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突触后膜在兴奋性递质作用下发生的,使突触后N元兴奋性升高的去极化突触后电位。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后膜在抑制性递质作用下发生的,使突触后N 元兴奋性降低的超极化突触后电位。

3、突触后抑制: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

4、突触前抑制:由于突触前膜活动的改变(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而导致的突触传递被抑制的现象。

5、反射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6、特异性投射系统:起自丘脑感觉接替核,沿特定的途径点对点的投射至大脑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产生特定感觉的神经纤维。

7、非特异性投射系统:起自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团,向大脑皮层的多个区域广泛投射,调制和维持大脑皮质的激醒状态,形成感觉的不同背景的神经纤维。

8、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9、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10、肌梭:由梭内肌纤维与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末梢组成的,两端附着于梭外肌并与其平行排列的肌肉长度感受器。

11、肌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12、脊休克: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脊动物)时,横断面以下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的现象。

13、去大脑僵直: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伸肌过度紧张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称为去大脑僵直。

二、填空题

1.根据电生理的特性,可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纤维分为 A 、 B 和 C 三类。

2.突触后抑制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引起的一种抑制,突触后膜表现为超极化。

3、中枢抑制根据其形成机制的不同,分为突触后抑制和___突触后抑制__抑制两类,而前者又可分为_ 传入侧支性抑制___和回返式抑制。

4、骨骼肌的牵张反射分位相性牵张反射(腱反射)和紧张性牵张反射(肌紧张)两种类型。

5、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有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传导和相对不疲劳性。

6、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有单向传递、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改变、后放和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7、肌梭是感受肌纤维的长度感受器,而腱器官是感受肌纤维的张力感受器。

三、选择题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E )A.极化 B.超极化 C.后电位 D.复极化 E.去极化

2.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 D )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 B.突触后膜对Ca2+、K+通透性增大

C.突触后膜去极化 D.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

3、以下哪种感觉不经过特异性投射系统传入? ( C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味觉

4.牵涉痛是指( A )A.内脏痛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B.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痛觉感受器

C.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

D.内脏及腹膜受牵拉时产生的感觉

5.关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C )A.由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B.引起特定感觉

C.维持大脑清醒状态 D.是所有感觉的上行传导道

6.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 )A.引起指定感觉井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B.维持觉醒

C.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D. 调节内脏功能

7.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 D )A.横断脊髓的损伤性刺激 B.外伤所致的代谢紊乱

C.横断脊髓时大量出血 D.断面以下脊髓丧失高位中枢的调节

8.叩击跟腱引起相连的同块肌肉收缩属于( B )A.肌紧张 B.腱反射 C.屈肌反射 D.姿势反射

9.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 B )

A. 肢体麻痹 B.去大脑僵直 C. 脊体克 D.腱反射加强 E.动作不精确

10.叩击跟腱时引起与该肌腱相连的肌肉收缩,是由于刺激了下列哪种结构?

( C )A.腱器官 B.痛觉感受器 C.肌梭 D.皮肤感受器 E.触-压觉感受器

11.对牵张反射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D )

A. 感受器是肌梭 B.基本中枢位于脊髓 C.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D.脊髓被横断后,牵张反射增强 E.反射引起的是受牵拉的同块肌肉收缩

12.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是( C )

A. 兴奋和抑制 B.负反馈 C.反射 D.条件反射 E.自身调节13.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E )A. 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强化 B.是后天经过学习训练形成的 C.数量无限D.使机体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E.一旦建立就会终身保留

14.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后, 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B )A.左半身 B.右半身 C.左侧头面部 D.右侧头面部

15. 谈论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是( B )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非条件反射 D.自身调节活动

四,问答题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有哪些特征?

答:①生理完整性。要求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必须是完整的。

②绝缘性。由于神经膜和髓鞘的存在,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彼此隔绝,互不干扰,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可靠。

③双向传导。实验条件下,动作电位向两端传导

④相对不疲劳性。神经纤维具有较长时间地产生兴奋、传导冲动不疲劳的特性。

2.比较丘脑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

答:特异投射系统是指起自丘脑感觉接替核,沿特定的途径点对点的投射至大脑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产生特定感觉的神经纤维。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起自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团,向大脑皮层的多个区域广泛投射,调制和维持大脑皮质的激醒状态,形成感觉的不同背景的神经纤维。

二者的起源、投射方式、终止区域和功能不同。

3.试述突触传递的全过程。(EPSP与IPSP形成机制)

答:信息通过神经元间的突触传递。突触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两种。

化学性突触传递以神经递质作为媒介,其信息传递经过电-化学-电的过程来实现,具体过程为:①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使突触前膜去极化;②突触前膜上电压门控式Ca2+通道开放,胞外Ca2+进入胞内。降低轴浆粘度,促进突触小泡位移;消除突触前膜内侧负电位,促进突触小泡和前膜接触、融合;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④递质与受体结合,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式通道,引起突触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Na+、Cl-)通透性改变;⑤在突触后膜上产生突触后电位;⑥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则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是则在突触后神经元的轴丘部位引发动作电位,兴奋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使突触后膜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

电突触传递冲动不是以递质为媒介,而是依靠突触前神经元末梢的动作电位来实现的,类似于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试述突触前抑制及突触后抑制的含义及其形成机制。

答:突触后抑制是指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突触前抑制则是由于突触前膜活动的改变(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而导致的突触传递被抑制的现象。

突触后抑制的形成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引起的并在突触后膜上产生的一种抑制。即突触前神经元通过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

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使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相连的另一神经元或原突触前神经元抑制,前者称传入侧枝性抑制,后者称为回返性抑制。

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在于轴突-轴突-胞体串联式突触的存在,通过轴突-轴突突触的活动引起轴突-胞体突触的前膜活动的改变(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从而导致突触传递被抑制。试述去大脑僵直的定义及产生机制。

5.何谓肌牵张反射? 牵张反射的分类?

