,基础心率加快不一定是疲劳的征象。()

11、生理性疲劳是机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生理现象,是一种“预警”信号,是防止机体功能受损的保护性机制。()

五、问答题

1、试述运动性疲劳及其产生机制。

2、试述超量恢复的基本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3、简述乳酸清除的途径及恢复时间。

绪论

一、名词解释(略)

二、选择题 D,D,C,A,C, B,(AC),D,B,D, A,D

三、填空题

1.液体环境,细胞外液,细胞,外界

2.K+,Na+,K+,外流

3.动作电位

4.稳态,稳态变化

5.一定强度,一定时间,一定强度-时间变化率

6.运动系统,内脏活动

四、判断题×,√,×,×,√, √,×,√,×

五、问答题

1答:引起组织兴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定强度,一定时间,一定强度-时间变化率。同时,机体本身还必须具有兴奋性。

以上三个条件的参数并非固定不变,它们是相互影响的。例如,在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刺激的作用时间,引起组织兴奋的阈强度也随之改变。当刺激强度增加时,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时间就会缩短。所以,在一定范围内,阈强度和作用时间之间呈反变关系。

2答:细胞内兴奋传递的特点是:①局部电流传导;②双向传递;③不衰减传导。

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特点是:①化学传递;②单向传递;③时间延搁;④易受化学和其它因素的影响

3答:在生理学中将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或动作电位的本身称为兴奋,而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兴奋性。反应是指人体在一次运动练习中所出现的暂时性功能变化,这些变化运动停止后短期内便会消失。适应是指长时期反复地进行同样的练习(训练),所引起的人体功能和结构持久性的变化,它并不在训练后立刻消失。

兴奋与兴奋性是一切生物体所具有的基本功能。由于这一功能的存在,就使生物体能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宜的反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当细胞、组织严重受损,而使其兴奋性发和障碍甚至丧失时,就不能对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和适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所兴奋和兴奋性的存在是机体能产生反应和适应的前提。

一章肌肉活动

一、名词解释(略)

二、选择题C,B,B,C,B, C,C,B,D,C, C,B,A,D,C, D

三、填空题

1.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肌凝蛋白,肌钙蛋白

2.弹性势能,张力,损伤

3.正变,反变

4.中等,尽可能快的

5.稍长于,最大,最多

6.小α神经元,慢,低

7.大,发达,大

8.多,氧化酶,强

9.大神经元,快,活性高 10.兴奋-收缩偶联,横桥摆动肌丝滑行—肌肉缩短,收缩的肌肉舒张 11.活化横桥,能量释放的速率,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

四、判断题√,√,√,×,×, √,√,×,×,√, ×,×,√

五、问答题

1答: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的主要论点:肌肉的收缩或伸长,是由于肌小节中粗丝和细丝相互滑行,而肌丝本身的长度和结构不变。当肌肉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丝沿着粗丝向暗带中央滑动,结果相邻的Z线靠拢,肌小节变短,从而出现整个肌细胞或整块肌肉收缩。

其证据:肌肉缩短后,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变短,H带由变短到消失。当肌肉拉长时,明带、H带均加宽。

2答:根据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和张力变化,肌肉收缩分为: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三种。三种收缩形式的工作特征表现不同。缩短收缩又称向习收缩,其特点: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肉缩短牵拉它附着的骨杠杆做向心运动,此时肌肉消耗大量的能量用以完成外功,缩短收缩在实践中被用来实现各种加速度运动或位移运动,如屈肘、同抬腿、挥臂等。拉长收缩又称离心收缩,其工作特征是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此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肌肉做负功。在实现人体运动中起着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等的作用,同时拉长收缩可贮存能量以用于其后的收缩,使之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和速度。等张收缩的工作特征是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肌肉虽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等长收缩时肌肉的张力可发展到最大,但没有位置的移动,按物理学上讲,肌肉没有做外功,胆消耗很多能量,在人体运动中起着支持、固定和保持某一姿势的作用。

3答: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关系曲线是指肌肉收缩时对抗的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速度的影响。

即随着负荷的增大,肌肉收缩的力量增加,但肌肉收缩的速度和缩短的长度即减小;反之,则加大。该曲线显示肌肉收缩时张力与速度呈反变关系。

其机制: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大小取决于活化横桥的数目,而肌肉收缩的速度,则取决于能量释放的速率和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与活化的横桥数目无关。当负荷增大时,有更多的横桥处于活化状态,从而增加肌肉的张力,但却抑制了ATP的分解,减低了能量释放率,故使肌肉收缩速度减慢。

