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数据采集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无线数据采集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无线数据采集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无线数据采集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无线数据采集器的设计

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0届林杨宝学号:2006820007

[摘要] 本文设计一个基于TMS320LF2407EA的多路无线温度采集系统,能够自动检测DS18B20个数,动态调整系统参数。主控DSP可以把温度数据显示在液晶屏幕中,并且通过nrf2401无线模块传输到上位机,由Qt开发的程序将数据存储在QSQLITE数据库,并用Qwt库绘制温度曲线。文章在简要介绍DS18B20、nrf2401无线模块、TMS320LF2407A、液晶模块以及Qt开发工具和扩展库Qwt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的过程,以及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DS18B20 温度采集 DSP Qt nRF2401

.

The Design of Wireless Data Acquisition

Lin Yangbao

NO: 2006820007,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Major,2010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Jimei University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multi-channel wireless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TMS320LF2407EA is designed, which can automatically detect the number of DS18B20, dynamically adjust parameters of system. Master DSP can displayed temperature data in the LCD screen and transferred data to PC through wireless module nrf2401 .The program develop by the Qt can stored the data in the QSQLITE database, and draw the temperature curve with Qwt library.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 DS18B20, nrf2401 wireless module, TMS320LF2407A, LCD module and Qt development tools and extensions Qwt . Introduce the wireless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process and in the design process what issues should pay attention.

Key words:DS18B20Temperature Acquisition DSP Qt nRF2401

引言 (1)

第1章概述 (2)

1.1选题意义 (2)

1.2设计任务要求 (2)

1.3方案选择 (2)

1.3.1 下位机数据采集模块 (2)

1.3.2 下位机人机交互模块 (3)

1.3.3 与上位机无线通信模块 (3)

1.3.4 上位机数据处理编程 (3)

1.4DSP开发硬件平台介绍 (3)

1.5无线数据采集器系统框图 (4)

第2章数据采集模块的软硬件设计 (6)

2.1DS18B20简述 (6)

2.2数据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6)

2.3数据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7)

2.3.1 DS18B20的工作时序 (7)

2.3.2 数据采集模块子程序设计 (8)

第3章人机交互模块软硬件设计 (11)

3.1人机交互模块硬件设计 (11)

3.2 LCD液晶多级菜单的实现 (12)

3.2.1 定义菜单操作的结构体 (12)

3.2.2菜单层次结构 (13)

3.2.3菜单间切换 (14)

第4章无线通信 (16)

4.1无线通信硬件设计 (16)

4.1.1 无线传输模组介绍 (16)

4.1.2无线传输模组接口电路 (17)

4.1.3从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的硬件设计 (18)

4.2无线通信软件设计 (18)

4.2.1 nRF2401工作时序 (18)

4.2.2 nRF2401A的命令字 (20)

4.2.3 nRF2401A初始化读写操作软件设计 (22)

4.3自定义通信格式 (23)

第5章上位机数据处理 (25)

5.1Q T简介 (25)

5.2温度数据库实现 (26)

5.3绘制温度曲线 (27)

5.4无线数据采集终端界面设计 (28)

结论 (31)

致谢语 (32)

[参考文献] (33)

附录 (34)

温度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参数,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常常需要对温度进行监测。很多温度监测环境范围大,测点距离远,布线很不方便。这时就要采用无线方式对温度数据进行采集。多路无线温度采集系统可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或相应的可转换为温度量或供电故障监控的工业、农业、环保、服务业、安全监控等工程中。在本系统中各点的温度传感器DS18B20 将采集到的温度值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通过nRF2401 实现远程无线传输,在上位机的控制系统中,采用串口作为计算机与测控网络的接口。本系统能准确测量范围内的温度,又能解决布线不便的问题。

第1章概述

1.1 选题意义

温度是工业、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和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常需对温度进行检测和监控,采用微型机进行温度检测、数字显示、信息存储及实时控制,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节约能源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伴随工业科技、农业科技的发展,温度测量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在一些特定环境温度监测环境范围大,测点距离远,布线很不方便。这时就要采用无线方式对温度数据进行采集。

多路无线温度采集系统可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或相应的可转换为温度量或供电故障监控的工业、农业、环保、服务业、安全监控等工程中,例如:城市路灯故障检测和供电线路防盗监视、城市居民小区供热检测、大型仓库温度检测、工业生产测控、农业生产温度测控、环保工程、故障监控工程等。考虑到许多工业环境中对多点温度进行监控,一般需要测量几十个点以上。本文设计多路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1.2 设计任务要求

(1)能够开机检测温度传感器的个数,动态调整系统参数。

(2)下位机提供友好的人机,能显示各传感器的温度数据。

(3)无线传输距离100米以上。

(4)上位机能将温度数据存储于数据库并绘制温度曲线。

1.3 方案选择

根据各项功能的实现方法以及硬件连接方式,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四大模块:下机位温度数据采集模块,下位机人机交互模块,与上位机无线通信模块,上位机数据处理。

1.3.1 下位机数据采集模块

方案一:采用热敏电阻,价格比较便宜,但热敏电阻精度、重复性、可靠性较差,对于检测1摄氏度的信号是不适用的。在温度测量系统中,经常采用单片温度传感器,比如AD590、LM35等。但这些芯片输出的都是模拟信号,必须经过A/D转换后才能送给单片机,这样就使得测温装置的电路较复杂。另外,这种测温装置的一根线上只能挂一个传感器,不能进行多点测量,即使能实现,也要用到复杂的算法,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软件实现的难度。

方案二:在多点测温系统中,传统的测温方法是将模拟信号远距离采样,然后进行AD转换,而为了获得较高的测温精度,就必须采用措施解决由长线传输、多点测量切换及放大电路零点漂移等造成的误差问题。采用数字温度芯片DS18B20测量温度,输出信号全数字化,便于控制,省去传统的测温方法的很多外围电路,且该芯片的物理化学性很稳定,它能用做工业测温元件。DS18B20的最大特点之一采用了单总线的数据传输,测温系统的电路就比较简单,体积也不大,TMS320LF2407 DSP评估板只需要一个I/O 就可以带驱动多个DS18B20,容易实现多点测量,轻松的组建传感器网络。

从上述两个方案的对比中看出,方案一的电路复杂,可扩展性不高,不方便进行多点测量,因此我们选择方案二。

1.3.2 下位机人机交互模块

方案一:由DSP驱动128*64LCD显示屏来实现温度的显示。本系统的键盘功能主要有多路数据采集通道间切换,以及其它系统信息显示切换。可以通过图文的方式显示更多信息。

方案二:用七段数码管和键盘来做人机交互界面,优点是价格便宜,程序简单,缺点是硬件电路复杂,不方便同时显示多路温度以及其它系统信息,界面表达不能满足要求。

从上述两个方案的对比中看出,选择方案一。

1.3.3 与上位机无线通信模块

方案一:DSP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模块传输到从单片机,再由从单片机驱动USB芯片通过USB口将数据传到电脑中。这样硬件实现复杂,也使编程难度加大。

方案二:DSP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模块传输到从单片机,再通过从单片机的串口直接将数据传到上位机中。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实现是简单可靠的。

