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工大材料力学上机实验资料报告材料

哈工大材料力学上机实验资料报告材料

哈工大材料力学上机实验资料报告材料
哈工大材料力学上机实验资料报告材料

材料力学I上机实验

设计报告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 1308***

姓名: ***

学号: 11308*****

指导教师:桂莲

时间: 2015年6月

一、问题描述

1、应力状态分析

对于空间或者是平面应力状态的相关计算,如果采用人工计算的方式比较繁琐而且容易出错,对于这种简单的重复计算,编制相应的程序则可以大大提高计算准确度和人工计算强度。

对于平面应力状态,输入量应为(,,x y xy σστ),以及某截面的方位角α,其输出数据应为该单元体所受主应力(123,,σσσ),所受最大剪应力(13

max 132

σσττ-==

),以及方位角为α的斜截面上的应力(,ααστ)以及主方向

角σα,同时还要画出其应力圆示意图,以直观的显示其应力状态。

对于空间应力状态,输入量则应该为各应力(,,,,,x y z xy yz xz σσστττ),其输出数据应该为该单元体所受主应力(123,,σσσ),所受最大剪应力(13

max 132

σσττ-==),同时还要画出其应力圆示意图,以直观的显示其应力状

态。

这样,应力状态分析的基本任务就可以完成。 2、常用截面图形几何性质的分析

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几何形状,但是对于工程实际中经常用到的构件,其截面的几何形状则非常有限。对于不同的截面,其形心位置、对于形心轴的惯性矩也就有所不同,这样在进行如弯曲、扭转等的应力分析时就会到来不便,因此编制相应的程序来计算相关截面的几何性质也就具有了实际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在这部分程序中,截面几何形状分为三角形、矩形、椭圆形、梯形、圆形、扇形等多种形式,对于不同的截面形状,输入量也就不同。例如,对于扇形应输入直径和圆心角(,d α);对于梯形则应输入上底、下底和高(,,a b h );对于椭圆形,则要输入长轴长和短轴长(,a b )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具体输入数据请参看程序运行。不过对于不同的截面,其输出的量都是相同的,即截面形心的

位置、面积、对于形心轴的惯性矩(,,,,C C C C y z y z S I I ),这些输出量就是这些截面的基本几何性质参数,有了这些参数之后则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和接下来的分析等问题。

这样,对于工程实际中常见的几种截面形状的几何性质的分析任务就可以用编写程序的方式来完成。

以上两项容即为本次上机实验程序的基本构成,两种功能相互配合、协调运行,以完成程序的稳定运行和人机交互,同时也可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和任务,程序编制的任务就可以完成。

二、程序流程

本程序分为三个窗体:主界面、应力状态分析界面、截面几何性质分析界面,下面将对各个界面进行程序流程的分析: 1、主界面:

开始

显示基本信息

隐藏计算窗口

选择计算任务

显示相应的窗口

继续运行

结束

程序运行截图:

选择相应的计算程序,然后点击确定即可进入对应的计算程序窗口之中,如果点击退出则退出程序,菜单栏也包含有一些辅助的功能和相关的基本信息。

2、应力状态分析窗口

开始

定义变量及所用子函数

选择应力状态,显示相应的输入提示图

输入数据,赋值

计算相关的输出量,并将其显示

绘制应力圆

继续下一步计算

结束

程序运行截图:

点击某应力状态后,相应的输入框可用,输入数据之后,点击确定,输出计算结果,点击绘制应力圆,绘制对应的应力圆及坐标。点击退出,退出程序;点击返回,返回主界面;点击清除,清除所有数据。

3、截面几何性质分析窗口

开始

定义变量及所用子函数

选择几何形状,显示相应的输入提示图

输入数据,赋值

计算相关的输出量,并将其显示

绘制截面构型图

继续下一步计算

结束

程序运行截图:

选择相应的形状类型,点击确定,显示提示图,输入框可用;输入数据,点击计算,输出计算结果和截面构型图;点击清除,清除所有数据和图形显示;点

击返回,返回主界面;点击退出,结束程序运行。

按照此流程编制和应用程序,即可实现相应的设计任务。

三、具体某个问题和涉及到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关理论

本程序涉及多条公式及相关理论,现分部分阐述:

1、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平面应力状态任一斜截面上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则其公式为:

平面应力状态主应力大小及方向公式为:

(1)主应力计算公式

(2)主平面方位计算公式

(3)最大切应力:最大切应力发生在与主平面夹45度角的平面方位。

其公式为:

应力圆:

22

22

22x y x y xy

αασσσσσττ+-????-+=+ ? ?????

圆心:

2

x y

a σσ+=

半径:

2

22x y xy

R σστ-??=+ ???

根据数学建模结果,编制相应的程序,即可计算出结果。 2、空间应力状态分析

三向应力计算公式: 特征方程:

系数分别为:

1x y z

I σσσ=++

2x yx y zy z xz xy y yz z zx x

I στστσττστστσ=++

3x

yx zx xy

y zy xz yz z

I στττστττσ=

解出此特征方程即可求出单元体的三个主应力,求解该方程可以采用盛金公式,容如下:

一元三次方程aX 3+bX 2+cX +d=0,(a ,b ,c ,d ∈R ,且a≠0)。 重根判别式:

A=b 2-3ac ; B=bc -9ad ; C=c 2-3bd ,

总判别式:

Δ=B 2-4AC 。

当A=B=0时,盛金公式①:

X 1=X 2=X 3=-b/(3a)=-c/b=-3d/c 。

当Δ=B 2-4AC>0时,盛金公式②:

X 1=(-b -(Y 11/3+Y 21/3))/(3a);

X 2,3=(-2b +Y 11/3+Y 21/3±31/2 (Y 11/3-Y 21/3)i)/(6a); 其中Y 1,2=Ab +3a (-B±(B 2-4AC)1/2)/2,i 2=-1。

当Δ=B 2-4AC=0时,盛金公式③:

X 1=-b/a +K ;X 2=X 3=-K/2,

其中K=B/A ,(A≠0)。

当Δ=B 2-4AC<0时,盛金公式④:

X 1= (-b -2A 1/2cos(θ/3) )/(3a); X 2,3= (-b +A 1/2(cos(θ/3)±31/2sin(θ/3)))/(3a);

其中θ=arccosT ,T= (2Ab -3aB)/(2A 3/2),(A>0,-1

盛金判别法

①:当A=B=0时,方程有一个三重实根;

