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人教版高中化学06总复习:化学中的常用计量(提高)知识讲解

2018人教版高中化学06总复习:化学中的常用计量(提高)知识讲解

2018人教版高中化学06总复习:化学中的常用计量(提高)知识讲解
2018人教版高中化学06总复习:化学中的常用计量(提高)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 化学中的常用计量

【考试要求】

1.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 )、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4.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知识网络】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各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要点梳理】

考点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物质的量(n )

(1)概念:用0.012 kg 12C 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作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微粒集体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2)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 要点诠释:

物质的量与质量、长度一样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的集合体,用n 表示。作为专用名词,“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拆分或简化,不得添加任何字,更不能将其当做物质的数量或物质的质量。

2.摩尔

(1)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 mol 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个微粒。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用mol 为单位只能用于物质的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或它们的特定组合。不能用于宏观物质。 ②用mol 为单位必须指明物质微粒(或微粒组合)的符号。 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1)含义:0.012 kg 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根据实验测得其数值约为6.02×1023。 1 mol 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相应微粒。

(2)单位:mol ―

1,符号N A 。 (3)微粒数(N )、物质的量(n )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三者关系。

n =

A

N

N ,利用该关系式,已知其中任意两个量,可以求第三个量。 要点诠释: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科学界还不能测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准确值,通常使用6.02×1023 mol -

1这个近似值。也就是说,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如1 mol 氧原子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 mol -1是常数与近似值的关系,不能将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 mol -

1等同,就像不能将π与3.14等同一样。

4.摩尔质量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单位:g ·mol ―1或kg ·mol -

1 。

(3)数值:当摩尔质量单位是g ·mol -

1时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4)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和物质的摩尔质量(M )之间的关系式:m

n M

=

。 5.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12C 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有何关系:

二者相等。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以12C 质量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任何原子的质量之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要点诠释: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单位是1,通常不写出。当摩尔质量以g ·mol -

1为单位时,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考点二、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V m 。

(2)常用单位:L /mol (或L ·mol -1)和m 3/mol (或m 3·mol ―

1)。

(3)数值:在标准状况下(指温度为0℃,压强为1.01×105 Pa )约为22.4L ·mol ―

1。

(4)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为:m

V n V =

。 (5)影响因素:由于气体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故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V m 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

强,也随温度、压强的变化而变化,在标准状况下V m =22.4 L ·mol ―

1。

2.阿伏加德罗定律【高清课堂:化学中的常用计量】

(1)内容: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即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也等于气体分子数之比。

即:

111

222

V N n V N n ==。

(2)两个推论: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气体式量之比

11

22

M M ρρ=, 1

2

ρρ的比值称为气体1对气体2的相对密度。 ②同温同体积下: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1

122

P n P n = 说明:

M :摩尔质量 m :质量 n :物质的量

考点三、气体式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1)密度法:m m M V ρ= m ρ: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g ·L -

1。

m V :气体摩尔体积,22.4 L ·mol -

1(标准状况)。

M :气体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 (2)相对密度法:

11

22

M M ρρ= (3)公式法:m M n =

(混合气体的平均化学式量) 考点四、物质的量浓度:

1、 定义:从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 (B),单位有mol / L (或mol·L ―1)等。

2、表达式:物质的量浓度(mol/L )=

要点诠释:

(1)溶液体积不能等同于溶剂体积,应是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的实际体积。

(2)溶液具有均一性,即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3)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质量表示;体积表示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体积单位为L 。

(4)带结晶水的物质溶于水后,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溶剂中的水包括结晶水。

(5)气体溶于一定体积的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而应根据溶液密度和溶液质量求算。 (6)若浓溶液稀释或浓度差别较大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比原来的体积之和小。

考点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1、步骤:

由固体配制溶液(需确定溶质的质量)和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需确定要量取的浓溶液体积)。整个过程可细化为八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或稀释、转移、洗涤、转移、定容、摇匀。

