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水分离

油水分离

油水分离
油水分离

油水分离

一含油废水中油的存在形式

含油废水的来源很多,但一般都是水包油(O/W)的分散体系。其分散的状态与油、乳化剂、水的性质及其生成条件有关,一般认为主要是以漂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等4种状态存在。

(1)漂浮油

进入水体的油通常大部分以飘浮油形式存在,这种油的粒径较大,一般大于100微米,占含油量的70%~80%,静置后能较快上浮,铺展在污水表面形成油膜或油层连续相,用一般重力分离设备即能去除。

(2)分散油

分散油以小油滴形状悬浮分散在污水中,油滴粒径在25~100微米之间。当油表面存在电荷或受到机械外力时,油滴较为稳定,反之分散相的油滴则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聚并成较大的油珠上浮到水面,这一状态的油也较易除去。

(3)乳化油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得原本是非极性憎水型的油滴变成了带负电荷的胶核。由于极性的影响和表面能的作用,带负电荷油滴胶核吸附水中带正电荷离子或极性水分子形成胶体双电层结构。这些油珠外面包有弹性的、有一定厚的双电层,与彼此所带的同性电荷相互排斥,阻止了油滴间相互碰撞并大,使油滴能长期稳定地存在于水中,油滴粒径在0.1~25微米之间,在水中呈乳浊状或乳化状。

(4)溶解油

粒径在几个纳米以下的超细油滴,以分子状态或化学状态分散于水相中,油和水形成均相体系,非常稳定,用一般的物理方法无法去除。但由于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5~15 mg/L),所以在水中的比例仅约为0.5%。

二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油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分离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油分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处理要求。油水分离的原理主要有四种:重力法、吸附法、过滤法、粗粒化法。

Ⅰ、重力原理分离技术

(1)重力法

重力法是利用斯托克斯原理,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在静止或流动状态下实现油珠、悬浮物与水分离。分散在水中的油珠在浮力作用下缓慢上浮、分层,油珠上浮速度取决于油珠颗粒的大小,油与水的密度差,流动状态及流体的粘度。。重力分离法的特点是:能接受任何浓度的含油废水,同时除去大量的污油和悬浮固体等杂质,但仅通过重力法处理出水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在稳定的流速和油含量的条件下,可作为二级处理的预处理,采用隔油池设备,如下图所示,处理后的油含量约为10~30mg/L,作为炼油厂油水分离的预处理装置被广泛采用。

图1 隔油池示意图

(2)溶气浮选法

溶气浮选法是利用在油水悬浮液中释放出大量的微气泡(10~120微米),依靠表面张力作用将分散于水中的微小油滴粘附于微气泡上,使气泡的浮力增大上浮,达到分离的目的。该方法的关键是产生气泡的方式,主要有散气气浮、溶气气浮、电解气浮。

当污水中含有表面活性物质造成悬浮液严重乳化时,为提高浮选效果,可在

浮选前向水中加入絮凝剂进行破乳。目前广泛采用的溶气浮选法实际上是将化学破乳和溶气气浮选相结合的絮凝浮气法。溶气浮选法的特点是处理量大,可把大于25微米的油粒基本去除。该法的工艺较为成熟,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废水、石化废水处理。其三种方法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2 溶气气浮法

图3 散气气浮示意图

1—入流液;2—空气;3—分离柱;4—微孔陶瓷

5—浮渣;6—出流液

图4 电解气浮法示意图

○1—入流室;○2—整流栅;○3—电极;○4—出流孔;○5—分离池;

○6—积水孔;○7—出水管;○8—排渣管;○9—刮渣机;○10—水位调节器

溶气气浮法,在加压条件下,空气溶解度大,溶入的气体经急聚减压,释放出大量尺寸微细、粒度均匀、密集稳定的微气泡。微气泡集群上浮过程稳定,对液体扰动较小,确保了气浮效果。特别适合用于细小颗粒和疏松絮体的固液分离。

对于散气气浮法而言,由于其产生的气泡较大(直径在1mm左右)不易和细小油粒相吸附,因此,它适用于处理细小颗粒和絮状的含油废水。而对于较大的油滴,不加絮凝剂,使用散气气浮,可使废水含油量由原来的25—907mg/L 降至9mg/L。

电解气浮是用不溶性阴极和阳极直接电解废水,靠产生的微小氧气和氢气气泡将污油带出,达到分离的目的。

Ⅱ、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吸附剂对废水中的溶解油进行或是物理吸附(范德华力)、或是化学吸附(化学键力)、或是交换吸附(静电力)来实现油水分离。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白土、磁铁砂、矿渣、纤维、高分子聚合物及吸附树脂等。Ⅲ、过滤法

过滤法是将废水通过设有孔眼的装置或通过由某种颗粒介质组成的滤层,利

用其截留、筛分、惯性碰撞等作用使废水中的油分等有害物质得以去除。常用的过滤方法有3种:分层过滤、隔膜过滤和纤维介质过滤。含油废水经过隔油、气浮或混凝沉淀——气浮处理后,再用过滤法处理,可使废水中的含油量降。Ⅳ、粗粒化法

粗粒化技术是分离含油废水的一种物理化学方法,粗粒化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的分散油和非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化油。粗粒化法又称聚结法,是粗粒化及相应的沉降过程的总称。该法是利用油、水两相对聚结材料亲和力相差悬殊的特性,油粒被材料捕获而滞留于材料表面和空隙内形成油膜,油膜增大到一定厚度时,在水力和浮力等作用下油膜脱落合并聚结成较大的油粒。聚结后粒经较大的油珠则易于从水中被分离。

关于粗粒化的机理,大体上有两种观点,即“润湿聚结”和“碰撞聚结”。

“润湿聚结”理论建立在亲油性粗粒化材料的基础上。当含油污水流经由亲油性材料组成的粗粒化床时,分散油滴便在材料表面湿润附着,这样材料表面几乎全被油包住,再流来的油滴也更容易润湿附着在上面,因而附着的油滴不断聚结扩大并形成油膜。由于浮力和反向水流冲击作用,油膜开始脱落,于是材料表面得到一定更新。脱落的油膜到水相中仍形成油滴,该油滴粒径比聚结前的油滴粒径要大,从而达到粗粒化的目的。例如用聚丙烯塑料球及无烟煤作粗粒化材料的聚结,就属于“润湿聚结”。

