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成套电气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讲课教案

最新成套电气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讲课教案

最新成套电气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讲课教案
最新成套电气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讲课教案

最新成套电气设备基础知识培训

成套开关设备基础知识培训

2019年3月

1、成套开关设备(或称成套电器)概念

成套开关设备(成套电器)是以开关设备为主体的成套配电装置,即制造厂家根据用户对一次接线的要求,将各种一次电器元件以及控制、测量、保护等装置组装在一起而构成的成套配电装置。

成套开关设备可分为:

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2、高压开关柜

封闭式组合电器(GIS)

3、SF

6

4、预装式变电站

2、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将电源(或发电装置)与用电设备之间经若干输、配电环节连接起来,完成电能的传输与分配。

电力系统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所、配电系统及用户。

由于电厂和用电负荷的分散性,需要将电厂生产的电能经升压变压器升压,再经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送往各个负荷中心,最后经降压变压器降压才到达具体的电能用户。

即是说,发电厂和用户间需经一定的网络连接。各个发电厂之间也需要这样的网络连接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这样的网络就称为“电力网”。

2、直流电与交流电

直流电(英文:Direct Current,简称DC),是指方向和时间不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但电流大小可能不固定,而产生波形。直流电工作的供用电系统成为直流供电系统。交流电(英文:AlternatingCurrent,简写AC)是指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因为周期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运行平均值为零,称为交变电流或简称交流电。交流电工作的供用电系统成为交流供电系统。

3、开关电器的作用

开关电器的主要功能是接通和断开电路,主要作用有保护、控制、隔离、接地。

4、电气性能参数

额定电压——电力系统或电气设备所允许的最大电压值。我们讲的额定电压通常指设备的额定电压,是设备在规定的正常使用和性能条件下,能够连续运行的最高电压。

额定电流——在规定的正常使用条件和性能条件下,导体或设备应该能够持续承载的电流的有效值,即导体或设备允许长期通过的最大工作电流。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在额定电压下,断路器或熔断器等具有开断短路电流能力的电器设备,能保证可靠开断的最大电流,称为额定开断电流。

额定短路关合电流——开关电器在合闸时,设备所能承受的短路电流峰值的最大值。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热稳定电流)——电气设备载流导体在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关在合闸位置能够承载的电流的有效值(这个规定的时间叫额定短路持续时间)。

额定峰值耐受电流(动稳定电流)——电气设备载流导体在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能够承载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第一个大半波的电流峰值。在该短路电流峰值冲击所产生电动力作用下,电气设备不致损坏。

额定绝缘水平——开关设备工作时能够承受高于额定电压的各种过电压作用,不会导致绝缘损坏。一般包括额定工频耐受电压和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额定工频耐受电压——对设备按相关标准,施加高于其额定电压的工频(50Hz)电压,由此确定的设备所能承受过电压的能力的限值。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在额定电压工作条件下,导体或设备发热不超过长期运行允许温度时,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5.成套电器的种类

(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按供电系统的要求和使用的场所分:

1、一级配电设备动力配电中心(PC),俗称低压柜。

2、二级配电设备动力配电柜和电动机(马达)控制中心(MCC)。

3、末级配电设备动力配电箱、照明配电箱、插座配电箱、电表计量箱等(俗称三箱)。

按结构特征和用途分类:

1、固定面板式开关柜如:PGL等

2、封闭式开关柜如:GGD、GFB、JYD等。

3、抽出式开关柜如:GCK、MNS、GCS、BLOKSET等。

4、动力、照明配电控制箱如:XL-21(动力箱)、XM(照明箱)、XC(插座箱)、XDD(电表计量箱)等。

(2)、高压成套开关设备

按柜体结构可分为:

a、半封闭式(或敞开式)高压开关柜如:GG-1A。

b、金属封闭式高压开关柜如:KYN28A-12等。

按柜内整体结构分:

a、铠装式高压开关柜如:KYN、KGN系列。

b、间隔式高压开关柜如:JYN系列。

c、箱式高压开关柜如:XGN系列。

按主要元件固定的特点分:

a、固定式(G)如:KGN

b、移开式(Y)如:KYN28-12

按绝缘方式分:

a、空气绝缘开关柜:即采用空气(大气)作为柜内绝缘介质的开关柜(AIS)。

b、气体绝缘开关柜:即采用(除大气之外的)惰性气体或干燥空气作为柜内绝缘介

质的开关柜。

c、固体绝缘开关柜:即采用固态绝缘物作为绝缘介质的开关柜。

(3)、SF6封闭式组合电器(GIS)

采用绝缘性能卓越的六氟化硫气体做绝缘和灭弧介质,三相共箱或分相结构的开关设备。一般用于66kV及以上电力系统。

(4)、预装式变电站(箱式变电站)

