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_自由基共聚

第四章_自由基共聚

第四章_自由基共聚
第四章_自由基共聚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

一、名称解释

1. 均聚合: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

2. 共聚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加的连锁聚合反应。形成的聚合物中含有两种或多种单体单

元。

3. 均聚物:由均聚合所形成的聚合物。

4. 共聚物:由共聚合形成的聚合物。

5. 无规共聚物:聚合物中组成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呈无规排列。

6. 交替共聚物:聚合物中两种或多种结构单元严格相间。

7. 嵌段共聚物:聚合物由较长的一种结构单元链段和其它结构单元链段构成,每链段由几百到几千个结

构单元组成。

8. 接枝共聚物:聚合物主链只由某一种结构单元组成,而支链则由其它单元组成。

9. 共聚合组成方程:表示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混合物(原料)组成间的定量关系。

10. 理想共聚:该聚合竞聚率r i *匕=1,共聚物某瞬间加上的单体中1组分所占分率F i =

r i f i/(r i f i+f2),并且其组成曲线关于另一对角线成对称(非恒比对角线)。

11. 理想恒比共聚:该聚合的竞聚率r i=r2=i,这种聚合不论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

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F i = f i,并且随着聚合的进行,F i、f i,的值保持恒定不变。

12. 交替共聚:该聚合竞聚率r i=r2= 0或者r i^O,「2 ~0 ,这种聚合两种自由基都不能与同种

单体加成,只能与异种单体共聚,因此不论单体组成如何,结果都是F i=0.5,形成交替

共聚物。

13. 非理想共聚:竞聚率r i*「2工1的聚合都是非理想聚合,非理想聚还可再往下细分。

14. 有恒比点非理想共聚:竞聚率r i

角线有一交点, 在这一点上共聚物的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 且随着聚合的进行二者的单体和聚合物的组成都都保持恒定不变。

15. 嵌段共聚:该聚合竞聚率r i>i且r2>i,两种自由基都有利于加上同种单体,形成嵌段

共聚物”,但两种单体的链段都不长,很难用这种方法制得商品上的真正嵌段共聚物。

16. 竞聚率:是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r i=k ii/k i2,「2=k22/k2i,竞聚率用于表征两

单体的相对活性。

17. 前末端效应:前末端是指自由基活性端的倒数第二个结构单元,带有位阻或极性较大的基团的烯类单

体,进行自由基共聚时,前末端单元对末端自由基将产生一定的作用,这即前末端效应。

18. 单体活性:单体的活性我们一般通过单体的相对活性来衡量,一般用某一自由基同另一单体反应的增长

速率常数与该自由基同其本身单体反应的增长速率常数的比值(即竞聚率的倒数)来衡量。

19. 自由基活性:一般表示自由基之间的相对活性,可用不同自由基与同一单体反应的增长速率常数来衡

量。

20. 极性效应:极性相反的单体(带负电性与带正电性)之间易进行共聚,并有交替倾向,这个效应称为

极性效应。

21. Q-e概念:Q-e式将自由基同单体的反应速率常数与共轭效应、极性效应相联系起来,可

用于估算竞聚率,其式中,P i、Q2表示从共轭效应来衡量1自由基和2单体的活性,而

e1、e2 分别有1 自由基和2单体极性的度量。

二、选择题

1. 接技共聚物可采用(B )聚合方法。

A 逐步聚合反应

B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C 阳离子聚合

D 阴离子聚合

2. 酸催化酚醛树脂属于_____ C _____

A 无规预聚物

B 结构预聚物

C 体形缩聚物

D 线形缩聚物

3. 若r1>1,r2<1 时,若提高反应温度,反应将趋向于( B )

A. 交替共聚

B. 理想共聚

C. 嵌段共聚

D. 恒比共聚

4. 当两单体r i r2= 0时,将得到( C )

A. 嵌段共聚物

B. 两种均聚物

C. 交替共聚物

D. 无规共聚物

5. 已知一对单体进行共聚合时获得了恒比共聚物,其条件必定是(B)

A r i= 1.5,「2= 1.5

B r 1 = 1,「2= 1

C「1= 0.5,「2= 0.5 D r 1 = 1.5,「2= 0.7

6. 接近理想共聚的反应条件是( A )

A 丁二烯(「1 = 1 .39)-苯乙烯(「2=0.78)

B 马来酸酐(「1=0.045)-正丁基乙烯醚(「2= 0)

C 丁二烯(「1 = 0.3)-丙烯腈(「2=0.2)

D 苯乙烯(「1=1.38)-异戊二烯(「2=2.05)

7. 两种单体的Q 值相差较大时,可以推动其聚合行为是( A)

A 难以共聚

B 理想共聚

C 交替共聚

D 恒比共聚

8. 两种单体的Q 值和e 值越接近,就越( C)

A 难以共聚

B 倾向于交替共聚

C 倾向于理想共聚

D 倾向于嵌段共聚

9. Q-e 感念可以用于( A)

A 预测单体共聚反应的竞聚率

B 计算自由基的平均寿命

C 预测凝胶点

D 计算共聚物的组成

10. Q-e 方程在定量方面存在局限性,其主要原因是( D )

A认为单体和相应的自由基具有相同的Q值B认为单体和相应的自由基具有相同的e值

C 没有考虑单体-自由基相互作用的空间位置DB 和C

11. 在共聚合过程中,各组份加入的顺序和方式若采用一次性加料主要生成( A )A、无

规结构B、接枝结构C、嵌段结构D、交替结构

12. 制备尼龙-66,先将己二酸和己二胺成盐,其主要目的是(D)o

A、提高反应速率

B、简化生产工艺

C、排除小分子

D、提高聚合度

13. 为了提高棉织物的防蛀防腐能力,可采用烯类单体与棉纤维接枝的方法,下列单体最有效的是(C )

A、CH2 = CHCOOH

B、CH2 = CHCOOCH3

C、CH2 = CHCN

D、CH2 = CHOCOCH3

14利用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磺酸钠的三种原料单体进行共聚合反应,其产物的商品名称为(D )o

A尼龙B、维纶C、特氟龙D、腈纶

15当何种情况时单体不能发生自聚,只能发生共聚(D)

(A)r v 1 (B)r> 1 (C)r=1 (D)r=0

16. 在自由基聚合中,竞聚率为(B )是,可以得到交替共聚物。

A r仁 r2=1;

B r1=r2=0;

C r1>1,r2>1;

D r1<1,r2<1.

17. 一对单体共聚合的竞聚率r1和r2的值将随(B)

A聚合时间而变化B聚合温度而变化

C单体的配比不同而变化D单体的总浓度而变化

18当rlvl,r2v 1时,若提高聚合反应温度,反应将趋向于(B)A交替共聚B理想共聚C嵌段共聚D恒比共聚

19要求和成苯乙烯和丁二烯的SBS型三嵌段共聚物,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单分散性,选择最适宜的引发体系为(D)

A RCH 2 OH+Ce 4+

B a-TiCl-AlEt 3

C SnCl 4 -H 2O

D 萘+Na

20苯乙烯与二乙烯苯进行共聚时,会发生(B)

A初级交联B后期交联C不发生共聚D不发生交联

三、简答题

1. 何谓竞聚率?说明其物理意义?如何根据竞聚率值判断两单体的相对活性?如何根据竞

聚率值判断两单体是否为理想恒比共聚?

