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结】组胚第五章 软骨和骨 复习

【总结】组胚第五章 软骨和骨 复习

【总结】组胚第五章 软骨和骨  复习
【总结】组胚第五章 软骨和骨  复习

一、大纲

软骨膜

1.软骨纤维蛋白聚糖

软骨基质

软骨组织无定形基质

骨祖细胞

细胞成软骨细胞

软骨细胞

透明软骨

软骨弹性软骨

纤维软骨

附加性生长

2.软骨的发生与生长

间质性生长

骨膜无机成分/骨盐

3.骨骨基质胶原纤维(大量)

骨组织有机成分

无定形基质(少量):蛋白聚糖及其复合物骨祖细胞

细胞成骨细胞

骨细胞

破骨细胞

4.

二、中英文对照

cartilage 软骨cartilage tissue 软骨组织osteoprogenitor cell 骨祖细胞chondroblast 成软骨细胞chondrocyte 软骨细胞cartilage lacunae 软骨险窝isogenous group 同源细胞群cartilage matrix 软骨基质cartilage capsule 软骨囊perichondrium 软骨膜

hyaline cartilage 透明软骨elastic cartilage 弹性软骨

fibrous cartilage 纤维软骨

osseous tissue 骨组织bone matrix 骨基质

osteoid 类骨质calcification 钙化

woven bone 编织骨lamellar bone 板层骨

bone lamella 骨板compact bone 密质骨bone trabecula 骨小梁spongy bone 松质骨osteoblast 成骨细胞matrix vesicle 基质小泡bone lining cell 骨被覆细胞osteocyte 骨细胞bone lacunae 骨陷窝bone canaliculus 骨小管osteoclast 破骨细胞ruffled border 皱褶缘sealing zone 封闭区clear zone 亮区absorption lacuna 吸收陷窝

蛋白质组学答案终稿

1,基因组:一个细胞或病毒所包含的全部基因。 2,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最先由Marc Wilkins提出。定义:蛋白质组是由一个细胞,一个组织或一个机体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相应的蛋白质。是一个整体概念。 3,蛋白质组学:是一门以全面的蛋白质性质研究(如表达水平、转录修饰、相互作用等)为基础,在蛋白质水平对疾 病机理、细胞模式、功能联系等方面进行探索的科学,包括表达蛋白质组学,细胞谱蛋白质组学以 3,等电聚焦:分离两性分子,特别是分离蛋白质的一种技术。根据在一个电场的影响下这些两性分子在ph梯度上的分布情况进行分离 等电聚焦技术:在一个pH梯度和外加电场下,蛋白质有移向pH梯度中使其净电荷为零的点的倾向。(带正电荷移向阴极,带负电荷移向阳极)。IEF可以基于极微小的电荷差异而分离蛋白,具有高分辨率。4,负染就是用重金属盐(如磷钨酸、醋酸双氧铀)对铺展在载网上的样品进行染色;吸去染料,样品干燥后,样品凹陷处铺了一薄层重金属盐,而凸的出地方则没有染料沉积,从而出现负染效果(图2-15),分辨力可达1.5nm左右 5,质谱(又叫质谱法)是一种与光谱并列的谱学方法,通常意义上是指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中通过制备、分离、检测气相离子来鉴定化合物的一种专门技术。 质谱分析是一种测量离子荷质比(电荷-质量比)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使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7,分子离子峰:子受电子束轰击后失去一个电子而生成的离子M+成为分子离子。在质谱图中,由M+所形成的峰称为分子离子峰。 7.碎片离子峰当电子轰击的能量超过分子离子电离所需要的能量(50~70eV)时,可能使分子离子的化 学键进一步断裂,产生质量数较低的碎片,称为碎片离子。在质谱图上出现相应的峰,称为碎片离子峰。 碎片离子峰在质谱图上位于分子离子峰的左侧。研究最大丰度的离子断裂过程,能提供被分析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8.软电离技术在质谱分析中,离子源是将分子离解成离子或解离成碎片,在这里分子失去电子, 生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分子离子可进一步裂解,生成质量更小的碎片离子。由于离子化所需要的能量随分子不同差异很大,因此,对于不同的分子应选择不同的离解方法。通常称能给样品较大能量的电离方法为硬电离方法,而给样品较小能量的电离方法为软电离方法,后一种方法适用于易破裂或易电离的样品。 9.源内衰变技术(insource-decay,ISD)源内衰变发生在离子源区域内,时间为激光撞击之后几 百纳秒之内,是离子的“即可片段化”。这些片段离子通过衰减离子取出,能在线性飞行时间质谱中被发现,许多蛋白质和大的肽常在MOLDI-TOF-MS的离子源区域内变成肽离子片段。主要产生含N端的b型和含C端的y型片段离子,通过分析这些片段离子谱可鉴定蛋白质。 10.肽质量指纹图谱是指蛋白质被酶切位点专一的蛋白酶水解后得到的肽片段质量图谱。由于 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都不同,蛋白质被酶水解后,产生的肽片段序列也各不相同,其肽混合物质量数据也具特征性,这种特征就像指纹一样,所以称为指纹谱。肽质量指纹图谱可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用实验测得的PMF与蛋白数据库中的蛋白质理论PMF比对,就可以鉴定该蛋白质 肽序列标签是由一个多肽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和该肽的质量以及该肽未测序部分的质量等组成。

