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100 分是常有的事;到了初中,同样做就开始出问题了,小学时经常 100 分的孩子上初中后成绩单上居然出现了 80 分,高中甚至出现了 60 分,考完后经老师指点,马上明白了未能做正确的题目是哪些基础知识的拓展、变形,但老师没讲过,在考场上就想不出来。为什么同样的投入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呢?因为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模仿为主”逐步过渡到“自学为主”的过程,上中学后老师课堂上讲的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课后自己去灵活应用和拓展,为了让孩子尽快完成从“模仿”到“自学”的过程,家长应尽早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让孩子学会学习,具体作法是:“跟着跑、自己找”。跟着跑:紧跟学校老师的进度,基础的东西要记得住。自己找:成绩好的学生自己要主动去巩固加深(“拔高”);成绩中等或成绩差的学生跟不上学校普遍教育的进度时,即在“吃不了”的时候要想办法及时弥补(“补齐”)。

(二)、边学边查:一天 24 小时,时间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有大量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学习成绩还很好?因为他们很好地运用了“查”的手段,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绝大部分是有效时间(有的同学投入时间很多,可惜无效的太多)。查:是改正不足的第一环节,不少家长和孩子忽视了检查的重要性。“只学不查”其表现常是:成绩落后了——着急;成绩排名靠前——心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只学不查,是最累的学习方式,一些孩子在学习中为什么觉得特别累?就是因为不清楚自己“差”在哪,使得在平时学习中,学了一个知识点,

就等于背上一个包袱——学过的老得想着,总怕忘了,在考试之前复习的时候,也只能是按照学过的顺序,一遍一遍地把精力分配在复习己经学过的全部知识上,结果是由于复习缺乏针对性,使得己经掌握的,又重复了一遍,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没有掌握的,由于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够,依然没有深入理解和掌握,很容易出现“复习的时候觉得全会,考试的时候觉得全不会”的现象。同时,只学不查,还会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由于不知道自己哪有不足,所以总是被一种“无名”的恐惧心理所困忧(表现为心里总是“没底”),尤其在重大考试之前表现更为强烈,因为不知道自己差在哪?也就不知道从哪里进行补救。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对孩子的学习不要平时不管,不要只是在期中期末考试以后才管,不要只注重期中期末考试的名次,采用“秋后算帐”的错误做法,要把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从考试以后转移到日常学习中,重视学校平时的测验,在老师的“普查”之外,多利用课外资源让孩子积极主动进行“自查”,只有多查,才能知道差在哪里,才能克服不足。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表现为只看考试得分,不看丢分,更不管为什么丢分。只看得分,得分高容易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产生自满,得分低容易看不到自己的成绩,产生自卑,两者后果都容易导致放弃努力;有的家长甚至只盯着中考高考,认为孩子刚上初一不着急,等到了初三,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家庭教师就行了,这样做,使得孩子必然放弃日常的努力——只是在考试前才用功读书,使得在平是时偶尔出现的“小错误”没能及时克服,在考试之前累积成了不容易克服和来不及克服的

“大错误”。

(三)、边查边改:孩子在日常学习中会出现许多暂时的错误是正常的现象,家长应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原因,监督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只查不改,等于白查。

(四)、边改边验:孩子的错误重复出现以后,家长不要简单地批评孩子“没记性、不用功”,应帮助孩子自己去分析重复出现错误的原因。家长在平时考试之后,只看孩子丢多少分,只关注丢分的原因,只想着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不足,孩子每克服一个不足,就等于获得了一次成功,就会觉得自己“能行”,就给自己增添一份成就感,家长此时如果再给孩子一个鼓励:“你能克服这个不足,也一定能克服其它的不足”,家长这样做就会使孩子增添自信,增强学习的兴趣。“学、查、改、验”是不断正视错误、不断分析错误原因、不断用有效的措施克服错误、不断预防新的错误的过程。只要认真做了,良好的成绩自然会到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