竞聚率系单体均聚链增长速率常数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即r1

它表征两单体的相对活性,可根据r值,判断两单体能否共聚和共聚类型; k11

k12

k22

'"IT

k21

r值越大该单体

越活泼;r1 < 1,r2 < 1或r1 > 1,r2 > 1,则两单体为理想恒比共聚体系。

2. 在自由基共聚反应中,苯乙烯单体的相对活性远远大于醋酸乙烯酯,若在醋酸乙烯酯均聚时加入少量苯乙烯将会如何?为什么?

答:由于醋酸乙烯酯(VAc )的单体活性很小,自由基活性很大,而苯乙烯单体活性很大,

自由基相对稳定。因此,如果VAc单体中加入少量苯乙烯后,单体苯乙烯很快消耗完,然

后共聚体系反应速度很慢,几乎处于停止状态。这是因为体系中的??VAc*很容易转变

为--- VAcS*,由于苯乙烯端基的稳定作用,单体VAc的活性又很低,再转变为VAc*

就比较困难了,而此时体系中仍然有大量的VAc单体,因此,少量苯乙烯的存在大大降低

了VAc的聚合速率。(苯乙烯相当于阻聚剂)。

(6

分)

3.试推导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微分方程式,并在推导中说明作了哪些基本假定?

解:

1)假定自由基聚合是由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三个基元反应组成,链转移反应不影响反

应速率:

2)自由基引发,引发效率设为f,则链引发反应速率为:

R* + M ------------ :——? RAI I/?. =

」一—(1)

R* + M ——-——? RM

3)链增长:假设链自由基活性与链长无关,则增长速率只用k p表示,同时假设聚合度很大,

则消耗在引发反应的单体相比增长可以忽略,总聚合速率可以用增长反应速率表示:

cl[M] dt to

(2)

4)假设终止反应为双基终止,并聚合开始很短时间后,进入基浓度不变,链自由基的生成速率等于链自由基的消失速率,即稳定状态”,体

R i=R t,则

系中自由

& =_4^21 =心 + R 谥=⑷厂]2 at 尺二尺=2k t[M]2

将[M*]代入速率方程,则聚合速率的普适方程为:

(注:如未强调引发剂引发,没有公式( 1 )、(4),只推导:

4. 按照大分子链的微观结构分类,共聚物分几类?它们在结构上有何区别?各如何制备?

共聚物分为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四种。 无规共聚物中两种单体单元无规排列,

M i 、M 2连续的单元数不多;交替共聚物中

M i 、

M 2两种单体单元严格相间排列;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 M i 链段和另一较长的 M 2链段构成的

大分子;接枝共聚物主链由一种 (或两种)单体单元构成,支链由另一种 (或另两种)单体单元 构成。

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可由自由基共聚合制备; 嵌段共聚物可由阴离子聚合制备;

枝共聚物可由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制备。

5. 判断下列单体对,哪对单体较容易形成交替共聚物?并说明理由。

⑴ 醋酸乙烯酯(M i )和丙烯腈(M 2)

r i = 0.06,匕=4.05;

⑵ 丙烯酸甲酯(M i )和偏二氯乙烯(M 2) r i = 0.84, 3= 0.9; ⑶ 苯乙烯(M”和醋酸乙烯酯(M 2)

r i = 55, 3= 0.9;

⑷ 甲基丙烯腈(M i )和a -甲基苯乙烯(M 2) r i = 0.i5,匕=0.2i ⑸ 苯乙烯(M i )和马来酸酐(M 2) r i = 0.0i ,「2= 0

⑴ 醋酸乙烯酯(M i )和丙烯腈(M 2)

r i = 0.06,「2= 4.05; r i 0.243

⑵ 丙烯酸甲酯(M i )和偏二氯乙烯(M 2) r i = 0.84,「2= 0.9; r i 打2 =0.756 ⑶ 苯乙烯(M i )和醋酸乙烯酯(M 2)

r i = 55, L= 0.9;

r i 也=49.5 ⑷甲基丙烯腈(M i )和a -甲基苯乙烯(M 2) r i = 0.i5, r ?= 0.2i

r i *r 2 = 0.032

该对单体较容易形成交替共聚物。

⑸ 苯乙烯(M i )和马来酸酐(M 2)

r i = 0.0i , r 2= 0

” *r 2 =0

该对单体容易形成交替共聚物。

当用引发剂引发时,将式

■ — 代入,则

:

-也正确)

四、计算题

1.

苯乙烯(M i )与丁二烯(M 2)在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其

r i = 0.64, r 2= 1.38。已知两单体的均聚

链增长速率常数分别 49和25.1 L/mol.s 。

a ) 计算共聚时的交叉增长反应速度常数

b ) 比较两单体及两链自由基的反应活性的大小。 解:

1) k 12=k 11/r 1=49/0.64=76.6(L/mol s )

k 21=k 22/「2=25.1/1.38=18.2(L/mol s)

2)因为: 1/r1=1/0.64=1.5 (对于 M1自由基的相对活性) 对自由基M 1 ;单体M2 丁二烯的相对活性大 1/r2=1/1.38=0.725 (对于 M2自由基的相对活性) 对自由基M 2;单体M1苯乙烯的相对活性小

所以,丁二烯的单体活性 >苯乙烯的单体活性 对于自由基活性:因为: k12 =76.6 >

k22=25.1且k11 =49 > k2仁18.2

表明苯乙烯自由基(St )?活性大于丁二烯自由基(Bd ?)活性

2、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两对单体共聚,若两体系中醋酸乙烯酯和

0.85

M 1 M 2 62.5 86

(2)甲基丙烯酸甲酯 一苯乙烯 go.52

「2=0.46 m 1=15%同理可得”=0.145 , F 1=0.227 3、甲

基丙烯酸甲酯(M 1)浓度=5mol/L , 5-乙基-2-乙烯基吡啶浓度 =1mol/L ,竞聚率:「1=0.40,

「2=0.69 ; a 、计算聚合共聚物起始组成(以摩尔分数计) ,b 、求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

时两单体摩尔配比。

解:甲基丙烯酸甲酯(MJ 浓度为5mol/L , 5-乙基-2-乙烯基吡啶浓度为

M 1

62.5 -0.89 f 2 =0.11

F 1

2

「人 J r 1 f 1 2 f 1 f 2 r 2 f 2

1.68X0.892

+0.89% 0.11

1.68 0.892

2 0.89 0.11 0.2

3 0.112

= 0.93

苯乙烯的浓度均为 15% (质量分数) ,根据文献报道的,试求共聚物起始组成。

解:(1)氯乙烯一醋酸乙烯酯

「1=1.68 「2=0.23 m 2=15%

1mol/L ,所以

即起始共聚物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摩尔含量为

72.5%。

因为,「1<1,「2<1,此共聚体系为有恒比共聚点的非理想共聚, 在恒比共聚点上配料时,

所得的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有

R =仏=〔一‘2 = 0.34

2

_ r i _ r 2

4、氯乙烯(r i =1.67)与醋酸乙烯酯(「2=0.23)共聚,希望获得初始共聚物瞬时组成和 85%

转化率时共聚物平均组成为 5% (摩尔分数)醋酸乙烯酯,分别求两单体的初始配比。

解:(1 )当共聚物中醋酸乙烯酯的初始含量为

5%时,将

F i 0

=95%,F ; =5% 带入下式:

(2) 85%转化率时共聚物平均组成为 5% (摩尔分数)醋酸乙烯酯 则

F 2 = 0. 0 5

F i = 0.95

f i 0

-O.i5f i =0.8075

解得:f^0.868,f i ^0.938

F i 0

2

r i f i 0

f i 0

f

r i f l

2 f l f 2 「2 f 2

k °.725

所以,两单体摩尔配比为:

f i 0.34 17 f 2 一 0.66 一

33

= 0.92

两单体的初始配比为

〔M 2 0

0.92 0.08

= ii.5

-85%, F i

f i -;i.i -C f i

C

F i =0.605f i 0.395,C =i -

i - f ,0

2.53

=0.i5

〔M i 0

5、两单体竞聚率为 「1=0.9,「2=0.083,摩尔配比=50: 残余单体组成和转化率; b 、瞬时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

共聚物组成分布。

解:a 、残余单体组成和转化率:

=0.5

2

C-f1的关系图见图4-16。

C 、平均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

牢-(1-64

0.5-(1-6 =

F 1 :

d 、共聚物组成分布如下表

C

f 1

F

F

1 0 0 0.5 0.839 0.1 0.386 0.576 0.773 0.

2 0.479 0.588 0.463

0.4 0.587 0.616 0.285 0.45 0.612 0.625 0.132 0.48 0.627 0.632 0.069 0.49 0.632 0.634 0.036

0.495

0.634

0.636

两单体的初始配比为岂』0二

[M2】。

0938 二竺=15.1 1 _

2 一 0.062 31

—=0.0905, '■

1 -「2

r 1

1 ---- 9 1 —「1

11

10.0905,、=〔_「2

I -「2

= 0.902

2

-「1 -「2

C 八工

「1 严-17「0.5一0.9〕 |l n I ll n I r f _ n Q 10

1 _

10.5」1 0.5」[—0.9 一

50,对下列关系进行计算和作图: c 、平均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

d 、

b 、瞬时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

2

「1 £

2 —— . F 1

0.9仃2

仃(1 一 f 1)

「1人2

2f/2 「2f 22

0.9f 12

2f 1(1 - fj 0.083(1 - fj

0.007 0.499 0.636 0.637

图4-8 C-f i-F-F关系曲线图

单体中M1的质量分数

/%202550507080共聚物M1的质量分数

25.530.559.369.578.686.4

/%

解:利用R(1- p)/ P对R2/ P乍图,斜率为r i,截距为①m=l.74 「2=0.84

(-d[M! R凹)

d[M2] [M2]

单体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氯乙烯Q 2.390.74 1.000.044

e 1.050.40-0.800.20

A = y exp[—?(e 一e2)] 1exp[0.8 (1.05 一0.8)] = 0.51

Q? 2.39

Q2

r2—exp[-e2(e2 -?)] =2.39exp[1.05 (0.8-1.05)] = 1.84 Q

i

1

苯乙烯一甲基丙烯酸甲酯r1—exp[ _0.8 (0.8 ? 0.4)] =0.52

0.74

A =0.74exp[-0.4 (0.4 0.8)] = 0.46

表中50C m=0.58 r—=1.35 60C n=0.78 r—=1.39

表中60C「1=0.52 r—=0.46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思考题3.2下列烯类单体适用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1)CH2——CHCl (2)CH2=CCl2(3)CH2=CHCN (4)CH2=C(CN)2 (5)CH2=CHCH3(6)CH2=C(CH3)2(7)CH2=CHC6H5 (8)CF2=CF2(9)CH2=C(CN)COOR (10)CH2=C(CH3)-CH=CH2 答可以通过列表说明各单体的聚合机理,如下表: 思考题3.3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1)CH2=C(C6H5)2(2)CH3CH=CHCOOCH3(3)CH2=C(CH3)C2H5 (4)ClCH=CHCl (5)CH2=CHOCOCH3(6)CH2=C(CH3)COOCH3 (7)CH3CH=CHCH3(8)CF2=CFCl 答(1) CH2=C(C6H5)2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l,1-双取代的取代基空间位阻大,只形成二聚体。 (2) CH3CH=CHCOOCH3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3) CH2=C(CH3)C2H5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两个取代基均为供电基团,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4)ClCH=CHCl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5)CH2=CHOCOCH3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COCH3为吸电子基团,利于自由基聚合。 (6) CH2=C(CH3)COOCH3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l,1-双取代,极化程度大,甲基体积小,为供电子基团,而-COOCH3为吸电子基团,共轭效应使自由基稳定。 (7) CH3CH=CHCH3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8) CF2=CFCl能进行自由基聚合,F原子体积小,Cl有弱吸电子作用。 思考题3.7为什么说传统自由基聚合的机理特征是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在聚合过程中,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合作业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合作业 P146T 思考题4.考虑r1=r2=1;r1=r2=0;r1>0,r2=0;r1r2=1等情况,说明11f f F =()的函数 关系和图像特征。 解答:由21112122111222 r f +f f r f +2f f +r f F = 当r1=r2=1时,11f F =,如图;当r1=r2=0时,11= 2F ,如图 当r1>0,r2=0时,1121112r f +f r f +2f F =,如图;当r1r2=1时,11122d[]d[]r d[]d[] M M M M =,如图

P147T1.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两对单体聚合,若两体系中醋酸乙烯酯和苯乙烯的浓度均为15%(质量分数),根据文献报道的竞聚率,试求共聚物起始组成。 解答:由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的竞聚率为:r1=1.68,r2=0.23; =15%=85%ωω(醋酸乙烯酯),(氯乙烯);10.85 62.5f ==0.8860.851-0.85+62.586 () 21f =1-f =0.114 21112122111222 r f +f f =0.932r f +2f f +r f F ?=;10.93262.5==0.9090.93262.5+0.06886W ???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的竞聚率:r1=0.46,r2=0.52; 10.85 100f ==0.8550.851-0.85+100104 ();21f =1-f =0.145;21112122111222r f +f f =0.773r f +2f f +r f F ?= 10.7731000.7640.7731000.23104 W ?==?+? P147T1.甲基丙烯酸甲酯(1M )浓度=5-1mol L ?,5-乙基-乙烯基吡啶浓度=1-1 mol L ?,竞聚率:r1=0.40,r2=0.69; a.计算共聚物起始组成(以摩尔分数计), b.求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相同两单体摩尔配比。 解答:甲基丙烯酸甲酯浓度为5-1mol L ?,5-乙基-乙烯基吡啶浓度为11mol L -?; 01 5f =6,021f =6;21112122111222r f +f f =0.725r f +2f f +r f F ?= 即起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摩尔分数为72.5% 由r1<1,r2<1,21112 1-r f ==0.342-r -r F ?= 两单体摩尔比= 12f 0.3417==f 0.6633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思考题3.2 下列烯类单体适用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1)CH2——CHCl (2)CH2=CCl2(3)CH2=CHCN (4)CH2=C(CN)2 (5)CH2=CHCH3(6)CH2=C(CH3)2(7)CH2=CHC6H5 (8)CF2=CF2(9)CH2=C(CN)COOR (10)CH2=C(CH3)-CH=CH2 答可以通过列表说明各单体的聚合机理,如下表:

