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阳城市总体规划(—2035)

简阳城市总体规划(—2035)

简阳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1 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落实成都市总体规划和东进要求,明确发展定位、目标与发展规模 (6)

第三章落实“东进”战略,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的城乡空间 (13)

第四章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22)

第五章坚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大幅度提高生态规模与质量 (27)

第六章加强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34)

第七章建设高效、集约、绿色的市域基础设施 (44)

第八章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49)

第九章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让城市更宜居 (64)

第十章历史文化保护 (85)

第十章转变规划方式,保障规划实施 (100)

第十一章附则 (103)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按照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和《成都市“东进”总体规划》相关要求,找准简阳在成都市“五中心、一枢纽”中的职责担当,主动担当“东进”使命,从全面提升战略定位、打造国际开放新门户、推动产业升级转型、重塑全域空间格局及重构综合交通网络等五个方面,对“东进”总体规划指导下的简阳城市规划进行科学编制,确保简阳城市规划与成都“东进”总体规划的全面落实和高度契合。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4、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

5、《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2010)

6.《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年)》

7.《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2014-2030年)》

8、《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9、《成都市东进总体规划(2016-2035)》

10.《简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11、国家、省、市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

第3条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本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和城区两个层面:

市域范围为简阳市行政辖区,面积2215平方公里。

城区范围为:北至石桥、海井片区,南至十里坝片区、东至东溪片区、西至高铁片区,包括简城街道、射洪坝街道、十里坝街道、杨柳街道、东溪镇、石桥镇、新市镇,面积294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65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致,为2016—2035年。其中近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5年。

第二章落实成都市总体规划和东进要求,明确发展定位、目标与发展规模

在成都市全面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要找准简阳市在“五中心一枢纽”中的职责担当,深刻认识“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发展思路,总结简阳市城市发展的经验,明确发展目标和城市规模,科学规划全域和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同时借鉴北京市以及雄安新区规划新理念,提出各项规划要求。

第一节定位、职能和承载功能

第5条简阳市的总体定位为成都对外开放新门户、现代产业新高地、重要战略新支点

简阳市应围绕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积极响应“东进”战略,提升成都城市功能、拓展空间结构、完善山水格局。实现:

1、成都对外开放新门户

建设成都对外开放窗口,打造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积极对接“蓉欧+”战略,推进双向开放;建设成都综合交通枢纽副中心,形

成“空、铁、公、水”网络化系统,提升交通枢纽地位。

2、现代产业新高地

构筑西部重要的产业基地,以创新发展为引领,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建设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保护生态资源,传承天府文化,丰富成都城市形态,打造湖光山色的生态城市。

3、重要战略新支点

形成成都功能拓展核心区,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功

能的重要承载地,推动成都空间结构优化,形成与龙泉山以东的成都中心城区双核支撑的格局;传递成都对外辐射,推动成渝相向发展,打造成渝发展廊道上的战略支点,辐射带动川东川南的桥头堡。

第6条城市职能

承接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与综合交通枢纽新专业化职能;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先行突破,打造成都市新兴增长极核。明确城市发展两大城市职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国际门户、龙泉山东侧现代化产业基地。

第7条承载“五中心一枢纽”核心功能

简阳市应紧密围绕“五中心一枢纽”的核心职能进行建设,形成西部经济中心新基地、西部科技中心新极核、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新门

户、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新支点。

1、西部经济中心新基地

打造成都承载重大产业功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和跨越

产业拓展的“主战场”。

2、西部科技中心新极核

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依托临空制造、高新技术、创新研发、智能制造等为载体,打造国家创新创业汇聚区,支撑科技中心的双创基

地。

3、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新门户

借力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铁路港建设,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合

作;打造成都对外开放新窗口。

依托会展博览、文化交往、国际办公、国际旅游等成为成都对外

交往新门户。

4、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新支点。

借力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铁路港建设,构建国际空港门户城市,打造辐射西部、联结全球、涵盖空铁公水的综合运输网络。

