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

关于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

关于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
关于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

关于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

12英语教本一班胡绍聪4301120114 摘要:语言迁移研究并不是新话题,但是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两条主线和四个主要内容都包含母语迁移的内容这样一个事实来看,它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课题,Ellis甚至评论说“任何一个二语习得理论如果没有描写母语迁移都是不完整的”(Ellis,1994);从二语学习者在语音、词法、句法到语义各个语言层面频繁出现母语迁移现象的角度看,语言迁移是不能忽视、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语言迁移的研究的视野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母语迁移研究,比如语言迁移理论的反思和语言迁移研究范畴的拓展。基于这样的研究发展趋势,再次阅读已有的语言迁移研究文献发现,有两个方面值得深入思考和重新审视———语言迁移的定义和语言迁移的理论解读。

关键词:语言迁移;对比分析假设;普遍语法;连接理论

一、关于语言迁移的定义

迁移(transfer)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或技能会对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获得产生影响。James借此描述语言迁移的概念:“第一语言的学习将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James,1980)事实上,对于语言迁移的定义存在各种不同的表述,如:Corder把迁移看成是一种借用(borrowing);Faerch和Kasper认为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激发其母语知识去使用中介语的一种语言心理过程;Schachter认为语言迁移是先前获得的知识对于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制约(constraint)。在林林总总的表述中,Odlin的语言迁移定义得到最为广泛的认可:“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它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应该说,该定义明确了语言迁移不单指传统二语习得研究中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影响,而且还指学习者已经习得的任何其他语言的知识对新语言知识习得的影响。至此,母语对于学习者第二语言学习、第三语言学习的影响,第二语言知识对于学习者第三语言学习的影响,学习者已有的第二语言知识对于后学的第二语言知识的影响都可以纳入语言迁移研究的范围,从而大大拓宽了语言迁移研究的视

野。比如:中国大学生在学习了10年英语之后再选修法语,其英语知识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法语的学习;学习者在掌握了英语动词过去时的基本构成规则后,出现类似goed to school的过度使用(overuse)现象,都可以归入语言迁移研究的课题。

然而,这一被许多研究者高频引用的语言迁移定义的完整性仍然值得探讨。虽说相比较而言,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影响可能更明显,可能在语言的不同层面更多的暴露出来;但是,大到长时间生活在外语环境下的移民孩子出现母语缺失(at 2trition)的现象,小到中国学生汉语表达和英汉翻译中出现的各种“英式”表达的实例可以说明,第二语言对于母语的影响是的确存在的,这些现象也应该成为语言迁移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迁移的分类其次,广义的语言迁移具有动态的特征,即语言迁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在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阶段呈现不同的迁移特征,可能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而变化。Gass曾经指出“我们需要对语言迁移现象进行动态研究”(Gasss,1992);Taylor分析了不同水平的西班牙学生所犯的英语语法错误,发现水平低的学生所犯的错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受母语的影响,而水平高的学生所犯的错误中受母语影响的明显减少。我们认为,语言迁移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其中已有知识包括学习者的母语以及学习者已经习得的其它任何语言知识;语言迁移随着学习者第二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动态变化。关于对比分析假设、普遍语法和连接理论学习语言迁移理论研究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尽管各种理论和假设的学派背景不同,他们都力争从各自的观点出发,试图寻找两个问题的答案: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迁移了什么?为什么会迁移?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和假设———对比分析假设、普遍语法、连接理论———在不同时期都被用于解释语言迁移现象。

(一)对比分析假设(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 the sis) Lado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出发, 发展了Fries先期的研究,提出“对比分析假设”。这种假设就是对不同语言的语言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比较,根据比较分析出的差异,预测学习者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的难点及输出和输入中的错误(Lado,1957)。换言之,比较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异同可以预测第二语言学习的困难:母语与目的语相似的内容将促进目的语的学习,而母语中与目的语差异将导致目的语学习困难。不可否认,对比分析假设对语言迁移早期研究的解释、对外语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语言学研究做出过贡献;但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回过头看,对比分析假设在

一定程度上夸大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力,典型的反例来自于二语习得过程的实例:语间差异不一定必然导致第二语言学习的困难,而语间相似之处也可能在二语习得中出现错误。除此之外,对于以下现象解释乏力暴露了对比分析假设本身的局限性:不同母语者(如汉语母语者和俄语母语者)习得同样一种第二语言(如英语)时会犯类似的错误;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是固定的,而母语英语者学习汉语和汉语母语者学习英语所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错误却是不一样的。

(二)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行为主义认识论发起了挑战,提出心智主义认识论的普遍语法。以普遍语法为理论框架的语言迁移研究也经历了完全否认母语迁移作用到寻求普遍语法与母语迁移关系的过程。支持普遍语法的Dulay和Burt报告自己的研究发现:汉语母语儿童、西班牙母语儿童与英语母语美国儿童在习得11个英语语素的顺序有着极大的相似性,由此推论: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一样,都遵循大脑中的普遍语法规律,进行一个创造性的建构过程,这就是名噪一时的L1=L2假设。然而,这种观点有妄下结论之嫌,轻率地完全否定了母语迁移的作用。后来,迁移研究的争论焦点转到二语初始状态,研究者不再简单地把母语迁移与普遍语法看作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转向探讨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可及性问题,以此揭示母语迁移的作用,并形成了关于中介语初始表征中的迁移问题的三个有代表性的假设:完全迁移/完全可及假设、最简树假设、特征值缺省假设。但是,普遍语法最早是针对儿童母语习得提出来的,它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解释力和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而且普遍语法对于语言习得与语言迁移的假设存在概括性强、实证性差的不足。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大脑和神经科学为基础的连接理论被应用于语言学研究,为语言迁移问题的研究打开了另一种新的思路。

