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曲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肝曲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肝曲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肝曲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导读:胆囊-结肠肝曲粘连综合征

(Cholecysto-hepaticFlexureAdhesionSyndrome)于1930年由Verbryche首先描述。故又称Verbrycke综合征,胆囊肝曲粘连综合征。……

先得从身体脏器结构讲起,在人的腹腔内,由于升结肠、降结肠与横结肠交界处的弯曲部分,分别在肝脏和脾脏的下方,故称为肝曲和脾曲。当进食速度较快、情绪低落、消化不良或腹腔脏器发生慢性炎症,特别是埋头伏案工作时间过长时,极易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肝曲、脾曲内气体积滞,导致腹部胀满不适、肠鸣疼痛症状,临床把该病称为肝曲、脾曲综合症,简称为“双曲综合症”。

肝曲与脾曲综合症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肝曲为右上腹部胀痛或钝痛,伴有嗳气,许多患者误为肝痛。而脾曲以左上腹胀痛为主,严重时出现阵发性剧痛,常伴有便秘、心悸、呼吸困难等现象。这些症状,均与长期伏案工作有关。

“双曲综合症”在从事脑力劳动的中老年人较为多见,此病会反复发作。当你聚精会神地伏案工作时,它却像一个幽灵在身上时隐时现地发作,使你静不下心来,精神十分痛苦。对该病的有效方法是积极治疗和预防为主。一是加强针对性治疗,对患有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等胃肠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消除疾

病诱因;二是注意饮食习惯,不食用刺激性食物;三是劳逸结合,注意休息,伏案工作不宜过久,加班加点要有度;四是增强体育锻炼,坚持工间操活动,同时还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心胸豁达,心情舒畅,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

肝脓肿

肝脓肿 主讲人:谭进科 时间:2012年9月13日 一、疾病简介 1、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最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及链球菌,细菌性肝脓肿的感染途径以胆道为主、门脉系统及全身血液循环系统次之。 图一细菌性肝脓肿感染途径 胆道60.6% 门脉系统23.8% 隐源性18.5% 全身血液播散14.7% 临近器官直接侵袭 4.0% 创伤2.9% 其他肝囊肿/肿瘤继发 2.9% 外科感染1.0% 图二细菌性肝脓肿微生物病因学分析 革兰氏阴性(Gram-negativeenterics)% 大肠杆菌(E.coli)20.5 克雷白氏肺炎菌(K.pneumonia)16.5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6.1 变形杆菌(Proteus sp) 1.3 其他(others) 7.4 革兰氏阳性需氧菌(Gram-positiveaerobes) 米式链球菌(https://www.doczj.com/doc/3a11083492.html,leri)12.2 肠球菌(Enterococcus sp)9.3 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7.7 链球菌(Streptococci sp.) 1.1 厌氧菌(anaerobic organisms) 类杆菌(bacteroides sp.) 11.2 微需氧链球菌(microaerophilicstreptococci) 6.1 梭状菌(Fusobacterium) 4.2 其他厌氧菌(other anaerobes) 1.9 其他菌种(miscellaneous) 放线菌属(Actinomyces)0.3 白色念珠菌(C.albicans)0.3 2、流行病学 一项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尸检发现在1898-1933年、1934-1958年及1959-1968年期间肝脓肿的发生率分别为0.7% 、0.45% 及0.57%。在住院病人中肝脓肿的发生率约为8-16/100,000。肝脓肿多发于60-70岁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男性的预后相对较差。不做任何处理的肝脓肿的死亡率极高,但若能及时给以抗感染、引流等治疗,死亡率约为5-30%。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包括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及肝功能衰竭。[3] 二、临床表现 肝脓肿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寒战、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不适等表现。一项纳入了715例细菌性肝脓肿的回顾性研究将其临床表现归纳如下。(图三)[4-5] 图三细菌性肝脓肿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 体征% 高热81.4 右季肋区疼痛53.0 体重下降27.7 肝大47.0 恶心、呕吐25.7 黄疸25.3 食欲减低25.6 胸腔积液14.3 右肩疼痛24.2 膈肌抬高11.3 虚弱、不适21.1 粗啰音 6.3 寒战9.8 肝摩擦感0.8 腹痛8.0

肝硬化早期症状及考点

肝硬化早期症状及考点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也是各类医疗考试重点考的一个疾病。所以,今天中公医疗卫生网主要和大家分享肝硬化临床表现的相关内容。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很好理解,肝硬化就是肝脏质地变硬等一些病理变化,从而引起身体发生一系列的临床表征。此期通常会考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与代偿期的临床表现注意区分。 这种病理变化会引起我们身体发生什么样的症状呢?肝硬化病程缓慢,潜伏期长,临床上把它分为两期,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身体还能代替补偿肝脏的功能,此期症状可无可轻,主要是消化系统症状。重点在于失代偿期的症状,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所致的全身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我们先来看下肝功能减退的症状,此期病人一般状况较差,精神不振,面色晦暗呈现肝病面容。食欲减退,伴有恶心呕吐,肝功能严重减退者会出现黄疸。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导致凝血障碍,会出现出血的症状,从而导致贫血。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减弱,病人体内雌激素增多,部分病人会出现蜘蛛痣、肝掌的病理特征。 针对于以上临床表现,考试中经常会考属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临床表现的是?蜘蛛痣形成的原因是?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