“碰撞聚结”理论建立在疏油材料基础上。无论由粒状的还是纤维状的粗粒化材料组成的粗粒化床,其空隙均构成互相连续的通道,犹如无数根直径很小、相互交错的微管。当含油废水流经该床时,由于粗粒化材料是疏油的,两个或多个油滴有可能同时与管壁碰撞或相互碰撞,其冲量足可以将它们合并为一个较大的油滴,从而达到粗粒化的目的。

目前,在油水分离当中,大部分采用油水分离器,而在油水分离器中,又以滤芯式应用最为广泛。其分离原理也都是建立在粗粒化原理上。当前,在油水分离滤芯上,有金属丝网滤芯、尼龙网滤芯、聚丙烯滤芯、改性聚丙烯晴、果壳滤芯等。而在滤芯结构上,多做成纤维球状或颗粒状。

下面,根据大多数油水分离粗粒化处理的应用,介绍纤维球滤芯和果壳滤芯。

纤维球滤料是由纤维丝扎结而成的,它与传统的钢性颗粒滤料相比,弹性效果好,不上浮水面,孔隙大,水头损失上,耐酸碱等优点;在过滤过程中,滤层空隙沿水流方向逐渐变小,比较符合理想滤料由上大下小的空隙分布,效率高、滤速快、截污能力大,可再生,适用于各种水质的过滤。

图5 纤维球滤料

果壳滤料,一般采用核桃壳,采用优质山核桃壳为原料,经过破碎、抛光、蒸洗、药物防腐处理,两次筛选加工而成。根据权威数据显示,核桃壳滤料坚韧、耐磨、抗压(抗压力为23.4kgf),化学性能稳定,吸附截污性强(吸附率为27-50%),抗油浸,易反洗再生,反冲洗强度低(6.7L/Sm2),滤速快(24-26m/h),不板结,不腐烂,永不更换,每年只需补充5-10%即可,油去除率达95%。

图6 核桃壳滤料

油水分离器使用说明书

油水分离器使用说明书 1 .概述 舱底水分离器是在积累多年研制经验及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真空及微滤原理研制成功的新产品。可用于处理船舶舱底油污水,也适用于工矿企业、油库等含油污水处理,并能处理含乳化油浓度较高的油污水,性能符合国际海事组织规定的船舶含油污水排放标准及我国政府规定的船舶、工矿企业油污水排放标准,并符合国际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 IMO-MEPC107 ( 49 )决议规范要求。本产品己获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国际通用的型式认可证书。 本装置有下列特点: ( l ) 配套泵不直接吸入含油污水,因此避免了原含油污水的乳化,保证分离装置有较高的分离效果。 ( 2 )分离器中的第一级聚结分离元件能自动反冲洗,不会堵塞,长期使用不需要更换。 ( 3 ) 有良好的排油自动控制及配套泵的安全保护措施,根据油污水性质能自动控制一级处理排放或转入二级处理排放,以及处理不合格时自动关闭排出口不合格处理水返回机舱功能。操作简便,可靠性高,符合无人值班机舱要求。 ( 4)装置由一级分离器、二级分离器、螺杆泵(柱塞泵)、电气控制箱、油份浓度报警记录仪、粗/精滤器、三通转换阀(电磁转换阀)等组装在公共基座上,必要时也可以根据机舱位置将一级油水分离器和电气控制箱及二级乳化油分离器和油份浓度报警记录仪分开独立安装。 3 .基本工作原理(型舱底水分离器系统原理图) 配套螺杆泵(柱塞泵)在一级分离装置排出口处抽吸处理后的排水过程中,使一级分离装置内产生真空,舱底水经粗过滤器和上部吸水/排油阀进入分离器内部扩散喷口,进行初步油水分离,大油滴浮至顶部,含有小颗粒油滴的污水向下进入特制的聚结器,在内部进行聚结分离,形成较大油滴,上浮至顶部集油室。一级处理后的污水则向下经分离器底部排出,流向底部进水三通阀(电磁阀),进入单螺杆泵(柱塞泵)吸入口,从泵的排出口流出再经过排水三通阀,一、二级转换三通阀(常开、常闭电磁阀)和一级排水截止止回阀排向舷外。 当一级分离器排出的水不合格时,油份报警记录仪发出信号,转换三通阀(常开、常闭电磁阀)动作,一级排放水进入二级乳化油分离器继续进行微滤分离处理。合格的排放水经二级排水三通阀(二级排水截止止回阀)排向舷外,每隔三十分钟再回复至一级分离器处理,恢复上述处理工况。当二级乳化油分离器处理性能失效,二级排放不合格时,油份报警记录仪再次发出信号,回舱气动阀(回舱电磁阀)打开,处理水经此阀回舱底。 当处理工况为二级微滤分离时,二级分离器中上部的排污调节阀为常开式,一部分带有细小固体悬浮物的油污水通过此阀回舱底以减少微滤器堵塞阻力,排污调节阀的开启量,通过观察流量计调节至额定的l / 2排出水量。 分离后的污油在一级分离器的顶部集聚到一定程度时,油位检测器触发信号,气控型分离装置使一级处理电磁阀开启,压缩空气同时进入三只三通阀的顶部气缸,推动活塞向下,关闭常通口,打开常闭口,舱底水暂停进入分离器,分离后的水暂停排出。海水(清水)由进水三通阀的常闭口进入泵吸入口,从泵的出口再通过排水三通阀的常闭口进入分离器底部,逆向经过聚结器进行反冲洗,并使分离器内部由真空变成压力状态。集聚在顶部的污油通过上部吸水/排油三通阀的常闭口排向污油柜。 4 .装置的主要配套件 4 .1 .电气控制箱 4 .1 .1 专用泵的启动,停止及一、二级自动转换原理(见图2电气原理接线图) 舱底水分离器专用泵组由三相交流电动机带动单螺杆泵(柱塞泵)将含油污水吸入舱底水分离器。 当舱底油污水被处理完或吸入过滤器被堵塞时,均能使专用泵停止工作,其电器工作原理为: 当污水舱内液位过低出现吸空现象时,真空度下降至大气压力,或当吸入滤器被堵塞时,分离器上部的真空度将急剧上升,在出现这二种情况时,真空度有明显变化,通过电接点真空表转换成电信号,当真空度过高时,实际真空度指针(黑色针)与高真空度接触指针(绿色指针调整至一0 . 05MPa )接通,当真空度过低时,真空度指针与低真空度接触指针(红色指针调整至一0 . 01MPa )接通,切断安装在电器控制箱内的交流接触器电源,使电动机停止工作。 4 .1 .2 污油温度自控原理 为使集油室中高粘度的油通畅地排出,并防止污油粘结在油位检测器上造成控制失灵,在油位检测器附近设置了电加热自控系统。 其工作原理为:利用装在集油室中的温度检测元件接收信号,通过电接点温度表的一根实际温度指针和另二根高、低温度调节指针转换成电信号,对电加热器加热温度实行自控。一般调整至35℃~45℃。 4 .1 .3 自动排油原理 油位是通过电阻式油位检测器检测,其工作原理如下: 在一级油水分离器顶部的集油室中装有高位、低位两根油位检测器,利用油位检测器在水和油中的导电率不同,从而在油位检测器与油水分离器壳体之间产生不同的电信号去控制一级处理电磁阀(排油电磁阀)通过压缩空气打开吸水/排油三通阀排油通道,达到自动排油的目的。 本控制箱还备有手动排油控制。(此时应将排油转换开关拨置手动位置,手动排油动作则自动排油不起作用)。 4 .1 .4 控制箱其它功能说明 (1)本控制箱设有至机舱集中控制台的控制触头,以提供集控台上的灯光,显示 舱底水分离器在工作状态。 (2)控制箱通过两个安装在精滤器和乳化油分离器上的电接点压力表提供超压报警灯以提醒操作员更换失效的滤芯或乳化油