用来从高压系统向低压系统或者从低压系统向高压系统输送电能的设备,它包括装在外壳内的变压器、低压和高压开关设备、连接线和辅助设备。大多安装在公众易于接近的地点。

6、成套电器的应用

成套电器广泛应用于发电厂、变电站、工矿企业、高层建筑等各种用电场所,作为接受和分配电能以及对电路进行控制、保护、监测之用。几乎在各种电压等级的系统中都用到成套电器。

(1)、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变配电站低压配电装置采用低压柜,生产车间、建筑物等用电集中的场所采用动力配电柜、电动机控制中心(MCC)

和动力照明配电箱。

(2)、6~35KV变配电站中采用高压开关柜。

(3)、66kV及以上电力系统中一般采用GIS。

(4)、城网以及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采用预装式变电站。

7、成套电器的基本技术要求

7.1 成套电器应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绝缘性能和机械性能,并且动作灵敏,工作可靠性高,能满足动稳定和热稳定的要求。此外,应能保证设备操作、维护和检修的方便,以及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7.2 对于高压开关柜来说,有明确的“五防”联锁要求:

(1)、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

(2)、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负荷开关和接触器。

(3)、防止接地开关处在合闸位置时带接地线关合断路器、负荷开关等。

(4)、防止带电时挂接地线或合接地开关。

(5)、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7.3 对于低压开关设备的操作,也存在相应的防误联锁关系,以保证正确的操作顺序。

7.4 成套电器外壳的基本作用是防护和支承,应满足下述基本要求:

(1)、要求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

(2)、要求防护等级达到相应的标准。

防护等级一般由产品技术条件而定,用户要求特殊防护等级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7.5 开关柜的绝缘

外绝缘——空气间隙及设备的固体绝缘与敞开空气接触的表面。

内绝缘——密闭空间(气体压强不随外界条件变化)的空气间隙及固态绝缘体内部的绝缘。

绝缘距离——绝缘距离是指带电部分与不带电部分之间、带电部分与不同相带电部分之间的安全距离。绝缘距离包括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具有电位差的两个相邻导电体之间在空气中的最小距离。

爬电距离:具有电位差的两个相邻导电体之间沿绝缘体表面的最短距离。

复合绝缘——把不同绝缘介质组合起来的绝缘方式称为复合绝缘。

根据电气设备使用条件、周围环境和绝缘材料来确定电气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这三个因素被称为绝缘配合的三要素。

8、常见成套电器介绍

8.1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国产低压开关柜全型号由6位汉语拼音字母或数字表示,其含义如下:

□□□□—□—□

1 2 3 4 5 6

第1位:分类代号,即产品名称,P-开启式低压开关柜,G-封闭式低压开关柜;

第2位:型式特征,G-固定式,C-抽出式,H-固定和抽出式混合安装;

第3位:用途代号,L(或D)-动力用,K-控制用。这一位也可以作为统

一设计标志,如”S”表示森源电气系统;

第4位:设计序号;

第5位:主电路方案编号;

第6位:辅助电路方案编号。

例:GCK-□-□表示封闭、抽出式控制柜

GGD-□-□表示封闭、固定式动力柜

进口或合资品牌低压开关柜,其型号含义各异,如MNS2.0,其中:M—模件式,N—抽出式,S—开关配电装置,2.0—版本号(设计序号)

8.2 动力箱、配电箱系列

动力箱、配电箱的型号大多由汉语拼音字母和设计序号组成。

动力配电箱:XL-21。其中:X—箱,L—动力,21—设计序号。

照明配电箱:XM(R)。M—照明,X—箱,R—嵌入式或称暗装。(如后缀数字为设计序号)

插座箱:XC。其中:X—箱,C—插座。

模数化终端配电箱PZ20、PZ30

电表计量箱:PZ40、XDD(R)。其中:X—箱,DD—电表计量,R—嵌入式(暗装)。

控制箱:JXF(R)。其中:JX本意为接线,F—防尘,R—嵌入式(暗装)。

型号中含有W的一般为户外箱。

配电箱外壳采用金属外壳或塑钢材料外壳。

8.3 高压成套开关设备

高压开关柜的型号:

国产系列高压开关柜全型号由如下格式表示,其含义如下:

□□□□—□/ □—□

1 2 3 4 5 6 7

第1位:开关柜结构形式, K—铠装式,J—间隔式,X—箱式;

第2位:主设备安装方式,G—固定式,Y—移开式(用字母Z表示中置式);

第3位:安装场所,N-户内式,W-户外式;

第4位:设计序号;

第5位:额定电压(单位kV),有的在这一位后的括号中说明主设备的类

型,如用Z表示真空断路器,F表示负荷开关。

第6位:额定电流(单位A)

第7位:额定短路开断电流(单位kA)

型号中还有增加其他字母断路的情况,如:断路器操动机构:D-电磁式,T-弹簧式;环境代号,TH-湿热带,TA-干热带,G-高海拔,Q-全工况。

尾部加数字代表主回路(一次线)方案编号;

例如:KYN28-12(Z)

KYN28-12(GZS1-12)型户内金属铠装抽出式开关柜系3~10KV三相交流50Hz单母线及单母线分段系统的成套配电装置。主要用于发电厂、中小型发电机送电;工矿企事业配

