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机械传动基础知识分析复习课程

第一章机械传动基础知识分析复习课程

第一章机械传动基础知识分析复习课程
第一章机械传动基础知识分析复习课程

第一章机械传动基础知识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常用的传动方式

人类为了适应生活和生产上的需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机器来代替或减轻人的劳动。例如汽车、洗衣机以及各种机床。在机器中,通常工作部分的转速(或速度)不等于动力部分的转速(或速度),运动形式往往也不同。通常,将机器中动力部分的动力和运动按预定的要求传递到工作部分的中间环节,称为传动。

传动可以通过机、电、液等形式来实现。在现代工业中,根据传动的原理不同,主要应用着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气压传动和电传动等四种传动方式。每种不同的传动形式都是通过一定的介质来传递能量和运动的,而由于传递介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传动特点,以及不同的适用范围。

1.机械传动

机械传动是利用带轮、齿轮、链轮、轴、蜗杆与蜗轮、螺母与螺杆等机械零件作为介质来进行功率和运动的传递,即采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螺旋传动等装置来进行功率和运动的传递。机械传动是最常见的传动方式,它具有传动准确可靠、操纵简单、容易掌握、受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但也存在传动装置笨重、效率低、远距离布置和操纵困难、安装位置自由度小等缺点。

2.液压传动

液压传动是采用液压元件,利用处于密封容积内的液体(油或水)作为工作介质,以其压力进行功率和运动的传递。液压传动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现代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气压传动

气压传动是采用气动元件,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工作介质,以其压力进行运动和功率的传递。气压传动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得到很快发展,这是因为它不仅可以实现单机自动化,而且可以控制流水线和自动线的生产过程,是实现自动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

4.电传动

电传动是采用电力设备和电气元件,利用调整其电参数(电压、电流和电阻),来实现运动或改变运动速度。如收录机中拖动磁带的小电机,机床电气控制装置,直流电机,变频电机等。

以上四种传动方式在现代传动装置中,充分发挥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下面将着重介绍一些常见的机械传动形式: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和螺旋传动。

二、机械传动在机器中的应用

我们以图1-1所示牛头刨床的传动简图为例,来说明机械传动在机器中的作用。由图可知,牛头刨床由床身、滑枕、刨刀、工作台、齿轮、带轮、带、导杆、滑块等组成。电动机是刨床的动力来源,安装在床身上。刨刀和工作台是直接完成切削任务的工作部分。要将动力部分的动力和运动传到工作部分,

就离不开这两者之间的传动部分。刨床的动力和运动的传递由如下方式实现:在偏心销上套有一个可以绕其轴线回转的滑块,而滑块嵌入导杆中间的槽内,它与导杆中间的槽可作相对滑移。导杆上端与滑枕用铰链相联,当电动机经齿轮传动装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通过偏心销和滑块,便可带动导杆作往复摆动,从而通过铰链使滑枕沿床身的导轨作往复移动。因此,在动力部分和工作部分之间,有带传动、齿轮传动、平面连杆机构等传动装置。

图1-1 牛头刨床

1—电动机;2—齿轮传动装置;3—带传动;4—大齿轮;5—滑枕;6—床身;7—销钉;

8—螺旋传动;9—刨刀;10—工作台;11—偏心销;12—滑块;13—导杆。

通过分析牛头刨床的传动系统,可以看出机械传动在其中有如下作用:

(1)改变运动速度

电动机的转速是比较高的,经带传动到齿轮箱输入轴上的大带轮时,转速已降低。再通过改变滑移齿轮啮合位置能获得几种不同的转速。可见带传动和齿轮传动可将某一输入转速变为几种不同的输出转速,从而使滑枕能够获得多种不同的移动速度。

(2)改变运动形式

牛头刨床的动力部分是电动机,输入的运动形式是回转运动,经过带传动和齿轮传动后仍为回转运动,但经过曲柄滑块机构(由偏心销、滑块、导杆组成)后,牛头刨床的滑枕却变成了直线往复运动。

(3)传递动力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通过带传动和齿轮传动及曲柄滑块机构把动力传给滑枕,然后使装在刀架上的刨刀有足够的切削力完成刨削工作。

第二节带传动

一、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形式

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带传动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机械传动装置,它是利用传动带作为中间的挠性件,依靠传动带与带轮

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带传动由主动轮1、从动轮2和挠性传动带3组

成,如图1-2所示。当主动轮回转时,在摩擦力的作

用下,带动传动带运动,而传动带又带动从动轮回转,图1-2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这样就把主动轴的运动和动力传给从动轴。1—主动轮;2—从动轮;3—传动带。

2.带传动的形式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使用场合和转动方向不同,有不同的传动形式。根据两轴在空间的相互位置和转动方向的不同,带传动主要有开口传动、交叉传动和半交叉传动三种传动形式,如表1-1所示。

(1)开口传动

开口传动用于两轴平行并且旋转方向相同的场合。两轴保持平行,两皮带轮的中间平面应重合。开口传动的性能较好,可以传递较大的功率。

(2)交叉传动

交叉传动用于两轴平行但旋转方向相反的场合。由于交叉处皮带有摩擦和扭转,因此传动带的寿命和载荷容量都较低,允许的工作速度也较小,线速度一般在11m/s以下。

交叉传动不宜用于传递大功率,载荷容量不应超过开口传动的70~80%,传动比可到6。为了减少磨损,轴间距离不应小于20倍的带轮宽度。

(3)半交叉传动

半交叉传动用于空间的两交叉轴之间的传动,交角通常为90°。传动带在进入主动轮和从动轮时,方向必须对准该轮的中间平面,否则,传动带会从带轮上掉下来。

半交叉传动的线速度一般不宜超过11m/s,传动比一般不超过3,载荷容量约为开口传动的70~80%,并且只能单向传动,不能逆转。

表1-1 常用带的传动形式

开口传动交叉传动半交叉传动

传动简图

二、带传动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应用

1.带传动的主要类型

根据传动原理,带传动可分为摩擦型带传动和啮合型带传动两类。

(1)摩擦型带

带传动的主要类型是摩擦型带传动。这种带传动中,由于带紧套在两个带轮上,带与带轮接触面间产生压力,当主动轮回转时,依靠带与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拖动从动轮一起回转而传递一定的运动和动力。根据带的截面形状,常用的摩擦型带传动可分为平带传动、V带传动、多楔带传动和圆带传动,如图1-3所示。