通过对比两个方案,选择更简单可靠的方案二。

1.3.4 上位机数据处理编程

方案一:上位机编程采用Java,Java语言本身比C++语言要更简单。Java有内建的垃圾回收机制,因此程序员无需关注内存释放工作。Java语言本身支持多线程。

方案二:上位机编程采用C++和基于Qt的开源跨平台开发框架来编写上位机程序。Qt提供了一组更容易理解的GUI类,而且相对于Java的Swing类来说,它们运行更快,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通过比较两个方案,选择方案二中更加熟悉的C++,以及在开源项目中广泛采用的Qt 来进行上位机数据处理编程。

1.4 DSP开发硬件平台介绍

由于系统将来不仅用于采集数据,还要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对相关设备进行复杂的控制。比如工业生产某一过程对温度的控制精度要求很高,这时就要采用模糊控制。但一般的单片机运算速度较慢导致控制实时性差,而采用数据信号处理器就能很好的完成任务。所以本系统主控下位机采用TMS320LF2407DSP 芯片。DSP开发板是用学院提供的TDS2407EA 评估板。

TDS2407EA 评估板是一个性能优越的板卡,开发人员可对LF2407数信号处理器的某些参数进行检测,以确定DSP 是否满足要求。而且,此模块是一个可以开发和运行LF2407 系列处理器芯片的开发平台。TDS2407EA 板使用的是TMS320LF2407DSP 芯片,EVM板可以对LF2407代码进行全速检验,其有544 个字长的片上数据存储器、128K 字长的板上存储器、片上只读闪烁存储器、片上UART 和一个MP7680D/A 转换器,板上安装的器件可使评估板解决各类问题。4 个扩展接口,可提供给任何评估电路。评估电路

是用户自行开发,可应用大量的用户界面来转化代码,从而缩短开发时间和周期[1]。

图1-1[1]显示的是TDS2407EA 基本配置的方框图,EVM 板主要的接口包括目标只读存储器、模拟接口、CAN 接口、串行引导ROM、用户指示灯和开关、RS232 接口、SPI 数据接口和扩展接口。LF2407 接有128K字长无延迟静态存储器,一个扩展的I/O 接口支持65,000 并行的I/O 端口,片上CAN 接口和RS232 串口可用作扩展接口。

图1-1 TDS2407EA 基本配置的方框图

1.5 无线数据采集器系统框图

通过四个模块的方案选择,最终的系统框图如图1-2所示:

图1-2 系统框图

由系统框图可以看出系统工作原理:上位机定时发送温度读取命令,通过串口将命令传到从单片机ATmega16L,经过处理之后由ATmega16L控制无线模块将命令发出。在主控端的无线模块将产生中断,DSP在中断中处理收到的数据。之后,DSP控制DS18B20采集温度信息,将温度信息同样通过无线模块发送到上位机。同时主控DSP也提供了强大的人机交互键,输入采用三键设计,显示部分则用了128*64的大液晶,可以提供实时的温度信息显示。

第2章数据采集模块的软硬件设计

2.1 DS18B20简述

DS18B20是DALLAS公司生产的一线制数字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可编程为9位~12位A/D转换精度,测温分辨率可达0.0625℃,被测温度用符号扩展的16位数字量方式串行输出;其工作电源既可在远端引入,也可采用寄生电源方式产生;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到一起,CPU只需一根数据线就能与诸多DS18B20通信,占用微处理器的端口较少,可节省大量的引线和逻辑电路。以上特点使DS18B20非常适用于远距离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DS18B20内部结构如图2-1所示,主要由4部分组成:64位ROM、温度传感器、温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配置寄存器。DS18B20的管脚排列如图 2-2所示,DQ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GND为电源地;VDD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 ROM中的64位序列号是出厂前被光刻好的,它可以看作是该DS18B20的地址序列码,每个DS18B20的64位序列号均不相同。ROM的作用是使每一个DS18B20都各不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根总线上挂接多个DS18B20的目的。

DS18B20中的温度传感器完成对温度的测量,用16位符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读数形式提供,以0.0625℃/LSB形式表达。例如+125℃的数字输出为07D0H,+25.0625℃的数字输出为0191H,-25.0625℃的数字输出为FF6FH,-55℃的数字输出为FC90H。

2.2数据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多路温度采集模块的硬件是根据DS18B20一线式的特点来设计的,其特点是每一片DSl8B20在其ROM中都存有其在出厂前已写入唯一的48位序列号,DSP在开机后向一线总线发SEARCH(搜索) ROM 命令(F0H)通过搜索算法得到在各路一线总线上的DS18B20个数及序列号。设计如电路图2-2所示,得出每个DS18B20的序列号后,就可以通过Match Rom选择相应的DS18B20进行温度数据采集。

图2-2 DS18B20硬件原理图

2.3 数据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2.3.1 DS18B20的工作时序

DS18B20的一线工作协议流程是:初始化→ROM操作指令→存储器操作指令→数据传输。其工作时序包括初始化时序、写时序和读时序。

初始化时序如图2-3所示[2]:

图2-3初始化时序

主机首先发480us—960us的低电平进行复位,然后释放总线,之后总线被外部上拉电阻抬高,大约等待15—60us之后,DS18B20发出60到240us的低电平信号,以示存在,至此初始化结束。

写时序如图2-4所示[2]:

图2-4 写操作时序

写“0“的时候,首先主机发复位信号,然后发“0”于是低电平持续60us就完成了写“0”。写“1”的时候首先主机发复位信号,持续时间大于1us小于15us然后发“1”持续50us以上即可。

读时序如图2-5所示:

图 2-5读操作时序

读时序也是主机先发低电平,然后在15us内检测连接DS18B20的数据线的引脚,从而读得相应值。

2.3.2 数据采集模块子程序设计

(1)DS18B20搜索算法的实现

根据DALLAS规定,单总线数字传感器的操作必须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微处理器发出复位脉冲(脉宽为480us~690us)进行初始化,一线总线上的传感器则发出存在脉冲(脉宽为60us~240us)[2]做出响应;

b.微处理器向一线总线发SEARCH(搜索) ROM 命令(F0H);

c.微处理器通过一线总线读一位(数据),过程如下:

每个DS18B20把各自ROM 中的第一位放到一线总线上,产生“线与”,由微处理器读取“线与”结果;

微处理器根据读取的两位“线与”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

“00”:表明总线上有传感器连着,且在该数据位上它们的值发生冲突,产生“混码”;

“01”:表明该数据位上的值均为“0”;

“10”:表明该数据位上的值均为“1”;

“11”:表明该数据位上没有传感器相连。

微处理器通过算法判断,将“0”或者“1”写到总线上,选中总线上与该位相符的传感器。

d.通过软件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完整读取64位序列号。搜索算法的流程如图2-6。相关实现代码见附录中代码片段1。

图2-6 搜索算法的流程图

.(2)获取其中一个通道上各传感器的温度值,相关实现代码见附录中代码片段2。

具体流程如图2-7。

图2-7 获取其中一个通道上各传感器的温度值流程

图2-7中,主机发出跳过ROM命令之后再发出统一的温度转换(启动码44H)就可以实现所有DS18B20的统一转换再经过750ms后就可以用很少的时间去逐一读取。各个DS18B20逐一匹配序列号,温度数据存放在缓冲区中。

