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拇指汤姆》教学设计参赛成品

《大拇指汤姆》教学设计参赛成品

《大拇指汤姆》教学设计参赛成品
《大拇指汤姆》教学设计参赛成品

《大拇指汤姆》教学设计-参赛成品

————————————————————————————————作者:————————————————————————————————日期:

《大拇指汤姆》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望海中心小学

金明悦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当初看到《大拇指汤姆》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生:他为什么叫“大拇指”汤姆呢?他有哪些神奇的经历,后来又是怎么样了?师:嗯,看来大家对大拇指汤姆充满了好奇,那你们想不想走进大拇指汤姆的世界呢?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拇指汤姆》这篇课文。

(二)新课:

师:根据刚才大家的讨论、提问,老师将大家的问题归纳为三方面:

身世——经历——结果(板书)

1.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师:我们现在去课文中找找问题的答案吧,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稍后看看谁能说说这篇童话主要写什么?

生:做汇报

师:你喜欢这篇童话吗?为什么?

生:(学生可能会从故事情节奇特、故事含义深刻等几方面说)

(1)感受这篇童话想象的大胆、奇特:(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引导,从大拇指汤姆离奇的身世中感受)

2、理出线索

师:谁从描写汤姆身世的部分,把你画到的最能感受作者大胆、奇特想象的句子?出示:

“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欢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也不见长大”

(引导学生从暗暗施展法力、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几年过去一点也不见长大,进而感受作者的大胆奇特。)

师:大拇指的身世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你能读出这种奇特吗?

指名读。从可怕的历险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师:谁从汤姆神奇经历的部分,把你画到的最能感受作者大胆、奇特想象的句子?

默读课文,找出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PPT课件辅助:

大拇指汤姆大胆、奇特的想象

历险原因

历险过程

结果

(2)自读课文,按表提示把汤姆几次历险过程复述下来。

指名复述课文,同学评价是否说清楚了。

师:简要说说你认为怎么奇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作者的想象丰富、大胆。)

师:汤姆因为太小,遇到了很多危险。他的经历也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险”,但每次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运。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师:你能读出这“险”吗?

指名读。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

师:最后这篇童话故事给了大家一个怎样的结局?

生讨论,探究,汇报

师:文章中有没有直接点明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说明的内容?我们来读读文章的最后两句话

出示:

“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师:读了两这句话,你明白什么?“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中的幸福是指什么?

板书:\幸福∕

引导学生说出:善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善良是一种美德,并不为了索取;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

朗读训练。注意幸福、温暖的语感

(三)拓展训练,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角色换位,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

师:此时你们就是这对贫苦的夫妇,当得知是因为你们的善良之举获得了今天的幸福时,你们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对魔术师说——

对国王说——

对汤姆说——

生互动练习

师总结:正像同学们体会的那样,作者通过这样的童话,表达着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善良可以人人们获得幸福。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善良的人,拥有幸福!

板书:身世——经历——结果

幸运——神奇——幸运

\幸福∕

落花生教学设计参赛获奖作品

《落花生》教学设计 金太阳学校:袁璐璐 一、教材把握: 教材简析: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学习时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3、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过程方案: 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中体味情感,并能在合作与探究中提高自主思考能力。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互动课堂

互动课堂

————————————————————————————————作者: ————————————————————————————————日期: ?

黑电馆[2013]12号 关于组织我省教师参加“第七届全国中小学 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课例征集的通知 各市(行署、企)电教馆(部),绥芬河市、抚远县电教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教电馆[2013]137号)函件精神,决定组织我省教师参加“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现就有关征集教学视频课例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全省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的在职教师。 二、时间安排 各地市提交上报材料截止时间为:2014年1月10日; 三、课例主题 互动课堂,创新教学。 四、课例要求 (一)课例范围 1.交互式电子产品类课例: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一体机,互动电视(等离子、液晶、LED、背投等)。 2.智能学习环境类课例:平板电脑、电子书包及其他学习终端。 (二)提交方式 每节课需附加《教学设计表》、《教学反思表》和《课例信息表》