在运动实践中,可依据张力-速度曲线这种反变关系,来确定最适作业的最佳负荷和最大爆发力。如果希望较大的速度,则必须相应减少负荷,相反,如果要克服较大的负荷,则收缩速度不可能维持较快。要使力量和速度都得较大的发展,采用的负荷应以30%-60%最大力量为宜。

4答:肌肉收缩的长度-张力曲线是指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对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的影响。

如果肌肉收缩前给予一定负荷,使肌肉拉长以增加其初长度,肌肉收缩的力量随初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达肌肉最适初长度时,收缩产生的力量最大。但如果负荷过大使肌肉的初长度超过其最适初长度时,收缩的效果将下降。

肌肉在最适初长度时收缩产生的力量最大的原因是,此时肌肉粗丝和细丝处于最理想的重迭状态,使收缩时起作用的横桥数目最大,因而能产生最大的力量。如果肌肉拉得过长或缩得过短,活化横桥数目减少,张力均下降。

5答:(1)形态特征:快肌纤维直径大,肌浆网发达,线粒体体积小数量少,毛细血管密度小;受大α神经支配;慢肌纤维直径小,肌浆网不发达,线粒体体积大而数量多,毛细血管密度大,受小α神经支配。

(2)代谢特征:快肌纤维无氧代谢酶(乳酸脱H酶)的活性高,糖原含量多,无氧代谢能力强。慢肌纤维线粒体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

(3)功能特征: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力量大。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力量小。

6答:训练能使肌纤维产生适应性变化,表现如下:

①训练导致两类肌纤维是否互变的问题。以前的研究认为,训练不能使两类肌纤维互变,人体肌纤维的类型百分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近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耐力训练,可使快肌纤维(10%左右)转变为慢肌纤维,而速度和力量训练,只能引起肌纤维某些超微结构和代谢功能发生改变。

②训练能使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如力量训练能使快肌纤维明显肥大,速度训练可使快肌和慢肌在面积都增大,大强度的耐力训练可使慢肌纤维肥大。

③训练能显著提高肌肉的代谢能力。如耐力训练不仅可使慢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大,酶的活性增加,从而使慢肌纤维的有氧氧化能力明显提高;而且也可使快肌纤维的有氧氧化能力得到提高。相反,大重量的力量训练使肌纤维面积大大增加,而线粒体反而下降,有氧氧化能力下降,但无氧氧化能力得到提高。

④训练对肌纤维影响的专一性。即训练引起肌纤维的适应性变化,与从事的运动专项或

运动生理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教案》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机体的基本生理特性及生理机能调节的方式和特点;了解运动生理学研究不同水平及方法。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第三节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 第四节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运动生理学的历史与研究现状 第六节运动生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任务;机体的基本生理特性和生理机能调节的方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概述 1、运动生理学的概念 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运动生理学(sports physiology)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及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

论学科。 2、运动生理学的任务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制,阐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研究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水平的人群进行运动时的生理特点,以达到促进儿童少年的正常发育、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防治某些疾病,提高运动机能术水平的目的。 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称为同化过程(assimilation);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称为异化过程(dissimilation)。在物质合成时,即在同化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而在物质分解时,即在异化过程中将释放出能量。因此,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代谢(material metabolism)和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是同时进行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也就结束。 (2)兴奋性 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excitability)。能引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stimulus)。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受刺激后,能迅速地产生可传布的动作电位,即发生兴奋,这些组织被称为可兴奋组织。在生理学中将这些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其表现,称之为兴奋(excitation)。因此,可兴奋组织感受刺激产生兴奋能力的高低反映了该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可兴奋组织有两种基本的生理活动过程。一种是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是兴奋性由弱变强,这种活动是兴奋活动;另一种是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是兴奋性由强变弱,这种活动是抑制(inhibition)活动。兴奋和抑制二者是对立统一的生理活动过程。 (3)应激性

常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操作流程

常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操作流程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

人体安静、运动时脉搏、血压的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人体动脉血压测定的原理,学会人体在安静时和运动前后脉搏及血压的测定。 [实验原理] 血压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间接法。通过使用血压计在动脉外加压,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测定血压。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如果对血管施加压力,使血管腔变窄而形成血液涡流时可发生血管音。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血压的收缩压时,受压部位的血流完全被阻挡,此时在受压部位的远侧听不到声音。当外加压力低于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则可断续地通过受压部位使血流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当继续降低压力时,且外加压力等于舒张压时,受压部位的血流由断续流动恢复到持续流动,受压部位远侧的声音则由强变弱或突然消失。因此,动脉血流刚能发出声音时的最大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而动脉内血流声音突变后消失时的外加压力则相当于舒张压。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约在60—-100次/分。心率常受年龄、性别、生理状况、训练水平、体力劳动及体育运动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测定血压、心率可了解受检查者循环系统的功能,了解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运动后的恢复情况、运动的密度。 [实验对象] 人体 [实验器材]

