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及方程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及方程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及方程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及方程全部教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学科渗透点

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1

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

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推导分4步完成,每步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3.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

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

三、活动设计

提问、演示、讲授、详细讲授、演板、分析讲解、学生口答.

四、教学过程

椭圆概念的引入

前面,大家学习了曲线的方程等概念,哪一位同学回答:

问题1

对上述问题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否则,教师给予纠正.这样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

提出这一问题以便说明标准方程推导中一个同解变形.

问题3

一般学生能回答:“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对同学提出的轨迹命题如:

“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平方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教师要加以肯定,以鼓励同学们的探索精神.

比如说,若同学们提出了“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那么动点轨迹是什么呢?这时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图:

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F2两点如图2-13 ,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

教师进一步追问:“椭圆,在哪些地方见过?”有的同学说:“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有的同学说:“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

学生开始只强调主要几何特征――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教师在演示中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调:

1 将穿有铅笔的细线拉到图板平面外,得到的不是椭圆,而是椭球形,使学生认识到需加限制条件:“在平面内”.

2 这里的常数有什么限制吗?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注意:若常数|F1F2|,则是线段F1F2;若常数<|F1F2|,则轨迹不存在;若要轨迹是椭圆,还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此常数大于|F1F2|”.

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1.标准方程的推导

由椭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它的基本几何特征,但对椭圆还具有哪些性质,我们还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

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根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分: 1 2 点的集合;

3 代数方程;

4 化简方程等步骤.

1 建系设点

建立坐标系应遵循简单和优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下列选取方法是恰当的.

以两定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14 .设|F1F2| 2c c>0 ,M x,y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F1 -1,0 ,F2 c,0 .

2 点的集合

由定义不难得出椭圆集合为:

P M||MF1|+|MF2| 2a

3 代数方程

4 化简方程

化简方程可请一个反映比较快、书写比较规范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完成,教师巡视,适当给予提示:

①原方程要移项平方,否则化简相当复杂;注意两次平方的理由详见问题3 a2-c2 x2+a2y2 a2 a2-c2

②为使方程对称和谐而引入bb还有几何意义,下节课还要

a>b>0 .

关于证明所得的方程是椭圆方程,因教材中对此要求不高,可从略.

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F1 -c,0 、F2 c,0 .这里c2 a2-b2.

2.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

0 、F2 c,0 ,这里c2 a2-b2;

-c 、F2 0,c ,这里c2 a2+b2,只须将 1 方程的x、y互换即可得到.教师指出:在两种标准方程中,∵a2b2,∴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

三例题与练习

例题 8,写出到这两定点的距离的和是10的点的轨迹的方程.

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轨迹,再建立直角坐标系,采用待定系数法得出轨迹方程.

解:这个轨迹是一个椭圆,两个定点是焦点,用F1F2表示.取过点F1和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2a 10,2c 8.

∴a 5,c 4,b2 a2-c2 52-45 9.∴b 3

因此,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请大家再想一想,焦点F1F2放在y轴上,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

练习1

练习2 [ ]

由学生口答,答案为D

四小结

1.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

3.图形如图2-15、2-16.

4.焦点:F1 -c,0 ,F2 c,0 .F1 0,-c ,F2 0,c .

五、布置作业

12-17,在椭圆上的点中,A1与焦点F1的距离最小,|A1F1| 2,A2

F1的距离最大,|A2F1| 1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是过F1ABF2的周长.

作业答案:

4ABF2的周长为4a.

六、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学科渗透点

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1

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

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推导分4步完成,每步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3.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

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

三、活动设计

提问、演示、讲授、详细讲授、演板、分析讲解、学生口答.

四、教学过程

椭圆概念的引入

前面,大家学习了曲线的方程等概念,哪一位同学回答:

问题1

对上述问题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否则,教师给予纠正.这样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

提出这一问题以便说明标准方程推导中一个同解变形.

问题3

一般学生能回答:“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对同学提出的轨迹命题如:

“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平方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教师要加以肯定,以鼓励同学们的探索精神.

比如说,若同学们提出了“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那么动点轨迹是什么呢?这时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图:

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F2两点如图2-13 ,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

教师进一步追问:“椭圆,在哪些地方见过?”有的同学说:“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有的同学说:“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

学生开始只强调主要几何特征――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教师在演示中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调:

1 将穿有铅笔的细线拉到图板平面外,得到的不是椭圆,而是椭球形,使学生认识到需加限制条件:“在平面内”.

2 这里的常数有什么限制吗?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注意:若常数|F1F2|,则是线段F1F2;若常数<|F1F2|,则轨迹不存在;若要轨迹是椭圆,还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此常数大于|F1F2|”.

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1.标准方程的推导

由椭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它的基本几何特征,但对椭圆还具有哪些性质,我们还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

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根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分: 1 2 点的集合;

3 代数方程;

4 化简方程等步骤.

1 建系设点

建立坐标系应遵循简单和优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下列选取方法是恰当的.

以两定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14 .设|F1F2| 2c c>0 ,M x,y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F1 -1,0 ,F2 c,0 .

2 点的集合

由定义不难得出椭圆集合为:

P M||MF1|+|MF2| 2a

3 代数方程

4 化简方程

化简方程可请一个反映比较快、书写比较规范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

完成,教师巡视,适当给予提示:

①原方程要移项平方,否则化简相当复杂;注意两次平方的理由详见问题3 a2-c2 x2+a2y2 a2 a2-c2

②为使方程对称和谐而引入bb还有几何意义,下节课还要

a>b>0 .

