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全套讲义 选修3-2 第8讲 远距离输电(拔高版) 学生版习题

高中物理全套讲义 选修3-2 第8讲 远距离输电(拔高版) 学生版习题

高中物理全套讲义 选修3-2 第8讲 远距离输电(拔高版) 学生版习题
高中物理全套讲义 选修3-2 第8讲 远距离输电(拔高版) 学生版习题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48分)

1. “西电东送”是我国实现经济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减少输电线上的损耗,需要采用

高压输电。若金沙江流域上的向家坝电站输出的功率不变,输出电压提高到原来的20倍,则输电线上的电能损耗将减少为原来的

A. 1

20B. 1

100

C. 1

200

D. 1

400

2.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的装机总功率为2×107kW,是西部开发的

特大重点工程,也是“西电东送”的能源基地之一。若用总电阻为100Ω的输电线将功率5×105kW的电能从三峡输送到用电区域,输电电压为5×102kV,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

A. 1×104kW

B. 1×105kW

C. 2.5×104kW

D. 2.5×105kW

3. 远距离输送交变电流都采用高压输电。我国正在研究用比330kV高得多的电压进行输电。采用

高压输电的优点是

A. 可节省输电线材料

B. 根据需要调节电流的频率

C. 可减少电能损失

D. 可提高输电的速度

4. 输电线的电阻为r,输送的电功率为P。若用电压U送电,则用户得到的功率为

A. P

B. P?(P

U )

2

r C. P?U2

r

D. (P

U

)

2

r

5. “西电东送”工程中为了减少输电损耗,必须提高电压。从洪家渡水电站向华东某地输送106kW

的电能,输电电压为1000kV,输电线电阻为100Ω。若采用超导材料作为输电线,可减少的电功率损失为

A. 106kW

B. 105kW

C. 104kW

D. 103kW

6. 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电压分别为U1、U2,电流分别为I1、I2,输电线上的电阻为R.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I1

I2=n1

n2

B. I2=U2

R

C. I1U1=I22R

D. I1U1=I2U2

7. 如图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两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升压变压器T的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n2,在T的原线圈两端接入一电压u=U m sinωt的交流电源,若输送电功率为P,输电线的总电阻为2r,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

A. (n1

n2)U m2

4r

B. (n2

n1

)U m2

4r

C. 4(n1

n2

)2(P

U m

)2r D. 4(n2

n1

)2(P

U m

)2r

8. 某水电站,用总电阻为2.5Ω的输电线输电给500km外的用户,其输出电功率是3×106kW。

现用500kV电压输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输电线上输送的电流大小为2.0×105A

B. 输电线上由电阻造成的损失电压为15kV

C. 若改用5kV电压输电,则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9×108kW

D. 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ΔP=U2

r

,U为输电电压,r为输电线的电阻

9. 如图为模拟远距离输电实验电路图,两理想变压器的匝数n1=n4

电阻R1、R2、R3、R4的阻值均为R,A1、A2为相同的理想交流电流表,L1、L2为相同的小灯泡,灯丝电阻R L>2R,忽略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当A、B端接入低压交流电源时

A. A1、A2两表的示数相同

B. L1、L2两灯泡的亮度相同

C. R1消耗的功率大于R3消耗的功率

D. R2两端的电压小于R4两端的电压

10. 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电压分别为U1、

U2,电流分别为I1、I2,输电线上的电阻为R,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I1

I2=n1

n2

B. I2=U2

R

C. I1U1=I22R

D. I1U1=I2U2

11. 现在有一种实用型高温超导电缆,利用超导电缆可实现无损耗输电.现有一直流电路,输电线的

总电阻为0.4Ω,它提供给用电器的电功率为40kW,电压为800V。若用临界温度以下的超导电缆替代原来的输电线,保持供给用电器的功率和电压不变,那么节约的电功率为

A. 1kW

B. 10kW

C. 1.6kW

D. 1.6×103kW

12. 如图为模拟远距离输电实验电路图,两理想变压器的匝数n1=n4

的电阻R1、R2、R3、R4的阻值均为R,A1、A2为相同的理想交流电流表,L1、L2为相同的小灯泡,灯丝电阻R L>2R,忽略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当A、B端接入低压交流电源时

A. A1、A2两表的示数相同

B. L1、L2两灯泡的亮度相同

C. R1消耗的功率大于R3消耗的功率

D. R2两端的电压小于R4两端的电压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9分)

13. 为了减少输电线上的能量损耗,需要采用高压输电。若长江三峡电站输出的功率不变,输出电

压提高为原来的n倍,则输电线上的电流将减小为原来的,输电线上的电能损耗将减少为原来的。

14. 一座小型发电站的输出电压为U,输出功率为P,通过总电阻为R的输电线向用户供电,则输

电线上的电流为,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压为,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为,用户得到的电压为。