现?所以大家要着重记忆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再来看下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由于门静脉高压致脾静脉压力增高。脾淤血而肿胀,形成脾大。门静脉压力增高,来自消化器官和脾脏的回心血液流经肝脏受阻,使门腔静脉交通支开放并扩张,建立起侧支循环,临床上重要的侧支循环有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门静脉压力增高,组织间液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等因素引起失代偿期最为显著的临床表现——腹水。 以上就是肝硬化临床表现的重点内容,大家要重点记忆,以利于顺利的通过考试。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DBIL24.8u/l,TBIL53.6umol/l,r-GT188u/l。 入院前诊疗经过:患者在院外行护肝治疗,一直服用拉米夫定、普耐洛尔以求护肝及防治出血并发症。现患者腹壁静脉曲张程度有加重,迂曲静脉扩张到胸壁,迂曲的静脉团增多,遂入我科以求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红细胞4.02×10∧12/L,白细胞5.08×10∧12/L,血红蛋白124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0%,淋巴细胞百分比16.5%,血小板210×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8.7%。 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凝示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浆凝血酶原比值1.56,PT国际标准化比值1.64,纤维蛋白原含量4.78g/L。 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TP53.0g/l,ALB25.4g/l,A/G0.92,TBIL20.1umol/l,DBIL15.1umol/l,IBIL5.0umol/l,ALP197.5u/l,GGT32.2u/l,BUN7.388mmol/l,CREA54.2umol/l,BUN/Crea136,尿酸716umol/l,K+3.3mmol/l,Na+132.2mmol/l,CL-101.6。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 乙肝两对半示:HBsAAg(-),HBV-DNA复制水平无。 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CA199、AFP及CA153均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心影稍增大,右膈及肋膈角显示不清。 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 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 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 ×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进一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 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3.3mmol/l,Na+132.2mmol/l。 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

间位结肠综合征结肠脾曲综合征

间位结肠综合征(Chilaiditi 综合征) 间位结肠综合征也称为Chilaiditi 综合征,此征中右结肠曲嵌入肝脏与横膈之间,其原因并非在肠管本身,肝脏的下垂和和位置异常是形成本病的基础。常因肝脏的韧带过长,薄弱、缺无等发育异常,使肝脏下移并与膈肌之间的间隙增宽,以至结肠嵌入之间形成本病。膈肌的先天薄弱或膈肌麻痹为本病的促发因素。此外在部分肝硬化患者中因右肝叶萎缩明显,肝膈间隙增大也可见此症。 本病男女性都可见,平时常无症状,部分可表现为,上腹不适,轻度腹胀,以右上腹明显,餐后加重。临床常易误诊为胆囊炎或胃炎。当嵌入的结肠发生梗阻时,常感到突然发生的上腹胀痛难忍,并有憋气感及后背放散痛。经数小时至数日症状消失,而且大多于活动后突然消失症状。 对部分症状较重,并呈进行性,持续性加重,尤其在儿童时期症状严重,影响食欲,妨碍生长发育的,可考虑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固定肝脏和结肠预后较好。轻症可不必治疗,经卧床休息,避免在食管中产气等,大部分可自行缓解,也可采用中药补中意气汤治疗。 本病的诊断主要是X线与CT,也用超声波检查。

间位结肠是指结肠(多为肝曲)由肝前间隙或肝后间隙进入肝脏与膈之间,可无症状,可引起游季肋部隐痛、腹胀甚至消化道梗阻; ================================================= = 结肠脾曲综合征,位结肠脾曲于胃前方、脾内侧进入胃底上方、膨胀积气,临床症状与间位结肠相似(无梗阻); 膈膨升,一般称为限局性膈膨升,为膈顶膜部薄弱,深吸气时向胸腔膨升,透视下膈顶运动减弱或消失,膈肌边缘运动正常,无矛盾运动; 膈肌麻痹,为膈神经病变所致,多见于左侧,有时可由纵隔肿瘤、外伤等引起,透视下深吸气时因对侧隔面下移,腹压增高,病侧隔面被动向上移,称膈面矛盾运动; 膈疝,指腹腔脏器经膈的正常潜在孔隙,或因外伤、炎症、肿瘤坏死处进入胸腔。 =========================================== 结肠脾曲综合征是由于结肠脾曲固定点先天异常而引起的大便排空障碍或不完全性结肠梗阻。结肠脾曲综合征缺乏典型症状,其临床上常常容易与其它专科疾病表现相混淆,加上对本病认识不足,往往造成误诊,且误诊时间长,部分病人往往多次住院行各种检查(独未行钡灌肠)均无明确结果[1]。结肠脾曲综合征行钡灌肠能明确诊断,对反复腹痛,伴不完全性肠梗阻的病

细菌性肝脓肿的症状及临床表现

细菌性肝脓肿的症状及临床表现 所谓细菌性肝脓肿是指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形成的肝内化脓性感染灶。这种病大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 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1.症状 (1)寒战、高热:大多见于发病早期,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一般多在先驱病变后,突然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在38~40℃,呈骤张热型或间歇热型。 (2)肝区疼痛:因肝内化脓,被膜张力高,90%的患者有疼痛的症状。 (3)消化道症状:由于脓毒性反应及全身消耗,多数患者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短期内便可呈现重病容,少数患者有腹泻、腹胀、呃逆等症。

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2.体征 (1)肝脏肿大:肝脏明显向肋缘下增大者,多发性肝脓肿可能较大。 (2)肝区压痛、叩痛:肿大之肝脏常伴有明显压痛,叩击肝区时疼痛。 (3)肝区局限性隆起:部分患者肝区可有局限性隆起,右胸常呈饱满状态,肋间隙增宽,并有触痛。 (4)脾肿大:脾常有增大现象。而阿米巴肝脓肿者,脾肿大不常见。 (5)腹水:见于晚期重症患者,以门静脉炎性肝脓肿较多见。腹水产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门静脉炎引起门静脉阻塞;多发性门静脉周围脓肿压迫门静脉影响循环;肝脏功能损害致低蛋白血症;若有脓肿破裂,合并弥漫性腹膜炎,亦可出现腹水。 (6)黄疸:多出现在晚期,常见于多发性肝脓肿。 (7)肺部改变:多为呼吸运动受限,呼吸音减弱,肺底部啰音及摩擦音。

