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化传感器中应用仪表放大器时应注意的问题

智能化传感器中应用仪表放大器时应注意的问题

智能化传感器中应用仪表放大器时应注意的问题
智能化传感器中应用仪表放大器时应注意的问题

智能化传感器中应用仪表放大器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序言

仪表放大器(IA)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低漂移、低功耗、高共模抑制比、宽电源供电范围及小体积等一系列优点,在数据采集系统、电桥、热电偶及温度传感器的放大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既能对单端信号又能对差分信号进行放大。在数据采集系统中,一般需要实现对多路信号进行数据采集,这主要是通过多路开关来实现对多路信号的切换。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分别选择单端信号或差分信号的输入方式来实现对信号的获取,一般市场上所有的多路信号采集系统基本上都具备这种功能。

差分仪表放大器具有对差分信号进行放大,对共模信号加以抑制的功能,但是并非所有差分信号输出的场合可以直接使用仪表放大器作为前置信号放大级,具体来说必须考虑到共模信号的大小、差分信号的大小、放大倍数的选择、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等因素,同时针对输入信号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单端信号输入方式或者差分信号输入方式。下面对仪表放大器在实际应用中所涉及到的这些问题分别加以阐述。

2 仪表放大器的结构

仪表放大器一般是由三个放大器和经过激光调阻修正的电阻网络构成,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三片运放方式的基础上做一些改进,内部阻值的校准保证用户只需要外接一个电阻即可实现由1到上万倍的增益精确设定,减少了由于增益相关误差带来的数据采集误差,同时这种结构保证其具有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

且每一路输入都有输入保护电路以避免损坏器件。由于采用激光调阻,使其具有低失调电压、高共模抑制比和低温漂。

图1 仪表放大器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1所示为BB(Burr Brown)公司的INA114、INA118等仪表放大器的结构原理框图及引脚。在实际应用时,正负电源引脚处应接滤波电容C,以消除电源带来的干扰。5脚为输出参考端,一般接地。实际应用中即使5脚对地之间存在很小的电阻值,也将对器件的共模抑制比产生很大的影响,如5欧姆的阻值将导致共模抑制比衰减到80dB。

3 应用中应考虑的问题

3.1 输入偏置电流回路

一般来说,选择差分信号测量的工作方式时,后面的信号放大电路一般直接采用仪表放大器构成。仪表放大器的输入阻抗非常高,大约达到1010Ω数量级,相应对于差分输入的每个输入端都需要输入偏置电流通道,以提供共模电流反馈回路,例如仪表放大器IN118输入偏置电流大约为±5nA。由于仪表放大器的输入

阻抗非常高,使得输入的偏置电流随输入电压的变化非常小,对差分信号放大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输入偏置电流是仪表放大器(IA)输入三极管所必须的电流,电路设计时必须保证偏置电流有接地的回路,如果电路中没有输入偏置电流通道,传感器的输入将处于浮电位状态,而浮电位值很可能超过放大器所能够允许的共模电压范围(其值与放大器的供电电压相关),使输入放大器饱和而失去放大功能。针对实际的应用情况,输入偏置电流回路设置可以采用三种基本形式,分别如图2所示。其中(a)为差分信号源阻抗较高时常用的形式,其中的两个接地电阻相等,以保证较高的共模抑制比和减小偏置电流对失调的影响;(b)为信号源阻抗较低时采用的形式(如热电偶);(c)为对称结构常用的形式。

从图2的三种结构可知,在输入通道设置偏置回路是通过在差分输入端与地之间接适当电阻实现的,具体电阻值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2 输入共模电压范围

仪表放大器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例如INA114,共模抑制比可高达120dB,但这是在放大倍数、输入共模电压在一定范围内以及输入共模电压的频率较低的条件下才可以达到的。

而所放大的差分信号,是指仪表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对地所存在的差值。图3是一个典型的惠斯通电桥应用电路,桥路供电电压为10V,桥臂电阻如图3中所示。根据其中的条件可以得到共模电压值为5V,而差模电压的大小为0.0144V,经过差分IA后输出为对地的单端信号。其中共模电压由于IA的高共模抑制比而不能通过,放大的是两输入端的差模电压。仪表放大器抑制的共模信号既可以是交流信号也可以是直流信号,但这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并非任何情况下的共模信号通过时都有同样的抑制比,选择时应注意相应的应用范围。其一,输入共模电压的范围与供电电压有关,在输入共模电压大约小于供电电压1.25V左右时,才有较理想的抑制比。一般仪表放大器的供电电压允许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如INA114,INA118等在±2.25V到±18V内都可以使用,在一定的应用场合下,如果共模电压较大时,相应仪表放大器要选择较高的供电电压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如图3中共模电压为5V,则仪表放大器的电源电压应为6.25V以上,否则不能使用仪表放大器作为前置信号放大级。其主要原因是IA的前面一组放大器A1、A2容易饱和。

其二,输入共模电压抑制能力与共模电压的频率相关,频率越高,抑制效果越差。

其三,共模电压的抑制能力与增益大小相关,在低增益工作段,共模抑制能力较差;1000左右的放大倍数,共模抑制能力较好。INA114、INA118基本上在1MHz频率范围内的共模抑制能力都能够达到80dB左右。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当输入共模电压超过其允许的范围时会出现输出似乎正常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A1、A2放大器输出饱和导致A3放大器测得的输出为零造成的。例如,对于上面提到的INA114,当两个差分输入端电压超过A1、A2的共模输入所允许的范围时,将造成共模抑制比急剧下降,共模信号会有输出,但由于A1、A2饱和,使其输出电压相等,最后使整个放大器共模输出电压为零,给人们造成似乎正常的错觉。

3.3 差分放大器的差模放大倍数

此器件的差模放大倍数由1、8脚之间的外接电阻Rg决定(见图1),以INA114为例,放大倍数可按下面公式计算

其中50kW 为放大器A1、A2的反馈电阻之和,并且这两个电阻都经过激光调阻修正,以保证精度和温度系数满足使用要求。实际上外接增益调整电阻对放大器的增益精度和温漂影响较大,必须选择温度系数小的高精度电阻。需要强调的是,从上述的增益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对小信号放大需要较大增益时,电阻Rg值较小,如2000倍的增益对应的Rg值为25.01欧姆。如果线路中的电阻与之可比拟,则对放大倍数影响很大,会带来增益误差,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造成增益的