平带传动 V带传动多楔带传动圆带传动

图1-3 摩擦型带传动

平带横截面为扁平矩形,质轻且挠曲性好。传动结构简单,带轮制造容易,在传动中心距较大的情况下应用较多。一般用的平带是有接头的橡胶帆布带,运转不平稳,不适于高速运转。在某些高速机械(如磨床、离心机等)中常用无接头的高速环形胶带、丝织带和锦纶编织带等。

V带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其工作面为带轮上制出的环形沟槽相接触的两侧面,带与轮槽底不接触。在带对带轮的压紧力Q相同时,V带传动产生的最大摩擦力约为平带传动的3倍,因此V带能传递较大的功率。此外,允许的传动比较大、中心距较小,外廓尺寸小,且V带无接头,传动较平稳,故应用最广。

多楔带是在平胶带基体上做出若干纵向楔的环形传动带,其工作面为楔的侧面,带轮也有相应的环形轮槽。多楔带有平带挠曲性好和V带摩擦力较大的优点,并能克服多根V带传动各带受力不均的特点,常用于传递功率较大而结构要求紧凑及速度较高的场合。

圆带的横截面为圆形,一般用皮革或棉绳制成,结构简单,但传动功率很小。常用于低速轻载的机械,如缝纫机、仪表机械、真空吸尘器和磁带盘等的机械传动。

(2)啮合型带

啮合型带传动是依靠带上的齿与带轮轮齿的相互

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比较典型的是图1-4所示的同

步带传动,它除保持了摩擦带传动的优点外,还具有

传递功率大,传动比准确等优点,故多用于要求传动

平稳、传动精度较高的场合。图1-4 同步带传动2.带传动的特点

带传动的主要优点是:

(1)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的传动,中心距最大可达10m。

(2)带传动是弹性体,可缓冲、吸振,传动平稳,噪声小。

(3)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和维护方便,成本低廉。

(4)过载时,带在带轮上打滑,可防止其它零件损坏,起安全保护作用。

带传动的主要缺点是:

(1)带传动的结构不够紧凑,传动装置的外廓尺寸较大。

(2)带在带轮上有弹性滑动,瞬时传动比不恒定,且传动效率低,带的寿命较短。

(3)因需要张紧,对轴的压力大。

(4)带传动中的摩擦会产生电火花,不适宜用在高温、易燃、易爆或经常与油水接触的场合。

3.带传动的应用

由于带传动的上述特点,带传动多用于机械中要求传动平稳、传动比要求不严格、中心距较大、传递功率不大的高速级传动中。通常,带传动的传动效率约为0.94~0.97,工作速度一般为1~21m/s。为使传动结构紧凑,带传动传递的功率最大不超过10kW。为防止传动时带打滑,带传动的常用传动比不超过7,一般平带i≤3,V带i≤7。带传动一般多用于动力部分(电动机)到工作部分的高速传动,如牛头刨床中的带传动。

第三节链传动

一、链传动的工作原理

链传动是以链条作为中间挠性传动件,通过链节与链轮齿的不断啮合和脱开而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它属于啮合传动。如图1-5所示,链传动由主动链轮1、链条2和从动链轮3组成。当主动链轮转动时,通过链条与链轮之间的啮合力带动从动链轮跟着旋转,

同时将主动轴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从动轴。

二、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1.链传动的类型

根据用途的不同,链传动分为传动链、起重链和图1-5 链传动

牵引链。传动链用来传递动力和运动,起重链用于起1—主动链轮;2—链条;3—从动链轮。

重机械中提升重物,牵引链用于链式输送机中移动重物。

一般机械传动中常用的是传动链。传动链有齿形链和短节距精密滚子链(简称滚子链)。齿形链又称无声链,由成组齿形链板左右交错排列,并用铰链联接而成,如图1-6所示。它运转平稳,噪声小,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高,但结构复杂,质量大,价格高,常用于高速或运动精度和可靠性较高的传动装置中。

(a)链结构(b)啮合传动

图1-6 齿形链

1—轴瓦;2—轴销;3—链板。

滚子链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生产量大,从低速到较高速、从轻载到重载都适用,在传动链中占有

主要地位。如图1-7所示,滚子链由滚子1、套筒2、销轴3、内链板4和外链板5所组成。

(a)链的主要几何尺寸(b)8字形链板(c)过渡链板

1—滚子;2—套筒;3—销轴;4—内链板;5—外链板。

图1-7 滚子链的结构

链板一般制成8字形,以使它的各个横截面具有接近的抗拉强度,

同时减少了链的质量和运动时的惯性力。链条中相邻两销轴中心的距

离称为节矩,用p表示,它是链传动的主要参数。节矩较大,链的各

元件尺寸也越大,链传递的功率也越大,但平稳性变差。故在设计时

如果要求传动平稳,则应尽量选取较小的节矩。当传递功率较大时,

可采用双排链(如图1-8所示)或多排链。

多排链由几排普通单排链用销轴联成,多排链的承载能力与排数

成正比,但由于精度的影响,各排链所受载荷不易均匀,故排数不宜

过多,常用双排链或三排链,四排以上的少用。滚子链已标准化,国图1-8 双排链

家标准是GB1243—97。

2.链传动的特点

链传动与其它传动相比,链传动的主要优点是:

(1)链传动是具有中间挠性件的啮合传动,与带传动相比,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故能保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传动效率较高,结构紧凑,传递功率大,张紧力比带传动小,作用在传动轴与轴承上的力较小,但无过载保护作用。