电;电力系统二次变电所受电、送电;大型高压电动机起动等。实行控制、保护、检测之用。

对于环网柜,因其多应用于环网供电方式而得名,型号前有加H的情况,如HXGN□-12。也可采用上文型号命名方式,如:XGN15-12。

我公司的环网柜型号,分为以下几种:

XGN□-12(CB)/630-20、 XGN□-12(F)/630-20 、XGN□-12(FR)/125-31.5

型号中:□——设计序号位,CB——配断路器,F——配负荷开关,FR——配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630——负荷开关额定电流(A),20——额定短时耐受电流(kA),125——所配熔断器额定电流(A),31.5——额定短路开断能力(kA)。

9、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发展

开关柜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前期主要解决绝缘问题,后续考虑人身安全,之后研究小型化,现在研究环境友好型。

随着绝缘介质的发展,从早期靠空气(大气)绝缘的AIS,到SF6气体绝缘的GIS,再到固体绝缘的SIS,进而采用环保气体(干燥空气、氮气、混合气体)绝缘的

C-GIS。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发展趋势,

高可靠

免维护

智能化 小型化

操作方便 外观精美

成本低

供货周期短

10、母线相序排列

11、电工成套装置中导体的颜色

11.1 交流三相电路

相别A相B相C相零线或中性线N 接地保护线

颜色黄色绿色红色淡蓝色

黄、绿双色(15~100mm交替)

用双芯导线或双根绞线连接的交流电路,采用红黑并行。

11.2 直流电路:

正极——棕色,

负极——蓝色,

接地中性线——淡蓝色。

12、模拟线颜色规定

序号电压(kV)模拟线颜色标号

1 AC 0.23 深灰GSB G51001-94 BO1

2 AC 0.4 黄褐GSB G51001-94 YR07

13、外壳防护等级

外壳防护等级(GB4208)IP代码的含义

(1).外壳防护等级用IP代码表示。

(2).IP代码由IP字母、第一位特征数字、第二位特征数字、附加字母及补充字母组成。

(3).第一位特征数字表示防人身安全和防尘。

(4).第二位特征数字表示防水。

第一和第二位特征数字不要求规定时,该处由字母“X”代替如:IP4X、IPXX;附加字母和补充字母不要求规定时可以直接省略。

IP代码的组成及含义

第二位特征数字

防止进水造成有害影响

0 无防护

——

1 垂直滴水

2 15°滴水

3 淋水

4 溅水

5 喷水

6 猛烈喷水

7 短时间浸水

8 连续浸水

高压柜外壳防护等级

最新成套电气设备基础知识培训

成套开关设备基础知识培训 2019年3月

1、成套开关设备(或称成套电器)概念 成套开关设备(成套电器)是以开关设备为主体的成套配电装置,即制造厂家根据用户对一次接线的要求,将各种一次电器元件以及控制、测量、保护等装置组装在一起而构成的成套配电装置。 成套开关设备可分为: 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2、高压开关柜 3、SF 封闭式组合电器(GIS) 6 4、预装式变电站 2、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将电源(或发电装置)与用电设备之间经若干输、配电环节连接起来,完成电能的传输与分配。 电力系统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所、配电系统及用户。 由于电厂和用电负荷的分散性,需要将电厂生产的电能经升压变压器升压,再经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送往各个负荷中心,最后经降压变压器降压才到达具体的电能用户。 即是说,发电厂和用户间需经一定的网络连接。各个发电厂之间也需要这样的网络连接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这样的网络就称为“电力网”。 2、直流电与交流电 直流电(英文:Direct Current,简称DC),是指方向和时间不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但电流大小可能不固定,而产生波形。直流电工作的供用电系统成为直流供电系统。 交流电(英文:AlternatingCurrent,简写AC)是指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因为周期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运行平均值为零,称为交变电流或简称交流电。交流电工作的供用电系统成为交流供电系统。 3、开关电器的作用