关于证明所得的方程是椭圆方程,因教材中对此要求不高,可从略.

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F1 -c,0 、F2 c,0 .这里c2 a2-b2.

2.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

0 、F2 c,0 ,这里c2 a2-b2;

-c 、F2 0,c ,这里c2 a2+b2,只须将 1 方程的x、y互换即可得到.教师指出:在两种标准方程中,∵a2b2,∴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

三例题与练习

例题 8,写出到这两定点的距离的和是10的点的轨迹的方程.

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轨迹,再建立直角坐标系,采用待定系数法得出轨迹方程.

解:这个轨迹是一个椭圆,两个定点是焦点,用F1F2表示.取过点F1和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2a 10,2c 8.

∴a 5,c 4,b2 a2-c2 52-45 9.∴b 3

因此,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请大家再想一想,焦点F1F2放在y轴上,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

练习1

练习2 [ ]

由学生口答,答案为D

四小结

1.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

3.图形如图2-15、2-16.

4.焦点:F1 -c,0 ,F2 c,0 .F1 0,-c ,F2 0,c .

五、布置作业

12-17,在椭圆上的点中,A1与焦点F1的距离最小,|A1F1| 2,A2

F1的距离最大,|A2F1| 1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是过F1ABF2的周长.

作业答案:

4ABF2的周长为4a.

六、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

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科渗透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如弦、最值问题等.

二、教材分析

1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最后进行归纳小结.

2.难点:椭圆离心率的概念的理解.

解决办法:先介绍椭圆离心率的定义,再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最后通过椭圆的第二定义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

3.疑点:椭圆的几何性质是椭圆自身所具有的性质,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

解决办法:利用方程分析椭圆性质之前就先给学生说明.

三、活动设计

提问、讲解、阅读后重点讲解、再讲解、演板、讲解后归纳、小结.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

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几何性质

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

b0 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说明:椭圆自身固有几何量所具有的性质是与

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

1.范围

即|x|a,|y|≤b,这说明椭圆在直线x ±a和直线y ±b所围成的矩形里图2-18 .注意结合图形讲解,并指出描点画图时,就不能取范围以外的点.2.对称性

先请大家阅读课本椭圆的几何性质2

设问:为什么“把x-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成-x、-y时,方程都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轴、x轴或原点对称的”呢?

事实上,在曲线的方程里,如果把x-x而方程不变,那么当点P x,y 在曲线上时,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Q -x,y 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类似可以证明其他两个命题.

同时向学生指出:如果曲线具有关于yx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中的任意两种,那么它一定具有另一种对称.如:如果曲线关于x轴和原点对称,那么它一定关于y轴对称.

事实上,设P xy 在曲线上,因为曲线关于x轴对称,所以点P1 x,-y 必在曲线上.又因为曲线关于原点对称,所以P1关于原点对称点P2 -x,y 必在曲线上.因P x,y 、P2 -x,y 都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最后指出:xy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即椭圆中心.

3.顶点

只须令x 0y ±b,点B1 0,-b 、B2 0,b 是椭圆和y轴的两个交点;令y 0,得x ±a,点A1 -a,0 、A2 a,0 是椭圆和x轴的两个交点.强调指出:椭圆有四个顶点A1 -a,0 、A2 a,0 、B1 0,-b 、B2 0,b .

教师还需指出:

1 A1A2、线段B1B2分别叫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

2 a、b的几何意义:a是长半轴的长,b是短半轴的长;

这时,教师可以小结以下:由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和顶点,再进行描点画图,只须描出较少的点,就可以得到较正确的图形.

4

教师直接给出椭圆的离心率的定义:

等到介绍椭圆的第二定义时,再讲清离心率e

先分析椭圆的离心率e

∵a>c>0,∴ 0<e<1.

再结合图形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2 e接近0时,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a,因此椭圆接近圆;

3 当e 0时,c 0,a b两焦点重合,椭圆的标准方程成为x2+y2 a2,图形就是圆了.

三应用

为了加深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认识,掌握用描点法画图的基本方法,给出如下例1

例1 16x2+25y2 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

本例前一部分请一个同学板演,教师予以订正,估计不难完成.后一部分由教师讲解,以引起学生重视,步骤是:

2 图2-19 .要强调:利用对称性可以使计算量大大减少.

本例实质上是椭圆的第二定义,是为以后讲解抛物线和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做准备的,同时再一次使学生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因此,要详细讲解:设d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P M

将上式化简,得: a2-c2 x2+a2y2 a2 a2-c2

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所以点M

由此例不难归纳出椭圆的第二定义.

椭圆的第二定义

1.定义

平面内点M

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

2.说明

这时还要讲清e

五小结

解法研究图形的性质是通过对方程的讨论进行的,同一曲线由于坐标系选取不同,方程的形式也不同,但是最后得出的性质是一样的,即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前面我们着重分析了第一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类似可以理解第二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布置学生最后小结下列表格:

五、布置作业

1

1 25x2+4y2-100 0,

2 x2+4y2-1 0.

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为一个焦

点的椭圆,近地点距地面266Km,远地点距地面1826Km,求这颗卫星的轨道方程.3.点P与一定点F 2,0 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 8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的方程.

作业答案:

4 0,2 可能是长轴的端点,也可能是短轴的一个端点,故分两种情况求方程:

六、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

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渗透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如弦、最值问题等.

二、教材分析

1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最后进行归纳小结.

2.难点:椭圆离心率的概念的理解.

