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题型:

1、填空题:20*1分=20分

2、不定项选择:10*1分=10分

3、名词解释:5*4分=20分

4、简答题:5*5分=25分

5、论述题:两题12分+13分=25分

一、导论

1、社会研究的概念:

PPT: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而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就是社会研究方法。

书本:

(P2)社会研究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泛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即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系统的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理论来解释具体社会现象,并力图找到具体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

(P4)社会研究方法:有目的的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各种社会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手段。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要素、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

2、社会研究的特点:(P5)

(1)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科学性(指研究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2)研究的方式是实证的(价值中立)——实证性(社会研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或者说研究者在研究中要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

(3)研究的主题是经验的(可检验,也重复)——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获取的资料,并能通过验证资料的验证。)

(4)研究过程是客观的——客观性(指研究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获得的经验事实是客观的。)

3、社会研究的类型:(P11)

(1)按研究性质: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按研究目的: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研究对象的范围: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按社会研究的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学术性调查、民意调查、市场调查

(5)从时间性角度:横向研究、纵向研究(P18)

①横向研究/横剖研究/截面研究:(瞬间取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横剖研究通常是较简单、较省钱的方法,但缺点是无法捕捉社会过程或变迁状况,是调查研究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②纵向研究/纵贯研究:指的是在较长时期内的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分析社会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探讨社会现象的前后联系,力图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纵贯研究通常比横剖研究来得复杂,涉及的成本也比较高,但也比较有力,特别是当研究者想要寻找社会变迁问题的答案时。

●纵贯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区别)

A.趋势研究/时间序列研究:在不同时点上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必须是具有同样的研究内容,采用的是同样的测量方法(总体的某一特征一直得到研究)。(书本:是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变化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间点的资料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B.同期群研究/同龄群研究/世代研究/人口特征组研究: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每

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但他们必须都同属于这一特殊人群。如同一年出生的人、所有在同一时间受雇的人、所有在某年退休的人,所有在某年毕业的人等。

C.同组研究/专题小组研究/定组研究/追踪研究——极为强大的纵贯研究(小样本多次访问):研究者在不同的时间里观察完全相同的一群人、一个团体或一个组织。

4、社会研究方法体系:(P9)

(1)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是社会研究的指导思想,是研究者研究活动中始终要遵守的一些基本假设、原则、逻辑。

(2)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

①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书本:指研究所采取的的程序或操作方式,表明了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步骤。)

②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分为四种主要类型(基本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3)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具有专门性、技术性、操作性的特点。

(4)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关系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大层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方法论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

5、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具体程序)(P24)

(1)确定课题阶段。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理想设想,建立研究假设,这是社会研究的第一步。

(2)研究设计阶段。是以研究目的为方向进行的选择和工具准备。研究设计是准备阶段最主要、最困难的工作。

(3)资料搜集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收集调查资料。

(4)资料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对调查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纳、统计和分析。(5)总结阶段。任务主要有: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二、课题的选择与研究设计

1、研究课题的概念:又称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研究主题与研究课题的关系: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到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2、研究课题的来源:(1)现实社会生活;(2)个人特定经历;(3)相关文献资料

3、研究课题的明确化:指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

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方法:(P39)(1)缩小课题研究的范围。(2)明确陈述所要研究的课题

3、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

4、分析单位:研究对象,即一项社会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

分析单位的五种类型:①个人(最常用);②群体(某团伙、家庭、邻里等);③组织(工厂、公司、学校、机构等);④社区(乡村、城市、街区、集镇等);⑤社会产品(书籍、服饰、建筑等)。

注意区别:(如,家庭代际研究):

分析单位:一项社会研究所研究的对象

调查对象:收集资料所直接询问的对象

5、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是:

①区群谬误/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低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现象。

②简化论/不对等谬误:指的是研究者用特殊的个体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三、测量(P62)

1、概念化定义:在一致认识的条件下描述一个术语具体含义的过程。

2、测量四要素:

(1)测量客体,测量的对象,即要用数字或符号来表达、解释、说明的对象.(测量谁)

(2)测量内容,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测什么)

(3)测量法则,即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怎么测)

(4)数字与符号,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如何测)

3、测量的层次:(史蒂文斯传利测量层次分类法)(P64)

(1)定类测量(如性别、职业、种族)

(2)定序测量(如文化程度、成绩排名)

(3)定距测量(如智商分数、公元年代)Ps:零点有意义

(4)定比测量(如金钱收入、出生率)Ps:有绝对零点

对应的测量对象称为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

4、四种测量层次的比较:P67表格

(P68)5、操作化:在调查研究中,为测量一个概念,还必须将抽象的定义转换为可以具体操作的程序或形式,这一转换过程,我们称之为操作化。操作化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6、操作化方法:操作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

(1)澄清与界定概念(先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决定一个定义方式)(2)发展测量指标(列出概念维度;建立测量指标)

7、量表类型:(P74)

量表:是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即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是按一定的结构顺序来安排的,以反映出所测量的概念或态度具有的各种不同的程度。

①总加量表:反映人们对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根据回答者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分数,然后将全部得分加起来,就得到了对这一事物的态度得分。

②李克特量表:(P75)

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R.A.Likert)于1932年在原有的指数形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成。

李克特量表由一组对某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组成,由于回答者对这些陈述的回答答案类型的增多,人们在态度上的差别就能更清楚地反映出来。(回答者对陈述的回答分为五类,如“非常同意、同意、不知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李克特量表是是总加量表的一种特定形式,是社会研究中用得最多的一种量表形式。

优点:备选答案的多样化和细致化。

③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定量地测量人们相互间交往的程度、相互关系的程度或者对某一群体所持的态

度及所保持的距离。

④语义差异量表:研究概念对于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含义。主要用于文化的比较研究、个人及群体间差异的比较研究,以及人们对周围环境或事物的态度、看法的研究等。

8、★测量的信度:(P79)

(1)定义: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意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2)类型:

①再测信度(稳定性信度)——跨越时间的信度。最常用、最普遍的信度检查方法。缺点是容易受到时间因素影响;在有些情况下,可能无法进行复测。

②复本信度——跨越次总体或子群体的信度。

③折半信度——使用多个测量工具。

9、★测量的效度:(P80)

(1)定义:也称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2)类型:

①表面效度——从表面来看,人们相信定义与测量方法相符吗?