2、仪器:

容量瓶(注意规格)、托盘天平(固体配制溶液)或滴定管(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量筒(用于量取溶剂)、烧杯(溶解)、玻璃棒(搅拌、引流)、胶头滴管(用于定容)、药匙(溶质是固体时使用)。

3、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的方法:

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适用温度、容量。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其方法是:向瓶内加一定量水,塞好瓶塞,用左手食指顶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置,看是否有水漏出。如不漏水,再将容量瓶正立,将瓶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两次均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4、注意事项:

(1)称量时一般用托盘天平,量取时一般用量筒,它们只能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0.1 g 或0.1 mL ),因此计算所用溶质的质量或体积时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2)称量时左物右码,有吸湿性和腐蚀性的药品放在烧杯中快速称量;用量筒量取的液体倒入烧杯后,量筒内壁附着的溶质不要洗涤到烧杯中。

(3)溶解时一般先在烧杯中加入溶质,后加溶剂进行溶解。浓硫酸的稀释一定要注意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且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mol 溶质的物质的量()

溶液的体积(L)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完全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5)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因为配制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是特定值。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

(6)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尤其碱性溶液),更不可在容量瓶中进行化学反应。配制完溶液后,应将溶液倒入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

(7)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使其温度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热的溶液转入容量瓶会使所配的溶液的体积偏小(玻璃的膨胀系数小于液体),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8)溶液转移至容量瓶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并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上面粘有少量溶质)2~3次,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

(9)当容量瓶中液面上升到离刻度线1~2 cm处,要改用胶头滴管加入蒸馏水,防止液面超过刻度线。若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必须重新配制。

(10)定容后的溶液要注意反复摇匀。静置后若发现液面下降,稍低于标线,不要再加蒸馏水,否则会引起结果偏低。如果摇匀后洒出几滴,溶液的浓度不变。

5、配制误差分析:

根据

n m

c

V MV

==判断。其他正常时,凡是使m或n增大的因素,使c偏大;凡是使m或n减小的因素,使

c偏小;凡是使V增大的因素,使c偏小;凡是使V减小的因素,使c偏大。

(1)若称量固体溶质时,操作无误,但所有砝码生锈,m偏大,结果偏高。

(2)若没有洗涤烧杯内壁,使n偏小,结果偏低。

(3)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或定容后反复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则对结果无影响。

(4)仰视刻度线(图甲)。由于操作时是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从下向上看,最先看见的是刻度线,刻度线低于液面的实际刻度,故加水量偏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结果偏低。

(5)俯视刻度线(图乙)。恰好与(4)相反,刻度线高于液面的实际刻度,使得加水量偏小,结果偏高。

【典型例题】

类型一、物质的量的有关概念

例1、(2015 北京四中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分子

B.1 mol H2O的质量是18 g/mol

C.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D.18 g水中所含氧原子数约为6.02×1023个

【思路点拨】①有些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②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答案】D

【解析】有些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项错误;1 mol H2O的质量是18 g,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mol,故B、C项错误;18 g水为1 mol,所含氧原子数约为6.02×1023个,D项正确。

【总结升华】注意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 / mol。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

B.0.012 kg 12C中约含6.02×1023个C原子

C.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答案】B

【变式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k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C.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1 mol氧原子

D.一个NO分子的质量是a g,一个NO2分子的质量是b g,则氧原子的摩尔质量是(b―a)g·mol―1【答案】C

【解析】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 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与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类型二、有关求式量的计算

【高清课堂:化学中的常用计量 4.有关求式量的计算】

1、密度法:

例2、在标准状况下,0.20L的容器中含某气体0.25g,求该气体的式量。

【答案】28

【解析】求气体的式量即求气体的摩尔质量,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质量即22.4L气体的质量。气体密度为ρ= 1.25g·L-1,气体的摩尔质量为1.25g·L-1×22.4L·mol-1=28g·mol-1,所以气体的式量为28。

