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负责人

开课系部机电工程系

教研室电气自动化

二0一四年四月一日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A Course Design on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专业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设计周数:1周

学分:1分

二、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之后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设计性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和增强学生对电子技术知识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电子工程素质和科学实验能力非常重要,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必由之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

(1)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将其熟练应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学会查寻资料、方案比较,以及设计计算及制作调试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根据技术指标进行理论设计,并制作调试完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对本次课程设计,原则上指导老师只给出大致的设计要求,在设计思路上不框定和约束同学们的思维,所以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并力求设计方案凝练可行、思路独特、效果良好。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以《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电阻、电容、电感元件、无源滤波电路、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及

基本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门电路及触发器、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为基础,两人一组分工协作、独立设计具有可靠性高及功能明确的实际应用价值的电子电路,最后编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设计内容可参考设计题目,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己拟定。

参考题目如下:

1.数字电子钟逻辑电路设计:设计一个多功能数字钟,要求能准确计时并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能校正时间;(如准点报时、定时闹钟等)2.智力竞赛抢答器逻辑电路设计:设计一个可供四组参赛的数字式竞赛抢答器,每组设置一个抢答按钮,要求具有第一抢答信号的鉴别和锁存功能,具有计分及计时功能,设置犯规报警电路。(电路具有鉴别和锁存功能,用数码管显示第一抢答组别且该组别对应指示灯亮,电路的自锁功能,使其余抢答开关不起作用;有主持人开关、有复位功能;增加部分扩展功能(如抢答计时及加分、减分电路等)

3.交通信号灯控制器逻辑电路设计:满足绿灯30秒,黄灯5秒,红灯35秒的时序。采用两位数码显示器显示南北方向时间。

4.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转向侧的3灯应按全灭、1灯亮、2灯亮、3灯亮得顺序动作,周期性明亮与暗,一周约需一秒;当紧急闪烁起作用时,六个尾灯大约以1Hz的频率一致地闪烁着亮与暗;制动时,若转弯开关未合上(或错误地将两个开关均合上的情况)所有六个尾灯均连续燃亮。

5.数字温度计逻辑电路设计:设计一个可以测量温度范围0-800C的数字式温度计,精度± 10C。

6.多路防盗报警电路设计:采用多路输入、同一报警输出方式实现,输入端带延时触发功能,具有显示报警地点功能。

7.电梯控制电路设计:设计一个简易4层电梯控制电路,能记忆电梯内、外的所有请求信号,并按照电梯运行规则按顺序响应,每个信号保留至执行后消失。

8.倒计时计时器的设计:最长记时时间为999秒,有三位数码管显示记数状态。

9.洗衣机控制电路设计:

设计一个洗衣机控制器,具有如下功能:

(1)采用中小规模集成芯片设计洗衣机控制定时器,控制洗衣机电机运转。

(2)洗涤电机用两个继电器控制。

(3)用两位数码管显示洗涤的预置时间(分钟数),按倒计时方式对洗涤过程作计时显示,直至时间到而停机。

(4)当定时时间到达终点时,一方面使电机停转,同时发出音响信号提醒用户注意。

(5)洗涤过程在送入预置时间后即开始运转。

10.循环彩灯控制器设计:

彩灯能产生多种流水效果。

11.数字密码锁电路设计:

设定的密码为五位,由“0~9”十个数字组成。输入密码正确时,发出开锁信号;密码错误时,发出报警信号,报警时间为1分钟。输入密码后50秒,若无开锁信号,则电路进入自锁状态,并发出报警信号。用绿色发光二极管亮表示开锁,红色发光二极管亮(或扬声器发声)表示报警。

12.数字显示电路设计:

用编码器、译码器、按键、七段显示器设计一个数字显示电路,按下0—9中的一个数字键,要求该显示电路能显示出对应的数字。

13.出租车里程计价器电路设计:

计费器具有行车里程计费、等候时间计费和起步费三部分,三项计费统一用4位数码管显示,最大金额为99.99元。

14.易燃气体报警器的设计:

对气敏传感器进行选型;能将气敏传感器测试到的易燃气体非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越限报警,报警电路建议采用门控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驱动蜂鸣器来实现,可配以发光二极管电路辅助报警。

15.医院住院病人呼唤器电路设计:

用1~5个开关模拟5个病房的呼叫输入信号,1号优先级最高;1~5优先级依次降低;用一个数码管显示呼叫信号的号码;没信号呼叫时显示0;又多个信号呼叫时,显示优先级最高的呼叫号(其它呼叫号用指示灯显示);凡有呼叫发

出5秒的呼叫声;参考方案:可选用74LS148设计,并配以数码显示器件,显示呼叫病室号。

16.太阳能热水器水位控制器设计:

根据热水器水位,控制电磁阀,保证水位在上下限之间。

17.十进制加法器电路设计:

试实现一个十进制的1位数加法器,并能用显示电路显示最后的计算结果。参考方案:利用两片4位二进制并行加法器74LS283和必要的门电路实现18.篮球比赛数字记分牌电路设计:

分别记录两队得分情况;进球得分加2分,罚球进球得分加1分;纠正错判得分减2分或1分;分别用三个数码管显示器记录两队的得分情况。

19.拔河游戏机电路设计:设计拔河游戏机用9个发光二极管排成一行,开机后只有中间一个点亮,以此作为拔河的中心线,游戏双方各持一个按键,迅速地、不断地按动产生脉冲,谁按得快,亮点向谁的方向移动,每按一次,亮点移动一次。移到任一方终端二极管点亮,这一方就得胜,此时双方按键均无作用,输出保持,只有经复位后才使亮点恢复到中心线。用译码器、可逆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与门、异或门等组成电路。

20.数字频率计的设计:设计一个数字频率计,要求可以测量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的频率并以四位十进制数字显示。

注意事项:

设计中要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教师确定一些优秀生与一般程度的学生编成小组,以达到互补。随时掌握进度。要给优秀生多布置一些内容,以满足他们需要。教师要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正确引导,避免设计中出现大的问题。明确学习进度及要求,防止学生互相抄袭现象。要使每个学生在硬件、软件设计上有较大的提高。最后的答辩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它是检验学生水平的关键一步。

四、课程设计进度要求

课程设计的进行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并拟定设计计划,注意掌握进度,按时完成。设计分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都要认真检查,没有原则错误时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段设计,以保

证设计质量,循序完成设计任务。设计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反对照抄照搬或依赖教师。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有错必改,反对敷衍塞责、容忍错误存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

五、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正文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项:

1. 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论述;

3. 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4. 拟选方案的工作原理;

5. 方案设计依据(计算公式参照的依据和有关标准及元器件选择);

6. 按国家有关标准画出整体电路图(A4打印纸),列出元件、器件明细表;

7. 电路功能与特性总结:包括创新点与功能特性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心得体会。

8. 设计说明书写要清除工整,层次清晰,文字流畅。后附5篇以上的参考文献。注:要求用A4纸,上下左右页边距2.0厘米,装订线在左边,1厘米。

六、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1、康华光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康华光等,《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邱关源,《电路》(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彭介华主编:《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5、陈大钦主编:《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子电路实验、设计、仿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6、毕满清主编:《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

7、王立欣杨春玲主编:《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修订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8、Mutisim 8电路设计及仿真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七、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学生平时设计情况、课程设计质量、以及答辩情况综合评定。本课程设计成绩为百分制,其中平时表现(以做课程设计时的表现为主要依据)及答辩占30%,设计质量占40%,总结占30%。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八、大纲执行说明

1、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可以多准备几个实习题目,并留有发挥余地,对那些完成出色的学生可以加分。