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 推荐治疗——【清肝排脓方】 参考资料:https://www.doczj.com/doc/3a11083492.html,/v51896753.htm?pid=baike.box 致病。清肝排脓方针对其病机,以清热解毒,通瘀排脓为主,恢复期则以扶正 心呕吐、疲倦乏力等症状,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 【主要成分】苦参、蒲公英、田基黄、一见喜等多味天然苗药材。 【功能主治】细菌性肝脓肿;症见恶心呕吐、疲倦乏力、肝区疼痛等。 【用法用量】将药置于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以没过药材面2-3cm为宜),用大火煎至水沸,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即可。 【注意事项】1、忌酒;2、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刺激性食物;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方前请咨询医师。

复习指导:肝硬化临床表现

复习指导:肝硬化临床表现 起病常隐匿,早期可无特异性症状、体征,根据是否出现黄疸、腹腔积液等临床表现和食管静脉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可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一)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病人无特异性症状。常在肝活检或手术中发现。可有食欲减退、乏力、消化不良、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临床表现同慢性肝炎,鉴别常需依赖肝脏病理。 (二)失代偿期肝硬化 1.症状 (1)食欲减退:为最常见症状,在进展性肝病病人中十分明显,有时伴恶心、呕吐。 (2)乏力:为早期症状之一,其程度自轻度疲倦感到严重乏力,常与肝病活动程度一致。 (3)腹胀:为常见症状,可能由于低钾血症、胃肠胀气、腹腔积液和肝脾肿大所致。 (4)腹痛:常常为肝区隐痛,与肝肿大累及包膜有关,有脾周围炎时可有左上腹疼痛,也可因伴发溃疡病、胆道及肠道感染引起。 (5)腹泻:较普遍,常与肠壁水肿,吸收不良和肠腔菌群失调有关。 (6)体重减轻:为多见症状,晚期病人伴腹腔积液及浮肿时会使体重减轻不明显。 (7)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可出现牙龈、鼻腔出血、皮肤粘膜紫斑或出血点,女性常有月经过多。 (8)内分泌系统失调:男性有性功能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常有闭经及不孕。肝硬化病人的糖尿病发病率增加,表现为高血糖、糖耐量试验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和外周性胰岛素抵抗。进展性肝硬化伴严重肝细胞功能衰竭病人常发生低血糖。 2.体征 患者常呈慢性病容,面色黝黑,面部有考试大网站毛细血管扩张、口角炎等。皮肤表现常见蜘蛛痣、肝掌,可出现男性乳房发育,胸、腹壁皮下静脉可显露或曲张,甚至在脐周静脉突起形成水母头状,静脉上可听到静脉杂音。黄疸常提示病程已达到中期,随着病变进展而加重。1/3病人常有不规则发热,与病情活动及感染有关。胸腔积液、肝性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常发生在晚期病人。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概述】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系指胸椎小关节外力作用下发生解剖位置的改变,表现为关节囊滑膜嵌顿而形成的不全脱位,且不能自行复位而导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病症。临床又称为胸椎错缝、胸椎小关节错缝、胸椎小关节脱位、胸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胸椎小关节机能紊乱等。 本病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女性或体力工作者,好发于3—6胸椎之间。是引起胸背痛的常见原因(84.52%),亦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肋间神经痛(25.81%)和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9.68%)等症状,易被误诊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神经官能症”等。 本病属于脊柱后关节紊乱症之一,运用推拿疗法治疗本病,有显著疗效。 【局部解剖】 胸椎小关节由胸椎后关节、肋骨小头关节、肋横突关节三组关节构成,属联动、微动关节。该关节参与胸廓的构成,具有自身特点。 (1)肋头关节 由肋头关节面与胸椎椎体的肋凹及椎间盘构成。其中第l、Il、12肋头仅与相应胸椎的 1个肋凹相关节,其余各肋头均上移,与相应胸椎的上肋凹、上1位胸椎的下肋凹及两者间 的椎间盘相关节。 肋头关节的前面,有肋头辐状韧带加强,韧带自肋头前面,呈扇形放散于相邻的两个胸 椎体及椎间盘。在多数肋哉关节腔内,肋头与椎间盘之间,尚有短纤维构成的肋头关节内韧 带连结。第1、11、12肋头关节囊较松弛。 (2)肋横突关节 由肋结节关节面与相应胸椎的横突肋凹构成。第11、12肋骨无肋结节,故无此关节。 关节囊薄而松弛,在关节的内侧、外侧、上方有下述韧带加强:在关节内侧,关节囊与肋横突韧带附着,此韧带张于肋颈与横突之间;在外侧,有强韧的肋横突外侧韧带,连结横突尖与胁结节;在关节上方,有肋横突上韧带,此韧带起于肋颈的前面和后面,向上止于上1位横突及其根部,此韧带最内缘与胸椎体之间围成1孔,内有肋间后动脉和胸神经的背侧支通过,分布于脊柱两侧。 肋头关节与肋横突关节为联合运动关节,形式为肋颈以贯穿肋结节和肋头中心的运动 轴旋转,出现肋的升降运动 (3)胸椎后关节 其上关节突关节面主要向后,略向上、向外下关节突关节面主要向前,略向下,向内。所以胸椎后关