答:肌牵张反射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分为位相性牵张反射(腱反射)和紧张性牵张反射(肌紧张)。

位相性牵张反射(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当快速牵拉肌腱使肌梭兴奋时,Ia类和Ⅱ类神经纤维传入兴奋性升高,引起脊髓灰质前角的α运动神经元兴奋,从而使其支配的梭外肌收缩。

紧张性牵张反射(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的牵拉肌腱时所引起的牵张反射。肌紧张的维持与γ运动神经元调节肌梭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6.试述脊休克的定义、临床表现和产生机制。

答: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脊动物)时,横断面以下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的现象。临床上表现为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整合的肌牵张反射、屈肌反射与交叉伸肌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出汗被抑制,粪和尿潴留等。之后脊髓固有的反射活动逐渐恢复。其产生的机制是由于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紧张性调节作用(主要是大脑皮质和脑干的下行控制)。

7.试述去大脑僵直的定义及产生机制。

答: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伸肌过度紧张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称为去大脑僵直。其产生机制是由于中脑上、下丘之间的离断造成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活动相对增强,而抑制区活动减弱所致。

8.简述大脑初级运动皮质的功能特征。

答:大脑初级运动皮质具功能定位精确、倒置分布、交叉支配和区域大小与运动精细程度有关的特征。功能定位精确指大脑初级运动皮质的神经元具有精确的功能定位,即刺激该运动皮质的特定部分可引起特定肌肉的收缩;倒置分布指代表区在冠状面上呈一倒立的人体,但头面部内部的排列是正立的;交叉支配指皮质对躯体运动呈交叉性支配,即刺激一侧运动区可引起对侧肢体的运动,但在头面

部除下面部和舌肌外其余的肌群支配为双侧性;大脑初级运动皮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代表区一半以上的神经元是支配参与手部活动及参与讲话的肌群。

系统解剖复习习题 神经系统(中文)

网络练习题(神经系统部分) 杨新文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神经系统的的描述哪一项就是正确的? A、脊髓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B、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脑神经。 C、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髓与脊神经。 D、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聚集,称神经节。 E、按部位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 2、成人脊髓下端平齐 A、第1腰椎体下缘 B、第2腰椎体下缘 C、第3腰椎体下缘 D、第1骶椎体下缘 E、第2骶椎体下缘 3、脊髓第6颈节段平对 A、第4颈椎体 B、第5颈椎体 C、第6颈椎体 D、第7颈椎体 E、第8颈椎体 4、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或轴突受损伤时,它所支配的骨骼肌失去随意运动,表现为 A、不能完成反射活动 B、肌张力增高 C、不出现肌萎缩 D、属痉孪性瘫痪 E、伴有痛温觉消失 5、关于楔束的描述正确的就是 A、位于脊髓后索全长 B、主要传导下肢的深感觉与精细触觉 C 、在脊髓后索中位于薄束的内侧 D、属第二级感觉纤维 E、起于中胸部T4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 6、脊髓空洞症(即脊髓中心部位产生空洞)临床表现为

A、引起双侧相应部位痛温觉消失 B、引起双侧相应部位运动障碍 C、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痛温觉消失 D、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运动障碍 E、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痛温觉消失与运动障碍 7、唯一自脑干背面出脑的脑神经就是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三叉神经 D、展神经 E、面神经 8、下列哪个核团发出舌咽神经的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A、上泌涎核 B、下泌涎核 C、疑核 D、孤束核 E、楔束核 9、支配瞳孔括约肌与睫状肌的节前纤维起于 A、动眼神经核 B、动眼神经副核 C、滑车神经核 D、展神经核 E、面神经核 10、关于原裂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将小脑分成叶片的浅沟 B、绒球小结叶与小脑半球之间的沟 C、绒球小结叶与小脑后叶之间的沟 D、小脑前叶与小脑后叶的分界 E、小脑下面前1/3与后2/3交界处的横行深沟 11、关于丘脑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A、背侧面的外缘处有前后走向的丘脑髓纹 B、内侧面参与构成第三脑室的旁壁 C、以下丘脑沟与下丘脑分界 D、外邻端脑的内囊

神经系统疾病试题

一、A型选择题 1 关于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下列哪项不正确: A.是不可逆的病变 B.神经细胞肿胀、变圆 C.胞核偏位 D.胞浆苍白均质状 E.神经元与轴突断离时可出现 2 神经元急性坏死的镜下特点不包括: A.神经元核固缩、胞体缩小 B.胞浆尼氏小体消失 C.红色神经元 D.泡沫细胞 E.鬼影细胞 3 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扩张积水: A.脉络丛乳头状瘤 B.室间孔阻塞 C.导水管阻塞 D.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阻塞 E.蛛网膜下腔粘连 4 关于婴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为主 B.颅内压升高症状 C.角弓反张 D.脑脊液中糖原减少 E.脑脊液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5 下列哪项不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 A. 小胶质细胞增生 B. 神经细胞变形坏死 C. 软化灶形成 D. 早期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血管套 E. 病变以大脑皮质、基底核及视丘最为严重 6 脊髓灰质炎具有以下特点,除外: A.显性感染中麻痹型最少见 B.以脊髓腰膨大病变最严重 C.瘫痪常发生在下肢 D.不会引起吞咽困难 E.晚期可见受累脊髓前根萎缩、变细 7 下列哪种镜下改变有助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 A.血管套 B.噬神经现象 C.卫星现象 D.筛网状软化灶 E.小胶质细胞结节