(具体要求见附件1、2、3),并将《教学设计表》、《教学反思表》和《课例信息表》的word文档连同课例一并刻录在一张光盘内,《课例信息表》(A4纸)连同光盘一并上报。 (三)课例录制要求 1.必须是完整的一个标准课时的课。中小学40 分钟、幼儿园20 分钟左右。 2.拍摄录像时采用双机位或多机位,用数据线(需要相关产品的支持)或录屏软件采集交互产品上显示的图像;对拍摄的上课录像和交互产品图像进行编辑,恰当展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教学内容。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麦克 3.课例视频制式为PAL制,720X576 分辨率,25 帧/秒;声音标准为PCM48K16 位立体声或5.1 声道,最好双音轨录制。 4.将课例制作成独立的视频文件(必须是一个文件)。如采用自动录播系统进行课例拍摄,请对拍摄后的视频内容进行手动编辑,将多路信号编辑到一个视频文件中。 5.每个视频文件的片头应为蓝底白字,时长5 秒,包含“2014 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字样及学科、年级、教材版本、课题等信息(示意图详见附件4)。 五、报送方式 本次活动由各地市电教部门负责统一组织,集中上报,省电教馆不接收个人的报送。各地需填报《课例汇总表》(附件5),连同光盘和评审费一并报送至省电教馆。 六、奖项设置 1.省级奖项 省级评审设一等奖、二等奖奖项和指导教师奖。省电教馆将从获得省级一等奖的优秀课例中,遴选部分作品推送到中央电化教育馆,

大拇指汤姆_教案

4、大拇指汤姆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表格若干,大拇指汤姆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拇指汤姆》这篇童话。 二、新课: (一).整体把握,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容: 谁来说说这篇童话主要写什么?(装扮成乞丐的魔法师默林受到了一对农家夫妇的热情款待,施展法力让农家夫妇有了一个大拇指一样的儿子——汤姆。汤姆在一番危险的经历之后,得到了国王的宠爱。他使农家夫妇很开心,也很自豪。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二)、根据课文的主要容,我们可以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板书:神奇出生——危险经历——幸福生活) (三)、学习第一部分,感受汤姆奇特的身世。 师:我们看第一部分“神奇出生”,文中哪个段落能体现汤姆身世的神奇。(五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生自由读)) 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欢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也不见长大。 生:1、我们是妈妈怀胎十月出生的,而汤姆是默林在农夫的妻子身上施展法力出生的。 2、汤姆只有他父亲的大拇指那么大。 3、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都没长大。 师:大拇指的身世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你能读出这种奇特吗?(学生齐读) (四)危险的经历 1、找出经历的次数及相关段落。 师:我们重点看第二部分——危险的经历,请你看看课文第二部分,从获救的次数来看,主要写了几次历险。第一次经历主要从哪一个自然段到哪一个自然段?(6到8自然段)第二次呢?(9到12自然段)第三次呢?(13、14自然段) 好,我们分别给每次历险取一个小标题。 第一次历险跟面糊有关,我们可以娶个“面糊奇遇”。(板书:面糊奇遇) 第二次历险说汤姆差点被牛吃了,如果老师要你们仿照“虎口脱险”这个词来取名字,你会娶什么呢?(板书:牛口脱险) 第三次历险最神奇的地方是汤姆居然被大鱼吞进了肚子,我们可以娶个“鱼肚之旅”。(板书:鱼肚之旅) 2、学习第一次经历,完成表格。 师:那么每次历险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又是怎样的呢?(板书:历险原因、历险过程、

雨的四季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3雨的四季 知识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 能力目标,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学会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第1课时 1.理清文章思路。 2.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重点) 3.赏析本文的语言。(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文章思路 1.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我”喜欢雨,以及喜欢雨的原因;第二自然段:写春雨;第三自然段:写夏雨;第四自然段:写秋雨;第五自然段:写冬雨;第六、七两个自然段:赞美雨。 2.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喜雨;第二部分:(2—5)绘雨;第三部分:(6—7)赞雨。 目标导学二:把握雨的特点 1.思考并找出描写四季的雨的句子,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美丽、娇媚) 夏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粗犷) 秋雨: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端庄、沉静) 冬雨: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自然、平静) 2.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有哪些亮点? 明确:①树:“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3.如果把“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一句中“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为什么? 明确:影响。“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命力。 4.作者在描绘四季的雨时,采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1)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2)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

