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合数学前沿介绍

组合数学前沿介绍





Combinatorics
马昱春 MA Yuchun myc@https://www.doczj.com/doc/3b9840982.html,
1





Combinatorics
组合数学:有人认为广义的组合数学就是离散数学,也有人认 为离散数学是狭义的组合数学和图论、代数结构、数理逻辑 等的总称。但这只是不同学者在叫法上的区别。总之,组合 数学是一门研究离散对象的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3b9840982.html,/zh-cn/%E7%BB%84%E5%90%88%E6%95%B0%E5%AD%A6
Combinatorics: Combinatorics is a branch of pure mathematics concerning the study of discrete (and usually finite) objects. It is related to many other areas of mathematics, such as algebra, probability theory, ergodic theory and geometry, as well as to applied subject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https://www.doczj.com/doc/3b9840982.html,/wiki/Combinatorics 2

组合数学与离散数学
? 狭义的组合数学主要研究满足一定条件的组态( 也称组合模型)的存在、计数以及构造等方面的 问题。
– 组合数学的主要内容有组合计数、组合设计、组合矩 阵、组合优化等。
? 离散数学(Discrete mathematics)是数学的几个分 支的总称,以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和相互间的关系 为主要目标,其研究对象一般地是有限个或可数 无穷个元素;因此它充分描述了计算机科学离散 性的特点。
– 离散数学通常研究的领域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 关系论、函数论、组合学、代数系统与图论。 。
3

离散数学(目录)
? ? ? ? ? ? ? ? ? ? ? ? 离散数学(第四版) 作者: 耿素云,屈婉玲,张立昂 编著 第1章 命题逻辑 第2章 一阶逻辑 第1章 第3章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第2章 第4章 二元关系和函数 第5章 代数系统的一般性质 第3章 第6章 几个典型的代数系统 第4章 第7章 图的基本概念 第5章 第8章 一些特殊的图 第6章 第9章 树 第7章 第10章 组合分析初步
– – – – 10.1 10.2 10.3 10.4 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 基本排列组合的计数方法 递推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题例分析
排列与组合 递推关系与母函数 容斥原理与鸽巢原理 Burnside引理与Polya定理 区组设计 线性规划 编码简介 第8章 组合算法简介
?
第11章
形式语言和自动机初步
4

前言
? 组合数学研究的是事物按照某种规则的安排,主 要有:存在性问题、计数性问题和对已知安排的 研究 —— Richard A. BrualDi 所著 《Introductory Combinatorics》 ? 组合数学就是对给定描述的事物有多少种或者某 种事物发生的途径有多少种的研究 ——Daniel I. A. Cohen 所著《Basic Techniques of Combinatorial Theory》 ? 研究离散结构的存在、计数、分析和优化等问题 的一门学科 ——高洁 《浅谈组合数学的应用与 教学》
5

组合数学的历史
组合数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数学分支。 据传说,大禹在4000多年前(2200B.C.) 就观察到神龟背上的幻方…... A magic square: a square array of numbers in which the sum of all rows, all columns and both diagonals is the same.
6

组合数学的历史
? 传说在公元前23世纪大禹 治水的时候,在黄河支流 洛水中,浮现出一个 大乌 龟,甲上背有9种花点的 图案,人们将图案中的花 点数了一下,竞惊奇地发 现9种花点数正巧是1—9 这9个数,各数位置的排 列也相当奇妙,横的3 行、纵的3列以及两对角 线上各自的数字之和都为 15。
大禹(2205BC -2105BC)
4 3 8
9 5 1
2 7 6
7

幻方问题
? 组合数学中有许多象幻方这样精巧的结 构。 ? 1977年美国旅行者1号、2号宇宙飞船 就带上了幻方以作为人类智慧的信号。
2200BC
4 3 8
9 5 1
2 7 6
1 12 8 13
15世纪 15 14 6 10 3 7 11
4 9 5
4阶幻方
神农幻方
2 16
8

阿基米德手稿
? 用希腊文写在羊皮纸上的阿基米德手 稿副本,距今975年, 2003科学家借 助现代科技手段初步破译了古希腊数 学家阿基米德的这篇论文, 结论是这 篇论文解决的是组合数学问题。 ? 在论文中阿基米德是在计算把14条 不规则的纸带拼成正方形一共能有多 少种不同的拼法。这在现在被称为 tiling问题。 ? 当今数学家借助计算机得出的答案是 17152种拼法,这在当时是相当困难 的。
9

贾宪三角
? 中国最早的组合数学 理论可追溯到宋朝时 期的”贾宪三角”, 后来 被杨辉引用, 所以普遍 称之为”杨辉三角”, 这 在西方是1654年由帕 斯卡提出,但比中国 晚了400多年。
10

组合数学的历史
1666年莱布尼兹所著《组合学论文》 一书问世,这是组合数学的第一部专著。书 中首次使用了组合论(Combinatorics)一 词。 一切推理和发现,不管是否用语言描 述,都能归结为如数,字,声,色这些元素 经过某种组合的有序集合。
11

组合数学的应用
? 组合数学不仅在基础数学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 地位,在其它的学科如计算机科学、编码和密码 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甚至在企业管 理,交通规划,战争指挥,金融分析,城市物流 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 ? 在美国有一家公司用组合数学的方法来提高企业 管理的效益,这家公司办得非常成功。 ? 在美国已有专门的公司用组合设计的方法开发软 件,来解决工业界中的试验设计问题。 ? 德国一位著名组合数学家利用组合数学方法研究 药物结构,为制药公司节省了大量的费用,引起 了制药业的关注。
12

组合数学的应用
? 著名的组合数学家 Thomas Tutte(1917-2002) 在组合数学界是泰斗级的 大师。直到最近人们才知 道,原来他对提前结束“二 战”有着突出贡献。 ? Tutte 从德军的两条情报密 码出发,用组合数学的方 法,重建了敌人的密码 机,确定了德军密码的内 部结构,从而获得了极为 重要的情报。
13