用油水分离法画画教案教学文稿

油水分离法画画 教材分析 本课以油水分离画法教,这是油水分离画法的第一次教学。是为 了实施《大纲》规定“用记忆画和想像画的形,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的教学内容。是用油画棒画出物象轮廓,然后用水彩罩染全画即可。如油画的颜色种类在画面中可以画出任何喜欢的东西及街景中的各色霓虹灯、明亮的商店、建筑物、树上的一串串彩灯和绿,再用水彩罩染一遍、即可出现非常漂亮的效果,也可以用二三种颜色罩染。 学生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用油水分离画法表现物像,是最捷便、最容易出效果的画法,也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感到容易撑握。 设计理念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的教学内容而设课。油水分离画法,是先以油画棒(或蜡笔)画物象再用毛笔调水彩作画,或填色或罩染。它是利用油画棒的油脂性的排水特点,使其所画之处不着水,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此法适合学生那颗好奇、求知欲强的心,便于较快地完成画面完整的绘画作品,既可以增强学生表现的欲,丰富学生表现的手段,又可启迪其创造想像力。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运用油水分离画法表现物象,启迪学生艺术表现的创造性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好!以前我们学习了用线描的方法绘画、用彩笔绘画,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法(板书课题:油水分离画法)。什么叫油水分离画法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然后派一名同学回答。 生:油水分离画法就是用油画棒和水彩画画…… 二.新授 1.师:请同学们看看教师手中拿的几幅画,这些画都是用油水分离画法画的看了之后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生:跟我们平时画的不一样 2.师:对了,油水分离画法就是用油画棒,再用毛笔调水彩作画,或填色或罩染。它是利用油画棒的油脂性的排水特点,使其所画之处不着水,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画画最捷便……最容易出效果,与彩笔画、水彩画、线描画比起来它的效果最好。而且绘画所用时间短。现在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油水分离画法是先用油画棒画、还是先用水彩画? 生:我认为先用油画棒画,再用水彩画? 生:我认为先用水彩画再用油画棒画? 师:到底谁的说法对呢?同意先用油画棒画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们大部分举了手)

几种油水分离技术介绍

收稿日期: 20071210基金项目: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6BB2251)作者简介: 胡晓林(1976),女,重庆人,重庆工商大学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液净化技术研究,参与了省部级以上油处理项目6项,获省部以 上科技进步奖1次。 E 2m ail : hx1420@https://www.doczj.com/doc/3b9008492.html, 几种油水分离技术介绍 胡晓林,刘红兵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摘要] 比较了几种油水分离方法,并分别叙述各油水分离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关 键词] 工业用油;油水分离;重力法;离心法;电脱法;吸附法;蒸发法;气浮法 [中图分类号] TE62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364(2008)03009102 目前已知的油水分离方法主要有重力式分离、离心式分离、电分离、吸附分离、气浮分离等,各种分离方法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各种油水分离方法的比较 油水分离 方法水的状态 溶解水乳化水自由水 成本低中 高 沉降法√√ 离心法√√√真空减压法√ √√√ 吸附法√√√ 聚结法 √ √ √ (1)重力式分离 由于油、气、水的相对密度不 同,组分一定的油水混合物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当系统处于平衡时就会形成一定比例的油、气、水相。当相对较轻的组分处于层流状态时,较重组分液滴根据斯托克斯公式的运动规律沉降,重力式沉降分离设备即根据这一基本原理进行设计。由斯托克斯公式可知,沉降速度与油中水分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与水油的密度差成正比,与油的粘度成反比。通过增大水分密度,扩大油水密度差,减小油液粘度可以提高沉降分离速度,从而提高分离效率。 经过进一步的探索,1904年Hazen 根据实践经验 提出了“浅池理论”,即在重力沉降过程中,分散而非结绒颗粒的沉降效果以颗粒的沉降速度与池面积为函数衡量,与池深、沉降时间无关,也即提高沉降池的处理能力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沉降面积,二是提高水分沉降速度。提高水分沉降速度的措施可以通过斯托克斯公式得出,扩大沉降面积的措施是在容器内设置多层水平隔板。以这一理论为基础,1950年美国壳牌公司[3]研制成功第1台平行板捕集器,其可去除水中最小为60μm 的油滴。上世纪70年代Fram 公司开发了V 型板分离器,上世纪80年代CE NA TCO 公司开发了板式聚结器,这是一种错流式组合波纹板,经过不断改进,这种设备在油气分离、油水分离和含油污水净化方面都得到了应用。 在较为深入研究油水分离机理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理论研制出了高效蒸发设备,其按分离过程大体分为预分离室、沉降分离室以及油室和水室3部分。预分离室内一般设有蝶形转向器和均质布液板,其原理是通过多次改变油水乳化液的运行方向和流速,强化机械破乳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快油水分离速度。通过活性水洗涤可以大大降低乳状液界面膜强度,由于乳化液与水层间的剪切和摩擦作用,使其界面膜破裂,从而促进液滴聚并,使其粒径变大,加速油水分离。沉降    经验介绍 热力发电?二○○八 91