强化空铁公水联运枢纽建设,支撑成都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和成都市“蓉欧+”战略

第二节发展策略和目标

第8条明确发展战略

1、树立新理念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统筹生态、生活、生产三大布局,

提升城市能级。

2、承载新功能

承担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一心两翼”历史使命,承载“五中心一

枢纽”的重要职能。

3、发展新产业

提升产业层级,承接天府国际空港新城航空物流、龙泉山东侧产

业走廊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4、筑强新网络

强化交通、市政、信息等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发展基础。

5、打造新名片

充分展示山水资源、历史文化等自身特质,传承天府文化、彰显

城市魅力。

第9条规划发展目标

到2020年,强力实施依港兴市、产业立城、沱东开发、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五大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高地、西部电商物流基地、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综合交通枢纽副中心,初步建成成都对外开放新门户、现代产业新高地、重要战略新支点。

到2035年,高水平全面建成成都对外开放新门户、现代产业新高地、重要战略新支点。全面实现重点项目支撑、重点片区形成面貌,初步建成“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城市、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新城、彰显天府文化的东部家园”。

到205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可持续的未来人居示范城市,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产业基地。

第三节构建指标体系

第10条建立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借鉴相关规划,结合简阳实际情况,统筹各类规划标和指标,初步建立和谐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共31项指标,并以此按年度对发展目标进程进行评估,实施指标体系定期动态管理。

第四节发展规模

第11条人口规模

1、积极落实“东进”要求,合理确定全域人口规模。

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75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率60%。

至2035年,市域总人口300万人,城镇人口265万人,城镇化率88%。

2、分区制定人口发展策略,优化人口分布

临空经济都市区——城镇化集聚发展,总人口约240万人。

沱东片区——就地城镇化,总人口约45万人。

龙泉山片区——人口疏解与重点生态移民,总人口约15万人。

3、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服务管理、完善调控政策机制

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吸引优质劳动力和创新创业高端人才,进而集聚产业,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发挥产业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户籍人口数量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第12条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落实成都市总体规划和“东进”要求,坚守建设用地规模底线,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促进城乡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到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包括天府国际机场、城乡建设用地、特殊用地、工矿建设用地)控制在255平方公里以内。到2035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96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279平方公里以内。

第13条降低龙泉山地区开发强度

减少西部龙泉山地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调整用地结构,合理保障区域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拓展生态空间,支撑建设龙泉山森林公园。通过生态移民、农村土地整理、撤乡并镇等手段,合理山区城镇村布局,到2035年,山区开发强度由现状7%下降到5%以内。

第三章落实“东进”战略,构建多中心网络

化的城乡空间

第一节合理布局空间,实现市域整体功能优化

坚持人民的城市为人民,围绕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抓住“东进”的契机,统筹考虑承接与协同、提升与疏解的关系,明确简阳城区山水环境提升、空港新城和简州新城的建设、特色镇和田园综合体多点支撑、龙泉山山区生态涵养和沱东区域农业空间保护的规划任务,持续优化功能空间布局、提升绿色发展能级,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推动创新驱动、改善民生、产城融合,大力提升城镇品质。形成功能清晰、分工合理、环境优美的城镇形态,为实现简阳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4条构建“一区、三城、两片”的东部城市发展极核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承担成都市“五中心一枢纽”重要职能、重塑经济地理,完善城乡体系,在简阳市域范围内形成“一区、三城”的分区结构,构建简阳新的经济地理发展格局。

1、一区:临空经济都市区

联动空港新城、简阳城区、简州新城三大新城协同发展,构建临空经济都市区,提升简阳发展能级,支撑东进战略。

2、三城:三个产业新城

空港新城发展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是西部重要的国际化现代空港新城。人口规模105万人,用地120平方公里;

简阳城区发展为成都东部城市新区综合服务基地、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城山相映、人水共生”的活力文明城市。人口规模65万人,用地65平方公里;