肝脓肿的症状与治疗

肝脓肿是肝内常见的炎性病变,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前者主要继发于胆道、腹腔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而后者常继发于肠道阿米巴病。 肝脓肿病理改变为三层结构,中心为组织液化坏死区域,充满了由坏死的组织细胞及白细胞形成的半液体残渣。坏死区域周围为中间层,由胶原纤维少的肉芽组织构成。外围为向正常肝组织移行区域,为伴有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的肉芽层。 (一)症状 1、腹部症状: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阿米巴性者肝区症状轻重不一,常为胀满感、沉重感或钝痛,重者可阵痛或剧痛并向左肩、胃区或下腹放射。深吸气及咳嗽时肝区疼痛加剧。2.全身症状寒战、高热、食欲不振、乏力、体重下降,少数可有黄疸。阿米巴性者可为稽留热、弛张热或长期低热,若持续高热、肝区阵痛、恶心、呕吐、黄疽,可能伴发细菌感染。3.并发症状有胸膜炎或肝顶部脓肿者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左叶肝脓肿可并发心包炎;并发肝肠疹时出现脓血便;胆道出血时有上消化道出血。 (二)体格检查 体温高,有感染中毒面容,营养状况差。肝脏大,压痛,脓肿表浅者可触及有波动感的肿块,肝区叩痛。上腹可有肌紧张。阿米巴性单发性肝脓肿可见肝区隆起并有波动的肿块。并发胸膜炎或心包炎者兼有相应体征。 1.化验:外周血象、免疫血清学等检查。 2.X线检查:肝影增大,右侧膈肌升高。 3.超声波检查:肝影增大,可见液性暗区的脓肿大小、部位、数量及深度。 4.核素肝扫描可反应2cm以上的脓肿部位、范围、形状及修复情况。 5.肝穿刺:常在B超直指导下进行,在抽到脓液时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或涂片找阿米巴。6.CT检查:可确定肝脓肿大小、部位及数目。 7.部分阿米巴肝脓肿患者的十二指肠引起流液的胆汁管内可检出阿米巴滋养体。 一、阿米巴性肝脓肿诊断[饭菜网] 发病前曾有痢疾或腹泻史,然后有发热、肝痛、肝大,大便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超声显像示肝内有边界不很清晰的液性占位,再加上穿刺得典型的巧克力样脓液,则可诊断。 二、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上的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X线检查可见病侧膈肌抬高和固定,常有胸腔积液。肝左叶的脓肿可见胃被推移的征象。放射性同位素肝扫描对直径大于2公分的脓肿可以检出。超声肝扫描能显示肝内占位性损害的位置。大小和数目。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可在脓肿部位显示一无血管区。诊断性肝穿刺抽脓,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应在超声波探查引导下进行。阳性的穿刺结果,为治疗提供了依据。 1.支持疗法 包括休息,高蛋白和高热量饮食,供给足够的维生素C和B族,输血或血浆、白蛋白及复方氨基酸。 2.药物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抗菌药物可首先针对大肠杆菌、链球菌与葡萄球菌,待细菌培养有结果后再选用合适药物。通常可供选用的抗菌物有氨基糖甙类药物、先锋霉素、林可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灭滴灵等。全身性支持必要时可小量多次输血。中药治疗宜辨证论治,对重症者宜清热解毒与扶正兼顾。 阿米巴肝脓肿:抗阿米巴药物首选灭滴灵,因其高效、安全,并有抗厌氧菌作用,使多数病人可免除穿刺抽脓,治愈率达70~90%。氯喹(氯化喹啉)、吐根素亦有较高疗效,但毒性较大,可作为灭滴灵的替换药物。合并细菌感染者可选相应抗菌药物。 3.脓腔穿刺引流

肝硬化早期症状

肝硬化早期症状

————————————————————————————————作者:————————————————————————————————日期:

【肝硬化的早期症状】 当一个肝病患者出现了肝硬化症状,说明其肝病已经进入了后期,非常危险,而且治疗难度很大。因此,肝病患者千万要注意防肝硬化于未然。但是,由于肝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器官,没有痛觉神经,患者一般较难发现肝硬化症状。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以便患者们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 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之一:脸消瘦、面黝黑,1/3以上患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其面部、眼眶周围皮肤较病前晦暗黝黑,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所致。 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之二:慢性消化不良症状:食纳减退、腹胀或伴便秘、腹泻或肝区隐痛,劳累后明显。 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之三:主要有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少数病人可出现脸部色素沉着。 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之四:少数肝硬化的早期症状可见蜘蛛痣,肝脏轻度到中度肿大,一般无压痛。脾脏可正常或轻度肿大。 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之五:肝硬化的早期症状还包括乳房胀、睾丸缩,肝脏对人体血液中性激素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肝硬化的早期症状时雌激素增加,雄激素减少,男性可见乳房增大、胀痛,睾丸萎缩。对女性来说,肝硬化也会引起月经紊乱、乳房缩小、阴毛稀少等。 肝硬化患者在平时要注意休息,可以做适当的运动,要完全戒酒,保持愉快的心态。为了辅助肝硬化的治疗,患者还要适当地补硒,因为硒这种“神奇的护肝因子”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并且能够抗氧化,修复肝脏细胞的损伤,从而加速肝硬化病情的好转。补硒一定要选择安全、有效的产品。 【肝硬化的危害】 肝硬化的并发症对患者有很大的威胁。 1、首先是上消化道大出血,肝硬化常常导致肝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受到粗糙食物、化学物质或腹内压升高等因素刺激时,曲张的血管极易破裂,发生大出血。 2、其次是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3、引发肝性脑病(肝昏迷)和肝肾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这些并发症预后极差,是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4、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加之门一体静脉间侧支循环的建立,