解决办法:先介绍椭圆离心率的定义,再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

影响,最后通过椭圆的第二定义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

3.疑点:椭圆的几何性质是椭圆自身所具有的性质,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

解决办法:利用方程分析椭圆性质之前就先给学生说明.

三、活动设计

提问、讲解、阅读后重点讲解、再讲解、演板、讲解后归纳、小结.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

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几何性质

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

b0 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说明:椭圆自身固有几何量所具有的性质是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

1.范围

即|x|a,|y|≤b,这说明椭圆在直线x ±a和直线y ±b所围成的矩形里图2-18 .注意结合图形讲解,并指出描点画图时,就不能取范围以外的点.2.对称性

先请大家阅读课本椭圆的几何性质2

设问:为什么“把x-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成-x、-y时,方程都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轴、x轴或原点对称的”呢?

事实上,在曲线的方程里,如果把x-x而方程不变,那么当点P x,y 在曲线上时,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Q -x,y 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类似可以证明其他两个命题.

同时向学生指出:如果曲线具有关于yx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中的任意两种,那么它一定具有另一种对称.如:如果曲线关于x轴和原点对称,那么它一定关于y轴对称.

事实上,设P xy 在曲线上,因为曲线关于x轴对称,所以点P1 x,-y 必在曲线上.又因为曲线关于原点对称,所以P1关于原点对称点P2 -x,y 必在曲线上.因P x,y 、P2 -x,y 都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最后指出:xy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即椭圆中心.

3.顶点

只须令x 0y ±b,点B1 0,-b 、B2 0,b 是椭圆和y轴的两个交点;令y 0,得x ±a,点A1 -a,0 、A2 a,0 是椭圆和x轴的两个交点.强调指出:椭圆有四个顶点A1 -a,0 、A2 a,0 、B1 0,-b 、B2 0,b .

教师还需指出:

1 A1A2、线段B1B2分别叫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

2 a、b的几何意义:a是长半轴的长,b是短半轴的长;

这时,教师可以小结以下:由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和顶点,再进行描点画图,只须描出较少的点,就可以得到较正确的图形.

4

教师直接给出椭圆的离心率的定义:

等到介绍椭圆的第二定义时,再讲清离心率e

先分析椭圆的离心率e

∵a>c>0,∴ 0<e<1.

再结合图形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2 e接近0时,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a,因此椭圆接近圆;

3 当e 0时,c 0,a b两焦点重合,椭圆的标准方程成为x2+y2 a2,图形就是圆了.

三应用

为了加深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认识,掌握用描点法画图的基本方法,给出如下例1

例1 16x2+25y2 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

本例前一部分请一个同学板演,教师予以订正,估计不难完成.后一部分由教师讲解,以引起学生重视,步骤是:

2 图2-19 .要强调:利用对称性可以使计算量大大减少.

本例实质上是椭圆的第二定义,是为以后讲解抛物线和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做准备的,同时再一次使学生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因此,要详细讲解:设d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P M

将上式化简,得: a2-c2 x2+a2y2 a2 a2-c2

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所以点M

由此例不难归纳出椭圆的第二定义.

椭圆的第二定义

1.定义

平面内点M

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

2.说明

这时还要讲清e

五小结

解法研究图形的性质是通过对方程的讨论进行的,同一曲线由于坐标系选取不同,方程的形式也不同,但是最后得出的性质是一样的,即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前面我们着重分析了第一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类似可以理解第二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布置学生最后小结下列表格:

五、布置作业

1

1 25x2+4y2-100 0,

2 x2+4y2-1 0.

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距地面266Km,远地点距地面1826Km,求这颗卫星的轨道方程.3.点P与一定点F 2,0 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 8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的方程.

作业答案:

4 0,2 可能是长轴的端点,也可能是短轴的一个端点,故分两种情况求方程:

六、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以及标准方程的推导.

能力训练点

在与椭圆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

学科渗透点

本次课注意发挥类比和设想的作用,与椭圆进行类比、设想,使学生得到关于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1

解决办法:通过一个简单实验得出双曲线,再通过设问给出双曲线的定义;对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比较加深认识.

2.难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提醒学生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类比.

3.疑点:双曲线的方程是二次函数关系吗?

解决办法: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回忆函数定义和观察双曲线图形来解决,同时让学生在课外去研究在什么附加条件下,双曲线方程可以转化为函数式.

三、活动设计

提问、实验、设问、归纳定义、讲解、演板、口答、重点讲解、小结.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2019-2020年高中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

2019-2020年高中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平面截圆锥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 (2)通过用平面截圆锥面,感受、了解双曲线的定义; (3)能用数学符号或自然语言描述双曲线的定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定义; (2)用数学符号或自然语言描述三种曲线的定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我们知道,用一个平面截一个圆锥面,当平面经过圆锥面的顶点时,可得到两条相交直线,当平面与圆锥面的轴垂直时,截得的图形是一个圆,试改变平面的位置,观察截得的图形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 2.问题: 用平面去截圆锥面能得到哪些曲线?这些曲线具有哪些几何特征? 二.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上述问题,通过观察,可以得到以下三种不同的曲线: 对于第一种情况,可在圆锥截面的两侧分别放置一球,使它们 都与截面相切(切点分别为,),且与圆锥面的侧面相切, 两球与圆锥面的侧面的公共点分别构成圆和圆. (图) 设点是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上任意一点,过M点作圆锥面的一条母 线,分别交圆,圆与,两点,则和,和分别是上下两球的切线.因 为过球外一点作球的切线长相等,所以,, 所以 12 MF MF MP MQ PQ +=+=. 因为,而,是常数,所以是一个常数.即截线上任意一点到两个定 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可直接给出放进双球后的图形,再由学生发现"到感知、认同即可. 三.建构数学 1.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说明: 图