②准则效度(预测效度、实用效度、共变效度)——A.同时效标效度;B.预测效标效度

③构念效度——最强有力的效力测定程序。

10、★信度和效度的关系(P82)

(1)信度主要回答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效度主要回答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2)信度和效度的关系的四种类型:可信且有效、可信但无效、不可信但有效、不可信亦无效。

(3)测量的信度是效度的基础、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四、抽样的方法(P95)

(一)概率抽样:又称随机抽样,是指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常用方法有抽签法、随机数表法。

(1)定义:是指从总体N个元素中任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取的概率相等的一种概率抽样方法。

(2)特点:总体中不仅每个元素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每个样本被抽中的概率也是相等的

(3)技术:根据真正的随机程序抽取

2、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机械抽样)

(1)定义:是指首先将总体中各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根据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确定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的一种概率抽样方法。

(2)优点:简单易行、增强样本代表性、减少抽样误差

(3)适用: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5)技术:选择每个第K号的人(准随机)

3、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1)定义:是指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的一种概率抽样方法。可分为等比分层抽样和不等比分层抽样。

(2)分层抽样的优点:

①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的精度;

②非常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以及对总体小不同的层次进行单独研究,或者进行比较

(3)技术:从事先决定的团体中随机抽取

4、整群抽样(聚类抽样)

(1)定义:是指先将总体划分为几个群,然后从这些群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群,对这些群内所有元素均进行调查的一种概率抽样方法。

(2)优点:简化抽样、降低费用、扩大抽样应用范围;

(3)缺点:样本的分布面不广、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相对较差。

(4)适用:当不同子群体相互之间差别不大,而每个子群体内部的异质性程度比较大的时候,则特别适合采用整群抽样法。

(5)技术:在数个层级中的每一个都采取多阶段随机样本

5、多段抽样(多级抽样、多阶抽样、分段抽样)

(1)定义:是指在抽取样本时,分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阶段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一种概率抽样方法。(2)优点:比较灵活、便于开展

(3)缺点:误差较大

(4)适用:总体单位数庞大,分布范围广时

(5)技术: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来进行

(二)非概率抽样(非随机抽样):是指主要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所进行的抽样。(P101)

1、任意(偶遇抽样、自然抽样、方便抽样)

(1)定义:是指凭借偶然的机会或方便的条件,研究者任意选择样本的一种非概率抽样方法

(2)优点:简单易行,可及时取得所需资料,节约时间和费用

(3)缺点:抽样结果偏差较大,可信程度较低获取的样本没有足够的代表性

(4)适用:探索性调查研究或调查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5)原则:用任何方便的方式随意抽取个案

2、立意抽样(判断抽样)

(1)定义:是指根据研究者的主观经验从总体中选择那些被判断为最具代表性的单位作样本的一种非概率抽样方法。

(2)优点:简便易行、符合调查目的和特殊需要,可以抽分利用调查样本的已知资料,被调查者配合较好,资料回收率高等优点。

(3)缺点:判断抽样结果不能直接用作推断总体特征,易受到研究人员自身倾向性的影响,一旦主观判断出现偏差,则会引起抽样误差。

(4)适用:多应用于总体小而内部差异大的情况,以及在总体边界无法确定或研究者的时间与人力、物力条件有限的场合

(5)原则:用不同方法获得符合特定标准的所有可能个案

3、配额抽样(定额抽样)

(1)定义:是指研究者将调查总体样本按一定标志分类或分层,确定各类(层)单位的样本数额,在配额内抽选样本的一种非概率抽样方法。

(2)优点:费用不高、易于实施,能满足总体比例要求

(3)缺点:容易掩盖不可忽略的偏差

(4)原则:任意从能够反映总体多样性的各个团体中随意选取预订数目的样本

4、雪球抽样

(1)定义:是指当研究通常为人们了解不多或者无法确定总体的研究对象时,可从总体中少数成员入手进行调查,然后通过他们再扩大样本范围的一种非概率抽样的特殊方法。

(2)原则:通过一些被选个案的介绍选择个案,再通过得到的个案来介绍新的个案,如此不断选取下去。(三)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①总体的差异性;②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③允许误差的大小;④抽样方法;

⑤经费、人力和时间等客观条件。

(四)抽样误差的定义: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本身的随机性所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不可避免的偏差。

五、问卷法

1、问卷的基本类型(P116)

(1)按照问题形式的不同划分:结构型问卷、无结构型问卷、半结构型问卷

(2)按照填答方式的不同划分:自填式问卷(报刊式问卷、邮寄式问卷、送发式问卷)、代填式问卷(当面访问式问卷、电话访问式问卷)。——错误的

2、问卷的基本结构:(P119)

(1)标题:主要概括说明了调查研究的主题。

(2)封面信:①调查者的主办单位和调查人员身份;②调查的内容和范围;③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④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⑤结果保密的措施;⑥调查的单位名称和时间;⑦调查单位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

(3)指导语(卷首指导语、卷中指导语):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

(4)问题及答案(问卷主体)——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5)编码及其他资料——预编码和后编码

(6)其他资料。包括问卷的名称、编号、发放及回收日期、被调查者的地址与合作情况,调查员的姓名、编号和调查完成情况,审核员姓名、编号和审核意见等。

3、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适应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逻辑性原则

(5)简明性原则

(P128)4、问题形式的设计:

(1)开放式问题的设计;

(2)封闭式问题的设计:①两项式(是否式);②多项限选式;③多项任选式;④多项排序式;⑤矩阵式;

⑥表格式;⑦后续式。——错误的

5、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应注意避免的几个问题):

(1)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太多的专业术语和抽象概念。

(2)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明确,不能含糊。

(3)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一个问题中询问了两件以上的事情。

(4)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问题的提法和语言不能使被调查者感到应该填什么,或者感到调查者希望他填什么。也就是说,问题的提法不能对回答者产生某种诱导性。

(5)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因为人们习惯于肯定形式的提问,而不习惯于否定形式的提问。

(6)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7)尽量少询问敏感性问题(或不在问卷开头就询问敏感性问题)

(8)问题和答案要协调:不能答非所问。

(P131)5、答案的设计基本要求:(1)相关性要求;(2)穷尽性要求;(3)互斥性要求;(4)现实性要求;(5)同层性要求;(6)对称性要求;(7)简洁性要求。

6、问题表述的规则:(1)客观性规则;(2)具体性规则;(3)单一性规则;(4)准确性规则;(5)通俗性规则;(6)简明性规则;(7)肯定性规则;(8)委婉性规则。

7、问题的数目和顺序(P134)

1)数目:

(1)没有固定标准,问卷的长短一般要根据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内容、样本的性质、分析的方法、拥有的人力、财力、时间等多种因素而定。

(2)一般而言,小型调查的问题不宜太多,问卷不宜太长,20分钟以内答完为宜。

2)排列方式:(1)先易后难;(2)把能引起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3)先熟悉后生疏;(4)先行为后态度;(5)个人背景资料一般放在结尾,也可放在开头;(6)开放式问题放最后;(7)一般性问题放前面,特殊性问题放后面;(8)按时间顺序:过去—现在—将来。

3)相依问题:指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后几个)问题,要有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前一个问题即“过滤性问题”。