组胚名词解释

组胚名词解释〖重点〗 ★内皮(endothelium):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mesothelium):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微绒毛(microvillus):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密集的微绒毛在光镜下为纹状缘或刷状缘,可见于小肠和肾近端小管上皮。表面为细胞膜,中间为胞质,内有纵行微丝。微绒毛使细胞的表面积显著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纤毛(cilium):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较长突起,比微绒毛粗长。电镜下可见表面有细胞膜,内为细胞质,纵行排列9+2微管。常见于呼吸道和输卵管上皮。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 ★基膜(basement membrane):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状结构。光镜下被伊红染成粉红色,PAS染成紫红色,银染呈黑色。电镜下可见其由基板和网版组成。可引导上皮细胞生长分化,有连接支持作用和物质交换的半透膜作用。 ★骨板:骨(基)质中的骨胶纤维成层排列,并与骨盐和基质紧密结合,构成的板层状结构。同层骨板内的纤维相互平行,相邻两层骨板的纤维相互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犹如多层木质胶合板,有效的增强了骨的支持力。 ★骨单位(osteon):是内、外环骨板之间的纵行圆筒状结构,又称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其数量多,是长骨干的基本结构单位。中央为纵行的中央管,又称哈弗斯管,内含血管、神经和组织液。(中央管和穿通管相连)周围是多层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又称哈弗斯骨板。 ★肌节(sarcomere):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1/2 I带+A带+1/2 I带组成,I带只含细肌丝(固定于Z线),A带含细肌丝和粗肌丝(固定于M线),A带中央只含粗肌丝的部分为H带。★闰盘(intercalated disk):心肌纤维连接处称润盘。光镜下,在HE染色标本中呈横行粗线。电镜下,位于Z线水平。横向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加强连接;纵向部分有缝隙连接,可传递冲动和信息交流,使心肌同步收缩。 ★尼氏体:光镜下,可见神经元胞质内含许多嗜碱性斑块状或细颗粒状的物质称尼氏体。电镜下为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主要分布于胞体和树突。可合成蛋白质。 ★神经原纤维:在银染标本上可见神经元胞质内含许多棕黑色交织成网的丝状结构称神经原纤维。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主要分布于胞体和突起。具有支持和物质运输功能。 ★郞飞结(Ranvier node):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上相邻两节髓鞘之间的缩窄部分称郞飞结。此处轴突裸露,可提高冲动传递速度。 ★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又称淋巴滤泡,为直径1~2mm的球形小体,有较明确的界限,含大量B细胞和一定量的Th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小结受到抗原刺激后增大,并产生生发中心。初级淋巴小结较小,无生发中心。次级淋巴小结较大,有生发中心。 ★垂体门脉系统: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进入神经垂体漏斗,并形成袢形窦状毛细血管网,称第一级毛细血管网。这些毛细血管网再返回结节部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下行入远侧部,再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称第二级毛细血管网,由

组胚总复习题

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家畜组织胚胎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2、石蜡切片的基本过程。 3、说出组织学中常用染色反应的名称及用途。 4. 家畜组织胚胎学有那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细胞 1、细胞膜的光镜、电镜及分子结构。 2、细胞膜的基本特性及其意义? 3、基质及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如何? 4、什么叫内含物?什么叫细胞周期?什么叫Go期? 5、细胞有哪些生命活动现象。 6、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的区别 7、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和性染色质的区别. 8、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关系;细胞分化与基因表 达的关系. 9、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10、本章其他相关概念 第三章上皮组织 1、解释概念 内皮——间皮刷状缘——纹状缘

纤毛——微绒毛管状腺——泡状腺 浆液腺——粘液腺细胞衣——连接复合体 桥粒——半桥粒生理性再生——病理性再生 透出分泌—局浆分泌顶浆分泌——全浆分泌 2、上皮组织的特点? 3、上皮组织的分类? 4、单层上皮、复层上皮的分布、光镜结构及功能。 5、被覆上皮游离面、侧面、基底面有哪些特殊结构?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6、简述内分泌腺、外分泌腺的特点。 第四章结缔组织 1.结缔组织的特点。 2.结缔组织的分类。 3.网状组织的组成及功能。 4.各种血细胞的功能。 5.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及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的功能6.致密结缔组织的特点. 第五章肌肉组织 1.平滑肌、心肌、骨骼肌在光镜下的特征。 2.肌肉、肌纤维、肌原纤维、肌丝、肌节、A带、I带、闰盘、终池的区别。 平滑肌的分布特点。