(2)在相同功率条件下,链传动比带传动结构紧凑,并适用于低速、重载下工作。

(3)与齿轮传动相比,链传动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安装精度要求低,适用于较大中心距的传动,能在高温、多尘、油污等恶劣的环境中工作。

链传动的主要缺点是:

(1)链条与链轮工作时磨损较快,使用寿命较短,磨损后链条的节距增大,链轮齿形变瘦,链条在啮合时会发出“咯咯”的响声,甚至造成脱链现象。

(2)只能传递平行轴间的同向回转运动,安装时对两轮轴线的平行度要求较高。链条不适宜装在两

个成水平位置的链轮上传动,这样容易发生脱链或顶齿。

(3)由于链条进入链轮后形成多边形折线,从而使链条速度忽大忽小地周期性变化,并伴有链条的上下抖动。因此,链传动的瞬时传动比不恒定,传动平稳性较差,有冲击和噪声,不宜用于高速和急速反向的场合。

(4)制造费用较高。

3.链传动的应用

链传动主要用于两轴相距较远、传动功率较大且平均传动比又要求保持不变、工作条件恶劣(如多粉尘、油污、泥沙、潮湿、高温及有腐蚀性气体)的场合。目前多用于化工机械、矿山机械、农业机械、自行车、摩托车和装配流水线传动机构中,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自行车就是利用链传动的工作原理,通过链条将脚踏部分的运动和力传递给后轮,然后驱动自行车后轮转动的。

第四节齿轮传动

一、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形式

1.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齿轮传动是由主动齿轮1、从动齿轮2和机架所组成,如图1-9

所示。当一对齿轮相互啮合工作时,主动轮O1的轮齿(1、2、3……),

通过啮合点法向力F n的作用逐个地推动从动轮O2的轮齿(1′ 、2′ 、

3′ ……),使从动轮转动,从而将主动轴的动力和运动传递给从动轴。

齿轮传动时,两齿轮轴线相对位置不变,并各绕其自身的轴线而

转动。图1-9 齿轮传动2.齿轮传动的传动形式O1—主动齿轮;O2—从动齿轮。

按照齿轮工作条件不同,齿轮传动又可分为开式传动、半开式传动和闭式传动三种形式。

(1)开式齿轮传动

这种传动齿轮是外露的,由于灰砂容易落入齿面,润滑不完善,故轮齿易磨损。优点是结构简单,适用于圆周速度较低和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2)半开式齿轮传动

这种传动齿轮的下部浸入润滑油池内,有简单的防护罩,但仍然没有完全克服开式传动的缺点,一般用于较低速度的传动。

(3)闭式齿轮传动

齿轮和轴承等均装在刚性很大的箱体内(如各种减速器中的齿轮传动),润滑良好,封闭严密,安装精确,可保证良好的工作,因此用的较多。

二、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

1.齿轮传动的类型

齿轮传动的类型很多,按照一对齿轮轴线间的相互位置不同,可分为两轴平行的齿轮传动,如圆柱齿轮传动;两轴相交的齿轮传动,如圆锥齿轮传动;两轴交错的齿轮传动,如螺旋圆柱齿轮传动。按照轮齿的方向,可分为直齿、斜齿、人字齿、圆弧齿等齿轮传动。按啮合情况不同,又可分为外啮合齿轮传动、内啮合齿轮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齿轮传动的分类可参见表1-2。

表1-2 齿轮传动类型

轴线互相平行轴

外啮合圆柱直齿轮

传动

内啮合传动齿轮齿条传动外啮合圆柱斜齿轮

传动

轴线相交

(特例:轴

线交角为

∑90o)

直齿锥齿轮曲线齿锥齿轮

线

交错轴斜齿轮(∑≠90o)蜗杆传动(∑=90o)

2.齿轮传动的特点

齿轮传动的优点:

(1)由于采用合理的齿形曲线,所以齿轮传动能保证两轮瞬时传动比恒定,平稳性较高,传递运动准确可靠。

(2)适用的传动功率和圆周速度范围较大。

(3)传动效率高(一般为0.94~0.99,一般圆柱齿轮的传动效率可达98%),使用寿命长。

(4)结构紧凑、体积小。

齿轮传动的缺点:

(1)齿轮的制造、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制造成本大。

(2)承受过载和冲击的能力差,低精度齿轮传动时噪声和振动较大。

(3)当两传动轴之间的距离较大时,若采用齿轮传动结构就会复杂,所以齿轮传动不适宜于距离较大两轴间的运动传递。

轴侧图运动简图

(4)没有过载保护作用。

(5)在传递直线运动时,不如液压传动和螺旋传动平稳。

三、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齿轮传动类型很多,用途各异,但从传递运动和动力的要求出发,各种齿轮传动都应满足下列两项基本要求:

1.传动平稳

要求齿轮在传动过程中,应始终严格保持瞬时传动比恒定不变,否则主动轮匀速转动而从动轮转速时快时慢,会引起冲击、振动和噪声,影响传动的质量。由于齿轮采用了合理的齿形曲线(通常采用渐开线、摆线和圆弧,其中最常用的是渐开线),于是就保证了瞬时传动比保持不变。这样可保持传动平稳,提高齿轮的工作精度,以适用于高精度及高速传动。

2.承载能力强

要求齿轮要有足够的抵抗破坏能力以传递较大的动力,并且还要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及较小的结构尺寸。

要满足上面两个基本要求,就须对轮齿形状、齿轮的材料、齿轮加工、热处理方法、装配质量等诸多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

四、齿轮系的分类与功用

由一对齿轮组成的机构是齿轮传动的最简单形式,但在机械中,为了将输入轴的一种转速变换为输出轴的多种转速,或为了获得大的传动比等,常采用一系列互相啮合的齿轮来达到此要求。这种由一系列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齿轮系,简称轮系。