结肠脾曲综合征10例的处理体会

[论文关键词] 结肠脾曲综合征;体会[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方法:对 10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和便秘,易误诊;有8例病人通过X线钡灌肠造影诊断,有2例通过螺旋CT气钡双重成像诊断,均可显示结肠脾曲过高,迂曲成角甚至扭转,合并横结肠过长;10例病人通过手术松解结肠脾曲,切除冗长结肠都取得良好疗效。结论:结肠脾曲综合征是由于先天性结肠脾曲固定点过高、横结肠冗长、横结肠左角狭窄的疾病,易误诊,诊断主要依据 X线钡灌肠造影,手术是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结肠脾曲综合征(syndrome of splenic flexure of colon,SSFC)是一种少见的顽固型假性肠梗阻,易致长期误诊[1]。是先天性结肠脾曲固定点过高、横结肠冗长、横结肠左角狭窄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反复不完全性肠梗阻。1996年1月~2004年4月我院收治10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7例;年龄36~78岁,平均(52±2)岁。表现为反复腹痛、腹胀、食欲减退、乏力、消瘦等周期性不完全肠梗阻症状,泻剂疗效差。可诱发急性肠梗阻(8例),易误诊,有3例误诊为慢性阑尾炎、3例误诊为慢性肠炎、3例误诊为肠功能紊乱、1例误诊为慢性胆囊炎。非急性发作期肿瘤标志物、肠镜等各项辅助检查均无特殊表现,急性期腹部平片示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升结肠扩张、粪便淤积。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均显示结肠脾曲过高,迂曲成角甚至扭转,合并横结肠过长。有2例合并乙状结肠过长。B超、CT显示各有1例合并慢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子宫肌瘤。其中2例行螺旋CT气钡双重成像检查,可以清楚显示结肠脾曲过高、横结肠冗长、迂曲成角。 1.2治疗方法对发作次数较多,发病时间较长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10例行结肠脾曲松解。其中7例加横结肠部分切除,横结肠、降结肠吻合,7例中有2例行腹腔镜下结肠脾曲松解,横结肠部分切除,术中使用吻合器。1例加肝曲松解,乙状结肠排列固定手术,2例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3例合并慢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子宫肌瘤的病人均予以合并疾病的切除。2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肠黏膜慢性炎症,部分肠管扩张,部分见黏膜及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浸润。住院期间临床症状均缓解,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6年。手术治疗后病人,3个月后临床症状缓解,体重增加,食欲正常,无临床症状复发。[1][2]下一页3讨论 3.1发病机制SSFC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先天性结肠固定点异常所致。肠道不同部位的固定点彼此独立,由于先天性固定点的异常,胎儿自发育期肠管在肠内容物压力下不平衡生长,过长肠管发生机械性扭转,少部分为其他原因,如克隆病、慢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普通型、腹痛型、中毒型[2]。[!--empirenews.page--] 本组病例突出的症状是反复发作的不完全性肠梗阻,长时间的便秘,多在中老年时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女性病人占较大比例,也有年轻病人。可能与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减退,横、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平滑肌松弛,无力克服脾曲过高、成角造成的通过障碍而形成慢性梗阻有关,长期卧床可加重症状,当合并胃下垂、左肾积水、乙状结肠扭转或子宫肌瘤时,可诱发或加重脾曲综合征。 3.2临床表现和诊断结肠脾曲综合征缺乏典型症状,其临床上常常容易与其他专科疾病的表现相混淆,加上对本病认识不足,往往造成误诊,且误诊时间长,部分病人往往多次住院行各种检查。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突出症状为慢性不完全性结肠梗阻,患者多在中老年时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出现食欲严重减退、全身无力、精神不振、消瘦贫血,急性发作期,患者出现剧烈腹痛。肿瘤标记物、结肠镜、B超、CT一般无异常发现。该病的特异性检查是X线钡灌肠检查,可发现结肠脾曲过高、成角、狭窄或扭转,左结肠空虚萎缩而右半结肠胀大积粪,常伴有横结肠、乙状结肠冗长。SSFC易误诊,且误诊时间长,常诊为慢性结肠炎、慢性阑尾炎、习惯性便秘,急性肠梗阻、小肠神经官能症、盆腔炎、子宫肌瘤、慢性胆囊炎等疾病。 3.3治疗方法年轻、一般情况好、症状较轻以及无加重因素存在的单纯脾曲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慢性肝炎进入肝硬化的危险信号:(1)长期疲乏,不能胜任工作;(2)反复腹胀;(3)食欲减退,厌油腻;(4)便溏;(5)长期尿黄;(6)体重下降;(7)面部色素沉 着加深--肝病面容;(8)肝掌;(9)反复出现蜘蛛痣;(10)脚踝水肿;(11)粒细胞或 血小板减低;(12)反复或长期肝功能异常;(13)GGT高出正常值2倍以上;(14)长期 小黄疸不退或间接胆红素异常升高;(15)脾中度肿大;(16)肝包膜不光滑;(17)肝区 出现结节;(18)纤维化指标持续升高。出现上述情况需要立即评估病情是否进入肝硬化, 采取适当治疗。 乏力腿酸:与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平行;主要由于转化乳酸成为糖原能力下降导致,所以 运动后乳酸蓄积于肌肉;乳酸过多让人易怒、没有耐心,情绪容易波动,睡眠差、学习能力 下降、视力不好、眼睛酸涩;长期疲乏是进入肝硬化的先兆。 食欲减退、腹胀、便溏:肝硬化的消化道症状较慢性肝炎阶段更加明显;门脉高压导致 胃肠道、胰腺、胆囊等水肿,消化功能下降,食欲减退,腹胀,重者可引起恶心、呕吐、鼓肠;免疫力下降,肠道局部分泌型免疫功能不足,出现溏泄;胆汁酸障碍,消化肉类、油脂 能力下降,患者多厌油; 尿黄:肝脏摄取衰老分解的红细胞释放的胆红素,加工成能够直接从肾脏排泄的直接胆 红素,经胆汁排泄到肠道,如果肝细胞坏死,胆红素从肝细胞进入血液,血液中的胆红素浓 度升高,会在皮肤、巩膜等处沉积,形成黄疸,小便也会发黄;长期尿黄体现肝脏炎症有活 动性。 脚踝水肿:白蛋白降低和水钠的潴留引起下肢水肿,早期肝硬化常在脚踝部轻度可凹形 水肿;病情加重进入肝硬化中晚期可引起整个下肢的水肿。 腹水:(1)门静脉压力升高超过300cm水柱,腹腔脏器、肠系膜的组织液漏入腹腔;(2)肝脏合成能力下降导致白蛋白降低30g/L以下,腹腔脏器、肠系膜的毛细血管内的水分向腹腔内外渗;(3)肝静脉压力升高,肝淋巴液增多,从肝包膜向腹腔渗漏;(4)激素代 谢紊乱,体内水、钠潴留。腹水形成后,肠道功能紊乱,进一步加重食欲减退、腹胀、便溏 症状,容易被细菌寄生,诱发上消化道出血。 静脉曲张:门静脉压力升高后,血液会经其他通路流回心脏;主要有三大静脉丛形成静 脉曲张,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可因粗糙食物、胃酸、腹压加大诱发破裂出血;腹壁静 脉曲张;直肠静脉曲张,患者容易发生痔疮,反复不愈,有发生肛周脓肿的危险。 胸水:大量腹水可经横膈膜转移到胸腔;继发感染可致严重的胸膜炎、肺部感染;继而 引起心衰威胁生命。 脾肿大:慢性肝炎的脾肿大原因和免疫消耗有关。肝脏固有单核细胞消耗和功能不足, 脾脏代偿性功能亢进,单核-巨噬系统增生活跃,造成脾肿大;病毒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刺激脾功能亢进过度产生免疫球蛋白;脾肿大容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单核-巨噬系统增生活跃吞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造成肝硬化患者贫血、血小板降低、粒细胞降低,以血小板减少 最明显。 转氨酶升高(ALT\AST):5倍正常值以下为轻度升高,15倍以下为中度升高,15倍以 上为明显升高;肝硬化主要特征为AST较ALT高,酒精性肝硬化最明显; γ谷氨酸转肽酶(GGT,γ-GT)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加深,肝硬化常在2倍正常值以上。 碱性磷酸酶(ALP):提示伴随淤胆。肝硬化患者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病情加重、进展;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LB/GLB):肝硬化常有ALB降低,GLB升高;白蛋白降低是腹 水形成的重要原因;白蛋白降低是肝硬化直接证据;