不稳定,影响测量精度。因此对于弱信号比较理想的选择是采用多级放大的方式,尽量避免使用放大器的高增益段。同时必须注意外接电阻Rg实际上是引脚1和8之间的阻抗,为了减小增益误差应避免与Rg串联较大的寄生电阻。为了减小增益漂移,外接电阻的温度系数必须很低。

另外增益的大小与被测信号频率高低关系极大。以INA114为例,根据该器件的增益带宽积指标,当输入信号频率在1kHz时,增益大小不能超过1000倍;当输入信号频率为10kHz时,则增益值不能超过100倍。

3.4 调零

仪表放大器一般都通过激光调阻,在通常应用情况下,其本身不存在零点的漂移,但是在应用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系统中需要对传感器的信号进行A/D转换,即将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A/D输入的标准电平,故需要零点调整。调整功能的实现是通过改变仪表放大器的参考电压实现的,放大器A3的实际输入电压等于放大器A1、A2放大后的电压加上参考电压。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注意参考电压的获取,因为参考端对地的阻抗将影响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理想的情况是选择低内阻的恒压源作参考电压。与一般调零电路不同,这里可以在普通的调零电路基础上增加一电压跟随器来实现低阻抗的基准电压源。

对于仪表放大器来说,当负载与信号源系统之间地电位不能精确相等时,通过参考端来调零将简化后续电路。在参考端所加调零电压的范围必须在小于电源电压2V以内,且考虑到获取最佳的共模抑制比,寄生电阻同样必须限制到最小值,

尽量接近零电阻。因为任何较大的电阻(包括印刷电路布线或其它原因引起的电阻)都将使共模抑制调整失去平衡。

3.5 输入方式、输入保护及前置差分滤波器

1. 输入方式选择

如果数据采集系统的可用通道数不影响信号的采集,应根据信号源的特性来选择输入方式。如果多路输入信号存在一公共端(共地),选择单端输入方式基本可以满足要求,否则选择差分方式。对于选择差分信号输入,必须考虑到上面提到的一些问题:共模电压范围、工作频率等,当不满足上面提到的条件时,应选择其它的放大器作为数据采集系统的前置放大级,例如OP07系列。

2. 输入保护

在电路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到输入电路的保护。尽管仪表放大器内部都有过载保护电路,但它有一定的范围,而在很多的应用场合下,信号源的供电电压和芯片供电电压不一致,当信号源(例如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可能引起信号源的电压直接加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当超过允许范围时会损坏放大器。不同厂家提供的仪表放大器,保护范围是不一样的,BB公司提供的INA11′ 具有40V的对地保护电压,而AD公司产品保护的范围要小一些,一般需要设计外接的保护电路,具体可以参见相应产品的设计手册。3. 前置差分滤波器

在使用仪表放大器的数据采集系统中,当多个信号源的频带不一致的时候,差分信号相互之间存在干扰,这时需考虑滤波器的设计。单端方式输入时,相关滤波

器的设计方法介绍较多,可参见相应的资料。对于差分输入存在差分干扰的情况,当干扰信号超过有用信号时,必须考虑设计差分滤波器。差分滤波器必须满足差分输入差分输出,具有高的共模抑制比及低输出阻抗。另外使用差分滤波器还可以增加仪表放大器所允许的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图4是一个简单的由阻容元件构成的一阶差分滤波器,其中电阻R1=R2,C1=C2。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由RC确定。图中Vdi表示差分输入信号,Vdo表示差分输出信号,将滤波器看成一四端网络,则系统满足如下关系:

目前仪器仪表技术已朝着网络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各种现场总线及总线接口标准的实施,这种趋势的发展速度将越来越快,而作为其最底层的传感器/执行器本身的智能化是构成这种技术的基础。由于仪表放大器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使其在传感器信号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将有效地减小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所占用的空间,对于构成嵌入式智能传感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仪表放大器特点及作用

仪表放大器特点及作用 仪表放大器是一个特殊的差动放大器,具有超高输入阻抗,极其良好的CMRR,低输入偏移,低输出阻抗,能放大那些在共模电压下的信号。仪表放大器是一种具有差分输入和相对参考端单端输出的闭环增益组件,具有差分输入和相对参考端的单端输出。与运算放大器不同之处是运算放大器的闭环增益是由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的外部电阻决定,而仪表放大器则使用与输入端隔离的内部反馈电阻网络。仪表放大器的2个差分输入端施加输入信号,其增益即可由内部预置,也可由用户通过引脚内部设置或者通过与输入信号隔离的外部增益电阻预置。 一、仪表放大器特点 1、高共模抑制比 共模抑制比(CMRR)则是差模增益(Ad)与共模增益(Ac)之比,即:CMRR=20lg|Ad/Ac|dB;仪表放大器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CMRR典型值为70~100dB 以上。 2、高输入阻抗 要求仪表放大器必须具有极高的输入阻抗,仪表放大器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的阻抗都很高而且相互十分平衡,其典型值为109~1012Ω。 3、低噪声 由于仪表放大器必须能够处理非常低的输入电压,因此仪表放大器不能把自身的噪声加到信号上,在1kHz条件下,折合到输入端的输入噪声要求小于10nV/Hz. 4、低线性误差 输入失调和比例系数误差能通过外部的调整来修正,但是线性误差是器件固有缺陷,它不能由外部调整来消除。一个高质量的仪表放大器典型的线性误差为0.01%,有的甚至低于0.0001%. 5、低失调电压和失调电压漂移 仪表放大器的失调漂移也由输入和输出两部分组成,输入和输出失调电压典型值分别为100μV和2mV。 二、仪表放大器的作用 目前仪表放大器在多方面已经得到运用,典型应用如下:

仪表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电子线路CAD与电子工艺实训报告 第七组 仪表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班级:电本0501 学号:0532110661 姓名:王德权 序号:16 指导教师:姜李张娟 2008年 1 月 16日