船用油水分离器原理及操作步骤

油水分离设备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控制箱,分离器(内有滤板、滤心等),管路,专用配套泵,自动排油监控系统(排油电磁阀、加热器、压力表、温度表及探头等附属设备),等。 检验依据是MARPOL73/78公约和2004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任何部分的缺陷都会影响设备分离效果,所以总的要求是整体处于良好状态。 1检验控制箱 控制箱有泵浦电控箱、自动排油电控箱及排油监控系统电控箱等,有的是结合在一起,有的是分开的。 检查时,主要查看各电控箱能否对相关的用电设备正常供电及控制,有关指示灯能否亮。若电源指示灯不亮,则可能是总配电板或分配电板上油水分离设备电源开关未合闸,或电控箱内保险丝断了。 2检验分离器和管路 (1)检查分离器 查看分离器简体,确认: ·无严重锈蚀,无锈穿现象。 ·铭牌明显,标明的处理能力与证书相符。 ·查看筒体上取样口的龙头,畅通,开关自如。 (2)检查分离器的安装 安装要求是,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因虹吸作用而使分离器内水位下降,更不允许存在排空的可能。 具体衡量标准是: ·如果分离器安装在轻载水线以下,分离器的顶部要低于船舶轻载水线lm以上,或分离器排水管的舷外排出口高于分离器顶部1m以上: ·如果分离器安装在轻载水线以上,则排水管必须高于分离器顶部lm以上,并在排水管的最高点上设有透气管和透气阀。 (3)检查管路 查看有无不经油水分离器而直接排往舷外的旁通管路。若有,必须割除。若暂时不具备割除的条件,允许临时用盲板封死。 查看管路是否锈蚀严重,有无漏水现象。 3专用配套泵 (1)查看确认设有专用配套分离泵 泵的种类对油水分离器性能有显著影响。因为油水分离器的速率取决于油滴的直径,油滴直径的大小关系到分离效果,因此含油污水在进入油水分离器前就应尽可能防止其中的油滴破裂。这显然与供液泵的形式和排量密切相关。 船上的专用配套分离泵,一般为转速慢、行程小、口径大、能减小油水乳化的往复泵。 (2)查看泵的排量 泵的排量,根据IMO大会决议A.393(X)规定,必须小于或等于分离器额定处理能力的1.5倍。如果超过,应要求船方更换。 4检验排油监控系统 (1)检查报警功能 可通过试验,检查排油监控系统的报警功能,如:按动试验按钮;或无试验按钮而有试验孔时,打开试验孔盖,插入如毛刷之类的物体试验。 在船检做产品性能试验时(船上检查时一般不用),可在油水分离器简体内充满水

油水乳化液分离技术

油水乳化液分离技术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油水乳化液分离技术 电絮凝处理含油废水: 在外电压作用下,利用可溶性阳极(铁或铝)产生大量阳离子,对胶体废水进行凝聚,同时在阴极上析出大量氢气微气泡,与絮粒粘附在一起上浮。这种方法称为电凝聚电气浮。它是基于下面的基本电化学反应。当电极上通直流电时,电极反应如下。 阳极: 阴极: 在阳极产生的氧气泡和在阴极产生的氢气泡能吸附废水中的絮凝物,发生上浮现象,以除去废水中的油。而且阳极产生初生态的[o]非常活泼,可氧化水中的污染物,处理效果比较好。也就是说这种电解除油法是气浮法。 离心法: 该法是指借助离心机械所产生的离心力,将油水分离。离心机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相从离心机的外层排出,油相从离心机的中部排出。 膜分离: 含油污水是一种较常见的污染源,其中的乳化油污水是最难分离的一类,常规的分离方法不能有效地将其处理以达到环保排放要求或处理时的能耗较大。膜分离方法能克服常规分离方法的不足,可有效地处理乳化油污水。乳化油的膜法分离属于超滤、微滤范围,膜的抗污染和渗透性能的高低是制约其分离效果的重要因素。常规的乳化油污水为水包油型乳化液,所以亲水性膜对乳化油污水处理时具有抗污染能力更强、分离效果更佳的特点。动态膜技术作为

一种膜改性手段,可利用在非亲水的载体上形成的亲水性动态膜作为液体分离层,其在液体分离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动态膜在油水乳化液分离方面研究的最早报道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研究者用 Union Carbide 开发的 ZrO2 动态膜(UCARSEP)超滤含油废水,发现透过液中含极少量的油,可以直接排放或再利用,浓缩的油可以循环或作燃料。 Cai 等用制备的 MnO2 动态膜处理硅藻土矿石废水和油精炼厂废水,发现动态膜性能稳定、浊度去除率高达 98%。 Zhao 等用三种材料 Mg(OH)2, Fe(OH)3, MnO2?2H2O 形成的动态膜来考察了操作参数等对动态膜制备的影响,实验表明油的去除率高达 98%,且达到排放标准。

油水乳化液分离技术

油水乳化液分离技术 电絮凝处理含油废水: 在外电压作用下,利用可溶性阳极(铁或铝)产生大量阳离子,对胶体废水进行凝聚,同时在阴极上析出大量氢气微气泡,与絮粒粘附在一起上浮。这种方法称为电凝聚电气浮。它是基于下面的基本电化学反应。当电极上通直流电时,电极反应如下。 阳极: 阴极: 在阳极产生的氧气泡和在阴极产生的氢气泡能吸附废水中的絮凝物,发生上浮现象,以除去废水中的油。而且阳极产生初生态的[o]非常活泼,可氧化水中的污染物,处理效果比较好。也就是说这种电解除油法是气浮法。 离心法: 该法是指借助离心机械所产生的离心力,将油水分离。离心机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相从离心机的外层排出,油相从离心机的中部排出。膜分离: 含油污水是一种较常见的污染源,其中的乳化油污水是最难分离的一类,常规的分离方法不能有效地将其处理以达到环保排放要求或处理时的能耗较大。膜分离方法能克服常规分离方法的不足,可有效地处理乳化油污水。乳化油的膜法分离属于超滤、微滤范围,膜的抗污染和渗透性能的高低是制约其分离效果的重要因素。常规的乳化油污水为水包油型乳化液,所以亲水性膜对乳化油污水处理时具有抗污染能力更强、分离效果更佳的特点。动态膜技术作为一种膜改性手段,可利用在非亲水的载体上形成的亲水性动态膜作为液体分离层,其在液体分离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动态膜在油水乳化液分离方面研究的最早报道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研究者用 Union Carbide 开发的 ZrO2 动态膜(UCARSEP)超滤含油废水,发现透过液中含极少量的油,可以直接排放或再利用,浓缩的油可以循环或作燃料。 Cai 等用制备的 MnO2 动态膜处理硅藻土矿石废水和油精炼厂废水,发现动态膜性能稳定、浊度去除率高达 98%。 Zhao 等用三种材料 Mg(OH)2, Fe(OH)3, MnO2?2H2O 形成的动态膜来考察了操作参数等对动态膜制备的影响,实验表明油的去除率高达 98%,且达到排放标准。