四色问题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组合数学的问 题。比如一个著名的世界难题“四色猜想” :一 张地图,用一种颜色对一个地区着色,那么一共 只需要四种颜色就能保证每两个相邻的地区颜色 不同。
14

四色问题
? 1852年,刚从伦敦大学毕业的Francis Guthrie提出了四色猜想。 ? 1878年著名的英国数学家Cayley向数学界征求 解答。 ? 此后数学家 Heawood 花费了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四 色研究,于1890年证明了五色定理(每个平面图 都是5顶点可着色的)。 ? 直到1976年6月,美国数学家 K. Appel与 W. Haken,在3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小 时,才终于完成了“四色猜想”的证明,从而使"四 色猜想"成为了四色定理。
15

相识问题
? 1958年,美国的《数学月刊》上登载着这 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任何6个人的聚会,其 中总会有3个人相互认识,或3个人相互不 认识”。 ? 用6个顶点表示6个人,用红色连线表示两 者相识,用蓝色连线表示两者不相识。于 是问题化为下述命题:
16

相识问题
? 对6个顶点的完全图K6任意进行红、蓝两边 着色,则图中一定存在一个同色三角形。
17

网络可靠性问题
? 一个通讯网络怎样布局稳定性最好,而且 费用最节省? ? 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和IBM公司都有世界一流 的组合数学家在研究这个问题,这个问题 直接关系到巨大的经济利益。
18

最短网络问题
? 如何用最短的线路将三部电话连起来? ? 此问题可抽象为设△ABC为等边三角形,,连接三顶点 的路线(称为网络)。这种网络有许多个,其中最短路线 者显然是二边之和(如AB∪AC)。 A
B |AB|+|AC| = 2
C
19

最短网络问题
? 但若增加一个周转站(新点P),连接4点的新网络的最 短路线为PA+PB+PC。最短新路径之长N比原来只连三 点的最短路径O要短。 ? 这样得到的网络不仅比原来节省材料,而且稳定性也更 好。 A
P B |PA|+|PB|+|PC| = C
3
20

【推荐】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 到现在为止,华罗庚竞赛已经成功的举办了19届了,201X年将迎来第20 届华杯赛比赛了。大家都知道华杯是为了纪念华罗庚教授而举办的一个数学竞赛。那么你对华罗庚爷爷的生平了解吗?那么今天就让名人故事网的小编为 大家介绍下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故事吧。 从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数学就与人类相伴.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出了88位古今数学伟人,华罗庚就位列其中. 初露锋芒 1910年 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 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 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他刚入校的时候,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平庸、低能”,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击这种偏见!从此,华罗庚全身心地钻到数学里,如同着了魔似的.他的脑袋里装满了数学公式,攻克数学难题成了他最大的乐趣.白天,他连走路时都在思索着解题方法;夜里,他守着小油灯不知疲倦地演算着……就这样,华罗庚攻下了一道道难题,并从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 勤奋成才 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他已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辍学之后,更懂得用功读书.可怜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借来摘抄的50页的微积分. 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 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 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大家给他起了 个绰号,叫“罗呆子”. 他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没有时间,他养成

2020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考试(共50题,共100分)4

2020公需科目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考试(共50题,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 ,共40分) (D) 是国际上首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2分] A前苏联 B美国 C日本 D中国 2.无人遥控潜水器最早出现在(A),主要用于考古方面的研究。[2分]。 A 1953年 B 1973年 C 1993年 D 2003年 3在生命起源的理论中, (B)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2分 A特创论 B生源论 C泛胚种论 D化学进化论 4.海洋立体观测监视系统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海洋综台、立体观测监视的组合系统,下列不属于海洋立体观测监视系统的技术手段的是(B)。[2分] A调查船观测 B深海生物资源 C浮标监测 D卫星遥感 5.载人潜水器, 特别是载人深潜器是当代海洋科技的制高点之一。下列属于我国载人深潜器的是(D)。[2分] A“双鱼座”4号 B“深海6500"号 C”和平I”号 D“蛟龙”号 6.(B)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科技的新纪元,人类从此进入空间时代。 [2分] A 1947 B 1957

C 1967 D 1977 7.(A)由一层石墨层片卷曲而成,是结构最简单的碳纳米管。 [2分] A单壁碳纳米管 B多壁碳纳米管 C石墨烯 D富勒烯 8.海岸带生境具有独特的生物群落和极高的生态价值,下列不属于海岸带生境的是 (A )。[2分] A热液口 B珊瑚礁 C湿地 D三角洲 9.相比传统燃油车,以下哪点不属于纯电动汽车的缺点: (C)。[2分] A续航里程短 B充电时间长 C车辆能耗高 D仅适用于市区内通勤 10.1948年,(B) 物理学家伽莫夫等提出了大爆炸宇宙模型,该模型取得巨大的成功。[2分] A前苏联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11.近年来, -系列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设施农业中的结合应用,颠覆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出了智能高效的设施农业。以下哪项信息技术与设施农业的智能化发展无关: (D)。(2分] A物联网 B云计算 C人工智能 D集成电路 12.载人潜水器,特别是载人深潜器是当代海洋科技的制高点之一。下列不属于载人深潜器的是(A)。[2分] A“海翼”号 B“蛟龙”号 C“深海勇士”号 D“鹦鹉螺”号