(三)连接理论(Connectionism)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语言习得的研究强调人的内在认识过程,对语言迁移的成因、迁移条件的研究跳出语言本体的视野,学习者的认知机制和语言加工能力被纳入研究的视角、被用于解释语言迁移的现象,其中有代表性的认知理论当推连接理论,其代表是“平行分布加工模型”(Paral2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Model)(王薇,2004)。该理论认为,人在出生的时候大脑就有寻求和建立事物之间关系的倾向,它可以从视觉、听觉、知觉、触觉等渠道获取信息并可以把这些信息储存在由形似神经元的大量节点织成的神

经网络,这些节点之间的连接力度或因被激活而加强,或因被抑制而减弱。连接理论从大脑的神经科学出发解释语言习得的过程,也被用于解释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的现象:在习得第二语言时,大脑已经贮存了大量的母语知识,可能成为习得第二语言时可供利用的“语料库”,同时也是影响二语习得的根源。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新知识时,大脑很自然的会去寻求业已存储的母语的相似点,通过不断的搜索和对比,一旦两种语言知识实现连接,母语知识和特征可以被激活从而进入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由此说明迁移的成因和迁移的途径,说明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回答了为什么会发生顺向迁移的问题。可见,与普遍语法不同,连接理论认为语言迁移的产生是建立在对先前知识(包括母语和已有二语知识)的对比和整合的机制上,不必用人脑与生俱来的能力去解释迁移现象。

结语

语言迁移定义本身存在的缺陷,是造成相关研究混乱和片面的原因之一,为了避免继续影响将来的迁移研究,思考和提出一个更加完整和严谨的语言迁移的定义是迫切的任务,它比具体的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更有意义。而且,新知识向已有知识的逆向迁移,母语知识、已有二语知识如何相互作用影响二语习得的过程和成效,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比如Cook提出多语能力(Multi2 competence)假设以揭示大脑中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相互的关系及相互影响的机制维度、多层面的复杂现象,单个语言学理论或者认知理论可能难以解释各种各样的语言迁移现象。

上述三个理论假设从各自的角度和观点出发,为解释顺向迁移———已有知识(或母语知识)对新知识(或者第二语言知识)的影;Kecskes认为“共同概念基础”(Common Underlying Conceptual Base)是所有双语语言活动的基础和源泉,通过共同的概念基础两种语言发生着独特的共生作用。所以,第二语言习得语言迁移研究还将继续。

参考文献: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James.Contrastive Analysis[M].London:Longman, 1980.

[3]Gasss,https://www.doczj.com/doc/3a1549520.html,nguage Transfer-in Language Learning(revised

edition)[M].Amsterdam:JohnBenja2mins,1992.

[4]Lardo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M].Ann Arbor,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5] 王薇.一个基于连通主义的二语习得认知过程模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5):16224. (责任编辑陈静雄)

应用文写作对语言的要求

应用文写作对语言的要求 应用文写作对语言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平实和简明,二是要典雅。平实大约相当于古人所说的“信”,就是要表达出事物的真实面目或本质,不务虚言;而简明则相当于古人所说的“达”,要求写文章词句达意、通顺而明白即可;典雅则大致相当于古人所说的“雅”。“雅”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要求,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要文字和内容达到高度统一并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美感。“信”、“达”和“雅”显然可分为两类,“信”、“达”为一类,“雅”单独作一类,用现在的专业术语来讲,前者代表的是应用文的应用价值,后者则代表其审美价值。 在有关教科书和论文中,“信”、“达”会被作为逻辑性很强的应用文语言来看待,而“雅”则一般被认为只能出现在情感色彩或礼仪色彩很浓的文书中。因此,典雅被认为更接近艺术语言。两者在应用范围上似乎井水不犯河水,永远也不会发生矛盾或冲突。这就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即:平实简明的应用语言可能与“雅”无缘,或者说“雅”的语言似乎不需要以平实作为基矗显然,从逻辑上来讲,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从常理来推论,只要事物具有理性因素,就会有美感存在于其中。以此类推,不管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语言或文章结构方面,应用文都有其美的因素存在。因而应用文之“雅”即审美价值无疑是存在的。但是,由于应用文写作和阅读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应用,所以,人们往往就忽视了应用文审美因素的存在。加上一般人对文字之美有一种“先天”的偏见,认为文辞之美只应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没有审美因素的存在便认为是应用文的先天缺陷了。事实上,即使是从事应用文写作或研究的人,也会对应用文写作用语或其他因素作出不正确的评断,有些人

