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设计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电子设计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电子设计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电子设计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电子设计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新世纪,同时也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这一切又取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子信息类教育教学改革中,电子设计基础课程独树一帜,学生通过学习设计、制作、调试和总结,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楔而不舍的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一、时代呼唤创新人才

江泽民总书记曾精辟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技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急需创新,时代呼唤着创新人才。这些年轻英才的产生,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高校对年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思想的培养是责无旁贷的。

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也都在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向趋近。美国政府重建教育运动旨在贯彻系统的教育改革,帮助学生顺利而有效地从学校转向岗位训练、工作或深造。日本创新教育的经验是个性培养,他们认为只有个体以自己独特的思想、独特的方式、独特的内容做出独特的贡献,社会才能在综合众多个性的基础上迅速发展。俄国的“教育、科学、生产”联成一体,印度的“百万软件人才工程”等等,都是在注重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电子设计基础课程的创建与发展

电子设计基础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随着电子科学和电子元器件发展,电子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中。理工科电类各专业陆续地开设了模拟电子设计和数字电子设计,在非电类专业开设电子设计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清华大学率先举办了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于1994年开始推广到全国。该竞赛活动一开始,就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并得到国家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且把它列为全国大学生四大竞赛之一。电子设计竞赛作为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其目的在于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激励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拓宽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高校信息电子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学生能否应用这些电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也可以发现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由此它对高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实质的影响,电子设计基础作为一门课程在高校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信息电子、自动化等类的必修课,全校学生的选修课。

三﹑电子设计竞赛与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

高素质创新人才应有宽厚的基础科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另外还应具有以下特点:

1.思想敏感。即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易于并喜欢接受新事物,并在一般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电子设计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过的电子和计算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2.思维敏捷。即反应迅速,不仅满足事物的一种答案或用途,而且变换思维角度或思维路径,去寻求多种答案或用途。电子设计使学生在不同的设计方法中寻求最佳方案,找到最佳结果;

3.机动灵活。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并且具有灵活改变研究方向的能力和遇变而不惊﹑遇难而不乱﹑应付自如的自信心。电子设计使学生头脑清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4.洞察力强。即能通过已掌握的知识,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在的含义和实质的能力。对问题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

所以然。电子设计使学生在一般的工程技术和工作生活等方面问题中发现其不足,找到问题的本质;

5.独立思考。创造思维的生命力就在于怀疑和批判,反对人云亦云,“不唯书,不唯上,而唯实”。创新常常突破旧的传统观念,打破旧的平衡格局。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电子设计使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探讨解决同一个问题,或同一个技术方法用不同途径去解决不同的问题;

6.独创精神。即能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其思想和观点是新奇的﹑罕见的甚至可能是怪异的,而往往天才的发现就产生于这怪异的思想之中。历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证明,有其独特的思路和方法,往往是水平不错的作品,常常受到评委们的青睐。

人的创造性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基本可分为科学创造活动和艺术创造活动。在概括的抽象的理解水平上,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这是科学创造的特点;运用具体的感性形象和表象则是艺术创造的特点。电子设计就属于科学创造活动,竞赛的题目一般来源于经过适当简化的实际问题,只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而不要求掌握高深的专门技术。其题目有较大的灵活性供大学生发挥其创造能力,经过培训,学生可完成样机的设计、制作、调试,以及理论的分析和样机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作品以设计的合理性、测试的正确性、样品的创造性为评价的主要标准。由此可见,通过电子设计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的优良学风;另一方面培养思想敏感、洞察力强、机动灵活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独创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开展电子设计竞赛活动取得的成效

随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逐步推广与完善,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已取得了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共识和重视。目前,山东省有近30所高校已陆续开设了电子设计基础等课程,并受到了广大在校大学生的欢迎。以山东大学为例,在每年为非电子类专业开设的电子设计基础选修课中,报名参加该课程学习的学生人数超过千人。