油水分离器的基本原理介绍

油水分离器的基本原理介绍 基本工作原理: 为满足MARPOL73/78公约的要求,凡400总吨及以上的任何船舶应装设有油水分离装置(油水分离器),10000总吨及以上的任何船舶还应装有应装设经主管机关批准的滤油设备和当排出物的含油量超过15ppm时能发出报警并自动停止含油混合物排放的装置。机舱油水分离器主要由滤油设备、油分计(报警器和记录器组成)和自动停止装置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 1.滤油设备工作原理 滤油设备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油分从含油污水中分离出来,其分离原理有重力分离法、聚结分离法、过滤法以及吸附法等。目前船用滤油设备绝大多数采用重力分离法,再加上聚结或过滤或吸附等组合方式, 以CYF-B型滤油设备为例,该系统采用重力分离与聚结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如(图一)所示: 以上图片来源于(https://www.doczj.com/doc/3b9008492.html,)1—泄放阀;2—蒸汽冲洗喷嘴;3—安全阀;4—板式聚结器;5—清洁水排出口; 6—油污水进口;7—加热器;8—油位检测器;9—集油室A;10—手动排油阀;11—自动排油阀; 12—污油排出管;13—集油D;14—纤维聚结器;15—隔板;16—细滤器;17—泄放阀工作原理:油污水经进口6进入集油室A后,粗大油滴随即上浮进入集油室顶部,含有小颗粒的油污水向

下流动经过板式聚结器4进行粗分离,形成较大油滴上浮集中到集油室D,其余污水经过细滤器16,滤除机械杂质及部分石蜡胶体,剩余的细微油粒经过纤维聚结器的两级分离分离出来,最终上浮在集油室B和C 顶部,最后符合排放标准的水从排放口5排至舷外。当油位检测器8检测到集油室A和D里的污油达到一定位置时,启动排油阀11将污油泵至污油柜,集油室B和C产生的污油较少,采用人工方法将污油排出。 2.油分计的工作原理 油分计的功能是能连续记录油水分离器处理水中的油分浓度,并在处理水超过排放标准(>15ppm)时通过自动报警器报警,并将不合标准的处理水通过三通电磁阀的启闭自动泄放返回舱底。目前船上的油分计有:红外线、紫外线、激光和超声波等多种油分计,以YNY-1型油分计为例,其工作原理如(图二) 工作原理:测量时,靠定时器把运转周期控制在120秒,120秒时,试液泵及三通电磁阀启动,通过红外线分析仪比较标准液与萃取液的油分浓度,并通过放大器放大,通过电讯号控制。如果处理水超过排放标准(>15ppm),报警器报警,并启动电磁阀,把不符合标准的处理水泄放回舱底。同时记录器记录处理水中的油分浓度、日期、时间,并打印在记录纸上。 3.自动停止装置工作原理 常见的自动停止装置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气控或电控三通阀,当排放水样超过排放标准时,15ppm 报警器报警,同时自动打开旁通回流管路,切断舷外排放管路,将超标污水导回污油水柜;另一种是当排放水样超过排放标准时,15ppm报警器报警,同时打开旁通回流管路、关闭舷外排放管路的同时停止污水泵。

油水分离

油水分离 一含油废水中油的存在形式 含油废水的来源很多,但一般都是水包油(O/W)的分散体系。其分散的状态与油、乳化剂、水的性质及其生成条件有关,一般认为主要是以漂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等4种状态存在。 (1)漂浮油 进入水体的油通常大部分以飘浮油形式存在,这种油的粒径较大,一般大于100微米,占含油量的70%~80%,静置后能较快上浮,铺展在污水表面形成油膜或油层连续相,用一般重力分离设备即能去除。 (2)分散油 分散油以小油滴形状悬浮分散在污水中,油滴粒径在25~100微米之间。当油表面存在电荷或受到机械外力时,油滴较为稳定,反之分散相的油滴则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聚并成较大的油珠上浮到水面,这一状态的油也较易除去。 (3)乳化油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得原本是非极性憎水型的油滴变成了带负电荷的胶核。由于极性的影响和表面能的作用,带负电荷油滴胶核吸附水中带正电荷离子或极性水分子形成胶体双电层结构。这些油珠外面包有弹性的、有一定厚的双电层,与彼此所带的同性电荷相互排斥,阻止了油滴间相互碰撞并大,使油滴能长期稳定地存在于水中,油滴粒径在0.1~25微米之间,在水中呈乳浊状或乳化状。 (4)溶解油 粒径在几个纳米以下的超细油滴,以分子状态或化学状态分散于水相中,油和水形成均相体系,非常稳定,用一般的物理方法无法去除。但由于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5~15 mg/L),所以在水中的比例仅约为0.5%。 二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油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分离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油分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处理要求。油水分离的原理主要有四种:重力法、吸附法、过滤法、粗粒化法。

Ⅰ、重力原理分离技术 (1)重力法 重力法是利用斯托克斯原理,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在静止或流动状态下实现油珠、悬浮物与水分离。分散在水中的油珠在浮力作用下缓慢上浮、分层,油珠上浮速度取决于油珠颗粒的大小,油与水的密度差,流动状态及流体的粘度。。重力分离法的特点是:能接受任何浓度的含油废水,同时除去大量的污油和悬浮固体等杂质,但仅通过重力法处理出水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在稳定的流速和油含量的条件下,可作为二级处理的预处理,采用隔油池设备,如下图所示,处理后的油含量约为10~30mg/L,作为炼油厂油水分离的预处理装置被广泛采用。 图1 隔油池示意图 (2)溶气浮选法 溶气浮选法是利用在油水悬浮液中释放出大量的微气泡(10~120微米),依靠表面张力作用将分散于水中的微小油滴粘附于微气泡上,使气泡的浮力增大上浮,达到分离的目的。该方法的关键是产生气泡的方式,主要有散气气浮、溶气气浮、电解气浮。 当污水中含有表面活性物质造成悬浮液严重乳化时,为提高浮选效果,可在

