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解析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解析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解析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解析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

一、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及非典型症状(头晕、乏力、外阴瘙痒、反复皮肤疖肿等)出现的时间、程度;

2. 注意急、慢性并发症出现的时间、程度及进展情况,如有急性

并发症,注意询问可能的诱因,如摄入咼糖、中断治疗、应激状态等;

3. 诊治经过:有关诊断的检查结果(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等),有关控制饮食及药物治疗情况,特别是降糖药的具体使用情况及其疗效;使用胰岛素者应注意询问首次使用胰岛素的原因,治疗中有无低血糖症状及体重的变化;

4. 既往有无高血压、肾病史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女性有无

巨大胎儿分娩史及妊娠期糖尿病史;

5. 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

除常规体检外,还需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辅助检查】

1. 急性并发症: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酮、尿酮、尿糖、血渗透压及肾功、电

解质等。

2?慢性并发症:

1)眼底检查:眼底镜检、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

2) 肾脏检查: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肾功能检

查。

3)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

4) 心脏检查:心电图、心脏B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

5) 血管检查:ABI、双下肢血管B超、血管造影等。

【诊断标准】

1无论有无糖尿病症状,均可根据血糖作出糖尿病诊断:

(1)有糖尿病症状者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为糖尿病:一次空腹血糖》

7.8mmol/L,或一次随机血糖》11.1mmol/L,或0GTT2h血糖》

11.1mmol/L;

(2)无糖尿病症状者符合下列一项者可诊断为糖尿病:两次以上空腹血糖》7.8mmol/L,或两次以上随机血糖 > 11.1mmol/L,或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及一次随机血糖》11.1mmol/L,或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及一次OGTT2h血糖》11.1mmol/L,或两次以上OGTT2h 血糖》

11.1mmol/L。

2. 根据发病年龄、起病缓急、有无自发性酮症倾向、对胰岛素依赖与否及胰岛素、C肽水平、ICA、IAA、GAD免疫学指标等综合判定,予糖尿病分型。

3. 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确定有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鉴别诊断】

需与肝、肾疾病及急性应激、药物影响及甲亢等内分泌疾病所致血

糖升高相鉴别,根据血糖升高可除外肾性糖尿、尿崩症。

二、治疗原则

【原发病治疗原则】

糖尿病知识教育、糖尿病人自我监测、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降糖药物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血糖监测指标、方法,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等。

2. 糖尿病监测:监测项目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必要时监测全天血糖(三餐前后、晚睡前及夜间)、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肾功能、尿糖、尿酮、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心电图、肌电图及血压、体重。

3. 饮食控制:合理的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应在规定的热量范围内达到营养平衡,从而保证病人正常的体重和体力,并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

(1)控制全日总热量:根据病人的标准体重、生理状况、活动强

度而定。

(2)确定三大营养素的量:糖类占总热量的60%,蛋白质为15% 或1?1.2g?Kg-1 - d-1,有肾功能损害者应减至0.6?0.8g ?Kg-1 -d-1, 脂肪占总热量20~25%或1.0g - Kg-1 - d-1。

(3)膳食分配:可按各1/3或1/5、2/5、2/5三餐分配。

4. 运动:选择运动治疗前行全面体检,有严重心、脑、肾损害或

急性感染者或能为力I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良者不适应运动疗

法。运动方式以散步、打拳、骑车、做操为宜。

5. 降糖药:小剂量起始,根据血糖逐渐加量。

(1)磺脲类:H型糖尿病非肥胖型首选。餐前服用,可与其它降糖药物配合使用。常用药物有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瑞易宁、糖适平等。

(2)双胍类:H型糖尿病肥胖型,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首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人血糖波动大时也可使用,餐时或餐后服用,常用药物有美迪康、二甲双胍、格华止等。

(3)a -糖苷酶抑制剂: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者首选,可与其它类降糖药合用,常用药有拜糖平、倍欣。

(4)胰岛素:适应证为I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型糖尿病口服磺脲类药物原发或继发性失效、H型糖尿病的应激状态(严重感染、脑卒中、急性心肌梗塞、外伤、手术、围妊娠期)、"型糖尿病并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等)

H型糖尿病血糖明显升高的正常或低体重者。

6. 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维生素类,小剂量阿司匹林,积极降血压、降血脂等针对并发症治疗。

7. 降糖治疗选择原则小结:

1)无并发症者:

A糖化血红蛋白<8%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单用或联合),初

发者应考虑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

B)糖化血红蛋白8% ~12%者: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C)糖化血红蛋白>12%者:胰岛素治疗

2)并发症者:

①急性并发症:

胰岛素治疗稳定后根据糖化血红蛋白参照DKA方案治疗;

②慢性并发症:胰岛素治疗。

【并发症预防及治疗】

1. 预防:

1)改善微循环:静脉滴注或口服扩张血管药物

2)营养细胞:静脉滴注或口服细胞营养剂

3)抗凝治疗:阿司匹林或其他抗凝药物。

4)调脂治疗:根据血脂水平给予相应调脂药物。

5)控制血压:根据血压高低决定是否使用降压药物。

2. 治疗

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A)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据病变轻重选用:

B)改善视网膜血管供血药物:安多明、多种维生素等;激光光凝治疗。

C)糖尿病肾病:根据肾病分期分别选用:

D)降低尿蛋白排泄:ACEI或ARB药物的选用。

E)降低升高的血肌酐:口服肠道透析剂、酮酸;血透或腹膜透析。

F)糖尿病神经病变:

G)改善微循环:血管扩张剂的使用;

H)营养神经细胞:B族维生素、脑蛋白水解物、神经节苷脂、神经生长因子等。2)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调脂治疗。

A)高血压:降压药物,首选ACEI或ARB类;

B)冠心病:口服或静脉使用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药物,必要时行介入治疗。C)脑血管意外:改善脑的血液灌注,促进脑神经细胞修复与再生,使用营养脑神经细胞的药物及扩张脑血管药物。

D)下肢动脉硬化症:扩张血管、抗凝,必要时需行下肢血管放置支

架,或搭桥术。

三、治疗效果评价

以达理想目标为宜,但儿童、老年人、有严重并发症者或多次出

现低血糖者,控制目标适当放宽。

2 .制定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必须个体化。

3. 出院标准:治疗达标者可出院。

(1)临床治愈:糖尿病控制达理想目标;

(2)好转:控制目标比入院时升一级,或血糖指标、并发症情况较入院时改善并稳定;

(3)未愈:未达上述标准。

中国肥胖及2 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 版)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 (2019版) 郴州市第一人民胃肠外科 汇报人:赵玉国

c o n t e n t s 目录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手术方式的选择 术后随访监测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围手术期管理

PART 01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BMI BMI≥37.5,建议积极手术; 32.5≤BMI<37.5,推荐手术; 27.5≤BMI <32.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 腰围 男性腰围≥90cm 、女性腰围≥85cm ,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 )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 年龄 Surgical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 建议手术年龄为16~65岁。 单纯肥胖病人手术适应证

1 2 3 4 对于年龄<16岁的病人,须经营养科及发育儿科等MDT 讨论,综合评估可行性及风险,充分告知及知情同意后谨慎开展,不建议广泛推广; 对于年龄>65岁病人应积极考虑其健康状况、合并疾病及治疗情况,行MDT 讨论,充分评估心肺功能及手术耐受能力,知情同意后谨慎实施手术。 T2DM 病人仍存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BMI≥32.5,建议积极手术;27.5≤BMI <32.5,推荐手术;25≤BMI<27.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慎重开展手术。 对于25≤BMI<27.5的病人,男性腰围≥90cm 、女性腰围≥85cm 及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MDT 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 建议手术年龄为 16~65 岁。 T2DM 病人手术适应证 Surgical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

(鼓楼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1型糖尿病)——病例【典型病例分析】

内分泌科病例3糖尿病 姓名:赵力性别:男 年龄:23岁职业:职员 主诉:咳嗽发热伴多饮多尿3天,神志不清4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脓痰,右侧胸痛,伴发热,体温最高达40℃.患者有糖尿病史5年,一直用胰岛素治疗,目前用药:诺和灵R早10u中8u晚8 u餐前30分钟,诺和灵N 6 u 睡前,平时血糖控制尚好,空腹血糖5~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8mmol/L。因发热,进食极少,近3天停用胰岛素,出现明显口干、多饮、多尿症状,并逐渐出现神志改变,4小时前呼之不应。病程中无盗汗、咯血史,无视物模糊,无手足麻木,无双下肢浮肿。平时饮食睡眠可,体重无减轻,大小便如常。 过去史:糖尿病史5年,胰岛素治疗。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并生长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血吸虫及疫水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家族史:无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 T 39.8℃ P 110次/分 R 26次/分 BP80/40mmHg 一般状况:浅昏迷,被动体位,消瘦,脱水貌,皮肤干燥,弹性差,面色红,口唇无紫绀,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胸部:心脏:心前区无隆起,心间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内0.5cm处,未扪及震颤,心浊音界不大,心率11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肺部:呼吸深大,两侧呼吸运动对称,右侧语颤增强,右侧叩诊呈浊音,右肺闻及湿性罗音。 腹部:腹平坦,软,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神经系统:浅昏迷,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放射灵敏,颈无抵抗感,两侧巴氏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15×109/L N 0.95,L 0.05,RBC4.2×1012/L ,PLT 158×109/L 血生化:血糖28mmol/L,血钾3.6 mmol/L,血钠140 mmol/L,血尿素氮9.8 mmol/L,血肌酐143μmol/L 尿常规:尿糖++++,尿酮体+++ 1