伟人简介:数学家高斯

高斯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4月 30日—1855年2月 23日),生于布伦 瑞克,卒于哥廷根,德国著名数学家、 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 幼时家境贫困,但聪敏异常,受一贵族资助才进学校受教育。1795~1798年在哥廷根大学学习,1798年转入黑尔姆施泰特大学,翌年因证明代数基本定理获博士学位。从1807年起担任格丁根大学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台长直至逝世。 高斯的成就遍及数学的各个领域,在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论以及椭圆函数论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他十分注重数学的应用,并且在对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也偏重于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 生平事迹 少年时期 高斯是一对普通夫妇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近似于文盲。在她成为高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之前,她从事女佣工作。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当高斯三岁时便能够纠正他父亲的借债账目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轶事流传至今。 高斯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为(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一年,高斯9岁。但是根据更为精细的数学史书记载,高斯所解的并不止1加到100那么简单,而是81297+81495+......+100899(公差198,项数100)的一个等差数列。 当高斯12岁时,已经开始怀疑元素几何学中的基础证明。当他16岁时,预测在欧氏几何之外必然会产生一门完全不同的几何学。他导出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将其成功的运用在无穷级数,并发展了数学分析的理论。

数学家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

数学家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数学家的名人事迹1 说起数学家中最出名的天才,那一定是高斯。 关于高斯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5050”。老师本来想用一道难题,让全班的同学安静一节课的时间,却没有想到小高斯只用了一两分钟就说出了答案。他把1、2、3……分别和100、99、98结对子相加,就得到50个101,最后轻易就算出从1加到100的和是5050。 你知道吗?小高斯在三岁时,就已经学会计算了。有一天他观看父亲在计算帮工们的工钱,当他父亲念叨了半天总算报出总数时,身边传来微小的声音,“爸爸!算错了,应该是这样……”父亲惊异地再算一次,果然是算错了。虽然没有人教过他,但小高斯靠平日的观察,自己学会了计算。 小高斯家里很穷,冬天,爸爸总是要他早早地上床睡觉,好节省燃油。可是高斯很喜欢看书,每次都带着一棵芜菁(像萝卜的一种植物)。他把中心挖空,塞进棉布卷当灯芯,淋上油脂点火看书,一直到累了才钻入被窝睡觉。 高斯的进步很快,不久之后,老师就没什么东西可以教他了。后来,高斯进了高一级学校,可数学老师看了他的作业后,告诉他以后不必上数学课了。 值得一提的是,高斯不光数学好,语文也非常棒,当他18岁时,为自己将来到底是继续研究古典文学还是数学而苦恼,正在这时,他解决了一个困扰数学家两千多年之久的问题“尺规作正十七边形”,

于是,他决定继续读数学系。 有一个比喻说得非常好。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人们一直把高斯的成功归功于他的“天才”,他自己却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作出同样的发现。” 数学家的名人事迹2 拉格朗日(1736—1813),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变分法的开拓者和分析力学的奠基人。他曾获得过18世纪“欧洲最大之希望、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的赞誉。 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都灵。由于是长子,父亲一心想让他学习法律,然而,拉格朗日对法律毫无兴趣,偏偏喜爱上文学。 直到16岁时,拉格朗日仍十分偏爱文学,对数学尚未产生兴趣。16岁那年,他偶然读到一篇介绍牛顿微积分的文章《论分析方法的优点》,使他对牛顿产生了无限崇拜和敬仰之情,于是,他下决心要成为牛顿式的数学家。 在进入都灵皇家炮兵学院学习后,拉格朗日开始有计划地自学数学。由于勤奋刻苦,他的进步很快,尚未毕业就担任了该校的数学教学工作。20岁时就被正式聘任为该校的数学副教授。从这一年起,

科技前沿心得体会

科技前沿心得体会 篇一:科技技术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浅谈车联网行业的发展 我从事于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工作任务是车载娱乐终端的软件功能评测。在XX年我公司为上汽集团推出全时在线inkanet系统,除了传统车机的导航、娱乐功能,还增加了实时路况、一键通导航,并能通过语音指令来拨打电话、查股票、收短信、在线聊天。真正实现了互联网与汽车相结合。 车联网给所有人带来无限的想像空间,车联网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及控制等技术,对道路和交通进行全面感知,实现多个系统间大范围、大容量数据的交互,对每一辆汽车进行交通全程控制,对每一条道路进行交通全时空控制,以提供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为主的网络与应用。 在XX年的上海车展博览会上,上汽集团推出了inkanet 第三代系统,奔驰、宝马、沃尔沃、日产、福特、丰田等也已全面进入智能行车系统,吉利的G-Netlink、比亚迪(BYD)的“i”系统、华晨的E-drive也纷纷加入这一波的车联网大潮。 车联网的热度一直在增加,不但被汽车业界看好,甚至吸引其他行业逐步渗透到车联网行业来。车联网正在颠覆

传统的汽车工业。Google在XX年宣布制造无人驾驶汽车,规模化生产已指日可待;苹果在今年宣布了iOS in the car 计划,本田、现代起亚、宝马等汽车公司已与其合作。 车联网产品的形态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呈多样化。车机自带通讯模块会增加硬件成本及通讯成本,通过MirrorLink 技术使车主在车上时可以用手机实现联网,既可以降低车机本身的成本和服务成本,又可以实现车联网的一些功能,并能将车主不在线的时间吸引到互联网上来,通过互联网开发出不同的增值服务。另外OBD加手机APP的产品形态也已非常流行,此类产品的价格便宜、免安装,只需手机下载一款手机软件,通过蓝牙或者其他连接技术将车辆信息发送到手机端,实现远程诊断。 车联网技术虽然发展迅猛,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车联网产品还没有行业或国家标准,每家车载系统的“接口”还不尽相同,就更谈不上车联网的商业模式了,目前我们公司正致力于车联网行业标准的推动,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车联网产业一定会蓬勃的发展。作为一名车载行业的工作人员,我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新科技知识,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工作阅历,才能紧跟车联网技术发展的脚步,为车联网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