电子设计基础课以元器件为基础,以基本定律、原理为根据,运用不同的电子技术方法,对各领域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综合,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设计的计算机化,使学生了解电子设计的过程,了解电子设计在国民经济和各行各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习电子技术和掌握电子工具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善于抓住本质的洞察力、动手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培训、练习和参加竞赛,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考验,他们无论是否获奖,都感到收获很大。在短短的84小时内,先从几个竞赛题目中选出1个,然后三人协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自动脑、动手,完成一个题目的资料收集、方案论证和样机的设计制作,并写出论文。这对于二、三年级的大学生来说,的确具有极大的挑战性。特别是这些竞赛题目,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设计或是一门课程的考试,而是多种学科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运用,这无论是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是在综合设计能力方面,都有相当的难度和水平。山东科技大学的同学讲,对待实际问题,要科学、细心、严谨,要一丝不苟,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系统地提高了实际设计能力,学会了好多解决实际问题方法。中国海洋大学的同学讲,竞赛给了我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编程一定要仔细,焊接一定要认真,一点的疏忽,就会导致大的错误。山东大学的同学反映,竞赛对保送研究生的复试很有好处,因为竞赛不但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理论和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和集体协作精神,而且还培养和锻炼了大学生思维的敏感性、敏捷性、灵活性、洞察力、独立性和独创性。山东理工大学的同学认为,竞赛与准备考研不冲突,目前考研加大了复试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核的比重,参赛增加了考研的命中率。在竞赛中很多同学积极思维、废寝忘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表现出高度的参赛热情。竞赛为大学生们创造了科技实践活动、交流设计方法和训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极好条件,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创造了条件。

我校在教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筹资150万元成立了2个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把电子设计基础课程建设纳入到教学改革实施计划中,将电子设计基础作为选修课中的必修课排入课程表,促进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电子设计竞赛促进了教学改革,2001年获得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全省电子类专业和电子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中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五、加强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

电子设计教学必须自觉地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使学生不仅学到许多重要的电子设计概念、方法和技术,而且还要学会从实际问题中举一反三,从而领会创新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使电子设计成为他们手中得心应手的武器,终生受用不尽。

电子设计基础课应当与传统电子技术的授课风格不同。它培养学生用创新的观念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和独创精神。因为其内容涉猎领域广泛,特别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设计过程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模式和固定方法。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千篇一律,应当有所创新。要变继承教育为创新教育,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过渡。

电子设计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培养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它除涉及必要的电子基础知识、方法技术训练以及计算机能力培养以外,还涉及生产与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由于受课堂教学自身的局限性,单纯靠课堂教学与训练,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需要。因此,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创建网上教学课堂,将有助于缓解电子设计教师匮乏和传授知识量小的局面,有助于促进教学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Internet的快捷、方便和资源共享等特点,使其成为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电子设计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综合性强,所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宽,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通过一本教材能掌握好。它需要通过大量的知识、技术的综合来实现;同时需要大量翔实

的设计手册、资料作保证。能建立一个高效、快捷、丰富的知识库是掌握好电子设计的关键。同时电子设计所涉及的技术新,知识更新快。当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器件、新的设计手段和方法层出不穷。完成同一个设计任务,采用新的设计手段和方法,使用新型的集成器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目前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出现、高性能单片机的开发,已使传统的电子设计手段和方法成为过时,而仅靠印刷书籍方式的传统传播知识的方式显然已经落后,一种即时的、快捷高效的传播知识的方式迫在眉睫。

因此,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电子设计竞赛的相关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电子设计的最新动态,促进高校在电子设计教学方面的进一步提高,扩大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同时也为了让大家有一个在电子设计方面讨论问题的固定场所,要建立电子设计网站。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高等学校进一步面向现代化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改革旧的培养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全面素质。