3.骨骼肌的横小管、肌浆网是怎样形成的;他们的功能如何?4.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第六章神经组织 1.按形态结构分,神经元有哪些类型? 2.什么叫尼氏体、神经原纤维? 3.有髓神经纤维的组成? 4.感受器及效应器的类型? 5.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细胞的区别? 6.各种胶质细胞的功能. 7.突触的电镜结构及神经冲动是如何传递的? 8.神经原纤维、神经纤维与神经三者的区别? 9.神经内膜、神经束膜与神经外膜的区别? 第七章免疫系统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功能. 3.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过程经过哪些阶段? 4.抗原呈递细胞的种类、分布及功能? 5.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有那些重要特性? 6 .家畜体内淋巴器官包括哪些?如何分类? 7初级淋巴器官与次级淋巴器官的区别? 8.血胸屏障的结构及存在的意义? 9. T、B淋巴细胞的发生与转归。

蛋白质组学试题整理 - 副本

蛋白质组学相关试题及答案 1…Proteome(蛋白质组):由一个细胞或者组织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相应的蛋白质,称为蛋白质组。 Proteomics(蛋白质组学):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新兴学科,即研究细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蛋白质表达的异同,对相关蛋白质进行分类和鉴定。更重要的是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要分析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和蛋白质的功能. 2…. Mass Spectrometer(质谱仪):质谱仪是一个用来测量单个分子质量的仪器,但实际上质谱仪提供的是分子的质量与电荷比(m/z or m/e)。分离和检测不同同位素的仪器。即根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能够偏转的原理,按物质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质量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物质组成的一类仪器。质谱仪最重要的应用是分离同位素并测定它们的原子质量及相对丰度。 3. Proteome sample holographic preparation(蛋白组样品的全息制备):(1)keep protein information(2)adapted to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3)different samples,different extraction.蛋白质样品制备是蛋白质组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这一步会影响蛋白质产量、生物学活性、结构完整性。因此要用最小的力量使细胞达到最大破坏程度同时保持蛋白质的完整性。 原则是,保持蛋白质的所有信息;选择合适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对于不同的样品要用不同的提取方法。 4.Post 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肽链合成的结束,并不一定意味着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已经生成。已知很多蛋白质在肽链合成后还需经过一定的加工(processing)或修饰,由几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和带有辅基的蛋白质,其各个亚单位必须互相聚合才能成为完整的蛋白质分子。 5.De novo sequencing(从头测序) unknow peptide从头测序为蛋白质组研究提供了一种不用借助于任何蛋白质序列数据库信息,直接解读串联质谱数据的方法。其基本算法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质谱图的构建、离子类型的确定、测序算法以及打分算法。

组织胚胎学重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组织胚胎学重点总结 第七章神经组织 1、神经元形态: 核大色浅,膜/仁明显,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尼氏体: 强嗜碱性,均匀分布胞体和树突中,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轴丘无尼氏体神经原纤维: 仅镀银染色可见,伸入树突轴突。 2、轴突运输: 慢速运输(单向): 胞体内新形成的神经丝、微丝和微管缓慢向轴突终末延伸。 快速运输(双向): 正向: 轴膜蛋白、神经递质合成酶、含神经调质小泡、线粒体逆向: 代谢产物、终末摄取物质 3、兴奋传单神经元神经冲动起始(轴膜)沿轴膜传导 4、神经元分类: 多级神经元、双级神经元、假单级神经元传入神经原,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5、突触定义: 是神经元传递信息的结构,是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组成: 突出前成分(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突 1 / 21

触后膜)作用过程: 冲动流沿轴膜传向轴突终末(突触前成分)电位门控 Ca2+ 通道开放突触素磷酸化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开放突触后膜电位改变膜电位改变6、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原浆性胶质细胞脑和白质中纤维性胶质细胞脑和灰质中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CNS)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PNS)卫星细胞胶质细胞施万细胞①星形胶质细胞形态: 最大,星形功能: 支持和绝缘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支持和绝缘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增生胶质瘢痕脚板: 形成胶质界膜、神经胶质膜②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③小胶质细胞形态: 最小,扁平或三角形,染色深功能: 吞噬,来源于单核细胞④室管膜细胞分布: 衬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的腔面,形成单层上皮,功能: 产生脑脊液⑤卫星细胞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⑥施万细胞参与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的构成,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7、血脑屏障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周细胞、神经胶质膜 ( 星形胶质细胞突起) 8、神经结构 9、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