简州新城发展为先进制造业基地、东进五大组团高品质的生活服务中心、山水生态城。人口规模60万人,用地60平方公里。

三城之间实现功能互补、产业一体、生态隔离;以产业集聚带动外来劳动力及农村剩余劳动力集中。

2、两片:龙泉山森林公园、沱东片区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依托优势生态资源,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

现代绿色都市农业发展示范区,以禾丰、三星为引领,重点发展高效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第15条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

1、功能定位

龙泉山脉是成都市域生态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成都市“双核一区”的生态绿心,是承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际高端服务业、城市休闲游憩的国际化城市森林公园,同时也是城市跨龙泉山发展的“东进”序曲。

2、发展目标

强化旅游度假功能,承载高端服务业,彰显生态人文价值。依托自然、人文资源,构建特色鲜明、品牌丰富的“国际旅游—城郊游憩—乡村旅游”旅游度假体系,并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依据龙泉山门户枢纽优势,打造国际会议、商务休闲等国际旅游产品;从龙泉山自身特有的景观资源入手,挖掘生态养生、户外拓展等城郊旅游产品;

依据龙泉山内农业优势,打造农业公园、创意民宿、特色农庄等乡村旅游产品。

借鉴国际知名国际小镇的发展经验,结合周边城市功能,建设承载国际高端服务业的产业组团或创新创业空间。在生态不敂感的地区,按照“靠山不进山、近水不临水”原则,打造若干个规模适宜的国际高端服务业小镇,并建设相应的国际配套设施。

3、管控要求

严守生态红线,筑牢成都东部生态屏障。坚持生态保育、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并重。在生态保育用地内,严格保护森林植被,维护生态涵养功能,提升风景资源质量,除必要的维护不生态工程之外,禁止开发建设,推进生态移民。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民生活改善相协调、与山区乡镇生态化发展相促进。创新区域管理、资源保护、社区发展和资金投入模式,推动文化遗产、自然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相互促进。积极推进简阳与龙泉驿、青白江、金堂等其他“龙泉山”区域生态人文协作,共同建设成都东部的生态屏障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落实生态补偿,缩小城乡差距。强化乡村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同责任,将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促进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重点支持水资源保护、生态保育建设、污染治理、危村险村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切实改善乡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第二节构建梯次城镇体系

第16条破解单中心难题,构建网络城镇体系

改变传统的“中心—外围”属性的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路径,建设中心多节点且互相联系的网络化城乡结构。

第17条塑城造极,全域形成“3、4、10、N”的梯次城乡体系格局

1、一级产业新城(3个)

空港新城(含芦葭、草池、三岔、石板凳、坛罐、海螺、玉成、清风、福田、董家埂);

简州新城(含石盘、养马、周家、灵仙、壮溪);

简阳城区(含简城、东溪、石桥、新市、射洪坝街道、十里坝街道、杨柳街道)。

2、二级重点特色镇(4个)

梳理城镇发展格局,整合镇乡资源,适当撤乡并镇,突出生态资源和文化特色建设,重点打造贾家(贾家镇、高明乡)、禾丰(禾丰镇、平武镇、普安乡)、三星(三星镇、新星乡)、施家(施家镇、平息乡、安乐乡)四个重点特色镇,带动片区发展。

3、三级一般特色镇(10个)、田园综合体(16个)

彰显资源特色,打造功能完备、主题鲜明的平泉、青龙、云龙、武庙、五指、镇金、三合、老君井、江源、石钟十个特色镇,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主要承担都市休闲、特色农业、旅游集散功能的重要承载地。

建设涌泉、金马、太平桥、踏水、五合、宏缘、丹景、望水、永宁、五星、飞龙、新民、同合、老龙、雷家、平窝十六个田园综合体,作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休闲观光、体现现代田园生活的重要区域。

4、四级幸福美丽新村(260个)

推动全域新村高品质建设,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坚持产村融合,完善公共配套,发展集休闲农业、旅游观光、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农业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以特色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第三节实现城乡协同发展、互补发展,东中西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第18条空港新城、简阳城区、简州新城三城协同发展统筹考虑产业协作和城镇协调发展,实现“空港之都(核心)、简州之业(基地)、简阳之城(配套)”,形成成都东进战略的核心。坚持生态优先,确保适度生态隔离,统筹考虑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配置、农业生产及休闲旅游功能。