通过电子设计竞赛也反映出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分析问题思路不够活跃、知识运用比较死板、知识面不宽等。在竞赛中表现为:提出的设计方案较少;对设计或调试中的问题,不知应从何处下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不能做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有的学生思路不错,但缺少必要的理论分析和结果论证,创新性较少、归纳总结能力不强,论文和制作水平较低等。这说明学生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知识面不宽、创新能力不强和缺乏严格的实践锻炼。这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教师知识陈旧、封闭,学术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呆板,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等有关。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经过广大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会越开展越好,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会越来越多。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14-07-16T15:49:40.827Z 来源:《新疆教育》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武文娟 [导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 河北省沙河市第五中学武文娟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实验教学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掌握步骤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做好初中生物实验 1.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 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一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2.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差缺的困难 比如在使用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其中的第一节课就要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然而上级部门目前还没有为初中生物实验配发这种药品,市场上也无法购买到。于是在多次实践中,我总结出运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医院用来消毒的碘伏就可代替吲哚酚试剂而很好地完成褪色反应。高锰酸钾和碘伏在一般的药店或村的卫生室都能买到,且价钱便宜,用量也少。应用此法,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能很好地完成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实验。实践证明,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以下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84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野油菜花或红菜薹的花或白菜花代替冬季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难以找到的桃花;米豆腐代替《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中所需要的不易购买到的琼脂;配制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以取代使用现在还无法买到的尿糖试纸检测葡萄糖;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用嫩的紫花茉莉等植物的叶取代香蕉也能做好《DNA的粗提取》实验;用市场上销售的白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其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比较安全。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 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

小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学生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计划 东高平联小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人类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时期,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 研究目标: 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带动各学科深化教学改革,使原来的以教为主的传授式教学真正转变为以学为主的创造性教学。 ③能促使学生优化学习行为,从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精神,能不断提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2.研究内容: ①明确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

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摘要】:自主创新意味着国家核心竞争力,意味着发展和安全。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才能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较贫瘠的创新实践参与经历阻碍了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能力欠佳。大学生对科学创新的崇尚意识与行为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反差。大学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校园文化传播方式来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氛围,通过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培养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创新型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 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环境,导师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革传统教育方式人才培养的摇篮是高校,因此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如何,是否能经得起社会的考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现行的高校教学模式有很长时间的实践,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考试作为教与学效果的检验手段。尽管近年来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大力宣传大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等,然而在实践中却很少触动到深层次的课程教学改革。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方法,调查研究、社会实践、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都处于辅助地位。教师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不断充实讲课内容,并且强调讲课方法包括黑板的板书内容的规范,系统讲授精心整理的知识,学生照搬黑板内容作为课堂笔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课上依赖教师课后来依赖教材的习惯,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加反思地接受,什么问题也不提或根本提不出问题,学生在教学中完全处在被动、从属的地位。同时,为了教学和考试复习方便,课堂教学很少涉及教材以外的知识,甚至在第一次开课时就框定重点、非重点和不考试的范围,学生无须了解新技术、行业动态和不同流派之间的争论,没有必要发展独立判断能力。开展研讨式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在研讨式教学中,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解决各种理论的或实践的问题。集体学习以课堂形式为主,个体学生可向教师和同学充分展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论,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论,在聆听他人的意见的同时参观和参考他人的研究过程和结论,取长补短.观摩、学习、借鉴也是一种创新实践的过程。要解决好创新能力和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的认识和观念就可能不同于标准答案,甚至能否有标准答案也成问题,那么,如何评估学生的成绩?六十分的及格线是唯一判据? 教学活动的不确定性无疑会与现行教学考核规范发生冲突,不解决这一矛盾,创新活动就难以引入教学过程,或者引入创新活动后教学活动将处于失控状态。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探索新的课程考核管理模式。加强创业意识,面向市场,面向国家发展之需求,开展课程以外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创新活动。由于单科教学中的研讨活动往往局限在较狭窄的知识领域内,与当前跨学科大综合的研究实际有较大的距离。加强学生的课外科学研究和发明创新活动有利于打破课程界限,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这类创新活动应纳入教学计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结报告 成果名称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完成人陈道炯施小明钱炜杨茉甘屹李郝林林建中朱坚民崔建昆仲梁维张振东张丽芳 学校上海理工大学日期2009年4月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围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提出了以“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引导自主实践”为理念,以“兴趣引导、项目驱动、过程监控、目标管理”为核心,以“组织协调、教师指导、培训研讨、创新实践、监控管理、评价奖励”六大平台为依托的“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体系的六大平台: 一)组织协调平台:建立课外科技活动领导机构、专家小组和学生组织,为不同层面课外科技活动确定方向、制定规划、协调实施。 二)教师指导平台:建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明确指导任务,保证指导质量。 三)培训研讨平台:建立实践技能及技术普及、培训和各类专题讲座的课外培训研讨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思路和方法与专家、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与研讨。 四)创新实践平台:建立课外创新实践基地、科普基地及开放实验室,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想法通过实践变成现实。 五)监控管理平台:建立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管理与执行队伍,对课外创新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与管理。 六)评价奖励平台: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课外科技活动评价与奖励办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机制 一)健全运行管理机制 1、制定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 为致力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系统的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实施计划,质量监控,项目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实现了目标管理。学院先后出台了:《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长基金科技创新奖评定条例》、《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竞赛活动实施办法》、《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评审细则》、《上海 1