②:当Δ=B 2-4AC>0时,方程有一个实根和一对共轭虚根; ③:当Δ=B 2-4AC=0时,方程有三个实根,其中有一个两重根; ④:当Δ=B 2-4AC<0时,方程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根。

据此即可解除一元三次方程,得到单元体的主应力。然后即可根据主应力做

出三向应力状态应力圆:

12

122

3

231

3

1312

122

3

231

3

13222

222

C C C R R R σσσσσσσσσσσσ+=

+=+=-=

-=-=

据此即可做出应力圆及其坐标系。 3、截面几何性质分析

本计算程序所用公式较多,如下表所示:

按照此表所提供的公式编制程序,即可计算出相应的截面几何性质。由此,该程序的数学建模过程完成,可以照此编制出相应的程序。

四、程序源代码

代码分为三部分:主界面、应力分析窗口、截面几何性质分析窗口:

1、主界面

'1308***班,11308***10,***

'2015年6月21日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End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Load()

main.Show

yingli.Hide

jihe.Hide

End Sub

Private Sub jiaoshi_Click()

MsgBox "桂莲"

End Sub

Private Sub shijian_Click()

MsgBox "2015年6月2日" End Sub

Private Sub tuichu_Click()

End

End Sub

Private Sub zuozhe_Click()

MsgBox "11308***10—***"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If Option1.Value = True Then

yingli.Show

ElseIf Option2.Value = True Then

jihe.Show

Else

MsgBox "请选择项目"

End If

End Sub

2、应力状态分析窗口

Option Explicit

Const pi = 3.1415926

Dim σx, σy, σz, σ1, σ2, σ3, τxy, τyz, τxz, τmax, σα, τα, α, ασ As Double Dim temp As Double

Dim I1, I2, I3 As Double

Dim R, C, C12, C23, C31, R12, R23, R31 As Double

Dim j, i As Double

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End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 yingli.Hide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Text1.Text = 0

Text2.Text = 0

Text3.Text = 0

Text4.Text = 0

Text5.Text = 0

Text6.Text = 0

Text7.Text = 0

Text8.Text = 0

Text9.Text = 0

Text10.Text = 0

Text11.Text = 0

Text12.Text = 0

Text13.Text = 0

Text14.Text = 0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5_Click() Set Picture1.Picture = Nothing

σx = Val(Text1.Text)

σy = Val(Text2.Text)

σz = Val(Text3.Text)

τxy = Val(Text4.Text)

τyz = Val(Text5.Text)

τxz = Val(Text6.Text)

α = Val(Text7.Text) / 180 * pi

If Option1.Value = True Then

R = Sqr(((σx - σy) / 2) ^ 2 + τxy ^ 2)

C = (σx + σy) / 2

Picture1.Scale (C - 2 * R - 1, 2 * R + 1)-(C + 2 * R + 1, -2 * R - 1) Picture1.DrawStyle = 0

Picture1.DrawWidth = 1

Picture1.Line (C - 2 * R - 2, 0)-(C + 2 * R + 2, 0)

Picture1.Line (0, 2 * R + 2)-(0, -2 * R - 2)

Picture1.DrawWidth = 2

Picture1.Circle (C, 0), R

Picture1.Line (σx, -τxy)-(σy, τxy)

Picture1.DrawWidth = 5

Picture1.PSet (σx, -τxy), vbRed

Picture1.PSet (σy, τxy), vbRed

Picture1.PSet (C + R, 0), vbRed

Picture1.PSet (C - R, 0), vbRed

Picture1.CurrentX = C - R: Picture1.CurrentY = 0

Picture1.Print "σmin"

Picture1.CurrentX = C + R: Picture1.CurrentY = 0

Picture1.Print "σmax"

Pic ture1.CurrentX = σy: Picture1.CurrentY = τxy

Picture1.Print "Y(σy,τxy)"

Picture1.CurrentX = σx: Picture1.CurrentY = -τxy

Picture1.Print "X(σx,-τxy)"

Picture1.CurrentX = 0: Picture1.CurrentY = 0

Picture1.Print "O"

Picture1.DrawStyle = 2

Picture1.DrawWidth = 1

For i = 0 To 200 Step 1

Picture1.Line (-20 * R + i * 0.2 * R, -2 * R - 2)-(-20 * R + i * 0.2 * R, 2 * R + 2)

Picture1.Line (C - 2 * R - 2, -20 * R + i * 0.2 * R)-(C + 2 * R + 2, -20 * R + i * 0.2 * R)

Next i

ElseIf Option2.Value = True Then

C12 = (σ1 + σ2) / 2

C23 = (σ2 + σ3) / 2

C31 = (σ3 + σ1) / 2

R12 = (σ1 - σ2) / 2

R23 = (σ2 - σ3) / 2

R31 = (σ1 - σ3) / 2

Picture1.Scale (C31 - 2 * R31 - 1, 2 * R31 + 1)-(C31 + 2 * R31 + 1, -2 * R31 - 1)

Picture1.DrawStyle = 0

Picture1.DrawWidth = 1

Picture1.Line (C31 - 2 * R31 - 2, 0)-(C31 + 2 * R31 + 2, 0)

Picture1.Line (0, 2 * R31 + 2)-(0, -2 * R31 - 2)

Picture1.DrawStyle = 2

For i = 0 To 200 Step 1

Picture1.Line (-20 * R31 + i * 0.2 * R31, -2 * R31 - 2)-(-20 * R31 + i * 0.2 * R31, 2 * R31 + 2)

Picture1.Line (C31 - 2 * R31 - 2, -20 * R31 + i * 0.2 * R31)-(C31 + 2 * R31 + 2, -20 * R31 + i * 0.2 * R31)

Next i

Picture1.DrawWidth = 2

Picture1.Circle (C12, 0), R12

Picture1.Circle (C23, 0), R23

Picture1.Circle (C31, 0), R31

Picture1.CurrentX = C12: Picture1.CurrentY = 0

Picture1.Print "C12"

Picture1.CurrentX = C23: Picture1.CurrentY = 0

Picture1.Print "C23"

Picture1.CurrentX = C31: Picture1.CurrentY = 0

Picture1.Print "C31"

Picture1.CurrentX = σ1: Picture1.CurrentY = 0

Picture1.Print "σ1"

Picture1.CurrentX = σ2: Picture1.CurrentY = 0

Picture1.Print "σ2"