结肠脾曲综合征(2

结肠脾曲综合征(syndrome of splenic flexure of colon,SSFC)是一种少见的顽固型假性肠梗阻,易致长期误诊[1]。是先天性结肠脾曲固定点过高、横结肠冗长、迂曲成角、横结肠左角狭窄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反复不完全性肠梗阻。1996年1月~2004年4月我院收治10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例,女7例;年龄36~78岁,平均(52±2)岁。表现为反复腹痛、腹胀、食欲减退、乏力、消瘦等周期性不完全肠梗阻症状,泻剂疗效差。可诱发急性肠梗阻(8例),易误诊,有3例误诊为慢性阑尾炎、3例误诊为慢性肠炎、3例误诊为肠功能紊乱、1例误诊为慢性胆囊炎。 非急性发作期肿瘤标志物、肠镜等各项辅助检查均无特殊表现,急性期腹部平片示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升结肠扩张、粪便淤积。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均显示结肠脾曲过高,迂曲成角甚至扭转,合并横结肠过长。有2例合并乙状结肠过长。B超、CT显示各有1例合并慢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子宫肌瘤。其中2例行螺旋CT气钡双重成像检查,可以清楚显示结肠脾曲过高、横结肠冗长、迂曲成角。

1.2治疗方法 对发作次数较多,发病时间较长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10例行结肠脾曲松解。其中7例加横结肠部分切除,横结肠、降结肠吻合,7例中有2例行腹腔镜下结肠脾曲松解,横结肠部分切除,术中使用吻合器。1例加肝曲松解,乙状结肠排列固定手术,2例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3例合并慢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子宫肌瘤的病人均予以合并疾病的切除。 2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肠黏膜慢性炎症,部分肠管扩张,部分见黏膜及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浸润。住院期间临床症状均缓解,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6年。手术治疗后病人,3个月后临床症状缓解,体重增加,食欲正常,无临床症状复发。 3讨论 3.1发病机制 SSFC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先天性结肠固定点异常所致。肠道不同部位的固定点彼此独立,由于先天性固定点的异常,胎儿自发育期肠管在肠内容物压力下不平衡生长,过长肠管发生机械性扭转,少部分为其他原因,如克隆病、慢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普通型、腹痛型、中毒型[2]。

肠道炎症后的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炎症后的肠易激综合征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炎症病因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以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病,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改变的标志;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迄今仍不明确。近几年,文献报道肠道炎症消退后不少患者出现IBS症状,但其间的联系和本质仍待证实,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认识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流行病学相关研究 当初IBS之父Pare把IBS称为“腹胀性绞痛(windycolic)”,IBS这个术语的提出可追溯到1944年[1]。很久以来,还有其他几个术语用来称呼IBS。如“神经性肠绞痛”、“激惹肠”、“脾曲综合征”、“过敏性肠炎”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IBS的病理特征,但真正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直无定论。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大多数急性肠道感染缓解后会发生慢性、持续性的胃肠功能异常症状,即所谓的感染后IBS(post-infectioniBS,pIBS)。北京协和医院采用分层、多级、整群的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地区城乡、18~70岁的普通人群2500人进行由医务人员入户填写的现场问卷调查,发现有痢疾病史的人患IBS的比例高(OR=3.00,P<0.001)[2]。这一结果支持感染后IBS 的假说,但目前对感染后IBS本质的认识还很欠缺,也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来验证其发病假说。 McKendrick等[3]报道38例沙门氏菌肠炎患者治愈一年后仍

有12例存在肠功能紊乱。为进一步了解细菌性胃肠炎6个月后胃肠症状的发生率,并确定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与痢疾后症状的关系,Neal等[4]采用发放调查表的方法,根据自报的肠道功能改变情况,前瞻性调查了1994年7月~1994年12月间经微生物检查证实的544例细菌性胃肠炎患者胃肠病症的发病率和发生IBS的相对危险性,发现在386例完成调查的感染性胃肠炎患者中,6个月后有1/4的患者报告有持续的排便习惯改变,即所谓的“痢疾后肠功能紊乱”,根据修改的Rome 标准,23例符合IBS的诊断条件;急性腹泻的时间长及女性患者出现这种情况的危险性高,其相对危险性分别为3.5、2.9;年龄越轻危险性也越高;而呕吐却降低其危险性;病原种类与上述情况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这项调查的结果也说明胃肠道感染确实可引起IBS。 一般而言,抗生素是治疗急性胃肠道感染的常规经验用药,但研究者多忽视治疗急性胃肠炎时所用药物对胃肠功能的影响,Maxwell等[5]前瞻性研究了治疗非胃肠疾病时的抗生素应用与功能性肠病症状之间的关系,发现服用抗生素后患者功能性肠病症状有加重趋势,并且因功能性肠病症状是发作性的,抗生素作为诱发或加重症状的触发物似乎是合理的。如果pIBS这种情况确实存在,这将会增加认识pIBS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中性粒细胞所致的局灶性腺窝损伤或局灶性结肠炎是结肠镜检查时常见的孤立性病变。后者常被认为是Crohn病的特征,但在缺血、感染和部分治疗过的溃疡性结肠炎也可见到。Greenson等[6]回顾分析了49例局灶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内镜检查及病理资料,这些患者结肠粘膜活检没有其他发现,也无炎症