大学生设计创新项目心得体会【精选】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大学生设计创新项目心得体会》的,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为了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素质,20xx年4月,XX学院开展了“本科生参与到导师的研究项目中”的活动。在XX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小组四人开始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最佳密度理论与站点规划方法的相关问题研究。9月,我们的研究课题《XXX》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1月获批。 20xx年5月中旬,组建我们的创新团队。6月,联系指导老师,并与老师沟通交流,定出创新课题的基本方向,并在老师指导下提前学习若干相关专业课程,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暑假期间,我留校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相关书籍,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其中英文期刊文献二十余篇,中文文献三十余篇),并对每篇文献做了详细总结和思考,并且每周以PPT 形式进行一次学习讨论,每次时间近三个小时。在此期间,逐渐形成本团队的创新学术,在老师指导下确定课题具体的研究方向并自主设计项目研究方案,得到初步成果。从9月份开始,每两周进行一次学术讨论,团队每人都参与讲说,进一步提炼创新实验项目学术思想,整理学习交流资料,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参加这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写作我获益颇多。从确定项目立意点,到撰写项目申请书;从立项审查的波折,到确定研究方案与寻找创新点;从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到项目的具体研究,一路走来,我开始了解了之前离我们遥远的科研工作,我从中学到了严谨的科研态度、坚忍不拔的钻研精神,敢于创新的实践勇气。历经了近两年时间的查阅资料,数据采集,模型构建和刻苦钻研,使我学到了很多我所感兴趣的、对我学习生活很有用的东西。这是一次难得经历,一次让我得到锻炼、得到成长的经历,作为当代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懂得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项目初期,由于知识方面的欠缺,我们进度较慢。通过询问指导老师、及时调整方案,花一段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我理解到科研最重要的是要抓住项目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再对研究方案做出合乎实际的设计,最后才能取得预期成果。我体会最深的是要勤于思考,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每个课题研究的都是新的问题,没有现成的方案,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去抓住问题的本质寻找规律,然后确定要创新的方向,不断地努力,独立思考。在创新方面,首先要确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要始终围绕创新点,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随意猜测,而要有根据有目的地做出假设,再一步步通过实践去论证自己的猜测。手机版其实,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这样“平凡”地一步一步实现的。该项目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并不那么容易,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并且这些工作都还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比如早期的文献查阅、数据收集、数据计算及其分析、模型构建。整个过程中我认识到做科研必须具有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要本着对科研负责,对科学负责的态度,进行自己的研究。 同志 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大学生是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就是国家的未来,未来的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是需要我们去努力的,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用创新思维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想这也就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初衷吧。我们的课题从创新视角出发,将社会热点问题与工程技术结合起来考虑,能获得课题立项,这也就是对我们创新能力、 TOP100 排行创新视角的肯定。这次课题的立项让我对创新有了新的理解,创新不仅仅是创造新的事物,更是从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到各个事物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档资料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时代的课题,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谁能抓住历史机遇,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谁就能在未来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站在国际竞争的制高点。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活动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创设以学生为 主体的民主、和谐、宽松的活动情境,消除学生的心理顾忌,使学生敢想、敢说,闪现灵动的智慧。 好的环境,能直接沟通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身心愉快,在活动中轻松接受知识,而创新意识就孕育在这种情境中。创造环境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有效的措施,如通过播放音乐,利用挂图、实物、投影仪等,还可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如根据内容布置教室,将桌椅根据需要进行摆放,效果会很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一分耐心去发现和培养学生别具一格的创造力,对学生迸发的创造性火花,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乐观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