Picture1.CurrentX = σ3: Picture1.CurrentY = 0

Picture1.Print "σ3"

Picture1.CurrentX = 0: Picture1.CurrentY = 0

Picture1.Print "O"

Picture1.DrawWidth = 4

Picture1.PSet (C12, 0)

Picture1.PSet (C23, 0)

Picture1.PSet (C31, 0)

Picture1.DrawWidth = 5

Picture1.PSet (σ1, 0), vbRed

Picture1.PSet (σ2, 0), vbRed

Picture1.PSet (σ3, 0), vbRed

Else

MsgBox "请选择应力状态"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6_Click()

Picture1.Picture = Nothing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Load()

Option1.Value = False

Option2.Value = False End Sub

Private Sub Option1_Click() Image1.Visible = True

Image2.Visible = False

Text1.Enabled = True

Text2.Enabled = True

Text3.Enabled = False

Text4.Enabled = True

Text5.Enabled = False

Text6.Enabled = False

Text7.Enabled = True

Text8.Enabled = True

Text9.Enabled = True

Text10.Enabled = True

Text11.Enabled = True

Text12.Enabled = True

Text13.Enabled = True

Text14.Enabled = True

Label3.Enabled = False

Label5.Enabled = False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标准规定答案解析

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长安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目录 、拉伸实验? 、压缩实验? 三、拉压弹性模量E测定实验? 四、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G测定实验? 五、扭转破坏实验-10

六、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 12 七、弯扭组合变形时的主应力测定实验? 15 八、压杆稳定实验"8

、拉伸实验报告标准答案实验目的: 见教材 实验仪器 见教材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例:(一)低碳钢试件

服应力 (T s = P s /A _273.8 _MP a 屈度极限 (T b = P b /A _411.3 MP a 强试验前 试验后 最小平均直径d= 10.16 mm 最小直径d= 10.15 mm 截面面积A= 81.03 mm 2 截面面积A1= 80.91 mm 2 计算长度L= 100 mm 计算长度L 忤 100 mm 试验前草图 试验后草图 1 ' 1 ''1 1 最大载荷P b =__14.4 KN P s =_22.1 KN P b =_33.2 ____ KN 塑性指标: 伸长率 厘100% L 68.40 % 33.24 % A A 1 面积收缩率 - 100% A 低碳钢拉伸图:

强度极限c b= P b / A = _ 177.7 — M P a 问题讨论: 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 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 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 0的剪切唇, 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材料力学上机大作业(哈工大)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材料力学上机报告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设计题目: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院系:XXXXXX 班级:XXXXXX 设计者:XXXXXX 学号:XXXXXX 设计时间:2013.06.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一:课题要求 1.输入: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σx、σy、τxy);某截面方位角α 2.输出:输入点的主应力(σ1、σ2、σ3),方位角α斜截面上的应力σ α、τα。 及主方向角α 3.画出应力圆示意图。 4.程序运行时为界面显示形式。 二:程序框图 三:所编程序 x=str2double(get(handles.edit1,'string')); y=str2double(get(handles.edit2,'string')); xy=str2double(get(handles.edit3,'string'));

M=str2double(get(handles.edit4,'string')); %将窗口输入值分别赋给x,y,xy,M b=sqrt((x/2-y/2)^2+xy^2);x1=(x+y)/2+b;x3=(x+y)/2-b; x2=0; if x1<0 x2=x1; x1=0; end t=(x1-x3)/2; M=M*pi/180; b1=(x+y)/2+(x-y)*cos(2*M)/2-xy*sin(2*M); b2=(x-y)*sin(2*M)/2+xy*cos(2*M); b3=90*atan((-2*xy)/(x+y))/pi;%计算输出的主切应力大小、方向和截面上的应力并赋值set(handles.edit5,'string',x1); set(handles.edit6,'string',x2); set(handles.edit7,'string',x3); set(handles.edit9,'string',t); set(handles.edit10,'string',b3); set(handles.edit11,'string',b1); set(handles.edit12,'string',b2);%在输出窗口显示主切应力大小、方向和截面上应力 b4=sqrt(b.^2+t.^2); v1=(x+y)/2-b4:0.001:(x+y)/2+b4; b11=sqrt(b4.^2-(v1-(x+y)/2).^2);b12=-sqrt(b4.^2-(v1-(x+y)/2).^2); %绘制应力圆上的点 axes(handles.axes1); %选择应力圆的输出地址 plot(v1,b11,v1,b12);grid on%绘制应力圆 以上程序为在matlab中使用GUI编程时的主代码,界面代码请见m文件。四:运行过程、结果和应力圆 在matlab中打开m文件,按F5使程序运行,显示窗口如下: 左侧为输入窗口,中间为相应的主切应力和斜截面应力的输出窗口,右侧为二向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概要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 同组者_____________审批日期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拉伸和压缩试验 一、试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材料拉伸的屈服极限σs 、抗拉强度σb、断后延伸率δ及断 面收缩率ψ。 2.测定灰铸铁材料的抗拉强度σb、压缩的强度极限σb。 3.观察低碳钢和灰铸铁材料拉伸、压缩试验过程中的变形现象,并分析 比较其破坏断口特征。 二、试验仪器设备 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系统 2.微机屏显式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 3.游标卡尺 4.做标记用工具 三、试验原理(简述) 1

四、试验原始数据记录 1.拉伸试验 低碳钢材料屈服载荷 最大载荷 灰铸铁材料最大载荷 2.灰铸铁材料压缩试验 直径d0 最大载荷 教师签字:2

五、试验数据处理及结果 1.拉伸试验数据结果 低碳钢材料: 铸铁材料: 2.低碳钢材料的拉伸曲线 3.压缩试验数据结果 铸铁材料: 3

4.灰铸铁材料的拉伸及压缩曲线: 5.低碳钢及灰铸铁材料拉伸时的破坏情况,并分析破坏原因 ①试样的形状(可作图表示)及断口特征 ②分析两种材料的破坏原因 低碳钢材料: 灰铸铁材料: 4

6.灰铸铁压缩时的破坏情况,并分析破坏原因 六、思考讨论题 1.简述低碳钢和灰铸铁两种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以及力-变形特性曲线 的特征。 2.试说明冷作硬化工艺的利与弊。 3.某塑性材料,按照国家标准加工成直径相同标距不同的拉伸试样,试 判断用这两种不同试样测得的断后延伸率是否相同,并对结论给予分析。 5