开关电器的主要功能是接通和断开电路,主要作用有保护、控制、隔离、接地。 4、电气性能参数 额定电压——电力系统或电气设备所允许的最大电压值。我们讲的额定电压通常指设备的额定电压,是设备在规定的正常使用和性能条件下,能够连续运行的最高电压。 额定电流——在规定的正常使用条件和性能条件下,导体或设备应该能够持续承载的电流的有效值,即导体或设备允许长期通过的最大工作电流。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在额定电压下,断路器或熔断器等具有开断短路电流能力的电器设备,能保证可靠开断的最大电流,称为额定开断电流。 额定短路关合电流——开关电器在合闸时,设备所能承受的短路电流峰值的最大值。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热稳定电流)——电气设备载流导体在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关在合闸位置能够承载的电流的有效值(这个规定的时间叫额定短路持续时间)。 额定峰值耐受电流(动稳定电流)——电气设备载流导体在在规定的使用和性能条件下,能够承载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第一个大半波的电流峰值。在该短路电流峰值冲击所产生电动力作用下,电气设备不致损坏。 额定绝缘水平——开关设备工作时能够承受高于额定电压的各种过电压作用,不会导致绝缘损坏。一般包括额定工频耐受电压和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额定工频耐受电压——对设备按相关标准,施加高于其额定电压的工频(50Hz)电压,由此确定的设备所能承受过电压的能力的限值。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在额定电压工作条件下,导体或设备发热不超过长期运行允许温度时,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5.成套电器的种类 (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按供电系统的要求和使用的场所分: 1、一级配电设备动力配电中心(PC),俗称低压柜。 2、二级配电设备动力配电柜和电动机(马达)控制中心(MCC)。 3、末级配电设备动力配电箱、照明配电箱、插座配电箱、电表计量箱等(俗称三箱)。 按结构特征和用途分类: 1、固定面板式开关柜如:PGL等 2、封闭式开关柜如:GGD、GFB、JYD等。 3、抽出式开关柜如:GCK、MNS、GCS、BLOKSET等。 4、动力、照明配电控制箱如:XL-21(动力箱)、XM(照明箱)、XC(插座箱)、XDD(电表计量箱)等。 (2)、高压成套开关设备 按柜体结构可分为: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

.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基础会计学教案(大专)

基础会计教案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会计学科得入门课程,也就是财务会计专业得专业基础课,就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得基础。对于其她相关专业得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就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得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得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得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得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得定义、会计核算得职能、会计核算得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与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得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与账户得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得填制、账簿得登记与会计报表得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得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得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得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得教学方法进行相关得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得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与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得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得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得互动。根据多年得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得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得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得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得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得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得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得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得现场化、实验资料得标准化、实验手段得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得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得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得基础。 四、本课程得总要求

《会计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docx

《会计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 第一章总论 教学内容: 会计含义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对象,会计基本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会计的核算方法与任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的含义和对象;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与特点;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熟悉会计的核算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及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讲授中应注意对会计概念和会计对象的理解、分析。同时,应注意对会计职能、会计核算的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中难点问题的扌巴握。 教学方式: 以讲授为主,通过习题练习加深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本章共3学时。 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 引入:同学们印象中的会计是什么?(要求大家畅所欲言,然后引入正题)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必然关心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关心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一切劳动耗费和取得的劳动成果。即必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进行记录、计算比较与分析,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用来记录、计算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的行为就是会计活动。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生产,就产生了会计活动。它是管理生产经营过程,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会计的发展 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们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并不断得到发展的科学。生产力水平不同,会计活动的范围和方法不同。 1.古代会计 原始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对于自己从事的生产活动最初只能用头脑来记忆。随着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和劳动成果的不断增多,人们开始用石子、树枝来计量,后来发展到“结绳记事”,在木板和石板上刻契等。此时的会计只是生产者的一种附带职能,核算相当简单。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需要记录的事项日益增加,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职能。封建社会时期,主要核算朝廷官府的钱、粮、财、赋、税等收支活动。清代学者焦循这样来解释“会计":“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唐宋两代是我国会计全面发展的时期。在宋朝出现了第一个比较完备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司”,在会计结账方法上采用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清册”是我国古代会计

《基础会计》完整版优质教学教案

一、个人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 二、课程要求 会计学科体系简介 “会计”这个词,早在我国西周时代(约在公元前1 100年到770年之间)就已经出现。但是,会计作为一种专业知识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过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 会计学的分支: 从应用范围上看,可分为: 1.宏观会计学 反映和监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 2.微观会计学 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或组织的经济活动情况。 微观会计学,按照其所服务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 1.预算会计(也叫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反映和监督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 2.企业会计(也叫营利组织会计) 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情况。 企业会计,按照其服务对象,可以分为: 1.管理会计 提供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关于未来的经济信息。 2.财务会计 提供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服务的、关于过去的经济信息。 财务会计,按照其所应用的行业,可以分为: 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学基础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第一章总论(绪论)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二、会计的职能 (一)基本职能: 1. 核算 2. 监督 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证 (二)其他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等 三、会计对象 特定主体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四、会计目标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五、会计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 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2. 持续经营 3. 会计分期 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4.货币计量 记账本位币 六、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必学的成套电气设备知识大全!