糖尿病护理查房.doc

糖尿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6年5月4日地点:内①科医办室 内容:内①科护理业务查房——糖尿病的护理 参加人员: 主持人: 今天我们业务查房的内容是糖尿病的护理。众所周知,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 呈逐年上升趋势。卫生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天新增糖尿病患者约3000例,每年 大约增加120万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国际糖尿病组织报告,2003年中国约有糖尿病患 者 2260万,以目前的增长趋势,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将超过5000万。 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糖尿病大国,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 糖尿病人数将超过印度,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因此,掌握糖尿病的相 关知识,有效的患者教育对我们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今天,利用这次查房,我们 共同学习一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请责任护士郑莉介绍患者病情: 郑莉:一般资料:万四秀女71岁 入院时查体:T:36.5℃P:90次/分R:18次/分BP:154/85mmHg 主诉:再发口渴、多饮、多尿半月。 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再次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症状,患者在当地侧血糖明显增 高,空腹血糖在12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高于20mmol/L,但胰岛素 (若和灵30R)用量未变(早餐前15单位、晚餐前11单位)。今来本院就诊,门诊 以糖尿病收入院。 既往史: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近年来常出现一过性失忆症,智力亦逐年减退,曾有脑梗死病死。无过敏史。 郑莉:首先,就让谭丽成来简要叙述一下什么是糖尿病。 谭丽成: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症。持续高血糖是其生化特征。那么什么是高血糖呢,我再和大家复习一下: ?血糖超出正常范围,都称高血糖;为避免误差,一般建议查两次以上。 ?空腹血浆血糖正常范围:65-109mg/dL;若大于110mg/dL(小于126mg/dL)者可称为空

老年1型糖尿病典型病例讨论

老年1型糖尿病典型病例讨论 干部病房徐楠 患者,男,71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体重下降4kg,查随机血糖27.1mmol/L,尿酮体(++++),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经补液及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下降,改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但血糖控制差,FBG在15-16mmol/L之间,20天后改为胰岛素泵治疗(基础量12u,三餐前4-6u),FBG和PBG均小于10mmol/L。偶有低血糖反应发生。此后改为Novolin30R 12u/早,7u/晚,阿卡波糖50mg午餐中服用,监测FBG在10-17mmol/L,PBG在8-17mmol/L之间,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入院查体:身高173cm,体重60.5kg,BMI 20.21kg/m2。血压:110/70mmHg,心率:72次/分,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肝上界第五肋间,肋下未及肝脾,双下肢无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可及。患者既往平均体重约62kg。2年前体检血糖正常,35年前行胃大部切除术,姐姐患2型糖尿病。 入院后根据患者老年起病,有糖尿病家族史,初步诊断为2型糖尿病,以门冬胰岛素各8u三餐前,甘精胰岛素8u睡前皮下注射。监测发现血糖波动于2.6~18mmol/L之间。根据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将治疗调整为门冬胰岛素5u/早、4u/中、8u/晚,甘精胰岛素10u/睡前注射,FBG于5-7 mmol/L,PBG在7-10 mmol/L之间,未再发生低血糖反应。 该患者虽然为老年起病,病程较短,但是体型偏瘦,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对胰岛素非常敏感,不符合典型2型糖尿病的特点,考虑是否存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入院后检查HbA1c:8.8%,行OGTT-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血糖0h 11.35mmol/L,0.5h 11.76mmol/L,1h 13.34mmol/L,2h 20.97mmol/L,3h 25.47mmol/L;胰岛素0h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

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 一、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及非典型症状(头 晕、乏力、外阴瘙痒、反复皮肤疖肿等)出现的时间、程度; 2 .注意急、慢性并发症出现的时间、程度及进展情况,如有急性 并发症,注意询冋可能的诱因,如摄入咼糖、中断治疗、应激状态等; 3 .诊治经过:有关诊断的检查结果(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胰 岛素释放试验等),有关控制饮食及药物治疗情况,特别是降糖药的 具体使用情况及其疗效;使用胰岛素者应注意询问首次使用胰岛素的 原因,治疗中有无低血糖症状及体重的变化; 4 .既往有无高血压、肾病史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女性有无 巨大胎儿分娩史及妊娠期糖尿病史; 5 .糖尿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 除常规体检外,还需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辅助检查】 1. 急性并发症: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酮、尿酮、尿糖、血渗透压及肾功、电

解质等。 2?慢性并发症: 1)眼底检查:眼底镜检、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 2) 肾脏检查: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肾功能检查。 3)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 4) 心脏检查:心电图、心脏B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 5) 血管检查:ABI、双下肢血管B超、血管造影等。 【诊断标准】 1 ?无论有无糖尿病症状,均可根据血糖作出糖尿病诊断: (1)有糖尿病症状者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为糖尿病:一次空腹血 糖》7.8mmol/L,或一次随机血糖A 11.1mmol/L,或0GTT2h血糖》 11.1mmol/L ; (2)无糖尿病症状者符合下列一项者可诊断为糖尿病:两次以上 空腹血糖A 7.8mmol/L,或两次以上随机血糖A 11.1mmol/L ,或一次 空腹血糖》7.8mmol/L及一次随机血糖A 11.1mmol/L ,或一次空腹血 糖A 7.8mmol/L 及一次OGTT2h 血糖A 11.1mmol/L ,或两次以上 OGTT2h 血糖A 11.1mmol/L。 2 ?根据发病年龄、起病缓急、有无自发性酮症倾向、对胰岛素依 赖与否及胰岛素、C肽水平、ICA、IAA、GAD免疫学指标等综合判定,予糖尿病分型。