血压计、听诊器、秒表、电子节拍器 [实验步骤] 一、安静时脉搏血压的测定 (一)脉搏的测定 1.扪诊法桡动脉扪诊法:在测试安静脉搏时较为方便。 颞浅动脉扪诊法:位于耳前部略偏上,颞浅动脉经过此处,适合于运动后。 心前区扪诊法:位于左心前区心尖部,适合于运动后。 颈动脉扪诊法:位于胸锁乳头肌前、下颌角下部。 2.器械法 听诊法:用听诊器在心前区直接听诊,计算心率。 心率遥测仪:可准确记录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 (二)安静时动脉血压的测定。 1.将脉压带绑在被试者的上臂,其下缘应距肘关节上约2--3厘米,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2.在肘窝内侧找到搏动点,将听诊器头紧贴肘窝肱动脉处。 3.把气球的气门旋紧打气,随脉压带内的压力升高,逐渐可以听到有节奏的“咚咚”声,继续打气等声音消失时再使压力升高20--30毫米汞柱或2--4千帕,然后旋开气门徐徐放气。 4.在放气时注意听有节奏的“咚咚”声响的第一声出现时,水银面所指示的压力即为收缩压。 5.继续放气,随压力逐渐下降,听到突然变声或声音消失时,水银面

玉米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试题集锦(玉米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春玉米生育期长,蹲苗时间也较长,一般为(B) A.20天左右 B.30天左右 C.40天左右 D.50天左右2.玉米去雄时,去雄株数一般不超过全田株数的(A) A.1/2 B.2/3 C.3/4 D.4/5 3.玉米蹲苗结束的适宜时间为(B) A.分蘖前 B.拔节前 C.拔节后 D.孕穗后 4.玉米定苗最迟不宜超过(C) A.4片叶 B.5片叶 C.6片叶 D.7片叶 5.玉米苗期的主要生育特点主要是(A) A.以长根为中心 B.以长叶为中心 C.以长茎为中心 D.以分蘖为中心 6.通常认为春玉米播种的适宜时期是5-10cm土壤温度稳定在(C)A. 5-6℃ B. 7-8℃ C. 10-12℃ D. 14-16℃ 7.玉米果穗上的种子发芽率最高,染病率最低的是(D) A.基部的种子 B.顶部的种子 C.基部及顶部的种子 D.中部的种子 8.在下列种植条件下,可以增加密度的是(B) A.晚熟品种 B.土壤肥力高 C.春播 D. 高杆品种9.玉米达到最适叶面积群体的时间是(B)

A.拔节期 B.抽雄吐丝期 C.孕穗开花期 D.灌浆成熟期10.玉米光合势与光合生产率的乘积就是(A) A.群体生产效率 B.叶面积系数 C.光饱和点 D.光和强度11.玉米的需水临界期是(C) A.播种出苗期 B.拔节孕穗期 C.抽穗开花期 D.灌浆成熟期12.玉米全生育期对肥料三要素的吸收量以(A) A.N最多,K次之,P最少 B.N最多,P次之,K最少 C.P最多,N次之,K最少 D.K最多,N次之,P最少13.春玉米在抽雄后至开花授粉前结合浇水追肥的肥料称为(D)A.苗肥 B.拔节肥 C.穗肥 D.粒肥 14.玉米进入乳熟期后养分运输中心是(A) A.果穗 B.叶片 C.茎秆 D.叶鞘 15.夏玉米各生育时期对N、P、K吸收最多的时期是(B) A.幼苗期 B.拔节孕穗期 C.抽穗开花期 D.灌浆成熟期16.与黄色玉米比较,白色玉米缺乏(D) A.蛋白质 B.淀粉 C.氨基酸 D.甲种维生素17.如果有一玉米品种总叶片数为20,幼穗分化到某时期的叶龄为 7.8,则叶龄指数为(D ) A.19.0 B.29.0 C.32.1 D.39.0 18.玉米雌雄穗分化具有相关性,当雄穗进入小花开始分化期时,雌穗进入(A) A.生长锥伸长期 B.分蘖期 C.小穗形成期 D.小花分化期