作为一个电器成套设备的报价员,首先要懂得什么叫电器成套设备。电器成套设备是指由壳体、母线、一二次元件、辅材等组成的完整设备,它运行在电网中起着接受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同时对电力设备起着控制和保护作用。电器成套设备主要分为:0.4kV、0.69KV、1.2KV 低压开关柜;3.6KV、7.2KV、12KV、24KV中压开关柜(目前发展趋势)、40.5KV高压开关柜,动力箱(柜)、照明箱、控制箱(柜、台)、保护屏、直流屏等。 产品型号主要有如下三大类: 1、低压类:PGL (不推荐使用)、GGD (安全可靠且性价比高,所以被广泛应用)、BFC (不 推荐使用)、GCL(K)(不推荐使用)、GBD、GCS (森源设计)、MNS (ABB技术); 2、中高压类:GG-1A (F)(不推荐使用)、XGN2-12 (不推荐使用)、KYN1-12 (不推荐 使用八JYN2,6-12 (不推荐使用)、HXGN-12 (F)、XGN15-12 (SF6 )、KYN18-12、KYN28-12 (目前市场上主流产品)、KYN □-24(正在成为发展趋势)、JYN1-40.5 (不推荐使用)、XGN □(JGN 口)-40.5 (不推荐使用)、KYN61-40.5 (目前市场上主流产品)、KYN96-40.5 ; 3、箱变类:YBM m2 (2 4、40.5)/0.4、ZGS9 (11)-12 (40.5)/0.4、10KV 中压开关站、35KV 高压开关站。 贰学习与掌握电气成套设备的基础知识 作为一个电器成套设备的报价员必须能够看懂并理解一次系统图、二次原理图、平面布置图,

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需要报价员平时多看多学多问。 在电器成套设备中把母线、隔离开关(高压)、刀开关(低压)、断路器(空气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力变压器、交流接触器、保护继电器(热继电器)、避雷器等组成的设备叫一次设备。由它们按照原理关系所组成的回路称为一次回路或一次方案图。为了使一次系统能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随时监视一次系统运行状态,同时能随时控制一次系统所必须配备许多其他电器元件及设备,如:测量仪表(电流表、电压表、功率因素表、功率表、频率表等)、控制信号元件(信号灯、按钮、万能转换开关等)、继电保护装置等。由它们按照原理关系所组成的回路称为二次回路或二次方案图。 叁了解电气成套设备的价格组成 1、一二次元器件价格; 2、辅材价格,包括:二次线、端子、线鼻、线夹、绕线管、号码管、字码、扎带、标准件 等; 3、母排价格,母排用量按一次方案图预算; 4、壳体价格,比如:GGD :1800.00 元/台;KYN28-12 :6500.00 元/台;HXGN-12 2500.00 元/台;KYN61-40.5 :16500.00 元/台;GCK、GCS、MNS 需按一次方案由专业 壳体厂家进行报价;箱式变电站、非标箱(柜)按箱体尺寸计算。

《会计学基础》双语教案

《会计学基础》教案 时间:周一第二大节(上午9:40---10:25;10:30---11:15) 单周周四第一大节(上午7:50---8:35;8:40---9:25) 地点:康庄506 学时:48 班级:会05-1.2.3.4 学分:3 答疑时间:周一上午:11:15---12:00 考试方式:英文。闭卷 考试时间:第21周周四第三大节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 Part 1 Basic Concepts and the Balance Sheet 所需课时:3课时 课程目标: 1.让学生对“会计”一词有初步的认知,明确会计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2.了解财务报表的作用,明确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构成要素; 3.对会计基本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有初步认识;并正确理解和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4.了解三个会计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对意义。 ---复式记账原则 ---货币计量原则。 ---会计主体原则。 课程设计: 第一课程段:师生交流(30分钟) 1.通过点名及自我介绍与学生沟通,相互认识。并询问同学选择学系会计专业的理由以及对会计的认识程度,通过这种交流了解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Q::What ‘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come from? What’s you hobby? Are you interesting in Accounting? Why you chose accounting be your major? 2.在交流的基础上,列举国内外企业的实例,以及会计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阐述学好会计的重要性。 Q: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at accounting is? 3.介绍目前国内、国外与会计专业有关的职业及考试类别,增强学生学好该课程的信心,提高学生今后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Q:Being a student graduated in accounting, what kinds of job he can do? Or how many choices he has? Such as which company? 4.向学生介绍所选教材的特点及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便于学生课后自学,提高学习效果。 Text book : Introduction How to use this book

中山大学精品课程——基础会计学教案13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第十三讲管理会计的概念和原则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 2.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3.了解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异同 4.学会区分成本、费用和支出 5.能够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6.掌握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边际成本等概念 7.掌握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 8.掌握费用分摊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9.了解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背景及主要内容二、学时安排 会计学专业:0学时 非会计学专业:6学时三、授课内容引子 前面十二章所学习的内容偏重于财务会计 1)请对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点做一个总结:服务对象、工作范围、工作依据、…… 2)思考: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项需要吗?如果不能,企业又是通过什么手段或者工具来获得这些信息呢? 3)你听说过管理会计吗? (一)什么是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中,体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评等内部管理职能的范畴,是一个组织(或一个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MDSS )的一个子系统;管理会 计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仍处在不断的发展和丰富之中;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正确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所需的管理信息的一种会计。 管理会计是为管理提供信息的一个会计分支,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作用表现在:1 )为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参与管理;2)协助指导与控制;3)制定激励目 标;4)计量与评价绩效;5)为战略管理提供信息。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分析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同点表现在:1)工作对象方面;2 )信息来源方面;3)目标一 致性方面。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点表现在:1)服务对象不同,但这一区别并不是绝对的;2)时间维度不同,财务会计属于报告型会计;而管理会计属于经营型会计;3)灵活性不同,二 者在工作范围、工作依据、工作程序、工作方法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不同;4)如果我们说 财务会计是历史学家”的话,管理会计就是朱来学家”。 (三)成本、费用和支出 费用是企业为取得收入所发生的耗费或消耗,如设备的折旧或磨损、材料被耗用的部分、专利权中已使用的部分、办公费用、工资费用等等。费用需要通过支出来完成,但支出不等于费用。 支出是指任何导致企业现金流出或义务增加的行为,如购买设备、购买材料、购买专利权、支付工资、支付办公费等等。 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如产品成本是指为生产某件(种)产品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对象不同,成本不同。费用与成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成套电气设备基础知识培训