一.实训目的: 1掌握仪表放大器的结构原理: 2 熟练应用Protel99se设计电路原理图;并生成电路板图; 3 熟练掌握印制电路板的生成,了解如何刻板; 4 掌握基本焊接技术。 二.实训工具: Protel99se CircuitCAM 电烙铁 万用表 模拟电子试验箱(含有+12V电源,+0V---+0.5V电源) 其他必要检测设备 三.仪表放大器原理: 本仪器放大器是由三个OP27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OP27的特点是低噪声,高速,低输入失调电压和卓越的共模抑制比。仪表放大器电路连接成比例运算的电路形式,因此具有很高的输入电阻。由于电路的结构对称,他们的漂移和失调都具有互相抵消的作用。后一个运算放大器组成差分放大器,将差分输入转换为单端输出。电容C用于除抖动和抗干扰。 工作原理: 由于v—→v+,因而加在R7两端的电压为(vI1—vI2),相应通过R7的电流i7=(vI1-vI2)/R7,由于i→0,因而vo1=i7R1+vI1,vo2=i7R2+vI2,当,R1=R2=R时,vo1-vo2=(1+2R/R7)(vI1-vI2)对U2而言,vo1加在反相输入端,vo2加在同相输入端,利用叠加原理的输出电压。vo=—(R5/R3)vo1+R6/(R4+R6)vo2(1+R5/R3)由于R3=R4,R5=R6因而 vo=—(R5/R3)(vo1-vo2)=—(R5/R3)(1+2R/R7)(vI1-vI2) 仪器放大器的差值电压增益:Avf=vo/(vI1-vI2)=—(R5/R3)(1+2R/R7)上式表明,改变R7可设定不同的Avf值。 仪器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主要取决于第—级集成运放U1和U3的对称性和各电阻值的匹配精度。如果U1和U3对称,且各电阻值的匹配误差为→±0.001%,则仪器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可达到100dB以上。 由于采用了对称的同相放大器,因而仪器放大器两输入端具有相同的输入电阻,且其值可达到几百MΩ以上。利用仪表放大对他的特性进行了实际的测量和具体数据进行了记录最大放大倍数为Av=100。经计算,本设计中仪表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 U=R5/R3(1+2R1/R2)=100,结果将在仿真中验证。 仪表放大器的结构特点:使仪表放大器成为一种高输入电阻,高共模抑制比,具有较低的失调电压,失调电流,噪声及飘移的放大器。在使用时R4,R5,R6,R7四个电阻要精密且匹配,否则将给放大器带来误差,而其将降低电路的共模抑制比。 四.实训步骤: (一)在Protel99se环境中绘制原理图、印制板图,生成CAM文件 1 、绘制电路原理图: 进入Protel99se SCH界面,绘制电路原理图,绘制原理图过程中注意元件的封装和名称,还有元件的布局,力求美观,完成之后,经电气检查无误后即可生成网络表。

运算放大器的典型应用

Op Amp Circuit Collection AN-31

Practical Differentiator f c e 1 2q R2C1 f h e 1 2q R1C1 e 1 2q R2C2 f c m f h m f unity gain TL H 7057–9 Integrator V OUT e b 1 R1C1 t2 t1 V IN dt f c e 1 2q R1C1 R1e R2 For minimum offset error due to input bias current TL H 7057–10 Fast Integrator TL H 7057–11Current to Voltage Converter V OUT e l IN R1 For minimum error due to bias current R2e R1 TL H 7057–12 Circuit for Operating the LM101 without a Negative Supply TL H 7057–13Circuit for Generating the Second Positive Voltage TL H 7057–14

Neutralizing Input Capacitance to Optimize Response Time C N s R1 R2 C S TL H 7057–15 Integrator with Bias Current Compensation Adjust for zero integrator drift Current drift typically0 1 n A C over b55 C to125 C temperature range TL H 7057–16 Voltage Comparator for Driving DTL or TTL Integrated Circuits TL H 7057–17 Threshold Detector for Photodiodes TL H 7057–18 Double-Ended Limit Detector V OUT e4 6V for V LT s V IN s V UT V OUT e0V for V IN k V LT or V IN l V UT TL H 7057–19 Multiple Aperture Window Discriminator TL H 7057–20

仪表放大器的应用技巧 摘-17页精选文档

仪表放大器的应用技巧摘 仪表放大器的应用技巧(摘)2019-05-06 00:39仪表放大器的应用技巧(摘) 长期以来,为仪表放大器供电的传统方法是采用双电源或双极性电源,这具有允许正负输入摆幅和输出摆幅的明显优势。随著元器件技术的发展,单电源工作已经成为现代仪表放大器一个越来越有用的特性。现在许多数据采集系统都是采用低电压单电源供电。对于单电源系统,有两个至关重要的特性。首先,仪表放大器的输入范围应当在正电源和负电源之间(或接地电压)扩展。其次,放大器的输出摆幅也应当接近电源电压的两端(R-R),提供一个与电源电压的任一端或地电位相差 100mV(或小于100mV)以内的输出摆幅(V-+0.1V~V+-0.1V)。比较起来,一个标准的双电源仪表放大器的输出摆幅只能与电源电压的任一端或地电位相差1V或2V以内。当采用5V单电源工作时,这些仪表放大器仅具有1V或2V输出电压摆幅,而真正的R-R输出仪表放大器能提供几乎与电源电压一样高的峰峰输出摆幅。另一个重要点是单电源或R-R仪表放大器采用双电源仍能工作(甚至更好)并且通常其工作电源电压比传统的双电源器件低。 电源解耦是一个经常被工程师忽视的重要细节。通常,旁路电容器(典型值为0.1μF)连接在每个IC的电源引脚和地之间。尽管通常情况适合,但是这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无效或甚至产生比根本没有旁路电容器更坏的瞬态电压。因此考虑电路中的电流在何处产生,从何处返回和通过什么路径返回是很重要的问题。一旦确定,应当在地周围和其他信号路径周围旁路这些电流。 图1、电源旁路的推荐方法 图2、一个没有输入接地返回的AC耦合仪表放大器电路 通常,像运算放大器一样,大多数单片仪表放大器都有其以电源的一端或两端为参考端的积分器并且应当相对输出参考端解耦。这意味著对于每颗晶片在每个电源引脚与仪表放大器的参考端在PCB上的连接点之间应连接一个旁路电容器,如图1所示。 1.输入接地返回的重要性 当使用仪表放大器电路时出现的一个最常见的应用问题是缺乏为仪表放大器的输入偏置电流提供一个DC返回路径。这通常发生在当仪表放

仪表放大器的设计

目录 一、绪言 (7) 二、电路设计 (8) 设计要求 (8) 设计方案 (8) 1、电路原理 (8) 2、主要器件选择 (9) 3、电路仿真 (10) 三、电路焊接 (13) 四、电路调试 (14) 1、仪表放大电路的调试 (14) 2、误差分析 (15) 五、心得体会 (18) 六、参考文献 (19)