有趣的油水分离法教学反思

《有趣的油水分离法》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本科教学环节时,考虑了很多,毕竟这种画法孩子们在上学期接触过,所以教师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既不让孩子对这种学过的画法产生厌倦,同时又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这节课,学生们在了解了各种冰灯、礼花后,对于创造自己喜欢的作品充满了期望,寻找资料和小组交流,特别是学习利用油水分离法后,绘制的手段更加丰富。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因为上学期学习过这种画法,所以学生们的绘画速度明显地提高了,而且每位学生都画得都很认真,通过油画棒直接用点线构图方法把夜空中美丽的烟花和晶莹剔透的冰灯都表现了出来,就连平时画画不太好的孩子也超常发挥了。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孩子想要体验油水分离带来的神奇效果,这个欲望是发自孩子内心的,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在兴趣的驱使下,孩子完成作品的速度和效果都高于平时。看着学生们这种积极探索的制作,我也不禁投入到他们的氛围中了。 当然,在这一课的前一部分我都觉得是比较满意的,可是在最后的评价部分我自己也明显的感觉到了欠缺与不足。评价总结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所以本课我注意加强了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但是评价的语言可能过于单调。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学生,应该知道学生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和友爱。由于学生的个体不同,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有一定的差异,这是非常正常的。我深知决不能用唯一的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体现出评价的多样性。对待画得好的学生,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对于画的略差一些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比如"想法好"、"用色大胆"等,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尤其是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面,我在本节课没有留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再多给孩子们留点时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分组讨论、相互评议,学生们不但可以在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评价自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等方面的能力,而且还在互动中学会了宽容和相互欣赏,营造出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勉励、共同成长的氛围。

油水分离器

中文名称:油水分离器 英文名称:oil mist separator 定义:分离压缩空气中的油滴和水分的装置。一般设置在井底,井下管路最 低处以及上山入口等地点。 油水分离器就是将油和水分离开来的仪器,原理主要是根据水和燃油的密度差,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去除杂质和水份的分离器,内部还有扩散锥,滤网等分离元件。 油水分离器就是将油和水分离开来的仪器,机理上主要分为油中除水分离器和水中除油分离器;从用途上主要分为工业级油水分离器、商用油水分离器和家庭油水分离器几种;从分离原理上分有膜过滤油水分离器、选用亲油性材料的油水分离器、比重不同分层的无动力油水分离器、药理作用的破乳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主要应用在石化工业、汽车工业、污水处理工业等; 汽车用油水分离器是燃油滤清器的一种,主要的作用就是除去柴油中的水分,以降低喷油嘴故障,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原理主要是根据水和燃油的密度差,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去除杂质和水份的分离器,内部还有扩散锥,滤网等分离元件。油水分离器还有别的功能,如对燃油进行预加热防止结蜡,过滤杂质等。 本文介绍的油水分离器主要有两类:车用油水分离器和船用油水分离器。其中车用油水分离器大家接触的比较多,也比较常见。 车用油水分离器 国三标准下采用高压共轨发动机的车型对柴油的质量要求也更高,因为高压喷油嘴需要精确的控制喷油压力、喷油时间和喷油量,所以要求做工也比较精致。如果柴油里面有水或杂质没有过滤干净,会对喷油嘴内的柱塞偶件形成磨损造成拉伤,直到喷油器卡死。喷油器损坏会造成发动机加速不稳定或加速无力,或者排放黑烟等故障,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 作为多级滤清器系统的第一级,燃油粗滤器就具有滤除大颗粒杂质和水分的功能。国三排放标准对燃油压力的要求,滤清器的水分离效率要求达到95%,但许多粗滤器并不能达到这样的过滤效果,时间一长就会对发动机造成损伤。 为了能让发动机喝到清洁的好柴油,只有对那些不达标的油再进行一个“二次加工”了,再加装一套油水分离器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了。

无动力油水分离器详细介绍

无动力油水分离器详细介绍 一、概述 无动力油水分离器适用于一切油种,进油浓度不受限制:可广泛使用于含有天然石油和石油产品、焦油和焦油分馏物、动植物油和羊毛脂等的废水处理工程之中。 二、应用领域 可广泛应用于酒楼、工厂、学校、机关、生活小区、机械维修、加油站等场所含油污水的治理。 三、分离原理 采用多项环保新技术,科学的处理流程和独特的结构设计,根据水与油的比重差,使油粒子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缓流和隔板的碰撞后浮于水面上。其特有的多级处理和分离装置,采用斜板和波纹板隔油技术,经过几层的斜板碰撞再经过多层波纹板的分流分离吸附,特殊的液位自动控制技术,不需任何动力和添加剂,就能自动地将含油废水中的混合油脂分离出去并集中到集油槽排放出去。 四、产品特点: 1、采用全不锈钢制造,美观耐用。 2、体积小、过滤率高、安装方便。 3、无需动力,运行费用极低,不需药剂,无二次污染。 4、洛阳东科环保生产的油水分离器为全自动配置,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五、无动力油水分离器使用注意事项: 1、无动力油水分离器安装简单、方便、快捷,油水分离器只要接通进出水口就可以使用。 2、污水进口处一定要安装隔渣网,一定要确保整个油水分离器在同一水平线,油水分离器安装后首次使用前必须将隔油箱注满清水,再接220V的电源。 每天对隔渣箱和隔油箱清理若干次,以保证水流平缓畅通和提高隔油效果,在对油水分离器做清理之前请注意先关掉电源。 3、每月至少彻底清理油水分离器的隔渣箱和隔油箱一次,清理箱里面的沉渣和油泥,并检查电控部分是否正常工作,清理完毕后必须将油水分离器注满清水。 五、安装说明 此设备可直接安装在含油污水流经的通道上,把污水出口对准油水分离器带格栅的进口(杂物分离箱)即可,与其它设备可用管道连接。 安装时必须将油水分离器调整到水平位置。第一次使用前应先把设备注满自来水,调节水位调节管,使水位调节管的顶部与溢油槽上边缘处于同一水平面。 进水管的位置应与杂物分离箱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方便将杂物分离箱取出为宜。通入含油废水,再次调节水位调节管,直到排油管只排油不排水即可。如果排油管位置过低,可将设备盖板打开,用工具将油取出。 放油时,先将放油阀打开,放掉底部一部分水,然后收集废油。调节管调好后,请不要随意乱动,否则将影响出水水质。 六、设备保养说明 每天使用后,应将进水口过滤网上的杂物倒掉,并清理干净。餐饮业应用热水洗刷滤网上的油污,以免堵塞滤网,影响进水。 每天使用后,应清理集油箱内的废油:先打开油箱下部排水阀,排掉一部分水,