15. 大型火电厂一般都建在比较容易获得煤、石油等资源的地方,发出的电能一般都要经过远距离

输送,才能供用户使用。在远距离输送电能的过程中,输电线的电阻不能忽略,由于电流的效应,必然会有一部分能转化成能而损耗掉,导线越长,损耗越多。根据焦耳定律表达式Q=可知,可以有两种方法来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种是,另一种是。这两种方法中,既可以节约资源,又更有效地减少输电线路上电能损耗的是。

三、解答题(共4小题;共33分)

16. 为了减少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应该提高输送电压和减小输电导线的电阻。但有同学从下列推

证中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设输送电压为U,输送电流为I,则功率损失P=U 2

R

。因此,要降低功率损失,就应降低输送电压、增加输电线的电阻。请问:这位同学的推证过程错在哪里?

17. 由电站向某地送电,每根输电线的电阻为r=0.1Ω,要输送的电功率为10kW,用400V低压

送电和用10000V高压送电,因线路发热损失的功率之比为多大?

18. 风力发电作为新型环保新能源,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图所示风车阵中发电机输出功率

为100kW,输出电压是250V,用户需要的电压是220V,输电线电阻为10Ω。若输电线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为输送功率的4%,试求:

(1)在输电线路中设置的升、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2)画出此输电线路的示意图.

(3)用户得到的电功率是多少.

19. 某电厂要将电能输送给较远的用户,输送的总功率为9.8×104W,电厂输出的电压仅为350V,

为减少输送的功率损失,先用升压变压器将电压升高后输出,再用降压变压器将电压降低供用户使用.已知输电线路的总电阻为4Ω,允许损失的功率为输送功率的5%,所需的电压为220V,求升压、降压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最新高中物理 第3章 电能的输送与变压器 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远距离输电练习 沪科版选修3-2(考试必备)

微型专题5 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远距离输电 一、选择题 考点一 变压器电路的动态分析 1.如图1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u =U m sin ωt ,副线圈电路中R 0为定值电阻,R 是滑动变阻器.和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分别用U 1和U 2表示;和是理想交流电流表,示数分别用I 1和I 2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I 1和I 2表示电流的平均值 B.U 1和U 2表示电压的最大值 C.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2不变、I 1变大 D.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2变小、I 2变大 答案 C 解析 电路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表示的都是有效值,选项A 、B 错误.根据U 1U 2=n 1n 2得U 2=n 2n 1 U 1, U 1不变,U 2不变,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由闭合回路欧姆定律知I 2变大,根据I 1I 2=n 2n 1得I 1=n 2 n 1 I 2,I 1变大,故C 正确,D 错误. 2.(多选)为保证用户电压稳定在220 V ,变电所需适时进行调压,图2甲为变压器示意图.保持输入电压u 1不变,当滑动接头P 上下移动时可改变输出电压.某次检测得到用户电压u 2随时间t 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u 2=1902sin (50πt ) V B.u 2=1902sin (100πt ) V

C.为使用户电压稳定在220 V ,应将P 适当下移 D.为使用户电压稳定在220 V ,应将P 适当上移 答案 BD 解析 由电压u 2随时间t 变化的曲线可知,用户电压的最大值是190 2 V ,周期是2×10-2 s ,所以u 2=1902sin (100πt ) V ,A 错误,B 正确;根据n 1n 2=U 1 U 2 ,n 1减小,U 2增大,因此为使用户电压稳定在220 V ,应将P 适当上移,C 错误,D 正确. 3.如图3所示,用理想变压器给负载供电,变压器输入电压不变,变压器降压后用总电阻为 R 的输电线对用电器供电,设两个灯泡的电阻相同,且都在发光,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N 移动,会出现的现象是( ) 图3 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灯泡L 1、L 2均变暗 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灯泡L 1、L 2均变暗 C.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灯泡L 1变亮,L 2变暗 D.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灯泡L 1变暗,L 2变亮 答案 C 解析 副线圈输出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N 移动的过程中,并联部分电阻减小,副线圈中的电流增大,但因为灯泡L 2两端的电压减小,所以通过灯泡L 2的电流减小,又因为总电流增大,所以通过灯泡L 1的电流增大,即灯泡L 1变亮,灯泡L 2变暗.副线圈上的电流增大,根据I 1=n 2n 1 I 2可知,输入电流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4.(多选)如图4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接有两个相同的灯泡L 1和L 2,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 .开始时,开关S 断开.当开关S 接通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4 A.副线圈两端M 、N 的输出电压减小 B.副线圈输电线等效电阻R 上的电压增大 C.通过灯泡L 1的电流减小

高中物理第二章圆周运动第二节第1课时实验: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质量的关系学案粤教版必修2