蛋白质化学作业及答案

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试题 1 ?氨基酸的侧链对多肽或蛋白质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非常重要。用三字母缩写形式列出其侧链为如下要求 的氨基酸: (a)含有一个羟基;b)含有一个氨基;c)含有一个具有芳香族性质的基团;(d)含有分支的脂肪族烃链;(e)含有硫;(f)含有一个在pH 7 —10范围内可作为亲核体的基团或原子,指出该亲核基团或原子。 2. 某种溶液中含有三种三肽:Tyr - Arg - Ser , Glu - Met - Phe 和Asp - Pro - Lys , a - COOH基团的pKa为 3.8; a -NH3基团的pKa为8.5。在哪种pH (2.0,6.0或13.0)下,通过电泳分离这三种多肽的效果最好? 3. 利用阳离子交换层析分离下列每一对氨基酸,哪一种氨基酸首先被pH7缓冲液从离子交换柱上洗脱出来。 (a)Asp 和Lys ; (b) Arg 和Met ;c) Glu 和Vai ; (d) Gly 和Leu (e) Ser 和Ala 4?胃液(pH = 1.5)的胃蛋白酶的等电点约为1,远比其它蛋白质低。试问等电点如此低的胃蛋白酶必须存在有大量的什么样的官能团?什么样的氨基酸才能提供这样的基团? 5. —个含有13个氨基酸残基的十三肽的氨基酸组成为: Ala, Arg,2 Asp, 2Glu, 3Gly, Leu, 3Val。部分酸水解后得到以下肽段,其序列由Edman降解确定,试推断原始寡肽的序列。 (a)Asp - Glu - Val - Gly - Gly - Glu - Ala (b)Val - Asp - Val - Asp - Glu (c)Val - Asp - Val (d)Glu - Ala -Leu - Gly -Arg (e)Val - Gly - Gly - Glu - Ala - Leu (f)Leu - Gly - Arg 6 ?由下列信息求八肽的序列。 (a)酸水解得Ala , Arg , Leu, Met, Phe, Thr, 2Val (b)Sanger 试剂处理得DNP-Ala。 (c)胰蛋白酶处理得Ala , Arg , Thr和Leu, Met, Phe , 2Val。当以Sanger试剂处理时分别得到DNP-Ala 和DNP-Val。 (d)溴化氰处理得Ala, Arg,高丝氨酸内酯,Thr, 2Val,和Leu , Phe ,当用San ger试剂处理时,分别得 DNP-Ala 和DNP-Leu。 7 ?下列试剂和酶常用于蛋白质化学的研究中: CNBr异硫氰酸苯酯丹黄酰氯脲6mol/LHCl 3 -巯基乙醇水合茚三酮过甲酸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其中哪一个最适合完成以下各项任务? (a)测定小肽的氨基酸序列。 (b)鉴定肽的氨基末端残基。 (c)不含二硫键的蛋白质的可逆变性。若有二硫键存在时还需加什么试剂? (d)在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羧基侧水解肽键。 (e)在蛋氨酸残基羧基侧水解肽键。 (f)在赖氨酸和精氨酸残基侧水解肽键。 8?已知某蛋白是由一定数量的链内二硫键连接的两个多肽链组成的。 1.00g该蛋白样品可以与25.0mg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MW = 307)反应。

组胚重点

上皮组织 一、上皮组织的特点 1.细胞多,细胞间质少,排列紧密 2.细胞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有基膜 3.上皮组织内无血管及淋巴管,细胞所需营养由其深部结缔组织中的血管渗出,上皮组织内含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 4.具有保护、分泌、吸收、排泄等功能 二、被覆上皮的分类 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 三、 四、1、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组成:细胞膜和细胞质。 分布:纹状缘-小肠柱状上皮刷状缘-肾小管 4、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组成:细胞膜和细胞质。 分布:呼吸道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表面 五、上皮细胞间的连接及其意义 1、紧密连接: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用。 2、中间连接:有黏着作用,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3、桥粒:牢固的连接。 4、缝隙连接:传递化学信息、传递电冲动。 六、基底面特殊结构及其意义 1基膜: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 a 基膜有支持、连接和固着细胞作用b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并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c基膜还是半透膜 d利于上皮细胞与深部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2质膜内褶:分布于上皮细胞基底膜 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运转。 3、半桥粒:上皮细胞基底面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 浆半月:大部分混合性腺泡主要由黏液性细胞组成。少量浆液性细胞位于腺泡的底部,在切片中呈半月形结构,称浆半月。 结缔组织 一、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

