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总表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总表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总表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总表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总表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常用观察方法有: 1.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 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 分析。 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如学习密度一节时, 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 怎样区分它们?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 它们的质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 也是物 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 即增大气压, 沸点升高, 减小气压, 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 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 得出欧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导体的 电阻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浮力大小、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电流的热量的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产生感应电流方向也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及器材清单

---------------------------------------------------------------最新资料推荐------------------------------------------------------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及器材清单年级课题八上科学之旅序号实验名称 1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2 鸡蛋的沉浮 3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4 吹不掉的乒乓球实验器材玻璃杯、新鲜鸡蛋、清水、盐放大镜漏斗、乒乓球老师:卷尺、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音叉、铁架台、兵乓球、细线真空罩、抽气机、闹钟音叉、话筒、示波器扬声器、蜡烛、火柴泡沫塑料、玻璃、示波器带有橡皮塞的小瓶、细管、烧杯、热水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验室用温度计、水、烧杯实验类型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备注烧瓶、烧杯、试管夹、铁架台、酒精灯、水、火柴演示实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4测量平均速度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2声音的特性 2.3声音的利用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3.1温度5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6 用钟表测量时间 8 发声的音叉 9 真空罩中的闹钟 11 声音的波形 12 发声扬声器旁的蜡烛 13 噪声的波形图 14 自制温度计 15 常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6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分组实验学生:刻度尺、铅笔、三角尺、硬币、细7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长木板、小车、停表、刻度尺、金属片、木块10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钢尺、音叉、铁架台、兵乓球、细线3.2熔化和凝固 3.3汽化和液化 3.4升华和凝华 4.1光的直线传播 4.2光的反射17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 1/ 9

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一、力学部分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 (二)测滑动磨擦力 [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 (三)探究浮力大小 [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主要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2.等效替代法 3.转换法 4.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5.类比法 6.物理模型法(理想模型法) 一、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 1.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5.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6.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7.探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8.探究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 9.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10.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 二、等效替代法:将某个物理量用另外一个物理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的方法。 1、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时,用它排开水的体积等效固体的体积; 2、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得拉力,从而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3、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等效的方法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5、求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三、转换法:在研究看不见的物质或现象时,可以通过研究该物质现象或所产生的可见的效果,由此进一步分析物质或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注意:“等效替代法”虽然也包涵有转换法的思想,但其研究主体已发生转移,而转换法则是通过研究主体所产生的效果来上朔其原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转换法的实验例子: 1、利用小球的振动来判断发声体在振动; 2、根据苹果落地的现象证明重力的存在; 3、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4、根据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5、利用纸片的飘动来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 6、根据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现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7、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 8、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 9、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可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判断;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详表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详表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目录详表 一、八年级物理(上)册 课题序号实验名称类型主要器材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p12 分组木直尺、木块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 用停表测量时间p14 分组秒表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3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p23 分组长木板、木块、小车、刻度尺、秒表 演示真空罩、闹钟、抽气机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 真空罩中的闹钟p28 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5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p32 演示钢尺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6 声音的波形p33 演示音叉、示波器、话筒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7 音叉实验p34 演示音叉、乒乓球、线、铁架台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8 探究乐器声音的波形图p35 演示话筒、音叉、示波器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利用 9 发声扬声器旁的蜡烛p40 演示扬声器、蜡烛第二章第二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0 噪声的波形图p42 演示示波器、话筒第三章第一节温度 11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p49 分组温度计、烧杯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12 探究固体熔化时的变化规律p53 分组蜡、海波、酒精灯、试管、温度计、铁架台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13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p59 分组酒精灯、温度计、烧杯、铁架台第四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14 光在水中的传播p70 演示激光笔、玻璃水槽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 15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p73 分组光的反射实验器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16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p77 分组平面镜成像实验器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 17 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初中物理小实验论文集锦