1.轮系的分类

通常根据轮系运动时齿轮轴线位置是否固定,将轮系分为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两种。传动时,所有齿轮轴线的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轮系称为定轴轮系。图1-10所示为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中的定轴轮系,图1-11所示为汽车变速箱中的定轴轮系。

(a)轴侧图(b)运动简图(a)轴侧图(b)传动示意图图1-10 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图1-11 汽车变速箱至少有一个齿轮的轴线可绕另一齿轮的固定轴线转动的轮系称为周转轮系。如图1-12所示,齿轮2的轴线围绕齿轮1的固定轴线转动。

(a)轴侧图(b)运动简图

图1-12 周转轮系

2.轮系的功用

在实际机械传动中,轮系得到广泛应用,其功用归纳如下:

(1)实现相距较远两轴之间的传动

当两轴间的距离a较大时,若仅用一对齿轮来传动则齿轮尺

寸过大,既占空间,又浪费材料,且制造安装都不便。若用轮系

传动,就可克服上述缺点,如图1-13所示。图1-13 相距较远的两轴间的传动(2)获得大的传动比

一对齿轮传动受到结构尺寸的限制,传动比不能太大,而利用轮系可以由若干个齿轮传动来获得较大的传动比。

(3)实现变速、换向的传动

当主动轴转速或转向不变时,利用轮系可使从动轴获得多种转速或改换转向。

(4)实现多路传动

实际机械中,有时需要由一个主动轴带动几个从动轴一起转动,这时可采用轮系实现这一要求。

第五节螺旋传动

一、螺旋传动的工作原理

螺旋传动是利用由带螺纹的零件构成的螺旋副将回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的一种机械传动方式。

螺旋传动主要由螺杆、螺母和机架组成。如图1-14所示为车床大拖板的螺旋传动结构简图,在螺杆外表面和开合螺母内表面均制有螺纹,相互组成螺旋副,当车床的长螺杆转动,借助开合螺母就带动了大拖板作直线移动。

二、螺旋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1.螺旋传动的类型

(1)螺旋机构按螺旋副中的摩擦性质,可分为滑动螺旋、滚动螺旋两种类型。

滑动螺旋的螺杆与螺母直接接触,处于滑动摩擦状态,如图1-14所示。滑动螺旋具有以下特点:螺杆与螺母之间的摩擦大,易磨损,且传动效率低;可设计成自锁特性的传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大拖板

开合螺母

螺杆

(a)外循环(b)内循环图1-14 车床的螺杆螺母传动图1-15 滚动螺旋

若将螺旋副的内、外螺纹改成内、外螺旋状的滚道,并在其间放入滚动体,便是滚动螺旋,如图1-15所示。

滚动体多用滚珠,当螺杆或螺母转动时,滚珠不仅可以沿螺旋槽滚道滚动,将螺杆与螺母分开,形成滚动摩擦,而且在螺母和丝杠之间传递动力和运动。滚珠经中间导向装置可返回滚道中初始位置,形成封闭式的反复循环。循环方式分为外循环和内循环两类,分别如图1-15a、1-15b所示。内循环中螺母的每一圈螺纹装一个反向器,滚珠在同一圈滚道内形成封闭循环回路。内循环滚珠流动性好,摩擦损失较少,传动效率高,径向尺寸小,但反向装置加工精度高。外循环是滚珠在回程时脱离螺杆的滚道,而在螺旋滚道外进行循环。外循环加工方便,但径向尺寸较大。

滚动螺旋由于用滚动摩擦代替了滑动摩擦,所以大大减小了摩擦阻力,改善了螺旋传动条件,启动转矩小,传动平稳、轻便,效率高;不具有自锁特性,可以变直线运动为旋转运动,结构复杂,制造困难。

(2)按使用要求不同,螺旋机构又可分为传动螺旋、传力螺旋和调整螺旋机构三种。

传动螺旋机构主要用于传递运动,常要求其具有较高的传动精度和传动效率。例如机床工作台的传动机构就是利用螺杆的转动,使螺母带动工作台沿机架上的导轨而产生移动。

传力螺旋机构主要用来传递动力,常见的有螺旋千斤顶和螺旋压力机,当以较小的力转动螺杆(或螺母),就能使其产生轴向运动和大的轴向力,完成举起重物或加压于工件的工作。

调整螺旋机构主要用来调整和固定零件的相对位置。这种螺旋机构的螺杆上有两段螺距或旋向不同的螺纹,分别与固定螺母、可动螺母组成双螺旋机构。差动螺旋机构是最常见的调整螺旋机构。