第1课时实验: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知识目标 核心素养 1.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能够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1.体验向心力的存在,会设计相关探究实验,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多个物理量关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会用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实验目的 1.定性感知向心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会使用向心力演示器. 3.探究向心力与质量、角速度、半径的定量关系. 二、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实验方案 1.用细绳和物体定性感知向心力的大小. (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细线穿在圆珠笔的杆中,一端拴住小物体,另一端用一只手牵住,另一只手抓住圆珠笔杆并用力转动,使小物体做圆周运动,可近似地认为作用在小物体上的细线的拉力,提供了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而细线的拉力可用牵住细线的手的感觉来判断. 图1 (2)器材:质量不同的小物体若干,空心圆珠笔杆,细线(长约60 cm). (3)实验过程: ①在小物体的质量和角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小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进行实验. ②在小物体的质量和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物体的角速度进行实验.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物体,在角速度和半径不变的条件下,重复上述操作. (4)结论: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向心力越大.

2.用向心力演示器定量探究 (1)实验原理 如图2所示,匀速转动手柄,可以使塔轮、长槽和短槽匀速转动,槽内的小球也就随之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小球向外挤压挡板,挡板对小球的反作用力提供了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同时,小球压挡板的力使挡板另一端压缩弹簧测力套筒里的弹簧,弹簧的压缩量可以从标尺上读出,该读数显示了向心力大小. 图2 (2)器材:向心力演示器. (3)实验过程 ①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放在长槽和短槽上,使它们的转动半径相同.调整塔轮上的皮带,使两个小球的角速度不一样,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的关系. ②保持两个小球质量不变,增大长槽上小球的转动半径.调整塔轮上的皮带,使两个小球的角速度相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的关系. ③换成质量不同的球,分别使两球的转动半径相同.调整塔轮上的皮带,使两个小球的角速度也相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④重复几次以上实验. (4)数据处理 ①m、r一定 序号12345 6 F向 ω ω2 ②m、ω一定 序号12345 6 F向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2)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2) 静力学力和运动 共点力的平衡 n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若各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称为 共点力,如图1所示。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作用线前、后滑移而不改变其力 学效应。当刚体受共点力作用时,可把这些力沿各自的作用 线滑移,使都交于一点,于是刚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 状态的条件是:合力为零。 (1) 用分量式表示: (2) [例1]半径为R的刚性球固定在水 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圆环状均匀 弹性细绳圈,原长为,绳 圈的弹性系数为k。将圈从球的正上方 轻放到球上,并用手扶着绳圈使其保持 水平,最后停留在平衡位置。考虑重力, 不计摩擦。①设平衡时绳圈长 ,求k值。②若 ,求绳圈的平衡位置。

分析:设平衡时绳圈位于球面上相应于θ角的纬线上。在绳圈上任取一小元段, 长为,质量为,今将这元段作为隔离体,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由图示(a)和(b)表示。 元段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球面的支力N方向沿半径R 指向球外;两端张力,张力的合力为 位于绳圈平面内,指向绳圈中心。这三个力都在经 线所在平面内,如图示(c)所示。将它们沿经线的切向和法向分 解,则切向力决定绳圈沿球面的运动。 解:(1)由力图(c)知:合张力沿经线切向分力为: 重力沿径线切向分力为: (2-2) 当绳圈在球面上平衡时,即切向合力为零。 (2-3) 由以上三式得 (2-4) 式中

由题设:。把这些数据代入(2-4)式得。于是。 (2)若时,C=2,而。此时(2-4)式变成 tgθ=2sinθ-1, 即 sinθ+cosθ=sin2θ, 平方后得。 在的范围内,上式无解,即此时在球面上不存在平衡位置。这时由于k值太小,绳圈在重力作用下,套过球体落在桌面上。 [例2]四个相同的球静止在光滑的球形碗内,它们的中心同在一水平面内,今以另一相同的球放以四球之上。若碗的半径大于球的半径k倍时,则四球将互相分离。试求k值。 分析:设每个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 ,下面四个球的相互作用力为N,如图示(a)所示。 又设球形碗的半径为R,O' 为球形碗的球心,过下面四球的 球心联成的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 AB作铅直剖面。如图3(b)所示。 当系统平衡时,每个球所受的合 力为零。由于所有的接触都是光 滑的,所以作用在每一个球上的 力必通过该球球心。 上面的一个球在平衡时,其 重力与下面四个球对它的支力相平衡。由于分布是对称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N, 大小相等以表示,方向均与铅垂线成角。