2型糖尿病的护理查房

2型糖尿病的护理查房 病史 患者沈尊芳27床女67岁因“感反复口干多饮多尿消瘦十余天”于2016年9月14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呼吸平稳,视物模糊,无脱水征,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皮温正常,皮肤无破溃、食欲良好,两便正常。体检T 37°c,P88次/分。R22次/分,BP140/90mmhg。身高153cm,体重61kg,入院时血糖:19.9mmol/l,血酮:0.3mmol/l。 定义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的缺陷 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特征性表现是烦渴、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体重下降及视力模糊。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 流行病学: 糖尿病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中国人群中的25岁-64岁年龄段人群中的患病率已经从80年代的0.9%上升至2012年的9.5%,另外还有3.2%的成年人患有糖耐量减低。根据WHO 的预测,中国到2025 年将会有 1.5亿人患糖尿病,而且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 分型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妊娠期糖尿病 4.其他类型糖尿病 临床表现 代谢紊乱综合征 即常说的“三多一少” 包括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 还有其它症状 乏力、四肢酸痛、月经失调、视力下降等。“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常表现不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 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 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而严重的急性并发症。 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酮症倾向。 2型糖尿病在一定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DKA,常见的诱因包括:1) 感染:一半以上,以呼吸、消化、泌尿系统及皮肤感染居多。2) 胰岛素剂量不足或突然中断及饮食失控。3) 应激:大手术、创伤、分娩以及严重精神刺激等。4) 有时还可以无明显诱因。 ②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③感染

糖尿病病历

主诉:间断头晕1天余”。 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恶心、心慌、呕吐,无肢体抽搐,在当地门诊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略好转。此间上述症状反复发作,自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均可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特来我院,现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饮食、夜眠差, 大小便均正常。 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随当地进行,无外伤、手术史及输血史。对青霉素过敏史。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及滞留史,无疫区及毒物接触史, 平素无个人特殊不良嗜好。 婚姻史:20岁结婚,家庭和睦,夫妻感情好,配偶体健。 月经及生育史:14,5-8/28-30,49。月经色、质、量均正常,无痛 经史。孕2产2,均足月顺产 家族史:父母已故(死因不详)。兄弟姐妹及1个儿子1个女儿均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否认有家族性遗传及传染性病史。 体 格 检 查 T:36.3℃

P:76次/分 R:18次/分 BP:140/90mmHg 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适中,步入病房,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及五官无畸形。双侧眼睑无下垂,双侧眼球位置居中,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鼻无畸形,鼻腔无异常分泌物。口唇色泽正常,口腔粘膜无溃疡,咽腔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耳无畸形,双侧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耳后乳突无压痛。颈软无抵抗,双侧颈静脉无充盈及怒张,肝颈静脉返流征(-)。气管位置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76次/分,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肿大。叩诊腹部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分,无亢进。肛门、直肠及外生殖器未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 及静脉曲张。 专 科 检 查

糖尿病病例试题

糖尿病病例分析(一) 现年45岁的王先生就职于北京某研究机构,工作一番风顺,家庭也和和美美。研究工作之余,带着妻子儿子开车兜兜风,购购物,要不就和研究所的其他老师游游泳,跑跑步,生活中总是欢声笑语。可就在两年前,王先生体型消瘦,常感疲乏;尿频,烦渴,饮水量增加,饭量增大,餐后2~3小时即感饥饿。 查:血压:140/9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浊音界无扩大,心率84次/分,心音低钝,心律整齐,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触不及,双下肢无水肿。空腹血糖:23.6mmol/L(正常值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9.5 mmol/L(正常值3.9-7.8mmol/L)。尿糖(+++)(正常尿糖为阴性)。 诊断:糖尿病 问题与思考 1.为何患者的血糖和尿糖会明显增高? 2.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3.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饭量增加,饮水量增加、小便增加和消瘦(三多一 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4.糖尿病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糖尿病病例分析(二) 王先生因“发热2天伴神志不清1小时”来急诊,原因是因为王先生自认为血糖控制得很好,而近2周未服用降糖药。查体:T38.6℃,Bp85/50mmHg,R36次/分,HR90次/分,神志不清,烦燥不安,脱水貌。急测血糖39mmol/l,尿酮体++,血气:pH6.91(正常值:pH7.35~7.45),HCO3- 5mmol/L(正常值:21 ~ 27mmol/L)电解质:血钾3.35mmol (3.5~5.5mmo1/L),Na+、Cl-、Ca2+正常。

问题与思考 5.上述表现,你考虑什么诊断? 6.为什么糖尿病病人会产生酸中毒? 7.糖尿病病人为何出现严重失水? 8.出现电解质平衡紊乱-低血钾的原因? 9.糖尿病病人为什么会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10.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11. 12. 13.