中国数学名人:李冶(公元1192年~1279年)简介

中国数学名人:李冶(公元1192年~1279年) 简介 李冶(1192-1279)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原名李治,字仁卿,号敬斋,金代真定府栾城县(今河北省栾城县)人。 李冶生于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父亲李通为大兴府推官。李冶自幼聪敏,喜爱读书,曾在元氏县(今河北省元氏县)求学,对数学和文学都很感兴趣。《元朝名臣事略》中说:“公(指李冶)幼读书,手不释卷,性颖悟,有成人之风。”1230年,李冶在洛阳考中词赋科进士,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为官清廉、正直。1232年,钧州城被蒙古军队攻破。李冶不愿投降,只好换上平民服装,北渡黄河避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颠沛流离之后,李冶定居于崞山(今山西崞县)之桐川。1234年初,金朝终于为蒙古所灭。金朝的灭亡给李冶生活带来不幸,但由于他不再为官,这在客观上使他的科学研究有了充分的时间。他在桐川的研究工作是多方面的,包括数学、文学、历史、天文、哲学、医学。其中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对天元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写成数学史上的不朽名著--《测圆海镜》。他的工作条件是十分艰苦的,不仅居室狭小,而且常常不得温饱,要为衣食而奔波。但他却以著书为乐,从不间断自己的写作。据《真定府志》记载,李冶“聚书环堵,人所不堪”,但却“处之裕如也”。他的学生焦养直说他:“虽饥寒不能自存,亦不恤也”,在“流离顿挫”中“亦未尝一日

废其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李冶的《测圆海镜》终于在l248年完搞。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讲述天元术的著作。 1251年,李冶的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他结束了在山西的避难生活,回元氏县封龙山定居,并收徒讲学。1257年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接受忽必烈召见,提出一些进步的政治建议。l259年在封龙山写成另一部数学著作-一《益古演段》。1265年应忽必烈之聘,去燕京(今北京)担任翰林学士知制洁同修国史官职,因感到在翰林院思想不自由,第二年辞耿还乡。李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除数学外,在文史等方面也深有造诣。他晚年完成的《敬斋古今注》与《泛说》是两部内容丰富的著作,是他积多年笔记而成的。《泛说》一书已失传,仅存数条于《敬斋古今注》附录。他还著有《文集》四十卷与《壁书丛制》十二卷,已佚。1279年,李冶病逝于元氏。李冶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总结并完善了天元术,使之成为中国独特的半符号代数。这种半符号代数的产生,要比欧洲早三百年左右。他的《测圆海镜》是天元术的代表作,而《益古演段》则是一本普及天元术的著作。 所谓天元术,就是一种用数学符号列方程的方法,“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今“设x为某某”是一致的。在中国,列方程的思想可追溯到汉代的《九章算术》,书中用文字叙述的方法建立了二次方程,但没有明确的未知数概念。到唐代,王孝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四编现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五说明文阅读三、科技前沿精练

三、科技前沿 (七)太阳能飞机(2015遵义中考) ①近日,一架来自瑞士的奇怪飞机引起了国人的持续关注。这架名为“阳光动力”2号的飞机,其翼展达72米,但重量仅有2.3吨,狭小的机舱只能容纳一名飞行员。单看这些数据指标,“阳光动力”2号简直不值一提,但这架飞机却有个绝活——不需要传统燃料,因为它是一架太阳能飞机。 ②太阳能飞机是以太阳辐射的光能为动力的飞机。与常规飞行器相比,太阳能飞机由于不需传统的石化燃料,因此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通常在白天爬升至平流层20千米至30千米的高度,将太阳能最大限度地转存到储能电池中,夜晚则逐渐降至15千米至18千米的高度,低速、半滑翔飞行。太阳能飞机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它一次飞行可长达数月乃至数年。同时,由于太阳能飞机以太阳能为动力,故其燃油、维护和维修费用基本为零。 ③为获得较高升力,以便在高空持续飞行,太阳能飞机在设计上通常采用大展弦比机翼,因此我们看到的太阳能飞机都会有一个巨大的机翼。这样设计,使太阳能飞机具备了很高的升阻比。目前,各国研制的太阳能飞机的升阻比普遍达到30至40左右,而常规飞机中升阻比最高的美国“全球鹰”无人机,升阻比也仅达到30左右。 ④与常规飞机使用的航空燃油相比,太阳能提供的能量却十分有限。以“阳光动力”2号飞机为例,其机身太阳能电池面积达270平方米,但全部功率只有50千瓦左右,仅相当于一辆排气量为1.0升的小汽车。同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还比较低。“阳光动力”2号飞机上使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在国际上属于领先产品,厚度只有 ..135微米,相当于人类的一根头发,其能量转化率仅有23%。在经过太阳能电池、储能电池、电机等能量传递环节的消耗后,实际传递给螺旋桨的能量达到20%就不错了。由于这些限制,太阳能飞机的巡航速度普遍较慢,一般只能达到每小时几十公里。 ⑤任何新技术的实用化都充满了无穷潜力,太阳能飞机也是如此。我们相信,只要在未来突破制约其发展的一些技术障碍,这种新能源飞行器必然会在应用中大放异彩。 (摘自《世界军事》,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太阳能飞机的主要特点。 __①翼展大、重量轻、空间小;②持续飞行时间长;③燃油、维护和维修成本低;④巡航速度普遍较慢。__ 2.导致太阳能飞机巡航速度普遍较慢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__①太阳能提供的能量十分有限;②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还比较低。__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作比较。用常规飞机中升阻比最高的美国“全球鹰”无人机与太阳能飞机比较,突出强调了太阳能飞机大展弦比机翼的作用。__ 4.请分析第④段加点词“只有”的表达效果。 __“只有”一词说明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非常的薄,更能体现它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意近即可)__ (八)让塑料成为环境之友(2016雅安中考) ①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它体轻、防水、价廉,是包装的首选材料。但众所周知,生产普通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稳定物质及少量添加剂,而以这些原料生产的塑料制品不易分解,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 ②据法国蒙彼利埃农业与环境工程小组的专家介绍,为解决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近年来,法国科学家和国际同行合作,一直试图研制和完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但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生产的