运动生理学题库

09运动生理学 一,名解 心力储备基础代谢疲劳进入工作状态最大摄氧量红细胞比容 有氧耐力氧脉搏条件反射最大摄氧量摄血分数等张收缩 乳酸阈超量恢复肺通气量 二.填空 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和——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有——,——。 呼吸过程包括——,——,,—— 尿液的生成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过程包括——,——,——,——,—— 运动效果评价的“三态”是指——,——,——、 根据摄氧量和需氧量的关系,将稳定状态分为——,—— 疲劳产生的原因有——,——,——,——,—— 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有——。—— 牵张反射包括——,—— 运动技能的形成就是建立——,——,——的运动条件反射 反应速度的指标是——。投掷标枪时。器械出手的速度是——速度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特异性生物活性物质称为—— 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减压反射是一种——反馈调节,它的生理意义在于—— 按照能量代谢的特点,可将耐力分为——,——、 肾脏具有保持——和维持——平衡的作用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有——,—— 速度素质包括——,——,——、 本体感受器包括——,—— 视调节主要包括——,—— 运动性心脏增大有——增大为主和——增大为主两种 体温升高使氧离曲线——移,PH值升高——移 通常根据——和——关系判断真假两种稳定状态 血浆的渗透压包括——,—— 正常成年人的动脉收缩压为——,舒张压为—— 外呼吸包括——,——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有——,—— 支配心脏活动的神经有——,—— 三判断= 前负荷越大,肌肉的初长度越长,故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其绝对不应期特别长 构成人体心脏的所以心肌细胞均具有自动节律性 在长期运动训练的影响下,运动员安静时的心肌收缩力量,每博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均有所增加 心率可反应运动强度,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和疲劳程度 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越高,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就越强

运动生理学教案(共十五章)

运动生理学教案(共十五章) 绪论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启发学生举例说明新陈代谢 概念:通过同化和异化过程,生物体实现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生命活动过程,即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过程。为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吸收能量过程。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产生能量过程。 以上两过程同时进行并相互依存,是需要酶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必然伴随着能量的产生和转移、利用,而能量的转变也必然伴随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2.应激性 3.兴奋性 概念: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刺激: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环境变化。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分类,有强度和作用时间的要求。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 兴奋: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 兴奋性表现:兴奋:相对静止——活动,弱——强 抑制:活动——相对静止,强——弱 例:肌肉活动的兴奋——收缩耦联、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活动、心脏活动的强弱变化。 比较应激性和兴奋性的区别。 4.适应性 概念:生物体所具有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客观环境的长期影响可使生物体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例:气候服习、高原环境中人体红细胞增多 耐力运动员心脏肥大,肌纤维增粗。运动训练过程实质上为人体机能对运动形式和运动强度的适应过程。 启发学生结合运动实例说明适应性在训练比赛中的重要性 5.生殖 二、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及调节的控制 细胞外液——内环境: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生存环境。 内环境理化因素相对稳定——稳态 稳态不断受到影响,又不断得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维持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也保持相互联系和彼此影响。体内调控机制调节生理机能,使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适应并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物节律。 体内主要调控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生物节律 例:神经系统对运动中代谢率增高的适应性性调节:心输出量增加,呼吸频率变化等内分泌对运动中代谢率增高的适应性调节:心输出量增加,呼吸频率变化等。