初中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初探 1. 初中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和“小验”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其“小实验”指的是那些穿插在物理课文中或课后习题中一些内容简单、材料易得、操作容易的物理小实验。新课中的初中物理课本中增加了许多有趣的物理小实验。以教版教材课本为例课文中就出现了30多个物理小实验; 2. 初中物理小实验的特点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小实验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下而就对这些小实验的特点进行归纳。 1. 1内容紧密配合教材贴近学生生活 初中物理的小实验都是伴随着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在进行,穿插在物理课文中或课后习题中。其内容都紧密配合了新课标中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题材大都取自于日常生活。例如:九年级课本中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节中的硬币“跳高”比赛实验等。 1.2实验材料取自日常生活容易实现 这些物理小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非常容易得到。例如:硬币、筷子、尺子、鸡蛋、玻璃球、易拉罐和包装盒等。这就保证了学生在课后或回家 也有条件制作、设计和研究这些物理小实验。 1.3实验形式灵活多样便于操作 初中教材中的物理小实验主要有3种类型:制作型如: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等)、研究测量型(如:测量自己的步行速度、探讨真空不能传声等)、应用思考型(如:找重心、纸锅烧水、筷子提米等)。这些都是很容易操作、设训和完成的小实验内容。 2课程设计中安排好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意义 2.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实验大都是内容贴近生活的,用的材料是学生生活中能见到的东西,操作起来又简单,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所以学生做起来会具有亲切感。小实验的效果也都较显著的,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 2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初中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过渡阶段,相对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的内容要通过形象的实验才能更好的理解。小实验都是紧密联系课程内容的,所谓“所闻不如所见”学生通过小实验能形象生动的将教材内容展现出来,亲自操作小实验能够更生动的理解所学的内容。另外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能够有更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物理知识的巩固。 2.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实验课本来就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初中课本中的物理小实验都是比较适合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的,这对调动学生的双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外,鼓励学生多对课本上给出的小实验进行改进,在自己生活中发现替代物品或自己设训一实验,这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好机会。 2. 4有助于养成学生留心生活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小实验的内容和所需要的器材都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充满学问。在进行小实验的教学时,鼓励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现题材,寻找替代材料进行实验,这使学生养成留心生活,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一习惯一旦 1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及案例说明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及案例说明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 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常用观察方法有: 1.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 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分析。 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如学习密度一节时, 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 怎样区分它们?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 它们的质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 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 即增大气压, 沸点升高, 减小气压, 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 得出欧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浮力大小、动能和

初中物理实验题汇总

初中物理实验题汇总 一、基本实验仪器的应用 1.刻度尺:用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 分度值是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 2.温度计: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是体温计,甲、 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和℃。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_____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 因为______________; 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选用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______________。 3.天平: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 (1)他把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搬到另一实验桌上,则使用前应() A.只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只要调节横梁平衡 C.不需要再调节 D.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节横梁平衡 (2)当他把天平重新调好后,就把药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用手向左盘中 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记下盘中砝码的质量 就等于物体的质量。他的操作中的错误 是。 (3)当他改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后,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3所示, 则物体的质量是。 4.量筒: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筒中的液面是凹形的,测量者的视线应与凹面的__ __相平(填“顶部”、“底部”)。如图4所示,其中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由图5可知,液体的体积为___ __cm3,固体的体积为_ __cm3。5.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的是: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针要___________。使用过程中,指针、弹簧不得与外壳有摩擦.使用过程中,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如图6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__,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______N。 图4 图5 图6 6.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它是根据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_________来测定液体内部压强的。 (1)在做“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时,如图7所示,该实验的现象说明。

物理常用实验方法

初中常用物理实验方法 巴普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是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素质,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探究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种, 常用的有观察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实验、图像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的运动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三、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之,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实例: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研究动能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采用此法。 四、等效替代法。所谓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它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例:研究串联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

初中物理实验汇总

初中物理实验汇总 实验目的: 1.通过对干冰升华的观察,进一步体会物质升华的过程不需要经过液态阶段。 2.体会物质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实验原理: 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时,不经历液态的过程。 实验器材: 烧杯、温水、二氧化碳灭火器。 实验步骤: 1.将一个棉布袋套在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口部,手按灭火器的手柄,过一会儿,棉布袋内会有干冰出现,将干冰迅速放入保温桶内保存。 2.在烧杯中放一小块干冰,仔细观察,发现干冰逐渐变小,并且没有液体产生,说明干冰直接从固态变成了气态,也就是说干冰发 生了升华。此时,用手接触烧杯底部,感觉烧杯底部变冷,说明升 华的过程需要吸热。 3.在烧杯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此时观察到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 水中的气泡是固态干冰升华变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4.在烧杯中放少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大块干冰,然后放入一大块干冰,此时烧杯内水的状态变化情况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同时烧杯 内壁会出现“霜花”。这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使水快速凝固成冰,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极低的烧杯壁会凝华成霜。 操作注意: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由于干冰的温度非常低,温度为- 78.5℃,因此经常用于使物体维持冷冻或低温状态。干冰能够急速 的冷冻物体和降低温度,并且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干冰在发生物态 变化时不是由固态转化为液态,而是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因此 其变化过程并不会产生任何水或液体,也由此称它做“干冰” 1.干冰温度极低,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干冰,防止手被冻伤。拿取干冰一定要使用厚绵手套、夹子等遮蔽物(塑胶手套不具阻隔效果!)。如果是在长时间直接碰触肌肤的情况下,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冻伤。 2.使用干冰请于通风良好处,切忌与干冰同处于密闭空间!因为 干冰升华会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可能引起呼吸急促甚至窒息! 3.不可以将干冰储存在不透气的保温箱内,因为干冰升华所产生的压力会引起爆炸。 猜你感兴趣的:

中考物理实验题大全(精华版)

中考物理实验题大全(精华版) 1.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前应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实验时,当固定好凸透镜的位置并调整物距,使它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后,要移动找像.当发现所成的像比较小时,为了获得较大的像,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2.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点燃蜡烛后,首先调节、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亮度. (2)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若在照毕业像时,要使照片上同学们的像再大一些,摄像师应将照相机的镜头向(填“靠近”或“远离”)同学们 的方向调节. 3.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如同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填投影仪放大镜、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小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放置在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小鹭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若蜡烛A与玻璃板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光屏应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大全 一.控制变量法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 P=UI 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 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1 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 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 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 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1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 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 “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五.等效替代法1 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 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类复习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类 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新课标也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探究问题的物理方法. 常见的物理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实验大多都用到了这种方法: 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到导体电阻R 和它两端电压U 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 与电阻R 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 不变;在研究电流I 与电压U 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 不变。 例题:刘阳同学想利用图15 甲所给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在电压表尚未接入电路之前,已存在两处明显的连接错误,请你指出: A B 。 (2)假如错误已纠正,且原电流方向不变,请在图中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电压表接入R1 两端。 (3)在本实验中,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4)图15 乙表是刘阳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记录的几组实验数据,通过对表中数据的分析, 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5)本实验操作完成后,如果将电阻R1 改接成一只小灯泡,还可以测出小灯泡的 利用本实验方法的还有: ①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②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③影响电流产生热量大小的因素 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⑤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⑥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等实验

二、转换法 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我们常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如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认识电流大小,根据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等。 例1 为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小明找来了如图23 所示的实验器材,其中A 、B 两个相同的瓶内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煤油,将选择好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浸没在煤油中,两根温度计分别测量两瓶中煤油的温度. (1)实验时,将铜丝和镍铬合金丝串联接人电路中,这是为了 控制相同,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 (2)通过观察,判断电流通过铜丝和镍铬合金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 (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 一、测量的理论 (一)测量本质 测量就是一种比较。为了科学地进行比较,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就叫做________ 。 为了便于交流,人们制定了一套国际通用的单位体系——“国际单位制”,简称“SI”。请填写在国际 (二)误差理论 1、误差与错误 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任何测量都会有误差,误差是________(能/不能)绝对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 2、影响误差的因素 (1)测量的工具。测量所用的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陷越深______。 (2)测量的方法。 (3)估读。测量总要估读,因而测量总要产生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更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2)多次测量,取__________,是减小误差的重要方法。 注:1)“多次测量”,通常要有三次; 2)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数位必须与测量值的数位一致。 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以下七个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做出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与假设; 6、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7、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与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 是科学探究的起始步骤,在学习和科研中有重要的意义。在试题中,通常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通过描述相关情境,直接提出相关问题。这是一问题就是我们下面解题时要围绕的核心,所以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能偏题。二是要人们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应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合理地提出问题,不可随意发散。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较多,考试时则较少出现。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 习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一、测量的理论 (一)测量本质 测量就是一种 比较 。为了科学地进行比较,需要有一个 公认的标准量 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就叫做________ 。 为了便于交流,人们制定了一套国际通用的单位体系——“国际单位制”,简称“SI ”。请填写在国际单位制中以下各物理量的主单 (二)误差理论 1、误差与错误 测得值 与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任何测量都会有误差,误差是________(能/不能)绝对避免的;而错误是 可以而且应该避免 的。 2、影响误差的因素 (1)测量的工具。测量所用的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陷越深______。 (2)测量的方法。 (3)估读。测量总要估读,因而测量总要产生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更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2)多次测量,取__________,是减小误差的重要方法。 注:1)“多次测量”,通常要有三次; 2)取平均值时,平均值 的数位必须与测量值的数位一致。 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以下七个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2、做出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5、评价证据是否支 在学一是散。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较多,考试时则较少出现。 (二)做出猜想与假设 由于“猜想与假设”的发散性,故在考试中较少出现。我们强调的是“猜想与假设”必须是在试题情境的基础上合理作出,反对随意猜想。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 验 这是考查的重点。主要考点有: 1、实验原理的确定。 许多实验探究,特别是测量某个物理量(如密度、机械效率、电阻等)的实验,都有一个实验原理的问题,就量你根据什么道理来测量这个物理量的。这个原理,也就决定了你实验的总的方向或框架。 2、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重 要方法。只要被研究的量与多个因素有关,通常就要运用控制变量 法:控制其他的量不变,仅使一个 量发生改变,记录因变量相应的数值;经过多次(至少三次)实验, 寻找规律。如此逐一研究,最后再总结规律。故有几个自变量,就至少要分成几个实验部分。 2、物理量的显示与控制方法 这是考查的重点。有些物理的显示,可以有仪表或测量工具,如电流、电压分别电流表、电压表等;而有一些物理量,还没有专用的测量工具或实验中不能提供专用的测量工具,就要运用“转化法”进行间接测量,这时我们就要动点脑筋,在理解该物理量的意义或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好测量的方法和待测的物理量, 特别是对于我们没有学过的物理量。请同学们在这个问题上注意研究和总结。 实验中总要控制某些物理量 不变,同时改变某个物理量。有些物理量的控制方法也是难点,如在研究欧姆定律的“电流与电阻的规律”时,要控制一段电路两端的电 压不变,理论上只要给这段电路接 上一个稳压电源就行了,但实际上 这样的稳压电源很找到。如何控制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就成了一个“富有技术性”的问题。类似的问题还有在“研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的关系”时,如 何科学地控制和改变速度等。这些 都是考试的重点。 3、实验器材的选择 在实验原理和大致的实验方 向、方法确定后,就要考虑采用哪些测量工具,这也是常考的一个问