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内容历史数学人物的故事

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内容-历史数学人物的故事 下面是有关于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内容,为你提供了三篇历史数学人物的故事,供你参考。 一、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内容——数学故事韩信点兵 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名叫韩信。他每次集合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到了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他写道: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数乘上15,结果大于105就减去105的倍数,这样就知道所求的数了。 比如,一篮鸡蛋,三个三个地数余1,五个五个地数余2,七个七个地数余3,篮子里有鸡蛋一定是52个。算式是: 1×70+2×21+3×15=157 157-105=52(个) 二、小学生数学手抄报内容——中国组合数学家陆家羲

陆家羲是中国组合数学家,生于上海一个贫苦市民家庭。父亲是个收入低微的小商贩,母亲没有职业,靠给别人缝洗衣服弥补家计的不足。他是这个家庭的独子,5岁开始上学,先后在上海正德小学、声扬中学和麦伦中学读书。他十分珍惜父母亲辛劳节俭给他提供的读书机会,从小就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初中毕业后,因父亲去世家境困窘而中断学业,并到公共汽车五金材料行当徒工。工余时,他仍孜孜不倦地读书自学,立志日后要攀登科学高峰。上海解放后,他考入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的统计训练班。短期学习后,于1952年5月被分派到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科担任统计工作。在此期间他自修了高中课程和俄语,并广泛涉猎天文、地理、文学、哲学、伦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1957年在职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接受高等教育。1961年毕业分配到包头钢铁学院担任助教。高校调整时该校下马,他被调入XX市教育系统,先后在XX市教育局教研室、包头8中、包头5中、包头24中以及包头9中等校担任物理教师直到逝世。 在哈尔滨电机厂工作期间,一次,他阅读了一本名为《数学方法趣引》的书——这是对他一生道路有决定意义的一件事。这本书是我国老一辈数学家孙泽瀛编写的数学普及读物。书中所介绍的两个问题——“柯克曼女生问题”和“斯坦纳系列问题”强烈地吸引了他,使他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愿望。此后,对这两个组合设计问题的追求再也没有同他的生活分离。 他的本行专业不是数学。尽管数学是理工科的基础课,但对从事数学

新时代科技发展三个新趋势

新时代科技发展三个新趋势 与人类未来生存密切相关的议题正在成为各国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一轮竞争中,谁能把握好未来,谁就能掌握更大的主动权。第一,前沿科技创业。当前科技前所未有地融入经济,前沿科技创业成为最新的趋势,典型的代表有西安、北京中关村、深圳。2017年11月,西安举办了全球首届硬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要把西安打造成全球“硬科技”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和示范区,反响很大;中关村连续三年推出前沿科技创业评选,评选出的60家企业中,已经有10家成为了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成立10年之内、估值10亿美元以上)。创业,尤其是硬科技创业和前沿科技创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前沿科技创业以研究基础科学中的前沿问题为主,需要科学家的深度参与和资本的持续注入。可以说,科技人员在新时代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价值。第二,探索未来。与人类未来生存密切相关的议题正在成为各国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一轮竞争中,谁能把握好未来,谁就能掌握更大的主动权。现在全球科技发展进入了“无人之境”,在未来探索方面,应该做更多的未来实验室和未来科学的研究。全世界对未来的研究代表着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如果说一百年前,欧洲引领着未来的科技发展,那么五十年前,美国的未来研究开始逐步引领全球,有若干研究未来的机构,如MIT科技评论、麦肯锡等,他们发布的报告影响力很大。现在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已经有了自己的位置,中国在未来全球科技竞争中的位置取决于中国对人类未来的预测和把握能力。在未来的研发预测上,中国也要加强布局,不仅要有机构发布未来预测,科技界人士、产业界人士、经济学家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关于未来的预测。第三,数据智能。数据智能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三个领域,而这三个领域代表着科技发展最主要的方向。最近哈佛大学一位教授说,以前到哈佛大学去聘请教授的,大部分是其它学校的人;现在出现了新的趋势,来哈佛大学挖教授的,是大型科技企业。现在最新的研究数据不是从传统的学校的实验室获取,而是从平台型的大企业中获取,因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愿意走出学校,到企业中去进行最新的研究。世界上哪个国家数据最多?肯定是中国。互联网+意味着互联网扫荡了所有行业,再加上中国人多,每个年轻人都在用智能手机参与社会和社交,中国又有引领世界的互联网平台,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所以,中国进入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数据智能,大量数据开始产生出来,产生竞争力,在未来十年中,中国科技的重点应该放在数据智能引领世界方面。

古今中外数学名人介绍(国内部分)

古今中外数学名人介绍(国内部分) |刘徽|贾宪|秦九韶|李冶|朱世杰|祖冲之|祖暅|杨辉|赵爽|华罗庚|陈景润| 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贾宪 贾宪,中国古代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曾撰写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数导)均已失传。 他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贾宪三角"和增乘开方法,增乘开方法即求高次幂的正根法。目前中学数学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均与此相仿,增乘开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整齐简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开高次方时,尤其显出它的优越性,这个方法的提出要比欧洲数学家霍纳的结论早七百多年。 秦九韶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凡18卷,81题,分为九大类。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

数学史和数学人物

仁荣中学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课题《数学史与数学人物》 材料汇编 2008.10 指导老师:江涛 参与教师:金海英徐旅飞

开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中期评估表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数学科学,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为了数学教育的目的,都应该开展数学史的教学与研究,进一步认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充分发挥数学史知识在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 文献法、访谈法、图表说明法等。 三:研究成果及分析 一:前言 学习一门学科首先要弄清楚这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而现阶段高中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大都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枯燥、难学。数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当今数学究竟发展到了哪个阶段?在科学中的地位如何?与其它学科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大都不被学生全面了解,而从数学史中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日本数学家藤天宏教授在第九次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报告中指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数学高峰:第一个是古希腊的演绎数学时期,它代表了作为科学形态的数学的诞生,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第二个是牛顿-莱布尼兹的微积分时期,它为了满足工业革命的需要而产生,在力学、光学、工程技术领域获得巨大成功;第三个是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公理化时期;第四个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新数学时期,我们现在就处在这个时期。而数学历史上的三大危机分别是古希腊时期的不可公度量,17、18世纪微积分基础的争论和20世纪初的集合论悖论,它同前三个高峰有着惊人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绝不是偶然,它是数学作为一门追求完美的科学的必然。学生可以从这种联系中发现数学追求的是清晰、准确、严密,不允许有任何杂乱,不允许有任何含糊,这时候学生就很容易认识到数学的三大基本特征——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了。 同时,介绍必要的数学史知识可以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所学问题的背景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认识到数学绝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很多学科都关系密切,甚至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和生长点,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从数学史上看,数学和天文学一直都关