则硬是将“信”、“达”和“雅”断然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应用文写作和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那么,应用文的语言之美到底表现在哪儿?在写作过程中又如何实现其应用性和审美性的高度统一呢? 应用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应用,因而其写作自然应以应用为出发点,突出其实用性和应用价值。从这一角度来说,应用文如果要有审美价值,那它的审美价值也应体现在其应用的效用以及表现这种效用的过程方面。也就是说,应用文的本质决定了其语言之美应当区别于普通意义上的语言之美。一般情况下,一谈到语言,人们就会联想到艺术语言,而当人们谈到文章的审美价值的时候,也往往不谋而合地指向艺术文体的语言之美。这种简单化的审美态度和方法无疑具有很大的偏差性,不利于人们对应用文的正确认识。 文体的美的标准无疑首先应当是其得体之美。生为东施却要效法西施,结果会连自身固有的美都破坏殆荆而在现实中,事物之间其美的差异大约亦如东施与西施,虽然外形上因为用途、气质与风格的差异而大相径庭,但内在之美却源出一脉。各种体裁的文章之间的美感表现亦是如此。应用文是一种文章体裁,文学文体也是一种体裁,这两种体裁各有其体态。自然也会存在着不同的美质。 显然,与文学文体不同,应用文体所表现的美是另外一种美,是一种平实美和简明美。这种美不是*修辞手法来实现的,而是依*其自身的文体语言魅力来完成的。能用最短的话将问题清晰准确得体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应用文之美。我们经常惊叹于某些大科学家居然能够使用极其通俗的语言清晰准确且简明扼要地将深奥的科学问题讲解给听众,这其实就是一种美。必须强调的是,这种美不是典雅美,而是语言得体之美,是语言服从应用文写作目的之美,遵从主旨之美,

论套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2006年第4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No 14,2006 总第72期 Journal of the Second N orthw est U niversity for N ationalities Gen 1N o 172?外语研究? 收稿日期:2006-07-20 作者简介:周震(1970-),男,广东汕头人,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第二语言习得 及符号学研究;丁文英(1969-),女,天津人,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 研究。 论套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周 震,丁文英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 要:套语作为一种公式化的惯用语在语言习得研究中曾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关于套语究竟在二 语习得中起着怎样的作用,研究者意见不一。本文通过从套语的概念和研究历史入手,分析了套语在语言习得中的交际、提示、心理和创造等作用,提出了在语言习得中使用套语应遵循的原则,使语言学习者更清楚地认识了套语的作用。 关键词:套语;二语习得;作用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83(2006)04-0128-04 一、概念、分类与研究概况 套语(for mula 或f or mulaic language ),是语言使用者在长期语言交际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或公式化的惯例语,是程式化或现成的语言材料,是一类有限定的话语目的,并具有一定格式的预构性惯用语句。套语不是根据语法和逻辑临时组织生成的,而是贮存于记忆中并在实际交际中可以复现的程式化言语材料,它是一种不可分析的整体学习语言并运用于特别场合的一些表达形 式[1],也称之为语言行为套语(s peech act f or mulae ),如“Hell o,Ho w are you?”“I beg your pardon .”“My Goodness!”;日语中的“こにちは”;德语中的“A lles Guten!”等常用性的话语。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广泛使用套语,但对其分类却没有统一的标准。Krashen 和Scarcella 将套语分为两种:套语(r outine )和句型(pattern )。前者指的是整个被记下来的单词串,或通过熟记的语义群(chunks of s peech )而习得的完整话语(whole utterences );后者指的是只能部分分解的单词串,这种单词串往往有一个或几个位置是可以替换不同内容的。Mey 在语用的层面上将套语分为两大类:意义类(包括问候类、道别类、阐述类、指令类、表达类、宣告类、感叹类、询问类、谚语类)和形式 8 21

华东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6考研经验

复试终于尘埃落定,这一年的辛苦终于有所回报。回来以后很多学妹希望我能写一写今年的考试经验。结束一切之后匆匆打开电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记录来告诉你们我的过程,作为最微不足道的借鉴。 我是2015年报考的2016届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研究生,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学方向),初试成绩402分第一名(政治68,英语83,专业课一127,专业课二124),复试成绩第二名(267.6),综合成绩第一名。 我是二战华师,第一年的时候九月份回国着手准备考研,由于本身是跨专业,再加上自己没能做到彻底地静心学习,导致考试的时候准备非常不充分,只考了351分,其中最重要的专业课二语言学基础只有98分。 第二年我在九月份开始正式复习。可能对有些同学来说九月份稍晚,这个我觉得因人而异,因为对我来说战线拉得太长不是一件好事,而且第一年复习的专业课还没有完全忘记,所以我开始的时间相对较晚。建议时间还是依照大家自身情况而定。 下面主要谈一谈各科的复习计划和自己的经验。 政治68 其实我感觉政治我是最没有发言权的,第一年政治考了61分,经过一年的努力政治也只考了68分。说来惭愧,和我一起复习的同学在政治上花费的时间普遍比我要少,但分数都在70+。 我个人认为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考研大纲和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期间其实我做了很多题,但是最后似乎对我作用不大。本着不误人子弟的原则,建议大家还是百度一下各种政治大神的政治考研经验,不要像我一样背了两年还是六十多分。英语一83 我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出身,再加上考研之前已经考完了专八,所以英语对我来说需要花费的时间不大。整个准备期间英语资料我只用了全套考研真题和一本《经济学人》。 九月份开始到大概十一月初,我每天早上自己翻译一篇《经济学人》中的文章,然后把生词记录下来,晦涩的长难句摘抄下来,大约半小时。到十一月份整本《经济学人》翻译完,再回去每天背一张自己写的生词表,分析背诵长难句,时间大约也是半小时。这样算是把词汇量巩固了一遍。 十一月初我开始做真题,每天一套。做真题的时候要给自己采用模考的方式,不能看手机不能查资料,只能是一份真题,然后再自己对答案,改错。真题做了大概不到十套,其中2010年往后的是重点。 所有真题做完以后我又开始每天做一套,这时候做的只是2010年之后的题目。虽然大部分题目已经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是第二遍的目的在于了解出题思路而不是判断对错。这样反反复复真题做了四五遍。 上面谈到的做真题不包括作文。因为我觉得作文是一件很费脑费力却提高缓慢的过程。直到考试之前我也没有练习作文,其中不乏英语专业出身的优势。但是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作文相对其他部分来说却是最重要提分的项目,建议大家如果英语基础不是太好的话还是多搜一搜英语写作的经验贴,多练习,这样才能提高。 专业课一127 说实话专业课一我几乎是没有准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我不擅长的政治和专业课二了。专业课一写作和上面讲到的英语写作一样,是一个非常考察功底的项目。我觉得我的分数还是得益于我平时喜欢写些东西,看的书也比较杂。