8、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1)概念抽象;(2)问题含糊不清;(3)问题带有倾向性;(4)问题具有多重含义;(5)问题与答案不协调;(6)答案设计不合理;(7)表格设计中的问题;(8)其他设计问题。

9、问卷法的优点:(1)可以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2)可以避免人为的干扰;(3)具有很好的匿名性;(4)便于对调查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5)可以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

10、问卷法的缺点:(1)获得的信息有限;(2)不适合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3)无法控制填答问卷的环境和质量;(4)难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

六、访问法

1、访问研究法的分类(P157)

(1)根据访问形式的自由程度:结构式访问(标准化访问)、无结构式访问(非标准化访问)

(2)根据访问对象的构成:个体访问、集体访问

(3)根据访问双方是否直接见面:直接访问、间接访问

(4)根据访问对象的特征:一般访问、特殊访问

2、结构式访问概念:也称标准化访问,就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问。

3、无结构式访问概念:也称非标准化访问,就是按照一个粗线条的访问提纲所进行的访问。

4、深度访问概念:又称临床式访问,是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等)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

5、访问的程序与技巧

(1)访问的准备:①准备好必要的调查提纲或其他调查工具;②选择好访问的对象并作好必要的了解;③计划好访问的时间、地点和场合;④访问员的选择和训练。

(2)进入访问:①进入访问的现场;②和被访者建立接触;③形成较好的访问气氛

(3)控制访问(是主要环节):①提问的技巧;②追问的技巧;③引导的技巧(对访问气氛的引导、离题太远时的引导、转换话题时的引导、访问中断后的引导、打破冷场的技巧);④客观中立原则

★⑤对自我表情的控制:

访问员对自己的表情控制有双重作用,一是为了保持适当的访问气氛,二是为了不影响被访者的情绪和观点。因此访问员在倾听被访者的回答时,应尽量防止流露出不感兴趣、厌倦、嘲笑、盛气凌人等的消极表情、避免作出肯定或否定某种回答的表情,而应尽力作出中立的但又鼓励对方谈下去的表情,一般而言,作出对对方很有兴趣,注意力集中于对方以及谦虚诚恳的表情有利于交谈。

★⑥对无回答现象的处理:

在访问中遇到“不清楚、不知道、不了解”等无回答情形时,应做追问以弄清无回答的原因。如发现不是真的无回答时,应努力引导对方作出真实的回答。

(4)访问记录

(5)结束访问

七、实验法

1、实验法要素:(1)自变量与因变量;(2)前测与后测;(3)实验组与控制组。

2、实验研究的类型:

①实验室实验——在高度控制的实验室内严格进行的实验。

②实地实验/现场实验——在接近现实社会生活的环境中进行的实验。

③标准实验——随机指派实验对象以形成两个或两个相同的组,前测和后测,实验环境的封闭,实验刺激的控制和操纵等。

④双盲实验: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观察人员都是未知的。

A.主试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B.被试效应(霍桑效应):

3、实验设计的计算方法(P204)

(1)经典实验设计/古典实验设计:即双组前后测模式,包括全部要素: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自变量(实验刺激)、因变量、随机指派。

实验刺激的影响=实验组差分—控制组差分=(后测1—前测1)—(后测2—前测2)

其中前测的影响=后测2—前测2

前测的影响=后测1—前测1

实验刺激的影响=后测2—前测2

交互作用的影响=(后测e—前测e)—(后测1—前测1)—(后测2—前测2)

外部因素的影响=后测3—前测3

实验刺激的影响=(后测2—前测2)—外部影响

前测的影响=(后测1—前测1)—外部影响

交互作用的影响=(后测e—前测e)—(后测1—前测1)—(后测2—前测2)—(后测3—前测3)4、影响实验正确性因素:

(1)、重大事件的影响:在出现某些与实验内容关系密切的重大事件时,实验对象的变化,很可能是实验刺激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实验对象的发育所造成的影响:在实验的前侧和后测之间,实验对象在生理上、心理上的成长、成熟的变化,这种自身变化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内部影响。

(3)、实验环境的人工化,无法避免前后测环境不一致的影响:要尽量控制,使前、后测的外部环境保持一致。

(4)、初试—复试效应的影响:在实验中,调查对象变得更加熟悉实验的形式、内容、更加清楚问题的含义和调查的目的、尤其更加明白他们作为被试者的角色,这些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不可低估的。

(5)、实验对象选择和缺损的影响:实验对象选择方式的固有局限性:自愿、征募、强制;实验对象中途退出、调动、搬迁、死亡。

八、观察法

1、观察法的类型(P217)

(1)按照研究者是否隐匿身份和参与研究对象活动的程度划分:

①完全参与观察:指观察者隐匿研究者的身份,深入到研究对象中间,以成员方式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

②半参与观察:指观察者并不掩饰研究者的身份,在得到研究对象许可后进行的深入观察活动。

③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指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特定的行为,而研究对象完全不知道自己正在被研究。

(2)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结构性观察项目和要求划分:

①有结构观察: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观察。

②无结构观察:没有任何统一的、固定不变的观察内容和观察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

(3)根据观察对象不同划分:

①直接观察:是对那些正在发生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

②间接观察:是对人们行动以后、事件发生以后所遗留下的痕迹这一中介物进行观察。

间接观察包括痕迹观察和行为标志观察两种类型。

A.痕迹观察解释对人们活动以后所遗留下的迹象进行观察,它有两种形式:一是磨损测量,另一种是累积

测量。

B.行为标志观察是通过一些表面的或无意识的现象推测人们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2、参与观察的类型

参与观察是指在自然场所里进行的直接的观察,而且多采用无结构观察的方式。按参与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把角色划分为四种:

(1)完全的观察者。

(2)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研究者身份是已知的。

优点:

①研究者生活在所研究的对象、群体以及社区之间,对许多现象都能够得到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

②能够公开的询问想了解的任何问题,可收集到许多采用其他方法难以得到的资料。

缺点:参与观察者在客观上必然会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错误的

(3)作为观察者的观察者。要求观察者既能成为群体的一员,又能在不暴露研究者身份的情况下询问问题。要求研究者采取虚拟的角色。

(4)完全的参与者(皈依者)。间谍的类型。在整个观察过程中,被观察群体的成员都相信他是这一群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一点也不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完全参与最严重的问题是伦理道德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

3、观察技巧:(P230)

(1)消除观察对象的戒备心理。

(2)深入观察对象的生活,尽可能参加观察对象的各项社会活动。

(3)尊重观察对象的风俗习惯、语言、道德规范,顺应观察对象的生活方式。

(4)参与群体活动和个别接触相结合。

(5)给观察对象提供帮助,取得他们的信任,增进同他们的友谊。

4、发生观察误差的原因:

(1)就观察主体——观察者而言:思想原因、知识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其他因素(如观察仪器的精确度、灵敏度不高等)