七、小结(结论、心得、建议等)6

材料力学拉伸实验报告

材料的拉伸压缩实验 徐浩1221241020 机械一班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试件受力和变形之间的相互关系; 2.观察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表现出的弹性、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等物 理现象。观察铸铁在压缩时的破坏现象。 3.测定拉伸时低碳钢的强度指标(σs、σb)和塑性指标(δ、ψ)。测定压缩 时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二、实验设备 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2.游标卡尺。 三、实验材料 拉伸实验所用试件(材料:低碳钢)如图所示, 四、实验原理 低碳钢试件拉伸过程中,通过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A/D转换和处理,并输入计算机,得到F-?l曲线,即低碳钢拉伸曲线,见图2。 对于低碳钢材料,由图2曲线中发现OA直线,说明F正比于?l,此阶段称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B-C)常呈锯齿形,表示载荷基本不变,变形增加很快,材料失去抵抗变形能力,这时产生两个屈服点。其中,B'点为上屈服点,它受变形大小和试件等因素影响;B点为下屈服点。下屈服点比较稳定,所以工程上均以下屈服点对应的载荷作为屈服载荷。测定屈服载荷Fs时,必须缓慢而均匀地加载,并应用σs=F s/ A0(A0为试件变形前的横截面积)计算屈服极限。

图2 低碳钢拉伸曲线 屈服阶段终了后,要使试件继续变形,就必须增加载荷,材料进入强化阶段。当载荷达到强度载荷F b 后,在试件的某一局部发生显著变形,载荷逐渐减小,直至试件断裂。应用公式σb =F b /A 0计算强度极限(A 0为试件变形前的横截面积)。 根据拉伸前后试件的标距长度和横截面面积,计算出低碳钢的延伸率δ和端面收缩率ψ,即 %100001?-= l l l δ,%1000 1 0?-=A A A ψ 式中,l 0、l 1为试件拉伸前后的标距长度,A 1为颈缩处的横截面积。 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拉伸实验步骤 (1)试件准备:在试件上划出长度为l 0的标距线,在标距的两端及中部三 个位置上,沿两个相互垂直方向各测量一次直径取平均值,再从三个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件的直径d 0。 (2)试验机准备:按试验机→计算机→打印机的顺序开机,开机后须预热十分钟才可使用。按照“软件使用手册”,运行配套软件。 (3)安装夹具:根据试件情况准备好夹具,并安装在夹具座上。 (4)夹持试件:若在上空间试验,则先将试件夹持在上夹头上,力清零消除试件自重后再夹持试件的另一端;若在下空间试验,则先将试件夹持在下夹头上,力清零消除试件自重后再夹持试件的另一端。 (5)开始实验:消除夹持力;位移清零;按运行命令按钮,按照软件设定的方案进行实验。 (6)记录数据:试件拉断后,取下试件,将断裂试件的两端对齐、靠紧,用游标卡尺测出试件断裂后的标距长度l 1及断口处的最小直径d 1(一般从相

哈工大材料力学试卷及答案-16页精选文档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写在划线内(每空1分,计16 分) ⒈ 工程构件正常工作的条件 是 ――――――――――――、、――――――――――――、―――――――――――――。 ⒉ 工程上将延伸律-------πδ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⒊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max τ出现在―――――――――――各点,其值 =τmax -------------。 4.平面弯曲梁的q 、F s 、M 微分关系的表达式分别为--------------、、-------------、、 5.四个常用的古典强度理论的表达式分别为 6.用主应力表示的广义虎克定律为 ――――――――――――――――――――― ; 二、单项选择题 ⒈ 没有明显屈服平台的塑性材料,其破坏应力取材料的――――――――――――。 ⑴ 比例极限p σ; ⑵ 名义屈服极限2.0σ; ⑶ 强度极限b σ; ⑷ 根据需要确定。 2. 矩形截面的核心形状为----------------------------------------------。 ⑴ 矩形; ⑵ 菱形; ⑶ 正方形; ⑷三角形。 3. 杆件的刚度是指――――――――――――――-。 ⑴ 杆件的软硬程度; ⑵ 杆件的承载能力; ⑶ 杆件对弯曲变形的抵抗能力; ⑷ 杆件对弹性变形的抵抗能力; 4. 图示二向应力单元体,如剪应力改变方向,则―――――――――――――。 ⑴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都将改变;

⑵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都不会改变; ⑶ 主应力的大小不变,主平面的方位改变; ⑷ 主应力的大小改变,主平面的方位不变。 5、图示拉杆头和拉杆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拉杆头的剪切面积A =――――――――――――。 A.Dh π B.dh π C.4/2d π D.4/)(22d D -π 6、当系统的温度升高时,下列结构中的――――――――――不会产生温度应力. A B C D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计12分) 1.支承情况不 同的圆截面压杆如图所示,已知各杆的直径和材料均 相同且都为大柔度杆。①若只考虑纸平面内的稳定,问:那个杆的临界力最大?②若在保持截面的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将各压杆的截面改成正方形, 试问各压杆的稳定性是提高了还是降了? 2.分别按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设计弯扭组合变形杆件的截面,按第三强度论设 计的杆件截面比按第四强度理论设计的截面那个大?为什麽? 四、(12分)某形截面的外伸梁如图所示,已知:mm 600=l ,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46mm 1073.5?=z I ,m m 721=y ,m m 382=y 。梁上的荷载 kN 9,kN 2421==F F 。 材料的许用拉应力[]a MP 30=t σ,许用压应力 []a MP 90=c σ,试校核梁的强度。 五、(14分)荷载F作用在梁AB 及CD 的联接处,试求每根梁在连接处所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 实验报告 对应课程 学号 学生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成绩总评 学年第学期

目录 1.低碳钢及铸铁拉伸破坏实验???????????????(3 ) 2.低碳钢及铸铁压缩破坏实验???????????????(8 ) 3.引伸计法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 12 ) 4.低碳钢及铸铁扭转破坏实验???????????????(15) 5.载荷识别实验?????????????????????( 19) 成绩总评定 : 拉伸压缩测E扭转载荷识别

低碳钢及铸铁拉伸破坏实验 实验日期: 同组成员: 一、实验目的及原理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试验机名称及型号: 吨位: 精度: 2、量具名称: 精度: 三、实验步骤 (一)、低碳钢、铸铁拉伸实验步骤:

四、试样简图 低碳钢试样 实验前实验后试 样 简 图 铸铁试样 实验前实验后试 样 简 图

五、实验数据及计算 低碳钢拉伸试验 (一)试件尺寸 (a)试验前 试件标直径d0( mm )最小横截距 横截面 1横截面 2横截面 3面面积L0平平平A (1)(2)(1)(2)(1) ( 2)02 ( mm )均均均( mm ) (b)试验后 断后标断口直径 d 1 ( mm )距 L1 12平均( mm )断口(颈缩处)最小横截面面 积 A1 ( mm2 ) 屈服极限:强度极限:断后延伸率: F s s (MPa) A0 F b b (MPa) A0 ( L 1 L O ) 100% L0

A0 A1100% 断面收缩率: A0 铸铁拉伸试验 (a)试验前 试件标直径d0( mm )最小横截距 横截面 1横截面 2横截面 3面面积L0平平平A (1)(2)(1)(2)(1) ( 2)02 ( mm )均均均( mm ) (b)试验后 F b 强度极限:b(MPa ) (二)绘出低碳钢的“力—位移、及铸铁的“ 力-位移”曲线低碳钢铸铁

哈工大—低碳钢拉伸试验

试验一 金属材料的拉伸与压缩试验 1.1概 述 拉伸实验是材料力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实验之一。任何一种材料受力后都要产生变形,变形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发生断裂破坏。材料在受力——变形——断裂的这一破坏过程中,不仅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而且对变形和断裂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这些能力称为材料的力学机械性能。通过拉伸实验,可以确定材料的许多重要而又最基本的力学机械性能。例如:弹性模量E 、比例极限R p 、上和下屈服强度R eH 和R eL 、强度极限R m 、延伸率A 、收缩率Z 。除此而外,通过拉伸实验的结果,往往还可以大致判定某种其它机械性能,如硬度等。 我们以两种材料——低碳钢,铸铁做拉伸试验,以便对于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力学机械性能进行比较。 这个实验是研究材料在静载和常温条件下的拉断过程。利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自动绘出的载荷——变形图,及试验前后试件的尺寸来确定其机械性能。 试件的形式和尺寸对实验的结果有很大影响,就是同一材料由于试件的计算长度不同,其延伸率变动的范围就很大。例如: 对45#钢:当L 0=10d 0时(L 0为试件计算长度,d 0为直径),延伸率A 10=24~29%,当L 0=5d 0时,A 5=23~25%。 为了能够准确的比较材料的性质,对拉伸试件的尺寸有一定的标准规定。按国标GB/T228-2002、GB/P7314-1987的要求,拉伸试件一般采用下面两种形式: 图1.1 1. 10倍试件; 圆形截面时,L 0=10d 0 矩形截面时,L 0=11.3 0S 2. 5倍试件 圆形截面时,L 0=5d 矩形截面时, L 0=5.65 0S =π0 45S d 0——试验前试件计算部分的直径; S 0——试验前试件计算部分断面面积。 此外,试件的表面要求一定的光洁度。光洁度对屈服点有影响。因此,试件表面不应有刻痕、切口、翘曲及淬火裂纹痕迹等。 1.2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研究低碳钢、铸铁的应力——应变曲线拉伸图。 2.确定低碳钢在拉伸时的机械性能(比例极限R p 、下屈服强度R eL 、强度极限R m 、延伸率A 、断面收缩率Z 等等)。 3. 确定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机械性能。 二、实验原理: 拉伸实验是测定材料力学性能最基本的实验之一。在单向拉伸时F —ΔL (力——变形)曲线的形式代表了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利用: 0F S σ= 0L L ε?= 可得到σ—ε曲线关系。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篇一: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评分标准拉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分) 1. 测定低碳钢的强度指标(σs、σb)和塑性指标(δ、ψ)。 2. 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3. 观察拉伸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绘制拉伸曲线(p-δl曲线)。 4. 比较低碳钢与铸铁的力学特性。 二、实验设备(1分) 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 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游标卡尺精度 0.02 mm 三、实验数据(2分) 四、实验结果处理(4分) ?s??b? psa0pba0 =300mpa 左右=420mpa 左右 =20~30%左右=60~75%左右 ?? l1?l0 ?100% l0a0?a1 ?100% a0 ?= 五、回答下列问题(2分,每题0.5分) 1、画出(两种材料)试件破坏后的简图。略 2、画出拉伸曲线图。 3、试比较低碳钢和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低碳钢在拉伸时有明显的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而铸铁没有明显的这四个阶段。 4、材料和直径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其延伸率是否相同?为什么?相同 延伸率是衡量材料塑性的指标,与构件的尺寸无关。压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分) 1. 测定压缩时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2. 观察铸铁在压缩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并分析原因。 二、实验设备(1分) 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0.5分) 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游标卡尺精度 0.02 mm (0.5分) 三、实验数据(1分)四、实验结果处理(2分) ?b? pb =740mpaa0 左右 五、回答下列思考题(3分) 1.画出(两种材料)实验前后的试件形状。略 2. 绘出两种材料的压缩曲线。略 3. 为什么在压缩实验时要加球形承垫?

材料力学扭转实验实验报告

扭 转 实 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了解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的构造原理,并进行操作练习。 2.确定低碳钢试样的剪切屈服极限、剪切强度极限。 3.确定铸铁试样的剪切强度极限。 4.观察不同材料的试样在扭转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扭转试验机,游标卡尺、扳手。 三.试验原理: 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扭转时的力学性能。(在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时所支撑的理论依据。参考材料力学、工程力学课本的介绍,以及相关的书籍介绍,自己编写。) 四.实验步骤 1.a 低碳钢实验(华龙试验机) (1)量直径: 用游标卡尺量取试样的直径。在试样上选取3各位置,每个位置互相垂直地测量2次直径,取其平均值;然后从3个位置的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样的直径。。 (2)安装试样: 启动扭转试验机,手动控制器上的“左转”或“右转”键,调整活动夹头的位置,使前、后两夹头钳口的位置能满足试样平口的要求,把试样水平地放在两夹头之间,沿箭头方向旋转手柄,夹紧试样。 (3)调整试验机并对试样施加载荷: 在电脑显示屏上调整扭矩、峰值、切应变1、切应变2、夹头间转角、时间的零点;根据你所安装试样的材料,在“实验方案读取”中选择“教学低碳钢试验”,并点击“加载”而确定;用键盘输入实验编号,回车确定(按Enter 键);鼠标点“开始测试”键,给试样施加扭矩;在加载过程中,注意观察屈服扭矩的变化,记录屈服扭矩的下限值,当扭矩达到最大值时,试样突然断裂,后按下“终止测试”键,使试验机停止转动。 (4)试样断裂后,从峰值中读取最大扭矩 。从夹头上取下试样。 (5)观察试样断裂后的形状。 1.b 低碳钢实验(青山试验机) (1)量直径: 用游标卡尺量取试样的直径。在试样上选取3各位置,每个位置互相垂直地测量2次直径,取其平均值;然后从3个位置的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样的直径。 (2)安装试样: 启动扭转试验机,手动“试验机测控仪”上的“左转”或“右转”键,调整活动夹头的位置,使前、后两夹头钳口的位置能满足试样平口的要求,把试样水平地放在两夹头之间,s τb τb τ 0d S M b M 0d