远距离输电问题的处理思路及基本关系

1 远距离输电问题的处理思路及基本关系 1.远距离输电的处理思路 对高压输电问题,正确画出输电过程示意图并在图上标出各物理量.按“发电机→升压变压器→远距离输电线→降压变压器→用电器”,或从“用电器”倒推到“发电机”的顺序一步一步进行分析. 2.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几个基本关系(以图1为例 ) 图1 (1)功率关系:P1=P2,P3=P4,P2=P 损+P3. (2)电压、电流关系:U1U2=n1n2=I2I1,U3U4=n3n4=I4I3,U2=ΔU +U3,I2=I3=I 线. (3)输电电流:I 线=P2U2=P3U3=U2-U3R 线 . (4)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P 损=I 线·ΔU =I2线R 线=(P2U2)2R 线. 当输送功率一定时,输电电压增大到原来的n 倍,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就减小到原来的1n2 . 对点例题 发电机输出功率为100 kW ,输出电压是250 V ,用户需要的电压是220 V ,输电线电阻为10 Ω.若输电线中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为输送功率的4%,试求: (1)画出此输电线路的示意图; (2)在输电线路中设置的升、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3)用户得到的电功率是多少? 解题指导 (1)输电线路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2)输电线损耗的功率P 线=100×4% kW =4 kW , 又P 线=I22R 线 所以输电线电流I2=I3= P 线R 线 =20 A 原线圈中输入电流I1=P U1=100 000250 A =400 A 所以n1n2=I2I1=20400=120 这样U2=U1n2n1=250×20 V =5 000 V U3=U2-U 线=5 000 -20×10 V =4 800 V

2020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2节重力课时跟踪训练

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第2节重力课时跟踪训练教 科版必修1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受重力,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 B.向下运动的物体受重力,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 C.受重力的物体对地球也有吸引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选项C对。 答案:C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杆秤是测量物体重力的 B.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杆秤和弹簧秤是测量物体重力的 C.天平、杆秤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弹簧秤是测量物体重力的 D.天平、杆秤和弹簧秤都是测量物体重力的 解析:天平、杆秤测物体的质量,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 答案:C 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由下落的石块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一抛出的石块运动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重力时刻在改变 D.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 解析: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运动状态无关,无论物体做什么运动,其重力大小与方向均不发生改变,所以只有D项正确。 答案:D 4.关于重力,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 D.同一地点,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解析: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重力不是,由G=mg知物体的重力不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还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所以A不对。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才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7.1简谐振动

7.1简谐振动 一、简谐运动的定义 1、平衡位置:物体受合力为0的位置 2、回复力F :物体受到的合力,由于其总是指向平衡位置,所以叫回复力 3、简谐运动:回复力大小与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 F k x =- 二、简谐运动的性质 F kx =- ''mx kx =- 取试探解(解微分方程的一种重要方法) cos()x A t ω?=+ 代回微分方程得: 2m x kx ω-=- 解得: 22T π ω== 对位移函数对时间求导,可得速度和加速度的函数 cos()x A t ω?=+ sin()v A t ωω?=-+ 2cos()a A t ωω?=-+ 由以上三个方程还可推导出: 222()v x A ω += 2a x ω=- 三、简谐运动的几何表述 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一条直径 上的投影所做的运动即为简谐运动。 因此ω叫做振动的角频率或圆频率, ωt +φ为t 时刻质点位置对应的圆心角,也叫 做相位,φ为初始时刻质点位置对应的圆心 角,也叫做初相位。

四、常见的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1)水平弹簧振子 (2)竖直弹簧振子 2、单摆(摆角很小) sin F mg mg θθ=-≈- x l θ≈ 因此: F k x =- 其中: mg k l = 周期为:222T π ω=== 例1、北京和南京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 1=9.801m/s 2和g 2=9.795m/s 2,把在北京走时准确的摆钟拿到南京,它是快了还是慢了?一昼夜差多少秒?怎样调整? 例2、三根长度均为l=2.00m 、质量均匀的直杆,构成一正三角彤框架 ABC .C 点悬挂在一光滑水平转轴上,整个框架可绕转轴转动.杆AB 是一导轨,一电动玩具松鼠可在导轨运动,如图所示.现观察到松鼠正在导轨上运动,而框架却静止不动,试论证松鼠的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受力分析专题导学案 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二章受力分析专题导学案教科版 必修1 【学习目标】 1、认识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理解物体受力图。 2、初步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加深对力的概念、常见三种力的认识。 3、在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指导下,认识物体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物体是相互联系的从而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周密性。 【学习重点】 受力分析的方法 【课前预习】 一、知识储备 1、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力的大小和形变的程度、物体的材料有关,弹力的方向与形变恢复的方向相同。 3、在有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的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沿着接触面与

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计算。 4、力的示意图准确地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定性地表示力的大小。 二、自主学习重力弹力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地球的吸引发生弹性形变接触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滑动趋势接触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滑动方向竖直向下和形变恢复的方向相反沿接触面、和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沿接触面、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大小mg弹簧:f=kx 三、受力分析物体之所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是由于它们的受力情况不同。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1、整体法:把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方法叫做整体法。 2、隔离法:把研究对象从所处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单独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做隔离法。 3、受力分析的思路① 明确研究对象,即明确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② 隔离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并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力的作用;③ 分析受力顺序是:先重力和已知外力,然后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其他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力的公式