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

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血红蛋白测定及血型测定 A..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 【目的】掌握用比色法来测定血红蛋白量。(3分) 【原理】血红蛋白量测定方法有光电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和沙里氏比色计比色法。本实验采用沙里氏比色法。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颜色随其结合的氧量多少而有一定的变化。为提高测定的标准,可向血液中加稀盐酸,使亚铁血红蛋白酸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显稳定的棕黄色,加蒸馏水稀释并与标准色比较,既可求出100mL血液中所含的血红蛋白的克数。血红蛋白的含量受年龄、性别、营养状况、体育锻炼以及居住条件的影响。(5分) 我国正常成年男子约含12~15g·dL-1;女子约为11~14 g·dL-1。 【器材】沙里氏比色计(含比色管、比色架、吸血管)、采血针、75℅酒精、棉球、95℅酒精、0.1mol盐酸、乙醚、蒸馏水、小玻棒、小滴管。(6分)【步骤】 1.向比色管内加入0.1mol盐酸10滴(约达到比色管的10℅的刻度线)。(3 分) 2. 采血。以75℅的酒精消毒无名指及采血针(2分); 3.用采血针刺破无名指指腹一侧皮肤,让血液自然流出,用消毒干棉球擦去一滴后,用右手平持吸血管使管口接触自然流出的一滴血管,准备吸取20μl 的血液(血柱液面平20μl刻度线)。(6分) 4.用干棉球拭檫管外的血液,然后迅速将吸血管移入比色管,徐徐将血液吹入盐酸深层,并用上层清夜多次洗涤吸血管,轻轻振荡,置室温中10~15min,充分到使亚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6分) 5.比色。将比色管放入血红蛋白比色架中,向比色管逐滴加入蒸馏水并且边滴边搅拌边竖起对光观察,将比色管的颜色与比色计上的标准颜色做比较,直至比色管溶液颜色与标准颜色一致为止。正确读出并记录比色管内溶液弯月面下缘最底点对应的比色管刻度数值,此数值即为每100mL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克数。(9分) 【注意事项】 1.要准确配制0.1mol的盐酸。血液被酸化的时间不得少于10min。 2.吸取的血量应准确,并将吸血管外的血液抹去。 3.吹入血液和洗净吸血管时,切勿将空气吹入盐酸中,以免形成气泡影响 比色。 4.稀释时要耐心地逐滴加蒸馏水,并应边滴边搅边竖起比色,当颜色接近时,只能半滴半滴地稀释。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玉米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 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 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 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在乳熟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 19、杂交种:指基因型不同的两个植株个体通过雌雄配子融合所产生的后代,作物育种上的杂交种是指基于杂种优势培育原理生产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 20、马齿型玉米: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 21、硬粒型玉米: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黄色。食味品质优良,产量较低。 22、甜玉米:是由于一个或几个基因的存在而不同于其他玉米的一种类型。甜玉米是菜用玉米的一个类型。 23、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自交系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的某一性状所产生的平均影响。 24、特殊配合力:是指亲本自交系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产生偏离的情况. 25、雄性不育系: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26、雄性不育恢复系:雄性不育恢复系是指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运动单位 4疲劳 5兴奋 6膜电位 7动作电位 8体液 9人体内环境 10红细胞比容 一. 填空 1.可兴奋组织包括( )( )( )。 2.肌肉具有( )和( )生理等特性。 3.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 ),( )和( )。 4.单收缩包括三个时期:( ),( )和( )。 5.慢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能( );快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但易( )。 6 较大强度运动时()纤维首先被动员。 7.要使组织兴奋,刺激必须达到一定( )。 8.体液由于存在部位不同,分为( )和( )。

9.血液总量约占人体体重的( )。 10.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 ),( )和( )。 11.血液的渗透压分为( )和( )。 12.正常人血红蛋白值男子为( );女子为( )。 三.是非判断 1.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性高;相反,则低。( ) 2.无论刺激强度多大,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 3.神经肌肉接点可以认为是突触的一种,可将冲动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 4.在正常机体中,骨骼肌的收缩以单收缩形式为多见。( ) 5.有髓鞘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因为有郎化结使兴奋呈跳跃传导的原故。() 6.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 7.血液属于细胞外液。( ) 8.粘滞性对于血液流动速度和血压都有影响。( ) 9.血浆胶体渗透压比晶体渗透压大。( ) 11.内环境的稳定是指血液理化因素的恒定。( ) 12.血液是属于结缔组织的一种。( ) 四选择题 1.粗微丝由()构成,细微丝主要由()构成。 A肌凝蛋白B肌纤蛋白C肌质蛋白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

《运动生理学》课程 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 教学总学时:64学时(理论52学时,实践12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之一。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在体育活动影响下人体功能的反应与适应规律,具有初步运用本课程理论与方法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同时,还应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与方法;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调节方式 第三节:运动生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目的要求: 了解肌肉活动时能量的来源及相互关系;掌握三个能量系统特征及与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能量统一体的概念;掌握运动中能量代谢的特点,学会分析不同强度运动能量代谢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第二节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 第三节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二章肌肉收缩

目的要求: 了解肌纤维微细结构、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掌握肌肉收缩的原理、肌肉收缩的形式、力学特征以及两类肌纤维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了解肌电图概念及其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肌纤维微细结构 第二节:神经肌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三节: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第四节: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表现 第五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第六节:肌电图及其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目的要求: 了解感受器的生理特征,掌握视觉、听觉、位觉等感觉器官的分析机能;了解神经系统结构基础,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躯体运动调节功能和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试题(必考)复习过程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 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本科)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30004 适用专业:运动训练 学时数:72学时学分数:4学分 执笔者:石家瑾曹蔚编写日期:2005年10月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运动生理学》是运动训练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主干课,在《运动解剖学》之后开设。它主要阐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和在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时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变化规律,揭示运动训练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和人体对运动训练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及其规律。.其目的是在学习本课程后,能较好地掌握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运动训练对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影响,同时用来指导运动训练实践。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运动训练指导打下必要的生理学基础。 在教学中注意理论知识与运动训练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技能,并初步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并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二、课程教学要求和内容 绪论(0.5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该章的教学,能掌握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及任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热点。 (二)教学内容 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难点: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生理学的来源和发展;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2、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新陈代谢;兴奋性;反应;兴奋;刺激。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的基本概念与两者之间的关系。 3、稳态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4、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反馈的概念。 6、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5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掌握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及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生理学基础;掌握肌肉的收缩机理、收缩形式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了解肌肉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重点:兴奋的本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概念与产生机制;兴奋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兴奋传递的机制;肌肉收缩的过程;肌肉收缩形式、力学特点