空港新城(核心):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形成以临空制造、临空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西部乃至内陆的对外交流门户,打造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西部重要的国际化现代空港新城。

简阳城区(配套):加强与空港的产业及交通联系,形成城市综

合服务功能集中区。打造航空都市的重要服务基地,成都市郊区新城、现代山水生态城市。

简州新城(基地):依托“大车城”工业板块,打造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新城。

其中,简州新城和简阳城区相向发展、功能互补,为整个航空都市区提供产业和配套服务支撑。

第19条城乡互补发展

加强城乡产业的关联与互动、促进公共资源共享。其中,区域中心(空港新城、简阳新城、简州新城)应强化区域服务带动功能,主要发展现代产业,成为“五中心、一枢纽”功能的主要承载地;重点特色镇应依托资源优势,塑造特色产业,重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一般特色镇、田园综合体,幸福美丽新村应重点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和关联产业。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要素整合和优势互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第20条东中西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有效整合资源,统筹城乡一体发展,针对市域不同片区的区域发展特色,强化不同的区域功能,从自然禀赋、产业发展、城镇化路径等方面入手,制定分区差异化发展路径,进一步引导人口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聚集。立足于临空经济都市区,构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休闲度假区、河东现代绿色都市农业发展示范区两大片区,实现与临空都市区功能错位、互动发展。积极推进区域生态、产业协作,加强西部山区整体生态保育、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等生态修复建设,大

力支持山区生态屏障建设,制定配套政策机制,实现历史文化、生态景观和旅游资源跨区域统筹,提升生态涵养区综合发展效益。同时,应以临空都市区建设为依托,带动优质要素在中部地区集聚,建立完善转移支付机制,创新建设用地指标合理转移和利益共享机制。

第五节加强与大成都空间格局的对接,重视简阳作为成都“东进”核心地位的作用

第21条形成与成都市域一体的生态安全格局

延续成都市域生态格局,对接成都中心城区生态绿隔,形成五条市域生态廊道:

沱江生态廊道:延续成都平原生态架构,沟通龙泉山两侧生态格局;

天府新区—简州新城生态廊道:隔离简州新城、金堂大智造片区、形成简州新城北侧生态绿隔;

天府新区—简阳城区生态廊道:隔离简阳新城、简州形成、避免两城粘连发展;

天府新区—空港新城廊道:有效隔离简阳新城与空港新城,形成沱西区域的生态动脉;

天府新区—资阳生态廊道:联系简阳三岔湖与老鹰水库生态联系、保证下游生态安全。

第22条协同周边区域构筑显山露水、品质优良的生态体系

与“东进”区域和成都市中心城区、天府新区携手开展区域环境污染的联防联控联治,推动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着力扩大区域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推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统一规划、统一行动,完善跨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协调联动机制。

加强水源涵养建设,推进重要河流、湿地、湖泊等的生态修复。推进沱江、环溪河等跨界河流的综合治理,加强上游来水水质监测,明确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逐步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第23条促进经济产业区域共谋

简阳协同淮州、中江,大力促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合作共建成德军民融合装备产业基地;空港新城协同仁寿,重点发展高端研发、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合作共建成眉高技术产业合作区;简阳和空港协同资阳,重点发展临空指向性强、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以及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合作共建成资泛临空经济区。

第24条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国际门户之城。

加快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加快蓉昆高铁、成达万城际铁路建设,规划预留规划成都城际外环线,沿龙泉山东侧敷设,串联空港新城、淮州新城、简州新城,对外联系眉山、德阳等城市,实现机场与高铁的便捷换乘,形成国际空港+骨干高铁+城市快轨的“空铁协同”枢纽模式。加快环成都经济区高速、新机场高速建设,规划预留成宜高速(新机场高速支线),强化与重庆、川东北、川南等重要功能中心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