8 感染狂犬病的人或动物,脑部主要的组织学特征是: A.Lewy 小体 B.神经纤维缠结 C.Negri小体 D.Duret小体 E.淀粉样斑块 9 下列不符合沃一弗综合征的是: A.周围循环衰竭 B.皮肤大片紫癜 C.双侧肾上腺严重出血 D.蛛网膜下腔多量脓液堆积 E.见于暴发型流行性脑脊膜炎 10 缺血性脑病不会发生下列哪种情况: A.大脑白质首先受累 B.急性死亡的重症患者尸检可无典型的神经元急性坏死 C.大脑皮质层状坏死 D.海马锥体细胞损伤、脱失、胶质化 E.边缘带梗死 11 脑梗死和脑挫伤相区别的形态学特征是: A.病变区灰质暗淡,与白质分界不清 B.病变局部水肿,杂有出血点 C.病变呈楔形,底朝表面,尖端位于深层 D.病变区皮质全层坏死 E.病变区皮质浅层分子层结构完好 12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经 A. 消化道 B. 呼吸道 C. 输血 D. 蚊虫叮咬 E. 密切接触 13 下列哪项脑脊液检查结果不支持为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 A. 含大量中性粒细胞 B. 蛋白增多 C. 糖含量增高 D. 涂片找到肺炎球菌 E. 脑脊液浑浊、灰黄色或黄白色 14 镜下见瘤细胞排列形成典型菊形团的是: A.星形胶质细胞瘤 B.少突胶质细胞瘤 C.髓母细胞瘤 D.神经鞘瘤 E.脑膜瘤 15 脑膜瘤的基本类型不包括: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 预计分值:3~5分 ]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二、脑出血 三、癫痫 四、帕金森病 五、痴呆 六、焦虑症 七、抑郁症 八、失眠症 第一节缺血性脑血管病 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①一级预防——指未发生卒中前预防卒中的发生。 >>健康生活方式 + 他汀类、小剂量阿司匹林。 ②二级预防——指发生卒中后预防复发。 >> TIA可能就是脑梗死发生的先兆,应及时就诊。 >>卒中后3h内溶栓可以很好地避免脑血栓后遗症,对于高风险人群应有预案——寻找30min车程内有开展溶栓治疗的24h/7d医疗机构。 脑梗死的治疗药物 A.阿替普酶 B.氯吡格雷 C.普通肝素 D.巴曲酶 E.钙通道阻滞剂 <1> 溶栓治疗 <2> 抗凝治疗 <3> 降纤治疗 <4> 神经保护剂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 溶栓药物---阿替普酶; 抗凝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降纤治疗---巴曲酶、降纤酶、蚓激酶、蕲蛇酶; 神经保护剂---丁基苯酞、胞二磷胆碱、依达拉奉、

钙通道阻滞剂等。 第二节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ICH):大脑半球出血(80%) 脑干出血 小脑出血(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临床表现的轻重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 紧急降低颅内压 尼莫地平要早用 不降血压不止血 大量出血需手术 ◎脑出血时:不急于降血压,应先降颅内压,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①血压≥200/110mmHg时——在降颅压的同时可慎重平稳降血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或180/105mmHg左右;降压幅度不宜过大。 ②收缩压<165mmHg或舒张压<95mmHg——不需降血压治疗。 ②血压过低者——应升压治疗,以保持脑灌注压 ◎蛛网膜下腔出血 ①降压指征:去除疼痛等诱因后,如果收缩压>180mmHg,可在血压监测下使血压下降。 ②目标值:保持收缩压在160mmHg以下,可降低再出血风险。 对于脑出血患者,药师应提示的注意事项不包括 A.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B.急性期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动作轻稳

神经系统练习题(含答案)

神经系统疾病》练习题 一、A1 型单选题 1、可表现为急性突发性头痛的疾病是 A、脑血管疾病 B、脑肿瘤 C、高血压 D、败血症 E、急性中毒 答案:A 2、保持急性意识障碍病人呼吸道通畅的护理,错误的措施是 A、仰卧位 B、肩下垫高 C、及时吸痰 D、抽搐者进行适当约束 E、有幻觉者要防止 走失和伤人毁物 答案:A 3、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见于 A、椎间盘脱出症 B、多发性神经炎 C、内囊病变 D、桥脑损害 E、脊髓横贯性损害答案:B 4、病变同侧面部感觉缺失和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此种感觉障碍称之为 A、末梢型 B、后根型 C、节段性 D、传导束型 E、交叉型 答案:E 5、一侧面部和肢体运动障碍。称之为 A、单瘫 B、偏瘫 C、交叉性瘫痪 D、截瘫 E、局限性瘫痪 答案:B 6、截瘫常见于 A、周围神经病 B、内囊出血 C、脊髓横贯性损害 D、高颈段病变 E、肌病 答案: C 7、不符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一项是 A、病损部位在大脑皮质、内囊、脊髓等 B、无明显的肌萎缩 C、肌张力痉挛性降低 D、 腱反射亢进E、病理反射阳性 答案: C 8、破伤风病人的角弓反张位,其肌张力的改变称之为 A、僵硬 B、强直 C、痉挛 D、僵直 E、震颤 答案:D 9、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引起的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其肌张力的变化称之为 A、折刀样强直 B、不随意运动 C、共济失调 D、扭转痉挛 E、铅管样强直 答案:A 10、处于脑出血急性期的病人,定时翻身应注意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A、动作轻柔 B、保护关节 C、防止牵动头部 D、观察受压情况 E、协助生活护理 答案:C 11、护理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进食,不妥的措施有 A、病人取坐位、头稍前倾 B、提供安静的进食环境,进食时不要说话 C、小口、慢咽,充分 咀嚼,尽量自己进食D、有面瘫者,宜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舌根部E、进食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误吸的表现答案: D 12、三叉神经痛不应有的表现是 A、面部发作性剧痛 B、患侧面部皮肤粗糙 C、痛性抽搐 D、随病程的延长面部痛觉减退 E、有触发点 答案:D