2、安装调试应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执笔人: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主任审核签字: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广告设计 英文名称:Advertising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课程性质:选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0 实验(实践)学时:12 学分:2 适用对象:工业设计 先修课程:色彩静物、设计素描、字体与标志设计、计算机辅助图形图像处理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遵循大庆石油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广告设计课程是为培养从事广告设计与实施的应用性人才而设。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视觉传递艺术,以形象作为诉求的主导因素,用视觉阐述观点。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广告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介于社会学、美学与市场营销学边缘的综合性科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广告设计》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主要课程,它以图文为主要内容传递信息,通过此课程可以广泛了解观众的视觉心理欣赏习惯,视觉表述的艺术形式,深入地研究媒体艺术和传播行为,解决视觉美学与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并根据市场的发展,要求学生了解广告的运作过程。即从市场调研、企划、创意、媒介流程和国际及本土化广告公司的发展趋势等角度研究如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广告人的问题。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广告设计是以“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图形创意”、“广告学”等专业基础课为基础。 本课程结束后为学生学习“企业形象设计”、“招贴设计”等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熟练掌握“字体与标志设计”、“计算机辅助图形图像处理”中相关知识。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内燃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内燃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232029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 Principle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4 实验:6 上机:0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装甲车辆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该课是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内燃机工作过程;掌握整机工作性能评定指标及其影响因素,运转特性及调整特性,获得一般的试验方法及操作技能,以便正确合理的选择、运用内燃机,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掌握内燃机理论循环;内燃机的实际循环;指示指标、有效指标及其它性能指标;机械损失及其测定;内燃机的环境指标;热平衡。 2.掌握四行程内燃机换气过程;四行程内燃机的充气效率;减少进气系统阻力;合理选择配气定时。 3. 掌握内燃机增压技术的类型及原理;废气涡轮增压器国内外发展现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影响废气能量利用的因素;与整机的匹配 3.掌握燃料的使用特性及燃烧的基本知识。 4.熟练掌握汽油机的燃烧过程,空气供给、燃油的供给与喷射;燃烧室的结构;汽油机电喷技术。 5.熟练掌握供油系统分类与结构,燃油的喷射与雾化,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油气混合及燃烧室结构,燃烧过程的匹配。 6.掌握内燃机工况;内燃机的磨合试验与功率标定、相关技术规范;内燃机的可靠性试验、相关技术规范;内燃机的负荷特性与试验方法、相关技术规范;内燃机的速度特性与试验方法、相关技术规范;内燃机万有特性概念及作图方法;内燃机的调整特性与试验方法、相关技术规范。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自学相结合,辅以课外练习。讲课讲授着重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讲授中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以传统黑板方式为主,辅以PPT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内燃机构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内容的选择基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代码:GG32001、GG32002 学分/学时:8/136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圆周运动 §1-3 相对运动 (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教学难点:各物理量的微积分运算、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3学时)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学时) §3-1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3 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教学重点: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功能原理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 §4-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2 动量守恒定律 §4-3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1)教学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与刚体的定轴转动(7学时) §5-1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5-2 刚体的定轴转动 §5-3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1)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 (2)教学难点: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刚体的转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0学时) §7-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7-3 洛仑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

汽车电气设备教学大纲

《汽车电气设备》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工程方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汽车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特性,正确使用各类汽车电器的方法,了解现代汽车电器的发展方向。为学习专业课程和进行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所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系统掌握“电工学”、“汽车构造”等课程的有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汽车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为学习“汽车诊断技术”、“汽车维修工程”等专业课以及进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 (一)车载电源(10学时) 1、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汽车电源的组成与要求,汽车电源的现状与发展,蓄电池,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电源系统的使用。 2、重点 掌握汽车电源的组成、作用、要求;掌握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的构造、工作特性,掌握晶体管电子调节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充电指示灯电路、汽车电源系统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 3、教学要求 了解汽车电源的现状与发展,掌握汽车电源的组成、作用、要求;了解蓄电池的构造及型号,了解蓄电池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了解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掌握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了解免维护蓄电池的结构及工艺特点;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的构造、工作特性,掌握晶体管电子调节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充电指示灯电路、汽车电源系统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电源系统的使用与维护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充电系统常见故障及判断方法。 (二)起动系统(6学时) 1、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起动系统的基本组成,起动机的类型,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起动机的使用与故障诊断。 2、重点 掌握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电磁开关的工作原理,掌握起动机的工作特性,掌握