老年2型糖尿病70例病例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70例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13T11:27:43.7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房新梅[导读] 预防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有些症状不明显,但低血糖对机体危害性较大,故血糖控制标准要放宽。 房新梅(山东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三十七处医院山东邹城 273500)【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2-0193-02 糖尿病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3千万,居世界第2位。我院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7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0例均为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7年ADA/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男32例(46%),女38例(54%);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60~69岁35例(50.0%),70~79岁31例(44%),80岁以上4例(6.0%)。病程1~10年25例(36.0%);10~20年31例(44%);>20年14例(20%)。发病年龄最小33岁,最大74岁。初诊时糖尿病症状典型者23例(33.0%),以心脏病就诊者16例(23%),以高血压病就诊者14例(20%),以脑卒中就诊者7例(10%),以尿潴留就诊者1例(1.4%),以感染性疾病就诊者3例(4.3%),体检时偶然发现者6例(9%)。 1.2临床表现明显多饮、多食、多尿18例,消瘦17例,乏力34例,腹泻15例,便秘21例,尿潴留1例,尿失禁4例,肢体麻木30例。 1.3并发症 70例患者中有并发症者52例(74.3%),其中并发有冠心病30例,高血压病28例,脑卒中12例,糖尿病肾病10例,视网膜病变33例,白内障7例,周围神经病变40例,下肢坏疽3例,并发感染者10例,酮症酸中毒1例。 1.4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0~23.8mmol/L;平均13.9mmol/L;餐后2h血糖9.0~28.7mmol/L,平均15.0mmol/L;全部病例尿糖(+~++++),胆固醇>5.2mmol/L44例,甘油三酯>1.7mmol/L46例,LDL> 2.6mmol/L43例,以上均增高25例,各项指标均正常者6例。 1.5治疗与转归本组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应用了口服降糖药,部分加用了胰岛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者8例(11%),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以尿潴留就诊者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留置导尿管出院,2例患者仍有腹泻和(或)便秘现象,1例仍有尿失禁,10例肢体麻木有改善但仍存在,2例肢体麻木治疗无效。其余病例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 2 讨论 2.1症状不典型老年糖尿病往往症状不典型,有时无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仅有各种并发症的表现,故医生接诊时对老年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肢体麻木、感染不易控制者要常规检测血糖,必要时做OGTT试验以明确是否有糖尿病。 2.2并发症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多,预后严重。本组病例有并发症者52例(74.3%),其中并发有冠心病30例,高血压病28例,脑卒中12例,糖尿病肾病10例,视网膜病变33例,白内障7例,周围神经病变40例,下肢坏疽3例,并发感染者10例,酮症酸中毒1例。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心血管疾病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亦是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基本病理为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主要原因为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的脂代谢障碍,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高血糖,并注意控制血脂、血压,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以减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3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机体常有器官老化和退行性变,同时合并症较多,易致重要脏器功能减退,故在选用降糖药物时,宜选用半衰期短、排泄快,在体内半衰期短的、中效药物,以防止低血糖发生。一般不用强化胰岛素治疗[2]。 2.4预防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有些症状不明显,但低血糖对机体危害性较大,故血糖控制标准要放宽。一般认为血糖水平在6.7~11.1mmol/L左右为合适[2],入睡前血糖高于8.3mmol/L,以防夜间低血糖发生[3]。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58.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07. [3]蒋国彦.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38-343.

糖尿病病历模板

主诉:糖尿病病史3年余,头晕,胸闷,乏力一周 现病史:患者发现血糖增高至今有3年余。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口苦,乏力等。 当时查空腹血糖11.2mmol/L,长期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美吡达、消渴丸,量不详)血糖控制在6.11mml/L-7.OOmmol/L左右。每逢血糖增高时,就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慌,体乏无力。一周前患者前感觉比以前明显饥饿,头晕、胸闷、胸痛、体乏,同时小便较 前有所增加,无抽搐、昏迷;无双下肢浮肿,双视力无明显下降。今为求进一步治疗, 前来我院,门诊查以“糖尿病”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多食, 多饮,小便多,大便尚可,体重明显减轻3公斤。 既往史:患者既往健康状况一般;患有“糖尿病”病史3年;无手术外伤、输血及献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无其 它特殊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家人均健康,家庭关系和睦。 家族史:父母均已故,原因不详,否认有家族性遗传病和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 36.6℃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 13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神困体乏,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蜘蛛痣、溃疡、瘀斑、结节。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调节 反射存在;鼻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鼻旁窦无压痛;耳廓正常,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 无压痛,听力正常;口唇无紫绀,牙龈无充血;咽腔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颈软无抵抗,两侧对称,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呼吸运动两侧对称,触