9-周围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答案资料

周围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答案 【填空题】 1.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物质基础是反射弧,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2.31对脊神经包括8 对颈神经,12 对胸神经, 5 对腰神经, 5 对 骶神经和 1 对尾神经。 3.脊神经中含有4种纤维成分,即躯体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 4.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4支即前支、后支、脊膜支 和交通支。后者又可分为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 5.在人类胸神经前支保持原有的节段性走行和分布,其余各部脊神经前 支交织成丛,形成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4个神经丛。 6.颈丛皮支主要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 ,肌支主要有膈神经。 7.臂丛有三个束,分别称为内侧束、后束和外侧束。 8.臂丛在锁骨下部有至上肢的五大分支,即肌皮神经、正中神经、 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 9.支配前锯肌的神经是胸长神经,支配背阔肌的神经是胸背神经, 支配肱桡肌的神经是肌皮神经,支配三角肌的神经是腋神经,支配拇收肌的神经是尺神经。 10.肱骨外科颈骨折时,易损伤腋神经,致方形肩畸形;肱骨中段骨 折,易损伤桡神经,致垂腕畸形;肱骨内上髁骨折,可能损伤尺神经,致爪形手畸形。 11.股神经最长的一个皮神经称隐神经,大腿肌前群由股神经支配, 内收肌群主要由闭孔神经支配,后群肌主要由坐股神经支配。12.臀大肌由臀下神经支配,股二头肌由坐骨神经支配,腓肠肌由 胫神经支配,胫骨前肌由腓深神经支配。 13.腓骨颈骨折常伴随腓总神经损伤,导致小腿肌前群和外侧群瘫 痪,呈马蹄内翻足畸形。 14.胫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小腿后群肌无力,出现钩状足畸形。 15.脑神经中含有7种纤维成分,即: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躯体感 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内脏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16.脑神经中,属于感觉性的脑神经有嗅神经、视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属于运动性的脑神经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属于混合性的脑神经有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17.动眼神经分别支配眼球的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上睑提肌、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18.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名称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19.一侧展神经损伤可引起外直肌瘫痪,产生内斜视。 20.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的分支有鼓索、岩大神经和镫骨肌神经; 其颅外分支有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九)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25,分数:50.00) 1.属于病理反射的检查是( ) A.角膜反射 B.膝腱反射 C.巴宾斯基征√ D.凯尔尼格征 E.布鲁辛斯基征 解析: 2.对瘫痪患者的护理,下列错误的是( ) A.保持肢体功能位 B.观察呼吸肌有无麻痹 C.鼓励患者自主运动 D.穿脱衣服时,先穿健侧,并先脱患侧√ E.鼓励患者适度患肢功能锻炼 解析: 3.原发性癫痫原因不明,最可能的相关因素是( ) A.脑膜炎 B.恶性脑肿瘤 C.遗传因素√ D.脑外伤 E.尿毒症 解析: 4.对昏迷患者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

A.患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 B.吸痰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不超过25秒√ C.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压疮 D.每日做口腔护理 E.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解析: 5.脑血栓形成的超早期治疗时间一般是指发病后的( ) A.1 h内 B.2 h内 C.3 h内 D.4 h内 E.6 h内√ 解析: 6.发现脑出血患者突然出现脑疝症状,在通知医师的同时首先应( ) A.给予吸氧 B.静脉滴注甘露醇√ C.静脉滴注5%葡萄糖 D.置于高枕位 E.尽快准备辅助呼吸 解析: 7.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护理措施中哪项是错误的( ) A.避免搬动 B.各项操作要轻柔 C.头部略低,防止脑缺血√ D.液体人量每日不超过1 500 ml

E.头部置冰袋 解析: 8.护理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以下哪项不妥( ) A.帮助心理康复 B.病情稳定后开始锻炼 C.进食后保持卧位√ D.训练自行排尿 E.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解析: 9.吉兰.巴雷综合征最早出现的表现是( ) A.下肢远端迟缓性瘫痪√ B.肌肉萎缩 C.四肢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 D.尿潴留 E.呼吸肌麻痹 解析: 10.诊断癫痫的主要依据是( ) A.体格检查 B.头部X线片 C.脑CT、MRI D.脑脊液检查 E.病史和脑电图√ 解析: 11.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物是( ) A.苯巴比妥钠注射

神经系统练习题(含答案)

《神经系统疾病》练习题 一、A1型单选题 1、可表现为急性突发性头痛得疾病就是 A、脑血管疾病 B、脑肿瘤 C、高血压 D、败血症 E、急性中毒 答案:A 2、保持急性意识障碍病人呼吸道通畅得护理,错误得措施就是 A、仰卧位 B、肩下垫高 C、及时吸痰 D、抽搐者进行适当约束 E、有幻觉者要防止走失与伤人毁物 答案:A 3、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见于 A、椎间盘脱出症 B、多发性神经炎 C、内囊病变 D、桥脑损害 E、脊髓横贯性损害 答案:B 4、病变同侧面部感觉缺失与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此种感觉障碍称之为 A、末梢型 B、后根型 C、节段性 D、传导束型 E、交叉型 答案:E 5、一侧面部与肢体运动障碍。称之为 A、单瘫 B、偏瘫 C、交叉性瘫痪 D、截瘫 E、局限性瘫痪 答案:B 6、截瘫常见于 A、周围神经病 B、内囊出血 C、脊髓横贯性损害 D、高颈段病变 E、肌病 答案:C 7、不符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得一项就是 A、病损部位在大脑皮质、内囊、脊髓等 B、无明显得肌萎缩 C、肌张力痉挛性降低 D、腱反射亢进 E、病理反射阳性 答案:C 8、破伤风病人得角弓反张位,其肌张力得改变称之为 A、僵硬 B、强直 C、痉挛 D、僵直 E、震颤 答案:D 9、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引起得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其肌张力得变化称之为 A、折刀样强直 B、不随意运动 C、共济失调 D、扭转痉挛 E、铅管样强直 答案:A 10、处于脑出血急性期得病人,定时翻身应注意得最主要得问题就是 A、动作轻柔 B、保护关节 C、防止牵动头部 D、观察受压情况 E、协助生活护理答案:C 11、护理有吞咽障碍得病人进食,不妥得措施有 A、病人取坐位、头稍前倾 B、提供安静得进食环境,进食时不要说话 C、小口、慢咽,充分咀嚼,尽量自己进食 D、有面瘫者,宜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舌根部 E、进食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误吸得表现 答案:D 12、三叉神经痛不应有得表现就是 A、面部发作性剧痛 B、患侧面部皮肤粗糙 C、痛性抽搐 D、随病程得延长面部痛觉减退 E、有触发点

第二章_神经系统(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试题)

第二章神经系统 一、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基底节结构() A、尾状核 B、豆状核 C、屏状核 D、杏仁核 E、丘脑 2、小脑桥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为() A、胆脂瘤 B、脑膜瘤 C、听神经瘤 D、垂体瘤 E、畸胎瘤 3、下列疾病中,可发生交通性脑积水的是() A、桥小脑角肿瘤 B、先天性中脑导水管狭窄 C、脑膜炎 D、松果体瘤 E、小脑胶质瘤 4、脑梗死是按什么分布的() A、脑实质 B、脑白质 C、脑叶 D、脑沟 E、脑血管分布区 5、高血压出血常见的部位是() A、壳核出血 B、丘脑出血 C、尾状核头出血 D、内囊出血 E、基底节出血 6、颅咽管瘤的钙化多呈() A、块状 B、蛋壳样 C、散在钙化 D、毛线团样 E、爆米花样 7、不属于脑室系统的是() A、中脑脚间窝 B、左右侧脑室 C、第三脑室 D、第四脑室 E、中脑导水管