2.螺旋传动的特点

螺旋机构与其它将回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的传动装置(如曲柄滑块机构)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工作连续、平稳、承载能力大、传动精度高、易于自锁等优点,在机械制造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缺点是螺纹之间产生较大的相对滑动,因而磨损快,使用寿命短,效率低,近年来由于滚动螺旋机构的应用,使磨损和效率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完整word版)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一、学科基本课型及其教学范式 (一)新授课 基本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弓l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1.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2.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4.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的成果。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2.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四、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1.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 并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 3.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 2.进行变式训练,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变技巧。 3.学生做完学案后上交,教师全批全改,督促学生完成学案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复习课 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拔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基础教材,它包括了护理学发展史、护理学基本概念、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卫生服务体系、护理专业与法律、护理程序、以及基础护理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最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二、总体要求 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各项基本技能,掌握病人的生理需求及心理社会需求,用护理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学基础》主要教授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时数分配 总学时:81 (理论:60 操作:21)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护理学基础的教学目的及护理学的任务和范畴。 熟悉护理工作方式及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 了解现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课程内容 一、护理学的形成,现代护理学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 二、护理学的任务、范畴与工作方式,护士素质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三、学习护理学基础的意义。 考核知识点 一、护理学的发展过程。 二、现代护理的任务和范畴、发展方向 考核要求 一、掌握现代护理学发展的特点,护理学的主要任务 二、熟悉护理学实践的范畴 三、了解我国卫生保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方向 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人的基本需要的特性及意义,健康的定义及影响因素熟悉护理的发展历程,成长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了解护理的特征,整体护理为护理领域带来的变革 课程内容 一、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人的基本需要 三、人的成长与发展 四、人的自我发展 五、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及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六、人的内外环境、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七、护理的概念及演变进程 八、护士在维持和促进健康中的角色 九、专业与护理专业 十、学习护理学基本概念的重要意义 考核知识点 一、健康的定义、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常用机构 一、零件、构件、部件 零件,是指机器中每一个最基本的制造单元体。 在机器中,由一个或几个零件所构成的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部件,指机器中由若干零件所组成的装配单元体。 二、机器、机构、机械 机器具有以下特征: (一)它是由许多构件经人工组合而成的; (二)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三)用来代替人的劳动去转换产生机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 具有机器前两个特征的多构件组合体,称为机构。 机器和机构一般总称为机械。 三、运动副 使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四、铰链四杆机构 由四个构件相互用铰销联接而成的机构,这种机构称为铰链四杆机构。 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有以下三种: (一)曲柄摇杆机构 两个特点:具有急回特性,存在死点位置。 (二)双曲柄机构 (三)双摇杆机构 铰链四杆机构基本形式的判别: a+d≤b+ca+d>b双曲柄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 最短杆固定与最短杆相邻的杆固 定 与最短杆相对的杆固 定 任意杆固定 注:a—最短杆长度;d—最长杆长度;b、c—其余两杆长度。 五、曲柄滑块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是由曲柄、连杆、滑块及机架组成的另一种平面连杆机构。 六、凸轮机构 (一)按凸轮的形状分:盘形凸轮机构,移动凸轮机构,圆柱凸轮机构。 (二)按从动杆的型式分:尖顶从动杆凸轮机构,滚子从动杆凸轮机构,平底从动杆凸轮机构。 七、螺旋机构 螺旋机构的基本工作特性是将回转运动变为直线移动。 螺纹的导程和升角:螺纹的导程L与螺距P及线数n的关系是 L = nP 根据从动件运动状况的不同,螺旋机构有单速式、差速式和增速式三种基本型式。

关于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关于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关于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课程开发背景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更多集中在专业课领域,基础课教学的改革稍显薄弱。另外,高职基础课的教学也一直在参考高等院校相关基础课教学的模式,却没有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基础课教学模式。当前高职学院各个系部专业都相继掀起了教改课改的热潮,形成了良好的课改氛围,也相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课改专家,出现了一批成功的课改课程,但是成功的课改课程大都集中在专业课领域,基础理论课程较少。因此,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基础课教学特征进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探索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二、课程改革思路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

学生了解基本管理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课程相关开发人员的交流沟通,确定了管理学基础课程课改思路:以职业素质能力为引领,以课程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为辅助,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我们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重新对该课程内容进行了整理优化,并设计了恰当的项目任务。课程设计了一个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设计了五个子项目及14个任务。课程内容改革比较大的是,以综合项目模拟公司的运营管理为依托,按照管理的工作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设计了五个子项目,子项目下又设计了14个任务。学生分组组建公司,以公司为团队完成这些项目任务,这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创新。 三、课程开发内容 1.课程性质与定位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课。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没有前导课程,它的后续课程是《网店运营管理》《物流管理》《促销管理》等。管理学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基本管理能力的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2.内容选取 《管理学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和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发展历史与趋势,以及围绕四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下面就《管理

机械基础习题答案

一机械传动概述 1.什么是零件什么是构件构件与零件的关系是什么 零件:构成机械最小单元的,也是制造的最小单元。 构件:由若干零件组成,能独立完成某种运动的单元。 2. 2..什么是机器什么是机构机构与机器的关系是什么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变换机械方式或传递能量的装置。 机构:由若干零件组成,可在机械中转变并传递特定的机械运动。 3.什么叫做运动副常见的运动副有哪些 运动副:构件之间的接触和约束。有那些:低副,高副,平副。 4.什么是低副什么是高副在平面机构中的低副和高副各引入几个约束 低副:两个构件之间为面接触形成的运动副。高副:两个构件之间为点接触形成的运动副。 二常用机构 1.何谓连杆机构何谓铰链四杆机构判别各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什么是曲柄什么是摇杆什 么是连杆 连杆机构:由一些刚性杆件用铰链和滑道等连接而成的机构。 铰链四杆机构:在平面连杆机构中,有一种由四个构件相互用铰链连接而成的机构。 2.铰链四杆机构有哪几种基本形式试说明它们的运动特点,并举出应用实例。 3种1)取与最短杆相邻的任何一杆为机架,并取最短杆为曲柄时,为曲柄摇杆机构。2)取最短杆为机架时,为双曲柄机构。3)取最短杆对面的杆为机架时,为双摇杆机构。 3.试述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方法。根据图中注明的尺寸,。 a双曲柄机构(方法:最短杆固定)b双摇杆机构(方法:与最短杆相对的杆固定)c曲柄摇杆机构(方法:与最短杆相邻的杆固定)d双摇杆机构(方法:任意杆固定) 4.试述曲柄滑块机构的组成和运动特点。 组成:曲柄,连杆,滑块及机架。特点:若曲柄为主动件,当曲柄作整周连续转动时,可通过连杆带动滑块作往复直线运动;反之若滑块为主动件,当滑块作往复直线运动时,又可通过连杆带动曲柄作整周连续转动。 5.什么是机构的急回特性在生产中怎样利用这种特性 急回特性:平面连杆机构中的摇杆往复摆动时所需时间一般并不相同,要求返回空行程明显快于工作行程。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 课程标准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属性 1.课程的性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非师范类)专业必修课,它包含护理学导论部分与基础护理学部分,该课程是一门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2. 课程定位 本课程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程。在护理学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链接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技能的桥梁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临床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综合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其前导课程为: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其后续课程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在课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学会运用整体护理观和护理基本理论,评判性分析临床基础护理有关问题和患者的身心需要,学会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护理理