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约48学时)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说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主要依靠器件的变革和系统结构的改进。今天,在器件潜力几乎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改进尤为重要。 本课程是从外部来研究计算机系统, 即使用者所看到的物理计算机的抽象;编写出能够在机器上正确运行的程序所必须了解到的计算机的属性;软硬件功能分配及分界面的确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生熟悉现代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应用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系统结构的分析能力,掌握系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如何最合理地利用新器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设计并构成综合性能指标最佳的计算机系统。 本课程为计算机专业(本科)高年级课程,需要综合几乎所有计算机专业基础和相关的前继专业课程知识。主要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本课程的新内容为超标量处理机、超流水线处理机、向量处理机、并行处理机、线程级并行、多核处理器、多处理器系统及其并行计算等。 1.教学内容 本课程知识结构图如图1所示。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 1.教学内容 2.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分类; 3.计算机系统多级层次结构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评价标准和定量原理; 5.软件、器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 6.计算机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定义,计算机组成定义,计算 机实现定义,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的三者关系,透明性,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原理),MIPS定义,MFLOPS 定义。 2.掌握内容: 弗林分类法,冯·诺依曼计算机特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演变,软件、器 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模拟与仿真。 3.了解内容: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2.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 原理); 3.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 4.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难点: 1.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 第二部分计算机指令系统 1. 教学内容 1.数据类型; 2.寻址技术; 3.指令系统的设计; 4.指令系统的改进。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数据表示和数据结构,自定义数据表示,大端存储和小端存储,寻址 方式,指令格式的优化(Huffman编码法、扩展编码法),RISC的定义与特点,减少指令平均执行周期数方法。

广告设计教学大纲

《广告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1、课程性质: 电脑图形设计专业主干课程。 2、课程设置目的: 广告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介于社会学、美学与市场营销学边缘的综合性科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广告设计课程是为培养从事广告设计与实施的应用性人才而设,对电脑图形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技能。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包括文字、色彩、版式、图形等在的内其他相关设计课程的知识。是设计基础的综合检验课程。由于广告分类的不同,其相关设计课程内容的应用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4、教学目标: 使学生具备广告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程序和方法,把握不同广告媒体的特点与局限,了解广告传播方式以及制作与实施,能够运用视觉传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广告平面设计与绘制。 5、课时分配: 本课程通过7个单元的学习,广告设计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周学时为4学时,共计15周。在第三学期学习。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强调广告策划的创意与视觉导向功能。 2、要加强学生的全面修养,吸收如经济学、社会学、市场学、传播学、心理学、语言学、统计学、美学等与广告设计课程关系密切的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 3、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求学生注重广告对消费者的引导,又要求学生要根据广告分类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来传达广告内容。 4、把握时代精神,从中外优秀广告案例和本土民族文化中汲取设计营养,发挥最大的创造能力来学习和尝试广告设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课堂讲授、名作欣赏、社会考查、作业点评、示范指导等方法组织教学。

pop广告设计教学大纲

《pop广告设计》(广告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广告学专业本科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数: 42 学分数:2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大纲执笔人:申献双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广告学专业本科必修课。 教学目标:通过系统学习本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使学生了解pop广告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类型、创作观念,表现手法和发展趋势,掌握pop广告设计的创意与手绘表现的一般规律,具备pop广告策划与手绘pop广告设计的能力,并能够创造出有新意,符合市场需求的pop广告设计作品。 二、课程内容提要 第一章Pop广告设计概述(7学时) 1课程内容 1)pop广告的定义 pop广告是许多广告形式中的一种,它是英又pointof purchase advertising的缩写,意为“购买点广告”,简称pop广告。 2)pop广告的广义与狭义概念 广义的pop广告的概念,指凡是在商业空间、购买场所、零售商店的周围、内部以及在商品陈设的地方所设置的广告物,都属于pop广告。如:商店的牌匾、店面的装满和橱窗,店外悬挂的充气广告、条幅,商店内部的装饰、陈设、招贴广告、服务指示,店内发放的广告刊物,进行的广告表演,以及广播、录像电子广告牌广告等。狭义的pop广告概念,仅指在购买场所和零售店内部设置的展销专柜以及在商品周围悬挂、摆放与陈设的可以促进商品销售的广告媒体。 3)pop广告设计的发展历史