8、下列哪类肿瘤一般不发生钙化() A、颅咽管瘤 B、垂体微腺瘤 C、脑膜瘤 D、室管膜瘤 E、少枝胶质细胞瘤 9、儿童四脑室内呈“塑形”或“钻孔”样生长的占位性病变。首先考虑() A、脉络丛乳头状瘤 B、表皮样囊 肿 C、淋巴瘤 D、生殖细胞瘤 E、室管膜瘤 10、脑肿瘤的间接征象是() A、密度 B、大小 C、形态 D、多少 E、脑水肿 11、星形细胞瘤分四级,属I级星形细胞瘤特点的是() A、常无增强 B、团状增强 C、花冠状增强 D、瘤周水肿明显 E、有占位效应 12、不发生脑膜瘤的部位是() A、大脑镰旁 B、大脑凸面 C、幕切迹 D、桥小脑角区 E、侧脑室外侧白质区 13、关于听神经瘤描述错误的是() A、脑外肿瘤 B、内耳道口扩大 C、常有强化 D、可坏死、囊变 E、一般不影响第四脑室 14、垂体瘤的CT表现不正确的是() A、蝶鞍扩大 B、鞍底下陷 C、瘤周水肿 D、肿瘤有强化 E、垂体柄移位 15、关于颅咽管瘤CT表现错误的是()

神经系统练习题word版

神经系统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大脑中央前回中1/3的动脉血供来自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 D.基底动脉 2. 大脑后动脉起自 A.颈内动脉 B.颈外动脉 C.基底动脉 D.椎动脉 3. 下列动脉除哪一个外,都是颈内动脉的分支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 D.后交通动脉 4. 传导躯干、四肢深感觉和精细触觉的第二级神经元位于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5. 硬膜外腔的说法,何者错误 A.内含脑脊液 B.呈负压 C.与颅内不相通 D.内含静脉丛 6. 病人右手不能用伸位的食指和中指夹住一张卡片,受损伤的神经是 A.正中神经 B.尺神经 C.桡神经 D.肌皮神经 7. 病人瞳孔向外斜视是损伤了 A.动眼神经 B.外展神经 C.滑车神经 D.眼神经 8. 支配臀大肌的神经是 A臀上神经 B臀下神经 C 坐骨神经 D 阴部神经 9. 皮质脊髓侧束的纤维交叉部位在 A.中脑

C.延髓 D.脊髓 10. 传导面部痛温觉冲动的神经是 A.第Ⅲ对脑神经 B.第Ⅳ对脑神经 C.第Ⅴ对脑神经 D.第Ⅶ对脑神经 11. 上睑下垂是因损伤了 A.眼神经 B.面神经 C.动眼神经 D.外展神经 12. 迷走神经的性质是 A.运动神经 B.感觉神经 C.副交感神经 D.混合性神经 13. 经过内囊膝部走行的传导束是 A丘脑顶叶束 B视辐射 C 听辐射 D皮质脑干束 14. 右侧内囊损伤可导致

A.右侧上、下肢瘫痪 B.左侧上、下肢瘫痪 C.右侧浅感觉障碍 D.左侧眼外肌瘫痪 15. 支配咀嚼肌的神经是 A.面神经 B.上颌神经 C.下颌神经 D.舌下神经 16. 管理瞳孔开大肌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A、脑干B、颈髓C、胸髓D、腰髓 17. 脊髓的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 A.腰2~4节中 B.骶2~4节中 C.胸腰部侧角 D.骶1~3节中 18. 植物神经不支配 A.腺体 B.骨骼肌 C.平滑肌 D.心肌