念、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基础护理技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实现护理学“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最终目标。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充分认识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意义,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2.能系统全面地描述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 3.具有较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 4.全面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5.了解国内外护理学最新发展状况及有关知识获取途径。 能力目标 1. 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对操作 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 2.能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提供适合患者身心需要的整体护理; 3. 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心理护理的能力; 4.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具备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能力; 5. 运用所学知识,发展独立思考、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 1. 确立积极的专业态度、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级职业情感; 2.养成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吃苦耐劳、严谨慎独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3. 培养较高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素养及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 4.树立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与同情心,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 5.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奉献精神; 6.具备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理念。 三、课程内容及实施 1.课程结构 模块一:总论部分(即护理学导论),建议理论讲授33h,见习及病案讨论3h。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该门课程总学108学时。

《护理学基础》课程说明

《护理学基础》课程说明 护理学基础是电大护理学专业一门必修课,6学分。 护理学基础课程特为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提供专业理论课及相关理论、执行专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及技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以满足整体化护理的需要。 护理学基础分为两大部分:第1~6章,主要介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包括:护理学概论;护理实践的中相关理论与概念;护患关系与沟通;护理理论与模式;护理程序;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第7~18章,为基础护理内容,包括:医院环境;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病人舒适的需要;病人清洁卫生的需要;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病人饮食与营养的需要;胃肠及排尿活动的观察与护理;消毒、灭菌、无菌技术;给药;输液与输血;一般急救技术;临终病人的护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护理人员应能做到:描述护理作为一个专业的发展趋势;运用所学理论、概念和技巧评估各年龄阶段个体的各层次需要;在护理实践中有效地应用护理程序;解释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技术操作;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维持身心健康所需要的基本护理活动。 护理学基础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后期课为护理学专业课。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师介绍 主讲教师: 赵秀萍 电话:67247564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必修课,是中央电大护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本课内容特为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提供专业理论课及相关理论、执行专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及技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以满足整体化护理的需要。 本课程6学分,108学时,电视课18学时,复习课2学时。 二、课程简介 护理学基础包括两大部分:第1~6章主要介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第7~18章为基础护理内容,包括帮助满足病人生理和心理需要,维持病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获得健康状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三、课程目标 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后,将能够: 1、描述护理作为一个专业的发展趋势。 2、运用所学理论、概念和技巧评估各年龄阶段个体的各层次需要。 3、在护理实践中有效地应用护理程序。 4、解释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 5、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技术操作。 6、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维持身心健康所需要的基本护理活动。 本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使学生明确教学的具体要求,本课程以行为目标 的形式明确教学大纲的要求,目标以外的内容不做考核要求。 四、课程衔接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后期课为护理学专业课。

传动轴基本知识

传动轴基本知识 一、传动轴总成简介 传动轴总成图 传动轴,英文PROPELLER(DRIVING)SHAFT。在不同轴心的两轴间甚至在工作过程中相对位置不断变化的两轴间传递动力。 传动轴按其重要部件万向节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分类。如果按万向节在扭转的方向是否有明显的弹性可分为刚性万向节传动轴和挠性万向节传动轴。前者是靠零件的铰链式联接传递动力的,后者则靠弹性零件传递动力,并具有缓冲减振作用。刚性万向节又可分为不等速万向节(如十字轴式万向节)、准等速万向节(如双联式万向节、三销轴式万向节)和等速万向节(如球笼式万向节、球叉式万向节)。等速与不等速,是指从动轴在随着主动轴转动时,两者的转动角速率是否相等而言的,当然,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平均转速是相等的。 主、从动轴的角速度在两轴之间的夹角变动时仍然相等的万向节,称为等速万向节或等角速万向节。它们主要用于转向驱动桥、断开式驱动桥等的车轮传动装置中,主要用于轿车中的动力传递。当轿车为后轮驱动时,常采用十字轴式万向节传动轴,对部分高档轿车,也有采用等速球头的;当轿车为前轮驱动时,则常采用等速万向节,等速万向节也是一种传动轴,只是称谓不同而已。 在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或全轮驱动)的汽车上,由于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悬架变形,驱动轴主减速器输入轴与变速器(或分动箱)输出轴间经常有相对运动,此外,为有效避开某些机构或装置(无法实现直线传递),必须有一种装置来实现动力的正常传递,于是就出现了万向节传动。万向节传动必须具备以下特点:a、保证所连接两轴的相对位置在预计范围内变动时,能可靠地传递动力;b、保证所连接两轴能均匀运转。由于万向节夹角而产生的附加载荷、振动和噪声应在允许范围内;c、传动效率要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维修容易。对汽车而言,由于一个十字轴万向节的输出轴相对于输入轴(有一定的夹角)是不等速旋转的,为此必须采用双万向节(或多万向节)传动,并把同传动轴相连的两个万向节叉布置在同一平面,且使两万向节的夹角相等。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应尽量减小万向节的夹角。 传动轴总成不平衡是传动系弯曲振动的主要原因。其引起的振动噪声是明显的。此外,万向节十字轴的轴向窜动、传动轴滑动花键中的间隙、传动轴总成两端连接处的定心精度、高速回转时传动轴的弹性变形及传动轴上点焊平衡片时的热影响因素等都能改变传动轴总成的不平衡度。降低传动轴的不平衡度,对于汽车,