大拇指汤姆教案设计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 《大拇指汤姆》教案 协和小学张华 一说教材内容的: 《大拇指汤姆》是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一个单元属于童话单元,共安排了五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大拇指汤姆》属于精读课文,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化装成乞丐的魔法师悄悄施展法力,使热情款待他的农家夫妇有了一个与丈夫的大拇指一样大的儿子——汤姆。汤姆在一番神奇的经历之后,得到了国王的宠爱,他使农家夫妇很开心,也很自豪。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为人要善良,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汤姆的出生,汤姆的经历,成为父母的骄傲。主要让学生通过品悟离奇的出生,奇特的经历,来感受体会善良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二教学目标: 1 会写“趁、揣、妖、倒、厨、剖、鞠、躬、宠、肿、款”等17个生字;掌握“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

剖开、鞠躬、受宠、款待”等词语。 2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3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学生分析 学生从低段就已经开始接触童话故事,而且童话本身就是深受孩子喜欢的,所以就教学内容来说,主要是训练孩子怎样去读懂一篇童话。在第一课时,孩子就已经大致了解了主要内容和要求掌握的字词,因此,在朗读时,我主要选择了训练他们的感情朗读,从读中感悟。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是高段,因此整个教学我主要采取了合作、自学等形式让孩子自主的投入学习,让他们可以将平时积累到的知识灵活运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媒体资源的选用: ppt 课件 mp3歌曲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1)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初步应用。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或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许多类似之处。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上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虽然这个内容十分熟悉,但新教材做了一定的改动,如何设计能够符合新课标理念,是人们十分关注的,正因如此,本人选择这课题立求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降低,初中生运算能力有所下降,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学的难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要控制要求的拔高,关注学习过程。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对数函数的教学首先要挖掘其知识背景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确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3.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设计

优秀教学设计--参赛作品

(教学设计参赛作品) 高中《社会的主体》教学设计 学科:思想政治年级:高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课是高二政治课必修4第十一课第二框题。它主要包含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个主要内容。本框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观点,也是整本书重点之一,为第十二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该框题内容无论在知识体系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希望通过教学,能够让学生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教学互动引导学生牢固群众意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3、教学重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确立依据:从理论上看,这个知识点是高考常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从实践上看,是培养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教 育途径,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突破方法:方法一:小组合作讨论设置的探究问题,选代表发言,交流分享。 方法二:案例分析,归纳演绎,总结知识,得出结论。 4、教学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确立依据:高中学生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生活体验,因此实践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难点。 突破方法:本课将通过案例的分析,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紧贴学生生活,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以情感陶冶方式突破难点。 5、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年级上册语文学案-课文4大拇指汤姆|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S版语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学案-课文4大拇指汤姆|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S版语文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4、《大拇指汤姆》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设计人梁有焕单位广西博白县英桥镇春佳村小学 学习目标: 1、默读朗读课文,能说出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 2、了解农夫和他的妻子为自己儿子骄傲的原因。 3、体会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农夫和他的妻子为自己儿子骄傲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交流: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内容讲了什么。 2、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4、《大拇指汤姆》,知道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了解农夫和他的妻子为自己儿子骄傲的原因。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朗读课文,能说出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

2、了解农夫和他的妻子为自己儿子骄傲的原因。 3、体会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互助】 自读课文,思考解决如下问题:(方法:先自学,互学) 1默读课文,独立思考找出汤姆有那些神奇经历,在文中画出有关词句,特别是关键的动作词。 (掉吃叼吞送) 2、同桌互相交流汤姆有那些神奇经历。 3、“ 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杯子里洗了又洗。” 说说画横线的词语意思,再用它写一句话,你从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合作探究】(方法:先自学,后小组交流) 1、农夫和他的妻子为什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 ?(带来快乐,受宠爱) 2、他们为什么能为自己的儿子而骄傲。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最后两句话理解、体会,说说“素不相识”一词意思) 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表达他的什么心愿? 4、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是它的主要特点。那 么,课文中哪些情节使你感受到是离奇?