2019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分享

初试篇 我初试排名第一,总分412,技术分385.2。现代汉语137,语言学概论129,英语78,政治68。 一.政治 因为上外不重视政治,我没怎么好好复习政治,买的什么风中劲草现在还跟刚买的一样,比重只有10%我想过线就好。说到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一定看清你所考学校专业如何算分和排名。有的同学总分比别人高,但是按技术分排名后名次反而下降了几个,这样内心不免觉得有点亏。所以这里就不谈怎么复习政治了。 二.英语 英语的话,主要就是多做真题,黄皮书的真题一定要吃透,尤其是阅读理解,我反复做了三遍,当然很多人做了更多遍。重点在后面几年要格外细致。 作文不用开始的太早,后期多写多练。关于作文书我是用的王江涛和何凯文的,还都不错,还买了一本朱伟的写作宝典,真心不推荐。单词我没有按照单词书背,就是背的真题里面的词汇。单词要坚持每天背,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就可以,不要像我一样很拖拉最后背单词很匆忙。

三.专业课 关于专业课,很明显专业课给我拉了很多分,两门专业课我都是第一,并且后期我复试成绩并不好,但是依然总评第一的原因就在这,所以大家一定重视初试尤其是专业课。 现代汉语这门课我看了张斌版的现汉和课后练习。这本书是主要的,然后看了《语法答问》《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现代汉语十五讲》《汉语语法三百问》《现代汉语八百词》。差不多就是这些吧。 语法研究教程像是十五讲的简明版,十五讲比较晦涩难懂,因为往年的真题有很多题从十五讲上出的,近年来比重有所缩小,我没记错的话2017年并没有考过十五讲(我的记忆力不能保证哈),但我考前一个晚上仍然把十五讲上相对简单的那些捋了一遍,生怕考到。 重点在真题的整理,光背够课本那些条条框框,不梳理出自己的东西很难与众多优秀的同学拉开差距。语言学概论课考完我曾经以为我完了,因为复习的时候以王德春的语言学概论为重中之重,往年都是这样的,虽然叶徐的语言学纲要也是参考书,但往往都是辅助,所以懒散如我后来根本没有时间估计那本辅助的。然而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题目(尤其大题)很少涉及王版概论,重点考查了语言学纲要。但是我当时没有紧张,语言学纲要大二还是大三的时候学过,当时期末复习我复习的还不错,就凭借遥远的记忆和复习中得到的东西写的。

应用文写作基础:语言运用的要求

应用文写作基础:语言运用的要求 导读:1、准确清晰 准确,即用最恰当的词语和句子如实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思想。清晰,是指表达时要条理清楚,意思明白。具体应做到: (1)用词造句要准确。用词准确是指能把握词语遣用的分寸感和合适度。应精选中心词,用准修饰语。能仔细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用法,对词义轻重。范围宽窄、程度深浅、感情褒贬、语体雅俗、词性差别等都能烂熟于心、姻熟于手。如:"分散"和"涣散"都有"不集中"的意思,"涣散"是具有贬义性质的形容词;"分散"是具有中间性质的动词。"士气涣散"就准确,"士气分散"就不准确。另外,应用文常用数字说明问题,揭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所以数字运用要准确无误。 (2)用词造句要通顺。指合乎语法,合乎逻辑。通顺也是实现语言准确的保证。 (3)要注意语意鲜明。有时由于特殊需要,还必须使用一些模糊语言,即用一些在外延上不确定、表意比较含糊,以及在运用上具有弹性的词语,如"近年来"、"各地"、"时有"、"大多数"。"有关部门"、"条件许可时"等。该类词语使用恰当,不仅能增加行文的灵活性,而且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意思,但应谨慎使用。 2、简洁明了 (1)简洁。所谓简洁,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清楚表达较多、较丰富