肝硬化试题2

消化内科培训试题 姓名成绩考试时间 2013年5月20日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我国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是 A.慢性酒精中毒 B.乙型病毒性肝炎 C.自身免疫性肝炎 D.丙型病毒性肝炎 E.药物中毒 2.肝硬变时,门静脉高压可引起 B A.男性乳腺发育 B.食管静脉曲张 C.氨中毒 D.凝血因子减少 E.黄疸 3. 关于肝硬化腹水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 B A.门静脉压力增高 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 C.低白蛋白血症 D.肝淋巴液生成过多 E.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4.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B A.齿龈出血 B.脾大

C.黄疸 D.浮肿 E.肝掌 5. 关于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正确的描述是 C A.一般起病急,伴高热、寒战,剧烈腹痛,出现板状腹、反跳痛 B.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C.易出现顽固性腹水 D.治疗时应加强利尿治疗 E.应进行腹水培养,待培养结果出来后有针对性应用抗生素治疗 6. 最能说明肝硬化病人已存在门脉高压的表现是 B A.腹水 B.门静脉增宽 C.脾大 D.痔核形成 E.食道静脉曲张 7. 对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意义不大的指标是 C A.腹水 B.白蛋白 C.血清电解质 D.凝血酶原时间

E.肝性脑病 8. 48岁,男性,肝硬化患者,有腹水。不规则服用利尿剂治疗,二天来出现嗜睡。体检:轻度黄疽,测血钠120mmol/L,血钾 2.6mmol/L,氯化物92mmol/L,BUN 10mmol/L,血pH 7.5。21.此时最好的治疗是静脉滴注 E A.谷氨酸钠 B.谷氨酸钠+精氨酸 C.谷氨酸钠+谷氨酸钾 D.谷氨酸钠+左旋多巴 E.谷氨酸钠+精氨酸+10%氯化钾 9. 男,42岁,呕吐、腹泻2天,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半天急诊入院。查体:BP 110/70mmHg,神志恍惚,巩膜中度黄染,颈部可见数枚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cm。双上肢散在出血点,Hb 90g/L,WBC 3.22×109/L,血糖7.0mmol/L,尿糖(+),尿酮(-)尿镜检(-)。对确诊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 E A.血气分析 B.腹部CT C.肾功能 D.肝功能 E.血氨

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和处理

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和处理 概论 胸痛是急诊内科经常面对的问题,急性胸痛病人是急诊内科最常见的病人群。有资料显示以急性胸痛为主诉的病人占急诊内科病人的5%~20%,在三级医院里更是占了20%~30%。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人口的老龄化,在急诊科因胸痛就诊的病人数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急性胸痛的临床表现各异,病情千变万化,危险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多数情况下可能预示有严重的不良预后,比如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等高危疾病。而越是严重的疾病,其预后就越具有时间依赖性,即诊断越早,治疗越及时,预后越好,反之亦然,比如心源性胸痛。对这些预后不良的疾病,倘若误诊或漏诊就会导致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后果。 国外有一个回顾性研究发现在最后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15608名急性胸痛病人中,有2992人在急诊科被诊断为非心源性胸痛。另一个研究则显示将近3%在急诊室被诊断为非心源性胸痛的病人回家后在30天内发生了恶性心脏事件。反过来,如果把一些预后良好的非心源性胸痛误诊为严重的心源性胸痛则又会增加病人的顾虑和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其生活质量,并且会带来不必要的医疗花费。因此,对急性胸痛病人给予快速鉴别诊断,同时对其危险性给予准确的评估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置,是目前急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病因 胸部的胸壁组织结构和胸腔内的脏器、组织以及膈肌、膈下部分脏器在炎症、缺血、外伤、肿瘤、机械压迫、理化刺激等因素的作用下,都可以引起胸痛这种主观感觉。因此,主要的病因大体上包括有胸内结构病变、胸壁病变、膈下脏器病变和功能性疾病等几个方面。 一胸腔内结构疾病 (1)心源性胸痛:最常见的是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绞痛,尤其是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即急性冠脉综合征,该类胸痛占急性胸痛病人的大部分,并且正在逐年增加。另外一种常见的心源性胸痛是急性心包炎。各种原因引起的纤维素性心包炎均可以引起胸痛,其中尤以非特异性心包炎的胸痛最为剧烈。 (2)非心脏结构引起的胸痛:胸腔内除心脏外的其他器官结构包括肺脏、气管、大血管、纵隔、食管等,在某些病理状态下都可以引起胸痛。 1)主动脉病变:最严重的是主动脉夹层,可以表现为剧烈的胸痛。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似乎在增高,可能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增高有关,另外,有关主动脉夹层检查手段的进步也是该病报道增加的原因之一。我院急诊科近3年内确诊的主动脉夹层病例近50例,年龄从30岁到70多岁,其中3例为女性,其余均为男性,90%病人有高血压病。 2)肺部疾病:肺组织、气管、支气管以及肺部血管的病变都可以引起胸痛,如急性肺栓赛、张力性气胸、大叶性肺炎、肺癌和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等。 3)胸膜疾病:急性胸膜炎、胸膜间皮瘤、肺癌累及胸膜都可以引起胸痛。 4)食管疾病:常见的有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返流性食管炎、食管下段粘膜撕裂(Mallory-Weiss综合征)等,其中返流性食管炎经常与冠心病的心绞痛合并存在,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胸痛早期常常可以用硝酸甘油缓解,因此,这两种疾病的症状有时容易与心绞痛相混淆。 5)膈肌病变:食管破裂引起的纵隔气肿、纵隔内占位病变都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痛。 二胸壁组织的疾病 构成胸廓的皮肤、肌肉、肋骨肋软骨,以及分布在胸廓的肋间神经在出现炎症、损伤或感染时,都可以引起胸痛,如肋软骨炎、带状疱疹等。乳腺疾病业可以引起同侧胸痛。由胸壁组织病变引起的胸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病变局部常有明显触动或压痛。反而言之,对于胸壁局部有压痛的胸痛病人应该首先考虑胸壁组织的疾病。 三膈下脏器的疾病 膈下脏器中,在病理状态下能够引起胸痛的有胃、十二指肠、胰腺、肝脏、胆囊等。这些脏器的病变多数表现为腹痛或是胸腹痛,罕见情况下可以只表现为胸痛,此时容易造成误诊。笔者曾经遇到一个老年男性病例,表现为阵发性的剧烈右胸痛,尤以夜间明显,最后确诊为胃十二指肠多发溃疡,经过抑酸治疗后胸痛未在发作。另外,结肠脾曲过长时,有些情况下也可以引起左侧胸痛,临床上称为结肠脾曲综合征。 四功能性胸痛