神经系统解剖学习题

神经系统练习题(2) 一、单选题: 1.支配腮腺分泌的神经为() A.面神经 B.三叉神经 C.舌咽神经 D.迷走神经 E.舌下神经 2.瞳孔散大由于损伤了() A.眼神经 B.视神经 C.动眼神经 D.交感神经 E.滑车神经 3.大脑中央前回中部的血供来自()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 D.基底动脉 E.椎动脉 4.大脑后动脉起自() A.颈内动脉 B.基底动脉 C.椎动脉 D.大脑前动脉 E.大脑中动脉 5.内囊膝通过的纤维有() A.皮质脊髓柬 B.皮质核束 C.丘脑皮质束 D.视辐射 E.听辐射 6.蛛网膜下腔位于() A.硬脊膜与骨膜之间 B.蛛网膜与硬脊膜之间 C.软脊膜与蛛网膜之间 D.硬脊膜与软脊膜之间 E.脑室内 7.内侧丘系传导() A.痛温觉 B.浅感觉和精细的触觉 C.本体感觉和精细的触觉 D.本体感觉和粗触觉 E.味觉 8.病人的瞳孔向内斜视是损伤了()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展神经 D.眼神经 E.视神经 9.支配股四头肌的神经为() A.坐骨神经 B.闭孔神经 C.股神经 D.腓总神经 E.胫神经 二、填空题: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和_____两部分,它们分别位于_____和_____内。 2、脊神经共_____对。每对脊神经都借_____和_____与脊髓相连,前根属_____性,后根属_____性。 3*、动眼神经中的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除了_____和_____以外的所有眼球外肌,当此神经损伤时,表现为:瞳孔转向_____,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均_____,瞳孔口径_____。 4、躯体运动神经只有一种纤维成分,而内脏运动神经则有_____和_____两种纤维成分。 5.神经系统可分为和,前者包括和,后者包括、和。6、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_____节段,其胞体位于脊髓的_____;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的胞体 则位于脑干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核内及骶髓_____节的_____核内。 7、脊髓依其位置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五部分。 8、脊髓全长有两个膨大,即_____和_____,颈膨大位于脊髓的_____节段,而腰骶膨大则位于_____节 段,脊髓的内部由和构成。脊髓表面有六条纵行的沟裂,它们分别是位于前方的_____,后方的_____及前外侧、后外侧的_____和_____。 9. 脊髓位于内,向上平处与脑的延髓相连,下端成人平,新生儿约平。具有和 的功能。 10、白质绕在灰质的周围,借脊髓表面的纵沟分为三个索,即_____、_____和_____索,三个索中有长 距离的上、下行的纤维束,其中后索中主要有_____、_____束,外侧索中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脊髓小脑前束;前索中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及内侧纵束。 11、第四脑室位于_____、_____和_____之间,其底为_____;向上经_____与_____相同;向下通延髓和 脊髓的_____。 12、第四脑室脉络丛是由脉络组织的一部分血管反复分支、缠绕成丛,血管外包绕_____和_____并突入 室腔而形成的,它分泌的脑脊液充满室腔后,经_____和两个_____孔流入蛛网膜下腔。 13.小脑中间缩窄的部分称,两侧膨隆的部分称。小脑半球下面前内侧部有一向下膨出部分称,它的位置靠近颅骨的 孔,当颅内压增高时可形成疝。 14、脑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五部分,其中_____体积最大。 15、第三脑室是位于_____和_____之间的裂隙,借助_____和_____分别与侧脑室、第四脑室相通。 16、大脑的背外侧面上可借若干条沟将大脑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五个叶,其中____叶 被额、顶叶和颞叶所遮盖。 17、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分别位于_____和_____而角回和颞上回的后部则分别是_____和_____中枢。 18、第一躯体运动区位于_____和_____;第一躯体感觉区则位于_____和_____。 19.侧脑室可区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部,侧脑室脉络丛位于_____和_____内。脑的血供来 源于_____和_____。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 一、大纲要求 掌握:1.神经系统的区分和常用术语。 2.脊髓的位置、特点及椎管的位置关系。 3.脑干的分部。小脑的位置。大脑半球各部的主要沟、回、裂。 4.脊髓的内部结构。 5.内囊的位置、分部及通过的传导束。 6.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视区和听区的位置及功能。 7.全身感觉、运动传导通路的组成及作用。 8.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位置及临床意义。 9. 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分部范围。 10.各神经丛的位置及分支。 理解:1.脊神经的组成成分。 2.臂神经丛、骶神经丛的分支、分布。, 3.12对脑神的名称、性质和分布。 4.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区别。 5.脑脊液产生及循环途径。 了解:1.内脏神经的概念。 2.胸神经前支的分布范围。 3.血脑屏障。 4.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及意义。 二、内容概要 脑 中枢神经脊髓 1.神经系统脊神经 按与中枢关系 脑神经 周围神经躯体感觉神经 躯体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按分布范围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位置——椎管内(枕骨大孔 第1腰椎下缘) 扁圆柱形 1圆锥 前正中裂 外形 6个沟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2) 2.脊髓 后外侧沟(2) 颈髓8节 胸髓12节 31个节段 腰髓5节 骶髓5节 尾髓1节 前角—运动神经元 灰质 后角—联络神经元 内部结构 侧角—交感神经元 前索 白质 后索 侧索 位置———颅后窝内 延髓 腹侧:锥体,锥体交叉,橄榄 背侧:薄束结节,楔束结节,菱形窝 外形 脑桥 背侧:菱形窝 3.脑干 腹侧:基底部,小脑中脚 中脑 腹侧:大脑脚,脚间窝 背侧:上丘,下丘 灰质 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 内部结构 白质

神经系统练习题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 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 ) 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 B.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 C.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 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 2. 将青蛙的后趾皮肤剥掉,再将浸有稀硫酸的小纸片贴在该部位,蛙无反应。这是因为 已经破坏了该青蛙反射弧的 ( ) A.感受器B.传入神经纤维 C.传出神经纤维 D.效应器 3.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 向是 ( )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4.效应器是指() A.感觉神经末梢 B.肌肉 C.腺体 D.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载体 5.当猫看电视时,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猫脑内的电 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 A.神经膜离子分步内负外正 B.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 6.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

7.手偶然碰到针尖时产生的反应是() A.痛和缩手同时出现 B.先感觉到痛,接着缩手 C.先缩手,接着感觉到痛 D.无法确定先后顺序 8.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开,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9.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A.内负外正 B.内正外负 C.内负外负 D.内正外正10.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 A.电荷 B.局部电场 C.局部电流 D.电势 1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灰质 B.白质 C.神经元 D.轴突 13. 关于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并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生理学 第十章 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不包括 A 双向性 B 相对不疲劳性 C 绝缘性 D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E 生理完整性2.关于兴奋在中枢的扩布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有中枢延搁 B 总和 C 不衰减 D 单向扩布 E 兴奋节律的改变 3.参与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受体属于 A 毒蕈碱受体 B N型ACh门控通道 C M型ACh门控通道 D促代谢型受体E突触前受体 4.兴奋性化学突触的传递过程不包括 A 突触前膜的Ca2+内流 B 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C 突触后膜的超极化 D 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电位 E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升高 5.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 突触前膜的预先超极化B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 C 突触前抑制性递质释放过多 D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E 突触后膜的超极化 6.脊髓内由Renshaw细胞构成的回返性抑制使用的神经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γ-氨基丁酸 D 多巴胺 E 5-羟色胺 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不包括 A 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 B 突触后膜超极化 C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D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E 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 A Na+ 、K+ 、Ca2+ 尤其是Ca2+ B Na+ 、K+ 、Cl-尤其是Na+ C K+ 、Ca2+ 、Na+尤其是K+ D Na+ 、K+ 、Cl-尤其是Cl- E K+ 、Ca2+ 、Cl-尤其是Ca2+ 9.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 A Na+ B K+ C Na+和K+ D Ca2+ E Cl- 10.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首先产生于下列哪个部位? A 胞体 B 树突起始处 C 轴突起始处 D 轴突分支处 E 树突棘 1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侧枝与Renshaw细胞间的突触传递使用的递质是A 乙酰胆碱B 去甲肾上腺素C γ-氨基丁酸 D 多巴胺 E 5-羟色胺 12.反射活动的简单与复杂关键在于反射弧的哪个部分?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纤维 C 反射中枢 D 传出神经纤维 E 效应器 13.中枢活动的后放效应主要是由于神经元池中存在着哪种联系方式? A 辐散式联系 B 聚合式联系 C 单突触联系 D 平行式联系 E 震荡式联系14.与丘脑的感觉接替无关的感觉传导道是 A 视觉传导道 B 听觉传导道 C 嗅觉传导道 D 本体感觉传导道 E 浅感觉传导道 15.来自特异投射系统的神经纤维主要终止于 A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第四层 B 中央前回的第四层 C 中央后回的各层 D 中央前回的各层 E 丘脑腹后外侧核