绪言 智能仪表仪器通过传感器输入的信号,一般都具有“小”信号的特征:信号幅度很小(毫伏甚至微伏量级),且常常伴随有较大的噪声。对于这样的信号,电路处理的第一步通常是采用仪表放大器先将小信号放大。放大的最主要目的不是增益,而是提高电路的信噪比;同时仪表放大器电路能够分辨的输入信号越小越好,动态范围越宽越好。仪表放大器电路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智能仪表仪器能够检测的输入信号范围。本文从仪表放大器电路的结构、原理出发,设计出仪表放大器电路实现方案,通过分析,为以后进行电子电路实验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同组成员张帅威、张智越的共同努力下,大家集思广益,深入探讨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分工负责个部分的工作,我和张帅威负责前期的电路设计和器件的采购,后期的焊接由张智越完成,最后的调试由我们三个人共同完成。本报告在做实验以及其他同学提出的富有建设性意见的基础上由我编写,报告中难免会有不足或疏漏之处,还望大家指正为谢!

第一章电路设计 一、设计要求 1、电路放大倍数>3000倍 2、输入电阻>3000kΩ 3、输出电阻<300Ω 二、设计方案 1、电路原理 仪表放大器电路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两级差分放大器电路构成。其中,运放A1,A2为同相差分输入方式,同相输入可以大幅度提高电路的输入阻抗,减小电路对微弱输入信号的衰减;差分输入可以使电路只对差模信号放大,而对共模输入信号只起跟随作用,使得送到后级的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的幅值之比(即共模抑制比CMRR)得到提高。这样在以运放A3为核心部件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中,在CMRR要求不变情况下,可明显降低对电阻R3和R4,RF和R5的精度匹配要求,从而使仪表放大器电路比简单的差分放大电路具有更好的共模抑制能力。在R1=R2,R3=R4,Rf=R5的条件下,图1电路的增益为:G=(1+2R1/Rg)(Rf/R3)。由公式可见,电路增益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Rg阻值实现。

仪表放大器:三运放INA的基础操作简介

仪表放大器:三运放INA的基础操作简介许多工业和医疗应用在存在大共模电压和DC电位的情况下,都使用仪表放大器(INA)来调理小信号。三运算放大器(三运放)INA架构可执行该功能,其中输入级提供高输入阻抗,输出级过滤共模电压并提供差分电压。高阻抗与高共模抑制比的结合是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称重装置、心电图(ECG)和血糖仪等众多传感器和生物计量应用的关键。 本文介绍了三运放INA的基础操作,分析了零漂移放大器的优点、RFI 输入滤波器、监测传感器健康和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并列举了传感器健康监测器和有源屏蔽驱动(acTIve shield guard drive)电路的应用范例。 三运放INA基础操作 INA本身的性质使其适用于调理小信号。其高阻抗与高共模抑制比的结合非常适合传感器应用。通过使用输入级的同相输入可实现高输入阻抗,无需靠任何反馈技巧(见图1)。三运放电路可消除共模电压,并以非常小的误差放大传感器信号,但必须考虑输入共模电压(VCM)和差分电压(VD),以免使INA的输入级达到饱和。

饱和的输入级可能看似对处理电路是正常的,但实际上却具有灾难性后果。通过使用具有轨到轨输入和输出(RRIO)配置的放大器来提供最大设计余量,有助于避免出现输入级饱和。以下讨论介绍了三运放INA的基本操作,并举例说明了放大器如何处理共模和差分信号。 图1是三运放INA的框图。按照设计,输入被分为共模电压VCM和差分电压VD。其中,VCM定义为两个输入的共用电压,是INA+与INA-之和的平均值,VD定义为INA+与INA-的净差。 式1: 式2给出了由于施加共模电压和差分电压而在INA输入引脚上产生的节点电压(INA+、INA-)。 式2: 在非饱和模式下,A1和A2的运放在增益设置电阻RG上施加差分电压,产生电流ID: 式3: 因此A1和A2的输出电压为:

仪表放大器的应用技巧(摘)

仪表放大器电路设计技巧 Charles Kitchin,Lew Counts 美国模拟器件公司 长期以来,为仪表放大器供电的传统方法是采用双电源或双极性电源,这具有允许正负输入摆幅和输出摆幅的明显优势。随著元器件技术的发展,单电源工作已经成为现代仪表放大器一个越来越有用的特性。现在许多数据采集系统都是采用低电压单电源供电。对于单电源系统,有两个至关重要的特性。首先,仪表放大器的输入范围应当在正电源和负电源之间(或接地电压)扩展。其次,放大器的输出摆幅也应当接近电源电压的两端(R-R),提供一个与电源电压的任一端或地电位相差100mV(或小于100mV)以内的输出摆幅(V-+0.1V~V+-0.1V)。比较起来,一个标准的双电源仪表放大器的输出摆幅只能与电源电压的任一端或地电位相差1V或2V以内。当采用5V 单电源工作时,这些仪表放大器仅具有1V或2V输出电压摆幅,而真正的R-R输出仪表放大器能提供几乎与电源电压一样高的峰峰输出摆幅。另一个重要点是单电源或R-R仪表放大器采用双电源仍能工作(甚至更好)并且通常其工作电源电压比传统的双电源器件低。 电源解耦是一个经常被工程师忽视的重要细节。通常,旁路电容器(典型值为0.1μF)连接在每个IC的电源引脚和地之间。尽管通常情况适合,但是这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无效或甚至产生比根本没有旁路电容器更坏的瞬态电压。因此考虑电路中的电流在何处产生,从何处返回和通过什麽路径返回是很重要的问题。一旦确定,应当在地周围和其他信号路径周围旁路这些电流。 通常,像运算放大器一样,大多数单片仪表放大器都有其以电源的一端或两端为参考端的积分器并且应当相对输出参考端解耦。这意味著对于每颗晶片在每个电源引脚与仪表放大器的参考端在PCB上的连接点之间应连接一个旁路电容器,如图1所示。 图1、电源旁路的推荐方法 1.输入接地返回的重要性 当使用仪表放大器电路时出现的一个最常见的应用问题是缺乏为仪表放大器的输入偏置电流提供一个DC返回路径。这通常发生在当仪表放大器的输入是容性耦合时。图2示出这样一个电路。

多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电路设计毕业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毕业设计 专业: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年月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多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电路设计Design of A Circuit for Multiple Sensors Data Acquisiton and Transmission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 年0 月