二、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 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 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三、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 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 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新版高一物理竞赛讲义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力学部分 目录 :力学中的三种力 【知识要点】 (一)重力 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一般来说,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静止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其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充当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但向心力极小。 (二)弹力 1.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又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或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两物体间的弹力的方向和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平行,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2.弹力的方向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能计算,只能根据平衡法或动力学方法求得.但弹簧弹力的大小可用.f=kx(k 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拉伸或压缩量)来计算. 在高考中,弹簧弹力的计算往往是一根弹簧,而竞赛中经常扩展到弹簧组.例如:当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若干个弹簧串联使用时.等效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倒数为:,即弹簧变软;反之.若

以上弹簧并联使用时,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k 1+…k n ,即弹簧变硬.(k=k 1+…k n 适用于所有并联弹簧的原长相等;弹簧原长不相等时,应具体考虑) 长为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剪去一半后,剩余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k (三)摩擦力 1.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且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公式f=μN 计算。 3.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变化的,无特定计算式,一般根据物体运动性质和受力情况分析求解。其大小范围在0<f≤f m 之间,式中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其值为f m =μs N ,这里μs 为最大静摩擦因数,一般情况下μs 略大于μ,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可以认为μs =μ。 4.摩擦角 将摩擦力f 和接触面对物体的正压力N 合成一个力F ,合力F 称为全反力。在滑动摩擦情况下定义tgφ=μ=f/N ,则角φ为滑动摩擦角;在静摩擦力达到临界状态时,定义tgφ0=μs =f m /N ,则称φ0为静摩擦角。由于静摩擦力f 0属于范围0<f≤f m ,故接触面作用于物体的全反力同接触面法线 的夹角≤φ0,这就是判断物体不发生滑动的条件。换句话说,只要全反力的作用线落在(0,φ0)范围时,无穷大的力也不能推动木块,这种现象称为自锁。 本节主要内容是力学中常见三种力的性质。在竞赛中以弹力和摩擦力尤为重要,且易出错。弹力和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其大小和方向是不确定的,总是随物体运动性质变化而变化。弹力中特别注意轻绳、轻杆及胡克弹力特点;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关于摩擦角的概念,及由摩擦角表述的物体平衡条件在竞赛中应用很多,充分利用摩擦角及几何知识的关系是处理有摩擦力存在平衡问题的一种典型方法。 【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静止在滑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用一个与水平方 向成θ角度的力F 拉着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θ角为多大时力F 最小? 【例题2】如图所示,有四块相同的滑块叠放起来置于水平桌面上,通过细绳和定滑轮相互联接起来.如果所有的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均为μ,每一滑块的质量均为 m ,不计滑轮的摩擦.那么要拉动最上面一块滑块至少需要多大的水平拉力?如果有n 块这样的滑块叠放起 来,那么要拉动最上面的滑块,至少需多大的拉力? 【例题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的小物块P 静止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 上,用平行于斜面底边的力F=5N 推小物块,使小物块恰好在斜面上匀速运动,试求小物块与斜面间的滑 动摩擦因数(g 取10m/s 2 )。 【练习】 1、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 是作用在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 A 、 B 间的滑动 θ F P θ F A B F C N F f m f 0 α φ

高中物理-远距离输电

远距离输电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和交流电发电机,我们就可以大量地生产电能,以供民用和企业生产使用。 比如,葛洲坝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271.5万千瓦。可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到用电的地方去,下面我们来研究电能的输送有关知识。 电能的输送 问题:发电站发出的电能是怎样输送到远方的呢? 如:葛洲坝电站发出的电是怎样输送到武汉、上海等地的呢? 答案是,通过电线输送的。而且是,通过架设很高的(考虑危险性)、很粗的高压电线输送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电能的输送电能损失很大。电能为何损失呢? 电能的输送电能损失 如果不考虑升压变压器与降压变压器的使用,电能按照发电厂的电压进行输送,那么,最基本的输送电能模式如图所示:

由于发电厂和用电端距离很远,比如陕北榆林发电供京津冀地区使用,线路特别长。我们根据电阻与电阻率关系式: 可知,总的电阻非常大,因此会有很大的能量(功率)损失,转化为电线上的焦耳热。 不难得出损耗的功率为: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输电线上还会有很大的电压降低。 输电要用导线,导线当然有电阻,如果导线很短,电阻很小可忽略,而远距离输电时,导线很长,电阻大不能忽略。 电流通过很长的导线要发出大量的热,如: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的高压输电线电阻约400欧,如果通的电流是100安,每秒钟导线发热就是400万焦耳。这些热都散失到大气中,白白损失了电能。所以,输电时,必须设法减小导线发热损失。 为什么采用高压输电 问题:如何减小导线发热(能量消耗)呢?