pop广告起源于美国的超级市场和自助商店里的店头广告。1939年,美国pop 广告协会正式成立后,自此pop广告获得正式的地位。 30年代以后,pop广告在超级市场、连锁店等自助式商店频繁出观,于是逐渐为商界所重视。60年代以后,超级市场这种自助式销售方式由美国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所以pop广告也随之走向世界各地。 4) pop广告的功能 1、新产品告知的功能 2、起消费者潜在购买意识的功能 3、代售货员的功能 4、造销售气氛的功能 5、提升企业形象的功能 5)pop广告的发展趋势 1、系列pop广告 2、技术的吸收与综合 3、绘式pop广告 2重点、难点 ⑴教学重点: pop广告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⑵教学难点: pop广告的概念和分类形式。 3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pop广告的基本概念、理解pop广告的几种分类的形式,并能够掌握其功能。 第二章pop广告的类型(6学时) 1课程内容 1)什么是店头POP? 置于店头的POP广告,如看板、海报、店招、立场招牌、海报、大木偶站式广告牌、实物大样本、高空气球、橱窗展示、广告伞、指示性标志等。 2)柜台展示POP广告 柜台展示POP是放在柜台上的小型POP广告。由于广告体与所展示商品的关系不同,柜台展示POP又可分为展示卡和展示架两种。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93Z703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实践课 3.课程性质:必修 4.学时/学分:1W/1学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原理 6.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课程目标3. 能够针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目标,清晰的讲述创新设计思路、依据和设计结果等,较好的完成答辩;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所示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设计。 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自评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和业务考核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及质量情况,答辩情况)组成,均按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业务考核成绩占70%。 2.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指导的学生进行业务考核,并填写、上报成绩单。 3.课程设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评定总成绩。 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得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分)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均值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课程总目标达成度100= 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如下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业务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C = C 1+C 2;C 1为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资料的分数,C 2为答辩得分。

《汽车运用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总学时:40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汽车运用技术》是汽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适用于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本课程的任务:了解工程热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内燃机原理、汽车理论及汽车运用知识,加强对汽车结构设计的综合理解,为最终创造性的运用相关理论,提高内燃机性能及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及汽车的通过性和平顺性打下基础。熟悉了解汽车运用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使用、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汽车运行材料及其使用、汽车公害及防治、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汽车更新、汽车购置、汽车驾驶与安全行驶。重点认识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理论。了解汽车的稳定性、通过性和行驶平顺性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汽车使用性能 1 、汽车动力性 2、汽车燃油经济性 3、汽车制动性 4、汽车操纵稳定性 5、汽车行驶平顺性 6、汽车通过性本章小结 重点:汽车等速百公里油耗检测 难点:汽车制动性检测 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使用 1、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2、汽车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 3、汽车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 4、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 重点:汽车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 难点:汽车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 三、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 1、汽车走合期的使用 2、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 3、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 4、汽车在高原和山区条件下的使用 重点:汽车走合期的使用 难点: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汽车在高原和山区条件下的使用 四、汽车运行材料及其使用

1、汽车燃油及其使用 2、汽车润滑剂及其使用 3、汽车特种液及其使用 重点:汽车燃油及其使用 难点:汽车燃油及其使用 五、汽车公害及防治 1、汽车排放公害及防治 2、汽车噪声公害及防治 重点:汽车排放公害及防治 难点:汽车排放公害及防治 六、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 1、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 2、汽车状况分级与评定 重点: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 难点:汽车技术状况及其变化 七、汽车更新 八、汽车购置 九、汽车驾驶与安全行驶 1、汽车基础驾驶 2、汽车在一般道路上的驾驶 3、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驾驶 4、汽车在复杂环境下的驾驶 5、汽车安全行驶 重点:汽车在一般道路上的驾驶 难点:汽车安全行驶 三、学时分配表

《广告创意与策划》教学大纲设计

泰豪游戏分院 《广告创意与策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广告创意与策划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 编写人:姚冲;审定人:;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是广告专业的一门专业性、应用性强的重要基础技术课程。广告策划涵盖广告环境分析、产品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竞争对手研究、广告目标确定、广告定位、广告创意、广告战略、媒体选择、广告发布时机确定、广告费用预算、广告效果调查及评估等。广告创意又在课程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在广告运作的框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广告作品直接打动消费者的核心,是为促进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实现广告目标,经过创造性思维而获得的独特的“好的主意”或“好的点子”。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是广告设计的基础,是使广告活动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捷径。目前美广、装广、影视广告专业均开设本课程,具体课程的细分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有所调整。总体是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写作、电脑操作等能力突出的复合型高等职业人才。《广告策划与创意》锻炼学生公关、宣传的能力,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1、(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提升创意能力;策划是广 告的生命,提升策划能力;注重课内课外作业训练,并强调以赛带练,在实战中提升创作水平;广泛阅读:书籍、杂志、网站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着重在市场营销框架中强调广告策划与创意,重广告策划书的撰写能力和广告作品的创意能力的提升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有:美术基础、图像处理 后续课程有:场景设计、角色设计、数字绘画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总32学时 1.教材: 2.参考书目: 《广告创意训练教程》张勇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广告学》(第四版)何修猛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现代广告策划》潘哲初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广告学教程》张金海姚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当代广告学》,[美]威廉·阿伦斯,华夏出版社,1999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美]大卫·奥格威,中国友谊出版社 《奥美的观点》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0年 《定位》,[美]里斯·特劳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公共关系的战略与战术》,[美]丹尼斯·威尔科克斯等,解放出版社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汽车营销教学大纲