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提高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可见,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劳动技术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质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叶圣陶老人所言,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并在他们面前摆上问题,让他们去解决,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如在陶艺课中,教师首先出示各种精美、独特的作品,并告 诉学生将有一批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作品参加展览,直观性、竞争性的现场气氛调动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既强化了学生积极探索、追求完美的心理趋向,又活跃了学生的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重视情境因素,这样就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掌握技能的热情和欲望,启迪学生的才智。 三、鼓励求异探索,诱导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开放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求异,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如教学《制作笔筒》时,教师先演示笔筒的制作过程,而后让学生自己制作, 引导学生不要停留在模仿制作,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异想天开,设计新异、独特的笔筒,并大胆地去实践,把自己创新的构思变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摘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长足意义,也是为 提升中国当今竞争水平的必走之路。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重要 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是化工专业 的学生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因素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浅探析。【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开发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研究成果概述 项目名称椰树枝叶/塑料瓶盖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 项目类型国家级项目立项时间2013年7月 项目负责人110407219王琪 110407101蔡砚琪 项目团队成员3140172施礼纳 3120176朱赛玲 3120175王广静 所在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徐长妍 一、项目研究内容简介 1)以目前尚未得到利用而造成严重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椰叶柄为原料,采用微型挤出工 艺,制备以椰树枝叶纤维与废弃塑料瓶盖(HDPE)混合物为基材的木塑复合板材。 2)采用正交设计,并选用不同部位的椰树枝叶、塑料瓶盖(HDPE)、偶联剂为实验因素, 经挤出和平压相结方法,制备木塑复合材料,以弯曲模量、动态热机械性能为评价指标。

二、项目研究成果 1、项目成果介绍 1)椰子树枝叶分段部位中,中间段2#原料纤维素的含量高于细端1#和粗端3#。2#所含的脂肪与蜡及可溶性的单宁、色素等含量较低。与未分段的整体料0#成分含量区别不大。由于0#物料制备的F-0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为3463. 95 MPa,与F-1~ F-3相比较高,整体未分段原料适用于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 2)在动态热机械性能的测试过程中,复合材料F-0~F-3在25 ~ 150℃范围内,存在一个α松弛过程,是由细胞无定形区域中的木质素引起的。 3) F-0~F-3木塑复合试样在α松弛过程中的活化能分别为516.481, 617.216, 693.546, 557.851kJ /mol 。 4)在75~ 145℃范围内,储存模量E’满足时温等效原理,根据Arrhenius方程,可以借助参考主曲线的平移预测在10 -4一1015 Hz范围内不同温度下材料的E’松弛转变曲线。 2、发表论文情况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把它贯彻落实到本学科的教学之中。那么,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论,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体验,谈几点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起点。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根本不感兴趣,那又怎能谈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因此,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 1、激发兴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讲故事等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呢?一是要善于从学生的诸多不足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每一次小小的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学习语文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成功能让学生产生自信,因为自信,求知的欲望才会增强。因此,作为教师应给

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机会。一方面,要注意每个学生的语文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避免因超出学生的能力限度,而出现使他们经常受挫的现象。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挖掘自身潜力,享受成功的喜悦,且以其他方面的成功为基地,引导他们向语文方面迁移。二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考试分数对他们的压力,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学习负担过重,分数压力过大,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教师特别是有些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所学词语,布置大量的机械性的作业,把词语抄写十几遍或几十遍。其实这样非但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相反,还势必会令学生产生不满情绪。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无效的练习,做到以少胜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淡化分数意识,不能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此外,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积累、感悟、运用的欲望。 2、创设情景,保持学生的兴趣。 我们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把教育的根本立足点由知识传授转移到开发潜能上来。一个人的个性与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