第3章人机交互模块软硬件设计

3.1 人机交互模块硬件设计

人机交互模块是由ST7920 128*64 LCD和三个按键组成。其主要负责显示各通道的温度数据,以及其它系统信息显示。

人机交互模块实物图如下图3-1:

图3-1 人机交互模块实物图

图3-2 按键硬件连接

选择用DSP开发板上哪个IO口做为按键输入是十分重要。原来是想用IOA0,IOA1和IOA2做为按键的输入口,但是调试时发现IOA1一直不能获得正确的电平信号。在排除软件问题后,想是硬件连接问题,但是测试后又没发现断路。最后在DSP开发板的原理图上发现了问题所在,IOA1在开发板上是通过一个允许5V输入的快速转换芯片将信号转换为3.3V,而设计的人机交互模块是采用3.3V和5V混合供电的,而按键部分刚好是由3.3V上拉到高电平的,导致电平信号在输入到快速转换芯片时判别出错。于是改用了不经过快速转换芯片的IOA6口,调试发现程序正常工作了。按键硬件连接如图3-2。

系统采用128*64点阵液晶作为人机交互界面。该LCD模块是由LCD驱动器,LCD 控制器、少量的电阻电容以及LCD屏组成,质量轻、体积小、功耗低、显示内容丰富,提供。此外,液晶显示接口简单方便,可直接与微处理器相连,实时显示采集所测试的

参数值[3]。ST7920 LCD硬件连接[4]如图3-3所示。

图3-3 ST7920 LCD硬件连接图

3.2 lcd液晶多级菜单的实现

3.2.1 定义菜单操作的结构体

根据需求,首先建立一个结构,并定义一个结构变量StateTab。结构变量就是把多个不同类型的变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组合型变量,构成一个结构的各个变量称为结构元素。该结构中共有5个结构元素,分别是4个字符型和1个指针变量,4个字符型变量分别为当前及各个按键的索引号,也就是操作的状态号,最后1个指针变量指向需执行函数[5]。这样就可以做一个结构数组,在结构数组里为每一个菜单项编制一个单独的函数,并根

据菜单的嵌套顺序排好本菜单项的索引号,以及本级菜单项的上、下卷动的索引号和上、下级菜单的索引号。具体程序如下所述:

typedef struct //菜单显示结构体

{

unsigned char KeyStateIndex; //当前的状态索引号

unsigned char KeyDownState; //按下向下键时的状态索引号

unsigned char KeyUpState; //按下向上键时的状态索引号

unsigned char KeyEnterState; //按下回车键时的状态索引号

void (*CurrentOperate)(); //当前状态应该执行的功能操作

} StateTab;

3.2.2菜单层次结构

通过对下位机显示需求的分析和将来扩展的考虑,最终设计出了相当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一级菜单采用了直观的图标,可以方便用户辨认。二级显示用文字实现,这样可以显示大量信息。显示界面效果如图3-3,图3-4和图3-5所示。

各层菜单设计按排代码如下:

#define MENU_SIZE 20 //菜单个数

const StateTab KeyTab[MENU_SIZE]=//菜单层次结构

{

/**************************************/

// key1 key3 key2

// Right Left

//Index Down Up Enter Operate

/**************************************/

{0, 1, 5, 6, (*Stat0)}, //显示温度

{1, 2, 0, 7, (*Stat1)}, //温度曲线

{2, 3, 1, 8, (*Stat2)}, //发送数据

{3, 4, 2, 9, (*Stat3)}, // 设置

{4, 5, 3, 13, (*Stat4)}, //关于团队

{5, 0, 4, 14, (*Stat5)}, //版本

{6, 19, 18, 0, (*Stat6)}, //显示通道0 1

{7, 1, 1, 1, (*Stat7)}, // 温度曲线

{8, 2, 2, 2, (*Stat8)}, // 发送数据

{9, 10, 12, 15, (*Stat9)}, //发送时间间隔

{10,11, 9, 16, (*Stat10)}, //曲线图设置

{11,12, 10, 17, (*Stat11)}, //关闭LCD 时间

{12,9, 11, 3, (*Stat12)}, //返回

{13,4, 4, 4, (*Stat13)}, //关于团队

{14,5, 5, 5, (*Stat14)}, //版本

{15,9, 9, 9, (*Stat15)}, //发送时间间隔

{16,9, 9, 9, (*Stat16)}, //曲线图设置间

{17,9, 9, 9, (*Stat17)}, //关闭LCD 时

{18,0, 0, 0, (*Stat18)}, //显示通道0温度

{19,0, 0, 0, (*Stat19)}, //显示通道1温度

};

图3-3 开机欢迎界面

图3-4 显示各菜单界面

图3-5 显示其中一路传感器温度

3.2.3菜单间切换

在设计各层菜单之后,就是对菜单进行了选择切换了。在本设中采用的是查询方式,在主循环内不停查询按键状态,若有键按下,则进行下按键散转,执行对应的菜单操作。//========================================================

//语法格式:void MenuOperate(unsigned int key)

//实现功能:按键散转,进行菜单的选择

//入口参数:按键扫描得到的键值

//返回值:无

//========================================================

void MenuOperate(unsigned int key)

{

if(key==0x44||key==0x41||key==0x05)

{

switch(key)

{

case 0x44: //向上的键

{

KeyFuncIndex=KeyTab[KeyFuncIndex].KeyUpState;

break;

}

case 0x05: //回车键

{

KeyFuncIndex=KeyTab[KeyFuncIndex].KeyEnterState;

break;

}

case 0x41: //向下的键

{

KeyFuncIndex=KeyTab[KeyFuncIndex].KeyDownState;

break;

}

}

//下面是执行按键的操作KeyFuncPtr=KeyTab[KeyFuncIndex].CurrentOperate;

(*KeyFuncPtr)(); //执行当前的按键操作}

}

第4章无线通信

4.1无线通信硬件设计

4.1.1 无线传输模组介绍

无线收发芯片是整个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关系到通信的距离和可靠性,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功耗。nRF2401是单片射频收发芯片,工作于2.4~2.5GHz ISM频段,芯片能耗非常低,工作电流可以低至10.5mA,接收时工作电流可以低至18mA,节能设计更方便。其DuoCeiverTM技术使nRF2401可以使用同一天线,同时接收两个不同频道的数据。基于上述nRF2401的特点,所以决定用其做为系统的无线收发芯片。nRF2401的PCB一般都是双层板,底层一般不放置元件,为地层,顶层的空余地方一般都敷上铜,这些敷铜通过过孔与底层的地相连。直流电源及电源滤波电容尽量靠近VDD引脚。nRF2401的供电电源应通过电容隔开,这样有利于给nRF2401提供稳定的电源。在PCB中,尽量多打一些通孔,使顶层和底层的地能够充分接触。但是限于学校的条件,无法完成PCB板的制作,于是直接购买凌阳公司的无线传输模块(以nRF2401为核心)。

nRF2401A及其外围电路如图 4-1,包括nRF2401A芯片部分、稳压部分、晶振部分、天线部分。电压VDD经电容C1、C2、C3处理后为芯片提供工作电压;晶振部分包括Y1、C9、C10,晶振Y1允许值为:4MHz、8MHz、12 MHz、16 MHz,如果需要1Mbps的通信速率,则必须选择16MHz晶振。天线部分包括电感L1、L2,用来将nRF2401A芯片ANT1、ANT2管脚产生的2.4G电平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或者将电磁波信号转换为电平信号输入芯片的ANT1、ANT2管脚[6]。凌阳提供的模组硬件原理如图4-1。