思考题3.3 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1)CH2=C(C6H5)2(2)CH3CH=CHCOOCH3(3)CH2=C(CH3)C2H5 (4)ClCH=CHCl (5)CH2=CHOCOCH3(6)CH2=C(CH3)COOCH3 (7)CH3CH=CHCH3(8)CF2=CFCl 答(1) CH2=C(C6H5)2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l,1-双取代的取代基空间位阻大,只形成二聚体。

(2) CH3CH=CHCOOCH3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3) CH2=C(CH3)C2H5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两个取代基均为供电基团,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4)ClCH=CHCl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5)CH2=CHOCOCH3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COCH3为吸电子基团,利于自由基聚合。 (6) CH2=C(CH3)COOCH3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l,1-双取代,极化程度大,甲基体积小,为供电子基团,而-COOCH3为吸电子基团,共轭效应使自由基稳定。 (7) CH3CH=CHCH3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8) CF2=CFCl能进行自由基聚合,F原子体积小,Cl有弱吸电子作用。 思考题3.7为什么说传统自由基聚合的机理特征是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在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的聚合度、转化率,聚合产物中的物种变化趋向如何? 答自由基聚合机理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链引发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引发剂引发

第四章_自由基共聚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 一、名称解释 1. 均聚合: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 2. 共聚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加的连锁聚合反应。形成的聚合物中含有两种或多种单体单 元。 3. 均聚物:由均聚合所形成的聚合物。 4. 共聚物:由共聚合形成的聚合物。 5. 无规共聚物:聚合物中组成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呈无规排列。 6. 交替共聚物:聚合物中两种或多种结构单元严格相间。 7. 嵌段共聚物:聚合物由较长的一种结构单元链段和其它结构单元链段构成,每链段由几百到几千个结 构单元组成。 8. 接枝共聚物:聚合物主链只由某一种结构单元组成,而支链则由其它单元组成。 9. 共聚合组成方程:表示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混合物(原料)组成间的定量关系。 10. 理想共聚:该聚合竞聚率r i *匕=1,共聚物某瞬间加上的单体中1组分所占分率F i = r i f i/(r i f i+f2),并且其组成曲线关于另一对角线成对称(非恒比对角线)。 11. 理想恒比共聚:该聚合的竞聚率r i=r2=i,这种聚合不论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 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F i = f i,并且随着聚合的进行,F i、f i,的值保持恒定不变。 12. 交替共聚:该聚合竞聚率r i=r2= 0或者r i^O,「2 ~0 ,这种聚合两种自由基都不能与同种 单体加成,只能与异种单体共聚,因此不论单体组成如何,结果都是F i=0.5,形成交替 共聚物。 13. 非理想共聚:竞聚率r i*「2工1的聚合都是非理想聚合,非理想聚还可再往下细分。 14. 有恒比点非理想共聚:竞聚率r ii且r2>i,两种自由基都有利于加上同种单体,形成嵌段 共聚物”,但两种单体的链段都不长,很难用这种方法制得商品上的真正嵌段共聚物。 16. 竞聚率:是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r i=k ii/k i2,「2=k22/k2i,竞聚率用于表征两 单体的相对活性。 17. 前末端效应:前末端是指自由基活性端的倒数第二个结构单元,带有位阻或极性较大的基团的烯类单 体,进行自由基共聚时,前末端单元对末端自由基将产生一定的作用,这即前末端效应。 18. 单体活性:单体的活性我们一般通过单体的相对活性来衡量,一般用某一自由基同另一单体反应的增长 速率常数与该自由基同其本身单体反应的增长速率常数的比值(即竞聚率的倒数)来衡量。 19. 自由基活性:一般表示自由基之间的相对活性,可用不同自由基与同一单体反应的增长速率常数来衡 量。 20. 极性效应:极性相反的单体(带负电性与带正电性)之间易进行共聚,并有交替倾向,这个效应称为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习题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_习题 1、下列烯类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解释原因。 CH2=C(C6H5)2CH2=C(CH3)C2H5 CH3CH=CHCH3C l CH=CHC l CF2=CF2 CH2=C(CH3)COOCH3CH2=CHCOOCH3 CH2=CHCN CH2=C(CH3)CH=CH 2、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写出醋酸乙烯酯聚合历程中各基元反应式。 3、PVA的单体是什么?写出其聚合反应式。 4、试写出氯乙烯以偶氮二异庚腈为引发剂聚合时的各个基元反应。 5、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时,歧化终止的百分比与温度的依赖性如下表所示: 计算: (a)歧化终止与偶合终止的活化能差值; (b)偶合终止为90%时的温度。 6、如果某引发剂的半衰期为4 hr,那么反应12 hr后,引发剂还剩余多少(百分比)没有分解? 7、写出下列常用引发剂的分子式和分解反应式。 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 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羧酸叔丁酯,过硫酸钾-亚硫酸盐体系,过氧化氢-亚铁盐体系

8、苯乙烯在苯中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80℃下进行聚合反应。已知: k d=2.5×10-4S-1,E d=124.3kJ·mol-1,试求60℃的k d值和引发剂的半衰期。 9、直接光引发和加光引发剂的光引发有什么不同? 10、据报道,过氧化二乙基的一级分解速率常数为1.0×1014e-35000cal/RT s-1,试预测这种引发剂的使用温度范围。 11、在稳态状态下,如果[M×]=1×10-11mol/L,那么在30、60、90分钟后,[M×]分别等于多少? 12、何为自动加速作用?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3、阻聚作用与缓聚作用的定义,常见阻聚剂有哪几种类型?它们的阻聚机理有什么不同? 14、单体溶液浓度为0.20 mol/L,过氧化物引发剂浓度为4.0×10-3 mol/L,在60℃下加热聚合,问需多长时间能达到50%的转化率?计算时采用如下数据:k p=145 L/mol×s,k t=7.0×107 L/mol×s,f=1,引发剂半衰期为44 hr。 15、用引发剂W在60℃下热引发单体Z(单体浓度8.3 mol/L)进行本体聚合,得到下列数据: 若试验证明R p=4.0×10-4[I]1/2,请计算C M,k p/k t1/2和fk d的值。在聚合中,向引发剂链转移重要吗?如果重要,请简述怎样计算C I。 16、氧化还原体系Ce4+-醇可以引发自由基聚合: 链增长反应为:

第三章__自由基聚合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思考题下列烯类单体适用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1)CH2——CHCl (2)CH2=CCl2 (3)CH2=CHCN (4)CH2=C(CN)2 (5)CH2=CHCH3 (6)CH2=C(CH3)2 (7)CH2=CHC6H5 (8)CF2=CF2 (9)CH2=C(CN)COOR (10)CH2=C(CH3)-CH =CH2 答可以通过列表说明各单体的聚合机理,如下表:

思考题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1)CH2=C(C6H5)2(2)CH3CH=CHCOOCH3(3)CH2=C(CH3)C2H5 (4)ClCH=CHCl (5)CH2=CHOCOCH3 (6)CH2=C(CH3)COOCH3 (7)CH3CH=CHCH3 (8)CF2=CFCl 答 (1) CH2=C(C6H5)2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l,1-双取代的取代基空间位阻大,只形成二聚体。 (2) CH3CH=CHCOOCH3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

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3) CH2=C(CH3)C2H5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两个取代基均为供电基团,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4)ClCH=CHCl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5)CH2=CHOCOCH3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COCH3为吸电子基团,利于自由基聚合。 (6) CH2=C(CH3)COOCH3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l,1-双取代,极化程度大,甲基体积小,为供电子基团,而-COOCH3为吸电子基团,共轭效应使自由基稳定。 (7) CH3CH=CHCH3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因为1,2-双取代,单体结构对称空间阻碍大。 (8) CF2=CFCl能进行自由基聚合,F原子体积小,Cl有弱吸电子作用。 思考题为什么说传统自由基聚合的机理特征是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在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的聚合度、转化率,聚合产物中的物种变化趋向如何 答自由基聚合机理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链引发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引发剂引发由2步反应组成,第一步为引发剂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第二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合1.基本概念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合 1. 基本概念: 均聚合(Homo-polymerization):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 共聚合(Co-polymerization):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加的连锁聚合反应。形成的聚合物中含有两种或多种单体单元。 均聚物(Homo-polymer):由均聚合所形成的聚合物。 共聚物(Copolymer):由共聚合形成的聚合物。 无规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聚合物中组成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呈无规排列。 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 Copolymer):聚合物中两种或多种结构单元严格相间。 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聚合物由较长的一种结构单元链段和其它结构单元链段构成,每链段由几百到几千个结构单元组成。 接枝共聚物(Graft Copolymer):聚合物主链只由某一种结构单元组成,而支链则由其它单元组成。 共聚合组成方程(Equation of Copolymer Composition):表示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混合物(原料)组成间的定量关系。 理想共聚(Ideal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竞聚率r1*r2=1,共聚物某瞬间加上的单体中1组分所占分率F1=r1f1/(r1f1+f2),并且其组成曲线关于另一对角线成对称(非恒比对角线)。 理想恒比共聚( Ideal Azeotropic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的竞聚率r1=r2=1,这种聚合不论配比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和单体组成完全相同,F1=f1,并且随着聚合的进行,F1、f1,的值保持恒定不变。 交替共聚(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竞聚率r1=r2=0或者r1→0,r2→0,这种聚合两种自由基都不能与同种单体加成,只能与异种单体共聚,因此不论单体组成如何,结果都是F1=0.5,形成交替共聚物。 非理想共聚(Non-ideal Co-polymerization):竞聚率r1*r2≠1的聚合都是非理想聚合,非理想聚还可再往下细分。 有恒比点非理想共聚(Non-ideal Azeotropic Co-polymerization):竞聚率r1<1 且r2<1的非理想聚合,该共聚物组成曲线与恒比对角线有一交点,在这一点上共聚物的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且随着聚合的进行二者的单体和聚合物的组成都都保持恒定不变。 嵌段共聚(Block Co-polymerization):该聚合竞聚率r1>1且r2>1,两种自由基都有利于

第三章自由基共聚合(1)分析

第三章自由基共聚合 一、课程主要内容 ⒈自由基共聚合反应概述:共聚物的分类与命名;研究自由基共聚合反应的意义。 ⒉二元共聚物组成与原料组成的关系: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的推导及讨论;共聚类型及共聚物组成曲线。 ⒊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的测定:直线交点法;截距斜率法;积分法。 ⒋控制共聚物组成的方法:调节起始单体配比的一次投料法;连续补加活泼单体的投料法;连续补加混合单体的投料法。 ⒌单体的相对活性和自由基的活性:单体的相对活性和自由基的活性;影响单体活性和自由基活性的因素;Q-e概念。 通过学习第三章,掌握共聚物的分类与命名,两单体共聚的倾向,截距斜率法测定竞聚率;熟练掌握二元共聚物组成与原料组成的关系,控制共聚物组成的方法;而对单体的相对活性和自由基的活性,Q-e概念作一般了解。 二、试题与答案 本章试题有基本概念题、填空题、选择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㈠基本概念题 ⒈自由基共聚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混合物,经引发聚合后形成的聚合物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过程,称为自由基共聚合反应,简称自由基共聚。 ⒉无规共聚物:共聚物大分子链中两种单体单元毫无规律排列。M1、M2连续的单元数不多; ⒊交替共聚物:共聚物大分子链中两种单体单元严格相间排列的共聚物。 ⒋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链段构成的共聚物; ⒌接枝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主链由一种(或两种)单体单元构成,支链由另一种(或另两种)单体单元构成的共聚物。 ⒍共聚合和共聚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混合物,经引发聚合后,形成的聚合物其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过程,称为共聚合反应,。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物称为共聚物。 ⒎共聚物组成:共聚物大分子链中单体单元的比例即为共聚物组成。 ⒏竞聚率:均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与共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之比。 ⒐竞聚率r1、r2的物理意义:r1是单体M1均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与M2共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之比。r2是单体M2均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与M1共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之比。r1、r2表征两种单体的相对活性。 ㈡填空题 ⒈根据共聚物大分子链中单体单元的排列顺序,共聚物分为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

