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昌大学PLC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PLC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PLC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PLC实验报告

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点动控制线路 (2)

实验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运转控制 (4)

实验三通电延时型控制线路 (6)

实验四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编程练习 (8)

实验五喷泉的模拟控制 (10)

实验六交通灯的模拟控制 (13)

实验七液体混合的模拟控制 (16)

实验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点动控制线路

一、概述

三相笼式异步电机由于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维修方便等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继电器接触控制系统对中小功率笼式异步电机进行点动控制,其控制线路大部分由继电器、接触器、按钮等有触头电器组成。

图2是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接触器点动控制线路(电机为Y 接法)

起动时,合上漏电保护断路器及空气开关QF ,引入三相电源。按下起动按钮SB2时,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通电,主触头KM1闭合,电动机接通电源起动。当手松开按钮时,接触器KM1断电释放,主触头KM1断开,电动机电源被切断而停止运转。

FR1

FU1KM1

QF L1

L2

L3

L

KM1

M 3~

FR1

N FU2

FU2

L SB1

SB2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时间继电器的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 掌握Y-Δ起动的工作原理。

3、 熟悉实验线路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三、实验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使用仪器名称

数量 1 DL-CX-001 三相交流电源 1 2 WD01G 空开、熔断器模块 1 3 WD04G 热继电器模块 1 4 WD09G 按钮模块 1 5

WD02G

接触器模块

1

6 M04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1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检查各实验设备外观及质量是否良好。

2、按图2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接触器点动控制线路进行正确的接线。先接主回路,再接控制回路。自己检查无误并经指导老师检认可后方可合闸通电实验。 (1)、热继电器值调到1.0A 。 (2)、合上漏电保护断路器及空气开关QF ,调节三相电源输出220V 。 (3)、按下起动按钮SB2时,观察电机工作情况,体会点动操作。(注意,操作次数不宜频

繁过多)

(4)断开空气开关QF,切断三相主电源。(5)断开漏电保护断路器,关断总电源。

五、实验接线图

实验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运转控制

一、概述

生产过程中,生产机械的运动部件往往要求能进行正反方向的运动,这就是拖动电机能作正反向旋转。由电机原理可知,将接至电机的三相电源进线中的任意两相对调,即可改变电机的旋转方向。但为了避免误动作引起电源相间短路,往往在这两个相反方向的单相运行线路中加设必要的机械及电气互锁。按照电机正反转操作顺序的不同,分别有“正—停—反”和“正—反—停”两种控制线路。对于“正—停—反”控制线路,要实现电机有“正转—反转”或“反转—正转”的控制,都必须按下停止按钮,再进行方向起动。然而对于生产过程中要求频繁的实现正反转的电机,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辅助工时,往往要求能直接实现电机正反转控制。

图7是接触器联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电机为Y 接法)

起动时,合上漏电保护断路器及空气开关QF ,引入三相电源。按下起动按钮SB2,接触器KM1线圈通电,其主触头KM1闭合,同时线圈KM1通过与开关SB2并联的辅助常开触点KM1实现自锁并且通过接触器KM2的辅助触点与接触器KM2形成互锁,电动机正转。当按下开关SB3时,接触器KM2线圈通电,其主触点KM2闭合,与开关SB3并联的辅助常开触点KM2使接触器KM2自锁。同时与接触器KM1互锁的辅助常闭触点KM2断开,使接触器KM1断电释放,主触头KM1断开,同时其辅助常闭触点KM1导通,电动机反转。要使电动机停止运行,按下开关SB1即可。

KM2KM1

KM1

KM2

KM1FU1

N

L

L3

L2

L1

QF KM1FR1

3~

M KM2

L

KM2

FU2

FU2

FR1SB1SB2SB3

图7

二、实验目的

1、掌握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工作原理、接线方式及操作方法。

2、掌握机械及电气互锁的连接方法及其在控制线路中所起的作用。

3、掌握接触器互锁控制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线路。

三、实验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使用仪器名称

数量

1

DL-CX-001

三相交流电源

1

2 WD01G 空开、熔断器模块 1

3 WD04G 热继电器模块 1

4 WD09G 按钮模块 1

5 WD02G 接触器模块 2

6 M04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1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检查各实验设备外观及质量是否良好。

2、按图7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进行正确接线,先接主回路,再接控制回路。自己检查无误并经指导老师检查认可方可合闸实验。

进行“正—停—反”操作

(1)、热继电器值调到1.0A。

(2)、合上漏电断路器及空气开关QF,调节三相电源输出220V。

(3)、按下起动按钮SB2,观察电动机及各接触器的工作情况。

(4)、按下停止按钮SB1,观察电动机的工作情况。

(5)、按下按钮SB3,观察接触器及电动机的工作情况。

(6)、按下停止按钮SB1,切断电机控制电源。

(7)、断开空气开关QF,切断三相主电源。

(8)、断开漏电保护断路器,关断总电源。

五、实验接线图

实验三:通电延时型控制线路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时间继电器在电机控制中的作用。

2、练习连接简单的延时控制线路及操作。

3、练习自拟三相异步电动机延时控制电路。

二、实验原理

延时控制线路如图1所示。在线路中有两台异步电动机,而用两只交流接触器KM1、KM2来控制其转动。当按下SB2按钮,KM1的线圈加电,常开触头闭合,第一台电动机开始转动;同时时间继电器KT加电。经过一段时间后,KT的触头闭合,KM2的线圈加电,常开触头闭合,第二台电动机也开始转动即延时控制。当按下SB1时两台电动机同时停止转动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观察时间继电器的型号、构造、研究其动作原理。

2、异步电动机延时启动控制

按图接线,然后接通电源,按下启动按钮,当第一台电动机启动后,观察是经过一段时间第二台电机才开始转动,掌握延时控制的原理。

四、实验接线图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理解了时间继电器在电机控制中的作用,熟悉连接简单的延时控制线路及操作,熟悉了自拟三相异步电动机延时控制电路。以前自己对于通电延时型控制线路只是停留于理论层面,对于应用还不是太熟悉,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于通电延时型控制线路有了一个更透彻的理解,我想本次实验的顺利完成不仅与老师上课时认真讲解有关,还与自己

可下的预习密不可分。本次实验对自己的实践能力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实验四三相异步电动机Y—△减压起动控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复合按钮、熔断器、热继电器、接触器、电子式时间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

和使用方法。

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Y—△减压起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及接线方法。

3、熟悉上述线路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二、实验线路

三、实验设备及电器元件

1、三相异步电动机 1

2、LL—12通用电学实验台 1

3、电工工具及导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及电器元件。

2、按图接线,先完成控制电路。

3、检查无误后通电试验,操作起动按钮并观察接触器、时间继电器的通断情况。

4、完成主电路接线并试验,观察电动机的运行情况。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理解了复合按钮、熔断器、热继电器、接触器、电子式时间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了三相异步电动机Y—△减压起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及接线方法。熟悉了上述线路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以前自己对于三相异步电动机Y—△减压起动只是停留于理论层面,对于应用还不是太熟悉,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于三相异步电动机Y—△减压起动有了一个更透彻的理解,我想本次实验的顺利完成不仅与老师上课时认真讲解有关,还与自己可下的预习密不可分。本次实验对自己的实践能力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实验五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编程练习