图4-1 nRF2401A及其外围电路

4.1.2无线传输模组接口电路

主从单片机都要接一个无线传输模块,传输模块的接口如表4-1。在两个主从单片硬件上都设计了如图4-2的接口电路。图4-3为与从单片机连接的无线传输模组实物图。

图4-2 接口电路设计

图4-3 接口电路实物图

Y2

34970A数据采集器中文说明书

Agilent34970A 数据采集仪基本操作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Agilent34970A数据采集仪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了解Agilent34901A测量模块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 3.学习Agilent34970A数据采集仪使用面板进行数据采集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根据Agilent34970A数据采集仪用户手册,掌握各开关、按钮的功能与作用。 2.通过Agilent34901A测量模块,分别对J型热电偶、Pt100、502AT热敏电组、直流电压、直流电流进行测量。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准备 Agilent34970A数据采集仪的基本功能与性能。Agilent 34970A数据采集仪是一种精度为6位半的带通讯接口和程序控制的多功能数据采集装置,外形结构如图1、图2所示:

其性能指标和功能如下: 1.仪器支持热电偶、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的直接测量,具体包括如下类型: 热电偶:B、E、J、K、N、R|T型,并可进行外部或固定参考温度冷端补偿。 热电阻:R0=49?至?,α=(NID/IEC751)或α=的所有热电阻。 热敏电阻:k?、5 k?、10 k?型。

2.仪器支持直流电压、直流电流、交流电压、交流电流、二线电阻、四线电阻、频率、周期等11种信号的测量。 3.可对测量信号进行增益和偏移(Mx+B)的设置。 4.具有数字量输入/输出、定时和计数功能。 5.能进行度量单位、量程、分辨率和积分周期的自由设置。 6.具有报警设置和输出功能。 7.热电偶测量基本准确度:℃,温度系数:℃。 8.热电阻测量基本准确度:℃,温度系数:℃。 9.热敏电阻测量基本准确度:℃,温度系数:℃。 10.直流电压测量基本准确度:+(读数的℅+量程的℅)。 11.直流电流测量基本准确度:+(读数的℅+量程的℅)。 12.电阻测量基本准确度:+(读数的℅+量程的℅)。 13.交流电压测量基本准确度:+(读数的℅+量程的℅)(10Hz~20kHz 时)。 14.交流电流测量基本准确度:+(读数的℅+量程的℅)(10Hz~5kHz 时)。 15.频率、周期测量基本准确度:(读数的℅)(40Hz~300kHz时)。16.具有系统状态、校准设置和数据存储等功能。 Agilent34970A 数据采集仪的面板按钮功能与作用。 1. 在所显示的通道上配置测量参数:

局域网组建毕业论文

中山大学09秋专科班 姓名:周启康 班 级:计算机科学 指导老师:吴红 设计时间:2011年8月30日

计算机局域网组建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前言……………………………………………………………………………4 第一章、局域网简介............................................................51.1、网络系统遵循的标准与规范................................................51.2、当前主流网络技术简介......................................................61.3、局域网介绍.....................................................................6第二章、设计范围及要求...............................................................72.1、设计原则........................................................................72.2、局域网的特点和需求.........................................................82.3、学校局域网的设计目标......................................................82.4、校园网的建设规划............................................................8第三章、常用网络设备 (13) 3.1、常用网络设备 (13) 3.2、传输介质 (14) 第四章、服务器 (16) 4.1、服务器 (16) 4.2、设备选型 (16) 4.3、网络体系结构 (16) 4.4、网络协议 (17) 第五章、Internet接入技术 (18) 5.1、网络操作系统 (18) 5.2、Internet接入 (19) 第六章、系统安全设计 (19) 6.1、硬件设备的安全 (20) 6.2、数据的安全性 (21) 第七章、局域网整体示意 (23)

(完整版)小型立体仓库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综合毕业实践报告(论文) 综合毕业实践题目:小型立体仓库电气控制系统的设 计 系部: 电气工程系所学专 业: 现代应用电器与电 子 学生姓名:*** 班 级: 440310 学号: ******** 起迄日期:2006.2至2006.6 实践地点:江苏省移动通信第二话务中心 指导教师:*** 专业技术职 务: 讲师

顾问 教师: 2006 年 6 月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自动化立体仓库必然会在各行各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多层存放货物的高架仓库系统,由自动控制与管理系统、高位货架、巷道堆垛机、自动入库、自动出库、计算机管理控制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 本课题的电气控制是由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FX2型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步进电机驱动电源模块、开关电源、位置传感器等器件组成。该电气控制系统分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它实现的功能主要有:取(由零位出发到指定仓位号取货并送到入货台);入(到零位取货并送入指定仓位号)等等,在执行完任务后自动返回到零位等待下一个指令。 本文首先对该课题的可行性及课题实现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进行了介绍;其次对该系统的硬件组成、结构、原理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再次对本控制系统的核心——软件进行了编写,论文中即有梯形图又有相应的语句表;最后对设计本课题所学到的知识和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本论文有待完善的地方进行扼要的说明。 关键词:立体仓库电气控制 PLC 步进电机物流管理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立体仓库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 (1) 1.2 此课题的设计内容及主要思路 (1) 1.3 设计此课题的可行性 (2) 1.4 设计此课题的实用价值及现实意义 (3) 第2章硬件部分 (4) 2.1 立体仓库的基本结构 (4) 2.2 立体仓库的硬件原理 (5) 2.2.1 步进电机的原 理 (5) 2.2.2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原理 (5) 2.2.3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6) 2.2.4 开关型稳压电源的原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设计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设计目录 1 绪论 (1) 1.1 论文背景及目的 (1) 1.2 论文研究方法 (1) 1.3 供电设计的主要容 (1) 2 负荷计算与无功功率补偿 (2) 2.1 负荷计算 (2) 2.1.1 负荷计算的意义 (2) 2.1.2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2) 2.1.3 6kV负荷计算 (3) 2.1.4 NO.1~NO.5变电所380V负荷计算 (3) 2.2 无功补偿计算 (4) 2.2.1 确定补偿容量 (4) 2.2.2 补偿后的功率因素 (6) 3 变压器选择与主接线方案的设计 (8) 3.1 选择降压变压器 (8) 3.1.1 35kV/6kV变压器的选择 (8) 3.1.2 6kV/380V变压器的选择 (9) 3.2 工厂主接线方案的比较 (10) 3.2.1 工厂总降压变电所高压侧主接线方式比较 (10) 3.2.2 工厂总降压变电所低压侧主接线方式比较 (10)