2型糖尿病-病历模板15899

入院记录 姓名XX X出生地XX省XX县(市)性别X性民族XXX 年龄X岁入院日期XX年X月X日 >时 婚姻X昏记录日期XX^X月X日 >时 职业XX病史陈述者XX年X1月X日>时 工作单位XXX地址X X X 主诉: 口 干、 多饮、多食、多尿伴消瘦七年。 现病史 :患者于七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多饮、多食、多尿, 伴有消瘦, 每日饮水量明显增多,饭量大增,夜尿频多,平均10次/晚左右,当时无排尿 困难,无尿路刺激症状,体重在七年间由渐降至,尤以近二年体重下降明显。 曾外院查血糖偏高,诊断为“型糖尿病”曾口服消渴丸、达美康、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平素监测血糖较少,控制情况不详,三天前我院测空腹血糖11.51mmol/l,门诊拟以“2型糖尿病”收住院。 病程中患者无胸闷、心悸,无头晕、头痛,稍感乏力、倦怠,食欲较好,大小便尚可。 既往史: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病”病史。否认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病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有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并长于原籍,居住及生活环境良好。无酗酒、吸烟、吸毒等不良嗜好。否认到过传染病、地方病流行地区。否认有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婚外性行为。否认患过下疳、淋病、梅毒等。 婚育史:X岁结婚,爱人体健,关系和睦,育有X子X女,均健康。 月经史:初潮年龄X岁,月经周期X天,经期X天,末次月经(或绝经年龄)XXX年X 月X日。经量一般,无痛经史,白带量不多,无异味,足一早一流—存一。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患史,无家族内传染病史,父母等直系亲属情况不详。 体格检查 T:P: 81 次/分R: 20 次/分BP : 125/75 mmHg 神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颜色正常,无水肿、皮疹、瘀点、紫癜、皮下结节、肿块、蜘蛛痣、肝掌、溃疡和瘢痕。毛发生长、分布正常,有光泽。锁骨上、腋下、滑车、腹股沟、腋窝等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外观无畸形,无肿块,无压痛,无瘢痕。双侧眼睑无浮肿、下垂,眼睑活动正常。眼球无突出、凹陷、斜视、震颤,眼球活动正常。结膜无充血、水肿、苍白、出血、滤泡,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无溃疡、瘢痕,角膜反射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对光反射灵敏,辐辏反射正常。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耳屏及乳突无压痛,粗测听力正常。鼻部未见畸形,鼻翼无扇动,鼻道无分泌物、出血、阻塞,鼻中隔未见偏曲、穿孔,鼻旁窦区无压痛。口腔未闻及异常气味,无张口呼吸。口唇无畸形、紫绀、疱疹、皲裂、溃疡、色素沉着。齿龈色红,牙龈无肿胀、溃疡、溢脓、出血、铅线。舌无畸形,舌质红润,舌苔正常,舌面无溃疡,舌运动正常,舌无震颤,伸舌无偏斜。颊粘膜无发疹、破溃、出血点、色素沉着。咽后壁色红润,无分泌物,咽反射正常,悬雍垂居中。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充血、分泌物、假膜。颈部外观对称,无强直。颈静脉无充盈,憋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动脉无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压痛、结节、震颤、血管杂音。胸廓对称,无畸形,无皮下气肿及胸壁静脉,无压痛。双侧乳房对称,无肿块触及。呼吸节律整齐,深度正常。双肺呼吸运动左右对称。胸式呼吸为主。肋间隙正常。无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强度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语音传导正常。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于左第六肋间锁骨中线外触及,范围2,强度正 常。心前区无震颤,无心包摩擦感。心界无扩大。HR81次/分,律齐,心音强 度正常,A2>P2无心音分裂、额外心音,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脉率81次/分,节律整齐,搏动强度正常,双侧桡动脉触及对称,脉搏无短绌,无奇脉、交替脉、水冲脉。无毛细血管搏动、射枪音、水冲脉,股动脉等无异常搏动,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腹平坦,腹式呼吸存在,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皮疹、色素沉着、瘢痕、静脉曲张、肿块。全腹肌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无液波震颤,未触及肿块,肝脾肋下未及胆囊区无压痛,Murphy征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膀胱无膨胀。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 /分。无气过水音及金属音,无血管杂音。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脊柱活动正常,无畸

2019指南与共识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完整版)

2019指南与共识I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 (完整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 CSMBS )于2014 年组SOCiety for MetabOIiC & BariatriC SUrgery I 织国内减重代谢外科及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我国首个减重代谢外科指南一一《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 )》[1 ]。在该指南的指导和规范下,尤其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成立后,我国的减重代谢外科取到了长足的发展Z特别是全国各地区相继建立了临床硏究中心,并开展了多中心合作Z不断积累详实的多中心临床数据。我国减重代谢手术已经由2014年的4000例增长到1 万例以上,术式方面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没有明显差异[2-3 ]。2017 年,美国和欧洲肥胖代谢外科指南进行了相应更新,包括胃束带手术(AGB )等治疗方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4-5 J o鉴于此Z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联合CSMBS组织专家对2014年版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参考西方国家指南及立场声明更新,并采纳我国近5 年的临床数据及相关文献,在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前评估与准备、术后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以更好地适应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规范疾病的治疗Z共同推进学科健康快速发展。 1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1.1手术适应证单纯肥胖病人手术适应证:(1 )BMI≥37.5 , 建议积极手术;3 2.5≤BMI<37.5 ,推荐手术;27.5≤ BMI < 32.5 ,经改变生活

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 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6-7 ]。(2)男性腰围≥ 90 cm、女性腰围n85 Cm Z 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Z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8 ]。(3)建议手术年龄为16 ~ 65岁。 注:(1 )代谢综合征组分(国际糖尿病联盟定义)包括:高三酰甘油(TG 空腹≥1.70 mmol/L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 , 男性空腹V 1.03 Z mmol/L 女性空腹V 1.29 mmol/L )、高血压(动脉收缩压≥130 mmHg 或 Z 动脉舒张压≥85 mmHg Z l mmHg = 0.133 kPa )o (2 )合并症包括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Z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内分泌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男性性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变形性关节炎、肾功能异常等,尤其是具有心血管风险因素或2型糖尿病(T2DM )等慢性并发症。(3 )对BMl为27.5~<32.5的病人有一定疗效,但国内外缺少长期疗效的充分证据支持,建议慎重开展。(4 )如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AndrOid脂肪含量与腹部脂肪及内脏脂肪分部相关,如AndrOid脂肪含量显著升高提示中心型肥胖。或MRl对腹部内脏脂肪含量进行评估T2DM病人手术适应证:(1 )T2DM病人仍存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8 ]。(2)BMI≥32.5 建议积极手术;27.5≤BMI < 32.5 ,推荐手 Z 术;25≤BMI<27.5 ,经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慎重开展手术[1 , 6-7 Z9-13 ]O(3)对于25≤BMI<27.5 的病人,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n85 Cm及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8 ]。(4)建议手术年龄为16 ~ 65 岁。对于年龄<16岁的病人,须经营