圆锥曲线教案

直 线 与 圆 锥 曲 线 的 位 置 关 系 题型归纳: 题型1向量与圆锥曲线相结合的问题 1.设12F F ,分别是双曲线2 2 19y x +=的左、右焦点.若点P 在双曲线上,且120PF PF ?=,则12PF PF += 2.设P 为双曲线2 2 112y x -=上的一点,12F F ,是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若12||:||3:2PF PF =,则12PF F △的面积为 题型2变量取值范围问题 3、设 1F ,2F 分别是椭圆14 22 =+y x 的左右焦点。1)若P 是该椭圆上的一个动点,求21PF PF ?的最值; (2)设过定点()2,0M 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AOB ∠为锐角(O 为坐标原点),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范围 题型3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 4、设P 是椭圆()2 2211x y a a +=>短轴的一个端点,Q 为椭圆上一个动点,求PQ 的最大值. 5、已知椭圆C:22 221(0)x y a b a b +=>>,F 为其右焦点,过F 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椭圆相交所得的弦长为2(1)求椭圆C 的方程;(2)直线l :y=kx+m (0km ≠)与椭圆C 交于A 、B 两点,若线段AB 中点在直线x+2y=0上,求?FAB 的面积的最大值。 … 题型4定值问题 6.已知椭圆C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 轴上,椭圆C 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 (Ⅰ)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 (Ⅱ)若直线:l y kx m =+与椭圆C 相交于A ,B 两点(A B ,不是左右顶点),且以AB 为直径的圆过椭圆C 的右顶点,求证:直线l 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题型5 存在性问题 7.椭圆)0(12222>>=+b a b y a x 的离心率23e =,A 、B 是椭圆上关于,x y 轴均不对称的两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交于(1,0)P ,点 F 是椭圆的右焦点.Ⅰ)设AB 的中点为00(,)C x y ,求0x 的值; (Ⅲ)过P 的直线交椭圆于,C D 两点,在x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E ,使得CED ∠总被x 轴平分,若存在,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题型6对称性问题 8.已知双曲线2 213y x -=上存在关于直线:4l y kx =+的对称点,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完整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圆锥曲线 一、考点(限考)概要: 1、椭圆: (1)轨迹定义: ①定义一:在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椭圆,两定点是焦点,两定点间距离是焦距,且定长2a大于焦距2c。用集合表示为: ; ②定义二: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个常数e,那么这个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其中定点叫焦点,定直线叫准线,常数是离心 率用集合表示为: ; (2)标准方程和性质:

注意:当没有明确焦点在个坐标轴上时,所求的标准方程应有两个。 (3)参数方程:(θ为参数); 3、双曲线: (1)轨迹定义: ①定义一:在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两定点是焦点,两定点间距离是焦距。用集合表示为: ②定义二: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个常数e,那么这个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其中定点叫焦点,定直线叫准线,常数e是离心率。 用集合表示为:

(2)标准方程和性质: 注意:当没有明确焦点在个坐标轴上时,所求的标准方程应有两个。

4、抛物线: (1)轨迹定义:在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定点是焦点,定直线是准线,定点与定直线间的距离叫焦参数p。用集合表示为 : (2)标准方程和性质: ①焦点坐标的符号与方程符号一致,与准线方程的符号相反;②标准方程中一次项的字母与对称轴和准线方程的字母一致;③标准方程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坐标轴,有别于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

二、复习点睛: 1、平面解析几何的知识结构: 2、椭圆各参数间的关系请记熟“六点六线,一个三角形”,即六点:四个顶点,两个焦点;六线:两条准线,长轴短轴,焦点线和垂线PQ;三角形:焦点三角形。则椭圆的各性质(除切线外)均可在这个图中找到。

高中数学选修2-1 圆锥曲线的定义

高中数学选修2-1 圆锥曲线定义练习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为椭圆的焦点,为椭圆上一点, 垂直于x轴,且,则椭圆的离心率为()A.B.C.D. 2.方程表示的曲线是() A.一条直线和一双曲线B.两条直线 C.两个点D.圆 3.已知点(4,2)是直线被椭圆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则的 方程是() A.B. C.D. 4.若不论k为何值,直线与曲线总有公共点, 则的取值范围是( ) A.B. C. D. 5.过抛物线的焦点作一条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它们的 横坐标之和等于5,则这样的直线() A.有且仅有一条B.有且仅有两条 12 F F , 22 22 1(0) x y a b a b +=>>M 2 MF 12 60 F MF ∠= 1 2232 22 ()(1)0 x y xy -+-= l 22 1 369 x y +=l 20 x y -= 240 x y +-= 2340 x y ++=280 x y +-= (2) y k x b =-+221 x y -= b ([ (22) -,[22] -, 24 y x =A B , 姓 名 :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 - 请 - - - - - - - - - - - - - - 不 - - - - - - - - - - - - - - 要 - - - - - - - - - - - - - - 答 - - - - - - - - - - - - - - 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圆锥曲线解题技巧教案整理后1