玉米种植技术考试题

玉米种植技术考试题 姓名: ______ 考号:______ 一、填空题(45分,每空 3 分) 1、玉米在播种前通过()、()、() 等方法,增强种子发芽势,提高发芽率,减轻病虫害,达到()、()、()的目的。 2、玉米的主要病害有:()、()和(). 3、玉米的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 )、()、()和红蜘蛛等。 4、浸种一般采用()和()方法。 二、简答题(55 分) 1、简述玉米人工去雄的作用。(10 分) 2、怎样对玉米进行合理密植(12 分)

3、简述玉米的三次追肥的施肥时间和施肥量。(13 分) 4、玉米应浇好哪 4 次关键水(10 分) 5、怎样给玉米进行人工授粉(10 分)

1、晒种浸种药剂拌种苗早苗齐苗壮 2、大小斑病黑粉病和纹枯病 3、蓟马粘虫玉米螟蚜虫 4、冷浸温汤 二、简答题: 1、因玉米在抽穗开花过程中,雄穗呼吸作用旺盛,消耗一定养分,去雄后节省养分、水分,可供雌穗发育,增加穗粒数,去雄还可以改善植株上部光照条件、降低株高、防止倒伏,同时,去雄可有兼防玉米螟的效果。 2、玉米的合理密度受气候、肥水、品种特性的影响,一般地力条件较高,施肥较多,灌溉条件好的密度要大些,植株矮小的叶片上冲的紧凑型品种密度应大些。可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80 厘米,窄行40 厘米。株距可根据密度而定。 3、1、攻杆肥。这次追肥占总追肥量的20-30%,可亩追适合各区的" 沃力"牌玉米专用BB肥30—40公斤。也可亩追尿素10-15公斤(碳铵30-40公斤),过磷酸钙20-35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硫酸锌 2 公斤。宽窄行播种的田块,追肥要追在窄行中间,追近不追远。 2、攻穗肥。追肥占总追肥量的50—60%,最好选用碳铵或尿素。 亩追碳铵65-80 公斤或尿素25-30 公斤,追在宽行中间,追远不

运动生理学试卷

生理学试卷(三) 一、填空题(10分) 1.高原训练后,血浆粘度,使外周阻力,血流速度加快。 2.在高原次极限和极限强度运动时心血管最初反应是心率和比 3.肌力评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有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量三种形式。 4.循环系统指标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指标。 5.目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心脏结构和功能测试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UCG),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亦可用于心脏形态和结构的测定。 6.光脉冲刺激法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要素构成。 7.血气指标着重反映了人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机能,而这两大功能又影响__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8.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大摄氧量递减的原因是因为最大心率、________和________都下降。 9.有氧能力的下降受氧运输系统的__________机制和外周机制功能下降的影响。 二、选择题(15分) 1.马拉松等耐力运动比赛的适宜温度为()。 A.15O C以下 B.18~20O C C.20~24O C D.27~28O C 2.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 A.产热减少,散热增加 B.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C.产热减少,散热减少 D.产热增加,散热增加 3.有训练的运动员及对热环境适应着能提高产汉反应的敏感性和出汗能力,表现为()。 A.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增加 B.出汗阈下降,出汗率增加 C.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减少 D.出汗阈下降,出汗率下降 4..热适应后由于心肌效率改善,会使()。 A.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 B.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减少 C.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 D.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 5. 有训练的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血液的氧容量()。 A. 均不变 B. 均稍有减少 C. 稍有增加 D. 增加,减少 6.系统地进行运动训练,能引起运动员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值()。