一、实验目的

1、熟悉PLC实验装置,S7-200系列编程控制器的外部接线方法

2、了解编程软件STEP7的编程环境,软件的使用方法。

3、掌握与、或、非逻辑功能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说明

首先应根据参考程序,判断Q0.0、Q0.1、Q0.2的输出状态,在拨动输入开关I0.1、I0.2、I0.3,观察输出指示灯Q0.1、Q0.2、Q0.3是否符合与、或、非逻辑的正确结果。

步序指令器件号说明步序指令器件号说明

0 LD I0.1 输入7 ANI I0.3

1 AN I0.3 输入8 = Q0.3 或非门输出

2 = Q0.1 与门输出9 LDI I0.1

3 LD I0.1 10 OI I0.3

4 O I0.3 11 = Q0.4 与非门输出

5 = Q0.2 或门输出12 END 程序结束

6 LDI I0.1

三、实验过程内容及步骤

梯形图程序:

1.梯形图中的I0.1、I0.3分别对应控制实验单元输入开关I0.1、I0.3。

2.通过专用PC/PPI电缆连接计算机与PLC主机。打开编程软件STEP7,逐条输入程序,检查无误后,将所编程序下载到主机内,并将可编程控制器主机上的STOP/RUN开关拨到RUN 位置,运行指示灯点亮,表明程序开始运行,有关的指示灯将显示运行结果。

3.拨动输入开关I0.1、I0.3,观察输出指示灯.Q0.1、Q0.2、Q0.3、Q0.4是否符合与、

L1

L2L3L4L8L7

L12

L5L6L11L10L9

或、非逻辑的正确结果。

实验六 喷泉的模拟控制

一、实验目的

用PLC 构成喷泉控制系统

二、实验内容

1.控制要求

隔灯闪烁:L1亮0.5秒后灭,接着L2亮0.5秒后灭, 接着L3亮0.5秒后灭,接

着L4亮0.5秒后灭,接着L5、L9亮0.5秒 后灭,接着L6、L10亮0.5秒后灭,接着L7、L11亮0.5秒后灭,接着L8、L12亮0.5秒

后灭,L1亮0.5秒后灭,如此循环下去。 图1-1 喷泉控制示意图

2.I/O 分配

输入 输出

起动按钮:I0.0 L1:Q0.0 L5、L9: Q0.4 停止按钮:I0.1 L2:Q0.1 L6、L10:Q0.5

L3:Q0.2 L7、L11:Q0.6 L4:Q0.3 L8、L12:Q0.7

3.按图所示的梯形图输入程序。 4.调试并运行程序。

三、喷泉控制语句表

0 LD I0.0 14 LD M0.1 27 LD M10.4 1 O M1.0 15 AN M0.0 28 = Q0.3 2 AN T37 16 TON T38,+5 29 LD M10.5 3 A I0.1 17 LD T38 30 = Q0.4 4 = M1.0 18 = M0.0 31 LD M10.6 5 LD M1.0 19

LD

M0.0

32

= Q0.5 6 TON T37,+5

20 SHRB M10.0,M10.1,+8 33 LD M10.7 7 LD T37 34 = Q0.6 8 O M11.0 21 LD M10.1 35 LD M11.0 9 = M10.0 22 = Q0.0 36 = Q0.7 10 LD I0.0 23 LD M10.2 37 LDN I0.1 11 O M0.1 24 = Q0.1 38 R M10.1,8 12 A I0.1 25 LD M10.3 13 =

M0.1

26

=

Q0.2

M1.0

I0.1

T37T37

I0.0M1.0M1.0

T38TON

TON IN PT

+5I0.1M10.0

+5M0.0

M0.0M0.1

IN PT SHRB EN +8N S_BIT

DATA

M10.0M10.1Q0.0

Q0.1Q0.2

Q0.3Q0.4

ENO T37M11.0I0.0M0.1M0.1

T38M0.0

M10.1M10.2M10.3M10.4M10.5Q0.5

Q0.6Q0.7R M10.18

M10.6M10.7M11.0I0.1

四、喷泉控制梯形图

五、实验接线图

六、操作步骤

1.检查实训设备中器材及调试程序。

2.按照I/O端口分配表或接线图完成PLC与实训模块之间的接线,认真检查,确保正确无

误。

3.编写好控制程序,进行编译,有错误时根据提示信息修改,直至无误,用PC/PPI通讯

编程电缆连接计算机串口与PLC通讯口,打开PLC主机电源开关,下载程序至PLC中,下载完毕后将PLC的“RUN/STOP”开关拨至“RUN”状态。

4.打开“启动”开关,系统进入自动运行状态,喷泉的模拟控制控制程序并观察工作状态。

5.关闭“启动”开关,系统停止运行。

七、实验结果及总结

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和观察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

1)PLC设计重点就在于梯形图的设计,需要有很巧妙的设计方法,虽然以前也试着设计过类似的梯形图,但我觉的设计出一个好的梯形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好

多的东西,只有我们去试着做了,才能真正的掌握,只学习理论有些东西是很难理

解的,更谈不上掌握。

2)当程序出错时,要多观察、对错误重复n次,估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从电路整体来看、分析可能是什么错误,再缩小范围。如果实再找不出来,就出去吹吹风

吧,不能急于求成,但不要放弃;要保持你的头脑清醒。

3)在设计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发现一个问题的时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花大量的时间才能解决。自然而然,我的耐心便在其中建立起来了。

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

实验七交通灯的模拟控制

一、实验目的

用PLC构成交通灯控制系统

二、实验内容

1.控制要求

起动后,南北红灯亮并维持25s。在南北红灯亮的同时,东西绿灯也亮,1s后,东西车灯即甲亮。到20s时,东西绿灯闪亮,3s后熄灭,在东西绿灯熄灭后东西黄灯亮,同时甲灭。黄灯亮2s后灭东西红灯亮。与此同时,南北红灯