糖尿病病历模板

糖尿病病历模板 ******院病历记录 (首页) 住院号(2327) 姓名:****** 出生地址:湖南长沙性别:女民族:汉年龄:5 6岁职业:无婚姻:已婚住址:****** 入院日期:2021-11-6 联系电话:1******* 记录日期:2021-11-6 联系人:本人 病史申述者:患者本人 主诉:乏力、双下肢酸胀2月。 现病史:患者自诉近2月来出现乏力、双下肢酸胀不适症状,曾诊断为“糖尿病”,未作系统治疗,遂来我院住院,今日由门诊收治入院。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一般,无明显口渴,尿多,消瘦,无胸闷胸痛,无心悸气促,无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大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有“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否认重大精神创伤史,无重大手术、创伤及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长于原籍,否认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平时生活起居规律,家庭条件可,无其他特殊嗜好。 月经史:14岁/4-5天/28-30天/50岁。白带正常,无异味。婚育史:24岁结婚,生育2子女,爱人及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均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特殊病史及遗传性疾病可询。 体格检查 T36.5℃ P72次/分 R22次/分 Bp 110/80mmHg 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发育正常,营养尚可,精神状态可,慢性重病容,自动体位。全身皮肤粘膜无浮肿无黄染,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形态大小正常无畸形,颜面、眼睑无浮肿,眼球运动自病历记录(2) 页码:2 病室:4 姓名:****** 性别:女年龄:56岁病床:15 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及鼻腔无流脓,乳突区无压痛,无鼻翼煽动,唇红,咽不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无脓性分泌物分布。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部对称无畸形,呼吸自如,双侧呼吸运动度对称,语颤双侧对称,双侧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

2型糖尿病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2型糖尿病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一、2型糖尿病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隔日重复检查确诊。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 1.控制血糖,使其尽量达到或接近控制目标。 2.筛查血管(大血管、微血管)及其他慢性并发症。 3.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使患者掌握出院后自我管理的方法。 4.全方位干预糖尿病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年版基层部分)等。

(完整word版)2型糖尿病门诊基本诊疗路径

2型糖尿病门诊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一、2型基本诊疗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需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10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或不同日期内任一项重复。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疾病编码︰E11.2- E11.9)。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就诊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10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治疗、胰岛素治疗。 (五)选择用药 1.降血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片★一次0.25g,一日2-3次;或格列苯脲片★一次2.5mg,早、午餐前各1次;或格列吡嗪片★一次2.5mg,一日2次;或格列美脲片★一次1-2mg,一日1次;或格列齐特片★一次80mg,早、午餐前各1次;或瑞格列奈片★一次0.5mg,餐前30分钟;或阿卡波糖片★一次50mg, 一日3次;或吡格列酮片一次15-30mg,一日1次;或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一次2-4U,一日3次。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30R)★一次为4-8U,早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1次,一日平均剂量为0.5-1.0U/kg。 2.针对伴发疾病治疗的药物,如降压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药物等。 3.对症治疗药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4.中医治疗。 (六)门诊期间检查项目 1.初诊必检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型糖尿病-病历模板