【总结升华】若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ρg·L-1,则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22.4ρ。

2、相对密度法

例3、已知某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与空气密度之比是0.97,求该气体的式量。

【答案】28.13

【解析】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式量之比等于气体密度之比。

M1/M2=ρ1/ρ2 =0.97, 所以该气体式量M1=29×0.97=28.13。

3、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

例4、标准状况下,89.6LCO和44.8LCO2混合,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

【答案】33.3

【解析】n(CO) =4mol, n(CO2) =2mol。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n=4mol+2mol=6mol,

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28 g·mol―1×4mol+ 44 g·mol―1×2mol)÷ 6 mol =33.3g·mol-1,

所以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为33.3。

【总结升华】将上述求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式改变一下可知:求混合物的平均式量等于各组分的式量乘以物质的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的加合。M=M1x1+M2x2+……

M1,M2……表示各组分的式量,x1, x2……表示各组分物质的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化学中的常用计量例1】

【变式】环己醇、丙酮和戊醛混合物1.75g,完全燃烧后,所得气体通过P2O5吸收瓶,瓶增重1.8g,则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68 B.75 C.80 D.100

【答案】C

【解析】环己醇、丙酮和戊醛的分子式均为(CH2)n O,瓶增重1.8g为生成的水蒸气质量,则氢元素质量为0.2g,即氢原子0.2mol,则碳原子为0.1 mol,碳元素质量为1.2 g,则氧元素质量为0.35g。详见高清。

类型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

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人们规定的数,没有单位

B.0.012 kg 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的精确值是6.02×1023

C.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1 mol水的质量也是18

D.1.5 mol NaCl晶体中含有Na+数约为9.03×1023

【答案】D

【解析】国际上规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与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单位是每摩,所以A选项不对;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21367×1023 / mol,6.02×1023是它用于计算时约化后的值,故B不对;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作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或相对分子质量,所以1 mol水的质量应是18 g而不是18,故C不对。

【总结升华】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注意三个问题:(1)它是一个物理量,不是一个单纯的“数”;(2)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为纽带可以进行物质的微粒数与物质的量的相互换算;(3)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规定可以推出:1 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或相对分子质量。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g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原子数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6.02×1023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近似为6.02×1023

【答案】B

【解析】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0.012 kg 12C中所含有的原子数,符号为N A,近似值为6.02×1023 mol-1,故B正确,A项未说明12 g碳原子为12C。

【变式2】在标准状况下,w L氮气含有x个N2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wx mol-1

B.22.4x mol-1

C.

w x

4.

22mol-1 D.

4.

22

28x mol-1

【答案】C

【变式3】标准状况下,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刚好可盛放a个N2分子和b个H2分子组成的混合气体,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可以表示为()

A.a+b

B.22.4(a+b)

C.22.4(a+b)/6.02×1023

D.22.4(a+b)×6.02×1023

【答案】B

类型四、气体摩尔体积

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6.02×1023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

B.0.5 mol H2所占的体积是11.2 L

C.标准状况下,1 mol H2O的体积为22.4 L

D.标准状况下,28 g CO与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答案】D

【解析】6.02×1023个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但此分子不一定是气体,故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一定是22.4 L,A项错误;B项中未指明气体所处的状况,所以此气体体积不一定是11.2 L,B项错误;H2O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所以1 mol H2O的体积不是22.4 L,C项错误;N2和CO的摩尔质量都是28 g·mol-1,所以28 g N2和CO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D项正确。

【总结升华】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体的计算,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因此要特别注意标准状况下物质的状态。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 mol O 2和1 mol N 2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

B. H 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C.在标准状况下,1 mol H 2和1 mol H 2O 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

D.在标准状况下,22.4 L 由N 2、N 2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N 的物质的量约2 mol

【答案】D

【变式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1molH 2O 的体积约为22.4L

B.在标准状况下,0.5molH 2、0.5molN 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C.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为22.4L