油水分离介绍资料

详细内容 一、概述: 我公司科研技术人员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发现,目前国内大多数含油污水中均含有较多的漂浮物、悬浮物,有的甚至还含有大量的泥沙、剩余饭菜等杂质。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使智能型油水分离器中用于自动排油的探头和电磁阀失灵,甚至堵塞电磁阀。 为此,我公司组织科研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经反复试验,大胆实践,研制出了新一代适合中国国情的WYF型无动力油水分离器,使之彻底实现了无须用电,只需定期排油即可,因而节省投资,减少了运转费用与维护费用,特别适用于饮食业等排水量较小、油脂及杂质含量高的场所。 二、适用范围: 可广泛用于宾馆、饭店、食堂、食品加工厂等含动植物油废水的处理,也适用于油田、石油化工、船舶、加油站、机械加工制造、以及炼焦等含矿物油的工业废水的处理,还可以与其他水处理装置配套使用。 三、工作原理: 含油废水如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管道,即会形成所谓的“地沟油”,对排水设备和城市污水处理厂都会造成影响,流入到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混合污水的含油浓度,通常不能大于30~50mg/L,否则将直接影响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正常代谢过程。 该产品就是使含油污水在重力作用下,借助油水比重差,采用自然上浮法分离去除废水中的可浮油与部分细分散油。 通过对产品内部结构的巧妙设计,根据浅池沉淀理论,应用异向流分离原理以及紊流变层流的辩证关系,使污水流经油水分离器的过程中,流速降低,水流向下,油珠上浮,实践证明,该产品可将粒径60um以上的可浮油去除90%以

上,外排污水动植物油的含量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100mg/L),甚至可达到二级标准(15mg/L)。 四、产品特点: 1、技术含量高:由于采用浅池沉淀理论以及异向流分离原理和湍流边界层原理,提高了单位池容的分离表面,使油水分离的效果大大地得到提高,缩短了废水停留时间,大大减小了设备容积,节省占地面积与造价。 2、不用电、无动力、省费用:只利用污水流经装置时形成的液位差,轻松实现油水分离的目的。本产品在工艺原理和结构设计上均有不少独到之处,因而产品工作可靠,体积小,使用寿命极长,不需添加任何试剂和药品,无二次污染。 3、按装维护简单方便:只要接上进水管、出水管就能使用,可方便地按装于洗菜盆、刷锅盆、灶台下方,无需专人运转维护,只需定期排油即可。 4、适用于一切油种,进油浓度不受限制:可广泛使用于含有天然石油和石油产品、焦油和焦油分馏物、动植物油和羊毛脂等的废水处理工程之中,特别适用于饮食业含油废水的处理。 五、主要技术参数: 六、规格参数表

重力式油水分离系统的研究进展

实验数据处理报告 重力式油水分离系统的研究进展 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 方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年级 2011 姓名吴昊 学号 2011203232

重力式油水分离系统的研究进展 摘要 目前实现油水分离的方法有很多种,而其中重力分离过程具有不需外加动力、装置制造成本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简便、大规模推广容易、回收的油可再利用等优点。因而应用最广泛实用的仍是重力分离技术。本文重点介绍了重力油水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阐述了重力油水分离技术装备研究的进展状况,讨论了重力油水分离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天津大学三相流实验装置的特点,对油水分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重力;油水分离;技术;进展 石油是现代社会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物质。我国目前原油年产量约为2亿吨,但仍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原油开采方面的技术,包括油水分离技术都有待提高。 一方面,在工业应用中,石油工业在环保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钻井污水年排放量很大,而除少量进行了处理并达标排放,其余均未处理;采油污水年排放量3800 ×104t,排放达标率只有52 %,其中稠油污水基本全部超标排放;炼油污水 年排放量2460 ×104t,排放达标率虽较高,也仅为74 %。所以含油污水的处理和 再利用是一项涉及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工作,现实意义重大。 另一方面,在天津大学流量实验室三相流实验装置上,也有一个简单的油水分离罐用于实验,但由于其体积小(小于油罐与水罐容量总和)、分离慢、分离效果一般而遭到实验室管理人员,特别是做油水实验的同学一定的诟病。 一、油水分离方法介绍 由于环境工程科学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很多关于油水分离的方法,不同类型的含油污水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目前国内外含油污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1.1 物理法 物理法包括重力法、过滤法、离心分离法等方法。 1.1.1 重力分离法 重力分离法是初级处理方法,它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 在静止或流动状态下实现油珠、悬浮物与水分离。重力除油可去除水中的浮油及大部分分散油达到初步除油的目的。分散在水中的油珠在浮力作用下缓慢上浮、分层,油珠上浮速度取决于油珠颗粒的大小、油与水的密度差、流动状态及流体的粘度。重力分离法的特点是能接受任何浓度的含油水,同时实现油水分离。 1.1.2 过滤法 过滤法是将废水通过设有孔眼的装置或通过由某种介质组成的滤层, 使水 中的悬浮物得以去除, 油田通常采用的过滤方式是使采油污水通过石英砂、无烟煤等滤料, 使污水中的一部分原油和固体悬浮物滞留在细小滤料组成的滤层中, 这样采油污水便得到处理。

膜分离技术与现代油水分离技术的简介

膜分离技术与现代油水分离技术的简介 摘要 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分离浓缩技术,分离纯化产品效果较好。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油水分离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膜分离技术和油水分离技术的分离机理、特点、种类进行了综述,并对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各个方面分离纯化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归纳,同时指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油水分离技术 Abstract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was a new and highly efficient separation, concentration technology o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products,good effe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 technology, oil and water separ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oil-water separation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types were reviewed, the separation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i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were summarized,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 were pointed out. Key word: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oil and water separation 一、膜分离技术简介 1.原理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使用半透膜分离方法,其分离原理是依据物质分子尺度的大小,借助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在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的推动作用下对混合物中双组分或多组分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从而达到分离、提纯和浓缩的目的。现已应用的膜过程有反渗透、纳滤、超过滤、微孔过滤、透析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控制释放、液膜、膜蒸馏膜反应器等,其中在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有微滤、超滤和反渗透三种。 2.特点