圆锥曲线―概念、方法、题型、及应试技巧总结 1.圆锥曲线的两个定义: (1)第一定义中要重视“括号”内的限制条件:椭圆中,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 ,且此常数2a 一定要大于21F F ,当常数等于21F F 时,轨迹是线段F 1F 2,当常数小于21F F 时,无轨迹;双曲线中,与两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 ,且此常数2a 一定要小于|F 1F 2|,定义中的“绝对值”与2a <|F 1F 2|不可忽视。若2a =|F 1F 2|,则轨迹是以F 1,F 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若2a ﹥|F 1F 2|,则轨迹不存在。若去掉定义中的绝对值则轨迹仅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如方程8=表示的曲线是_____(答:双曲线的左支) (2)第二定义中要注意定点和定直线是相应的焦点和准线,且“点点距为分子、点线距为分母”,其商即是离心率e 。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给出了圆锥曲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与此点到相应准线距离间的关系,要善于运用第二定义对它们进行相互转化。 如已知点)0,22(Q 及抛物线4 2 x y =上一动点P (x ,y ),则y+|PQ|的最小值是_____(答2) 2.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标准方程是指中心(顶点)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时的标准位置的方程): (1)椭圆:焦点在x 轴上时12222=+b y a x (0a b >>),焦点在y 轴上时22 22b x a y += 1(0a b >>)。方程22 Ax By C +=表示椭圆的充要条件是什么?(ABC ≠0,且A ,B , C 同号,A ≠B )。 如(1)已知方程1232 2=-++k y k x 表示椭圆,则k 的取值范围为____(答: 11 (3,)(,2)22 --- ) ; (2)若R y x ∈,,且62322=+y x ,则y x +的最大值是____,2 2y x +的最小值是 ___2) (2)双曲线:焦点在x 轴上:2222b y a x - =1,焦点在y 轴上:22 22b x a y -=1 (0,0a b >>)。方程22 Ax By C +=表示双曲线的充要条件是什么?(ABC ≠0,且A , B 异号)。 如设中心在坐标原点O ,焦点1F 、2F 在坐标轴上,离心率2= e 的双曲线C 过点 )10,4(-P ,则C 的方程为_______(答:226x y -=) (3)抛物线:开口向右时22(0)y px p =>,开口向左时2 2(0)y px p =->,开口 向上时22(0)x py p =>,开口向下时2 2(0)x py p =->。 如定长为3的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在y=x 2上移动,AB 中点为M ,求点M 到x 轴的最短距离。 4 5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详解【免费】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方法+椭圆与双曲线的经典 结论+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总结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以下方法: 1、定义法 (1)椭圆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r 1+r 2=2a 。第二定义中,r 1=ed 1 r 2=ed 2。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a r r 221=-,当r 1>r 2时,注意r 2的最小值为c-a :第二定义中,r 1=ed 1,r 2=ed 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 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 (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 2、韦达定理法 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 3、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 1,y 1),B(x 2,y 2),弦AB 中点为M(x 0,y 0),将点A 、B 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具体有: (1))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02 020=+k b y a x 。 (2))0,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02 020=-k b y a x (3)y 2 =2px (p>0)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2y 0k=2p,即y 0k=p. 【典型例题】 例1、(1)抛物线C:y 2 =4x 上一点P 到点A(3,42) (2)抛物线C: y 2 =4x 上一点Q 到点B(4,1)与到焦点F 的距离和最小,则点分析:(1)A 在抛物线外,如图,连PF ,则PF PH =

高考数学百大经典例题 曲线和方程(新课标)

典型例题一 例1 如果命题“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都在曲线C 上”不正确,那么以下正确的命题是 (A )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0=y x f ,. (B )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有些在C 上,有些不在C 上. (C )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都不在曲线C 上. (D )一定有不在曲线C 上的点,其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 分析:原命题是错误的,即坐标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不一定都在曲线C 上,易知答案为D . 典型例题二 例2 说明过点)1,5(-P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和方程1=y 所代表的曲线之间的关系. 分析:“曲线和方程”的定义中所列的两个条件正好组成两个集合相等的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其中“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y x f 的解”,即纯粹性;“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即完备性.这是我们判断方程是不是指定曲线的方程,曲线是不是所给方程的曲线的准则. 解:如下图所示,过点P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的方程为1-=y ,因而在直线l 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1=y ,所以直线l 上的点都在方程1=y 表示的曲线上.但是以1=y 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不会都在直线l 上,因此方程1=y 不是直线l 的方程,直线l 只是方程 1=y 所表示曲线的一部分. 说明:本题中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方程,即满足纯粹性,但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不都在曲线上,即不满足完备性. 典型例题三

例3 说明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与方程x y =所表示的直线之间的关系. 分析:该题应该抓住“纯粹性”和“完备性”来进行分析. 解:方程x y =所表示的曲线上每一个点都满足到坐标轴距离相等.但是“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不都满足方程x y =,例如点)3,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均为3,但它不满足方程x y =.因此不能说方程x y =就是所有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到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也不能说是方程x y =所表示的轨迹. 说明:本题中“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点都在曲线上”,即满足完备性,而“轨迹上的点的坐标不都满足方程”,即不满足纯粹性.只有两者全符合,方程才能叫曲线的方程,曲线才能叫方程的曲线. 典型例题四 例 4 曲线4)1(2 2 =-+y x 与直线4)2(+-=x k y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k 的取值范围.有一个交点呢?无交点呢? 分析:直线与曲线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无交点,就是由直线与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分别有两个解、一个解和无解,也就是由两个方程整理出的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分别满足0>?、0=?、0?即0)52)(12(<--k k ,即 25 21<--k k ,即21k 时,直线与曲线没有公共点. 说明:在判断直线与曲线的交点个数时,由于直线与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 与由两方程联立所整理出的关于x (或y )的一元方程解的个数相同,所以如果上述一元方程是二次的,便可通过判别式来判断直线与曲线的交点个数,但如果是两个二次曲线相遇,两曲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与由方程组所整理出的一元方程解的个数不一定相同,所以遇到此类问题时,不要盲目套用上例方法,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典型例题五