D.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

【答案】B 类型五、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例7、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 2和CO B .等体积、等密度的CO 和NO C .等温、等体积的O 2和N 2 D .等压、等体积的N 2和CO 2 【答案】A

【解析】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相同条件(温度、压强)下,体积相等则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一定相等。B 中,由m =ρV 可知二者质量相等,但M (CO)≠M (NO),故二者物质的量n (CO)≠n (NO),其分子数不相等;C 中,压强不确定,则分子数不确定;D 中,温度不确定,分子数也无法确定;而A 中,由于二者摩尔质量相等,质量相等,则n (N 2)=n (CO)。

【总结升华】只要用到体积,就要考虑温度、压强。 举一反三:

【变式1】对相同状况下的12C 18O 和14N 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B .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 .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D .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答案】C

【变式2】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NO ,另一个盛有N 2和O 2,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分子总数

D.质量 【答案】AC

【变式3】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 2重116 g ,充满CO 2重122 g ,现充满某气体重114 g ,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28

B .60

C .32

D .44 【答案】 A

【解析】 方法一:

巧解:充满O 2重116 g ,充满某气体重114 g ,114 g <116 g ,故该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小于O 2,仅A 符合题意。

方法二:按常规思路,设容器重m g 。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1,由

11

22

V n V n =,因为容器体积不变,所以有11116g g 122g g 32g mol 44g mol m m ----=??,得m =100,然后由1

1

116g 100g 114g 100g 32g mol M ---=?,得M 1=28g·mol -1

,即相对分子

质量为28,选A 。

方法三:差量法。由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质量之差和相对分子质量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因此可以不计算容器的质量,直接由气体质量差和相对分子质量差的正比关系求得。即:

111122g 116g 122g 114g

44g mol 32g mol 44g mol M

-----=?-??-

M 1=28 g·mol -

1,M r =28。

【总结升华】本题用学会巧解和常规两种方法,常规法有利于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和理解。 类型六、 物质的量浓度

例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 L 水中溶解了58.5 g NaCl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 mol /L

B .从l L 2 mol /L 的H 2SO 4溶液中取出0.5 L ,该溶液的浓度为1 mol /L

C .配制500 mL 0.5 mol /L 的CuSO 4溶液,需62.5 g 胆矾

D .中和100 mL l mol /L 的H 2SO 4溶液,需NaOH 4 g 【答案】C

【解析】A 中58.5 g NaCl 的物质的量为l mol ,但溶液的体积并不是1 L 水的体积,所以物质的量浓度无法计算。B 中取出0.5 L 的溶液,它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未发生变化,仍为2 mol /L ,0.5 L 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1 L 溶液中的一半。C 中因为500mL0.5 mol /L 的CuSO 4溶液中,CuSO 4的物质的量为0.5 L×0.5 mol /L=0.25 mol ,所以胆矾的物质的量也应为0.25 mol ,即质量为0.25 mol×250 g /mol=62.5 g 。D 中因为H 2SO 4的物质的量为0.1 L×1 mol /L=0.1 mol ,中和0.1 mol H 2SO 4需NaOH 应为0.2 mol ,即0.2 mol×40 g /mol=8 g 。 【总结升华】(1)正确应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化学计算,不仅要算数值,还要算数值的单位。

(2)B

B n c V

=可变形应用,即n B =c B ·V 或B B n V c =。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1

的是( )

A .将40 g NaOH 溶解在1 L 水中

B .将22.4 L HCl 气体溶于水配成1 L 溶液

C .将1 L 10 mol·L

-1

浓盐酸加入9 L 水中

D .将10 g N aOH 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为250 mL 【答案】D

【解析】根据公式c =n

V ,n 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 为溶液的体积。A 项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 L ;B 项22.4 L HCl

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 mol ;C 项,盐酸与水混合后,溶液体积不是10 L ;D 项n (NaOH)=0.25 mol ,V [NaOH(aq)]=0.25 L ,c (NaOH)=1 mol/L 。