摘要 在工业、农业和生活中,对温度和湿度数据的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或日常生活中对温度和湿度数据监测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本课题的设计基础是基于nRF24L01通信模块的无线多路温湿度数据采集与传输电路系统的设计,主要应用于特殊环境或工农业现场的温湿度采集与监测。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技术,利用无线数据的通信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空间布线所带来的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本系统选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系统包括无线数据通信模块,DHT11温湿度传感器,LCD液晶显示模块,蜂鸣语音报警模块,以及模拟继电器LED指示等外围电路。 系统由主机-从机-从机的结构体系组成,主机系统可同时对多个传感采样节点进行数据的汇集。传感器节点通过从机将实时温湿度数据采集到单片机,经过数据运算再通过nRF24L01模块发送给主机,主机接收到从机的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测量和处理,与程序设定的上限值进行比对,判断监测传感节点的参数是否达到预警值,并对报警电路和模拟继电器模组进行相应的控制。最后经过实际的软硬件测试之后,本作品实现了STM32单片机采集多节点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通过nRF24L01模块及特殊通讯协议进行一定距离的传输,最后在主机的LCD12864液晶上显示出来的模型。 关键词:单片机;nRF24L01;传感器;主机;LCD液晶屏 ABSTRACT

三运放仪表放大器

三运放仪表放大器 摘要 本系统采用三个OP07双电源单集成运放芯片构成仪表放大器,此放大器能调节将输入差模信号放大100至200倍,同时具有高输入电阻和高共模抑制比,对不同幅值信号具有稳定的放大倍数;电源部分由变压器、整流桥、7812、7912、7805等线性电源芯片组成,可输出+5V、+12V、-12V三路电压。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1.放大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方案一:本三运放仪表放大器系统采用集成运放OP07,由于OP07是双电源放大器,典型电源电压为,可方便采用市售开关电源或者开关电源芯片制作电源作为OP07的电 源输入,开关电源具有的效率高,体积小,散热小,可靠性高等特点,但是因为其内部构造特性,使输出电压带有一定的噪声干扰,不能输出纯净稳定的电压。 方案二:采用线性电源稳压芯片78系列和79系列制作线性电源,使用多输出抽头变压器接入整流桥再接入稳压芯片,输出纯净的线性电源。 2.电源方案论证 本系统是一个测量放大系统,其信号要求纯净无噪声干扰,在系统中加入滤波器消除干扰的同时,我们应该考虑系统本身的干扰源并尽量降低干扰。考虑到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不是十分纯净的,带有许多噪声干扰,而线性电源可以稳定输出电压值,虽然线性电源体积较大,效率较低,但是作为测量系统中,我们采用方案二来提高测量的精准度。 3.放大器制作方法 方案一:题目要求使输入信号放大100至200倍,可使用单运放构成比例运算放大电路, 按负反馈电阻比例运算进行放大,输出电压,此放大电路可以达到预定的放大倍数,但是其对共模信号抑制较差,容易出现波形失真等问题。 方案二:采用三运放构成仪表放大器,这是一种对弱信号放大的一种常用放大器,输出 电压。 4.放大器方案论证 在测量系统中,通常被测物理量均通过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然后进行放大,因此,传感器的输出是放大器的信号源。然而,多数传感器的等效电阻均不是常量,他们随所测物理量的变化而变。这样,对于放大器而言信号源内阻是变量,放大器的放大能力将随信号的大小而变。为了保证放大器对不同幅值信号具有稳定的放大倍数,就必须使得放大器输入电阻加大,因信号源内阻变化而引起的放大误差就越小。 此外,传感器所获得的信号常为差模小信号,并含有较大的共模部分,期数值有时远大于差模信号。因此,要求放大器具有较强的共模信号抑制能力。 综上所述,采用方案二仪表放大器方案,仪表放大器除了具有足够的放大倍数外,还具有高输入电阻和高共模抑制比。 二、系统设计

仪表放大器应用工程师指南(第三版)

仪表放大器应用工程师指南(第三版)仪表放大器应用工程师指南 第一章仪表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前言 仪表放大器有时被错误地理解。并非所有用于仪器仪表的放大器都是仪表放大器,而且仪表放大器决不只用于仪器仪表。仪表放大器用于从电机控制到数据采集以及汽车系统等诸多领域。本书的目的是阐述什么是仪表放大器,它的工作原理怎样,如何使用它以及在何处使用它等基本问题。另外,本书还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的仪表放大器。 仪表放大器与运算放大器的区别是什么, 仪表放大器是一种具有差分输入和相对参考端单端输出的闭环增益单元。大9多数情况下,仪表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阻抗平衡并且阻值很高,典型值为 Ω10或更大。其输入偏置电流也很低,典型值为1nA至50 nA。与运算放大器一样,仪表放大器输出阻抗也很低,在低频段通常仅有几毫欧。 运算放大器的闭环增益是由其反向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连接的外部电阻决定。与运算放大器不同的是,仪表放大器使用一个与信号输入端隔离的内部反馈电阻网络。对仪表放大器的两个差分输入端施加输入信号,其增益既可由内部预置,也可由用户通过引脚连接一个内部或者外部增益电阻器设置,该增益电阻器也与信号输入端隔离。 图1-1所示的是一个电桥前置放大电路,即为一种典型的仪表放大器应用。当检测信号时,电桥电阻阻值改变,使电桥失去平衡并且在电桥两端产生一个差分的电压变化。该电桥的信号输出就是这种差分电压,且其直接连接到仪表放大器的输入端。此外,恒定的直流电压也施加到电桥的两输入端。这种直流电压通常在两输

入端是相等的或是共模的。仪表放大器的主要作用通常是抑制共模直流电压或对两输入端共模的任何其它电压,同时放大差分信号电压,即两输入端之间的电压差。 相反,如果若在该类应用中采用标准的运算放大器,那么它只会对信号电压和任何直流信号、噪声或其它共模电压进行简单放大。因此,信号会淹没在直流失调电压与噪声之中。正因为如此,即使最好的运算放大器也不能有效地提取微弱的信号。图1-2对比了运算放大器和仪表放大器输入特征之间的差别。信号放大与共模抑制(CMR) 仪表放大器是一种放大两输入信号电压之差而抑制对两输入端共模的任何信号的器件。因此,仪表放大器在从传感器和其它信号源提取微弱信号时提供非常重要的功能。 共模抑制(CMR) 是指抵消任何共模信号(两输入端电位相同)同时放大差模信号(两输入端的电位差)的特性,这是仪表放大器所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直流和交流的共模抑制比都是仪表放大器的重要技术指标。使用现代任何质量合格的仪表放大