灭,南北绿灯亮。1s后,南北车灯即乙亮。南北绿灯

亮了25s后闪亮,3s后熄灭,同时乙灭,黄灯亮2s

后熄灭,南北红灯亮,东西绿灯亮,循环。

2.I/O分配

输入输出

起动按钮:I0.0 南北红灯:Q0.0 东西红灯:Q0.3

南北黄灯:Q0.1 东西黄灯:Q0.4

南北绿灯:Q0.2 东西绿灯:Q0.5

南北车灯(乙):Q0.6 东西车灯

(甲):Q0.7

3.按图所示的梯形图输入程序。

4.调试并运行程序。图5-1 交通灯控制示意图

三、交通灯控制语句表

1 LD I0.0 26 = Q0.3 51 LD T38

2 O M0.0 27 LD Q0.0 52 AN T39

3 = M0.0 28 AN T43 53 A T59

4 LD M0.0 29 = Q0.3 54 OLD

5 AN T41 30 LD Q0.0 55 = Q0.2

6 TON T37,+250 31 AN T43 56 LD Q0.3

7 LD T37 32 LD T43 57 AN T38

8 TON T41,+300 33 AN T44 58 LD LD

9 LD M0.0 34 A T59 59 AN T39

10 AN T37 35 OLD 60 OLD

11 TON T43,+200 36 = Q0.5 61 = T50,+10

12 LD T43 37 LD Q0.0 62 LD T50

13 TON T44,+30 38 AN T43 63 AN T39

14 LD T44 39 LD T43 64 = Q0.6

15 TON T42,+20 40 AN T44 65 LD T39

16 LD T37 41 OLD 66 AN T40

17 TON T38,+250 42 TON T49,+10 67 = Q0.1

18 LD T38 43 LD T49 68 LD M0.0

TON

T40

+20

T39

IN PT

TON

T39

+30

T38

IN PT

TON

T38

+25

T37

IN PT

TON

Q0.6T39T50IN

PT

+5

TON

T60

IN

PT

T60

M0.0

+5

T59

T40T39Q0.1

T59T37TON

IN

PT

T43TON

M0.0I0.0T41

IN PT

+300

M0.0

T37

M0.0T41+250

TON

IN

PT

TON

TON

Q0.0

T49Q0.5

IN PT

PT

IN +20

+30

T43

T44

Q0.3T37

T44T43T43M0.0T37

T43

Q0.0Q0.0T59

T42

T44

+200

M0.0

T37

PT

+10

Q0.4

Q0.7Q0.2

TON

PT

IN

+10T50T44

T42T44T38T39T43

T44

T49Q0.3

T38T38

T39Q0.3

T38

T59

IN

TON

19 TON T39,+30 44 AN T44 69 AN T60 20 LD T39 45 = Q0.7 70 TON T59,+5 21 TON T40,+20

46 LD T44 71 LD T59 22 LD M0.0 47 AN T42 72 TON T60,+5 23 AN T37 48 = Q0.4 73 LDN SMO.7 24 = Q0.0 49 LD Q0.3 74 R MO.O,100 25

LD

T37 50

AN

T38

四、交通灯控制梯形图

图5-2 交通灯梯形图

外部接线图:

五、实验总结

这个实验相比较前面的是实验的较为复杂,因为红路灯的各个时间嵌套很复杂,刚开始我们本来都做出来了,但老师说等的时间太常了,让我们再改一下,改后结果就出错了,并导致实验一直是做不出来,但最终还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做出来了。通过此次实验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也深刻的体会到细节决定胜负。在以后的试验中我们决不能

轻视每一个细节。

M

Y3Y2

L3

L2B L1Y1A

实验八 液体混合的模拟控制

一、实验目的

用PLC 构成液体混合控制系统

二、实验内容 1.控制要求

按下起动按钮,电磁阀Y1闭合,开始注入液体A,按L2表示液体到了L2的高度,停止注入液体A 。同时电磁阀Y2闭合,注入液体B ,按L1表示液体到了L1的高度,停止注入液体B ,开启搅拌机M ,搅拌4s ,停止搅拌。同时Y3为ON ,开始放出液体至液体高度为L3,

再经2s 停止放出液体。同时液体A 注入。开始循环。按停

止按扭,所有操作都停止,须重新启动。 2.I/O 分配 输入 输出

起动按钮:I0.0 Y1:Q0.1

停止按钮:I0.4 Y2:Q0.2 L1按钮: I0.1 Y3:Q0.3

L2按钮: I0.2 M :Q0.4 L3按钮: I0.3

3.按图所示的梯形图输入程序。

4.调试并运行程序。

三、液体混合控制语句表图 10-1 液体混合控制梯形图

1 LD I0.0 17 A I0.

2 32 LD M10.1 2 AN Q0.1 18 OLD 3

3 = Q0.1 3 AN Q0.2 19 LD M10.2 3

4 LD M10.2 4 AN Q0.3 20 A I0.1 3

5 = Q0.2 5 AN Q0.4 21 OLD 3

6 LD M10.3 6 LD M0.1 22 LD M10.3 3

7 = Q0.4 7 CTU C1,+1 23 A T37 3

8 TON T37,+40 8 LD Q0.3 24 OLD 3

9 LD M10.4 9

EU

25 LD M10.4 40 O M10.5 10 = M0.1 26 A I0.3 41 = Q0.3 11 LD C1 27 OLD 42 LD M10.5 12 O M10.6 28 LD M10.5 43 TON T38,+20 13 EU 29 A T38 44 LDN I0.4 14 = M10.0 30 OLD

45

R M10.0,7 15 LD M10.0 31

SHRB

M10.0,M10.1,+6 46 R C1,1 16 LD

M10.1

四、液体混合控制梯形图

C1CTU

CU PV

+1

R Q0.4ENO Q0.3M0.1EN M10.0

Q0.1

I0.2P

P

Q0.2I0.0M0.1

Q0.3

C1

M10.6M10.1M10.0N S_BIT +6M10.1I0.3T37I0.1T38

Q0.2Q0.4

Q0.1

TON

IN PT

TON IN PT

T38

+40 +207

R

R C1

Q0.3

M10.0

T37M10.3M10.2M10.4M10.1M10.3

M10.2M10.5M10.5M10.4I0.4

M10.5

DATA

M10.0SHRB 1

图10-2 液体混合控制梯形图

WEB编程实验报告---南昌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JA V A WEB编程技术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物流101班 2013年 06 月 12 日 目录

实验一WEB编程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HTML和CSS编程技术 (7) 实验三JA V ASCRIPT编程技术 (10) 实验四SERVLET编程技术 (13) 实验五JSP编程技术 (16) 实验六JA V ABEAN编程技术 (21) 实验七基于MVC模式构建系统 (25)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物流10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项目一Web编程环境 二、实验目的 第1章搭建Web编程环境,能正确安装配置java运行环境、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第2章熟悉WEB编程集成环境MYEclipse. 第3章熟练掌握WEB工程的创建、发布、运行流程。 三、实验内容 1.安装并配置java运行环境JDK和JRE 2.安装Web服务器tomcat, 配置Tomcat服务器 3.安装并配置数据库MySQL. 4.安装MyEclispe,熟悉各项菜单项 5.为MyEclispe集成配置JDK和Tomcat 6.创建、发布、运行一个WEB工程。 四、实验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JDK,TOMCA T, MySQL, MyEclipse等软件。 五、实验步骤 1.先安装jdk1.6,选择自定义安装,安装到C:\JDK 2.配置环境变量,class:.;C:\JDK\bin , classpath:.;C:\JDK\lib ,java_home: C:\JDK 安装tomcat,安装在C:\ Tomcat 下,配置tomcat_home环境变量,CATALINA_HOME: C: \Tomcat,CATALINA_BASE: C: \Tomcat,TOMCAT_HOME: C:\Tomcat 然后修改环境变量中的classpath,把tomat安装目录下的common\lib下的servlet.jar 追加到classpath中去,修改后的classpath如下: 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CATALINA_HOME%\c ommon\lib\servlet.jar;

江苏大学 计算机图形学第三次实验报告 二维图形变换

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题目二维图形变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成绩评定表