【总结升华】溶液的体积应由溶液质量和密度计算并注意密度单位为g·mL -

1,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所求溶液体积单位换算为L 。

【变式2】(2014 镇江模拟)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答案】B

【解析】A项,托盘天平称量时,应为“左物右码”,错误;B项,用玻璃棒搅拌能加速溶解,正确;C项,转移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D项,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内,错误。

类型七、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例9、用经过准确称量的NaOH固体配制250 mL 0.2 mol/L NaOH溶液。

(1)在下列实验仪器中,不必使用的是________(填代号)。

A.托盘天平B.500 mL试剂瓶C.500 mL容量瓶D.250 mL烧杯E.胶头滴管

(2)除上述仪器中可使用的以外,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在该实验中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

(4)配制时经以下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A.用适量的蒸馏水加入盛NaOH的烧杯中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

B.将烧杯中的溶液小心转移到容量瓶中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 cm~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液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荡

E.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5)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

a.定容时俯视标线

b.没有进行上述操作步骤D

c.加蒸馏水不慎超过刻度线

d.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

e.砝码上有杂质

【答案】(1)AC(2)玻璃棒、250 ml容量瓶玻璃棒的作用:溶解NaOH固体时起搅拌作用,加速固体的溶解;将烧杯中溶解的NaOH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起引流作用,以防液体洒在瓶外及沾在瓶的刻度线上方而引起体积不准确。250 mL容量瓶的作用:准确配制溶液(3)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4)ABDCE(5)ae 【解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用仪器根据实验步骤选择,因为NaOH固体是经过准确称量的,故不再需托盘天平进行称量,固体需溶解,故需用250 mL烧杯,又因是配制250 mL的溶液,故不需要500 mL容量瓶,而应使用250 mL容量瓶,又因容量瓶不能用来长期保存试剂,故需500 mL试剂瓶来盛装溶液。(2)除了上述仪器中可使用的以外,还需玻璃棒,主要是用来溶解和引流。(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总结升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误差分

析:根据c=n

V=m

M·V中,m、n、V的变化分析

a.俯视使V减小,c偏高b.未洗涤,使n减小,c偏低

c.使V增大,c偏低d.无影响e.使m增大,c偏高

举一反三:

【变式1】配制100 mL 1 mol·L-1 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到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B.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

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答案】D

【解析】A选项错,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物质;B选项错,因为要配制100 mL溶液,加入100 mL蒸馏水溶解Na2CO3所得溶液已接近100 mL,但并不是100 mL;C选项未用玻璃棒引流,错。

【变式2】实验室要用98%(密度为1.84 g·cm-3)的硫酸配制3.68 mol/L的硫酸500 mL。

(1)需准确量取98%的硫酸________mL。

(2)要配制3.68 mol/L的硫酸500 mL,必须用到的仪器是(填写序号)________。

①500 mL量筒②烧杯③1 000 mL容量瓶④500 mL容量瓶⑤天平⑥胶头滴管⑦锥形瓶⑧玻璃棒

(3)若配制3.68 mol/L的硫酸,其他操作均正确,下列操作会使所配硫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

A.将稀释的硫酸转移至容量瓶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将烧杯内的稀硫酸向容量瓶内转移时,因操作不当使部分稀硫酸溅出瓶外

C.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凹液面高于容量瓶刻度线,此时立即用胶头滴管将瓶内多余液体吸出,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入水时,仰视观察溶液凹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