精密低功耗仪表放大器INA118及其应用

-14- 《国外电子元器件》2000年第6期2000年6月 图1INA118的内部电路 图2 INA118的引脚排列 精密低功耗仪表放大器INA118及其应用 信息产业部电子六所 杨昌金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王涛 Precision And Lo w Po wer Instrument Am p l if ier INA118 Yan g Chan gj in Wan g Tao 摘要:INA118是美国B -B 公司生产的精密仪表放大器,它在内部集成了输入保护电路,其增益可由外部可调增益电阻R g 进行调节。本文介绍了INA118的原理、特性及应用电路。关键词:共模抑制;频带宽度;增益;轨至轨;INA118分类号:TN 7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977(2000)06- 0014- 02 ●新特器件应用 1.概述 INA118是美国B -B 公司生产的精密仪表放 大器系列中的一种,它具有精度高、功耗低、共模抑制比高和工作频带宽等优点,适合对各种微小信号进行放大。INA118独特的电流反馈结构使得它在较高的增益下也能保持很高的频带宽度(G =100时带宽为70k Hz )。 INA118由三个运算放大器组成差分放大结构,其内部电路如图1所示。内置输入过压保护,且可通过外置不同大小的电阻实现不同的增益(从1 到1000),因而应用范围很广。 2.引脚图及引脚功能 INA118的引脚排列如图2所示。各引脚的功 能说明如表1所列。 3.电气参数 INA118的主要参数如下: ●最大偏移电压:50μV ;●最大温漂:0.5μV /℃;●最大输入基极电流:5nA ; ●最小共模抑制比:110dB ; ●输入过压保护电压:±40V ;●电源电压:±1.35V ~±18V ;●溃散电流:350μA ;●带宽:单位增益时为800k Hz ;●稳定时间:单位增益时为25μs ;●过载恢复时间:20μs ;●工作温度范围:-40℃~85℃;●封装形式:8脚D IP 或SO 。 4.工作原理 INA118由于内含输入保护电路,因此,如果输 入过载,保护电路将把 输入电流限制在1.5到5mA 的安全范围内,以保证后续电路的安全。 此外,输入保护电路还 能在无电源供电的情况

传感器及数据采集技术

《能力拓展训练》任务书 题目: 传感器及数据采集技术 能力拓展训练目的: 《能力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安排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综合性设计和研究,开展专题调研与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查询文献资料、灵活运用知识、有效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本专业需求和特点,需要在通信专业知识、实验技能方面进行综合提高,使学生对常用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原理及方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能力拓展训练内容和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所选方向,对某相关课题和问题进行调研,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设计和比较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实验或仿真并得出结论,写出研究报告。 初始条件: (1)鉴主15楼“通信实验室一”MBC-5W移动通信实验箱,鉴主13楼THEX-1型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平台; (2)Matlab,Protel等; (3)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及图书馆网站上的“电子资源导航”。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1.传感器 (4) 1.1传感器的定义 (4) 1.2传感器的分类 (4) 1.3传感器的特性 (4) 1.3.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4) 1.3.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5) 1.3.3传感器的迟滞特性 (5) 1.4 传感器参数 (5) 1.4.1 传感器的线性度 (5) 1.4.2 传感器的灵敏度 (5) 1.4.3 传感器的分辨力 (6) 1.5传感器种类 (6) 1.5.1 压电传感器 (6) 1.5.2电阻式传感器 (7) 1.5.3电容式传感器 (9) 1.5.4电感传感器 (10) 1.5.5磁电式传感器 (11) 1.5.6 霍尔效应传感器 (11) 1.6传感器的选用 (11) 1.7 传感器的应用 (12) 2.数据采集技术 (13) 2.1概述 (13) 2.1.1采样频率、抗混叠滤波器和样本数 (13) 2.2 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 (14) 2.3模入信号类型 (14) 2.3.1 数字信号 (14) 2.3.2 模拟直流信号 (14) 2.3.3 模拟时域信号 (15) 2.3.4 模拟频域信号 (15) 2.4.1 接地信号 (15) 2.4.2 浮动信号 (16) 2.5 测量系统分类 (16) 2.5.1 差分测量系统 (16) 2.4.2参考地单端测量系统(RSE) (17) 2.4.3无参考地单端测量系统(NRSE) (17) 2.5 信号调理 (18) 参考文献 (19)

ADI《仪表放大器应用工程师指南》中文版

下面是我上月25号整理的,当时偶然发现我就趋值班的时间整理了一下,现在整理一下供大家点评。下面有下划线的地方是我修改过的(方括号[]内是原译和本人观点),我觉得这样比较通顺一点,正文中的黑体处属于准确性明显不足的地方。今天还发现了一个明显是错误的地方,呆会帖出来,大家看看是不是? 信号放大与 CMR [原译:仪表放大器是一种放大两输入信号电压之差而抑制对两输入端共模的任何信号的器件。----观点:原文说得好好的,但译出了一种洋味,特别是那个“对”字,纯属多余又影响理解。|| 原文:An 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 is a device that amplifies the dif ference between two input signal voltages while rejecting any signals that are common to both inputs. 抑制这两个输入端共模信号的器件,因此,仪表放大器在从传感器和其它信号源提取微弱信号时提供非常重要的功能。 共模抑制(CMR)是指抵消任何共模信号([原译:两输入端电位相同----观点:两个输入端的电位|| 原文:the same potential on both inputs])同时放大差模信号(两输入端的电位差)的特性,这是仪表放大器所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阅读附注:也可以说是表现最突出、最有吸引力的功能/性能)。[原译:DC 和交流(AC)CMR 两者都是仪表放大器的重要技术指标----观点:意思没错,就是有点“涩”,翻译时加上CMR的中文意思更多方便更语言化一点,但那个“两者”是没有必要加进去了。|| 原文:Both dc and ac common-mode rejection are important in-amp specifications.]直流和交流的共模抑制CMR都是它的重要技术指标。[原译:使用现代任何质量合格的仪表放大器都能将由于DC 共模电压(即,出现在两输入端的DC 电压)产生的任何误差减小到80 dB 至120 dB。----观点:理由同上句,但读者要注意原文并没有说交流共模抑制也能达到8 0~120dB。|| 原文:Any errors due to dc common-mode voltage (i.e., dc v oltage present at both inputs) will be reduced 80 dB to 120 dB by any mo dern in-amp of decent quality 共模电压(即出现在两输入端的直流电压)产生的任何误差减小到80~120dB。 然而,[原译:如果AC CMR 不够大会产生一种很大的时变误差。因为它通常随着频率产生很大变化,所以要在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端消除它是困难的。幸好大多数现代单片集成电