历史学科教学设计参赛模板

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标题: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新课程培训Ls0745022 第一部分: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必修3 2.年级:高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单元(章节):第二单元 5.学时数: 45 分钟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性分析 1.学生状态的分析 (1)学生进入高二年级,经过高一阶段一年的磨合与适应,他们对高中新课程已基本熟悉,在学习思维和方法方面已初步具备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条件。他们基本能把握三个必修模块之间的关系,对必修1(政治文明模块)和必修2(经济模块)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模块3的学习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2)在小结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已引出第二单元的话题,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欲求,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3)思想模块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这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通过提供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2.教学内容的分析 (1)本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 本课以古代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为例,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在西文中,“人文精神”即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这一思想无处不在,如崇尚自我、个性发展、主观能动性等,这些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主义。 (2)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

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参赛作品教学设计

附件: 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教学设计方案

Step3: Now, let’s get to how to write every part correctly. (1) The letterhead-- (sender’s address)-- a firm’s personality It includes the company’s logo, name, address, telephone and fax numbers, email, and website. (2) The date British (German): day/month/year American (other nations): month/day/year avoid abbreviations (Jan. 25, 2004) or figures (2/4/2004). Choose the style of your target reader. (3) The inside address-- (receiver’s name and address To avoid ambiguity, whenever you write letters to a foreign country, always include the name of the country, even if the city mentioned is the country’s capital. Order of the address: a) the name of the house b) the number of house and the name of street c) the name of city or town d) county or state and its post-code e) name of the country (遵循一个原则地址都是由小到大写起) (4) The salutation(称呼) Greeting to the receiver Match to the complimentary close (5) The body One Paragraph contain just one idea or theme, and be concise as it could be. 这是书信的主体,表达发信人的意见。在信的开头有开头语(Opening Sentences)自成一节,在习惯上是用客套语先将收到对方的来信的日期、编号或查号、主题及简单内容加以综合叙述,使对方一目了然这封信是答复哪一封去信的。

2021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大拇指汤姆》教案下载

2021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大拇指汤姆》教案下载2021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大拇指汤姆》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姆、褴、褛、婚、剖、宠、款7个生字;会写拇、汤、姆、趁、妖、倒、厨、剖、鞠、躬、宠、肿、趟、逗、款、善16个生字;掌握大拇指、结婚、妖精、倒出、剖开、鞠躬、款待、善良等词语。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能靠争得来,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享有荣誉,最受人尊敬。 4.感受童话故事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学习重点 1.通过读文,理清故事线索,了解主要内容。 2.通过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它常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生动,引人入胜。童话不仅可以使人受到启迪,还可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学习过程(2~3课时)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汉字。 mǔ zhǐ yāo jīng d o chū ( ) ( ) ( ) pōu kāi jū gōng sh uchǒng ( ) ( ) ( ) kuǎn d i sh n li ng ch n jī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姆( ) 褴( ) 踹( ) 拇( ) 监( ) 喘( ) 宠( ) 剖( ) 妖( )

庞( ) 陪( ) 袄( ) 3.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衣衫( )( ) 愁( )苦( ) 自( )自( ) 喜( )望( ) 痛( )流( ) ( )山( )岭 素( )相( ) 活( )乱( ) 4.初读课文后填空。 汤姆的经历多么危险神奇:他掉进( )里,被吃进( )里,被乌鸦叼走掉进( )里,被大鱼吞进( )里,又和鱼一起被送进( )里,最后大难不死,受到国王的宠爱。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标注自然段,圈读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生词。自主完成检测,同桌互查。] 导入感知 1.有这么一个小男孩,他只有 那么大,在故事中,他还有次危险的经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感受大拇指汤姆给我们带来的神奇。 2.依据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全国英语教师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初中教案.docx