如何课程教学中落基础知识

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落实基础知识张希珍的工作室如何课程教学中落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水平的载体,知识系统的因子,任何学习水平的形成、知识系统的建构都是要以掌握基础知识为基石,获得知识与发展水平同等重要。以往的语文教学过度的、片面的追求基础知识,忽略了对学生水平、语文素养的培养,受到众多的批判。随着新课程的施行,这种现象得到了较好的纠正,但是矫枉过正,在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基础知识却被“弱化”、忽略,甚至有些教师把落实基础知识看成是脱离新课程,这些理解与行为严重违背了新课程的精神。 新课标,并没有否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仅仅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内涵、落实的形式和要求做出相对应的要求。新课标删去了“繁、难、偏、旧”的知识点,不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基础知识的内容,教学中也不必实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但是这并没有否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相反是对基础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应该促使知识向水平、个人素养方面转化。比如:“了解基本的语法常识,用来协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通过基础知识的积累,形成语文的思想方法和语感水平,达到比较开阔的语文视野。 新课程反对被动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落实知识时候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或游戏活动,组织学生实行讨论、研究,通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建构知识,形成语文思维模型。应该说通过自己主动参与所获得的知识是牢固的,有的将终身难忘。 所以,在落实基础知识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充分理解新课程相关基础知识的内涵,要通过学生探究合作、实践体验等方式加以落实,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与水平的培养、情感价值观的形成相结合。 [案例描述] 说文解字 在课前预习《大禹治水》时,我让学生提出问题。一生问:“文中治水的是‘禹’,为什么文题中称他为‘大禹’,这‘大’字应该作何解释?”这问题看似是对一个字字义的质疑,其实关系到对整个神话故事意义的理解,甚至关系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一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我打算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解决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获取这个字的含义,同时了解传统文化中相关汉字的一个知识点。所以设计以下问题: 1、查字典,了解“大”的含义,同时收集和大禹中的“大”意思相同的相 关“大”的词语或句子。 2、文中描写的是怎样的“水”?

(完整word版)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护理系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课程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规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三)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容和要求 该门课程总学108学时。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 、刖言 (一)课程性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 础,也是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 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 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 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 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 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 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 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 病人的护理需求。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 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 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

、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该门课程总学108学时。

护理学基础课程作业

护理学基础课程作业_A 最终成绩:76.0 一单选题 1. 患者,男,71岁,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为该病人实施口腔护理时应选用的溶液是( ) A.生理盐水 B.复方硼酸溶液 C.0.02%呋喃西林溶液 D.1%过氧化氢溶液 E.2%碳酸氢钠溶液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0.0 用户解答: D.1%过氧化氢溶液 标准答案: E.2%碳酸氢钠溶液 2. 门诊护士接诊的首要工作是() A.预检分诊 B.卫生指导 C.健康教育 D.心理安慰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0.0 用户解答: A.预检分诊 标准答案: C.健康教育 3. 程某因腹部包块住院手术,病区护士实施入院,护理时哪项不妥( ) A.将备用创改为麻醉床 B.测量生命体征 C.通知医生协助体检 D.介绍医院规章制度 E.评估病人收集资料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0.0 用户解答: D.介绍医院规章制度 标准答案: A.将备用创改为麻醉床

4. 造成压疮发生的物理因素是() A.垂直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 B.垂直压力、重力、摩擦力、潮湿 C.垂直压力、剪切力、重力、潮湿 D.垂直压力、剪切力、摩擦力、重力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A.垂直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 标准答案: A.垂直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 5. 刘先生,58 岁,住院期间护士为其测量脉搏发现心率76 次/分,脉率50 次/分,强弱不等,极不规则,此脉搏称为( ) A.间歇脉 B.二联律 C.丝脉 D.绌脉 E.缓脉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D.绌脉 标准答案: D.绌脉 6. 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护士学校创建于( ) 1854年,意大利,佛罗伦斯 1860年,英国,伦敦 1888年,中国,福州 1920年,德国,开塞维慈 1921年,法国,巴黎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1860年,英国,伦敦 标准答案: 1860年,英国,伦敦 7. 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时,借助于病人向床尾蹬踩后产生的力是( )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计划 1. 课程教学目标 《摄影基础课程》摄影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已 摄影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 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摄影教学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课程主要着重介绍照相机(含相机类型、结构、使用及维 护)、黑白感光材料(含种类、性能和选用等)、摄影曝光(含正确 认识曝光、曝光量估计等)、景深与超焦距(含影响景深的因素及规律、超焦距含义的使用价值等)、摄影实践(含人物、风光、静物摄 影以及运动、广告摄影等)、黑白暗房工艺(含黑白胶卷的冲洗、黑 白照片印相和放大的制作)、摄影构图(含构图的原则和要求、影响 构图的因素等)、数字摄影系统(数字相机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 用)等内容。 2.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摄影是艺术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 摄影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掌握传统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以及对照片的后期处 理技能。讲练结合,以技术为基础,着重与摄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知识,摄影所需要的各种摄 影器材,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去掌握并创作拍摄全过程和后期 暗房操作技能。同时使学生灵活掌握摄影中常用的拍摄方法、技巧, 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作和拍摄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对社会各方面的 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创造性地运用摄影器材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 的好作品,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际照片的拍摄和制作,要求学生掌握 摄影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识各种常用镜头、照相机的基本 结构;胶卷的类型和成像特点;初步掌握摄影用光、曝光、取景、构 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基本掌握拍摄照片的技巧和黑白摄影暗房 后期制作。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护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本课程为致力于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提供现代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员能运用科学的临床决策方法进行患者管理。课程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介绍护理专业概况、护理学基本概念、常用护理学理论、护患沟通等内容为主,强调以护理程序作为进行临床决策和护理实践的思维方法。第二部分以介绍满足患者需要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技术内容为主。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护理学基础》是衔接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专科护理课程的重要课程。其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后期课为护理专业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 1.描述护理学基本概念、常用护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2.正确理解护患关系,运用沟通技巧进行有效护患沟通。 3.阐述满足患者需要的基本护理知识。 4.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在严格的制度保障和较好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的。特别是对教学环节的实施和学习过程的指导,需要主持教师、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共同努力来完成。同时也要求学习者与各级教师积极互动,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各地教学点,应根据自己教学点辅导教师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安排本教学点的课程实施。要使学习者了解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组织要求,对学习者上网学习、