有关数学名人故事

有关数学名人故事 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有关数学名人故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有关数学名人故事【1】钱钟书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1929年夏,钱钟书高中毕业,报考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就在入学考试时,钱钟书拿到数学试卷,一道道数学题看起来像天书一样,他几乎都不会做,但迫不得已,就硬着头皮做了几道题,也不知对错。 发榜的时候,钱钟书看到自己的数学只考了15分。而按照清华大学的招生规定,只要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就不予录取。他的数学考得这么差,应当说是一点儿希望都没有了。可是他的国文和英文成绩都是满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看到钱钟书的英文、中文成绩俱佳,高出一般考生一大截,就决定打破常规,破格录取。 正是罗家伦的这一次破例,成就了学贯中西的一代学者。有关数学名人故事【2】20xx年1月,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数学系读书的20岁沈阳女孩郭萌,被评为“全美数学最优秀女生”。这项评选,在美国每年评选一次,每次只有三四个名额。作为最优秀学生,郭萌的名字将被镌刻在香槟分校主图书馆的墙上永久保留,这是中国

学生首次在美国获得此项殊荣。 与此同时,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等十几所美国著名高校都向她发出了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哈佛大学还向她承诺,学费全免,每年还将提供3万美元的生活费。 郭萌,一个阳光、美丽的90后中国女孩,凭着她优异的学习成绩,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美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1xx年3月,郭萌出生于沈阳市。从小,她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遨游在数学王国里,她感到十分快乐和幸福。她仿佛看到了天堂的模样:美丽又芬芳。 上学后,郭萌从不参加什么课外补习班,也不参加奥数学习班,一切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她对习题肯钻研,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道题目,常常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学习方法灵活多变,在理解上下工夫。 郭萌在学习上肯刻苦、钻研,在文体上,也有十分突出的表现。她的小提琴独奏多次在学校表演,那行云流水般的琴音,袅袅娜娜,婉转悠扬,给大家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印象。她喜欢书法,并具有很高的造诣,作品多次获奖;她的英语口语非常流利、纯正。当有外国人到学校参观时,她是全程陪同翻译;她还是学校主持人,学校大会上,常常出现她青

前沿十大技术

引领未来的十大战略技术市场 作者:邱罡龚炯孟昭莉许李彦孙晓菲发布日期:2010-3-11 点击数:225 顶尖的“战略性技术”在一到三年里将有可能深刻影响中国商业,而对它们 的忽略将面临极大的商业风险。企业家与具有战略眼光的营销总监不可不察。 顶尖的“战略性技术”在一到三年里将有可能深刻影响中国商业,而对它们 的忽略将面临极大的商业风险。企业家与具有战略眼光的营销总监不可不察。 经济危机从来都是充满活力的新商机的起点,而非仅仅“救灾”而已。率先走出危机阴霾的中国企业如果能把握好未来新型战略性技术的发展脉搏,将赢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顶尖的“战略性技术”在未来一到三年里将最有可能深刻影响中国商业和经济,给商业带来重大改变,具有创造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引发巨额投资,而对它们的忽略将面临极大的商业风险。 智慧城市 培育中的“新城市生态系统” 智慧城市即由新工具、新技术支持的涵盖政府、市民和商业组织的新城市生态系统. 其核心是:挖掘城市管理各领域的数据库、融合联网、开发新的应用技术。居民可以远程工作、购物、学习和进行交易;企业可有效地管理产品开发、制造、物流和配送;政府可以实时收集并分析各领域的数据,快速制定决策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IBM于2008年年底提出“智慧的地球”,并开始在全球推广。具体应用涵盖多个领域: 食品:质量管理、应急制度等,有效保证食品安全; 水资源:根据用水情况监控,保证水资源有效利用; 交通:监控道路状况,有效保证交通顺畅; 医疗:医疗信息共享,提高医护一致性和准确性; 电力:挖掘电力信息,建立合理的用电体系。 智慧城市已在国内多个城市试点。

最新数学家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

数学家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 文森特·多布林是一位年轻的法国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捐躯,但却被誉为数学天才。这是因为他在马其诺防线服役时,写下了不朽的数学手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数学家的名人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家的名人事迹1 说起数学家中最出名的天才,那一定是高斯。 关于高斯的故事,最广为流传的是“5050”。老师本来想用一道难题,让全班的同学安静一节课的时间,却没有想到小高斯只用了一两分钟就说出了答案。他把1、2、3……分别和100、99、98结对子相加,就得到50个101,最后轻易就算出从1加到100的和是5050。 你知道吗?小高斯在三岁时,就已经学会计算了。有一天他观看父亲在计算帮工们的工钱,当他父亲念叨了半天总算报出总数时,身边传来微小的声音,“爸爸!算错了,应该是这样……”父亲惊异地再算一次,果然是算错了。虽然没有人教过他,但小高斯靠平日的观察,自己学会了计算。 小高斯家里很穷,冬天,爸爸总是要他早早地上床睡觉,好节省燃油。可是高斯很喜欢看书,每次都带着一棵芜菁(像萝卜的一种植物)。他把中心挖空,塞进棉布卷当灯芯,淋上油脂点火看书,一直到累了才钻入被窝睡觉。 高斯的进步很快,不久之后,老师就没什么东西可以教他了。后来,高斯进了高一级学校,可数学老师看了他的作业后,告诉他以后不必