3.2.3 工厂总降压变电所供配电电压的选择 (11) 3.3 总降压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 (11) 3.4 高低压配电柜选择 (11) 4 短路电流计算 (13) 4.1 短路计算的意义 (13) 4.2 短路计算 (13) 5 电气设备选择 (15) 5.1 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的条件与项目 (15) 5.2 设备选择 (15) 5.2.1 断路器的选择 (15) 5.2.2 隔离开关的选择 (17) 5.2.3 高压熔断器选择 (18) 5.2.4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19) 5.2.5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20) 5.3 母线与各电压等级出线选择 (23) 5.3.1 6kV母线的选择 (23) 5.3.2 选择35kV线路导线 (25) 5.3.3 6kV出线的选择 (26) 6 继电保护选择与整定 (32) 6.1 35kV侧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方案与继电保护的整定 (32) 6.1.1 35kV主变压器保护 (32) 6.1.2 6kV变压器保护 (35)

毕业设计-物资管理系统-论文

毕业设计-物资管理系统-论文 毕业设计 <<物资管理系统>> 院系______ 专业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日期年月日 中文摘要 物资管理系统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调度、安排、计划。分为计划管理、物资管理、资金管理等各部门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其开发内容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利用DELPHI 6.0软件及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建立完整性强、安全性好的数据库,开发出功能完备,易使用的应用程序。经过调试、编译与实现,该程序界面友好、程序设计风格朴素,使用起来美观大方、方便易用。尤其是系统的“报表生成模块”的功能极大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以快速、准确等优点取代人工操作,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 : DELPHI 6.0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模块物资管理系统 Utilities Management System for management of day-to-day work of the utility meter-reading fee, statements generated, the cost of the provision of adequate means of information and quick enquiries. Its development mainly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including backgrou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wo front-end applications. Delphi 6.0 and the use of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tools, the establishment of strong integrity, good safety database developed functions, easy to use applications. After debugging, Transl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that the process friendly interface, simple programming style, using up aesthetic generous, convenient user-friendly. In particular system "statements generated module" function greatly reduce the workload of staff, and to the rapid, accurate, and other advantages replace manually operated, and enhanced power management efficiency. Keyword : Delphi 6.0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atabase module utilities management system 引言 1 1 Delphi语言概述 2 1.1 Delphi简介 2 1.2 数据库系统简介 5 1.3 本应用软件的基本介绍 7 2 本应用程序的构成和开发步骤 9 2.1 可行性研 究 10

数据采集软件使用说明

数据采集软件使用说明 一.软件安装 点击数据采集系统的安装文件,按照指示安装 二.驱动程序安装 如果是购买的数据线是USB接口的,请先安装驱动程序,在“USB驱动程序”目录下,点击“CH341SER”文件,安装指示安装 三.界面说明 四.操作说明 1.连接 打开软件后,点击【打开设备】按钮,软件自动搜寻设备,当前值窗口将有数据显示,【打开设备】按键变为【关闭设备】。 如果弹出 则表示设备连接失败,请按照说明书所附的故障处理来检查原因。 2.参数设定 在设备连接和断开的状态下都可以设置系统参数,点击【参数设置】按钮,参数设置窗口数据变成绿色(见下图),表示可以修改,数据修改完成后,再点击此按钮,参数保存,窗口恢复原样。

参数说明 1)标准尺寸 表示零件的名义尺寸 2)上公差 允许与标准尺寸的上偏差值 3)下公差 允许与标准尺寸的下偏差值 4)采集间隔 数据自动采集保存的间隔时间 5)测量单位 采集数据的单位由用户自己定义,可以是毫米、英寸和度 6)提示音 在数据保存时选择是否需要提示音 7)工件名称 工件名称用户可自己命名 8)操作员 操作员名称用户可自己命名 3.数据保存 数据保存可以是手动保存和自动保存,点击【手动采集】按钮,数据可以保存一条记录,点击【自动采集】按钮,可以按照参数设定中自动采集的时间来自动记录数据,记录过程中再点击该按钮可以停止采集。 点击【清除记录】按钮,可清除当前记录的数据 点击【保存导出】按钮,可把数据保存成EXCEL格式文件,做进一步处理。 五.故障处理 如果点击【打开设备】,显示找不到可用串口,请按下面的提示检测问题 1)检测设备是否打开 2)检测数据线是否连接正常 3)检测数据线是否被电脑识别 a.如果是USB数据接口请检测驱动程序是否安装,并在WINDOW的设备管理器中 找到已安装的设备 b.设备管理器的检测方式: 选择“我的电脑”,点击鼠标右键,在菜单中点击“属性”,弹出下面窗口 然后再点击“硬件”这一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毕业论文(中小型企业网络搭建__完成版)

************ 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中小型企业网络搭建 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2011年月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

中小型网络搭建 摘要通过实施中小企业网络系统集成项目,掌握对中小企业网络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以及进行实施的步骤。关键词中小企业网络系统集成需求分析解决方案实施步骤网路布局网络安全 引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使网络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最为突出的是企业的生产,管理对网络依赖性的快速增加,这就使网络在带给企业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一旦网络出现问题,企业的正常生产办公将会受到很大影响,更严重的将会使企业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如何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让网络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中小型企业计算机网络组建技术已成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必须掌握的技术。如何科学地组建一个中小型企业网络,使其具有便利、快捷的可维护性是组建网络的重点。 1、企业背景和需求 1.1企业的需求 某公司计划建设自己的网络,希望通过这个新建的网络,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可扩展、高效的网络环境。使公司内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全网接入Internet等目标。 1.2该公司的具体环境如下 1、公司有2个部门,财务部、市场部,还有经理办公室; 2、为了确保财务部电脑的安全,不允许市场部访问财务部主机; 3、财务部不能访问外网; 4、公司只申请到了两个公网IP地址(202.100.103.2/29、 202.100.103.3/29),供企业内网接入使用,其中一个公网地址分配给公 司服务器使用,另一个公网地址分给公司员工上网使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优秀

毕业设计(论 文) G RADUATE D ESIGN (T HESIS ) 基于STC89C52的无线抄表系统——硬件系统设计 学 生 学习中心 奥鹏学习中心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 2015年 9 月 1 日 东北大 学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 院教 务 处

目录 1. 绪论 0 1.1无线抄表系统研究的意义 0 1.2无线抄表系统的现状 0 2.设计方案的确定 (2) 2.1设计功能要求 (2) 2.2 系统的基本方案 (2) 3.硬件系统 (4) 3.1.1总电源方案概况 (4) 3.1.2总电源方案设计 (4) 3.2 采样电路模块 (4) 3.2.1采样电路模块概况 (4) 3.2.2采样电路模块方案设计 (5) 3.3收发模块 (8) 3.4 CPU模块 (9) 3.4.1 89C52主要功能 (10) 3.4.2管脚说明 (11) 3.4.3 振荡器特性 (13) 3.4.4 芯片擦除 (14) 3.5 显示模块 (14)

4.硬件电路板制作与调试 (16) 4.1 电路版设计的先期工作 (16) 4.1.1利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原理图 (16) 4.1.2手工更改网络表 (16) 4.3 设置PCB环境 (17) 4.4 布置零件封装的位置 (18) 4.5 元器件的锁定 (18) 4.6布线规则设置 (19) 4.6.1安全间距(Routing标签的Clearance Constraint) 19 4.6.2走线层面和方向(Routing标签的Routing Layers)19 4.6.3过孔形状(Routing标签的Routing Via Style). 20 4.6.4走线线宽(Routing标签的Width Constraint).. 20 4.6.5敷铜连接形状的设置(Manufacturing标签的Polygon Connect Style) (20) 4.7 手动布线和布完调整 (20) 4.7.1 手动布线 (21) 4.7.3对所有焊盘补泪滴 (21) 4.8 放置覆铜区 (21) 4.9 打印PCB电路板 (22) 4.10制作电路板 (22)