组织胚胎学复习完整版

绪论 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超微结构:又称为亚显微结构。指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测到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如 各种细胞器。 3.电子密度:亦称电子射线密度。系指电子射线散射的物质密度。用透射型电镜观察材料 时,则电子射线散射能力强的物质越密的地方观察越暗,这些部分一般称之为高电子密度。 4.嗜碱性:组织和细胞中若含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如苏木素等有较强的亲和力,结果呈 现深浅不等的蓝色,这种物质具有的染色特性称为嗜碱性。 5.嗜酸性:组织和细胞中若含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如伊红等有较强的亲和力,结果呈现 深浅不等的红色,这种物质具有的染色特性称为嗜酸性。 6.嗜中性:对两性燃料均不亲和的为嗜中性。 7.异染性:有些组织或细胞的结构染色时会呈现出与染料完全不同的颜色,这种颜色上的 异常就称为异染性。 8.HE染色:即前述的碱性染料苏木素和酸性染料伊红染色的方法。 9.PAS染色:即过碘酸雪夫式反应,是一种组织或细胞化学染色法,常用于显示糖类成分 的存在。 10.嗜银性:银染中,有些组织结构不能直接使硝酸银还原,必须加入还原剂方能显色,称 嗜银性。 11.亲银性:银染中,有些组织结构可直接使硝酸银还原而显色,称亲银性。 12.什么叫组织?基本组织包括哪几大类? 答:组织是在胚胎发育时期形成的,由一些形态相似和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的结构。组织分类:由于细胞的特性不同,机体内的组织也相应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13.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测量单位分别是什么?光镜和电镜的分辨率分别是多少? 答:光镜:分辨率为0.2μm,放大倍数约为1000倍; 电镜:分辨率为0.2nm,比光镜高1000倍,可放大几万倍到几十万倍,因此电镜能观察到细胞的更微细结构。 在光镜与电镜下进行观察,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为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这些单位间的关系如下:μm(微米)=10-3mm(毫米);nm(纳米)=10-3μm(微米) 14.石蜡包埋制作切处的主要步骤有哪些?透明、脱水、包埋等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主要步骤有:取材与固定、脱水与透明、浸蜡与包埋、切片与贴片、染色与封固。 脱水的主要目的:为使组织与包埋剂相融合,所获得材料需经梯度乙醇或丙酮等脱水剂脱水; 透明的主要目的:有些溶剂如乙醇由于与石蜡不相溶,故在浸蜡之前,还必须用一种中介溶媒处理,以置换出其中的乙醇,这一步骤称为透明。 包埋的主要目的:为便于将材料切成薄片,则需将其包埋在石蜡或火棉胶等内。

组胚重点

★1名词解释 1.H-E染色:苏木精和伊红染色 苏木精(碱性染料)—紫蓝色 c核,粗面内质网 伊红(酸性染料)—粉红色c质基质,溶酶体,滑面内质网等 2.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 3.嗜酸性: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粉红色。 4.嗜碱性: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和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着蓝紫色。 5.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6.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7.微绒毛:细胞膜和细胞质向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电 镜下清晰可见(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最清晰)。 功能: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8.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突起,并具有朝一定方向节律 性摆动的能力。 9.同源细胞群:每群有2~8个软骨细胞,且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 而来。 10.软骨囊:陷窝周围有一层硫酸软骨素较多的基质。 11.骨板:胶原纤维紧密排列成层,借蛋白多糖粘合,其内有大量钙 盐沉积所形成的坚硬的薄板状结构.可排列成骨松质和骨密质. 12.骨单位:骨密质的主要结构单位,由10~20层骨板围绕中央管 成同心圆排列形成的圆筒状。结构,是长骨中起支持重力作用的主要结构..

13.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1/2I 带+A带+1/2I带。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4.闰盘:心肌纤维的连接处。桥粒、中间连接(横位)和缝隙连 接(纵位),闰盘对兴奋传导有重要作用,有横纹. 15.三联体: 横小管和其两侧的终池就是三联体。横小管是肌膜在 肌纤维横断面的同一水平上从多个点由表面基质内凹陷形成, 其末端膨大形成囊状的部分称为终池. 16.尼氏体: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 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具有强嗜碱性,能合成蛋白质,主要合成和更新细胞器内所需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酶类及肽类的神经调质. 17.神经原纤维:神经细胞质内直径约为2~3um的丝状纤维结构, 银染后呈棕黑色的丝状结构,在核周体内交织成网,并深入树突和轴突内,电镜下由排列成束的神经丝和微管构成。神经丝是由神经丝蛋白构成的一种中间丝,除构成细胞骨架以外微管还参与物质运输。 18.神经纤维:由神经胶质细胞包裹神经细胞的轴突或感觉神经元 的长树突构成。 19.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细胞连 接,分为电突触(缝隙连接传递电流,双向传导,速度快),化学突触(神经递质作媒介,单向) 20.淋巴组织: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中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及其