2015哈工大材料力学试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学年 春 季学期 材料力学期末 试 题

解: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x M v EI ='' (a ) 3)()(kx x q x M -=='' 积分两次 A x k x M +-='4)(4 B Ax x k x M ++-=20 )(5 由边界条件 00 ==x M , 0==l x M 求出 0=B , 20 4 l k A = )(20 )(4 5x l x k x M --= (b) (10分) 式(a )代入式(b) )(20 4 5x l x k v EI -- ='' 积分两次 C x l x k v EI +-- =')2 6(202 46 D Cx x l x k EIv ++-- =)6 42(203 47 (c ) 由边界条件 00==x v , 0==l x v 得出 0=D , 140 6 kl C -= 代入(c )式 )67(8406347x l x l x EI k v +-- = (8分) EI kl A 1406 -=θ (2分)

1 (2分) (a) (2分) ]1 1 2 1 2 1 [ 1 ] 2 3 2 2 2 1 [ 4 ? ? + ? ? + ? ? ? ? =l l EA l l l EI EA l 12 55 =(4分) ] 2 2 2 1 [ 1 1 Fl l l EI F ? ? ? - = EA Fl 5 - =(3分) ,得F F X09 .1 11 12 1 = =(拉) (3分) 画出弯矩图、轴力图如下: (4分) (2分)

解:一次静不定问题 杆1、杆2均为二力杆 杆1受拉,强度问题; 杆2受压,稳定问题 由于是静不定结构,1、2均失效结构才失效 杆1失效时的极限轴力 9210202010230661=????==-A F s s σ KN (5分) 计算杆2的临界轴力 1574 3610213 =??==i l μλ 3.9910 2001020014.36 9 =???==p p E σπλ p λλ>,大柔度杆,用欧拉公式 4.811036414 .3157 1020014.3622 92222=?????==-A E F cr λπ KN (10分) 由AB 杆的平衡 0=∑A M 032sin 145sin =?-?+?F F F s cr αo 6.46)22 1122(3122=?+?+?=s cr F F F KN (5分)

哈工大材料力学上机实验资料报告材料

材料力学I上机实验 设计报告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 1308*** 姓名: *** 学号: 11308***** 指导教师:桂莲

时间: 2015年6月

一、问题描述 1、应力状态分析 对于空间或者是平面应力状态的相关计算,如果采用人工计算的方式比较繁琐而且容易出错,对于这种简单的重复计算,编制相应的程序则可以大大提高计算准确度和人工计算强度。 对于平面应力状态,输入量应为(,,x y xy σστ),以及某截面的方位角α,其输出数据应为该单元体所受主应力(123,,σσσ),所受最大剪应力(13 max 132 σσττ-== ),以及方位角为α的斜截面上的应力(,ααστ)以及主方向 角σα,同时还要画出其应力圆示意图,以直观的显示其应力状态。 对于空间应力状态,输入量则应该为各应力(,,,,,x y z xy yz xz σσστττ),其输出数据应该为该单元体所受主应力(123,,σσσ),所受最大剪应力(13 max 132 σσττ-==),同时还要画出其应力圆示意图,以直观的显示其应力状 态。 这样,应力状态分析的基本任务就可以完成。 2、常用截面图形几何性质的分析 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几何形状,但是对于工程实际中经常用到的构件,其截面的几何形状则非常有限。对于不同的截面,其形心位置、对于形心轴的惯性矩也就有所不同,这样在进行如弯曲、扭转等的应力分析时就会到来不便,因此编制相应的程序来计算相关截面的几何性质也就具有了实际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在这部分程序中,截面几何形状分为三角形、矩形、椭圆形、梯形、圆形、扇形等多种形式,对于不同的截面形状,输入量也就不同。例如,对于扇形应输入直径和圆心角(,d α);对于梯形则应输入上底、下底和高(,,a b h );对于椭圆形,则要输入长轴长和短轴长(,a b )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具体输入数据请参看程序运行。不过对于不同的截面,其输出的量都是相同的,即截面形心的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青岛黄海学院实验指导书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课程编码: 04115003 主撰人:吕婧 青岛黄海学院

目录 实验一拉、压实验 (1) 实验二扭转实验 (6) 实验三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的测定 (8) 实验四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 (12)

实验一低碳钢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一)目的 σ、延伸率δ,截面收缩率ψ。 1.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σS,强度极限 b σ,观察上述两种材料的拉伸和破坏现象,绘制拉伸时2.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 b 的P-l?曲线。 (二)要求 1.复习讲课中有关材料拉伸时力学性能的内容;阅读本次实验内容和实设备中介绍万能试验机的构造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有关千分表和卡尺的使用方法。 2.预习时思考下列问题:本次实验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可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征?试验前、试验中、试验后需要测量和记录哪些数据?使用液压式万能试验机有哪些注意事项?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万能实验 2.千分尺和游标卡尺。 3.低碳钢和铸铁圆形截面试件。 三、实验性质: 验证性实验 四、实验步骤和内容: (一)步骤 1.取表距L =100mm.画线 2.取上,中,下三点,沿垂直方向测量直径.取平均值