由焦耳定律的公式Q=I2Rt,减小发热Q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减小输电时间t, 二是减小输电线电阻R, 三是减小输电电流I。 哪种方法能被实际使用呢?第一种方法等于停电,没有实际价值。第二种方法从材料、长度、粗细三方面来说都有实际困难。适用的超导材料还没有研究出来。排除了前面两种方法,就只能考虑第三种方法了。 从焦耳定律公式Q=I2Rt可以看出,第三种办法是很有效的:电流减小一半,损失的电能就降为原来的四分之一。通过后面的学习,我们将会看到这种办法也是很可行的。 因此,减小电能的损失,必须减小输电电流。 但从另一方面讲,输电就是要输送电能,输送的功率必须足够大,才有实际意义。 怎样才能满足上述两个要求呢?根据公式P=UI,要使输电电流I减小,而输送功率P不变(足够大),就必须提高输电电压U。 所以说通过高压输电可以保证在输送功率不变,减小输电电流来减小输送电的电能损失。输送电能流程

2018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梳理学案教科版必修1

力的合成与分解(提高篇) 【学习目标】 1. 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 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解决矢量问题的方法,学会作图,并能把握几种特殊情形 3. 知道共点力,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4. 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5. 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6. 能区别矢量和标量,知道三角形定则,了解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质是一样的 【要点梳理】 要点一、力的合成 要点诠释: 1.合力与分力 ①定义: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分力。 ②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a.合力与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即分力与合力虽然不同时作用在物体上,但可以相互替代,能够相互替代的条件是分力和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不能同时考虑分力的作用与合力的作用。 b.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替代,进一步想,满足一定条件的多个力的作用效果也可由一个力来替代。 2.力的合成 ①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②说明:力的合成的实质是找一个力去替代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已知的力,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的方法。 3.平行四边形定则 ①内容: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平行四边形定则。 说明: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的基本法则。 ②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的三点注意 a.力的标度要适当; b.虚线、实线要分清,表示分力和合力的两条邻边和对角线画实线,并加上箭头,平行四边形的另两条边画虚线; c.求合力时既要求出合力的大小,还要求出合力的方向,不要忘了用量角器量出合力与某一分力间的夹角。要点二、共点力 要点诠释: 1.共点力: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个力的作用,若它们的作用线交于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一组力就是共点力。 2.多个力合成的方法: 如果有两个以上共点力作用在物体上,我们也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它们的合力: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说明: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的合成,对非共点力的合成不适用。 ②今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凡是涉及力的运算的题目,都是关于共点力方向的问题。 3.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由平行四边形可知:F1、F2夹角变化时,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也发生变化。 (1)合力F的范围:|F1-F2|≤F≤F1+F2。 ①两分力同向时,合力F最大,F=F1+F2。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 篇 运动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2篇 运动学 【知识梳理】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遵从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我们一般把质点对地或对地面上静止物体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质点对运动参考照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而运动参照系对地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以速度为例,这三种速度分别称为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则 v 绝对 = v 相对 + v 牵连 或 v 甲对乙 = v 甲对丙 + v 丙对乙 位移、加速度之间也存在类似关系。 三、物系相关速度 正确分析物体(质点)的运动,除可以用运动的合成知识外,还可充分利用物系相关速度之间的关系简捷求解。以下三个结论在实际解题中十分有用。 1.刚性杆、绳上各点在同一时刻具有相同的沿杆、绳的分速度(速度投影定理)。 2.接触物系在接触面法线方向的分速度相同,切向分速度在无相对滑动时亦相同。 3.线状交叉物系交叉点的速度,是相交物系双方运动速度沿双方切向分解后,在对方切向运动分速度的矢量和。 四、抛体运动: 1.平抛运动。 2.斜抛运动。 五、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2.变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的大小在不断改变的圆周运动叫变速圆周运动,它的角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在不断改变,它的加速度为a = a n + a τ,其中a n 为法向加速度,大小为2 n v a r =,方向指向圆心;a τ为切向加速度,大小为0lim t v a t τ?→?=?,方向指向切线方向。 六、一般的曲线运动 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做圆 周运动的一部分。在分析质点经过曲线上某位置的运动时,可 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向心加速度为2n v a ρ =,ρ为点所在曲线处的曲率半径。 七、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1.刚体 所谓刚体指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形状等都保持不变的物体或组成物体的所有质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刚体的基本运动包括刚体的平动和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刚体的任