船舶机舱油水分离器原理

船舶机舱油水分离器原理 依据MARPOL73/78公约对船舶机舱油水分离器的要求、对常见油水分离器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一、ARPOL73/78公约的要求 MARPOL73/78公约附则Ⅰ第9条规定:对于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和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机器处所的舱底(不包括货油泵舱的舱底)的排放(但不得混有货油的残油),未经稀释的排出物含油量不超过15ppm;第16条规定:凡4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10000总吨的任何船舶,应装有经主管机关批准的滤油设备,且应保证通过该滤油设备排放入海的含油混合物的含油量不超过15ppm;凡10000总吨及以上的任何船舶,应装有经主管机关批准的滤油设备和当排出物的含油量超过15ppm时能发出报警并自动停止含油混合物排放的装置;第4条规定:船舶及其设备的状况应加以维护,使其能符合本公约的各项规定,从而保证该船在各方面保持适合出海航行而不致对海洋环境产生不当的危害威胁;根据MARPOL73/78公约附则Ⅰ第4条(4)的规定对船舶进行的任何检验完成以后,非经主管机关许可,经过检验的结构、设备、系统、附件、布置等均不得改变。除非直接替换此类设备和附件。 二、常见油水分离器的组成及原理 由此可见,为满足MARPOL73/78公约的要求,凡400总吨及以上的任何船舶应装设有油水分离装置,10000总吨及以上的任何船舶还应装有应装设经主管机关批准的滤油设备和当排出物的含油量超过

15ppm时能发出报警并自动停止含油混合物排放的装置。机舱油水分离器主要由滤油设备、油分计(报警器和记录器组成)和自动停止装置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 1.滤油设备工作原理 滤油设备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油分从含油污水中分离出来,其分离原理有重力分离法、聚结分离法、过滤法以及吸附法等。目前船用滤油设备绝大多数采用重力分离法,再加上聚结或过滤或吸附等组合方式,以CYF-B型滤油设备为例,该系统采用重力分离与聚结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如(图一)所示: (图一) CYF-B型油水滤油设备 1—泄放阀;2—蒸汽冲洗喷嘴;3—安全阀;4—板式聚结器;5—清洁水排出口;6—油污水进口;7—加热器;8—油位检测器;9—集油

油气水分离工艺设计

第二节油气水分离工艺设计 四、分离器的类型 1. 分离器的分类 油(气)田上常用的分离器, 按其外形分主要有立式和卧式两种; 按功能分有气液两相分离器和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等;按操作压力可分为负压(<0.1MPa)、低压(<1.5MPa)、中压(1.5~6.0MPa)和高压(>6.0MPa)分离器等。 下面对分离器的型式和内部结构作简单介绍。 2. 立式分离器 图2-3-16为立式分离器的简单结构示意图。 图2-3-16 立式分离器的简单结构示意图 立式分离器一般用于处理高气液比的油气混合物,如用作气体洗涤器、分液罐等, 以便除去大量气体中所含少量液体。 立式分离器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混合物由侧面进入分离器, 经入口分流器使油气得到初步分离, 液体向下沉降至分离器的集液部分, 析出所携带的气泡后经液控阀流入管线;经入口分流后的气体向上流向气体出口, 气体所携带的较重油滴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至集液部分; 较小的液滴经出口捕雾器碰撞聚集后进一步脱除, 然后气体流出分离器。 3. 卧式分离器 卧式分离器多用于液气比较高的情况,像原油分离器、缓冲罐等。分离器的内部结构如图2-3-17所示。 图2-3-17 一般三相分离器的简单结构示意图 1—三相流体入口;2—挡板;3—气相整流件;4—填料或防浪板;5—捕雾器; 6—气出口;7—下液管;8—溢流堰板;9—防涡器;10—水出口;11—油出口 流体进入分离器,经过入口分流器后气、液的流向和流速突然改变, 使气液得以初步分离。

气体水平地通过液面上方的重力沉降部分, 被气流携带的液滴在此部分靠重力沉降至气液界面, 未沉降至液面的粒径更小的液滴在出口捕雾器碰撞聚集成大液滴, 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至 集液部分。 经过初步分离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分离器的集液部分, 集液部分需要有一定的空间, 使液体流出前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对于两相分离器, 足够的停留时间可以使原油中气泡升至液面并进入气相;对于三相分离器, 足够的停留时间除使油中气泡析出至气相外, 还可以使油中水滴沉降至水层, 水层的油滴升至油层, 然后再通过控制阀流出分离器。油气界面的高度一般控制在(1/2~3/4)D之间。 为了提高脱水效果,容器内部一般加设填料。填料的形式有斜板、波纹板,或填料和斜板合一等。油水混合液流过这些填料时,可使水滴吸附其表面,在液体的剪力作用下破坏水滴表面张力,使水滴易于聚结;同时,顺着填料下沉,缩短沉降时间。 有的分离器气相也设置填料。由于气相主要是分出液体,填料可能与油水分离段的填料不同。填料段一般设置1~2段,如果太多,不经济,且占去较大的分离空间。 根据填料和波纹板的功用,它们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具有良好的润湿性,混合物流经其表面时,水滴(或油滴)易于吸附; b. 能长期使用,不易破碎,并不与油、水发生化学变化; c. 来源广,价格低廉。 对于用于浮式生产储油设施上的分离器,由于波动原因必须考虑增加内部防浪设施稳定界(液)面。比较简单的办法是采用防浪板,如图2-3-17所示,有时填料兼作防浪板。防浪板的多少根据分离器分离段的长度来定。 3. 高效三相分离器 高效三相分离器一般为卧式分离器,图2-3-18是典型的高效三相分离器。 高效三相分离器是通过合理的内部结构设计,利用机械、热和化学等技术,使原油达到高效分离的容器,与同尺寸的普通分离器相比,处理量大,脱水效果好。由于其内部结构复杂,一般用于处理高密度、高粘度的原油。 高效三相分离器在设计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 (1)设计预脱气室。气液分离仅靠重力,需要的空间较大,也就增大了分离器的尺寸。高效分离器设置气体预分离室(如图2-3-18所示),可以预分离出大部分气体,减少了沉降分离室的气液分离空间,同时保证了液面的稳定。 (2)高操作液面。由于沉降分离室的气液分离空间减少,高效三相分离器操作液面就可设计相对较高,一般在3/4D左右,与同尺寸的普通分离器相比,就增大了处理量。 (3)原油“水洗”预分离。高效分离器中预脱气后的原油直接进入油水预分离室的水层,水洗除去其中的杂质,同时利用油在水中上浮快、破坏油包水滴稳定性的原理“水洗”原油,提高油水分离速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