3.实验机指针调零. 4.缓慢加载,读出 s P .b P .观察屈服及颈缩现象,观察是否出现滑移线. 5.测量低碳钢断裂后标距长度1l ,颈缩处最小直径1d (二)实验内容: 1.低碳钢试件 (1)试件 (2)计算结果 屈服荷载 s P =22.1KN 极限荷载 b P =33.2KN 屈服极限 s σ=s P /0A =273.8MPa 强度极限 b σ=b P /0A =411.3MPa 延伸率 δ=(1l -0l )/0l *100%=33.24% 截面收缩率ψ=(0A -1A )/0A *100%=68.40% (3)绘制低碳钢P~ l ? 曲线

哈工大材料力学试卷及答案资料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写在划线内(每空1分,计16分)⒈ 工程构件正常工作的条件是 ――――――――――――、、――――――――――――、―――――――――――――。 ⒉ 工程上将延伸律------- δ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⒊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max τ出现在―――――――――――各点,其值=τmax -------------。 4.平面弯曲梁的q 、F s 、M 微分关系的表达式分别为--------------、、-------------、、 ----------------。 5.四个常用的古典强度理论的表达式分别为 ―――――――――――――――――、―――――――――――――――――――――、 ――――――――――――――、 ―――――――――――――――――――――――――――――――――。 6.用主应力表示的广义虎克定律为 ――――――――――――――――――――― ; ――――――――――――――――――――――;-―――――――――――――――――――――――。 二、单项选择题 ⒈ 没有明显屈服平台的塑性材料,其破坏应力取材料的――――――――――――。 ⑴ 比例极限p σ; ⑵ 名义屈服极限2.0σ; ⑶ 强度极限b σ; ⑷ 根据需要确定。 2. 矩形截面的核心形状为----------------------------------------------。 ⑴ 矩形; ⑵ 菱形; ⑶ 正方形; ⑷三角形。 3. 杆件的刚度是指――――――――――――――-。 ⑴ 杆件的软硬程度; ⑵ 杆件的承载能力; ⑶ 杆件对弯曲变形的抵抗能力; ⑷ 杆件对弹性变形的抵抗能力; 4. 图示二向应力单元体,如剪应力改变方向,则―――――――――――――。 ⑴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都将改变; ⑵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都不会改变; ⑶ 主应力的大小不变,主平面的方位改变; ⑷ 主应力的大小改变,主平面的方位不变。 5、图示拉杆头和拉杆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拉杆头的剪切面积A =――――――――――――。 A.Dh π B.dh π C.4/2 d π D.4/)(2 2 d D -π 6、当系统的温度升高时,下列结构中的――――――――――不会产生温度应力. A B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评分标准 拉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分) 1. 测定低碳钢的强度指标(σs、σb)和塑性指标(δ、ψ)。 2. 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3. 观察拉伸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绘制拉伸曲线(P-ΔL曲线)。 4. 比较低碳钢与铸铁的力学特性。 二、实验设备(1分) 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 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游标卡尺精度0.02 mm 三、实验数据(2分)

四、实验结果处理 (4分) 0A P s s = σ =300MPa 左右 0 A P b b = σ =420MPa 左右 %10000 1?-= L L L δ =20~30%左右 %= 1000 1 0?-A A A ψ =60~75%左右 五、回答下列问题(2分,每题分) 1、画出(两种材料)试件破坏后的简图。 略 2、画出拉伸曲线图。 3、试比较低碳钢和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低碳钢在拉伸时有明显的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而铸铁没有明显的这四个阶段。 4、材料和直径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其延伸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相同 延伸率是衡量材料塑性的指标,与构件的尺寸无关。 压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分)

1. 测定压缩时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 2. 观察铸铁在压缩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并分析原因。 二、实验设备 (1分) 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 (分) 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 游标卡尺 精度 0.02 mm (分) 三、实验数据(1分) 四、实验结果处理 (2分) A P b b = σ =740MPa 左右 五、回答下列思考题(3分) 1.画出(两种材料)实验前后的试件形状。 略 2. 绘出两种材料的压缩曲线。 略 3. 为什么在压缩实验时要加球形承垫

哈工大材料力学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写在划线内(每空1分,计16分) ⒈ 工程构件正常工作的条件是 ――――――――――――、 、――――――――――――、―――――――――――――。 ⒉ 工程上将延伸律------- δ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 ⒊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max τ出现在―――――――――――各点,其值=τmax -------------。 4.平面弯曲梁的q 、F s 、M 微分关系的表达式分别为--------------、、-------------、、 ---------------- 。 5.四个常用的古典强度理论的表达式分别为 ――――――――――――――――― 、―――――――――――――――――――――、 ―――――――――――――― 、 ――――――――――――――――――――――――――――――――― 。 6.用主应力表示的广义虎克定律为 ――――――――――――――――――――― ; ―――――――――――――――――――――― ;-―――――――――――――――――――――――。 二、单项选择题 ⒈ 没有明显屈服平台的塑性材料,其破坏应力取材料的――――――――――――。 ⑴ 比例极限p σ; ⑵ 名义屈服极限2.0σ; ⑶ 强度极限b σ; ⑷ 根据需要确定。 2. 矩形截面的核心形状为----------------------------------------------。 ⑴ 矩形; ⑵ 菱形; ⑶ 正方形; ⑷三角形。 3. 杆件的刚度是指――――――――――――――-。 ⑴ 杆件的软硬程度; ⑵ 杆件的承载能力; ⑶ 杆件对弯曲变形的抵抗能力; ⑷ 杆件对弹性变形的抵抗能力; 4. 图示二向应力单元体,如剪应力改变方向,则―――――――――――――。 ⑴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都将改变; ⑵ 主应力的大小和主平面的方位都不会改变; ⑶ 主应力的大小不变,主平面的方位改变;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力学实验报告 标准答案 长安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目录 一、拉伸实验 (2) 二、压缩实验 (4)

三、拉压弹性模量E测定实验 (6) 四、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G测定实验 (8) 五、扭转破坏实验 (10) 六、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 (12) 七、弯扭组合变形时的主应力测定实验 (15) 八、压杆稳定实验 (18) 一、拉伸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问题讨论: 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 件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 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