二维图形变换 1. 实验内容 完成对北极星图案的缩放、平移、旋转、对称等二维变换。 首先要建好图示的北极星图案的数据模型(顶点表、边表)。另外,可重复调用“清屏”和“暂停”等函数,使整个变换过程具有动态效果。 2. 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08 3. 问题分析 为了建立北极星图形,首先在二维空间中根据坐标绘制出北极星图形。并且在此坐标系中确定好走笔顺序以便于进行连线操作。 同时需要好好的使用清屏函数以使得显示正常。 1. 放大缩小变换 放大缩小变换公式为:x’=x.a, y’=y.d; 其中a,d分别为x,y方向的放缩比例系数。 可通过不同的比例系数来显示程序运行结果。当a=d时为等比例放缩操作。可令变换矩阵为T。 2. 对称变换 包括以x轴对称、y轴对称和原点O对称三种。由于屏幕坐标只有第一象限,我们可以将原点平移到(500,240)处。在第一象限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分别求出三个对称图形。 3. 旋转变换 将图形上的点(x,y)旋转θ角度,得到新的坐标(x’,y’)为: x’=xcosθ-ysinθ, y’=xsinθ+ycosθ;

旋转矩阵T为4.平移变换 4. 算法设计 5. 源代码

//北极星 void hzbjx(CDC* pDC,long x[18],long y[18]) { CPen newPen1,*oldPen; newPen1.CreatePen(PS_SOLID,2,RGB(255,0,0)); oldPen = pDC->SelectObject(&newPen1); POINT vertex1[11]={{x[1],y[1]},{x[2],y[2]},{x[3],y[3]},{x[4],y[4]},{x[5],y[5]},{x[3],y[3]},{x[1],y[1]},{ x[6],y[6]},{x[3],y[3]},{x[7],y[7]},{x[5],y[5]}}; pDC->Polyline(vertex1, 11); newPen1.DeleteObject(); newPen1.CreatePen(PS_SOLID, 2, RGB(0,255,0)); oldPen = pDC->SelectObject(&newPen1); POINT vertex2[5]={{x[6],y[6]},{x[8],y[8]},{x[9],y[9]},{x[3],y[3]},{x[8],y[8]}}; pDC->Polyline(vertex2, 5); POINT vertex3[5]={{x[4],y[4]},{x[10],y[10]},{x[11],y[11]},{x[3],y[3]},{x[10],y[10]}}; pDC->Polyline(vertex3, 5); newPen1.DeleteObject(); newPen1.CreatePen(PS_SOLID, 2, RGB(255,0,90)); oldPen = pDC->SelectObject(&newPen1); POINT vertex4[11]={{x[12],y[12]},{x[13],y[13]},{x[3],y[3]},{x[9],y[9]},{x[14],y[14]},{x[15],y[15]},{x[ 3],y[3]},{x[11],y[11]},{x[12],y[12]},{x[3],y[3]},{x[14],y[14]}}; pDC->Polyline(vertex4, 11); newPen1.DeleteObject(); newPen1.CreatePen(PS_SOLID, 2, RGB(0,100,255)); oldPen = pDC->SelectObject(&newPen1); POINT vertex5[5]={{x[15],y[15]},{x[16],y[16]},{x[3],y[3]},{x[16],y[16]},{x[7],y[7]}}; pDC->Polyline(vertex5, 5); POINT vertex6[5]={{x[2],y[2]},{x[17],y[17]},{x[3],y[3]},{x[17],y[17]},{x[13],y[13]}};

杨实验三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电气信息三类106班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名称 实验3 控制语句 二.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if 、if…else、if…elseif语句和switch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if语句中的嵌套关系和匹配原则,利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分支选择结构。 2.熟练掌握while语句、do ...while语句和for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三种循环控制语句的循环过程以及循环结构的嵌套,利用循环语句实现循环结构。 3.掌握简单、常用的算法,并在编程过程中体验各种算法的编程技巧。进一步学习调试程序,掌握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的检查方法。 三.实验内容 1.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2.if语句的使用; 3.使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4.三种循环语句的应用; 5.循环结构的嵌套; 6.break和continue语句的使用。 三.实验环境 PC微机 DOS操作系统或Windows 操作系统 Visual c++程序集成环境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本实验要求事先编好解决下面问题的程序,然后上机输入程序并调试运行程序。学会单步调试和断点调试程序及变量跟踪方法。 1.通过键盘输入一个字符,判断该字符是数字字符、大写字母、小写字母、空格还是其他字符。

.编程:输入一个整数,判断该数的正负性和奇偶性之后,将其数值按照①小于10,②10~99,③100~999,④1000以上四个类别分类并显示。 要求: (1)将变量定义为整型。 (2)输入整数前,利用puts()/printf()给出提示信息。 (3)输出结果时要有必要的说明,例如:输入358时,显示358 is 100 to 999。 (4)该程序利用if语句实现。 运行程序,分别输入9,21,321,4321数据检查输出信息的正确性。

南昌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篇一: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号:6100512094 专业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2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XX/4/3 实验成绩: 实验一实验环境的建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QL Server XX常用版本和对操作系统的不同要求 2.熟悉SQL Server XX的基本性能 3.正确安装和配置SQL Server XX 二、实验基本原理 SQL即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SQL 是一个综合的、功能极强同时又简洁易学的语言。它集数据查询、数据操纵、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自SQL 成为国际标准语言之后,各个数据库厂家纷纷推出各自的SQL软件或与SQL的接口软件。这就使大多数 数据库均用SQL作为共同的数据存取语言和标准接口,使不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有了共同的基础。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相互连成LAN的计算机2台以上,windows XX server 操作系统,SQL Server XX安装标准版安装软件。 四、实验步骤 安SQL Server XX:将安装光盘放入CD-ROM,将自动弹出“SQL Server自动菜单”界面,如果没有自动弹出则选择光盘根目录下的autorun.exe,双击运行: 选择运行“安装SQL Server XX组件”进入安装组件界面,选择“安装数据库服务器”。进入安装界面后,按照安装提示进行安装;一般需要人工进行干预的有: 选择安装类型和安装路径:安装类型有:典型安装、最小安装、和自定义安装。安装路径是指SQL Server的系统文件和数据文件的安装位置。默认情况下“安装类型”是典型安装,“安装路径”是操作系统设定的“Program Files”文件夹。你可以自行改变,初次安装最好不要改变他,按默认情况使用; 配置启动服务的帐号:有两类用户帐号:一类是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集成帐号,一类是混合帐号。选择第一类帐号进行安装;配置服务器端网络库:SQL Server支持多种网络库,这些网络库必须与操作系统的网络协议共同工作,才能实现客户机与数据库服务器的通信。安装完成后,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的开始菜单操作:“开始”―>SQL Server”->

江苏大学物理实验考试题库和答案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A(II)考试复习题 1.有一个角游标尺,主尺的分度值是°,主尺上29个分度与游标上30个分度等弧长,则这个角游标尺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 30和29格差1格,所以相当于把这1格分成30份。这1格为°=30′,分成30份,每份1′。 2.电表量程为:0~75mA 的电流表,0~15V 的电压表,它们皆为级,面板刻度均为150小格,每格代表多少?测量时记录有效数字位数应到小数点后第几位(分别以mA 、V 为记录单位)?为什么? 电流表一格小数点后一位 因为误差, 电压表一格小数点后两位,因为误差,估读一位 ***3.用示波器来测量一正弦信号的电压和频率,当“Y轴衰减旋钮”放在“2V/div”档,“时基扫描旋钮”放在“div”档时,测得波形在垂直方向“峰-峰”值之间的间隔为格,横向一个周期的间隔为格,试求该正弦信号的有效电压和频率的值。 f=1/T=1÷×= U 有效=÷根号2= ***4.一只电流表的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级;另一只电流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级。现要测量9mA 左右的电流,请分析选用哪只电流表较好。 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级的电流表最大误差,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级,最大误差,所以选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级 5. 测定不规则固体密度 时,,其中为0℃时水的密度,为被测物在空气中的称量质量,为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的称量质量,若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时表面附 有气泡,试分析实验结果 将偏大还是偏小?写出分析过程。 若被测物浸没在水中时附有气泡,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变大,则在水中称重结果将偏小,即m 比标准值稍小,可知0ρρm M M -=将偏小 6.放大法是一种基本的实验测量方法。试写出常用的四种放大法,并任意选择其中的两种方法,结合你所做过的大学物理实验,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累计放大法 劈尖干涉测金属丝直径的实验中,为了测出相邻干涉条纹的间距 l ,不是仅对某一条纹测量,而是测量若干个条纹的总间距 Lnl ,这样可减少实验的误差。 机械放大法 螺旋测微器,迈克尔孙干涉仪读数系统