(4)若配制时,因加水不慎超过了容量瓶刻度线,此时实验应如何继续进行?________。

【答案】(1)100.0(2)②④⑥⑧(3)ABCD(4)将容量瓶中的溶液倒出洗涤干净后,再重新配制

【解析】(1)需要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3.68 mol/L×0.5 L=1.84 mol,需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1.84 mol×98 g/mol÷98%÷1.84 g·cm-3=100.0 mL。(2)量取硫酸可用100 mL的量筒,不能用500 mL的量筒(误差大),用500 mL 的容量瓶,还用到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3)配制溶液时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溅出稀硫酸、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线后用胶头滴管吸出瓶内液体,都使硫酸损失,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加水仰视会使液面高于刻度线,所以也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4)当加水不慎超过了容量瓶刻度线,无论怎么处理都使结果不准确,所以必须重新配制。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汇总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网络图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 大纲要求(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第二部分: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大纲要求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7)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8)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9)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精选课件)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化学口诀+ 总结) 一、化学计算 化学式子要配平,必须纯量代方程,单位上下要统一,左右倍数要相等.质量单位若用克,标况气体对应升,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 含量损失与产量,乘除多少应分清. 二、气体制备 气体制备首至尾,操作步骤各有位,发生装置位于头,洗涤装置紧随后,除杂装置分干湿,干燥装置把水留; 集气要分气和水,性质实验分先后,有毒气体必除尽,吸气试剂选对头。有时装置少几个,基本顺序不可丢,偶尔出现小变化,相对位置仔细求。 三、氢气还原氧化铜 试管被夹向下倾,实验开始先通氢,空气排尽再点灯,冷至室温再停氢先点灯,会爆炸,先停氢,会氧化,由黑变红即变化,云长脸上笑哈哈. 一、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氟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二、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硫酸盐除去钡铅钙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④ 注: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硫酸钙不溶;③硝酸盐都溶于水;?④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三、1-20号元素顺序口诀?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青孩你别蹦,炭蛋养沸奶,那妹雨归淋,牛鹿鸭呷莱。 四、金属活动性口诀?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制氧气口诀: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集气口诀:?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电解水口诀:?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化合价口诀: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

(超详)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Cl)。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17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其他,例:2Cu +S Δ===Cu 2S Cu +Cl 2点燃===CuCl 2 所以,Cl 的非金属性强于S 。 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 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 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 2、CH 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 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 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 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 、NH 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 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 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 2、CO 2、H 2S 和C 2H 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 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 2、HCl 、C 2H 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 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 、K :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 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化学口诀+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化学口诀+总结) 一、化学计算 化学式子要配平,必须纯量代方程,单位上下要统一,左右倍数要相等。 质量单位若用克,标况气体对应升,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 含量损失与产量,乘除多少应分清。 二、气体制备 气体制备首至尾,操作步骤各有位,发生装置位于头,洗涤装置紧随后,除杂装置分干湿,干燥装置把水留; 集气要分气和水,性质实验分先后,有毒气体必除尽,吸气试剂选对头。 有时装置少几个,基本顺序不可丢,偶尔出现小变化,相对位置仔细求。 三、氢气还原氧化铜 试管被夹向下倾,实验开始先通氢,空气排尽再点灯,冷至室温再停氢 先点灯,会爆炸,先停氢,会氧化,由黑变红即变化,云长脸上笑哈哈。 一、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氟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二、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硫酸盐除去钡铅钙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④ 注: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硫酸钙不溶;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三、1—20号元素顺序口诀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青孩你别蹦,炭蛋养沸奶,那妹雨归淋,牛鹿鸭呷莱。 四、金属活动性口诀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制氧气口诀: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集气口诀: 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电解水口诀: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化合价口诀: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常见根价口诀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高中)钾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化合价口诀二: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初中化学知识记忆方法 学习初中化学,“记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谈一下记忆的方法。 一、简化记忆 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同学们在处理时易东扯西拉,记不全面。克服它的有效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关键的字或词组成一句话,或分几个要点,或列表来简化记忆。如:用六个字组成:“一点、二通、三加热”。这一句话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在研究氧气化学性质时,同学们可把所有现象综合起来分析、归纳得出如下记忆要点:一、燃烧是否有火或火焰。二、是燃烧的产物是如何确定的看到、嗅到或通过其它辅助实验。 三、所有燃烧实验均放热。抓住这几点就大大简化了记忆量。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新奇但很陌生,不易掌握,可分如下几个步骤简化记忆。一、原理用什么药品制取该气体;二、装置;三、收集方法;四、如何鉴别。如此记忆,既简单明了,又对以后学习其它气体制取有帮助。 二、编顺口溜记忆 初中化学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很适合用编顺口溜的方法来记忆。如刚开始学元素符号时可这样记忆:碳、氢、氧、氮、氯、硫、磷;钾、钙、钠、镁、铝、铁、锌;溴、碘、锰、钡、铜、硅、银;氦、氖、氩、氟、铂和金。记忆化合价也是同学们比较伤脑筋的问题,也可编这样的顺口溜: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氧、硫-2价;铝+3价。这样主要元素的化合价就记清楚了。 三、关键字词记忆 这是记忆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能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催化剂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的字来记忆。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如:学习“离子”概念时,可用第二章中所学过的“原子”概念在结构方面、所带电荷方面、性质方面、表示方面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及联系,从而防止混淆加深记忆。另外离子的表示方法和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也易混淆,应注