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策划书

矿业学院第一届“博仁杯” 创意设计大赛 策 划 书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团总支学生会科技部 一、创意大赛的相关内容: 1、活动背景: 创新,它一是指前所未有的,即像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二是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也叫创新。创新最初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最初是应用到经济学中的,然而现在“创新”两个字扩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等。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了一些具有开发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赛。比如“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结构世界比赛”。通过这些比赛的组织与宣传,大大提高了当代青年的科技创新水平,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抓住机遇,勇于挑战,促进矿业学院学生的科技创新进程,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比别人更有优势。 “挑战杯”竞赛简介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

创新创业大赛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资料

创新创业大赛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科技创新则是生产力的重要变革,历史也一再证明,科技强则国强。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大力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 面对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而科技创新的实现主要依托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综合素质是实现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达到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一、创业创新大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创业创新大赛是指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1]。目前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涉及到各类学科,其中举办历史较为悠久,参与学生较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 二、创新能力的内涵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2]。 三、创业创新大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的主要目的之一竞赛题目来于生产,贴近生产,贴近生活。但从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设置目的来看,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结报告 成果名称 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体系建设 完成人陈道炯施小明钱炜杨茉甘屹李郝林林建中朱坚民崔建昆仲梁维张振东张丽芳 学校上海理工大学日期2009年4月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围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提出了以“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引导自主实践”为理念,以“兴趣引导、项目驱动、过程监控、目标管理”为核心,以“组织协调、教师指导、培训研讨、创新实践、监控管理、评价奖励”六大平台为依托的“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体系的六大平台: 一)组织协调平台:建立课外科技活动领导机构、专家小组和学生组织,为不同层面课外科技活动确定方向、制定规划、协调实施。 二)教师指导平台:建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明确指导任务,保证指导质量。 三)培训研讨平台:建立实践技能及技术普及、培训和各类专题讲座的课外培训研讨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思路和方法与专家、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与研讨。 四)创新实践平台:建立课外创新实践基地、科普基地及开放实验室,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想法通过实践变成现实。 五)监控管理平台:建立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管理与执行队伍,对课外创新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与管理。 六)评价奖励平台: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课外科技活动评价与奖励办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机制 一)健全运行管理机制 1、制定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 为致力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系统的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实施计划,质量监控,项目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实现了目标管理。学院先后出台了:《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长基金科技创新奖评定条例》、《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竞赛活动实施办法》、《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评审细则》、《上海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一、目的任务 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通过开展实施计划,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原则 1.兴趣驱动。参与计划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在兴趣驱动下,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 2.自主实验。参与计划的学生要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 3.重在过程。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

三、计划内容 1.计划的组成。计划由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组成。其中,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是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包括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对其项目的管理。 2.计划的运行方式。自治区教育厅负责批准申报学校,监督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学校申请参与计划,负责组织评审和管理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本科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向学校申请项目,并接受学校的管理。 四、计划管理 1.学生项目执行时间为1~3年,学校每年向自治区教育厅报告项目进展情况。自治区教育厅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项目结束后,在学校组织项目验收的基础上,自治区教育厅组织专家验收。 2.学校要成立校级的组织协调机构,包括教务、科研、设备、财务、学生、团委等职能部门的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提供支撑条件。要为参与项目的学生配备导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学校要认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验总结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验总结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这种创新意识,而是被传统的观念或教学模式所束缚,那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就不能顺利实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启迪创新性思维,开发创造能力是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源泉,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观也要实现相应的转变,要把“传授知识”的教学目标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上来,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实施呢? 一、教师的创新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理念,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创新认识的误区,创设课堂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和保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在和谐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地深入思考问题,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观念,理顺师生关系,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天地。为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策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内部的创新动力机制;②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保持师生心理互动,情感交融,思维碰撞;③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你讲我呼,我打你通”的灌输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允许学生“试错改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曾经说过:“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教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让你敢‘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创设教学情景,听录音、欣赏漫画等,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②由完全讲授转变为不完全讲授,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像补充;③巧妙“设错”,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④创造性运用提问技巧,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要延迟判断,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增强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并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试卷讲评课的普遍方法是逐题讲解,教师问,学生答,然后纠正错误。笔者让学生自己提问,尤其是选择题,每道题都让学生轮流如实说出自己的选项,自己分析错误原因,有的学生说看错了,有的说不理解题意,甚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