的内容。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把话说到点子上。主要应做好以下四点:一要善于观察事物,深刻理解事物,明确认识写作对象,把握住问题的关键。 二要反复锤炼,提高概括能力,杜绝堆砌修饰语现象;适当使用缩略语,如"五讲四美"等。 三要删除一切套话、空话、意思重复的话,向繁冗开刀。克服繁琐冗长的毛病是语言简洁的前提。 四要适当地采用文言词语及短语。文言词语(包括成语、典故) 行文简练,富有表现力,写作时适当采用,言简意赅。然而,"简" 要得当,"简"得让人不明白或产生歧义也不行。绝不能为简而生造词语。乱缩略、滥用文言以及一概排斥某些行文必需的程式化语句。(2)明了。所谓明了,就是指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一是一,二是二。要做到明了,一是要考虑周到,言尽意止;二是要注意用词通俗,不用生僻晦涩的字句;三是在运用数字的时候,只须写出计算的结果,而不须表述具体的计算过程。 3、平实自然 应用文用语应平易通俗,浅显流畅。说明事实、讲清道理即可。不搞"曲笔",不作夸饰,不堆砌辞藻,不追求华丽,不矫揉造作,不用生僻词语,以明白、实在、自然为上。 4、得体妥帖 (1)得体。应用文实用性强,讲究得体。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认知法 功能法(交际法) 1、语法翻译法 ⑴产生背景 ⑵基本特点 ⑶分析评价 ⑷应用提示 ⑴产生背景 发展线索 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 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⑵基本特点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 ?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 ?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 ?注重语法规则; ?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 ?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 ?过分依赖母语; ?教学方式单一; ?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 ?两个基本点: ?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 ?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 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 ?2、直接法(自然法) ?⑴产生背景 ?⑵相关理论 ?⑶基本原则 ?⑷训练方法 ?⑸分析评价 ?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⑴产生背景 ?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 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 接法而闻名。 ?⑵相关理论 ?语言学 ?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为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 音协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 ?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 ?理念: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注重联想,形象化的作用, 通过感觉学习。并认为最强的感觉是由声音引起的。 ?⑶基本原则 ?直接联系:客观事物与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联系 ?以模仿为主:通过大量感性材料灌输感性认识,再归纳 ?以口语为基础:从听说入门,重视语音教学 ?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 ?⑷训练方法 ?实物法(名词类) ?动作启发法(表演法) ?环境制造(情景再现) ?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 ?词语拓展法 ?⑸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重视活的语言,重视实用性; 尝试建立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联系; 教法生动活泼; 为母语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提供了可行方式。 ?局限: 推广受到限制,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技巧; 教学条件有要求;小班授课效果较好; 完全排斥母语,有时“舍近求远”甚至于完全误导;

应用文写作句式集锦

应用文写作句式集锦 一建议信 首段 1. 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 are having trouble fitting in your new school. Such problems are quite normal. Perhap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helpful. 2.1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saying you plan to play a visit to China for ten days next month. Perhap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helpful to you. 3. I'm writing to you to present what I think on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our hotel so as to attract more clients. 4. You have asked me for my advice with regard to how to learn Chinese, and I will try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here. 5. I'm very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asking for my advice on how to fit in the new school life. Here are a few suggestions. 6. I'm very glad to have received your e-mail. Now I'm writing to give you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in high school. 主体提出建议 1. I'd like to suggest that 2. In my opinion,... 3. If I were you, I would... 4. You'd better do.../not do... 5. It's necessary for you to read some books about these places before you come to see them with your own eyes. With more knowledge about these places, you will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尾段礼貌地表达希望收信人接受建议的愿望 1. I hope these suggestions will be of use to you. Remember: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2. I hope that my suggestions are helpful for you anyway. I would be more than happy to see improvement. 3. I believe that you will take my suggestions into serious account. Whatever you decide to do, good luck with your studies/work ! 4. I sincerely hope my advice will be some help for you. If there is more I can do to help, please let me know. 5. I sincerely hope my advice will be some help for you. I'm eager to see you soon in Beijing.Wish you in advance a pleasant trip to Beijing. 二邀请信 开头段:说明邀请目的 1. I am pleased to invite you to participate in ... to be held from... to … in… 我很高兴邀请你参加从…到…在…举行的…活动。 2. It is my pleasure/a great honor for me to invite you to... 如能邀请你参加……是我莫大的荣幸。 3. It is my pleasure to extend an invitation to you to go traveling with me. 我很高兴邀请你和我一起去旅游。 4. On behalf of…I have the honor to invite you to… 我谨代表…以…的名义邀请您… 5. 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write to invite you to. 很荣幸地诚挚邀请您… 结尾段:期盼回复 1. Would you please let me know as soon as possibe if you can accept my invitation? 你能否早日告诉我是否能接受我的邀请? 2. I hope that you won't decline my invitation. 我希望你不会拒绝我的邀请。 3. I look forward to our meeting in the near future. 我期待我们不久的相会。 4. I do hope you will be able to live here for some time this summer. 我衷心希望今年暑假你能来这里住一段时间。 三申请信 首段:提出申请 1. I'm writing to express my interest in... 我写这封信是为了表达对……很感兴趣。 2.1 am writing this letter to recommend myself as a qualified candidate for... 我认为我是……的合格人选,所以写信推荐自己。