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二、压缩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问题讨论: 1、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 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2、低碳钢与铸铁在压缩时力学性质有何不同? 结构工程中怎样合理使用这 两类不同性质的材料? 答:低碳钢为塑性材料,抗压屈服极限与抗拉屈服极限相近,此时试件不会发生断裂,随荷载增加发生塑性形变;铸铁为脆性材料,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无屈服现象。压缩试验时,铸铁因达到剪切极限而被剪切破坏。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低碳钢材料塑性好,其抗剪能力弱于抗拉;抗拉与抗压相近。铸铁材料塑性差,其抗拉远小于抗压强度,抗剪优于抗拉低于抗压。 故在工程结构中塑性材料应用范围广,脆性材料最好处于受压状态,比如车床机座。 三、拉压弹性模量E测定试验报告 问题讨论: 1、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 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固有性质,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2、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是 否相同?为什么必须用逐级加载的方法测弹性模量? 答: 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不相同,采用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可降低误差,同时可以验证材料此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四、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G测定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问题讨论: 1、试验过程中,有时候在加砝码时,百分表指针不动,这是为什么?应采取什么 措施? 答:检查百分表是否接触测臂或超出百分表测量上限,应调整百分表位置。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文档2篇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文档2篇 Material mechanics experiment report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格式文档 2、篇章2:材料力学实验报告范文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不会写的话,下面请看小泰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相关内容,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章1: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格式文档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记录和处理结果: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五、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处理:

篇章2:材料力学实验报告范文【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该实验台配上引伸仪,作为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测定材料弹性模量E实验用。 1.试样:Q235钢,直径d =10mm,标距l=100mm。 2.载荷增量△F=1000N ①砝码四级加载,每个砝码重25N; ②初载砝码一个,重16N; ③采用1:40杠杆比放大。 3.精度:一般误差小于5%。 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调节吊杆螺母,使杠杆尾端上翘一些,使之与满载时关于水平位置大致对称。 注意:调节前,必须使两垫刀刃对正V型槽沟底,否则垫刀将由于受力不均而被压裂。 2.把引伸仪装夹到试样上,必须使引伸仪不打滑。 ①对于容易打滑的引伸仪,要在试样被夹处用粗纱布沿圆周方向打磨一下。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不会写的话,下面请看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相关内容,供大家阅读参考。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三、实验记录和处理结果: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 五、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处理: 六、讨论: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一、用途 该实验台配上引伸仪,作为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测定材料弹性模量E实验用。 二、主要技术指标 1. 试样:Q235钢,直径d =10mm,标距l=100mm。 2. 载荷增量△F=1000N ①砝码四级加载,每个砝码重25N; ②初载砝码一个,重16N; ③采用1:40杠杆比放大。 3. 精度:一般误差小于5%。 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 调节吊杆螺母,使杠杆尾端上翘一些,使之与满载时关于水平位置大致对称。 注意:调节前,必须使两垫刀刃对正V型槽沟底,否则垫刀将由于受力不均而被压裂。 2. 把引伸仪装夹到试样上,必须使引伸仪不打滑。

①对于容易打滑的引伸仪,要在试样被夹处用粗纱布沿圆周方向打磨一下。②引伸仪为精密仪器,装夹时要特别小心,以免使其受损。③采用球铰式引伸仪时,引伸仪的架体平面与实验台的架体平面需成45o左右的角度。 3. 挂上砝码托。 4. 加上初载砝码,记下引伸仪的读数。 5. 分四次加等重砝码,每加一次记一次引伸仪的读数。 注意:加砝码时要缓慢放手,以使之为静载,并注意防止失落而砸伤人、物。 6. 实验完毕,先卸下砝码,再卸下引伸仪。 7. 加载过程中,要注意检查传力机构的零件是否受到干扰,若受干扰,需卸载调整。 四、计算试样横截面积A 应力增量 d24 F A 引伸仪放大倍数K=20xx 引伸仪读数 Ni(i0,1,2,3,4) 引伸仪读数差 NjNiNi1(j1,2,3,4) 引伸仪读数差的平均值 N平均14Nj 4j1 N平均 K试样在标距l段各级变形增量的平均值 l 应变增量 l l 材料的弹性模量 E

材料力学试题及答案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年第二学期材料力学试题(A 卷) 1、图示刚性梁AB 由杆1和杆2支承,已知两杆的材料相同,长度不等,横截面积分别为A 1和A 2,若载荷P 使刚梁平行下移,则其横截面面积( )。 A 、A 1〈A 2 B 、A 1 〉A 2 C 、A 1=A 2 D 、A 1、A 2为任意 2、建立圆周的扭转应力公式τρ=M ρρ/I ρ时需考虑下列因素中的哪几个?答:( ) (1)扭矩M T 与剪应力τρ的关系M T =∫A τρρ dA (2)变形的几何关系(即变形协调条件) (3)剪切虎克定律 (4)极惯性矩的关系式I T =∫A ρ2dA A 、(1) B 、(1)(2) C 、(1)(2)(3) D 、全部 3、二向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其最大主应力σ1=( ) A 、σ B 、2σ C 、3σ D 、4σ 4、高度等于宽度两倍(h=2b)的矩形截面梁,承受垂直方向的载荷,若 仅将竖放截面改为平放截面,其它条件都不变,则梁的强度( ) A 、提高到原来的2倍 B 、提高到原来的4倍 C 、降低到原来的1/2倍 D 、降低到原来的1/4倍 5. 已知图示二梁的抗弯截面刚度EI 相同,若二者自由端的挠度相等,则P 1/P 2= ( ) A 、2 B 、4 题一、3图 工程技术学院 _______________专业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题一、4题一、1图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长安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目录 一、拉伸实 验 (2) 二、压缩实 验 (4) 三、拉压弹性模量E测定实 验 (6) 四、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G测定实验 (8) 五、扭转破坏实验·························································

(10) 六、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 (12) 七、弯扭组合变形时的主应力测定实验 (15) 八、压杆稳定实验 (18)

一、拉伸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实验目的: 见教材。 实验仪器 见教材。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例:(一)低碳钢试件 强度指标: P s =__22.1___KN 屈服应力 σs = P s /A __273.8___MP a P b =__33.2___KN 强度极限 σb = P b /A __411.3___MP a 塑性指标: 1L -L 100%L δ=?=伸长率 33.24 % 1 100%A A A ψ-=?=面积收缩率 68.40 % 低碳钢拉伸图:

(二)铸铁试件 试验前试验后最小平均直径d= 10.16 mm最小直径d= 10.15 mm 截面面积A= 81.03 mm2截面面积A1= 80.91 mm2计算长度L= 100 mm计算长度L1≈100 mm 试验前草图试验后草图 强度指标: 最大载荷P b =__14.4___ KN 强度极限σ b = P b / A = _177.7__ M P a 问题讨论: 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 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 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