南昌大学《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综述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2016年 6月

目录实验一 MATLAB的环境与基本运算(一) 实验二 MATLAB的环境与基本运算(二) 实验三 MATLAB语言的程序设计 实验四 MATLAB的图形绘制 实验五基于SIMULINK的系统仿真 实验六控制系统的频域与时域分析 实验七控制系统PID校正器设计法 实验八线性方程组求解及函数求极值

实验一 MATLAB的环境与基本运算(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开发环境 2.掌握矩阵、变量、表达式的各种基本运算 二、实验基本原理 1.熟悉MATLAB环境: 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命令历史窗口、帮助信息浏览器、工作空间浏览器、文件和搜索路径浏览器。 2.掌握MA TLAB常用命令 表1 MA TLAB常用命令 3.MATLAB变量与运算符 3.1变量命名规则 3.2 MATLAB的各种常用运算符 表2 MA TLAB算术运算符 表4 MATLAB逻辑运算符

表5 MATLAB特殊运算 4.MATLAB的一维、二维数组的寻访 表6 子数组访问与赋值常用的相关指令格式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计算机 四、实验内容 1.新建一个文件夹(自己的名字命名,在机器的最后一个盘符) 2.启动MATLAB,将该文件夹添加到MATLAB路径管理器中。 3.学习使用help命令。 4.窗口命令 ● close ● close all ● clc ● hold on ● hold off 了解其功能和作用,观察command window、command history和workspace等窗口的变化结果。5.工作空间管理命令 ● who ● whos ● clear 6.随机生成一个2×6的矩阵,写出实现矩阵左旋(以第1行第1列为中心逆时针)90°或右旋(顺

综合性实验项目:报纸电子编辑基本操作流程

1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综合性实验项目:报纸电子编辑基本 操作流程 学生姓名:唐晓君学号:5000110076 专业班级:新闻学101班 实验名称:综合性实验项目名称报纸电子编辑基本操作流程 实验日期:6月1日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次试验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只是进行完整的版面编排,旨在强化学生的创 新意识。 二、实验基本原理: 报纸编辑在报纸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总称为报纸编辑工作。包括 策划、编稿、组版三个业务范围。策划指报纸策划和报道策划;编稿指分析与选 择稿件、修改稿件和制作标题;组版指配置版的内容和设计报纸版面。 编辑工作流程既包括较为宏观的编辑决策与设计工序,又包括具体的编稿、组稿、组版工序。 《90视界》是一群90后精心打造的一份报纸,根据课程进度,我们进行着 不同的工作。在早期的编委会开会讨论中,我们确定好了报纸的编辑方针,设计 报纸的整体规模和内部结构,设计内容、形式与风格特色等,在这个同意的理念 指导下,我们确定好分工,每个人分别负责不同版面的策划、选稿、组版、编辑 等具体工作,大家宏观的编辑决策的指引下保证自己负责的版面与编辑方针相统一,保证整份报纸的统一性。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 1台教师机、50 台学生机、北大方正飞腾集成排版软件、Photoshop图片处 理软件 四、实验内容或步骤: 1、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的整体规模和内部结构; (1)、报纸定位说明: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正处于一个大的转型环境下,社会矛盾不断凸显,而随着70、80后在社会上的良好表现,他们现在占据社会生活生产的主流。但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热切期盼,整个社会越来越关注这样一批出生在改革 开放后的新生群体,特别是在2008年期间,社会上对90后这样一个群体进行了 广泛的讨论。因此,我们为了向广大的受众能够从各个方面了解90后这样一个 年轻的、富有朝气的群体提供一些信息,同时也为方便社会各方面讨论90后提 供一个专属平台。 (2)、四开八版小报,周刊。 版面设计:

(完整版)江苏大学物理实验考试题库和答案完整版

WORD 格式 整理 大学物理实验A(II)考试复习题 1.有一个角游标尺,主尺的分度值是0.5°,主尺上29个分度与游标上30个分度等弧长,则这个角游标尺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 30和29格差1格,所以相当于把这1格分成30份。这1格为0.5°=30′,分成30份,每份1′。 2.电表量程为:0~75mA 的电流表,0~15V 的电压表,它们皆为0.5级,面板刻度均为150小格,每格代表多少?测量时记录有效数字位数应到小数点后第几位(分别以mA 、V 为记录单位)?为什么? 电流表一格0.5mA 小数点后一位 因为误差0.4mA, 电压表一格0.1V 小数点后两位,因为误差0.08V ,估读一位 ***3.用示波器来测量一正弦信号的电压和频率,当“Y 轴衰减旋钮”放在“2V/div ”档,“时基扫描旋钮”放在“0.2ms/div ”档时,测得波形在垂直方向“峰-峰”值之间的间隔为8.6格,横向一个周期的间隔为9.8格,试求该正弦信号的有效电压和频率的值。 f=1/T=1÷(9.8×0.0002)=510.2 U 有效=8.6÷根号2=6.08V ***4.一只电流表的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1.0级;另一只电流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0.5级。现要测量9mA 左右的电流,请分析选用哪只电流表较好。 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1.0级的电流表最大误差0.1mA,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0.5级,最大误差0.075mA,所以选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0.5级 5. 测定不规则固体密度 时,,其中为0℃时水的密度,为被测物在空气中的称量质量,为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的称量质量,若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时表面附 有气泡,试分析实验结果 将偏大还是偏小?写出分析过程。 若被测物浸没在水中时附有气泡,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变大,则在水中称重结果将偏小,即m 比标准值稍小,可知0ρρm M M -=将偏小 6.放大法是一种基本的实验测量方法。试写出常用的四种放大法,并任意选择其中的两种方法,结合你所做过的大学物理实验,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累计放大法 劈尖干涉测金属丝直径的实验中,为了测出相邻干涉条纹的间距 l ,不是仅对某一条纹测量,而是测量若干个条纹的总间距 Lnl ,这样可减少实验的误差。