全国各高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排名

全国各高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排名 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A+ 13 北京师范大学 A 25 湖南大学 A 2 北京外国语大学A+ 14 华中师范大学 A 26 厦门大学 A 3 南京大学A+ 15 中南大学 A 27 中国海洋大学 A 4 中山大学A+ 16 东南大学 A 28 延边大学 A 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A+ 17 上海大学 A 29 大连外国语学院 A 6 南京师范大学A+ 18 华南师范大学 A 30 山东大学 A 7 上海外国语大学A+ 19 宁波大学 A 31 清华大学 A 8 四川大学A+ 20 华东师范大学 A 32 江苏大学 A 9 上海交通大学 A 21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A 33 重庆大学 A 10 西安外国语大学 A 22 吉林大学 A 34 同济大学 A 11 复旦大学 A 23 暨南大学 A 12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A 24 西安交通大学 A B+ 等(53 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四川外语学院、上海海事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贵州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安徽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黑龙江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外交学院、北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B 等(52 个) :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山西大学、燕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聊城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长春税务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南华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济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长江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烟台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扬州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大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高考语言运用常用应用文写作格式及范例

高考语言运用常用应用文写作格式及范例 1、感谢信 是为表示感谢而写的一种专用书信。 ①标题:第一行正中写“感谢信”三字; ②称谓:顶格写被感谢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称呼,后加冒号; ③正文:写感谢的内容,叙述先进事迹,赞扬好的品德作风以及产生的效果; ④结尾:写表示感谢、敬意的话; ⑤署名:写提出感谢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⑥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右边。 例:感谢信 ××农科所: 在今年五月我乡玉米发生大面积虫害,严重影响生长的紧急时刻,贵所派出全部农业技术人员来我乡根治病虫害,避免了上千亩玉米绝收。目前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谨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决心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继续努力生产,以实际行动答谢你们的帮助和关怀。 此致 敬礼 ××乡人民政府 ×年×月×日 2、留言条 是指找人没有找到,又没有时间等候,只能留给对方一个简短而明了的条据。 ①称谓:称谓要顶格写,条子留给谁就称呼谁; ②正文:转行空两格写正文,简单明了的把你要给对方说的事情写清楚; ③署名和日期:在正文右下方写清楚谁留的条子,并在署名的下一行写清年、月、日。例: 刘磊同学: 原定星期日的春游改在星期六了。原因是气象台预报星期日有中雨。上午八时在校门口集合,请你准时参加。 同学:王明 ×年×月×日 3、请假条 ①标题:第一行正中写“请假条”三字; ②称谓:顶格写称谓,即向谁请假,注意应加上其职务,以示尊重; ③请假原因:空两格,说明请假事由,如病假、事假等; ④请假起止时间:Ⅹ月Ⅹ日至Ⅹ月Ⅹ日,共Ⅹ天; ⑤祝颂语:如“此致敬礼”(注:可要可不要); ⑥请假人签名:右侧对齐; ⑦请假时间:在签名下面,写上请假条书写的日期。 例: 请假条 尊敬的李老师: 因我的生活费所剩无几,需回家去取,特向您请假两天(3月16、17日)。请您批准。 学生:张小光

论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理论

论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理论 [摘要]介于母语迁移理论对第二语言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从理论角度探讨正迁移和负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并指出在教学中要正确对待母语迁移,合理利用正迁移,减少和避免负迁移,从而更好地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母语迁移;二语习得;正迁移;负迁移 1 引言 二语习得的研究由来已久,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的专家学者就开始在此领域展开大量的研究,而国内的研究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二语习得研究的众多课题当中,母语迁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正日益成为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正如桂诗春先生所说: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不是零点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的。由此看来,母语迁移对二语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其影响方式对外语学习和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母语迁移概述 “迁移”一词源于心理学,心理学家将其定义为“学习者之前的语言习得对后来的外语学习和外语行为的影响”。但是,现在“迁移”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它已经成为一种跨语言学的现象,是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的重要研究课题。Ellis(1999)对迁移做了深入的研究,并指出“迁移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早提出“语言迁移”一词的是Lado,他在《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出,学习者在主动学习外语或者被动接受外语的时候,他们会倾向于将第一语言及其文化中的形式、意义及它们的分布迁移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去。现在普遍为语言学家们所接受的关于语言迁移的定义是Odlin(1987:27)给出的:语言迁移是由目的语和学习者已经习得的或者还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导致产生的。与之前语言学家们给出的定义相比,该定义更加详细,它指出了是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导致迁移的产生,这是语言迁移研究的巨大进步。 事实上,母语迁移就是学习者在二语语言系统的构建过程中,以母语为起点,通过对比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些异同点,将母语中的一些形式、规则迁移到第二语言中,从而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但是,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错综复杂,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作用。也就是说,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使用习惯可以促进二语学习,也可以阻碍二语学习。因此,本文将着重研究母语和目的语间的异同性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 3 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表现 母语迁移影响第二语言习得,这种迁移影响是由目的语和学习者已习得或者未习得之间的异同引起的。具体表现为,当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习惯、规则和模