运动生理学考研真题题库

各校《运动生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选编广州体育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 一填空选择 1 若增加外液中的Na浓度,可导致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2 正反馈的作用是使? 3 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 4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有? 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使突触后膜出现 6 前庭器官的敏感度高对旋转、滚翻等运动能力的影响是 减弱轻度增强大为增强无规律 7 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8 肾小球滤过作用决定于 9胸内压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通常都?大于还是小于大气压 10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11 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产热?散热? 12 在水中游泳,若停留时间太长会引起小动脉?小静脉?而出现皮肤和嘴唇紫绀 13 老年人健身锻炼时适宜运动量可用?公式来掌握。 14 反应速度取决于? 15 在鼠长时间游泳至明显疲惫时,大脑中的ATP明显降低时,明显增高的物质是? 16 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17 红细胞比容是指? 18 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是由于? 19 肌紧张属于?反射 20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上各感觉中枢与?细胞发生暂时神经联系 二是非题 1 儿童在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依靠增加每搏输出量来加大的 2 准备活动可以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 3 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 4 速度素质的高低与能量输出功率的高低无关 5 血红蛋白的数量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一个因素 6 大脑皮质处于适宜兴奋状态,有益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7 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该动作就越难改造 8 高级神经活动是指大脑皮质的活动 9 肌紧张时由于骨骼肌纤维轮替交换地产生的微弱的收缩 10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不同的骨骼肌中 11 在学习体育动作时,若能感受到动作微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本体感受器功能提高了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一)题库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教案(一) 课程名称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实验名称:肺通气功能测定 学时数:2学时 目的:学习和掌握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 仪器:微型肺活量测定仪、肺量计、消毒棉球、75%酒精、嘴夹 分组方法:每四人为一组 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与统计 实验内容和方法: 1.肺活量的测定:仪器归零。令受试者取站立位,竭力深吸气后,由吹气口向筒内作最大限度的呼气,记录数据,连续测量三次,取最大一次的数值作为肺活量值。 2.时间肺活量的测定:受试者取站立位,夹上鼻夹,口含橡皮吹嘴并与外界相通,作平静呼吸数次;之后,令受试者作最大限度深吸气,关闭三通开关,吸气之末屏气1-2 秒,此时开动快鼓(25mm/秒),令受试者作最快速度用力深呼气,直到不能再呼为止。从记录纸上测定第一、第二和第三秒内呼出的气体量,并分别计算出它们各自占肺活量的百分比。健康成年人第一秒平均值约为83%,第二秒约为96%,第三秒约为99%。 3.最大通气量的测定:肺量计内充入4-5 升新鲜空气,受试者取站立位,夹上鼻夹,口含橡皮吹嘴,转动三路开关,使口与肺量计相通,开动慢鼓记录平和呼吸曲线。然后开动中速鼓(1.67mm/秒),令受试者按主试者口令在15 秒钟内尽力作最深、最快的呼吸。根据呼吸频率与每次呼吸深度,计算出15 秒内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然后乘以4,即为最大通气 注意事项: (一)受试者在测试前应了解测试指标,掌握测试方法。 (二)受试者使用吹嘴前,应进行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吹筒,避免交叉感染。 (三)在测试时,要戴好口嘴及鼻夹,不要漏气。 (四)每一单项指标测完后,需平静呼吸几次,然后再测下一个指标。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专科层次,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 学时分配:72 赋予学分:4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 后续课程: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运动生理学是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基础理论课,包括理论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①在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人体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或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和适应性变化及其规律。②初步掌握人体功能能力评定的基本科学方法和原理。③掌握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儿童少年年龄、性别特征与体育活动的关系,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及卫生、健康教育,科学地指导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①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②掌握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③掌握人体各种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原理及其应用评价。④熟悉常用运动生理功能和体质检测与评价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运动训练及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1、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讲授法、实验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录像法(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讨论法、讲座法、练习法、科研训练法等多种形式。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Ⅰ理论部分(52学时)

绪论 【教学目的】掌握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熟悉运动生理学的任务;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史;理解运动生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教学要求】教师通过查阅资料、课上讲解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内容、发展史等。 【教学重点】人体的基木生理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人体的基木生理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运动生理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教学目的】了解骨骼肌的微细结构、肌丝的分子组成和肌管系统。掌握骨骼肌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掌握运动时骨骼肌收缩的形式,并能够说明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了解肌纤维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肌纤维的类型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掌握骨骼肌的微细结构、收缩过程,通过讨论形式让学生掌握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等问题。 【教学重点】肌纤维的结构与收缩过程、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 【教学内容】 一、肌纤维的结构与收缩过程。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与生理学特性。 三、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第二章肌肉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与训练 【教学目的】掌握身体素质的内涵以及力量素质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影响肌肉力量素质的因素。掌握肌肉力量训练的原则。掌握肌肉