南昌大学公差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一、公差与技术测量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为了使学生对《公差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深入的认识,联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开设该综合性实验,使学生能根据被测量零件,从已有的实验设备中选择合理测量仪器,确定测量方法步骤,并对零件的合格性与否做出相应的判断。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数字立式光学计 数字立式光学计光学主要用作相对法测量,在测量前先用量块或标准件对准零位,被测尺寸和量块(或标准件)尺寸的差值可在仪器的显示。 使用说明 1)按被测件的验收尺寸组合量块 2)选择测头 3)调整仪器零位 4)工件测量 2、涨簧式内径百分表 主要用于以比较法测量通孔、盲孔或深孔的直径。 使用方法 1)内径百分表的装夹 2)测量方法 根据被测孔的内尺寸选择校对环规,先检查内径百分表的相互作用,然后对零,对好零位,把内径百分表从环规(或千分尺)内取出来。测量时,把涨簧测头放入被测孔内后,摆动表架,找出百分比读数最大值,该值就是被测孔与环规孔径(或千分尺读数)的差。 3、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JB-2C粗糙度测试仪可用于轴承内外圈滚道表面粗糙度测量,它利用仪器的测针与被测表面相接触,并使测针沿其表面轻轻划过以测量表面粗糙度的一种测量法。 操作方法 打开微机及主机箱右下侧电源开关 1)进入测量程序 2)调整被测件位置 3)进行测量 4)选择范围 5)设置参数 6)显示和打印 4、量块 量块是由两个相互平行的测量面中心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其工作长度的一种高精度量具。量块的精度分级又分等1)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0、1、2、3、4级,其中0级精度最高,2)按检定精度分为1、2、3、4、5、6等,其中1等精度最高。

江苏大学计算机图形学第二次实验报告曲线拟合

江苏大学-计算机图形学第二次实验报告-曲线拟合

————————————————————————————————作者: ————————————————————————————————日期: ?

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题目实验二:曲线拟合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成绩评定表

评价内容具体内容权重得分论证分析 方案论证与综合分析的正确、 合理性 20% 算法设计算法描述的正确性与可读性20% 编码实现源代码正确性与可读性30% 程序书写规范标识符定义规范,程序书写风 格规范 20% 报告质量报告清晰,提交准时10% 总分 指导教师签名 1. 实验内容 1. 绘制三次Bezier曲线 (1)给定四个已知点P1—P4,以此作为控制顶点绘制一段三次Bezier曲线。

(2)给定四个已知点P1—P4,以此作为曲线上的点绘制一段三次Bezier曲线。2.绘制三次B样条曲线 给定六个已知点P1—P6,以此作为控制顶点绘制一条三次B样条曲线。 2.实验环境 Windows xp Vs 2008 3. 问题分析 Bezier曲线通过一组多边折线的各顶点唯一的定义出来。 在多边折线的各顶点中,只有第一点和最后一点在曲线上,其余的顶点则用来定义曲线的导数,阶次和形状。三次Bezieer曲线经过首、末两个控制点,且与特征多边形的首、末两条边相切。 因此在给定四个控制点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线性贝塞尔曲线描述的中介点 Q0、Q1、Q2,和由二次曲线描述的点 R0、R1 所建构。也可以在给定四个线上点的情况下根据公式计算出曲线。

南昌大学信息组织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信息组织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信管111班 2014年5月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信管11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一 实验题目:红岩 ?00000991nam022******** ?0010000772891 ?00520130109154133.34 ?010__|a978-7-5153-1267-5|d CNY36.00 ?100__|a20130109d2012em y0chiy0110ea ?1010_|a chi ?102__|a CN|b110000 ?105__|a a z000ay ?106__|a r ?2001_|a红岩|9hong yan|f罗广斌,杨益言著|g韩和平,金奎图 ?210__|a北京|c中国青年出版社|d2012.12 ?215__|a565页|c图|d21cm ?300__|a红色经典文库 ?330__|a本书是一部以共产党人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壮烈斗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被共同关押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集中营里,亲身经历过敌人的种种野蛮暴行和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生活。 ?333__|a本书适用于小说爱好者 ?6060_|a长篇小说|y中国|z当代 ?690__|a I247.5|v5 ?701_0|a罗广斌|9luo guang bin|f(1924-1967)|4著 ?701_0|a杨益言|9yang yi yan|f(1925-)|4著 ?702_0|a韩和平|9han he ping|4图 ?702_0|a金奎|9jin kui|4图 ?801_0|a CN|b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公司|c20130109

最新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声速测量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格式)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声速测量 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104 座位号: 实验时间:第周星期一下午16点开始 一、 二、实验项目名称:声速测量 三、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方法。 2、

3、理解驻波和振动合成理论。 4、学会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 5、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和培养综合使用仪器的能力。 四、 五、 实验原理: 根据声速、声波频率、波长间的关系:λf v =,测得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就可求的声速。声波频率由信号发生器产生,可直接显示,故只需测得声波波长即可。有驻波法和相位法。 1、驻波法 实验时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电压信号接到发射超声换能器上,超声发射换能器通过电声转换,将电压信号变为超声波,以超声波形式发射出去。接收换能器通过声电转换,将声波信号变为电压信号后,送入示波器观察。设沿x 方向射出的入射波方称为:)2cos(1x wt A y λ π -=,反射方程: )2cos(2x wt A y λπ+=,A 为声源振幅,w 为角频率,x λ π2为由于波动传播到坐标x 处引起的相位变化。所以合振动方程:

y=y1+y2=wt x A cos )2cos 2(λπ ;在声驻波中,波腹处声压(空气中 由于声扰动而引起的超出静态大气压强的那部分压强)最小,而波节处声压最大。当接收换能器的反射界面处为波节时,声压效应最大,经接收器转换成电信号后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压信号幅值也是极大值,所以可从接收换能器端面声压的变化来判断超声波驻波是否形成。移动卡尺游标,改变两只换能器端面的距离,在一系列特定的距离上,媒质中将出现稳定的驻波共振现象,此时,两换能器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只要我们监测接收换能器输出电压幅度的变化,记录下相邻两次出现最大电压数值时(即接收器位于波节处)卡尺的读数(两读数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半波长),则根据公式:就可算出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其中超声波的频率可由信号发生器直接读得。 2、相位法 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也可以说是位相的传播。在声波传播方向上,所有质点的振动位相逐一落后,各点的振动位相又随时间变化。声波波源和接收点存在着位相差,而这位相差则可以通过比较接收换能器输出的电信号与发射换能器输入的正弦交变电压信号的位相关系中得出,并可利用示波器的李萨如图形来观察。相差和角频率、传播时间t 之间有如下关系: 同时有,,,(式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江苏大学)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 学号: 姓名:

一:课程设计目的 结合微型计算机原理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同时针对微型计算机原理知识的具体应用,学会对系统中DOS和BIOS的使用。学会使用命令调用DOS观察程序运行结果,学会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弄懂汇编程序的执行过程,弄懂汇编程序的上机过程以及如何运用MASM软件进行汇编程序的调试。 二:设计内容 1.字符串匹配设计 为掌握提示信息的设置方法及读取键入信息的方法,编写程序实现两个字符串比较,如相同则显示“MATCH”,否则显示“NO MATCH”。 详细源程序如下: CRLF MACRO MOV AH,02H MOV DL,0DH INT 21H MOV AH,02H MOV DL,0AH INT 21H ENDM DATA SEGMENT S1 DB'MATCH',0DH,0AH,'$' S2 DB'NO MATCH',0DH,0AH,'$' S3 DB'INPUT STRING1:',0DH,0AH,'$' S4 DB'INPUT STRING2:',0DH,0AH,'$' MAXLEN1 DB 81 ACTLEN1 DB? STRING1 DB 81 DUP (?) MAXLEN2 DB 81 ACTLEN2 DB? STRING2 DB 81 DUP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ES,AX