初中物理实验大汇总!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1、力学 1.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3.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4.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 +m 游 )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2.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0.2 N。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 N。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 1。2.在量筒 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 V 1。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 数 F 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 2。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 浮力(F 浮=F 1-F 2)。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 2-V 1),再通过 G 水=ρ(V 2-V 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4.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 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 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 3 。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 2400 kg/m 3 。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液体密度 【实验步骤】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 总)。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 读出体积 V 。3.测容器质量(m 容)与剩余液体质量(m 剩=m 总-m 容) 。4.算出密 度:ρ 5.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大 全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 一控制变量法 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 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 P=UI 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压强p=F/S p=ρgh 浮力 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 转换法:根据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和各种效应把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成可以(或易于)测量的物理量进行测量,之后再反求待测物理量的量值,这种方法就叫转换测量法(简称转换法). 1 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比较两种燃料的热值大小时,我们就把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转化到让等质量的水升温的多少上去,而水的温度上升的多少可以用温度计直接测量出来, 4 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5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6 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7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放大法 将微小的变化(或物理量)放大,以便于观察或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的分类。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下面我们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一、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IUR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 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中学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常用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常用方法 李乃选 一、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一些常用方法之一:公式法(直接法) 例1:设计测量物体密度实验需哪些仪器? 解:首先,由实验原理ρ=m/v公式知:需要测量物体密度ρ需要先测量物体质量m和体积v 其次,由所学知识知:需要测量物体质量m需要的仪器要托盘天平(带砝码) 再次,由所学知识知:要测量物体(液体)体积v需要装液体的仪器烧杯和测液体体积的仪器量筒(或量杯) 综上,知道要测量液体密度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烧杯和量筒(或量杯)例2:已知一个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 E要求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1)需哪些仪器(2)画出实验电路图(3)简述实验步骤 解:(1)首先,由实验原理P=UI公式知: 要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P需要先测量小灯泡的电压U和电流I 其次,由所学知识知:要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P,需要小灯泡(用电器),要测量小灯泡的电压U,需要电压表,要测量小灯泡的电流I需要电流表 再次,由所学知识知: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电压需要调到UE,即需要改变电压,而改变电压主要靠滑动变阻器实现,故需要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 最后,由一个最基本的完整电路要包括导线,开关,电源,用电器知还需要导线,开关,电源 综上,知道要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需要的仪器有:导线,开关,电源,小灯泡(用电器),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2)画出电路图 (3)实验步骤如下: 1、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滑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读数为UE,并记下此时电流表读数IE。 3、由公式PE=UEIE计算小灯泡电功率 例3:设计测量某个待测电阻的电阻实验(1)需哪些仪器(2)画出实验电路图(3)简述实验步骤 分析:有了上述例2的理解,解决例3就简单了,解决的思路几乎同上例2。 具体的方法如下: 解:首先,由实验原理R=U/I知:要测量待测电阻R需要先测量待测电阻的电压U和电流I 其次,由所学知识知:要测量待测电阻R需要待测电阻(用电器),要测量待测电阻的电压U需要电压表,要测量待测电阻的电流I需要电流表 再次,由所学知识知:测量待测电阻的电阻需要测多组数据,即需要改变电压和电流,而改变电压和电流主要靠滑动变阻器实现,故需要滑动变阻器 最后,由一个最基本的完整电路要包括导线,开关,电源,用电器知还需要导线,开关,电源 综上,知道要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需要的仪器有:导线,开关,电源,待测电阻(用电器),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2)画出电路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