组胚复习

转]组胚复习重点(考试不想死的都进来看看) 1、组织学绪论 ①石蜡切片法的步骤: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 ②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苏木静为碱性试剂,可使嗜酸性物质变为蓝紫色;伊红为酸性试剂,可使嗜碱性物质变为淡红色。 ③亲银性:用硝酸银染色时,组织可直接使银离子还原而呈黑色; 嗜银性:用硝酸银染色时,组织不可直接使银离子还原呈黑色,而需加入还原剂才能显色。 ④超薄切片:50-80nm.掌握电子密度高、电子密度低的概念(课本P4)。 ⑤PAS反应:糖+过碘酸氧化剂→多醛+指示剂(多糖和糖蛋白均呈PAS反应阳性)。 2、上皮组织的特点:细胞排列密集,细胞间质少;有极性:游离面和基底面;无血管,感觉神经末梢丰富;分布:被覆于体表或内衬于有腔器官的腔面;功能: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等。 3、上皮组织的分类:按功能来分,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另外,体内还有少量特化的上皮,如感觉上皮、肌上皮和生殖上皮等。 4、被覆上皮根据其构成细胞的层数和细胞(对于复层上皮是表层细胞)的形态进行分类和命名。(课本P13 Table2-1)另补充:胃壁外表面(单层扁平上皮) 5、掌握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 ①游离面:Compare microvillus with cilium.(P17) ②侧面:Explain all cell junctions between epithelial cell and the concept of junctional complex.(P18-20) ③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P20-22) 6、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与上皮组织特点比较记忆):细胞数量较少,细胞外基质多;无极性;分布广泛;功能:连接、支持、营养、运输、保护等。 7、结缔组织的来源:胚胎时期的间充质。分类: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其中固有结缔组织是构成器官的基本成分,又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等。 8、疏松结缔组织中需要掌握的细胞(光、电镜结构及其功能,功能机制最好也能掌握):Fibroblast Macrophage Plasma cell Mast cell 机制如:Take the degranulation of mast cell as an example,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ucture and function. 基质:蛋白多糖的中心是透明质酸。掌握名词:分子筛(Molecular sieve,P37) 9、疏松结缔组织中需要掌握的纤维(光、电镜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10、软骨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软骨组织的类型:(P44-45) 注意几个问题:①软骨组织内无血管,其营养是由软骨膜内的毛细血管通过渗透来提供的; ②软骨囊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结构,而是软骨陷窝周围呈强嗜碱性的基质; ③掌握名词: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 11、骨组织的构成(4种细胞、细胞外基质):(P47-48) A、骨基质:有机质(胶原纤维+无定形基质)和无机质(主要成分:羟磷灰石结晶)。 B、骨组织的4种细胞(掌握细胞在骨组织中的位置、形态结构(光、电镜)和主要功能): 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注意:骨细胞与软骨细胞不同,不能分泌基质) 12、长骨: ①骨密质:a.环骨板:掌握内、外环骨板的主要区别(P49);b.骨单位(Osteon):掌握位置、结

第一章 蛋白质和答案

第2单元蛋白质 (一)名词解释 1.兼性离子(zwitterion); 2.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 3.构象(conformation); 4.别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 5.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 6.结构域(structural domain,domain);7.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tertiary stracture of protein); 8.Edman 降解法(Edman degradation); 9.蛋白质的变性作用(denaturation of protein);10.Bohr 效应(Bohr effect); 11.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和单克隆抗体(monochonal antibody); 12.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 13.盐溶与盐析(salting in and salting out)。(二)填充题 1.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__________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________离子形式存在,在pH <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________离子形式存在。 2.组氨酸的pK1(α-COOH)值是1.82,pK2 (咪唑基)值是6.00, pK3(α-NH3+)值是9.17,它的等电点是__________。 3.Asp的pK1=2.09,pK2= 3.86,pK3=9,82,其pI等于________。 4.在近紫外区能吸收紫外光的氨基酸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_______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 5 .蛋白质分子中氮的平均含量为_______,故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常以所测氮量乘以_______即是。 6.实验室常用的甲醛滴定是利用氨基酸的氨基与中性甲醛反应,然后用碱(NaOH)来滴定_________上放出的__________。 7.除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外,含硫的氨基酸还有_________,除苏氨酸和酪氨酸外,含羟基的氨基酸还有__________,在蛋白质中常见的20种氨基酸中,__________是一种亚氨基酸,___________不含不对称碳原子。 8.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是由_________键连接成链状结构的,其氨基酸残基的______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9.β-折叠片结构的维持主要依靠两条肽键之间的肽键形成________来维持。 10.在 螺旋中C=O和N—H之间形成的氢键与_______基本平行,每圈螺旋包含_____个氨基酸残基,高度为_______,每个氨基酸残基使螺旋轴上升______,并沿轴旋转______度。 11.蛋白质颗粒在电场中移动的速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的大小和_______量的多少。 12.用凝胶过滤法分离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在柱中滞留的时间较_______,因此最先流出凝胶柱的蛋白质,其相对分子质量最_______。 13.血红蛋白的辅基是________,当其中的1个亚基与氧结合后,其余亚基与氧的亲合力______,这种现象称________,当CO2或H+浓度增高时,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合力_______,这种现象称_________。 14蛋白质变性时空间结构________,而一级结构_________,变性后,蛋白质的溶解度一般会_________,生物学功能________。 15.稳定蛋白质胶体溶液的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16.凝集素是一类能与_________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17.免疫球蛋白G(IgG)含有________条重链,_______条轻链,通过________键联接成Y形结构,每一分子含有_______个抗原结合部位。 18.球状蛋白质形成空间结构时,肽链的熵_________,而环境中水的熵_________。 19 .一般说来,球状蛋白质在其分子内部含有________性氨基酸残基,而在分子外表面含________性氨基酸残基。 20.胰蛋白酶专一性地切断________和________的羧基端肽键。 (三)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1.下列蛋白质组分中,哪一种在280nm具有最大的光吸收? A. 色氨酸的吲哚环 B. 酪氨酸的酚环 C. 苯丙氨酸的苯环 D. 半胱氨酸的硫原子 E. 肽键 2.关于氨基酸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酪氨酸和丝氨酸含羟基 B.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苯环 C. 亮氨酸和缬氨酸是支链氨基酸 D.赖氨酸和精氨酸是碱性氨基酸 E. 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两个氨基 3.在pH7时,其R基带有电荷的氨基酸是 A. 缬氨酸 B. 甘氨酸 C. 半胱氨酸 D. 酪氨酸 E. 赖氨酸