上数学课了。 值得一提的是,高斯不光数学好,语文也非常棒,当他18岁时,为自己将来到底是继续研究古典文学还是数学而苦恼,正在这时,他解决了一个困扰数学家两千多年之久的问题“尺规作正十七边形”,于是,他决定继续读数学系。 有一个比喻说得非常好。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人们一直把高斯的成功归功于他的“天才”,他自己却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作出同样的发现。” 数学家的名人事迹2 拉格朗日(1736—1813),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变分法的开拓者和分析力学的奠基人。他曾获得过18世纪“欧洲最大之希望、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的赞誉。 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都灵。由于是长子,父亲一心想让他学习法律,然而,拉格朗日对法律毫无兴趣,偏偏喜爱上文学。 直到16岁时,拉格朗日仍十分偏爱文学,对数学尚未产生兴趣。16岁那年,他偶然读到一篇介绍牛顿微积分的文章《论分析方法的优点》,使他对牛顿产生了无限崇拜和敬仰之情,于是,他下决心要成为牛顿式的数学家。 在进入都灵皇家炮兵学院学习后,拉格朗日开始有计划地自学数

前沿 世界十大前沿科技

大象祖先可水栖英美科学家对埃及发掘的一项化石研究显示,大象3700万年前的祖先曾生活在水中,生活方式类似河马。科学家已经知道大象与现代水生动物有亲缘关系,但是从未认为古代大象亲属曾生活在水中,新研究则显示出这部分进化链关系。这种名为始祖象的大象远古祖先身材巨大,长鼻子上长有小小的眼睛。科学家通过测量该动物牙釉中的化石特征,得知始祖象的食性与水生动物相似,然而它们的体重全由脚支撑,并且用脚行走,并非百分百的水生动物。 出人意料的昆虫嗅觉 美日科学家日前揭示了昆虫嗅觉机制的奥秘,这一发现有助于对嗅觉的进化史做更复杂的思考。 人们曾认为,动物的嗅觉都是通过气味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嗅觉感应器,引发精巧的连锁反应,最后打开细胞表面的“离子门”允许大量离子进入细胞,从而将气味信息传到脑部。然而,新研究发现,昆虫不需要中间步骤而直接激活“门”。昆虫嗅觉使用的离子通道是两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其中一种是昆虫特有的嗅觉感应器。该复合体通道允许所有阳离子通过,这是气味能更快传至昆虫大脑的原因。 智商高低与“节奏感”相关 瑞典科学家研究证实,在智力测验中得分较高的人,对时间节奏把握的准确程度也更高,二者之间具有类似的生物学基础。 科学家让受试者敲出简单的节奏,结果发现,智力测验得分较高的人在对规律性节奏的把握上波动最小。此前科学家已经知道,额叶区域与解决问题、制定计划和操控时间密切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则证实,高智商、节奏性强与大脑额叶某些区域的白质体积具有相关性,人们称为“智商”的大脑因素,其生物学基础隐藏在前额叶的神经纤维数量和相关的神经活动稳定性当中。 泥土抗菌胜香皂 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了“泥土疗法研究”的结果,并认为泥土的抑菌功能有朝一日将会超过香皂。 研究人员发现,利用泥土中的一种宿主可以研制出新一代非传统而有奇效的“医用泥土鸡尾酒_以对付病菌。他们收集了全球各地的20种不同泥土样本,对泥土成分经过分类后,测试不同成分的抗菌属性。结果发现,其中的3种泥土可以杀灭或抑制所有被测试病菌。借助电子和离子显微镜,研究人员正进一步探索泥土在细胞水平上抗击病菌的秘密。 工业污染使植物丧失芳香 美国一项新研究表明,由于发电厂和汽车工厂的污染破坏了花朵的芳香,春天的花朵闻起来不再芳香迷人了。此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何某些传粉动物特别是蜜蜂在一些国家大量消失的原因。

人物简介 古希腊最伟大的数学家——欧多克斯

人物简介: 古希腊最伟大的数学家——欧多克斯 欧多克斯(Eudoxus,约公元前400~前347年),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 大约在公元前400年,欧多克斯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尼多斯的一个医生家庭。早年曾学习医学,后来跟随当时著名的数学家阿尔希塔斯学习几何。当他来到雅典时,又怀着极大的热情进入刚成立不久的柏拉图学园,正是这个鼓励数学学习的地方,造就了一代伟大数学家。 柏拉图是当时雅典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曾漫游世界多年,向许多伟大思想家学习,后来逐渐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公元前378年,他返回雅典,建立了世界闻名的柏拉图学园。学园创立不久,就成为当时的思想中心,许多学者慕名而至,欧多克斯就是其中之一。柏拉图非常推崇数学的严密逻辑和美感,认为数学是锻炼人的思维的最佳途径,并将懂数学作为进入学园学习的必要条件。柏拉图不是数学家,但他创立的柏拉图学园却以其独特的风格培养了包括欧多克斯在内的许多杰出数学家。 在柏拉图学园求学时,欧多克斯生活贫困,为了节省费用,被迫在离学园十多公里远的地方住宿,每天不得不往返于两地之间,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后来,欧多克斯还曾到过埃及,在那里学习天文学。 欧多克斯被认为是仅次于阿基米德的数学家,他的数学贡献主要包括比例论和穷竭法两个方面。他还是一位天文学家。 比例论 欧多克斯探讨了公理法,他首先提出了现在被表述为“对于任意两个正数a,b,必存在自然数n,使得na>b成立”。这一重要的公理。运用公理法,欧多克斯建立了比例理论,其中包含了相当严密的实数定义。他引入“量”的概念,指出它代表线段、角、时间、面积、体积等能够连续变化的东西,而不是具体的数,由此而发,他定义了两个量的比,这样就把可公度比与不可公度比统一了起来。这样就处理了无理量的问题,解决了因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的不可通约量造成的第一次数学危机。这些理论构成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五卷的主要内容。 欧多克斯还研究了“中末比”的问题,即将一已知直线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全线段与另一部分的比例中项。小线段与大线段之比即我们所熟知的黄金分割比,当时被称为中末比。若设大线段长度为1,小线段长度为X,则整个线段的长度是1+X,根据题意可得到方程:X2+X+1=0,其正根为 5-1 2=0.6180339……,即所谓中末比。欧多克斯发现了这种分割的许多特殊 性质,均被记载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黄金分割被广泛地应用于绘画、建筑,成为人们构造优美造型的最佳选择。黄金分割还具有另外一个赫赫有名的应用,那就是用于优选法,被称为0.618法。从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推广,取得了很大成功。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曾说:“毕达哥拉斯定理和中末比是几何中的双宝。前者好比黄金,后者堪称珠玉。”