高二物理远距离输电天天练

高二物理《远距离输电》天天练2012/3/9 1.发电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为U1,发电厂至用户的输电导线的总电阻为R,通过输电导线的电流为I,输电线末端的电压为U2,下面选项表示输电导线上损耗的功率的是() A.U12 R B. (U1-U2)2 R C.I2R D.I(U1-U2) 2.关于电能输送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由公式P=U2/R知,输电电压越高,输电线上功率损失越少 B.由公式P=U2/R知,输电导线电阻越大,输电线上功率损失越少 C.由公式P=I2R知,输电电流越大,输电导线上功率损失越大 D.由公式P=UI知,输电导线上的功率损失与电流成正比 3.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若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不变,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升压变压器的原线圈中的电流与用户用电设备消耗的功率无关 B.输电线中的电流只由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决定 C.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减少时,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增大 D.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等于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 4.远距离输电,原来用电压U0输电,在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P0,现在要使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减小到原来的1/10,则输电电压应为() A.100 U0 B.10U0 C.U0/10 D.U0/100 5.一台交流发电机产生u=220·sin 100πt V的交流电压,其内阻不计,经过变压器变压后通过总电阻r=2 Ω的长导线给彩灯供电,如 图所示.60只彩色小灯泡并联在电路中,每 只灯泡都是“6 V,0.25 W”,灯泡均正常 发光.(其余电阻不计) 试求:(1)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2)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静力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1篇 静力学 【知识梳理】 一、力和力矩 1.力与力系 (1)力:物体间的的相互作用 (2)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①共点力系 ②平行力系 ③力偶 2.重力和重心 (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物体各部分所受引力的合力) (2)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在地面附近重心与质心重合) 3.力矩 (1)力的作用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2)力臂: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力矩 ①大小:力矩=力×力臂,M =FL ②方向: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右手握住转动轴,四指指向转动方向,母指指向就是力矩的方向。 ③矢量表达形式:M r F =? (矢量的叉乘),||||||sin M r F θ=? 。 4.力偶矩 (1)力偶: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线的力。 (2)力偶臂:两力作用线间的距离。 (3)力偶矩:力和力偶臂的乘积。 二、物体平衡条件 1.共点力系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 合外力为零。 (1)直角坐标下的分量表示 ΣF ix = 0,ΣF iy = 0,ΣF iz = 0 (2)矢量表示 各个力矢量首尾相接必形成封闭折线。 (3)三力平衡特性 ①三力必共面、共点;②三个力矢量构成封闭三角形。 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3.一般物体的平衡条件: (1)合外力为零。 (2)合力矩为零。 4.摩擦角及其应用 (1)摩擦力 ①滑动摩擦力:f k = μk N(μk-动摩擦因数) ②静摩擦力:f s ≤μs N(μs-静摩擦因数) ③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摩擦角:正压力与正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之间夹角。 ①滑动摩擦角:tanθk=μ ②最大静摩擦角:tanθsm=μ ③静摩擦角:θs≤θsm (3)自锁现象 三、平衡的种类 1.稳定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有一个力或力矩使之回到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稳定平衡。2.不稳定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有一个力或力矩使它的偏离继续增大,这样的平衡叫不稳定平衡。 3.随遇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它所受的力或力矩不发生变化,它能在新的位置上再次平衡,这样的平衡叫随遇平衡。 【例题选讲】 1.如图所示,两相同的光滑球分别用等长绳子悬于同一点,此两球同时又支撑着一个等重、等大的光滑球而处于平衡状态,求图中α(悬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与β(球心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的关系。 面圆柱体不致分开,则圆弧曲面的半径R最大是多少?(所有摩擦均不计) R

(完整版)高中物理远距离输电

输电过程(如图所示) 、输送电流 P ⑴ 1 =U ; 三、输电导线上的能量损失和电压损失: 主要是由输电线的电阻发热产生的,表达式为 Q= U2Rt. 1、电压损失:(1) △ U = U- U ; (2) △ U= IR. P 2、功率损失:⑴△ P = P - P'; (2) △ P = (U )2R 3、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 ⑴减小输电线的电阻,由电阻定律 R = p S 可知,在输电距离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减小电阻, 应采 用电阻率小的材料,也可以增加导线的横截面积. ⑵ 减小输电导线中的输电电流,由 P = UI 可知,当输送功率一定时,提高输电电压,可以减 小输电电流. 四、 远距离输电的处理思路 对高压输电问题,应按“发电机一升压变压器一远距离输电线一降压变压器一用电器” ,或按 从“用电器”倒推到“发电机”的顺序一步一步进行分析. 五、 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几个基本关系(以图为例) (1) 功率关系:Pi = B, P3 = P4,P2= P 损+ R. Ui ni 12 U3 n3 14 (2) 电压、电流关系:U =n =匚,U = n = h , U2=A U + U3,12= 13= I 线. P2 P3 U2- U3 ⑶输电电流:I 线=U = U3=IT. P 2 ⑷ 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P 损=I 线A U = I 线R 线=(辽)粽线. 在远距离输电问题中,计算线路功率的损耗时 应用P 损=I 线R 线,其原因是I 线可以由公式P 输入 U 线 =I 线U 输入求出,而P 损=U 线I 线和P 损= 则不常用,其原因是在一般情况下,U 线不易求出,且易将 R 线 U 线和U 输入相混而造成错误. 第四节 远距离输电 l tr Jr / L/P 曄不变器 A L ! ■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原子物理