.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Section B 2a2b, 3a 学科英语学段:九年级上册年级初二年级 注重学生语言习得的过程,新课标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联动教学法的课堂相关 实践 领域 教材书名:新目标英语Go for it! :人民教育出版日期:2005 年 6月 教学设计者的基本信息 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一零一中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笔者自 03 年 9 月以来,根据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现状,一直在探索与总 结归纳一种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的联动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是:先对学 生进行阅读理解的教学,并将其作为写作的基础,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马上进行同步 的写作教学。同时,以写作教学的结果(学生写作的文章),作为阅读理解教学效果的检验,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联动,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读写联动教学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有: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过程写作和人本主 义。其中人本主义是强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快乐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中 的主体地位;多元智能强调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充分利用优势智能的迁移,特别是 将阅读理解中的成果直接迁移到写作教学中,作为写作的基础,从而大提高了写作教学 的起点水平;过程写作强调写作学习应当成为一种有意图、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强调写 作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侧重点应在注重篇章结构、语法、词汇同时,加强对写作容 及写作过程的关注。相对于大学的阅读与写作联动教学而言,初中阶段必须考虑学生的 智能的发展特征,因此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诱导学生多项智能的发展,引导学生 优势智能的迁移是高效完成阅读与写作联动教学法的前提和根本目的。 基于这种理论有以下成绩: 主要成绩:在此思路指导下设计的《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第 6 单元》示课,获 2004 年全国第七届主体教育学术研讨会“求索杯”课堂教学一等奖。

[五年级上册语文学案课文4,大拇指汤姆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S版语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学案课文4,大拇指汤姆语文S版]小学五 年级S版语文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4、《大拇指汤姆》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梁有焕单位广西博白县英桥镇春佳村小学学习目标: 1、默读朗读课文,能说出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 2、了解农夫和他的妻子为自己儿子骄傲的原因。 3、体会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农夫和他的妻子为自己儿子骄傲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 1、交流: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内容讲了什么。 2、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4、《大拇指汤姆》,知道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了解农夫和他的妻子为自己儿子骄傲的原因。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朗读课文,能说出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

2、了解农夫和他的妻子为自己儿子骄傲的原因。 3、体会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互助】自读课文,思考解决如下问题: (方法:先自学,互学) 1默读课文,独立思考找出汤姆有那些神奇经历,在文中画出有关词句,特别是关键的动作词。(掉吃叼吞送) 2、同桌互相交流汤姆有那些神奇经历。 3、“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杯子里洗了又洗。”说说画横线的词语意思,再用它写一句话,你从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合作探究】(方法:先自学,后小组交流) 1、农夫和他的妻子为什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带来快乐,受宠爱) 2、他们为什么能为自己的儿子而骄傲。(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最后两句话理解、体会,说说“素不相识”一词意思) 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表达他的什么心愿? 4、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是它的主要特点。那么,课文中哪些情节使你感受到是离奇?【展示点拨】(1)展示交流成果,点拨解难。(评价、质疑、补充、质疑问难。) (2 )总结。

教学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总体上,以初中科学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基于初一学生的实际和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教学任务,注重对实验,特别是思想方法的挖掘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不仅仅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更强调科学方法的教育与熏陶,领悟科学的思维品质,并尽可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学生、教师共同对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探究,能够从中提炼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实质,从而进一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建构以及回顾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感悟实验探究过程当中的科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二、前期分析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7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知识可将其分为两个知识层框: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获得过程。本节课是在本章节学习了物体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设置的,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初步接触和学习运动力学的基础上的一个总结。本节课在整个章节中起着关键而重要的作用,为接下运动力学其它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处于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很多关于力学方面的知识现象,也能够碰到摩擦现象,积累了一定的直观认识。但是,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在认识上还很表面和片面,特别是对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的过程更是难以理解,对于控制变量法在整个实验中的运用也还很难做到突出的认识,难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难点: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清晰地说出摩擦力对物体运动中的具体影响; 2.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地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3.学会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常见的物理现象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过程中,学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大拇指汤姆》教学设计参赛成品

《大拇指汤姆》教学设计-参赛成品

————————————————————————————————作者:————————————————————————————————日期:

《大拇指汤姆》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望海中心小学 金明悦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当初看到《大拇指汤姆》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生:他为什么叫“大拇指”汤姆呢?他有哪些神奇的经历,后来又是怎么样了?师:嗯,看来大家对大拇指汤姆充满了好奇,那你们想不想走进大拇指汤姆的世界呢?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拇指汤姆》这篇课文。 (二)新课: 师:根据刚才大家的讨论、提问,老师将大家的问题归纳为三方面: 身世——经历——结果(板书) 1.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师:我们现在去课文中找找问题的答案吧,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稍后看看谁能说说这篇童话主要写什么? 生:做汇报 师:你喜欢这篇童话吗?为什么? 生:(学生可能会从故事情节奇特、故事含义深刻等几方面说) (1)感受这篇童话想象的大胆、奇特:(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引导,从大拇指汤姆离奇的身世中感受) 2、理出线索 师:谁从描写汤姆身世的部分,把你画到的最能感受作者大胆、奇特想象的句子?出示:

“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欢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也不见长大” (引导学生从暗暗施展法力、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几年过去一点也不见长大,进而感受作者的大胆奇特。) 师:大拇指的身世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你能读出这种奇特吗? 指名读。从可怕的历险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师:谁从汤姆神奇经历的部分,把你画到的最能感受作者大胆、奇特想象的句子? 默读课文,找出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PPT课件辅助: 大拇指汤姆大胆、奇特的想象 历险原因 历险过程 结果 (2)自读课文,按表提示把汤姆几次历险过程复述下来。 指名复述课文,同学评价是否说清楚了。 师:简要说说你认为怎么奇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作者的想象丰富、大胆。) 师:汤姆因为太小,遇到了很多危险。他的经历也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险”,但每次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运。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师:你能读出这“险”吗? 指名读。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三届全国英语教师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小学教案

U n i t5L e s s o n27 李蔓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Unit5 Lesson27 授课年级:四年级 授课教师:李蔓 一.教学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设计要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是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所设计的教育目标也应该是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当然,在保证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来满足那些有更大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本节课正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设计的。 结合本课要求,我设计了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结合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相关的、迁移新知识点的练习任务,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活学活用。在活动中,能够组织好学生小组合作活动,使学生在有趣的任务活动中体验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有意义的练习与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9课,要求学生掌握What are you interested in? 及回答I’m interested in….I enjoy….功能句型。 课文背景为class meeting。授课时间正好赶上我校即将召开英语课家长开放日,我将展示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开放日班会的主题。课文背景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为本课教学提供了极好契机。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从二年级开始学习本套教材。 本课的教学设计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评价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唱、做、写、说、演等多种手段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学习用What are you interested in? 及回答I’m interested in….enjoy….。并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景,使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句型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设计参赛模板及范例

教学设计参赛模板及范例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标题(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主题) ——副标题 (如果希望在标题中体现教学设计涉及到的活动主题、实际任务或作品名称,请统一在副标题中体现。副标题要注意言简意赅)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 2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 4所属的章节: 5学时数: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着重说明个人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及分析) 2、内容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水平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简要说明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3、学情分析:(简要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等) 4、设计思路:(说明案例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教学主题及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方法的) 三、教学过程描述 (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 四、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教

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 教学资源包括:学案、课件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制作的各种作品。