便携式红外通信数据采集器使用说明5页word

便携式红外通信数据采集器使用说明1)数据采集器简介 便携式红外通信数据采集器以下简称数据采集器,是采用微电脑芯片工作的红外遥控取数装置,主要用于不能有线传输的 野外偏远工作区,可以同时为12台监测仪提供服务,存储容量为 256K,可以存储10000组数据,掉电数据不丢失,LCD点阵式液晶 显示器,轻触式键盘操作,全日立实时显示,红外数据通讯功能,2400bps传输速率。具体使用如下: 仪器图示: 数据采集器面板 2)功能键操作说明 按下“ON”键开机LCD显示提示菜单如下: 0:FJ 1:QS 2:TX 0: FJ表示按键“0”设定监测仪编号和测量时间间隔 1:QS表示按键“1”从监测仪取数 2:TX表示按键“2”与计算机通信 3:QD表示按键“3”启动监测仪并校正监测仪时钟 4:SJ表示按键“4”显示内存数据 5:QC表示按键“5”清除数据采集器内存数据 6:SZ表示按键“6”显示或调整时钟 7: JD表示设定压力基点(范围) a)设定监测仪号、测量时间间隔

将数据采集器挂到监测仪上,在开机初始状态下按下数字“0”键,屏幕显示 FJH No.00 此时仪器进入监测仪号设定和定时间隔设定状态,上面一行为监测仪 号设定,设定范围为00~12;下面一行为测量时间间隔设定,设定范围为00:01~23:59, b) 取数 将数据采集器挂到监测仪上,在开机初始状态下按下数字“1”键,屏幕显示 GET DATA 仪器进入从监测仪读取数据状态,此时再按下压力监测仪的“启动”键,数据采集器开始从监测仪读取数据,此时数据采集器依次显示“GET DATE BEGIN”; “GET DATA No(监测仪号)”;“GET DATE END” GET DATA 以上状态表示取数成功,三秒钟后自动将监测仪内数据清除并校正监测仪时钟,此时数据采集器依次显示“START BEGIN”;“START END”(注意:采集数据前必须清除内存数据) 如果读取不到数据,屏幕一直处于上述状态,按下ESC键,屏幕显示 GET DATA 再次按下ESC键,仪器返回开机初始状态。 c) 通信 将数据采集器面板朝上平放到红外数据计算机通信适配器左上方,在

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毕业论文

Xxxx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 论文题目: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network design 作者: 王 所在系部: 系 班级名称: 网络 指导教师: 徐 2014 年 4 月 毕业论文设计书

1.设计主要任务 该设计主要是要求学生全部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针对目前企业网络技术需求,设计某企业网络的方案,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完成IP地址的规划,通过市场调研完成设备的选型,结合网络架构的方案以及所选择的设备,完成该企业的网络方案的实施。 2. 设计(论文)的主要容 此项毕业设计要求包括从网络架构方案的提出一直到网络架构方案的实施。 (1)需求分析 根据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状况,结合企业的网络需求,设计某企业的网络需求,设计某企业的网络架构方案。 (2)IP地址的规划 根据企业信息点的分布状况,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完成IP 地址的规划。 (3)设备选型 通过市场调研结合企业网络架构方案,完成设备选型。(4)网络架构方案的实施 根据网络架构的方案以及选择的网络设备,提出一整套网络实施的方案。 (5)总结 简述在企业网络架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对

未来网络发展的展望。 3.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论文格式要符合规 (2)提供完整的源程序 (3)至少提供10篇参考文献(书籍期刊网址等) 4.主要参考文献 王卫红小明.计算机网路与互联网.机械 福祥.计算机网络基础.中国电力 周跃东.计算机网络工程.电子科技大学 5.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 第一周资料收集整理 第二周收集资料写初稿 第三周论文初稿的中级检查论文修改 第四周论文后期修改及完善修改

自动化毕业设计(论文)-电气控制PLC水处理系统设计说明

1 绪论 1.1课题的提出 水和电是人类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在节水节能已成为时代特征。我们这个水资源和电能源短缺的国家,面临城市污水肆意排放,生活用水水质日益下降,如何使水质达到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居民正常工作和经济的发展。 随着工业制造的迅速发展,仪器设备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方式普遍不同程度的存在浪费水力、电力资源;效率低;可靠性差;自动化程度不高等缺点,严重影响了工业系统中的用水。目前的供水方式应朝着高效节能、自动可靠的方向发展,基于PLC电气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于一体。采用该系统进行供水可以提高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该系统具有良好的节能性,这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尤为重要,所以研究设计该系统,对于提高企业效率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降低能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水处理自动控制的发展前景 水处理自控系统的发展始终追随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其目的是使净水、污水和中水回用的处理更加完善、控制更加准确、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操作更加方便、系统运行效率更高、更加环保和节能。 1.2.1 水处理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净水行业,现有的城镇净水厂已经趋于完善,但在农村的饮水状况却让人担忧,大部分的农村人口直接饮用地下水或地表水,农村集中供水是一种发展趋势。农村净水厂的建设将是净水厂的主要组成之一。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中水处理回用使城市污水成为一种清洁安全的城市水资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的状态,并进一步减少对下游城市水资源的污染,降低下游城市水资源的净化难度。 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水防治技术政策》,2010年全国省市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50%,省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新建污水厂仍是我国治理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 水处理行业,由于各厂的水源不同,所包含的污染物不同,相应的处理工艺也不同。水处理工艺的多样性、复杂性也是水处理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净水处理、污水处理和中水处理的设备众多,设备也更加专业化。怎样实现对其便捷稳定的控制变得至关重要 1.2.2水处理行业自动控制需求 针对水处理行业发展的趋势,水处理行业对自动控制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PLC及仪表开放的标准的通讯协议。由于现场设备众多,大部分需要通讯,而不是由一个PLC通过硬接线的方式采集所有设备的信号,实现控制。在短期,需要PLC能够支持现场各种仪表和第三方厂家的通讯协议;从长期考虑,各种PLC以及仪表能够支持通用的开放通讯协议标准。 上位组态软件丰富的驱动程序。在改造和扩建项目中,有很多情况是现场有几家PLC要与上位组态软件通讯,上位组态软件需要包含多家PLC的驱动。即使在新建项目中,也要考虑之后的项目改造和扩建,需要上位组态软件能够具有丰富的驱动程序,能够同时支持与多家PLC同时通讯和画面组态。 水厂运行节能环保。节能和环保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各种工厂、产品的需求,在水处理行业同样需要考虑到节能和环保的问题。这就需要PLC的程序编写能够与现场工艺和设备结合,使控制更加准确,使现场设备在低能耗运行以及加氯、加药适量的情况下满足出水水质的要求。 PLC设备稳定运行。PLC设备能够稳定运行,是对自动系统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PLC设备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平均无故障时间长,即使在系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最低限度的减少故障损失。