(2)就观察客体——观察对象而言:

①由于客观事物发展不成熟,其本质尚未通过现象充分暴露出来,观察就很难避免产生某些误差。

②由于观察活动引起的被观察者的反应性心理和行为,必然会造成反应性观察误差。

③人为的假象更是造成观察误差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5、P233如何减少观察误差:(1)正确选择观察人员;(2)认真进行思想教育;(3)做好必要知识准备;(4)不断加强感官训练;(5)合理安排观察任务;(6)充分利用科学仪器;(7)努力控制观察活动;(8)对比观察和重复观察。

九、文献法

1、文献的类别

(1)根据文献产生根源:第一手文献和第二手文献

(2)根据承载形式和记录技术的不同:印刷型文献(书面文献)、视听文献和网络文献等

(3)现实性文献和回顾性文献

2、统计资料文献研究:一般是指利用官方和半官方的统计资料所做的研究。

(P257)3、内容分析定义:内容分析是一种搜集与分析文章内容的研究技术。

它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与分析。通过考察人们所写的文章、书籍、日记、信件,所拍的电影、电视及照片、所创作的歌曲、图画等来了解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特征,进而了解和说明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

4、内容分析类型:

(1)计词法:确定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关键词在各个样本中出现的频数或百分比。

(2)概念组分析:将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关键词分成小组,每组代表一个概念,同时也是理论假设中的一个变量。这些概念组就是分析时所用的变量。

(3)语义强度分析:首先赋予词汇的“强度”,以区分人们态度的强弱程度,显示它们在使用时的差别。就可发现某些问题在质上的差别。

5、适合内容分析的主题(对三种类型的研究问题相当管用):

(1)有助于处理数量相当庞大的文本;

(2)有助于研究那些发生在“千里之外”的主题

(3)能揭露随意观察文本时很难发掘的信息

5、二次分析:

(1)定义:又称第二手分析,是指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进行的新的分析。①从别人为研究某一问题而收集的资料中,分析与该问题所不同的新的问题(把同一种资料用于对不同的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中)。②用新的方法和技术去分析别人的资料,以对别人的研究结果进行检验(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处理同一资料)

(2)二次分析的资料来源:①别的研究者或研究机构通过实地调查所得到的原始数据;②各种统计部门所编制的统计资料;③数据档案网;④档案库、图书馆。

(3)二次分析的步骤

①选择研究的主题。在主题与资料的关系上,二次分析往往要求主题去适应资料,而不是相反。

②寻找合适的资料

A.通过查阅过去一段时期的研究期刊而得到有关大型调查的数据资料的情况。

B.仔细阅读论文的资料部分对资料内容和收集方法等的描述。

③对资料的再创造

A.从资料中寻找或重新定义你所要研究的变量

B.仔细再研究这些变量。

C.也可以只取样本中的一部分作为重新分析的对象。

④分析资料。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和技术。

(4)二次分析的优点:省时、省钱、省力

(5) 二次分析缺点:对所用资料的准确性或适用性不足。

(6) 二次分析危险性:适合性、研究者不了解实际题目、精确性谬误

十、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定量不考)

(P275)1、定性资料的审查主要集中在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上。定量资料审查主要集中在完整性、统一性和合格性上。P275-P278

(P304)2、理论分析的方法:(1)比较分析法和类型分析法;(2)因果分析法和矛盾分析法;(3)归纳分析法和演绎分析法;(4)结构分析法和功能分析法。

3、(P309)归纳推理:指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客观描述,概括出现象的共同特征或一般属性,由此建立理论以说明各种具体现象或事物。从特殊到一般,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

4、(P311)演绎推理:则指从某一理论出发,依据这一理论推导出一些研究假设,然后到现实中观察具体现象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如果观察到的事实与假设相符,则证实了原有的理论;如果事实与假设不相符,则要对理论作出修改或补充。从一般到特殊,从一个抽象的合乎逻辑的概念关系开始,然后向具体的实证证据前进。

5、定性资料分析策略:

(1)叙述法:(类似于讲故事)讲述关于社会生活的某个特定剖面的具体故事。

(2)理想类型:将定性资料与一个关于社会生活的完美模型进行比较。

(3)连续接近法:在资料与理论之间来回揣摩,直到它们之间的断裂变小或消失。

(4)例证法:用定性资料填充理论的“空盒子”。

方式①:用于表明理论模式能够说明或澄清某个特定的个案或单一的情景;

方式②:通过同时列出多个个案(即单位或时期)来表明该理论适用于多个个案,以此对一个模型进行并列证明。

(5)路径分析:指一个独一无二的起点如何导致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并产生一种确定性的路径,规定着一连串后续事件的出现。

有两种路径依赖:

①自我强化:研究一个事件一旦开始,就会如何继续自行运转,或如何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朝某个方向推进后续事件的发展。

②反应序列:关注一个事件如何回应之前发生的事件。后续事件的反应也可能逆转事件发展的路径。

(6)主题分析:确定主概念、次级概念、和语意关系。

(7)比较分析法:确定许多特征和一个关键的结果,然后检查这些特征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以发掘哪一个特征与结果相关。方式①:取同法(一致性比较)方式②:取异法(差异性比较)。

(8)流程图方法:以历史和现时发展过程为标准,对定性资料所进行的描述。流程图能够很好的展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十一、研究报告的撰写(P324)

1、研究报告的结构:

(1)导言(包括研究背景、问题界定、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回顾及评价;研究的基本概念、变量、假设和理论架构;研究的总体、样本及抽样方法和抽样过程;研究的主要方法)。

(3)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包括自己的创新观点、前人研究的改进和提高)。

(4)讨论(所发现结果具有的意义,从这一结果出发还能得到什么或继续做些什么)。

(5)小结或摘要(对以上四个方面的简要总结)。

(6)参考文献(报告中所涉及的书籍和文章目录)。

(7)附录(研究过程中所用的问卷、量表及某些计算公式的推导、数据计算方法等)。

四种社会研究方法的比较(与原本的表格内容是一样的)

1、定义: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

3、资料分析法:统计分析

4、资料收集方式:统计报表、自填式问卷、结构式访问

5、研究性质:定量

6、主要特征:研究内容的广泛性、资料获取的及时性、描述的全面性和概括性、实际应用的普遍性

7、子类型:普遍调查、抽样调查

8、步骤程序:①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研究设想;②设计调查研究方案;③收集资料;④整理与分析资料;

⑤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9、注意事项:①避免被调查者不明白的缩写、俗语或生僻的用语;②问题要具体;③不要过多假设;④注重双重问题和相反观点的问题;⑤检查误差;⑥注意整个调查的整体性。

10、优点:

①可以兼顾到描述和解释两种目的。既可用来描述某一总体的概况、特征,以及进行总体各个部分之间的比较,同时又可用来解释不同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②调查研究方式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使得其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即描述和概括事物的精确性较高。

③可以迅速高效的提供有关某一总体的丰富的资料和详细的信息,在了解和掌握不断变动的社会现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④调查研究所具有的定量特征和通过样本反映总体的特征,使得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11、缺点:

①在探讨和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方面,不及实验研究的方式那么有力。在研究效度方面,不及实地研

究。在研究反应方面,不及文献研究。

②所采用的自填式问卷和结构式访问方式,无形中都限制了被调查者对问题的问答,使所得的资料比较表面化、简单化、很难深入被调查者的思想深处,很难感受到回答者思想和行为的整体生活背景。

③获取信息有限,不适合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

12、适用性:适用于大规模的、敏感性问题的,没有深度要求的,具备一定文化层次的调查对象的研究,经常用来描述一个大的总体状况,以及探讨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定义:实验研究是一种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是一种定量研究的特定类型。其本质特征在于对研究的控制。

2、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

3、资料分析法:统计分析

4、资料收集方式:自填式问卷、结构式访问、结构式观察、量表测量

5、研究性质:定量

6、主要特征:略

7、子类型: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8、步骤程序:

①从一个直截了当、适合于实验研究的假设着手;

②决定在实际限制下,检验该假设的实验设计;

③决定如何安排处理或创造自变量的情境;

④发展一个具有信度与效度的测量因变量的方法;

⑤建立实验的状况,针对处理变量与因变量的测量工具进行试测

⑥找出适当的受试者;

⑦随机分配受试者到各实验组别(如果研究设计是选用随机分配的话),并给予清楚的指示说明;

⑧对因变量施以前测(如果使用前测的话),记录测量结果;

⑨只对实验组进行处理(或是对相关的组,如果有多个实验组的话),监控各组的状况;

⑩进行后测,记录因变量的测量结果;

11、执行简报,告知受试者实验的真正目的与理由,询问受试者对实验的解读。执行简报相当重要,特别是当实验的某些层面未曾对受试者据实以告时尤其如此;

12、检验搜集到的资料,比较各组实验的结果。适当处,以统计值与图表来显示假设是否获得支持。一旦研究者有了假设,实验研究的步骤就变得很清楚了。

9、注意事项:

①必须能够使实验再现,凡是不能重复的实验,不能算是成功的实验;

②先进行整体实验,再进行部分实验,按步骤排除可能性,使实验少走弯路;

③做实验时,必须在技术上采取谨慎态度,尽量孤立因素和固定条件;

④估计所需要的器材是否齐备,当方案中所需的器材确实无法解决时,应适当修改实验设计;

⑤注意研究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等。

10、优点:①能够确立因果关系;②花费较少、易于重复;③控制能力强

11、缺点:①缺乏“现实性”;②样本的缺陷;③实验人员的影响;④伦理及法律上限制

12、适用性:主要被用来证明和探索,在一定的实验环境控制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一般用于检验某种假说、假设、原理等研究。

1、定义: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2、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

3、资料分析法:统计分析、定性分析

4、资料收集方式:官方统计资料、他人原始数据、文字声像文献、历史文献

5、研究性质:定量/定性

6、主要特征:文献研究方式的最大特征是不接触研究对象,主要利用第二手资料进行研究,因而具有很明

显的简洁性、无干扰性和无反应性。

7、子类型:现存统计资料分析、二次分析、内容分析、历史比较分析

8、步骤程序:①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②文献搜集;③文献的整理;④文献的解读;⑤文献分析。

9、注意事项:

①要科学考虑文献检索范围,不宜过宽或过窄

②要有意识地拓宽文献搜集的渠道

③文献的搜集要全面、客观

④要注明所有文献的来源和出处

10、优点:

①无反应性;实施方便。

②费用低、省钱省时。效率高、花费少。

③超越时空条件限制;可以研究那些无法接触的研究对象。

④适于做纵贯分析

⑤保险系数相对比较大。真实性、准确性高,比较可靠;

11、缺点:①结果缺乏直接性;②时代、社会的局限性;③滞后性;④不完全性;⑤对调查者的素质要求高。⑥许多文献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⑦有的资料不易获得。⑧许多文献资料由于缺乏标准化的形式,因此难于编码和分析。⑨效度和信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12、适用性:①纵贯分析。可应用在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研究中,常用于理论研究和社会变迁研究。

②探索性研究。适于在正式队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前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1、定义:一种定性研究方式。它通常以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的形式进行

2、方法论:人文主义

3、资料分析法:定性分析

4、资料收集方式:无结构观察、自由式访问

5、研究性质:定性

6、主要特征:

①研究过程持续时间长。

②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有充分的认识和情感交流。

③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观察、访谈、文件收集)

④非常强调研究者是收集和分析资料的一种工具。

⑤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整理资料6、研究结论只具参考性质

7、子类型:参与观察、个案研究

8、步骤程序:

①选择研究背景,前期准备。

②获准进入。

③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

④收集资料(观察或访谈)。

⑤整理和分析资料。

⑥报告研究成果

9、注意事项:

①要选好观察对象和环境;

②选准观察时间和场合;

③灵活安排观察程序;

④要与观察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⑤尽可能减少观察活动对被观察者的影响;

⑥要把观察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⑦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⑧制作观察记录工具

10、优点:

①深入:对被调查者的行为和态度的细微差异的研究,或需要跨越长时间的考察,都特别有效,能深入探寻被研究对象的特征。

②灵活:灵活:可随时修正研究设计,甚至可在任何机会来临时随时准备进入现场调查。

③经济:花费相对较少,研究者带着一个本子和一支笔的情况下进行。当然,这并不是说实地调查的花费绝对很少,有些研究可能会需要许多训练有素的观察者,也可能需要昂贵的记录器材。

11、缺点:

①费时。对研究者的要求比较高。很少针对大群体/大样本的一般情况进行精确的统计性描述

②只能调查少数单位的信息。过程难以控制。

③难以得出普遍结论。结论并不是探究的最终结果,这种结果只是一种可能,并不一定是客观的、精确的,它往往指导研究者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得出新的结论或改善先前的结论。

12、适用性:

①适用于研究那些不宜简单定量的课题。适用于研究涉及体会、理解或描述某个互动中的人群的情况等。

②适用于研究教育中结构较为松散的问题。如学生的问题行为、非正式组织的研究等。

③适用于研究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教育过程。例如,研究家长教育方式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

③适用于研究只有在自然背景中才能很好理解的态度和行为。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方式的研究