成套开关设备基础知识培训 xxxx年3月

1、成套开关设备(或称成套电器)概念 成套开关设备(成套电器)是以开关设备为主体的成套配电装置,即制造厂家根据用户对一次接线的要求,将各种一次电器元件以及控制、测量、保护等装置组装在一起而构成的成套配电装置。 成套开关设备可分为: 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2、高压开关柜 3、SF6封闭式组合电器(GIS) 4、预装式变电站 2、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将电源(或发电装置)与用电设备之间经若干输、配电环节连接起来,完成电能的传输与分配。 电力系统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所、配电系统及用户。 由于电厂和用电负荷的分散性,需要将电厂生产的电能经升压变压器升压,

再经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送往各个负荷中心,最后经降压变压器降压才到达具体的电能用户。 即是说,发电厂和用户间需经一定的网络连接。各个发电厂之间也需要这样的网络连接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这样的网络就称为“电力网”。 2、直流电与交流电 直流电(英文:Direct Current,简称DC),是指方向和时间不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但电流大小可能不固定,而产生波形。直流电工作的供用电系统成为直流供电系统。 交流电(英文:AlternatingCurrent,简写AC)是指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因为周期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运行平均值为零,称为交变电流或简称交流电。交流电工作的供用电系统成为交流供电系统。 3、开关电器的作用 开关电器的主要功能是接通和断开电路,主要作用有保护、控制、隔离、接地。 4、电气性能参数 额定电压——电力系统或电气设备所允许的最大电压值。我们讲的额定电压通常指设备的额定电压,是设备在规定的正常使用和性能条件下,能够连续运行的最高电压。 额定电流——在规定的正常使用条件和性能条件下,导体或设备应该能够持

《基础会计》完整教案设计

基础会计教案 课程责任教师刘晓菲- 一、课程内容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的总要求 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总论

基础会计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会计的概述(一) 【授课教师】 阚龙彪。 【授课班级】 20XX级财会一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这个中心,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加深对会计概念及其涵义的理解。 3、德育目标:围绕会计概念、职能这个中心,教育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教学重点、难点】 参见配套教学用书《基础会计教学参考书》P1 1.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职能。 2.教学难点:会计的概念和两大职能。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财会专业课的第一堂课,本节课影响整个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学生对企业、对会计都比较抽象。对会计的学习比较茫然,所以本节课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 【教学媒体】 配套多媒体课件《基础会计》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给学生看一些关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图片。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有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物质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时人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尽可能节省的劳动占用,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

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了会计。 会计最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录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举例……,所以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账;不做假账。 二、新授课 (一)什么是会计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7分钟) 学生自学,教师归纳: (1)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使用配套光盘——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看演示: 从开始的堆积石块、刻木记事、结绳记数到刻契记数一步步向前发展。 (2)会计的发展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起源于生产实践,是为管理生产活动而产生的。 会计在中国的发展 西周——出现“司会”官职 西汉——出现“计簿、薄书”的账册 宋代——官厅会计(四柱清册) 明末清初——龙门账 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四脚账 清后期——借贷记账法 二十世纪——电算化会计 会计在世界的发展 远古——印度的农业记账员 1494年——意大利的复式记账法 二战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化

会计学授课教案

《会计学》授课教案 第十三讲管理会计的概念和原则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 2.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3.了解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异同 4.学会区分成本、费用和支出 5.能够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6.掌握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边际成本等概念 7.掌握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 8.掌握费用分摊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9.了解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背景及主要内容 二、学时安排 会计学专业:0学时 非会计学专业:6 学时 三、授课内容 引子 前面十二章所学习的内容偏重于财务会计 1)请对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点做一个总结:服务对象、工作范围、工作依据、…… 2)思考: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项需要吗?如果不能,企业又是通过什么手段或者工具来获得这些信息呢? 3)你听说过管理会计吗? (一)什么是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中,体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评等内部管理职能的范畴,是一个组织(或一个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MDSS )的一个子系统;管理会计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仍处在不断的发展和丰富之中;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正确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所需的管理信息的一种会计。 管理会计是为管理提供信息的一个会计分支,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作用表现在:1)为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参与管理;2)协助指导与控制;3)制定激励目标;4)计量与评价绩效;5)为战略管理提供信息。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分析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同点表现在:1)工作对象方面;2)信息来源方面;3)目标一致性方面。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点表现在:1)服务对象不同,但这一区别并不是绝对的;2)时间维度不同,财务会计属于报告型会计;而管理会计属于经营型会计;3)灵活性不同,二者在工作范围、工作依据、工作程序、工作方法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不同;4)如果我们说财务会计是“历史学家”的话,管理会计就是“未来学家”。 (三)成本、费用和支出 费用是企业为取得收入所发生的耗费或消耗,如设备的折旧或磨损、材料被耗用的部分、专利权中已使用的部分、办公费用、工资费用等等。费用需要通过支出来完成,但支出不等于费用。