《汽车营销》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汽车构造、市场营销学 总学时数:48+2周(其中讲课:40学时,案例:8学时,课程设计:2周) 适合层次:本科学分:4、5 适合专业:工商管理(汽车营销)、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就是工商管理专业汽车营销方向的核心专业课,也就是汽车运用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旨在既熟悉汽车产品,又掌握汽车营销理论,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汽车营销管理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将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汽车市场的研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汽车营销理念,了解国际汽车市场的变化趋势,了解国内外主要汽车营销模式,熟练掌握汽车产品知识,深刻理解汽车营销理论与方法,熟悉汽车营销战略及策略的制定,掌握汽车市场调研与分析的方法,同时把握国内外汽车营销发展的前沿问题,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汽车市场的综合分析能力与解决汽车产品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内容(40H)(包括重点△、难点★) 1、汽车营销概述(3H) 了解汽车产品的社会经济价值,了解我国汽车市场;了解汽车市场营销的功能、特征与营销管理的内容;了解汽车市场营销环境的构成、特征,汽车市场营销的宏观与微观环境的构成内容及其对汽车市场的影响;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对汽车营销环境的变化因素及其对特定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该企业营销对策。 2、汽车市场竞争(4H)难点★ 了解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了解不同竞争地位的汽车企业的特点,掌握汽车市场竞争策略的制定及选择;并能够运用竞争战略管理模型,对特定汽车企业的竞争战略进行分析并提供竞争方案。 3、汽车购买行为分析(4H)难点★重点△ 了解汽车购买者的分类,熟悉影响汽车购买者购买行为的基本因素,掌握各类汽车消费市场与汽车业务市场的购买行为特征;能够通过对汽车购买者行为的研究,提出对汽车产品设计、价格、促销与销售渠道等策略提供支持。 4、汽车市场调研与预测(3H) 掌握汽车市场调研的内容与方法,掌握汽车市场预测的主要方法;能够根据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方法,对特定的汽车市场进行调查研究。 5、汽车目标市场(4H)难点★ 理解汽车市场细分、汽车目标市场、汽车市场定位的概念,掌握汽车市场细分的方法,掌握汽车目标市场的选择与汽车市场定位的方法。 6、汽车产品策略(4H)重点△ 理解汽车产品整体概念的内涵,能够通过对产品整体概念的应用,理解汽车产品三个层次的构成,对汽车产品技术设计、外观设计与品牌战略的设计提供决策支持;掌握汽车产品组合策略,能够通过对产品组合概念的应用,对汽车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方向、汽车产品更新换代与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教学大 纲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主要介绍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的方法。包括艺术绘画、排版设计、图像加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艺术作品创作的职业技巧。 2、要求 理论要求: 了解平面印刷的常用软件,并会进行操作。理解软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合理的应用软件 进行设计。 实践要求: 掌握一些职业技巧,如:商业插图的制作、图像海报的制作等。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电脑创作。 3、课程重点及难点 课程重点: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软件的基本技巧和能力。 课程难点:理解软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合理的应用软件进行设计。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96学时) Photoshop CS(总计20学时) 一、Photoshop CS的新特点及新功能(1学时) 二、基础知识(1学时) 三、深入层次(颜色和颜色调整)(1学时) 四、文本操作(1学时) 五、介绍菜单栏、工具栏、浮动面板、参数设定(2学时) 六、通道和遮罩的应用(2学时) 七、图像合成(2学时) 八、层控制面板和菜单(2学时) 九、建立多种类型的层(2学时) 十、层的编辑操作(2学时) 十一、设置层效果(2学时) 十二、图像混合效果(2学时) 实践环节:(总计28学时)