MOV AH,09H MOV DX,OFFSET S3 INT 21H MOV AH,0AH MOV DX,OFFSET MAXLEN1 INT 21H CRLF MOV AH,09H MOV DX,OFFSET S4 INT 21H MOV AH,0AH MOV DX,OFFSET MAXLEN2 INT 21H CRLF MOV SI,OFFSET STRING1 MOV AH,[SI-1] MOV DI,OFFSET STRING2 MOV AL, [DI-1] CMP AH,AL JGE GE1 MOV CL,AL GE1: MOV CL,AH KKK: MOV AL,[SI] mov AH,[DI] CMP aH,AL JNZ NE1 INC SI INC DI LOOP KKK MOV AH,09H MOV DX,OFFSET S1 INT 21H JMP EXIT NE1: MOV AH,09H MOV DX,OFFSET S2 INT 21H EXIT: MOV AX,4CH INT 21H

南昌大学汇编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汇编语言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2012年12 月7日

目录 (1)汇编语言上机过程 (1) (2)串处理指令与子程序 (6) (3)中断服务程序 (19) (4)文件操作与字显示缓存 (24)

实验1 汇编语言程序上机过程I ------ 手工方式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编辑、调试和运行的过程和方法。了解汇编语言程序的汇编、运行环境。 二.实验内容 1.掌握常用的编辑工具软件(如WORD、EDIT)、MASM和LINK的使用; 2.伪指令: SEGMENT,ENDS,ASSUME,END,OFFSET,DUP; 3.利用的INT 21H的1号功能实现键盘输入的方法; 三.实验要求 1.仔细阅读有关伪指令SEGMENT,ENDS,ASSUME,END,OFFSET,DUP的内容; 2.了解利用的INT 21H的1号功能实现键盘输入的方法,了解.EXE文件和.COM 文件的区别及用INT 21H 4C号功能返回系统的方法; 3.阅读下面程序段。 四.实验环境 PC微机 DOS操作系统或 Windows 操作系统 MASM。EXE,LINK。EXE,DEBUG。COM 五.实验步骤 程序: data segment message db 'This is a sample program of keyboard and disply' db 0dh,0ah,'Please strike the key!',0dh,0ah,'$'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para stack 'stack' db 50 dup(?)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dx,offset message mov ah,9 int 21h again:mov ah,1 int 21h

接口实验报告

接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将接口实验包中所带的EX-138.DSN文件用ISIS 7打开。如图2-1-1所示。 图2-1-1 138实验图 其中74LS273是一种带清除功能的8D触发器,D0~D7为数据输入端,Q0~Q7为数据输出端,在本8086的实验中用作地址锁存器。第一脚MR:主清除端,低电平触发,即当为低电平时,芯片被清除,输出全为0;第11脚CLK:触发端,上升沿触发,即当CLK 从低到高电平时,D0~D7的数据通过芯片,为0时将数据锁存,D0~D7的数据不变。 1.连接AD4~AD9等几根线,使得138译码器Y0#~Y7#译码出的地址依次分别是Y0#: 200H~20FH; Y1#:210H~21FH;……;Y7#:270h~27FH 2.利用Source->Add/Remove Source files中添加源程序EX-138.ASM(在实验包中已 提供),该程序向240H端口写任意数据。如果是第一次运行,Source Code Filename

这一项选New来调入源程序。如图2-1-2所示 图2-1-2 添加源程序 3.在Source菜单下点击“Build All”,汇编源代码(全部编译);执行程序,查看Y0~Y7 中是否Y4#脚输出为有效(管脚出的有颜色的小方块为红色是高电平,蓝色为低电平),如图2-1-3所示。 图2-1-3 输出结果 4.改变程序中的输出地址,使得Y0#, Y1#,Y6#,Y7#分别有效。 .8086 .MODEL SMALL .stack .data address word 260h //使Y6#有效,Y1#有效为210h,Y7#有效为270h,Y0#有效为200h .code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dx,address mov al,0 out dx,al jmp $

江苏大学555定时器的应用实验报告(参考格式)

江苏大学电气实验中心 555定时器的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555定时器的应用地点电气大楼 姓名班级学号时间月日 分别简述电阻分压电路、放电管、反相器各自的作用,回答电压比较器及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简述555定时器8个管脚的作用,结合555定时器功能表描述阈值输入端6、触发输入端2、输出端3的信号电平关系(注明清零端4、放电端7的状态)。 一、叙述555构成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结合实验电路图及实验波形分析。

二、叙述用Multisim仿真555构成单稳态触发器仿真实验电路图的构建过程,结合仿真波形分析电路工作过程,计算暂稳态时间。

三、由555组成多谐振荡器,Multisim仿真,结合Multisim仿真电路及波形分析多谐振荡器的工 作原理。并设计一占空比可调节的555多谐振荡器,列出充放电时间及占空比表达式。

四、由555组成施密特触发器,Multisim仿真,结合Multisim仿真电路及波形分析施密特触发器 的工作原理。简述施密特触发器的电压传输特性。

五、总结555定时器的应用有哪些?555构成的振荡器,其振荡周期和占空比的改变与哪些因素有 关系?单稳电路的输出脉冲宽度t w 大于触发脉冲的周期将会出现什么现象?根据占空系数可调的多谐振荡器实验所给的电路参数,计算多谐振荡器占空系数为1:2 及3:4时t1、t2、T的数值:占空系数为1:2: t1 = ,t2 = ,T = ;占空系数为3:4: t1 = ,t2 = ,T = 。施密特触发器实验中,为使u o 为方波,u i 峰值至少 为多少?

六、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建议(假如你是一名电工电子实验教师,你认为应该如何教学,欢迎你对电工电子 实验教学提出良好的意见):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声速测量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格式)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声速测量 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104 座位号: 实验时间:第周星期一下午16点开始 一、实验项目名称:声速测量 二、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方法。 2、理解驻波和振动合成理论。 3、学会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 4、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和培养综合使用仪器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 根据声速、声波频率、波长间的关系:λf v=,测得声波

的频率和波长,就可求的声速。声波频率由信号发生器产生,可直接显示,故只需测得声波波长即可。有驻波法和相位法。 1、驻波法 实验时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电压信号接到发射超声换能器上,超声发射换能器通过电声转换,将电压信号变为超声波,以超声波形式发射出去。接收换能器通过声电转换,将声波信号变为电压信号后,送入示波器观察。设沿x 方向射出的入射波方称为:)2cos(1x wt A y λ π-=,反射方程: )2cos(2x wt A y λ π + =,A 为声源振幅,w 为角频率,x λ π2为由于波 动传播到坐标x 处引起的相位变化。所以合振动方程:y=y1+y2=wt x A cos )2cos 2(λ π ;在声驻波中,波腹处声压(空气中 由于声扰动而引起的超出静态大气压强的那部分压强)最小,而波节处声压最大。当接收换能器的反射界面处为波节时,声压效应最大,经接收器转换成电信号后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压信号幅值也是极大值,所以可从接收换能器端面声压的变化来判断超声波驻波是否形成。移动卡尺游标,改变两只换能器端面的距离,在一系列特定的距离上,媒质中将出现稳定的驻波共振现象,此时,两换能器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只要我们监测接收换能器输出电压幅度的变化,记录下相邻两次出现最大电压数值时(即接收器位于波节处)卡尺的读数(两读数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半波长),