入院记录 姓名×××籍贯xx 省××县(市) 性别X性住址××× 年龄×岁工作单位××× 婚姻×婚入院日期2012 年01 月18 日17:00 时 民族×族病史采集日期2012 年01 月18 日17:00 时 职业××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 过敏史×××记录日期2010 年01 月05 日17:30 时 主诉:多饮、多食、多尿伴消瘦二十年 现病史:患者于二十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伴有消瘦,每日饮水量明显增多,饭量大增,夜尿频多,平均10次/晚左右,当时无排尿困难,无尿路刺激症状,体重由90公斤渐降至70公斤,现约50公斤,查血糖偏高,诊断糖尿病,曾服消渴丸治疗,未监测血糖,控制情况不详,三天前在我院留观,昨测空腹血糖11.51mmol/l,总蛋白54.2mmol/l,白蛋白30.3 mmol/l,BUN15 mmol/l ,Cr259umol/l,CHO7.88 mmol/l,随机血糖30mmol/l以上,改用胰岛素降糖,门诊拟以“2型糖尿病”收住院。 病程中患者无胸闷、心悸,无头晕、头痛,无乏力、倦怠,胃纳无减退。 既往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病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有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个人史:出生并长于原籍,居住及生活环境良好。无酗酒、吸烟、吸毒等不良嗜好。否认到过传染病、地方病流行地区。否认有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婚外性行为。否认患过下疳、淋病、梅毒等。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患史,无家族内传染病史,父母等直系亲属情况不详。 体格检查 T:37℃ P:80次/分 R:16次/分 BP :165/95 mmHg 神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颜色正常,无水肿、皮疹、瘀点、紫癜、皮下结节、肿块、蜘蛛痣、肝掌、溃疡和瘢痕。毛发生长、分布正常,有光泽。锁骨上、腋下、滑车、腹股沟、腋窝等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外观无畸形,无肿块,无压痛,无瘢痕。双侧眼睑无浮肿、下垂,眼睑活动正常。眼球无突出、凹陷、斜视、震颤,眼球活动正常。结膜无充血、水肿、苍白、出血、滤泡,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无溃疡、瘢痕,角膜反射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辐辏反射正常。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耳屏及乳突无压痛,粗测听力正常。鼻部未见畸形,鼻翼无扇动,鼻道无分泌物、出血、阻塞,鼻中隔未见偏曲、穿孔,鼻旁窦区无压痛。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分类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类 1、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根据,应注意单纯空腹血糖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应加测餐后血糖,必要时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的葡萄糖负荷量成人为75g,儿童/kg,总量不超过75g.服糖前及服糖后30、60、120、180分钟测定血糖。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不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 1.有糖尿病的症状,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mmol/L ( 200mg/dl )。 2.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mmol/L ( 126mg/dl )。 3.糖耐量试验( OGTT )口服 75g 葡萄糖后 2 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mmol/L 。 以上三项标准中,只要有一项达到标准,并在随后的一天再选择上述三项中的任一项重复检查也符合标准者,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2、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A1c≥%*。 (2)空腹血糖FPG≥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推荐诊断标准(即将废除)

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单位:mmol/l) 诊断条件 静脉(全 血)毛细血管 静脉(血 浆) 糖尿病空腹≥ ≥ ≥ 服糖后2h ≥≥≥糖耐量受损空腹< < < 服糖后2h ~~~ 空腹血糖受 损 空腹~~~ 服糖后2h < < < 4、您知道糖尿病分哪几类吗 目前通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分类方法,临床类型分为糖尿病Ⅰ型、Ⅱ型(BM)、葡萄糖耐量减低(IGT)妊娠糖尿病(GDM)糖尿病风险者4种。 (1)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在35岁以下,但成年和老年也可得,起病急,病情重,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明显,多数容 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对胰岛素很敏感。 (2)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为40岁以上,儿童也有此型的,发病缓慢,病情较轻,不依赖外来胰岛素为生,在感染和应激时,可 诱发酮症,空腹胰岛素水平较低、正常或高于正常,在糖负荷下,血

(完整版)糖尿病护理查房

护理教学查房 日期:2015年7月25日 地点:内二科 参加人员:全科护理人员及实习生 主持人:xxx 记录人:xxx 护士长xxx:糖尿病是一组代谢病,是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及作用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所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的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教育,以减轻或避免糖尿病远期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我们进行护理查房的目的。今天护理查房以+17床病员龙利华为例,讨论糖尿病病员的护理。先请责任护士护师陈斌介绍病史。 xxx:病员龙利华,自诉因“发现血糖升高10年”入院。病例特点是1病员病程长,起病缓。2主要病史:入院前10年,病员出现口渴多饮,每天饮水10磅,多尿,每天小便数十次,多食,病后在当地检查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先后口服降糖药治疗。病期间逐渐出现四肢远端麻木,偶伴针刺感,为进一步治疗要求住院治疗。3查体:无特殊。4辅助检查:血生化示空腹血糖16.62mmol/L,糖化血红蛋白9.6%。其余均正常。5初步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护士长xxx:请谁回答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护师xxx: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者诊断为糖尿病:①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②有糖尿病症状,任意时候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③OGTT试验2h血糖≥11.1mmol/L。 护士长xxx:请谁回答糖尿病发病机理. 护士xxx:糖尿病无论I型或Ⅱ型均由遗传因素决定,与感染、肥胖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胰岛素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发病。目前提出I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自身免疫学说:环境因素如病毒和/或化学毒素作用于I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者。I型糖尿病常因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损害或完全缺如,导致内源胰岛素的产量减少或消失。 Ⅱ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细胞损害轻,甚而增生,所以胰岛素的分泌是正常或升高的,但经糖刺激后,与相应体重的非糖尿病病人相比,胰岛素分泌是低的.表达了胰岛素细胞分泌功能的潜在不足,即胰岛素活性的相对不足.特别见于Ⅱ型糖尿病中的肥胖和超重者,表达出高胰岛素血症,这是因为长期高血糖刺激病人的B细胞分泌过多的胰岛素。 其次是胰升血糖素活性相对或绝对过多,但这种情况仅见于胰岛素缺乏较严重的病人,或控制甚差的酮症酸中毒病人,若应用足够胰岛素时,胰升血糖素受抑制,因而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胰岛素的缺乏。 张护士长: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护士xxx:患糖尿病病程长,如控制不好,易出现并发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心血管疾病2、脑血管意外3、糖尿病性肠病。 4、白内障 5、糖尿病足6. 难于控制的肺结核。 7. 肝肾病8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9、性功能障碍等等 张护士长:在糖尿病的教育宣传中,通常都会提到五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监测和教育。而这五驾马车在糖尿病治疗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下面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