4-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四章--自由基共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第一部分 高分子化学
教学目的: 掌握共聚合的定义和作用,共聚高分子的分类 及分子结构特点,了解共聚方程的推导思路和假定,掌握 竞聚率的定义及不同竞聚率下的产物特点。 重点内容:
1、掌握基本概念 共聚合;无规共聚;交替共聚;接枝共聚;嵌段共 聚; 竞聚率。 2、共聚的作用及典型共聚高分子的性能。 3、共聚合的动力学推倒过程中的基本假定。 4、竞聚率及作用。
1
第4章自由基共聚合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5、不同竞聚率下的共聚物的结构特点。
2
主要英文词汇: 难点内容:自由共聚合的聚合反应动力学推导假定、推导
过程;竞聚率的定义和应用。 Copolymerization—共聚合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共聚合 Random copolymer—无规共聚物 Alternatinig copolymer—交替共聚物 Block copolymer—嵌段共聚物 Graft copolymer—接枝共聚物 Reactivity ratio--竞聚率
3 4
熟悉内 容: 了解共聚的推导思路;
了解自由基共聚合的主要工业应用。
参考教材或资料: 1、潘祖仁,高分子化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
2、郝立新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年 3、George Odian,Principle of Polymerization(M),2nd,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1981 4、应圣康,余丰年等,共聚合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年
4.1 引言 均聚合: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成为均聚合,所得 的聚合物称作均聚物。 共聚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加的聚合反应,称 作共聚合,所得的产物含有两种或多种单体单元,称作共 聚物。 备注:共聚物不是几种单体各自均聚物的混合物。 对于二元共聚的理论已研究得相当详细,三元共聚动 力学和组成问题相当复杂;实际上,三元以上的共聚只限 于实际应用,较少在理论上进行定性分析。
6
5
1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重点、难点指导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重点、难点指导 一、重要概念 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共聚合、竞聚率、恒比点、序列结构、序列长度、单体活性、自由基活性、Q-e 概念 二、重要公式 二元共聚物瞬时组成方程 恒比点 2 121121r r r f F ???= = 三、难点 共聚合行为的判断、二元共聚物组成控制、单体活性与自由基活性的比较 1. 共聚物组成曲线 对两种单体的竞聚率和组成组合作图,得到共聚物组成曲线(F1一f1曲线),不仅能清楚显示出两种单体瞬间组成所对应的共聚物的瞬时组成、同时也清楚显示出共聚物组成随转化率变化的趋势。而竞聚率又是指均反应链增长速率常数与共聚反应增长速率常数之比值。 当r 1=0时,表明k 11=0,表示该单体不能进行均聚反应而只能进行共聚反应。 当r 1<1时,表明k 1l <k 12:,表示该单体进行共聚反应的倾向大于进行均聚反应的倾向 当r 1=0时,表明k 11=k 12,表示该单体进行均聚反应和共聚反应的倾向完全相等。 当r 1>l 时,表明k 11>k 12,表示该单体进行均聚反应的倾向大于共聚反应的倾向。 竞聚率数值越大,表明这种单体均聚的能力比共聚能力大得越多。如果以改善聚合物性能为目的,希望两种单体尽可能地参加共聚.则两种单体的竞聚率起码不应远大于1,最好小于1,接近于或等于零。 2、共聚物组成控制 (1) 共聚物的组成控制 共聚是改善聚合性能的一种主要方法.共聚物的性能与共聚物组成及其分布关系密切 共聚物组成的控制规律如下: ①对于下面三种情况,即恒比共聚(r1=r2=1)、完全交替共聚(r1=r2=0)以及在恒比点进行的有恒比点的共聚(F1=f1=[(1一r1)/(2一r1一r2)])等。由于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完全相同,其组成不随转化率升高而变化,所以均不存在组成控制的向题。 ②对接近交替共聚的情况(r1=0,r2≈0),如果其目的是控制共聚物的组成尽可能接近][M ][M r ][M ][M r ][M ][M ] d[M ] d[M 1222112121 ++?= 22221211212111 f r f 2f f r f f f r F +++=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解析_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思考题 1.烯类单体家具有下列规律: ①单取代和1,1-双取代烯类容易聚合, 而1,2-双取代烯类难聚合;②大部分烯类单体能自由基聚合,而能离子聚合的烯类单体却很少,试说明原因。 2. 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CH2=CHCl CH2=CCl2 CH2=CHCN CH2=C(CN)2 CH2=CHCH3 CH2=C(CH3)2 CH2=CHC6H5 CF2=CF2 CH2=C(CN)COOR CH2=C(CH3)-CH=CH2 答:CH2=CHCl:适合自由基聚合,Cl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CH2=CCl2: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 CH2=CHCN: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CN为吸电子基团。 CH2=C(CN)2: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CN)。 CH2=CHCH3:配位聚合,甲基(CH3)供电性弱。 CH2=CHC6H5: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CF2=CF2:自由基聚合,对称结构,但氟原子半径小。 CH2=C(CN)COOR:阴离子聚合,取代基为两个吸电子基(CN及COOR) CH2=C(CH3)-CH=CH2: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3. 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CH2=C(C6H5)2 ClCH=CHCl CH2=C(CH3)C2H5 CH3CH=CHCH3 CH2=CHOCOCH3 CH2=C(CH3)COOCH3 CH3CH=CHCOOCH3 CF2=CFCl 答:CH2=C(C6H5)2:不能,两个苯基取代基位阻大小。 ClCH=CHCl:不能,对称结构。 CH2=C(CH3)C2H5:不能,二个推电子基,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CH3CH=CHCH3:不能,结构对称。 CH2=CHOCOCH3:醋酸乙烯酯,能,吸电子基团。 CH2=C(CH3)COOCH3:甲基丙烯酸甲酯,能。 CH3CH=CHCOOCH3:不能,1,2双取代,位阻效应。 CF2=CFCl:能,结构不对称,F原子小。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计算题

第三章作业答案

{ 思考题 2.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还是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CH 2=CHCl CH 2 =CCl 2 CH 2 =CHCN CH 2 =C(CN) 2 CH 2 =CHCH 3 CH 2 =C(CH 3 ) 2 CH 2=CHC 6 H 5 CF 2 =CF 2 CH 2 =C(CN)COOR CH 2 =C(CH 3 )-CH=CH 2 答:CH 2 =CHCl:适合自由基聚合,Cl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 CH 2=CCl 2 :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 CH 2 =CHCN:自由基及阴离子聚合,CN为吸电子基团。 CH 2=C(CN) 2 :阴离子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团(CN)。 CH 2=CHCH 3 :配位聚合,甲基(CH 3 )供电性弱。 / CH 2=CHC 6 H 5 :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CF 2=CF 2 :自由基聚合,对称结构,但氟原子半径小。 CH 2 =C(CN)COOR:阴离子聚合,取代基为两个吸电子基(CN及COOR) CH 2=C(CH 3 )-CH=CH 2 :三种机理均可,共轭体系。 3. 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原因。 CH 2=C(C 6 H 5 ) 2 ClCH=CHCl CH 2 =C(CH 3 )C 2 H 5 CH 3 CH=CHCH 3 CH 2=CHOCOCH 3 CH 2 =C(CH 3 )COOCH 3 CH 3 CH=CHCOOCH 3 CF 2 =CFCl : 答:CH 2=C(C 6 H 5 ) 2 :不能,两个苯基取代基位阻大小。 ClCH=CHCl:不能,对称结构。 CH 2=C(CH 3 )C 2 H 5 :不能,二个推电子基,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CH 3CH=CHCH 3 :不能,结构对称。 CH 2=CHOCOCH 3 :醋酸乙烯酯,能,吸电子基团。 CH 2=C(CH 3 )COOCH 3 :甲基丙烯酸甲酯,能。 CH 3CH=CHCOOCH 3 :不能,1,2双取代,位阻效应。 CF 2 =CFCl:能,结构不对称,F原子小。 ; 7.为什么说传统自由基聚合的激励特征是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在聚合过程中, 聚合物的聚合度,转化率变化趋势如何 链引发反应是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活化能高E = 105~150 kJ/mol,故反应速度慢。链增长反应为放热反应,聚合热约55~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