组胚重点知识点(15EB1)-精华

组胚重点 1.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在电镜下清晰可见。 4.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5.软骨:由软骨组织和周围的软骨膜构成。 6.软骨组织:主要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 7.软骨陷窝:包埋在软骨基质中的软骨细胞所在的腔隙。 8.软骨囊:软骨陷窝周边具有强嗜碱性的软骨基质。 9.骨陷窝:细胞体所在的腔隙。 10.骨小管:突起所在的腔隙。 11.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位于暗带与明带交界处。 12.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13.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 14.眼球壁:由外至内依次分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三层。 15.心瓣膜: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是心内膜向腔内凸起形成的薄片状结构。 16.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他们又可通过弥散淋巴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返回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进入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进入另一处淋巴组织。 17.激素: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 18.旁分泌: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19.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形状不一。 20.肝板:肝细胞单层排列成凹凸不平的板状结构。 21.胆小管:是相邻两个肝细胞之间局部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在肝板内连接成网。 22.窦周隙:是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的狭窄间隙。

组胚 期末 复习 资料

组织学绪论 27.组织组成与分类 组织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组成 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 29,单层扁平上皮的特征:又称单层鳞状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 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30,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分布位置:呼吸管道等p10 31,(腺上皮和腺p12)浆液腺和粘液腺细胞形态特点: 浆液腺腺细胞核圆或卵圆形,位于细胞偏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呈强嗜碱性 染色,顶部胞质含较多嗜酸性的酶原颗粒。胞质中(尤其基底部)粗面内质网丰富, 核上区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其分泌物为稀薄的蛋白质物质,常含消化酶。 黏液腺腺细胞核扁圆,居细胞基底部,除了少量核周围胞质嗜碱性,大部分 胞质不着色,故在HE染色的标本中胞质呈泡沫状或空泡状。在基底部胞质中有一定 量的粗面内质网,核上区有发达的高尔基体和极丰富的黏原颗粒,分泌物为黏稠 的糖蛋白性黏液,有滑润和保护作用。 32.上皮细胞连接结构的类型: 1.紧密连接——屏障作用 2.黏合带(中间连接)——除了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3.桥粒——很牢固的连接,存在于易受到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胞质中存在中间丝(在 上皮细胞,中间丝由角蛋白构成,又称蛋白丝) 4.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含有连接小体。 33,上皮组织特点: 1.上皮组织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 2.其内大多无血管,所需营养依靠结缔组织内的血管提供,营养物质透过基膜渗入上皮 细胞间隙 3.上皮组织内可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13,胃黏膜上皮:单层柱状,主要为表面黏液细胞组成。核椭圆形,位于基部;顶部胞

组胚切片报告

组织学与胚胎学 实验报告 指定主题: 实验一 、上皮组织 基本组织1 报告主题: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主题属性:指定 标本号:27# 染色:HE 染色 教学要求:掌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得光镜结构特征 光镜下可见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得各种上皮细胞界限不清,细胞核染蓝紫色,高矮不一,其中柱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大量纤毛,柱状细胞之前常夹有杯状细胞,其底部狭窄,顶部膨大,细胞核深染。所有细胞得基底膜均附着在基膜上,即使细胞核高低不齐排列,形似复 杯状细胞 Goblet cell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纤毛 Cilium

层,实为单层。Then visible pseudostratified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 of epithelial cell line is not clear, the nucleus dyed purple blue, height is differ, the columnar cells most, free surface has a lot of ciliated columnar cells, before often clip has goblet cell, its bottom is narrow, the top swollen, with hyperchromatic nuclei 、 All the cells of the basement membrane are attached on the basement membrane, whose nucleus are irregular, and the shape see as pound layer, and it is a single 、实验二 结缔组织 基本组织2 报告主题:骨单位 主题属性:指定 标本号:6# 材料:骨切片 染色:Schmorl 氏法块染 教学要求:掌握骨组织得结构 图2骨单位(骨切片,Schmorl 氏法块染,40×100) Figure 2 osteon (osseous smear,Schmorl stained,40×100)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最多,中央为圆心得中央管,中央管与穿通管相通,数层同心圆排列得骨板围绕中央管。在骨单位之间,有一些不规则排列得间骨板,其中无血管通道,在骨板之间或骨板中可见黄色小腔,即骨陷窝。Osteon is located i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ring bone plate between, the largest 中央管 Central canal 骨板 Osteon lamella 间骨板 Interstitial lamella