江苏大学物理实验考试题库及答案(打印)

1.有一个角游标尺,主尺的分度值是0.5°,主尺上29个分度与游标上30个分度等弧长,则这个角游标尺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 答案:每份1′ 分析:30和29格差1格,所以相当于把这1格分成30份。这1格为0.5°=30′,分成30份,每份1′ 2.电表量程为:0~75mA 的电流表,0~15V 的电压表,它们皆为0.5级,面板刻度均为150小格,每格代表多少?测量时记录有效数字位数应到小数点后第几位(分别以mA 、V 为记录单位)?为什么? 答案:电流表一格0.5mA ,小数点后一位,因为误差0.4mA 电压表一格0.1V ,小数点后两位,因为误差0.08V ,估读一位 3.(*)用示波器来测量一正弦信号的电压和频率,当“Y 轴衰减旋钮”放在“2V/div ”档,“时基扫描旋钮”放在“0.2ms/div ”档时,测得波形在垂直方向“峰-峰”值之间的间隔为8.6格,横向一个周期的间隔为9.8格,试求该正弦信号的有效电压和频率的值。 答案:510.2Hz ,6.08V 分析:f=1/T=1÷(9.8×0.0002)=510.2Hz ,U 有效=8.6×2÷2÷根号2=6.08V 4.(*)一只电流表的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1.0级;另一只电流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0.5级。现要测量9mA 左右的电流,请分析选用哪只电流表较好。 答案:选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0.5级 分析: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1.0级的电流表最大误差0.1mA, 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0.5级,最大误差0.075mA, 即:选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0.5级。 5. 测定不规则固体密度ρ时,0m ρρ-=M M ,其中0ρ为0℃时水的密度,M 为被测物在空气中的称量质量,m 为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的称量质量,若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时表面附有气泡,试分析实验结果ρ将偏大还是偏小?写出分析过程。 答案:偏小 分析:若被测物浸没在水中时附有气泡,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变大,则在水中称重结果将偏小, 即:m 比标准值稍小,(M-m)偏大,0ρρm M M -=将偏小 6.放大法是一种基本的实验测量方法。试写出常用的四种放大法,并任意选择其中的两种方法,结合你所做过的大学物理实验,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累计放大法 劈尖干涉测金属丝直径的实验中,为了测出相邻干涉条纹的间距 l ,不是仅对某一条纹测量, 而是测量若干个条纹的总间距 Lnl ,这样可减少实验的误差。 机械放大法 螺旋测微器,迈克尔孙干涉仪读数系统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基本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基本测量 学院名称: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D508 座位号:32 实验时间:第三周周二下午一点开始

实验一长度和圆柱体体积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游标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 2.了解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螺旋测微器3.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二、实验仪器: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三、实验原理: 当待测物体是一直径为d,、高度为h的圆柱体时,物体的体积为V=πd2h/4,只要用游标卡尺测出高度h,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直径d,代入公式就可以算出该圆柱体的体积。一般说来,待测圆柱体各个断面大小和形状都不尽相同。从不同方位测量它的直径,数值会稍有差异;圆柱体的高度各处也不完全一样。为此,要精确测定圆柱体的体积,必须在它的不同位置测量直径和高度,求出直径和高度的算术平均值。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的高度h (1)利用表达式a/n(其中a为主尺刻线间距,n为游标分度数)确定所用的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值 (2)检查当外卡钳口合拢时,游标零线是否和主尺零线对齐,如不对齐,则读出这个初读数(即零点偏差) (3)用游标卡尺在圆柱体不同部位测量高度五次,将测得的结果填

入自拟表中 2.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直径d (1)弄清所用螺旋测微器的量程、精度和最大允差,并读出零点偏差(2)在圆柱体的不同部位测直径五次,分别填入自拟表中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 实验二密度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测定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 度 3.进一步练习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传递运算,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二、实验仪器:

江苏大学软件测试实验报告资料

软件测试结题报告 图书管理系统测试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1.测试需求分析 (3) 1.1系统概述 (3) 1.2测试需求 (3) 2. 测试概要 (4) 3.测试计划 (4) 3.1测试方案的选择 (4) 3.2测试方案: (5) 3.3测试项目 (5) 3.4测试准备 (6) 3.5 测试覆盖率要求 (6) 4.测试项目说明 (6) 4.1测试项目名称及测试内容 (6) 4.2测试用例 (7) 5.对软件功能的结论 (21) 5.1功能1(系统登录) (21) 5.2功能2(图书管理测试) (21) 5.3功能3(图书查询测试) (22) 5.4功能4(系统管理测试) (22) 5.5功能5(借书测试) (22) 5.6功能6(还书测试) (22) 6.测试评价与结论 (22) 6.1能力 (22) 6.2缺陷和限制 (23) 6.3建议 (23) 7.总结 (23) 8.参考资料 (23)

1.测试需求分析 1.1系统概述 本图书管理系统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图书管理软件,本系统在继承了以往系统版本优点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在功能上,本系统不仅包含图书管理的常用功能(如书籍管理、期刊管理、物品管理、读者管理、借、还、预借、续借和统计分析等等功能),而且还增加了条码的生成和打印功能(不仅为使用者省去了购买价格昂贵的条码专用打印机的费用,而且条码产生更方便,与系统结合更紧密)。 考虑到很多单位和学校有现成的身份IC卡(校园卡、会员卡等),为了有效的利用这些已有资源,让使用者使用更方便,我们特在系统中加入了会员卡管理功能,这样,图书管理员不仅可以通过读者编号进行借阅操作,也可以通过已有的身份卡(配合刷卡机或者条码扫描抢使用)来完成操作;在系统的办卡管理中有新办卡、换卡和注销卡等功能,彻底解决丢卡后的安全隐患问题(向制卡公司定制卡时,一般会要求每张卡的ID号都不同,所以一旦换卡了,原来的会员卡就作废了,即使丢失卡被别人捡到也不能进行正常的借阅操作)。 本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的特点。在开发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多年使用电脑管理图书馆业务的经验,注意到工作人员在使用电脑时容易发生的人为错误,因而使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和排错功能,而且本系统自带了一些常用的资料库(如中图分类库,出版社库等,系统会自动根据图书的标准ISBN码检索出当前图书的出版社名称和出版地点等,从而实现图书的自动录入的功能),使得用户在录入图书资料时更轻松;系统也自带了通用数据导入功能,可以非常简单地把用户以前的已有资料或者通过采集器采集到的数据资料导入到本系统中,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经过长时间的不断测试和完善,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证。 本系统完全可以配合条码扫描枪使用,操作会更流畅,更简单。 技术简介: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C/S结构,完全支持多用户操作;可运行于Windows9x/WindowsNT/2000/Xp/2003平台,有良好的兼容性、先进性与扩充性;可在线升级。 系统特点:操作简单、界面清晰、功能强大、运行稳定快速、系统资源占用少。 1.2测试需求 本次测试针对开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包括功能测试,界面测试,图书管理测试,信息查询测试,借书测试,还书测试,用户、管理员管理测试。按照规格需求说明书中的功能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发现软件的漏洞不足并予以改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