运动生理实验报告

运动生理实验报告 姓名代宝玉;班次食科131 ;组别第四组;日期2014.04.28;室温25℃ 1.实验目的:掌握声、光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反应时的生理意义。掌握人 体安静时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2.原理与方法: 1、通过测定反应时间以了解和评定人体神经系统反射弧不同环节的功能水平。 2、心率测定的方法有听诊法和指触法。 3、感受器从接受刺激到效应器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 4、心脏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心音可通过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用听诊器在胸 壁特定部位听诊能测出心率。 5、人体动脉血压测量采用听诊法,测量部位为上臂肱动脉。用血压计的压脉 带充气,通过在动脉外加压,然后通过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血压。 3.对象:人 4.仪器与药品:血压计、人体反映测速仪、听诊器; 5.步骤: 一;人体反应时的测定: 1:熟悉反应时测定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单纯反应时的测定 二;心率测定: 1:受试者静坐5min,采用心前区听诊法直接测量心率。指触法测量脉搏时,通常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受试者一侧手腕桡动脉搏动处。脉搏测定时先以10s为单位,连续测量三个10s,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一次时,认为是相对安静状态,否则应适当休息后继续测量,直至符合要求。 然后再测量30s脉搏乘以2,即为心率。 三;动脉血压的测量: 1:熟悉血压计的结构 2:令受试者脱去一侧衣袖,静坐5min以上。 3:松开血压计橡皮球螺丝,驱出血压带内残留气体,再旋紧螺丝。 4:令受试者将脱了衣袖的前臂平放于桌面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手掌朝上。将压脉带缠在该上臂,压脉带下缘至少在肘关节上2cm,松紧适宜。 5:将听诊器耳件塞入外耳道,其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即略向前弯曲。 6:在肘窝内侧先用手指触及肱动脉脉搏,将听诊器放在肱动脉脉搏处。 7:测量收缩压: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压脉带内,使减压记中水银柱逐步上升,直到听诊器听不到脉搏音为止,继续打气,使水银柱在上升20-30mmhg。随即松开充气球螺丝,连续缓缓放气,减低压脉带压力,在水银柱缓慢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当听到“砰、砰”的动脉音时,检压计上的刻度即代表收缩压。 8:测量舒张压:继续缓缓放气,动脉音先由低到高,然后由高到低,最后完全消失。在声音突然变弱的瞬间,减压计上水银柱的刻度即代表舒展压。 6.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4 分) 1、温度三基点2 、冻害3 、作物需水临界期 4、复种5 、间作6 、基本耕作7 、杂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计10 分) 1、()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A. 生物产量 B. 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2、()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 生物产量 B. 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3、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A. 转化率 B. 经济产量 C.经济系数 D.产量构成 4、()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 单位面积穗数 B. 单穗粒数 C.种子千粒重 D.颖花数 5、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是( ) A. 水稻 B. 马铃薯 C.甜菜 D.大豆 6、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A. 光合作用 B. 补偿能力 C.相互抑制 D.相互促进 7、谷类作物小穗和小花的发育除受遗传影响外,最大影响因素是()。 A. 种植密度 B. 水肥供给 C.病虫危害 D.环境条件 8、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 A. 缓慢增长期 B. 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9、作物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 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10、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称为()。 A. 相对生长率 B. 净同化率 C.叶面积比率 D.比叶面积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 1.5 分,共计15 分) 1、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有()。 A. 影响土壤肥力 B.影响农田小气候 C.改良土壤 D. 固定流沙 E. 保持水土 2、影响植物蒸腾速度的因素有()。 A. 植物的形态结构 B. 植物的生理类型 C.温度 D. 气流 E.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3、作物通过春化,其低温诱导的时期一般在作物感光前进行,可在()。 A.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时期 B.苗期 C. 花芽分化期 D. 开花期 E.授粉期 4、冷害造成作物死亡的原因有()。 A. 细胞间隙结冰 B. 水分代谢失调 C. 酶促反应平衡被破坏 D. 原生质被撕裂 E. 物质代谢平衡被打乱 5、土壤污染的类型有()。 A. 固体废弃物污染 B. 水污染 C.大气污染 D. 生物污染 E. 农业污染 6、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 A. 喷灌技术 B. 微灌技术 C.膜上灌技术 D. 地下灌技术 E. 作物调亏灌溉技术 7、露地育苗主要有()。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馈 *11、负反馈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D、A、C) 6、(B、A) 7、(C) 8、(C) 四、简答题答案: 1、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 1、肌肉纤维是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