圆锥曲线优秀教案

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 一、教案目标 (一)知识教案点 使学生掌握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如圆锥曲线的弦长求法、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极值)问题、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以及圆锥曲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等.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的教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圆锥曲线知识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的教案,使学生掌握一些相关学科中的类似问题的处理方法.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圆锥曲线的弦长求法、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极值)问题、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 (解决办法:先介绍基础知识,再讲解应用.) 2.难点:双圆锥曲线的相交问题. (解决办法:要提醒学生注意,除了要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还要结合图形分析.) 3.疑点: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 (解决办法:因为这类问题涉及到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的证明方法,以及定点、定值问题的判断方法,所以比较灵活,只能通过一些例题予以示范.) 三、活动设计 演板、讲解、练习、分析、提问. 四、教案过程 (一)引入

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如圆锥曲线的弦长求法、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极值)问题、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以及圆锥曲线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等,在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中经常见到,为了让大家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今天来讲一下“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 (二)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 1.圆锥曲线的弦长求法 设圆锥曲线C∶f(x,y)=0与直线l∶y=kx+b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弦长|AB|为: (2)若弦AB过圆锥曲线的焦点F,则可用焦半径求弦长,|AB|=|AF|+|BF|. A、B两点,旦|AB|=8,求倾斜角α. 分析一:由弦长公式易解. 由学生演板完成.解答为: ∵抛物线方程为x2=-4y,∴焦点为(0,-1). 设直线l的方程为y-(-1)=k(x-0),即y=kx-1. 将此式代入x2=-4y中得:x2+4kx-4=0. ∴x1+x2=-4,x1+x2=-4k. ∴ k=±1.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专题-理科

圆锥曲线专题 【考纲要求】 一、直线 1.掌握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点法向式方程、点斜式方程,认识坐标法在建立形与数的关 系中的作用; 2.会求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理解方程中字母系数表示斜率和截距的几何意义:懂得一元二 次方程的图像是直线; 3.会用直线方程判定两条直线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方向向量、法向量); 4.会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和夹角,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二、圆锥曲线 1.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意义,并能由此利用代数方法判定点是否在曲线上,以 及求曲线交点; 2.掌握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并理解上述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标准方程的 推导过程; 3.理解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有关概念及简单的几何特性,掌握求这些曲线方程的基本 方法,并能根据曲线方程的关系解决简单的直线与上述曲线有两个交点情况下的有关问题; 4.能利用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判定,确定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能利用 解析法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 【知识导图】【精解名题】 一、弦长问题 例1 如图,已知椭圆 2 21 2 x y +=及点B(0, -2),过点B引椭圆的割线(与椭圆相交的直线)BD与椭圆交于C、D两点 (1)确定直线BD斜率的取值范围 (2)若割线BD过椭圆的左焦点 12 ,F F是椭圆的右焦点,求 2 CDF ?的面积 y x B C D F1F2 O

二、轨迹问题 例2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O ,O 是坐标原点,点A 在线段MN 上移动,x=4,y=t (33)t -≤≤上移动,点C 在双曲线 22 1169 x y -=上移动,求点B 的轨迹方程 三、对称问题 例3 已知直线l :22 2,: 1169 x y y kx C =++=,问椭圆上是否存在相异两点A 、B ,关于直线l 对称,请说明理由 四、最值问题 例4 已知抛物线2 :2()C x y m =--,点A 、B 及P(2, 4)均在抛物线上,且直线PA 与PB 的倾斜角互补 (1)求证:直线AB 的斜率为定值 (2)当直线AB 在y 轴上的截距为正值时,求ABP ?面积的最大值 五、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5 已知(,0),(1,),a x b y → → == ()a → +⊥()a → - (1)求点P (x, y )的轨迹C 的方程 (2)直线:(0,0)l y kx m k m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且在以点D (0,-1)为圆 心的同一圆上,求m 的取值范围 六、探索性问题 例6 设x, y ∈R ,,i j →→ 为直角坐标平面内x, 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向量 (2)a x i y j → →→=++,且(2)b x i y j →→→=+-且8a b →→ += (1)求点M (x, y )的轨迹方程 (2)过点(0,3)作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设OP OA OB → → → =+,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 ,使得四边形OAPB 是矩形?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高中数学选修圆锥曲线复习