参加集中辅导、参加小组讨论、参加见习、完成形成性作业应有具体的要求、组织和检查措施;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对外聘辅导教师的资格应把关,特别是对每年新聘任的辅导教师应使其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和辅导要求。 五、媒体的选择与配合 为适应远距离开放教育学习的需要,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提供文字、录像和网络课程。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说明 一、文字教材 主教材《护理学基础》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文字教材融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点提示为一体,即合一型教材。 二、音像教材 音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配合主教材,主要讲授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演示、图片等。

护理学基础考试大纲详解

《护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课程简介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介绍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护理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关怀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学习各门临床护理课程及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包括护理学发展史、护理学基本概念、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卫生服务体系、护理专业与法律、护理程序、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 二、课程设置 1、考核对象: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学生 2、开设学期: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 3、使用教材:《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主编李晓松 三、考核办法 1、考核方式:60%卷面成绩+30%实训成绩+10%平时成绩 2、实训项目: 第二学期:×××项目 第三学期:×××项目 3、卷面要求: 题型要求:选择题25题共25分,填空题10空共10分,判断题10题共10分,名词解释5题共15分,简答题3题共15分,论述题2题共25分。

完成时间:90分钟。 4、成绩评定:总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 四、考核内容 第一章绪论 【考核知识点】 1.掌握护理学的概念 2、熟悉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主要贡献 3、熟悉护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特点。 4、了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5、了解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护理学发展的阶段及各发展阶段的特点。 2.简述我国近代、现代护理的发展。 第二章护士素质与角色【考核知识点】 1.掌握护士素质的概念 2.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 3.熟悉护士素质的内容 4.熟悉护士角色功能 5.熟悉护士日常护理用语

机械基础知识点整理复习课程

精品文档 1)疲劳强度和改善方法。是指材料经过无数次的交变应力仍不断裂的最大应力——1合理选材 2 合理结构 3 提高加工质量 4 表面处理 2)焊接开破口是为了保证焊透,间隙和钝边目的是为了防止烧穿破口的根部 3)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焊芯—传到电流填充焊缝药皮—1 机械保护2 冶金 处理渗合金 3 改善焊接工艺 带传动 1:带传动的组成:主动轮.从动轮.封闭环行带.机架 2:弹性滑动——带的弹性变形(不可避免);打滑——过载(可避免) 3打滑T小带轮,包角太小传动比(n1/n2=w1/w2=d2/d1 ) 4合适的中心距:带速V f传动能力降低.V带根数不超过10根,过多受力不均匀。 5 类型:摩擦型,啮合型(不出现弹性滑动,打滑现象) 按横截面分:平带V 带圆带多楔带同步带 带传动的特点应用:优点①适用于两轴中心较大的传动;②具有良好的挠性;③可以缓冲 吸振④过载时带在轮上打滑对机器有保护;⑤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缺点①外廓尺寸较大;②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③传动效率低,寿命较短④需要张紧装紧。应用:带传动多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传动比要求不严格的机械中。①imax = 7②V = 5~25m/s③效率=0.9链传动 1 特点及其应用:保持平均传动比不变;传动效率高;张紧力小;能工作于恶劣环境中。缺点:稳定性差,噪声大,不能保持恒定传动比,急速反向转动性能比较低,成本高 2链轮的材料要求:强度?耐磨?耐冲击。低速轻载T中碳钢;中速重载T中碳钢淬火 3 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多边形效应:多边形的啮合传动引起传动速度不均匀) 4 链传动不适合于高速(中心线最好水平的,调整:加张紧轮) 5 组成:主从动链轮和闭合的扰性环形链条,机架。链传动属于有中间扰性件的啮合传动 6 传动比i< 7 传动效率p w 100kw 速度v w 15m/s (n1/n2=z2/z1) 齿轮传动 1原理:刚性啮合。特点:① i瞬时恒定②结构紧凑③效率高④寿命长⑤10A 5kw 300m/s 2 类型:平行轴齿轮传动(圆柱齿轮传动)粗交轴齿轮传动(链齿轮传动)交错轴齿轮传动 3渐开线齿轮:平稳T i瞬=n1 / n2= w1 / w2T合适齿轮; 4压力角:离rb越远,afT不利于传动°a= 20 ° 5㈠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平稳性和承载能力都高于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适用于高速和重载传动的场合㈡锥齿轮传动一般用于轻载、低速的场合。 轴 1 分类:转轴-传递扭矩又承受弯矩(汽车);传动轴-只传递扭矩(自行车);心轴-只承 受弯矩;结构:①满足力学性能(强度,刚度) 2 轴向定位:轴肩.套筒.轴承端盖.弹性挡圈.螺母.圈锥表面 3 周向定位:键联接销钉焊接过盈配合 轴承 1 分类:滑动滚动轴承(按工作表面的摩擦性而分) 2滑动轴承:①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一般用于转速荷载不大和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目的:精品文档减轻轴瓦与轴颈表面的摩擦;②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多用于高速精度要求较高或低速重载的场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讨论稿)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课程是为高等学校电子科学和通信与信息等学科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培养我国急需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入门课程,也是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课程的基础课程。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的知识。集成电路设计基础课程以集成电路设计工艺和制造的全过程、集成电路设计工具以及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一方面覆盖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涉及到众多技术领域,需要设计者具备系统知识、电路知识、EDA工具知识和工艺知识,具有广阔的工程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树立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较为全面地了解集成电路设计工艺、掌握设计工具的基础上、基本上掌握集成电路基本单元的设计,为更复杂、规模更大的电路和系统的设计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1.集成电路设计概述 (基本内容) 1)了解集成电路的发展。 2)了解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及设计环境。 3)了解集成电路制造途径。 4)了解集成电路设计知识范围。 2.集成电路材料、结构与理论 (基本内容) 1)了解集成电路材料 2)熟悉半导体基础知识 3)掌握PN结与结型二极管知识 4)掌握双极型晶体管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5)掌握MOS晶体管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可选内容) 6)了解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SFET与HEMT。 7)了解异质结晶体管HBT。 3.集成电路基本工艺简介 (基本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