生物化学--蛋白质部分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蛋白质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蛋白质分子的元素组成特点是 A.含大量的碳B.含大量的糖C.含少量的硫D.含少量的铜E.含氮量约16% 2.一血清标本的含氮量为5g/L,则该标本的蛋白质浓度是 A.15g/L B.20g/L C.31/L D.45g/L E.55g/L 3.下列哪种氨基酸是碱性氨基酸? A.亮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D.谷氨酸E.脯氨酸 4.下列哪种氨基酸是酸性氨基酸? A.天冬氨酸B.丙氨酸C.脯氨酸D.精氨酸E.甘氨酸 5.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丝氨酸B.苏氨酸C.酪氨酸D.谷氨酸E.赖氨酸 6.在pH6.0的缓冲液中电泳,哪种氨基酸基本不移动? A.丙氨酸B.精氨酸C.谷氨酸D.赖氨酸E.天冬氨酸 7.在pH7.0时,哪种氨基酸带正电荷? A.精氨酸B.亮氨酸C.谷氨酸D.赖氨酸

E.苏氨酸 8.蛋氨酸是 A.支链氨基酸B.酸性氨基酸 C.碱性氨基酸D.芳香族氨酸 E.含硫氨基酸 9.构成蛋白质的标准氨基酸有多少种? A.8种B.15种 C.20种D.25种 E.30种 10.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 A.除甘氨酸外,氨基酸的α碳原子均非手性碳原子 B.除甘氨酸外,均为L-构型C.只含α羧基和α氨基D.均为极性侧链E.有些没有遗传密码11.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A.瓜氨酸B.蛋氨酸 C.丝氨酸D.半胱氨酸 E.丙氨酸 12.在中性条件下大部分氨基酸以什么形式存在? A.疏水分子B.非极性分子 C.负离子D.正离子 E.兼性离子 13.所有氨基酸共有的显色反应是 A.双缩脲反应B.茚三酮反应 C.酚试剂反应D.米伦反应 E.考马斯亮蓝反应 14.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 A.氨基酸的各种氨基和各种羧基均可形成肽键 B.某一氨基酸的γ-羧基与另一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形成 C.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形成 D.肽键无双键性质

组胚重点

光镜0.2um电镜0.2nm 上皮组织(一)结构特征 1. 细胞排列紧密; 2. 细胞外基质少; 3. 细胞具有极性 4. 无血管分布有神经末梢 5 保护、吸收、分泌、排泄 被覆上皮 内皮:衬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 间皮:衬于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 2. 单层立方上皮分布:甲状腺与肾小管 3.单层柱状上皮分布:胃、肠、子宫、输卵管 4.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呼吸管道的腔面 5.复层扁平上皮分布:角化复层扁平上皮:皮肤表层;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口腔、食道的腔面 7. 变移上皮分布: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 1. 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扩大细胞表面积,利于吸收功能 2.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粗长的突起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 1. 紧密连接 2. 中间连接 3. 桥粒 4. 缝隙连接 (三)上皮细胞的基底面 1. 基膜上皮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 功能:支持、连接、固着上皮细胞; 引导上皮增殖和分化; 是半透膜,利于物质交换。 2. 质膜内褶 3. 半桥粒 结缔组织 特点:细胞少,细胞外基质多 (细胞外基质= 无定形基质+ 纤维+ 组织液) 无极性,细胞散在 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分布 功能:连接、支持、营养、运输、保护的功能 分类:●固有结缔组织●软骨和骨●血液和淋巴 一、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细胞数量少,种类多纤维少,基质多分布广泛 连接、支持、营养、防御、修复 (一)细胞 1. 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 2. 巨噬细胞 3.浆细胞 4. 肥大细胞 5. 脂肪细胞 6.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7. 白细胞(二)纤维

1.胶原纤维 2. 弹性纤维 3. 网状纤维 (三)基质 1.蛋白聚糖 2. 结构性糖蛋白 3. 组织液 骨单位又称哈弗系统 骨密质的结构单位,长骨中起支持作用之主要结构 内、外环骨板之间,长圆柱状 同心圆状骨单位骨板围绕中央管(内有血管、神经) 血液 血浆(55%)血细胞(45%) 血清:凝血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像: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血细胞分类与正常值: 红细胞:男性:4.2×1012 ~5.5 ×1012 /L女性:3.5×1012 ~5.0 ×1012 /L 血红蛋白:男性:120 ~150g/L女性:110 ~140g/L 白细胞: 4.0×109 ~10 ×109 /L 中性粒细胞50 ~70% 嗜酸性粒细胞0.5 ~3% 嗜碱性粒细胞0 ~1% 淋巴细胞20 ~30% 单核细胞 3 ~8% 血小板100×109 ~300×109 /L 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0.5 ~ 1.5% 未完全成熟的新生红细胞 煌焦油蓝染色 有残留核糖体,少量线粒体 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 特点:1具有很强的分裂潜能2具有多向分化能力3具有自我复制能力股单位 肌纤维 肌细胞的形状细长,呈纤维状,故肌细胞通常称为肌纤维 肌纤维的结构特点:细胞浆中含有大量的肌丝。 肌纤维的功能特点:能够进行收缩和舒张活动。 肌组织分为三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其中骨骼肌和心肌均有明显的横纹,属横纹肌。 肌细胞:肌纤维,细胞膜:肌膜,细胞质:肌浆,滑面内质网:肌浆网 分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肌节: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结构基础 横小管又称T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陷,形成环状肌原纤维行走的互相吻合的管状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