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方案

在工业物联网场景中,企业需要把现场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云上的业务系统,对作业环境、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性维护。所以,也不难看出,其对于工业的发展和促进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物联网平台,以MQTT协议方式传输,以适应设备规模增长和实时性、稳定性需求,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基于这样的优点,大家不禁感到好奇:到底物联网平台是怎样构建的,其具体的数据链路和操作步骤又是如何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一、数据链路 1、测温器将物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息,组装成结构化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采用MQTT协议接入阿里云物联网平台。 2、物联网平台的规则引擎模块对原始数据进行过滤、富化、转换,实时输出到业务服务器。 3、业务服务器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展示给C端用户。 二、操作步骤 1、在物联网平台控制台配置产品、设备、通信Topic和数据流转方案,想

要了解到具体方案信息的,可以咨询相关专业的公司。 2、对设备端进行业务开发,这点又与之前提到的配置产品这些数据流转方案不同,需要考虑的是移动设备端上面的具体开发。 3、对服务端进行业务开发,实现接收设备数据和下发控制指令。 4、启动服务端程序,与物联网平台建立连接,进行整体联调运行,最后这点就和设备端的上报数据有关,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大家在执行操作时一定要多多注意。 关于物联网平台传感器数据采集方案大约的概述就是如上面说的这样,更加具体的设备端开发,还是需要大家自己去了解,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杭州任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任联,专注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安防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公司自主研发智慧基站、车载基站、手持搜索机、各类RFID标签等硬件产品以及电动车智能防盗大数据平台,能够给客户提供成熟的电动车智能防盗解决方案,老人、小孩及特殊人员定位,有源标签资产管理等解决方案,立体打造智慧城市安防体系。

使用仪表放大器的高性能加法器

电源招聘专家使用仪表放大器的高性能加法器 随着仪表放大器价格的逐步下滑,它们可以为传统上采用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提供更高的性能。图1中的运放加法器有一些缺点。首先,输入端为中低输入阻抗,这是由每个信号的输入电阻所决定的。当驱动信号源阻抗较大,或需要设计低阻驱动源时,这种结构会产生增益误差。另外,电路也没有共模抑制能力,因此输入端必须是单端的。最大增益的通道限制了整个系统的性能。一个通道的较高增益会产生较低带宽、较大失真,并增加系统所有通道上的噪声。为限制这些作用,即使低性能的加法器也需要高性能、大带宽的运放。 这款运放加法器的噪声增益为1+10,000/(10||10,000)。最高增益的输入信号以及10Ω阻抗决定了噪声增益,但所有的输入缓冲器都增加了偏移电压、增益误差、噪声与失真。你可以用仪表放大器增加输入阻抗,提高共模抑制能力。一只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与正、负输入端之间的压差成正比。 图1,一种采用单运放的典型加法器结构。 在RG脚连接一只电阻RGAIN,就可将此信号放大(图2)。输出电压产生于参考脚与输出脚之间。这种结构可以用参考脚将一个加法器结构中的多个信号级联起来。每个仪表放大器的增益可以设定为不同值。

电源招聘专家 图2,两只仪表放大器为该加法器电路提供了更多的输入阻抗。 图3,在高于300 Hz频率下,仪表放大器结构表现出更强的THD+N性能。 本系统比简单的运放加法器有多个优点。例如,每个输入端都有极高的输入阻抗,并有独立的共模抑制能力,它由连接到该通道上的仪表运放所决定。通道增益越高,则共模抑制越大,得到的误差越小。还可以使用仪表放大器的反相与非反相端,方便地加减信号;如果愿意,该放大器也可以使用差分输入信号。此外,每个信号的失真、噪声增益和带宽都与其它信号无关,从而有较低的偏移电压、增益误差、噪声和失真。图3的THD+N(总谐波失真加噪声)图表明,仪表放大器加法器的失真为运放加法器的五分之一,哪怕所用仪表放大器的带宽为1MHz,并工作在1mA,而运放带宽为8 MHz,工作在4.5mA。

运算放大器详细的应用电路(很详细)

§8.1 比 例运算电 路 8.1.1 反相比例电路 1. 基本电路 电压并联负反馈输入端虚短、虚断 特点: 反相端为虚地,所以共模输入可视为0,对运放共模抑制比要求低 输出电阻小,带负载能力强 要求放大倍数较大时,反馈电阻阻值高,稳定性差。 如果要求放大倍数100,R1=100K,Rf=10M 2. T型反馈网络(T型反馈网络的优点是什么?) 虚短、虚断

8.1.2 同相比例电路 1. 基本电路:电压串联负反馈 输入端虚短、虚断 特点: 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小,带负载能力强 V-=V+=V i,所以共模输入等于输入信号,对运放的共模抑制比要求高 2. 电压跟随器 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能真实地将输入信号传给负载而从信号源取流很小§8.2 加减运算电路 8.2.1 求和电路 1.反相求和电路 2.

虚短、虚断 特点:调节某一路信号的输入电阻不影响其他路输入与输出的比例关系 3.同相求和电路 4. 虚短、虚断 8.2.2 单运放和差电路

8.2.3 双运放和差电路 例1:设计一加减运算电路 设计一加减运算电路,使 V o=2Vi1+5Vi2-10Vi3 解:用双运放实现

如果选Rf1=Rf2=100K,且R4= 100K 则:R1=50K R2=20K R5=10K 平衡电阻 R3= R1// R2// Rf1=12.5K R6=R4//R5//Rf2= 8.3K 例2:如图电路,求A vf,Ri 解: §8.3 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 8.3.1 积分电路 电容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积分实验电路 积分电路的用途 将方波变为三角波(Vi:方波,频率500Hz,幅度1V)