四种社会研究方法的比较

社会研究方法_中南大学网络教育_课程考试复习题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资料 试题: 1.请以低保家庭生活状况为调查主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2.对你的研究课题进行操作化; 3.问卷设计要求有不少于30道题,要求包含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指导语可以包含在封面信里); 4.问题必须有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同时至少有一个相倚性问题。答案设计可以自由选择多种形式; 5.请尽量避免犯下问卷设计的一些常见错误。 解答:共四页 关于某某社区城市低保家庭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关注和提高贫困群体的收入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帮助这部分人尽快脱贫是各级政府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认真学习《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对本人居住社区城市低保家庭进行走访调查,随机选取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50户居民家庭为调查样本,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城市低保家庭生活状况调查。 姓名 _________ 性别 _________ 年龄 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成员人数____________ 1、您的婚姻状况是 □已婚 □离婚 □丧偶 □未婚 2、您的的受教育程度

□小学以下 □初中 □高中或中专 □专科 □本科 □硕士以上 3、您的政治面貌 □群众 □中共党员 □其它党派人士 4、您及其家庭成员每月领取的低保补助是多少 □100元以下 □100-300元 □300-500元 □500元以上 5、您及其家庭成员每月收入主要来源 □种植养植业 □低保收入 □外出打工 □做小生意 □工资收入 □其它 6、您已经享受城市低保的时间 □半年以下 □半年-一年 □一年-二年 □二年以上 7、您及其家庭的住房面积 □50平米以下 □50-80平米 □80-100平米 □100平米以上 8、您及其家庭居住房屋结构 □钢筋混凝土 □砖混材料 □砖瓦砖木 □其它 9、您及其家庭居住房屋来源 □租赁房 □购买商品房 □自建住房 □拆迁安置房 □保障性住房 10、您及其家庭成员中就业人数

2020南大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

作业名称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20-9-20至2020-10-31 23:59:00 通过分数60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问卷不宜太长,通常以回答者在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 A、5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45分钟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调查中的() A、研究资料 B、分析单位 C、访问对象 D、观察对象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什么是社会调查?这是每一个尝试做社会调查的人应弄明白的() A、第一件事 B、重要事件 C、核心内容 D、重点方向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社会调查的第二个用处------解释社会现象发生的() A、现状 B、原因 C、趋势 D、状况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抽样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样本统计值的描述来勾画出() A、样本状况 B、总体面貌 C、分析形态 D、群体动态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社会调查最经常地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 A、说明 B、追求 C、途径 D、目的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社会调查是一种系统的认识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 A、对象 B、目标 C、主体 D、程序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抽样误差就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 A、相似 B、相合 C、误差 D、差异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简称为() A、普查 B、抽查 C、访谈

社会研究方法2016.10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具有( D ) A.目的性B.经验性C.理论性D.社会性 2.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A.社会科学研究B.历史研究 C.心理学研究D.哲学研究 3.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C ) A.“是什么”的问题 B. “为什么”的问题 C.“如何做”的问题D.“怎么样”的问题

4.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B ) A.抽样调查B.重点调套C.定性调查D.典型调查 5.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B.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D.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6.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如心理学研究),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B ) 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 C.文献研究D.实地研究 7.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A ) A.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B.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C.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D.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8.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A ) A.具有概率性特点B.具有必然性特点 C.通常可直接观察D.通常可直接测量 9.从“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和“张三是人”这两个命题推导出“张三会死”这个新 命题,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中的( A ) A.演绎推理原则B.经验归纳原则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四辩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6、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准的理论越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7、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犯筹、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中介变量:指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8、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9、两种推理方式(1)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2)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验性现象。 10、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11、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1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3、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4、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15、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 16、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17、应用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18、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9、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一项社会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 20、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21、横向研究: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试题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要介绍测量的4种层次并举例。 答:(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的一种。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其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特征的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分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的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的,即既是相互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情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等级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其数字特征是大于或小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个层次。比如:测量人们的文化程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的等级排序,还有如:测量城市的规模,人们的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且可以确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等级的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征是加或减。比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的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外,还有一个绝对的零点,即有实际意义的零。它测量所得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的收入、年龄、出生率、城市人口等进行的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2. 什么是区位谬误?请举例说明。 答:又叫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如在以城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的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呈现出“城市的流动人口越多,城市的犯罪率越高”的趋势。若研究者据此得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则犯了层次谬误。因为他的调查资料以城市为单位收集而来,所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有关城市的结论,而不能是以有关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的结论。 3. 什么是概念操作化? 答: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比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主动帮助盲人过街,主动给讨饭者钱物,主动向灾区捐款等就是操作化的一个例子。 4. 我们做研究为什么要抽样? 答:抽样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在研究中之所以要进行抽样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明:第一,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第二,在社会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代表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在研究中节省时间,方便有效。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题型: 1、填空题:20*1分=20分 2、不定项选择:10*1分=10分 3、名词解释:5*4分=20分 4、简答题:5*5分=25分 5、论述题:两题12分+13分=25分 一、导论 1、社会研究的概念: PPT: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而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就是社会研究方法。 书本: (P2)社会研究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泛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即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系统的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理论来解释具体社会现象,并力图找到具体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 (P4)社会研究方法:有目的的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各种社会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手段。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要素、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 2、社会研究的特点:(P5) (1)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科学性(指研究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2)研究的方式是实证的(价值中立)——实证性(社会研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或者说研究者在研究中要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 (3)研究的主题是经验的(可检验,也重复)——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获取的资料,并能通过验证资料的验证。) (4)研究过程是客观的——客观性(指研究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获得的经验事实是客观的。) 3、社会研究的类型:(P11) (1)按研究性质: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按研究目的: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研究对象的范围: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按社会研究的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学术性调查、民意调查、市场调查 (5)从时间性角度:横向研究、纵向研究(P18) ①横向研究/横剖研究/截面研究:(瞬间取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横剖研究通常是较简单、较省钱的方法,但缺点是无法捕捉社会过程或变迁状况,是调查研究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②纵向研究/纵贯研究:指的是在较长时期内的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分析社会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探讨社会现象的前后联系,力图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纵贯研究通常比横剖研究来得复杂,涉及的成本也比较高,但也比较有力,特别是当研究者想要寻找社会变迁问题的答案时。 ●纵贯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区别) A.趋势研究/时间序列研究:在不同时点上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必须是具有同样的研究内容,采用的是同样的测量方法(总体的某一特征一直得到研究)。(书本:是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变化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间点的资料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B.同期群研究/同龄群研究/世代研究/人口特征组研究: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每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第一节 (一)社会研究: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1目的性 2经验性 3理论性 4社会性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1社会研究的主体 2社会研究的对象 3社会研究的内容 4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主体有: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5社会研究者个人 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集合概念社会研究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组织、社区、国家、社会等概念都是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最大的特征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分为五种:1现状调查 2态度调查 3因果分析 4预测分析 5对策研究 第二节 (一)社会研究的目的:1探索未知的事物 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 3扩展已有的知识 (二)社会研究的意义: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 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第三节 (一)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保证社会研究的客观性 2、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社会研究活动的效率。 (二)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1、经验性 2、理论性 3、规范性 4、多样性