清华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真题

2000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代汉语 一、标点并翻译。15分 1、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匿且擢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2、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3、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而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笃旅之臣也交疏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4、古者疱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归沆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 二、请正确读出下面的地名、人名。5分 龟兹月氏吐番镐京涪陵 米?女娲皋陶单于?食其 三、请分析下面汉字的音节结构,包括声、韵(头、腹、尾)调。5分 光安要学英 四、简要说明下面名著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价值。5分 广雅疏证说文解字注切韵广韵中原音韵 五、请为下列几组汉字正确标音,并解释形声字声符变读的原因。5分 帝?敌谪虹豇贡扛坻?邸?馥愎复 六、请解释:5分 简牍篇卷汗青付梓郑玄 七、分析句子结构。20分 1、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2、大哉尧之为君! 3、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4、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7、老臣窃以为?之爱燕后贤于长君。 8、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八、解释下面文中加冒号…?的字词。10分 1、…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 2、…适?彼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 3、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4、…没?死…以?…闻? 5、…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二于已 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8、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谬之不详赦之…以?劝事君者 9、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一、教学法流派的研究 1.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教学法体系:由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包括: (1)理论基础(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目标 (3)教学原则 (4)教学内容 (5)教学过程 (6)教学方法和技巧 (7)教学手段 (8)教师与学生的作用 (9)评估方法 1.1教学途径类 较侧重于提供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具体教学方法、程序未明确规定。 1.2教学方法类 同时规定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 2.三大教学法流派 2.1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形式) (1)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认知法) (2)经验派(直接法、听说法) 2.2交际性教学法(强调语言功能和语言运用)

(1)语言派(功能—意念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2)内容派(内容型教学法) 2.3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中心) 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3.西方学者对教学法流派的分析模式 (1)教学理念、原则(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方法、设计(目的、活动、教师、大纲、教材、学生)(3)教学实践、步骤(步骤、活动、技巧) 4.对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面 (1)时代背景、地点、代表人物 (2)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 (3)教学步骤 (4)主要特点(教学原则) (5)成就和不足 二、主要教学法流派分析 现代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

1.传统教学法 1.1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刚,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 18世纪德国语言家奥伦多夫吧语法讲解与翻译练习结合起来,成为当时一种标准的课堂教学方法。 19世纪中叶,逐渐成为教现代语言的主要方法。 (2)理论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同源)、官能心理学(思维训练) (3)教学步骤 讲解语法词汇→翻译练习 →介绍课文(母语介绍课文、逐句翻译课文、朗读课文) →巩固课文(胡毅巩固课文、回答理解题) →测试检查(通过双语翻译测验检查) (4)主要特点 A.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用演绎法; B. 依靠母语,用母语教目的语,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和练习手段; C.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 D. 重视课文教学,以文学名著典范语言为教学; E.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5)成就 A. 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北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02-07

2002年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100 points) All the questions are to be answered in English on the answer sheets provided. 1. Displacement,arbitrariness,productivity,cultural transmission,discreteness and duality are sometimes listed as the 6 core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Choose 3 out of the 6 and explain with examples what they mean. (12 points) 2. Briefly explain what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re concerned with and what kind of relationsips hold between the two.(10 points) 3.In deriving new words via a prefix such as mis-, there seems to be some constraint on what is permitted. The words in the first colum below are acceptable formations,but in the other columns are not.Work out what the rule(s) might be for making new adjectives with the prefix mis-. (18 points) Column I : misadventure misjudgement misplaced mistrustful Column II: *mishappy *mismeal *misglad *misrole Column III: *mismilk *missad *misword *miscrazy 4. Using what you know about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its four maxims,analyze the following short exchange.(20 points) 同事甲:小张昨晚去哪儿了? 同事乙:今天在早上我看见一辆白色富康停在小林家门口。 5.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the second part cancels some information given by the first part. However,this seems to result in quite acceptable utterances in group (1) and in very awkward utterances in guoup (2). Explain why. (20 points) Group (1) a.老张有三个孩子,其实还不止三个。 b.我只喜欢黄色和蓝色,不过试试红色也未尝不可。 c.约翰的普通话说得还可以,确切地说是非常棒。 Group (2) *d.我特后悔选修了这门课,其实我没有选修这门课。

应用文写作课程总结(共8篇)