(9)神经系统自测习题

神经系统自测习题 1. 脊神经共有() A. 23对 B. 31对 C. 32对 D. 33对 E. 41对 2. 颈丛位于() A. 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方 B. 胸锁乳突肌下部的深方 C. 锁骨中点的深方 D. 锁骨中点的下方 E. 肩胛冈的下方 3. 属于颈丛的分支是() A. 尺神经 B. 膈神经 C. 桡神经 D. 肌皮神经 E. 肋间神经 4. 臂丛位于() A. 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方 B. 胸锁乳突肌下部的深方 C. 锁骨中点的深方 D. 锁骨中点的下方 E. 肩胛冈的下方 5. 不属于臂丛的分支是() A. 尺神经 B. 膈神经

D. 肌皮神经 E. 正中神经 6. 不属于腰丛的分支的是() A. 髂腹下神经 B. 髂腹股沟神经 C. 闭孔神经 D. 股神经 E. 坐骨神经 7. 支配小腿三头肌的神经是() A. 股神经 B. 闭孔神经 C. 阴部神经 D. 腓总神经 E. 胫神经 8. 上牙痛时的传入神经是() A. 眼神经 B. 额神经 C. 滑车神经 D. 动眼神经 E. 上颌神经 9. 第VI对脑神经的名称是() A. 嗅神经 B. 视神经 C. 动眼神经 D. 外展神经 E. 滑车神经 10. 人体内最大的副交感神经为() A. 膈神经

C. 胸神经 D. 迷走神经 E. 副神经 11. 成人的脊髓下端位于() A. 第1骶椎下缘 B. 第3椎下缘 C. 第1腰椎下缘 D. 第3腰椎下缘 E. 第12胸椎下缘 12. 下列关于脊髓灰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灰质围绕中央管呈“L”形 B. 灰质分为前角、后角和侧角 C. 前角由大型的躯体运动神经元组成 D. 后角由中、小型联络神经元组成 E. 侧角由中、小型内脏神经元组成 13. 关于脑干的组成,正确的是() A. 端脑、中脑、脑桥 B. 间脑、脑桥、延髓 C. 中脑、脑桥、延髓 D. 脑桥、延髓、脊髓 E. 脑桥、延髓、小脑 14. 关于小脑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位于脑桥和延髓的背侧 B. 小脑两两侧膨大部分为小脑半球 C. 小脑中部较狭窄的部分为小脑蚓 D. 小脑蚓两旁较膨出的部分为小脑扁桃体 E. 小脑借小脑脚与端脑相连 15. 每侧大脑半球均有3条较恒定的沟,它们是()

神经系统复习题

神经系统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神经核 9、斜方体 17、交感干 2、神经节 10、灰质(皮质) 18、白交通支 3、马尾 11、硬膜外隙 19、灰交通支 4、内囊 12、神经 20、终池 5、纹状体 13、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6、蛛网膜下隙 14、白质(髓质) 7、纤维束 15、蛛网膜粒 8、基底核 16、小脑扁桃体 二、问答题: 1.试述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 2.试述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途径(要求分别说明感受器的部位,三级神经元胞体的所在,交叉部位,重要走行及其位置和投射区)。(可用箭头表示) (针刺小指引起疼痛致手缩回,其神经传导通路是怎样的?) (针刺足内侧缘引起疼痛致足缩回,试问在此神经传导路上有哪些神经、神经节、神经核和纤维束参与?) 3.试述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途径。(可用箭头表示) (要求分别说明感受器的部位,三级神经元胞体的所在,交叉部位,重要走行及其位置和投射区)。4.试述锥体系的具体传导径路。(可用箭头表示) 5.以右眼看物时,请问神经冲动经过了哪些结构到达视中枢? (要求:感受器及各级神经元胞体名称、位置,神经纤维走行及中枢定位。可用箭头依次表示)6.某病人右侧内囊受损,此病人可能损伤哪些主要结构?会出现哪些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为什么? 7.试述脑脊液产生及引流途径。 8.大脑半球分哪几个叶?是如何划分的? 9.与眼有关的神经有哪些? 10. 分布于舌及管理舌的运动的神经有哪些? 11.左侧脊髓后索与左侧内侧丘系受损伤后所出现的症状有何不同?为什么? 12.试述内囊位置、分部及通过各部的主要纤维束。 13.内囊的血液供应为何?通过内囊膝部和内囊后肢(脚)的纤维结构是什么?其中属于感觉传导路的内囊结构有哪些? 14.某病人右侧内囊出血压迫内囊膝和后肢,此病人可能损伤哪些结构?会出现哪些感觉和运动障碍?出现的症状属何种运动神经元损伤? 15.用箭头表示硬脑膜窦血液回流情况。 16.营养大脑半球的动脉有哪些?分别来源于何动脉?各分布于何处? 17.简述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可用箭头表示) 进食时,舌有温热感,试问神经冲动传入时先后经过的神经传导通路是怎样的? 18.左侧背侧丘脑腹后核损伤时,有哪些传导路发生障碍?其症状出现在哪一侧? 19.简述皮质脊髓束的传导通路。 20.简述皮质核束的传导通路。 21.一侧动眼神经损伤和一侧视神经损伤,其瞳孔对光反射的改变有何不同?为什么? 22.躯干、四肢浅、深感觉和运动传导路各在何处交叉? 23.试分析右侧第8胸髓半横断时,可能损伤哪些结构并出现什么症状? 24.试问与语言、书写和阅读有关的中枢位于何处?损伤后可出现什么症状?