理论讲解,作业练习,观看教学影碟和教师指导相结合,启动学生思维创意能力。 1、创建一幅水彩画(5学时) 2、用各种变化工具创作具有空间感的图像(5学时) 3、用羽化工具及色彩调整制作底图效果(6学时) 4、人像脸部替换练习(6学时) 5、杂志封面设计(6学时) Illustrator CS(总计20学时) 一、Illustrator CS简介(1学时) 二、文档管理与参数预置(1学时) 三、绘制基本图形(1学时) 四、绘制贝塞尔路径(1学时) 五、编辑图形对象(2学时) 六、使用颜色(2学时) 七、处理文字(2学时) 八、Illustrator CS高级技术(2学时) 九、应用图标(2学时) 十、滤镜(2学时) 十一、图形样式和效果(2学时) 十二、文件输出(2学时) 实践环节:(总计28学时) 理论讲解,作业练习,观看教学影碟和教师指导相结合,启动学生思维创意能力。 1、标志临摹(8学时) 2、插图临摹(8学时) 3、图案设计(4学时) 4、名片设计(4学时) 5、宣传单设计(4学时)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一)学时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 96 学时,理论授课 38学时,其中实践课58学时。 (二)课程进度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汽车运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运用工程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专起本 课程代号:28655 学时: 64学时学分:4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 《汽车运用工程学》是自学考试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如何有效的使用车辆,以较低的消耗充分发挥汽车的使用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毕业后从事汽车技术使用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汽车运用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汽车运用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使用性能试验方法、汽车合理使用和汽车检测的基本技能。 4、课程类型:专业课 5、先修课程:汽车原理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 1、实验 实验、实习结合理论教学进行,实验、实习项目和要求如下: 2.课程设计(包括综合实践)

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掌握汽车几大评价指标中的某种指标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全过程。 课程设计题目类型:某某汽车动力性指标计算; 设计内容: 1.选定动力性计算时所需的参数 2. 确定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3、计算最高车速 4、计算最大爬坡度 5、计算最大加速度 三、学时分配表 四、考核的内容及要求 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参考理论教学的要求,理论教学的重点即是考核的考察点。 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3.考试时间:90分钟 4.试卷结构: 题型包括:填空20%、判断题20%、名词术语20%和计算或问答题40%。 题目难易比例为1:3.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平面设计软件课程主要介绍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的方法。包括艺术绘画、排版设计、图像加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艺术作品创作的职业技巧。 2、要求 理论要求: 了解平面印刷的常用软件,并会进行操作。理解软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合理的应用软件进行设计。 实践要求: 掌握一些职业技巧,如:商业插图的制作、图像海报的制作等。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电脑创作。 3、课程重点及难点 课程重点: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软件的基本技巧和能力。 课程难点:理解软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合理的应用软件进行设计。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96学时) Photoshop CS(总计20学时) 一、Photoshop CS的新特点及新功能(1学时) 二、基础知识(1学时) 三、深入层次(颜色和颜色调整)(1学时) 四、文本操作(1学时) 五、介绍菜单栏、工具栏、浮动面板、参数设定(2学时) 六、通道和遮罩的应用(2学时) 七、图像合成(2学时) 八、层控制面板和菜单(2学时) 九、建立多种类型的层(2学时) 十、层的编辑操作(2学时) 十一、设置层效果(2学时) 十二、图像混合效果(2学时) 实践环节:(总计28学时) 理论讲解,作业练习,观看教学影碟和教师指导相结合,启动学生思维创意能力。 1、创建一幅水彩画(5学时) 2、用各种变化工具创作具有空间感的图像(5学时) 3、用羽化工具及色彩调整制作底图效果(6学时) 4、人像脸部替换练习(6学时) 5、杂志封面设计(6学时) Illustrator CS(总计20学时) 一、Illustrator CS简介(1学时) 二、文档管理与参数预置(1学时) 三、绘制基本图形(1学时) 四、绘制贝塞尔路径(1学时) 五、编辑图形对象(2学时) 六、使用颜色(2学时) 七、处理文字(2学时) 八、Illustrator CS高级技术(2学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