面向科技前沿 加强科技攻关

面向科技前沿加强科技攻关:中国计量院在全国质检科技大会 上作经验交流 2010-11-2 10:06|发布者: 小编D|查看: 440|评论: 0|来自: 国家计量院 摘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我国科技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 部署。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前沿研究是基础研究的核心。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我国科技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前沿研究是基础研究的核心。把握国家和时代赋予的良好机遇,加强前沿领域的科技攻关,是提升国家级科研机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十一五”以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国家能力为核心,以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研究制定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体系”为重点,把前沿研究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从战略规划、项目实施、机制完善、政策扶持等多方面系统形成鼓励与支持前沿研究的良好环境,在以重大前沿研究为牵引、带动计量科技整体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令世界同行瞩目的成绩。 一、注重需求分析与战略规划,在明确前沿研究的目标和重点上下工夫 计量前沿科技的发展要:(1)着眼世界科技发展趋势,超前部署对计量科技发展具有带动性的重大前沿基础研究;(2)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选择确定对《规划纲要》中的前沿技术有重要支撑作用、对重点领域有广泛应用、对基础领域有推动作用的计量项目和装备。“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构成了我院规划前沿领域研究目标和重点任务的主要依据。 当前,量子计量研究成为国际计量科学的主攻方向,同时,国际计量界正积极探索将国际单位制的四个基本单位建立在基本物理常数的基础上,由此建立空间和时间绝对稳定的“永久性”标准,实现国际单位制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重大变革。我院始终密切关注这一发展趋势,2006年提出了“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新一代计量基(标)准研究”重大项目,经包含11位院士在内的中国计量院国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肯定,上报国家科技部,最终争取到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 另外,为科学把握国家需求,2009年我院又系统开展了三项大型调研:国家产业振兴计划中十大产业对计量科技的需求调研,量子物理、生物与食品安全、能源、新材料、环境、医学六大新领域计量建设研究,与发达国家计量机构能力建设比较分析研究;此外,还作为专项启动了“应对气候变暖环境领域计量溯源标准”和“纳米尺度计量标准和溯源技术”等研究。基于以上调研提出的“生物安全”和“能源计量”两个重点项目已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此外还启动了纳米新材料计量、医学计量、环境计量的前期预研和项目储备,并正积极筹划申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目前,“微纳技术”及“医学诊疗设备计量”两个项目已进入国家支撑计划可行性论证阶段。 这些前沿项目的开展及已取得的关键技术突破,体现了我国计量科技攻关的创新性、前

建筑设计科技大会把握前沿课题要点

建筑设计科技大会把握前沿课题 建筑设计科技大会把握前沿课题 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建筑能耗,已经占有整个国家能源消耗的约30%.2000年全国建筑能耗3.5亿吨标准煤,根据目前建筑每年建成约16亿至19亿m2面积的发展速度,如果建筑能耗维持现状,2020年建筑能耗将超过10亿吨标准煤。因此,建筑节能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建筑设计、科研等领域中,近年来认真贯彻国家的相关节能政策和相关技术标准,深入进行建筑节能的科学研究,积极应用和实践了许多成熟的建筑节能新技术。(1)节能设计管理————对于该院的所有工程设计,均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严格的节能审查。(2)节能专项设计和咨询————受对方的委托,对一些工程进行了节能专项设计和咨询工作(包含各有关专业的方案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使对方进一步认识到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3)工程设计节能的实践————根据该院承接的工程实际情况,通过对建筑维护结构、暖通空调冷热源及末端系统、建筑电气节能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的深入研究,将建筑热工、蓄能空调、可再生能源空调、变流量空调、辐射供冷供热空调系统、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利用以及BMS控制与管理系统等先进的新技术研究成果,并结合目前已有的成熟的节能技术,不断在相关项目中积极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评。(4)节能诊断————积极参加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既有政府办公楼的节能诊断工作,并对既有建筑的相关节能改造提出了合理化建议。(5)技术标准的编制————该院积极参加了有关的国家节能标准的编制工作,为政府进行节能设计和管理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和建议。 为了更好地做好建筑节能,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向着“全面发展、讲求实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向深入发展,他们充分认识到了建筑设计领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此,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在第一次科技大会期间,组织“建筑节能论坛”专题研讨会,特邀请国内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大专院校、科研设计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建筑界的同行,共同探讨和交流建筑节能的有关内容。会议主题:政策先导、技术支撑、观念提高、节能实效。会议目的:贯彻国家节能政策、探讨建筑节能技术、交流建筑节能实践。 会上共有六个专题报告:(1)国家建筑节能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政策————建设部科技司节能处梁俊强处长;(2)中央空调运行调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江亿教授;(3)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所长、林海燕研究员;(4)建筑节能设计实践————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机电专业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丁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文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6)太阳能建筑理念与技术进展————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副主任、仲继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这些专题报告,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必将对建筑节能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以院科技大会和节能论坛为契机,以国家政策为根本性依靠,以“开源、节流”作为建筑能源领域工作的思路,对符合我国国情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