4 自由基共聚合 4.1 课程的知识要点 重点介绍共聚合反应的类型、无规共聚、交替共聚、恒比共聚和嵌段共聚及共聚物组成曲线、竞聚率和单体的活性。 4.2 本章习题 1、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两对单体共聚,若两体系中醋酸乙烯酯和苯乙烯的浓度均为15%(质量分数),根据文献报道的,试求共聚物起始组成。 2、甲基丙烯酸甲酯(M 1 )浓度=5mol/L,5-乙基-2-乙烯基吡啶浓度=1mol/L,竞聚率:r1=0.40,r2=0.69;a、计算聚合共聚物起始组成(以摩尔分数计),b、求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时两单体摩尔配比。 3、氯乙烯(r1=1.67)与醋酸乙烯酯(r2=0.23)共聚,希望获得初始共聚物瞬时组成和85%转化率时共聚物平均组成为5%(摩尔分数)醋酸乙烯酯,分别求两单体的初始配比。 4、两单体竞聚率为r1=0.9,r2=0.083,摩尔配比=50:50,对下列关系进行计算和作图:a、残余单体组成和转化率; b、瞬时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 c、平均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d、共聚物组成分布。 5、0.3mol甲基丙烯腈和0.7mol苯乙烯进行自由基共聚,求共聚物中每种单元的链段长。 6、0.75mol丙烯腈(M 1 ,r1=0.9)和0.25mol偏二氯乙烯(M2,r1=0.4)进行共聚。 a. 求共聚物中含3个或3个以上单元丙烯腈链段的分数。 b. 要求共聚物组成不随转化率而变,求配方中两单体组成。 7、0.414mol甲基丙烯腈MAN(M 1)、0.424mol苯乙烯S(M 2 )、0.162molα-甲 基苯乙烯α-MS(M 3 )三元共聚,计算起始三元共聚物组成(以摩尔分数计)。竞聚率如下: MAN/S: r 12=0.44, r 21 =0.37 MAN/α-MS: r 13=0.38 , r 31 =0.53 S/α-MS: r 23=1.124 ,r 32 =0.627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2)

㈤ 计算题 ⒈ 在共聚反应中,单体对的竞聚率如表3.4所示: 表3.4 几种共聚体系的竞聚率21 r r ?值 ⑴ 示意绘出各对单体形成的共聚物组成曲线(11x ~x ' 曲线)。 ⑵ 说明其共聚类型? ⑶ 计算501.x =时,各对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低转化率阶段的' 1x 、' 2x 值等于多少? 答案: ⑴ 示意绘出各对单体形成的共聚物组成曲线(11x ~x ' 曲线)。 ① r 1=0.05, r 2=0.10属于非理想恒比共聚体系。11x ~x '共聚曲线与恒比共聚线有一交点,其坐标为 '211121-1-0.1 (A)(A)0.486 2--2-0.05-0.1 r x x r r == == 11x ~x '共聚曲线如图3.1中的曲线①。 ② r 1=0.01, r 2=0.01属于点对称的非理想恒比共聚体系,11x ~x ' 共聚曲线与恒比共聚线有一交点,其坐标为 '11(A)(A)=0.5x x =, 11x ~x '共聚曲线如图3.1中的曲线②。 ③ r 1=0.2, r 2=5,则121=?r r ,属一般理想共聚。11x ~x ' 共聚物组成曲线为一弧线,位于恒比共聚线的下方,如图3.1中曲线③。 '1x 1x ⑵ 说明其共聚类型? ① r 1=0.05, r 2=0.10属于非理想恒比共聚体系。 ② r 1=0.01, r 2=0.01属于点对称的非理想恒比共聚体系。 图3.1 1 1 x ~x '共聚曲线 0.5

③ r 1=0.2, r 2=5,则121=?r r ,属一般理想共聚。 ⑶ 计算501.x =时,各对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低转化率阶段的'1x 、' 2x 值等于多少? 根据式(3.2)和 / '211-x x = 2'1112 1 2 2 111222 2r x x x x r x x x r x +=++ (3.2) 当50=1.x 时 ①4880=50×100+50×50×2+50×0505 0×50+50×050=+2++=2 2222221211212111 ...........x r x x x r x x x r x ' / '211-10.4880.512x x ==-= ② 2'1 22 0.010.50.50.50.50.010.520.50.50.010.5 x ?+?==?+??+? 50=50-1=-1='12..x x '。 ③ 共聚物组成方程为, 2 111 11+= x x r x r x ' 当10.5x =时 1670=5 0+50×205 0×20=+= 211111......x x r x r x ' 8330=1670-1=-1='12..x x '。 计算结果列表于3.5。 表3.5 几种共聚体系的特征及' 1x 、' 2x 值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第四章自由基共聚合 思考题4.2试用共聚动力学和概率两种方法来推导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推导时有哪些基本假定? 答(1)采用共聚动力学方法,作如下假设:①等活性假设;②无前末端效应;③无解聚反应;④共聚物组成仅由增长反应决定,与引发、终止无关;⑤稳态假设,体系中自由基浓度不变。 思考题4.3说明竞聚率r1、r2的定义,指明理想共聚、交替共聚、恒比共聚时竞聚率数值的特征。 答r1=k11、k12即链自由基M·与单体M1的反应能力和它与单体M2的反应能力之比,或两单体M l、M2与链自由基M·反应时的相对活性。 计算题 4.1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两对单体共聚,若两体系中醋酸乙烯酯和苯乙烯的浓度均为15%(质量分数),根据文献报道的竞聚率,试求共聚物起始组成。解(1)从文献报道看:氯乙烯-醋酸乙烯酯的竞聚率为:r1=1.68,r2=0.23。 由于共聚物中醋酸乙烯酯的质量分数为15%,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85%,则相应的摩尔分数为:f1=0.886 f2=0.114 相应的共聚物组成为:F1=0.932 W1=0.909 因此起始时单元(氯乙烯)在共聚物中所占的质量分数为90.9%,所占的摩尔分数为93.2%。 (2)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的竞聚率为r1=0.46,r2=0.52 共聚物中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15%,则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分数为85%,于是:f1=0.855 f2=0.145 F1=0.3 W1=0.764 则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聚合物中所占的质量分数为76.4%,摩尔分数为77.3%。 计算题4.2 甲基丙烯酸甲酯(M1)浓度=5 mo1·L-1,5-乙基-2-乙烯基吡啶浓度:l mo1·L-1,竞聚率:r1=0.40,r2=0.69。 (1)计算共聚物起始组成(以摩尔分数计); (2)求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时两单体摩尔比。 解甲基丙烯酸甲酯(M1)浓度为5 mo1·L-1,5-乙基-2-乙烯基吡啶浓度l mo1·L-1,所以:f10=5/6 f20 =1/6 F10=0.725 即起始共聚物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摩尔分数为72.5%。 因为,r1<1r2<1,此共聚体系为有恒比共聚点的非理想共聚,在恒比共聚点上配料时,所得的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相同,有:F1= f1= 0.34 所以,两单体摩尔比为:[M1]0/[M2]0=17/33