篇一:应用文写作学习总结 应用文写作学习总结 班级姓名学号 一、对应用文的了解 应用文具有这五个方面的特点:实用性、真实性、简明性、时效性、规范性。在现代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我们要想找一份好工作,有一个好的生活。这与我们自身的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应用文写作,就很有必要性。应用文的使用也是十分的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包括:宣传教育作用、权威规范作用、沟通协调作用、依据和凭证作用。对于它的写作就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在工作中就能明显的体现出这一点,有一个良好的应用文写作习惯,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能力水平。 正因为应用文写作的这些特点和作用,它的实用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学习的收获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应用文写作基本要求、通告、通知、通报、计划与总结等内容。这些都是学习生活中以及今后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学习了这门课之后,虽然老师没有将这本书所有内容讲完,但是给我们讲解了我们要学习的重点部分,收获了很多。这门课的针对性很强,而且也很使用,上了应用文写作课之后,发现以前写的请假条都是不符合规范的,现在想想,学这门课是很有必要的。了解了一些应用文的写作格式、语言、注意事项以及用途,我想这对于将来的工作学习会非常重要,这也使得我们以后写应用文时更加的规范、标准,更有效率。学习了各种应用文写作的方法和规范的写作格式,比如像申请书、计划、总结等一些常用文体的写法,以前我们自己写的时候,会不知道如何下笔,不知道怎样去写,完全不知所措。 《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它的很好的平台,通过吉老师详细的讲解和自己在课后的练习,我已经掌握了它的基本写作模式和要求,我相信,在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上,一定会有不同的亮点。同时,应用文写作在将来的公务员考试中也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且,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考公务员日益成为了大学生选择自己将来人生道路的选择。同样,对那些有考公务员意向的同学来说,学习公文的写作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就为那些将来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做好了一个铺垫。 三、学习的经验 其次、写作坚持实事求是。应用文的内容要客观真实,不容虚构,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忌浮华、抒情。格式也需要规范,以便阅读、处理和收发。 最后、查漏补缺,注重积累和实践。熟悉以前使用过的文种,对于忽略或没想到的问题,要全面地纠正过来并掌握它。 此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应用文写作所站角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一般文体的写作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表达或抒发自己的感想、心绪,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应用文写作一般是要站在某一群体、某一组织的位置上,它所传达的是被代表的单位所发出的信息。所以,在写作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而要考虑文中所代表的单位的立场。 四、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学习了这门课之后,我发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课余时间便将应用文写作抛之脑后,作为需要反复练习的东西,我没有付出实践,仅仅停留在课堂层面。 在整个《应用文写作》课的学习过程中,收获到的还是多与不足。 二〇一四年五月四日 篇二:应用文写作课程学习总结 首先概述: 写总结,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情况概述。 二、主要做法、经验和体会。

论外语_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

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1期(总第92期) 论外语Π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 郝兴跃 (昆明理工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93) 收稿时间:2002-10-23 作者简介:郝兴跃(1965-),男,汉族,云南昭通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跨文化交际,语用学,翻译理论等。 摘要:错误是外语Π二语习得中无法避免的现象,研究错误的产生及其特点对外语Π二语教学能起 到积极作用。为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引起外语Π二语习得错误的根源。本文发现,引起错误的根源除了常见的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外,环境因素导致的错误也不容忽视。本文在探讨这些错误根源时,力图揭示这些根源是如何引起错误产生的。关键词:错误;二语习得;语际迁移;语内迁移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643(2003)01200442041.0前言 英国诗人Alexander P ope 曾经说过T o err is hu 2man ,to forgive divine.即人人都会出错,这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更是如此。那么,为什么会发生错误呢?又该如何判断语言学习者的错误?这得从语言的系统性说起。语言之所以可以学习,就是因为语言具有系统性或规则性。也就是说,如果一门语言没有其内在的系统性或规则性,那门语言无可学习性(learnability )。那么,什么是系统性呢?Carl James (1998)认为,一个系统是由其内在的各个成分组成的,各成分之间相互制约。要了解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就得从整体出发。而学习者在学习这一系统时,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达到从整体出发的程度,他必须局部地或者是部分地去尝试弄懂这个系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习者都可能违反构成这一系统的规则。以这些规则为参照尺度,我们才能判断学习者的对错。 在进行深入讨论前,我们有必要把语言学上的mistake 和error 这两个词作一简单区分。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把这两个词称作“错误”。虽然有些作者试图用“失误”或“过错”等不同字眼来加以区分,但无法从本质上说明问题。其实,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看,这是两个极为不同的概念(Brown :217)。mis 2take 通常指的是行为(performance )上的差错,它要么 可能是说话者的随意或猜测引起的错误,要么就是口误,甚至疲劳或注意力下降都会引起人们行为表现能力的下降而导致错误的发生(Dulay ,1983)。这样说,就是指学习者没有正确地运用其原有的知识, 他具一定的能力(com petency ),却不能很好地把它表现出来(performance )。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人,不管是说母语或外语时都会犯这样的错误。通常情况下,在说母语时,说话者往往会自己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对二语学习者来说,只要稍加提醒,他会注意到错误并能纠正错误。也就是说,这样的话语迟疑、口误、偶尔地违反语法规则的错误并不是缺乏相关知识造成的,而是语言产生过程中发生的暂时性的不完善现象。这样的错误被称为mistakes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偏离或违背目标语语言系统规则,这种偏离或违背往往是由于学习者尚不具备正确表达的能力而引起的。即便这种错误被指出,说话者也不一定能予以纠正,他只会感到茫然,因为他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某一学习者会说“D oes he can sing ?”这表明说话者的能力还只局限在疑问句前加助动词这一概念上,他或许也知道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助动词用does ,但还不具备情态动词前移构成疑问句这一知识。这样的错误在二语习得上被称为errors 。用C order (1967转引自Dulay :139)的话说,error 就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系统性的偏差。因此,本文要 讨论的错误主要指后者,即errors 。 2.0错误产生的根源如前所述,语言的规则性和系统性在使语言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