《分享的快乐》 参赛教学设计

《分享的快乐》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分享的快乐》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中的第三课,课文是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它旨在从人和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说明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援助,而与人分享快乐是一种人间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根据品德社会课活动性这一特点,按照品德课程强调体验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的要求,我把整节课设计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参与、合作中,体验感悟分享的快乐,从而乐于与他人分享。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个孩子准备一件心爱的玩具或用品,作为分享日礼物。 【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 2.学会与人交流,分享快乐,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察他人的情感。 3.培养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分享是种快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们的分享日(体验分享,感受快乐) 师:今天是个分享日,同学们的分享礼物都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这次分享活动,老师的安排是这样的:第一组的同学每人独享自己的礼物,其他组同学和你的组员、好友分享礼物。当别人拿出心爱的东西和我们一起分享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要爱护别人的东西,不能损坏。 师:让我们的分享活动开始吧!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你看上去很开心,能说说在分享活动中的感受吗? 生1:很多同学都喜欢我的遥控翻斗车,我觉得很自豪,而且我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生2:这是我最喜欢的《安徒生童话》,好多同学都爱看,他们让我给他们讲里面的故事,还夸我讲得好,我十分高兴。 师:你欣赏别人的礼物吗,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生1:我欣赏XX的变形金刚,我一直想买,可爸爸不同意。今天XX能拿来给我们一起玩,让我过把瘾,我很开心,也很谢谢他。 生2:我喜欢XX的恐龙模型,让我认识了很多种恐龙,增加了不少知识,他还送给我一个模型,我很感谢他。 师:第一组的同学,你们在独享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呢? 生1:自己一个人玩没意思,大家一起玩更快乐。 生2:自己独享只能玩一样,和别人分享可以玩很多样。 师:对,,分享就是快乐,分享能够变多,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另一个同学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如果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就变成了大家的快乐。活动二:分享故事会(认知分享,献出关爱) 师:下面我们把大家带来的礼物进行归类,看看哪些东西是可以分享的? 生1:玩具。 生2:书。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还与同学分享过什么? 生1:我与同学分享过好吃的东西。 师:分享美食确实是件令人快乐的事。。 生2:我还与同学分享过衣服。 师: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和别人分享衣服的? 生2:上次广播操比赛,XX的校服坏了,刚好我腿痛不能参加比赛,我就把校服借给他。 师:把衣服借给他,你觉得快乐吗? 生2:快乐。特别是我们班拿到名次,他跟我说谢谢的时候,我真的感到开心。师:多好的孩子。当别人需要的时候,把你拥有的东西借给别人也是一种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你的内心也得到了满足 师:还有谁有过这种分享?

智慧教学设计方案1.参赛信息

2017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 智慧教学设计方案 1.参赛信息 参赛教师序号23 2.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Unit7Law and Morality (说明:本部分为本单元的整体教学方案,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学情分析、单元教学计划及学时安排、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材料选取、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实施等) 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为本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高级班的30名学生,每5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计6组。他们英语基础较好,高考英语成绩平均为128分。 2.高中阶段英语教学普遍重输入、轻输出,导致学生产出能力(口语、写作)不强,尤其体现在英文写作中的内容观点和篇章结构这两个方面。 3.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积极,作业完成情况较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落实到位。 4.学生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包括: 1)知识内容方面,尚不了解有关医助自杀(physician-assisted suicide)的争论,不 能区分医助自杀与主动安乐死(active euthanasia)这两个概念; 2)语言表达方面,尚不能准确地描述医助自杀案件及其影响,不能准确地解释医 助自杀是否应该合法化的原因; 3)英文写作方面,尚不能合理地组织篇章结构写作议论文,不能充分有效地论证 个人对医助自杀是否应该合法化的观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区分医助自杀与主动安乐死的不同概念 2)运用用于描述医助自杀案件及其影响以及用于支持和反对医助自杀的词汇和 表达方式 2.技能目标:

1)描述医助自杀案件及其影响 2)论证医助自杀是否应该合法化的原因 3.思辨能力目标: 学会全面、充分地论证观点 教学重点: 1.用于描述医助自杀案件及其影响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用于支持或反对医助自杀合法化的内容观点的表达 教学难点: 合理、充分地论证支持或反对医助自杀合法化的观点 单元教学计划: 1.学时安排:6学时 2.教学计划: 教学中贯彻“学习中心”、“学用一体”、“全人教育”的教学理念,实施“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实现“混合式学习”新模式。 一、课前准备活动 1.学生阅读教师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的有关医助自杀与主动安乐死的资料,后完成相应的题目,以理解医助自杀和主动安乐死这两个不同概念。 2.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观看BBC纪录片How to die:Simon’s choice以及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You Don’t Know Jack(中文译名为《死亡医生》)。后完成两个任务: 1)通过平台完成医助自杀相关的调查问卷,从病患、医生、法律和伦理等方面对 医助自杀展开思考,这也将方便教师基于问卷结果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准备主题为“Simon’s choice:a right or a wrong?”的口头报告, 时间为2分钟。 二、课中教学实施 第1-2学时:学会描述一个医助自杀案件及其影响 1.口头报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