第三章共聚合

第三章共聚合 1.无规、交替、嵌段、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有何差异?在这些共聚物名称中,对前后单体的位置有何规定? 2.试讨论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的适用范围。 3.何为竞聚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4.单体M1和M2进行共聚,r1 = 0,r2 = 0.5,计算并回答: (1)合成组成为M2〈M1的共聚物是否可能? (2)起始单体组成为f1O = 0.5共聚物组成F1为多少? (3)如要维持⑵中算得的F1,变化不超过5%,则需控制转化率为多少? 示意画出各对单体形成的共聚物的组成曲线。f1O =0.5时,低转化率阶段的F2约为多少? 6.为什么要对共聚物的组成进行控制?在工业上有哪几种控制方法?它们各针对何种聚合体系?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7.为了改进聚氯乙烯的性能,常将氯乙烯(M1)与醋酸乙烯(M2)共聚得到以氯乙烯为主的氯醋共聚物。已知在60℃下上述共聚体系的r1=1.68,r2=0.23,试具体说明要合成含氯乙烯重量分数为80%的组成均匀的氯醋共聚物应采用何种聚合工艺? 8.考虑苯乙烯(M1)和丙烯酸甲酯(M2)在苯中进行共聚合:[M1]0=1.5mol/L,[M2]0=3.0mol/L。 (1)如果聚合温度为60℃,用BPO引发,[BPO]0为5.0×10-4mol/L,那么起始共聚物的组成为多少 (2)如果体系中有5.0×10-5mol/L的正丁基硫醇存在,则起始共聚物的组成为多少? (3)如用正丁基锂或BF3与少量水引发,则共聚物组成如何变化? 9.温度、溶剂对自由基共聚的竞聚率有何影响?竞聚率在共聚过程中有无变化?对离子共聚的竞聚率又如何影响? 10.在自由基共聚合反应中,苯乙烯的相对活性远大于醋酸乙烯。当醋酸乙烯均聚时如果加入少量苯乙烯,则醋酸乙烯难以聚合。试解释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11.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与丁二烯共聚,试以交替倾向的次序排列上述单体,说明原因。 12.苯乙烯、丙烯腈和丁二烯进行三元溶液共聚,起始浓度分别为0.47、0.47、0.06mol/L。试求三元共聚物的起始组成。 13.试述Q、e概念,如何根据Q、e值来判断单体间的共聚行为。 14.单体M1和M2进行共聚,50℃时r1=4.4,r2=0.12,计算并回答: (1)若两单体极性相差不大,空间效应的影响也不显著,则取代基的共轭效应哪个大? (2)开始生成的共聚物的摩尔组成M 1和M2各为50%,问起始单体组成是多少? 15.醋酸乙烯(M1)3.5mol/L和氯乙烯(M2) 1.5mol/L在苯溶液中于60℃下以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共聚反应,r1=0.23,r2=1.68。试计算; (1)起始形成共聚物中二者组成比。 (2)M1与M2在聚合物中的平均序列长度。 (3)生成8 M1序列的几率。 16.下表是几对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时的Q值和e值: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分解

第三章自由基共聚合习题参考答案 1. 解释下列名词: (1)均聚合与共聚合,均聚物与共聚物 (2)均缩聚、混缩聚、共缩聚 (3)共聚组成与序列结构 (4)无规共聚物、无规预聚物与无规立构聚合物 (5)共聚物、共混物、互穿网络 解答: (1)在链式聚合中,由一种单体进行聚合的反应称为均聚合,所得产物称为均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与聚合的反应称为共聚合,产物称为共聚物。 (2)均缩聚:在逐步聚合中,将只有一种单体参加的反应。 混缩聚:两种带有不同官能团的单体共同参与的反应。 共缩聚:在均缩聚中加入第二单体或在混缩聚中加入第三甚至第四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 (3)共聚物组成:共聚物中各种单体的含量。 序列结构:不同单体在大分子链上的相互连接情况。 (4)无规共聚物:参加共聚的单体在大分子链上无规排列,在主链上呈随机分布,没有一种单体能在分子链上形成单独的较长链段。 无规预聚物:预聚物中可进一步反应官能团的数目、大小、位置不清楚。 无规立构聚合物:聚合物中各结构单元的立体结构呈现无序状态。 (5)共聚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与聚合,以化学键相互连接的聚合物。 共混物:指通过物理的方法将聚合物与其它的物质(其它聚合物、充填剂、增塑剂等)混合到一起的物质。 互穿网络:各聚合物均各自独立交联(可以是化学交联,也可以是物理交联),形成有某种程度互穿的网络。 2. 无规、交替、嵌段、接枝共聚物的序列结构有何差异? 解答: 以二元共聚为例: ①无规共聚物:两种单体M1、M2在大分子链上无规排列,两单体在主链上呈随机分布,没有一种单体能在分子链上形成单独的较长链段。 ②交替共聚物:两种单体M1、M2在大分子链上严格相间排列。 ③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较长的M2链段间隔排列形成大分子链。 ④接枝共聚物:主链由一种单体组成,支链则由另一种单体组成。 3. 对下列共聚反应的产物进行命名: (1)丁二烯(75%)与苯乙烯(25%)进行无规共聚 (2)马来酸酐与乙酸2-氯烯丙基酯进行交替共聚 (3)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依次进行嵌段共聚 (4)苯乙烯在聚丁二烯上进行接枝共聚 (5)苯乙烯与丙烯腈的无规共聚物在聚丁二烯上进行接枝共聚 (6)苯乙烯在丁二烯(75%)与苯乙烯(25%)的无规共聚物上进行接枝共聚 解答: (1)丁二烯-r-苯乙烯无规共聚物

3自由基共聚合(1)

第 7 次课 2 学时

3.1引言 共聚合:两种或多种单体共同参加的聚合反应。 共聚物:两种或多种单体共聚反应所形成的聚合物。 共聚合多用于连锁聚合,如自由基共聚,离子共聚。 在逐步聚合反应中,如聚酰胺-6,6和涤纶聚酯的合成,大多采用两种原料,形成的聚合物含有两种结构单元,但不能说是共聚合。 3.1.1共聚物的类型和命名 A无规共聚物其中两单元无规排列 B交替共聚物共聚物中M1、M2两单元严格相间 C嵌段共聚物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链段构成大分子 D接枝共聚物主链由单元M1组成,而支链则由另一种单元M2组成 3.1.2研究共聚合反应的意义:均聚物种类有限,但某单体与第二单体共聚后,可以改变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3.2二元共聚物的组成 3.2.1共聚物组成方程 用动力学推导共聚物组成方程时须作下列假定: A自由基活性与链长无关,这一等活性理论与自理均聚动力学时相同 B前末端(倒数第二)单元结构对自由基活性无影响,即自由基活性仅取决于末端单体的结构 C无解聚反应,即不可逆聚合 D共聚物聚合度很大,引发和终止对共聚物组成无影响

E稳态,要求自由基总浓度和两种自由基的浓度都不变,除引退速率和终止速率相等外,还要求两自由基相互转变的速率相等。 二元共聚时有二种引发、四种增长、三种终止反应。 A链引发 B链增长 C链终止 根据共聚物聚合度很大的假定,用于引发的单体比例很小,忽略不计。M1、M2的消失速率或进入共聚物的速率仅决定于链增长速率。 两单体消耗速率比等于两单体进入共聚物的速率比(m1/m2) 对和分别作稳态假定,得 满足上述稳态假定须有两个条件:一是的引发速率分别等于各自的终止速率另一是转变成转变成的速率相等。即: 由上式解出令 经简化,最后得共聚物组成摩尔比(浓度比)微分方程: 是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表征两单体的相对活性,特称为竞聚率。以两单体的摩尔比或浓度比来描述共聚物瞬时组成与单体组成的定量关系,竞聚率是影响该定量关系的重要参数。 采用摩尔分率代替摩尔比或浓度比来表达共聚方程。 令f1代表某瞬间单体M1占单体混合物的摩尔分率,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