最新成套电气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讲课教案

最新成套电气设备基础知识培训

成套开关设备基础知识培训 2019年3月

1、成套开关设备(或称成套电器)概念 成套开关设备(成套电器)是以开关设备为主体的成套配电装置,即制造厂家根据用户对一次接线的要求,将各种一次电器元件以及控制、测量、保护等装置组装在一起而构成的成套配电装置。 成套开关设备可分为: 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2、高压开关柜 封闭式组合电器(GIS) 3、SF 6 4、预装式变电站 2、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将电源(或发电装置)与用电设备之间经若干输、配电环节连接起来,完成电能的传输与分配。 电力系统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所、配电系统及用户。 由于电厂和用电负荷的分散性,需要将电厂生产的电能经升压变压器升压,再经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送往各个负荷中心,最后经降压变压器降压才到达具体的电能用户。

即是说,发电厂和用户间需经一定的网络连接。各个发电厂之间也需要这样的网络连接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这样的网络就称为“电力网”。 2、直流电与交流电 直流电(英文:Direct Current,简称DC),是指方向和时间不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但电流大小可能不固定,而产生波形。直流电工作的供用电系统成为直流供电系统。交流电(英文:AlternatingCurrent,简写AC)是指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因为周期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运行平均值为零,称为交变电流或简称交流电。交流电工作的供用电系统成为交流供电系统。 3、开关电器的作用 开关电器的主要功能是接通和断开电路,主要作用有保护、控制、隔离、接地。 4、电气性能参数 额定电压——电力系统或电气设备所允许的最大电压值。我们讲的额定电压通常指设备的额定电压,是设备在规定的正常使用和性能条件下,能够连续运行的最高电压。 额定电流——在规定的正常使用条件和性能条件下,导体或设备应该能够持续承载的电流的有效值,即导体或设备允许长期通过的最大工作电流。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在额定电压下,断路器或熔断器等具有开断短路电流能力的电器设备,能保证可靠开断的最大电流,称为额定开断电流。 额定短路关合电流——开关电器在合闸时,设备所能承受的短路电流峰值的最大值。

电气成套设备基础知识(优.选)

电气成套设备基础知识 一.电压等级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把标称电压1kV及以下的交流电压等级定义为低压,把标称电压1kV以上、330kV以下的交流电压等级定义为高压,把标称电压330 kV 及以上、1000 kV以下的交流电压等级定义为超高压,把标称电压1000 kV及以上的交流电压等级定义为特高压,通常还有一个“中压”的名称,我国国家电网公司(SG)的规范性文件中把1 kV 以上至20 kV 的电压等级称为中压我公司产品涉及的电压等级为10KV及以下:10KV,6KV,3KV,1KV,400KV 常用的高压是10KV(12KV),低压是380V(400V) 注:12kV是开关柜的额定电压,代表它的绝缘水平,10kV是该设备运行系统的电压,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意思。 目前国内各地采用的电压系统有所不同: ●城网电压等级及特点 西北地区:330kV —110kV —10kV —380V 东北地区:220kV —66kV —10kV —380V 上海、天津:220kV —35kV —10kV —380V 苏州工业园:220kV —110kV —20kV —380V 全国其它地区:220kV —110kV —10kV —380V ●农网电压等级 110kV —35kV —10kV —380V ●机车网电压等级 110kV —27.5kV(或55kV) ●强电-弱电 以人体的安全电压来划分。人体安全电压是36V,安全电流是10mA 注:目前国内正在试用24KV(20KV)电网电压,优势:比10KV电网配电容量大,传输能力提高,比35KV电网造价低,占地少 二.我公司主要产品 箱式变电站:YB-12/630

会计学基础学习指南教案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课程学习指南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学时:51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 二、课程性质和地位 会计知识是任何经济管理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管理提供必不可少的信息,学习该门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会计信息的产生、分析、使用的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强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学生学习本专业其他后续课程所不可缺少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管理者的视角认知会计信息对决策相关人的重要应用价值以及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为进一步掌握经济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会计的概念框架,如会计的含义及其目标;会计的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 2.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如账户设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 3.掌握会计信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4.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到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与会计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会计信息在微观、宏观经济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术方法,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方法、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财产清查的方法和成本计算的方法等; 2.具备阅读和使用会计这一门“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能力;着重把握分析方法,形成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框架。初步形成业务辨析能力、跨专业知识运用能