1 / 8 选修2-1圆锥曲线与方程(复习) 编者:史亚军 1. 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 能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一些问题; 3.激情投入,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重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 学习难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 使用说明: (1)快速阅读教材第二章和所学导学案; (2)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完成导学案中要求的内容,用红色笔画出疑惑之处,并尝试完成下 列问题,总结规律方法; (3)不做标记的为C 级,标记★为B 级,标记★★为A 级。 预习案(20分钟) 一.知识再现 问题1:回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第一定义及标准方程? (1)椭圆的定义: 椭圆的标准方程: (2)双曲线的定义: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抛物线的定义: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问题2:根据下面的标准方程,作出相应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图形,并说明图像具有的几何性质? (1)2212516x y += (2)22 12516 x y -= (3)28y x = 问题3:回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第二定义? 一动点M 到定点F 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的比是一个常数e , 如果常数e ∈ ,那么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 如果常数e ∈ ,那么这个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如果常数e = ,那么这个点的轨迹是抛物线; 其中定点叫做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常数e 就是离心率。 请用第二定义推导焦半径公式:(12,F F 分别为左右焦点) (1)点P 是椭圆上一动点:1PF = ;2PF = ; (2)点P 是双曲线左支上一动点:1PF = ;2PF = ; (3)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1PF = ;2PF = ;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一、课程目标 在必修阶段学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基础上,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习目标: (1)、圆锥曲线: 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②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 ③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双曲线的有关性质。 ④能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实际问题。 ⑤通过圆锥曲线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四、课时分配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1 曲线与方程约1课时 2.2 椭圆约2课时 2.3 双曲线约2课时 2.4 抛物线约2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约1课时 小结约1课时 2.1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已经学过的曲线及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求法;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并初步学会通过方程来研究曲线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求曲线方程的学习,可培养我们的转化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我们理解研究圆锥曲线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曲线与方程概念的学习,可培养我们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

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 难点:作相关点法求动点的轨迹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我们已经对常见曲线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进行过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今天在上面已经研究的基础上来对根据已知条件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常见技巧与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二)几种常见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1.直接法 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坐标代替这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 例1、(1)求和定圆x2+y2=R2的圆周的距离等于R的动点P的轨迹方程; (2)过点A(a,o)作圆O∶x2+y2=R2(a>R>o)的割线,求割线被圆O截得弦的中点的轨迹. 对(1)分析: 动点P的轨迹是不知道的,不能考查其几何特征,但是给出了动点P的运动规律:|OP|=2R或|OP|=0. 解:设动点P(x,y),则有|OP|=2R或|OP|=0. 即x2+y2=4R2或x2+y2=0. 故所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4R2或x2+y2=0. 对(2)分析: 题设中没有具体给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但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即圆心与弦的中点连线垂直于弦,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解答为: 设弦的中点为M(x,y),连结OM, 则OM⊥AM. ∵k OM·k AM=-1, 其轨迹是以OA为直径的圆在圆O内的一段弧(不含端点). 2.定义法 利用所学过的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双曲线的定义、抛物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所求的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这种方法要求题设中有定点与定直线及两定点距离之和或差为定值的条件,或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分析得出这些条件. 直平分线l交半径OQ于点P(见图2-45),当Q点在圆周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方程.

高中数学选修圆锥曲线基本知识点与典型题举例

高中数学选修圆锥曲线基本知识点与典型题举例 一、椭圆 1.椭圆的定义: 第一定义:平面内到 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 ,两焦点的距离叫做 第二定义: 平面内到 的距离之比是常数 的点的轨迹是椭圆,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椭圆的 ,常数e 叫做椭圆的离心率. 2.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如下表所示) 标准方程 图形 顶点 对称轴 焦点 焦距 离心率 例1. F 1,F 2是定点,且|F 1F 2|=6,动点M 满足|MF 1|+|MF 2|=6,则M 点的轨迹方程是( ) (A)椭圆 (B)直线 (C)圆 (D)线段 例2. 已知ABC ?的周长是16,)0,3(-A ,B )0,3(, 则动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1162522=+y x (B))0(1162522≠=+y y x (C)1251622=+y x (D))0(125 162 2≠=+y y x

例3. 若F (c ,0)是椭圆22 221x y a b +=的右焦点,F 与椭圆上点的距离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则椭圆上与F 点的距离等于 2 M m +的点的坐标是( ) (A)(c ,2b a ±) 2 ()(,)b B c a -± (C)(0,±b ) (D)不存在 例4 设F 1(-c ,0)、F 2(c ,0)是椭圆22x a +2 2y b =1(a >b >0)的两个焦点,P 是以F 1F 2为直径的圆与椭圆的一个交点,若∠PF 1F 2=5 ∠PF 2F 1,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32 (B)63 (C)22 (D)23 例5. P 点在椭圆 120 452 2=+y x 上,F 1、F 2是两个焦点,若21PF PF ⊥,则P 点的坐标是 . 例6. 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长轴与短轴的和为18,焦距为6; . (2)焦点坐标为)0,3(-,)0,3(,并且经过点(2,1); . (3)椭圆的两个顶点坐标分别为)0,3(-,)0,3(,且短轴是长轴的3 1 ; ____. (4)离心率为2 3 ,经过点(2,0); 二、双曲线 1.双曲线的定义: 第一定义:平面内到 等于定值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 ,两焦点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 第二定义: 平面内到 距离之比是常数 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双曲线的 ,常数e 叫做双曲线的离心率 标准方程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一教学设计

北京市北纬路中学徐学军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是平面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直线的基本知识,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的几何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第一节课,着重是教会学生如何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体会运用方程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优化学生的解题思维,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这为后面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这节课还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所以说是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之一。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共性、类比归纳、总结解题规律。 学生情况分析:对于直线和圆,学生已经非常熟悉,并且知道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和相交,会从代数、几何两个方面进行判断。本节课,学生将类比挖掘直线与椭圆圆的位置关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本班为理科班,学生整体思维能力较强,勤于动脑,喜欢想问题,但不愿动手实践,特别是进行相关计算,另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反思总结等方面有待加强。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心理特征和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②会进行位置关系的判断,计算弦长。 过程与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回忆画图让学生理解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观察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归纳总结出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掌握代数方法, 学会解决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这节课是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基础。对解决综合问题,我觉得只有先定性分析画出图形并观察图形,以形助数,才能定量分析解决综合问题。如:解决圆锥