原 子 物 理 自1897年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原子的组成粒子以后,物理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逐步弄清了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描述分子、原子等微观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本章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 1.1.1、原子的核式结构 1897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分析研究发现了电子,由此认识到原子也应该具有内部结构,而不是不可分的。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以α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即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发生偏转,并且有极少数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几乎达到180°。 1911年,卢瑟福为解释上述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这个学说的内容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软核旋转,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应在10-14nm 以下。 1、1. 2、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1、核式结论模型的局限性 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卢瑟福原子模型无疑是正确的,但它与经典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电子与核运动会产生与轨道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辐射,运动不停,辐射不止,原子能量单调减少,轨道半径缩短,旋转频率加快。由此可得两点结论: ①电子最终将落入核内,这表明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②电子落入核内辐射频率连续变化的电磁波。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显然与事实不符,实验所得原子光谱又为波长不连续分布的离散光谱。如此尖锐的矛盾,揭示着原子的运动不服从经典理论所表述的规律。 为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离经叛道的离散性,玻尔于1913年以氢原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他的原子理论,虽然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但为建立近代量子理论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2、玻尔理论的内容: 一、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二、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γh =E 2-E 1 三、氢原子中电子轨道量子优化条件:氢原子中,电子运动轨道的圆半径r 和运动初速率v 需满足下述关系: π2h n rmv =,n=1、2…… 其中m 为电子质量,h 为普朗克常量,这一条件表明,电子绕核的轨道半径是不连

高二物理远距离输电检测试题1

2.7 远距离输电 每课一练1(粤教版选修3-2) 1.(双选)远距离输送交流电都采用高压输电.我国正在研究用比330 kV 高得多的电压进行输电.采用高压输电的优点是( ) A .可节省输电线的材料 B .可根据需要调节交流电的频率 C .可减小输电线上的能量损失 D .可加快输电的速度 2.(双选)在远距离输电中,当输电线的电阻和输送的电功率不变时,那么( ) A .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压与输送电流成正比 B .输电的电压越高,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压越大 C .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跟输送电压的平方成反比 D .输电线路上损失的功率跟输电线上电流成正比 3.某用电器离供电电源的距离为L ,线路上的电流为I ,若要求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U ,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该输电线的横截面积最小值是( ) A.ρL R B.2ρLI U C.U ρLI D.2UL Iρ 4.在远距离输电时,若输送的功率不变,使输出电压升高为原来的n 倍,则输电线路上因电阻而产生的电能损失将变为原来的( ) A .n 2倍 B .n 倍 C.1n 2 D.1 n 5.(双选)在如图3所示的远距离输电电路图中,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发电厂的输出电压和输电线的电阻均不变.随着发电厂输出功率的增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图3 A .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大 B .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大 C .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增大 D .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增大 6.(双选)某农村水力发电站的发电机输出电压稳定,它发出的电先通过电站附近的升压变压器升压,然后用输电线路把电能输送到远处村寨附近的降压变压器.降低电压后,再用线路接到各用户,设两变压器都是理想变压器,那么在用电高峰期,白炽灯不够亮,但用电总功率增加,这时( ) A .升压变压器的副线圈的电压变大 B .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损失变大 C .降压变压器的副线圈上的电压变大 D .降压变压器的副线圈上的电压变小 7.(双选)某发电站用11 kV 交变电压输电,输送功率一定,输电线的电阻为R .现若用变压器将电压升高到220 kV 送电,下面哪个选项正确( ) A .因I =U R ,所以输电线上的电流增为原来的20倍 B .因I =P U ,所以输电线上的电流减为原来的1 20

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 力 物体的平衡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 知识要点 一、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 (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共点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 (2)关系: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2.共点力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如图1所示均是共点力。 图1 3.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运算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2甲所示。 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2 乙所示。 图2 二、力的分解

1.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的过程。 2.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分解方法:(1)按力产生的效果分解;(2)正交分解。如图3将结点O所受的力进行分解。 图3 三、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求和时按代数法则相加。 基础诊断 1.(多选)关于几个力及其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那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 B.合力与原来那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C.合力的作用可以替代原来那几个力的作用 D.求几个力的合力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试题解析】: 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即合力的作用效果与那几个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合力可以替代那几个分力,但不能认为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选项A、C正确,B错误;力是矢量,所以求合力时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选项D正确。 【试题参考答案】: ACD 2.举重运动中保持杠铃的平衡十分重要。如图4所示,若运动员举起1 800 N的杠铃后双臂保持106°角,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运动员双臂受力分别为(sin 53°=0.8,cos 53°=0.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