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1.树立遵守财经法规、廉洁自律的职业价值观; 2.拓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会计视野。 四、学习方法 1.搭建课程知识框架。本课程是一门理解记忆内容较多的课程,知识点多且较为零散,应当以从财务报表的大局观进行学习。 2.做好课前预习,以保证在课堂上更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课后做好复习,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预习时要带着“问题”预习知识点,学习要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深入和扎实的学习效果。 3.本课程涉及许多习题,在解题时首先理解题目所涉及的概念及题目设置的目的,通过练习题达到更好理解知识点的目的。同时要做到融会贯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4.制定学习目标与规划,将课程学习与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联系起来,通过资格考试不断提高知识层次。 5.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上市公司案例的分析与应用,提高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推荐使用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主教材是由程培先教授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学》。该教材以“初识基本财务报表、再现报表编制过程”为脉络安排篇章结构。前两章总论、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初识会计及其工作成果;设置账户、借贷记账法及其应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财务报告、账务处理程序等8章内容围绕会计核算方法展开,用来阐述财务报表编制过程;最后一章从宏观角度介绍会计工作组织的基本要求、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会计法规体系等。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与应用,本书每一章的篇首设有学习目标、引导案例,章中穿插知识链接、思考、二维码等栏目,章后附有思考与练习。

基础会计学教案

基础会计学 教案 一、课程简介 基础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会计学基础是会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主要是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会计学专业的各门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基本理论部分:要求概括了解会计的掌握会计的定义、职能、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基本方法部分:要求重点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的七大方法;基本技能部分:要求在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复式记账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一整套会计的基本技能。本教案以会计七大核算方法为主线索,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以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具体应用构造内容体系,力求向读者展示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工作流程,做到理论和实践、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相结合。本教案的显着特点是: 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比传统的会计原理教学更加重了会计的理论知识和会计法规知识部分。 3、开篇均以小案例导入教学内容,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并列出每章

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以明确各章内容的纲要。 4、课后案例与每章重要知识点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配合课堂教学增加实验室模拟训练,帮助学生自学和复习。 二、课程各章学时与分配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1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 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基础会计情景模拟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 情景教学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 所属系部:经济管理系 制定人:马帅 制定时间: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情景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目的、任务、目标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用于实践,这也是《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两个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理论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基础会计实习,将会计核算理论运用于实践,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从企业和社会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将来就业创造条件。 三.教学实施的基本思路 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体现职业岗位的特征,学生完成学习是一个“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过程。学生同时扮演学徒工的角色,教师同

时扮演师傅的角色,实训室既是学生学习的教室,同时也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 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按照教学讲授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基本方法知识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工作过程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工作效果评价。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岗位的划分可锻炼学生的分工与合作的团队意识,会计工作的过程要自觉遵守,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每一个工作任务必须实现预期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在深刻理解基本规律的同时,取得实际的经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教学的过程要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练习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弹性,充分照顾到能力差的学生,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成功,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是实做项目的完成,是通过他个人的努力,看到了某一会计工作过程的实现,这样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极大热情。 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内容制定详细的计划,课时可分散可集中使用,在开学初教师、学生、场地管理教师、教学督导部门都能够拿到本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并严格贯彻执行。 四.教学环境的整体设计 教学场地主要集中在教师和实训室,实训室的文化氛围体现办公室的特征: (1)手工会计实训室内集中办公用桌凳45套,安装投影,配备配套的办公用品:尺子、算盘、印章、装订机等,学生具有完成学习和实际操作任务的活动空间。 (2)墙壁悬挂有关会计工作流程、会计岗位职责、实训室安全要求等图表。 (3)学生教师统一在实训室完成岗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质量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课程教案基础会计授课教案

第一章总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和最重要的概念,使学生对会计学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对会计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本章教学中,要求学生在以听讲为主、接受会计知识的同时,理解和记忆一些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现代会计的客观环境、会计的含义、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分类、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对象和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会计的含义、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和要素。 第一节会计及其职能 一、现代会计的客观环境 现代会计的客观环境是指对会计发展产生各种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客观条件和状况,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 (一)外部环境 1.社会经济制度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4.社会文化背景 (二)内部环境 1.经济组织的整体管理水平 2.单位领导对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 3.会计人员的素质 4.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 二、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与社会生产经营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计量经济过程中占用的财产物资及劳动耗费,通过价值量的变化来描述经济过程,评价经济上的得失,并且发展成为一种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的、以价值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管理活动。可以看出: 1、会计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的最本质特点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标准; 3、会计工作的对象是企业等的经济活动; 4、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收集、加工和利用经济信息,并对会计对象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亦即核算和监督); 5、会计要采用专门的方法对其工作对象进行核算和监督; 6、会计的目标是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 会计是指通过专门的方法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