神经病学题库(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内容参考)

第八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脱髓鞘疾病常见的病理改变: A.神经纤维髓鞘破坏 B.病变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 C.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D.神经轴索严重坏死 E.神经细胞相对完整 2.下列哪项与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无关: A.病毒性感染 B.自身免疫反应 C.环境因素如高纬度地区 D.血管炎导致缺血 E.遗传易感性 3.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复发-缓解型 B.继发进展型 C.原发进展型 D.进展复发型 E.良性型 4.女性,24岁,一年前疲劳后视力减退,未经治疗约20余日好转,近1周感冒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和麻木,2日前向右看时视物双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A.球后视神经炎 B.重症肌无力 C.多发性硬化 D.脑干肿瘤 E.脊髓压迫症 5.一青年,7个月前因轻截瘫诊断急性脊髓炎住院治疗,2周后基本痊愈;近20天来感觉四肢发紧、阵发性强直伴剧烈疼痛,用芬必德无好转,入院时查头部MRI及BAEP、SEP和VEP均正常。对确诊多发性硬化最有价值的是: A.脑电图检查 B.CSF-IgG指数增高和寡克隆IgG带(+) C.检查发现有感觉障碍平面 D.Lhermitte征(+) E.脊髓MRI检查 6.男性,40岁,因感冒半月后出现性情改变如欣快、暴躁和猜疑,以及EEG弥漫性慢波,以脑炎诊断住院20天,经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准备3日后出院。但患者病情反复,新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更应考虑MS: A.视力减退并排除眼科疾病 B.局灶性癫痫发作 C.查到感觉障碍 D.双侧Babinski征(+) E.头颅MRI检查有信号异常 7.一中年患者因感冒半月后出现眼球震颤、声音嘶哑、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最不可能的疾病是: A.脱髓鞘脑炎 B.多发性硬化 C.Fisher综合征 D.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突触后膜在兴奋性递质作用下发生的,使突触后N元兴奋性升高的去极化突触后电位。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后膜在抑制性递质作用下发生的,使突触后N 元兴奋性降低的超极化突触后电位。 3、突触后抑制: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 4、突触前抑制:由于突触前膜活动的改变(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而导致的突触传递被抑制的现象。 5、反射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6、特异性投射系统:起自丘脑感觉接替核,沿特定的途径点对点的投射至大脑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产生特定感觉的神经纤维。 7、非特异性投射系统:起自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团,向大脑皮层的多个区域广泛投射,调制和维持大脑皮质的激醒状态,形成感觉的不同背景的神经纤维。 8、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9、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10、肌梭:由梭内肌纤维与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末梢组成的,两端附着于梭外肌并与其平行排列的肌肉长度感受器。 11、肌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12、脊休克: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脊动物)时,横断面以下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的现象。 13、去大脑僵直: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伸肌过度紧张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称为去大脑僵直。 二、填空题 1.根据电生理的特性,可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纤维分为 A 、 B 和 C 三类。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知识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下列现象是反射的是() A.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 B.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 C.被针刺感到了疼痛 D.手碰到火焰立即缩手 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4.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 B.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 C.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 D.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知识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5.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 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 C.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 D.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 6.下图表示蛙坐骨神经的膜电位变化与对应的膜内外离子变化。据图分析,离子Ⅰ、Ⅱ分别是()

A.K+、Na+B.H+、K+ C.Na+、K+D.Na+、H+ 7. 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 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示。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应的 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为() A.膜外b→a;膜内a→b B.膜外b→a;膜内b→a C.膜外a→b;膜内a→b D.膜外a→b;膜内b→a 8.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能力提升 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 B.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体不都在b中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10. 图1的神经纤维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个灵敏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 表面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则电流变化情况为图2中的() 11.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神经病学试题及答案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A) 考试科目:神经病学考试类别:初修 适用专业: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组。 2、12对脑神经中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的是(),()。 3、诊断先天性动脉瘤和动脉畸形的“金标准”是()。 4、一侧大脑皮质侧视中枢发生癫痫,则两眼凝视病灶()侧;一侧脑桥侧视中枢区域出血,则两眼凝视病灶()侧。 5、脊髓型感觉障碍中侧索型表现为()缺失()保存。 6、豆状核由( ) 和( )两部分组成。 7、颅内压增高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8、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分型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9、癫痫脑电图的典型表现是(),(),(),()。

10、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治疗首选药物是()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35分) 1、感觉检查最应注意的是() A、障碍的程度 B、有无感觉异常 C、障碍的部位 D、有无疼痛 2、双眼颞侧偏盲的损伤部位() A、视神经 B、视交叉外侧 C、视交叉 D、视束 3、脑梗死不应出现的症状及体征是() A.意识不清 B.头痛 C.肢体瘫痪 D.脑膜刺激征 4、重症肌无力运动障碍的特点是() A、持续无力 B、早期出现肌萎缩 C、全身肌肉平均受累 D、波动性肌无力 5、影响意识最重要的结构是() A.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 B. 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结

构系统 C.大脑半球 D.小脑 6、震颤麻痹出现的神经症状是() A、肌肉萎缩 B、书写痉挛 C、运动减少 D、病理征阳性 7、面瘫患者伴有听觉过敏,舌前2/3的味觉减退,其损伤平面在() A、膝状神经节平面 B、镫骨肌支平面 C、茎乳孔以下 D、鼓索平面 8、肌萎缩侧索硬化和颈髓空洞症共有的症状是() A、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B、分离性感觉障碍 C、直立性低血压 D、手的小肌肉萎缩,巴彬斯基氏征阳性 9、TIA发作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的功能缺损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 A、1分钟 B、 3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0、患者突然发生面部歪斜,右侧额纹消失,右眼裂较左侧大,露齿口角偏向左侧,可能是() A、右侧周围性面瘫 B、右侧中枢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左侧中枢性面瘫 11、膝反射的反射中枢在() A、C2-3 B、T10-12 C、L2-4 D、L5-S1 12、脑干和后颅窝的病变最适宜的影像学检测手段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