1、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2、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 3、社会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中的研究方式,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 第四节 (一)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收集资料阶段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1、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从研究方法上看,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一)理论研究关注点:在于探索现象之是的因果关系和增加对社会现象内在规律的认识。 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不同:(简答) 1、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其理论抽象的层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2、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 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 第二节 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一)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探索性研究通常包括三个部分:1、实地考察;2、请教专家;3、查阅资料。 (二)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包括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描述的概括性包含两层含义:1、描述研究要反映总体状况的一般特征; 2、描述研究也要对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的概括。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三)解释性研究:是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关系和研究。 第三节 (一)普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普查的主要特点:1、结论确定 2、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 3、调查项目少 4、工作量大。 (二)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

2018年10月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查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丽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 功能主义 B. 科学主义 C. 实证主义 D. 人文主义 7. 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 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 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 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 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 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 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短暂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 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 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理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 提出理论模型 B. 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构建 D. 进行命题推演 11. 在一个900人的总体中,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 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底排列,依次为 A. 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定类测量 B. 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C. 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类测量 D. 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13. 对所测对象的复合变量的各个方面按同样的方式,将其可取值按一定顺序排列触雷的测量工具是 A. 量表 B. 指数 C. 问卷 D. 指标

社会研究方法总结

社会研究方法总结社会研究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而探索社会现象及其本 质和规律的专门的 1. 科学研究活动是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2.经验性,社会的认识社会研究的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3. 属于类别概念的有:老年人、残疾人4. 5.属于集合概念的有:组织、社区、国家、社会就会发生以偏 6.如果用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目标的总和来代表企业的目标,概全的错误则是指将高层次分析单位中得出的结论简单地推论其中每个成简单还原, 7. 员,例如,用企业经营目标去推论每个员工的目标,现状调查,是指对某类社会现象实际存在的状况及其表现的调查 8.所谓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是指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即对社会研究方 9. 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哲学论证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 区别主要在于研究目标的不同,理论性研究10.关心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应用性研究则要解“如何做”的问题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11. 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12. 究描述性研究回答“是什么”,解释性研究回答“为什么”是解释社会现13. 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4.普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全国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属于普查15.典型调查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被研究的总体中有目的地16. 选取一些典型的个案来加以调查典型个案是指能够代表总体中某类群体突出特征的个案17.重点调查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比较集中的、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18. 或几个单位进行的调查横向研究又称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关于某类社会现象在一个时间点或时19. 间段里的存在状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民意测验、市场调查和人口普查都是横向研究的例子20.纵向研究指的是在前后不同的时间里分别对某种或某些 社会现象进行调21. 查趋势研究是对某种社会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研究22.同期群研究,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23. 变化的研究,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24.同组织研究与同期群研究比较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调25. 查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而同期群研究中的样本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在社会研究的最初阶段中,选题和研究设计是其最主要的工作26. 任何一个社会研究项目都是从选题开始27. 社会研究的题目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发展28.纯自主选题是指完全由研究者自己选定研究题目,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29. 的影响纯自主选题,一般只用于一些教学性的研究项目和纯粹按照个人学术兴30. 趣出发的项目31.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多研究题目是以上级定是的方式而选定的,目前,在一些研究机构中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这种选题方式 理论抽象,是指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在考32. 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理论概括,是指在思维中按照抽象出来的特征对社会现象进行的归类表33. 述概念,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34. 35.变量,就是指在经验中可以测量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取值的概念理论模型,是指人们在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36. 征及其关系的再现当研究所涉及的变量数较多时,常采用变量结构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 0. 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 具有(D ) 目的性 B .经验性 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社会科学研究 B 心理学研究 D 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是什么”的问题 “如何做”的问题 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 A. 2. A. C. .理论性 .历史研究 .哲学研究 ?社会性 3. A. C. ( B. D “为什么” .“怎么样” 的问题 的问题 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 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A.抽样调查 B .重点调套 C .定性调查 5. 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 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6. 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调查研究 文献研究 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4. B ) .典型调查 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A. C. 7. A. B. B D (如心理学研究 (B ) B D (A )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C. D. & A. 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具有概率性特点 B .具有必然性特点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范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普遍调查的特点。 答:由于普遍调查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所以这一调查方式有以下特点:1.工作量大,耗时、费力、费钱。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3.调查项目不能多。 2、简述随机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3、简述选题的标准。 答:选择调查课题既然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当然应该高度重视选题的工作。为了选好题、选准题,必须明确进行选题时应该依据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下列几条标准来作为选择调查课题的依据。这几条标准是: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4、简述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答:1总体的规模。2抽样的精准性。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时间。 5、简述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抽样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1)设计阶段:确定抽样调查目的,作用和要求;确定调查对象(总体)的范围和样本单位的样式;确定抽取样本的方式和样本单位的数目;组织抽取样本单位的工作;辅助工作的准备,如人员培训,资料印刷,工作进度安排。 (2)样本资料的收集 (3)资料的整理和推算 2、试论述社会调查的特征。

答:(1)随机性 客观现象可以分作确定性现象和非确定性现象。确定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一定发生的想象。非确定性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现象。 (2)统计规律性 由于存在着随机性,人们就不能简单地把抽样结果当做总体分析的数据。但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也并非毫无关系。统计的内在规律性,使我们可以透过抽样推论总体。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是两个既有差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量。 三、操作题(共40分) “新的一年将继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保体系,争取使每个人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活得更有尊严......” 请结合课程内容试对上述论述中的“尊严”一词进行概念操作化。 答:尊严的概念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和人格被尊重。尊严就是不容亵渎的,尊严是不分男女的只是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所以自己要保护的东西也不一样,活得更有尊严,活得更好。 提交截止日期:2016年6月28日 注:请将文档保存类型设为“word 97-2003 文档”。 雷同卷按0分处理!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试题样本