最完整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20210101204422)(精华版)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 4 )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 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 170℃)(2)、蒸馏( 3 )、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4)(制硝基苯(5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 、FeSO4 、KI 、HCl、H2O2、HI 、H2S、H2 SO3 等)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有:烷烃、环烷烃、苯、乙酸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含醛基物质(氧化) 【1】遇溴水褪色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碱性物质(如NaOH、Na2 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 、FeSO4、H2S、H2SO3 等) 【2】只萃取不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卤代烃、酯类(有 机溶剂)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 4 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醇(还原)(氧化)醛(氧化)羧酸。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双向细目表

高中化学必修1双向细目表 章节内容(知识点)知 道了 解 理 解 应 用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1.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2、钠、氯气的物理性质√ 3、钠及其氧化物、氯气的化学性质。√ 4.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既简单计算√ 5.物质的量浓度及其简单计算,溶液稀 释时有关的计算 √6.气体摩尔体积及其简单计算√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8.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 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 关系及有关计算 √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 √ 2、分散系√ 3、丁达尔效应√ 4、胶体的渗析、胶体的吸附作用√

5.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6、离子共存、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7、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8.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氧化剂、 还原剂等概念 √9.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1、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 √3、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 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 √ 4.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 环的影响; √ 5、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 NO 、NO2的性质; √ 6、NH3性质及制取、铵盐的性质及铵态 氮肥的使用问题; √ 7、HNO3的性质。 √

8、硫的主要性质; √ 9、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 10、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11、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及酸雨 的危害 √ 12、镁单质的还原性和重要用途。 √13、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 变顺序及溴单质和溴的化合物的重要用 途。 √ 14、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在工 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到 综合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 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1、硅的存在及用途。√ 2、二氧化硅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3、硅酸的性质(弱酸性、水溶性、硅胶 的吸水性)及制备方法。 √ 4.硅酸钠(Na2SiO3)的性质、用途。√5.硅酸盐工业√6.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人教版)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全)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 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Word版)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s<(n-2)f<(n-1)d

(完整版)高考化学知识点双向细目表.doc

高考化学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依据安徽 2011 年高考说明) 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程培红2011年 8月 31日 理综 题型 分类序 知识点内容 了解合 号解掌应 填空题 选择题 握用 物质 1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 的组 2 原子团的定义√ 成、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性质 4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和分 类 5 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6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化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 8 √√ 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学 基9 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化学 本 用语概 及常念 用计化 量学 基 本 理 论 溶液 物 质 结 构10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11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12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13 物质的量的单位 -- 摩尔( mol ),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 14 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 15 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 16 溶液的含义。√ 17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18 溶液的组成。√ 19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0 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1 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原子构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22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3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A版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A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高中化学必修三知识点大全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注:①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②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 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