肝胆外科细菌性肝脓肿诊疗常规

肝胆外科细菌性肝脓肿诊疗常规 【病史釆集】 1.常继发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性疾病。 2.主要症状是畏寒发热和肝区疼痛。 【体格检查】 1.有无全身原发性感染病灶或腹部手术史。 2.肝肿大和肝区叩痛。 3.右下胸部隆起,肋间隙饱满。 4.巩膜或皮肤黄染。 【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增高,核左移。 2 .血红蛋口降低。 3.X线胸腹部透视发现右侧膈肌升高,运动受限;肝阴影增大或有局限性隆起。 4.B超检查可确定脓肿的部位及大小。 5.同位素肝扫描可帮助明确脓肿的部位及大小。 6.必要时可进行CT检查。 【诊断】 诊断条件:根据病史,临床上的寒战、高热,肝区疼痛, 肝肿大,以及X线和B超检查的结果,可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1?阿米巴性肝脓肿:本病继发于阿米巴痢疾之后;起病较缓慢,病程长,症状较短;血清阿米巴检测阳性;粪便检查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脓肿多为单发,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效。 2.右膈下脓肿:多继发于化脓性腹膜炎或上腹部大手术;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体征不如肝脓肿明显,但右肩牵涉性痛较显著。X线检查右膈下常有液气平面出现。 3.肝癌:起病较慢,无急性感染表现。肝呈进行性肿大、坚硬、表面高低不平而无压痛,既往常有乙型肝炎病史, 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常呈阳性,B超及CT检查可助鉴别。 【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 (1)支持疗法:及时纠正贫血状况,多次小量输血; 补充足够热量及多种维生素;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 (2)抗生素治疗:应做到早期应用和足够的剂量。根 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 1)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单个较大脓肿;

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和处理

---------------------------------------------------------------最新资料推荐------------------------------------------------------ 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和处理 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和处理一、概论胸痛是急诊内科经常面对的问题,急性胸痛病人是急诊内科最常见的病人群。 有资料显示以急性胸痛为主诉的病人占急诊内科病人的 5% ~20% ,在三级医院里更是占了 20% ~30% 。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人口的老龄化,在急诊科因胸痛就诊的病人数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急性胸痛的临床表现各异,病情千变万化,危险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多数情况下可能预示有严重的不良预后,比如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等高危疾病。 而越是严重的疾病,其预后就越具有时间依赖性,即诊断越早,治疗越及时,预后越好,反之亦然,比如心源性胸痛。 对这些预后不良的疾病,倘若误诊或漏诊就会导致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后果。 国外有一个回顾性研究发现在最后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15608 名急性胸痛病人中,有 2992 人在急诊科被诊断为非心源性胸痛。 另一个研究则显示将近 3% 在急诊室被诊断为非心源性胸痛的病人回家后在 30 天内发生了恶性心脏事件。 反过来,如果把一些预后良好的非心源性胸痛误诊为严重的心源性胸痛则又会增加病人的顾虑和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其生活质量,并 1 / 19

且会带来不必要的医疗花费。 因此,对急性胸痛病人给予快速鉴别诊断,同时对其危险性给予准确的评估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置,是目前急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二、病因胸部的胸壁组织结构和胸腔内的脏器、组织以及膈肌、膈下部分脏器在炎症、缺血、外伤、肿瘤、机械压迫、理化刺激等因素的作用下,都可以引起胸痛这种主观感觉。 因此,主要的病因大体上包括有胸内结构病变、胸壁病变、膈下脏器病变(急腹症)和功能性疾病等几个方面。 1.胸腔内结构疾病(1)心源性胸痛: 最常见的是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绞痛,尤其是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即急性冠脉综合征,该类胸痛占急性胸痛病人的大部分,并且正在逐年增加。 另外一种常见的心源性胸痛是急性心包炎。 各种原因引起的纤维素性心包炎均可以引起胸痛,其中尤以非特异性心包炎的胸痛最为剧烈。 (2)非心脏结构引起的胸痛: 胸腔内除心脏外的其他器官结构包括肺脏、气管、大血管、纵隔、食管等,在某些病理状态下都可以引起胸痛。 1)主动脉病变: 最严重的是主动脉夹层,可以表现为剧烈的胸痛。 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似乎在增高,可能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