社会研究办法期末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要简介测量4种层次并举例。 答:(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一种。即将研究对象不同属性或特性加以区别,标以不同名称或符号,拟定其类别。其数学特性重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奉等特性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提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即既是互相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状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级别测量,可以按某种特性或原则将对象分为强度、限度或级别不同序列。其数字特性是不不大于或不大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种层次。例如:测量人们文化限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级别排序,尚有如:测量都市规模,人们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但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别为不同类别,不同级别,且可以拟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级别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性是加或减。例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但值得注意是定距测量值虽然可觉得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备上述三种测量所有性质外,尚有一种绝对零点,即有实际意义零。它测量所得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收入、年龄、出生率、都市人口等进行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2. 什么是区位谬误?请举例阐明。 答:又叫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现象。如在以都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都市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都市,呈现出“都市流动人口越多,都市犯罪率越高”趋势。若研究者据此得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犯罪率高”,则犯了层次谬误。由于她调查资料以都市为单位收集而来,所得出结论也只能是关于都市结论,而不能是以关于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结论。 3. 什么是概念操作化? 答:指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观测详细指标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概念进行详细测量时所采用程序,环节办法手段详细阐明。例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积极协助盲人过街,积极给讨饭者钱物,积极向灾区捐款等就是操作化一种例子。 4. 咱们做研究为什么要抽样? 答:抽样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取或抽出样本过程。在研究中之因此要进行抽样可从如下几方面阐明:第一,抽样作为人们从某些结识整体这一过程核心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某些结识总体”这一目的途径和手段;第二,在社会研究中,抽样重要解决是对象选用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某些对象作为总体代表问题。这样就有助于咱们在研究中节约时间,以便有效。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之欧阳光明创编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 第一章 欧阳光明(2021.03.07) 第二章导论 1、社会研究的定义: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 (1)研究主题: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方式: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问题: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6、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7、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8、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9、社会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收集 (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 2、理论的基本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3、变量的分类: (1)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2)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3)中介变量: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变量。 3、科学环(如文末) 4、社会研究的推理方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5、理论对经验研究作用: (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6、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和廓清理

2018年10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完整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査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I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功能主义 B.科学主义 C.实证主义 D.人文主义 7、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现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提出理论模型 B.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建构 D.进行命题推演 11、在一个900人的总体,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 A.定距测量—一定序测量—一定比测量一一定类测量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整理版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1.试述定量研究的作用和意义。(第一讲) 答:定量研究的作用:①揭示事物内在规律;②预测事物发展趋势;③做出决策 定量研究的意义:①已有的量化研究可以让我们估测某一个影响因素的大小;②量化研究使我们在不同的“理论”之间得以检验;③淘劣存优;提出新的关注问题;④“非政治化”2.社会研究以外的知识来源有哪些?(第二讲) 答:权威、传统、常识、媒体神话、个人经验。 3.为什么社会研究总是比其他方法来得高明?(第二讲) 答:因为,比起其他方法,社会研究是个更讲求结构、组织和系统的过程。从其他方法得到的知识经常是对的,但是根据研究而来的知识,更可能是正确的,并且只有比较少的错误。 4.个人经验常犯的四大错误是什么?(第二讲) 答:过度概化:这发生在当你握有某些你相信的证据,然后假设这些证据也适用于其他的状况时; 选择性观察:这是发生在当你特别注意某些人或事,并且根据他(它)们的特性进行概括时;过早妄下判断:发生在当你觉得掌握了全部的答案,因而不再需要倾听、向外寻找信息或是提出质疑之时; 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是指我们根据我们所肯定的或崇拜的事物,做出过度概括。(需要记住定义) 5.执行一项研究计划涉及哪些步骤?(第二讲) 答:1、选择主题。2、聚焦问题。3、文献述评。4、研究设计: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什么资料? 5、分析资料:借助什么社会统计模型? 6、解释发现。 7、撰写报告:研究背景、研究方式与过程和研究发现。 6.社会研究当中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第三讲) 答: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7.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有哪些?(第三讲) 答: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8.什么是测量?测量的四要素分别是什么?(第四讲) 答:测量的定义: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四要素: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数字和符号 9.有效测量法则的条件是什么?(第四讲) 答:准确性、完备性、互斥性 10.测量有哪四个层次?四种测量尺度在数学性质上有何不同?(第四讲) 答:定类、定序、定距、定比 四种测量层次的数学特性总结

风笑天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 (顾书第十一章“社会工作研究(资料搜集和分析技术)”补充) 一、导论 (一)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a) 人的特殊性;b)研究的干扰性;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二)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 ①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选题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 a.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 b.客观:社会环境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②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 a.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 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b.工具准备(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 准备)。 ③资料的收集;资料收集阶段略。 ④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⑤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二、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研究 有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三个层次。 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 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它的体系通常十分庞大、结构十分复杂、概念十分抽象。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交换理论、冲突理论。它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它们更多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2.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即中层理论,介于微观、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它由几个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如:社会学中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3.微观理论 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实际上是操作层次上的命题陈述,其特点是直接由经验材料或数据来证明或证伪。具有三个重要特征:a.由一组命题构成;b.这些命题在逻辑上相互联系;c.命题中的一部分可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真题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真题 (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总题数:30,分数:30.00) 1.在当代社会中绝大多数调查研究活动都是以有组织的方式进行的,在社会调查活动中需要有各种机构和各类人员的分工合作。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目的性 B.社会性√ C.应用性 D.理论性 2.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究部门以及独立的研究机构,按照合同从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那里获得研究项目,按照委托者的要求完成社会研究任务,并向委托者提交研究报告。它们在这里所体现的角色是()。 A.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B.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C.社会研究的创设者 D.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3.关于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均可了解到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 B.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更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 C.纵向研究一般比横向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 D.同组研究同时适用于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4.从研究内容上看,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差别是()。 A.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比解释性研究更加集中 B.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不像解释性研究那样面面俱到 C.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D.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综合性 5.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确定题目是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这个工作属于()。 A.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 B.确定研究的角度 C.确定研究题目的层次√ D.确定研究的目标

6.选题的工作内容包括:(1)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内容;(2)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3)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4)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5)初步选择研究题目。一般说来,选择的一般过程是()。 A.(5)(2)(3)(4)(1) B.(4)(5)(3)(1)(2) √ C.(4)(5)(1)(2)(3) D.(5)(4)(1)(3)(2) 7.选择研究方法的第一步是()。 A.选择资料收集方案 B.选择资料分析方案 C.确定研究方式√ D.确定研究方法论 8.当人们看到某个人在大学毕业后获得了工资较高的职位,这时还只是看到了这一具体的个别事例,或者说将所看到的现象局限在某个具体的人或事上。但当人们观察到很多大学毕业生所得到的工资都普遍高于其他同龄人时,就会产生一个一般性的()。 A.理论抽象 B.经验概括√ C.普遍规律 D.理论概括 9.变量和概念的差别是()。 A.概念注重从质的规定性方面去反映客观社会现象某种特征,而变量侧重从量的方面去反映这种特征的存在√ B.变量可以是高度抽象的,而概念可以在经验当中测量 C.社会研究在设计测量方案时往往运用概念,在总结和表述时往往运用变量 D.因果关系是概念之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则是变量之间的关系 10.定性研究遵循的逻辑是()。 A.假设——检验原则 B.社会科学中的理解方法√ C.抽样——检验逻辑 D.统计性原理 11.要调查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该大学全体毕业生的花名册就是该调査的()。 A.研究总体 B.抽样单元 C.目标总体 D.抽样框√ 12.标准化智力测验(IQ)属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