RFID应用于传感器数据采集方案分析

RFID应用于传感器数据采集方案分析 一.实现目标 目前采用手持式数据采集器无线采集所需传感器的数据,无线传感器是用电池供电,现在存在的问题是: 1.传感器若连续供电工作第一降低传感器寿命,第二传感器上供电的电池电量有限,会在一定时间耗尽。 2.如果只在需要获得传感器数据的时候给传感器通电,这么操作又比较麻烦。 根据目前了解的RFID的作用,能否用RFID电子标签做到传感器上,当需要采集时候,首先将RFID激活,用RFID标签将传感器接通电路,这样就可以实现传感器在需要时候才通电,不需要的时候可以关闭节省电池电量。 传感器工作电压5V或者12V,要求无线手持式采集前和无线传感器距离不小于1米。

二.RFID简单介绍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短距离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在这样的环境中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长距产品介绍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 RF(Radio Frequency)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如:电视、广播、移动电话、雷达、自动识别系统等。专用词RFID(射频识别)即指应用射频识别信号对目标物进行识别。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 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 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电子标签中一般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体的表面。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

运算放大器应用设计的技巧总结

运算放大器应用设计的几个技巧 一、如何实现微弱信号放大? 传感器+运算放大器+ADC+处理器是运算放大器的典型应用电路,在这种应用中,一个典型的问题是传感器提供的电流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完成信号放大?张世龙指出,对于微弱信号的放大,只用单个放大器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必须使用一些较特别的方法和传感器激励手段,而使用同步检测电路结构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测量效果。这种同步检测电路类似于锁相放大器结构,包括传感器的方波激励,电流转电压放大器,和同步解调三部分。他表示,需要注意的是电流转电压放大器需选用输入偏置电流极低的运放。另外同步解调需选用双路的SPDT模拟开关。 另有工程师朋友建议,在运放、电容、电阻的选择和布板时,要特别注意选择高阻抗、低噪声运算和低噪声电阻。有网友对这类问题的解决也进行了补充,如网友“1sword”建议: 1)电路设计时注意平衡的处理,尽量平衡,对于抑制干扰有效,这些在美国国家半导体、BB(已被TI收购)、ADI等公司关于运放的设计手册中均可以查到。 2)推荐加金属屏蔽罩,将微弱信号部分罩起来(开个小模具),金属体接电路地,可以大大改善电路抗干扰能力。 3)对于传感器输出的nA?级,选择输入电流pA?级的运放即可。如果对速度没有多大的要求,运放也不贵。仪表放大器当然最好了,就是成本高些。 4)若选用非仪表运放,反馈电阻就不要太大了,M欧级好一些。否则对电阻要求比较高。后级再进行2级放大,中间加入简单的高通电路,抑制50Hz干扰。 二、运算放大器的偏置设置 在双电源运放在接成单电源电路时,工程师朋友在偏置电压的设置方面会遇到一些两难选择,比如作为偏置的直流电压是用电阻分压好还是接参考电压源好?有的网友建议用参考电压源,理由是精度高,此外还能提供较低的交流旁路,有的网友建议用电阻,理由是成本低而且方便,对此,张世龙没有特别指出用何种方式,只是强调双电源运放改成单电源电路时,如果采用基准电压的话,效果最好。这种基准电压使系统设计得到最小的噪声和最高的PSRR。但若采用电阻分压方式,必须考虑电源纹波对系统的影响,这种用法噪声比较高,PSRR比较低。 三、如何解决运算放大器的零漂问题? 有网友指出,一般压电加速度传感器会接一级电荷放大器来实现电荷——电压转换,可是在传感器动态工作时,电荷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会有不归零的现象发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对此,网友“Frank”分析道,有几种可能性会导致零漂:1)反馈电容ESR特性不好,随电荷量的变化而变化;2)反馈电容两端未并上电阻,为了放大器的工作稳定,减少零漂,在反馈电容两端并上电阻,形成直流负反馈可以稳定放大器的直流工作点;3)可能挑选的运算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不够高,造成电荷泄露,导致零漂。 网友“camel”和“windman”还从数学分析的角度对造成零漂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除了使干扰源漂移小以外还必须使传感器、缆线电阻要大,运放的开环输入阻抗要高、运放的反馈电阻要小,即反馈电阻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漂移,稳定直流工作点。但是反馈电阻太小的话,也会影响到放大器的频率下限。所以必须综合考虑! 而嘉宾张世龙则建议,对于电荷放大器输出电压不归零的现象,一般采用如下办法来解决: 1)采用开关电容电路的技巧,使用CDS采样方式可以有效消除offset电压;2)采用同步检测电路结构,可以有效消除offset电压。

如何选择仪表放大器_仪表放大器的选择分析

如何选择仪表放大器_仪表放大器的选择分析 什么是仪表放大器这是一个特殊的差动放大器,具有超高输入阻抗,极其良好的CMRR,低输入偏移,低输出阻抗,能放大那些在共模电压下的信号。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算放大电路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仪表放大器是一种精密差分电压放大器,它源于运算放大器,且优于运算放大器。仪表放大器把关键元件集成在放大器内部,其独特的结构使它具有高共模抑制比、高输入阻抗、低噪声、低线性误差、低失调漂移增益设置灵活和使用方便等特点,使其在数据采集、传感器信号放大、高速信号调节、医疗仪器和高档音响设备等方面倍受青睐。仪表放大器是一种具有差分输入和相对参考端单端输出的闭环增益组件,具有差分输入和相对参考端的单端输出。与运算放大器不同之处是运算放大器的闭环增益是由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的外部电阻决定,而仪表放大器则使用与输入端隔离的内部反馈电阻网络。仪表放大器的 2 个差分输入端施加输入信号,其增益即可由内部预置,也可由用户通过引脚内部设置或者通过与输入信号隔离的外部增益电阻预置。 仪表放大器构成原理仪表放大器电路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两级差分放大器电路构成。其中,运放A1,A2为同相差分输入方式,同相输入可以大幅度提高电路的输入阻抗,减小电路对微弱输入信号的衰减;差分输入可以使电路只对差模信号放大,而对共模输入信号只起跟随作用,使得送到后级的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的幅值之比(即共模抑制比CMRR)得到提高。这样在以运放A3为核心部件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中,在CMRR 要求不变情况下,可明显降低对电阻R3和R4,Rf和R5的精度匹配要求,从而使仪表放大器电路比简单的差分放大电路具有更好的共模抑制能力。在R1=R2,R3=R4,Rf=R5的条件下,图1电路的增益为:G=(1+2R1/Rg)Rf/R3。由公式可见,电路增益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Rg阻值实现。 仪表放大器特点●高共模抑制比 共模抑制比(CMRR)则是差模增益(A d)与共模增益(Ac)之比,即:CMRR = 20l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