(完整版)建筑电气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任务书

摘要 主要对其进行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综合布线系统等弱电设计,总建筑面积7558.94平方米,为学校标志性建筑。按照建筑设计要求,所有教室均按多媒体教室设计。 该工程首先对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在供电系统中涉及到建筑供配电的负荷分级和智能建筑对供电的要求以及如何减少电能损耗。在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中主要考虑配电系统的原则,配电系统配电方式以及配电设计的质量。最后利用需用系数法对系统的负荷进行计算。 照明系统的设计是在照度要素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照度均匀度,亮度均匀度,眩光的限制与利用,颜色对比,阴影的处理,照度的稳定性等的要求,利用单位容量法对光源和灯具

进行选择和布置。然后根据各回路的计算电流来选择使用的开关,插座,导线,断路器等器件。 弱电部分的设计主要是消防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综合布线是采取标准化的统一材料、统一设计、统一布线、统一安装施工做到结构清晰,使用方便,便于集中管理和维护。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 , 照明系统, 弱电系统 , 建筑物防雷系统,弱电系统 外文翻译 Electrical design of integrated building Its main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s, lighting systems, and other strong electrical socket system design , such as weak cabling systems designed to meet all the requirements of a modern intelligent building . The project first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construction related to the classification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load power requirements of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the design of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system mainly consider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 distribution method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distribution design. Finally, the required system load factor method of calculation . The design of the lighting system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llumination elements and meet the illumination uniformity , brightness uniformity, requires the use of restrictions and glare , color contrast , processing, stability of the shadow of illumination , the method of using the

数据采集器用户手册

数据采集器用户手册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支持环境监测数据的接入、存储、分析和业务流程,服务于各级环保主管机构和监测中心、监测站,提高环保监测、执法效率和效能; 2.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重视人类生存环境逐渐成为人们意识、行动的重要的指导思想。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要逐步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区域性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自动化网络系统。 全国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分期逐步实施全天候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主要针对企业治污设施的运行状况和排污口水质、流量进行持续全自动监测,将整个运行数据记录下来,以便随时抽调,为各级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准确依据。 在环境监测、环境信息方面,要开展区域环境质量地面自动监测、预报与预警技术研究。研究常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技术,研制基于激光遥感技术的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及决策支持的技术体系,开展重点流域地表水监测预警系统技术研究和重点生态区与海洋环境预警监视系统建立的研究,研究农村源污染控制地面监测技术。 研究环境信息应用和综合决策技术方法,提高我国环境管理的统一规划与综合决策能力。开展环境信息数据库技术研究,研制环境信息传输系统,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环境信息查询、服务及基于因特网的环境信息技术,建立环境综合决策模型。 三、分类 1.JLWZ-YX-300-II数据采集器提供两种工作方式: 单机运行方式:作为本地的排污单位的监测仪器单独使用。

组网运行方式:采集器根据本地或中心站远程设置的采集周期采集 各通道数据、存储,通过GPRS上传给中心站。从而构成环境污染在 线监测系统。设备地址设置为1-14个ASCII字符,由中心站统一分 配。 2.JLWZ-YX-300-II数据采集器按数据链路不同,可以分为: ●GPRS方式(以下针对GPRS方式进行说明); ●PSTN方式; ●ADSL方式; ●SMS方式。 四、组网方式 环境污染在线监测系统组网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环境污染在线监测系统组网方式 五、功能简介 1.JLWZ-YX-300-II数据采集器主要由8个子模块组成: 模拟量采集子模块 数字量采集子模块 开关量检测子模块 反控子模块 微处理器子模块 远程通讯子模块 人机界面子模块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梭式窑燃烧系统研究 系部:自动化与信息工程部 专业:电气自动化 姓名: 班级:14电气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师单位: 2016年12月28 日 摘要 梭式窑燃烧系统是由燃气燃烧器(烧嘴)、燃气阀组、助燃风机、流量计、压力变送器、点火装置、燃气/空气压力检测装置、火焰监控装置等组成,确保系统在安全、合理的情况下稳定运行。由温度控制系统、燃烧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故障报警系统等组成。控制系统包括电源开关、报警装置、PLC、火焰控制器、工控机、继电器等。按照预先设定的升温曲线,经PLC运算,输出信号送给电磁阀,电磁阀接受 PLC 的信号,实现电磁阀的开关,控制燃烧器的大小火以及开关时间。当检测温度与设定温度偏离时,PLC系统控制燃烧器的燃烧功率调节炉内温度。以流程图的形式将炉区所有可控设备显示在一张图上,并将有关热工参数显示在流程图上,同时指示有关设备的

运行状态。 关键词:检测装置;控制系统;PLC;继电器;流程图 目录 1、绪论 (4) 1.1 题目背景及目的 (4) 1.2 论文研究方法 (5) 1.3 论文研究内容 (5) 2、系统简介 2.1空气管路 (6) 2.2燃气管路 (6) 2.3自动控制系统 (6) 2.3.1自动控制器 (6) 2.3.2燃烧器功率调节 (6) 2.3.3压力控制系统 (7) 2.3.4控制系统概述 (7) 2.4设备功能特点 (9) 2.5技术指标 (10) 3、硬件配置 (10) 4、软件设计 (12)

4.1 系统图纸 (12) 4.2 下位机控制 (21) 4.3 上位机 (43) 4.4 通讯 (44) 5、毕业设计总结 (49) 6、参考文献 (50) 7、致谢 (50) 1 绪论 梭式窑是一种以窑车做窑底的倒焰间歇式生产的热工设备,也称车底式倒焰窑,因窑车从窑的一端进出也称抽屉窑,是国内近十年来发展迅速的窑型之一。梭式窑被广泛地使用于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特种陶瓷、耐火材料及金属热处理行业,要求设计各种性能及不同容积的梭式窑。设计温度700--1800℃,有效容积1--180 ,并可选用氧化或还原烧成气氛;采用先进的可编程窑炉控制系统为用户完成各种产品烧成曲线;梭式窑可采用柴油、煤气、天然气及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 1.1 题目背景及目的 梭式窑的应用正日益广泛, 它给卫生瓷生产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首先是生产安排非常灵活, 每一窑都可以采用不同的烧成制度, 烧制不同的产品, 很适合现在市场多变的要求; 可以随时根据销售情况决定生产, 可以生产连续窑不易生产的大件、超大件产品, 这些都是连续窑无法比拟的。但它也有许多缺点, 能耗高就是其中关键一项。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 梭式窑的优点正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过去的缺点更日益成为历史。现在国外引进的梭式窑, 其能耗指标比隧道窑高不出多少, 因此应用也日益广泛, 甚至成为有些厂在小规模生产时的主要设备。但相比较而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说明书110kV变电站一次部分电气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指导教师制定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组长制 定年月日 办学单位负责人制 定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1、指导教师评语: 本论文根据某地区的用电需求及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要求,按照给出的原始资料和供应电能的相关情况,设计出能够满足负荷增长需要的运行灵活、检修维护安全方便、接线简单清晰、操作方便、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和有扩建可能性的变电站主接线方案,并通过短路电流计算,选择和校验其他电气设备。 该论文选题符合电力系统工程实际需要,结构合理,数据资料充分,写作进度安排合理,文字表达较流畅,已达到毕业设计(论文)水平。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2、评阅教师评语:

随着对电力系统电能质量、发供电可靠性、技术经济指标等的相关要求的日益提高,变电站的规划设计成为电网发展的关键一环,并将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本论文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分析,结合电力系统的运行实际情况,比较各种主接线设计方案,以确定最为可靠经济的的电气主接线方案和主变容量。随后通过短路电流计算,来选择和校验主要电气设备。 论文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计算数据翔实,结论合理,已达到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的水平。 评阅教师签名 年月日 3、答辩小组评语: 答辩小组组长签名 年月日 中文摘要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本论文中待设计的变电站是一座降压变电站,在系统中起着汇聚和分配电能的作用,担负着向该地区工厂、农村供电的重要任务。该变电站的建成,不仅增强了当地电网的网络结构,而且为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足够的电能,从而达到使本地区电网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的目的。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研究.doc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2020年4月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研究本文关键词:管理系统,毕业论文,研究,设计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研究本文简介: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现状当前,大多数的高校的毕业论文管理状况如下。(1)学生无法及时准确选题选题初期的大多数学生不能在前期及时、清晰且全面的了解导师的课题研究方向,也不能准确的选择合适的题目,导致了学生在选题时仅考虑到个人兴趣,盲目的进行选题,未根据自己个人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一些学生可能会错失选题的时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研究本文内容: 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现状 当前,大多数的高校的毕业论文管理状况如下。(1)学生无法及时准确选题选题初期的大多数学生不能在前期及时、清晰且全面的了解导师的课题研究方向,也不能准确的选择合适的题目,导致了学生在选题时仅考虑到个人兴趣,盲目的进行选题,未根据自己个人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一些学生可能会错失选题的时间和机会。(2)论文各阶段需要提交大量文件,师生无法及时交流首先,学生必须先提交论

文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同意开题后,方可继续完成论文。然后,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将完成论文的阶段性成果提交给导师,方便导师及时了解学生论文完成的进度,以便导师督促学生及时完成论文。如今,很多大学的论文指导方式仍旧以纸质文件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一会导致资源浪费,也会由于时间和空间限制,导致沟通不畅。(3)统计论文选题工作复杂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中,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其中,有很多重复的工作量,处于管理工作的各级人员需要统计学生选题状况、毕业论文完成状态以及答辩成绩等信息,在这样大量的工作状态下,就会产生失误。而毕业论文对于学生来也十分重要,关系能否毕业问题,责任巨大,不容有失。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意义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学生可以远程在陷上选题,将复杂的工作流程简单化,也会减轻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作中不必要的压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功能。(1)缩短毕业论文题目审核时间审核毕业论文题目是为了防止出现选题过大、不切实际或与专业特点不相关的现象。各教学单位在前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审核已提交的论文题目,若论文题目不合条例,审核不通过,需要单位给指导教师反馈是否通过的信息,之后审核过的信息,需要由教师通知给学生,学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兴趣选择毕设题目,督促学生积极与指导教师沟通。通过系统可以在线随时随地审核,

电气专业的一些毕业设计题目

电气专业的一些毕业设计题目 电子类: 1、红外遥控照明灯(电路+程序+论文) 2、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小车设计论文(电路+程序+论文) 3、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硕士)(论文+上位机下位机软件+程序) 4、简单温度控制系统(仅论文) 5、漏电保护器(电路+程序+论文) 6、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硕士)(仅PDF论文) 7、气体泄漏超声检测系统的设计(电路+程序+论文) 8、数字气压计(电路+程序+论文) 9、数字逻辑电子仿真器设计(程序+论文) 10、数字万用表(电路+程序+论文) 11、环境量温度适度采集(电路+程序+论文) 12、真有效值的测量仪(程序+论文) 13、正弦信号发生器(以SPCE061A单片机为核心)(电路+程序+论文) 14、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电路+程序+论文) 15、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仅PDF论文) 16、自动化专业的运动控制论文(仅论文) 17、作息时间控制器(电路+程序+论文) 18、基于ARM的控制平台(仅PDF论文) 19、DS1820 单总线数字温度计(JPG格式电路+程序+论文) 20、DSP数据采集处理(硕士) 21、Mpeg4-AAC音频解码器的实时软件实现 22、MPEG-4 编码算法的研究及基于DM642 的优化实现(仅PDF论文) 23、USB接口设计(仅PDF论文) 24、基于USB总线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PG格式电路+程序+论文) 25、电动车翘翘板行走控制 26、车载数字音频接口设计 27、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在线诊断(NH) 28、带作息时间表的打铃系统(JPG格式电路+程序+论文) 29、单路电话计费器(程序+论文) 30、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 31、单片机作息时间控制器设计 32、多路点滴速度控制与显示装置设计 33、分布式电力故障录波系统设计 34、红外控制六足爬虫机器人设计 35、基于Intel 8051单片机的电话计费器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 36、基于485串行通信总线的电子抢答器系统 37、基于DSP的全数字电气传动控制板的研制(NH) 38、基于DSP的小型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KDH) 39、基于DSP技术的运动控制卡的研制和开发(KDH)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

理工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调查研究、科学实验或工程设计,对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其撰写在参照国家、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及语法规范的同时,应遵照如下规范(适用于我院所有专业毕业论 文的撰写): 一、毕业设计(论文)存档资料 1?《宿州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手册》,包括:毕业论文(设计)任务 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毕业论文(设计)检查记录、教师评语和评审表、毕业答辩评审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等; 2.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 3. 图纸、电子文档等; 4?《宿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其它材料。 二、存档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存档资料使用系(院)统一印制的毕业论文(设计)资料袋存放。毕业论文(设计)存档资料应包括(一)中规定的内容。 毕业论文(设计)存档文档应按要求认真填写,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色墨水书写。 毕业论文(设计)存档文档应按顺序分成两册装订。 第一册(即宿州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手册)的内容和装订顺序已经确 定,按规定要求认真填写即可。 第二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和装订顺序为:中文封面,中文摘要(含关键词),英文摘要,目录,正文部分,参考文献,致谢 外文译文与原文复印件、文献综述、工程图纸(按国家标准折叠)等资料一起放入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内交指导教师查收,经审阅、评阅、答辩后,交系(院)统一归档保存。电子文档也须交由所在系(院)保存。

三、论文结构及写作要求 论文(设计说明书)应包括标题、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致谢等部分。 (一)标题、封面及扉页 标题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通过标题使读 者大致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科学的范畴。标题字数要适当,一般不 宜超过25个汉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不使用标点符号,中外文题名应一致。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专业通用缩写词。 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写得简 明,将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书写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封面严格按照院提供的格式和要求填写,其中中文题目采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其余需填写的内容均为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扉页是封面内容的外文表述,其中English Title 采用三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居 中,其余内容为小三号Times New Roman 、居中。 (二)摘要与关键词 1 ?摘要 摘要又称内容提要,是对论文(设计说明书)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 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要求扼要说明研究 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能反映整个内容的精华,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 摘要分中文摘要和外文摘要。中文摘要在前,以200 —300字为宜,外文摘要另起一页, 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完全相同(要求1200字符左右)。撰写摘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精炼、概括的语言来表达,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或说明; (2)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 (3)成果和结论性字句是摘要的重点,在文字论述上要多些,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4)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部分雷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