高中数学+选修2-1+(精)几类很经典的圆锥曲线问题

几类圆锥曲线问题 一、弦长问题 圆锥曲线的弦长求法 设圆锥曲线C ∶f(x ,y)=0与直线l ∶y=kx+b 相交于A(11,y x )、B(22,y x )两点,则弦长|AB|为: (2)若弦AB 过圆锥曲线的焦点F ,则可用焦半径求弦长,|AB|=|AF|+|BF|. 例1 过抛物线2 4 1x y - =的焦点作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旦|AB|=8,求倾斜角α. 分析一:由弦长公式易解.解答为: ∵ 抛物线方程为y x 42 -=, ∴焦点为(0,-1).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1)=k(x-0),即y=kx-1. 将此式代入y x 42 -=中得:0442 =-+kx x .∴k x x x x 442121-=+-=, 由|AB|=8得:()()41441822 -??--?+=k k ∴1±=k 又有1tan ±=α得:4π α= 或4 3πα= . 分析二:利用焦半径关系.∵2 ,221p y BF p y AF +-=+ -= ∴|AB|=-(1y +y 2)+p=-[(kx 1-1)+(kx 2-1)]+p=-k(1x +x 2)+2+p .由上述解法易求得结果,可由同学们自己试试完成. 二、最值问题 方法1:定义转化法 ①根据圆锥曲线的定义列方程;②将最值问题转化为距离问题求解. 例2、已知点F 是双曲线x 24-y 2 12=1的左焦点,定点A 的坐标为(1,4),P 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则|PF |+ |PA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 如图所示,根据双曲线定义|PF |-|PF ′|=4, 即|PF |-4=|PF ′|.又|PA |+|PF ′|≥|AF ′|=5, 将|PF |-4=|PF ′|代入,得|PA |+|PF |-4≥5, 即|PA |+|PF |≥9,等号当且仅当A ,P ,F ′三点共线, 即P 为图中的点P 0时成立,故|PF |+|PA |的最小值为9.故填9.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 技巧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解圆锥曲线问题的常用方法大全 1、定义法 (1)椭圆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r 1+r 2=2a 。第二定义中,r 1=ed 1 r 2=ed 2。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a r r 221=-,当r 1>r 2时,注意r 2的最小值为c-a :第二定义中,r 1=ed 1,r 2=ed 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 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 (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 2、韦达定理法 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 3、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 1,y 1),B(x 2,y 2),弦AB 中点为M(x 0,y 0),将点A 、B 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具体有: (1))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 020 20=+k b y a x 。 (2))0,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02 020 =-k b y a x (3)y 2=2px (p>0)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2y 0k=2p,即y 0k=p. 【典型例题】 例1、(1)抛物线C:y 2=4x 上一点P 到点A(3,42)与到准线的距离和最小,则点 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2)抛物线C: y 2=4x 上一点Q 到点B(4,1)与到焦点F 分析:(1)A 在抛物线外,如图,连PF ,则PF PH =现,当A 、P 、F 三点共线时,距离和最小。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方程》重要公式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方程》重要公式 1.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焦半径公式 )(21c a x e PF +=,)(2 2x c a e PF -= 2.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 . 3.椭圆的的内外部 (1)点00(,)P x y 在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内部22 00 221x y a b ? +<. (2)点00(,)P x y 在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外部2200 22 1x y a b ? +>. 4. 椭圆的切线方程 (1)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2)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 22222A a B b c +=. (3)过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00221x x y y a b +=. 5.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焦半径公式 21|()|a PF e x c =+,2 2|()|a PF e x c =-. 6.双曲线的内外部 (1)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内部22 00 221x y a b ? ->. (2)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的外部2200 2 21x y a b ? -<. 7.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1)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 b y ±=. (2)若渐近线方程为x a b 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 (3)若双曲线与12222=-b 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 22b y a x (0>λ,焦点在x 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 8.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 (1)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和方程》全部教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1.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 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推导分4步完成,每步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 3.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 (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 三、活动设计 提问、演示、讲授、详细讲授、演板、分析讲解、学生口答. 四、教学过程 (一)椭圆概念的引入 前面,大家学习了曲线的方程等概念,哪一位同学回答: 问题1:什么叫做曲线的方程?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哪几个步骤必不可少?

对上述问题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否则,教师给予纠正.这样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 提出这一问题以便说明标准方程推导中一个同解变形. 问题3:圆的几何特征是什么?你能否可类似地提出一些轨迹命题作广泛的探索? 一般学生能回答:“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对同学提出的轨迹命题如: “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平方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教师要加以肯定,以鼓励同学们的探索精神. 比如说,若同学们提出了“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那么动点轨迹是什么呢?这时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图: 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和F2两点(如图2-13),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 教师进一步追问:“椭圆,在哪些地方见过?”有的同学说:“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有的同学说:“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问题常用方法经典例题(含答案)

专题: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方法(一) 【学习要点】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以下方法: 1、定义法 (1)椭圆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r 1+r 2=2a 。第二定义中,r 1=ed 1 r 2=ed 2。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a r r 221=-,当r 1>r 2时,注意r 2的最小值为c-a :第二定义中,r 1=ed 1,r 2=ed 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 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 (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 2、韦达定理法 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 3、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 1,y 1),B(x 2,y 2),弦AB 中点为M(x 0,y 0),将点A 、B 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具体有: (1))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 有 020 20=+k b y a x 。 (2))0,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